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共12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1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逻辑的学科,几何、概数等多维度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维度;情景式;合作式;实践式
随着科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学模式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鲜样式,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创造出越来越多法的高效教学法,切实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情景式教学方式,巧妙设问,兴趣激昂
生硬突兀的课堂导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就会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情景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法,即教师依据教材有意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该情境一般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如此课堂的展开减少了与学生的距离感,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技能。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减轻小学生的畏难心理,将理论的概念融入到实际情境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广度与深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以一个游戏的方法导入,我让同学们进行报数,凡是个位是0和5的同学站起来,同学们觉得好玩,大声响亮地依次报自己的学号,随后我请这些同学观察自己与同样站起身的同学数字有何共性的规律,随后讲到“自己的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一部分同学站了起来。“自己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同学请站起来,其余同学请坐。”这时只有几位同学是站着的,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查漏补缺,最终得出结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好地融入课堂中去,增进了师生交流,生活化的、游戏式的、故事性的新课导入都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益智,加快教学进程。
二、合作式教学方式,多人结组,补短取长
“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合作式教学方式就是秉承此种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旨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全面性。小学数学注重培?B学生的发散思维,尤其是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合作式的学习课堂通过学生自由结组,小组成员之间的集思广益,互相商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学生敢于质疑,自主发言,这便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为其树立自信心,自信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褒奖了。
例如,在教授《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对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式展开了小组合作教学法,我以橡皮泥作为教具,将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展出,提问:“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前后四人一个小组,想出解决方法。”学生甲回答:“可以将橡皮泥捏成正方体或长方体,通过测量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出,”还有一个学生认为可以将其放在一个防水的盒子里,放入水中,前后两次的水毫升的相减就是,再减去小纸盒的体积就是我们所求的了。我对其进行点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打造了生命化课堂,形成了“三助式”教学。
三、实践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引发联想
实践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眼界。此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传统刻板的说教式讲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抽象性、思辨性较强的原理和概念之于小学生极难理解,而且单调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从而丧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致。实践式教学方式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开发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并存的才能,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也可以减小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加快学习的进度。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能力,比如在图形识别的课程中,学生若凭单纯的想象难以解答问题,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图形的剪裁、拼接等操作就会使抽象的图形展现于实际,绘画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总之,教师要用实践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利用积木充当教具,我展示了学生五颜六色的积木,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积木里藏着身什么数学知识好不好啊?”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好!”随后我要求学生利用积木打出一个正方体,同桌之间可以二人一组,学生利用四个积木达成一个正当体。随后我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个平面图形,问学生怎么摆放才能图示的效果。学生依据自己的方式得出了很多种摆法,我提出鼓励。因此,动手能力的训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并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个人的学科素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情景式、合作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创建新型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文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N].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陈保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作者简介:
唐得洋,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蓬安县银汉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多维度,评价方式
0前言
当前,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框架内。而是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运用多维度评价方式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能力和效果等进行评价,使语文课堂教学思想更加丰富,不断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该门学科更加灵活,也能够使初中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 语文教学多维度评价意义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传播,使学生的知识储备过于单一和狭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维度评价,不仅能够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也能够使其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该环节中,学生也可以针对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其做出中肯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
多维度评价使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它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多思考,且具备多功能和多功效。语文教学多维评价,使教师更加关注初中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变化等。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具可开拓性。它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和多元化的激励和开拓,使其更加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广度和深度,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维度语文教学评价使语文课堂形式更加新颖独特,教学内容也更加灵活丰富,增加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现代化思维方式,为其各学科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简单的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价值导向和情感态度等。它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2.1 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并使其具备语文基本能力。多维度语文教学和评价背景下,学生既要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要关注语文思想文化内涵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剥离应试教育的外壳,回归语文教学初衷。初中生只有具备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寻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经过一个既定的过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语文教师要应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加深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及知识内容的掌握。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更在该过程中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素养。(2)
2.2 过程和方法
初中生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他们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感和文化,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该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强调的是语文学科作为一种语言门类的本质属性。
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其进行自主学习,摆脱教师和课本的限制,与语文学科的实际功用相符合。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体验基础上,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等,注重与学生进行合作、沟通和交流。语文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以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为主的多向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合作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3)
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给予其充分的实践和自由,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要点进行自主选择,并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和把握。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表达。
语文教师要在多维度评价教学中,结合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和实际学习情况,对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和选择,符合多维度教学评价要求,提高整体语文教学质量,使初中语文教学上升到新的高度。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该维度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发展。借助语文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时刻处于良好积极的学习状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材看似是由一篇篇具象化的文章架构起来的,而它的内容却比较丰富,既包含哲学观念、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等,也包括知识、情感、态度、经验和方法等,极具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是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情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准则,逐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等。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课文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逐渐陶冶了情操,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无论是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还是语感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健全人格,也能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汲取文化精华,并感知语言和文字的优美,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实现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德育目标。(4)
3 把握教学评价维度
语文教学评价中包含教师、学生和学生直接参与评价三个维度。
立足于教师维度,着重从教学设计、内容、方式、主体地位、教学流程、课堂氛围、学生状态、学科特点、教师素养和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立足于学生维度,需将评价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方式、活动方式和认知水平等多个层面开展教学评价。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语文课程教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有资格和义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够让教师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也有助于使学生和教师建立起良性的沟通互动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加以引导,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5)
4 初中语文教学多维度评价方式
首先,语文教师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多维度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思考能力。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其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借助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直接性感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知识框架,并对其进行掌握。教师也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多维度,使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进行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感受,继而从听、说、读、写和思考等多个层面,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达到良好的多维度评价效果。
其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多维性。结合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以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解决分歧性问题和推测性问题等。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能够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更加开阔。在该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理解,逐渐提高语文学习能力。(6)
第三,语文教学中的多维度评价既要关注高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情况,又要注重语文教学评价中的思考性、功能性和功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暗示,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边缘性问题,对学生加以暗示,使其逐步趋近问题的核心,帮其建构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消除传统语文教中的诸多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初衷。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也要依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维度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注释
1宋立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2):119-123.
2王本华.作家眼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兼谈中学语文的文学作品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3(3):55-60.
3周丹.圆融与互摄: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2015.
4郅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21-22.
5朱伟.语文要素评价的维度、特征及策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66-69.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3
在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我所教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在课堂上,学生胆小拘谨、不善言谈,不敢用英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二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事物会有好奇心,但这种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都会使学生的兴趣降低。三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课堂上不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经常会被其他事物分心,以至于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理解不深。
针对以上情况,根据我市“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做了大量探索,探索出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多种做法,最后,我利用儿童喜欢动的天性,确立了“多维互动”五步教学模式。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包括pair work,group work和全班活动中的个体之间的活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和汇报展示。
从形式上看,多维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部分。其中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全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生生互动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全体的互动等。从实质上看,该模式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优生与差生之间的信息处理。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从个体到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从小组到个人的互动;增强优生与差生之间的互动等。通过这种无缝隙的互动交流,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和个体评价互相补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效益。
这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如下。
一、热身展示,激发兴趣
这是一个热身复习活动,是英语学习前必不可少的活动。教师利用课前热身复习,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从母语的环境中尽快进入英语的学习环境。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能很快产生兴趣,并有想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它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也可以是个体活动展示,个体展示要注重将机会让给学习能力水平稍差一点的学生,在展示后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以促进这种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唱英语歌曲,猜谜语,说绕口令等等,总之是和上节英语课有关的或和本节英语课内容有关的,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
二、新课呈现,初步感知
这是学生初步感知新语言点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以最直接、最清楚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并模仿,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输入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英语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所涉及的活动多数为师生活动,此时学生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三、寓教于乐,互动交流
本环节是学生反复理解新语言点,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大量互动活动开展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采用各种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互动活动,活动要求不可太难,要有趣,又能训练语言。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说,这种机械训练必须体现在活动形式上,必须要有趣,学生才乐学,主要学习形式为听听做做、听听找找、抢答、表演、竞赛、模仿等等。这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采用展示和评价的方式来开展。
四、合作交流,拓展运用
本环节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的环节,是学生达到兴奋高潮的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里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在执行教师设置的明确任务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创新展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愿结合,创新对话表演,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及创新能力。
3.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本环节既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既有小组评价,也有个体评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互动活动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根据互动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层次性的作业,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比较容易地完成作业过程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这种贯穿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多维互动”五步教学模式,结合我市“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有关做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浓厚,大胆自信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并不断提升学习运用能力。
实施一学期以来,我所教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明显提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互助、探究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集体荣誉感强烈,并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英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减少了两极分化几率,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4
新川中心小学 李明朝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我谈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怎样使小学生积极主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课
小学数学大多数的课堂学习情景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见识少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选准一个课题来作为合作学习的开端,然后逐渐和学生习惯这种“新”结构,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心理素质、年龄特点、智力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别等各个方面。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做到好、中、差生相搭配。组内成员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各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学困生也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3.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有关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让课堂教学气氛热闹,同时,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
合作探索。首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4.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不管合适不适合,难易与否,都要学生合作讨论,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讨论,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小组研讨。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导航,及时进行调控,使各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5.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交流时间,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组与他人组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再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发挥。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探索、形成解释、反思交流的探究过程,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探究欲。
探究性教学方式之探究 篇5
探究性教学方式之探究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是人才培养和生命成长的基本场所.长期以来,人们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研究.从改革开放之初,重新确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出“向一课时要质量”到“如何使教学有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再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质量何以生成、课堂教学如何生成新质”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而教学方式问题无疑是课堂教学生成新质的关键所在.本文拟对探究性教学方式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对深化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作 者:郝志军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100088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教师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验 篇6
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型活动”即是在阅读课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不仅能逐渐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善于从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联系中去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含意,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不言之语”。而且,学生还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
“体验型活动”如何进行操作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映象。这就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了表象。而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即直观的形象思维。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构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儿童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要比所表述的语言更加深入,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的体验,必然使儿童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诗歌、寓言、童话、各类故事,它们或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或富有生活情趣,或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这些课文感其美,动其情,明其理,可作如下尝试: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如教学《长征》前,可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的电影剪辑,《长征》歌曲、《长征》朗诵等集合,制成电脑光盘,在课堂教学中随机运用,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这样,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获得切身体验,对诗歌的学习、讨论会自觉而主动,积极而热烈。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全诗所抒发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此外,在词语教学中,也可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明白词语的意思,学会词语的用法。
2.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特别在创作表演时,儿童平时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小动物的头饰,人格化的雪花、腊梅、大萝卜、春姑娘、冬爷爷……连同儿童的情感,都会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因此,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提高与发展。此外,还可以用实地观察、语言描绘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引导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思考,从而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同时还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让学生按课文所叙述的条理,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方法,从而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并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大象模型、塑料船、小石子、一盆水,组织学生一个个边动手“称象”边叙述。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了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并学会了用“先……再……然后……” 有条理地说一件事,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最后,通过“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的讨论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感情朗读,引导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变化。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寓意深深隐含文中。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练习朗读狐狸的话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分四步进行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验,边思考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步:独立借助拼音把课文的每个字读准,句子读通;第二步:边读边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狐狸的话;第三步:分小组交流,轮流读狐狸的话,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注意取长补短);第四步:汇报朗读,要求每一个汇报的同学谈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细细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动员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议。这样,学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讲解,通过一次次自主地、积极地朗读,自行探索,相互交流,慢慢地加深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更能发展思维,学会一种自能读书的本领。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7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 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
1. 激趣引题, 自学探究。
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 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绪, 打动学生的心灵,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明确目标, 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 给思维以动力。
如教学《简单归一应用题》时, 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50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跳多少下脉搏, 怎么来测算呢?
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跳多少下脉搏, 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这样太麻烦了, 只要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跳多少下脉搏, 再乘以60就可以了。
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 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跳得快, 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跳得慢, 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学生都认为第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 怎么办呢?这时, 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的, 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60。”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好。
由于这道题是师生共同探讨建构的, 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 很快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2. 自主思考, 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 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 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 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 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 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 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 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 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 路是人走出来的。”
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并列出算式:30+20,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 作出了如下算法: (1) 十个十个地数, 30、40、50。 (2) 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是50。 (3) 3+2=5, 30+20=50。并让他们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60+20。
3. 主动钻研, 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 探中有学, 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这一步开始时给学生3~5分钟时间, 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 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不必过早解释, 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 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以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人拼的都不相同) 。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一张表格上, 再研究: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合作交流, 共同发现了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 于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
4. 明理强化, 实践探究。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 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 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 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 掌握什么方法, 理清什么概念, 明白什么道理, 几句画龙点睛的话, 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 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 学会举一反三, 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 同时也是吸收、消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 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 不必强求统一。总之, 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 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 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 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复习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正方体叠在一起, 可以怎么叠?叠出来是什么物体?并布置课外作业:可以回家去叠一叠, 看看谁叠得好又多。
当然,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 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 让课堂充满生机。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激趣引题, 自学探究;自主思考, 独立探究;主动钻研, 合作探究;明理强化, 实践探究,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有才.让数学课堂提问更具思考力[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9, (4)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要快速发展,培养出新时期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初阶段,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很多时刻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再忽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轨道,要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社会活动,积累生活经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1.现阶段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要求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如今数学知识已经完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高度的限制使他们并不能将数学知识完整无误地运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判断应该用哪一知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对教师又过于信赖。因此,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想到教师是怎样做的,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主动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的要求
近几年来,教育家们对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教材中,对知识的编排更加趋向实用性,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而教材内容的变化,就更加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
3.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没有突破,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道具都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目标的要求。听取教师的讲授内容仍然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理论的时间几乎占据整节课,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就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因此,想要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建议
1.营造恰当的生活化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思考,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更贴切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营造跟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进行西师版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在最后结算时,教会学生先分别用每种物品的单价乘以所买的个数,之后再将每种物品的价钱相加,就是需要付款的金额。在这样特定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能亲身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加强实践活动
正确的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提高学习的准确性。例如,在西师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调查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让学生先在“看书、听音乐、看电视、进行体育活动、其他”这几个选项中投票选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在全班同学都进行投票后,根据每个选项的人数差异,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调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深入地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用法以及形成过程,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相似的情况,学生就能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地运用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生活化是实现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将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此种教学方式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会将一些与课本知识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强行地带到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正常的学习思路受到干扰,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促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还需要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杨步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3]蔡静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篇9
类别:研究论文 编号:A24D
题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科学有效的。主题词:反思 更新 探究 提高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通讯地址: 邮 编: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转载和引用:是()否(v)类别:研究论文 编号:A24D
题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主题词: 反思 更新 探究 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一、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尤其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竭尽心力。但许多学生平时或走入社会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理解,而是教师把拟定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理解,更没有掌握,不久就“物归原主”,奉还给老师了。
语文知识的牢固掌握,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老师„灌”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与思”得到的。课堂上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消失了,一句话,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失落了!作为语文课本身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人的价值、情感,这一地位可怕地消失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充分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精神。
我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及文本的互动交流,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才能达到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净化心灵世界,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二、新课改中教师应更新理念。
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即使再差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渴望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就是要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优秀人的火花。教师如能保护这点火花,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
当今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在教学中我们应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对教材的理解、识记等都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差异。
但是,教师上课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置较单一的教法,只是照顾到中上水平的学生,结果大多数学生只是作听众,出现精神涣散、睡觉,甚至随便讲话、打玩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尖子学生吃饱,中差学生吃好,最终获得全体学生的提高。
例如,对于同一个语段的分析我们教师可以请分析较差的学生朗读,中等的学生谈分层、理解层意,尖子生谈与之相联系的课外相关的知识及模仿表达练习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避免因缺乏自信心而导致掉队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等能充分地发挥,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方式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系统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授系统与学习系统间的教学信息交换。教学过程中认识行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信息交换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双方既输出、交换、反馈信息,又输入、处理、储存信息,形成一个融合的人与人的信息系统。
语文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的舞台,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文本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作者主体对社会生活客体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特殊观照。即便是对语文知识的演绎也跳出了语言的规则系统而成为富有个性的动态言语行为。阅读文本所传递的信息是作者的个体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就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是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方融合的信息系统。因此,与之相应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必然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的三维互动。要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互动方式。
首先,表现在师生的个体互动上。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面越广,参与兴趣越浓,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就越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会呈现出许多老师反映的课堂沉闷,问而不答;一节课只有教师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到头来学生收获甚微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读《记一辆纺车》一文时,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将自己喜欢的章节讲出来,最好能讲明为什么喜欢。有同学就说喜欢结尾,其呼应开头,用反复手法使怀念的感情抒发出更加深切。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精神。有的说劳动竞赛的场面好,可以感受到作者充满的革命豪情。我因势利导,问:这一段依次写了竞赛的哪些方面?学生说从竞赛的规模、竞赛的阵势、竞赛后的心情来写,把整个竞赛的场面写得很简单又形神俱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作者的乐观主义溢于言表,我让学生想“有没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如果有的话,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既艰苦又愉快的劳动感受。这是知识的一种迁移,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学生还找了体现语言质朴的句子。
这样一来,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把本文的训练重点解决了。这既满足了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求,对于一般成绩的学生又没有压力,更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不断追求新目标,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使每位学生体会到了辛勤劳动和不息的创造而获得的那种成功的乐趣与享受。如果教师一开始给学生讲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语言特点,既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又使整个课堂结构条理清晰,无可挑剔。可就算老师讲得再好,也只是老师自已讲、自己悟、自己陶醉,而不是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其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激励学生进取、探索,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它还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上。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阅读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层次:感知语言---理解意蕴---体验美感。充分利用这几个环节,使师生互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学生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小组辩论的形式。从多角度去读解文本,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地方。说出欣赏的理由。这是师生交流的环节,也是学生感知语言,读解文本的环节,许多学生都较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在主题的理解方面,一队老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竟然表现出“以老救少”,从容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课文中领悟得到,并且受到这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震撼。拓展出去,甚至有学生说到深受感动的另一篇文章《血色母爱》由于雪崩,一对滑雪的母女被大雪掩埋,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新的危机,由于她们都穿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在生死攸关之际,母亲毅然割开自己的动脉,用鲜红的热血染红了白雪,为救援人员的搜素指引了准确位置……
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这篇课文太虚假了。根据这一点展开讨论、辩论。有学生说写作方面前后交代不清。有的认为第三段描写不真实。如果猎人真被感动的话,应该是向后退远离这群斑羚,让它们活下来,而不是猫哭老鼠。甚至有的学生还拿电影《泰坦尼克》这部电影来比,有的认为同样表现了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有的则认为“泰坦尼克号”事件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那是一场灾难,当船撞上冰山时,一部分人的死亡已经无法避免,所以男人一致的决定让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而课文中的斑羚群遭遇的是一次人为的悲剧,只要猎人和猎狗撤退,停止捕猎,斑羚就能全部存活;但作者为了表现崇尚的中心思想,虽虚构了这一生命的辉煌画面,从中也侧面表现了人类残酷的一面。
可有的学生却认为,这篇文章表现的正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伤心崖上的一幕提醒人类不要做自然的侵略者。如果说“非典”事件严肃地告诫人类不应为私欲而捕杀动物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角度启发人类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这样一来,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唤醒学生的怜悯之心,激活他们的同情之心,升华他们的友爱之心,滋润他们的善良之心,就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传承过程中浸润着人类博大情感的熏陶,这正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交流,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使教学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华松 《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篇10
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首先对进入职校学习就非常自卑,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相对不佳。在语文课上,也是兴趣索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尝试着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对于职业学生来说因为底子差学习起来更是困难,所以我先一段一段地学习,疏通后再要求他们背诵,全班同学形成比赛的氛围,其实他们做得也很好,利用一周的时间一篇古文全班同学就可以全部背诵下来的。因为职业高中每册有两单元的文言文,第二单元的文言文是略讲的,所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第一单元上,要求必须学懂会背,第二单元有时间就讲。与其两单元浑水摸鱼的都学习了,倒不如就非常深刻地学习一点东西,通过背诵让他们对古文的语感有了体会。
二、诗歌类文章的教学
诗歌类文章的教学,我常常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朗诵上,教给学生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诗歌的朗诵中去体会其中的技巧。在学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都会开设一场诗歌朗诵会,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在朗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更为学生口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名著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名著的节选。我就让学生反复去读名著,然后针对名著发表自己的看法。开读书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在名著中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和最难忘的东西说出来,并讲明理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戏剧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的各种知识和表现手法。我都会开展观摩戏剧录像的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古老艺术的理解。学生观摩了戏剧后,让他们表演比较简单的话剧,通过学生的课堂片段演出,提升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情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学生自发地自导自演了话剧,效果很好,并且刻了光盘,形成了视频资料。
除了上面课文篇目教学之外,我还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续写、开展况聘会等。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在灌输这样的理念,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真真正正地让我的学生学到东西,哪怕学会一点点也是进步,要从简单入手,从多样的教学手段入手。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学生不光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课,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为职校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运用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给出学生学习的目的及范围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一样,用学生的兴趣实践作为教学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培养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的目的
目的可以分为四个层面:(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美术课当成语文、数学课等进行灌输插秧式教学,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作品有许多特定的标准。或者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及技巧等等,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画画的乐趣,只感受到了强大的负担,所以,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2)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画出一幅画,要求学生画出一模一样的画来,最后根据相似度来评定学生的作品。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让学生画出不符合他这个思维能力所具有的作品,对其个性是一种束缚。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要学生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创造作品,培养他们的个性。(3)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给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绘画步骤都进行了规定,这就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己对美的创造能力,可以用任何技法、任何工具来创造自己心里的美。第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针对问题询问教师。如,学生问教师蝴蝶怎么画,然后教师出示范例,学生按照教师画的进行描摹。教师应该对学生勇于说“不”,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美术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的原则
美术探究性学习方式要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学生个体的原则。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放任学生按照他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不要轻易地批评学生,要维护他们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否定打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束手束脚。(2)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原则。教师要注重绘画过程,不能太重视学生的绘画结果,只要学生用心地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就要鼓励,不能因为学生的作品天马行空,毫无美感就予以否定。因为美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的能力和兴趣,当学生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技法、能力等就无从谈起。(3)尊重自主创作的原则。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应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对于抛开书本束缚、按照自己思维、创造作品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贪图安逸,在书中进行描摹的学生,即使画出特别优秀的作品,也不要给予过高的评价。尊重学生自主创造的原则要求教师不要给学生示范和束缚,可以提出技法上的建议,但是不能给学生硬性的要求。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的办法
1.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习惯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会说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求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是压力和束缚,没有放开心地去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探究性学习方法中,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符合教学目的的学生情境,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绘画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情境的铺垫作用下一步步打开。比如,教师为学生播放京剧变脸的视频,通过对脸谱的认识,学生知道了白脸的曹操,奸诈狡猾;红脸的关公,忠诚勇猛……每个脸谱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然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同桌或者亲戚的脸谱。脸谱花纹和色彩的多样性也为学生的创造性开拓了空间。
2.结合学生既有的经验
如果学生对于探究的领域具有自己的经验,那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感觉顺利得多。例如,让学生学习脸谱知识,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脸谱,找出自己喜欢的,学生会觉得窦尔敦的脸谱更喜欢,不喜欢曹操的脸谱,原因是窦尔敦脸谱呈蓝色,眼睛圆润,嘴唇饱满,看起来和蔼可亲。而曹操的脸谱白色显得诡异,眼睛细小,嘴唇干瘪,让人觉得可怕。
3.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鼓励,不能一味地批评。比如在创作中,有学生联想家中的猫咪,画出猫妖。教师不能进行指责,而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指导。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维探究 篇12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适合的学习方式,将新授课教学模式大体分成四类:
(1)接受式教学:
适用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都缺乏的内容。本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是由教师讲授完成,在讲授过程中或完成后,将教学内容中那些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困难的、不易理解的、易错、易混淆的部分,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一般为多个)进行解释、说明或修正。最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最终学习内容形成内化(同化或顺应),完成意义建构。
(2)体验式教学:
适用于学生有部分日常生活的经验但不全面,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背景较缺乏的内容。本教学模式核心是“体验”,关键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即帮助学生知识建构的最主要手段是让学生在还原知识认知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材料。这时,他原有的知识背景就会起到帮助思考、辨析、论证、推理的作用,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
适用于探究式教学内容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在教学资源能够提供保障的前提下,能够在课堂环境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确定具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学习目标(任务驱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任务或学习目标的问题由教师提出,而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分析论证等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只需组织或点拨,对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行为加以肯定,对错误或不完善的部分组织学生继续探讨或修正,而交流评估环节则由师生共同完成。
(4)学生自学、自讲式教学:
适用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非常充分的内容,学生自学起来非常容易。即使不经过体验和探究,学生也能轻松理解。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异同点
以上四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与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而建立的一套较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几乎涵盖了初中物理新授课的全部类型。每一种教学模式既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核心,又有一些相同之处。
四种教学模式的相同点:
1. 都符合新课程理念,即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四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层层递进的任务或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聆听、观察、操作、思考,但问题的最终结论全是由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总结、归纳等手段自己得出的,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出面解释、澄清并提升。
2. 都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该种教学模式的班级,其学生表现出了在物理学习中的优良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图片、影像资料、拓展性阅读资料、物理学史的内容,等等。
4. 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协作、讨论的形式,因此都要注意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弃权威态度,鼓励学生发现、质疑,尊重学生的观点,亦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开放思维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爱护。
四种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1.四种教学模式的分类不同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背景不同造成的。针对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都缺乏的内容适合接受式教学模式,这些内容一般特点是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很少而理论性较强。针对学生有部分经验而知识背景较缺乏的内容适合体验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知识背景丰富的内容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两类教学模式在初中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多,多为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而自学、自讲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经验背景、知识背景都丰富的内容,并且认知要求较低,多为记忆、背诵或简单的应用的知识。
2.四种教学模式的核心不同。接受式教学模式核心是“接受”,以教师讲为主;体验式教学模式核心是“体验”,关键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核心是“探究”,关键是让学生经过探索发现知识;而自学、自讲式教学模式核心是“自学”。
3.四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不同。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自学自讲式四个层次,层层递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逐层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11-30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10-1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05-08
探究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07-02
探究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推动作用10-10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05-17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10-30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09-2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