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通用6篇)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篇1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质疑声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针对当下人们的疑问,批评和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解决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意义何在,是否具有必要性,如何改善暑期支教等此类方面的关键问题。报告就当今情况,暑期支教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人们的质疑以及调查后的回答,暑期支教意义分析,新旧形式对比等几个方面做主要阐述。在文尾,附上支教队伍实践后的宝贵经验供大学生参考。较其他相关方面调查报告,此调研的对象丰富,方向独特,调研结果实用,进一步揭示了暑期支教的真实情况,希望对今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暑期支教
时间
效果
实践经验
一、调研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时间和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近两年对暑期支教的调查逐渐出现,但除清华大学对暑期支教整体情况的调研外,其他调研情况,分别存在着未能真正到达山区体会艰辛,调查地区少,采访对象单一,案例不典型等问题。此次调研,通过走访海南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我们小队以第三方的角度实地采访了支教者,孩子,小学领导,村中居民,城市居民,当地团委,慈善爱心人士。支教队伍调查地点及时间: 队伍名称
支教地点
调查时间
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 文昌市蓬莱中心小学
7.23~8.24 海南大学三农协会 文昌市锦山镇双溪小学
8.3
二、调研发现的情况及其意义分析
(一)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共发放问卷 5份,收回5份,回收率100%。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发放则主要是在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7 份,回收率90%。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纸质打印和电子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75%。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虽然十分活跃,益处明显,但是也存在问题不少。下面是对其中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1、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图表截取自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看法的调查)
2、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另一方面,支教周期过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支教者可以得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但其影响毕竟有限。
3、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4、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 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
4、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您认为哪些地方适合支教(可多选)
5.支教必要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受支教地对于支教团体的到来都表示欢迎,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比较淡漠。
(二)情况分析
1接受支教的学生
(1).极少数学生心中存在清晰的“大学”概念。
(2)有部分学生属于单亲家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主要特点是害羞内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差。
(3).孩子关心暑期课堂的收费问题。暑期支教不存在收费状况。但伙食费或夏令营形式要按照需要收取,价格未超过100元。
(4).学生认为支教者课堂有吸引力,自己会更认真,对支教表示很渴望。2支教者
(1).农村打印不方便,支教们在布置作业时需要采用手抄的形式。(2).备课内容常要改变,备课时间长。(3).上课的时间把握不足,缺乏自信。3校长等校领导
(1).一致承认有暑期支教的需求。(2).对支教者有一定的要求:
1).课程设计要精心准备,考虑校方,学生,家长三方需要。2.)指导老师全程陪伴。3)需要负责任。4周边居民
(1).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认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点见识。(2).村里老年人居多。(3)希望大学生能来辅导作业。
(4).夏令营的概念模糊,还是补习班的概念。(5).文化水平低。5城市居民
(1)76.1%支持暑期支教,认为是双赢平台。
(2)53.7%认为如果参与暑期支教,愿意承担支教费用。(3)37.0%自认对暑期支教并不了解。(4)37.5%觉得国家应该提供资金支持。
(5)51.2%认为暑期支教能关爱落后地区,给孩子带去希望。
6当地部门
(1)对支教队伍表示欢迎。
(2)并不了解大学生支教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们的需要。(3)如果知道当地有支教活动存在,需要负担一定的责任。(4)认为山区农村需要大学生来暑期支教。7学校老师
(1)认为志愿者的到来,能填补学生暑期的空虚和寂寞。学生家里只有老人,所以渴望关爱,比较粘人,大学生能给孩子带来陪伴,是可取的。(2)大学生暑期支教可以协助老师工作。(3)大学生能辅导孩子作业。8慈善工作者
(1)山区很需要大学生,大学是国家的人才。当地政府能力有限,需要大学生配合。(2)一周时间太短,匆匆忙忙。(3)慈善协会顾虑:
1)车不好,怕出事。
2)少数支教的学生到田野里玩,不安全。
3)常有单身青年在学校周围观望,女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问题一:学校以及学院暑期支教队伍,如果不是长期定点,每年都需要进行新的联系。而联系新学校的工作存在着不知道哪里有需求,学校对支教队伍的工作能力又无了解,联系工作太迟给校方造成工作压力,网络上信息不健全,大学生对慈善机构的招募信息不信任等问题。并且大部分暑期支教队伍在支教点支教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解决办法:
①合力构建一个官方的信息平台,包含对支教需要的学校,慈善机构的招募信息等,加强信息流通。
②活动的联系工作开展要提前到每年的三四月份。因为联系学校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完成。
③暑期支教队伍首先要有长期意识,负责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活动没有长远得为支教点考虑。④队伍的构建需要大一与大二同时参与,以大二带大一的方式,逐年对支教点进行服务。⑤队伍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校长不愿意长期合作的情况多是因为来暑期支教的队伍本身问题。
问题二:暑期支教队伍的负责人对整个活动的把握不够,对支教点的支教情况不了解。解决办法:
①负责人必须对暑期支教的性质,目的,流程,方法,安全问题及其他考虑因素有充分的了解。途径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询问有经验的人士等。
②对支教点的学生状况,交通状况,伙食状况,地形状况,文化状况等进行事先考察,调研。
问题三:经费短缺与伙食问题。解决办法:
①一般队员会认为是公益事业,会愿意一起分担开销。
②对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的暑期支教,较容易能取得赞助支持。③活动开展之前,要讲后勤工作纳入重要部分,调查了解食品供应情况。④一般支教队伍构建后勤组或与学校食堂沟通,由食堂提供。
结束感言
走了那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不同目的、做法的志愿者,经历过泥石流、烈日、感冒、中暑。暑期支教是一个相互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和小学生在这个舞台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谁多谁少,谁又明白?我们总在说共同富裕,校园里很多教授,大学生都不相信,至于社会,我便不得而知。可是,在这里,对学业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我看见,确实有先富携手贫困的影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评比也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队伍的队长或副队长都与我聊过是要实践还是要评比的话题。一些实践队伍暑假做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我们冷静分析其意义的时候,也是多少能找到一些安慰自己的理由。可这让很多原本相信做好就有好结果的队伍离开原路,在歧路上与那些团队交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暑期支教也未幸免于难。很多队伍顶着很大的压力,在为孩子们努力,在为自己的评选努力。试问,哪一个大学生不愿意在能力范围内去评一个省级优秀呢?但力气总会分散,性质也会改变,这是一种悲哀。
人们的种种质疑,包括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与大学生合作,是对大学生的一种不信任。大学生没有阅历,没有经验是不假,但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不遥远。大学生并没有那么糟,山区对大学生的渴望,让我们发现,原来大学生真的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业。当我们习惯性批判的时候,也需要审视一下自己批判的结果,它真的对么?负面的消息的发布是媒体的一种职能,让我们发现身边的问题,让我们改变他们,让生活更加美好。然而当人们形成一种负面放大的习惯后,就会忽视,其实生活中正面的情况更多。我们变得悲观且自以贴近现实,却不知道得了负面偏见的癖。生活还是美好的多,暑期支教团队,也是优秀的多。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篇2
1 微信
1.1 微信概述
2011年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实时通信服务功能的软件,即微信(wechat),它可以超越通讯运营商、操作平台的限制,为用户提供具有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功能免费应用程序[1]。另外,微信软件中还包括一些社交插件,如,“朋友圈”“附近的人”“扫一扫”等服务性插件,丰富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精彩纷呈的业余生活。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大关,成为亚洲地区最大通讯用户群体软件[2]。
1.2 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以微信软件作为基本平台,是网络时代下企业营销方式的一种转变和创新,微信用户注册后,可与周围“朋友”形成联系,微信用户订阅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而商家和企业则利用此平台向用户推广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点对点式”营销。微信营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搭建基础运作平台、开发微信官网、拓展营销功能和市场;同时,还有针对各行各业的微信会员卡,如餐饮业、房地产买卖、酒店订购等个性化功能[3]。
1.3 微信营销优势
微信营销主要包含五大优势,可总结为“五高”:
第一,高到达率。要想实现营销活动预期目的,信息到达率和传播率一定程度上对营销效果起到关键影响。手机短讯、网络邮件群发往往会被大量过滤掉,但微信公众账号每发1条群发消息都会准确无误地发送到移动客户终端,可以说到达率和传播率为1 00%。
第二,高接收率。目前,微信实际用户已经超过6亿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信息接收软件,其自身广泛性成为企业和商家营销的基础。另外,通常公众账号都是粉丝主动订阅,信息传播上也属于主动取得。
第三,高曝光率。曝光率是营销效果的另外一个体现,信息曝光率和传播率、到达率以及接收率完全不同。单纯与微博营销相比,微信营销信息的曝光率更高。微信是由实时通讯工具演变而来,具有较强提醒性,可随时对用户未阅读的信息进行提醒。
第四,高精准度。实际上,拥有大量客户群体的公众微信账号,具有强大的销售资源,也在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在发展和规划过程中,不断吸纳同行业成为“粉丝”,这样每一个粉丝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潜在客户[4]。
第五,高效便捷性。目前,智能化移动终端以其自身便捷性迅速抢占市场,也进一步加强了微信营销的实时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相较于PC电脑来说,移动终端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企业可更加方便利用网络进行营销。
2 影响因素
企业必须找到和消费者契合的营销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这样,才使得网络营销成为企业重要营销模式。在网络营销开始之初,多数消费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而现在则是喜爱和放心。网络推广和营销不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也能建立品牌,充分借助网络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那么,微信作为极具潜力的网络营销方法,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标客户精准。只有微信用户对企业感兴趣,才会去关注企业动态。这样商家和用户就形成了一种“点对点”的关系,有助于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促进营销模式摆脱传统束缚,并实现突破。具备了完整精准的客户群,企业发布的每一条营销信息都会被用户接收,激发用户购买欲,生意自然主动上门。
其次,营销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通常企业官方网站只面向电脑用户开放,移动手机客户端很难将其充分展示出来。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微信营销更具多元化特征,微信能够支持文字、语音传输,还可以支持文本编辑等功能。通过认证的公众帐号,则具有更高权限,可实时向微信用户发送更多视频、音频内容,使企业营销更具乐趣和观赏性,刺激用户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次,节约企业营销成本。传统营销模式成本高,很难在短期内回收。由于微信软件是免费下载使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流量费用由运营商收取,这部分流量费用非常少,对于企业来说,几乎等于是免费的。微信注册后,企业可以和目标客户直接就产品信息,服务内容等事宜进行沟通[5]。同时,利用开放的微信平台,企业在维护与客户关系时,也无需花费大量的成本。
最后,及时发送企业最新动态。通过微信这个具有6亿以上用户的平台,企业可建立属于自己的公众网络平台,用户关注后,企业便可不断向用户发送相关产品信息、新闻动态等内容。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微信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和对企业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相关人士认为,微信营销凭借着逐渐完善的服务职能,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经营效益。
虽然微信营销具有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微信营销也会受到一些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用户基础。毫无疑问,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针对目标是人,人是“订阅者”,也是“浏览者”[6]。实践中发现,精准的目标客户群体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如目前有很多企业或商家在高档商场或住宅小区内设置专人,用赠送小商品的活动来吸引路人扫描二维码,进而增加关注度。即使很多人扫描了二维码,但是领到商品后会立刻取消关注。
第二,内容。企业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目的非常明显,即一切为了营销,一切为了利益。目前,网络用户普遍具有较高判断能力,即使广告新颖、软文高明,也很少有人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在普通大众看来,微信原始和基础功能是通讯、聊天,而新闻、营销都是衍生出来的附属品。
第三,维护。企业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向用户发送产品或服务内容,实际上需要花费一定人力和精力去维护,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现阶段,移动客户终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在实际维护时,并不比门户网站容易。若企业花费人力成本去维护它,但实际效益却与之成反比。目前,很多企业推出“微客服”服务,在微信账号内设置在线客服,方便用户与企业实时在线沟通交流。
第四,用户粘性。在全触屏手机大肆占领市场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营销模式,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要求苛刻的用户。用户粘性是企业微信营销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维护过程中难题。因此,也提醒很多并不适合在微信平台上开展营销的企业,在没有完整营销方案和策略作为保障时,不要盲目加入到这个行列中[7]。
3 微信营销短期效果
目前,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浪潮和趋势。然而,当一个软件给用户提供方便时,会受到大众欢迎,如果其方便性被其他属性逐渐取代时,那这款软件的吸引力将大大削弱。有很多专业人士担心,微信是一种社交软件,社交才是它的重点。当用户的流量超过一半用于浏览营销信息时,预示着人们将放弃这款软件。再过几年,微信营销是否会步微博营销后尘,一个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从微博到微信,虽然营销方案、渠道发生了重大改变,但营销本质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主题仍是以最小成本来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8]。目前,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活动存在跟风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是企业希望通过新型平台为自身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企业愿意接受新事物,并虚心学习先进营销经验出发点是好的,但通过调查发现,跟风企业多数为传统企业,而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和外资企业很少盲目跟风。
就目前多数企业营销现状来说,其短期效果并不能清晰直观的呈现出来。与传统销售方法比较,“点对点”式的营销模式,在评估效果时,需要多方面数据作为支持。短期效果评估包含以下几种要素:
其一,互动频率。互动频率是指粉丝对企业公众账号的使用频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访问频率和功能使用频率。
其二,使用功能受欢迎程度。使用功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营销设计功能;二是实用功能。设计功能主要针对用户和粉丝的需求,来指定和命名页面;实用功能可以包括股票查询、天气预报查询等。使用功能受欢迎程度从侧面上反映了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依赖程度。
其三,粉丝数量。在微博营销时代有一句经典名句:“一切以粉丝数量为指标服行为都是臭流氓”。其实这句话在微信营销领域同样受用,若单纯以粉丝数量来衡量营销效果,则失去销售整体价值。
其四,粉丝评价。公众平台上粉丝评价内容可刺激其他用户购买欲望,通过粉丝评价反馈,可看出企业微信平台是否受到多数人欢迎,也是企业微信营销效果的集中反映。
其五,企业转换率。企业转换率是衡量一切营销和销售活动效果的标准,由于微信公众账号属于闭环体系,在企业转换率方面,主要包括四点转换内容:一是企业品牌影响力转换;二是和WAP相类似的网页访问量转换;三是产品(或服务)具体实施情况转换;四是为产品(或服务)咨询量转换。相信随着微信销售模式不断进步,企业转换率对应规范也会有所变化。
若企业将多数精力放在文案策划上,控制好营销内容和发送频率,通常不会引起移动客户端用户的抵制。但若企业不顾用户感受,一直发送广告性质比较严重的信息,用户则会反感。如何把握好以上五个要素,是微信营销成功的保障。目前,公众账号后台运作系统和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多方需要,启动相关开发模式是大势所趋。
4 结语
我国正在向电子商务时代迈进,而国际贸易、商务也不断呈现出新特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积极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科技水平。目前,微信营销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占据网络营销市场。很多企业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微信营销平台,但微信营销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为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拥有众多用户群体的微信,给网络营销进步提供了土壤,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程小永,李国建.微信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叶静.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企业微博与微信营销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13,5(10):143-156.
[3]张寻远.中国区域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6(13):84-101.
[4]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12(4):221-222.
[5]余倩倩.零售业开展微信营销的优势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4,2(6):41-43.
[6]唐妍洁.传播学视角下微信营销的利与弊[J].新闻世界,2014,2(10):59-60.
[7]李辉,王青.出版企业的微信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8(12):78-79.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篇3
谢谢主席,大家好:听了对方辩友的陈述,我方表示,大学生支教的确对于社会存在着积极意义。但是回归到我们今日所论的大学生短期支教,那我们必需回归社会现实中。从短期支教这一概念看,短期支教意味着支教大学生来去匆匆,支教人员流动性大,带来的混乱局面更是使得许多地区苦不堪言。近期各个媒体上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带来的各方面“副作用”的声讨可谓是风生水起,据新华社报道,超过一半的校长表示不信任支教者,而社会上对大学生自身教学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存在跟风现象,有的甚至是以此为自己的镀金手段等诸多负面评论更是此起彼伏。可见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带来利的同时,更多的是产生了弊。下面我方将陈述以下理由:
首先,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弊大于利,近80%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没时间准备支教内容,缺乏准备给支教大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适应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站在三尺讲台难以开口。支教地与原先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大学生也很难在短期支教过程中调整状态适应当地生活。时间的损耗,心理的压力并不能换得一次好的实践经验,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在体制方面,大学生支教期间的安全,经济并不能得到很好保障。
其次,对于被支援地而言弊大于利。第一,被支援地教学秩序将受影响。大学生来了,接待费用和时间不说,仅教学而言,虽然是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短期支教,大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学校在不同的教学方式间来回往复,不仅不能形成一套新的模式,原先的模式也被打乱,并受到了学生质疑,教学质量直接受到影响。第二,被支援地学生的心理将产生大波动。大学生来了,也带来了新事物新观念,但对于贫困地的孩子来说,他们接触社会少,辨别能力弱,一般对于带来的新事物都照单全收,倘若大学生素质能力不够,那必将会有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少大学生的短期支教,与孩子刚建立感情就又要分离,在不断的合合离离中,对孩子们来说未尝不是种情感伤害,未尝不会影响到学习情绪。来来去去,兴师动众,合合离离,悲情伤感,到头来,亦未见实效。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一辩稿 篇4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近几年来,有一类公益项目发展很快,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教指的是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工作,无疑,支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大学生短期支教则是把大学生这个群体,引入到支教这个活动中,这让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落后地区,还包括了帮助大学生自我成长。基于是否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目的,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首先,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是有效果的。大学生经受过高等教育,素质高、眼界宽,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比较全面和客观。他们能够更生动地引导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根据南风窗的调查数据显示,接收短期支教后,88.9%的学生想读大学,53.2%认为学习兴趣有提高;59.4%认为自信心有提高;61.3%认为孝顺长辈的意识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学生一样帮助他人。在学生们的生命里,我们支教的十几天也许像那瞬间疾驰而过的流星,还来不及孩子让我们看清我们的样子,就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但至少能留给他们一道温暖的光亮。
其次,大学生在支教中成长了。其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教活动后,通过克服支教过程中的困难,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净化和提升。其二,由于支教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多数支教大学生即是任课老师又兼负班主任的职责。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以便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为大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应变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我们其实不必要反复纠结于“短期支教究竟意义何在”,只要大学生真心的努力了、付出了,农村的孩子就得到了。如果你不经意在孩子的心目中创造出了哪怕只有一个精彩瞬间,这瞬间会变得永恒,对你,对孩子,都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安排得足够科学,考虑的足够充分,大学生短期支教绝对是利大于弊,不管是对志愿者本身还是当地受教学生。
短期支教意义何在 篇5
我们也许怀着美好的心愿,想着带给孩子们光明和希望,我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来到了乡村,但我们却做到了哪些?试问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能做到什么?我们最多能做到哪些?也许你会说,我们早起晚睡不都是为了孩子们吗?可是我们是否做到静下心来反思:大量的劳作不等于丰富的收获,也许往往是劳而无功。短期的支教就真的可以理解成支援教育吗?那岂不是夜郎自大,班门弄斧,自欺欺人。做到真正的是以传授只是以思想为主,其他的一切为辅,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即使我们二十四小时讲授书本知识,甚至于测验考试,又能讲多少呢?孩子们又能接受多少呢?短时间要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可能,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认知,却并非不可能。注重思想上的引导才是至关重要的,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是他们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憧憬,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否则短期的支教留下的只是短暂而快乐的时光,若如此,支教的初衷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我们开开心心离开,留下无所适从学生吗?
是的,毋庸置疑,支教的确带给孩子们知识、快乐。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大学生所具备的丰富的知识阅历,对他们探求知识的引领,以及他们想摆脱贫穷,想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孩子们的渴求眼神,泪水透视着什么?那是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啊!我们不需要林花谢了春红,曲尽人散;让思想的余温恒久,让孩子们求知的态度如影相随。
短期支教,不妨再单纯一点 篇6
大学生的公益行为,最广为人知、参与人数最多的莫过于下乡支教。但受身份条件所限,学生志愿者们的支教往往只能在寒暑假进行。热情虽高,效果却未必如愿。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短期支教的“副作用”:一封据说出自“被支教”学生手笔的《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讲述了受教学生们在支教者离去后要面对的种种后遗症,曾在网上流传引发广泛讨论和反思;许多调研团队也发表了长期跟踪受教学校支教效果的调查报告,深入探究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作好一名小小的支教志愿者,除了保持美好的意愿和持续的热情以外,我们也许还需要多一些的理性和单纯。
来去匆匆,就做个纯粹的体验者吧
去年夏季在西藏林芝县逗留的四天,是18岁的陈博韬在步入美国高校生涯前的首次援藏支教经历。他毫不讳言,这次的短期支教,搭的是怡安公司援藏慈善捐赠活动的“顺风车”,不为多崇高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自己获得了锻炼与成长体验。比起很多怀着“奉献”优越感的支教新人而言,他的坦率和纯粹反而显得相当难得。
他所去的林芝县中学,有接待公益捐赠和支教活动的经验,所以无论是校方的安排还是学生的反应,都显得比较自然从容。也正是因为在出发前就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陈博韬没有在这次的行程当中试图做出什么奉献,而是顺其自然充当了一回纯粹的旁观者、体验者,反倒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赢未来 这次你所见到的学生,跟你出发前的了解与想象有什么不同?
陈博韬 坦白说,以前我对西藏的了解基本等于零,去之前自己还是有挺多顾虑的。我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难免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有一些成见,觉得那边的人长相看起来都挺“凶恶”,见过的世面也应该很有限,很怀疑背景相差如此之大,我们有没有交流的话题。但让我意外的是,那边的学生远比我想象中乐观和友好,对他人的热情甚至比大城市的很多学生都高。初到林芝那晚我在校园里独自熟悉环境,路上偶遇的几名女生非常真诚大方地邀请我去教室和宿舍参观,详细地跟我介绍他们的生活。还有学生跟我说,自己要成为第一个在NBA打球的藏族人,这让我意识到他们绝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般资讯匮乏和落后。
赢未来 那你之前准备好的讲课内容能用上吗?得重新准备吧?
陈博韬 是的。我本来打算跟他们介绍一下近几年对西藏产生影响的高科技,就是那些老掉大牙的东西――青藏铁路、太阳能什么的,当然这都出于我之前对他们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不负责任的猜测。但他们提前很坦诚地告诉我这些他们都知道,让我说点“新鲜”的。所以我后来对整节课堂内容进行了调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跟他们分享了一下自己所感受的美国中学教育。学生们都像朋友一样很活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对于首次站到讲台的我来说确实是个蛮大的鼓舞。
赢未来 整个行程,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博韬 他们简单、知足,感恩生活,那种幸福感让我很有感触。第一次在他们的饭堂吃饭,伙食的质量比我想象中还要差些:萝卜猪皮煮成的辣汤,一碗白饭上加少许椰菜。我问他们“觉得菜好吃吗?”他们说:“只要吃饱就好了。”那种满足的神情很真诚;还有我们之后去景区旅游时遇到的一个90后的藏族女导游,早年丧母的她读书成绩很优异,却因为家庭困难考上了大学也没法就读,要早早工作照顾父亲,我们听说她的经历都挺唏嘘的,但她却感恩于一边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分担家里的负担,一边还能抽空自学,很坦然和乐观。
赢未来 你对这次短期支教的收获和效果满意吗?
陈博韬 那几天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就已经很足够了,我没想着要影响那边的学生们什么,反倒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不打扰他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去走走看看,让自己多了一个看待生活的角度,不是很好吗?
下乡支教,“送书”不如“送猪”
中山大学2010级的徐德辉,支教去的是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这位爱运动爱文艺的90后理科男,短短10天的支教对他而言,收获远不止接接地气、体验一下生活而已。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的同时,这场公益实践为让他找到了观察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的钥匙。
在城市里,很多人会掰起手指脚趾、拍着胸脯和脑袋思考: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所以“送猪”(物质支持)不如“送书”(送先进文化)。这似乎是一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路径:思路有了,出路自然也就不愁了。然而徐德辉却有着不一样的答案。
赢未来 对于志愿者而言,支教前最应该做好的心理准备是什么?
徐德辉 把当地的硬件条件想象得越艰苦越好。生活环境对于短期支教者而言忍忍就能过,但教学条件会大大限制你的美好意愿。就拿我所支教的学校及接触的学生为例,与现在的城市学校相比,那里的硬件设施很差: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在城市学校里,投影仪是很普通的教学辅助设施,一两分钟内能呈现的内容,在农村学校,老师则需要在黑板上“唰唰”写十几分钟;现在城里的孩子也许刚会走路不久,就有机会接触电脑了,而在农村学校,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没机会接触。还有实验仪器和材料,城市里的学校经费充足,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枪实弹地摸索,而在农村学校,老师只能一个人示范,学生围观……这些限制会让你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破灭,成就感很自然大打折扣。
赢未来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向农村的孩子们传播更先进的学习方法、思维观念更重要。
徐德辉 但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啊。你看虽然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参与支教,但统计数据显示,与1990年之前相比,如今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的农村生源比例却是明显下降了。贫困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能让文化扎根的硬件设施。单是硬件的不足就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其平均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农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城乡差别比以前大得多,在这个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他们从起跑线开始就落下了别人一大截,光靠努力已经难以填补鸿沟了。所以与其想着在这么短时间内去农村支教,送去所谓的先进文化,还不如先实实在在地想办法改善那里的教学硬件。我知道中国现在的确有太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有多少“道德卫士”,每天带着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具骂这骂那,其实自己坐在舒适的屋子里,享受着既得利益,从未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做过任何实事。公益之所以为“公”益,就是在于大家实实在在的共同参与,不止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能够真正地行动起来。
不要试图引导和改变,单纯地分享快乐
林冰涛,三年多来一直坚持通过严谨可靠的NGO做支教志愿者,几次短期支教从策划统筹到操作执行的各个环节,他都参与其中,拥有丰富的第一手实践经验。
“支教时间太短还不如捐点东西。别觉得是去帮人,就当体验生活吧。”说起短期支教,林冰涛第一句就泼了冷水。去过地震后的甘肃文县、青海玉树,在苛刻的环境考验下见过形形色色的志愿者众生相之后,他对短期支教有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探讨。如果你正满怀热情与冲动打算加入一次假期支教行动,在此之前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 牢记“为人师表”,谨言慎行
“虽说学生都喜欢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的哥哥姐姐,但每个支教者却不要低估自己的言行习惯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现在有不少边远地区学校校长,不再愿意接受任何的短期支教,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怕良莠不齐的支教者们‘把学生带坏了’。我在甘肃支教的时候,就听说同去的另一支教小组发生支教老师又抽烟又喝酒打架的事情,影响非常恶劣。校长告诉我们去年来的支教老师在走的时候把学校提供的饭锅都带走了,这是在帮助别人么?”
• 别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人
“无可否认,每个去支教的人都怀着不同的动机,去之前有心理预期是正常的。但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千万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做事,有时反倒会给受教对象增添负担。我曾在灾后的玉树遇到过一位支教志愿者,为人特别热心,看到学生们每天吃的是灾后发放的方便面很心痛,让我跟学校的校长和家长说‘这样不行’,要改善下伙食。其实大家都知道光吃方便面不行,但当时的情况十分特殊,当地提供给学生吃的物资有且只有这个,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会给忙着处理其他更紧急事务的校长和家长带来困扰。”
• 教授学识,不如共享快乐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推荐阅读:
短期大学09-21
大学生支教活动07-15
大学生顶岗支教07-17
大学生支教内容08-17
大学生义务支教08-31
大学生支教活动日志06-05
大学生乡村支教心得06-26
大学生支教典型事例10-08
大学生暑假支教心得感悟06-12
大学生顶岗支教培训心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