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对策

2024-09-08

调查分析对策(共12篇)

调查分析对策 篇1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快,许多档案馆(局)纷纷建立自己的档案网站。建立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种新的形式。伴随着网站建设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发展,档案网站已经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成为档案机构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全面展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主要窗口。全国共有3000多个公共档案馆,但是,与行政区划设置与档案馆设置的比例(1:1)相比,档案网站的设置比例却不高。

档案网站在国内完成了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发展。2000年,国内可访问的档案网站有近50个。2004年已发展到336个,其中各级综合性档案局、馆所有277个,占82.44%;高校系统所有47个,占13.98%;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质档案馆等专门档案馆所有10个,占2.98%;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所有2个,占0.60%。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3161个,保存2.3亿卷(件、册)档案资料。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需求,档案网站已逐渐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我国目前省级档案网站的建设情况,同时为档案事业发展积累一些历史资料,2008年8月至10月,笔者对我国档案馆网站内容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我国国内档案网站现状

1、省级以上档案网站功能齐全

调查发现,省、地区一级的档案局(馆)档案网站都能链接上,做得比较好的档案网站有北京市档案局网站、天津市档案局网站、江苏省档案局网站、浙江省档案局网站、福建省档案局网站、广东省档案局网站和河北省档案局网站,这些省一级的档案网站功能齐全,栏目比较多,速度比较快,内容信息丰富。从100多个地市、区档案网站数量在各省的分布情况来看,排在前5位分别是北京(包括18个城区档案网站和2个县档案网站)、广东(包括12个地市级档案网站)、浙江(包括11个地市级档案网站)、山东(包括10个地市级档案网站)、并列排第五位的是江苏和福建(都是9个地市级档案网站),这些地市级档案网站基本上都能链接上,也都基本上能提供本地相关的档案信息,但是缺少的是网上动态数据库查询和交互式动态网页,有的根本不提供在线的查询,能提供在线档案目录查询的地市级网站也不是很多,也有一部分根本链接不上去。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形式日益丰富

打开网页,无论是地方信息栏目,还是视听档案栏目,呈现在眼前的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白纸黑字,而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信息。在调查的档案网站中,点击在线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服务,通过检索工具,用户所看到的是经过科学的组织整理、层层有序的档案目录及其原文信息内容,目录数据量从100至150万不等。档案信息资源的逐步上网是构建资源型档案网站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化的应有之意。

三、我国档案网站功能缺失资源匮乏

在巩固展示、宣传功能的同时,我国档案网站逐步加强了档案网站的应用功能,增添了很多实用性的功能,如档案征集、网上预约等,此外,还增设了一些互动性的栏目,如网上业务咨询、论坛等,对利用者提出的咨询问题,能够给与较为及时的回复,提高了网站的功能性。虽然目前这些功能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但是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提供的检索工具是目录信息,但目录信息的功能过于简单。有的目录仅到全宗级、有的仅到案卷级。但根据全宗目录找不到案卷,根据案卷目录找不到文件。有的网站即使有了文件级目录,也查不到档案全文。有的档案网站只提供了文件的3-5个著录项目,比如贵州档案信息网只提供了题名、文件字号、形成和责任者4个著录项目。而较好的档案网站则能提供10个以上的著录项目,比如上海档案信息网、青岛档案信息网、北京市档案局和陕西档案信息网。档案网站提供的著录项目的多数可能和档案馆多年来对于馆藏档案整理工作和档案馆数据准备的基础工作有很大关系。

我国档案网站的资源建设与在线服务水平总体上比较低,特别是在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服务、网上课堂、多媒体档案资源等指标上,大部分档案网站都存在着功能缺失和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在档案资源的介绍和展示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多数网站能够通过馆藏介绍、特色档案展览等栏目,配合多媒体形式,生动地将档案信息展现给用户。我国各类档案馆馆藏浩繁,种类繁多,但通过网站提供多种档案利用的却寥若晨星。能够提供利用的种类非常单一:重要信息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网站功能没有得到显现;首页有效信息量小,用户真正关心的信息资源在首页没有体现、信息更新速度慢,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菜单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过于简单、栏目名称意义不明确、使用户难以发现需要的信息;不重视网页字体和美工,不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档案网站名称和域名不规范。各个档案网站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命名。目前,全国已建立的档案网站的名称各式各样,缺乏统一规定。大部分档案网站以档案馆命名,馆名即是网站名称,部分以档案局命名,档案局名称即是网站名称,有一些则是合二为一。

二、我国档案网站分析与对策

从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调查来看,无论数量上和质量上比创建初期都有很大发展,但不可否认,仍存在很多问题。

1、加强与电子政务网站的连接,推动档案网站的和谐化建设档案网站是政府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档案网站建设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当中。本次对档案网站可访问性指标的测评结果显示,除了澳门和西藏两省档案网站挂接在政府网站或地区门户网站外,其他拥有独立域名的29个网站中有23个使用了政府机构类域名(.gov.cn)作为其域名地址,特别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使用了”首都之窗”这个北京电子政府统一的标识,这表明了档案网站与政府网站的密切关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府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之一,档案网站不仅应该在形85上与政府网站保持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沟通,使之与电子政务保持和谐一致。

2、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档案网站的资源化建设

很多档案网站在网站外观设计方面很优秀,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在资源内容方面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应该分两种情况理解:一种是很多档案网站,出于更多的经济效益或者法律问题考虑,而没有将更多的全文档案上传至网站供用户下载或利用,而是选择其他更为适当和安全的方式公开全文;另一方面很多档案网站尚属起步阶段,目前考虑的仅是将网站的架构组建起来,具体的资源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具备开放的意识;其次要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规章,使得开放档案资源有据可依,按部就班地进行;最后就是丰富数字化档案资源,有米下锅。数字化档案资源有两个部分,一是馆藏档案数字化,二是及时采集和获取电子文件信息,充实现行文件资源的在线利用。二者同时进行,可以极大地补充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储备,促进档案网站向资源型网站转变。

3、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推动档案网站的功能化建设

用户参与是档案网站开展在线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档案网站应建立健全各种互动渠道,完善公众参与工作的制度。办好建议、留言、论坛等互动栏目,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予以及时的反馈,加强档案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各种反馈意见,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

4、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关注,推动档案网站的人性化建设

一个网站如果想要提高点击率,拥有更多的用户,必须选用最适合于表现本站信息内容的信息组织和表达方式,同时要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检索工具,引导用户深入访问网站。当用户登陆某个档案网站进行浏览、信息查询时不难发现,现在已建立的大多数档案网站虽然外表美观。技术完整,内容丰富,但用户却经常找不到自己所要的信息。增加二次检索功能。未来的档案网站设计和完善必须基于一定用户群体的需要来进行,对用户而言,要可以使他们更为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浩瀚海洋中。

5、加强档案网站之间的互联与共享,推动档案网站的集群化建设

档案网站的最高发展水平是集群档案网站,或者说是形成全国统一的档案资源网。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有着良好的上下级档案机构之间进行的资源互补机制。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网站的纵向和横向整合,是保障档案网站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组织下,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全国档案信息龙头网站,龙头网站提供档案国家级档案信息的同时发挥全国导航、门户和全国档案网站检索入口等功能。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这一专业资源网的龙头网站(或称门户网站、导航网站),将这一龙头网站直接冠名为”中国档案信息网”,中央档案馆可通过在”中国档案信息网”网站上建立主页与该龙头网站合一。”中国档案信息网”龙头网站直接链接国家级的历史档案馆、专业

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网站、各省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各省建立一个全国档案信息网络的省级门户网站,冠名"××省档案信息网”。该网站与省档案馆网站合二为一。省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向上链接”中国档案信息网”龙头网站,向下直接链接省内所有档案站点。

摘要:我国国内档案网站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地档案网站建设现状调查,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档案网站,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潘元旭.中国内地档案网站调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5]丁益.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J].浙江档案,200年第1期.

[6]张照余:中国档案网站:现状与对策.[J]广西.广西档案,2001(4).

调查分析对策 篇2

我院是一所具有155年历史的综合性教学医院。现有床位900张,在编护士600名左右。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探索护理管理科学、有效、规范的模式和思路越来越受到护理管理者的重视。管理“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了解管理对象对职业、学历、个人与家庭及卫生系统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认知状况,因人施管。为此我们对453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寻找对策,科学地指导护理管理实践。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453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24±9,大专学历占5%,中专学历占95%,其中主管护师占3%,护师占34%,护士占63%。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分四个方面,职业、学历、个人家庭,对管理者的要求共20个问题,其中三分之一为多选题,其余均为单选题。

2、结果

调查共发问卷470张。收回453张,问卷回收率96%,问卷有效率100%。

2.1 对工作性质认知调查(表1)

表1 对工作性质认知调查表

结果显示:87%的护士对职业的稳定性予以认可,但有47%的护士曾打算及很想离开护理队伍,说明护士队伍内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2.2 个人奋斗目标调查(表2)

表2 个人奋斗目标调查表

结果显示:在个人奋斗的目标中,提高学历层次的迫切性最高占60%。由此可见,护士队伍中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已成当务之急。

2.3 生活、工作压力的调查(表3)

表 3 压力调查表

结果显示:认为工作有压力最高占70%,护士工作紧张占70%。

2.4 对护理管理者要求的调查(表4)

表4 对护理管理者要求调查表

结果显示:护士心目中的护理管理者安排序为实干型、开拓型、管理型、高学历型。

3. 分析

3.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减员增效,使一部分人员下岗待业。相比之下医疗卫生系统相对比较稳定,调查中显示,谋求护士职业主要为求稳定占首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士学历不高,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社会地位不高,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与相应行业比较付出与收入不足,晋升机会较少,构成护士队伍内部的不稳定性,一旦护士达到一定学历,流失的可能性较高。院

职专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篇3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2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校园,网络又怎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呢,又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怎样的作用呢?为了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近期在班级内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调查的对象为46名同学,其中41名男生,5名女生,年龄15-18岁。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由20个选择题组成,内容涉及上网的内容、时间、花费及其他人的态度等。

一、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

(1)上网的内容:调查显示,在46份问卷中,上网时间中主要用于听歌、看电影的有168,与人聊天、玩游戏的44人,看新闻、查阅资料的仅有2人。学生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娱乐为主,男生集中在游戏这一块,女生则偏向于聊天,上网的内容比较单一,上网中所需要的软件知识和技巧全来源于周围同学的传授。

(2)上网的时间: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职专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周一到周五白天正常上课期间,因条件的限制,学生上网较少,少数同学利用中午和下午的休息时间玩几个小时。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除必需的事情要处理之外,闲暇时间几乎都是在网上度过。

(3)上网的花费:作为一名学生,上网的花销除一部分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给的之外,其它全部都是从父母提供的正常开支中节省下来的。为了能够上网,多数住校生都节衣缩食,甚至在周末放学时,有的只为节省下五元钱车费而步行回家。走读生则通过编织大大小小的谎言来赚取几十元零花钱。通过自食其力,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来赚取费用上网者凤毛麟角。

(4)上网的动机:上网学生中,有的是为了消遣,有的是放松,部分人是从众心理,部分人是好奇,更多的是寻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可以更多展现或掩盖自己的心理:自卑、发泄、色情、暴力、寻求刺激。

(5)其他人的态度:全部学生都认为现在的学生不上网,不聊QQ就是落伍的表现,就是跟不上时代形势、是土老冒。在问及父母对待在自己上网的态度时,多数人表示只要不闹事、不去招惹流氓无赖,闲暇时间无论在同学家或是在网吧内上网,玩什么,看什么,说什么,父母一般都不会过问,只要不上瘾、不招惹是非、不学坏就行。

二、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

无可否认,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能更有效地和广泛地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增强学生接受新事物,丰富内心世界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在网络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与丰富性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由于学生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形成,缺乏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这些腐朽、堕落地生活方式和庸俗的生活情趣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形成。

(2)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由于缺乏正确地引导和网络行为规范,学生在利用时偏重于享受和娱乐,用于学习、查阅资料的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对其娱乐功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旷课、逃学,对网络形成严重的依赖,形成网瘾。甚至部分学生沉浸于网络构建地虚拟世界中,语言粗俗,行为丑陋,撒谎、打架、敲诈、勒索,滋生事端,无事生非,影响人与人之间平等地相处关系,产生心理上的疾病,甚至心理扭曲和变态。

三、学生不正确使用网络原因

1.学生个人方面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正处于15-18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黄金时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待形成,缺乏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因自卑、好奇、从众或炫耀心理,而成为网民中的一员。因缺乏引导和教育,导致其不正确地看法,认为上网就是聊天,上网就是玩游戏,除此无事可做;更有甚者,因心理问题,喜欢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沉迷自我,发泄自我。

2.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从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学校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民存在着漏洞。学生的上网知识大部分来自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在课堂上学习所得。在利用网络时,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浏览,什么样的网站应该不去关注,在网络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学校中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仍有差距,对学生正确的上网意识缺乏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因为网络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关注度不够,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德育发展的仍然存在。

3.家庭父母教育管理方面

作为学生父母一方来说,有的因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学生的学习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有的教育方法不当,不是溺爱就是拳脚相加,对孩子不能给予正常的成长教育;有的忙于工作,与孩子交流沟通少,对孩子的学业更疏于管教,主观里认为只要孩子不乱花钱、不对网络形成依赖、不受骗、不招惹事非就万事大吉了,至于看电影、聊天,浏览黄色网站,都与已无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交于学校。

四、教育对策

1.学校的教育

要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一些软件应用知识之外,更应告诫他们要文明上网,要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语言和行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黑板报等形式,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使学生明白怎样正确使用网络,在网上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宣传画的形式,宣传网络道德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杜绝网络上瘾、敲诈勒索等现象发生。

2.父母的义务

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来规范学生的上网,除尽可能多了解一些网络应用知识外,可以用一些生活中鲜活地案例,来警示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限制其浏览不健康信息、在网上发表不文明言论。因势利导,转变学生地学习观念、竟争观念和与人相处观念,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更不能因上网敲诈勒索、违法犯罪。

3.社会的责任

因学生上网成瘾而引发的学生伤害、学生猝死、各类违法犯罪屡见不鲜,作为每一个社会公民特别是网络经营者,更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杜绝在校中学生进入网吧等营业场所。社会相关管理部门,更应从源头上查处那些不健康网站,给学生一片干净的网络天空。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策 篇4

一资料与方法

第一, 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西某县村镇小学教师和居民, 该县共有11个镇、8个乡、14个居委会、276个行政村。

第二, 研究的方法。通过设计调查表, 向全县130所小学及100个村委会通过邮件方式分别发放调查表180份和100份。小学回收101份、村委会收回70份调查表。

第三, 研究的目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公平。

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

1. 农村人口锐减, 行政村不断消失, 农村小学数量不断减少

随着青年外出打工, 原有的行政村在不断消失, 据报道从2005~2009年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每年减少7000多个, 平均每日减少约20个。随着行政村落的减少, 小学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 从1997~2010年的14年间, 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 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 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2. 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滞后, 教师学历普遍较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小学的教学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作为肩负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农村小学, 与城镇小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经过对农村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的建设, 使小学的面貌有了全新的变化, 但经过多年的使用, 现大多已破损、老化, 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城镇小学已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新型的教学设备, 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具有巨大的推动。由于农村小学设备更新慢, 教师以中专学历为主, 还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 他们仍然沿袭着最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 老师没有接触过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 根本谈不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城镇小学人满为患, 既影响教学质量, 又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般一个家庭只有1~2个小孩, 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都希望到最好的小学去学习, 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将孩子送到镇中心小学或城里小学, 城镇小学学生数量激增, 由原来的几个班猛增到二十几个班, 教师的数量又跟不上, 导致教师工作量加大, 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孩子集中到城镇小学, 学校无法解决学生吃住问题, 就出现了“托管”行业, 学校附近的农民利用自己的房子托管学生住宿吃饭, 代管小孩作业, 自己组织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这些托管行业由于没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有关部门又缺少监管,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 实现公平教育的对策

1. 增加投资, 改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除国家应加大投入外, 地方政府也应加大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为农村小学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远程教学、电视、计算机实习室、宽敞明亮的校舍, 逐步缩小和城镇小学的差距。

2. 优化师资队伍, 实现教师轮换制度

素质较好的教师都集中到城镇小学, 每年城镇小学还通过考试由农村小学选拔优秀的教师, 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不断下滑, 为实现教育公平, 使农村的学生享受同等教育,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如以镇为单位, 实行小学教师轮流制度, 每位教师在一所小学以六年为周期进行轮换, 这样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交流, 也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平衡。对责任心不强、素质较差、连续考核排名最后的实行待岗制度。

3. 加强师资培养,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性的,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为明显,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引领一批学生, 因此必须加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素质。 (1) 加强小学教师德育培养, 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学生,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 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和理念。 (2) 加强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 由于身处农村, 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悲观, 不主动学习, 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3) 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教师整体学历, 鼓励并提供优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通过成人教育提升学历, 提高理论水平。 (4) 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对外面的了解, 接触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 从而提升并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5) 加强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 为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提供优惠条件和便利, 对于好的教学研究成果, 加以应用推广。 (6) 实行教师听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 集大家的思想, 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效;通过教师听课制度可以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7)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保证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各级政府要本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教师, 认识到小学教师的作用和意义, 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 提高教师生活水平, 使教师甘愿成为燃烧的蜡烛。

摘要:通过设计调查表对某县小学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生源严重缺乏, 城镇小学人满为患, 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国家及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 改善教学环境, 添置现代教学设备, 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 尝试教师轮流制度, 尽量缩小农村与城镇小学的差距, 实现农村和城镇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蒋蓉、李新.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教育探索, 2013 (2) :93~96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篇5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作者:毛宗良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通过社会调查,针对大学生逃课现状的特点与原因分析,提出:减少大学生逃课行为,应该改进高校招生模式,注重招生与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与就业观念教育等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隐性逃课;教学;系统工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5

调查分析对策 篇6

关键词:写作教学 评价方式

一、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从中探讨和改

进写作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调查范围:教师调查范围为船寮高中高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发放问卷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份。学生的调查对象为船寮高中高二学生,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1份。

(三)调查内容:“教师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写作设计的看法和写作教学现状。“学生问卷”侧重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和主要障碍,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通过无记名方式,客观了解两个群体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设计与教学的有关情况,为现状分析提供第一手材料。

二、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对收回的问卷,我采用统计分析的办法,对全部教师问卷和随机抽取200份学生问卷进行分析。

学生问卷统计表:

高中学生理应掌握良好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面对新教材淡化写作知识和“系统化”训练,我校学生认为掌握“很好”的仅占4%,“一般”的45%,“还需强化”的达到50%;关于“写作目的”,“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占到73%,说明“写作”为升学的倾向一直左右着学生和写作教学,这是造成写作教学窘况的主要原因;在“写作方法”上,“模仿”仍是学生写作的一种方法,学生靠自己“苦思冥想”写作仍是主流,“与他人讨论”所占比例很小;从“学生认同的作文批改方式”来看,44%以上的同学都赞同“老师批改”,同样比例的同学希望“师生互改”,而11%左右的学生要求“学生互改”;关于“缺少写作素材”,我校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是很好,但认为“写作缺少素材”的占到38%,语言基本功方面,我校学生认为“语言贫乏”的占到41%,而学生认为“不会构思”的比例占到21%,说明造成学生写作最大障碍的内容因学生基础不同而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于造成障碍的原因,我校学生认为“缺乏生活体验,没有激情”是主要原因,而认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看书”的达到26%。

三、对教学实践的建议

(一)克服偏重人文性的倾向

如上所述,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教学以人文专题主导,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写作自由度过大,不利于写作教学“度”的把握,所以应该把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要求。一直以来,语文教材的编写基本上以选文为依托,以阅读为主线作为基本框架,形成了按单元组合文章的编写方式,但也可能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集中指向人文话题,有可能把语文的工具性抹杀、淡化。苏教版“写作”板块,明显受以人文专题组元的影响。从笔者调查情况看,许多教师只是在作文之前让学生“看一看”,有的只在作文后稍加提及,致使目前的语文写作教学暴露出人文教育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在学生的作文当中,病句连篇,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忽视语文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二)创造性地开展写作教学

首先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写作指导”中第一模块第一专题“激活我们的诗情”与第三模块第二专题“生成诗歌的意象”进行整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可将模块一第二专题与模块三第三专题及模块四第一专题、模块五第四专题加以整合,这种整合可以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也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以形成学生议论写作知识的立体感。其次是将教科书以外的教材引入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有目的地选择学生喜欢的素材。比如农村学生对写农村生活的文章更有亲切感,高中学生比较关注时事,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时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焦点访谈”、“今日关注”,每年新华社的新闻图片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等,这些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维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是作文的前提。我们不反对作文技巧,诸多作文技巧其实都是思维的外化,语文教师要始终抓住思维能力这个写作教学的根本。苏教版遴选的20个人文话题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与阅读范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碰撞,以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

(四)创造性的改变评价方式

平时写作中要强调鼓励原则,全面评价学生在写作中的进步,包括写作的态度、投入的情感、思想的进步以及写作技能上的提高等。要克服套路化的评价,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并找到发展提高的路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为读者而写作”的写作观。学生写作过程决不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向交流,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居高临下地打好分数就是写作任务的完成,写作能力的生成需要多元互动、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学生作文应有三个读者群:一是同班同学,二是语文老师和自己的父母,三是其他年级、学校的好朋友,或者是亲戚长辈中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了这些读者群,学生就可以转变“为老师作文”的观念,真正把作文当成一种交流。这就要改变原来的作文评价方法,把学生的作文交给读者群去阅读、评判。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仅仅是听到了肯定的或否定意见,不仅仅是了解自己作文的长处和短处,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帮助他搭建了交流、思维的平台,促使他不得不思考多方面的意见,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辨力的提高。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对本县县城4家医院做了一些相关调查, 采用向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 了解医疗纠纷现状和特点, 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2 结果

2.1 医疗纠纷的现状

一是医疗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多, 涉及范围逐步扩大, 但是, 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途径和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比例反而下降;二是以经济赔偿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处于主导地位, 患方要求的赔偿金额越来越大;三是医患矛盾日趋尖锐, 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赔偿数额过分奢求, 处理难度日渐增大;四是妇产科及外科纠纷比内科纠纷多;五是社会影响增大, 有些医疗纠纷因患者高额赔偿的要求不能满足, 则反复向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及相关媒体投诉, 更有甚者聚众闹事, 打骂、恐吓医护人员, 或动用地方恶势力给医院施加压力;加之有些媒体缺乏医学知识, 不明事实真相, 盲目炒作, 使医疗纠纷影响面迅速扩大, 给医院的声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

2.2 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医疗纠纷涉及医学和法学两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医学方面的知识, 专业性程度非常高, 不仅是隔行如隔山, 外行看不懂, 就是不同的科室, 内科医生要说清外科的问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给医疗纠纷的处理带来了天然的障碍, 使得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不敢轻易决断, 而越是这样, 患方的疑虑就越深。患方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又充满不信任感, 因此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二是涉及面广。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生病的时候,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 因此,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当事人。而每一次诊疗过程都不是简单的技术服务问题, 它还包含很多其他的一些法律关系。三是处理复杂。由于医疗纠纷专业性强、涉及广面, 也容易诱发一些社会问题, 所以处理起来非常复杂, 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 牵扯政府很多的精力。加之医疗纠纷的理性处理程序复杂, 先要申请行政处理, 死亡的还要做尸体解剖, 再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最后提起诉讼, 处理周期长, 和患方焦急、不信任的心态形成较大的反差, 所以患方一般较少情愿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3 讨论

3.1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2]

3.1.1 外部因素

一是法制建设的完善, 权利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家立法和普法工作的加强, 群众的权利意识也不断加强, 懂得使用各种方式进行维权。二是信息交流的加剧, 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其中也包括医学知识和医疗案例的知识, 从而对比和效仿。三是社会变革的加剧, 价值伦理的变化。患者及其家属对疗效的期望值过高, 动机不良,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过大, 人们的价值观念普遍提高, 因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媒体与舆论的推波助澜, 社会矛盾集体转嫁。

3.1.2 内部因素

一是医学生命科学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期性、诊疗护理技术的局限性和两面性。医学生命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科, 而且有些领域到目前为止人类研究得还很初浅, 认识还很局限, 有的甚至不一定准确;现今的诊疗护理技术还不能治愈所有的疾患, 有些技术本身既治病也致病, 既有对人体有利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一面。二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法违规。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专业规章开展诊疗活动, 违反诊疗护理操作常规。三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经营观念陈旧,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医疗安全隐患较多。四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服务不周到。在诊治的过程中, 患方不仅需要良好的医疗技术, 也需要满意的服务, 患方经常会把服务与诊疗效果联系起来, 如果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其主观的期望, 或服务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五是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敬业精神不够。由于某些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低, 不能胜任高难度、高风险的医疗工作, 有的则是由于部分医生尤其是一些年轻医生缺乏职业素质修养, 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以致漏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3.2 防治对策

3.2.1 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 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必须尊重科学,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要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诊疗技术规范培训, 强化“三基”训练,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各部门及科室严格把关, 使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

3.2.2 加强引导, 注重医患沟通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要处理好患者的权利与医务人员权利的关系, 既要做到让患者满意, 又要减轻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一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当前, 应当尽快在全体医务工作者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引导医务人员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处处为患者着想;提高对医疗服务艺术水平的教育, 经常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一些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4]。二是强化谨慎服务观念, 强化执业告知义务。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解释要简单明了, 合乎逻辑, 不能出言不慎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误解和思想顾虑, 也不能因有所顾忌而闭口不谈, 到最后却因为没交代清楚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纠纷高危患者的管理, 及时消除纠纷隐患,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增进了解,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改善医患关系。

3.2.3 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转变职能, 尽管现在还很难实现管办分离, 但对医院的监管要跟上,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医院监管机构, 强化监管职能。从监管的内容看, 包括服务态度与质量、违法行医和违法执业, 对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处理等。从监督的时效看, 可以将定期与不定期监督结合起来, 平时与集中监督结合起来。从监督的形式看, 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 检查医院与调查患者及家属结合起来。加强对医院群体性事件预警和防范的研究, 建立医院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机制, 避免出现恶性事件。

3.2.4 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法

一是畅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医疗纠纷虽不仅限于医疗技术引起的纠纷, 但大部分与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而技术问题不是一般人就能说清楚的, 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论证。所以国家在法律设计上, 设置了一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用于考察医疗行为的成败得失, 是科学的、理智的调查处理医疗纠纷的前置程序。但实践中这一渠道较少被患方选择, 有的即使选择也是怀着十分的不信任, 因此有必要改进鉴定工作, 使这一理智的解决纠纷的渠道畅通起来: (1) 要降低鉴定门槛。目前市级 (首次) 鉴定费每件近4 000元, 省级 (再次) 鉴定费5 000元以上, 与司法鉴定每起400~600元相比, 收费过高, 患方很难坚持到最后。 (2) 要透明鉴定程序。要按照准司法的程序, 提高鉴定工作的透明度, 要介绍鉴定人的身份, 允许医患双方核实对方提交的鉴定资料, 通报鉴定人调查到的证据等。 (3) 要完善鉴定标准。目前国家和地方均没有制定统一的诊疗护理操作常规, 那就必须明确一个过渡期的标准, 建议暂定以本科教材为准, 以免标准不一, 鉴定起来过于随意。四要公正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既要写明认定的事实, 又要全面记录分析意见, 写明鉴定依据, 不能过于笼统, 含糊其辞。二是理顺纠纷解决的司法通道,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公安机关和法院的作用非常重要, 公安机关的威慑力是医疗纠纷理性解决的起点, 法院的公信力是医疗纠纷解决的终点, 守住好起点和终点, 医疗纠纷才能依法处理好。首先公安机关要严打“医闹”和患方的过激行为, 一旦医疗纠纷发生过激行为, 公安机关要及时出警、积极作为, 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程序。先是甄别患方到场人员, 对没有合法诉求权的人 (非患者直系亲属、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的) 一律驱散, 对不服从的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发现有专业“医闹”组织的甚至可以涉嫌黑社会组织犯罪给予刑事拘留。其次法院对医学会的鉴定报告要进行证据审查, 维护公正。现实中由于法官不懂医, 对鉴定报告依赖程度很高, 使得鉴定报告成为决定诉讼成败的关键, 而患方对鉴定报告的公正性又不信任, 所以法院要通过诉讼这个程序来弥补患方的不信任。不能直接简单地采信鉴定结论, 必须通过充分的专家质证和双方争辩来全面审查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打消患方的顾虑, 使选择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患方越来越多。

3.2.5 开辟纠纷解决的社会通道

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患互不信任的情况非常严重, 患方就转而利用“医闹”等过激行为引起政府关注, 向医院施压, 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量, 很多医疗纠纷在没有分清责任前就草草协商赔钱了结, 效率是高了, 但也给社会一个不好的导向, 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 这个口子一开就后患无穷, 当前此起彼伏的医疗纠纷就是实证。因此要让政府解脱出来, 应当引导医患双方通过社会中介组织解决纠纷, 社会中介组织也是社会的稳压器, 是理性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三通道:一是法律中介服务。通过律师咨询, 代理鉴定、诉讼、调解等服务, 使一切纠纷按照法律规则来解决。二是民间调解组织。尝试通过基层司法所、调解委员会、村委会、居委会、工会等机构出面调解, 增强患方对调解的信任。三是医疗责任保险组织。尝试推广医疗责任保险, 改变医患双方直接对立的局面, 以缓解医患矛盾, 确保医疗过失赔偿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丁佑平.医患双方学《条例》共同加强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 (2) :88-89.

[2]张卫兵.医疗质量管理的决策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1) :25-26.

[3]任真年.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思想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5) :343-347.

高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8

阅读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 阅读本身也是一种个人行为。阅读行为之所以引起学者注意, 主要原因是阅读本身牵涉人类心智的运作, 可以说是“处理信息最复杂的一种, 其所需的技巧、所牵涉到的心智活动也较高”, 因为“透过视觉性的阅读, 人类得以将文字或者其他视觉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化作内在的抽象思维”[1]。因此, 当我们论及复杂的知识是如何接受、累积及传播时, 阅读就成了其间所需的关键行为。同时, 我们也通过阅读不断书写个人独特的心灵史, 在阅读中始终坚守着真诚、良知、超越和自我完善。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阅读现状, 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生活, 我们就高职学生阅读倾向、阅读态度、阅读技巧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00份, 回收问卷1290份, 有效问卷1107份。调查对象中, 男生496人, 占44.8%, 女生611人, 占55.2%;文史专业学生545人, 占49.2%, 理工类专业学生562人, 占50.8%。

二、特点及其原因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阅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课外阅读呈现非功利性, 且对阅读的重要性有较高认知度。

在“您认为在大学期间读书重要吗”的调查中, 认为“很重要”的有52.57%, 认为“比较重要”的有47.43%。在“您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的调查中, 认为“应该多读书”的有66.67%。在“您认为课外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认为“读课外书促进所学专业学习”的有63.5%。在“您怎么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的调查中, 有55.74%的学生选择了“提高人文修养, 精通专业基础”。这些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较高认知度。

在“您在考虑课外阅读内容时, 是从何种角度出发的”的调查中, 有77.08%的学生选择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在“您选择某类书时, 主要考虑的是什么”的调查中, 52.21%的学生选择了“仅从兴趣出发”。这些数据表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非功利性。

(二) 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偏爱上网阅读“青春文学”和“玄幻、武侠小说”。

通过调查发现, 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集中在“文学类”、“娱乐消遣类”和“时事政治类”, 分别占20.87%、33.06%、21.23%。而“专业类书籍”、“科普读物”、“应用技术类”、“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等书籍涉猎较少。在回答“您在网上看得最多的是哪类书籍”时, 选择“青春文学”的有37.4%, 紧随其后的是“玄幻、武侠小说”, 占28.55%。在“您如何看待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中, 选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有47.43%, 选择“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利于传播”的有36.31%。针对“‘当前学生只满足于网络快餐文化, 读书态度比较浮躁’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 认为“网络只是一种载体, 与读书态度无关”的有38.57%, “不同意”的有33.24%。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当问及“如果您认为您阅读量过少,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 有28.91%的人选择“没兴趣”, 28.55%的人选择“学业压力大”, 22.67%的人选择“没有时间”。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其教学方法主要是“做中学, 学中做, 做学结合”, 并不强调理论先导和理论的系统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轻文化, 重技能”, 学生对静态的文本阅读缺乏兴趣, 喜欢“快餐”文化, 对理论性和经典作品阅读较少。

(三) 业余时间主要与视听媒介为伴, 阅读能力欠缺。

进入大学, 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宽裕。当问及“在业余生活中, 您对哪一种形式的活动更感兴趣”时, 有48.78%的人选择“上网”, 选择“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22%。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听媒介正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充当着指挥中心”, “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2], 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 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 也是其乐无穷的”。[3]

在“您在读书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怎么去读书”、“读完书后没什么收获”的分别有34.06%、36.68%、29.27%。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困惑与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弊病有关。应试教育唯分数论, 导致很多中小学生被淹没在题海之中, 为考分疲于奔命, 即使读书也是为了应试, 无暇思考该读什么书、如何阅读、如何让阅读影响自己。到了大学阶段, 突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分数也不再那么重要, 恢复了阅读自主权的学生暴露出自主阅读能力的欠缺。

三、对策

(一) 重视阅读, 回归教育本质。

高职教育有必要开展阅读教育。本雅明说:“无论时空的远近, 审美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正是这种距离感使人们能够通过静观的审美方式, 在凝视沉思中品味到那种难以言传的艺术韵味, 从而获得一种超越一切功利目的的审美享受。”[4]即阅读可以给人以审美的愉悦。除此之外, 阅读还可以教会人“理解与阐释, 评价与欣赏, 辩论与同意, 言说与写作”[5]。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偏重职业技能。然而高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 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份具体的工作, 还有自己的人生及整个社会。他们时刻需要认清自我, 反省人生, 学会辨别是非善恶, 学会区别正义与非正义。这些“看不见”的“软”技能可能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当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改革中, “软”技能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在“软”技能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企业家沈建芳曾说:“读书能够使人更加充实, 还能带给你无限的智慧。”[6]正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带给了他和他的企业一路坚持, 取得非凡的成绩。《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一组各大公司CEO的访谈, 他们都表示自己管理能力的培养, 与他们长期阅读各类书籍, 包括小说与诗歌有极大的关系。

在此次调查中, 认为大学期间读书“很重要”的有52.57%, 认为“比较重要”的有47.43%。也就是说, 在被调查者中, 100%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读书“重要”。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无论是哪个教育类型, 人们都希望从阅读中获取智慧和愉悦。高职教育在重视“系统的应用知识”传授的同时, 还要赋予高职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7], 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学会阅读, 因为阅读是通向现实生活的桥梁。“教育的目的就是谋求幸福”。[8]重视阅读, 正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

(二) 推动阅读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1. 教师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广大一线教师。推动阅读教育当然也主要依靠教师。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从学生成长、学习的角度出发, 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并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

2. 大学语文课程要发挥自身优势, 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带领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进行鉴赏。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 既重视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 又着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曾国藩不仅善于读书, 而且善于用书。他主张读书过程须多做札记, 要深思问难, 善得于间。曾国藩说:“所闻日博, 亦须札记一二条, 以自考证。”[9]这类故事既可以丰富课堂, 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高效阅读。

3. 把阅读引向纵深,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阅读的深度往往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对个人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把阅读引向深处, 非写作不可。因为写作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需要调动人更多的智能, 如观察、调查、阅读、回忆、体验、想象和整合。“在写作动机驱动之下的阅读, 更有利于阅读的专注与深入, 也更容易达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阅读所得, 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才能被真正消化和真正使用。口头表述, 虽然也在学以致用, 但总不如写作来得全面、严谨、深刻。”[10]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 营造读书氛围。

调查中, 当问及“您在读书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 有33.06%的学生选择“不爱看书”, 24.12%的学生选择“缺少读书氛围”。回答“您认为谁能帮您解决这些困难”时, 选择“同学/朋友”的占44.35%, 选择“专家/老师”的占33.51%, 选择“相关组织”的占14.36%。回答“您喜欢参加什么形式的读书活动”时, 34.42%的人选择“新书推介”, 28.18%的人选择“读书论坛”, 25.38%的人选择“主题读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沙龙, 邀请校内外有关人士及师生分享读书经历。通过与杂志社、出版社等新闻单位合作, 开展读书周或读书月活动, 向学生推介新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读书日”的报告中指出:“读书对于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 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阅读教育是高职教育赋予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作者通过问卷调查, 发现高职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度较高, 阅读呈现非功利性的特点, 热爱网上阅读青春、玄幻、武侠类文学, 但阅读能力欠缺。阅读教育是实现教育回归本质, 赋予高职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以课堂为主渠道, 开展各种阅读和写作活动, 推动阅读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阅读,特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仁渊.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214.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5.

[3]同[2], 第70页.

[4][德]本雅明.经验与贫乏[M].王炳钧, 杨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5]郭英剑.经典阅读, 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博览群书[J], 2010, (7) .

[6]岛石.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87.

[7]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8]苏军, 燕平.符号与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6:216.

[9]郭平兴, 董恩林.曾国藩阅读行为研究.出版科学[J], 2011, 1, (19) .

编外护士离职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离职的56位护理人员。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离职申请表,申请表中填写内容包括离职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离职原因等,由离职人员填写后交回护理部备案。并要求递交申请后一个月方可正式离岗。在递交申请至离职期间通过与其面谈了解离职的深层原因及离职后的去向。

2结果

2.1近四年离职护理人员编制结构除2人是正式在编护士外,其余全部都是编外护士,占了近四年离职护士总人数的96.4%。

2.2 56位离职护士的工作年限分布情况2010年1月~2013年8月离职护理人员中,护士职称有43人,占辞职总人数的76.7%,护师职称有3人,占离职总人数的5.3%。辞职护士的工作年限分布情况见表1。

2.3 2010年1月~2013年8月离职护士的离职原因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有薪酬待遇低、压力大、专业发展空间局限、管理欠人性化与家庭因素等,辞职的原因分布情况见表2。

3原因分析

3.1原因一:薪资福利低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的基本和核心权利[2]。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本院编外护士的薪酬,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编外护士与在编护士承担了相同的工作,甚至付出更多的劳动,但她们的待遇却存在差别,试用期或见习期护士工资低,又没有奖金,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转正后基本工资仍然很低,而且没有增长,医疗保险工作3~5年后才予以办理,其他的保险没有,年终部分福利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使编外护士在工作中有强烈的不公平感,严重影响了编外护士的工作积极性。56位离职护士普遍认为薪酬待遇低,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其中19人认为是离职的首要原因。

3.2原因二: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

本院住院患者逐年增加,大部分病区常年加床,还有临床科室的增加,护士增长的比例远不能与之匹配。目前全院临床科室护士缺编30人。护士经常不能按时下班,还要面对频繁的检查和考试,还有工作的高风险性和可能受到的职业伤害。

3.3原因三:专业发展空间局限

26位离职护士感到没有个人成长机会或职业发展空间。于海燕、李静等对护士流动原因进行的分析也表明,职业发展受限也是离职重要原因之一[3,4]。目前国内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制度尚不成熟,本院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刚起步,一些护理岗位不能与护士能级相对应,造成临床上不同年资、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易产生职业倦意感。而且护士深造及晋升机会少,本院近三年获得中级职称的护士正式聘用不到三分之一。其次受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不属于正式在编职工,缺少归属感,感觉没地位,一有机会她们就会选择放弃护士职业。近几年一些部门公开招聘公务员,事业编制的机会多,本院2010年以来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制、村官等职位的有15人。据了解有这种意向的护士为数还不少。

3.4原因四:部分制度不合理,管理欠人性化

由于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紧张,住院患者逐年增加,护士长正常排班比较困难,所以护士的工休假大部分都是被零散拆开,护士感觉很难获得真正放松的机会。离职护士中有17.9%对此表示不满。35.7%的人认为频繁的检查、学习及考试,不但经常占用护士个人休息时间,而且感觉压力很大。10.7%的人认为一些制度不够健全,管理者管理欠人性化,缺乏沟通技巧,时常批评多于鼓励,让人难以接受。

3.5原因五:家庭因素

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护士缺口比较大,护士就业机会多,选择的机会也多。大部分医院没有与护士签订合同或只签订短期合同,所以护士来去也自由。本院有5人为了能计划外生第二胎而辞去工作。有2人生完孩子后以又在其他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有10人因恋人或配偶在异地而提出辞职,其中7人仍在异地从事护理工作。有8人感觉经常上夜班、生活不规律,影响了家庭生活而离职。

4 对策

4.1 提高编外护士工资待遇,实行编外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

试用期或见习期护士没有奖金,基本工资应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建议医院设立见习期补贴,保障基本生活。试用期结束建议医院与编外护士签订无固定期的劳动用工合同,医院除按国家规定为护士购买保险、住房工积金等,还应建立院龄工资增长机制,每工作满一年,增加一年院龄工资,逐步达到与同期在编护士相同的工资,以鼓励编外护士长期为医院服务。

4.2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优惠政策向临床一线倾斜。

建议医院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增加临床奖金分配系数,提高加夜班费用。医院应根据实际住院患者数按1∶0.4比例核定护士岗位数,并根据护士岗位数按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核定初级、中级、高级护理人员名额,解决护士晋级聘用问题。在晋升晋级方面优先考虑临床一线,稳定一线队伍。

4.3 规范招聘程序。

制定聘用护士录用制度,严格聘用护士的考核与甄选,把好聘用护士“进院关”,选拔身体、心理健康、敬业、爱岗的应聘者,力争挑选与医院文化理念相融洽的护理人员。

4.4 选择良好的方式缓解护士职业压力。

肯定护士成绩,增强职业成就感,定期开展“优秀护士”、“星级护士”等评选活动,对年度考核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形成敬业、爱岗、学先进的良好氛围。评选一定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以科室为单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培养护士集体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医院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努力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避免护士跑外勤,尽量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

4.5 完善制度,加强人性化管理。

完善护士分层管理与使用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责权利,调动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按职取酬,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与考核制度,采用多渠道培训方式与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积极自愿参与培训,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与真实的案例进行。培训尽量不过多占用护士休息时间。检查与考核应以帮助护士规范行为与提高为出发点,发现问题不能只是盲目扣罚或批评,应进行客观评价。管理者应转变观念,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排班模式与工休假安排应事先征询护士意见,尽量满足护士需求。

编外护士较高的离职率,会降低护理人员的士气,造成人心浮动,甚至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的意念,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护士的不断离职也迫使医院频繁招聘与培训新护士,造成医院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的离职问题,从各个层面关心与重视护士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编外护士。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本院近四年离职护士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及离职的原因等,为医院更好地、规范地管理护士,充分为护理人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离职申请表(离职护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离职原因等),由离职护士填写,并采用面谈进行深入调查。结果 近四年离职护理人员中编外护士占了离职总人的96.4%;她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有薪酬待遇低、压力大、专业发展空间局限、管理欠人性化与家庭因素等。结论 编外护士离职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本院护理工作,管理者要采取多种举措提高编外护士的待遇,选择良好的方式缓解护士压力,完善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地分层使用护士,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让她们更好地为医院、社会及患者服务。

关键词:编外护士,离职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汪新华.谈谈合同制护士聘后管理的体会.新疆中医药,2006,24(23):62-64.

[2]常凯.劳动关系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于海燕,刘勤,徐建梅.二级医院聘用护士离职原因调查及管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9,24(9):67-69.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6月-7月, 对我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压力调查。均为女性, 护士年龄为21岁~44岁;护龄0年~23年;主管护师12名, 护师18名, 护士20名, 助护10名;本科5名, 大专12名, 其余均为在读大专。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收集资料, 问卷由6个项目组成:调查项目分为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恶性刺激;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采用1~4级评分法, 没有压力为1分, 压力程度一般 (均分<2.5) 为2分, 压力程度较高 (均分≥2.5) 为3分, 压力程度非常高为4分[2]。调查者将60份调查表随机发放给60名护士, 问卷由护士当场填写, 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发出问卷60份, 收回60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

见表1。

例 (%)

从表1可见: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占63%, 其次是恶性刺激占27%, 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占21%, 压力程度非常高。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

为了使患儿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 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护士各种操作必须一次到位, 并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 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 无形中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 长期持续使护士心身疲惫, 甚至导致心身疾病。

3.1.2 恶性刺激

小儿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变化快。急、危、重的患儿, 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 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 家长仍要求继续抢救, 甚至无理取闹。患儿的死亡、家属的不理解, 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 消耗大量的体力, 主观疲劳明显上升。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 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失常, 加重心理负担。

3.1.3 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

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情, 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患儿不合作, 造成护理操作反复进行, 加重护理工作量, 且患儿哭闹, 家长易产生不满, 护士身心疲惫易产生厌烦情绪。

3.1.4 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的检查和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给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护士在完成紧张工作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以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身心准备适应社会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护士学历低, 知识面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 加重心理负担。

3.1.5 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 所担风险高。同时由于儿科工作的专业性,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社会“重医轻护”的思想较严重, 护士工作时间长, 待遇低, 导致自尊心及成就感受挫。

3.1.6 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

本次调查表明, 低年资护士及新调入儿科的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差, 这与她们心理素质的不成熟, 急救业务技术、穿刺技术不熟练, 不能适应岗位角色转换有很大的关系。年轻护士精力旺盛, 求知欲强, 但阅历浅, 缺乏临床经验, 对抢救工作程序缺乏了解, 因此一遇到急救场合心情特别紧张, 不知该先干什么, 一些研究者做过分析, 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优秀品质、护士工作性质和特殊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护士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3]。另一方面, 医生的能力是儿科护士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其直接关系着危重患者的救治, 医生急救水平差, 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护士要承受既要遵从医嘱还要面对患者的内心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护士可能产生内疚、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2 对策

3.2.1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指导护士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减轻心理压力, 强化思想教育工作, 树立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增加护理人员对于常见应激反应和危险信号知识的学习, 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 避免情况恶化[4]。采用自我分析、辨别导致压力的事物和该事物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自我压力控制。

3.2.2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如在危重患儿多时, 安排护士长值二线班和护士机动班, 临时调整人员加班, 以减轻当班护士的体力消耗, 缓解心理压力;工作量少时及时安排休息。为护士创造良好的环境, 帮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 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5], 在工作量大时, 给予人力、待遇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必要时采取轮转制度, 以缓解工作压力;医护之间互相配合, 经常沟通;护士处于困境时, 管理者应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 为其摆脱困境。加强护理服务品质标准及五心工作法:如及时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治疗、温馨护理;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等等。定期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强调抢救药品、抢救器械必须完好备用, 穿刺技术的培训, 并制定相关护理规章制度及有关抢救流程以减轻急救时的紧张情绪。加强业务学习, 丰富专业知识[6], 提高心理素质:对新毕业的、穿刺技能差的护士, 对其进行角色化适应的岗前培训,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每月进行2次操作考核;给护士提供深造的机会, 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其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不断拓宽知识面[7];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更新护理知识, 提高自身心理文化素养, 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摘要:目的调查从事儿科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 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护士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普遍存在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恶性刺激;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等工作压力。结论通过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改善管理作风, 科学地培养和使用护士, 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训练, 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自身的心理文化素养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对策

参考文献

[1]Jerlock M, Falk K, Severinsson E.Academic nursing education guide-lines:too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J].Nursing&Health Sciences, 2003, 5 (3) :219~220

[2]夏连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J].临床研究, 2007, 36 (10) :955

[3]张秀胤, 刁明媚, 孟宝珍, 等.护理人群中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7) :405

[4]沈子楠.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1) :42

[5]胡容, 杜益平, 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76

[6]陈初英, 林艳, 王惠萍.新形势下护士的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7) :778

调查分析对策 篇11

【关键词】中职生 人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2-02

一、中职生人格现状调查

笔者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抽取600名中职学生进行人格测量。剔除无效问卷8份,共收集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98.7%。

(一)在聪慧性、幻想性、实验性维度

结果显示,中职生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好幻想,有时会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性格显得多变,喜欢新事物,容易接受新观念,基本接受社会中的一些权威见解,但也会提出质疑。

(二)在稳定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维度

在这些维度上,中职生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有时会因挫折而回避现实,缺乏耐心和恒心,对人对事的态度比较冷淡,具有一定的安全感,但有时会因对未来感到迷茫,信念不足而出现焦虑现象。

(三)在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维度

调查表明,中职生比较固执好强,习惯让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法规意识较差,做事较马虎,有时会表现出有始无终,社会接触较广泛,无所畏惧,自我约束能力一般。

(四)在兴奋性、乐群性、怀疑性、世故性、独立性维度

中职生外向、乐群,热衷于各项活动,适应水平高,有时不免太过世故圆滑,从众性、依赖性较强,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其自信心,却又不敢敞开心扉与人交往,虽不体贴别人,也不会给别人的利益带来伤害。

二、中职生人格发展现状的成因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教育实践发现,影响中职生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自身以及同龄群体方面。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等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其中,单亲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对中职生人格养成的影响更为突出,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反社会或严重自我中心的不良心态和行为。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不断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的“枷锁型”教育方式,或者“暴力型”、“放任型”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二)学校因素

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经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学生了解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这使得他们与同龄人相比更为乐群,也更为世故圆滑。但由于学校人格教育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没有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达到育人的理想效果。

(三)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娱乐生活方式和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的同时,也给抗干扰能力低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诚信缺失,人性冷漠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学生产生迷惑、怀疑;营业性酒吧、社会不良人群对学生的诱惑同样不容忽视;流行大众文化,如选秀活动、影视明星、网络红人等,其前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中职生的自我认同、主体性人格起到了暗示作用;沉迷虚拟性网络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职生的幻想性与自我中心倾向。

(四)自身因素

中职生处于好奇心旺盛、求新求异的年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心智发展水平相对稚嫩,使得他们情绪起伏较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忧郁等不良情绪。有些学生缺少理想和目标,学习缺乏动力,片面追求享乐主义,一旦遇到挫折便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对自己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五)同龄群体因素

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同龄群体对于中职生来说,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其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言谈举止等容易受到互相影响。同龄群体对中职生个体人格发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或老师。

三、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对策

通过对影响中职生人格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培养中职生的健全人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建亲子沟通技巧分享平台

学校或社区可面向广大家长组织创办亲子课堂或亲子体验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亲子教育经验或进行亲子活动,促进家校、家区合作,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亲子沟通技巧视频或文章,让家长能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学习,让亲子教育变得更为有效。

(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把课堂教育与现实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增添企业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能让他们体会工作的辛苦,在经历失败或成功中,学会承受生活的考验,了解自我的不足,在合作中学会与人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

2.青年志愿者服务

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帮助学生在扶贫济困、敬老助孤、环境整治等服务活动中学会关爱别人、奉献社会,实现知行统一,在实践中自我反省、评价和提高。

(三)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创意社、动漫社、街舞社、围棋协会等学生社团,既可丰富校园生活,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肯定自我,培养自信心。学校应对学生社团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使其在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中真正起到“第二课堂”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团体辅导

利用心理剧、拓展训练活动以及以“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为主题的小组等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加强团体辅导,让学生在体验、分享中激发、调整、升华身心各方面的潜力与素质,将活动中的所感所获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促进朋辈心理辅导

由经过培训的学生担当心理辅导员,其相近的价值观及生活经历会使朋辈心理辅导比心理老师的辅导更能引起共鸣,更好地帮助同学解决比较简单的心理困惑。在朋辈心理辅导的带动下,能在校园里建立同辈支持网络和人文关怀氛围。

教育不始于课堂,也不会止于课堂。我们应该努力使教育内容、形式符合中职生的心理需要,培养其健全人格,成就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傅永吉等.青少年健康人格与养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乙肝歧视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12

关键词:乙肝歧视,原因,对策

慢性乙型肝炎的广泛流行是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约有3.5亿慢性感染者,每年预计有100万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1]。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虽然从1992年的9.75%(1.2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7.18%(9300万人),但由于基数较大,2014年全国乙肝病例报告90多万例。估算全国约有3000万乙肝患者[2]。即使人数在减少,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受到歧视。多例乙肝员工遭排挤被迫辞职的事件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乙肝群体的关注[3]。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对象:泸州市人民,共计500人。

2.方法:制定《乙肝知识问卷调查》、《你怎样看待乙肝携带者》两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乙肝基础知识和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的调查,共计30题。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事业单位人员、个体经营者、学生、农民等。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广泛,包括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高中等。因此,此次调查能反应不同层次人群对乙肝携带者的看法,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1.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见表1。

2.调查对象对乙肝感染者在入学、工作和婚姻的态度分析见表2。

3.调查对象对乙肝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分析见表3。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歧视的原因

1.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缺乏科学的认知。根据表1可以得出,大部分非乙肝携带者认为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传染,但是仍有14.83%的人认为共同进餐可以被感染,4.42%的人认为握手和谈话也可被传染。对于乙肝携带者自身而言,他们对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了解不充分,甚至有23.81%的人认为共同进餐可以传播乙肝病毒。经分析得出公众对传染途径不明确,他们认为一般性的接触也会传染,于是就产生了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指出:HBV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其他如修足、文身、耳洞、公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有可能传播。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无血液暴露的机会,一般不会传染HBV[1]。

2.接种疫苗不能完全保证不被传染和乙肝难治。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采取疫苗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被大量证实[4]。但经表1可以得出,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接种疫苗后不可能完全保证一定不会被传染。公众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也就随之出现了。

3.被感染的恐惧心理。根据表2,对乙肝携带者在入学、工作和婚姻方面的调查,发现54.29%的人支持取消对入学就业的乙肝检查,40.52%的被调查者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取得健康证给予肯定态度,85.63%的人认为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平等的权利。但仍有32.53%的调查对象认为即使健康证发了,社会歧视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呢?对表3分析得出,仅有38.12%的被调查者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餐,并认为不会被传染,有18.56%的人根本不愿意与其进餐,有43.31%的人会与其进餐,但害怕会被传染。对于问题“您是否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发现,56.89%的公众不会歧视他们,但必须保证自己不会被传染的条件下。所以,尽管公众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但传染途径的不确定性和接种疫苗后不一定能预防乙肝病毒,公众恐惧心理就产生了。因此,不管被传染的概率有多小,只要有可能被传染,公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会大大增加。

四、对策研究

1.建立新的法律规范并且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关于保护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法律文件尚不完善,尽管2010年3月8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此外三部委又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关注就业体检中乙肝项目检测规定的通知》,对切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项目检测,加大督查力度等工作做了具体要求[5]。但制定相关的法律并没有完全保护到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在就业中仍受到歧视[3]。我国应建立更为全面的法律体系和医疗体系,提供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免费的医疗检查服务,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一些资金救助,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利不受侵害。

2.建立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公共机构。乙肝病毒携带者受到入学、就业的歧视后,应保证他们求助有门,通过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建立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机构大有必要。我国已有一些专门保障乙肝人群的NGO组织,如北京的益仁平中心,其主要工作是关注法律层面的工作,为受到歧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促进保障乙肝人群的立法进程等[6]。

3.加大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经笔者的一项《你怎样看待乙肝感染者》的问卷调查得出,公众对乙肝的歧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和乙肝难治的心理。虽然知道传染途径是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但是不排除其他途径传染的可能,正是这个可能的不确定性,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公众对乙肝歧视也就随之产生。哪怕是一起进餐,也有人会认为乙肝病毒会经唾液传播,由此产生避害的心理。只有医学上在乙型肝炎病毒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明确说明哪些途径会传播,哪些途径不会传播,如何正确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公众才能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与此同时,如果在医学上能找到根治乙型肝炎的方法,做到完全根治,那么乙肝歧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消除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歧视,需要全社会、全世界一起努力,保护乙肝感染者的平等、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社会文化水平,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美满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分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1,3(1):40-56.

[2]本刊综合报道.减少发病和传播,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消除乙肝歧视——世界卫生组织乙肝防治指南在南京发布[J].肝博士,2015,(6):19-23.

[3]黄晓宇.公司“逼走”乙肝员工赔3万[N].北京晨报,2015-03-03.

[4]潘莉莉,潘荣华.乙肝歧视现象的问题与反思[J].医学与哲学,2005,26(1):77-79.

[5]雷世岳,等.我国去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5):635-637.

上一篇:简单系统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