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2024-11-09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共8篇)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1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院通过集体组织组队重点突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两大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使我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同时使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间,我们深入龙口市东转渠县进行了为期6天左右的社会实践,之后又对滨州市等其他县进行实地调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主要针对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处理方式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入户一对一口头式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儿童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效果评价。对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增强同学们的实地调研能力,此次活动以进行实地调查和家长家长进行交流为主,通过入户调查和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儿童教育现状有了新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一、得到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长对待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在旧社会,农村人的心里总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而且不重视女孩子学习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通过这次我的小范围调查,并且发现,被调查人中大部分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

是非常需要的!并且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家访发现现在农村的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步的改进,尽量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现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2、家长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有的坚持让孩子完成大学以及以上的学历,有的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充分体现现在农村家长意识到知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3、家长已经意识到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其其他方面。

通过调查龙口市的当地居民,从话语中可以看出家长已经接近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常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同时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注重各方面的发展,诸如体育,音乐、文艺等方面,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放松,劳逸结合,为孩子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会抽不点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并且也会到学校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有较好的成就和美好的未来!

同时在这次的简单调查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急于等待解决的!

1、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因为经济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培养出的人素质低,能够建设家乡的能力弱,经济水平就又低,文化又落后。

2、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有的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同时出现了漠不关心型、过分溺爱型、求全责备型、过度关心型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有的家长会做出体罚孩子等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等。

3、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行为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理念。有部分家长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时间有限,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出简单的辅导,也不会请家教进行辅导。同时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只顾着挣钱,而不照看孩子,不教育孩子,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儿童教育状况不好。

二、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真真正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从而使每位农村的家长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

性从而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两性循环,切实为农村教育的提高服务。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要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师考核方法,加强对他们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而且要改变教育发展落后局面,确保教育经费及时到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3、学校和家长沟通

(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一种有效的联系方式。使家长们能具体地了解子女再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老师的教育工作。

(2)、互动访问,互动访问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再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再校的表现并指出家长教育的努力方向。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有偏差的家长,教师应宣传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共同研究改进方法等。

4、家长和子女的沟通。家庭教育造成畸形发展就是因为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者再沟通交流时缺少方法技巧。

(1)家长应该学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互动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2)、方式是多样的。家长再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方式的单一性,可以多采用身体语言、信任赞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3)、时机要合理。家长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时机。可以选择再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的时候,好好聊聊天等方„„

5、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体罚孩子,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不能纵容孩子,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希望通过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农村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能够解决,农村的教育能够提高和取得更大的进步。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 随机选取临沂市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小学各1所, 对其中三、四年级 (9~11岁) 共1097名学生的家庭成员吸烟情况及其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 并选择其中的312名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干预, 以评价卫生宣传教育的效果。

1.2 方法

采用家长和小学生分别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居住面积、居住环境等;②家庭成员吸烟、吸烟年限、吸烟数量、吸烟种类、吸烟方式、对戒烟的态度和行动等。凡小学生家中至少有一人每天当着小学生面至少吸1支香烟者为被动吸烟。③小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 主要是小学生在最近1个学期内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和上呼吸道感染) 的发病情况以及身高、体重情况。2003年3月, 随机选取依从性较好的312名学生, 将部分调查结果反馈给家长, 同时宣传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健康危害知识, 号召吸烟者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或改变吸烟的行为方式, 不在家庭内吸烟。2004年12月, 再次对上述学生的家庭成员吸烟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宣传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健康的危害知识后, 上述学生被动吸烟状况改善情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吻合度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91份, 回收率为72.1%。经Kappa检验, 小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吻合 (P>0.05) , 内容真实可靠。被动吸烟组和对照组小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居住面积、居住环境等均具有可比性。

2.2 小学生被动吸烟情况

在791名小学生中, 有368名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率为46.5%, 其中, 男生被动吸烟率为48.4% (199/411) , 女生为44.5% (169/380) 。小学生被动吸烟主要来自父亲, 比例高达76.6%。来自母亲的仅占0.5%, 来自祖父母的占11.7%, 来自其他人的占11.1%。在所有被调查的小学生中, 有85.0%的小学生讨厌别人在其面前吸烟, 只有15.0%的小学生觉得无所谓。与之相对应的是, 有47.3%的小学生在别人吸烟时会马上走开, 有42.1%的小学生会打开窗户, 但有60.0%的小学生会在感到不适时才走开, 46.0%的小学生会一直在旁边, 不采取任何措施。而有人在家吸烟时, 有93.8% (345/368) 的家庭会开窗通风。

2.3 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最近的1个学期内, 被动吸烟组 (368名) 的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18.2%和43, 5%;对照组 (423名) 的发病率分别为12.0%和23.9%,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被动吸烟组的肺炎和哮喘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健康危害知识宣传后的控烟效果

在对312名进行了被动吸烟危害小学生健康的健康知识宣传的家庭中, 2002年的被动吸烟率是56.7%, 2004年的被动吸烟率下降到51.7%, 下降了5.0%。而在接受卫生宣传教育后, 有68.4%的人表示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 但还有20.3%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 11.3%的人不愿意戒烟。在宣传前后吸烟者的吸烟量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结果显示, 小学生被动吸烟率虽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在接受调查的791名小学生中有近半数的小学生被动吸烟, 而其父亲吸烟是小学生被动吸烟的主要来源, 因此, 控制父亲吸烟是减少小学生被动吸烟的关键。以往有关部门已经大力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活动, 民众对吸烟的危害也已有一定的认识, 不少吸烟者即使对吸烟持否定态度, 还是难以戒烟[2]。针对这种情况, 要强调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健康的危害, 号召吸烟者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戒烟或改变吸烟的行为方式, 不当着小学生的面吸烟。从本结果来看,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宣传教育后被动吸烟率有下降的趋势, 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但是, 这种宣传教育只能作为控烟的辅助措施之一, 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从结果可以看出, 虽然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愿意戒烟, 但真正戒烟的人却不到10%, 而且还有超过10%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戒烟, 宣传前后吸烟量也没有明显的改变。所以, 加强与吸烟父亲或其余家庭成员的沟通, 改善小学生被动吸烟的状况, 还需进一步宣传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小学生被动吸烟的状况及评价有关宣教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临沂市3所小学的791名9~11岁学生, 对其家庭成员吸烟情况及其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 并选择其中的312名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 并评价卫生宣传教育的效果。结果①小学生被动吸烟率为46.5%, 主要来自父亲, 比例高达76.6%。②在最近的一个学期内, 被动吸烟组的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小学生的肺炎和哮喘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③对312个家庭进行被动吸烟对小学生健康危害的健康知识宣传后, 被动吸烟率下降了5.0%, 有68.4%的人表示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 但还有11.3%的人不愿意戒烟。干预前后吸烟者的吸烟量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目前小学生被动吸烟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小学生健康的卫生宣传教育可起到一定的控烟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被动吸烟,控烟

参考文献

[1]杨晓辉, 姚崇华, 胡先芝, 等.孕妇产及1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控烟项目效果评价.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2000, 8 (6) :11.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建议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政治、经济和城镇化进程增添了催化剂,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好多农民工把子女留给了老人或他人监护,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甚至一年半载见不上面。这样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性格内向、心理扭曲、生活简单、学习落后。

1.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人际交往、自身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烦恼和问题,需要向人倾诉,需要亲人的安慰。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据我们调查,103名留守儿童中有45个孩子半年见一面父母,有21个孩子一年见一次父母,有8个孩子两年甚至更多年见一次父母。像这种情况,孩子严重缺失父母的爱,致使孩子甚至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留守儿童性格内向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甚至由于时代原因是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帮助和指导孩子,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害怕与人交流。据我们调查,有87%的孩子性格内向,有8%的孩子性格一般。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扭曲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自律能力差,很容易犯错误,需要父母随时引导、教育。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层次低,更是对孩子加倍溺爱,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在家不服管教,顶撞长辈;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在社会上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监护人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使得孩子心里话无处可说,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4.留守儿童生活简单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没有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一般。

5.留守儿童学习落后

尽管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只有2%成绩优秀,10%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留守儿童中4%的中学生成绩很差,1%的学生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家庭应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注重孩子的教育,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可以了,至于读书就是老师和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之责,明白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2.学校应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几乎与家长没有沟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将孩子的一切教育寄托于学校。因此,学校应积极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班主任勇于担负起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给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地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提倡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教育方面,也关乎社会、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地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地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参考文献:

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12.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4

调查背景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目的:了解现在农村教育现状,找出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上,提出了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2日到2013年2月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调查对象与范围:景县部分中小学,部分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进行走访和电话询问

调查内容

.访问提纲1、2、3、4、5、6、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观念怎么样? 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怎么样? 你怎样看待交学费和杂费这件事?觉得承受的起吗? 你们的老师多吗?他们的素质怎么样? 你觉得学校资源分配合理吗? 面对着农村教育现状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五一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河北地区衡水市景县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

农村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

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

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5

肥城市潮泉镇初级中学 孙 超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对民族犯下的罪过。”教育作为影响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为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它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因此,家庭不仅仅要给孩子提供生存的物质条件,更要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良好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成才的终身教育,它影响、决定和改变着孩子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源,对人的一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乡镇、村孩子上学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不难看出,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生产模式,家庭组成结构,家庭子女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家长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自身修养,家庭教育方法的滞后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适当,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想认识的误区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多数农村家长重视分数、轻视育人。

一些农村家庭父母由于当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跳出农门,有一个好的前程。存于这种思想,不管孩子特长和兴趣爱好,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以强压态势逼迫孩子学习,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家长就满面春风,喜形于色。反之分数考砸了,就满天乌云,埋怨责怪,甚至动手打骂。对与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从不挂心上,不管平时孩子心理需求,行为能力怎样,一味追求高分数、好成绩,使孩子从心理上和家长背道而驰,甚至有的孩子明着不和家长对着干,暗地里却和家长较劲,迷恋于网络游戏,倾心于男女学生的卿卿我我,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赚钱、疏于管理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改革开放加速了农村多元化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有的外出经商、打工,有的在自己家门口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使家长的注意力放在赚钱养家上,顾不得和孩子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学习。自制能力强的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发奋学习,争取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自制能力、约束能力差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不完成作业,自由放飞逃学,久而久之学校家长都管教不了,小小年纪只有弃学在家。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有一大半的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的较多。

3、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所具有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养育”观。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农村家庭教育思想认识的几个误区

为了对农村家庭教育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设计印发了100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我认为目前农村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打骂就是教育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16%的家长经常打孩子,81%的家长偶尔打,从来没打过孩子的仅为7%。家长打孩子是一种无奈、无能、简单、粗暴之举。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一种暴力教育,因此想他将来成为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无异于缘木求鱼。之所以93%的家长都打孩子,是因为我们从祖宗那儿继承了打孩子的“优良传统”。古语云:“棍棒下面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大家都把打骂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法宝”。

误区之二:教孩子做作业就是辅导。

在“您是否辅导过孩子学习”一栏中,有16%的家长选填了“经常辅导”,46%的有时间就辅导,7%的想起来就辅导,15%的孩子找才辅导,16%的从未辅导。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真正没有辅导过孩子的家长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说明大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读书。但问题是,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我们的家长错误地认为辅导孩子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作业。更有甚者,他们不惜牺牲工作或休息时间,代替孩子抄题,代为孩子拟写作文提纲,代为孩子查字典,代为孩子列应用题算式。有家长说:“我的孩子真气人呀,他写作文你讲一句他就写一句,你不说,他就一句也写不出来了。”可想而知,这样的辅导能有多少实效?

误区之三:与老师交流就是告孩子的状。

在“您愿意与老师交谈的话题是什么”一栏中,64%的家长愿意与老师交谈关于孩子的话题,13%的是关于家教方面的,3%的是关于孩子在家表现情况的,18%的是关于老师如何严格要求学生的。在多少次家长会和走访学生家长时,家长“异口同声”的都是有关孩子在家不听话、不做作业、乱花钱之类的“御状”。有时家长会开着开着就开成了家长们的“告状会”、“申诉会”,走访家长成了家长“上访老师”。因此,孩子怕开家长会,怕老师到家走访,怕老师与家长见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误区之四:严厉才是好老师。

在“您对学校和老师有何意见和建议”一栏中,36%的家长要求老师对学生要管严些,只有13%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多方面培养孩子能力的,10%提出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偏科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1%的家长没提任何意见和建议。不难看出,大多家长还是关注学校教育的,但在这些学生家长当中,占相当比例的家长希望老师对学生要管严些。中国历来推崇师道尊严,认为“严师出高徒”。

误区之五:老师是万能的。

纵观整个调查统计结果和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我们还不难发现,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像把病人送到医院,感觉到进了医院,把病人交给了医生,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切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一样。同样,我们学校,我们老师也不可能包治百病,我们不能把老师当作神,不能把老师当作教训孩子的工具,不能认为老师是万能的,是无比崇高的。我们也要食人间烟火,我们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我经常听到家长教训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去跟你老师说。”“你看看,你老师来了,你还在那儿玩。”“你老师都说了,你还这样?”从这些话语中,家长有意无意地把师生关系推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尴尬境地。

二、解析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因

1、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大多数农村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知识结构狭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足够的方法和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不到更高层次,必然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一味追求高分数、简单冷漠、放任失管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2、家长工作特点影响。当前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种地、打工,繁重的劳动、生活的压力,许多家长力不从心,即使心中惦记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研究教育方法和孩子谈谈心、交流交流思想,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农村中普遍存在。

3、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不注重读书,家庭学习氛围淡薄,因而致使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课余读书的良好习惯,假日里更是只痴迷于电视、玩耍和上网,弱化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学生学习不思进取。一些单亲、离异家庭的不和谐给学生心里造成阴影和压力,轻则放弃学业,重则会跟着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变坏,甚至走上赌博、偷窃等违法道路。

三、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发挥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女性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主动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对子女要严教与爱护并施,克服那些溺爱,放任不管的消极行为。

2、提高家长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村镇三结合”指导网络,努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能力。

3、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和学习环境。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家长之间要勤于沟通,减少摩擦,建立互敬互爱夫妻关系,对长辈孝敬,对子女关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切忌采取棍棒教育。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使其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应对措施

肥城市潮泉镇初级中学 孙 超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6

2.学校教育方面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1)教育经费不足,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镇)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教育、课余活动教育等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虽然国家鼓励到山区去支教,响应号召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的,资源的缺乏、平台的束缚和生活条件的低下等导致了教师的数目较少且不稳定,不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德育工作落后,心理辅导欠缺。无论是农村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其教育水平都是相当有限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有限、方法有限,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简简单单的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仅是开展单调古板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不能有效联系现阶段孩子的生活实际。大多数乡村教师没有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

3.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1)监管教育不力。代为监管的亲戚往往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指引和素质教育,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则易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他们思维古板、思想落后,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容易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消失。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状况按监护人的不同有以下五种监护类型: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属(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监护,同辈监护(由留守儿童中年龄较大哥哥姐姐担当监护人的角色)、自我监护。这些监护方式均不属于 “亲子教育完整”类型,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亲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单亲扶养人大多是母亲。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家务和农活的全部负担在她们的身上,劳累、心烦和文化水平较低等现实情况都局限了对孩子的教育。

五、调查总结

1.力保公共政策务实有效,营造社会优良环境

(1)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法律政策。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子女教育、医疗、身份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国家应该赋予所有人真正的平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为其营造安全的生活教育环境。

(2)健全保障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保障政策上有所倾斜,为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资助、卫生和免费法律服务。开通“亲情热线”,经常与外出家长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与充实、真情与温暖。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自愿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是民间协会等。应积极开展综合协助留守儿童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一些上学、看病、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3)改善人文环境,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西方腐朽文化对留守儿童的侵蚀。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家教知识讲座,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如:举办代理监护人家教知识讲座、隔代教育知识讲座、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等主题活动。

2.扩宽学校发展渠道,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1)用爱启迪,增进情感。老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他们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真正能深入学生的心坎。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不仅可以采用老师帮助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帮的形式。由特定的老师专门负责所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情况,不留任何管理上的漏洞。把留守儿童若干人分为互助组,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助鼓励。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多鼓励留守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效果评价调查报告 篇7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 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 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 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艺术课程教学, 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 75%的学生在农村, 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几年,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 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 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 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 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 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 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2) 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 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 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 (5)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 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 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时间过于仓促, 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 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 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 决定延时结题, 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 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 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 以艺术课程教学,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2) 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 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 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 (5)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 (1) 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 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 进行研讨、分析, 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2) 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 深入学校、深入课堂, 结合实际调查研究, 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 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 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 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 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 (1) 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 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 (2) 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 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 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 更要立足实际, 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 要符合实际。 (4) 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 互相作用, 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 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王东霞刘秀云刘艳红刘强

张志文赵红赵江汉张娟邱文红李春燕张淑艳李提姗王红艳冯敏张文杰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 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 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 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 形成共识, 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 成立五个研究小组, 课题组人员任组长, 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 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 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 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 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 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 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 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 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 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 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 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 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 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 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 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 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 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 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 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 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 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 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 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

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 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 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 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 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

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 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 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 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 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 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开启心智, 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 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 结合自己的实际, 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 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 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 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 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 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 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 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 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 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 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 除了大件设备外, 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 相互支援的政策, 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 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 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 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 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 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 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 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 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 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 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 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 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 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 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 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 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 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 只有相互合作, 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 “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 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 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 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 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 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 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 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 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 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 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 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 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 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 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 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 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 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 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 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 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 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 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 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探索适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7-42.

[2]王安国, 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 高文,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5]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农村学前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8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云南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学前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相关部门对农村学前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不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学前班的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学前班的硬件设施和游乐设施欠缺等,结合实际提出改善农村学前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前班;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3-02

长期以来,云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师资、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低、办学条件较差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截止2012年底,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达37.43%。临沧市地处云南西南部,毗邻澜沧江,西南与缅甸交界,临翔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共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等23个少数民族分布。受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影响,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农村学前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延缓了自身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下辖5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住着汉、彝、傣、拉祜等20多种民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昔本村委会、新村村委会、石方村委会、五村村委会、竹篷村委会五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都有学前班,本次教育现状调查选取的对象是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学前班的老师和学生家长。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自编家长问卷了解学前班家长对学前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访谈学前班教师了解学前班的幼儿情况、教师情况和物质环境情况。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访谈10名教师,获取有效访谈记录10份。

二、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学前班教育现状调研结果

(一)农村学前班幼儿情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学前幼儿班人数不超过四十人,调查结果显示学前班幼儿人数大部分已超过50人。学前班班级人数数量多,而且班级内混龄现象极为明显,幼儿年龄跨度从3—6岁,还有部分幼儿年龄超过6歲。有些幼儿进入班级年龄较小,需要读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学前班才能进入小学学习,而有些幼儿年龄已经超过6岁,却还在学前班学习,班级内幼儿年龄不统一,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学前班教师基本情况。

学前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小学老师担任,这些老师不仅没有学习过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也没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在学历方面,一半以上的老师都是初高中学历,专科层次教师较少。从班级教师来看,基本上是一个或二个教师承担一个学前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任务重,压力大。

(三)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育教学,教材基本上是语文、数学,对艺术领域、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教学欠缺。从授课方式来看,学前班教师模式基本上和小学一致,上课时间都为40分钟,教学方法单一,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理念基本没有落实。幼儿学习压力大,不仅每天有作业,学期期末还必须考试。学前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

(四)农村教学环境基本情况。

学前班的教学环境质量不高。从室外环境看,体育游乐实施少,形式单一,安全措施不力;从室内环境看,桌椅陈旧,座位不适合幼儿的坐高,影响幼儿学习;游戏材料单一,大部分是球类玩具,有些学前班甚至连一样玩教具都没有。教学书籍单一,音响设备基本没有,教室环境创设简单,黑板上全部是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

1.学前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与小学共存。

在调查的五个学前班中,新村、石房村、五村、竹蓬村的学前班都是与小学共存,只有昔本村的学前班是独立于小学之外。学前班基本无独立的园舍,学前班教室布置和小学教师相差无几,没有专门的活动室,50多个幼儿聚集在一间教室里,采光不好,通风条件差。学前班与小学教育设施共用,本身农村学校户外教学资源不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幼儿由于年龄小,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能接触户外活动设施的机会其实不多,幼儿没有户外活动时间不仅不能满足2小时的要求,在安全保障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农村学前班大多数缺乏玩教具,缺少幼儿图书、录音机、电子琴等教学资料和设备,更没有手工区、玩具区等区角活动。

2.学前班的娱乐设施较少。

昔本学前班的娱乐实施相比其他学校种类较多,如大型滑梯、秋千、球类玩具、积塑玩具等,基本能满足幼儿娱乐需求,而新村学前班、石房村学前班、竹蓬村学前班仅有少量的娱乐设施,而五村学前班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完全不能满足幼儿的户外需求。农村学前班是为了上小学做准备的,平时幼儿的活动范围只有教室和操场,活动范围狭窄。班级里没有任何硬件设施,缺少玩教具、缺少音响设备、缺少图书资料,也没有任何区角和区域活动的开展。

(五)家长教育观念情况分析

1.家长送孩子上学前班的原因分析。

有50%的家长送孩子上学前班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有30%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幼儿园是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途径,甚至有10%的家长纯粹是为了能有人照顾孩子而送孩子上学前班。

2.家长对学前班上小学课程的态度。

有85%的家长对学前班上小学课程内容持肯定态度,也非常认可和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大部分家长对学前班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主要以孩子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计算题,会念多少诗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前班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

三、学前班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但是事实上当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不到位,从政策保障到资金投入做的不到位,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学前班教学质量水平不高,学前班混龄现象严重。

(二)学校的条件有限。

1.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与小学共存的学前班,学前班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上课的时间一样,一节课为40分钟,一天上四节课。这样时间安排使幼儿自由活动少,加之幼儿的活动范围只有教室和操场,活动范围狭窄。教室里面的环境设施缺乏,没有玩教具以及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正常开展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区角活动。

(三)教师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

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学前班教师基本上没有学过学前教育,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被动的接受知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基本上没有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教学活动。

(四)家长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学前班家长受长期观念影响,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幼儿的习惯养成、潜能开发、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能留下深刻的烙印。家长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成绩来判断老师的教学水平,严重影响了学前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四、农村学前班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学前班的经费投入。

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学前班的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重点帮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发挥职能部门职责,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并能做到专款专用,真正落实国家对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筹措更多的资金,例如社会资助、校企合作等方式,在农村开办质量高、条件好的幼儿园,创设适合农村幼儿的成长环境。

(二)学前班独立于小学,创办适合当地特色的學前教育机构。

受小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班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都与小学有一致性,导致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形式与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背道而驰,这不仅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目标。结合云南学前学前教育普及率低,教学质量低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如条件允许,农村学前班应独立办学,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从普及一年学前教育开始,逐步提出普及二年、三年学前教育的目标,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让更多幼儿接受到普惠性强、质量高的学前教育。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期是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体力增长的关键期,教师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开展教学,树立新的学前教育观念,利用农村资源和地方特色,进行课程资源的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获得多种体验,发展自身多项实能力,实现农村学前班教学改革。

农村幼儿园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学前班应该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让幼儿回归到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到田野里跑步、玩泥巴,到山坡上爬山、摘果实,参加和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活动,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感受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教师可以依据地方特色和农耕节庆,用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开展主题单元活动,不仅能丰富教育资源,扩展教育内容,也能帮助教师调制教学方式,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性。

(四)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受学前班教师的学历水平、年龄结构和专业素养层次低的制约,学校领导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采用园内专业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从长远来看,学前班教师最好选择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或者培训的老师担任,不断改善农村学前班教师的工资待遇,从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选择和聘用优秀学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当然,当地教育局应该严把幼儿教师的“入口关”,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保证农村学前班师资队伍的质量。

(五)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领导和学前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家园合作的方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将陈旧的以知识、成绩评价孩子的观念转变为注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如何做人。在家庭中,应多和幼儿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与幼儿开展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家园合作中,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参与和体验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逐步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玉堂,周倩倩.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姜素梅.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长江教育,2008(12).

[3]罗仁福,张启然.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09(1).

[4]许志勇.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0. (1) .

第一作者简介:

上一篇:退票说明书下一篇:描写花香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