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通用9篇)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篇1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势必对小学教师产生巨大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应运而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仍然以旧观念、旧思维驾驭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的现象相当严重。为适应新时代、新课程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也就成为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个核心目的,教学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故而,教学方式变革尤为紧迫。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革的一些情况:
一、教学方式变革之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教学视频紧抓重难点,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二、教学方式变革之板块教学。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教学方式变革之翻转课堂
三、教学方式变革之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四、教学方式变革之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五、教学方式之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六、教学方式之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七、教学方式之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八、教学方式之变“传统作业”为“电子作业”。电子作业是利大于弊的。
1、“减负”。孩子写字不快,如果每科作业都要孩子抄下来,没有2030分钟都可能写不完;其次,我认为重在如何完成作业,而不是作业内容该如何转达。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都比抄作业更好;另外,电子作业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功能是,呼吁引导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更好成长。家长总是应酬,现在实行电子作业,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不一定要专门和孩子坐在一起才能检查作业,同时还可以了解班上其他孩子的作业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家长教育会更加用心,更加积极,有的家长还时常在微信圈晒孩子的作业情况。
2、交流更积极。
学校有时布置一些游戏,家长一收到短信,就可以开始在家准备,甚至还能给孩子一个惊喜。这种方式,加强了和孩子间的互动交流。一年级的小孩子根本记不清什么作业,有了“电子作业”,我就能更好地辅导他了。父母即是家长,也是老师,“电子作业”在低年级更为重要,也应普及。据调查,如今不少学校都用上了留“电子作业”的方式,这些途径包括微信群、QQ群,还有手机短信之类的,多数集中在低年级。学校表示,因为低年级孩子还不太会写字,“电子作业”真得有它的优势。即便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抄写家庭作业,但学习内容难度增加,更需要家长随时保持和老师的互动,才能辅导好孩子的学习,QQ等工具用起来就更方便了。我们在课题研究采访中,老师们普遍认为,运用这些网络工具,对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家庭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等确实很有帮助,尤其容易受到低年级的孩子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家长也能同步孩子的教育。”其实我们并非完全采用“QQ和微信”的组合,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应该先在黑板上写下来,方便家里没有QQ微信的孩子,同时我们也会把黑板上的作业拍下来,发到群里,让家长们知道布置了一些什么作业,以便督促孩子们完成。
“微信布置作业”确实是近年流行起来的,老师借助这些新渠道,能快捷地和家长交流。汝州市逸夫小学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朗读一段课文。这一作业和传统要求家长签字的检查方法不同,学生们要把朗读的内容通过微信发到老师手机上。老师接收后,直接在手机上听朗读的效果,再在微信中把评语发回给孩子。
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了教学中,甚至曾经一度让家长们非常头痛的布置作业的问题,也因为有了手机微信等工具的使用而变得轻松。据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已开始用微信微博和QQ等方式给孩子布置作业。其中QQ使用率最高,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每天的作业内容直接由老师发到群内的公告,家长有疑问可以直接查看。同时,由于可以传播声音文件,布置朗读和背诵作业时,微信也颇受老师们的青睐。
逸夫小学数学老师葛晓贝说,她非常喜欢运用这些网络工具,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她建立了家长QQ群,随时和家长互动。她的网上博客里有对数学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有学生在校生活图片。每天她还会把孩子课堂上的表现用手机录制下来,发在自己的微信上,让家长们查看。现在微信能够加的好友已经超过限制了,我准备开通个人微博,把所有孩子家长都加进来。现在所有家长都能够和她在QQ群里交流,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
3、可增加学习效率。
以往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会把当天的内容打印在一张小纸条上,学生人手一张带回去给家长看,或者由老师写在每个学校的家校联系本上,这样很浪费资源和时间。而且,因为孩子年纪小,有时纸条掉了,家长还是会经常打电话询问作业情况。老师要反复解释,比较麻烦。“现在,我只用把作业内容拍一张照片,发到微信群里,每个家长都能看见,非常高效率。”逸夫小学让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建立各自的题目库,发到家长的QQ群中。家长在家里可以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自由地在相应的年级题目库中帮孩子找题目进行练习。该校一位家长李先生说,这种方式对学有余力的孩子非常好,也比自己在外面购买教辅材料更有针对性。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篇2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变得更加强大, 只有如此才可以改变教学的质量, 使初中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状态。
1 新时期下英语的重要性
在这个焕然一新的时代, 英语越来越变得重要, 因为中国实现国家化的原因, 所以中国和国际接轨, 与国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而英语的使用成为了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 所以英语就成为了主要的语言方式, 只有不断地加强英语的学习才可以使国家同国家间的关系个更加亲密, 只有充分的利用英语和国际间的各个国家形成良好的关系, 才可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2 新时期下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如今英语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对英语进行实际效果的学习才可以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然而初中英语是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 所以这个时期正是英语打基础的阶段, 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使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具有效果, 所以对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式的革新, 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初中生学到更加扎实的英语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是很有必要改变的, 只有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初中生才可以被新的教学方式吸引, 才可以唤起他们对初中英语的兴趣进而非常努力的学习英语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改变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也是对时代不断变化的根本性措施, 所以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趋势, 只有初中英语顺应改革的趋势才可以对自身形成巨大的进步, 才可以使英语变革适应于更多的师生。
3 新时期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遇到的问题
(1) 传统机械式灌输方式依然存在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 一些老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机械的灌输英语知识给学生, 这使课堂失去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效果, 使课堂陷入一种硬套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中, 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激情, 在一片死气沉沉中进行学习, 而老师也没有任何的挑战, 只会照本宣科,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低下的, 只会带给学生被动式的教学结果, 不会促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能动性, 使学生讨厌这样的英语教学。
(2) 部分教育者的思维不够全面
一些老师不具备完善全面的教育思维, 只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例如他们会刻意的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单词的背诵和书写,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加具有效果的记住单词, 没有告诉学生有益的方法, 这就对学生是一种教育的局限, 使学生在一种没有实际效果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这种形式不利于教学。
(3) 对新的教学方式只是浮于表面
在初中英语的教育中, 老师们刻意去追求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们在追求新式教学方法时, 却忽略了学生们实际掌握的程度, 对于学生缺乏交流, 不知道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惑, 继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4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1) 改变教学的态度适应新时期的教学
作为英语老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要对学生负责, 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改变自己的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方法, 学习和接触新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新式教学, 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彻底改变学生们对英语的认识, 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教师拥有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课堂。
(2) 加强自身的思维的锻炼, 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
教师应该要加强自身思维的锻炼, 要学会一个问题多个角度分析, 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问题得到充足的解决, 所以老师必须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只有如此才可以使自身更加周到的对英语进行教学, 只有如此才可以适应多个学生的教学需要, 全面的看待问题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更加全面的弥补和支撑, 使英语教学更加具有渗透力。
(3) 教师要对新式教学做到深刻的了解
在教师引进新式的教学方法后要深度的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不但认识到新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还要学会跟踪教学方式带来的实际效果, 只有如此才可促进新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要对新式英语教学进行良好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新式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继而受到新式英语的影响, 改变学生的英语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有力的提升。
5 结语
新时期条件下, 英语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学习内容, 所以对于英语的初级阶段, 初中英语老师应该抓住英语的改革, 使英语教学充分的得到改革, 只有如此才可以加快学生学习英语的步伐, 才可以确保学习英语的有效性才, 才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提升英语能力。
摘要:英语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伴随着国际化的到来, 英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 所以只有学好英语才可以增加自己的素质, 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而对于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 使其变得更加宜人, 以人性化为改革的重心, 只有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使初中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1]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探究[J].西南大学, 2014.
[2]郭丽君.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变革研究[J].吉林大学, 2015.
[3]黄喜凤.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探究[J].新校园, 2015.
论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变革探究 篇3
摘 要 初中的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和符合当代初中体育教学的正确发展观,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培养出中学生的体育思想,从而达到学生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要建立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目标,在体育教育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健康合理。在教学上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时刻关心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和学生之间做到亦师亦友,充分的调动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 初中 体育 方式 变革 分析
随着中国教育体系逐步的变革,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切正朝着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迈进。而作为初中的体育学科,在这场变革当中应该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方法相互融合呢?在初中体育变革当中,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新的教育方式呢?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最大化发挥新的教学方法呢?对此,我根据实际教学当中提出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崛起,社会整体发展平稳,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人们已经可以从忙碌的工作当中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自身健康的关注。随着国家提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的那天起,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健身活动陆续展开,各种体育活动也全面展开。每天参加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当代的新兴话题。而且,随着中国医疗建设不断的健全,医疗保险、医疗合作已经融入到每个家庭当中,全民身体健康是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生活特色,在清晨街道两旁的步行道上总会发现晨跑的人群,而且各处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人们运动攀爬的印记,在社区、学校人们健身的方式也在全面的发展,而且这种体育健身的趋势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作为初中的体育老师,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树立符合当代初中体育教学的正确发展观,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大培养出中学生的体育思想,从而达到学生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要建立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目标,在体育教育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健康合理。在教学上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时刻关心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和学生之间做到亦师亦友,充分的调动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初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方式都是以老师的主观思想为主导教学思想,老师下达什么样的教学命令,学生都是无条件的服从。这样的主观教学方式,老师已经把课堂当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老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当中已经完全模式化,而学生在这种模式化下的学习,变成没有自我思想,有的只是学习在学习的本能,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心理成长。
新的教育方式中明确了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明确了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要教学目标。明确了身体和心理双方面健康的教育方针。在体育教学当中要根据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不同体质的初中学生要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而且要认真听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要主动了解关心学生对于运动的感受。要展开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化的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心态,让初中学生自己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并且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训练。
三、换位思考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学方式当中明确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老师在体育教学当中要以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进行实际教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自己的教学是否正确、是否合理进行思考。而且要培养学生也站在老师的立场进行学习思考。双方都要找到实际教学当中、学习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双方平等的讨论分析。在实际体育教学当中老师要发挥主导性的教学思想,要引导学生以老师的立场看待学习问题,而在培养的方式上要做到平等有益的角度出发,要对所有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双方都是平等的身份对话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老师要以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教学。对于学习当中比较优秀的学生要多加赞扬,对于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不要给与言辞的打击,要多多鼓励和沟通,了解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然后在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与帮助,坚决禁止在教学当中用体罚或者辱骂、刺激性语言对待学生的事情出现。
四、体育教学当中问题分析
在中国教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学校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老师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推行新的教育方式,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等。比如在实际体育课教学当中,以足球课为例:老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进行教学,每队11个人分成两队进行比赛,而一般教学的时候都是由体育老师作为裁判,对于学生在踢足球的时候,也有一些初步的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由发挥,对于其它一些的技术要领,体育老师也是提一提,因为每节课时有限,并不进行专业的指导训练。所以很大程度上学生是在玩,并不是在比赛和训练。
即使在学校之间或者城市的运动会活动上,也没有设定足球比赛,即使是有也是老师之间和成人之间的友谊赛。所以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有许多体育项目都是口头提出或者短暂的训练,并不加强专业性的指导。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学校内外的一些专业体育项目活动,要以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对于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喜欢体育的精神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夏峰.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4
——赴淄博“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研讨会”学习汇报
济宁高新区第三小学
许树雷
老师们: 大家好!我在11月15、16日赴淄博参加了“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研讨会”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了一些学习笔记,并拍摄了一百多张图片。现将我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向大家介绍如下:
在两天的学习过程中,共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首先是来自浙江湖州的盛新凤老师,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曾获得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课堂教学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盛新凤老师做了《和美语文的有效策略——以练导学》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其语文教学婉约雅致,清新秀丽。她倡导的“和美语文”,实际上是强调语文教学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协调,以及各种关系和联系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融通,以此达到“雅”的境界。“雅”是我国传统美学对美的一种表达,她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语言文雅”、“情意古雅”、“方式淡雅”、“结构闲雅”,都是种种美的表现。不仅是外在形式的“雅”,更是内在质地的“雅”,是一种人文情怀,也是一种文化品位;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是语文教学艺术和语文教学品格的统一。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江苏苏州的薛法根老师,薛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语界四大名师之一,中学高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做了《语文教学艺术》的报告,在报告中讲到:
一、块状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简单起来。
简明的教学线索将课堂“切割”成清晰的“块状”,让学生从这种简单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启迪,审美的熏陶;简洁平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语言、感悟文字,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简洁精当的板块避免了纷繁复杂的头绪扰乱学生的阅读视线,干净利落地完成从初读感知到熟读成诵再到读有所悟。在一般两课时的课文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着力于“读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朴实无华而又扎实有效,既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将“课标”中所提及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落到了实处。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囿于文本,大胆地对文本进行“重组”,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推进了文本的学习。他认为,语文课不是培养演员的课程,所以语文课堂中的表演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学生潜心会文、揣摩文字神韵的手段,要很好地促使学生去咬文嚼字,领悟言中之情、言外之意,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富有思维含量的对话让课堂丰厚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前辈的论述指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最为本质的方法。“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他认为 “读”是“对话”的中介与凭借,“对话”是建构在读书基础之上生成的一种“言语智慧”,是学生感悟、吸收文本语言后获得的发展性言语。这种“言语”绝非靠几遍有口无心、漫无目的的读书后便可获得的,它取决于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告诉我们思考应伴随着读书,读书不仅是通过发音器官念出字音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即:口诵心维。惟有如此读书,师生对话才不会成为一问一答式的“机械运动”,惟有如此读书,学生才能成为文本的“知音”。
三、关注语言、发展语言,让课堂扎实起来。
语文教学的许多困惑和无奈,大都源于在问题的两端摇摆,而没有很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语文教学首先要明确自己:一该干什么,二怎么干。语文教学该干什么?应坚定不移地立足语言,确保语言。其他所有目标,诸如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习惯培养,等等,都是围绕附从于语言学习这个中心的,都应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的。换言之,语言是载体,是根本,根本不存,其他都无所依附。因此,薛老师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是一节关注语言、发展语言的课。
第三位老师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丁雪飞老师,她是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初步形成了富含生命活力和人文亲和力的语文教学风格。丁雪飞老师做了《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语教学“课改”的地气》的报告,要点如下:
翻转课堂在语文课上怎样翻?
1、在课堂理念上以教为主向学为主的翻转。
2、在角色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3、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4、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
5、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翻转。
6、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7、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8、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翻转。接着丁老师介绍了前置性学习,提出“让学”。让学的基本要求:突出以“学”为主,聚焦言语实践,关注问题意识,积极引导课外“让学”流程。
根据专家们的讲解,我领悟到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的认识: 翻转课堂的起源: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的两位老师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翻转课堂才刚刚开始。更具开创性的是,这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
翻转课堂的概念: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
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
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的教育科学性: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微课程的概念: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5
论文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 探究; 合作; 课堂教学; 体会
论文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本文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霸占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3.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点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好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师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4.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参考文献:
[1] 钮绪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新课标契合途径的研究——以《语文教学论》课程为例[J].语文学刊.2010(15)
[2] 刘年喜.试论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3]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4]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4)[5]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篇6
1.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1.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3.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王蔷教授最后总结: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尽管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线英语教师。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尝试性地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了有可能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篇7
一、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习行为和方式的单一化将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发展,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并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发展。根据这一教学经验, 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积累、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在教学齐白石《虾》的画法时, 让学生对照齐白石笔下的虾与现实中的虾的区别, 让学生心存疑虑, 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了解齐白石画《虾》背后的诸多故事。让学生先从思想上学习绘画, 并通过自己理解来加以反映。这样的绘画表现就会和一味地照搬照抄在绘画意念上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层次。美术教育可以提供很多有比较性的图片资料, 如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的对照;梵高、塞尚的油画作品与写生实景的对照等,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主动探究之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辨, 自己构建观点, 得出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结论。这种将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等资料内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便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方式。
二、探究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 实践参与, 才能促进个性发展, 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如毕加索与《格尔尼卡》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然后凭借美术人文背景资料对《格尔尼卡》进行重新审视, 以此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教师启发、鼓励、引导, 真正把学习的主导权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独立思考, 自由选择表达方式, 进行不同的尝试和体验, 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创新的氛围中理解美术作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才会有精彩的场景。
三、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 人的成功不仅在于智力因素, 还有非智力因素, 许多事情的完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与他人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沙雕最能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在沙雕的制作过程中, 如果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在即将完成的瞬间功亏一篑, 这就要求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紧密团结、高度信任、默契配合的状态。而保持这种状态必须要熟知沙雕制作的步骤, 有明确的分工以及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 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求知伙伴, 创设条件提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才能, 而又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 信息大量涌现, 所以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会学习,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从广泛的背景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所谓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并与他人合作,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篇8
在时代发展与变化的背景下,教师一直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因此,众多教师开始思考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但这些研究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善与进步。
基于此,笔者对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杜绝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产物,是指教师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当做存储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方式集中突出了教师的“教”,却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批判与否定,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学”、主动地建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能力。
因此,在新时期,教师首先要杜绝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而不再是接受知识。
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为例,教师要学生掌握用“it is+形容词+of+(not)to-不定式”表达对某人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黑板上写出这一句型,并在下方罗列出常见的形容词,如:good,nice,beautiful等。通过大量的讲述,教师完成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所给的单词进行简单的造句,或者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利用这样的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练习和巩固的目的。
从根本上说,这就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所获得只是一些固性的知识点,所提升的也只是基本的应试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究什么样的词语可以被用于这个句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得到“it is”之后需要添加的是形容词,这就为学生打开了一道大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造句,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建构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总结,使学生获得的认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获得的认知更深刻。更关键的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再是固性的知识,而是得到知识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三、突出教学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从主观上认为课堂教学是个人的“独角戏”,因此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意识,也没有引导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更自由的表现与发挥。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应该体现在突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既要加强师生互动,又要突出生生互动,在更有效的互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提问推动教学的发展,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以初中英语阅读为例,教师在学生仔细阅读后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s the author’s point?”“What is the key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会进行思考与回答。这就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变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场所,在推动教学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探究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的交流后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思维与意识的碰撞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为例,教师以My Star signs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此时,学生开始讨论、探究写作的思路,在相互的交流中确定写作的方向及所要使用的句式句型。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在写作后相互修改文章,通过相互指正获得更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更有活力,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转变统一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统一性的教学方式,换言之,教师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
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切合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新单词时进行拓展学习,掌握单词的几种形态,同时掌握意思相近的高级词汇。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夯实学生基础为主要教学目标,利用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方法提高学生单词学习的效率,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快速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五、结语
对现有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总结和交流,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4.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 篇9
——以“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为例
张树虎(江苏省宿豫中学
江苏宿迁
223800)
【摘 要】本文对“控制与服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案例进行分析,并对“交流与沟通”为特征的和谐课堂进行探讨,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 生物教学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一堂市级高中生物研讨课(《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后研讨摘录:①课堂提问:这堂课回答问题共38次,共16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只有1个问题是一位同学回答,其余问题都是2个以上同学回答。多位同学回答同一问题时的答案雷同,学生无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有2位同学每次问题出来后都积极举手,但是教师从未提过一次。②教学节奏:在一节课前32分钟掌握比较合理,第33分钟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讨论时间,教师谈得头头是道,自问自答一气呵成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学生听得云雾缭绕。③“想象实验”的设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当出现两位同学回答与“教参”答案相比较远时,教师立即终止学生的回答。„„ 现象归因
1.1 教师为完成当堂任务,控制教学进度
新教材容量大,尤其本节教学内容作为科学史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料有限,学生在很多知识点无“前概念”,因而教学难度大。因此,教学时一般予以补充相关的素材,比如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距离下课有12分钟,教师采取直接教学教材内容,学生一脸茫然。该教师沿用教参或老教材教学进度,总认为上课是为完成既定教学计划赶进度(本课的教学任务:“肺炎双球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顾不上关照学生学习情况。这种做法在江苏不少学校常见,由于江苏采取的高考模式,学生对生物学科极其不重视(学生在高二选课,生物是可选可不选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高二第二学期3月份参加全省学业水平测试,各校在排课时一周2节,导致高
一、高二课时不足,因而教师只好赶进度。这样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其实这又是在无端的耗费课时。这种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赶进度的课,当然顾不上关注和照顾学生。
1.2 教师为完成教学预设,控制学生“出错”
曾经在教师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中,你最怕出现什么状况?”结果有93%的教师回答惊人的相似:“怕学生‘打横炮’,怕难以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上述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尽管看到有两位学生早早地、高高地举起了手,可教师就是不请他发言,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发言常常会“打横炮”[1]。还有的教师上课时遇到学生出错时,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悦,迅速采取否定的处理方式,学生纠结着这份“丢面子”,接下来的课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此后,为了不再体验那种难以承受的尴尬和羞愧,就会想法设法去找教学参考书,并将上面的答案抄下来,因为老师问的问题很多与教学参考书是一样的。有的教师总是希望教学能一次性完美地完成认识过程,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为了避免“出错”,教师惯常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精细的“磨课”,将教学的内容、过程精细化、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严密的推导、详细的讲解以及不惜“越位”的提示或暗示,使得教学活动按照预设的轨道按部就班运行。学生则被要求顺着教师搭设的台阶拾级而上,不能脱离预定的“轨道”,以使教学活动变得简捷而顺畅[2]。
1.3 教师课前准备过程中,忽略学情差异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因此,课前教师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班级基本状况,整体基础水平,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充分掌握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就决定了学情的多样性。而学情的多样性就是个体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忽视学情就会忽视个体差异。行动策略
上述课堂管理方式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容易造成一种“对抗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创造力被扼杀。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方式是以“交流与沟通”为特征的和谐课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探究态势。
2.1 师生认同感是高中生物和谐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是一种积极地师生交往过程。高中生物作为“小科”,有以下诸多原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江苏大多数高中生仅仅将其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其次,在目前高中极具扩招情况下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素质普遍下降;第三,高校扩招后带来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下降。„„
基于以上因素,如何打造和谐课堂?如何让学生以积极状态投入生物学习中?这是摆在高中生物教师面前及其迫切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进行交流与合作。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之一,教师最需具有的思想是如何时自己变成学生最欢迎、使用最顺手的工具。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而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某种教学管理方式对于数字化成绩的消极影响。借用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师思故师在,不思则不在。教师一思考,上述“现象归因”还能存在吗?
和谐课堂追求在课堂管理观念上确立“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相互认同、密切配合,增强彼此认同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管理内容上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3];在管理形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课堂上应该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厚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做到“四多”即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呵护;在方法上做到“四多、四少”即优点多表扬几次,缺点少批评几次,上课发言多叫几
次,课下少留几次,作业多批几次,“×”号少打几次,谈心多做几次,家长少请几次。
2.2 依据课堂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也有类似的观点:“每个学生都难免犯错误,甚至就像最伟大的思想家也不例外。”即便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教师不可能完美无错,又怎能奢望发展中的学生不出错呢?其实每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会:错误,是课堂教学的本真体现,是课堂教学的资源。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教师必须在宽容、接纳学生错误的同时,做到“究错”而“纠”,把握动态生成。例如,上述例子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格里菲斯的第四组实验”中遗传物质是什么提出猜想。一学生回答的是染色体。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不予任何回应,显然对于这个答案教师很不满意。因为学生的答案远离预设运行的轨道,这是静态的封闭的课堂管理,是以“教”为中心的格局。其实,这种错误是课堂资源,教师课前在预设中如能研究学生可能的答案,课堂上才能有效把握。这就是现代教学观强调的课堂管理由调控“教情”转向调控“学情”,用教师的教来引导、帮助、校正学生的学。教师要依据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可依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研究错误的性质及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并从中获得启迪。例如,上述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可借题发挥复习细菌的成分、结构,并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还有哪些猜想?此时正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绝佳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在众多答案中,哪一个正确?或者都正确吗?现在我们能想到的这些,当时格里菲斯想到没有?为何格里菲斯只得出了一个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气氛一下子又热闹起来[4]。另外,预设问题的思维含量较大,也难以催生预期的课堂生成,容易引发学生出错。例如,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理解教材中两组实验现象为什么不同?放射物集中的部位不同为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造成学生学习迷茫,甚至导致学生因难以生成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而课堂教学必须及时作出调整。课堂教学进度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构主
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知识的不断构建和累积,又是经验的不断拓展和提升。所以在探究新的问题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前科学概念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例如,补充噬菌体的基础知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实验中的搅拌与离心的目的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问题则符合学情基础,利于促进学生动态生成。
2.3 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对象个别化,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为教师从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立场出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备课,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和促进他们学习。在教学设计时采取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为基础差、中等生、优生等三个层次,为不同学生设计和筛选不同的训练题;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个学生当作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区分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发展。例如,在课堂上围绕某一难题,给学生探讨不同答案留有空间,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说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课堂上留意学生的不同表现,对这些表现进行原因探寻并给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坦陈己见,等等。这就是实施个别化教学。
2.4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追求“动起来”的高效课堂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尽管课改的号角吹响了十几年,但当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唱独角戏,更为可怕的是接受新课改教育的学生依然如此。要么是一讲到底,要么是一问到底,要么一读到底,要么一写到底,要么是讨论到底,根本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实效,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表现为少数人(尖子)动,多数人不动;教师动,学生不动;形式上动,本质上(大脑)不动;毫无秩序的乱动。有的时候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整节课下来,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听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合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性,等着老师讲而不愿独立思考,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鉴于当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只有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逐步改变这种课堂低效的现状,必须改变这种让人窒息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三动一测”课堂模式比较利于突破目前课堂教学状况。
“三动一测”指“问题驱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检测调控”课堂四个环节。“问题驱动”中的“问题”指的是课本(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驱动”指用动力推动、带动、发动。问题驱动是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习欲望,引发深入思考,驱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就是用系列问题引领学生自学,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小组互动”是指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组际间相互竞争,理解识记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发现新的问题或疑问,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联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空内,通过师生共同研讨、探究,对重点概念、学生疑难问题和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等交互作用和影响,求得课堂生成问题的最佳方案。“检测调控”是指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达成情况,实现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动一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预设的问题和课堂生成的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求得问题的初步解决并生发疑问;通过学习小组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进一步认识,对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组际间、师生间共同探究、研讨来求得问题的真正解决,通过对重点知识、典型例题的剖析,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最后通过练习与检测,促进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该模式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四个部分,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它们的关系是:“问题驱动”是前提,问题(学生生发问题、教师整合问题、课堂解决问题、生成新的问题)是主线,是贯穿各教学环节推动教学深入发展的显性要素;小组互动、师生联动是课堂“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动态生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环节,是四个环节的核心;检测调控是促成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最终体现,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参考文献】
[1]陆敏刚.动态生成性生物课堂教学意识摭谈[J].中学生物教学.2009(8):16—18 [2]李允.教学错误资源:理性认识与有效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1(4):40—42 [3]孙秀鸿.中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9(19):111—112 [4]许东升.渗入科学猜想 提高思维能力[J].中学生物教学.2011(7):14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课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文本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批准号:D/2009/02/17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重点课题《“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批准号:B-b/2011/02/1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树虎(1970—),男,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材开发与教学研究。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市名教师、市生物学科教学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区首席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十优园丁。近3年来发表在教育类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32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中文社科核心期刊的论文1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2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内容的教学处理》一文,2011年7期,原文发表于2011年3期《中小学教学研究》;《高中生物新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应用策略》一文,2012年4期,原文发表于2011年11期《生物学通报》)。
作 者:zhangshuhu 工作单位:江苏省宿豫中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
邮政编码:223800
联系电话:***
【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推荐阅读:
小学自然教学方式变革07-23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09-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式探究12-11
唐集中心小学学习方式变革调查报告06-09
探究新课改音乐教学的教师行为07-07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11-17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10-13
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教师学习心得09-24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