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024-05-11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共12篇)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篇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同时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教师对“教”的反思和学生对“学”的反思两大层面。

一、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

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二)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思考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好用的。

二、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可以使自身思维具有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通过对所解问题的结论的反思,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师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 从教师对“教”的反思和学生对“学”的反思两个方面, 论述了“教学反思”, 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 激发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教”,学生,“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 2002, (6) :32.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7.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篇2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曾秋丽

摘要:

初中物理学科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一门科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都在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详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用心,只要用心,就会走进学生的心里,触动学生的心灵,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关键字:

教学效果 用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试验为基础的抽象学科,很多师生都说物理难教难学,但我在这几十年的物理教学生涯中,我有另外一种感触,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你用心去教就会走进学生心里,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认为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详细研究教材。其实我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带出的物理成绩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我对教材不熟悉,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精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慢慢的发现了把握教材的两个有效方面。

1.纵向研究教材。先把所有年级的教材都系统的看一遍(当然物理只包括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看起来比较方便),然后在备课时找出各个章节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新课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点稍做提示,这样一来可以有利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点掌握新的知识点,二来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稍做复习,起到巩固作用。

2.横向研究教材。由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特殊性,在我们学校不只我一个物理老师,所以我很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每次教研活动都会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教材上的疑惑和难点,以及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学无止境”,向别人虚心的学习可以使自己较快的成熟,另外可以缩短摸索的时间。其次,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我不惜在备课上花大量的时间,以求在课堂上做到熟练地驾驭教材,游刃有余。

就说说在备课时对习题的处理吧。对于课堂要讲解的习题,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题目一定要精挑细选,而且要有针对性,绝不能沉迷于题海之中。

选题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归纳和讲解题型,因为题目是做不完的,也就是说要给学生“渔”而不是“鱼”,即教给学生每类题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告诉他们每个题目怎么样去做,学生知道了每类题目的处理方法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己处理了,如果只就题论题的告诉学生每个题目的解决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束手无策的。所以在选题的时候要选有一类习题中有代表性的题目,不过这要建立在对教材和对题型好好把握的基础上,知道什么类型的题目是必须讲的,而且用什么样的讲解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准备1~2个类似的题目给学生当场练习,达到巩固和掌握的目的。

再说说备学生。由于我们的学生不象重点学校的学生那样好教,不过只要很好的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也会发现他们的可取和可爱之处。如果你在课前什么都准备好了,可是却因为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也许会在课堂上束手无策,可见课下多了解学生,建立和学生的感情非常重要,我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有时候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上他的课的,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如果师生关系僵化,即使学生知道老师的做法是为了他好,但是他心理上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方法,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一个严格的老师又要让学生愿意亲近你,不过这严而慈的度不好把握,要每个人好好的思量。

前面所说的都是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好的听课,才能够有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课堂上以表扬为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现,品尝成功的喜悦。即使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或者没有认真听讲,我一般也是从侧面加以引导,而不是训斥。由于初中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你在课堂上、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他留了面子,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对这位老师有好感的,即使你在课后私下里狠狠的批评他,也不会引起他很大的逆反心理,也比较能够接受你的教导,慢慢的也会喜欢上你的学科。对一些“问题学生”我从来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故意地冷落他、嘲讽他,我会平等地对待他、尊重他。在课堂上,照常的提问他,和他有眼神的交流,鼓励他回答问题,如果他在课堂上表现突出,我也会表扬他。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知道我恩怨分明,不会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就抹杀全部。学生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喜欢平易近人、和气的老师,学生一旦在老师这里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接下来就会带来一系列良好的反应。所以渐渐的对我的课也有了兴趣,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也会支持的。

另外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和生活相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事情,这些可以用图片、投影等方式表现出来,由于我所教学科的特点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可以和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有些小实验就是用茶杯、吸管、尺子、镜子等日常常用的工作做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热情就上去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不错的。课堂上不容易做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用视频代替,例如讲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由于真空的条件在实验室不好得到,所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内容略),学生的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助合作,及时调整策略,反思教学。主要说说在课堂上例题的讲解吧。一般情况下我讲解题目的时候会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读,并把题目给定的条件重点突出。然后会把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在黑板上写成一列,让学生对题目的条件一目了然。列好条件之后我一般会停留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先想想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再找出一个成绩稍差和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说说他们的解题思路,如果他们说对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还会提出另外的解题方法;说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刚才没有把题目解对的学生也基本上会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我再把学生的思路进行整理、总结、归纳一下,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个题目的解法。同时也要把学生没有想到的解题方法提一下。(所以我讲解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只有很难的题目需要自己讲解,我感觉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的讲法很有效,而且学生的参与面较广,可以把大多数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把备课时准备好的类似习题拿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巩固刚刚所学的知识点。另外多鼓励学生去问题目,在学生去问老师题目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原来的方法进行讲解,因为学生对原来的讲解方法就没有听懂,再用这一方法的话,效果也不大。其实往往一个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法,而每种解题方法又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在学生听不懂的时候可以换一种表达方法进行表述,这样的话,对于不同的学生表达方法不同了,就会把原来没有听懂的题目听懂。例如在讲解做功和热传递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题目,说“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做功和热传递,也就说这个物体在吸热的同时,有可能同时对其他物体做功或传热,这样一来物体吸收了热量后有可能温度不变,也有可能温度降低,不过不好进行讲解,所以我就换了一种表达方法,如用作图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密度的时候,有一个题型就是让学生根据一个装已知液体的瓶子,然后求另外一种液体的密度,这类题目复杂起来可以有很多条件,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示意图把每个瓶子的状态都画在黑板上,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每个条件一目了然了,讲解的效果很好。

最后是加强教学反思。课后要及时的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发现反思很有作用,可以直接知道自己课的缺点和优点,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另外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抓住学生的强项和弱点,更好的进行教学。

运用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相长 提高效果

在基础教育里,英语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这一怪现象存继了多年,一直到现在还困扰着很多人。这种怪现象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卷面测试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有个别学生的卷面成绩相对较高,可一旦让其用英语表述生活情景,或让其进行对话时,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吧”!其二,大部分学生的卷面成绩糟糕透顶;与他们对话,情况之糟更不用说。特别是出现第二种现象的学生,他们厌烦学习英语,在长期的厌烦态度中艰难度过,几年下来成绩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多数人因为英语成绩差而错失了升学良机。

究其原因,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学习英文与学习中文相比,在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使用频率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按照学习中文的方法去教学英语,往往只能收到“少差费慢”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曾试着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取代“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英语的情景教学就是通过适时适地创设生活场景,把学生引入预设的“圈子”,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其参与“生活”,使他们在愉快的英语语境中学到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作。其实情景设置比较简便,操作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

还原生活是创设情景片断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愿望。笔者在教八年级第七单元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时,首先展示了课前准备的食物,引入本单元的主题,然后介绍任务及要求,之后引导学生阅读A部分提供的信息,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排序,让学生为我提供制作奶昔的提示语,我则按照学生提供的提示语示范完成了奶昔的制作。在这之后我便和学生互换角色,尝试着把制作香蕉奶昔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顿时,班上的四人小组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像小蜜蜂似的围绕知识点互相争论,共同选用所需的语言结构,认真准备制作过程中的表述内容,一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活动以后的第二天,我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小测检查,一个班40多人,全部都能达到及格,多数学生还达到了满分,而且有不少同学自信地表示,可以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苹果、橙子等水果奶昔的制作步骤了。

图画方式进行情景设定也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在《Goforit!(新目标)》的初中英语课本中,它分了AB两部分,在A部分的知识点中都有一幅图画开篇,它紧紧围绕着新语言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操练课文话题的目标作了有效的提示。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图画,能降低教学难度,为四人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提供直观的情景。除了这些图画以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情景设置的需要,自画一些简笔画来丰富教学。笔者在教What??sthematter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能把身体的各部位名称用英文表达,我就请了一个简笔画水平较高的学生画出身体的各部位,然后要求全班学生在抢答时应先把手放在自己身体的相关部位后再大声说出这一单词。众多学生都在这些直观而必需的知识点面前表现得相当积极,就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积极参与起来。

其实情景教学的情景设置除了还原生活法和图示法外,还有诸如游戏法和音乐法等。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单调的氛围中带进了丰富的乐境里,提高了学生在单位时间里的利用率。有人曾做过对比实验,得出这样一组数据:初中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时间大概每节课只有十五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有效利用率大约也就是33%;如果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手段,它的有效利用率能高达70%左右。长期使用这种手段进行组织教学,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情景教学除了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外,还有激发和鞭策功能。情景教学能够从多方面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他们明白,假如有一天自已就生活在这一环境中时,如果自己不能用这种语言表述这种场景,不就意味着自己成了哑巴聋子吗?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会明智地要求一定要干。有了这样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会像一个小孩子不刻意间学习生存技能一样,自然而循序渐进地完成着老师引导的教学任务;其次,为情景教学胜利开展而设置的四人探究小组,内部的微妙关系也在健康地刺激着每一个成员,他们明白要为集体和为自己赢得尊严,因此他们也会自觉而不自觉地努力着。这样就转变了一种学习理念,即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式变为了“我要学”的主动需求式,这种理念转变下产生的能量是不可比拟的。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篇4

一、创设民主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发扬民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果老师对学生老是板着脸,学生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在这样关系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就不能展开,试想这样的课怎么会生动活泼,这样教学效果怎么会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听取学生意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答道“喜欢”,接着王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还特地去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海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那里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深山峡谷,有没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呢?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一切啊!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想的一样吗?”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对话,创造出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学生记“顺口溜”之所以能那么轻松,是因为他们乐于学,产生了兴趣。同样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好奇心是点燃学生心中探究知识的火炬,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对新授课感兴趣,就要使教学产生无穷的魅力,才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小学生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会生字,笔者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生字设计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中识字,如“左边绿,右边红,左边喜雨,右边喜风。”(打一季节名称),于是学生会先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字,这其中只有“秋”是左右结构,再一想“秋”字左边是“禾”,“禾”是绿的,喜雨,雨润禾苗;右边是“火”,“火”是红的,喜风,风助火威。于是断定,就是“秋”。而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会对秋字的左右结构印象深刻,同时想到秋时,也多会联系到绿的禾苗,红的火苗,这又加深了对字的印象。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注意力只在15分钟左右,一节课,要使学生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把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画一画、演一演等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起到凝聚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学习疲劳,重新诱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效果,学生在儿歌的欢快声中做游戏,在配乐故事中受启迪,在猜字谜中巧识字,在画一画、演一演中练能力。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做练习,在和谐愉快的环境里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创设小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

开展互助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学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学习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以:①以问题为线索,组建学习小组;②学生与小组、教师之间实行多元互动,也就是在互助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在自己或小组承担的任务落实时,可能要与教科书、多种信息资料、与教师、与问题情景、与参与的不同群体进行多角度、多内容、多方位的多元互动;③注重开放的学习过程,强调个性学习的体验建构。在互助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坦诚地用语言、文字、图示或实物等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体验,还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各自特有的见解、方法和策略,要真诚与之进行质疑、辩论、评价,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人格相遇、思想碰撞、心灵沟通、方略研究过程中,都要依据自己的智能储备、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对合作学习的各方参与进行评价、选择与分享,并与自身的智能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和建构,体验并内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建构。开展合作学习,在自学、讨论、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协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上面论述了几种常用的具有普遍性的情境创设方法,除此以外,还有运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各种创设方法往往综合运用,例如创设民主情境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两者相辅相成,创设小组学习情境,更需要在创设民主情境的基础上进行。总之,各种创设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环境的情况来决定,因人、因事、因地制宜,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创设民主情境,增强学习信心,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

提高幼儿教学效果的策略 篇5

提高幼儿教学效果的策略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教学效果是教师的追求.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一是关注幼儿日常生活重视课前准备活动,二是巧用有效的教具和教学手段,三是沉着应对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探索、认识、提升,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作 者:李江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泸州,64600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12 关键词:幼儿   教学   效果   策略  

重视过程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重视;提高;过程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49-01

一、重视过程教学经历生成过程

1、问题——自提自解

对新课程,鼓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运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先寻找解决办法。在学生自主解题无法排除思维障碍时,教师根据其思维受阻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检查原因,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加以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习题——自设自纠

荷兰数学家弗顿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是实行‘再创造’。”训练学生广开思路自设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大有益处。教师给予学生自设习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题目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改编,允许学生选择并回答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这样,习题不囿于统一模式,练习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学生在自设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我领悟、自我纠正。学生经历自我纠错的过程,对知识消化、理解就越深,会有效地改善教师单向批改作业的不足。

3、算法——自理自选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同一个问题、同一种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算法、经历不同的过程而达到不同的程度。对学生这些因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差异而从不同角度思维的算法,教师应积极地给予肯定,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经历各种算法的抽象过程,尝试多角度、多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不要习惯性的把自己认为最优的算法灌输给学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他们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优化算法的体验中,只要教师对其发现和创造不作任何预设的“圈套”,那么学生的解题思路在转向多样性、灵活性和广阔性的基础上,会认同其它更加合理的方案,并完善自己的算法。

4、反思——自测自评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使学生体验到“再创造”的成果喜悦,又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例如,教师可给出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找出哪些问题可以用数学方式解决并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学生通过课堂反思会不断地转变和纠正自主学习的方向。

二、渗透学法教学 提升生成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授课的主攻点,尽可能多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思维就会插上放飞的翅膀。

1、预习铺垫 化归生成

当学生对新知不能用化归方式来解决时,必然产生“心求通而未能达”的疑问心理和急于解决的探求之心。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化归预习,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就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课间释疑就有重点和目标,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温习沟通 迁移生成

学生要实现原有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前置的认知基础,通过认知同化和有关旧知识的温习内化,引导学生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点”,辨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旧知识尽量沟通新知识,发挥知识正迁移的作用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知识迁移的方法,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3、复习整理 串联生成

教师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学生经历复习整理自我沟通的过程,会达到知识泛化,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结构。这样复习,学生通过逻辑思维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自主学习的检索频率会大大提高。

4、练习推导 应用生成

提高识字教学效果初探 篇7

新课程改革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不甚乐观, 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同时又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 本人进行了有效探索。一、让学生走上舞台当“主角”在教学过程中, 儿童如果不参与自己的真实活动, 教育就不能成功。事实证明, 那种学生围绕老师转的传统式教学, 已经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应在“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的智能、潜能, 使学生由“配角”变成“主角”,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而老师则由以往的主宰者, 传授灌输者变为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导演”。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1.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使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 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吧! (谜语:一口吃掉牛尾巴) 同学们听到这儿脸上都闪着兴奋与好奇的光彩, 情绪高涨, 个个都跃跃欲试, 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最正确的, 急着想告诉大家。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谁说的对啊!”同学们齐齐声说:“想。”“那么, 请大家翻开书, 读一读《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生字。”这样设计导语, 就能使学生积极并主动地参与识字。2.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兴趣古语“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供一生”。识字教学亦然, 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才能提高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 我不断帮助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基石。 (1) 利用“想象”, 快乐识字。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奇心强, 把一个个的生字宝宝想象成一个个情境,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孩子们愉快地识字。比如“吃”字, 学生往往多写一横, 成“”, 这时不妨想象一个动作情境, 请一名学生上台, 让其嘴里横衔着一支笔, 再给他一块糖让他吃, 自然吃不成, 因为他嘴里横着一个东西。这样, 学生会深深地记住这个“吃”字。 (2) 掌握规律, 主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 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 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 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 引导学生领会这些特点是很有益处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3) 动手描画, 理解识字。让学生根据画面猜字, 或者根据字来画画。这样将描画与识字结合起来,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绘画中认识了生字, 激发了他们的识字愿望, 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飞, 第一笔横折弯钩像鸟的身子, 弯钩里的一撇一点就像小鸟展开翅膀。再如教学时, 可以画一些简笔画, 让学生依据画面来猜字, 学生的识字兴趣会很高。诸如“森”——画上画着三棵树;跑——画上左边画着一只脚, 右边画着一个书包;会——画上画着一个人在云上走……看画猜字, 看字画画, 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学是孩子的天职, 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天性, 又完成了学生的天职, 何乐而不为之。 (4) 巧猜字谜识字。猜谜语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饶有兴趣的活动,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这一特点, 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 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如教学“坐”字时, 可以让学生猜字谜“两人坐在土堆上”。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坐”, 又巩固了旧字“人”和“土”,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了, 可谓是两全其美。除了老师出的谜语之外,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谜语。可见, 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 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 俯下身来, 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 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 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 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地学习, 更好地发展。三、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方式识字俗话说“学无定法”, 识字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支点”, 关键还是在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识字能力”, 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总之, 在我的识字教学研究中, 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们的识字课堂也不再单调, 在识字的学习中, 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 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筻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篇8

一、结合生活来进行作文教学

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看到这些题目都充分体现了作文应“合时合事’而作的意图, 将思想认识、人生哲理, 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渗透其中。从思维角度看, 既考查形象的思维, 如小作文的想象和联想, 又考查抽象思维, 如大作文的求异思维、辩证思维;从思维品质上看, 它综合考查思维的深刻、独创、周密、敏捷。可见, 高考命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 同时还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水平, 提高思维能力, 使其能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见解。所以, 作文只有来源于生活, 才能做到海阔天空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内容上提供给了我们一个纵情笔墨的自由空间。多彩的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中学生正值美丽的花季雨季, 生活多姿多彩, 对人生充满了憧憬, 细心体会生活, 大到国家的、社会的, 小到校园的, 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 如一次欢乐的郊游、一场精彩的比赛、一次进步、一次与朋友闹别扭、一次倒霉的迟到以及一次痛苦的失败等, 这些都可以当做作文的题材, 都可以当做是生活随笔来完成。让学生只管写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自由发挥, 自由命题,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另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社会热点, 用心感受时代气息, 以便能给自己的作文赋予时代色彩, 与社会脉搏同步。所以, 我经常让学生看一些社会类的电视栏目和报纸杂志, 了解如“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感动中国的人与事、两岸通航等社会焦点、传媒热点, 这些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体会、感悟、品味生活的真谛。

总之, 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 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 让他们的思想与生活撞击出火花, 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抒发出生活的真情实感。新课程素质教育中的作文要求学生心里所想、口里所说、笔下所写应该是一致的,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促进他们个性的成长与完善。

二、作文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多媒体开展作文教学,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优良的情境, 开拓学生视野, 能使抽象、不好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 改变为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 并配上声音和文字, 全方位调动学生, 使学生通过多方面渠道收集信息, 解决了学生头脑空洞、嘴中无话可说、手下无从落笔的大难题,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产生兴趣后, 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 写好作文。所以, 进行多媒体作文教学是有效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手段。在开展多媒体情境教学时, 核心就是情境。生活情境是学生们练笔的源泉, 而情境又可以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情境导入的方式有许多, 例如设问导入、悬念导入、表演导入、图画导入、音乐导入等。

我想, 如果能把作文题目以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呈现给学生, 将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思维,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这样的作文课, 可以改变原来学生瞪着作文本、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的不良状态, 使学生觉得写作文不再是什么苦差事, 从而爱上作文。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打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静谧的冬夜里, 一座小木屋静立在风雪中, 从小屋里透射出柔和温馨的灯光, 照亮了窗前的雪地。然后雪越来越大, 夜色也越来越深。最后雪停了, 天也亮了……同时一直配着一首幽雅的音乐。让学生依据该动画任意展开想象和联想, 写一篇文章。这次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同学们反映, 这次写作时, 脑海中始终回想着那个镜头, 内容也就自然形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都是一定要时刻记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引入虽然可以促进个性化教学, 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但它仍只可作为辅助手段, 不能喧宾夺主, 影响正常的教学内容。

三、注意学生个性化, 展开作文教学

要使学生冲破各种条框的束缚, 开展个性化写作, 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生活进行反思, 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增长个性认识。同时, 技法的个性化也很重要。同样的题材或内容, 如果能精心设计文章结构, 段落之间巧妙过渡, 注意铺垫和照应, 巧妙应用悬念法、抑扬法、虚实法等, 就可能达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有个学生在写军训时, 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开头写出嘹亮的口号, 也没有写火辣的太阳, 而是由歌声开始写起:“今天同学们的歌声似乎更加嘹亮, 我仿佛看见……”这样的开头非常新颖, 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当然作文并非是技法刻意的炫耀, 而是作者个体生活感悟与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 技法是为增加效果的一种需要。当作者将个体情感认识转化为文字时, 所使用的技法也会打上其主观差异性的印记。因为技法应用的个性化是写作与生俱来的特征, 所以作文要破除阻碍学生个性的结构套路和模式, 鼓励学生立意创新, 在评价上对构造新颖或技法独特的文章给予肯定, 及时鼓励, 特别是对那些创新但行文稚嫩的作品, 更要宽容对待, 不可随便否定。总之, 教师要更新观念, 给学生张扬个性、抒发心声的空间, 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化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长期工程, 教师只有做好许多烦琐细致的研究, 并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才能真正达到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 左右逢源”的境界。

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 篇9

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释放内啡肽, 该物质能使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后直接产生愉快的心情, 获得愉快感, 有助于调节情绪, 振奋精神。而获得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 应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 打好运动基础

首先, 增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增强与健康、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是学生最需要的基础性能力。

其次, 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可以为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交往提供基础。

2. 养成体育习惯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养成体育习惯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及掌握的程度更重要。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除了传授体育技术外, 要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 形成健康意识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 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4. 发展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一方面从身体形态来讲是可以健美学生体格, 强健学生体能;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 使学生意志坚强、乐观开朗。采用集体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优良品质。

二、愉快感对促进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 情感对于思维, 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 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 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条件联系易于建立, 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愉快是一种心理体验, 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情绪之一, 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对于社会人来说, 来自生物性的游戏和玩笑性的愉快体验固然重要, 但是, 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对人们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 现代教育的主题之一是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 它也直接影响到愉快的体育与实践。另外, 随着“合作教育学”的崛起, 导致师生关系更趋向平等民主, 这些都为愉快的体育教学奠定了比较坚定的教育学基础。

三、激发学生愉快感的有效途径

1. 体育教师良好的教态, 能激发学生的愉快感

教师的仪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带有一些幽默。教师伴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 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 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 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能消除他们拘谨抑郁的心理。

2.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可以培养愉快感

心理学发现并认为, 成功=能力×动机激发程度。由此可见, 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 成功的大小, 取决于受激励程度的高低。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重视培养他们的运动愉快感、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欲高先低、欲快先慢, 让学生饮尝到成功的兴奋与欢乐, 通过保护或帮助, 使学生完成动作以增强他们的兴奋与欢乐, 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降低要求, 来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另外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语句来表扬学生,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正在走向成功。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大增, 兴趣更浓, 练习更积极。

3. 让学生体验愉快感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赏的肯定更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是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学生体育天分与潜质如何, 只要对他们予以适当的、必要的肯定, 增强他们的“愉快感”、“成功感”, 他们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现代科学证明:以鼓励的语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向上性、自尊性和荣誉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给予鼓励。有时, 在学生自身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或成功, 教师及时肯定他, 使他知道自己成功在哪里。这些评价都有助于学生感受运动愉快感, 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更要从他们的基础出发, 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点滴进步, 充分给予鼓励。例如在投篮技术练习中, 有同学做出一个正确漂亮的投篮动作, 他本人并不知道他的动作好, 此时教师要及时评价, 使他感受运动的愉快感。鼓励性评价, 是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它,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4.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体育兴趣来体验愉快感

体育原本由游戏发展而来, 其本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 是自然的, 发自内心的。在体育教学法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积极自学渴求。实践证明,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 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游戏教学法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吸引力, 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素质不好, 平时不爱动的学生, 由于受到了游戏的活跃气氛感染, 激发了他们的热情, 使他们在“玩”中体验运动的愉快感。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便会心情愉悦, 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观察敏锐, 想象丰富, 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因此, 培养、诱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 即“成功感”的基础, 而这种感受的增强, 也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促进作用。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愉快感时, 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合理的, 经过学生稍加努力可以达到的, 就是说体育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应根据学生体能、身体素质、心理发展水平来确定。要求过低, 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同时也会失去体育课应有的活力;要求过高, 学生会频频失败而怯步, 并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合理的目标应有一定难度, 与大纲基本相符, 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 这样学生能够在“跳一跳就摘桃”中体验体育活动的成功感即“愉快感”, 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几项体育技术动作, 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毅力等, 让学生感到愉快, 开发学生的潜能, 最终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激发愉快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验愉快感,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张风丽.对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院报, 2000, (3) .

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初探 篇10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它是语言的构建材料。它在语言的使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很好地运用语言, 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 这是一个常识。语言教学的关键之一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词汇, 足够的词汇是成功使用语言的关键。正如维金斯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东西很少, 如果没有词汇, 什麽都无从谈起。可以说, 词汇是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的标志。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 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对词汇教学重视不够, 他们仅注重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教学, 他们往往认为单词是很容易学的, 词汇学习是较低级的智活动。课堂上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 只要学生认识理解单词的意思即可。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课后记忆背诵。学生则孤立地死记硬背, 并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而有的则相反, 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词汇教学方面, 结果却不尽人意。

如何在词汇教学方面突破瓶颈, 帮助学生在宝贵的高中阶段快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并能准确应用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并借鉴其他同仁的先进理念, 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共享, 以希望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我们要对英语的词汇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思想, 表达观点, 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教师一定不能轻视词汇教学这个基础工程, 不要认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基础, 可以自己拼读单词了, 记忆单词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了。其实,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词汇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音知识大胆拼读单词。学习生词时,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一开始就要读准记牢, 否则以后很难纠正过来, 总是似是而非, 学习生词除了知道词义和写法, 还要知道词性。性质决定用途, 单词的词性决定了它的作用。许多学生在书面表达时, 会乱用单词就是没有搞清单词的词性而误用。仅仅记住单词还远远不够, 因为孤立地强记尽管当时能记得, 但很快就会忘记, 因为我们没有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它。一个单词的作用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如一个句子的意思很有限, 只有在一段文章甚至一整篇文章中才能充分挖掘出它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和作用。一个单词也只有在句子里才能表现出它的词性和词义, 而它的作用和价值也只有在句子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所以要我们学以致用, 在学中记。提倡无意识记忆, 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不要立即放过或者立即去查词典, 而应根据上下文语义, 借助于构词法知识进行大胆推测, 从而判断出该词的词性词义。这样, 在看似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学会了生词, 扩大了词汇量。学生词汇量不断增加, 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综合应用能力自然相应地得到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 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 自信心提高, 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重视文化差异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毫无疑问, 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彰显文化的魅力, 文化决定语言的风格。就语言学语言显然是学不好的, 不能只注重语音语调语法的学习, 而忽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词汇的学习往往是抽象的, 枯燥的。一般说来, 教师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单个词的词义和用法, 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为词语的价值和作用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现, 孤立的词汇只是一系列无联系的无生命的文字符号, 是很容易被忘掉的。英语中很多单词的用法中国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需要对西方文化知识有相应的学习了解。

三、教师要注意记忆方法的指导训练

教师可采取各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如图片、幻灯片等, 还可通过编排戏剧表演游戏等加深记忆。适当的方法可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鼓励学生及时记忆, 巩固记忆成果。总之虽然语言是复杂的知识结构, 但是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细胞,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 使他们学得更轻松, 更快乐, 更高效。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 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是进行其他教学的前提。本文就如何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快速高效地扩大词汇量, 从而提高英语成绩作了初步的探讨, 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运用比较,提高教学效果 篇11

1.教学“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后提问:“验算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科书第8页第3题)

48÷4 64÷2 75÷3 96÷6

48÷3 64÷4 77÷3 99÷6

让学生算出每一组题目的得数后,说一说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以进一步突出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科书第10页第2题)

42÷2 63÷5

41÷2 53÷5

每组两道题的区别是:上面一题商的末尾没有0,下面一题商的末尾有0,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时注意不同的计算方法。

4.教科书第12页第2题

64÷2 52÷4 32÷2

54÷2 42÷4 32÷3

第一组的两道题的区别是:上面一题被除数的首位除以2没有余数,下面一题被除数的首位除以2有余数。另外,两组题中,每组的上面一题商的末尾没有0,下面一题商的末尾有0。

5.教学“连除法”(教科书第12页第6题)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讓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法,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的新知更加鲜明、准确,旧知更加深刻、牢固,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较”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篇12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牛顿说过:“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规律,进而建立理论。”实验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新教材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了较好的处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法。

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尽管他们知道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分析实验。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充分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边学边实验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规律时,同时演示播放音乐的喇叭纸盘上的一些纸片出现的现象和正在发声的塑料尺表现出来的情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同学生一起找规律分析,再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再如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也是让学生观察演示,然后共同分析得出规律。

初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够成熟。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一些简单易行,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材料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对物理感兴趣,促使他们把过去对物理实验的好奇感变成学习物理的动力。例:在光学学习中七巧板转动成为白色板的实验,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愿望,我要求学生回家去做,绝大多数学生做的七巧板,由于采用的色彩不符合要求,转动后是乳白色或其它色彩,对此我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后来基本上符合要求。再如课本上的小孔成像实验,我也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去做,学生们用易拉罐按书上的要求做但效果不好,我提醒大家能不能在罐里加一个纸筒,在筒底放一个半透明纸,从纸筒里看小孔成像情况。学生们做成后效果很好,随纸筒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成像的大小也不相同。他们从小实验中体会到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指导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实验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物理的兴趣。

二、加强引导,克服“注入式”教学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刚接触新课程时间不长,还不能从原有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认为新教材的新教法不能一讲到底,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实这正是新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使广大教师从“注入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材中有很多小的标题,它们能帮助学生把握这部分教材的中心,同时也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沿着教材的思路多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能采用“注入式”方法,硬把知识塞给学生。我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小标题采用相应的教学的方法,教材中的“活动”主要由学生用身边的和实验室中的器材自己完成。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方法”等小标题中,让学生去读去想,教师适时指导,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教学中我先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有目的地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自行完成问题。

教材中留给学生的填空,一定要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去完成,在动手与动脑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再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学生由此掌握的知识牢固,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激起。

三、加强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在新教材中探究学习的内容很多。“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会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及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的学习意识。我在教学中总结出:要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成效地实施“探究式学习”,主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首先,要明确过去的课堂是教师的一个人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经常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上去了。

其次,“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整个的课堂上教师更像一个主持人。同时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应注意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要板着一副面孔,应多与学生交朋友,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会盼上物理课。当然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要多费心,功夫在课后。要把握好这样的课堂教师就要导得恰当,导得适时,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比在其它地方的效果好,这也源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学生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一有机会我就将学生带到多媒体、实验室上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特殊的体育学习内容下一篇:分子印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