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路径

2024-10-02

母乳喂养路径(精选7篇)

母乳喂养路径 篇1

母乳是新生儿的第一天然食品,它为新生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甚或12个月内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母乳有利于新生儿感觉和认知的发育,并且能防止新生儿患传染病和慢性疾病,促进母婴的感情交流,增强新生儿安全感[1,2]。同时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母乳喂养虽然是一个自然行为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进行护理与干预[3]。本文旨在探讨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对于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纳入标准:顺利完成单胎分娩;知情同意;年龄20~40岁;无原发性身体恶性疾病;无精神疾病;母乳无病理性病菌;新生儿身体健康,无病理疾病。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28.34±5.21)岁;婚姻状况:已婚117例,离婚3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33±5.11)年;平均月收入为(2307.34±153.99)元;新生儿性别:男62例,女58例;分娩方式:顺产82例,剖宫产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6岁,平均(27.12±4.78)岁;婚姻状况:已婚58例,离婚2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47±4.87)年;平均月收入为(2389.50±146.75)元;新生儿性别:男3例,女30例;分娩方式:顺产41例,剖宫产19例。对照组6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28.43±5.17)岁;婚姻状况:已婚5例,离婚1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04±4.79)年;平均月收入为(2297.50±156.94)元;新生儿性别:男32例,女28例;分娩方式:顺产41例,剖宫产19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新生儿一般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医院发放的促进母乳喂养资料,不接受个体干预。治疗组:采用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向产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司编制的《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于产后培训,每次培训为40~60 min,共4次。集体培训人员不超过10人,由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助产士组成的培训团队,在产后3 d、产后7 d与产后14 d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中,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点,使产妇从思想上认同母乳喂养;讲解乳汁产生的原理,提倡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让产妇掌握新生儿正确的含接姿势,使乳腺管保持通畅;禁止过早使用奶瓶创造良好的乳房条件,从孕个月开始就进行乳房保健护理指导;进行哺乳期间饮食指导。

1.3 观察指标:

在产后1个月,调查所有产妇的喂养方法。母乳喂养:只喂母乳,不加水和其他代乳品;人工喂养:完全由代乳品等喂养;混合喂养:母乳之外还补充其他代乳品。同时调查两组产妇的主观愿意哺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治疗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90%,对照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60%,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主观愿意哺乳率对比:

治疗组产妇的主观愿意哺乳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可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提高免疫力。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对产妇与新生儿都有不良的影响[4]。从益处来说,母乳富含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明显优于非纯母乳喂养儿[5]。还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其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低近50%。母乳喂养降低了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增加了家庭和国家的资源,并且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行为的同时,有利于调节产妇的心理[6]。

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上分析,年龄越大,母乳喂养率越高;收入高的产妇分娩后及早工作,被迫选择混合或人工喂养;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低于阴道分娩产妇[7]。

当前产妇最相信并渴望接受的是医务人员提供的培训、讲座,为此在护理临床路径中,要积极进行以一对一的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产妇在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经过护理干预后发现,治疗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90.0%,对照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60.0%,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应指导正确哺乳方法,纠正或改善乳头异常,按摩乳房;同时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应从孕期开始,并贯穿于孕期、产期、哺乳期整个过程的始终[8]。本文治疗组的主观愿意哺乳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的主观愿意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护理临床路径对产后产妇的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率与主观愿意哺乳率,对新生儿与产妇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虹.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07,14(10):87-89.

[2]张绮.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者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2):127-128.

[3]王晓芳,诸葛苏必.孕产妇分娩前后行为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37-2738.

[4]田翠珍.护理临床路径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08-110.

[5]Eickmann SH,de Lira PI,Lima Mde C,et al.Breast feeding and ment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at 12 months in a low-income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Brazil[J].Paediatr Perinat Epidemiol,2013,21(2):129-137.

[6]薛影.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5(22):177-178.

[7]Moimaz SA,Zina LG,Saliba N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practices and sucking habi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ldren in their first year of life[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 JT,2011,26(3):102-106.

[8]刘一心,黄荣彬,姜海萍,等.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4(6):574-576.

母乳喂养路径 篇2

过去, 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偏见及知识欠缺、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母乳喂养率直线下降。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使我们又重新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相信母乳才能给宝宝带来最安全的保障。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及增进母婴感情, 保护婴儿和母亲健康。为了使更多新生儿能得到母乳喂养, 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我科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母乳喂养的管理中, 产科病房中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过去不到50%, 而现在大于85%) ,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960例产妇, 其中剖宫产221例, 自然生产709例, 头吸助产30例, 年龄21岁~43岁, 平均年龄32岁。

1.2 方法

1.2.1科室选择适合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 讨论开展临床路径的可靠性, 并组建健康教育小组, 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设计临床路径方法付诸实施, 并评价实施效果, 了解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 提高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效果。

1.2.2 (1) 计划阶段。评价产妇分娩前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 根据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 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 喂养的体位, 挤奶的手法, 早接触、早吸吮, 母婴同室及按需哺乳的概念等。 (2) 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 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 选择传授合适的地点 (病房、产房) , 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传授母乳喂养技巧。 (3) 医务人员方面加强有关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培训及沟通技巧学习。住院的产妇, 专业护士按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 每日护士检查产妇当日知识掌握情况, 并进行补充、强化, 产妇掌握后在路径表上签名, 护士打勾、签名。 (4) 护士长随时检查临床路径执行和进展情况, 并逐个了解产妇掌握情况, 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并把出现的新问题反馈给护士。 (5) 出院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 记录偏差, 找出原因, 继续提高。出院1周、1个月、半年要随访1次, 及时给予指导。

2 结果

以上临床路径经过4个月临床应用实践, 我科现住产妇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又提高了婴儿身体素质, 很值得推广应用。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的好处

(1)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蛋白质、糖、脂肪的比例适当, 易于消化并能被婴儿机体有效吸收利用。 (2) 母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 因此能促进保证婴儿少得疾病, 婴儿发生肠道、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几率少, 且能预防过敏。 (3) 母乳中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牛磺酸, 其含量是牛奶的10~30倍, 此外, 哺乳过程中, 母亲的声音、心率、气味和肌肤的接触对婴儿的大脑产生良性刺激, 从而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同时可使宝宝获得充足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4) 母乳喂养能给予母亲一种特殊的敏感性, 并使之从孕期状态向非孕期状态成功过渡, 婴儿的吸吮能促使母体产生催产素, 从而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加快子宫复旧。

3.2 现代人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我国母乳喂养率一直很低, 主要与人的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很多人怕影响身材, 这样很难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只有利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 对孕妇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 并实施出院后的随访, 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率, 提高婴幼儿身体素质。

3.3 母乳喂养成功秘诀

母乳喂养路径 篇3

近年来,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已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母乳喂养 (breast feeding, BF) 对母婴的健康均有益。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1998年创建爱婴医院并获得省级爱婴医院称号。为提高和巩固母乳喂养, 我科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设计出贯穿于整个孕期、产程、产后的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表, 针对每个个体有评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有质量控制。由于目前国内传统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多以口头指导、健康处方、示范教育、母婴同室等方法为主, 计划性不强, 效果不理想。本项目旨对每个个体进行评估, 根据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个体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指导, 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每个个体所需, 实现母乳喂养工作个性化、阶段性、预见性、连续性的特点。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研究, 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主动掌握知识能力、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对BF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从而增强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BF效果及工作效率, 提高BF教育普及率, 从而提高BF率。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 提高母婴健康, 使个体化母乳喂养工作更具专业性具有特殊作用,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母乳喂养的作用

母乳喂养是最适于婴幼儿的自然喂养方式, 为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提供了最合理营养。2014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它不仅可以为婴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素, 而且既卫生又安全, 特别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免疫物质和抗感染成分能保护婴儿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研究表明早期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1,2,3,4,5]的发生, 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纯母乳喂养能有助于自然避孕、降低产后出血和肥胖的发生率[6], 也可以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从长远来看, 它对整个人群的健康都有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NICEF) 倡导婴儿出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澳大利亚2000年母乳喂养的目标是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95%、3个月母乳喂养率达80%。我国政府已将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列为一项国策, 同时将“除有医学指征, 80%以上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作为爱婴医院的政策性指标, 目的是通过促进、提高纯母乳喂养, 减少婴儿疾病的发生, 保障婴幼儿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从而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但是, 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 加拿大有项研究显示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50%, 同样在美国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也低于2010年制定的50%的目标, 只有27%的母亲能在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从20世纪70年代起, 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 纯母乳喂养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如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 0-6个月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6%, 城市地区为15.8%[7], 与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中提出的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相比, 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对母乳喂养认识的提高和促进母乳喂养措施的实施, 我国的母乳喂养水平正在提高, 但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发展纲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 母乳喂养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易变的行为, 早产、剖宫产、母亲孕期疾病、低出生体重、家庭社会支持、间接喂养经验、产妇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影响[7,8,9]。Basire K等[10]报道, 虽然所有的妇女都知晓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 但是他们发现实际上母乳喂养要比她们想象的困难。2001年, 郭清[11]等对广州1320例4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母乳喂养态度, 而影响纯母乳喂养持续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母亲喂养信念;2013年, 李青颖等对重庆市633名0-36个月龄的婴幼儿母亲的研究结果显示, 自觉母乳能满足婴儿需求, 是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有利因素[12];2013年, 代兰芬对160例住院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认知研究发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状况不足、对自己的乳汁量和母乳喂养信心不足、社会支持不足是影响纯母乳喂养建立的原因。多个研究中心证实, 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中母乳喂养自信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与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为临床母乳喂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针对个体, 整体的、全面的看待产妇, 对其生理、心理、情感等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符合个体的护理计划。满足不同产妇的需求, 使其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护理路径对每个孕产妇进行充分的评估, 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与护理。节约人力资源, 重点突出, 避免了内容千篇一律, 充分体现尊重个体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发挥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目标明确、具体, 内容详实, 杜绝了产妇教育程度不同, 知识面的差异性。护士按照护理路径进行工作, 按质按量完成计划性工作。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最终结果是为产妇建立档案, 选择最佳的母乳喂养护理方案, 降低医患双方成本, 提高护理效果。

母乳喂养路径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后修养地分别在吴兴区龙泉街道和月河街道的产妇共158例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无不宜母乳喂养的妊娠期及产褥期并发症/合并症, 分娩正常单胎足月儿。新生儿出生A p g a r评分8~10分, 产后1 0 d内出院。

1.2 分组

根据产后休养地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0例产妇修养地在吴兴区月河街道, 对照组78例产妇修养地在吴兴区龙泉街道。

1.3 方法

制定统一的《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新生儿基本信息、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于产后14d、28d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培训的专职妇保人员上门对两组产妇进行访视, 做常规检查、评估及健康教育;产后28d访视时做问卷调查;产后28d、4个月、6个月再由中心儿保人员电话随访, 了解喂养方式并强调母乳喂养的意义。干预组于产后14d上门访视时告知产妇本中心设有专门的母乳喂养咨询室并配备了经过培训的母乳喂养咨询师, 遇到喂养方面的问题可随时电话咨询或到咨询室就诊, 必要时咨询师可上门指导。

1.4数据处理

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经双人核对无误后, 采用S P S S 1 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1)

158例产妇均完成全部资料收集。表1显示, 两组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表2)

产后28d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产妇对母亲发热时不一定要停止哺乳、配方奶不能完全代替母乳、母乳喂养新生儿不需另外补充水分、母乳存放冰箱24h喂宝宝时不需要消毒、母乳喂养可持续到婴儿2岁等5项知识的知晓率, 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两组大体一致,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产妇出院前1d、产后28d、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表3)

表3显示, 两组出院前1d母乳喂养率对照组略高于干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8d、4、6个月,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出现明显下降, 但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城市4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5.5%[3]。但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有逐步下降趋势。刘萍等[4]研究显示, 部分地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3.6%。本观察干预组产后28d和4、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能与母乳喂养咨询室的专业指导有关。我们的体会是:

3.1 基层医院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有助于提高社区纯母乳喂养率

本文调查显示, 出院前1d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产后28d时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出现下降趋势, 随着时间延长下降更明显, 对照组下降速度高于干预组, 说明母乳喂养咨询室的设立对社区产妇纯母乳喂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2 母乳喂养咨询室的设立可使产妇及时得到指导

导致纯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包括[2]:不了解纯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各种益处, 母乳喂养自信心缺乏, 认为乳汁稀, 担心婴儿营养不良, 自觉乳汁不足, 缺乏母乳喂养技巧, 主观上不愿哺乳等。通过多年来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及爱婴医院长效管理, 全社会已形成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良好氛围, 绝大部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已深信不疑, 愿意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宝宝。住院期间, 母乳喂养指导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常规工作, 产妇有问题时可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与帮助, 有利于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在出院前1d纯母乳喂养率均>92.0%。相对而言, 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容易做到, 而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坚持却面临许多困难。现行的产后访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部分产妇在出院后遇到的一些影响母乳喂养的问题, 但当产妇有疑虑或在技巧方面有问题时, 会因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愿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咨询室作为专业支持, 开通的热线电话可有效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当电话回答不能解决问题时, 产妇可直接来咨询室现场就诊, 对行动不便的产妇, 我们派咨询师上门服务, 帮助产妇及其家庭解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产妇恢复信心, 母乳喂养得以延续, 有效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杨巧玲等[5]研究显示, 母亲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就越高, 这能够使母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 最终实现母乳喂养。3.3母乳喂养咨询室可指导产妇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 坚定纯母乳喂养的信心随访中发现, 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脱水, 需要另外补充水分, 降低了宝宝对母乳的渴求;个别产妇认为现在的奶粉都添加了很多营养元素, 营养比母乳好;还有一些产妇在产假结束上班后, 不知道如何保存母乳。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以前提倡纯母乳喂养4~6个月, 甚至一些从事母婴保健的专业人员知识未及时更新, 仍指导家长婴儿出生6个月内添加辅食。所以, 上班后就常规添加奶粉, 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食, 造成纯母乳喂养的中断。如果此时能及时得到咨询师的正确指导, 使产妇明确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带来的好处, 同时也指导上班族继续实施母乳喂养的方法, 就能使纯母乳喂养得以延续。

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之一是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 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专业支持组织, 在贯彻母乳喂养政策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研究说明,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对促进纯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可将它作为一种有效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金, 朱秀.家庭支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3A) :18-20.

[2]徐韬, 于晓松.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 (4) :406-407.

[3]荫士安.中国0-6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

[4]刘萍, 王艳, 于萍, 等.母乳喂养教育材料对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5 (3) :366-367.

浅析母乳喂养 篇5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母乳成分与热量适宜,易消化吸收,母乳的质与量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的需要。分娩后最初2~4天内的乳汁为初乳,初乳稠色黄、脂肪含量较少,球蛋白含量较多,产后5~10天内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过渡乳含脂肪量较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产后l0天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所含蛋白质较低,而脂肪乳糖高。母乳喂养降低了婴儿患病率。从母乳营养成分分析,母乳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富含球蛋白及抗体,母乳喂养能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母乳喂养降低了死亡率,减少后代谢疾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母子频繁接触,有利于婴儿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还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母乳新鲜无污染,温度适宜,经济方便。

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但由于对泌乳机制及母乳喂养技巧等知识的缺乏,即使母乳喂养也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影响母乳喂养有三大因素: (1) 社会家庭因素:由于家庭模式的改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及代乳品充斥市场等,使人们的母乳喂养意识渐渐地淡漠了。 (2) 产妇自身因素:由于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害怕哺乳引起体形变化,影响日后健康。 (3) 医院方面的因素:产科的环境、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等。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推荐所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必须给予母乳喂养,而后逐渐添加副食品,母乳喂养已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初乳是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的最佳天然营养品,能满足新生儿的特殊需要。但仍有不少母亲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做好,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母亲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具体表现在: (1) 在妊娠期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未能做好在婴儿出生初期以及成长期实施正确哺乳的思想准备。 (2) 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不知如何哺乳。 (3) 产后初期或初褥期受某些因素影响,部分产妇自觉无奶或奶量减少,就放弃哺乳或添加食品。泌乳是通过神经、激素的调节,即只有通过吸吮,刺激乳头,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只有早吸吮,频吸吮,乳汁分泌才愈早,乳量也才愈多。 (4) 忧虑、害怕无奶,精神压抑也是其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母亲都能产生婴儿需要的足量乳汁,以满足出生4~6个月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因此,在此期间内,母亲要充满信心、坚持按需哺乳,不要给婴儿添加任何奶制的辅助食品。否则会造成母乳分泌减少,以致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能力。

2. 缺少哺乳经验。

尽管理论上熟悉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有哺乳的愿望,但因没有经验,如在哺乳过程中由于喂奶的姿势不正确,含接错误,不会乳房护理、挤奶等,则可能引起婴儿哭闹、乳头疼痛皲裂、乳汁分泌迟缓、乳房肿胀、乳量不足等,导致中断母乳喂养。

3. 母亲或婴儿患病终止哺乳。

婴儿患病常使母亲紧张惊吓而出现心理、精神障碍,可能引起泌乳减少,加之患儿吸吮欲望和能力减弱,最终可能导致乳汁减少甚至停止母乳喂养。其实,医务人员应告诉母亲,越是婴儿患病期间,越是需要母乳,除非有禁忌。因为母亲患病而影响哺乳的不多,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乳腺局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用某些药物能进入乳汁并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的应停止哺乳。一旦传染期已过、身体状况恢复,药物代谢排泄后则可恢复哺乳。

三、坚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浅谈母乳喂养 篇6

1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

营养与生长: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它含有生后4个月~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最适宜婴儿生长发育。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提供人体器官与组织不断新生与修复的原料:含较高乳糖, 能迅速提供热能和肌肉活动的能量;含有适量的维生素,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含有足够的水分及有足够的易吸收的铁, 适量的盐、钙、磷等。

免疫:母乳清洁无菌及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及促生长因子, 因此婴儿有较低的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危险, 能预防过敏。婴儿出生后2年内, 母乳仍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且母乳易消化吸收, 婴儿大便柔软。

牙齿的发育与保护:吸吮运动有助于面部肌肉正常发育, 可预防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

婴儿频繁地与母亲皮肤接触, 增进母婴感情, 有利于促进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牛磺酸, 能促进脑的发育, 可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2 对母亲的益处

2.1 母乳喂养能给予母亲一种母亲的敏感性, 并使之从孕期状态向非孕期状态成功地过渡。随吸吮而产生的催产素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促使子宫复旧。

2.2 母亲体内的蛋白质、铁和其他所需营养物质, 能通过产后闭经得以储存, 有利于产后的康复。母乳喂养可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采取哺乳期闭经方法, 可推迟采用其他节育措施的时间。

总之, 纯母乳喂养完全可满足4个月~6个月以内小儿的需要, 此后逐渐添加辅食, 将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3 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的准备工作

怀孕7个月~9个月时, 每天用清水轻轻擦洗乳头, 乳头有凹陷时需要轻轻拉出来;怀孕8个月后, 可轻轻挤奶, 防止乳管阻塞。这样婴儿出生后哺乳时容易吸吮, 乳管通畅, 乳头不易破裂, 以免哺乳时感染、疼痛。妊娠期间加强营养, 多吃含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 如瘦肉、鱼、牛奶、鸡蛋、蔬菜。

其外, 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应早吸吮。宝宝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吸吮乳汁, 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和反射。一定要让宝宝吃到初乳, 及时得到出生后的第一次免疫, 增强抗病能力。24 h要让宝宝留在母亲身边, 充分享受母亲的爱抚和关怀。按照孩子的需要想吃就喂, 不用奶瓶, 开奶前不用喂食。

母乳喂养的经验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820例产妇, 实行母乳喂养的宣教。

2 方法

2.1 产前健康教育

2.1.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糖类、适当比例的钙、磷、有利于婴儿的吸收利用;并且含多种抗体, 特别是初乳, 可提高婴儿免疫功能, 抵御疾病。 (2) 母乳喂养时, 婴儿与母亲皮肤的亲密接触, 可以增进母子感情。 (3) 通过吸吮使催乳素产生的同时促进缩宫素的产生, 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 (4) 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母乳喂养不管是对婴儿还是母亲都有很大的好处, 产妇都要坚持母乳喂养。

2.1.2 做好乳房的准备

孕产妇在平时产检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检查孕产妇的乳房是否有内陷或扁平, 指导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每天作十字形牵拉并用温水清洗乳头并进行乳房按摩, 为哺乳做好准备。

2.1.3 饮食指导

孕产妇应进食营养丰富, 多样化的平衡膳食,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证摄入足够营养, 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并注意休息[1]。

2.1.4 心理护理

产妇, 特别是初产妇在产前都特别担心宝宝生下后没有乳汁或乳汁不足或不会喂养等问题, 感到忧虑, 责任护士要多与孕产妇多多交流, 解除其产前焦虑心理, 给予耐心有效的解释, 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技巧, 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2.2 产后健康教育

2.2.1 母乳喂养的环境

尽量为产妇创造温馨、安全、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每天做好晨晚间护理, 定时开窗通风半小时,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防止过热引起产褥中暑。控制陪护人员, 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

2.2.2 心理护理

乳汁的分泌量除与乳腺的发育、婴儿的按时吸吮、营养状态、饮食量等有关外, 还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失眠、过劳、焦虑、恼怒、疼痛等均使乳腺分泌减少。故产妇产后均要保持情志舒畅, 切忌抑郁。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减轻产妇的烦躁和焦虑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 从而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2.2.3 饮食护理

产妇应保持足够的热能摄入, 以满足母体自身和哺乳期对营养素的需要。行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产妇在住院期间, 禁忌发物, 以免引起伤口愈合不良。主食类多样化, 但不能过量进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在摄取丰富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 同时提供足量的纤维素防止产后便秘。适当增饮奶类和汤类食品, 多喝水及汤类食品可促进乳汁分泌。少吃或不吃酸辣食物, 不饮酒及咖啡、浓茶, 适当控制甜食, 以免影响食欲并使人发胖。

2.2.4 卫生指导

保持乳头清洁, 第一次哺乳前要用温水和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每次喂奶前产妇都要洗净双手, 用干净毛巾擦拭乳头, 喂奶后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头上, 防止乳头皲裂。新生儿轮流吸空双侧乳房, 防止乳汁瘀积引起乳腺炎。

2.2.5 母乳喂养指导

指定专业护士负责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 剖宫产产妇初期, 应协助其喂哺。 (1) 顺产或剖宫产第1天, 尽量选择侧卧位喂奶, 在他人协助下让母亲和婴儿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让婴儿不仅要含住乳头, 还要含入大部分乳晕, 做到有效吸吮。婴儿含接姿势正确时, 母亲不会感到乳头痛, 婴儿的吸吮轻松愉快, 缓慢有力, 能听到婴儿的吞咽声。 (2) 向产妇讲解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勤哺喂婴儿的好处, 有些产妇认为前两天乳汁不多, 甚至没有, 不愿意按护工人员要求做到, 但新生儿早期频繁吸吮奶头, 有助于尽早下奶和母乳喂养的成功。 (3) 专业护士采取一对一的方法示范正确挤奶的方法, 当母亲上班或母亲奶胀时, 又不能及时喂养婴儿时, 只能将乳汁挤出, 以备用。挤奶前先准备1个清洁的广口杯或瓶子, 双手洗净, 将容器靠近乳房, 拇指放在乳晕上方, 食指放在乳晕下方, 与拇指相对, 其他手指托住乳房, 拇指与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挤压, 然后放松, 反复进行。手指固定, 勿在皮肤上滑动或摩擦。沿乳头依次挤压所有的乳窦, 使每一个乳窦内的乳汁都被挤出。双手可以交替使用。母亲每天应挤奶至少8次以上。

2.3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后, 告知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以上, 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保持良好心情, 护士做到进行产后家访, 为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3 通过对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 从而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旦让产妇掌握3点关键。

3.1 珍惜初乳

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淡黄色、黏稠,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产妇一定要珍惜初乳, 要把初乳喂给婴儿。以增强抵抗力。

3.2 要纯母乳喂养

有些产妇或其家属在新生儿刚生后1~2 d, 因母亲乳汁太少, 担心婴儿吃不饱, 有意识的添加奶粉或糖水, 使新生儿不再爱吃妈妈的奶造成母乳喂养失败。

3.3 忌轻易放弃哺乳

在无特殊情况下, 坚持母乳喂养。

4 讨论

健康教育对纯母乳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通过对孕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 使纯母乳喂养率达93%, 让孕产妇了解并掌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早吸吮、早接触的重要性, 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2]。达到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目的, 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锦花.产科实行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54-255.

上一篇:红色文化与语文教学下一篇:混搭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