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2024-10-07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共6篇)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篇1

英语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使全体学生都能同步发展、同步提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的任务正是为他们找到这种差异化的学习途径, 并为他们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 使其潜能得以发挥。实施差异教学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 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英语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

差异性原则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特点规律基础之上的, 只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差异化的课堂设计, 才能有效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 就是要根据学生思维状况不同、对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 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置多层面的教学环节, 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要坚决避免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讲授, 置学生学习效果于不顾, 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避免学生的积极性被压抑。初中英语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教师引导, 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 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较多的互动活动,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 主动学习、主动交流, 通过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二、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初中英语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在建立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之上, 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体化差异, 突出对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事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对学习基础、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方法。初中学生天生就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很多学生表现很强的外向型特征, 教师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 尝试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尝试采用课堂外交际式的教学方法、尝试采用突出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教师要尝试采取多激励、多鼓励的方式;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 或者是对英语语言反映比较慢的学生要尝试采用教具予以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切实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原则入手。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状况

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对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思考, 并采用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例如, 当教师在讲解发音相同的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教师设置的这一话题, 让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有可能给出多种答案;学生给出的这些答案, 教师先不要及时给予正确与否的评价,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来的程度可以有效了解到与设定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现实距离。当学生们在给出所有的答案之后, 教师要对这些答案进行一一点评, 指出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出现的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对于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并且给出数量较多正确答案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给正面强化鼓励;对于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 教师不要盲目指责, 而是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错, 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通过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 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积极、努力、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对于状态差的学生, 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只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加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四、注重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会在个性、学习经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 而这些方法并非总是科学的, 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教授方法, 培养学习习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因为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收获良好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及拼读、拼写、笔顺和格式等, 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教师的指令, 培养学生养成一日一读的习惯, 引导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等。教师要科学、合理、耐心地引导, 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终才能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对不同学生建立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 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善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紧跟新课改步伐, 创新教学观念、教师紧跟新课改步伐, 创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措施入手, 不断落实好初中英语个体差异化教学原则。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语言学习者 学习动机 学习品质 独特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课题“英语专业脱产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2KC1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90-02

1.学生语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学习的欲望来自许多方面。好学生具有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态度,如果学生不是这样那该怎么办?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其既幽默又严肃的表现对学生将产生良好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外因,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言行去鼓励学生;真正的学生动机来自学生个体内部。换言之,真正的好学生不是只等着被老师教。

2.语言学习者的优良品质

在语言学习中,似乎有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主要是由于他们学习更投入。一般来说,好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愿意听讲并善于吸收;②愿意试验并勇于冒险;③愿意提问;④愿意思考怎样学习;⑤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正。

3.成人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成人学生区别于年少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有过很长的学习经历。成年人比小学生对学习感到更紧张。年龄越大越怕丢脸。青少年也不喜欢被迫在同班同学面前表现的愚蠢,但是对他们来说有比不能学好语言更容易受攻击的东西。年龄大的学生,久离教室之后,重返教室,他们会对学习本身有着更高程度的焦虑。

对年轻教师来说,最怕课堂失控:因为学生不喜欢所学课程而失控。成年学生也会捣乱,也会令人烦。无论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总会产生问题。然而,成年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这可以使得他们以一种成年人的方式执着于课程学习。善于合作的成年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明显长于儿童以及青少年学生。

小学生大多通过做游戏学习以及通过游戏、唱歌以及字谜等学得知识;而成年学生,不需要这些花哨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必像小学生那样对待他们,但是,他们同样喜欢轻松的学习,做做小小比赛,猜猜字谜,以及学习一下流行歌曲。

好的老师会保持语言学习的严肃性与有时学生真正需要的娱乐活动之间的一种平衡。通过观察班级以及询问学生所思所感,他们就会对活动和风格做出明智的抉择。

4.语言专业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

语言教师通常区分三种学习阶段:初学者、中级、高级(确切地说,这些术语更多地决定于你在哪儿工作以及使用的教材的深度)。以英语为例,一般来说,初学者指那些对英语一无所知的人,而高级阶段的学生指那些具有一定英语能力,能够阅读具有较大难度英语小说之类以及能够流利地与英语土著人进行交际。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中级是指具有说写的基本能力以及理解简练的听和说。

在这两个层面之间还有其他情况。有些初学者确实对英语一无所知,而有的却多少知道一些,因此他们被称为假的初学者。小学生已不再是初学者,他们已经能用简单的方式交流。但是他们还不具备交流的中等能力,因为它们需要更大的流利度以及对真实英语的更为宽泛的理解——如时态结构,名词短语结构,词汇用法等等——这些是小学生所没有接触过的。而中上级水平的学生,却具有了中等学生水平加上扩展的语法结构知识及能力运用。然而,他们还没有达到高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精确度和深度。下列图表显示了不同水平标示。

初学者:这一阶段容易看到成功,教师也容易安排教学活动。但同样失败也如此!有些成年初学者发现语言学习比想象的压力大,于是就不情愿地放弃了。然而,如果情况顺利的话,教授初学者相信会很刺激——而且也很有趣。这一点对教师可能是一种限制,但能够看到教师在学生成功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中级水平:这一阶段不会那么容易地看到成功。中级学生已经学到了许多英语。再也不会像初学阶段那样,每天都看到有进步。有时,他们会感到他们的进步不再那么大,那么快。这种状况我们称为高原效应。教师须花费大的气力教给学生他们还需要学什么而不让人气馁。

高级水平:他们已经学了大量的英语。仍然会有高原现象(尽管这时的高原已经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创建一种教室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学习不再被看作一点一点地学习语言。在高级阶段,我们需要能够展示给学生还必须干什么,同时为他们提供进步的明确标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地使用语言,通过教学风格、恰当的认知、启发和推理,深化语法的精确性。这一阶段,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越来越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5.怎样教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

尽管许多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使用(像设计报刊砍头,写广播商业广告等),同时有些活动更适合于初学者,例如,简单的介绍性对话,而有些活动更适合于高级阶段的学生,比如,推理论文写作或正式辩论。教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教学语言。对初学者应使用相对简易的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在他们的语言训练中,他们会从诸如“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好”“再见”等直来直去的问题中得到乐趣。而中级水平的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些,所以不宜再问他们这些。

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明示的或暗示的反应。他们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让学生要进行的活动反映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6.结语

以上讨论了好学生所具有的品质以及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差异;学生动机(即学习的欲望)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教室里积极的经历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好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自我负责的态度;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受教育和文化背景,鼓励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好学生愿意试验、听话、问问题、考虑怎样学习,这就意味着需要恰当的学习方法。成年学生就像青少年那样也是好捣乱的(尽管用不同的方式),他们对学习感到紧张,但具有更多的世界知识以及更大的承受性;我们发现在语言和活动项目的选择中,恰当的选择很重要,适合初学者的未必受到高级阶段的学生的欢迎。

语言学习者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专业知识深厚、博闻强记、文史哲等知识面宽广,并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学生才能具有接受较高层次语言学习的素养。从这一点看,学生的平时学习和教师平时的教学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教师应优化课程体系、讲解深入到位、旁征博引,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认知领域,真正达到相应的教育要求;学生应深刻领会教师的讲授,并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增长个人语言技能和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为成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Kenneth R. Rose & Gabriele Kasper,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世界图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8.2006

[2]James Dean Brown,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Thomson Learning Asia, 12.2001;

[3]Jane Willis & Dave Willis, Chan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e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1. 2002;

[4]汪顺强,2008, “Reflections on Principle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armonious Circumstanc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Speech”,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哲学与人文科学辑)2009年第03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

作者简介: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篇3

一、教师要不断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善于挖掘材料中的趣味因素, 用生动活泼的实例增加教学的新鲜感

1. 把情感教育引入政治课堂中。

心理学认为, 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 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政治教师, 应该把情感教育引入政治课堂中。我们可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强烈, 容易受艺术感染的特点, 教师可以把一些精彩的诗句、名言等巧妙地嫁接到政治课教学中,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 引用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 大河无水小河干”“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等, 将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和朗朗上口的谚语结合起来, 吸引和打动学生, 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正所谓“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作为教师, 要善解人意, 解读学生的心灵, 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 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好并且使学困生也能得到转化, 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哲理和情趣相结合,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理论虽然枯燥无味, 但在教学中如果能将理论哲理和情趣相结合, 就能使学生在笑中领悟课题, 懂得严肃的哲理。比如, 在讲到换位思考这个问题时, 我就讲了《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杨布打狗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大笑起来, 在笑声中理解了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将心比心, 想人所想, 理解之上, 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由于这种教学方法, 把情趣和哲理相结合, 这就使学生从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实例中获得知识, 明白道理, 展开想象, 活跃思维, 从而加深对抽象、难懂的哲理的理解, 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把歌曲引入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它是生活的调节剂, 将音乐巧妙地融入生活, 融入课堂, 能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 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时, 我选用那英的歌曲《雾里看花》导入, 在欢快的歌曲中, 学生们明白了在现代社会中, 作为消费者应该练就一双慧眼, 增强自己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选择合适的合理的消费行为。由于音乐的渲染, 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在音乐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总之, 把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 是相对稳定、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由于多次重复而成为部分自动化的, 能轻易、迅速、准确完成的动作方式。一旦形成好的动型, 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如有不慎, 学生自发形成的不良习惯一出现, 要改变它, 要花数倍的精力及更大的耐心。所以教师对学生从小就应严格要求, 长期坚持, 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节课上课前我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预习中, 学生必须答出问题或者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做好记号, 并且规定学生必须提出一个和本节课知识有关系的有价值的问题。上课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记录在册, 对于少部分偷懒的学生要求课后补上并说明情况。这种预习方法便于学生通过预习在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集中精力比较全面地思考重点和难点, 加深了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使学生始终把所提问题作为预习的重点, 预习后,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对症下药。学生经过预习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消化。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近年来, 中考阅卷采用网上阅卷形式, 这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作业恰巧是检验学生书写的重要途径。作业讲评时, 对书写规范的作业给予表扬和一定的奖励, 通过表扬好学生达到鞭策书写不规范的学生, 起到以好带坏的作用。同时把书写不规范、不合格的作业找出来, 单独找这些学生谈话。但有部分学生不以为然, 认为我平时马虎点没关系, 到考试时再认真写也不迟。对这部分“顽固不化”的学生, 我会采用特殊的方法给他们教训, 比如, 小测验时增加卷面分, 对写字马虎的试卷采用加倍扣分的方式以达到目的, 几次以后这部分同学的书写有了明显的改观。而这些同学也会在以后的大型考试中尝到书写认真的甜头。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 关注学生的不良习惯, 在教学中不断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成绩的不断提高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兴趣的提高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促进作用。

总之,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实践证明,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只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摘要: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 喜欢上你教的这门课, 只有学生喜欢任课教师, 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通过关注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习惯的养成等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篇4

自评与互评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方式, 良好的自评与互评旨在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能力。互评与自评的完整性是指互评与自评的过程要完整, 完整的过程包括评价前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方法的介绍、评价时方法的指导与提示、互评与自评后教师的点评等环节。以上环节缺一不可, 否则评价将走入形式主义误区。

课例分析: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的运用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绕障碍运球射门的练习时, 组织学生互评, 意图是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 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互评方法:后面一个学生看前面学生是否用脚弓运球和射门, 如果不是要指出, 如果对要肯定, 错误要指出。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介绍非常到位, 为互评开了个好头, 但在练习时,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观察同伴动作, 更没有互评, 教师对此也未指导, 该练习结束后教师也没就互评进行点评, 而是在不停地纠正动作, 不停地参与练习, 显然这样的互评是形式, 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不知道互评要有完整性;二是教师教学只追求形式, 忽视效果, 三是教师上课走流程, 未发现互评效果差。

建议:1.教学不能走形式, 要追求实效;2.教师要学习评价理论, 了解评价的完整性和操作要点;3.教学不能走流程, 要以学定教。如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除了要观察学生的技术等之外, 还要留意学生的互评效果, 当效果不佳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 同时在互评结束时要对学生的互评进行点评, 这样就能保证互评的完整性, 提高评价效果。

二、评价语言要具体

即时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和反馈的价值, 但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只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忽视评价的导向性与反馈性, 而且在激励学生时, 语言往往比较单调、模糊, 效果较差。

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我们对教师的激励评价进行统计, 统计显示:教师在本节课中说“好!很好!”有33次, 其中有10次“好!”是口头禅, 如“好!停”等, 这里的“好”就是“停”, 两者一个意思。还有23次是针对学生的正确技术和积极的练习态度进行表扬。教师在说“好!很好!”时, 声音洪亮, 饱含激情, 所以学生刚开始听时比较兴奋, 但到后来, 我们发现学生毫无反应, 究其原因,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单调、模糊, 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有哪些不足, 怎么努力等, 而且这样的评价不易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说多了还反映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 因此评价语言要具体, 要既能激励学生, 又能让学生知道好在哪。如面对学生运球时重心较低, 我们可以说“好!大家运球重心低”。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就比较具体,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还能强化学生的正确动作。

三、评价效果要有效

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与方法, 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高效的评价效果。高效评价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 全面性是指评价尽可能达成多种目的;全体是指评价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受益。本节课有些评价有一定的效果, 但从高效的角度分析, 却略显不足。

例如, 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学生游戏时喊“加油”, 但只有个别学生受到感染, 大部分学生都无动于衷, 显然实效性不足, 究其原因, 教师声音太小, 加之场地分散, 外围的学生没听到。假如教师饱含激情大声喊“加油”, 可能会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又如, 该课中教师在“脚内侧运球绕‘O’练习”中, 让学生之间互评, 评价方法:一个学生绕圆圈运球, 同伴一边踩球一边数数, 看哪组快。这样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同时还能引导数数的学生眼睛离开球, 但在练习中可以看到, 部分学生为了求快忽视技术, 这说明互评没有达到高效, 假如教师要求练习者必须“脚弓触球”绕5圈才算成功, 该评价将既激发兴趣, 又引导学生关注技术, 实现评价的高效性。

四、评价时机要适宜

评价时机很重要, 如果评价时机不对, 效果也不会好。

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学生集体运球练习时, 发现大多数学生高重心运球, 于是提醒学生注意运球时身体重心要低, 这样的指导性评价既有导向性, 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而且提示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如果学生听到并理解, 效果应该不错, 遗憾的是只有教师周围的几个学生有所改变。究其原因, 教师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在球上, 学生没注意听或没听到, 此外, 部分学生虽然听到, 但不知道什么是低重心, 或者不知道重心降到什么程度才算低重心, 因此效果不好。假如教师让学生暂停练习, 然后做两个示范, 一个是高重心运球, 一个是低重心运球, 并强调学生要低重心运球, 这样的评价时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学生是停下来看教师的对比示范, 听教师的指导性评价, 所以既知道改进什么, 也知道如何改进。

五、评价导向要正确

如果评价导向正确, 就能为被评价者指明发展的方向, 为教育活动朝预定的方向发展指明方向。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注意了评价的激励性与导向性, 但有些评价导向不正确, 评价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在分组练习绕障碍射门中, 教师到一组做守门员, 有位女生运球绕障碍后射了一个“穿档球”, 教师评价:“你射了个‘穿档球’, 真厉害!”这样的评价语言很煽情, 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这样的评价也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不是射“穿档球”就不厉害?于是, 可以看到, 该学生非常自豪地回到队伍, 并不断在同伴面前炫耀, 同伴充满了羡慕感。同时也看到,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该组学生只关注射“穿档球”, 而忽视射门的技术。显然, 在该环节中, 教师的评价导向出了问题。假如教师在学生射进“穿档球”后对其说:你用脚内侧射进“穿档球”, 漂亮!老师希望你接下来继续用脚弓射门, 因为脚弓射门稳定性高、射门准。这样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又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关注技术, 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六、评价标准要一致

评价标准要一致是指, 教师宣布的评价标准与执行的评价标准要一致, 如果不一致, 评价也不能获得好的效果。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绕障碍射门练习, 并在练习前强调:射进一球算10万。该评价标准并没有强调技术。一位学生在练习中把球射进, 教师说不算, 原因是学生射门技术不正确 (不是用脚弓射门) , 学生很不高兴, 边往回走边说教师说话不算数。应该说, 教师的观察能力比较强, 他在巡回中发现学生只关注射门忽视技术, 意识到自己制订的评价标准不合理, 但是在判断学生进球时没有保持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假如教师先承认该学生进球有效, 然后让全体学生暂停练习, 强调接下来的射门时要做到技术正确, 否则进球无效。如此既能保持该生的练习热情, 也能引导全体学生注意技术, 还能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

七、评价语言要生成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射门练习, 并在练习前制订评价标准:射进一球得10万。练习后教师问:“得20万的同学举手”。很多学生举手。教师又问:“得30万的举手”。又有很多学生举手。此时, 有位学生大声地说:“老师, 我得了40万。”教师转过头, 脸一沉看了他一眼, 似乎在说:“我还没问, 你抢着答干嘛!”学生一看教师的脸色, 马上低头不语。也许学生的成绩出乎教师的意外, 教师在预设评价时没考虑到, 也没有生成评价的能力, 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热情没做任何评价并让学生继续练习。由于缺少激励性的评价,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该学生, 由于受到教师的无声批评, 练习时无精打采。其实, 教师在面对该突发事件时, 如能生成新的评价:你真厉害 (同时伸出大拇指) !得了这么多!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笔者认为, 教师激情的语言和学生的掌声必将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练习。

八、课后评价要全面

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课后小结:“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运球方法, 你们学会了几种?”有学生说掌握了三种, 有学生说掌握了两种。然后,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后宣布下课。显然, 这样的评价不全面。课后小结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 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它既要对学生的技术、情感和社会适应等进行小结, 也要指出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在小结后补充: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表现非常认真,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如上课不认真练习等, 希望下次课改正。这样的评价既包括知识与技术, 也包括情感与态度, 既有优点, 又有不足与建议, 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

九、评课语言要预设

多维关注提高教学效果 篇5

一、设计课前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 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做起:一是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强化认识;二是通过实时观察, 指出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并督促其改善提高;三是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并学会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及时巩固新知识;养成课堂注意倾听的习惯等。以下主要从预习这个角度, 分析以预习任务作为牵引,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例如, 在学习初中英语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教师设计了预习任务, 调动学生去预习、发现, 提前感受新知。本次预习任务如下:1. Please name Chinese festivals and western festivals as many as you can. 2. Choose one festival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d find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estival and share with us. 以上预习任务的设计与传统有所不同, 这个任务不仅与单元主题相关, 而且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 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如此一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也尊重了学生兴趣、学习的需要;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强调的是, 预习任务的设计不宜过难;也不宜以枯燥的词汇、课文学习为单一主线;而应以基于学生兴趣设计任务。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为主动的投入预习,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的激发应该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狠抓。作为教师要狠抓学生的“兴奋点”, 以此激趣, 调动学习。

例如, 在学习初中英语Fashion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教师以图片刺激的方式进行导入, 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来。首先, 英语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 搜索最新的时尚资讯, 如服装类的、鞋子类的等, 然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图片, 制作成PPT形式;其次, 利用幻灯片播放图片, 并配上与主题相符合的背景音乐, 调动学生的感官。此时, 学生学习的欲望开始膨胀, 越来越想知道本单元学习的fashion内容是什么呢。等图片和音乐结束, 英语教师立马抛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fashion呢?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 开始热闹的探讨, 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又如, 在学习初中英语Welcome to Sunshine Town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了一个互动的环节。互动内容如下: (学生学完Reading内容后) 假如你是当地导游,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Sunshine Town。由于学生需要挑选角色, 融入角色去互动, 因而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紧接着, 学生开始设计对话, 并努力做好“导游”与“游客”的身份。最后, 学生展示扮演结果。展示不仅为学生得到尊重、充满成就搭建了平台,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展示中得到提高, 学习效果倍增。

三、设计合作探究任务, 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 英语教师要注重合作探究任务的设计, 以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更为关键的是,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如主动交流、思考获取知识;分析问题, 得出答案。此外, 合作探究方式的运用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例如, 在学习初中英语Shopping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教师结合学生能力和特点, 设计了合作探究任务,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合作探究任务如下:请探究实地购物和网上购物的优势与不足。探究之后, 再交流你更喜欢哪一种购物方式, 为什么。这一探究任务是基于单元主题引申出来的。由于这一任务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并与学生生活相关, 因而学生的探究兴致高涨。有学生提观点;有学生记录;有学生倾听再发表等。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尤为浓厚;学生也学得更深入。由此可见, 英语教师可以以合作探究任务为牵引, 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在设计探究主题时, 融入贴合学生的元素或者是时代元素,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在互动时教师还要适当进行调控。

探索多维评价, 关注学生发展 篇6

1. 过分看重定量评价, 忽略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过分地依赖纸笔测验的形式, 它有其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等优点, 但是它只能量化学生所学的部分知识, 而不能量化学生的品质和情感。目前的情况是, 将学生的一切都集中在试卷上进行量化,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单一地依赖量化评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将定性评价引入, 肯定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况且德育、美育是没有办法量化评价的, 而我们现在的德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这一天平是严重倾斜的, 因为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 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远不如科学知识的教育。

2. 过分看重结果评价, 忽略过程评价。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 一个单元一次小测验, 期中期末两大考。教师根据学生考试的结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追求的是共性, 忽略了个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涉及到知识的学习, 也涉及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在教师个别指导过后, 应该对学生某一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有个清楚的认识。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正确, 是否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 教师也应该及时予以评价。现在, 将过程评价也移到了学期末, 和结果评价放在了一起。把平时和期末放在一起评价, 教师和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成绩来定, 有失公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进行多维评价的时候, 可否将过程评价单独拿出来, 放在平时进行?

3.过分重视纸笔测验的评价, 忽视表现性评价。长期以来, 纸笔测验评价一直是我们唯一的评价标准。它有其客观性、统一性的优点,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纸笔测验评价重视的是知识的考察, 并不能对学生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考察。就其本身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往往为了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利益, 在出题时点到即止, 没有深入地研究下去。如在考察统计的知识时, 题目只要求学生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大量的数据, 得到数据以后的分析却没有涉及。这样的统计测验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充其量只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我们之所以要统计是为了合理地分类数据以进行正确地分析。这就是纸笔测验顾及大部分学生之后的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 我们应该重视表现性评价。有些学者认为, 表现性测验评价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表现其所知所能而进行的一种评价方法。在真实的环境中,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获得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成报告。学有所用, 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将两种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 更有助于教师全面地看待学生。

那么, 如何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呢?

1.建立行之有效的成长档案。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共性。在我们的教后记中会写道“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极少或者没有涉及到某一个学生在某一天的学习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个性地发展。这就产生了矛盾。当某一个学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评价时, 我们却感到无从下手, 只有依赖考试。所以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成长档案。这种档案不是在某一个时间进行全班统一填写, 而是今天某个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好的表现, 教师就在档案中对这个学生进行评价。一个阶段后, 对学生这一阶段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并针对这一评价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例如:

这样的评价不仅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而且将学校、家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正确地为自己定位, 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成长档案中教师不要把所有的评价都集中在学习上, 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等方面,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样重要的。

2.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这种评价可以在成长档案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如学生上课时积极思考发言, 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教师提问, 教师可以对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行表扬, 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敲一个表扬章。对于学生平时好的表现, 如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热爱学习等, 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评价。一段时间之后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是有别于考试这一单一形式的评价, 是综合的评价。任何好的方面都可以采用这一评价方式, 对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3. 纸笔测验应该拉开差距。

现在的期中期末考试往往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题目出的很大众化, 结果成绩优异的不突出, 成绩落后的也不明显。使得教师的评价很难得到家长学生的信服。以数学为例, 现在的试卷几乎90%都是考察的单一知识点, 即使是考察综合知识的也相对简单。在一张试卷中应该体现三部分:一是基本知识, 也就是书本中要求掌握的最简单的知识;二是简单的运用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三是复杂的解决问题 (不包括附加思考题) 。

4. 重视并建立表现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不能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取得的, 要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实践, 教师针对学生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之所以要涉及这种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 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死读书, 让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如将数学中统计学的知识和综合实践这门学科进行结合, 让学生对家庭的日、周、月的财务支出进行统计汇总, 然后结合家庭的总收入情况和家庭长远财务支出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提出对家庭财务支出的几点建议。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成报告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报告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 即在报告的最后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 并将这份评价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这种评价的操作时间较长, 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这不是一张试卷可以比较的。在这种评价前应该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实践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应该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去, 不能与之孤立, 这样教师的评价才更有发言权。

5. 将素质教育评价与评优结合起来。

我们之所以要多维地去评价学生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弥补不足, 同时也是为了树立学生中的榜样效应。现在我们的学生往往对“三好生”不服气, 因为“三好生”往往只是学习好的一好生, 这就是评价的不足体现。将多维的评价体系引入教育教学中后, 也要将这种评价与评优结合, 真正树立榜样的作用,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步。

上一篇:双序电流控制器下一篇:周围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