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2024-09-30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共10篇)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1

在产科常见手术剖腹产手术中使用芬太尼腰麻比传统硬膜外麻醉更具有安全性[1]。为了探讨芬太尼腰麻在剖腹产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 总结治疗方法, 以便推广使用,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剖腹产手术患者78例, 在该研究中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对其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情况笔者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在无该院剖腹产手术患者78例, 将其随机分为腰麻组和硬膜外组两组, 两组人数平均。两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麻醉前30 min, 分别采用0.5 mg阿托品及鲁米那0.1g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 对其进行心电监护, 并建立静脉通道, 输入500 mL平衡液。麻醉前,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腰麻穿刺针经硬膜外进行穿刺, 假如有脑脊液回流就表示穿刺成功。腰麻组患者方面, 推注7.5 mg布比卡因 (0.75%) 在蛛网膜下腔, 1 mL葡萄糖 (10%) 和3 mL芬太尼 (20μg) ;而对于硬膜外组患者, 则在其蛛网膜下腔推注3 mL一般性生理盐水;两组患者的试验剂量推注完成之后, 硬膜外组再推注0.75%布比卡因和50μg芬太尼, 而腰麻组则推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 进行剖腹产手术在麻醉成功之后。对患者进行硬膜镇痛泵接引在手术完毕时, 输注速度保持在2 mL/h左右, 偏离幅度不能超过0.15 mL/h。

1.3 评价指标

1.3.1 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指标

①运动神经无阻滞, 评定为0级;②腿无法抬起, 评定为1级;③膝部无法弯曲, 评定为2级;④踝关节无法弯曲, 评定为3级。

1.3.2 麻醉效果评价指标

①麻醉效果良好, 无疼痛症状, 肌肉松弛安静, 评定为一级;②麻醉效果欠佳, 患者表现出轻微疼痛, 肌肉略紧, 评定为二级③麻醉效果差, 患者疼痛表现明显, 肌肉紧缩, 评定为三级;④麻醉效果极差, 患者疼痛难忍, 呻吟躁动, 需辅助用药才能勉强完成手术者, 评定为四级。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使用Excel对数据统计描述, 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中神经阻滞特征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中神经阻滞特征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腰麻组患者的阻滞时间比硬膜外组的阻滞时间短 (P<0.05) , 并且腰麻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组 (P<0.05) 。

[n (%) ]

注:表三显示腰麻组患者的眩晕率比较高 (P<0.05) 。

2.2 不同麻醉方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产生的特征比较如表3所示。

2.3 恢复效果比较

在术后3 h、6 h后, 腰麻组患者的体能恢复较好, 而在12 h、24h后恢复效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在剖腹产手术中, 使用芬太尼腰麻, 无论是从麻醉效果还是术后镇痛或者恢复效果上都优于硬膜外麻醉, 值得推广。

4 讨论

对于如何减少剖腹产术中和术后的疼痛, 有许多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例如, 当采用0.5%布比卡因进行腰麻时候, 还可以运用在硬膜外腔注入10 mL硫酸镁 (5%) 、10 mL布比卡因 (0.25%) 与100μg芬太尼的方式[2], 这样既可以有效改善镇痛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又可以减少寒颤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芬太尼腰麻在剖腹产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 总结治疗方法, 以便推广使用。方法 挑选2008年6月—2012年6月间, 该院剖腹产手术患者78例, 将其随机分为腰麻组和硬膜外组两组。穿刺成功后, 先对腰麻组患者, 蛛网膜下腔推注7.5mg布比卡因 (0.75%) , 1mL葡萄糖 (10%) 和3mL芬太尼 (20μg) ;而对于硬膜外组患者, 则在其蛛网膜下腔推注3mL一般性生理盐水;两组患者的试验剂量推注完毕之后, 再对硬膜外组推注适量布比卡因和芬太尼, 而腰麻组则推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①腰麻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硬膜外组患者恢复效果 (P<0.05) ;②腰麻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比硬膜外组患者麻醉效果好 (P<0.05) ;③在阻滞时间方面, 腰麻组患者短于硬膜外组 (P<0.05) 。结论 在剖腹产手术中, 使用芬太尼腰麻, 无论是从麻醉效果还是术后镇痛或者恢复效果上都优于硬膜外麻醉, 值得推广。

关键词:芬太尼腰麻,剖腹产,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徐峰, 李法印, 张届新.改良腰麻对孕产妇母婴安全情况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6) :40-41.

[2]张宙新, 徐峰.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17) :78-81.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2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无痛人流术中麻醉

【中图分类号】R1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11-01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3个月采内用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用来作为避孕失败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也用于因疾病不宜继续妊娠、为预防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而需终止妊娠者。无痛人流术是指孕妇处于全麻状态下实施终止妊娠的手术,具有无痛、无知晓、恢复快的特点,减少了患者的痛苦[1]。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剂,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的特点,但镇痛效果相对较弱,术中患者受到刺激会引起患者应激反应[2]。芬太尼属于强效镇痛药,可减轻人工流产术中患者的疼痛[3]。本研究对丙泊酚与芬太尼联用的临床效果做出了评价,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20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5.3±2.9)岁;孕周6~11w,平均(7.5±0.3)w;体重45~71kg,平均体重(57.3±3.9)kg。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于麻醉前8h遵医嘱禁食、禁饮,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行常规术中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样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对照组给予缓慢静滴入丙泊酚注射液,剂量为2.5mg/kg;实验组先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静脉滴入,剂量为0.6μg/kg。再给予丙泊酚注射液静脉滴入,剂量为1.5mg/kg。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镇痛效果:有效为患者术中完全无意识无疼痛,表情安静自如;显效为患者术中能感到轻微腹痛,表情稍显痛苦;无效为患者术中出现剧烈下腹痛,表情痛苦,不能保持安静。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麻醉效果:患者术中半尺安静,无肢体活动判定为优;患者术中有轻微在肢体活动,不影响手术进行判定为良;患者术中肢体活动剧烈,手术无法进行判定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麻醉效果:实验组有效91例,显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10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60例,显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93例,有效率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镇痛效果:实验组优86例,良14例,差0例,总优良100例,总优良率100.0%;对照组优21例,良56例,差23例,总优良77例,总优良率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苏醒时间:实验组(5.4±2.1)min,对照组(6.9±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现象;对照组有3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流产术实施的过程中,疼痛主要产生于手术器械刺激子宫壁而引起子宫强烈的收缩,容易引起心动过缓、呼吸暂停、恶心等人流综合征,严重未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要做好术中监护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准备好抢救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方法和新药物的应用逐渐减轻甚至消除了患者的痛苦。无痛人流时间短,手术的麻醉要求应无痛、起效快、苏醒时间短[5]。

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剂,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的特点,但镇痛效果相对较弱,。芬太尼属于强效镇痛药,可减轻人工流产术中患者的疼痛。复合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可减少丙泊酚的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了麻醉镇痛的效果,起到协同作用[6]。两种药物联用麻醉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100%;苏醒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中砥.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6,18(5):146-147.

[2]司文博.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84-85.

[3]刘敏,王风华.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98-99

[4]方桦,米志华.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4):589-590.

[5]李慎占.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6):425-426.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 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误吞异物, 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异物留置于上消化道内;异物种类包括玻璃球、硬币、纽扣、玩具零件、假牙、瓜子等。根据患者意愿或患儿家属意愿将研究对象分为普通胃镜治疗组及静脉麻醉胃镜组, 各44例。普通胃镜治疗组中男24例, 女20例;年龄3~68 岁, 平均年龄 (10.3±1.5) 岁;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30 min至15 h, 平均时间为 (3.6±1.2) h。静脉麻醉胃镜组中男23 例, 女21 例;年龄3~67 岁, 平均年龄 (10.5±1.4) 岁;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30 min至15 h, 平均时间为 (3.7±1.3)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电子胃镜设备, 配件包括胃镜套管、活检钳、三抓钳、鼠齿钳、圈套器、网篮、吸氧鼻导管及心电监护设备等。静脉麻醉胃镜组:术前均经影像学X光片检查明确异物滞留部位, 常规禁水、禁食;术前30 min开通静脉通道, 取下假牙, 松开腰带与衣领, 并在心电监护下在皮下注射0.01mg/kg东茛菪碱、2~3 mg/kg异丙酚及0.5~1 mg/kg芬太尼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术前给予患者1% 利多卡因3~5 m L进行咽部麻醉,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保持头部后仰, 使咽喉部与食管呈一条直线。电子胃镜进入后首先明确异物位置, 将其充分暴露后采用相应的辅助器械套住、夹住或拉入橡皮套中, 最后随胃镜退出。普通胃镜治疗组不采取静脉麻醉措施, 直接取出异物, 取出方法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异物的取出时间、取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 行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异物取出的时间对比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7.25±7.54) min, 普通胃镜治疗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15.55±7.84) min;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42, P<0.05) 。

2.2 两组患者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对比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 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81.82%,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29.55%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上消化道异物属于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指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造成非自身所固有的物质留置于上消化道内。该病误服异物的种类也十分繁杂, 包括玻璃球、硬币、纽扣、假牙、玩具零件、瓜子、钉书钉、别针等, 可引起吞咽困难、呕吐、拒绝饮食等症状。临床发现, 若有尖锐的异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可造成消化道损伤, 甚至穿孔[3]。因此, 上消化道异物取出应力求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以此降低对患者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目前, 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吞食史等,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 随着电子内镜技术的发展, 胃镜下异物取出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低等优势。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主要有普通胃镜与无痛 ( 静脉麻醉) 胃镜两种, 为了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对88 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且异物取出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与诸多报道结果一致[4]。可见,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时间更短, 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静脉麻醉药物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提高镇静程度, 降低活动度, 继而强化了依从性, 保证食管平滑肌得到充分的放松, 避免在治疗期间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 所以在上述条件的保障下显著减少了操作时间, 提高了取出的成功率。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P<0.05) 。结果说明, 静脉麻醉胃镜可以有效降低镜端与上消化道接触所致局部刺激性反应, 继而有效避免了呕吐症状。需要注意的是, 静脉麻醉胃镜组中有2 例患者出现呛咳, 究其原因主要是静脉麻醉后舌后坠, 患者无法自主吞咽, 继而造成咽部分泌物进入气管而产生了呛咳, 临床操作时应对此现象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时间, 提高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概率, 适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意愿或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普通胃镜治疗组44例及静脉麻醉胃镜组44例。结果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7.25±7.54) min,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 (15.55±7.84)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 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81.82%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29.55% (P<0.05) 。结论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可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时间, 提高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概率, 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麻醉胃镜,普通胃镜,上消化道异物

参考文献

[1]方凛强, 陈少龙.无痛胃镜治疗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 2014, 6 (12) :403-407.

[2]杨彬.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6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1 (15) :85-86.

[3]陈立.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2 (20) :220-222.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用药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08年2月,急腹症手术患者20例用药比较,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身体情况给于适当的用药调整及针对性用药。结果: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手术麻醉成功的依据。

【关键词】急腹症;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37-01

虽然急腹症病人常需尽快手术,但麻醉时仍应争取时间,对病情做更多的了解和评估,以便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采取防范的措施。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发病时间6小时~2天就诊。

2麻醉前用药

对急腹症病人应重视麻醉前用药,以缓解腹痛和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但任何用药,以不加重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为前提。对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的急腹症病人,可按常规给药;对垂危、昏迷病人应免用镇静、镇痛药、但不宜省略抗胆碱药物;若病人体温高,抗胆碱药物可改用东莨菪碱;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应以静脉分次少量给药为原则。

3麻醉实施

3.1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呼吸、循环功能尚处正常或术前存在低血容量,但已基本上得到纠正的急腹症病人。

3.2常用药物1%~2%利多卡因、0.25%~0.33%丁卡因、0.5%~0.75%和0.5%~1.0%罗哌卡因均可使用。如无禁忌,局麻药中加1:200000肾上腺素,及每20mL药液中加0.1%肾上腺素0.1mL。对急腹症病人,为达到起效快和维持时间长的目的,常将两种局麻药物混合应用,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用利多卡因诱导,用布比卡因维持,或用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但后者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看并非十分合理。

3.3给药方法对急腹症病人,可按下列程序慎重给药:a注药前快速扩容;b注入试验量3-4mL根据出现的组织范围和血压波动幅度,了解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若给药后虽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征象,但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大,除给与快速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外应延长再次给药的时间;c给与试验量后5-10分钟,如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血压稳定,可每隔5~10分钟注药3~5ml,直至阻滞的范围能满足手术要求;d术中根据病人反应、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和所用局麻药种类确定追加给药的时间和剂量,

4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麻醉师多使用两种方法判断:针刺法:一般用针扎或手掐病人的皮肤,询问病人的痛觉及有无和程度,来确定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试温法,利用冷盐水或冰盐水棉球测试皮肤表面,询问患者对冷刺激有无的程度,判断麻醉平面。急腹症病人手术的麻醉维持应视病情而定。对心血管功能正常或术前低血容量已基本得到纠正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与择期手术病人相同,但术中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尤其对心血管储备功能较差或伴有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的病人更应慎重处理,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由于其对全麻药物的耐量明显减少,不论吸入,静脉或静吸符合麻醉,仅需小剂量就足以维持麻醉,低浓度安氟醚或异氟醚对循环影响较小,可选用,异氟醚使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锌排出量增加,适合于休克病人。也可用0.05%~0.1%氯胺酮溶液静脉滴注,并结合肌松药或其他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氧维持麻醉。神经安定阵痛麻醉适合于某些危重病人,对高血压、心率的影响轻微,循环较易维持稳定,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实行,因氟派力多有轻度a-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氟芬合剂-氧化亚氮-氧-肌松剂以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麻醉维持。急腹症病人均要求充分的肌肉松弛,以避免因术中牵拉内脏引起腹肌紧张、鼓肠、恶心、呕吐和膈肌抽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可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主要是经胆汁排泄,堵塞性黄疸及肝硬化病人时效延长,维库溴铵仅15%~25%经肾排泄,肾功能障碍时经肝脏排泄增加,所以适用于肾功能障碍病人。泮库溴铵有50%经肝脏和肾脏排泄,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时,作用时间延长。急腹症病人由于肠胀气、组织水肿等增加了腹腔内容物的容积。因此充分的肌松,在关腹时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在术中要精确计算肌松药的剂量。除某些危重的急腹症病人术后需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外,大部分病人要求在全身麻醉后及早清醒。这样既有利于病人重要脏器自主调节能力迅速恢复,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和术后护理。吸入麻醉药物绝大部分经肺脏排除,为加快苏醒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较大通气量或采用回路内吸附装置以加速其排出。静脉麻醉药则按各自的药代动力学代谢排除,术中应讲究合理用药,以免苏醒时间延迟,必要时可应用拮抗药物催醒。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 其中男30例, 女38例, 年龄61~77岁, 平均年龄 (67.2±4.2) 岁;按照麻醉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治疗组男14例, 女20例,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男16例, 女18例, 采用全麻。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 并予心电监护及持续吸氧。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待肌肉松弛后进行气管插管, 持续吸入1%异氟醚, 术中根据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程度增加药物。治疗组选择L3~4椎间隙为穿刺点进针, 待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间隙注入0.75%罗哌卡因2ml和10%葡萄糖溶液1ml, 速度为0.2ml/s, 注入完后留置硬膜外导管, 然后调整麻醉平面, 使痛觉平面不超过T8[2]。术中根据麻醉镇痛效果追加利多卡因、地卡因和肾上腺素。两组术中均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 当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时给予麻黄碱, 并加快输液速度, 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则给予阿托品[3]。

1.3 观察内容

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完全时血压、阻滞完全时低血压例数。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1) 优:患者术中没有疼痛感, 无脏器牵拉感, 没必要辅助用药; (2) 良:患者有轻微的痛感和牵拉感, 但可忍受, 没必要辅助用药; (3) 差:术中有明显的疼痛和牵拉感, 不能忍受, 需进行辅助用药[4]。总有效率为 (优+良)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 见表1。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镇痛效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7, P>0.05) 。

2.2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完全时收缩压及低血压发生例数比较, 见表2。

注:1mmHg=0.133kPa。

治疗组的麻醉起效时间 (t=9.54) 、阻滞完全时间 (t=5.37) 、阻滞完全时收缩压 (t=4.39) 及低血压发生率 (χ2=4.77)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6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术,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效果

丙泊酚在临床广泛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但临床用药剂量尚无较为确定的范围,尤其在不同手术中用药剂量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文对实施腹腔镜囊肿术的9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丙泊酚剂量联合雷米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的最佳剂量选择,从而为临床腹腔镜囊肿剔除手术患者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90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良性囊性囊肿,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均可有效回应医护人员问答。将其随机分为剂量一组、剂量二组和剂量三组,每组30例。剂量一组患者中,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1.4±3.7)岁,体质量指数(BMI)21.5~28.7 kg/m2,平均(22.6±1.3)kg/m2;剂量二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1.2±3.8)岁,体质量指数(BMI)21.7~28.8 kg/m2,平均(22.7±1.4)kg/m2,剂量三组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1.6±3.5)岁,体质量指数(BMI)21.4~28.9 kg/m2,平均(22.8±1.2)kg/m2。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4~6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成功后调整丙泊酚给药浓度,按照分组的不同,分别对剂量一组、剂量二组、剂量三组患者输注2、3、4µg/m L丙泊酚联合5µg/m L的雷米芬太尼输注。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输注。术毕待患者清醒,保护性反射恢复,吸痰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 h的血压、心率、1 min通气量以及三组停用麻醉药后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麻醉后1 h的血压、心率、1 min通气量变化比较:

三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及麻醉后1 h的心率、1 min通气量、血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变化均符合麻醉规律,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剂量一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剂量二组和剂量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丙泊酚采用低剂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三组患者术后均为发生严重并发症,见表2。

3 讨论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形态和位置,临床上女性卵巢囊肿主要以囊性多见,恶性比例较低,在正常情况下,患者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一般是在行妇科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2]。腹腔镜是临床对卵巢囊肿的诊断治疗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通过腹腔镜可直接看到肿物的大体情况,可观察整个盆腹腔,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并吸收腹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诊断及术后监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卵巢囊肿主要的手术方式[3]。

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妇科手术麻醉的常用麻醉剂。雷米芬太尼属于哌啶类衍生物,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及长期输注无蓄积等优点,对降低手术刺激导致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较好效果,可促进术后麻醉苏醒[4,5]。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药物,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联合应用具有互相促进麻醉的作用[6,7]。但丙泊酚的用量在临床并无明确的规定,过量使用丙泊酚,体内蓄积量加大,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8]。因此两种药物联合用于麻醉,对于量的研究一直是临床热点。本文采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实施腹腔镜卵巢囊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结果显示,低丙泊酚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剂量丙泊酚患者。

综上所述,小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达到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麻醉剂在体内的蓄积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参考文献

[1]欧阳欢.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38):110-111.

[2]孙卫宇.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2):4211-4213.

[3]刘兴进,谭玉元,曹峰,等.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3):399-400.

[4]刘凤勤,董涛,李建中,等.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9-30.

[5]胡艳梅.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81-6782.

[6]罗钧升.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600-601.

[7]陶伟平.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871-873.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择期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 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男25例, 女15例, 年龄为62岁~88岁, 平均年龄为 (74.1±5.7) 岁;参照组患者男22例, 女18例, 年龄61岁~87岁, 平均年龄为 (73.9±5.8) 岁。排除并发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具有麻醉禁忌证、精神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患者的麻醉评分均为处于Ⅰ级和Ⅱ级之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后通过监护仪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的检测, 在手术前给予患者镇静麻醉, 即静脉注射苯巴比妥和阿托品。在麻醉诱导前, 可以对患者行5 min的面罩纯氧吸入, 随后给予患者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 参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2~4μg/ (kg·min) 的静脉给药, 完成诱导, 对患者上呼吸机, 再次进行芬太尼静脉给药, 剂量为0.3μg/ (kg·min) , 维持麻醉。此外, 可以给予患者吸入0.8%~1.2%安氟醚进行麻醉, 直到手术完成前的15 min, 停止麻醉给药。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接受瑞芬太尼2~4μg/ (kg·min) 静脉给药, 完成诱导, 联合应用异丙酚, 剂量为4~8 mg/ (kg·h) , 对患者上呼吸机, 再次进行瑞芬太尼静脉给药, 剂量为0.3μg/ (kg·min) , 维持麻醉, 直到手术完成, 停止麻醉给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在插管后和手术进程中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以及手术完成后的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和恢复睁眼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恢复睁眼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插管后和手术进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均更加接近于正常值,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年龄较高, 其机体功能和身体状态都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 对于全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且机体自身的代谢功能弱, 代谢速度慢, 血流动力学在围术期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进而对患者的麻醉安全和手术后恢复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2,3]。

芬太尼相较于哌替啶和吗啡, 其作用速度更快, 但维持的时间较短, 发挥作用期间不会释放组胺, 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能够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4]。瑞芬太尼又名瑞捷, 其主要成分是盐酸瑞芬太尼, 常用于全麻诱导以及全麻中维持镇痛, 瑞芬太尼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作用会受到纳洛酮的拮抗[5]。

本研究组中, 接受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患者, 其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恢复睁眼的时间均显著短于接受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患者, 且其在插管和手术进程中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更加接近于正常值, 受到的影响更小, 说明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基本一致, 但相较于芬太尼,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程度更小, 有效降低应激反应, 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提升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任晓红, 赵湘, 刘涛香.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34 (3) :405-407.

[2]安波.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523-524.

[3]陈云峰.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751-752.

[4]罗明亮.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4, 20 (25) :97-98.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需手术治疗患儿80例, 男48例, 女32例, 年龄2~8岁, 体质量10~32kg。发病原因:26例阑尾炎, 20例四肢骨折, 22例腹股沟疝, 2例多指, 10例鞘膜积液。手术的进行时间平均30~100分钟。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方面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见表1。

麻醉方法:患儿入室后常规监测SPO2、BP、ECG。肌注氯胺酮5mg/kg, 待睫毛反射消失后, 开放静脉通路一条, 然后开始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3.2mg/ (kg·分) ] (A组) 或异丙酚复合氯胺酮[3.2mg/ (kg·分) ] (B组) 维持手术全程。

试验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开始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的HR、NBP、SPO2、Et CO2、肌力以及术中体动反应 (术中皱眉、呛咳、吞咽、摇头及上、下肢体的任何动作) 次数、麻醉苏醒 (自动或呼之睁眼, 并能按指令动作或挣扎) 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恶心、呕吐、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等、低氧血症、误吸、躁动、剧烈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道梗阻、窒息) 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所有观察数据以 (±s) 表示, 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患儿各个观察时点HR、NBP、SPO2、Et CO2, 以及肌力、术中体动反应、麻醉苏醒时间的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麻醉维持平稳, 无体动反应, A组停止麻醉后5~10分钟苏醒, B组15~20分钟苏醒。两组术中各时点各项观察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停药后SPO2、Vt和肌力B组高于A组, Et CO2A组正常, B组升高,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 (P<0.01) 。两组均无恶心、呕吐、返流、误吸、窒息和术中知晓发生, A组清醒彻底, 自主呼吸和肌力正常, 无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B组清醒后有不同程度躁动, 分泌物增多、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 (P<0.01) , 见表2。

讨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及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中, 不但可克服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又可减少各自用量, 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两组术中麻醉效果都比较理想, 但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苏醒期有不同程度躁动, 分泌物增多、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 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术中及苏醒期比较平稳, 无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窒息和术中知晓发生, 清醒彻底, 自主呼吸和肌力正常, 无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所以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施用于小儿麻醉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分别联合丙泊酚和异丙酚在小儿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80例, 年龄2~8岁, 不限性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 (A组) , 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组 (B组) , 每组各40例 (n=40) 。静脉泵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3.2mg/ (kg·分) ]或氯胺酮联合异丙酚[3.2mg/ (kg·分) , 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 及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 但B组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麻醉,氯胺酮,丙泊酚,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玲, 任洪智, 叶铁虎, 等.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4, 4 (2) :90.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9

【关键词】舒芬太尼;剖宫产;小剂量

舒芬太尼作为高脂溶性的一种阿片类药物,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且不会过多的影响患者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麻醉中[1]。为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产妇,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病情评估标准,ASA分级Ⅰ~Ⅱ级。68例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3±2.2)岁,体重54~77kg,平均(68.7±6.4)kg;观察组35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9±2.4)岁,体重53~78kg,平均(69.1±5.9)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检测血压、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手术全过程给予鼻导管吸氧。取左侧卧位,定位L2~L3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以25G腰穿针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至有突破感后停止进针,拔出针芯脑脊液回流通畅后腰穿针斜面向头侧注药。

1.2.1 对照组 以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0.5mL混合注入;

1.2.2 观察组 以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0.5mL+2μg舒芬太尼,10s内注完,注药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腔导管3.5~4.0cm,固定平卧。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如有异常协助医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组织平面时间及镇痛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牵拉痛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组织平面时间及镇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VAS平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可见下表1: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药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等多个优点,是急诊剖宫产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两种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增加了麻醉管理的复杂性,使得并发症也相对增多,加之产妇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得疼痛阀值降低,腹腔内脏器为植物神经支配,术中探查、取胎等均可引起牵拉反应和牵拉痛,不仅影响到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还干扰手术操作。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剖宫产中以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对麻醉质量和效果有改善作用。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作为人工合成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其特点主要包括镇痛强度大、心血管功能稳定、易透过血脑与细胞膜屏障以及反复用药积蓄少等,对患者心肌有早期保护性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率失常与心肌缺血发生率,是现阶段外科手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镇痛与麻醉性药[2-3]。以往研究中以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时常规剂量为2.5μg~5.0μg,而由于舒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为进一步减少其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提高安全性,我院采用2μg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从研究结果来看,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组织平面时间及镇痛时间明显短于单一采用布比卡因行手术麻醉的患者,同时患者VAS评分更低,牵拉痛明显低于单一采用布比卡因行手术麻醉的患者。这表明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不仅有助于缩短麻醉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同时可有效减少牵拉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继芳,梁慧玲.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12,36:84-85.

[2]李娜,余凌,余锦芬等.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伍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102-1105.

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1月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 术前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20例。Ⅰ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HES) 组20例, 年龄 (28±3) 岁, 体质量 (68±9) kg, 孕龄 (40±1) 周;Ⅱ组聚明胶肽组20例, 年龄 (27±3) 岁, 体质量 (69±10) kg, 孕龄 (39±2) 周;Ⅲ组0.9%生理盐水 (NS) 组20例, 年龄 (26±2) 岁, 体质量 (67±9) kg, 孕龄 (39±1) 周。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单胎、臀位、无妊娠合并症。三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60例均按椎管内麻醉常规准备, 未用术前药, 禁饮禁食8~10 h。入室后立即开通上肢静脉通道, 常规Sp O2、ECG监测、开通桡动脉有创监测MBP。检查麻醉机、吸引装备、气管插管等器材和相关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将HES、聚明胶肽、0.9%NS均按8 ml/kg·h在30~45 min全部输完。随后以LR液15 ml/ (kg·h) 维持。然后在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 (CSEA) 麻醉操作:穿刺点选择L2~3椎间隙, 见脑脊液外流后缓慢推注0.75%布比卡因1.5 ml, 头向置管3~4 cm备用, 立即平卧, 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8以下。如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30%, 即予快速输液或静注麻黄素。另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皮疹、红斑等变态反应。

1.3 监测指标

记录入室时基础值、麻醉前、麻醉注药后 (5min、15 min、30 min) 和病房交接时的HR、MBP、Sp O2的数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记录时点HR、MBP、Sp O2参数变化见表1。

2.2三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碱应用情况HES组发生低血压3例 (15%) , 聚明胶肽组发生低血压8例 (40%) , 0.9%NS组发生低血压10例 (50%) , 三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均采取加快输液和用麻黄碱纠正。HES组平均每例应用麻黄碱为5 mg, 聚明胶肽组平均每例应用10 mg, 0.9%NS组平均每例用12 mg。三组麻黄碱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均出现变态反应。见表2。

注:与基础值比较aP<0.05, bP<0.01;与I组比较cP<0.05, dP<0.01

注:a与入室时比较, P<0.05;b与LR组和0.9%盐水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时, 如果病人心血管功能不足或血容量不足, 以代偿这种广泛的交感神经组织, 就会出现低血压。若出现严重低血压, 会导致患者大脑低血流灌注, 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后触发恶心呕吐, 以及胎儿的缺氧和酸中毒。麻醉前预扩容有助于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患者入手术室后, 麻醉实施前常规给患者预输入适量液体, 可起到较好预防低血压作用[1]。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一直是麻醉手术中引起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广泛应用, 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腰-硬联合麻醉由于起效快速及较大范围的脊神经阻滞, 使其支配范围内的动静脉血管快速扩张, 导致相对性血容量不足, 致使血压迅速下降, 引起低血压。另外妊娠末期, 由于产妇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 增大的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麻醉后子宫周围肌肉组织松驰, 加重了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使静脉回流进一步减少, 进而加重了麻醉后低血压。临床上常应用晶体液预扩容来预防低血压发生, 但晶体液输入后约75%扩散到间质组织, 仅25%存留在血管中, 预防低血压的效果并不满意[2]。要达到500 ml胶体所要达到的扩容能力, 需输入大约2000 ml的晶体液。但妊娠产妇大多有水、钠潴留, 使血浆蛋白的浓度降低, 胶体渗透压下降, 大量晶体输入后, 不但增加组织水肿, 而且由于稀释作用降低氧的运输能力, 引起产妇血容量过多, 心脏前负荷过重也可诱发心功能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后果[3]。与晶体液相比, 胶体液由于向组织间隙扩散慢, 输入后在体循环停留时间长, 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 增加心排血量, 并防止组织灌注不足, 在围手术期容量补充方面有较大优势, 其扩容效果要优于晶体液[4]。羟乙基淀粉输入体内后, 由血清α淀粉酶不断降解, 平均分子量不断下降, 溶液中的高分子量颗粒不断降解, 补充中分子量颗粒, 中分子量颗粒有效地发挥胶体渗透活性,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HES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可显著增加患者的心脏指数和组织的氧供, 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其提高渗透压的作用非常突出, 强度及维持时间与清蛋白相近, 对渗透压下降引起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和组织水肿具有很好的疗效[5]。本结果显示, HES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较聚明胶肽组和0.9%NS组低, 且处理低血压所用的麻黄碱用量明显少于后二者。

综上所述, 使用羟乙基淀粉预扩容, 能够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能有效改善腰-硬联合麻醉后的低血压。虽然没有出现变态反应, 也还需更进一步的检验其临床效果和副作用。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聚明胶肽、0.9%生理盐水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前预扩容对60例剖宫产术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20例。Ⅰ组输入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Ⅱ组输入聚明胶肽溶液;Ⅲ组输入0.9%生理盐水。均在麻醉前30~45 min内按8 mg/kg输注。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前、麻醉后 (5、10、15 min) 、病房交接班时的HR、MBP、SpO2的变化。结果 与入室时基础值比较aP<0.05, bP<0.01;与Ⅰ组比较cP<0.05, d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乙基淀粉预扩容, 能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能有效改善腰硬联合麻醉后的低血压。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生理盐水,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宋德富.临床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1-162.

[2]Ngan Kee WD, Khaw KS, Lee BB, et al.Metaral minal infusion for mafinenance of arterial pressure during spinal anesthia for Cesarean delivery:the effect of Crystalloid bolus.Anesth Analg, 2001, 93 (3) :703.

[3]杨平, 安刚, 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28.

[4]王勇, 孟凌新.两种胶体用于血浆替代疗法的对比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 (9) :630.

上一篇:北京五中分校下一篇:西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