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共9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011-06-23 17:01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林崇德教授曾说:“我们用情感、智慧和期望托起来的新一代为什么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来远?我们用浪漫、纯洁和灵性为下一代编制的宏伟蓝图为什么与我们的初衷越来越不吻合?我们用泪水,汗水和希望筑起来的未来大厦为什么在没有经风雨之前就倾塌了?”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了解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我校对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存在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及时的矫正,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合格栋梁之才。调查量表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题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它们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为学习障碍;B为情绪障碍;C为性格缺陷;D为社会适应障碍;E为品德缺陷;F为不良习惯;G为行为障碍;H为特种障碍。MHRSp量表来源自陈永胜(2000)编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为小学生心理诊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附表)调查过程:1.本次调查利用各班心理健康课上课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问卷的形式来进行的。并且采用了不计名的方式,不向学生透露调查结果,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该问卷共80个题目。调查问卷基本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共发放问卷202份,问卷回收100%。2.把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3.分析结果,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等。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结果显示A学习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7人占有效问卷的13.3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38人占有效问卷的18.81%。B情绪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18人占有效问卷的8.91%。心理存在轻度不反应学生12人占有效问卷的5.94%。C性格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7人占有效问卷的3.4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7人占有效问卷的8.41%。D社会适应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1人占有效问卷的10.3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20人占有效问卷的9.9%。E为品德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4人占有效问卷的11.8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43人占有效问卷的21.28%。F为不良习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7人占有效问卷的3.4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1人占有效问卷的5.45%。G为行为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4人占有效问卷的1.9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10人占有效问卷的4.95%。H为特种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人占有效问卷的0.9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4人占有效问卷的1.98%。其中学习障碍、社会障碍、品德缺陷三项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占有效问卷的比重大些。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因为每个评定量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我们仍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比较健康的。2.在我们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也也包括不太明显的。我们既要对这些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成因分析及解决途径数据表明,有学习障碍情绪的小学生占有效问卷的13.36%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38人占有效问卷的18.81%,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社会适应障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1人占有效问卷的10.39%,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20人占有效问卷的9.9%,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素质教育也指出: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工程。所以,我们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善待这些学生,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和崇敬,这才能结成心灵上的联系,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爱心第-,使他们树立-种自信、乐观、向上,而非消极、封闭的人生观。其次还表现在家庭原因在家理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小学生们就像温室理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因此我们希望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敬老爱幼,团结邻理等方面率先垂范,注重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子女的身心和生理变化,加强交流和沟通,变教育方式的严格僵硬为灵活机动;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分数,指导孩子提高创新动手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与孩子一起研究探讨,共同感受失败的烦恼,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与子女情感交流,做到对子女尊重、理解、关心、民主,“严之有度,爱之有方”。家长还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协助学校、教师教育孩子,使其能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发展。必要时,家长最好向那些理解并善于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专家、医生咨询,以提供帮助。品德缺陷;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24人占有效问卷的11.88%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学生59人占有效问卷的29.20%,学生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能初步地理解某些道德要求,并能在行动中遵守,但缺乏持久性,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加强和改进小学生品德教育,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环境和教育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内因的作用,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自觉的转化和控制,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才能终身受用。要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是与非、美与丑、真与假的分辨认识能力。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
3、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还要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1.这是一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量表。希望你能同我们密切合作,如实认真地加以评定。2.请你仔细阅读量表中的每一道题目,在答卷的相应题号右面,按照“经常、偶尔、没有”三个等级划“√”。A1.不能正确认识字母或拼读音节。经常偶尔没有A2.不能正确辨认汉字。经常偶尔没有A3.不懂得数的大小和序列关系。经常偶尔没有A4.计算困难。经常偶尔没有A5.绘画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经常偶尔没有A6.图画作品中有前后、左右位置颠倒的现象。经常偶尔没有A7.一提学习即心烦意乱。经常偶尔没有A8.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经常偶尔没有A9.不能按时交作业或作业质量差。经常偶尔没有A10.考试不及格。经常偶尔没有B11.遇到一点小事也担忧。经常偶尔没有B12.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经常偶尔没有B13.食欲不振,心慌气促。经常偶尔没有B14.头痛,失眠,汗多,尿频。经常偶尔没有B15.害怕上学,多方逃避。经常偶尔没有B16.不敢独自出家门。经常偶尔没有B17.一人独处时恐慌害怕。经常偶尔没有B18.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经常偶尔没有B19.精力下降,活动减少。经常偶尔没有B20.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经常偶尔没有C21.心胸窄,猜疑。经常偶尔没有C22.依赖他人。经常偶尔没有C23.妒忌他人。经常偶尔没有C24.胆怯,害羞。经常偶尔没有C25.自卑,自责。经常偶尔没有C26.遇事犹豫不决。经常偶尔没有C27.固执,任性。经常偶尔没有C28.容易发火。经常偶尔没有C29.孤僻,不合群。经常偶尔没有C30.与人对立。经常偶尔没有D31.交新朋友困难。经常偶尔没有D32.在集体合场适应困难。经常偶尔没有D33.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经常D34.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经常偶尔没有D35.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经常偶尔没有D36.被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经常偶尔没有D37.不能和常人一样与异性交往。经常偶尔没有D38.受到挫折后反应过分强烈或压抑。经常偶尔没有D39.容易闯祸。经常偶尔没有D40.面对新环境迁居、转学等适应困难。经常偶尔没有E41.骂人。经常偶尔没有E42.搞恶作剧。经常偶尔没有E43.起哄,无理取闹。经常偶尔没有E44.打架斗殴。经常偶尔没有E45.故意破坏。经常偶尔没有E46.考试作弊。经常偶尔没有E47.说谎。经常偶尔没有E48.偷窃。经常偶尔没有E49.逃学。经常偶尔没有E50.离家出走。经常偶尔没有F F51.习惯性眨眼。经常偶尔没有F52.习惯性皱眉或皱额。经常偶尔没有F53.习惯性努嘴或嗅鼻。经常偶尔没有F54.习惯性点头或摇头。经常偶尔没有F55.习惯性吞咽或打嗝。经常偶尔没有F56.习惯性咳嗽。经常偶尔没有F57.习惯性耸肩。经常偶尔没有F58.吮吸手指、嘴嚼衣服或其他物品。经常偶尔F59.咬指甲。经常偶尔没有F60.吸烟或饮酒。经常偶尔没有G61.反复数课本或其他图书上人物的数目。经常偶尔没有G62.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经常偶尔没有G63.睡觉前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了。经常偶尔没有G64.一天洗手十几次,每次持续十几分钟。经常偶尔没有G65.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经常偶尔没有G66.上课时小动作多,干扰他人。经常偶尔没有G67.不分场合,特别好动。经常偶尔没有G68.做作业时边做边玩。经常偶尔没有G69.好冲动,行动鲁莽。经常偶尔没有G70.不知危险,好伤人或自伤。经常偶尔没有H71.尿床。经常偶尔没有H72.口吃。经常偶尔没有H73.入睡困难。经常偶尔没有H74.好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经常偶尔没有H75.睡觉不稳,好讲梦话。经常偶尔没有H76.睡觉时好磨牙。经常偶尔没有H77.睡觉时突然哭喊、惊叫。经常偶尔没有H78.睡觉时突然起床活动,醒后对此无记忆。经常偶尔没有H79.厌食、限食或拒食。经常偶尔没有H80.身体无病却反复呕吐。经常偶尔没有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群体, 一个看似轻松, 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 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 在不断警示我们, 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 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 十多所高校响应, 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 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 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 共同努力,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为家长和社会教育提供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高中2500名学生,随机抽样每个年级四个班。发放试卷900份,收回试卷885份。
三、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对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的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四、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本调查的数据统计属于原始手工操作和处理。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总体水平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存在问题的,完全健康的,平均得分在2.0以下的学生共有303人,占抽样的34.24%。存在轻度问题,平均得分在2分~2.99分之间的,有461人,占抽样的52.09%。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平均得分在3分~3.99分的,有18人,占抽样的2.03%。存在较重症状的,总平均得分在4分~4.99分之间的,没有。
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心理完全健康者所占比例较高,心理存在轻度问题或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和存在较重症状的所占比例偏低,说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学生各因子比较严重和严重统计结果
(1)强迫症状: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有46人在3.0~3.9之间,占5.19%,有7人在7分以上,占1.24%。
(2)偏执: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有18人在3分以上,占2.03%,有5人得分在4分以上,占0.56%,严重偏执,且都是女生。
(3)敌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有56人较严重,占6.32%,4人很严重,占0.79%。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有48人较严重,占5.42%,12人很严重,占1.35%,且多数是女生。
(5)抑郁: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有89人比较抑郁,占10.05%,有49人严重抑郁,5.53%。
(6)焦虑: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有64人比较严重,占7.23%,有28人严重焦虑,占3.16%。
(7)学习压力: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有比较严重的135人,占15.25%,但严重的只有35人,占3.95%。
(8)适应不良: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比较严重的有32人,占3.61%,但严重的有12人,占1.35%。
(9)情绪不平衡: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有95人比较严重,占10.73%,非常严重的有50人,占5.64%。
(10)心理不平衡: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比较严重的有25人,占2.82%,非常严重的只有4人,占0.45%。
3.心理健康分析
通过以上各因子数据分析,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抑郁、焦虑和适应不良及抑郁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不少学生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稳定,而女生中偏执和敌对比较明显。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1)家长因素。一是期望过高,很多家长对学生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二是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对学生影响犹大。很多这样的学生感到孤僻,敌对,焦虑,情绪不稳。三是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学生关爱不够。家长在学生眼里是“摇钱树”,学生在家长眼里是“败家子”,很多学生感觉无法与父母沟通,不少还出现在电话中和父母吵架的局面。
(2)教师因素。教师水平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严而无度,严而无方,只重学习成绩忽视班级活动的开展,个别教师行为偏激,对学生研究不够,方法不恰当的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和过度焦虑。
(3)学校因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不出事”,取消了很多学生宣泄情感的活动,更多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4)社会因素。家长之间盲目的攀比,独生子女成长背景,现代家庭构成的不稳定和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等等对很多学生形成了多方面的压力而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5)学生的个体因素。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见很多新问题,在面对诸多问题的挑战过程中,自然表现出焦虑等因素,这决定了学生出某些问题是正常的。
六、建议
1.领导重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只是纪律要求,更要对其心理疏导。
2.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科研课题研究等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的科研教研活动中的比重,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加强监督发挥作用。
4.采取多种措施正确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沟通和引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日康复;引导教师形成正确心理健康观,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营造宽松环境,很多轻微的问题都会因为学生自身调节和成长而消失。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社会变化的损失,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的逼迫、学校的压力都使得孩子们厌学、学习焦虑、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小组对两个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设计的问卷,共18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判断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座谈会,是在班上组织,要孩子各自发言,说说自己的烦恼。
三、调查分析
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在果园小学三、四年级进行了两种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些。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厌学情绪明显。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学,厌学表现表现在听课过程中。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打哈欠,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自行其事,同学的跟自己无关,即使有关联,也不当一回事,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和老师、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现为兴奋过度、躁动不安、容易、好哭闹;有的孩子则相反,他们萎靡不振、胆怯、动作迟缓、做事半途而废、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杂乱、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准确,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较差。害怕作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前及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
(二)大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引起了抑郁的症状。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表现为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活动,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怕别人笑话;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常要寻求别人的肯定,不敢放心大胆地活动,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遇到别人质疑时,不能肯定或坚持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常缺乏主见,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他人帮助,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
(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严重缺乏安全感
表现一胆小,比如遇到生人会害怕不敢说话,受人欺负会不敢反抗,不会求助等等。表现二表面强悍、内心脆弱,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但又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与同学深入交往交流,内心自我封闭。
四、成因分析
在所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大概60%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或直接是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外工作,孩子长期处于家庭不完整的状态,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指望学校老师的指导和督促,现在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中长辈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家庭不和谐也是诱因之一,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过于溺爱,都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严重的,仇视社会,嫉妒他人,心理阴暗。在家庭矛盾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很大,研究证明,父母关系的和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加之小学儿童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
五、如何预防和解决问题
我们应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双向联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以预防教育为主,心理监控、治疗为辅的立体教育体系。除了日常的心理辅导教育,我们还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章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如为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等。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积极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小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5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6
提纲:
一.确定调查的内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二.确定调查目的及意义: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我校的同学进行一次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呼吁这个社会应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重视。
三.调查过程:1.确定调查对象:湘南学院在读学生 2.开始着手调查:第一阶段:确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搜集调查问卷所需内容。第二阶段:开始问卷调查的发放 3.收集问卷整理数据4.进行分析与总结
四.体会与收获
调查目的与意义:
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这个一直被冠以天之骄子光环的群体越来越趋向壮大,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与发达的条件下,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形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凸显于世人之中。在无数次血的教训中不得不一次次敲醒教育的警钟。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止一遍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请看资料: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3月22日,参加工作刚满一年的女大学生村官,突然在自己办公室内服毒身亡。同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一跃而下,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日,3月22日下午14时45分左右,暨南大学教学大楼发生了一起两人坠楼的不幸事件,暨南大学一对男女同时跳楼,其中男生当场死亡,女生受伤正在抢救。据调查,受伤女生为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学生,死亡男生具体身份还在确认中。2010年4月26日,海口一名22岁大学男生于用宿舍里的网线上吊自杀留下的最后遗言:绝望!绝望!绝望!我对生活已经绝望„„
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但不得不面对用生命化成的一个个问号:我们这些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我们接受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物质产品吗?只是为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心灵却如此地脆弱?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晚,这种状况又时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将更有价值,也就是我们进行这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对象主要为我校的在读学生,主要采取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了一百份,收回有效问卷六十三份。样卷内容主要可分为:1.有无心理问题2.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3.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4.采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结果与体会:
由所收回的六十三份问卷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的人是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一
般只是偶尔会遇到心理问题。
1.关于有无心理问题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64%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是比较健康的,60%的人在选择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而说到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而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41%是基本满意,也有26%选择不满意但无法改变。这些数据都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属于积极乐观的,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偶尔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一旦受到特殊事件特殊原因的刺激,这些问题便会无限放大出来,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2.关于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像第5题造成你生活困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69%的人选择了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有苦难,57%的人选择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30%的人选择了课程学习有困难,25%的人选择了经济困难,23%的人选择了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就表明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足可说明就业压力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困扰之大。当然,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也是造成生活困扰的原因之一,这也足够说明我们大学生自身可以说是致命的弱点,提醒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意志力的培养。而像第6题你觉得哪个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的选择中,60%的人选择了日常生活环境影响,37%的人认为是后天家庭教育影响。从这可以发现我们所在的学校环境对我们心里健康的形成的影响之大,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视。第9题的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什么引起的,31%认为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22%的人选择了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各有19%的人则分别选择了情感问题和就业压力。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情感问题的处理,对待就业压力的态度,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采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44%的人选择向知心朋友诉说,23%的人选择找种发泄方式,而15%的人选择憋在心里不说,大多数的人还是采取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择诉说和适当的发泄方式,而仍有不少的人选择憋在心里这种对于自己极为不利的方式,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爆发,这样极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关于大学校园里是否有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必要这个问题上,80%的觉得很有必要,只有14%的选择了无所谓。这充分说明了开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性。目前虽然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徒有其名,又有多少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而在17题中多久会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一次中,93%的人是从来不去,1%的是一周,2%的是一个月,4%的是一个学期或更久。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了,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压的心理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缓解,这将是一个多大的社会隐患。我们的教育机构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实在是应该好好审视下自己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做好正确的引导作用。
分析与总结:
一.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包括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个人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家庭方面: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家庭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性格形成。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论贫富。典型的马加爵事件与其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分不开的。而个人自身的性格以及上大学之后的前后落差等心理的不平衡感也是形成心理问题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性格外向、阳光乐观的人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极端行为的,而性格内向、不愿向他人倾诉的人就非常容易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其孤僻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心理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这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大学校园环境,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等。调查表明,日常生活环境是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大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则主要包括我们在读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心情以及对待人事的心态。当然,这只是一小方面。而我们认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与他人沟通能力的好坏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这个向来以人脉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志的国度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实在是太至关重要了。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与建议: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调查中便显示,心理咨询中心必不可少。大学生是处于学校和社会这两者的边界,一边是单纯的美好的校园生活,一边却是充满竞争与就业压力的纷繁社会。没有人能够十分完美地处理好这个过渡时期,再加上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几重重压,以及与以前生活的严重落差,心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急需有人指引。因而,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努力将大心事化小,小心事化无。尽量将一切心理问题扼杀于萌芽之中。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心理咨询中心的不断完善成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将心理问题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方案和措施。如果我们学校能每期对大一新生进行一次细致的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就能十分详细地了解大部分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根据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校园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风、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必须要有大环境予以最大程度的实施。因此,学校应花时间和精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发动全院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活跃与温馨。
4.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各方面进行涉猎,因而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心理压力大。所以,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任务过重以及缓解心理压力过大。
5.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调节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心智都趋于成熟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节好心理的诸多不良因素。努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令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阳光与斗志昂扬,端正心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祖国强劲的储备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昌达与繁荣,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关注我们整个国家的前
途与命运。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问题。我们处于一个如此幸福的时代,其实,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感觉幸福。而不是整日“为赋新词强说愁”似的满腔烦闷,更不要将自己逼向心理扭曲的绝路。也要呼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多多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对大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在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充裕之外,其实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充实。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比身体健康来的更为重要!
附: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1.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A.处事乐观,热情诚恳B.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 C.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吃的下,睡的香
2.失恋后你的表现是?()
A.痛苦,想自杀B.抑郁,寝食难安
C.顺其自然,继续正常生活D.无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3.你如何看待社会压力下的攀比心理?()
A.可以理解,人各有志,人靠衣装嘛B.不应该糟蹋父母的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C.把握尺度就好,视情况而定D.其他 4.你对你现在的大学生活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满意,但无法改变5.造成你生活困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A.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 B.思想上有困难C.课程学习有困难
D.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E.经济困难 F.不适应大学生活 G.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H.家庭变故或困扰 I.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6.你觉得下列哪项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A.先天心理素质 B.后天家庭教育影响 C.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影响 D.其他因素7.你是否遇到心理问题?()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过 D.没有想过8.你认为现在自己的心理状况如何?()
A.很健康 B.比较健康 C.不健康 D.没有想过9.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 B.学习压力 C.情感问题 D.就业压力 E.对周围环
境的不适应
10.你是如何对待面临的压力或烦心事?()
A.向知心朋友诉说 B.找种发泄方式 C.找家长 D.憋在心里不说 E.其他方式11.你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你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A.有很大影响 B.有一点影响 C.毫无影响12.在大学生活里你最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A.新鲜有趣 B.比较充实 C.无所事事 D.郁闷13.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存在心理问题,你会如何做?()
A.开导他 B.事不关己,无所谓 C.对外宣传他有问题 D.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
14.你是如何看待马加爵事件的?()
A.震惊 B.憎恨 C.同情 D.敬仰 E.恐惧15.你是如何看待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的?()
A.十分震惊 B.很有意思,自己也想尝试 C.十分反对 D.事不关己,无所谓16.你认为大学校园里是否有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必要?()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17.你每隔多久会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一次?()
A.一周 B.一个月 C.一个学期或更久 D.从来不去18.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A.要认真对待 B.无所谓 C.根本不用在意19.你认为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是?()
A.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B.解答一些思想问题 C.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 D.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 E.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20.你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7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同年级、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共667人进行调查。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76.3%、23.7%;文科生占33.3%, 理工科占60.1%, 术科学生占6.4%;23.7%的学生来自城市, 44.4%的学生来自农村;单亲家庭89.6%。在学费来源方面, 68.5%的学生是由父母支付学费, 20.7%的学生是靠助学贷款, 8.2%的学生是由亲友资助。调查数据显示, 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而54.6%的学生会选择向亲友倾诉减缓心理压力, 40.7%的学生会独自忍受, 仅有3.9%的学生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所调查被试中86.9%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 只有50%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 且只有40.7%的学生会选择心理咨询服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状况因子, 共90个题项, 采用五级评分。
2.结果分析
2.1不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2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带来心理困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贫困大学生。
焦虑1.466 0.602 1.296 0.432 4.1702.敌3不对同家庭1构.44成9的家0.庭612经济困1.3难19学生0心.46理6健康3.1情02况差由此分析, 独立学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费偏贵, 但部分家长异检验恐怖1.375 0.566 1.254 0.427 3.112还是想方设法在儿女入学时拼凑齐第一学年的学费, 虽然来偏自执单亲家1庭.44的9贫困0.5学51生和1双.33亲0家庭0.学513生在2总.89分2、躯存在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但是怀揣对大学的美好憧憬, 大部体化精、强神病迫性、抑郁1、.焦468虑、敌0对.61、6恐怖1、.偏276执、精0神.41病1性及4.7其14他因分学生心态还是积极的。到了大四, 部分家庭甚至还在偿还子上差其异他显著, 单1.亲448家庭学0.6生06得分1高.36于0双亲0家.50庭9贫困2.0生22。借来的上一年学费, 学生家庭状况没有改变, 很多学生倍感表总2分不同家13庭2.构180成的48家.64庭5经1济18困.09难0学3生4.6心66理健4.1康79情况压力巨大。单亲家庭学生本来就因为父母离婚的问题带来差异检验不少心理问题, 再加上经济困扰的双重压力, 心理问题较突单亲 (n=593) 双亲 (n=44) 出。在独立学院求学, 身边不乏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 在这M SD M SD t种巨大的经济差距下, 很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很多大躯体化1.324 0.530 1.1572 0.214 7.914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 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强迫症状1.590 0.585 1.372 0.400 2.422帮助, 这部分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人际关系敏感1.485 0.573 1.308 0.373 2.013于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长此以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1.451 0.600 1.246 0.349 2.227“心理贫困”症状更严重, 如:自我认识上的自卑、情感上的焦焦虑1.390 0.547 1.243 0.299 1.763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敌对1.389 0.559 1.250 0.297 1.6303.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及对策恐怖1.327 0.518 1.159 0.319 2.115不可否认, 家庭经济是困扰贫困学生的主要问题, 也是偏执1.401 0.552 1.251 0.261 2.030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但不能将所有心理问题的精神病性1.382 0.547 1.251 0.306 1.556产生均归结于家境贫寒。高校中不乏家庭经济困难但是自其他1.413 0.573 1.253 0.306 1.830立自强、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积极型人格学生。可见经济问总分126.24 44.01 110.62 20.02 2.281题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不是内因。政府和学校2.4有心理困扰是否会选择去咨询室寻求帮助被试的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 但这SCL-90得分差异检验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学校应该从关注学生心理发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展方向入手, 建构行之有效的心理扶助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改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然变心理贫困的重要性, 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和心灵上的援而只有3.9%的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扰的时候会寻求专业心助,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激励学生理咨询服务。有心理困扰不会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奋发向上, 摆脱经济贫困, 远离“心理贫困”。的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不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的贫困大学生。参考文献:3.讨论[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3.1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发展研究, 2003 (8) :7-10.分析[2]徐浩凤, 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已有研究发现,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5) :382-384.于非贫困大学生[2,3]。本研究发现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3]叶华松, 张璐, 赵卫川.欠发达地区高校家庭经济困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丽水学院为例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J].丽水学院学报, 2011, 33 (2) :108-122.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本文是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 立项编号:2013ZZ028。
摘要: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对独立学院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共667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会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贫困,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3 (8) :7-10.
[2]徐浩凤, 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5) :382-384.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兴安岭 中学生 心理健康 MSSMHS
一、问题的提出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偏远的高寒林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兄弟地区都有着相当的差距,在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状态下,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在本地区的中学生群体中,焦虑、抑郁、交往障碍、学习压力大等心理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突出,精神层面的问题甚至自杀也不乏个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也极大制约着本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制定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长远规划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在具体的实施措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因此,为了促进大兴安岭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特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课题实施的对象是大兴安岭地区所辖三区四县的在校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确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所抽取的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样本分别不少于500人。课题实施采用测验法和调查法,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所选取的测量工具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有10个分量表构成,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每个题目有五个等级,即无、轻度、中等、偏重和严重。要求学生根据近十天的状况仔细阅读每题并进行选择。本量表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较多,能相对准确地测出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较具权威性的测量工具。
三、结果与分析
高中组,半数以上的高中生存在着学习压力过大、情绪不平衡、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方面的问题;四成以上的高中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抑郁以及适应不良等症状;在偏执、敌对和心理不平衡等因子上,也有着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得分偏高。初中组方面,半数以上存在着强迫和学习压力过大方面的问题;四成以上的初中生存在着人际关系、情绪和心理不平衡方面的症状;三成以上的初中生感觉不同程度的焦虑;在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和抑郁等方面,也有相当比例的初中生存在着异常现象。
两组比较,除了“心理不平衡”因子初中组比例高于高中组外,其余各因子比例高中组均高于初中组。(具体数据见表)
从量表的使用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这需要未来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总体上来看,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问题,多数处于轻度水平,心理健康总体面貌初中组要好于高中组。
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还尚属首次。本课题的实施,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面貌,掌握了相关的科学数据,达成了课题实施目标,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9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material)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篇3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10-03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10-16
北街小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6-15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报告10-20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1-13
华山小学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自查报告07-24
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报告10-03
海涛小学创建健康促进校汇报报告10-23
虎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