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内容

2024-08-17

大学生支教内容(精选7篇)

大学生支教内容 篇1

活动游戏

1、推铁环

2、丢沙包

3、乒乓球托运

4、沙画

5、折纸

6、图画

7、做贺卡

8、女童保护知识宣讲

实践内容

1、讲解防溺水知识

2、反邪教专题

3、做游戏

4、给村里打扫卫生

5、调研本村的特色养殖、种植

6、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题讲座

7、每个村都有一回电影巡回

新闻宣传

1、每队每天发一篇心情日志,发送给共青团武陟县委(34514764)

2、每天发五张照片,内容包括:参与人员早晚集中的两张照片,活动结束与学生合照一张,活动时的两张照片。

活动要求

每人每天保持电话畅通,实行每天报岗制度。

大学生支教内容 篇2

实践证明,顶岗支教活动对加强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基础教育的积极作用明确而不容置疑,但要将这项工作长期稳定的进行下去,使师范类高校在农村建立稳固有效的学生实习基地,关键在于派出师范生具有的师德修养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2]。为此,在参加支教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短期集中的培训,显而易见这种培训是及时的必要的,它对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认清自己的职责,安排好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使时间有限的培训工作获得最高效率,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在实际中,各个学校的培训工作基本由学校行政部门组织,内容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模式,有些指导教师对顶岗支教的意义认识不足,理解有误,致使上课随意变动,课堂内容随机性大,个别学校有将培训流于形式之嫌。鉴于此,在深刻认识顶岗支教对国家及个人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多次参与顶岗支教岗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顶岗支教学生培训模式及课程内容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且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为国家师范类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1 师范生岗前培训目标

由于顶岗支教岗前培训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密集学习方式,是一项计划性目的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确定清晰明了的培训目标是指导教师与学生对培训效果进行自我检测的标准,能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降低上课中内容安排的随意性,也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对要提高的能力有明确的认识。

1)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吃苦精神。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求我们要爱国家、爱教育事业,以对受教育者负责任的态度投入其中,努力工作,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在条件艰苦的地区提高自己的精神水准,锻炼体魄。

2)了解国家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理念。对于师范类学生,对国家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的了解是必须的,它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同时也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保障,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新教育教学理念是每位参与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必须深刻领悟,严格执行。

3)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与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要素,对于理科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技能,熟练标准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必不可少。

4)深刻理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学科,对教学活动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个性本色。?培训中进行教学设计训练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建立在较强的教学技能与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培养学生对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3]。要让学生明白过硬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合格教师的特征之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为重要,它符合“教师成长=教育经验+教学反思”的教师成长规律。

2 师范生岗前培训内容设置原则

要在短期封闭状态下使密集的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为主,理论辅之。师范生缺乏实践锻炼是教育界公认的事实,在培训工作中,教师要合理精确的安排培训内容,主要以引导为主,设置情景带领学生投入其中,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2)接近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对学生以往的教案,课堂教学实况等资料注意收集筛选,将优秀的资料作为培训案例进行剖析,由于这些案例是学生自己的优秀学习成果,容易产生亲近感增强自信心,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3)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了提高。对于学生培训工作应起到抛砖引玉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不是为了评出优劣,也不是为了证明谁强谁弱,而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认识不足在接下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改正提高。

4)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同高校所处环境不同,学生能力差异不同,指导教师要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弱项,在这些方面多花工夫重点培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培训中本人针对此问题结合实际采用先欣赏,再个体练习,后小组录音表演,前后对比自我检测的方式,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良好。

3 培训内容设置

结合培训目标与原则制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主的培训课程内容框架如(如图1所示)。

3.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自上而下管理部门,权利分工,操作程序,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目前状况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过程及理念,并了解国家对未来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为了帮助学生在实习地很好的生活,对实习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及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了解、尤其对少数民族的习俗要了解尊重,这部分内容可以以报告的形式开展。

3.2 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内容的安排应该是重心,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三部分。教材分析是课前准备工作的基础,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前上过的专业知识内容加以梳理,如生物科学的学生可以写出中小学生物课程的内容,同学之间进行整合,然后在进行学科教材剖析,在教材剖析中力求结合当地学生使用过与现行使用的版本,进行新旧教材对比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工作要和学生打交道,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必须的,它属于教育教学研究的范畴,也是教师进教室前要做的功课,课前准备中主要引导学生要分析了解中小学生,可以以讨论交流的方式结合自身在中小学时的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所具有的共性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得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这对学生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对不同教学内容做合理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学生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发展成长的教学设计就是最好的,因此教学设计就如同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很能彰显教师的教育水平与个性特征。要以经典的事例为模板让学生练习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设计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引起学生重视。对于大多数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生,在教学设计方面能力较弱,尤其对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能力更需提高,因此在培训中要更加注意,精心筛选案例以期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教案的撰写以出自学生之手的优秀资料为案例进行学习再配合练习与教师引导。课堂教学中主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学生比较弱的方面加强训练,如普通话,板书,实验操作等技能,笔者在普通话训练中采取先练,再听,后表演的方式,将普通话与板书训练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语言的魅力,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应变能力与课堂管理训练中先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训练,然后借班上课,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想出解决方案。教学研究培训要帮助学生对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和改革理念做深入思考理解,解析其中的深意,说课评课也属于教学研究的范畴,以学生的优质课作为案例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论文的撰写是学生较难接受的部分,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细致观察的习惯,在平常教学中发现问题,想出对策,并能发表自己观点理论以便于更多的人探讨,指导教师可以以自己发表或学生身边老师的文章为例学习科技论文的撰写。

下面(如图2所示)以板书设计为例,了解四个课时的培训内容安排框架(学生人数少于20人)。

综上所述,整个培训内容在设计上遵循因地制宜,高效合理的原则,使学生能尽快的提高能力,了解自己,在整体水平上得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为高校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稳固、对支教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挥良好的连接促进作用,如此,才能使国家高校师范类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相连互为贯通和谐发展[4]。

参考文献

[1]张海珠.“顶岗支教实习”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建构—聚焦高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6-37.

[2]李汉学.师范生顶岗支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2),9-11.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大学生支教:良心还是年薪? 篇3

师范生必须支教半年

去年末的某一天,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差点炸开了锅,学校强制要求2006级师范专业学生到山区支教,“太没人性”。

据西南大学实习科钟科长介绍,学校有关部门号召2006级师范专业的学生到重庆、贵州、四川、新疆等地山区或少数民族区顶岗支教,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延长至半年,顶岗人员也由部分学生发展至整个2006级师范专业学生。

“顶岗时间有强制性,参与方式却可以多样化。”尽管钟科长百般解释,但是西南大学的学生们却牢骚满腹。“这哪里是支教,完全是发配!”西南大学汉语教育专业小李说,以前师范专业的学长们也要顶岗实习,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且遵循自愿原则,这次却是强制的。

支教时间太长影响考研复习、地方偏远也许会错失就业机会、今后没打算当老师的学生会为此浪费时间……学生们的担心一箩筐。

“师范专业学生一直拿着国家补贴,学费也低于普通专业,有义务支援边远山区教育。”西南大学文学院一位辅导员说,师范专业学生平日里每月可领取40元的生活补助,而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则没有此优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这种强制性支教政策会走多远呢?

15万一纸户口,支教者的现实考量

当然,像西南大学这种强制性支教计划属于极个别现象。

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姚磊,就是“支教换户口计划”的受益者。2008年1月26日起到3月15日,北京市教委公开招聘700名应届大学生去支教本市的农村中小学,并选聘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支教城市近郊的初中学校。实际上,姚磊所在班的42人中有15个选择了支教,热情可见一斑。

而对于姚磊来说,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今天,提供北京户口的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非北京户口同学留在北京的“一根救命稻草”。

姚磊应聘的房山区在北京最南边,这一去,3年内她都要待在农村。“我的梦想是考研究生,但支教每周要上16堂课,恐怕没有多余时间去准备考研,而3年后我担心自己失去斗志。我现在已24岁,也怕耽误了人生大事。”姚磊皱了皱眉头,“但是,有一个情况,南召中学16个班580名学生却没有美术老师,如果我不去,校长说那里的孩子就没人上美术课。”然而在580个孩子的美术学习愿望之外,还有姚磊对一纸户籍的期待。

跟姚磊一样,每个去支教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顾虑。毕竟,无论是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北京市通过解决北京户口、考研加10分、第一年平均月薪2000元等优惠政策给支教大学生保障。

而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调查,户口买卖黑市上,一张北京户口最高可卖到15万,还要求买家得有硕士文凭,而且“理工科和紧缺专业好办,文科不好办”。

努力20年才出农村,又回去?

下乡后,城里长大的学生艰难地适应着农村生活,但还算稳定。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似乎与乡村生活的关联并不那么直接,但师范生张莉却明显地感到压力重重。

“从乡下来的,又要回到乡下去?”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张莉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为了离开偏僻的乡村,她已经努力了近20年,难道又回到原点?即使在繁华的广州找不到归属感,她还是宁愿继续忍受煎熬。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一向乐观的她已经开始感叹物是人非。“人不顺利了就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和朋友都很少联系了。”工作不顺,人也开始孤僻了。

拿着研究生的文凭,张莉却只能赋闲在家。“无数次面试,总是不能够互相满意。”

“以我现在的学历,到西北的县城做一名中学教师正好合适。”虽然不愿意去,但是张莉还是在给自己寻找最后的退路。她的两位中学朋友至今不愿意回到农村,都远离了西北。一位从福州大学毕业之后,至今飘荡在北京,没有工作;另外一位本来在兰州郊区有正当工作,却还是远走深圳打工。“我是不可能回到西北去的。”张莉说。她们都有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一觉醒来,张莉的老乡、毕业生李凯躺在床上,茫然地望着屋顶,不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里。为了找一份工作,他早已焦头烂额,跑了无数场人才交流会,投了数不清的简历。“很多单位连我的简历都不收。”

刚刚从兰州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他是死活不愿到乡下教书的,而如今他愿意去了,却没有学校要他。

3个月前,他就到原籍甘肃会宁县询问了相关的分配情况,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今年不招人,学校教师都是人满为患,会宁已经取消了今年教师的招聘计划;一个月前,他又托人询问甘肃最偏僻的定西市漳县,当地一位校长说,现在进一名老师,只有县长亲自批准签字才行,即使漳县本地回来的大学生也希望渺茫,外市的根本没可能。

县城中小学人满为患的同时,乡村老师却显得越来越多。会宁县梁堡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如今这个学校只有120名学生,并且一年比一年少。“过了今年这一届,明年就会低于100名。”校长柴富贵说。他们已经将空出来的几间教室改成了乒乓球室,村子里的老人们会经常来打球。

“120位学生,12位教师,不缺老师。”由于计划生育,相邻村舍的学龄儿童越来越少,这让柴富贵“教师多了”的压力越来越重。

李凯每个月的生活费达到千元。但是他不愿意回到乡下的家里,他和张莉一样不敢面对乡亲们的询问。

为了填补生活开支,最近李凯通过互联网做了两次牛仔裤的生意,第一次赚了600多元,第二次被骗。“现在只要有人要,去哪里工作我都愿意。”

短期支教,到底该不该?

张莉与李凯所反映出的“农村学校人满为患”主要体现在城市近郊的县城与乡村,而在很多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教师仍然是学生的一种奢望。很少有人会长时间地留在那里,于是,一种近乎于“体验旅游”与“履历镀金”的短期支教活动蔚然成风。

大学生支教感悟 篇4

2013年11月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我院组织的大学生支教活动。现在回忆起在这次支教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和玩耍的情景,真的让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看着他们一张张笑脸,个个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真的由衷的欢喜。回顾这一次支教活动 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获,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一天的支教时间,我工作着,收获着,付出着,感动着,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临一种挑战,尽管有种种困难,但我依然风雨无阻,坚持着支教工作的那份执着,用行动战胜自我,从容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一天的历程,将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写下不平凡的一页。我敬佩学校领导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天时光是我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因为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领悟很多。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这次支教活动带给我的深刻意义,以下是我对这次支教活动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次的支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与神圣,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决心和信心。踏出校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会的现实,一个人必须要独立的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方面

作为支教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新课标下的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点。初上讲台的我,紧张但又很兴奋,看着讲台前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顿时心里有点慌。但是我没有害怕。在我经过好几次的努力之后我终于和孩子们走到了一起。我给他们教了两手我童年学到的歌曲,一首是《踏浪》,另外一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很努力地教着,孩子们也高兴地学着,孩子们学的很认真,我也教的越发地有热情;在和他们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我几乎完全和他们相容在了一起,感觉我好想回到了我的童年。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莫大的热情让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也很喜欢聊天,我和他们说了好多。虽然这里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但他们的质朴和谦逊确实最宝贵的财富,我要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同学们不仅善良,而且很聪明勤奋,学的也很认真。教学工作中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努力,这点累也算不上什么了,孩子们的进步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在孩子们的热情和笑声中,我看到了积极,看到了希望。

在这一天的支教过程中我知道自己的表现还不够好,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天的支教生活虽不能说精彩,却意义非凡。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深刻体验和感受,给自己人生划下永不磨灭的记号。这次支教活动让我亲身体验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磨砺出了坚强的品格,锤炼了意志,还

给了我自信。让我在人生这条漫漫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支教工作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最后,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也相信在此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人格内涵,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后,我还要感谢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事朋友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使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的个人工作能力也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这次支教生活,快乐而有意义。篇二:大学生支教心得感悟

大学生支教心得感悟

2012年2月28号早上六点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为期四个月的支教生涯,坐在负责送走我们的客车上,看着车窗外来为我送行的朋友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也许从这一天起我们就会分开、各自成长,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奋斗。车缓缓启动了,随着车的不断前行似乎所有的牵挂、所有的不舍都从这一刻开始,这个我生活了三年的校园,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们,有我们每一份美好的回忆,有我们青春的印记,有我们曾经的疯狂,但从未来开始的2012年3月1日-2012年7月1 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将封印在记忆的最深处,很快车到达安达市教委,然后我知道了自己被分到一个叫做四平山的地方,同时被分到这里的还有两个校友,之前我们大家都不认识,还为没和自己班同学分到一起郁闷了一会儿,后来我们被送到学校安排的宿舍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我们由陌生到熟悉,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战友,同时也是很好的朋友,我喜欢她们的性格虽然和我都不太相同但是相处起来却是很融洽,日子久了感情就愈发深刻,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黑河学院的学姐也在这里工作,不过她和我们不同的是她是一个项目生,就这样我们四个成为了这里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四个小老师,逐渐的四个月转眼间就这样过去了,分别时大家的依依惜别,都让我们倍感窝心,大家就像亲密无间的亲人,让我们有种回到了家的温馨感,由此对于这次工作经历让我感触真的很深切,同时更是我成长过程中一段举足轻重的经历。

在到这里之前我们都以为是很艰苦的,都做好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是是在镇中心的缘故吧,比我们想象的那种艰苦差远了。看到这里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我们还是感到有点意外。我们受到了老师们的热情欢迎,我们刚下车,就有人过来帮我们搬行李,这种热情让我们感到了一些温暖,减少了一些旅途的劳累。

我所在的四平山乡,这里有很多朴实的村民,他们都非常的热情、善良。这样的环境,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怎么的,那只能说你不够了解,甚至于我们刚到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的觉得还不如我们自己的家乡。经过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真”。

初到学校,给我的感受这是一个典型的乡级中学,校园的面积不大,只有两趟砖房,教师主要集中在左边的那一趟,而右边主要是教师办公室,校园内有一个小型的由水泥磨成的篮球场,而且还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虽然这些设施陈旧了一些,而且不是那么的正规,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个乡级中学的学生们来说,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学校的第一眼的感觉,还行。

由于我们来的时候还没有开学,所以第一天并没有见到我们的“学生”,这时候我的感觉还是有点不太自信,到不是怕没有东西教给他们,而是对上课一点经验都没有,虽然平时我们听老师课这么多,但是要我们就这样站在讲台上,还是有一点心虚,再说,我们连学生是啥样都不知道。

接下来的就是和老师、学生的交流和认识过程,特别是和学生的交流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总的来说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描述,那就是从陌生害羞到熟识再到大胆交流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俨然已经把我们当成了一个正规的老师来看待了,对我们是又陌生又好奇,我们问他们一些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回答,但是渐渐的,随着我们呆的日子的变长,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终于敢跟我们说话,并且问我们一些问题了,我们都觉得有点了解对方了,我们的谈话聊天也逐渐的增多。我知道了他们大多都离学校比较远,有的在外住宿、有的甚至要走几个小时才能到学校,由于这样,早点和午饭都只能买些简单的东西吃一口对付一下,下午饭回家吃,晚上不上晚自习。虽然我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山比我们校区的更绿,但是始终是农村,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冬天的取暖问题都是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来柴火。

通过四个月的工作生活,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荣誉和艰辛,老师最需要的是理解,如果你的行动被误解的话,那简直是莫大的悲哀,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我都极力的维持一个老师应该有的风度,尽量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重温一下自己的初中生活,我感到莫大的充实。下午课后的活动虽然单调但是很有趣,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体育运动,篮球、足球都会,我们在这时候完全是平等的,这是最无拘无束的时候,我们尽情的奔跑,欢乐无限。

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最后,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也相信在此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人格内涵,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篇三:大学生支教实习心得体会

支教实习心得体会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回顾这近两个多月的实习支教生活,真的感概万千,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的不舍,有太多的收获,过往的经历在我脑中翻动着,这次支教实习生活必将成为我人生中得一次难忘的经历。

2012年9月2日我怀着一颗激动而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发乌鲁木齐的列车。所有的支教学生统一由学校送去,心情得到了一些安慰。经过了四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乌鲁木齐,经过几次周转我们四个终于到了我的实习学校——***学校。这个学校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学校真的很小,没有我们学校的一百分之一大,但学生很热情,抢着来帮我们打扫卫生。

记得2012年9月4日我和我们小组一行四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心学校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涯。学校的老师都特别的热情,来到学校当天后勤主任就把我们这一学期的吃住安排好了,下午还带我们四人去外面吃了新疆有名的大盘鸡,而第二天9月5日我们就去学校教务处报道正式投入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两个多月的实习支教生活中,在和学校同事及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学到的东西,对新疆昌吉地区小学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后面的几天我们把学校的环境及周边情况了解了一下,外面很荒凉,卖东西的商店都很少。

心里想着这就是我实习的地方,多少有点担心,在我面前是我人生中从未遇到的挑战,还好这里的老师和领导很热情,以来就热情的招待我们。我想无论我前面的困难有多大,既然我选择了就应该勇敢的接受。我实习生活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分为以下几篇: 1.学校篇

进入学校,我们没有立即投入教学中,而是先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自己的观察。我对学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心学校的规模很小,在职是老师仅有三十几人。到学校之初,学校给我们没人都安排了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我们。

2、生活篇

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却比我想象中的好得多。我本身也是出

生在农村。在我上学的时候环境还不如这里,因此对于这样的条件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在这一-个星期我已经适应的这样的环境了。并且在这里我发现老师和学生吃饭的方式很有特点。我们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吃饭,饭菜也挺可口的。但是最难熬的是周末,老师们基本上都回家了,所以经常性的学校只剩下我们几个。

3、听课篇

学校安排我们每个月要听够十五节课,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尽管我们的专业知识足够的胜任他们的老师,但我们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却很少的付出实践。因此教学经验不足,认识到这一点我前两个星期的工作主要是听取各科老师的课尤其是自己本专业的课。尽管这里的教学质量不高,学校里确实有一批老教师。他们在教学教法上研究多年,有很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值得我去探索。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在这方面,当之无愧的是“教授”级人物。通过这短时间的听课。我感觉收获不小。首先是一位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她从事三十多年的教学,我感觉他特别值得我学习。比如他的教学逻辑很严谨,教学目标很明确,能很好的把握一堂课的重难点和时间。并且板书设计的很好使人一目了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老师上课时的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娓娓道来。4.工作篇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实习,同时,还要帮助书记主任工作。来第二天就开始给学生上课了,我感到很荣幸也很高兴。我想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我认为我的工作重点是:学以致用,认真钻研,钻研教学,提高教学。并准备为之努力。在实习支教期间,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上完一堂课不难,可是要上好一堂课却要求我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基于这些考虑,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对于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态度要虚心,学习要刻苦,钻研要踏实。这样,就要求自己更加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首要的工作去抓。事实证明,我积极地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她的各种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用心备课,细致认真批改作业,一心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虽然不敢说有怎样的成绩,但我自认为我做到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做到了对学生负责,也做到了对自己负责。在

这四个月中,我感觉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我成长成为一名教学一丝不苟的教师。而这也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5.收获篇

支教的两个多月,很快过去了。在这里,我收获最大的是成长,我逐渐由一名师范生蜕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的收获,使我更坦然的给学生传授知识。使我更加了解学生,学会了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我越来越坚定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后我也将不断地努力学习,真正走上教师这一岗位必定会做到为人师表。认真的对待教学。

如果说,当初只是对支教生活的憧憬,假设。那么这4个月的支教过程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平淡,一种至美的境界!我相信我会把它永远铭记于心,体会其中的滋味。

回味这两个多月,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香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校领导让我有这种经历,如果让我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中心学校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支教生活让我有了改变,仅仅两个多月,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艰辛与付出,我不再是一个充满理想但却脱离了实际的小孩!首先,艰苦让我分清了理想和现实,在这之前我认为学校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教室是明亮的,学生是可爱的,老师的和蔼的,课堂是精彩的!到了这里才知道,这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其实在工作中更多的时候需要的都是实战精神!而并非理论!课堂的40分钟需要的是一个全能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脑子里有太多的为什么!其次,充实和幸福让我坚定了我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在这里,每天都会忙忙碌碌,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看着孩子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会让人有一种把所有的知识和爱传授给他们的冲动!

上课时,一定要将课上所有伟大价值告诉给学生,要教孩子学习生活要有规律,每天要认真备课,要时刻记住对每个孩子负责。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你是一个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孩子们也会把他们的真诚和感激回报给你,在育生中学这段时间,所有的这些该做的和必须做的都使我的生活充实和幸福起

来!再次,这些经历和努力让我收获了艰辛与前进的动力,虽然学校环境很艰苦,教具很缺乏,但是我却更加热爱了这个职业,并非因为他有多高尚,而是心中有一颗心在向着纯净,美好,阳光。那便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求知的脸,让我决定了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奋斗和拼搏!

最后,希望所有的支教的大学生都会用心去对待你的学生,为了你的责任去珍惜实习的每一天!为了祖国的孩子——做为教师自己该做什么要时刻的记住。

总结

大学生义务支教 篇5

1一、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5班于合肥某小学支教

活动原因

锻炼自我,奉献自我,让大家在学习之余能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同时拓展该小学的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我素质等。

二、活动背景

该小学由私人办学,该小学以前是一个瓜子厂,后来瓜子厂倒闭,厂地被私人收购开办小学,那里的学生都是农民工的子女,学校条件很差,硬件设施完全跟不上,为此,本班决定于该校进行一次支教活动。

三、活动具体内容

本次活动由农研会发起,与11机制5班全体同学共同举行。首先,在农研会有关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本次支教的支教地点、支教背景、支教主题及课程等。并且分好每位同学的教学年级。我们于10月23日下午2点在八教门口集合,一块坐公交车去。到那后我们在上课前参观了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并了解一些学校的基本情况。

四、学生反馈

大家对于本次的支教活动都有很多的感触。

1、学校的条件很差,使得大家都对那些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揪心。

2、一个个孩子在简陋的条件下仍绽放着灿烂单纯的笑脸,这是令我们欣慰和感动的。

3、在简陋的教室里,那些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听着我们为他们准备的课,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反映自己没做好充分准备,没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兴趣等不足。

大家都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珍惜自己这样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

五、经验与教训

对于这次活动,由团支书主持,大部分同学都提前准备得很充分,这是这次支教能够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通过这次的支教,让我们了解到了,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人和事,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周围的生活,要多了解社会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此次活动我们收获很多,既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我们大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看到了现在还有许多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完善自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六、对类似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在举行类似活动之前,最主要的就是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每位同学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班委更要为大家做好表率作用。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结人:11机制5班全体同学

大学生支教总结 篇6

成都那边要叫谈谈这次支教来的体会,加自己在外奔波这么近一个月了,也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就总结几点吧,以记住过去的岁月和亲爱的朋友们。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出发前思考和想解决的问题,突然发现答案其实已经出来了。

一、关于村民的自组织和文化自觉 村民的自组织主要体现在以民族(布依族 苗族 汉族)群落为主体的利益争夺,但这些都已经在过去的斗争中形成定势(比如在同一地区,苗族是被布依族欺负的对象,沿河谷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住的都是布依族,被赶到山顶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方居住的都是苗族,在山中间的大多数是后来的汉族)。现在村民16、7岁都已开始离开山出去打工,留守的都是儿童还有老人,虽然还是一个村寨一个村寨的居住,一个村寨也就大概百户人家,但都已无法形成自组织,一方面缺少外在力量的帮助,另一方面山区自然资源、硬件设施都很差。山区的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要依靠政府的帮助。关于文化自觉这种意识,在山区还很落后,他们一方面在加速汉化,一方面也没有力量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二、村民的行为逻辑

思考这个问题我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理性决策在非经过科学训练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其实不光是山里人,就算是经过文明驯化的人也是根据社会文化所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进行决策的,走到山里面我思考这个问题,反思回来,发现其实所谓的经知识驯化的人跟山里人并没太大差别,别的不说,组织者组织这次活动这一决策就是意识强化和社会规则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组织者对一些问题认识、思考的不成熟让我继续发现决策真是门每个人都应该认识、了解、学习的科学,所谓科学的决策真是个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得事情。

三、山村的发展

在离开望谟时,我一直在想这个地方的希望和出路在哪里。中国应该有很多像望谟这样的县城,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土地资源,没有人力资源,没有农业发展,没有企业投资,说到底,这个地方只是群山中的一个小平洼,除了新鲜的空气和贫穷,就什么都没有了,它之所以会发展为一个县城,基本上全是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像这样的地方,交通极为不便,农民们除了养几头牛,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只能出城打工。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保留和开发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培养新型农业,我想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未尝不能如此。我期待相过十年,这地方会有所发展,但我知道,这真的很难,因为首先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看到的希望就很渺茫,除了观念外,在这山里面其实还有很多难言。

然后谈几点我支教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吧。

这次支教除了认识了一帮朋友,其实相当于旅游和度假的,因为教书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我们知道的状况很多,但实在能做的和所做的很少,这次支教有很多做的不足,不单在于组织者(组织的混乱就不用多说了,我之前也写过邮件,提过意见,但都是石沉大海,这篇总结估计也只是给他们的一个形式,有没有人看还是个大疑问,不客气的说,我基本没看见组织者中做事认真靠谱,先思考后行动的,我是抱着一腔热血,对支教、对大学生公益联盟这个组织的未来,但我从开始写邮件申请,到培训认识了解,到后来支教过程中对组织的认识,一直发现组织并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佩服的是组织者的激情和执行力,但没有思考的激情就有点是激进了,有点像没头苍蝇了,很诚恳的说,如果这样下去,没有一年组织就会灭亡的。),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很多事情根本也没有思考好:为什么要来支教,出于何目的,你想要教孩子们什么?很多同学只是出于一腔热情,最后连自己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这就是盲目。拿我自己来说,也不是想的很清楚,当时是困惑于自己的未来,困惑于对价值和自由的思考,外加自己不安分的心而出来的,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东西:

1、作为队长,面对任何混乱或平静的局面,要帮助队员认清做事正确的方向和意义。而作为一个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定要能统观大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时候,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行动和决策,要认真的先在心里考虑和思考,但做出决策就要坚决果断的执行。

2、支教的意义不单在于教会孩子们什么,同时也在于教会自己什么。我生水痘离开学校前对大家说:“好好教学。”并不是我想让大家在短短几天教会孩子们什么,只是看到大家在给孩子们上完半天课后的反应,我觉得我们自己没能用心体会一些东西,也没能用行动告诉那些看着我们支教的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形式教学。我很遗憾自己先生病走了,之前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但我想大家应该先自己去思考和体会一些东西,包括怎样教学,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有些自己的想法,可惜生病都没能实施,没在开学前就告诉大家,是因为我觉得不可能叫每个队员按我的思路、风格教学,那是不可能的,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我发现第一个半天教下来,大家并没有以虚心的态度来思考应该怎样跟孩子沟通和教学,而只是在描述孩子们的现状和抱怨,我发现我错了,我的一些理念反而会被有些队员认为作为队长我什么都没做,所以我反思的结果是:作为“队长”,如果你有想说的,要思考后及时开口,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理解你的,如果你一直低调沉默,就可能被放弃话语权,而话语也是影响人的有力武器。

3、支教的意义不单是教孩子们开心,教孩子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教孩子们懂得表达自己,表达爱和感恩,教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好好地学习……其实教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付出与无私的爱,学会如何面对孩子,学会不因贫贱富裕、聪慧愚笨而宽容平等的接受孩子,学会平静的伸出手,学会从孩子天真稚嫩的脸上看见美好的未来和世界的和平,从孩子身上学习我们已经渐渐失去的真实、纯洁(见日志)……来支教,并不是因为孩子们穷,我们想来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想来体验一下穷的日子到底是怎样过的,来支教是因为中国有十三亿人,只要有一亿人,哪怕是百分之一的人被人认为是落后低贱的,我们就还是一个落后的民族;来支教是想告诉那些在抱怨的人,为什么一直抱怨而不去尝试改变;来支教是想告诉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和高尚,你能做的和改变的事情太少了;来支教是想让自己慢慢学会以一颗成熟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坎坷……

4、这次支教使我切身体会到是先有经济再有教育的,而不是先有教育再有经济的,以前在经济和教育这个问题上争论,完全是扯淡。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爸爸妈妈姐姐都出去打工了,我要照顾妹妹和奶奶,所以不能上学。”老师吃饭时说:“这边的孩子下午四点半回家就是放牛,复习是啥呀,从没这个概念。”“这边孩子的命运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十六七岁时出去打工,我们这个村从来没出过大学生,最多就上到个高中”……没有经济的发展,便始终解决不了山里教育的问题(孩子们上学饭都吃不到,没钱,回家放牛还来不及呢,上个学得跑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最远的地方连县城都没去过,在他脑海里就只有大山),或者说很难很难,只能让孩子远离家乡去求学,而这又是一般家庭无法允许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让一批志愿者固定蹲点,但这需要志愿者付出长时间的牺牲,又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有经济能拉动教育,但教育好了,这个地方还是没有经济,因为就像前面说的,这个地方资源少,很难有吸引力,只能靠社会的救济发展,这又如何是发展之计。

5、跟孩子们沟通的方式不在于理念,更在于体验和寓教于乐,跟他们沟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要用缓慢的语速,引导的语言,参与式的体验让他们慢慢的放开自己,学会表达。

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短期支教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06年的“三支一扶”计划的实行,中宣部、文明办、团中央每年暑期发起的大学生支教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活动也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类型:长期支教、短期支教、不定期支教。①其中,短期支教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时间与地点较为固定的支教活动。而这之中又分为两种:(1)大学生在寒暑假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2)大学生在间隔固定时间(如每周,每月)前往位于靠近城市的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②本文主要探讨前一种短期支教类型。

1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

1.1 支教大学生教学素养和经验不足

在参与假期短期支教的大学生之中,近9成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师范院校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他们绝大多数并无良好的社会经验和教学方法技能,在短期难以适应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计划安排,前期的备课准备,课堂对学生的组织控制,这都是支教大学生需要面对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准备不充分将直接影响着支教团队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而短期支教最为局限的地方在于支教期限短暂,这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支教的教学问题雪上加霜。③

1.2 支教队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审核

目前,短期支教在国内并无相应的管理机构,也缺少能够直接领导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各高校对此的管理不尽相同,统一的管理和审核规范尚未出台,如何决定支教团队是否拥有支教资格,如何评判支教成果均无从说起。因此,这样的支教有着相对的随意性,支教成效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教团的责任心。这也使得不合格的支教队伍出现成为可能,忽视了支教的任务和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支教队伍的形象。

1.3 支教队伍缺乏持续发展规划

短期支教的特点即在于短期行为,这在一方面影响了支教的效果,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支教缺乏持续性。大多团队仅在当年度进行短期支教,即便开展长期定向服务的团队,受限于支教学生的能力以及人员不断更替等,考虑到支教活动持续性发展的甚少。短期支教的热潮也使得不少支教团队急功近利,只注重即时利益,却未考虑到长远发展所需的前期基础,也忽视了支教经验的传递。

1.4 支教内容缺乏创新性

往往很多短期支教仅仅单纯模仿当地教学而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长期支教的时间优势来彻底提高当地学生的学习水平。简单重复当地学校教师也可完全完成乃至更好完成的教学课程对于当地学生也并无任何意义,反而加重当地学校负担,也无法使得支教大学生得到收获,这也是不少支教队伍经历一至二年即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

1.5 支教队伍缺少经费支持

支教的经费部分来自于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经费(及高校的补助),不过这往往不能涵盖支教过程中的所有开支。除去不多的支教团队有能力拉取赞助以得到资金的支持,其他开销则由参与支教的大学生自费。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大学生维持支教也存在着一定困难。若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则面临的资金问题更是严重。

2 支教地及支教队伍概况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位于川,德江交界处,属于贵州百个贫困乡镇之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全镇初级中学一所,教学班32个,中学辍学率为4.36%;小学13间,教学班105个,小学辍学率4.69%。全镇留守儿童数目达到28.55%。包括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在内的诸多基础教育现状均有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在凤冈县土溪镇的支教始于2006年暑期,由苏州大学医学部学生魏吉创立,并于2008年在共青团凤冈县委员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七年来,团队在当地开展以支教为主涵盖医疗服务、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对口资助等各项活动。该团队在苏州大学医学部团委的直接领导下,由苏州大学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组织管理,在基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支教质量逐年提高,社会成效日益显著,支教地、支教大学生和学校均获益颇丰。

3 建立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

3.1 建立基地,维持稳定联系

2008年,苏州大学医学部与共青团凤冈县委员会签约,正式在遵义市凤冈县建立了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基地的正式建立,使学校和地方建立了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支教活动的延续性提供了保证。除了每年暑期的短期支教外,平时基地双方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准确掌握当地情况,了解支教成效,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服务内容,全力服务地方发展。

3.2 完善管理,保证支教成效

支教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明确队伍纪律和汇报制度,在指导老师和队长的带领下按照预定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通过校内外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支教活动的影响力。支教活动结束之后,支教团队继续完成调研反馈、总结评优、成果展览及宣讲等收尾工作,并做好历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重视支教细节,积累前辈经验,服务于支教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搭建平台,交流分享发展

短期支教大多由大学生自发组队,团队小,时间短,所起到的社会效果不大。同时短期支教团队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长期发展的规划,使得短期支教不能得到理想的社会认同。认识到以上几点,我们致力于搭建短期支教队伍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苏州大学校内,我们与“医行大别山”等众多短期支教团队一起交流分享团队发展经验,探讨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在贵州,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的支教团队建立了支教联盟,长期沟通交流,共同完成项目,努力构建合作多赢的局面。

3.4 拓宽领域,提升社会影响

2010年暑期,苏州大学医学部领导亲赴凤冈县与凤冈县政府、教育、卫生、农林畜牧等各部门深入座谈,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在当地需求的引导下,我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支教拓展到农业科技帮扶、教师进修培训、“一对一”帮扶、医疗服务等方面,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贴近地方需求,服务地方发展。几年来,我们针对凤冈县农业产业、土溪镇基础教育现状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分析、提供对策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政府。

3.5 长期规划,提炼支教精神

短期支教由于其自发性、短期性、灵活性等特点,很难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支教质量和社会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专家老师与支教地团委一起共同谋划,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完善管理,整合资源,着眼未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支教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注释

① 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8):226.

② 沈艨,邓云岫,沈金荣.大学生在城市和农村开展短期支教的研究对比[J].文史博览(理论),2011(3):69-71.

上一篇:县环保局124法制宣传工作方案下一篇:父母自己带孩子有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