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调查与分析

2024-10-07

效果调查与分析(精选12篇)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1

读书、学习, 是人一生的主题。那么, 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 “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1]是在有效的强化程序中不断巩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2]。那什么又是课堂学习?课堂学习则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习, 意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听讲、实验、研究等。

现今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已经冲破了传统的课堂、书本、学校的局限, 建立了比较开放式的“大学课堂教学观”,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的课堂。第一课堂是按教育计划进行组织的教学活动, 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自学指导、科学研究训练, 这基本属于常规意义上的课堂;第二课堂是在校内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如学习活动、学术活动、勤工俭学服务活动、科技咨询活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第三课堂是走出学校, 进入社会, 如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活动[3]。本文讨论的课堂学习, 主要指第一课堂。

现今高校中, 对于上课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并不重要, 老师讲的都是课本上有的东西, 自己看书就可以了, 而且不受约束, 可以根据兴趣广泛涉猎;另外一些学生则始终坚持上课, 他们觉得课堂学习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 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最起码, 有了老师的指导, 自己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

那么课堂学习到底重要与否?针对两种不同情况, 我们作了如下调查与分析。

1 课堂学习调查与统计

我们在03—04学年下学期的第11-20周共十周时间内, 对资源系01、02、03级两个专业、10个班共280位同学进行课堂学习方面的跟踪调查见表1。

我们详细统计在这10周的时间内, 所有学生的上课情况, 并结合学期结束时的成绩情况进行统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 结合他们的课程学习成绩 (对不同性质的课程也详细区分) , 调查课堂学习与学生成绩、重修门数的关系。

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 有相当多的学生都有旷课现象。在这十周时间内, 01级旷课率达到51%, 旷课总量174学时, 平均达到6.2学时/人;02级旷课率则高达惊人的60%。03级相对另外两个高年级而言, 情况稍好, 但旷课现象也很严重, 旷课率也接近五成, 达到49%。

2 旷课与学习成绩关系分析

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学生, 按年级、专业、课程等进行分析统计, 其结果如表2。

2.1 对不同年级的分析

从表2分析可以看出, 01级旷课学时数与重修门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455, 02级则达到0.582, 03级为0.432。可见 02级相关性最大, 超过0.5。01、03级相对较小, 低于0.5这一分界线。究其原因是因为03级正处于大学一年级, 学的大多为与高中联系紧密的基础课程, 学习态度也相对端正, 因此旷课对成绩的影响较小, 相关性最低;01级处于三年级, 学的大多为专业课程, 且经过两年的学习, 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及规律都有较深了解, 因此相关系数也低于0.5;而02级则处于全面接触专业课的阶段, 没有了一年级学习基础课时的得心应手, 也不如大三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了解, 加上学习态度上的问题, 因此旷课与重修门数的相关性较高, 接近0.6。

2.2 对不同专业的分析

从表3分析得出这两个专业在旷课与重修门数的相关性系数上非常接近, 约为0.58, 均大于0.5。由此可见, 尽管不同专业所学课程有所差别, 课程难度也不尽相同, 但总体情况还是相似的。

2.3 对相同专业的不同年级比较分析

(1) 02-03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2) 02-0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表4、5的分析无论从年级还是专业来看, 都与之前的统计分析保持了一致性。表现为相同专业之间, 02级均高于03级;而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情况则相似, 相关性系数接近。

2.4 不同性质的课程之间的比较分析

我们权且将这些课程分为突击性课程与非突击性课程, 意思是说有的课程需要长期积累, 比如英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 没有长期的学习积累, 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不可能通过考前几天的突击学习能取得好成绩的;而有的课程则是学期初的新开课程, 虽然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 但是相对来说需要积累的程度较低, 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 容易取得较好成绩, 像思想政治、形势政策等两课程, 表中的古生物等等, 虽然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掌握了其中的知识, 但仅从成绩上看来是这样的。

显然, 旷课对非突击性课程的影响要大于突击性课程, 就这两门课程而言, 英语旷课学时数与成绩的相关性系数为-0.612, 超过-0.5。但这个数据在古生物成绩上的体现只有-0.308, 相关性系数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对比表二中的数据也可以发现, 02级与01、03级相比, 相关性数据同样最大, 同样与之前的统计分析一致。至于原因前面也提到过, 像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不可能通过考试前的突击学习取得好成绩。而一些专业课程则不然。当然, 学习态度也是重要因素, 上课心不在焉, 虽然在参与课堂学习, 但学习效果也不见得会好。

3 原因分析与对策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以上数据还不够完善, 但基本上能反映一些客观情况的。

出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不愿上课、甚至反感上课, 各原因有很多。这当中有学生的原因、老师的原因、社会的原因, 也有学校教学计划、教学体制的原因, 等等。

(1) 总体上来说, 大学生自身自律不够, 放任自流是最主要的原因。

上高中时, 学生有考大学这一严峻目标, 因此他们会自觉、努力去学习。但升入大学后, 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要干什么, 进入一个迷茫期, 缺少学习的动力, 甚至有的学生发展到不务正业, 自毁前程。这就要求学校, 老师要加强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他们明白人生的真谛, 促使他们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其次就是教师、学校的原因。广大教师应该加强学习, 广泛涉猎,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现今教育提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只讲授重点、难点, 学生能自己掌握的内容留给自学, 要重视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研究和创造上。

学校在教育理念上, 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与时俱进, 引导他们自觉地研究和学习;在管理上, 要摸索出一套合乎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 做到既讲究人性化, 又能严格约束学生。不能人云亦云, 照搬照套。

(2) 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

对一部分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就要扭转学生非要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固有、狭隘观念, 可以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不一定非要将其束缚在教室甚至学校中, 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基础与能力, 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全面、综合发展。现今教育不就是要培养能独立思考, 有独立能力的人才吗?对一些自制力较差, 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则要严格管教, 加强基础培养, 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

同时, 社会也是重要因素, 其影响不容忽视。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

摘要:针对现今大学校园普遍的“上课无用论”及较严重的旷课现象, 通过调查与分析, 就旷课与课程重修门数、学习成绩等之间的相关系数, 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课堂学习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课堂学习,学习效果,相关系数,分析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志纯主编.现代汉语.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陈俊忭主编.大学学习导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2

通过对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教育实习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如:实习准备阶段中的实习时间段且安排不合理,实习开展阶段中的实习学校接洽不易、实习教师指导不足,实习评价阶段中的评价过程不透明、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等。因此,应从准备、实施与评价三阶段寻求改善实习效果的策略。

1、前言

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指师范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实践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通过到大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原生态教育场景,积累朴素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通过教育评价上升为系统性、理论性实习收获的过程。教育学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浓郁的师范特色。其开展的教育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获得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与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探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研究便显得愈加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某某师范大学已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为样本。

2.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笔者参考已有的科学问卷,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涵盖实习准备、实习过程与实习评价三个阶段、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5项选择题和2项开放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对数据的处理则借助SPSS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以学号为依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位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围绕“对实习有效性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如何进行实习评价”等在问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20位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有8.1%的实习生在实习后表示“毕业后不想当老师了”,91.2%的实习生则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42.6%的实习生“更坚定从教为师的决心”,59.6%实习生“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弥补”。以上数据表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习生自身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如表1所示,实习生认为诸多因素在制约着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开展。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从实习开展的“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开展阶段”与“实习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

3.1 实习准备阶段

3.1.1 实习生自我准备不充分

师范生的实习准备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储备。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5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当学生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实习帮助最大,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生能够通过“学生经验”组织课堂,另一方面“专业课学习”让步于“经验”,说明实习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能将专业课知识与自己“当学生的经验”发生勾连与融合,用专业课知识统合、提升“经验”的能力尚需要进一步锻炼。

3.1.2 实习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

在表1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实习的时间与内容有限”高居榜首,且有近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与内容上的设置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所占比重之大提醒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学者对我国7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明:教育实习在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一般安排在7~8学期。本次调查对象实习时间从3月24日到4月24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实习生反映自己“刚进入角色,实习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3.2 实习开展阶段

3.2.1 实习学校接洽不易

从表1中我们发现高达46.8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信任”与“实习学校不欢迎”三项有关实习学校建设的问题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开展。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则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对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甚至在实习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指导教师毫不犹豫的对实习生说:“怎么讲都行,你们随便讲吧,反正你们走了我们还得讲呢!”。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联系实习学校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campus-based)”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school-based)”,与中小学关系逐渐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

3.2.2 实习生自我态度不端正

在问及“师范教育阶段的实习重要吗?”这一问题时,87.2%的实习生都对实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师范生对于实习的态度大都是比较端正的。但部分实习生还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授课所用课件、课时不多而经常请假离开实习学校等。在被问到“实习是否达到应有效果”时,1.1%的同学直言因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收获不多。

3.2.3 实习教师指导不充分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班主任指导教师。如表4所示,不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开展教育实习的帮助是不同的,实习学校教师普遍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特别是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针对性强”一项出现空值;在个案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实习生现象屡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带15个实习生,如此高的师生比又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呢?

3.3 实习评价阶段

3.3.1 实习评价过程不透明

在表1中,17.02%的实习生表示“实习评价不合理”,并且出乎意料的是在本次的调查中,实习生对于实习结果的评定方式竟然是众说纷纭,还有10份问卷显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实习评价。可见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容易忽视学生的知情权,或者存在“一言堂”等现象。

3.3.2 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

实习生在实习返校后,通过递交实习反思报告完成实习活动的全部程序。实习形式上结束,使实习生让渡出了自我反思性成长与持续性成长的可能。许多实习生没有继续聚焦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身通过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更深入、更广泛的实习成长在形成“反思报告”这种文字形式之后被束之高阁,于是实习反思的再生失去了附着点。

4、对策与建议

4.1 实习准备阶段

4.1.1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各时期实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逐步建立不间断的实习制度。在一、二年级用充裕的时间让实习生充分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学习理论与增长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实习或分段式教育实习。

4.1.2 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正在逐年渗透新课改理念,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满足大中小学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师范院校要从实践课程的设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找准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学的衔接点。要构建好教育实习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实习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4.2 实习开展阶段

4.2.1 建立相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根本上来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是“教”不出来的,而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才是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教师的根本道路。我国有些师范专科学校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尝试与附近的农村中学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学中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因此,各级各类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临床专家”。

4.2.2 实习生应加强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实习生是实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习活动的服务对象。首先,实习生应积极主动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协商中有序开展实习活动;其次,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升教育教学能力,如在实习班主任期间,实习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开展实习班级的第二课堂,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彩的活动;最后,实习生应认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中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是基于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实习生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4.2.3 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与帮助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的、具体的实习训练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中小学了解基础上,应该经常到中小学去了解教育实际,使他们掌握一些中小学教改的动态,在具体指导中减少失误。同时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实习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大学也邀请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者到大学课堂讲学,参与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促使双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4.3 实习评价阶段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的后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实习评价应当客观、严格、公开、透明、公平。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多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让实习生主持实习工作评价会议,熟悉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保证评价公平。

4.3.2 关注实习生自身评价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教学培训

一、研究对象

44名长春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现场发放问卷44份,回收43份,问卷回收率97.77%,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100%。

2.座谈调查法

对44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关于“培训效果”的座谈。

三、培训效果调查与分析

1.本次培训中你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调查显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案例分析,学员们认为案例分析能够贴近一线教学实践,简单易懂易操作。专家讲座的形式喜欢度也较高,通过座谈了解到:专家精彩的讲解以及独到的见解能够让老师们了解最前沿的教学动态,以使自己能够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还有44.18%和27.91%的老师选择了共同体建设、教育沙龙。另外有18.60%教师选择了其他培训形式并附有文字说明:教学观摩、体育学科实践类培训。通过座谈了解到:选择教学观摩的教师们认为可以通过参观一些优质的体育课,学习到其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领悟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突破校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质量。一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会带来一定的启示,能够直接指导教学。选择体育学科实践类培训的教师们认为,体育学科实践类知识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础和根本,通过体育实践类的培训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一现象表明,此次的培训方式不能满足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的需求。

回顾此次的培训方式,主要采取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安排的理论课程内容过多,室外的实践类内容太少,背离了体育是实践操作学科的特点,理论化过强,太枯燥,学员提不起兴趣。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数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2.参加本次培训后,你感觉收获最大的三个方面是:

调查显示,骨干教师们收获最大的三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精神、对教育新理念的理解、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座谈了解到,在团队组建与素质拓展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团队活动给骨干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在小组活动中真真切切、淋漓尽致地体会团结协作的力量和智慧,在拓展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专家精彩的讲解以及独到的见解,让老师们了解了前沿知识和教学动态;通过培训师的专业引领,让学员了解了科学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方向。

调查显示,收获最小的是建立社会关系。通过座谈了解到,5天的课程有3天半是所有学科的集中学习,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缺少体育学科教师们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3.您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

调查显示,有4.65%的教师觉得培训时间安排和工作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经过座谈了解到,有的老师在假期有训练任务;还有老师觉得平时很辛苦,好不容易放期,身心需要调整,假期不愿意被占用;还有寒假天气寒冷,培训不允许住宿,培训地点太远,交通不便等。教师们希望培训选择学期后半程(期末),在学期末的时候,体育基本结课,留给其他学科进行总复习,这时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参加培训。

4.您觉得今后自己最需要强化的三种能力是:

调查显示,最需要强化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其次是教学改进能力和引领教师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内力的素质基本功,由于过去教师们对科研的不重视以及工作量、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科学研究,再加上自身文字组织能力差,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的“科研软肋”就比较明显。在骨干教师提交的15篇论文中,经过修改只有7篇通过审核并刊发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虽然在本次培训中,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学员们觉得要想取得良好科研成果还远远不足,还需要专业教师的引领。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和排头兵,虽然在工作中正在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他们也非常迫切需要借鉴更新、更好的教学经验,超越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改进能力和引领的能力。

5.您对本次培训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参培教师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对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满意度最高、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的满意度都较高,说明此次培训的总体安排还是合理的。但还有34.89%对教学设施与条件、30.23%对用餐与服务质量、18.61%对研修(培训)方式、方法选择、16.28%对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13.95%对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安排、11.63%对研修(培训)成果与收获不满意。通过座谈了解到,参培教师认为教学设备陈旧,大屏幕看不清楚,教室太冷;用餐人多,当排队就餐时饭菜已经冰凉;理论课程安排太多,实践课太少,传统的室内讲授式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给今后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6.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调查显示,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最满意的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呼唤心灵追求特色》《团队组建与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思考》;《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及应用》《中学骨干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课程的设置比较满意,但是对集体集中形式的讲授形式不满意,如果这三门课程能够针对体育教学来讲,可以让学员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沟通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不满意率较高的是《强化自身德才兼备—如何做好体育骨干教师》,教学内容浅显,教师讲课没有热情也没有激情。

四、调查与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最大收获、最需提高的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的调查与分析,以及与参培教师的座谈与交流,得出以下结果:

1.培训方式单调,不能满足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的需求。

2.理论课太多,体育实践课程太少,忽略了体育学科的特点。

3.集体集中形式的培训,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同伴交流的机会。

4.培训和结束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5.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条件较差。

6.有的培训师教学和指导能力不高。

7.教师最需要强化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改进能力、引领教师的能力。

8.缺少亲临优秀课堂借鉴更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改进能力、引领能力的学习机会。

9.历年来的培训都缺少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五、对策

1.培训前要认真地进行需求调研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注重培训前的需求调研与分析,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根据教师的切实需要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2.除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教育等通识培训外,尽可能不进行多学科的集体集中形式的大课堂学习。

多学科集体集中形式的大课堂学习,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缺少体育学科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所以要改进培训方式,尽可能以学科为班级,增加学员之间的交流环节,让学员在互助、互学、互帮中共同提高。

3.合理规划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包括培训开始的时间和培训结束的时间。培训的时间尽可能不安排在假期,特别是寒假;培训结束的时间尽可能不与学员的回程时间冲突。

4.增加一线名师授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线的名师,他们具有在课堂实践中升华出理念、理论与教学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的经验,并且也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的、困惑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能够切实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

5.开展体育科研专题讲座,切实提高体育骨干教师的科研

水平。

体育学科的“论文写作以及体育科研”是体育教师的软肋,在培训中,不仅需要专家理论方面的引领,更需要结合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特点聚焦案例的剖析,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引领他们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从中挖掘研究点,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切实提高体育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6.观摩学习式培训。

在培训中,组织学员到基层学校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让教师亲临课堂,通过看课、听课可以捕捉到有用的东西,把别人的教学长处、别人的教学绝技、别人的精彩之处无声无息地“嫁接”到自己的课上去,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改进能力、引领辐射的能力。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培训。

当前的培训安排在教室里的课程内容过多,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模式,背离了体育是实践操作学科的特点,学员提不起兴趣,继续教育的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障。应采用理论学习和术科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真正激发教师内心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8.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为更好的培训提供保障。

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是培训学习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长春市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加大投资,积极地筹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

9.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聘请和选择培训师时,要认真考察其培训能力,并要提前审阅讲课内容,避免因人设课,避免相关课程的重复。

10.开启培训后跟踪服务系统,增强培训效果。

依托网络资源定期布置作业、验收、评价,并开辟在线疑难问题解答、学员互动、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建立持久的联系,为培训的后续学习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张海珠.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常会丽.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J],农业考古,2011(3).

[3]周丽珍.体育师资培训策略调查分析[J].教育与管理,2010(1).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4

以河北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为调研基础, 结合河北省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河北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首先开展文献研究,然后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对近三届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和实地考察。共发放问卷828份,回收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为82%。样本中男生占48.66%,女生占50.71%(数据缺失值占0.63%),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样本中有在校期间创业经历的占23.71%;没有创业经历的占76.83%,基本符合目前实际状况。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问卷Cronbachα系数0.750,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为0.759,问卷设计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力求真实客观地反馈调查结果。

二、调研信息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状态分析

(1)样本中创业意愿强烈者占28.87%;想过进行创业者占69.14%;根本不想创业的占1.99%。在高校毕业生心目中,创业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客观条件的束缚,大部分毕业生仍停留在创业想法的层面上,并没有较为强烈的创业愿望。

(2)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对最佳创业时机的选择有所不同。77.2%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一段时间创业。在校期间创业与毕业后马上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2%和10.8%,比较接近。

一般认为,创业应该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进行,在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完成学业是基本要求。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的学生有成功有失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敢于尝试, 多数把自主创业当做人生追求的梦想,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但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中间都有一些学生毕业时选择先就业。毕业后马上就开始创业的学生,多是在校期间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有一些积累,创业愿望非常强烈的毕业生,且多数由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项目转为正式创业。正如数据所反映,绝大多数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刚步入社会,在现有工作平台中积累经验与人脉,对将来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3)毕业生选择创业的首要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实现自我价值,选择频次占到41.13%;其次是积累社会经验,占到33.89%;以积累财富为创业首要目的的选择频次占23.88%。可见,大学生创业尚处于理想化状态。毋庸置疑,创业目标应该是以积累财富为主导,因为任何一次创业的成功都是以利润为先导的。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占比例较大,说明大学生创业目标含糊并且缺乏务实精神,毕业生创业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生存方式的选择。从管理学角度讲,人只有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后才能提及到发展的需求以及价值的实现,所以这种观念占主流只能说明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认清创业的实质意义。这个结果也正好对为什么“想过创业的毕业生占高比例,而具有强烈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占少数”作出解释,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强烈的创业要求。

(4)创业想法来源对于成功创业有较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想法有71.07%大部分来源于个人意愿,而且这一指标占有绝对优势。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政府引导所占比例较低,并呈现出依次下降的趋势。创业的想法多来自于个人意愿,必然带来强烈的主观性。这说明,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尚不透彻,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客观环境不佳,学校和家庭的创业教育缺失,政府引导政策尚缺少科学性。

(5)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领域方面具有多样性, 多数率性而为。创业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人数占46.90%;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的比例相当,分别占24.20%和20.57%;选择当前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占8.42%。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常会将兴趣摆在第一位,所以创业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按照霍兰德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创业会充满快乐和激情,有利于不断创新,也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讲从象牙塔迈向社会,一缺经营经验,二缺资金和市场人脉,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起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同时,发挥专业所长学以致用,乃大学生创业区别于其他群体创业的最大特点。这两项的选择比例相当,占据了一定份额, 说明高校毕业生在创业领域选择上并非单纯率性而为。对现今热门创业领域的选择比例较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创业越来越走向实际。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准备意识分析

(1)在对创业准备意识的考察方面,我们首先“对于扶持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于相关政策“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占7.39%,“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占21.55%, “知道一点”的占49.65%,“一点也不清楚”的有21.41%。这个结果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二是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扶助缺乏针对性,还不能较好解决学生创业的实际问题。其次,我们设计了“毕业生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创业扶持措施”选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在所列6个具体选项中的选择并无显著差别,“其他支持措施”选择比例极低,且并未提出具体意见(见图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创业选择的茫然。

(2)近年来为扶持毕业生创业,各级政府、高校举办了不同规格的培训活动,我们认为参加创业培训是创业准备的重要环节。但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对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了解情况不容乐观。统计结果显示,53.56%的毕业学生没有参加过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28.79%的学生听说过,但没有参加过;仅有17.65%的毕业学生参加过培训。这表明,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或讲座尚未对大学生产生足够吸引力。这里面固然有宣传不到位、形式单一、培训机制有待改进等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及大学生对创业准备的认识上有待提高等问题。

(3)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目的在各选项上分布比较均衡(见图2),但更多的倾向于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创业做准备,分别占到了62.76% 和58.93%,这就说明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侧重于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

但在创业培训对于自身的帮助选项上,50.3% 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自身的帮助作用一般;13.1%的人认为作用不大;3.2%的人认为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只有33.4%的人认为创业培训对自身的作用很大。这说明当前的创业培训不完善、存在问题,需要从内容、师资和培训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

(三)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状态分析

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状态的调研,主要从对创业环境认识、创业遇挫后态度、创业中最大难题解决、创业资金短缺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对创业环境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应创业者善用资源、借力发展以及自我调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统计发现, 创业毕业生中有50.30%认为所在城市创业气氛较好, 对自己创业有益;有29.82%认为所在城市社会气氛不利于创业;认为所在城市政府扶持政策完善到位的有23.82%,认为所在城市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的有30.89%。调研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积极乐观,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处在抱怨情绪中。

与创业环境评价相关的问题是在创业中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统计数据表明87.6%的人在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时会选择放弃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预期不够乐观,抗挫折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高校创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经验不足是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56.19%的被调查者选此选项,之后依次是资金不足(43.35%)、没有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12.84%)、缺乏场地(6.2%)和其它(2.34%)。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创业实践教学和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创业发展规划教育。

(3)创业过程中发现资金不足时(见图3), 35.48%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首选申请小额贷款,这反映了创业者对小额贷款政策的期待。但调查中也发现,创业者申请小额贷款的政策在操作层面落实得还不够好,存在权责不分推诿扯皮现象。资金是创业的保证,毕业生创业者在融资方面渠道不宽, 办法不多。一些创业者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财务运营还靠经验和原始方法,这也成为制约新创办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毕业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与评价分析

(1)毕业生最期待的高校创业教育举措,依次为“创建创业园区,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支持” (占54.37%)、提供创业指导(占47.53%)、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占37.84%)、提供资金支持(占34.44%)。应该说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还是有很多的期待,渴望在大学期间接受初步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得到创业实践培训的期望相当强烈。

(2)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佳创业教育方式为“组织课外创业活动和创业竞赛”,选择比例占到58.32%,遥遥领先于其它选项。其次是专题讲座 (22.30%)、开设选修课(16.56%),也有10.04%的毕业生认为将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非常有必要。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应组织课外创业活动和创业竞赛,这体现出学生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希望能亲身体验,增加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实战技能。

(3)毕业生认为走出校门前应该为创业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接受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占37.55%) 、参加与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 占33.34%)、了解有关创业扶持政策(占26.59%)、阅读创业方面书籍(占18.37%)、访谈创业型企业家(占17.33%)及其他想法(占1.36%)。接受创业培训、参与创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4)高校毕业生开始创业时首选的咨询对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创业成功人士等等。其中首选咨询对象是创业成功人士者最多,占42.92%;其次是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占27.29%;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首选比例分别为15.92%和13.76%。创业有风险,面对风险初涉创业者最需要的依然是创业成功者的经验和专业化的指导。

三、小结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5

——基于海门市的问卷调查

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课题研究,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的基本情况,并着重调查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以便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考虑到60周岁是划分能否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龄,我们设计了两个调查问卷,问卷一针对60周岁以上的村民,问卷二针对60周岁以下的村民,请您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问卷。您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分感谢您的合作!

问卷一(适用于60岁以上)

1、你的性别()A、男 B、女

2、你的文化程度()

A、未接受过教育 B、小学/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3、你的年龄()

A、60-64岁 B、65-74岁 C、75-80岁 D、80岁以上

4、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

A、自己的劳动收入 B、子女的提供C、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D、自己以往的积蓄E、其他()

5、您的儿女除了给您现金外,还()A、给予大量的实物支持,能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

B、给予少量的实物支持,能满足自己的部分衣食住行

C、在物质上,几乎没有其他支持

6、以您目前的经济状况,您认为您在当地的老年人中属于下列那种情况()A、经济上很宽裕

B、经济上比较宽裕 C、钱基本够用 D、钱不太够花 E、经济上非常紧张

7、您对新农保了解多少()

A、十分熟悉 B、知道基本情况 C、只知道养老金发放标准 D、不清楚

8、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新农保这个政策的()

A、政府或村委在村内的公示、宣传

B、亲戚、朋友、邻居的介绍

C、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

D、不知道有这一政策 E、其他:______

9、您是否参加了新农保()A、是 B、否

a、如果您没参加新农保,原因是()A、自己养老有保障,不需要 B、认为参不参加无所谓 C、不知道 D、其他______ b、如果你参加了新农保,请继续回答:

10、您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标准是______元/月。

11、您认为当前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对您的影响是()

A、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B、提高了自己基本生活水平

C、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没有影响

12、您对当前新农保政策的评价是()

A、国家的好政策,是尊重农民的体现,十分满意

B、只是对农民的低水平保障,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其他______

13、对于新农保,您最关心的是()

A、新农保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

B、养老金标准会不会提高

C、养老金能不能足额发放

D、其他______

问卷二(适用于60岁以下)

1、你的性别()A、男 B、女

2、你的文化程度()

A、未接受过教育 B、小学/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3、你的年龄()

A、24岁以下 B、25-34岁 C、35-44岁 D、45-60岁

4、以您目前的经济状况,您认为您的收入水平在当地农民家庭中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上层 B、中上层 C、一般 D、中下层 E、最底层

5、以您目前收支状况,您认为您目前在经济上()

A、经济上很宽裕 B、经济上比较宽裕 C、经济上非常紧张

6、您对新农保了解多少()

A、十分熟悉 B、知道基本情况 C、只知道养老金发放标准 D、不清楚

7、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新农保这个政策的()

A、政府或村委在村内的公示、宣传

B、亲戚、朋友、邻居的介绍

C、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

D、不知道有这一政策 E、其他:______

8、您是否参加了新农保()A、是 B、否

a、如果您没参加新农保,原因是()A、自己经济宽裕,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养老

B、已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

C、对新农保政策能否真正起到养老保障作用不信任

D、没有钱缴纳养老保险

E、不知道新农保政策 b、如果你参加了新农保,请继续回答:

9、您参加新农保是否出于自愿()

A、自愿 B、政府部门强制要求

10、您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

A、十分熟悉 B、知道基本情况 C、只知道养老金发放标准 D、不清楚

11、您目前的缴费金额为________元/年,在缴费水平上属于()

A、最低档 B、中低档 C、中档 D、中高档 E、高档

12、您认为缴纳养老保险是否对您生活增加了负担()

A、几乎没有影响 B、稍微有影响 C、必须减少其他支出来缴纳养老保险

13、您认为参加新农保对自己未来养老的影响是()

A、是保障自己未来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 B、能对自己未来的养老的重要支撑之一 C、影响很小,只能对未来养老的起到补充

14、您希望自己养老时最主要的依靠是()

A、自己年轻时的储蓄 B、子女给自己养老 C、养老保险 D、土地养老E、其他______

15、您对当前新农保政策的评价是

A、国家的好政策,是尊重农民的体现,十分满意

B、只是对农民的低水平保障,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其他______

16、对于新农保,您最关心的是()

A、新农保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会不会有大的变动

B、养老金标准会不会提高

C、自己以后在异地就业定居时,能不能带走 D、其他______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6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新课标》试行以来,很多研究者十分关注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新课标》实施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主要关注《新课标》实施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了解《新课标》的实施效果。

一、问卷的收集与分析

受试者主要从四川省各地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中抽取产生。被调查教师主要来自四川省各地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

问卷由笔者设计,采用5分制莱克特量表形式。学生问卷共50个问题,涉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收回有效问卷1120份。教师问卷共15个题,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收回有效问卷121份。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2和0.88。

二、调查的结果与讨论

1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较高的均值和较低的标准差,说明《新课标》实施后,大部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较令人满意。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两项均值较高,说明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语言知识这一项有较高的标准差,说明学生在此项上的差异较大。情感态度一项也有较高的均值,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有参与、合作的愿望,学习目标明确,有自信等。值得关注的是: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两项均值较低,说明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有待提高。

2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否达到具体的内容标准

第一,在有关语言技能的问题中,第5题“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和第4题“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均值最高。而第2题“能听懂广播、电视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平均分最低。这说明学生的一些基本语言技能发展较好,而一些相对高级的语言技能发展不够。

第二,语言知识各题得分都较高。相对而言,第9题“能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得分最高,而第8题“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续、语调、节奏等内容”和第12题“熟悉与个人、家庭、学校密切相关的话题”得分较低。这表明学生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掌握较好,但较欠缺与交际相关的语言知识。

第三,情感态度均值最高的是第16题“能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第17题“能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而第19题“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和第15题“有学好英语的信心,经常说英语”得分最低。这说明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愿意与人合作、积极参与,但对用英语表达或交流缺乏兴趣和自信。

第四,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学习策略均值较高,如第38题“会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第22题“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第24题“在使用英语中,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第25题“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汉语知识理解英语”。相反,和实际交流相联系的学习策略均值较低,如第32题“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33题“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第五,文化意识各题均值都不太高。均值较高的是第41题“能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一些日常的称谓语、问候语等接触较多。一些被认为不重要而经常在教学中被忽略的文化知识,学生得分较低,如第42题“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第45题“基本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第46题“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和第47题“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3不同类型学校或班级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1)城市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各个分项的均值都最高,说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相反,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各项上的均值都最低,这表明《新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些学校中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执行。(2)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相比较,重点中学的各项均值显著地高于非重点中学。这说明《新课标》的实施对重点中学的学生产生了更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标准差来看,非重点中学的各项标准差更高,表明这些学生个体差异更大。(3)比较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各项得分可以看出,除了文化意识这一项,实验班学生的均值显著高于普通班。这一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有更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通过比较不同学校或班级在每一项上的均值可以发现均值差异最大的是语言知识,其次是情感态度和语言技能。均值差异最小的是学习策略,其次是文化意识。这种现象说明在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所有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和文化意识方面差别不大。(5)比较每个学校或班级各项均值后发现: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均值最高的是语言知识,其次是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其他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低顺序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得分较高,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得分较低。以上情况表明所有学校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发展较好,有积极的情感态度,而在使用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方面做得不好。

4《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均值较高,说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普遍意识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这两项的均值最高。此外,教师也较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相对忽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以及提高学生文化意识,这两项均值最低。文化意识和语言技能的标准差较高,说明教师在如何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技能上有分歧。

三、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新课标》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总的来说,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得到了较多关注和较好的培养,但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使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是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

第二,相比其他类型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项的均值都最低,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基本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总体目标。

第三,对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有具体的内容标准。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内容标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例如,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但相对欠缺与交际相关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但缺乏用英语表达或交流的兴趣和自信;大部分学生知道一些日常的英语文化传统,但对于英语文化的其他许多方面了解不多,从而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需熟悉这些具体的内容标准,并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特别关注一些与实际交流有关的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调查还发现,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明显强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这三方面。要想缩短和重点中学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普通中学的英语老师们需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虚心学习,善于总结,不遗余力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房静,让新课标走进课堂,山东外语教学,2005(3)

[2]林惠平,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毛志娟,新《标准》新教材新目标,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钱晓明,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安徽教育,2004(12)

[5]童蕾运用课改新理念把握SEFC教学新变化,教学与管理,2005(18)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7

一、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现状调查

(一) 对象与内容

这次调查所采用的是问卷形式, 主要以事业单位为被调查主体, 共18家具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参与了这次抽样调查活动。问卷中共有20个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基本情况, 执行和落实情况;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现状, 其中包括观念影响、账户套现、原始凭证管理以及“小金库”和“账外账”问题;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 样本的构成

通过严格审核以后, 将一百份调查问卷发放下去, 共回收了90份, 回收率为90%, 在这些样本中, 有效样本为80份。通过对抽取样本的分析可知, 虽然核算流程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完善, 但仍然有不少事业单位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核算理念。若在当前的形势下实行集中核算机制, 则原始凭证、单位财产账实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集中核算理念与原始凭证等经济事在事业单位集中核算中所产生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

(三) 调查步骤

在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确定分三个步骤进行该次调查。 (1) 查找资料, 对事业单位采取集中核算的效果情况进行拟定, 从而形成调查问卷; (2) 根据集中核算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 严格按照样本选取的要求发放这些调查问卷, 并且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归纳; (3) 对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事业单位集中核算调查效果分析

(一) 效果及表现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款作标准规范全书》中明确指出, 应当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着手, 来衡量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 这里所说的效果不仅如此, 还应当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理念、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以及预算机制。

1. 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

事业单位将会计业务活动纳入道路会计中心进行统一核算, 这样就有些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统—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资金利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集中于会计中心的独立账户之上, 并由其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从而使资金的运转变得更加的灵活, 改变了财政资金管理相对比较分散、多头开户以及重复开户的现状, 对于杜绝截留和挪用资金现、保证资金安全, 效果非常明显。

3. 预算机制

会计核算中心所接受的支付依据是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 若没有该预算指标或者预算指标已经超标的, 会计中心可以直接拒绝接受, 全部的开支都应当在单位审核以后方可由会计中心入账, 从而加强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 保证了事业单位各项开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之要求。

(二) 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计质量和真实性难以控制, 会计核算与单位实际资产管理相脱节

一般而言, 通过原始凭证可以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 对原始凭证加强监督与审查是判断信息质量真实性的关键所在。由于会计人员不参与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 因此只能根据此来做出判断, 即单位报账的发票手续完备与否;票据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实践中只有手续完备, 则票据就是合法有效的, 根本不管其是否真实地反映出了单位的经济内容, 一律予以报销。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会计中心对记账、算账等具体工作进行统一操作, 若事业单位的领导、报账人员缺乏法制观念, 或者因疏忽而提供的是非真实情况, 则单位会计中心将难以了解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 尤其是固定资产。

2. 没有统一、合理的开支标准, 日常经济往来业务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

据调查显示, 预算单位实际执行的经费开支标准不统一, 没有严格按照经费开支标准操作, 导致报账审核时难以准确掌握原则与尺度, 经常会出现支出项目的预算申请与会计中心的决策矛盾等现象, 这正是事业单位会计中心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此外, 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报账人员对单位往来的经济业务信息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业务往来过程中, 由于事业单位的报账人员进行日常账务活动, 而会计中心则是提供每一个月份的报表资料, 因此领导层和报账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单位的资产运作状况, 同时也增加了结算工作的难度。

3. 对预算管理基础缺乏规范, 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

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企业和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还不够完善, 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支出管理体系, 而且已经纳入到会计中心的事业单位在预算规范化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导致预算支出管理理念非常的淡薄。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纳入到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后, 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尽快摆脱会计中心的监管, 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将部分账外资金保留下来, 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小金库。通过实际调查可知, 当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至今仍然保留着小金库。不仅如此, 还采用了多种方式为小金库开源, 据统计数字显示, 大约有三成以上的事业单位还保留着小金库, 而且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策略

(一)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外监管机制, 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的报账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领导的指示, 除要认真做好报账工作, 还要处理好本单位的各项经费开支预算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并对其进展认真的登记和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盘点与核实。同时, 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单位财产及物资变动业务, 定期对会计中心所作出的总分类账加强核对, 以确保账账相符和账交相符。

(二) 事业单位应当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 对支出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由原来的核算型逐渐转向现代的管理型。通过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对各部门的实际预算指标进行核实, 即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进度进行全面的掌握。会计中心接收到预算单支付申请以后, 先确定是否予以支付, 若符合支付的条件, 则可通知合作银行付款。因此, 会计中心应当从传统的核算型转变成现在的管理型, 同时要从根本转变传统的核算理念, 真正从源头上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财务的管理。

(三) 正确应对小金库问题, 加强对账外账的监督与管理

实践中要想加强对小金库与账外账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与监督, 这是必不可少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部门一定要立足现状, 尤其是会计中心应当对本单位的收费与返还业务加强监管与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机制, 非税收入部门要将其权利转移给会计中心;财政部门批复返还资金过程中, 应当将批复文件中的重要资料和文件交给会计中心进行备案, 使之可以全面地掌握本单位的相关收费数目, 这对于防止出现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非常重要。

除以上策略外, 还要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扩大预算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 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细化至部门、项目。

四、结语

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现状调查及其效果分析, 反映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一些问题, 文章认为应当不断地加强思想重视与核算管理机制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丽荣.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初探[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2, (9) .

[2]李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集中核算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 2011, (40) .

[3]姚新文.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 2010, (2) .

[4]董晨.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10) .

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篇8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抽样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为我校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问卷的内容涉及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资源共享等六大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300份, 有效问卷290份, 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人工核查方式。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 教学观念方面

教学观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灵魂, 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上的不断深入与应用, 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终将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能否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1.多数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的仍是教学内容。77.78%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更看重教学内容, 13.58%的教师选择了更看重教学手段, 8.6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目的。

可见, 多媒体教学的中心是教学, 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而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都应当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生和教学目的为基本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偏离了教学这一本质属性, 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毫无意义的。

2.与传统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在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分析中, 87.65%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9.88%的教师表示多媒体教学无可替代, 而选择两种教学手段等同的占2.47%。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从中可以看出, 多媒体教学具有简单明了、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 被多数教师所认可并接受。实际上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如果用得恰到好处的确会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但这并不等于任何学科、任何一堂课都适合多媒体教学, 究竟采取何种教学手段,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 教学过程方面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环节要服从服务于学习过程的规律, 努力追求有效的教与学。教学过程应能满足认知、技能、情感协调发展的要求。在了解多媒体教学过程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1.有75%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多的拓展内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及内容的拓展,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较传统教学相比, 避免了大量板书使课堂气氛呆板、枯燥乏味的局面出现。

2.多数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经过统计,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比较多”和“一般”的教师占多数, 均为41.98%, 穿插板书很多的教师占6.17%, 很少用板书的占8.64%, 而没有用板书的仅占1.23%。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地穿插板书, 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拓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多媒体教学的节奏性, 避免平铺直叙, 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 目前大部分多媒体授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较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生动、形象、传递信息量大、节约时间的优势, 并与板书等传统授课方式结合, 丰富了课堂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率, 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 教学质量方面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及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是事关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了解多媒体教学质量方面, 经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多数教师经常补充、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形式。有75.3%的教师经常补充或完善课件, 有14.7%的教师对课件作适当的补充或完善。也就是说,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几乎所有多媒体授课的教师都表示在随时调整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及形式。随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 授课教师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教学要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及时补充、修改或完善课件, 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无疑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电子讲稿与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关系。有37.0%和32.1%的教师很少或从不将电子讲稿直接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6.2%的教师偶尔会将电子讲稿直接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而经常这样做的占3.7%。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果仅将电子讲稿作为教学内容的全部, 如同照本宣科, 是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3.多媒体技术与本学科结合情况。能够适当地将多媒体技术与本学科结合作深入研究的教师占86.4%, 其中经常做这方面工作的占29.6%, 而偶尔或很少做这样的研究的分别占3.7%和9.9%。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密切结合, 无疑将会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依托学科特点, 走出一条鲜明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道路, 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及教学质量。这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与教育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 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而调查数据表明,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并投入到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相互结合的深入研究中。

4.教师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情况。通过多响应变量分析中的频数分布表得到多媒体授课教师课件的主要来源:80.2%的教师自主开发课件, 8.6%的教师是与他人共享课件, 4.9%的教师是购买课件, 3.7%的教师用电子教案作为课件, 2.5%的教师通过网上下载课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适合教师教学用的课件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自己学生的特点自主开发的。

5.多媒体设备运行情况。经过统计, 参与问卷调查的多媒体授课教师中, 认为多媒体设备运行情况“很好”的占18.52%, “还可以”的占49.38%, “一般”的占27.16%, “较差”的占3.7%, “很差”的占1.23%。多媒体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多媒体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若经常出现设备故障, 势必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正常进行, 进而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上, 应予以高度重视, 确保硬件设施的顺畅运行。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 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运行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也说明了东北农业大学在多媒体教室管理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较充分的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与严格的实施, 确保了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 教学效果方面

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增强教学效果。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 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 使知识的容量增大, 内容更充实, 形象更生动, 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 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 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 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在了解多媒体教学效果方面, 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是否和学生交流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统计情况。数据统计显示:分别有41.98%和49.38%的教师“经常”或“一般”与学生交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很少”、“偶尔”的均占3.70%, 而“从不”与学生交流的仅占1.23%。

统计结果表明, 大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适当地交流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感受。

2.较多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统计结果显示:分别占45.8%和15.7%的教师表示有“比较多”或“很多”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 有3.7%的教师认为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很少。这样的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是感兴趣的, 对教学形式感兴趣,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3.学生能否跟上多媒体教学进度。82.7%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跟上多媒体教学进度。统计结果显示,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大部分多媒体授课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倾听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多媒体教学效果整体上是比较好的。

(五)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教育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

在了解多媒体授课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在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中, 28.4%的课件获得校级奖励, 6.2%的课件获得省级奖励;93.8%的多媒体授课教师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授课用多媒体课件所含的资源中, 含音频的课件占45.7%, 含视频的占55.6%, 含动画的占61.7%, 而几乎所有的课件都含有文字及图片信息。教师应用多媒体软件的能力统计结果如下:选择“了解”多媒体软件的占4.9%, “掌握”的占21.0%, “熟练”的占53.1%, “精通”的占21.0%。而对于学习新的多媒体软件, “经常”的占25.9%, “一般”的占51.9%, “很少”的占17.3%, “偶尔”的占4.9%。

问卷中还显示, 目前,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一般用到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等, 由于Powerpoint易学易用, 制作课件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且便于修改, 所以多数教师授课的课件主要还是以Powerpoint为主, 并且能够自己熟练的运用该软件来自主开发课件。从以上两个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 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一种或几种软件来制作自己的课件, 而对于新的一些教学用多媒体软件, 一是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是运用其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 所以尝试学习运用的教师较少。

(六) 教学资源共享方面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了解目前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的认同情况上, 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教师对学校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调查是否希望学校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上, “非常希望”和“希望”的分别占30.86%和60.49%, “一般”的占4.94%, “不太希望”的占3.70%。这表明, 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利用共享教学资源。

2.多数教师愿意把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给他人使用, 并经常浏览其他教学资源平台。统计结果显示, 分别有7.4%和55.6%的教师“非常愿意”或“愿意”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给他人使用, 表示“不愿意”的教师占13.6%。44.4%教师经常浏览其他教学资源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既可以为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又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优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方向。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进行的关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 从中看到很多积极的因素, 说明东北农业大学多媒体教学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向前发展, 同时也对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了目前我校多媒体授课的教师正在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教学中较抽象或不易观察到的内容, 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手段, 因此,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继续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是正确的, 也是必要的。

(二) 内容决定形式, 手段服务目的, 这是教学活动应该坚持的原则

多媒体的强大交互性和网络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现代教育思想,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也必须认识到其毕竟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目的。

(三) 适当开展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 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促进更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 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和难度会相应加大, 教师需要多方收集、参考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才能有效地开展多媒体教学, 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并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 创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克服目前多媒体教学中的认识、方法和技术各层面上存在的不足, 还需要所有从事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者不断地思考、研究、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猛, 谢小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

[2]何高大, 范姣莲.大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效果的调查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 2004, (6) .

[3]李海平, 娄金凤.中央财经大学多媒体教学工作状况调查报告[J/OL].中央财经大学校报电子版, 2007-11-30.

[4]赵建进.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实效[J].甘肃教育, 2007, (13) .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对某学校1~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自愿接种流感疫苗的调查, 共有560例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 其中男360例, 女200例, 年龄6~12岁, 平均8.9岁。

方法:流感疫苗接种方法: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流感疫苗.0.5 m L, 所有接种儿童在接种前均无发热、流感等症状,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每月对该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进行调查, 对流感样症状进行调查, 包括所有普通感冒症状、流感样症状, 如流行季节急起高热 (腋下温度≥38.5℃) , 并有寒战、头痛、乏力、肌痛或关节痛;有咳嗽、鼻塞、鼻咽部的红肿痛、咽痛症状中的4项即诊断流感。同时选择未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的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男110例, 女90例, 年龄6~12岁, 平均8.6岁。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0统计分析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儿童出现流感症状例数比较: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后12个月内发生流感症状24例次, 流感发生率4.3%。对照组未接种流感疫苗, 12个月内发生流感症状29例次, 流感发生率14.5%, 两组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小儿流感病程较长, 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诱因, 并发症为抵抗力低下的幼儿带来很高的死亡率。流感不同于普通流感, 它的持续时间长并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2], 学龄前儿童流感易传染其他人, 而进行接种流感疫苗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在接种时间选择方面, 应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 此时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地发挥预防作用[3]。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高峰在冬季 (11月~次年1月) , 南方地区流行高峰在4~7月[4], 因此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在10~12月, 接种疫苗的同时, 还应注意身体锻炼, 保持空气流通, 保护易感人群。

本组2015年12月对某学校1~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自愿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种调查, 共有560例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 同时收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学生进行比较, 并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每月对该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进行调查, 发现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流感发生率3%, 而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则为1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明显提高儿童的预防流感的能力, 免疫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美英, 张静.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1) :42-43.

[2]Tromas N, Elena SF.The rate and spectrum of spontaneous mutations in a plant RNA virus[J].Genetics, 2010.185 (3) :983.

[3]Latham T, Galarza JM.Formation of wildtype and chimeric influenza virus-like particles following simultaneous expression of only four structural proteins[J].Journal of Virology, 2001, (13) :6154-6165.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10

关键词:棋牌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吸烟人数,干预效果

棋牌社 (室) 是专供人们娱乐活动, 为打牌或下象棋而设立, 其中以打麻将娱乐活动为主的新型特殊公共场所[1]。目前, 棋牌社没有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范围之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棋牌社作为公共娱乐场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城、乡, 我县城关地区8万多人口, 就有棋牌社87家。棋牌社的特点是分布广泛, 数量众多, 人员聚集, 面积较小, 空间狭窄, 空气流通相对封闭, 空气质量恶劣, 人员静止停留时间长, 仅次于住宿业, 而高于其他类公共场所。目前, 对棋牌社的卫生学调查研究在国内尚未见什么报道。为了解棋牌社室内卫生状况, 警示棋牌社业主和广大棋牌参与者注意身体健康, 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棋牌社卫生现状的注意, 为制定棋牌社预防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我所组织科室人员于2010年9月5日~10月6日对我县城关地区棋牌社空气质量进行卫生学调查, 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筛择能配合调查和愿意采取干预措施的棋牌社20家, 计47间房间 (每间面积为9~22m2) , 选择主要影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CO、CO2和新风量3个指标作为该次卫生学评价指标, 对这47间棋牌室进行卫生学监测。对城关地区棋牌社进行初步调查后,

1.2 方法 设计现场调查表, 调查内容主要有:有无通风设施, 有无张贴“禁止吸烟”或“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室内人数, 当时吸烟人数, 曾在室内吸烟人数。依据GB/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对20家棋牌社47间房间, 每个房间用斜线法布3个采样点, 每点在营业后20min各采样3次, 两次间隔时间为30min~1h, 取3次采样点均值为1个采样点值, 取该房间3点均值为该房间平均值, 每个房间连续采样3d, 最后取3d各平均值的均值为该房间的均值, 剔除不符合采样要求的样品后, 得到CO、CO2和新风量符合采样要求的样品分别为47、47和36个。另, 各棋牌社室外10m内设1监测点监测CO、CO2作为对比样品, 与室内各监测点同步进行监测, 取3次/d连续3d均值为同时间室外平均值, 共取采样符合要求的样品20个。

1.3 使用LAQ—CALC型快速监测仪监测CO、CO2值;用BYWF-2007151数字微风速仪监测风速, 测量室壁洞开面积的一半。根据:新风量 (m3/人.h) =风速 (m/s) ×3 600×室壁洞开面积/2 (m2) 公式计算新风量。

1.4 采取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和打开窗户通风, 使室内进入新风时的风速保持在0.2~0.5m/s, 在室内明显处张贴“禁止吸烟”或“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 进行干预后再以上述方法监测47间房间的CO、CO2浓度和新风量, 得到符合采样要求的样品分别为42、42和36个。

1.5 将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两组数据经卫生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经连续3d监测, 20家棋牌社室外CO最高值3.9ppm, 最低值3.0ppm, 均值为3.4ppm。室内, 47间棋牌室CO最高值27.5ppm, 最低值5.6ppm, 均值为14.6ppm, 比室外同比高出4.29倍, 其中33个点超过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高值 (10ppm) 范围, 占被测点的70.2% (33/47) ;室外CO2最高值488ppm, 最低值433ppm, 均值为467ppm, 室内最高值2 867ppm, 最低值854ppm, 均值为1 799.9ppm, 比室外同比高出3.85倍, 其中有31个点超过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高值 (1 500ppm) , 占被测点的65% (31/47) 。棋牌室新风量最高值26.8m3/人.h, 最低值3.6m3/人.h, 均值13.7m3/人.h, 其中28个点低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低值 (20m3/人.h) , 占被测点77.8% (28/36) 。

2.2 20家棋牌社47间房间安装通风设施的仅有6间房间, 只占12.8%, 无一家张贴“禁止吸烟”或“吸烟有害健康”字样;在室内人数计513人, 当时吸烟者有138人, 占总人数的26.7%, 有351人曾在室内吸烟, 占总人数的68.4%。

2.3 采取干预后, 室外CO、CO2值与干预后基本相同。室内CO最高值16.2ppm, 最低值5.3ppm, 均值9.7ppm, 见表1, 经统计学检验采取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 P<0.01;室内CO2值最高值1 936ppm, 最低值627ppm, 均值1 212ppm。见表1。

经统计学检验采取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4, P<0.01;室内新风量最高值86.2m3/人.h, 最低值51.2m3/人.h, 均值32.1m3/人.h, t=8.27, P<0.01, 经统计学检验采取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室内总人数521人, 当时吸烟者有81人, 占15.5%, χ2=19.5, P<0.01, 经统计学检验采取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在室内吸烟人数338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棋牌社作为一种群众娱乐活动的场所, 深受相当一部分人的喜爱而时常光顾。广大离、退休和闲散人员以及业余人员, 有时为了娱乐、个人爱好或消磨时间, 其中一部分人员经常到棋牌社进行打麻将活动, 且不乏吸烟者, 由于其间空气滞留, 会造成室内空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尼古丁、多烷芳烃类等有害污染物质聚集增高, 容易引起和感染各种疾病[2], 特别是那些被动吸烟者受危害更大[3]。其室内空气质量甚为恶劣, 经监测CO浓度最高达27.5ppm, 有72.2%的点超过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高值 (10ppm) ;CO2浓度最高达2 867ppm, 有66.7%的点超过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高值 (1 500ppm) ;新风量最低值为3.6m3/人.h, 有77.8%的点低于公共场所最低值 (20m3/人.h) , 这应该引起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造成棋牌社空气质量恶劣的原因, 其一主要是室内人员吸烟较多, 持续吸烟使室内烟雾缭绕, 气味浓重, 513人中, 当时吸烟者就占26.7%, 曾经吸烟者占71.3%;其次是室内无“禁止吸烟”字样, 吸烟者在室内吸烟为所欲为, 无人过问;再其次是打麻将多喜欢关门闭窗, 使室内空气大量滞流, 47间房间仅有6间房间装有机械通风装置。

3.3 固镇县城关地区棋牌社87家, 真正愿意采用干预措施的只有20家, 大部分棋牌社对增设机械通风设施和张贴“禁止吸烟”或“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加强室内通风量不情愿, 或阳逢阴为, 我们对其也无任何办法。这20家棋牌社采取干预后CO、CO2值显著下降, 新风量显著提高, 在室内当时吸烟人数显著降低。可见, 采取干预措施、加强通风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会起到良好的作用[4], 但采取干预措施需要有一定的强制场所为保证。为了保障棋牌社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为维护广大娱乐者身体健康, 把棋牌社列入行政法制管理的轨道很有必要。但是, 干预后曾在室内吸烟人数338人, 与干预前没有什么变化, 这可能是因为打麻将者吸烟成瘾不好戒掉有关。

3.4 棋牌社卫生长期无人过问, 造成卫生状况无政府状态, 任其发展下去, 最终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恶劣, 但尚有6间棋牌室业主自觉装有机械通风设施, 说明有一部分人对麻将室室内卫生有所认识。是否应该把棋牌社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范围,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希望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勇跃参加棋牌社卫生的科学研究, 为制定科学依据提供更多的宝贵资料和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2007版[公共场所卫生概论.第1页].

[2]甘德坤, 焦力, 朴文花, 等.环境香烟烟雾非吸烟者人群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0, 17 (2) :125-128.

[3]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中国人群2002年香烟和被动香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2) :77-83.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11

关键词:餐饮业 餐饮具消毒 效果

中图分类号:R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40-01

餐具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切断食源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广大消费者就餐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餐饮具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电子消毒柜消毒等方法。煮沸餐具效果最可靠,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不强。化学药物消毒方法在餐饮业中普遍采用,但存在药物残留、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不好掌握的问题。使用消毒柜消毒,消毒合格率比较高,简便易行。2013年6月开始,我们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市区内所有餐饮服务单位推行电子消毒柜消毒餐饮具,电子消毒柜消毒餐饮具有2个优点:一是可有效防止化学药物消毒引起的药物残留,二是消毒柜可以起到保洁作用,防止因没有专用保洁柜引起的餐饮具的二次污染。为了了解推行后餐饮具的消毒效果,衡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监督抽检科自2014年2月-4月,对我市辖区内的80个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的餐饮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1.1 采样方法

①碗、盘、碟、杯等采用滤纸粘贴法。大、中餐具每3只为一组样品,小餐饮具每10只为一组样品。按无菌操作要求,将滤纸片(5cmX5cm)放入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每个样品放2张在餐具内侧,贴完后将滤纸依次取下,放入无菌采样液中送检。

1.2 检验方法

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对样品作大肠菌群检测,大肠菌群达标者为合格样品。

1.3 结果

本次检测共采样761份,合格714份,合格率为93.82%,各类餐饮具污染情况见附表。

2 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提高,使得其对于餐饮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影响该行业服务的因素比较多,所以,传染病的发病几率仍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餐饮业的传播[1]。虽然,由于近几年餐饮业传染病发病频率的增加,使得社会对此项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的增加,导致餐饮行业也对此事重视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性质较为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并且,随着我国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执法力度的提升,以及对于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性的监督管理力度的提升,使得该行业使用的餐具的消毒检测合格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由于餐具不合格的基数比较大,所以,其总体的合格率同我国卫生标准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街头小吃与小型的饭馆,其使用的餐具往往沒有经过太严格的消毒,且卫生设施也比较差,进而对广大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构成了很多威胁。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1)没有使用规范的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由于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大部分都不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使得其无法认识到消毒工作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导致其在使用化学或者是物理手段对餐具进行消毒时,仍旧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将餐具上的水渍擦拭干净就放入到消毒柜中,使得消过毒后的餐具上仍有水渍;没有全面的熟练的掌握每种消毒方法具体需要消毒的时间,以及所要使用的消毒药物的具体浓度,使得消毒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缺乏保洁设施或保洁设施不完善。完善保洁措施,可防止餐饮具的二次污染,餐饮经营单位没有专用的餐饮具保洁设施,普遍存在餐饮具二次污染的现象;(3)相关部门要想提高餐具的消毒合格率,首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消毒标准制度,完善各项拥有消毒的设备,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衡水市在食品药品监管的3年以来,加大了监管力度,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必须配备电子消毒柜,引起了餐饮单位对餐饮具消毒工作的重视。通过这次的监测,同往年比较来看,餐具消毒的质量与水平都已经得到的显著的提升,其具体的提升情况请看附表。经过总体的调查的分析,我们认为餐具的消毒之所以无法达到标准的合格率,主要有一下原因:第一,在对餐具消毒之前,工作人员清洗、冲刷的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彻底;第二,餐具在消毒柜中的消毒时间和温度不符合消毒标准,操作不规范;第三,在具体的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的操作行为不规范,餐饮具在洗涤架上的摆放不符合设定的要求,影响洗涤消毒的效果;消毒后不及时放入保洁柜或再用抹布擦干,造成二次污染等。本次研究中,本次检测共采样761份,合格714份,合格率为93.82%。

3 结语

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经常到餐饮单位现场指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测的力度,杜绝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衡水市餐饮具消毒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大蓉,李渝,张兴友.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72-3373.

[2]马莺华.平湖市1993-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7):38.

效果调查与分析 篇12

关键词:“教学设计”,网络课程,学习效果

一、意义与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Moodle平台的应用情况, 探讨互动在网络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意义地学习。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是调查成人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反应, 网络学习的基本情况及对网络课程的认可程度;二是调查“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情况;三是向中小学教师推广Moodle课程管理平台。本网络课程是作为正式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 所作的调查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的。“教学设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课程教学开始于2009年1月18日, 2009年9月结束。

二、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教科院2008级函授本科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75名学员。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被访者的基本信息, 二是学习者对Moodle平台的操作情况, 三是关于课程的建设情况, 四是学习者学习互动的情况。本次调查发放的问卷共75份, 回收60份, 回收率为80%。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使用的是SPSS10.0统计软件包,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频数统计、相关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Moodle平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网络教育工具性平台, 为成人学习解决时间与工作之间的矛盾问题, 它不仅可实现课程的管理, 而且可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在线评估。此外, 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使学习者和教师很好地沟通与交流, 又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缺点, 如学习者缺课, 补课费劲, 教师重复劳动, 等等。

(一) 使用Moodle平台的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

1. 使用Moodle平台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到Moodle平台, 部分学习者希望稍微安排多一点的时间来学习平台的操作。首先调查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了解程度, 课前46.7%的人非常不了解网络课程, 了解的占40.0%, 非常了解的占5.0%;课后了解网络课程的占81.7%, 非常了解的人数占11.7%。学习者对Moodle平台的了解程度情况, 学习之前有70.0%的学习者不了解此平台, 学习之后了解的有83.3%。

从统计的结果看:课程学习之后, 学习者对Moodle这个平台从不认识到了解, 而学习平台的操作及功能不仅是本课程的一个学习任务, 更是作为让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起激励作用的一个出发点。

在学习过程中, 65%的学习者认为操作平台比较容易, 35%的人认为困难;21.7%的学习者比较适应利用Moodle来完成学习活动, 60.0%的学习者适应, 18.3%的人不适应;31.7%的学习者能在Moodle平台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58.3%的学习者亦能但需要提示与帮助, 10.0%的人不能完成;65.0%的学习者认为在此平台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20%不认为能满足;对于设置一些帮助性文件, 41.0%的学习者觉得很有必要, 55.0%的认为有必要。

通过以上调查, 我们发现, Moodle平台对学习者来说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学习者认为平台的易操作性能满足他们基本的学习及工作需要, Moodle平台的开源性让学习者感到其在管理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调查得知75%的学习者提到如果在工作中有需要, 就会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来管理个人的课程。

2. 学习效果分析

在这里我们把学习者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和自我认可程度作为学习效果的组成要素, 因此主要是分析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三方面相关的数据。90.0%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这种形式学习, 提高了学习兴趣;75.0%的学习者认为这样学习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5.0%的学习者持完全相反的观点;73.3%的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符合他们学习, 而其余的则认为不符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并认为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 对于Moodle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能清晰地引导学习目标, 其中75.0%的学习者认同, 而25%的人则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学习者都认为理论知识在Moodle中可以呈现出来, 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讨论与应用在平台中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学员的背景较为复杂, 其中他们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及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者质疑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这也进一步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 课程的建设情况

1. 课程的基本情况

在统计的数据中, 16.7%的学习者认为课程资源不丰富, 63.3%的人认为丰富, 20.0%的人选择非常丰富;有10.0%的认为课程的学习活动不丰富, 83.3%的学习者认为其丰富, 6.7%的人认为非常丰富, 但是75%的学习者认同价形式多样化。对于内容呈现, 21.7%的学习者认为非常清晰;65.0%认为清晰;13.3%认为不清晰;对课程所包含的主题学习模块的满意程度的基本情况是:21.6%非常满意, 61.7%满意;16.7%不满意。学习者对一系列活动开展课程学习的形式的看法是:31.7%的人认为很好, 56.7%的人认为好, 11.7%的人认为不好。

统计数据表明, 从学习内容的丰富程度及其呈现方式的满意度都达到了60.0%以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及开展形式都有较好的反应, 特别是学习活动, 学习者的满意度达到了83.3%。由此可知, 大部分学习者都认为本课程的建设情况良好。

2. 课程建设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虽然这样概括学习效果是有失偏颇的, 但是从总结性即课程考试的评价来看, 大部分知识点的考核有90%的学习者通过了, 所以这样作分析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现在我们把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内容呈现、主题学习等作为课程建设情况的组成要素, 将它们的总分 (代表课程建设) 与学习效果做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课程建设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 (r=0.781, sig.=0.000) , 说明课程建设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三) 互动程度对学习者的影响

1. 互动程度的调查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 16.7%的学习者经常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 60.0%的学习者偶尔, 23.3%的学习者则从不与他人交流。同时, 在与其他学习者互动时, 92.7%的学习者认为有困难, 其中61.7%的学习者认为有困难是由于自身的技术或知识受限, 33.3%的认为交流有困难是由于他人的技术或知识受限。此外, 其他学习者及教师的反馈对自身也有不同的程度影响, 如表1:

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到,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并没有达到网络学习所需要的程度。而我们要分析网络学习时强调互动的重要性,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能否达到充分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网络学习的学习效果。虽然他人的反馈对学习者影响并不是很大, 教师的反馈影响程度稍微大一些, 但是大部分学习者认同其他学习者与教师的反馈对学习者自身有影响。

在统计的60人中, 51.6%的人认为师生互动在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 46.7%的人认为重要, 而1.7%的人则认为不重要。对于互动对课程的建设是否有影响的调查情况是:23.3%的人选择影响很大;63.3%的认为有影响;6.7%影响不大;6.7%一点不影响。另外, 大部分的学习者都认为互动对学习和课程的建设比较重要。

2. 互动程度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呈现互动程度与学习兴趣二者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但并非强相关, 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同, 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二是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平台中的互动设计 (活动设计等) , 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三是教师对互动活动的设计有所欠缺。

四、启示与思考

(一) 学习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因为本网络课程搭建的时间较短, 实践的时间也不长, 面对的学员层次参差不一, 所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难以一下就解决的。利用Moodle平台开展网络学习, 学习效果并未明显提高, 由以上调查的数据分析, 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 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本次授课的时间安排得太仓促, 学习的时间较短。这门课程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初次接触, 甚至有些学习者根本没有听说过教学设计, 特别是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此更是一头雾水, 学习起来感觉较难, 不易理解。首先是部分学生质疑课程的设置, 他们认为此课程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其次课程自身的建设情况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 本网络课程搭建的时间较短, 有待完善课程学习内容, 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

2. Moodle平台的使用效能低

学习者不熟悉操作, 使得Moodle平台中的许多功能未能被充分利用, 例如其重要的作为交流和共享平台的优势未得到发挥。Moodle平台中可以上传多种格式的文件, 学习者完成作品之后可以及时上传, 但是不同格式作品要求每个学习者使用的计算机上有相应的软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格式的多样化。教师能够随时看到作业, 在平台上进行评定, 写出修改建议, 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网络随时把评判结果及时反馈给学习者, 这种与一般的网络反馈并无很大差异, 但在Moodle中, 并不是只有针对学习内容才有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采取扩展学习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反馈。

3. 网络环境不佳

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在空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 这样便解决部分学习者由于工作和学习冲突所带来的不便。但由于目前部分网络的不通畅, 导致学习受阻的一个因素。在课后登陆平台时出现了无法登陆的现象, 这大大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4. 缺乏充分的互动

调查的数据表明, 互动程度并不明显, 这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学习者较少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或者提供对某个问题的新的解答方式, 这样与他人的互动就会相应减少。

(二) 启示

1. 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

面对层次不一的学习者, 要做好充分的前端分析工作, 特别是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次调查的对象虽然仅是两个专业的学习者, 但这群学习者涉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由于调查是随机的, 而最后发现男女比例不平衡, 以致对后来的互动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学习者是出于自愿来参与学习, 也有很多是为了职位的升迁选择进修, 在这我们认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原因。另外, Moodle平台中的课程是可以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学习进度动态生成的, 更加重视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实现, 由此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进步程度动态地改变教学内容。

2. 利用平台搭建有效的网络课程

网络为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资源, 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自主浏览平台上的其他资源, 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答其他学习者的问题。Moodle平台提供的网络课程不仅是文本性的资源, 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疑团。

教师把各种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比如网页、文本、Flash动画、视频文件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形式, 自主地决定学习目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 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Moodle平台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让每个学习者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时在呈现学习内容的界面中与他人交流。

3. 充分利用激励评价工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成人学习者有取得成就的愿望, 并希望得到及时给予的承认, 教师适当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激励手段;在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时, 教师就要使得不同的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个人成长的经历也是值得激励的一部分, 教师要关注学习者之间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在Moodle平台上,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使教学评价趋向多元化, 评价过程成为一种学习者、教师共同参与和自由交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是评价的主体, 他们通过他评、自评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学会自我评定、自我判断, 教师则实现了评定课程和教学的整合,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曾华, 欧阳霞, 余修日, 刘富军.大学习者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 2008, (24) , 6:157-159.

[2]杨慧.成人学习研究综述及反思[J].文教资料, 2009, (2) :182.

上一篇:金融报道下一篇:中国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