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调查情况

2024-09-05

分析调查情况(通用12篇)

分析调查情况 篇1

1 现状分析

对于实施限塑令的效果如何, 我们首先发放了调查问卷,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我们首先调查了人们对限塑令的支持情况, 得出结果如下:大部分人意识到了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 较支持这个政策的推行, 但也有少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支持这个政策。

问卷中我们还对限塑令是否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进行了调查, 当问到:你认为“限塑令”的实行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吗?有25.9%的人选择了感觉很不方便, 9.8%的人认为没影响, 其余的人则认为不太适应, 但这个政策很好。这说明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塑料袋产生了依赖, 还不太适应没有塑料袋的日子,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 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对限塑令还是支持的, 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当问到:你觉得“限塑令”的实施, 有减少你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吗?我们得到的数据如下, 17%的人现在以几乎不用塑料袋了, 而有56.7%的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但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理解限塑的目的或者说他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限塑令后他们没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限塑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去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 从而达到全社会限塑的效果。

1.1 超市塑料袋用量减少, 限塑令初显成效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鲁巷广场购物中心、家乐福鲁巷店和中百超市进行了具体的数据调查。。该超市收银部负责人介绍, “限塑令”实施首日, 虽然还未做精确统计, 但可以感觉到使用塑料袋的人相比以前明显减少。

我们随机观察了几个收银台, 统计了一百个顾客使用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1.2 农贸市场、早点摊:遭遇限塑死角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在这些地方做的都是小本生意, 一笔生意少则几毛, 多则几块, 如果收取塑料袋的钱, 顾客心理不太能接受,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摊主的生意, 所以摊主干脆不收钱;再说像鱼、肉、包子、熟食等食物不能用菜篮装, 也不能用环保袋装, 只能用塑料袋, 所以塑料袋在这些地方是必需品, 少不了;卖菜的时候带着菜篮不方便, 买早点带着以前用过的塑料袋又不干净, 所以极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在摊主那里要新的塑料袋, 塑料袋在这些场所的使用量不会减少太多。

1.3 学校食堂:限塑成绩显著, 但有漏洞

我们分别对地大西区、北区的四个食堂和华师的四个食堂进行了调查。

身为地大人, 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食堂在限塑方面上下的力度, 从2008年6月1日起食堂不在免费提供塑料袋, 而是采取使用有偿塑料袋的制度, 每个塑料袋0.03元, 而且大力宣传呼吁同学们少用塑料袋。

华师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在分别对华师四个食堂工作人员 (沁园春、学子、东二、东一) 的访问中发现, 食堂在限塑工作上成绩显著。四个食堂均于2008年5月19日开始停止向前来就餐的师生免费提供塑料袋, 并无偿提供餐具, 提倡师生在食堂就餐。

2 存在的问题

(1) 宣传力度、深度不够, 仍有不少人自费购买塑料袋。

以虎泉集贸菜市场为例, 印有《通知》的红色通知板在市场的墙上随处可见。而在对该市场的摊主进行采访时, 却发现有很多摊主不了解有关限塑令的事宜。

(2) 集贸市场成为“限塑”死角。

虽然限塑令对集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也做了规定, 但却起不到效果。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在集贸市场还可以看到它们的市场。

(3) 市场中的环保袋没有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

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 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 使用塑胶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 而在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 因为忘记带而购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

(4) 管理体制不全, 执行力度不够。

我们询问了集贸市场的摊主, 是否有相关部门来市场监督检查塑料袋使用情况, 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从来就没有人来检查过。这是管理监督上的严重缺失, 使限塑令的效果大打折扣。

3 问题的解决措施

(1) 环保意识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年轻人用塑料袋比老年人还要多一些, 所以我们要从小学就要抓环保意识的教育, 让他们逐渐形成环保意识, 很自然的接受环保的思想和做法。增强环保实践教学环节, 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来。

(2) 应继续加强对“限塑令”的宣传, 使限塑成为一种习惯。

限塑, 是一次全民参与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运动。全面宣传才能普及限塑思想, 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配合限塑, 甚至积极、主动参与限塑。宣传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吸引不同人群的注意力。在内容方面, 以典型的事例、图片, 向人们展示塑料袋的危害, 激起共鸣。

(3) 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各监督监管部门应该从产、销、用三个环节对各有关部门进行监管, 加强执法力度。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约束机制。

(4) 严厉处罚制度。

对违反限塑令的生产企业或个人, 进行处罚, 并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孟加拉国就是靠严刑峻法使塑料袋的使用大大降低。

摘要:2007年底,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 发动全民参与限塑活动。就限塑后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限塑前后存在的差异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白色污染,限塑令,方法及对策

参考文献

[1]如何有效地落实“限塑令”[J].才智, 2008, (10) .

[2]关于“限塑令”的一些思考[J].消费导刊, 2008, (8) .

分析调查情况 篇2

“>农村住房情况的调查分析2007-02-10 16:49:1

2农村住房是农民安身之本,拥有一幢称心的住房是农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从经济意义上看,农民住房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它是农民用以遮风避雨的生活设施,同时又是生产劳动的直接或间接场所。农民的住房投资理念和方式决定于农民家庭的经济基础,除了对农民本身的生活、居住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资料购置和日常生活消费,并最终影响了农村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住房问题因而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农业基准点调查户采取实地对农户现有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在年年是农村建房高峰期,房屋

结构以石砖、矸砖为主,房屋规划比较合理,一般都是二层楼砖混结构房屋。

⒈现有农村住房调查情况

对统景镇中和村组、龙兴镇高寨村组、悦来镇合力村组、茨竹镇放牛村组、王家镇云华村组、石坪镇桐角村组、石船镇葛口村组、洛碛镇沙地村组、大盛镇东山村组、高嘴镇杉木村组、大湾镇凤龙村组等个镇的个村民小组,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被调查户的住房总面积为平方米(包括畜禽圈舍),人均住房面积约平方米,其中,住房为砖混结构(条石、矸砖)的有户占调查户的,面积平方米占被调查户总面积的,住房为土木结构的有户占调查户的,面积平方米占被调查户总面积的,其它结构的有户占调查户的面积平方米占被调查户总面积的。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我区农村建房高峰期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较多的农户更新了自己的住房,特别是—年的五年间建房较多。

调查的户农户中现有房屋的结构

情况是:砖混结构拥有三层以上楼房的农户较少,占受调查总数的占,拥有二层楼房的农户占总数的左右,目前仍居住在平房中的农户较多,占总数的左右,主要分布在茨竹、大湾、兴隆等镇山区的较多一些。目前已有成以上的农户居住在二层以上楼房中,特别是年以后农户建房以二层楼房为主,新建平房已较为少见。城乡结合部和平坝地区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区农村三改(改厨、改厕、改水)基本落实,如龙兴镇高寨村组、悦来镇合力村组等,厨、厕、水改造后群众满意、反映较好,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改变了过去挑水吃、抢水吃的面貌;厨改为了节能灶后,节约了能源、减少了费用、净化了环境、减少了污染;特别是厕所改造后保持清洁卫生预防了疾病传播。

⒉制约农民建房的因素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农户中认为目前新建房屋最大难点在于经济实力欠缺,表示经济上难以承受,又因建筑材

料涨价修建房屋成本高,现有点钱就存起来(一是子女上学用,二是防老之用)未考虑改造住房。农村三改农民都想但多数农民缺少资金要求上级加大项目投入只要上级给点补贴农民都愿意改造。认为现在建房审批手续不是障碍,国家对农民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如在原基地上改造只要不扩面积就只收工本费不存在乱收费或搭车。

⒊农民建房意向

户农户在接受调查中多数农户表示近几年内基本没有建房意向,但少数住房差的农户打算在近几年内改建房屋,个别农户正处于筹建或在建状态经济条件较好或有收入来源的少数农户表示将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在农村修造房屋。

⒋对现行农村住房分析

除了城郊结合部、平坝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民住房和三改除外,多数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的农民住房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平坝地区农民的住房状

况也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一是设计落后,结构不合理,人畜混居,厕所简陋,卫生状况较差;二是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杂乱无章;三是农村建筑材料质量差,土木建材比重大,抗灾性能差;四是占地无序,少批多占,甚至不批也占。农村住房状况与城市住房状况差距很大,对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二是住房布局缺乏指导,住房设计沿袭祖辈传统模式;三是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部分有钱的农户不愿意在农村建房;四是农村没有物美价廉的新型建材供选择。

⒌未来农村住房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区农业人口逐年减少,农民子弟外出做生意、求学、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终落户于城市的人数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住房总需求。

⒍改变农村住房的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及小集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使农村住房面积的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对房屋的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建议

结合小城镇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住房修建的总体布局。

一是改变分散建房到集中规划建房

农村住宅建设由原先的缺少规划,重复建设转变为高起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往的农民住房建设,农民个人建造的房子分散零星,大量的附属设施占用了不少耕地,土地被分割得零零碎碎。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合理利用土地,各地进行试点,由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建造农民新村,这样的新式农民新村,可节约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二是改变杂乱建设到有序建设

以前农民建房是农民自己找施工队施工或找几个工匠施工修造房屋,用的建设图纸是“统一版本”或没有建设图纸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更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和其他配套设施,有的新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这种情况下建造的房子,年左右就要翻新,就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怪圈。应改变这种杂乱建设,向新型农民新村发展,严格按照村镇布局规划实施,电、水、路、电话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逐步形成农村住宅城市化的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促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钱了就想在条件较好城镇购买商品房,不愿在农村修建房屋,因而引起农村新建或改造房屋逐年减

少,购买城镇商品房逐年增长。但农民建房总量从建筑面积上看将逐渐减少,而单体工程造价则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对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居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广州市;犯罪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与吸毒、环境污染被视为世界三大公害。近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69780人,2006年批捕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92574人,2008年数字突破10万,达到101928人。自2000年起,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①广州作为常住人口高达1270万的大都市,其未成年犯罪数量以10%的高速增长,位居全国首位。

一、未成年犯罪基本情况

本文抽取700多份未成年犯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一)犯罪主体情况

一是无业人员、学生、农民为主,未成年犯多为90后(表一)。二是低龄化严重。16岁以下接近80%,其中16岁高达40%,15岁占28%,14岁占15%,年龄最小的仅11岁。三是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5.5%,52.3%初中没毕业,14.3%%小学没毕业,8.49%高中或中专没毕业,0.98%文盲。四是多数贪玩、厌学。80%以上未成年犯逃学旷课,多数经常接触不良少年、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是外来人口犯罪数量大,高达50%。

(二)犯罪类型情况

一是犯罪类型集中,财产犯罪居多。财产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0%以上,抢劫高居首位,暴力伤害迅速增长,犯罪类型成人化(表二)。二是共同犯罪比例大。抽样数据表明,未成年犯属于“共同犯罪”的达85%,多数犯罪活动有成年人参与(表三)。三是网络组织化严重。未成年犯主要通过QQ、MSN、网游等网络工具结识,形成较为固定组织进行犯罪活动,该种网络结社已成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方式。《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未成年人约占31.8%,②几乎成为网络传媒最大的用户群。90后犯罪受到网络影响的为多数,这是与其他年代未成年犯罪的最大区别。

3.犯罪背景情况:普遍家庭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等。未成年犯为外来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其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居多。700余名未成年犯中,家庭比较困难占一半左右,还有不少未成年犯父母离异或幼时为留守儿童,自小由祖辈隔代教育,辍学后进大城市务工,在物欲、激情趋势下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该类犯罪中35%家庭结构残缺缺,28%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2.9%为孤儿。

二、未成年犯罪行为特征

与成年犯罪人不同,未成年犯罪可分为四种类型:冲动型、叛逆型、贪利型和跟风型,特点主要体现在:

其一是行为的模仿性、暴力性。未成年人辨识能力差、效仿能力强,极易被暴力、凶杀及黄赌毒等犯罪亚文化侵袭,为不法分子利用,同类人群易交叉感染。很大比例的未成年犯罪行为是模仿电影、游戏中暴力行为。

其二是行为的反复性、贪利性。根据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 2006年未成年犯总数851人,重新犯罪人数31人;2007年未成年犯总数808人,重新犯罪人数21人;2008年未成年犯总数783人,重新犯罪人数71人,有些地区重新犯罪率达到10%以上。③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反复性甚高,其感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后,不断强化了违法犯罪意念。

其三是行为的纠合性、盲动性。未成年违法犯罪往往是受到问题同伴、不良亚文化等外界影响,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自控力薄弱,讲所谓江湖义气,趋同性、群体化严重,冲破脆弱的理智防范体系爆发激情,触犯法律。

三、未成年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犯罪数量逐年增高是主客观多重消极因素、社会矛盾相互渗透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观上是由未成年自身引起,客观上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环境、风气造成的。

(一)未成人自身的身心缺陷

未成年人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比较特殊。身理上未成年人处成长发育快速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快,这使得其变得焦躁易怒,自制能力差时很容易因情绪冲动而犯罪。当然,未成年人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一方面认识能力和自尊心因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使其独立的同时也容易形成叛逆的心理,对管教抱着对立情绪,易结交不良友人,沾染不良嗜好。另一方面好奇心也随着增强,对于外界有强烈认知欲却没有正确引导,又加上自身不成熟,好奇心就会变成犯罪的推动力。

(二)未成年人教育的匮乏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足。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偏差而违禁犯忌。在家庭冷漠型的教育方式中,不是粗暴专断就是放任不管,这类家庭教育下的未成年人不是有暴力倾向就是喜欢任意妄为导致行为出格。而在家庭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中,情亲过剩,重养轻教,这种偏失又易使未成年人骄奢淫逸,自满自大不融于群体。其次,学校教育理念的失衡。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因为单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成果使得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理念失衡,学校以成绩评判学生,德育课和法制教育课备受冷落。眼里只有文化尖子生,放弃后进生,甚至挖苦歧视后进生,把他们丢弃在社会上。在调查的广州未成年犯罪群体里,有许多是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中学就缀学的青少年,他们闲散在家,社会游荡,自暴自弃下才被社会不良分子引入歧途。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污染

社会环境影响着社会成员,这是不可避免的,成年人都深受其害,尚且人身价值观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社会转型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文化思想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各种价值观的并存,未成年人很难判断与取舍。首先,社会不良风气渐浓。因贫富差距的加大,部分人思想腐化堕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风盛行,这极易让未成年人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渐渐成为金钱和物欲的奴隶,当他们的物质欲求不能完全满足时就会用构违法犯罪的方式强取豪夺。其次,社会文化氛围复杂,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并且传播迅速。一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的书籍、杂志、影视都进入未成年人生活的圈子,受此影响的未成年人不胜枚举,他们往往成了这些污浊文化的牺牲品。

[注释]

①摘自《我国“90后”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8成犯罪受网络影响》http://news.jcrb.com/jxsw/201011/t20101109_463469.html

②2012年7月份我国网民数量调查统计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0719/657146.html

③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7.30

[参考文献]

[1]马柳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遏制度研究[J].知识产权出版.2010.

[2]佟丽华.未成年人法学[J].法律出版社

[3]郑列,马方飞.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5.

[4]舒洪水.未成年犯罪人之社区矫正[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4.

[5]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郝赤勇副部长在全国社区矫正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J].人民调解.2011.3.

高职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和分析 篇4

大学生兼职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 但是由于大学课程负担相对较轻, 学生对于社会生活有着好奇和渴望, 再加上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本文通过对400名高职生的兼职情况进行调查, 从学生、社会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存发展现状, 为加强素质培养和创新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3份, 回收率达到95.7%。

1 调查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目前的兼职基本情况, 分析高职学生兼职的动机和意义。探究兼职对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探究兼职对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找出高职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层面提出积极建议, 对如何形成兼职与学习动力的良好互动, 提高就业能力和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建议[2]。

2 高职学生的兼职基本情况

2.1 兼职目的 (见图1)

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为本校高职学院学生400人, 完整回收有效问卷共383份。其中有158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兼职目的中, 有51%的学生选择赚钱为自己的兼职目的, 34%的学生为了体验生活, 12%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 只有3%的学生是闲着没事, 打发时间。经过进一步调查, 在这158名从事兼职的学生中, 家庭经济情况困难以及经济负担较重的学生超过73%, 说明经济上的需求是促使高职学生打工兼职的主要原因。

2.2 兼职类型 (见图2)

兼职劳动无外乎体力型劳动和智力型劳动。在本次调查中, 从事餐饮和促销等非专业性体力劳动的学生超过78%, 其中餐饮服务员达到53%, 而从事家教以及自主创业等智力型劳动的学生仅仅占到14%。本校学生的课外兼职活动以体力输出型劳动占绝大多数[3]。

2.3 每周兼职时间 (见图3)

在受访的学生中, 每周兼职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学生占到了63%, 以10~20个小时者最多。而且从事超过4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的学生有3.5%, 这个劳动时间基本相当于全职职工的工作时间,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2.4 寻找兼职的途径 (见图4)

我校学生找兼职工作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中介和网络广告等媒体, 其中中介机构占31%, 也有38%的学生是通过之前有打工经验的学哥、学姐或者同学介绍, 学校学生会和团委提供的兼职信息和岗位占5%。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学生寻找兼职工作的途径不多, 而且主要是以社会盈利性组织为重要信息来源。

2.5 学生对学校成立专门指导机构的看法 (见图5)

我校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可以提高信息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兼职的影响

3.1 兼职对于学习的影响 (见图6)

在接受调查的158名兼职学生中, 只有35人得到了奖学金。有48%的学生认为兼职不影响学习, 有18%的学生认为兼职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对学习有负面影响。而34%的学生表示他们兼职时间不长, 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还不太清楚。

3.2 兼职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见图7)

在参加调查的383名学生中, 有84%的学生认为做兼职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对提高就业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有11%的学生认为兼职会占据学习时间, 导致本末倒置, 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对日后就业有着消极的影响。有5%的学生认为就业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兼职对于就业的影响不大。

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4.1 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应拓展渠道促进职业规划发展[4]

我校高职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餐饮服务员和发放传单等简单类型体力劳动。而从事家教、自主创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兼职所占比例很小。一方面与学校位于市区商业中心, 周围饭店商场对于临时工的需求量大有关, 另一方面很多受访的学生认为餐饮和促销类工作, 对工作经验没有要求, 而且一般都采取日结或者周结算工资, 结账快。目前的整体状况是高职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稳定性差, 科技含量低, 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希望我校高职生今后能从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 有目的地选择兼职, 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4.2 兼职工作占用大量时间, 学生应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

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每周的兼职时间超过20个小时, 这个概念就是很多学生的周六周日没有休息, 而且要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甚至于有些学生逃课, 跑去兼职赚钱。对待这个问题, 大学生应该分清利弊, 把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就业技能作为根本, 让兼职与学习统一, 并且适度延伸社会交际和沟通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从事寒暑假兼职的学生认为, 寒暑假时间长, 能够系统地从事一项兼职工作, 而且工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 我们也建议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兼职, 在学校能够将更多时间分配给学习。

4.3 获取兼职信息途径狭窄, 相关部门多举措并行提供保障

据调查, 高职学生兼职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学校的海报栏、家教服务中心和其他的职业中介机构。许多学生认为, 除了学校的家教服务中心外, 其他途径得来的信息多靠不住。然而, 由于求职心切、社会阅历较浅等原因, 不少学生的兼职经历往往变成了上当受骗的经历。在目前兼职中介市场如此混乱之时, 各级教育和相关管理机构, 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兼职市场的管理规范和模式;在日常管理方面应该积极营造一个管理规范、信息流畅的兼职信息中介平台;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和就业观, 通过多项举措来提供保障, 满足更多学生对兼职的更深层次需求。

4.4 家长对于孩子兼职不知情,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配合, 加强监管

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在学校从事兼职工作, 家长并不知情。一方面,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就归学校管了, 自己就不管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想让家长担心就刻意隐瞒自己在校外兼职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学生安全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都是很不利的。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兼职动态, 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近况, 加以关心和鼓励。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正确引导下, 学生的兼职观念和兼职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爽.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10 (5) :3.

[2]杨东明, 宋华.论当代大学生兼职[J].石油教育, 2007, 5 (2) :5-7.

[3]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高中作文现状调查及情况分析 篇5

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高中语文教学不能真正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是注重应试技能和应试成绩的提高。作文教学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中写作教学难以形成科学化的训练系列。原高中语文教材没有独立的写作训练系列,只是在部分阅读单元后面附加一篇写作知识短文或若干则写作训练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形成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科学化训练体系,也难以形成“生活——心智——言语”的人文审美感悟体系。同对,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种写作辅导材料满天飞,使语文教师、广大学生难于选择。

第二,高中写作教学的应试倾向非常严重。为了提高学生高考作文的成绩,学生的写作活动处于“读范文——仿写”这种封闭的怪圈之中,同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相脱离,同人的丰富多彩的复杂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似乎变成了为高考而作文的反复操练的“写作机器”。

第三,高中写作教学在写作指导和评改等教学环节上的缺陷较多。如写作指导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过分强调各种各样的“格式”、“规范”,讲究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环节上的技能技巧,归纳出所谓的“口诀”“窍门”;常常常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活积累、语言积累与思想感情积累的引导;忽视“做人与作文”辩证统一的指导。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泛政治化”倾向和“泛技术化”倾向。在作文评改方面,许多教师缺乏写作主体意识,墨守老传统:教师包办代替,全批细改。其结果是劳而低效,甚至劳而无效。写作当然需要修改,但修改更应靠写作者自己动脑筋。再加上由于学生人数多,作文数量大,批改时间紧,部分教师批阅作文是常常只能是打印象分,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另一个不良的后果是学生作文与作文评讲的时间间隔过长,老师辛辛苦苦讲评时,学生头节中早已印象淡薄。

第四,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高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有:①兴趣不浓;②相当多的学生出于应试的需要偏重某一神文体的训练;③学生想吃“现成饭”的心理比较普遍、强烈;④学生常处于机械的无感情的习作状态,作文中空话、套话、废话多。总而言之,学能资源急需开发。

我们认为,这次作文课题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博览群书,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其实写作能力的提高,没

有广泛的阅读基础,其它在高的写作技巧活窍门都是“纸上谈兵”。读书,应该是人一辈子的事。古往今来,多少名家,都是感情极其丰富,人生经历坎坷之人。而在其丰富的人生情感世界里,书是主要的填充物。古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转自http://甚解”,欧阳修“一生勤苦书千卷”,近有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现有贾平凹好读书《一通三法》。所以,我觉得,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能激起学生爱读书情趣,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从事教学最大成功。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写好一篇习作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上述报告中学生所显示的“心中有,笔下无”的感觉也只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翻版罢了,而解决这种尴尬的唯一方法,就是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爱上书。

多读书,自然可以影响到写作,已成定论。然而上述报告中还表明,读闲书、杂书对自己写作影响最大。读什么样的的书,才更有利欲学生的发展,才更有利学生“写作”的需要,似乎是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这一点,我的看法是:不要限制学生读什么书,他喜欢读网络书籍也好,迷上武侠小说也罢,我们暂且不要过于敏感的去限制,因为

一个人的读书品味是何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我想等到他有了足够的阅读量以后,他自然会分辨那些书需要去读,哪些书读起来毫无价值。如果我们现在过于限制学生读书的类型,可能扼杀他们读书兴趣,同时泯灭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欲望。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对学生读书完全放任自流,不加注意。对于那些晦涩的书籍,我们还是要加以引导或控制的,就是说,我们应该在保护学生读书兴趣的前提下,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二、勤于练笔,靠多元化激发写冲动。如果激起学生多读书的兴趣是构建学生写作的基石起点。那么,引导学生勤于练笔则是完成写作完美框架的艰苦过程。写作和其它学习活动一样,要靠一个“勤”字。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写作,不会有成熟的作品。然而写作有时候是需要灵感的,没了写作的灵感,就等于一只船驶进了一条干涸的河道。“江郎才尽”则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为了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尽显风流,时常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保持有常有一种写作冲动该是一件很关键环节因为毕竟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惰性,在上述报告中提到的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就是一种很好方法。另外,比如借

助课堂文本教学,把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改写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然后由大家“评头论足”,夸大其优点,淡化其不足,对他们的大胆尝试给予肯定,也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好方法,还有带学生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有充分的生活体验等都将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三、赏识教育依然是写作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适当的评价,是造成“挫败感”主要因素。教育家周宏说“我肌肉最发达手指是大拇指”,因为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是在做事时最具自信的。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是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作文如做人”,写作是自己心灵世界的真是展现。不容质疑,每个学生对自己苦心创作文章,都希望得老师的认可,同学赞扬。报告中最后显示的结果表明,学生大多喜欢老师在作文本上多眉批鼓励的语句,大多喜欢“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的作文讲评课”。这个结果向我们投射出:学生是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写作的评价,当然也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然而,我们在作文批改或评价上,大都习惯注重挑毛病,讲评时,也往往指责学生这里不好,那里不恰当,这都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心灰意冷。所以,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应多眉批哪些好,好在哪里,当然评论的话应尽可能丰富,有针对性,避免套话、空话。对于哪些极其失败的文章,也不可以一个“差”字“盖棺定论”,其实在不好的文章,只要我们用心去读,都可以发现些许闪光之处,或许我们指出的这点“亮光”便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心灵中的“星星之火”。再则,在作文讲评时,应给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对于好的文章既可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大家,也可以由同学或自己来读。然而作为那些不好的文章,则必须有老师来读,从而把握一个度,即让大家感觉到其中的败笔或不足,又可以发现其中的“迸射出的智慧火花”,从而保护学生那颗不可轻易放弃的写作欲望!

高校退役士兵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高校退役士兵 人口统计 特征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笔者自编《高校退役士兵学生情况调查表》。问卷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入伍(退伍)时间、服役兵种、所读专业与年级等。第二部分是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对今后学习、生活及就业相关问题的预期。

2.抽样情况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上海市18所高职院校的33名退役士兵在校生。发放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为93.9%。

二.调研结果分析

1.退役士兵的人口统计特征

接受访谈的退役士兵平均年龄为23.4岁,这比普通学生的平均年龄明显稍大一些。退役士兵服役时间为2008年至2010年。服役的兵种主要为陆军、武警、消防、海军和炮兵,其中主要来自陆军和武警。在专业的选择上,更注重理工和财经等适应面相对较宽广的门类。

2.退役士兵学习状况

退役士兵进入高校后成绩比较理想的仅占6.5%,成绩一般中等的占64.5%,不太理想的占29%。总的来看,退役士兵群体较普通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稍差一些。在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归因方面,近50%的退役士兵选择“知识结构不系统、不连贯”,近40%的退役士兵认为是随着年龄增大,思维的灵活性下降,接受能力稍差导致。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疑难问题时,有一半的退役士兵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有一半的退役士兵会选择自己想办法。进过进一步访谈,选择自己想办法的退役士兵表示因为自己成绩不太理想,不好意思向他人请教,潜意识里是怕被别人瞧不起,从而想隐藏自己的弱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退役士兵群体的自尊意识较强,但是对于维护自尊的真正涵义不是十分明白。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初衷,退役士兵到高职院校学习深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其未来的就业能力和质量。通过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退役士兵表示读大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拿一张大学文凭,从而加大将来就业的筹码。有的退役士兵甚至表示为了能顺利拿到文凭,希望学校能在课程考核上降低一些要求。对于退役士兵存在的这类消极思想,归根究底,笔者认为是退役士兵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时又找不到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途径所导致的自暴自弃想法。故而,怎样提高退役士兵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是值得各方面思考的一个问题。

3.退役士兵生活状况

80%的退役士兵认为相比于部队生活,校园生活更舒适安逸,67.7%的退役士兵认为校园生活比部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退役士兵群体对校园生活的适应。不过,也有38.7%的退役士兵认为校园生活并没有部队生活那么井井有条,相对于部队里近乎程序化的生活,校园生活显得更加杂乱无章。48.4%的退役士兵认为部队生活比较单纯,而校园生活比较复杂。他们认为部队就两种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战友关系,而在学校要面对的却很多,校领导、老师、各种社团、同学,有时甚至还有一些社会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在部队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生活模式到学校里一切都要自主安排,退役士兵显得有点措手不及、疲于应付,说明退役士兵对校园生活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有待加强,有关各方面应该就这一问题给退役士兵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退役士兵对校园生活的适应。

在生活态度的调查方面,绝大多数退役士兵能与同学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并相处融洽,说明退役士兵随着年龄的增长,并经过当兵的历练,在处事方式上渐趋成熟。绝大多数退役士兵能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的各项活动并担任相关职务,这一方面说明退役士兵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说明老师在选拔任用学生干部时对退役士兵的选择倾向性更强,这与退役士兵曾经拥有或者继续保留的一些优秀军人品质是分不开的。

当问及退役士兵还保留了哪些军人特点时,67.7%的退役士兵表示还能保持良好的纪律性,77.4%的退役士兵表示尚能具备较强的组织服从观念,67.7%的退役士兵表示现在依然坚持锻炼健身,58%的退役士兵表示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58%的退役士兵表示在利益面前可以牺牲小我,不和他人争一己之利。而当问及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曾获得过何种荣誉时,几乎所有的退役士兵都表示他们曾经都是优秀士兵或者得到过嘉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都能较好地保持军人的各种操守。因此,调查数据虽然显示退役士兵在离开军营以后还能较好地保持军人的良好品质,但是也不容乐观,无论是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还是在与个人卫生、健康、利益等休戚相关的方面,退役士兵的操守都有所下滑,试探性地寻求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至少不能回避两点:一、退役士兵所处环境的影响;二、退役士兵的自我意识出现了偏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退役士兵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而两点中更为关键的应该是后者,由此引出一个颇能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社会大熔炉里,退役士兵怎样才能保持曾经的军人本色?

4.退役士兵对今后相关问题的预期

对于自我的预期方面,大部分退役士兵表示希望今后能在学校里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乐于承担一些事务的协助工作,特别是军训或国防教育等自己较为熟悉的方面,也有部分退役士兵表示希望在勤工俭学、志愿者以及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有所突破,没有人认同“时间有限,少参与活动,学习是第一位”这样稍显狭隘的观点。这说明退役士兵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勇于接受挑战、乐于奉献的博大胸怀。

在就业方面,67.7%的退役士兵希望服兵役的经历可以增加就业的筹码,29%的退役士兵希望国家会有一些照顾政策,仅有3.3%的退役士兵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才是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退役士兵背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足见该群体的享乐主义思想较为严重,这一点也可以在愿意从事的就业岗位调查结果中得到印证。在愿意从事的就业岗位调查中,61.3%的退役士兵希望将来能从事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岗位,38.7%的学生认为将来就业的岗位能与所学专业对口即可,没有一个人选择“国家需要的、条件艰苦的岗位”。

nlc202309010139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退役士兵希望政府在学费减免方面的扶持力度更大一些,他们表示,自己年龄大了,不好意思开口找父母要。有的退役士兵表示针对自己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现状,希望学校能专门开展一些补习性的课程或者加强专业能力的训练。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退役士兵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太满意, 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基础差,知识结构不连贯、不系统是导致退役士兵当前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削弱了退役士兵的学习动力。同时,学习成绩不理想也降低了退役士兵的自尊水平,所以在遇到疑难问题时羞于向他人请教,这样反过来又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总的来说,退役士兵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上两个恶性循环。

2.退役士兵在适应校园生活方面有良好的愿望,但是适应能力有待于提高。退役士兵处事方式较为成熟,能较好地与人相处,但是无论是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还是在与个人卫生、健康、利益等休戚相关的方面,退役士兵均不能把保持军人良好特质做到最佳。同时,退役士兵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但享乐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3.退役士兵能审时度势,认清自己在学习与就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但需要得到各方面提供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

(二)对策

1.加强退役士兵专业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真正提升职业技能。针对退役士兵基础较差和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政府可以组织高职院校对同专业大类的退役士兵统一做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改变各高职院校因单个专业报读退役士兵人数太少,而无法提供统一培训的状况。高职院校也可以在各专业内部推行“结对子”活动,委派专业教师或者鼓励该专业成绩较好的普通学生与退役士兵开展“结对子”活动,在专业班级内建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合作氛围。职业技能方面,各高校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以激发退役士兵对技能学习的兴趣,同时聘请企业岗位能手作为退役士兵的兼职指导教师。

2.进一步调整培训教育管理思路,加强刚入学退役士兵转型期的思想教育。退役士兵被混编到各个报考专业,由于缺乏转型期的思想教育,加上宽松的大学环境导致退役士兵对个人的要求放松了,逐渐放弃了很多在部队培养出来的优良品质,同时又把在部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学校。部队与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对接的方式,加强刚入学退役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合理引导退役士兵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将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高职院校,在学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增加专业指导师的数量,并加大对原有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以专职就业指导师代替院系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能,并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作为就业指导师队伍的重要补充。还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能力培养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推动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薄弱之处。分清学生和老师在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作者介绍:陈巧英,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出院病历300例, 其中男182例, 女118例, 年龄2月~86岁, 住院时间1~162 d, 平均13.5 d。

1.2 方法

设计表格, 规范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目的、给药途径、住院时间、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细菌培养、药品费用等, 将抗菌药物应用分为合理、不合理。

2 结果

2.1 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在300例病历中, 有184例使用抗菌药物, 占61.3%, 其中治疗用药103例, 预防用药81例, 抗菌药物联用率为33.7%,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构成见表1。

300例病历中, 治疗用药占34.3%, 预防用药占27.0%, 未用药占38.7%。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31.3%。

2.2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频次 在184例应用抗菌药物病历中, 共应用抗菌药物30种, 使用频次总计232次, 应用频次前5位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加替沙星、奥硝唑、头孢孟多分别为71 (30.4%) 、29 (12.5%) 、22 (9.5%) 、18 (7.9%) 、14 (6.0%) 。

2.3 在184例应用抗菌药物病历中 合理用药占31.9%, 不合理用药占68.1%, 病原体送检率为11.1%。检出率为79.8%。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7例, 其中胃肠道反应3例, 过敏反应2例, 二重感染1例。

2.4 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在被调查的120例外科手术患者当中, 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 其中治疗用药占33.3%, 预防用药占66.7%。在预防用药中均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多数在术后开始用药。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

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0%的标准, 也高于全国178所医院药物使用率56.9%[1], 可能与调查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3.2 关于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

手术患者预防用药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 决定是否用药。对于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异物植入术,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2]。本次调查显示, 所有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手术部位可能的污染菌, 尽量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的药物。用药时间应在术前0.5~2 h给药, 而单纯术后用药与不用药相比区别不大[3]。清洁手术用药不超过24 h, 清洁-污染手术用药不超过3 d, 污染手术用药不超过7 d。

3.3 关于治疗用抗菌药物

应根据临床症状先经验选择药物, 同时留取样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本次调查显示, 许多病例未及时进行细菌培养, 导致用药疗程过长、频繁换药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不利于抗感染治疗,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甚至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滥用三代头孢和酶抑制剂会导致ESBLs的增加[4],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 重视病原体检测, 选择最佳给药方案, 提高抗菌药物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任南, 文细毛, 等.我国178所医院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2) :881-8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 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4:2-3.

[3]蔡德芳, 陈晋, 罗国林.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与分析.中国抗生素药物杂志, 2002, 27 (11) :695-697.

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8

手机通讯方式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青年一代的中学生使用手机, 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 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然而, 自控能力较弱的他们, 常常因在课堂和晚自习时间“玩”手机而分散学习注意力, 就寝后因“玩”手机影响休息, 进而影响学习。加之由于使用手机给中职生带来的辐射强、消费提高、担心被偷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学习基础差, 在学习方面曾备受打击, 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 没有信心, 也缺乏目标。为了逃避学习, 他们是否将注意力转向手机?

本研究拟对中职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 以期为日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过程和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部分学生。学校共设“计算机部”、“汽车部”、“机电部”、“艺术部”、“财经部”五个教学部, 每个部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作为调查班级。共发放问卷746份, 回收有效问卷67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0.5%。

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目的, 编制学生调查问卷一份, 问卷共调查五个方面的问题, 分别为“拥有手机的情况”、“手机的费用、价格及来源”、“手机使用的内容”、“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及成瘾程度”、“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情况及学生对管理的态度”。调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 在早读课上让学生集体填答该问卷。

数据分析去除不认真作答的无效问卷, 对回收到的675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拥有手机的情况数据统计显示, 有手机的学生占了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2.1%。入学前就拥有手机的学生占67.6%, 入学后才开始拥有手机的学生占30%, 说明目前学生拥有手机已是一个普遍现象。

手机使用的内容研究考察了学生使用手机的内容, 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学生使用手机, 首选是看小说, 其后依次是聊天、打游戏、学习以及浏览黄色网站。这与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及成瘾程度研究调查了学生“玩”手机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 52.7%的学生认为“玩”手机有负面影响。在负面影响中, 影响最大的是辐射 (78.2%) , 其次是费用高 (36.1%) 、担心被偷 (34.9%) 、影响学习 (29.7%) 。进一步调查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12.5%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因使用手机干扰过教师讲课, 课堂不关手机的学生占4.8%, 只有49.3%的学生不接电话, 不回信息。可见, 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不算少数。对学生使用手机成瘾程度的调查, 结果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 近一半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 但是, “玩”手机超过7小时的占6.4%。但在使用手机成瘾的各指标中, 被调查学生报告“是”的都不够10%, 说明学生使用手机还未达到上瘾的程度。

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情况及学生对管理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90.3%的学生报告课堂上教师会干涉学生“玩”手机, 60%的教师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效果明显, 而只有1.8%的教师不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可见, 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还是起到了管理的作用。只有34.5%的学生不愿意学校在规定时间里限用手机,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自我约束 (70.9%) 、学校开展课余活动使他们充实忙碌起来 (50.1%) 、教师的课精彩实用吸引学生注意听讲 (59.6%) 等方式来减少手机的使用。

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相比, 自己打工赚钱买手机的比例较高, 而且所买手机价格偏高, 他们用手机与家人、朋友联系较少, “玩”手机的时间相对也比一年级少, 成瘾程度更轻, 但上课不关手机的较多, 干扰教师上课的现象更多, 而且教师的干涉及干涉有效性在降低, 他们更多地要求教师的把课讲得精彩实用来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

专业差异在学校的五个专业部中, 相对而言, “机电部”学生的手机价格偏高 (第二高) , 在手机使用上, 他们较少用手机与家人、朋友联系, 而更多地用来交异性朋友, 浏览黄色网站的人数也比其他部的人多。在课堂上, 他们接电话或回信息的情况也比其他专业部的学生严重, 他们对手机的依赖较其他部严重, 教师对他们的管理收效也不明显。而“财经部”学生使用手机用在学习方面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他们也更多地要求学校多开展活动使自己充实忙碌起来, 要求教师把课讲得更精彩实用, 从而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这与他们参加社团活动和做兼职要多于其他专业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学生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 52.7%的学生认为“玩”手机有负面影响, 学生使用手机虽未达到上瘾的程度, 但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比例却不低;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了管理作用。

对于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引导教育,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立志教育71.6%的学生喜欢“玩”手机是由于没别的事可做, 为打发时间, 他们没有近期的学习目标, 远期目标也不明确。因此, 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从而让学生为了实现远期目标, 设置一个个近期目标, 使目标既现实, 又可操作, 让学生每天都有事可做。

课程设计59.6%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课精彩而实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 从而转移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财经部”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 71.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若是精彩实用, 可以转移自己对手机的注意。有研究发现, 学生若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学习, 则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因此, 中职课堂应尽可能根据学生日后就业需要设计一个个具体而现实的任务, 或者干脆与企业联系, 让学生多参与企业实践, 完成企业交给的实际任务。教师从而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应用能力, 体会到学有所用, 从而让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兴趣。

社团活动学生们“玩”手机的内容排在第二的是聊天, 交友, 以填补感情上的空白。他们的年龄多为16~19岁, 属于青年初期, 也称青春中期, 随着自我意识增强, 他们对父母、教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 但另一方面, 这时期他们又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 希望广交知心朋友。因此, 社团活动能为他们提供交往的平台, 一群志趣相同的人更容易相互接近, 他们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 可谓一箭双雕。

性健康教育较多班级的男生报告了通过手机看黄色图片、影片, 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性的好奇。应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引导他们, 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渴求。

加强管理调查显示, 对二年级学生及“机电部”、“汽修部”学生的管理有待加强。本调查还发现, 学生对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限用手机是不反对的, 而且这种管理也是有效的。因此, 学校对于二年级学生及“机电部”、“汽修部”学生的管理要有信心。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247.

[2]刘树鑫.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 2010, (2) :65-66.

[3]刘钦涛.关于中职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134-135.

万古霉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篇9

为了解万古霉素应用情况,对某地区2014年上半年抽查的70例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抽查的70份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病历,共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43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设计调查表,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万古霉素的用药指征、用法和疗程;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等项目用Excel表分别进行统计整理。记录相关信息,参照药品说明书、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和《3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等,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男44例(62.85%),女26例(37.14%),年龄最大90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43岁。住院天数4~138 d,平均为33 d。用药疗程为1~21 d,平均为7 d。其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使用病种分布情况(原患疾病及感染分布情况):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见表2。

2.3 使用指证和病原学检测情况:

在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例中根据病原学结果给药41例,占58.57%;经验用药29例,占41.43%。进行病原学检查64例,未进行病原学检查6例,送检率91.43%。经药敏试验示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3。

2.4 联合用药情况:

70例病例中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病例为54例,联合用药为15例,其中一联用药9例,二联用药2例,三联用药3例,四联用药1例。所调查病例中无四联以上联合用药。与万古霉素联用的药物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美罗培南(4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3例),头孢甲肟(3例),伏立康唑(3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例),依替米星(1例)。

3 讨论

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科室分布情况,可知患者主要以男性(62.85%)为主,女性患者仅占37.14%。患者的当期诊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主要集中在ICU,感染科等科室。

3.1 适应证:

万古霉素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因而对革兰阳性菌有效;革兰阴性菌因其不能穿透其外层细胞膜而产生天然耐药;所以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效[3]。针对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并不比青霉素更有活性,而且万古霉素对肺部MRSA感染活性低。万古霉素剂量增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4]。表2、表3显示,70例病历中约32.81%的患者是在未做细菌培养(7.14%)或细菌培养阴性(27.14%)的情况下使用万古霉素。在做细菌培养阳性的45个病例中,只有29例是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敏感。其余均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以及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有5例患者属特殊使用,即老年或重症患者,感染严重,未见明确病原菌,若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危及生命,被认为属于有合理依据的治疗用药。其余11例经验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病例并没有明确和合理的用药指征。其中,病原学检查中虽为革兰阳性菌,但药敏试验中无万古霉素药敏结果而应用万古霉素的亦视为无明确用药指正。因此,万古霉素的使用虽大部分符合用药指征,但仍存在用药起点高,经验性用药欠合理等问题。

3.2 用法: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也包括2例口服和6例局部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指出万古霉素不宜用于局部用药和预防用药,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2例口服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假膜性肠炎为合理应用。局部给药主要为抗生素骨水泥主要用于治疗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病变时间长,多有窦道、流脓,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打击大,长期不规则治疗使治疗费用大,治疗效果差。利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疗效好、效果确切、复发率低[5],因此,万古霉素骨水泥不失为是治疗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6]。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使用疗程超过21 d,也是肾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7]。本次调查中的70例病例中,疗程1~21 d。其中用药时间最长的为21 d,用药时间<7 d的原因有患者主动要求出院和因为查出革兰阴性菌感染而停用万古霉素。

3.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包括病原菌尚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等情况治疗。该院联合用药所占比例占所有病例的22.85%。其中,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的品种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药物,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若检测出真菌,使用三联法,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万古霉素本身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与氨基苷类抗菌药物(依替米星)联合使用时虽有协同作用,但同时也加重了肾脏负担。因此,临床在合并使用上述药物的时候,仍应慎重。

3.4 不良反应:

70例患者中,未记载明显的不良反应。有1例儿科用药后出现耳不良反应,不排除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但是均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的治疗指数比较窄,且具有一定的肾、耳毒性。对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浓度维持在15~20μg/m L[1],可以提高其有效率,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概率。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以及老年、儿童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70例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分析,万古霉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需加强临床医师对万古霉素规范化使用的认识,并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的适应证,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万古霉素为一类较为特殊的抗菌药物,不仅要求有严格适应证,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都有明确要求。目前,对于许多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仍然是一线用药,尚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如MRSA、MRSE等引起感染。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此类药物用药监护,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减少其不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促进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抽查某地区2014年上半年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就其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部分病例使用合理,不合理病例主要表现在用药起点低、未进行药物监测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此类药物用药监护,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黄仲义,肖永红,张菁,等.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药[2004]285号,2004-10-0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93.

[4]陈宏斌,王辉.关注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23(20):14-15.

[5]周烈超,杨英年,李华.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6):32-34.

[6]宋庆华,赵望明,许安荣,等.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70-572.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10月的门诊处方4000张。

1.2 方法

分别调查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判断此药物的所联合使用的药物、所需要的疗程、分类品种、数量用法等。

2 结果

2.1 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使用率

抗菌药物一共包括了6大种类, 25样品种, 种类和使用率分别为:青霉素类65例, 占8%, 头孢菌素类1555例, 占53%, 大环内酯类252例, 占28%, 喹诺酮类45例, 占5%, 氨基糖苷类30例, 占4%, 林可酰胺类13例, 占2%。

2.2 联合应用的药物情况

抗菌药物品种数为平均1.5种, 抗菌药联用情况分别为:单用处方100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57%, 二联处方65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37%, 三联处方5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16%。

2.3 用法和用量

抗菌药物总使用例次为1264次。静脉用药500例 (占36%) , 口服用药405例 (占32%) , 静脉+口服用药321例 (占21%) , 口服+外用12例 (占2%) , 外用26例 (占9%) 。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一些医疗机构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不断增大的原因, 主要是在于两方面:首先是患者自身的原因, 他们太过于依赖抗菌药物, 只是片面地认为需要有抗菌药物的辅助, 身体才能恢复得快[3,4]。另一方面是医生的原因, 他们不太了解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特征以及联合使用的药物等[5]。

通过调查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 说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已经成为医院的当务之急[6,7]。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循临床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原则, 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符合患者的病情。

摘要:目的 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为医院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有力的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10月的处方4000张, 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一共包括了6大种类, 25样品种, 种类和使用率分别为:青霉素类65例, 占8%, 头孢菌素类1555例, 占53%, 大环内酯类252例, 占28%, 喹诺酮类45例, 占5%, 氨基糖苷类30例, 占4%, 林可酰胺类13例, 占2%。单用处方100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57%, 二联处方65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37%, 三联处方50张, 占总抗菌药房的16%。抗菌药物总使用例次为1264次。静脉用药500例 (占36%) , 口服用药405例 (占32%) , 静脉+口服用药321例 (占21%) , 口服+外用12例 (占2%) , 外用26例 (占9%) 。结论 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符合实际, 管理更现代化,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诊部, 医院,处方, 药物,抗菌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J].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 (6) :42.

[2] 戴自英, 刘裕昆, 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59.

[3] 王君耀, 赵峰.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23 (7) :419-421.

[4] 陈新谦, 全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

[5] 何伟, 苏辉, 冯巍, 等.抗细菌药物不合理联合与配伍765倒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 (6) :878-879.

[6] 皇剪, 玉珊, 陈菊梅.现代老年感染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20.

对城镇居民晨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篇11

关键词: 城镇;居民;晨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在将走完它20世纪历程的时候,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7年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推动了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晨练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最大阵营,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晨是机体由较差的状态逐步向最佳状态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它具有在一天中将人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由低迷状态逐步动员进入工作状态的功能,对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形态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愉悦心情。晨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由于人们受工作、学习任务、家庭生活质量、医药费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健康的理念和健康投资意识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理想的身材,愿意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和改变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晨练的居民越来越多。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晨练,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同时,晨练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国民体质。

一、对晨练居民情况的基本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对随机抽取的387名晨练者中男性有196人,女性有191人,男性与女性仅差1.2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各晨练点中、青年组的人群成为晨练的主力军,有169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问卷发放的时间是在暑假期间发放的,增加了部分学生和教师晨练的数量。从晨练的项目上看出该群体选择晨练项目较为丰富多样,以跑步、太极拳、剑、交际舞、毽球等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该年龄群体承担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而晨练可以适度缓解精神紧张,放松心情,对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帮助,其次,就是老年组人数较多121人。其中有部分离退休人员,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工作上都比较自由,不受限制,可以随意的由自己进行支配。在被调查对象中少年组(15~17岁)只有43人占11.1%,有48.8%的少年认为影响自己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一反馈应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如何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就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真正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对晨练居民选择晨练项目的调查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在进行晨练的时候选择跑步的最多,有193人占49.9%,尤其以中、青年人居多。跑步可以使人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在起到减肥作用的同时对跑步的环境要求并不高,形式简单。在羽毛球项目上,青年人所占比例最多,占8.5%,而老年组则相对较少,由于羽毛球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抗性较强是青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的动作缓慢,强度小,是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老年人最多有31人,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较多,太极拳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改善和预防,所以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最佳选择;在交际舞和健身操项目上中青年人较多,由于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差异,农民和工人都相对较少。通过观察发现,在跳交际舞的时候,跳的人少,看的人多;由于健身操的动作要求较高,强度比较大,对减肥和塑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深受中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喜欢。晨练的居民中大多数农民还都局限于参加传统的锻炼项目(例如:跑步),像交际舞、健身操这类项目参加的人就相对较少,晨练居民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项目上,应该多参加一些接触较少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全面的锻炼效果。

三、对晨练居民身体状况的调查

晨练居民的目的是为了防病治病,这一类型的人有86人占18.5%,人们更是把体育锻炼作为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以娱乐休闲为目的有63人占13.5%,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但是,不难发现居民在参加晨练的时候,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居多占71%,通过调查得知,尤其是年轻的老年组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最多,这就要求进行晨练的老年组要特别注意避免单独进行晨练。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3%,这就要求晨练的居民要了解什么样的天气才适宜晨练,什么样的天气要避免晨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晨练效果。在晨练中,有64.9%的居民说自己将会一直坚持晨练,有4.7%的人说自己不会坚持下去,有10.9%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4.1%的人不知道是否会坚持下去,有15.5%的人说会视情况而定。而在众多的晨练者中,有55.8%的人在参加晨练后身体没有出现过异常,有21.2%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仅有3.4%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同时也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单独进行锻炼,根据调查显示,多数人都能和家人、同事、邻居、朋友一起进行锻炼,但是还有15%的人单独进行鍛炼。结伴进行锻炼有很多好处,有17.1%的人认为结伴晨练不孤独,有47.8%的人认为结伴晨练可以增加晨练的积极性,有20.2%的人认为可以交流心得,有15%的人认为可以相互照应。因此,不提倡单独进行晨练。

四、晨练居民对晨练场所的满意程度

晨练居民有92%的人对活动场所都比较满意,农民、工人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只有8%的人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40.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小,21%的人认为人群拥挤、噪音大,17.8%的人认为活动设备不全。同时又对场地管理的情况提出了要求,因为49.9%的人都不清楚活动的场地由谁管理;有41.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是由锻炼者自主管理的;仅有8.8%的人说活动场地是由体育协会管理。可见,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居民的晨练场地给予高度重视。而且,有62.8%的人说活动的场地都没有社会指导员;有1~2个社会指导员的占21.7%;有3~5个指导员的占13.2%;有5个人以上的仅有2.3%。通过调查得知,人们在学习新的项目时,有37.7%的居民是自学的;有37.5%的居民是通过相互学习习得的;有专门人指导的仅有10.3%。由此看来,人们在对晨练的认识上必然会存在一些错误,因此,必须加强社会指导员的培养。

本研究对城镇居民的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旨在通过对城镇居民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基层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锦棉之力。

参考文献

1 茅勇.海岛城镇居民户外晨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23(3): 114—117。

分析调查情况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6岁1 654名儿童, 其中男828名, 女826名。患沙眼儿童为291名, 男137名, 女154名。

1.2方法

采用室内自然光线直视检查法对包钢所辖幼儿园1 654名儿童进行沙眼检查。沙眼的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调查对象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患沙眼率与性别, 年龄的关系

1 654名儿童其中患沙眼儿童为291人, 男童患沙眼率为16.55%, 女童患沙眼率为18.64%。男女间患沙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岁、5岁年龄组患沙眼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见表1。

2.2 患沙眼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以孩子在家是否单独使用毛巾等为例作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使用专用毛巾的幼儿患沙眼率为10.25% (141/1 376) , 使用混用毛巾的幼儿患沙眼率为53.96% (150/278)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患沙眼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卫生习惯调查以孩子单独使用的毛巾是否消毒为例, 坚持毛巾消毒的幼儿患沙眼率为7.18% (49/682) , 不能坚持毛巾消毒的幼儿患沙眼率为24.90% (242/972)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2.4 复发与治疗的关系

另外对291名幼儿患者治疗情况调查发现 (根据幼儿园每年体检幼儿缺点与疾病的干预记录) , 其中有11名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的, 有8名是治疗方法不能达到应有疗效, 还有15例是数次检查后家长未重视没有进行治疗的。

3 讨论

沙眼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重症沙眼仍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结果表明, 沙眼的传播与儿童的年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学校、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重点。[2]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养成毛巾面盆专人专用, 勤洗勤晒的习惯。在幼儿园中开设家长健康教育课程, 或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画册、幻灯片, 向幼儿家长宣传沙眼的危害性, 发现沙眼应重视并积极治疗, 避免复发。保健医定期督促家长进行沙眼治疗, 做到真正的干预。同时必须加强幼儿园内的环境卫生管理, 严格空气、毛巾、面盆等消毒制度, 阻断沙眼传播途径, 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一旦确诊患有沙眼, 应坚持正确治疗和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1-93.

上一篇:教育学生需要智慧下一篇: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