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共9篇)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1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对母亲、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也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之一[1]。本院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创评过程中,根据JCI核心指标库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率的指标监测,通过对该项指标的监测和品质改善,在完善母乳喂养宣教常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母乳喂养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医护合作,明晰规范,以医嘱为导向,由专职人员负责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在提高母乳喂养率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产妇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作为个性化组;对住院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作为对照组。选择产妇筛选的条件包括:①单胎、足月、分娩正常新生儿;②在孕妇学校参加过母乳喂养的课程学习;③母婴无非纯母乳喂养的医疗指征。个性化组600例,年龄(26.5±5.3)岁,平均住院天数(4.5±1.2)d;新生儿出生体重(3.65±0.8)kg。
1.2 方法
本研究中两组的健康教育方法都采取口头讲解、使用模型床边示范为主,发放母乳喂养宣教手册,播放母乳喂养宣教视频,集中教育讲座等形式。
1.2.1对照组实施方法
产妇分娩后2 h自产房转入产后母婴病区,由全责护士做常规的入院宣教,指导正确的喂哺体位和挤奶方法[2]。当产妇遇到母乳喂养的问题时,可随时向当班的全责护士寻求帮助。
1.2.2个性化组实施方法
分为入院教育-巩固教育-持续教育3个阶段实施。(1)入院教育阶段。由责任医师和母乳喂养专职护士在产妇转入产后母婴病区24 h内进行入院教育。入院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a.及时落实早吸吮和皮肤接触,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b.评估产妇的乳头条件,有乳头缺陷的产妇指导纠正的手法及哺乳辅器的使用;c.限制在医院使用奶瓶、奶嘴和配方奶;d.对母乳分离的产妇帮助其掌握挤奶、乳汁存储和使用方法;由责任医师负责评估产妇母乳分泌和新生儿的喂养情况,指导促进泌乳的方法,减轻产妇对母乳不足的顾虑。(2)强化教育阶段。由责任医师和母乳喂养专职责任护士在产妇产后24~48 h内完成,该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a.通过床旁观察产妇的实际喂养情况,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产妇不正确的喂哺体位和托乳手法等;b.医护联合评估产妇的泌乳量,根据新生儿体重、大小便等综合评估喂养是否充足;c.针对出现母乳不足、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等的产妇帮助其分析原因,给予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产科医师在母乳喂养宣教过程中积极介入,能极大地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和依从性,更好地推动母乳喂养的有效落实。(3)持续教育阶段。由母乳喂养专职护士在产妇入住后72 h到出院前完成。该教育阶段的宣教内容包括:a.纯母乳喂养的要求和持续时间;b.哺乳期的乳房护理;c.如何保证乳汁分泌的供需平衡。通过每周定期举行产后妈妈课堂的方式,对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进行集中面授解决,请纯母乳喂养实施良好的产妇分享成功经验,帮助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帮助。
1.2.3产妇出院前进行综合测评
在产妇出院当天由当班的全责护士负责完成母乳喂养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变化监测[3]。所使用的问卷调查表是根据爱婴医院复评有关母乳喂养宣教标准、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要求、JCI指标监测要求自行设计,信度、效度可行。通过实地查看产妇的哺乳体位测评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体重变化查看新生儿护理记录。针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情况,科室每月进行集中统计,分析未实施母乳喂养的原因,使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PDCA)、柏拉图等品管工具,制定改善行动计划,及时修订和调整母乳喂养的宣教标准流程,通过医护协助,规范影响母乳喂养的诊疗行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科室产妇施行个性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后的掌握人数、满意程度和出院时母乳喂养人数、出院前新生儿体重变化进行比较,个性化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2。
3 讨论
3.1 常规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将宣教职责分配到各个班次,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护士的班次不固定。母婴病区护士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密切相关,而目前护士对母乳喂养咨询技巧的掌握良莠不齐,整齐的认知程度较低[4]。当产妇在喂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经常因求助对象不明确、对护士缺乏信任、护士的母乳喂养宣教能力欠缺等原因,部分产妇在住院期间未能及时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在喂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因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放弃母乳喂养,影响母乳喂养率。
例(%)
例(%)
3.2 个性化教育帮助产妇切实掌握母乳喂养的实施技巧
科室通过自愿报名,集中培训后进行筛选,由年资高,宣教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母乳喂养专职护士。科室制定明确的宣教标准和规范、母乳喂养专职护士的职责,确保教育内容能及时有序的落实。入院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协助产妇及时落实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帮助产妇产后角色转换,为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准备[5]。在巩固、持续教育阶段,由产科医师和母乳喂养专职护士在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及时评估,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强化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达到使产妇在住院期间能真正实施母乳喂养能力的教育目标。
3.3 个性化教育引导产妇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在本研究中母乳喂养专职护士,针对产妇的实际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宣教侧重点,灵活选择健康教育方式,对初产妇通过床边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对有哺育经验的产妇选择播放视频资料,通过实地沟通,有针对性地了解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使产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母乳喂养宣教活动中,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
3.4 母乳喂养有效控制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乳汁分泌的供需平衡源于有效的乳头刺激和及时乳房排空。①产妇按正确方法进行喂哺,保证充足有效的乳头刺激;②母乳喂养护士督促产妇哺乳,及时排空乳房,通过与新生儿的拥抱抚摸等方式刺激喷乳反射,使泌乳量逐渐增加,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营养素的需要,使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减轻[6]。
综上所述,产妇在产后住院期间,母乳喂养个性化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顺利开展,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琳,王培红,李莹.个性化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12:67-68.
[2]周月凤.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9:151-153.
[3]王建梅,王洁.个性化护理对乳头异常产妇母乳喂养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2:107-108.
[4]余红,罗晓菊,徐丹凤.对母婴同室护士母乳喂养咨询技巧的认知调查和分析[J].当代护士,2015,10:18-20.
[5]王晓蕊,牛小云.护理程序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6:121-122.
[6]王立新.母乳喂养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4-77.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4-01
母乳喂养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历史,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可直接关系到婴儿身心健康和母亲的产后身体恢复。母乳喂养是为所有婴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营养最佳方法,实践证明,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母乳是天然的和最理想的哺育后代的食品。但是,有些做母亲的愿意用牛奶喂养婴儿,而不愿给婴儿喂自己的奶,除了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外,不了解喂母乳的好处,也是一个原因。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呢?母乳容易消化、吸收,可被婴儿机体有效利,是不可替代的首选天然食品,且含有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婴儿免疫力;使用方便随时取用,温度变化幅度小。对母亲的好处是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对产妇的恢复很有帮助,可以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母子依恋。因为价廉物美,给家庭减轻不少的经济负担。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母乳的各种营养不但配得刚刚好,由于婴儿的肠胃消化及肾脏排泄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无法承受过量的蛋白质与矿物质。母乳中的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虽不如牛乳,却能调和成利于吸收的比例,使婴儿的营养吸收得到,却不会增加消化及排泄的负担。母乳中也有良好的脂肪酸比例,不但容易吸收,也含有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供给婴儿正常的发育。
母乳中还有足够的氨基酸与乳糖等物质,对婴儿脑发育有促进作用。母乳不但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预防腹泻、呼吸道感染,更能降低婴儿的过敏体质。婴儿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标准,尽可能地模仿出与母乳“像”的配方,但是不论如何模仿,有些东西就是模仿不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多种抗感染的因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素,及抗发炎与免疫调节因子等。有的研究还指出,吃母乳的婴儿以后发生儿童糖尿病与儿童癌症的机会较低。对于婴儿的免疫机能最重要的是产后7天内分泌的初乳(含抗体、排便因子),母亲應尽可能地哺育给婴儿。
哺喂母乳对于婴儿的人格发展与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有极密切的关系。哺乳的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皮肤对皮肤,眼对眼的接触,满足了婴儿对温暖、安全、及爱的需求。
曾在60年代受世界潮流的影响,群众中母乳喂养的优良传统淡化了,错误地认为采用配方奶制品及代乳口喂养好,是现代化的方法,结果导致婴儿腹泻等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及母乳喂养率下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基金会已向全世界发出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在全球发起了创建爱婴医院活动,从婴儿出生即建立起母乳喂养的良好开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现代一些年轻的母亲都知道母乳喂养好,也渴望成功地实行母乳喂养,但由于许多人对泌乳机制及哺乳方法技艺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处理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做母乳喂养培训,提高我们每位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能,在整个培训中我院重点抓了各项培训工作,每年进行1-2次母乳喂养政策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系统地学习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首先提高我们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使每位职工都知道创建爱婴医院的概况和有关母乳喂养的政策及喂养的好处,普及母乳喂养的新观念、新知识、每个人都能起到贯彻母乳喂养宣传员的作用。重点对从事母乳喂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半脱产学习,我们掌握了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能够指导产妇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术、技巧,如:母乳喂养好处,母婴同室的重要意义,正确的哺乳体位和含吮姿势,手法挤奶操作等。在培训过程中从难从严安排到母婴同室去实际操作进口试,闭卷考试考核,做到人人达标。②对孕产妇及家属产前产后培训,目的是促使孕妇懂得分娩后自觉实施母乳喂养的意义,为产后实施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凡经过产前培训的母乳喂养率达99%,而未经产前培训的,虽在住院期间能做到母乳喂养,但仍有6-7%的产妇回到家后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而采用人工或混合喂养,因此应重视产前培训。待产中的培训,其目的是强化家属及产妇母乳喂养意识。产妇入院后护士向每位产妇发一本《母乳喂养好》小手册,同时宣传我院母乳喂养政策,利用碟片形式向孕妇及家属进一步讲解,使产妇主动配合我们促使母乳喂养工作的进行,产妇分娩后,应做到母婴同室,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产妇喂奶,讲授喂奶技巧,正确体位及含吮姿势,使产妇能做到会操作,做到饮食指导及乳房护理,产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吸吮反射是人类的本能,早吸吮练习巩固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可获得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新生儿少得疾病,早吸吮不可减少奶胀发生,促进肠蠕动,早排肠粪和加强母婴联系,对于产妇母乳喂养可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哺乳期可推迟月经,使母体蛋白质、铁和其他营养物质得以贮存,有利于产后恢复。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0例, 观察组中顺产55例, 剖宫产45例;初产妇79例, 经产妇21例;平均年龄29.2岁。对照组顺产59例, 剖宫产41例;初产妇78例, 经产妇22例;平均年龄28.7岁。出院时观察组母乳喂养38例, 混合喂养50例, 人工喂养12例;对照组母乳喂养41例, 混合喂养48例, 人工喂养11例。2组产妇在年龄, 分娩方式, 分娩次数, 出院时母乳喂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在产妇出院后3 d内, 产后14 d, 产后28 d由社区医生上门家访, 面对面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培训:包括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喂养对母婴、家庭及社会的益处, 对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和家属练习正确的哺乳体位及含接姿势, 挤奶手法, 乳房护理方法等。解答喂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给产妇以心理疏导, 使产妇保持心情愉悦;指导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 避免劳累。针对哺乳困难产生畏惧情绪, 可以让产妇怀抱新生儿跟随社区医生演示操作, 及时给予纠正, 对母乳喂养成功的产妇予以鼓励, 使产妇增强自信心, 能坚持母乳喂养。对照组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仅进行电话随访, 同样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1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2组在访视前后的母乳喂养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3.0%, 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53.0%, 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1。观察组在家访前后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对照组在访视前后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3。
3讨论
母乳喂养不仅是一种本能, 还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在产褥期, 由社区医生上门家访, 采取家庭式的健康教育, 对产妇及家属进行3次面对面课堂式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和实践强化指导, 使产妇能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方法, 增强自信心, 有利于坚持母乳喂养。另外, 母乳喂养的好处经过广泛宣传, 已经被大部分产妇和家庭所认可, 但出院后仍有许多产妇因各种原因放弃母乳喂养[3,4]。包括因产后初期母乳分泌不足、担心婴儿吃不饱擅自添加配方奶, 没有做到勤吸吮;产妇担心哺乳会导致乳房松弛下垂, 担心身材走形;也有产妇因乳头短小或凹陷而信心不足。产后家访对产妇进行个体化指导, 尤其是对产后乳量不足者给予耐心的安慰指导, 可以解除产妇的精神紧张感, 使其认识到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要让产妇和家属认识到“缺乳”只是暂时的, 科学地坚持母乳喂养, 一般1周左右乳量即可恢复正常。通过健康教育和鼓励, 使母亲能够愉快地哺喂婴儿, 泌乳量会增加。产后家访针对产妇在哺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有助于产妇树立正确的产后康复观念, 纠正不良习惯, 也有利于产妇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在产后家访中宣传灌输母乳喂养知识, 对提高母乳喂养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产妇的社区管理工作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产后家庭访视的形式是一种连续性家庭服务, 大大延伸了医院服务的功能, 可及时解决产妇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家庭访视迈向社区, 走进家庭, 使产妇心情放松, 社区医生与产妇和谐相处, 在家庭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 产妇和家属更乐于接受, 效果更好。母乳喂养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 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既需要产科医务人员的工作, 产妇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全社会都应关注和支持母乳喂养, 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 关爱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海平, 宋昕.产科整体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探讨[C].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7.
[2]徐韬, 于晓松, 李晨嫣.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7) :2464-2467.
[3]李楠, 赖建强.婴幼儿喂养指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 34 (4) :256-259.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4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 母乳喂养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5.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51-01
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 。QCC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打破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让科室内的所有的护士参与到科室管理中来,创造良好的改善活动氛围。为了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我科于2014年9月-2014年12月开展了以“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QCC小组成员:共8人,均为女性,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3名;本科1名,大专6名,中专1名。小组选择负责产科责任组长高年资主管护师为圈长,护士长为指导老师。QCC活动参与产妇:系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顺产及剖宫产孕妇,共42人,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5岁,学历不等。
1.2方法
1.2.1选定活动主题 依据医院“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通过脑力震荡的方法选定“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确定圈名袋鼠妈妈圈。圈名的含义:①母乳喂养的要求是就是让宝宝长在妈妈身上②对早产儿在育儿方式选择中有一种叫袋鼠妈妈式③袋鼠妈妈的形象象征着妈妈对宝宝的爱。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制定调查表对9月到10月在院產后三日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调查来院分娩产妇21人,按照爱婴医院检查要求的母乳喂养知识7条内容为基础对产妇进行提问,对知晓率进行调查,共知晓37条,知晓率为25.2%。
针对调查结果圈成员运用鱼骨图法对导致产妇母乳喂养知晓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按照柏拉图80-20法则,确定占80%以上原因有:①护士宣教方式不适合②未参加孕期学习 ③家庭支持不够
1.2.3对策与实施
1.2.3.1 护士宣教方式不适合
针对原因进行分析:①护士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宣教方式不生动形象。③宣教时机比较随机,不固定。
改进措施:
①将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作为科室业务学习和三基考试的内容,提高护士对母乳喂养好处的认识。
②购买乳房模具,采用现场演示、集中学习、个别指导的形式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宣教。
③针对入院当日、分娩当日、产后三天三个重点时机由宣教护士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进行评估后有针对性进行宣教。
1.2.3.2未参加孕期学习
原因分析:①孕期重视程度不够 。②孕妈妈课堂宣传力度不够。
改进措施:①门诊医生对建卡孕妇参加孕妈妈课堂听课率进行要求。②通过短信通知、QQ群通知进行孕妈妈课堂的通知,加强宣传,提高孕妈妈课堂听课率。③对于没有按期听课的孕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电话宣传等形式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
1.2.3.3家庭支持不够
存在原因: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家庭的支持分不开,育儿理念的不同会在孩子的喂养方式上造成家庭的矛盾和分歧。
改进措施: 孕妈妈课堂和产后宣教都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特别要求产妇通知产后护理的家人来参加,通过授课的讲解和病房内母乳喂养氛围的营造,提高家庭的支持。
1.2.4效果评价
通过改进措施实行后,于11-12月对住院分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调查21人,知晓为123条,知晓率为83.6%。
2结果
开展QCC活动前,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25.2%,开展QCC活动后,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83.6%。提高产妇产后3日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QCC活动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管圈活动对团队个人产生的无形成果:学习到各种品管工具,能应用到工作中。能主动发现问题,通过人人主动参与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让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查找原因,有效的对产科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在护患关系方面,生动、形象的宣教方式也增加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科的健康教育效果,解决了产妇新生儿喂养方面的实际需要,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吴小玲 叶红 刘雪姣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易凤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3]王英菊 向娟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6期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分娩且有乳头缺陷致喂养困难的产妇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7.9±2.4岁;分娩方式: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18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高中及中专9例,初中及以下5例;乳头情况:凹陷15例,扁平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7.1±2.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6例,自然分娩1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高中及中专7例,初中及以下8例;乳头情况:凹陷12例,扁平13例。并排除不宜哺乳、合并严重并发症、无随访条件的产妇及严重畸形患儿。两组产妇性别、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乳头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指导:首先,为产妇营建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产妇充足睡眠;指导产妇保证新鲜蔬菜、水果、肉类与蛋类等营养的摄入。其次,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做好乳房的护理工作,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婴儿含接姿势等。最后,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护理人员采取手把手的指导方法,以减少婴儿吮吸时的难度,缓解产妇疼痛与皲裂,让产妇在喂奶中产生满足感,以提高其母乳喂养信心。观察组则应用20度/50度硅胶乳头替代装置(广东高亚硅胶有限公司生产),将其罩于乳房上,让婴儿正常吸允,获取母乳,从而完成母乳喂养过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率,并在生产6周后对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进行评分[3],其共分为30小项,每项分值均为1~5分,总分150分,分值越高表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越足。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喂养自信心
分娩结束后,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产后6周,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均较分娩结束后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产后6周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分娩结束后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2 母乳喂养情况
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0%、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64.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对于有乳头缺陷致喂养困难的产妇,临床上需要制定相应措施给予产妇实施护理干预,以消除产妇对自身缺陷的不良认知和对母乳喂养的不自信心理。在常规护理中,当产妇母乳喂养遇到困难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帮助,对产妇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提高产妇自信心;并通过示范,强化产妇对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的掌握,努力克服生理缺陷[4]。然而单纯给予喂养护理和指导并不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研究中,50例产妇均由于乳头缺陷(包括乳头凹陷、扁平)而使得婴儿不能正常接受母乳喂养,以往人们一般会放弃母乳喂养的希望,转而采用人工喂养方法[5]。而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乳头替代装置效果显著,其主要为20度/50度硅胶,婴儿将乳头器含住时,上下唇可像鱼唇一样外翻,而装置奶嘴突出的地方被口腔全部包住,乳晕位于下部,从而形成密闭空腔。经过婴儿多次吸允,乳头器内负压逐渐增大,同时由于负压作用,反复吸允下凹陷的乳头会逐渐纠正,因其得到了向外牵拉的力。对于乳头扁平的产妇,由于多次反复吸允,乳晕附近纤维可发生断裂,从而增加了乳头的延展性,奶嘴部分亦随之加长,从而使婴儿有机会直接吸允到产妇乳头[6]。
而婴儿在吸允乳头装置时,其内部会产生负压,乳汁即在这种负压的牵引下不断向外流出;同时,婴儿唇部在上下有节律运动时,乳晕也能受到挤压,从而能有效吸允乳晕下乳窦的乳汁。通过乳头替代装置,母乳可以顺利到达婴儿口腔,从而有效实现母乳喂养。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同时,由于乳头替代器作用良好,婴儿能吸允到乳汁,因此产妇也更加自信,有效消除了内心障碍,更好地进行喂养,表现为干预6周后观察组产妇的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乳头替代装置在喂养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及提高母乳喂养率。
摘要:目的:观察母乳喂养乳头替代装置在喂养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乳头缺陷致喂养困难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指导,观察组给予20度/50度硅胶替代装置,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自信心。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乳头替代装置在喂养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及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乳头替代装置,母乳喂养,自信心,护理
参考文献
[1]朱杰敏,李伟丽,沈曲,等.孕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54.
[2]于海静.国内外母乳喂养相关量表及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2012,19(16):17.
[3]闵丽华,尹琼英.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护理[J].四川医学,2004,10(25):1159-1160.
[4]李杰.利用乳胶奶嘴促进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66-267.
[5]卢元蔓,任客,黄云辉.新法应用硅胶奶嘴母乳喂养5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3,5(31):88-89.
[6]李玉玲.人工乳头在促进乳头异常患者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25(3):229-230.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6例, 均为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 (25.2±3.7) 岁;孕周 (38~42) 周, 平均 (39.2±2.6) 周;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出生体重2 450~4 250g。无其他影响吸吮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 (护理干预) 和对照组63例 (常规护理) , 两组在年龄、孕周、剖宫术原因、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了产科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安排了专业护士进行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鉴于产妇在产前出现的不同异常心理, 护士在产前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让产妇和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充分认识, 以尽快转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另外, 需结合产妇的职业、学历、年龄等情况, 设计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对产妇讲解泌乳与心理应激之间的关联科学, 说明剖宫产使用的药物经过母体的消化吸收, 对新生儿不会引起异常影响, 这样可以防范产妇出现的心理顾虑。
1.2.2 哺乳护理
因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h内有着强烈的觅食反射, 术后母婴同室后需尽快实施以下方案:早接触, 早吸吮, 早授奶。具体情况为在婴儿脐带处理结束后, 进入病房的30min里需配合护士的帮助和母亲局部皮肤早接触, 早吸吮, 并引导产妇正确的授奶技巧[1]。产妇在手术当前需进行卧位哺乳, 术后4h则保持半卧位, l天后保持坐位环抱式哺乳, 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成长, 对于产妇切口的愈合也有帮助。而对乳头出现异常状况的产妇, 护士要对其做乳头伸展、牵拉等运动, 然后让婴儿含接吸吮;对乳头皲裂者, 需让其先喂皲裂较轻的一侧, 喂奶前对乳房按摩;乳汁分泌量较小者, 应让婴儿先吸吮母亲乳头, 再用小勺补给人乳库的母乳, 以保证婴儿的营养达到要求。
1.2.3 饮食护理
产妇在术后尽快进食对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 可降低肛门的排气时间, 促进乳汁的分泌。护士需要引导产妇术后3h进食半流质饮食, 如:米汤汁等。为改善排气则要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 产妇需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身体足够的维生素、纤维素。此外, 添加铁剂、钙剂和盐类有助于乳汁的分泌。
1.2.4 睡眠护理
由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受到刀口疼痛的刺激而影响睡眠, 相应的激素也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应激源给产妇的乳汁分泌带来影响。若条件允许, 麻醉科安排产妇接受术后镇痛, 这对于缓解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很有帮助[2]。处理后, 病人的睡眠状况改善, 心情得到调整, 促进了乳汁的分泌。护士需引导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时睡眠的习惯, 保证1天的睡眠时间达8~9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开奶时间为 (53.94±7.90) h, 对照组为 (57.37±7.60) h, 两组开奶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3天两组泌乳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 (护理干预) 和对照组63例 (常规护理) , 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开奶时间为 (53.94±7.90) h, 对照组为 (57.37±7.60) h, 两组开奶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3天两组泌乳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产妇泌乳量,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理, 罗美华, 林玲.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按摩配合暗示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2) :1-3.
[2]杨世萍, 张淑萍, 李静, 等.剖宫产术后3h产妇进食米粥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6) :462-463.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9月—12月住院分娩孕妇200例,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 年龄19岁~35岁, 其中初产妇150例, 占75%;经产妇50例, 占25%。正常分娩125例, 占62.5%;子宫下段剖宫产75例, 占37.5%。2组孕妇在年龄、胎次、住院日、正常产与手术产等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当日当班护士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宣传母乳喂养方法、姿势、优点。试验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医护共同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出院时发放调查表, 实发200份, 收回200份, 回收率为100%。
1.3 效果评价
比较2组产妇出院前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程度, 患者对妇产科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 2组产妇健康教育后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
2.3 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优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 制作专科健康教育专栏和发放宣传册, 面对面一对一地交谈, 向计划怀孕的夫妇宣传优生科学知识, 增强出生缺陷预防知识, 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与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夫妇接受知识, 转变态度, 改变不良行为, 如酗酒、吸烟。共同接受优生健康检查, 做好孕前准备, 补充叶酸制剂, 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 选择最佳受孕时间。怀孕后谨慎用药, 以免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畸形的发生。
3.2 怀孕后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 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放射线、农药等, 孕期20周左右进行唐氏综合筛查。孕后期, 对乳房进行护理, 常牵拉擦洗, 增加乳房韧性, 预防产后哺乳时乳头皲裂和乳头凹陷。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定时进行产前检查, 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这些均由门诊医生指导完成。
3.3 对每一名入院孕妇、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天然食品, 可为婴儿提供全面营养, 其易消化吸收, 富含有抗体, 能预防疾病;亲自为婴儿哺乳, 可以增进母婴感情, 有利于婴儿早期教养和心理发育;母乳经济、实惠、无污染、温度适宜、喂养方便;哺乳过程中, 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 并能延迟月经来潮, 达到自然避孕。向产妇、家属讲解哺乳的姿势、方法, 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能促进乳汁分泌, 讲解如何预防奶涨和挤奶的方法[2], 反复讲解直到产妇、家属掌握。现在的妈妈们98%为80, 90后的年轻人, 有40%左右的人准备人工喂养小儿, 害怕母乳喂养影响工作、交往、乳房的外形等。通过宣教, 100%的产妇均愿意实施母乳喂养。
3.4 新生儿出生后, 由当班护士协助产妇实行“三早”, 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边操作边讲解, 给产妇提供育儿指导和帮助。在母婴护理过程中, 家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已经成为产科的发展趋势[3], 进行健康教育时, 产妇与家属共同参加, 达到共同受教育的目的。告诉她们产后7 d为初乳, 含有丰富的抗体和酶, 对新生儿特别有益, 务必使孩子吃到。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疾病筛查, 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葡萄糖6-磷酸酶减低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增生症等”以便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防止病残儿童的发生。
3.5 加强与产妇沟通, 了解产妇的需求,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心情舒畅, 保证营养供给, 多进汤汁饮食, 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在精力充沛的前提下, 下床活动, 能够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 利于体型的恢复。
3.6 出院时告知产妇和家属, 产后56 d来院复诊, 检查子宫复旧情况, 如有乳房胀痛、阴道出血多等情况及时来院就诊。给小儿按需哺乳, 按时预防接种, 婴儿4个月后添加辅食, 量由少到多, 品种由单一到复杂, 多带小儿到户外活动, 晒晒太阳、补充钙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母乳喂养的益处及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87.
[2]李国艳, 洪早红.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产妇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7) :108-109.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在医院妇产科生产并愿意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76 例作为本次调查和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0 岁,产妇平均年龄为28.3±4.3 岁。按照产妇意愿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产妇被平均分成了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38 例。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38 名产妇按照产妇母乳喂养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对实验组的38 名产妇除了进行上述对照组传统的护理方式以外,另外给予她们系统的产前与产后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由于对生产知识认知不足以及对疼痛的恐惧,产妇在生产前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以及恐惧。在生产前后,要认真对产妇讲解生产的相关知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产妇保持和谐的关系并使产妇产生信任感,对产妇的所有疑问以及困惑耐心倾听并给予正确的解答。在生产知识讲解过程中,尤其要突出选择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所在。带领产妇参观母乳喂养病房,使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并对产妇讲解母乳喂养对产后身体恢复的益处。(2)及时与婴儿接触以便及时开奶。顺产的产妇在生产后半小时内即让新生儿趴在产妇的胸部,保持婴儿与产妇的直接皮肤接触,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产妇的第一次母乳喂养。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应在产妇醒后半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母乳喂养。(3)母乳喂养姿势指导。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时的姿势进行指导,保持产妇与婴儿均处在舒适的位置。(4)乳头的护理。从生产后的第二天开始对产妇的乳头进行按摩,首先在产妇的两侧乳头各敷一块热毛巾,热敷几分钟以后对乳头进行轻轻的按摩,按摩要从乳房的下部开始放射性展开到整个乳房,按摩至乳房变软后重新按摩。每天按摩时间为30分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乳房胀痛、乳汁分泌异常等现象。
1.3判断标准
⑴观察半个月后两组产妇的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单纯进行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⑵观察产妇是否有泌乳、乳房胀痛现象发生。并采用BSES对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共涉及32 个项目,每个项目进行0~5 分的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软件,对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15天后选择喂养方式情况比较
产妇生产半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母乳喂养成功数量分别为23名(60.5%)和37名(97.3%),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成功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比例比传统护理的护理方法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泌乳、乳房的情况以及产妇自信心比较
实行系统化护理的产妇泌乳通畅率以及BSES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以及观察组发生乳房胀痛的产妇分别为4例,占10.5%和12例,占31.5%。实验组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妇幼保健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母乳喂养的巨大优势已越来越受到产妇关注和认可。对新生儿来说,母乳的成分以及温度都是相对比较适宜的,无论是从营养还是口感上都是最适合新生儿吸收的[4]。使用母乳喂养不仅可以保证新生儿自身营养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产妇子宫形态以及功能的恢复,对新生儿以及产妇都是极为有益的[5]。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能够对婴儿采用母乳喂养,但由于剖宫产、疼痛以及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等,会促使产妇在乳汁分泌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产妇不能对新生儿进行完全的母乳喂养。因此,对产妇在生产前后进行系统正确的护理措施干预,可以保证更多的产妇能够积极的选择母乳喂养,并在喂养的过程中保证有足够的乳汁分泌[6]。分析显示,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后,产妇生产15 天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的数量分别为23 名(60.5%)和37 名(97.3%)。选择单纯的母乳喂养的比例达到86.8%,而传统的护理方式只有57.8%的产妇进行单纯的母乳喂养。分析认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几率。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BSES评分分别为135.98 和102.36 分。经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后,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明显增强,这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分不开的。另外,对于有异常情况的产妇,适当的护理方式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后,产妇能够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从心理状态、饮食营养、产后体能锻炼恢复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分泌乳汁的通畅率能达到92.1%,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乳房胀痛的几率也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尹明珍,李海英,张燕.产科门诊综合干预对分娩及喂养方式影响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951-952.
[2]秦立梁,华建芳,秦立强.健康教育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60-1261.
[3]缪燕华.反馈式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和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723-2724.
[4]朱翠虹.剖宫产手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20-221.
[5]何伟丽,许丽丽,闻颖,等.黑龙江省0-11月婴儿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4):606-610.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产科分娩的产妇1154例, 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 (27.38±2.36) 岁;顺产723例, 剖宫产431例;乳头扁平或凹陷112例, 乳头皲裂42例, 所有产妇排除传染病、严重并发症, 115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7例, 两组在年龄、生产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指导母乳喂养, 观察组产妇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指导母乳喂养。具体如下: (1) 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产妇入院后由指定责任护士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了解程度, 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发放宣传册, 专职人员讲授母乳的优点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 让产妇了解泌乳机制。告知产妇哺乳是大有好处的, 它可以预防产后出血, 刺激子宫收缩, 有利于子宫复旧。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告知产妇产后7d分泌的初乳,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矿物质, 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要早吸吮, 勤吸吮。 (2) 产妇心理健康疏导:产妇情绪对泌乳的影响很大, 甚至有些产妇担心哺乳会影响身材, 不愿哺乳, 因此情绪不好, 责任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指导产妇保持心情愉快, 让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 促进乳汁分泌。亲自示范指导产妇哺乳。 (3) 乳头的指导处理:乳头如扁平或凹陷责任护士应帮助产妇进行湿热敷乳房, 按摩乳房, 挤出少量乳汁, 捻转乳头, 引起立乳反射。指导产妇乳头进行伸展训练, 乳头扁平具体方法为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两侧, 直接作用在乳头的底部。两拇指冲着乳房下压, 同时外拉, 重复拉伸动作数次。乳头凹陷责任护士应指导产妇喂哺前用注射器接一根橡皮管放在乳房上抽吸, 将乳头牵出。也可采用乳头牵引器, 当乳头被拉后, 再进行哺乳。乳头皲裂产妇应注意乳头清洁卫生, 哺乳前按摩乳房, 挤出少量乳汁后先从疼痛较轻的一侧哺乳, 让乳头和一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中, 以防乳头皮肤皲裂加剧。在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存乳头和乳晕上, 把乳头暴露往外, 保持十燥, 有利于乳头皮肤的愈合。责任护士应每天检查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 对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产妇喂养不好或不能完全配合的,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育, 直到产妇完全掌握喂养。
1.3 观察指标
泌乳开始时间、产后72h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产后72h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产后72h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06%, 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4.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纯天然食品, 含有多种免疫物质, 是6个月内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1]。母乳中含有促进铁吸收的乳铁传递蛋白、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预防疾病的溶菌酶、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2], 母乳营养均衡, 有利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 是其他配方乳无法比拟的。有研究发现母乳与小孩成人后的智商呈明显正相关性, 且母乳喂养期越久智商越高, 直到婴儿9个月大后, 才不再有关联[3]。有些产妇初次当母亲没有哺乳经验, 不会乳房护理, 导致乳汁分泌迟缓、乳量不足而中断母乳喂养, 再加上生产后体质比较虚弱, 给母乳喂养带来很大困难, 所以产科护理除保障母婴安全外, 还应指导产妇的母乳喂养工作顺利进行, 并成功实施纯母乳喂养, 增强新生儿及婴儿体质,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教育及指导, 确保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更好的让产妇掌握, 观察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产后72h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0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74.60%, 总之, 应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可使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 改善其喂养技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8.
[2]李敏.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3) :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