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2024-08-30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精选5篇)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课堂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教师既是挑战, 又是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首先, 从教学对象来说, 当前高校课堂中的学生与以往相比, 他们的眼界更开阔, 他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多样化, 他们更追求个体价值在课堂中的展现。其次, 从教学内容来说, 变化的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调整, 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将课程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与我们身处的社会相结合, 更加生动具体地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现实中的价值。因此, 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和生动地传达给学生, 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从而愿意通过展现个体和融入群体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不断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的问题。

1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征

一般而言, 各高校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工商管理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异, 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 这些专业课程会随着学生所处的年级而逐步开设, 专业细分程度也会逐步细化, 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等是各个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基本都开设的课程, 一些行业高校会根据所处的行业特征细化开设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课程。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方面是课程与现实的关联性, 从课程的名称到课程的内容, 不难看出这类课程的体系建立以及内容构建来源于企业现实运营中, 并将运营中出现的规律和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 所以这一类课程的内容在讲授时更容易与现实结合, 将系统性的知识与多样化的现实经过合理组合之后再传授给学生, 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从而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尽管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课程会在不同的年级开设, 但是这些课程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往往需要回顾并运用之前的知识, 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而且也能够感受到整个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关系, 所以工商管理类课程在讲授时会不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和拓展新旧知识, 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参与程度。

2多维度启发的教学理念

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因为学生刚刚从高中强制性学习阶段进入到大学自主性学习阶段, 所以该研究者会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加入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补充知识, 通常这一类知识会以小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案例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 除教材之外, 现实中的人和事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更生动的知识来源。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 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寻找问题与工具的关联性, 如何在知识和问题中尝试地找到结合点, 理解锁和钥匙之间的必然关系。

在大学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前一年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 并已初步建立起知识获取渠道多样化的概念, 所以该研究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启发性内容的比重, 尝试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并将这些关联性整理之后与其他学生分享和探讨。另一方面, 也开始推荐除教材之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源, 强调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进一步拓宽。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 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在不断地分析和梳理中逐步认识到寻找钥匙的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合理的寻找过程会有效地节省开锁的时间。

在大学四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该研究者所采用的启发理念与一年级和二年级已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不同课程的学习, 无论在思维体系、知识积累和分析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在对他们的教学中启发性内容比重最高,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聆听和共同探讨为主, 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和自我阐述的空间和机会。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 更着重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们尽自己的能力先找到需要打开的问题之锁, 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多把能够开锁的钥匙。

3多层次互动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进行多维度启发的教学理念, 该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将理念予以实施,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情景模拟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特点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 并让学生扮演角色, 模拟事件过程, 让学生在全程参与中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例如, 该研究者在大学一年级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人员招聘”这部分知识的讲授中, 由于该内容对学生而言并不抽象, 操作性强,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并且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中必经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招聘企业和应聘者的角色扮演来体会和理解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最终的教学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3.2案例探讨

在该研究者的教学实践中, 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 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 而是选取企业管理现实中的标志性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案例设计, 并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这样选取的案例由于具有实时性, 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 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引导其寻找案例背景与某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对高年级学生更强调的是将案例背景与已经学过的多门课的知识点相结合, 从而形成大案例以进行深层次的讨论,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再是离散的、各课程之间脱离的, 而是综合一体的。

3.3团队实践

情景模拟和案例探讨通常是在课堂中进行, 是在指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 而团队实践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充分, 也更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发挥。例如, 该研究者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 会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选取调研主题, 进行问卷设计和发放, 通过实地与消费者的沟通以及回收后的问卷分析来研究生活中不同消费者的行为偏好, 在这种团队实践中由于学生完全依靠团队协作和实际调研才能够最后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实践结果, 所以他们往往能够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

4结语

启发和互动是当今互联时代中高等教育教学的趋势, 尤其是工商管理类课程传授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但是如何将启发和互动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更有效地在课程中实施是所有高校教师持续验证和完善的目标, 该文通过该研究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以期与同行共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教学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对教师既是挑战, 又是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在此背景下该文以所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进行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以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 探讨在高校课堂中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采用不同维度的启发方式进行启发, 并通过不同层次的互动手段将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有效地进行传授, 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维度启发,多层次互动,工商管理,关联性,交互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苏敬勤, 崔淼, 王淑娟.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2 (03) :222-230.

[2]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3 (2) :42-44.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篇2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成为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教育模式与规模的合理转变, 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其中,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优劣。因此, 定期对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有助于学校了解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目前, 针对这一问题, 我国学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如宋立新等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提出了包含16个评估指标的评价体系[1];滕玉成和任生霞同样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 其研究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道德等, 其次是学生对课程、对教师、对评教的认识因素;赵晓娟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问题, 建立了一个非线性多元分层评估模型[3];眭依凡通过对美、英、德、日等国高校教学评估的归纳和介绍, 详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正在实施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计划上的优势以及弊端, 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4];董九英采用区间数表达了专家给出的评价信息, 通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 客观地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叶志明等提出了具有地方大学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该体系注重教学评估中质量因子的动态优化、质量因子相关数据采集的常态化、质量因子与相关权重的关系等;王庆东和侯海军构建了若干区间数变权综合决策模型, 并利用区间数变权原理讨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估问题;刘香芹和陈侠使用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优, 最后得到专家达成共识情况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顺序。

现有文献几乎都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评教方式四个方面, 较全面地提出了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维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型,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1) AHP基本理论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属性评估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1) AHP的层级架构

AHP的层级架构一般由两个以上的决策层组成, 并且上下层级间的元素逐级连接。在应用时, 首先必须根据实际问题, 确定出决策者、决策的总目标、决策的根本目标、影响决策的相关属性以及决策方案等。层级架构中的每一层级的属性集合是以上一层的目标作为依据进行评价, 层级架构最底层的元素为决策的备选方案。如图1所示。

(2) 评价尺度

在应用AHP方法时需要进行属性之间的两两比较, 其重要程度通常按5级制划分, 即一样重要、较重要、很重要、极重要和绝对重要, 并使用1, 3, 5, 7, 9对以上5级进行量化;若以上5种程度无法描述所比较二者的关系, 则使用折中值进行量化, 即2, 4, 6, 8。

(3) 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同一层属性中决策者对任意两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9]。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构建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

(4) 一致性检验

由于理性决策者的偏好关系应满足传递性, 然而, 人为主观判断构成的判断矩阵常常不满足传递性, 为此, Saaty教授提出了随机指标R.I.以调整确定一致性比率C.R., 即C.R.等于C.I.与R.I.之比。当C.R.小于等于0.1时, 接受一致性检验。

⑵评价体系

本文在研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及国内学者王庆东等、刘香芹等、陈明月等人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遵循系统完整性、可解构性、可衡量性、简明科学等原则, 突出了评教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即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根据AHP理论, 构建了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 该体系评估主体为学生、同行、教务管理者、教师自己。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其中, 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评教方式的体系结构分别如图3、4、5、6所示。

如指标体系所示, 评教体系的总目标是课堂教学质量, 根本目标是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评教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4个属性, 其中9个属性还包括28个子属性。

三、算例分析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调查问卷, 假定学生要对统计学与组织行为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本文利用随机生成问卷数据的方式进行算例分析。首先, 选用算术平均法汇总生成的数据, 即将每个评价个体对各要素的打分取算术平均值, 并构成判断矩阵, 由此矩阵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按照Saaty标度比较子目标层元素:学生因素 (B1) 、教师因素 (B2) 、课程因素 (B3) 和评教方式 (B4) 之间的关系, 得出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其中, 权重是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权重向量, 并且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后文亦同。结果可以看出, 子目标层对总目标影响因素的排序依次是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评教方式。

以学生因素为准则, 学生对评教的认识 (C1)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C2)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C3) 、学生对评教的心理偏差 (C4) 之间的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2所示。

表2在B1下的判断矩阵

由表2数据可知, 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学生因素, 学生对评教正确认识的权重为0.5509, 即, 若想获得较真实的评估结果, 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前, 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在学生因素影响下的排序依次是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生对评价的心理偏差。

以教师因素为准则, 师德修养 (C5) 、教学内容 (C6) 、教学方法 (C7) 、教学水平 (C8) 、教学质量 (C9) 之间的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针对教师因素, 师德修养权重最大, 因此, 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与此同时, 需要不断扩大在本学科领域的知识面, 及时将所了解到的最新学科动态等知识传达给学生。

以评教方式为准则, 评教量表的设计质量 (C12) 、评教时机 (C13) 、评教结果反馈方式 (C14) 之间的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调查表的设计质量是影响评教结果的重要指标, 并且, 作为评教最后环节的反馈方式也不容忽视, 及时、公开的反馈评教结果会使得课堂质量评估这种方式得到更多的认可, 为评教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涉及的其余指标权重均由判断矩阵产生, 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不再列举。最终计算结果为统计学课程的综合评分是0.528, 组织行为学的综合评分是0.472, 因此,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要优于组织行为学课程。

结语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问题涉及学生、教师、课程等诸多影响因素。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多维评估体系, 该体系结构较详尽的体现了评估问题的复杂性,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本文评估体系为基础, 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调查问卷, 该问卷可供学生、同行、教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己对课程进行评估。考虑到评教体系的复杂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按照此体系构建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进行网上评教, 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及时地评估课堂教学质量, 以达到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合理评估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评教方式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AHP的课堂教学质量多维评估体系, 通过比较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大小, 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利用随机生成的问卷算例阐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

一、背景

财政部于2013年8月16日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旨在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制度上的保证。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部署了相应的任务、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新制度》与《指导意见》都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制度》提出的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的管理会计理念,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入手,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作用,这一理念是财政部门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导向。

二、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理念创新

(一)传统财务会计理念下的产品成本核算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报告会计”,侧重于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会计侧重反映过去,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来反映企业的相关历史信息。

传统财务会计下企业成本核算只是将发生的原材料、人工、期间费用简单地归集到产品成本,满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服务于财务报表以对外报告(见图1)。但是这种简单的完全成本法不能反映产品成本利用的实际情况,不利于管理者对产品成本有清晰的了解,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理念下的成本核算体系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报告会计”,侧重于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管理会计侧重预测未来,通过分析过去、把握现在从而为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预测决策。

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想要很好地反映企业成本归集及使用效益,必须打破传统财务会计下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不能仅以服务财务报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只需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项目设置和核算方法的选择,可以适当设置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成本核算项目(如图2),清晰地反映产品成本使用率,落实产品成本责任制,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三、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构建

《新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根据《新制度》的规定,本文尝试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

(一)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1. 全面成本管理。

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原则的全面成本控制理念,将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实现了成本责任制,体现出了多层次的成本管理思想;通过对现场成本管理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目标成本控制管理的组织体系,趋向于形成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使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收益情况采用分部门、分层级、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式,通过降低成本费用达到优化业务流程的效果,促使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理论框架体系主要通过对企业的各类作业进行分解,其中重要的增值作业尽量保持并细分增强管理,而非重要的作业应合并处理或减少。因为成本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通过成本消耗作业将各类作业成本分摊到具体的产品对象中,正确确定企业产品的实际成本,合理分配间接费用,提升增值作业,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多维度、多层次划分的重要依据就是作业,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清晰、明确地划分不同维度和层次范围,作业成本法为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技术基础

因为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需要分许多维度和层次,并且每个维度和层次的数据都非常庞大,仅限于人工计算根本不可能完成管理会计框架下的成本核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的兴起与发展,使企业能够对瞬息万变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相关概念

1. 维度。

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是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零维是点,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体,四维分为时间四维和空间四维。成本会计的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生产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多维度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不同产品的成本、每个班组的成本、生产设备的损耗、不同订单批次的成本等,企业完全可以按照自身需要来设置产品不同的核算维度,以清晰地考核产品成本使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层次。

是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具有多样性,可按物质的质量、能量、运动状态、空间尺度、时间顺序、组织化程度等多种标准划分。成本会计的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管理成本要求,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多层次可以使企业管理者较好地把握每个部门、工厂、车间、班组的分别成本和总成本,利于落实产品成本责任制,提高企业产品成本管理水平。

3. 网状。

在多维度与多层次的系统下,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产生了许多成本项目交叉点,这些成本项目交叉点既是多维度的构成项目,又是多层次的构成项目,这些交叉点很好地把多维度与多层次联系在一起,也必然是成本管控的中心点。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可以着重从成本交叉点出发,分别分析成本交叉点在维度和层次上的成本利用合理性、可控性和效益性,深度挖掘成本交叉点处成本利用的漏洞。在成本交叉点处,发现一个问题,就会解决两个或者多个相关维度和层次的问题,甚至会产生成本管控集成效应,相应地会提高成本管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海尔集团的成本核算系统

海尔集团为横向的、扁平式的分权化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伙伴式关系。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具体分析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见下页图3)。

1.本文将海尔集团的成本分为三个中心下的十五个基本维度。职能中心包括六个项目维度,产品本部包括五个产品维度,推进本部包括四个推进维度;还可以将海尔集团发生的成本分为基本产品成本、质量控制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企业文化成本等几个维度。基于维度设立的职能中心能够很好地反映海尔集团的多维度成本,如可以根据基本产品维度,了解每种产品所耗成本,进而分析产品成本优劣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质量控制成本可以得出企业产品质量情况,以及废品率、返修率等;人力资源成本可以提供企业员工招聘与开发成本、稳定性、薪酬激励政策等,从侧面反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以及本单位用工成本的优劣势;环境成本和社会责任成本主要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能会造成企业额外成本的增加,但会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集团可以根据相应的成本发生情况了解各维度成本利用率,以降本增效,制定科学决策。

2.从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来看,海尔集团属于网络型的组织结构。从最上层的股东大会到最底层的产品本部都会产生本部门的成本,这些成本都可以明确地归集到不同的层次项目,使管理者清楚地了解每个部门、每个车间、每个工作组发生的总成本和各项成本,在寻找和解决问题时可以目标明确、对症下药,以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综合多维度与多层次来看,管理者既能清楚地知道每个维度的成本是由哪些部门归集而来,又能详细地掌握每个部门发生了几种不同维度的成本,结果清晰明确,易于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和实现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特别是成本交叉点处形成的成本管控集成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成本管控效率,进而实现管理会计在创造企业价值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模型的构建(见图4)

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层次与维度,每一层次可有多个维度,每一维度下也可有多个层次,模型中最基础的维度与层次应该是最基础的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既满足该层次的成本责任制的管理要求,又能反映该维度的成本使用情况,这就是成本管控关键点。成本管控关键点是整个模型的中心点,只要提高关键点处的成本利用率就能同时提高不同层次和维度的成本利用率,进而提高整个模型的成本利用率,从而实现成本管控集成效应,使企业的成本利用率实现质的飞跃。从最基础的成本项目往上层递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优缺点

(一)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体系的优点

1. 打破了传统财务会计的框架。

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并不是以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财务报表为目的,而是满足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需要,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成本归集科目,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成本归集项目,并且分别从横向、纵向以及横纵结合的角度分析产品成本,使产品成本利用情况清晰且综合。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为发挥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成本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2. 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产品成本。

多维度、多层次、网状的成本核算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产品成本,促进发挥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多维度角度是把产品成本归集到不同的成本项目,分析这些项目成本利用率能直接促进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多层次角度是分析企业每个部门的成本发生情况,落实成本责任制;多维度与多层次的结合,是综合分析企业产品成本,形成成本管控集成效应,以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思想。

(二)多维度、多层次、网状成本核算体系的缺点

1. 角度多、工作量大。

新的成本核算系统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将企业产品成本分类,不同的行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能需要设置较多分类,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等问题。

2. 缺乏较统一的分类标准。

虽然《新制度》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1个行业类别,但是每个行业类别有其自身的特点,甚至同一行业中不同的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新的成本核算系统并没有提出较统一的各维度、各层次的成本分类标准。

参考文献

[1].郝玉贵.《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框架、内容与重大改革[J].财会学习,2013,(12):24-27.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篇4

信息科技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众多,每项教学内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强调让学生学会综合、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然而,当前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不少难点。

1.学生对课程目标不明确,兴趣点发生偏移

不少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娱乐的工具,认为学校的信息科技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学生的这种想法情有可原,因为虽然社会不断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但大部分人都是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真正用于查资料、工作、学习的并不多。在这样的环境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娱乐的工具。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这门课本该有的兴趣点发生偏移。

2.在课堂上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落实

目前,初中的教学还是以中考作为指挥棒,因为不需要参加中考,所以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往往会被忽视。部分学生不重视理论学习,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会做其他作业,或者是没有用心去听讲,完成操作任务时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心想要去上网或玩游戏。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有效落实。

3.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社会需求脱节

信息科技自开设课程以来,内容就不断进行调整,其出发点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赶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的。

4.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悬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或是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或是自我钻研“自学成才”,但是,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初中信息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后进生因“吃不了”也常常会失去信心。在课堂上,不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技术技能悬殊过大。

以上这些问题仅靠信息科技课程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更有效的辅助力量加以推动,而各种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正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总体设想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是不同的,表现出来的学生对信息科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一点,喜欢编程;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一点,喜欢摆弄机器人。爱好文学的学生喜欢制作电子期刊,爱好美术的学生喜欢图像处理。有的学生喜欢动漫,有的学生喜欢摄影,有的学生喜欢DV制作,等等。可以说,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各不相同,而我们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来适应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针对此情况,我们有了以下思考:1我们能否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2如何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3可否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4通过何种方式促进社团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我们的实践

1.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一个社团。社团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用Pascal程序的表达方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想到社团一成立就受到追捧,报名人数爆棚。为了限制人数,也为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适当筛选,以保证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能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聘请了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上有着多年指导经验的教练来上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中鸣机器人社团是我们成立的第二个社团,这是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探索的一个社团。中鸣机器人社团活动可以为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最理想的信息化智能教学环境。

机器人社团活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搭建和编程。搭建主要是搭建机器人的形状,从不同的搭建形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编程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从不同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

智能机器人包含了机械、电子、传感、控制、驱动、材料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社团培训课程是以多维度创新为核心理论,通过多个项目作品的完成过程,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向往,挖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以分组试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动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和中鸣机器人社团成功开展活动后,我们开始引导学生自建关于信息科技的社团。

电脑动漫社团是刚成立不久的社团,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指导者都是七年级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已经在校外学习了好几年的Flash,并且对动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他组织了校园中一批对动漫感兴趣的同学并向教师递交了成立动漫社团的申请书。教师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为他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场地——电脑房。于是,这批动漫爱好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团体和活动的场地。他们的每次活动都由社长发起,自己安排活动内容。教师巡查时发现,他们搞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他们也会聘请教师来辅导他们,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我要学”的机会,尽量予以满足。

这个社团几乎完全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社团的原则、制度规章和活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确立。在社团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主人,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要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点赞和提供展示的舞台。

3.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电子期刊社和摄影社。

电子期刊社是主要用Word和Power Point制作电子板报或电子期刊的社团,通过围绕计划的主题开展相应的操作与实践活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拓展思维创新,提升学生发现美、收集美、创造美的情趣素养。社团活动涉及的内容比教材上的知识要更进一步,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

摄影社是学生使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并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一个社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先进行作品的创作(拍摄照片),教师讲解拍摄照片的注意事项,包括作品的构图,光圈、焦距大小的调节与搭配,曝光时间的控制,摄影模式的设定,摄影器材的选择等。然后再讲数码作品后期处理的一些常用技巧,通过一些专业软件来对作品进行技术处理,提高作品的表现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摄技能和照片处理技巧。这里所涉及的知识都比信息科技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我的数码天地》中的内容要更深入,很多内容是教材上没有提及的。

4.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信息科技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那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社团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并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刚多媒体电脑维护社是以让学生了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组成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的社团,社团成员都是班级的电教管理员。电脑多媒体维护涉及计算机、中控、视频展台、电子白板、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主要以计算机为中心,包含了主板、硬盘、CPU、内存、显卡、网卡、软件等多方面知识。在每一批新成员参加进来之后的第一次培训,都是讲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组成和正确操作方法,让社团成员掌握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正确操作,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然后再讲解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多媒体设备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师监督下,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样,在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方面,这些小金刚们就会显威力了。

另外,我们也通过“学以致用”来促使DV制作社的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DV制作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学校里的新闻、活动、课堂教学等,通过教师培训、同学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摄像技术,然后再把视频导出到计算机上,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制作出自己的DV。DV主要强调以学生的眼光、角度看校园生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拍摄和制作。校园每次的重大活动都可以看见DV社团学生活跃的身影。将这些学生自己的DV短片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校播放,能让他们生产一种成就感,促使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效果

从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近30名的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至今共有近40人次的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有近10位同学因竞赛获奖而获得了推荐进各级各类重点中学的机会。在高中一年级信息科技的学习中,这些参加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班的学生对高中的信息科技学习都表示学得非常轻松,因为算法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活动中学习过。

机器人社团自2012年3月正式成立以后,发展了近100位学生社团成员,先后参加了多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暨上海市机器人家庭挑战赛、香港创协杯创意科技机器人大赛、上海市机电模型节机器人超级轨道赛等,取得了一系列的奖项。

其他信息科技社团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外面的各种竞赛,但他们也都从信息科技社团的活动中收获满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了一些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信息设备的维护工作。教学双方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信息科技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社团活动创造的良好的自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发现自身优势,增强了自信心。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通过各种信息科技社团实践活动,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科技知识,展现自己的特长。

以上这些实践,让笔者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信息科技社团中可以学习到更多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或者比教材内容更深入的知识。信息科技社团的开展,拓展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魅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活力,多层次多维度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科技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渠道,在这里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而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则是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又一渠道和阵地。信息科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通过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及运用技能的掌握。

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 篇5

养老方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核心。纵观所有养老方式发现, 济宁的养老方式虽然有多种多样, 但大多是三种养老形式的变化。不同的是选择的权重不一。第一种以居家为养老基础的养老。第二种以医院为养老基础的养老。第三种以养老机构为养老基础的养老。

第一种养老方式是我国长期存在和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被我国人民广泛接受, 是最传统, 也被广泛认为最经济的一种养老选择。基于居家养老, 又分出多种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是纯粹居家养老和外援辅助养老。单纯居家养老以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为主要辅助力量, 是最为经济和道德所赞颂的养老。在送走老人的过程中, 精神得到升华, 这种养老方式虽然缺点很多, 隐形成本相当高。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影响, 致使成为家人和老人都认同的养老方式。其次是家庭外援辅助养老。以居家为主要生活地点, 钟点工、虚拟养老院、社区服务为辅助力量进行养老。这种方式为近期演化, 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产生, 是当家庭成员为主的辅助力量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时出现的请钟点工、临时工、护理工或社区托老院虚拟养老院等结合家庭成员为主要辅助力量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还是以居家为基础, 请辅助力量到家来帮助, 或者少量时间在离家较近的托老院。这种方式还是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 只能相对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 所以属于家庭养老的范畴。

第二种以医院为养老基础的养老形式则在老人生病或出现难以自理的情况时入住医院, 且在医院时间比在家时间长, 出现医院养老的情况多处于老人的第三第四阶段。老人需要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的协助才能维持生命, 医院养老有时也会作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出现, 且大多处于享受国家特殊福利待遇。

第三种机构养老是被故意忽略的一种养老方式, 受传统观念影响, 机构养老与传统的孝道和“养儿防老”的观念可谓格格不入[2], 一直是接待孤寡老人的地方。只有家庭残缺不全和被子女抛弃的老人才会选择机构养老, 在观念上难以被人接受。

但恰恰这种养老方式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 解放家庭成员。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庭老年人进入第三阶段, 使相当数量家庭陷入照顾老人的伟大事业中去, 必然会影响自身事业和潜在发展机遇。当大多数家庭都在忙于照顾老人, 社会发展会逐渐放缓。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使家庭成员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当中, 稳定社会产出, 使国家有足够经济实力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繁荣。其次, 民间流传久病床前无孝子, 并非子女不孝, 而是没有能力尽孝, 这是非常悲烈的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儿女定期到养老机构探望尽孝, 保持家庭和谐和睦, 养老机构使家人在没有照看能力或时间时, 有了第三种选择而非受伦理道德煎熬的二选一。最后, 老人在养老机构生活作息有规律。频繁定期的就医诊疗检查成为可能, 享受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带来的便利。生理心理都会得到慰藉。因此, 养老机构养老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要养老方式的选择之一。

1 济宁养老机构现状

1.1 济宁养老机构宏观情况

自“十一五”以来, 在济宁市党委和市政府的努力下, 针对养老机构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积极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上升, 服务项目日渐丰富,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响应国家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 养老机构支撑济宁老年人养老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十一五”期间, 济宁市累计投入3.5亿元资金, 相继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农村扶老福利工程”和“情系夕阳”工程, 建成“星光计划”项目103个, 农村敬老院改建扩建项目143个, 社区老年服务站80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村级互助养老院试点建设等。

截至2013年数据,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0.8万人, 占济宁总人口847.08万的15.44%。这个数据比2010年占总人口的14.98%略有提高。与此同时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共计279个, 床位2.7万张。且主要以保障城市“三无”、农村“五保”、高龄、独具、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 济宁市将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 企业, 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共同建设原则, 通过新建、扩建、改建、购置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村级互助养老院的同时重点建设供养行、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及设施。

在城市开发建设居民小区和旧城区改造等相关项目中要按照济宁《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等要求, 将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纳入整体实施方案中, 共同建设, 共同竣工, 共同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小区如没有养老服务机构的要逐步弥补或利用闲置资源补建。

市政建设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老人日间照料服务场所覆盖城区社区和55%以上的乡村社区。市级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政府建设养老机构应以老年养护机构为主, 现有公办养老机构应逐步向老年养护院转变。并肩负起为带头示范作用。

到2015年增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床位、村级互助养老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2.4万张;改造40%以上现有床位, 使之达到建设标准。各类养老床位总量达到5.1万张, 其中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达到30%以上。使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张。基本形成制度完善规模适度, 组织健全、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2 济宁养老情况调研

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济宁全市范围内不同地区27家养老机构。共采集27家养老机构相关信息, 经整理后, 确认有效信息15家。调查方法。使用两种调查方法:第一, 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 由课题组成员带领学生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团队进行现场询问, 根据回馈信息当场记录和填写回收。参与调查的课题组成员和学生在调查前均受过相关培训。调查询问时使用标准语言并对有可能产生歧义的内容做同意深入说明。第二, 使用拍照和录音设备记录调查材料和相关信息, 由课题组成员做后期整理。调查问卷。养老机构管理运营状况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包括养老机构的名称、调查时间、所在地点、调查对象信息、占地面积、投资规模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内容, 包括所使用的营销方式、创办养老机构的原始目的、盈利情况、支出大小排比等信息。养老机构当前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情况作为调查的另一块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男女、年龄、受教育水平、薪资水平、工作年限、之前有无相同工作经验等。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基本情况如下。

1.2.1 管理运营方面

养老机构经营状态:15家养老机构回答一致是微利行业。

营销方式:营销目标无差异化。有2家养老机构没有采取过任何营销方式;3家养老机构使用过传单宣传 (每年在5次以内) 、大众媒体宣传 (每年2次以内) 以及陌生拜访 (每年8次以内) ;4家养老机构使用过传单 (每年10次以内) 和陌生拜访 (每年4次以内) ;6家养老机构使用了传单 (每年18次以内) 、赠送小礼品 (每年3次以内) 和陌生拜访 (每年3次以内) 。

1.2.2 人力资源方面

共收集15家养老机构共308名员工信息。

表1结果显示, 此次共调查308名对象, 其中男性调查79人, 占25.6%;女性调查229人, 占74.4%。

表2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的年龄最小22岁, 最大72年;年龄的平均值为43.18岁, 标准差为12.19岁。

表3为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 由表3可知, 初中、小学、中专护理为占比最高的前三项, 分别占调查对象的30.5%、21.1%和8.1%。

表4为调查对象的收入水平各自比例分布情况。

表5为调查对象的工作经验比例分布情况, 由表5可知, 无经验对象共245人, 占比最高为79.5%。

2 改革养老机构面临的挑战

济宁市在巨大的老龄人口的压力下养老机构本应蓬勃发展, 但实际调查却发现济宁养老机构发展只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和实际建设时间关系不大。例如有些养老机构虽然建设时间较长, 但养老机构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县市区的养老机构边探索边发展, 致使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 导致发展缓慢。养老机构在济宁巨大的老年人口的基础上, 无法唤起老年人的需求, 满足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说明在养老机构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过走访调研济宁县市区15家养老机构, 发现济宁县市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2.1 土地方面的挑战

土地相关问题是困扰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之一。在实际有效调查的15家养老机构中, 民营养老机构土地获取来源12家养老机构属于租赁用地, 明确提出因土地问题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有5家。总的来说, 对于民营养老机构土地使用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土地稳定性问题。对于养老机构发展来说, 非常忌讳地址的搬迁。搬迁对于养老机构的经营发展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但从土地方面来看, 乡村区镇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村委会居委会等具有规划土地使用的权利。同时民营养老机构所用土地很难属于专项用地, 只是租赁集体土地使用权, 导致很多养老土地项目很难通过审批或存在各种不稳定状态。第二, 土地稀缺问题。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相关服务设施齐全并适合经营养老机构的地段因价格问题或各种利益性价比等问题无法获取。交通不便, 相关服务设施不健全虽容易获取但对今后经营造成硬伤。第三, 法律和土地使用相关知识缺乏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对土地使用方面知识匮乏, 导致对土地的考察只重视外部条件, 而对土地性质和土地背景等深层次问题考虑浅显。对于合同起草和签署过于粗犷, 存在对长期运营考虑不到位等情况, 种种因素导致民营养老机构在土地使用上存在各种潜在风险。

2.2 人力资源瓶颈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规模, 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3]。人力资源问题是困扰济宁地区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问题。济宁的民营养老机构暴露以下几点问题。第一, 护工人员学历低。在收集的15家养老机构学历调查中, 除1家工作人员均为护理相关专业毕业以外, 其余14家均为大专以下学历。员工学历虽不等同于能力, 但对于下一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未来规范化管理造成一定难度。第二, 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首先员工高龄化, 15家养老机构中308名服务人员平均年龄超过43岁, 部分服务人员年龄超过60岁, 个别达到70岁。为养老护理和服务工作留下众多隐患。其次缺少稳定来源。大部分员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而来。养老机构招人的考核标准不是适不适合养老服务, 而是能不能留下。第三, 人才流失严重。有专业知识, 且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员工容易受到亲朋好友甚至同事劝说, 去做条件待遇相对更好的职业, 缺少留住优秀员工的软硬件。第四, 绩效激励机制不敏感。养老机构通常采用的绩效激励是只奖励不惩罚, 严重犯错就直接辞掉再招, 使用这种绩效方式和员工待遇及招聘方式有很大关系。养老机构属于微利行业, 员工工资较少, 调查的15家养老机构308人工工资平均在1200~1800元左右。低收入高劳动量造成很多养老机构无法在人才市场正常招聘, 于是发动员工介绍亲戚朋友入职, 导致养老机构在管理方面极大受制于员工, 有部分员工甚至可以以辞职威胁养老机构。第五, 人力资源缺乏职业规划。对于入职后的工作人员, 15家养老机构中, 仅有3家养老机构组织进行全面岗前培训, 大部采用入职后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多为师徒帮带, 对于这种培训方式本身没有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大部分员工是边干边学, 缺少系统性, 专业性、稳定性。由于大部分养老机构考虑到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没有人力资源储备。导致本来用人紧张的养老机构即使遇到政府组织的免费学习也会因学历低、没时间等因素而无法消化吸收。

2.3 管理意识挑战

在管理意识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过分紧盯入住率, 忽略养老机构利润, 形成恶性循环。在调查的15家养老机构中, 每家养老机构养老客户入住率虽然均达80%以上, 但利润却相当薄, 半数以上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仅在勉强维持。在接受养老客户方面, 15家养老机构中有10家表示基本不做限制, 其中2家表示主要以三、四阶段养老客户为主, 3家表示以接受一、二阶段养老客户为主。由于经营压力, 养老机构对养老客户几乎没有太大限制, 仅仅对客户进行自理及不自理区分, 而鉴别自理和不自理老人的方式是观察能否走路。养老客户身份更是各种各样, 导致的各种管理问题频出。入住的养老客户在价位上越来越低端, 更难以吸引高价位客户, 形成恶性循环。第二, 不注重营销推广。仅把养老机构作为“救助站”形式存在。根据调查15家养老机构的营销方式可以看出, 15家地区养老机构所用营销手段仅为4种, 即传单、大众媒体、路牌礼品、陌生拜访, 其中传单是最主要的营销手段。且发放地点多为养老机构附近地区, 营销目标均为个体或家庭。因为营销目标不具体, 营销数量和时间有限且缺少长期规划, 效果并不明显。在调查过程中问及为什么不采取更积极营销策略时, 15家养老机构负责人的答案归纳后总结为5个方面:没钱, 没时间, 没精力, 没效果, 没必要。

大部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把营销作为一种付出, 这反映出养老机构并没有清晰的发展路线, 对于品牌建设也仅仅是一种模糊概念。没能转变管理意识, 没有考虑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对于养老机构方面的管理仅仅处于提供服务和完善服务的层次上。

2.4 各方权责划分保护挑战

服务老年人是高风险行业, 养老机构的特殊性使得老年人意外伤亡纠纷成为其经营的首要风险[4]。在15家养老机构被调查的问题里, 各方权责裁判和划分及赔偿问题是最为敏感和紧张的, 同时解决办法也是最为缺失的。15家养老机构对这个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几乎是一致的, 尽量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以协商解决为主, 调解无效则只能以民事诉讼解决。这样的解决方式有两个特点:第一, 裁判时受伤客户处于劣势。第二, 赔偿执行时养老机构处于劣势。由于各个阶段的力量不均衡, 基于这种调节模式下,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在裁判阶段和赔偿阶段都较容易出现各种影响和解的因素, 因此济宁养老机构缺少一种双方都认可的应急预案。作为一旦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和保护方式, 应急预案保护养老客户的同时也保护养老机构。

另外, 缺乏转嫁风险方式。养老机构在被动的自我保护的同时应寻求更积极主动的转嫁风险的方式。应急预案是事故一旦发生而养老客户和养老机构按照事先通过的方案进行, 属于被动行为。而主动转嫁则是第三方承担一切因养老机构造成的损失。引入针对养老机构保险和老人的商业保险可以很好缓解事故发生时的各种力量不公造成的冲突。

3 养老机构改革问题的思考

3.1 宏观问题的思考

养老机构改革需要在多方之间寻找一个“利益平衡”。我们既不能从养老者的利益出发来要求政府和养老机构应提供某种质优价廉的服务, 也不能从政府利益出发来决定养老机构发展和公民养老需求, 更不能从养老机构利益出发寻求政府和养老者的支持使自我利益最大化。从任何一个方面研究养老机构都是对其他两方的不公, 使改革在现实条件下陷入困境。

3.2 微观问题的思考

机构养老作为社会集中供养老人的一种方式, 最主要的特点是能相对集中资源, 给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5]。养老机构并非封闭的个体, 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和服务能力依靠人员素质、医护能力、交通便捷、休闲娱乐等方面得以体现。因此养老机构服务范围越广, 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越复杂, 投资运营所需支持越大, 盈利难度越大。

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是处于发展初期我国老龄事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之一[6]。养老机构改革应针对客户需求提供特色专业服务, 养老服务具有“深度”和“广度”两种特性。服务“深度”可以理解为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广度”提供服务种类。养老机构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应以优先发展专业服务能力, 而非直接发展大而广的服务种类。

4 养老机构改革的重点

4.1 发展特色专业养老, 精细化服务

特色专业养老机构是指养老机构通过分析自身情况, 确定明确的服务范围, 在人力资源、获取利益和资源匹配等方面找出最擅长的服务项目, 对养老客户提供具有明确衡量标准的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的本质是提供服务, 属于服务行业, 需要遵循服务行业的一定规则。在机构建立初期, 服务范围越广, 服务专业深度越浅, 服务质量也就越差, 盈利水平越差。因此养老机构必须发挥特色专业养老, 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运用的服务行业三要素“特色、团队、专注”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改革。

养老机构需要借助现代经营理念来改变现有的经营现状。通过“专注”核心业务剥离劣质业务突出养老机构自身“特色”区分同类。确保养老机构稳定发展, 由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为养老机构人员进行及时充电和辅助支持, 用以不断整理经验和提供改革创新的动力。

4.2 匹配养老客户与养老机构

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不一样, 产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为养老机构提供“特色专业养老, 精细化服务”设置了很大障碍。因此, 需要养老机构按照老人的需求进行区分和选择。这种区分体现在生活环境、生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多种需求上。把老人按照生理需求情况进行区分。老人的生理需求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正常阶段。第二阶段:生理心理波动阶段。第三阶段:生理心理衰退阶段。第四阶段:生理心理抚慰阶段。第一阶段老人可自由生活。第二阶段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开始影响老年生活, 在影响作用高峰时段需要他人帮助。但此时迫切度不高, 且可由非专业人士完成。第三阶段逐渐失去自理能力, 但简单生理运动可以控制。即吃饭, 排泄, 起床, 缓慢行走等可自理。第四阶段是尽量提供老人生理心理舒适阶段。生理老化问题是现今医学上难以阻止的主要目标以延缓生命和生命结束前的各种抚慰工作。这四个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性。老人的生理、心理及产生的需求都会有所变化。因此, 老人不应该被家人或非专业人员随意安排到养老机构。在入住养老机构之前, 首先进行评估, 根据老人生活环境, 生理状况, 文化程度等多种指标进行匹配以测试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否很好的满足老人需求。

4.3 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养老机构在运行成本和人力资源方面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障碍, 解决好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问题可以为养老机构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在运营成本里, 大多是采购成本。在人力资源方面, 牵扯着培训和招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集中采购、特殊培训、人才补贴等统筹整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继而思考到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把原本独立的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等问题集中处理。降低运营费用的同时还能实现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升级。

5 养老机构发展设想

5.1 三维需求层次分析

从分析与养老机构有密切关系的组织群体入手, 设想构建未来最优养老机构模型。并通过满足模型各方需求, 解出适合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案。

判断一个养老机构的好坏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其能否满足客户产生的各种期望和利益。长期以来一直无法对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度量, 而服务质量模型方法的诞生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巴拉苏罗门 (Parasuraman) 等人1985年对服务测量做出开创性贡献,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服务过程中的顾客感觉与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的理论。理想的养老机构应该不断满足并超越客户的期望, 所以第一个分析维度是养老客户。而仅仅满足客户是不够的, 养老机构需要运营, 除了满足需求还要索取回报和平衡投入产出, 因此还要考虑养老机构的创办及管理者也就是业主的期望和利益。所以, 第二个维度是养老机构的创办管理者。另外, 与养老机构有密切关系的除了养老顾客和创办管理者之外, 还应和社会管理者有密切关系。社会管理者代表着社会和国家, 社会管理者的期望和利益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和利益。养老机构发展如果符合社会管理者的期望和利益, 就会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助推。符合度越低, 支持度越低。如损害社会管理者的期望和利益则会被制止甚至取缔。第三个维度应是社会管理者。因此, 应从养老客户、养老机构创办管理者和社会管理者三个维度进行三维分析。再把养老客户、养老机构从业者和社会管理者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进行深入需求层次分析。

5.1.1 维度分析:养老客户

生理需求上, 满足养老客户最直接的生理需求是能否入住养老机构基础, 也是最直接的需求, 而服务质量和居住条件是满足养老客户生理需求的重要指标。养老客户在不同阶段满足自身生理需求方面有不同的服务期望和居住条件要求。

在第一二阶段时期, 由于自身生理条件比较不错, 对于满足生理需求期望比较简单。干净整洁空间、可口的食物、舒适环境、温馨负责的服务都是符合客户在初期阶段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状况的下降, 客户逐渐进入第三四阶段的时候, 对自身移动、正确饮食、身体的清洁排泄等提出新的要求。同时, 相关专业医疗服务、特别护理、心理慰藉等都是符合客户在三四阶段的期望。另外, 生理需求并不单纯指生理上的需求, 包含最基础的需求。因此获得这些服务所要付出的成本应越低越符合客户需求期望。

在安全需求上, 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需求, 主要以人身安全、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主。其中人身安全、健康安全方面不仅在防护上, 在公平的责任仲裁及处理问题渠道上同样关系养老客户利益。

人身安全主要涉及肢体伤害、饮食安全、服务安全等。在养老客户第一二阶段时期, 自主能力比较强, 尽可能降低因自主活动造成肢体伤害的诱导因素符合客户期望。在三四阶段时, 由于活动能力大大降低, 医疗陪护等服务时间增加, 减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伤害成为客户主要关注。其中饮食安全始终贯穿人身安全的过程中, 体现并关注在饮食材料安全卫生和制作过程安全卫生上。

健康安全上, 符合客户期望的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标应该在硬件条件及软件条件上, 周边有大型医院、宽大停车场、无障碍通道, 交通便利。软件条件则体现在专业人才队伍、软件条件不流于形式、定期体检, 并对不同生理阶段不同情况的客户实施特殊服务, 形成治病在医院, 养病在养老机构病房, 恢复在养老机构居所的情形。

财产安全上, 分为已有的财产安全和未来的财产安全。客户入住养老机构, 除了期望带进来的财物不丢失遗弃, 同时也不希望没有带进的养老机构的财物不会因为缺乏管理而导致消失或丧失。在处理未来财务方面, 老人需要有持续稳定的财力能支撑未来的生活。尤其是客户进入第三四阶段时期, 财产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和客户生活发生关系。因此, 财产安全是关系客户期望和利益的一个方面。

在社会需求方面分为两部分, 社会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接触及养老机构内部之间接触。客户虽住在养老机构但与社会应是一个整体, 而不是相互分离。第一二阶段, 客户因生理条件许可, 能选择主动接触社会, 但在第三四阶段, 客户因生理条件产生影响, 只能被动接触社会。但不管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触, 养老客户应具备选择权利。养老机构内部之间的社会需求体现在客户和客户之间, 养老客户和管理者之间。客户和客户之间能够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 相互能有较和谐的感情氛围。客户与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体谅, 发生利益碰撞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并使养老客户和管理者之间力量均衡, 不发生正面冲突的进行处理, 相互关系保持融洽。

尊重需求方面, 有对内和对外之分。养老客户虽住在养老机构, 但被认定为无用之人不符合老人期望。对外帮助养老客户树立社会形象, 得到社会认可。对内使养老客户获得工作人员, 身边人及家人的尊重和礼遇。因此, 养老机构主动帮助养老客户得到社会认可和获取工作人员, 身边人及家人的尊重符合养老客户的期望。

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 是养老客户自我价值的思考。养老客户在这一阶段以实现自我理想和完成人生目标为核心。尤其是第一二阶段养老客户在生理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如果有机会能实现自我理想, 完成以前没能实现的人生目标, 将会是客户在自我需求方面的满足, 符合养老客户的期望。

5.1.2 维度分析:养老机构创办及管理者

在养老机构创办管理者维度上使用马斯洛层次理论分析, 可以得到不同的需求方向。

在生理需求上的表现是维持养老机构正常运营, 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齐全运营手续牌照和土地使用权利。没有合法牌照和土地使用权是无法建立养老机构和运营, 因此合法手续牌照和土地使用权利是前提。第二, 尽量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利润空间,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利润关系养老机构的运作, 稳定的收益和资金运作是养老机构生存的关键。第三, 需要稳定高质的护理及管理人员。人才是满足养老机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核心。满足这三个方面是养老机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养老机构生理需求期望。

在安全需求方面, 主要涉及政策法律及土地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政策法律及土地安全关系养老机构运营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资金安全关系养老机构抵抗风险能力的高低。人员安全分为两个方面, 入住客户的安全性及员工的安全性。入住老人安全关系养老机构的自我保护和责任比例, 而员工的安全性则涉及服务和管理质量。因此, 政策法律及土地、资金、人员的安全度越高, 越符合养老机构创办及管理者的期望。

在社会需求方面, 养老机构不应被社会孤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交流。其中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信息交流一方面使养老机构及时掌握社会动态, 政策方向, 行业行情等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发送养老机构本身信息, 使社会大众其它机构更好了解养老机构。情感交流则是信息交流的延伸, 畅通的信息交流会使社会机构和养老机构关系更加密切, 从单纯信息交流转变为实体交流, 更好的融入社会。

在尊重需求方面, 分为两个部分, 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体现在养老机构对自身实力, 未来发展的肯定和自信。外部尊重是社会组织机构对养老机构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同时包含着对养老机构的信任。满足尊重需求有利于养老机构获取各种资源, 符合养老机构创办者和管理者的利益。

在自我需求方面, 养老机构自我需求方面和养老机构创办及管理者的自我需求是相一致的。养老机构是创办者和管理者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理想的平台, 而民办养老机构自我需求方面必定存在利益追求, 利益可以是名声, 可以是财物, 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5.1.3 维度分析:社会管理者

社会管理者的生理需求是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稳定运作和自我发展、而稳定运作和自我发展需要各种指标衡量, 其中经济指标是衡量社会管理者工作绩效重要核心。满足经济指标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管理者的工作评判, 形成社会管理者的生理需求。养老机构如果能刺激当地经济活动为管理者的生理需求做出贡献, 会优先得到考虑。

安全需求方面, 要满足社会安全稳定, 保证人们生活健康发展。在社会管理者层面上的安全需求方面希望养老机构能收养大量老人, 缓解人们对养老问题的负担, 解放劳动力, 为社会创造价值、人们生活稳定做出贡献。

社会需求方面是社会管理者通过解决社会需求得到社会各界认可。通过多种渠道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 平衡分配社会资源, 综合社会意见和建议。通过善待老人、解决养老等工作拉近与社会各界的距离, 打造成友善和谐社会管理者形象。

尊重需求通过一系列工作提高地方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 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通过对养老机构的建设, 让老人有优良的养老环境, 为人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使年轻人有更多精力工作, 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对政府更加信任, 并由此对社会管理者产生的感激之情。

自我实现需求是社会管理者一系列工作的成果, 最终带领地区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管理者一系列的工作过程, 也是完成自我实现需求的过程。完成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职业目标, 达成自我实现需求。

在这三个维度和五种需求的分析中, 由于分析视角不同, 各自利益点不同, 造成需求层次次序错位, 致使并不会完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再向高层次需求递升, 而是交替出现需求。因此, 借助三维需求层分析, 我们找到了不同维度的需求方向及需求动力, 从而构建养老客户理想中的养老机构最优模型。

5.1.4 最优养老机构应该满足的期望

(1) 维度分析:养老客户

生理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有良好的基础服务, 并针对不同生理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 同时最低的付出成本。

安全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有完整的人身安全, 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规划和解决方案。

社会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提供不同的接触方案来解决社会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接触及养老机构内部之间接触问题。不管是用哪种方式都需和谐融洽。

尊重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对外能帮助养老客户树立社会形象, 得到社会认可。对内能确保养老客户获得工作人员, 身边人及家人的尊重和礼遇。

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有实现支持养老客户追求理想的渠道。

(2) 维度分析:养老机构创立管理者

生理需求方面:期望齐全的手续牌证, 土地拥有或使用权。极低的运营成本, 极高利润空间, 优质的人员素质及稳定的客户来源。

安全需求方面:期望保证政策匹配落实, 长期稳定土地, 合理的资金流动及管理, 极低的事故, 公平的冲裁, 规范的服务等。

社会需求方面:期望广泛地与社会各界进行信息互动和情感交流。

尊重需求方面:期望内部员工和客户对养老机构的尊重和感激。外部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信任。

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期望通过养老机构达到自己创办养老机构的目的。

(3) 第三维度分析:社会管理者

生理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能刺激当地经济活力。

安全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社会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提高福利水平, 并得到被服务者的支持。

尊重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能增加社会对管理者的信任, 解决家庭需求, 增强社会对社会管理者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期望养老机构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做更大贡献。

5.2 最优养老机构思考

通过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三维分析, 确定了最优养老机构模型必须满足的需求方向和需求动力。认真讨论和研究了最优养老机构应该满足的期望, 发现了3个特点:第一, 在生理需求方面, 三个维度期望有相互间矛盾的部分。第二, 在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 三个维度期望基本相互支持。第三, 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 三个维度期望又各自分离, 有各自追求。根据三维分析结果和其特点, 我们缩小范围着手构建最优养老机构模型, 得出以下结果。

5.2.1 满足生理期望方面——建设规模化, 服务精细化

养老机构需要具有大面积土地, 且土地性质长期稳定, 合法手续齐全牌证。服务方面根据不同老人的生理状况提供不同生理阶段的精细化分层服务。建设规模化在人力资源方面能吸引源源不断的专业优秀的人才加盟, 并有相当稳定的人才储备。专业优秀人才则为养老机构带来高质量专业化的管理, 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而大规模的规划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人均费用, 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 降低养老客户费用, 吸引更多潜在客户。虽然单一养老机构直接对地区经济帮助不大, 但开发老人特色项目却可以极大刺激地方经济。随着大量养老客户的入住和周围优良的环境, 刺激周边商业项目开发, 对刺激地区经济有极大作用。

5.2.2 满足安全期望、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整合资源, 特色发展

这部分需求方向基本一致, 重点落在整合资源和重新认识养老机构在社会中的位置。养老客户希望有人身安全, 健康安全和财务安全。养老机构创办管理者同样希望客户能人身安全, 健康安全和财务安全。如果养老客户和养老机构管理者满足了需求, 那社会管理者的安全期望也能得到满足。在现实中, 虽然各方都尽量避免出现问题, 但一旦发生问题就需要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公平顺畅的裁决和执行机制, 而这个裁决和执行需要第三方机构完成。

在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 养老机构除了把对老人的尊重实体化之外, 主要涉及养老机构对外信息和社会机构对内信息传播。这涉及社会机构的需求和利益, 成熟的养老机构应把养老机构的社会位置打造成社信息和资源的焦点, 借助营销技巧解决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

5.2.3 满足自我实现方面——实现梦想载体

养老机构是一种平台, 是实现各种维度主体理想的载体。养老客户借助养老机构实现各种养老梦想。养老机构管理者通过养老机构获取收益, 实现建立养老机构最初的理想。社会管理者通过养老机构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却是一道多米诺骨牌, 当解决了最前面的客户理想, 后面的理想也就迎刃而解。所以, 实现养老客户的理想是实现第二第三维度理想的第一步。这个梦想也许不会马上实现, 但至少可以开启从少数到多数的过程。

5.3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养老机构发展设想

最优养老机构模型首先能提供特色化, 精细化服务。其次能整合资源, 使用资源高效化。最后可以使多方利益得到保护。经过思考, 由单一养老机构实现以上全部内容难度很大。但转换思路后发现, 如果由多个机构共同组成养老的联合体情况就不同了。于是本文提出了养老机构孵化中心的构思 (见图2) 。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也可以叫做养老机构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孵化中心主要具有三大功能:第一是支持养老。第二是孵化机构。第三是发展养老商业。

5.3.1 在支持养老方面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可以全面提升养老质量。

在生理需求上, 由于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定位于一个为养老机构服务的平台。因此, 配备长期稳定的土地及齐全的手续牌证。建设规模化降低了人均费用, 原来单一养老机构无法配备的硬件设施得以配备。在养老客户方面, 实现分层养老精细化服务。把不同生理阶段的养老客户分配到不同的专业养老机构, 进一步提高养老专业化。同时, 不同生理阶段还可以挑选不同特色的养老机构, 例如宗教养老、病情调理养老等。这时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又可以扮演养老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中介机构, 负责指导匹配养老客户选择合适养老机构。

在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上,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极大整合各种资源, 与医学院校建立定点培训机构使培训常态化, 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与保险银行行业合作, 使养老机构和老人合理转嫁风险。另外针对年轻人出售养老理财, 使年轻人建立养老意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一旦养老客户出了问题就裁决不公的局面;与社保进行联合, 使养老客户摆脱费用困扰。众多资源整合使原来不可能变为可能。由于多家养老机构入住, 附近相关附属设施得以匹配, 如大型医院、公安保安、长途车站等, 甚至可以设置绿色通道, 更方便外地养老客户及家人入住和看望。以往由单一养老机构提出的新型养老概念, 例如医疗养老、互助养老 (参加者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存蓄时间) 可以以更合理的方式匹配到每家入驻孵化中心的养老机构里[8]。最终形成入驻养老机构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服务质量和内部细节管理上, 孵化中心提供整个中心的各项支持工作。这样才能展现养老在机构、治病在医院、养病在中心病房、恢复在机构诊疗室的多级保障制度。

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因由社会管理者主办, 可以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格局。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9]。使养老客户更容易实现各种梦想, 而我们所期望的把工作岗位, 高档公寓和医院的强强联合的连锁养老院[10]也将变得具有实际操作性。

5.3.2 在孵化机构方面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各种公共和基础设施, 为养老机构在创办早期或困难时期, 提供各种扶持。当养老机构恢复运营和有所积累并足以应对外界各种环境时, 可以选择搬出, 为下一个潜在养老机构让出资源和空间。

5.3.3 发展养老商圈

由于养老经营形式发生变化, 养老服务随之发生改变。大量有活动能力、有时间、有积蓄的不同人群聚集在孵化中心, 使养老机构孵化中心通过吸引围绕老人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成为可能, 逐步发展成为以养老为核心的商业枢纽。补贴养老机构运营, 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利润空间, 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方便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多元商业等所带来的人口又带动周边商务休闲服务等不同行业。最终围绕养老机构孵化中心形成上游商业商务、下游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多个社区, 带动地方经济。

6 结语

养老机构孵化中心是通过思考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而获得的一种解决多方需求矛盾, 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地区养老机构发展的实体。是地区养老机构发展的希望, 也是各方需求和利益的集合。针对养老机构孵化中心的研究工作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且正在深入, 希望能为未来的养老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如何才能建设理想的养老机构?需要先认知什么是理想的养老机构。思考首先建立目标靶心, 从分析与养老机构有密切关系的组织群体入手, 设想构建未来最优养老机构模型。最终满足各方需求, 得出适合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案。判断一个养老机构的好坏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其能否满足客户产生的各种期望和利益, 理想的养老机构应该不断满足并超越客户的期望。与养老机构有密切关系的除了养老顾客和创办管理者之外, 还应与社会管理者有密切关系。第一个分析维度是养老客户, 第二个维度是养老机构的创办管理者, 第三个维度是社会管理者。因此, 应从养老客户、养老机构创办管理者和社会管理者三个维度进行三维分析。再把养老客户、养老机构从业者和社会管理者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进行深入需求层次分析。

关键词:养老机构,需求层次分析,养老机构孵化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式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 2012 (5) .

[2]冯占联, 詹和英, 关信平, 等.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的兴起:发展与公平问题[J].人口与发展, 2012 (6) .

[3]孙钦荣.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2) .

[4]黄宣植.我国入住养老院老人人权益受损救济机制立法研究[J].法制与经济, 2012 (10) .

[5]钱亚仙.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 2014 (01) .

[6]肖云, 陈涛.老龄背景下民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的优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4) .

[7]章晓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 2011 (3) .

[8]赵志强.时间银行: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新机制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9) .

[9]彭希哲, 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 2011 (3) .

上一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下一篇:噪音危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