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分析与调查

2024-09-02

结果分析与调查(通用12篇)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1

学习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1],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动机[2]是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内生动机较强的个体偏爱挑战,倾向于选择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从事某项活动更多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因此,学习十分投入,并能从中体验到乐趣。外生动机[2]是指个体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外生动机强的个体倾向选择简单任务,以求在竞争中更易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积极评价,或者个体为了得到金钱、地位、赏识或提升的机会而参与活动。

医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在学习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了解、培养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为今后能够因地制宜地分阶段开展刺激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同学进行了学习动机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一)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全部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共50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120人,大二130人,大三130人,大四120人。

(二)方法

1. 学习动机量表采用池丽萍、辛自强[3]修订过的《学习动机效感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研究。

此量表以Amabile,Hill,Hennessey和Tighe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4,5]为基础,结合邱皓政[6]修订的中文版,经池丽萍、辛自强仔细斟酌了各个项目的翻译方法,通过实际调查再次修订。量表由30个项目组成,包括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两个分量表。量表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动机水平越强。

2. 统计方法根据项目特点将量表分为外生动机和内生动机及若干二级因素。

统计出各因素和二级因素平均分。利用SPSS软件(Windows20.0版)分析总分及各类因素与年级、专业的相关性和变化趋势,对于符号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一)参与人数及组成

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1.20%。其中,男生153份,女生303份;大一104份,大二121份,大三126份,大四105份;临床医学五年制176份,临床医学八年制86份,大医技类84份,医学影像技术类23份,医学检验系11份,康复医学系27份,护理系48份,眼视光学系1份。

(二)学习动机的总体水平及年级差异

各年级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差异较大(见表1)。其中,大一学生的内生及外生学习动机量表的得分均为最高,总动机得分的平均分为5.80,学习动机水平最强。在内生动机方面,大二学生的内生动机水平骤然降低,与大一学生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然而,随年级的继续增长,学生的内生动机水平又呈现逐年级上升的趋势,但最终并未回到大一水平;在外生动机的评价中,大一学生的动机水平仍然为各年级中最强,高年级学生外生动机逐年级下降,趋势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学习动机的专业差异

我们针对临床专业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见表2),两个专业的总动机在初入校时并无差别,随着年级的增长,临床八年制学生总动机的下降较临床五年制学生更为明显。两专业外生动机均有降低,但临床五年制长期高于临床八年制,且五年制学生保持更好。内生动机亦均有降低,但八年制学生的下降更为明显。上诉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一)医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及分析

本研究显示,大一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为各年级中最强。在非大一学生内生动机及外生动机的评价中,外生动机水平随年级增长而逐渐降低,而内生动机随年级增长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由于医学院录取分数普遍较高,新入校学生多数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自身成就的期望较高,同时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易受到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因而内生与外生动机均处于较高水平。然而,由于学校通识教育制度的制定,在低年级并没有体现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挫折体验,缺乏有效的信念引导[7]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出现松一口气、歇一歇的思想,对专业学习、职业目标的设定和自身成长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职业发展和目标实现的追求没有得到激发,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逐渐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故内生动力在二年级时骤然降低。从我们的结论可以看出,随年级增长,内生动力水平开始逐年级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学生在生活上逐渐走上独立,自我了解程度提高,对自身定位及职业发展规划逐渐明确,社会化及交往程度提高;同时,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技能要求高,而且毕业后面临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压力,近几年选择考研的人数增多,这些形势和问题使得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补充与学习,开拓知识面,自发的钻研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所以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观也逐渐趋于成熟[8],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外生动机方面,随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对外界的影响有着相对更清晰的判断力,更加在意自身的知识技能、交流交往能力等是否有切实的提高,而非外界的奖励与物质的回报,因而外生动机呈逐年级降低趋势。

在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样本的亚组分析中,五年制与八年制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变化与总人群并无明显差异。但值得关注的是,八年制学生学习动机的下降趋势较五年制学生更为明显,内生学习动机的减弱是其主要差异所在。作者认为,五年制学生毕业时间早、毕业选择多样化、同窗竞争大、升学压力大是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而八年制的学生前期基础学习学时长,没有考研、保研等升学压力,职业目标设定时间相对较晚,毕业后职业方向相对固定,均可能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二)医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鉴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保持更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教育应该从入校开始就逐渐地开展医学专业的引导性教育,使学生尽早地体验医学职业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习效能。

1. 早期建立职业目标,初步定位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学长在刚入学时,有定位的迫切需要,在学习方面希望获得优秀成绩。

但是由于大学课堂中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缺乏干预与约束;通识教育缺乏对专业技能和职业信仰的培养,使大多数同学难以在入学初期对自身进行初步定位,缺乏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入学初期协助学生认识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设立初步的职业目标,建立职业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立“名师讲堂”等论坛性的课程,主要邀请从业时间长、执医经验丰富、医德医风优良的名医、名师,给低年制的学生做从医心得的分享及建议,从医生的职业特点讲起,从如何做一名好医生讲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生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信仰;(2)建立“导师制”、“优秀学长帮扶制”等,每位导师平均对应2-3名学生,因材施教,具体引导建立初步的职业方向,同时导师也可引导学生进入科室或实验室进行见习,实地观摩感受医生的工作环境,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培养临床或科研兴趣;(3)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由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进行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简单、模糊的职业目标丰满、实际起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医学教育多为“总结灌输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堂形式枯燥,学生课堂活跃度不高,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课堂工具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开展“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利用临床病例或课本上相对简单的章节,可由教师先列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或收集资料,再以个人汇报及组内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2)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弱化教师的讲授作用,将话筒交到学生手上,同样以临床人文或疾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提出并解决问题,老师应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鼓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交互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启迪、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力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 引入竞争机制,动态评价学校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用,竞赛的外部刺激与引导思考和强调学习质量相比,更能有效的刺激学生努力的强度。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竞争压力更大的五年制学生,其内生动力保持的相对较好。因此,学院、学校可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体现专业性的同时不乏趣味性,建立合理的奖励办法,提供成功机会,创造学生典范,通过外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医学教学不但应当关心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绩,更应当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的现状及来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让学生感悟到承载和汲取医学知识的深刻意义,使其真正树立为医学事业发展而自主学习的信念,主动为成长为适应医学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范春林,张大均.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J].教育研究,2007,卷缺失(7):71-77.

[2]芦王英,刘晓静,季晓辉.医学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卷缺失(1):26-27.

[3]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卷缺失(2):64-70.

[4]Amabile TM.Motivational synergy:Toward new conceptualization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workplace.Human ResourceM anagement Review,1993,3:185-201.

[5]Amabile TM,Hill KG,Hennessey BA&Tighe EM.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6:950-967.

[6]邱皓政.工作动机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台湾与美国大学生动机内涵之计量研究.应用心理研究,2000,7:221-251.

[7]赵长普.提高医学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卷缺失(4):329-330.

[8]李述刚,丁玉松,徐上知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观、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卷缺失(4):27,50.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2

摘 要:目的 建立健全医院满意度考核体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委托第三方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及电话回访调查,通过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考核。结果 满意为74.89%,基本满意为20.99%,不满意为2.46%。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医患交流不够,服务态度不好等方面。结论 医院必须重视患者满意度,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体系。

关键词:患者 满意度 测评考核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0-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理论界越来越注重“患者满意度”对于医院的服务改革[1]。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肃行业纪律,严格规范医疗从业人员行为,这体现出国家对于医疗服务行业质量的高度关切。而患者满意度调查则是最能直观反映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方式,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目前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

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患者、住院患者。

二、调查方法

1.现场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总体分为门诊服务、住院部服务两大部分。聘请第三方调查员来现场进行调查,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2]。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现场调查的对象为门诊患者。主要针对的是临床无病房科室及门诊医技的就诊患者,如:心理科、性医学科、口腔内科、准分子、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等。每个无病房科室调查15份、医技科室调查20份。

2.电话回访

电话回访的调查对象为每个月出院的患者。医院临床有病房科室,每个科室分有治疗小组,每个治疗组至少回访5位病人,一个科室不少于15份。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及时记录意见建议及不满意原因。

3.考核评分方法

考核分为临床无病房科室、临床有病房科室、医技科室、麻醉手术四个部分。

满意率越低,扣分越多,不满意率越高,扣分加大。满意率在90%及以上的不扣分。分值高的科室,扣分加倍。同时,科室被投诉情况及省卫生计生委测评结果一并纳入科室考核。

三、调查结果

2017年1-5月份共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5290人次。其中出院患者满意度电话回访4056人次,调查覆盖全院46个有病房科室,145个临床诊疗组;门诊无病房科室及医技科室患者现场问卷调查1234人次。

false调查结果显示,1-5月份患者满意度总体呈现较平稳趋势,满意为74.89%,基本满意为20.99%,不满意为2.46%,5月份满意率有所下滑,不满意率有所上升。具体情况见图1。

从科室满意度来看,门诊无病房科室的满意度相较其他科室略低,基本满意较多。有病房科室和无病房科室的不满意率相对高一点,满意率最高和不满意率最低的为麻醉手术。详见图2。

四、结果分析

1.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1-5月份患者不?M意原因中,医疗问题和护理问题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64.58%和31.25%,窗口后勤服务和医院层面所占比例较小,都为2.08%。在医疗问题中,医生和患者交流不够为最主要原因。护理质量不好,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为护理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2.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医生缺少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不够友善,医疗管理层面比较混乱,护士技术和态度不够好。其次是,排队多、后勤服务不到位、医疗费用高、硬件设施差等原因。怎样减少不满意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互信。如何与患者进行友好的交谈是现代医生必备的技能,医生不能只是是医术高明,有时医生和患者明明想法一致,但因为医生的态度强硬、冷漠,让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病人配合治疗,还有可能延误治疗,让病情恶化。美国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名叫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对于患者更多是一种帮助者、安慰者的角色,病痛已经让患者情绪低落,医生的鼓励会让患者重拾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病魔。医生要懂得换位思考,真心诚意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以心换心,针对性地告知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和善,面带笑容,耐心地听患者的疑惑,并作出解释说明。当然这其中的沟通必须注意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护理人员亦是如此。

第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流程。很多患者在意见建议中反映,在医院看病太麻烦,有很多繁琐的手续流程,来回跑很不方便,有时候按照预约时间来做检查,但还是要等很久,这就大大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这都是工作流程不够完善,各科室之间管理不到位,沟通和衔接有问题所造成的。看病流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合理化流程,简化流程,尽量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在就医、诊疗、检查、交费、报销、取药等各个环节都做到顺畅地衔接,建议对诊断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收费全部推行网上操作和信息化管理。彻底废弃医院中存在的手工开单、项目不清等现象的出现[3]。缩短时间,确保整个看病过程的计划性、连续性。

第三,加强医院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质量考核体系。将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每月医院质控考核体系,与科室绩效挂钩,与个人考核、医德标兵和晋职晋升等挂钩[4]。分类、整理患者反映的问题,让相关科室整改,最后由科室提供反馈整改的内容。对于“红包”、乱收费等重点问题,进行严肃调查、核实,一经查处将依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相应惩处。对于经常受患者表扬的个人或集体,则要进行宣传、表彰,树立正面典型,让医院形成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医护人员自我约束,提高职业修养和医德医风。

第四,努力优化医院硬件、软件建设,打造更舒适的就医环境。由于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为重视,前来看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设备陈旧,数量太少,床位不够,服务窗口太少等问题一直困扰前来就诊的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人多嘈杂会直接降低患者满意率。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及时更新医疗器材设备,扩大科室面积,增加挂号、取药、收费窗口,完善病房设施条件,时刻保持环境卫生、整洁,优化医院HIS系统和网上、微信预约诊疗系统,方便患者。

五、结语

综上所述,患者满意度是衡量一家医院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提升知名度,知名度的提升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医院效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3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教育;满意度

本文对淮阴师范学院、淮陰工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重点高校进行调研,向学生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情况,同时,采用专家访谈法,对淮安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进行专家访谈,借鉴各高校成功做法,同时寻求解决策略。

1 调查对象

2014年3月至6月,选取淮安市4所高校2014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男生410人,女生800人,共1210人,男女生比例为1:1.9,调查对象覆盖了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20余个专业。

2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淮安大中专院校学生特点,进行增加、删减,共发出问卷121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54份,占调查人数的95.37%。

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l 2003软件对就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毕业前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2014届毕业生在毕业前的计划中,有84.28的同学选择了直接结业,10.00%的同学选择了升学,5.7%的同学选择了暂不就业。这说明大多数毕业生是能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就业的严峻形势,希望在毕业后尽快就业。当然,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升学和暂不就业,究其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同学还未做好毕业后立刻就业的心理准备,他们还在观望就业市场,等待就业的最佳时机。

4.2 求职渠道

如表2所示,有40.09%的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为招聘会,选择就业网络联盟占28.74%,选择朋友介绍和学校推荐的分别占25.00%和6.17%。结果表明,同学们获取就业信息得渠道是比较丰富的,当然有近1/3的毕业生选择了学校推荐和朋友介绍,这要求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同学们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

4.3 求职意向

从图1可见,有近83%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占6.9%,选择考研、升学的同学占10%。这说明大部分人选择了自主择业,只有一少部分人选择自主创业和升学。之所以选择升学,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提高自己的就业层次,给自己搭建一个更好的就业平台。第二,因为就业困难而暂时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4.4 求职心理

调查显示,求职心理中,已做求职定位占45.2%,先就业后择业占38.5%,无所适从占16.3%;专业对口占30%,专业不需对口占70%;从图2可见,期望月薪中2000-3000占46.1%,1500-2000占27.8%,3000以上占20.7%,1000-1500占5.4%;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前夕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尽快就业。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学校对这部分同学应该进行重点教育,并对他们进行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督促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4.5 就业地域选择

在就业地域选择中(如表3),选择苏南地区的占60%,苏中地区占13.8%,苏北地区占11.0%地级城市占10.2%,县级城市占7.4%,乡(镇)农村占1.6%。结果表明,苏南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选择去苏北和县乡镇工作的人数寥寥无几,原因是江苏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较多,薪酬较高,相反,苏北和苏中发展相对滞后。但毕业生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机会越多,竞争也越激烈。毕业生应该对自我进行认真评估,理性选择就业地域,从而尽快实现就业。

4.6 就业行业选择

从图3可以看出,选择国有企事业党政机关以及教育部门的占61.2%,只有33.4%的毕业生选择到民营和三资企业,面向基层就业的占2.77%。调查结果与三本整体就业现状不太相符,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去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然而,从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结果看,大部分同学最后都是选择了到民营企业工作。这表明,同学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缺少对自身的理性分析,建议毕业生减低择业标准。

4.7 就业时间选择

由表4所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间中,多数毕业生(占70%)选择在2014年6月份之前实现就业,选择2014年9月前就业的占20.63%,2014年12月前就业的占8.7%,表明同学们就业时间前移,大部分同学希望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究其原因,就业的黄金时段为每年的11月至2月、3月至5月、6月至8月,我院毕业生充分抓住前2个节点,这种选择也是非常理智的。因为每年六月份以后,所有高校毕业生将全部涌入人才大潮中,我院的毕业生竞争将相当激烈。

4.8 就业指导与服务

从图4可以看出,就业指导需求中,招聘信息占30.56%,就业技巧指导占27.55%,面试、简历制作指导占25.67%,政策咨询占13.5%,校内人才市场占10.89%;由此可见,招聘信息仍然是毕业生的第一需求,作为高校,一方面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大量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同学们就业技能、面试技巧以及简历制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4.9 就业工作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4.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0.0%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5.2%的毕业生感到一般或不满意自己的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学历之间存在差异,专科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而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这个可能与其对自身工作定位有关。此外,不同就业行业、地区以及工作单位性质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是,学校类型和性别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5 结论

(1)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社会定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树立主动竞争、多渠道就业的观念,降低就业的心理预期度,抓住就业的最佳时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问题比较严重。苏南和事业单位选择比重较高,从而导致毕业生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同学们面向基层,面向苏北就业。我院同学应该将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就业单位,这些企业就业机会,发展空间也较大。

(3)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来源单一,仍然是以学校招聘市场为主导,未能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的作用。同时,就业信息仍然是毕业生首先需求,学校应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有效地向毕业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招聘会。

参考文献

[1]杨其勇,张杰.“五个满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丁金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3]刘长安,石明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作者单位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4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课题组选取张家口地方某高校, 随机抽取部分师生实施问卷调查, 共发放学生问卷600份, 收回583份, 收回率为96.7%。发放教师问卷150份, 收回146份, 收回率为97.3%。学生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文学、理学、医学、经济学及艺术类专业各个年级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年龄、不同院系、不同职称的教师。

2、研究工具

本课题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组分别设计了大学生网上评教调查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 问卷涉及与学生评教有关的多项内容, 包括师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识态度、重视程度、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以及师生对学生评教结果的认同度等。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识

(1) 对学生评教必要性的看法

师生问卷首先涉及“你认为有必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吗?”问题, 统计显示, 认为非常有必要学生占19.6%, 教师占31.5%, 有必要学生占57.3%, 教师占54.1%, 无所谓学生占14.8%, 教师占8.9%, 没有必要学生占8.3%, 教师占5.5%。从结果看出, 师生对学生评教活动均有较高的认同度。

(2) 对学生评教目的作用的理解

师生问卷同一问题“你认为大学生评教的主要目的作用是什么?”, 59.5%学生和62.3%教师选择“为了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12.8%学生和11.0%教师选择“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22.6%学生和22.6%教师选择“为了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15.7%学生和1.45%教师选择“为了给教师晋升提供参考依据”, 10.6%学生和2.7%教师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超过半数师生认为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反映教师教学效果。说明大部分师生能够正确理解学生评教目的, 他们认为学生评教活动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通过对教师综合水平评价,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问卷提出的“你认为学生评教的作用程度”问题, 统计显示, 认为作用很大学生占27.7%, 教师占31.5%, 作用一般学生占44.3%, 教师占56.2%, 作用不大, 只是一种形式学生占28.0%, 教师占12.3%。由于大部分师生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学生评教活动目的和意义, 所以他们认为学生评教是能起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改善教学质量的作用。

(3) 对学生评教活动的态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态度认真与否, 对评教结果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统计显示, 81.8%学生“仔细阅读评价指标后根据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打分”, 大多数学生能以积极心态、认真态度参与学生评教活动, 为评价结果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11.5%学生“快速阅读, 尽快完成”, 1.3%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打分”, 1.0%学生“报复老师的好机会”。这部分学生对评教目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 因而在给教师评分时不够严肃认真, 显然是无法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评教过程中,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认知进行评价, 不受别人的干扰, 在问到“你评教时会不会参考其他同学的打分?”72.0%学生不会, 他们能够从自己实际感知出发, 根据自己认知水平进行评教, 说明他们对评教有较高的积极性。仍有25.3%学生评教时会或有时候会参考其他同学的打分, 这部分学生在评教时随大流, 不能完全根据自己认知进行评教, 把评教看作是迫不得已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能以正确态度参与学生评教活动, 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2、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

(1) 课程性质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当问到“对不同性质的课程, 你在打分时是否有差异?”时, 50.9%学生回答“没有”, 说明这些学生虽然对不同性质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但在评教时他们却能以认真的态度, 客观公正的打分。但22.1%学生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在打分时是有差异的, 这部分学生受课程重视程度及课程兴趣程度因素影响很大, 他们认为专业课重要, 对将来的就业有用, 上课能专心听讲, 有一定的收获, 对老师有肯定的评价。对非专业课或不感兴趣课程, 往往做出否定的评价。

(2) 教师个人特征对评教结果的影响

调查显示, 教师年龄、职称、性别因素对学生评教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评教过程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根据教师实际上课情况, 进行客观的评价, 反映出学生评教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3) 教师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

问到“你给老师打高分的主要原因”时, 92.6%, 学生选择“课堂教学严谨、有条理, 利于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幽默风趣, 学起来轻松”。教师教学态度、沟通能力、教学水平和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打分重要因素。他们认为一个好教师要有责任心, 知识渊博, 和蔼可亲, 注意与学生沟通, 对学生一视同仁。问到“你给老师打低分的主要原因”时, 94.5%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活动混乱, 学生学习效果差”。个别教师责任心较差, 课堂秩序混乱, 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 教学枯燥无味, 应付敷衍学生, 对学生缺乏责任心是学生打低分主要原因。

(4) 学生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

评教结果准确性与学生个人素质, 学习态度及学习动机有关。有关研究表明, 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学科性质、教学效果的滞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问到学生打分倾向时, 接近半数学生对“成绩给分高的老师”、“上课少点名或不点名的老师”、“平时作业布置得少的老师”打分较高。这些学生进学校不是真正想学知识、学技能, 只为了取得文凭, 他们希望老师讲的越少越好, 要求越低越好。如果教师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 就会引起他们不满, 打分时分数就不会很高。问到“在评教时, 你是否会因为教师的某一方面很满意 (不满) 而对他/她的其他方面都打分偏高 (偏低) ?”37.1%学生在打分时参杂了个人好恶, 不是客观公正进行评教, 评教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3、对学生评教结果的认同度

(1) 学生对评教结果的认同度

调查显示, 71.9%学生认为评教结果基本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 对教师有一定的影响。28.1%的学生持否定态度, 反映出评价指标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性, 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在打分时态度不认真, 随意应付, 评教结果自然不会客观、准确。

(2) 教师对评教结果的认同度

教师对评教结果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评教活动对教师教学的作用。问到“您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对您来说关系如何?”10.3%教师认为关系重大, 59.0%教师认为有一定关系, 28.0%教师认为一般, 2.7%教师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从上述结果看,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是持肯定态度的。

关于学生评教能力问题, 问到“您认为学生有能力评价教师的教学吗?”17.1%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有, 78.8%教师认为学生有些地方没有, 4.1%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没有能力。可以看出, 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教能力还是基本认可的。研究已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师德行为、语言交流能力等是可以做出准确判断的。同一问题“你认为评教结果是可靠的, 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认同情况与学生基本相同。77.4%教师认为评教结果是可靠的, 基本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 22.6%教师认为评教结果是不可靠的。这种结果, 一方面与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不具备评价能力, 不能客观、准确评教有关,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 教师对评教结果不认可。

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已成为高校一项常规性制度。为了解目前高校学生评教现状, 从师生对学生评教活动认识、影响学生评教结果因素以及师生对学生评教结果认同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问题成因, 为探讨问题解决途径提供了有用信息与依据。

关键词: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教结果,认同度

参考文献

[1]王凤英.探究大学生对通识二选修课程的认知现状[J].时代经贸, 2010, 6 (中旬刊) :243-244.

[2]王大芳.高校学生评教的局限性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 2007, 8 (上旬刊) :85-86.

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分析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过渡到实行双向选择的个人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鉴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形势,我们特此展开此次调查,以表现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的信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建议

我们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调查范围覆盖北京物资学院所有院系。我们班负责的是物流学院的学生。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两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调查人员通过平均分配任务直接联系学生发放问卷来完成此次调查。据调查人员反应,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完成问卷,说明大学生也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就业基本情况,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心态以便顺利就业。

一、对调查资料的评析

(一)就业意向:就业成为第一选择

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考研”,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研,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北京和经济发达即沿海开发城

市地区占大部分,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三)应聘时看重企业的哪些优势?

问及主要看中公司哪个方面,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对于工资福利都不太看重,这表明毕业生看重以后的发展前途而不求眼前的利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

(四)第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

择业时,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就业的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你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预期”时,五分之三的人选择了3000 ~4999,五分之二的人选择了2000~2999。这说明对于薪水的期望是普遍较高的。

(五)你最需要的就业指导内容是什么?

根据调查知道学生们有一般选择“职业信息发布”,而“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和“职业生涯辅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业的?

在回答就业途径的选择时,更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用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还有一部分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伴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了大学生的心灵。因此,当代大学生坚持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很重要。

1.应该从大一开始抓起,并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期间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各种积极的思想,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的成绩,掌握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

2.每个学生的辅导员以及各任课老师应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包括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知识结构、心智、体质及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教导学生不要盲目追求到经济发达、条件好、待遇高的大城市寻求发展。要懂得理想职业的选择是相对的,当代大学生可以考虑去一些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或者是国家需要的地区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大学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

1.而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正由于这种新的潮流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改变以前急功近利、求职主动性差、依靠心理强、缺乏奋斗意识的落后的就业观。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选择自己创业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2.另外一种新观念,就是选择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的大量的就业机会,急切需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投身于广阔的农村天地。但由于之前,还没有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就业。而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应该重新考虑去基层和农村就业这样的选择了。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给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三)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大学生应该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的根本途径。而且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也很积极的针对大学生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每个人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与引导。不仅局限于此,学校还要研究市场,以便更好的来配合市场的需求来培养适合性人才,这样更具有效率性。更能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便全面提高的速度更快。为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也适量的改革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设置,这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适应社会需求,使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宽广和顺利,也能很好的治愈现代大学生谈“业”色变的心理。

育龄女性妇科疾病调查结果分析 篇6

[摘要]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探讨育龄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我市2 520名常住育龄女性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妇科疾病总患病率为47.3%,患病率位居前四位的为宫颈糜烂(602例)、阴道炎(157例)、乳腺增生(143例)、盆腔炎(113例)。<35岁、经阴道分娩、使用避孕套、人流史、性伴侣过多、产后性生活过早均为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P < 0.01);陰道炎与年龄、人流史、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及洗浴方式具有显著相关(P < 0.01);年龄、职业、外源性激素、孕产史、月经史、文胸佩戴等与乳腺增生的发生有关(P < 0.05或P < 0.01);有STD病史、流产史、经期卫生差、无避孕措施者盆腔炎患病率较高(P <0.05)。 结论 育龄女性妇科病患病率较高,定期开展女性健康查体及妇科疾病的普查工作,对于保证广大育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育龄;妇科疾病;调查分析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7

一、现行消费税存在的问题

(一) 重点税源在生产、委托加工环节征收, 不利于消费税政策收入功能的实现

现行消费税14个税目中, 除金银首饰在零售环节征收外, 其他均在生产、委托加工环节征收。经调查, 应税消费品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计税价格, 与该应税消费品在批发环节的销售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调查的生产企业, 都不同程度存在价差, 具体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

说明:1表示被调查企业2007、2008年实际合计缴纳的消费税金额;2表示按应税消费品在批发环节销售额适用税率计算得到的消费税金额;表中的“批发环节”是指销售公司销售环节。

表1数据表明, 我国消费税重点税源应税消费品生产与批发环节价差过大, 直接导致消费税收入流失, 从绝对量来看, 卷烟、汽车行业所流失的收入规模较大, 从相对量来看, 酒类、化妆品行业消费税流失十分严重。因此, 重点税源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价差过大, 削弱了国家对该行业收入调节的力度, 直接影响消费税收入增长。

(二) 消费税调节作用偏重资源节约, 对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直接调节作用不明显

我国目前消费税制度共有14个税目, 征收范围突出了两大重点:一是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二是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从制度设计理论层面看, 我国消费税制度功能齐全, 重点突出, 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 我国消费税的调节作用偏重资源节约, 而对环境保护和收入调节作用不明显。

据调查, 我国国内消费税收入结构中, 来自卷烟、酒类、小汽车和成品油4个品目的收入占绝对比例, 2008年该比例达到了98.3%, 其他10个品目实现的税收收入微乎其微。从地区来看, 北方某省2007年、2008年4个重点品目实现的消费税收入比例分别为98.8%和98.6%, 其他10个品目, 只有贵重首饰、化妆品、汽车轮胎、实木地板和鞭炮焰火5个品目实现了收入, 某直辖市2007年、2008年4个重点品目实现的消费税收入比例分别为95.5%、95.2%, 其他10个品目中, 新增的高档手表分别实现收入7万元和14万元, 高尔夫球及球具为226万元和48万元, 游艇为零, 收入微乎其微, 甚至没有。这表明, 当前我国消费税收入调节作用实际主要是通过差别税率来间接发挥的, 而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不明显。与此同时, 我国当前消费税没有将一些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大众消费品, 如电池、一次性快餐盒、垃圾袋等列入征税范围, 也影响了税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充分的调节作用。

(三) 大量高档奢侈消费品销售金额大, 存在消费税调节盲区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功能, 我国目前税收体系中, 由于财产税不健全, 遗产税、赠与税尚未开征, 使得收入分配调节过于倚重个人所得税, 通过深化改革消费税, 强化消费税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十分必要。

我国有许多特殊商品存在税收调节盲区, 例如, 别墅、皮裘制品和炫耀性消费品等, 这些特殊商品在国内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购买力, 销售额大且不断增长。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LVMH) 最具知名度的LV品牌, 2008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已位居全球第二, 并不断开拓中国市场。据高盛银行的报告, 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 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销售量第一。此外, 各地区作为高档商品住宅的别墅,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别墅建设进行了严格控制, 但每年仍有一定规模的成交量, 据调查, 仅某市2007年和2008年别墅期房、现房网上签约总成交面积28.36万平方米, 总成交金额43.5亿元。

别墅的消费群属于高收入阶层, 对其征收消费税不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 符合我国“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重点发展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的目标要求, 也符合调节收入分配要求。类似“LV”箱包等炫耀性消费品, 主要的消费对象也是高收入人群, 对其征收消费税, 也不会影响销售数量, 既符合调节收入分配要求, 又符合引导正确消费的政策目标要求, 与我国对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征税目的和意义一致。

(四) 部分消费税品目失去调节意义, 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对其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酒精和汽车轮胎一直是我国消费税征税对象, 从开征初衷看, 酒精属于过度消费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商品, 故予以限制, 汽车轮胎是出于财政意义开征的。从实际来看, 酒精可以分为工业酒精、医用酒精和食用酒精, 属于生产资料范畴, 除食用酒精用于酒饮料制造外, 工业酒精、医用酒精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对其征税会增加相关行业企业成本, 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况且我国已经对酒产品征收消费税, 而且规定酒类品目不在消费税扣税范围, 酒精消费税势必导致重复征税问题。事实上酒精为消费税贡献的收入极少, 例如某直辖市2007年国内消费税收入共计47亿元, 酒精贡献的税收仅为37万元, 2008年国内消费税收入共计51.1亿元, 酒精贡献的税收仅为86万元。

对汽车轮胎和小汽车同时征收消费税, 而小汽车不属于消费税扣税的范围, 因此, 也存在一定的重复征税问题。而且对汽车轮胎征税没有财政意义, 例如, 某直辖市2007年汽车轮胎贡献的税收仅为34万元, 2008年汽车轮胎贡献的税收仅为7万元, 相反, 对汽车轮胎征税限制了轮胎产业的发展。

(五) 部分应税消费品税率设计不合理, 不利于消费税政策在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引导健康消费方面发挥作用

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对消费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已经引起重视, 并对部分应税消费品的税率进行了调整。如小汽车税目差别税率的调整、燃油税的开征等, 均是为了发挥消费税在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健康消费方面的调节作用, 符合中央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大政方针。但目前部分应税消费品的税率设计仍然不够合理, 弱化了消费税的调节功能。例如, 卷烟产品仅实行了两档差别税率, 税率层级少, 难以充分体现“低消费人群低税负、高消费人群高税负”的调节功能;小汽车特别是针对大排量的小汽车, 税率设计只考虑排量, 即燃油资源的消耗, 不考虑小汽车价格, 不利于引导消费和调节收入分配;啤酒产品, 以每吨3000元为层级分界线, 实行2个层级的定额税率, 税率分别为每吨220元和每吨250元, 税率水平差别不大, 这种税率设计还导致同一层级内的啤酒产品价格越高税负越低, 例如, 在同一层级内, 每吨3000元的啤酒实际税负为8.3%, 每吨5000元的啤酒实际税负为5%, 每吨10000元的啤酒实际税负为2.5%, 这种逆向调节的税率设计, 不利于充分发挥消费税政策的导向作用, 导致消费税调节功能弱化。

(六) 对消费税纳税企业的税收优惠影响消费税政策的有效实施

消费税是在增值税基础上对特定商品单独增加税负的一个税种, 而目前一些以减轻税负为目的的税收优惠政策, 仍然惠及消费税纳税企业。如北京某化妆品有限公司2008年享受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2912万元, 占其当年缴纳消费税的71.8%, 对消费税纳税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的做法, 与消费税增加税负的实施目标相悖,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税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优化我国现行消费税的政策建议

(一) 进一步调整征税范围, 建立环保产品、资源消耗产品、高档奢侈消费品税目定期调整机制

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 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发展水平、宏观调控需要以及消费税征收的实际情况, 建立环保产品、资源消耗产品、高档奢侈消费品税目定期调整机制, 对上述商品, 至少每2年进行一次调研论证和税目调整, 将应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商品及时纳入消费税税目, 使消费税在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倡导健康消费、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应尽快将别墅、炫耀性商品、电池和塑料袋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而对酒精和轮胎不宜再征收消费税。

(二) 逐步调整卷烟、小汽车等重点税目的征税环节, 由生产环节转向批发环节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一些重点消费税税目的征税环节在设置上不尽合理, 导致国家消费税收入大量流失。在我国现有征管条件下, 一些重点税目可以在税务机关有效监控下, 征收从生产环节转至批发或零售环节, 重点考虑卷烟、小汽车征收环节的前移。

从2009年5月1日起, 我国调整了卷烟的税率和征收办法, 对烟草公司销售卷烟加征5%的消费税, 实行生产、批发双环节征收, 但是, 我们认为, 这种双环节征收将导致重复征税问题, 仅适合作为过渡办法, 依据我国烟草专卖制度, 我国完全具备了在烟草公司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条件, 改在烟草公司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将有利于:一是调整烟草行业的税收分配格局, 减轻烟草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我国烟草行业总体税负水平要低于发达国家, 但是烟草行业税收分配倚重生产企业, 造成了烟草行业内部税收分配结构不合理, 形成生产企业税负偏重和销售企业税负偏轻的现象。从对某卷烟厂调查的情况看, 该厂2007、2008年的总体税负水平分别达到了55.8%和57.7%, 而该卷烟厂所在地的卷烟销售公司2007、2008年总体税负仅为4.7%和3.9%。2009年5月1日税率调整后, 卷烟生产企业总体税负进一步加重。二是规范国家对烟草行业的收入分配。烟草行业也是高利润行业, 从利润分配格局看, 由于卷烟销售环节加价率高, 生产环节消费税计税依据不完善, 造成销售环节留利空间大, 从对某卷烟厂调查的情况看, 该厂2007、2008年净利润占税额比例都为20%, 而该卷烟厂所在地的卷烟销售公司同期这一比例分别为97%和134%。按照现行政策, 烟草企业需按一定比例向国家上缴利润。但对于高利润的烟草行业, 对其收入的调节应尽量发挥税收的作用, 既能从根本上保证收入的实现, 又能规范收入分配, 减少博弈成分, 提高国家对烟草行业收入调节和使用的透明度, 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因此, 建议今后在烟草公司销售环节对卷烟征收消费税, 而其他应税烟草制品仍在生产环节征收, 同时, 不断完善卷烟计税价格调整机制。

对小汽车类应税产品, 为了遏制生产企业通过设立销售公司等关联交易规避消费税, 保障消费税收入征收, 建议参照车辆购置税的征收办法, 由车购税征收机构按经销商零售价直接征收消费税, 既可以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征收, 也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

在现行财政分配体制下, 征收环节转移引起的消费税收入格局调整, 短时期内可能会对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 但由于这类商品流动性强, 对各地区利弊都有, 最终影响不会太大。

(三) 适时调整、细分相关税目消费税税率

取消烟、酒产品定额税率;对有害健康和高档奢侈性应税商品均实行从价计征的多层级、大级差差别税率;对小汽车类应税商品, 应在实行按排量分级差别税率的基础上, 同时实行按销售价格分级的多层级、大级差差别税率, 加大对消费者收支水平的调节力度, 真正建立起低消费人群少交税、高消费人群多交税的消费税征收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税收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四) 严格控制对消费税纳税企业的税收优惠

在消费税税制以外, 无论是减免消费税还是减免增值税, 都应当实行严格控制。出台一般性、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应对消费税纳税企业提出严格的禁止或限制条件;出台特殊或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应事先研究论证消费税纳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利弊关系, 防止税负水平大幅度下降、税负不公等对消费税政策的冲击, 确保消费税政策的稳定实施。

摘要:文章通过专项调查并结合全国税收普查资料, 对我国现行消费税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 我国现行消费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 但在具体征收环节、税率设计和征收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影响了政策作用的发挥, 因此现行消费税政策还须进一步调整优化。

关键词:消费税,征收环节,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植才, 黄凤羽, 刘荣.我国消费税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J) .税务研究, 2008 (05) .

[2]郑怀远等.缴纳消费税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N].中国税务报, 2009-5-20.

[3]李学英.对现行消费税进行改革必要性的分析 (J) .现代商业, 2009 (10) .

[4]樊轶侠.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及制度创新 (J) .税务研究, 2011 (02) .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市城区的0~3岁的儿童1345例, 男童与女童的比例为897∶448, 其中男童占比为66.69%, 女童占比为33.31%。

1.2 调查研究的方法

1.2.1 调查表的制作

使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参与其中的1345例儿童的家长进行询问, 调查表的内容有儿童的年龄、性别、喂养的方式、患病的情况、维生素D的补充情况、钙剂的补充情况、户外活动的情况。

1.2.2检验

收集完所有儿童的资料, 安排所有儿童入院接受检查, 进行实验室血清BALP测定。

1.2.3观察

对于检测出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其症状与体征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参与研究的儿童患佝偻病的情况, 其中佝偻病的诊断标准来自1986年我国卫生部所颁发《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方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

1345例儿童中被确诊患有佝偻病的儿童有374例, 占27.81%, 其中男童189例, 占50.53%;女童185例, 占49.47%。男童、女童的患病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0~1岁的儿童601例, 其佝偻病儿童198例, 占32.95%;1~2岁的儿童547例, 其佝偻病儿童136例, 占24.86%;2~3岁的儿童197例, 其佝偻病儿童40例, 占20.30%。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患有佝偻病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佝偻病患儿的血检结果

374例佝偻病患儿血鳞、血钙以及BALP分别是 (1.69±0.31) 、 (2.32±0.19) mmol/L、 (261.64±13.63) IU/L。其余971例无佝偻病的儿童其血鳞、血钙以及BALP分别是 (1.70±0.32) 、 (2.33±0.20) mmol/L、 (185.60±18.28) IU/L。两组患儿血鳞、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B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通过对此次参与研究的1345例儿童进行调查, 发现其中374例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其均存在的程度不同的母亲孕期缺维生素D、出生的体重<2500 g、<37周出生、出生后6个月内存在混合喂养的情况、日光照射的时间不足等影响因素;此外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是否患有佝偻病也有影响。

此次研究中, 儿童患佝偻病的几率占27.81%, 并且结果显示儿童的年龄越小患有佝偻病的几率越高。佝偻病患儿体内的BALP含量与无佝偻病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是由于BALP可以反映骨细胞活性, 当BALP出现上升时, 则表示骨转化出现了障碍。

佝偻病会对儿童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 给其心理造成阴影。因此, 针对上述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 提示应该及时采取预防对策, 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几率。此次研究给出了几点预防对策, 包括: (1) 母亲在孕期多见阳光, 并在膳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要对孕妈妈进行广泛的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帮助母亲做好儿童防范佝偻病, 避免胎儿出现先天性的佝偻疾病。 (2) 如果胎儿出生时的体重<2500 g, 则应该每天为其补充800 U的维生素D, 避免因缺乏维生素D而使得新骨矿化受阻。 (3) 鼓励母亲尽可能在胎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持续母乳喂养, 这是因为母乳中的蛋白质可以将维生素D浓集至乳汁, 并且母乳中钙、磷的占比适宜, 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而普通奶粉中虽然含有丰富的磷与钙, 但是其比例不适宜, 并且婴儿的吸收效果差。 (4) 鼓励母亲多带婴儿见阳光, 日照能够促使内源性的维生素D产生。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者应该为家长进行“日光暴露的好处与见阳光的合适方式”的宣传推荐;并对母亲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 理解儿童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对儿童合理摄入磷、钙、维生素D[3]。

综上所述, 佝偻病易防治, 应该鼓励孕妈妈做好孕期保健, 胎儿出生后要适时地补充维生素D与接受日照, 做好家长的儿童佝偻病防治知识宣传。

参考文献

[1]马卫平.南宁市江南区0~3岁儿童佝偻病调查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 5 (8) :763-765.

[2]陈红.兰州市七里河区0~3岁儿童佝偻病防治调查报告.中国优生优育, 2011, 17 (2) :102-103.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按照相同的比例,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提取A医院住院患者住院病历, 摆药单2294份, 门诊处方1972份。提取B医院住院病历, 摆药单1334份, 门诊处方890份。提取C医院住院病历, 摆药单824份, 门诊处方614份。

1.2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根据陈新谦、金有豫主编的《新编药物学》中的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3 统计方法:

以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的分析方法根据《新编药物学》14版所规定的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 DDD) 计算其DDD数 (DDDs) 即治疗日数, 有的药物由于剂型和厂家不同, 分别计算其DDDs。然后根据其DDDs值进行排序, 分析其使用频率。

2 结果

2.1 抗微生物药物品种的分析:

据统计, 2013年A、B、C三家医院所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共有16类, 在不同的医院, 所使用的药物的种类排序不一样。见表1。

2.2 用药频度分析:

分别统计DDDs排名前10抗微生物药物, 见表2。

2.3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可归纳如下:

(1) 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2) 用药目的性不强。 (3) 用法用量给药时间不当。 (4) 忽视药物不良反应。 (5) 忽视药源性疾病。在上述情况中, A、B、C三家医院的具体排序又各不相同, 体现了不同规模, 不同的技术力量, 不同的设施, 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我们以下表来表示三家医院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具体差异。三家医院不合理抗微生物药分类所占调查总数百分比见表3。

3 讨论

3.1 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使耐药菌株产生:

注:IJ代表注射制剂:OR代表口服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全部为其与青霉素类药物的复合制剂;“其他”包括盐酸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 洁霉素, 磷霉素钠

分别统计DDDs抗微生物药物前10位的排名, 可见利福平, 乙胺丁醇, 异烟肼排名在前10名以内, 提示结核病流行状况仍然严重, 尤其是肺结核,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多维耐结核杆菌的产生使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且目前没有出现新药治疗耐药菌, 至此, 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弊端已见一斑[3,4]。

3.2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重视治疗的针对性:

在三家医院中,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都排在前几位, 提示该类药物疗效肯定。也提醒医院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求新以及产家的促销对药品消耗排名是有影响的。相当数量的医师和患者持有越新越好的观念, 但却忽略了治疗的针对性这一重要问题。

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调查中,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占着很重要的位置, 三家医院β-内酰酶抑制剂类药全部为其复合制剂, 其中氨苄西林总的使用率较高, 就目前而言, 80%的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对氨苄西林耐药, 约89%的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且耐药酶活性持续增强[6,7]。

3.3应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盲目性普遍存在:

调查结果可见, 盲目运用抗微生物药物这一现象在三家医院都同时存在。就医的患者, 无论是发热, 还是腹泻, 不考虑是什么原因, 不明确是什么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 也没有作进一步的检查, 即按惯例大剂量的使用抗微生物药物[8,9]。

在惯性思维用药的问题上, 三家医院均存在这样的弊端, 尽管在程度上来说有所区别, 总的说来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好, 而技术力量较弱的医院则表现得突出一些。具体来说主要是过分重视临床诊断, 却忽略了病原菌的诊断。习惯用某一种或几种抗微生物药物对抗某种感染, 而实际上新的感染病原菌已发生了变化。

3.4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忽略了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

从抗微生物药物的用法, 用量及给药间隔这一观察指标来看, 三家医院均存在只注意给药剂量, 而不注意给药浓度和持续时间这一问题, 从程度上来看, A医院情况较好, 而B、C两家医院则表现要突出一些。抗微生物药物中,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主要为时间依赖型药物。而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氯洁霉素类为浓度依赖型药物, 要控制感染, 关键在于感染部位应达到有效浓度, 并且这种浓度持续时间必须足够, 否则这样的治疗是无效的。显然, 部分临床医师忽略了这一问题[10,11]。

3.5 忽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在调查中, 三家医院均存在忽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现象, 其中, 以C医院表现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医师为患者进行庆大霉素静脉给药时, 未考虑血药浓度, 直接注入静脉, 《中国药典》 (2 (拟) 年版) 明确指出:“有抑制呼吸作用, 不可静脉推注”。庆大霉素直接进人静脉, 易出现耳毒性反应, 抑制呼吸, 老人和儿童较容易发生。在围手术期用药问题上, 都存在着长时间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问题, 部分患者从入院到术后直至出院, 一直都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主治医师显然忽略了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产生耐药菌株, 二重感染, 毒性症状等。与此同时, 增加了医疗费用,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共同的问题还有:三家医院都存在术后大剂量联合应用新型的抗微生物药物, 目的是在抗感染治疗时追求力度和广度, 但是这种作法有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非但不能控制感染, 还可能加重感染。除此之外, 不进行病原学检查, 频繁更换药物的现象也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0例以上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微生物药物达10种以上之多。并且同类药物联用的现象并不少见。而目前普遍认为作用机制相同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应联合应用, 以免增加毒性反应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12]。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及患者对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错误的观念, 如“用药品种多, 剂量大, 代型新, 价钱贵就可以增加治疗效果”等, 在患者间普遍存在。这些错误观念也驱使一些医师在使用该类药物时, 盲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甚至有少数医师把使用贵重药物作为增加经济收人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却没有考虑到耐药菌株的大范围扩散, 给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曾有学者这样预言: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扩散将导致抗微生物药物时代的结束。由此可见事态发展的严重性[13,14]。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一些具体方案供临床参考。

4 建议

4.1 对抗微生物药物开展知识更新教育和培训。

目前, 临床上很多医师对抗微生物药物缺乏系统的认识, 而依靠药品说明书或是生产厂家的宣传资料来指导用药, 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大的片面性, 甚至存在着失实的现象。这样, 在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过程中, 就造成了许多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因此, 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医护人员中进行定期的, 针对性很强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对处方者和药品调配人员进行正式培训 (上岗前培训) 和非正式培训 (在职培训) 。目的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 给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也对各种各样的新药进行全面的了解, 尤其应知晓其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正确使用。还可通过学习讲座或研讨会, 上级医师查房, 咨询等方式, 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除此之外, 可利用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对广大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也可通过免费的咨询, 定期的讲座, 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信息。这些教育与培训对于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2 制订有效的规章制度。

由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广泛性, 及其本身的一些特殊性, 国家卫生部门, 专业学术团体都定期制订一些指导性文件, 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细则规定, 然后推荐给本院医护人员。这里。我们强调这些规范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指南。 (2)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策。 (3) 预防用药的原则。 (4) 联合用药的指导等。通过这些文件, 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具体方法可通过限制医师开药范围及品种数来限制医师的处方行为。明确用药时药物剂量及疗程, 并有计划地将抗微生物药物分期, 分批交替使用, 以保持抗微生物药物对致病菌的敏感性,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4.3 行政干预。

一个完善的方案的制定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实施, 不论是在在一个医疗机构, 一个地区, 还是一个国家, 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使之得到圆满的解决。在这些措施中, 审核和反馈是必须的, 审核是对医师在特定环境下实施治疗过程进行评价。反馈是把医疗过程或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政策进行比较的报告。通过上述方法, 医师才会发现自己的治疗方案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与完善。当然,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还有许多的困难, 但我们仍然需要建立一种完善的医疗实践模式, 来检测及衡量我们医院工作质量的高低。

总之, 上述三方面结合起来, 我们就可有效地实施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医疗工作中收到切实的成效。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辽宁辽阳地区部分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 为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辽宁辽阳地区部分医院2013年住院病历, 门诊病历门诊处方, 随机抽样调查, 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着不合理, 滥用的情况。结论 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合理是一个普遍问题, 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10

一、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

一类模式利用母语优势, 重视两种语言间的异同, 在比较中利用迁移, 以母语作为必要中介学习第二语言, 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但从客观上它减少了学生和汉语接触的机会,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表示“用民族语学习数理化很困难”, 尽管这只占总人数的约1/3, 但也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不适应用民族语学习理科课程。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 由于藏文与口语相对脱节, 日常口语和教学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汉文数学中相反数的“反”字与逆命题的“逆”字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但在藏文中对这两个字的翻译完全相同, 导致学生在解题中易出现理解错误。

对于第二语言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 显然直接用汉语学习理科课程, 更少发生歧义,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那么, 林芝地区的藏族学生是否达到了能够用汉语接受其它科目的水平呢? 笔者在对林芝地区部分学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 发现部分学生对汉语的使用已经习惯化。如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翻译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汉语作答, 之后教师却需要再用藏语再翻译一遍, 课后访谈中, 教师提到, 之所以这样做, 是担心一些学生对汉语不理解。在这个班级的教室中共有13处文字涂鸦, 其中7处以汉字书写。在对某校校长访谈中也提到, 该校部分学生中考的汉文成绩要优于藏文成绩。由此可见,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 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已存在较大分化, 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 双语语码的选择和转换达到自动化。双语教育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够在不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条件下, 让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大幅度地优于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当第一语言的学习开始对第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进一步提早了施教年龄, 却只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学生, 阻碍了部分学生第二语言的发展, 当学生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二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 可以根据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先在部分条件适合的学校试行“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同一学校内平行开设“一类模式班”和“二类模式班”,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 在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来确定其班级归属, “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互补, 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此外, 部分教师不认可一类模式, 其理由主要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认为一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升学选择余地少, 就业压力大。采用“一校双模”, 也有一定的教师基础, 可以合理调配目前已有的师资资源, 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 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双语态度最敏感的人群, 并且用自身对各类语言的态度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 还应该懂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然而, 在林芝地区中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中, 汉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 大多都是民族教师 ( 约占80%) 而且汉语程度不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测试通过率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双语师资不足, 是林芝地区各校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要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好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 首先需要更新观念, 确立教师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 对双语教学要有足够的热情, 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 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教师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双语教学。

其次, 需要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和日常汉语的口语训练、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符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规范及要求。

再次, 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格局。具体操作中, 一是需要加强林芝地区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 对各个阶段教师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培训; 二是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校际互动, 促进同行交流, 取长补短。

三、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联结而成的知识整体, 通过教学来建立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将课程资源所含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它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林芝地区各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内地城市生活, 与藏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不符, 藏族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学生有极大的差别, 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困难。各级学校都没有专门为藏族学生开设过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课程, 无法很好的体现藏、汉、英文化上的差异, 特别是在民族特色方面, 从而不利于藏族学生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 因此, 开发更加适应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的校本课程迫在眉睫。

校本课程需要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 在教材中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以动态、生成、体验的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 以此理解和接纳异文化, 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偏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 提升国家认同感。

从林芝地区的实际考虑, 大规模开发一套全新的教材, 肯定超出其人力、物力所及, 也不现实, 但是可以开发一些具有民族和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 编写相应的教材,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辅助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教育机构各部门都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首先, 政府要保证课程建设费用, 离开经费支持, 课程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其次, 林芝地区应调动学科专家、民族教育专家、民族文化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等多方面力量, 建设一支多成分的高素质课程建设小组, 地方行政决策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计划审定、实施和评价,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对国家课程的筛选使其本土化, 征求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 尽力满足各方面需求; 再次, 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 以非语言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惑。

在本土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 部分校本课程可以先以试验的形式出现, 逐步实施, 成熟后有序地纳入全地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来。

四、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

语言是需要实践的, 由于当地学生课外基本使用母语, 只有在校内有目的地加强第二语言实践, 才能把课堂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逐渐掌握第二语言。因此, 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形成梯度, 做到由易而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在问题探讨中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 学生可形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与激励, 进一步强化双语态度的积极性。

此外, 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丰富提问方式, 多创设语言环境, 制造对话情境, 比如开展双语朗读、背诵比赛, 课前演讲, 小品、课本剧等诸多形式, 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发展其个性, 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氛围。

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双语态度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 学生个体发展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双语教学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特征, 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 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林芝地区中小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问卷分析, 提出了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等措施建议。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11

关键词 末梢血 微量元素 儿童 分析

资料与方法

新疆哈密石油医院2004年8月~2006年12月共测试982名儿童(指有化验单回报者),其中男472例,女510例。各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

检查方法:利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试,采集40μl末梢血4秒钟即可同时检测出人体中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浓度。

正常判断标准:铁7.52~11.82mmol/L,钙1.55~2.10mmol/L,镁1.12~2.06mmol/L,铜11.8~39.3umol/L。<1岁锌58~110μmol/L,1~3岁锌66~130μmol/L,>3岁锌76.5~170 μmol/L。

结果

各年龄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在982名儿童中查出有微量元素异常者562例,达到总数的57.2%,具体数据见表2、3。

讨论

建议在整个儿童阶段均应注意膳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注意补铁,合理补钙、补锌,有针对性补铜、镁,同时防止微量元素中毒以保儿童健康成长。小儿发现微量元素缺乏,可以积极进行补充,一旦发生过量则很难处理,所以对儿童的微量元素补充一定要在科学监测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进行。

目前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很多,如头发、全血、末梢血,我院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采末梢全血测定微量元素,小儿痛苦小、需血量少、简便快捷,易为广大家长及儿童接受,为普查工作带来方便。为小儿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廖清奎,郭学鹏,郭美瑜,主编.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447.

2 钱幼琼,毛萌,钙代谢异常的临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586.

结果分析与调查 篇12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泸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结案报告及检测报告。

调查对象:某村14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40人。

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细菌性痢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现场个案调查。据调查所有居民都有喝生水的不良习惯, 个人卫生较差, 没有灭蝇设施, 没有卫生厕所。

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由泸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检测人员对采集的肛拭及大便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血清凝集试验。

结果

基本情况:某村距县城20多公里, 全组共有12户农户40人, 男23人, 女17人。每户都有发病, 各户的饮食不同, 12户饮用同一水源。

发病情况:首发病例:患者, 男, 20岁, 发病日期:2014年4月3日, 主诉:2014年4月2日到里寨一户农家就餐, 进食凉拌水腌菜3 h后出现反应, 凌晨即出现发热、头晕、恶心、腹痛腹泻, 黏液血便, 大便每天10余次。至4月13日17:00, 全组发病19例。其中2例重症病例转入州人民医院, 1例转入当地卫生院治疗。其余由泸水县人民医院在该村临时建立的治疗点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现已全部康复。

临床表现:19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T>39℃) , 头晕、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排便次数均在10余次。

实验室检测:在调查中共采集了大便标本3份及肛拭标本1份, 于2014年4月11日21时送往泸水县卫生检验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根据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WS287-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5-2012进行增菌, 转种SS平板及伊红美兰平板分离培养, 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证实为福氏志贺菌Ⅵ型。

流行病学分布: (1) 时间分布:2014年4月3日出现首发病例 (5.3%) , 4月7日发病3例 (15.8%) , 4月8日发病2例 (10.5%) , 4月9日发病1例 (5.3%) , 4月10日发病2例 (10.5%) , 4月11日发病7例 (36.8%) , 4月13日发病3例 (15.8%) , 至4月13日17:00, 全组共发病19例。发病率47.5%, 形成发病高峰后逐渐减少。 (2) 年龄与性别分布:在19例患者中, 发病年龄11个月~85岁, <10岁2例 (10.5%) ;20~39岁10例 (52.6%) , >40岁7例 (36.8%) 。男发病9例, 女发病10例, 男女之比9:10。

讨论

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也是感染性腹泻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调查表明, 造成此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原因是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食物、生活用品及手经口感染。发病率受气候、经济水平、卫生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传染源管理不严, 群众防病意识及卫生知识缺乏, 是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治疗措施: (1) 对所有病例进行抗炎, 止泻治疗 (一般用药痢特灵、氟派酸) 对于重症患者给予补液治疗。 (2) 对所有发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现场个案调查。 (3) 加强环境卫生工作, 对全村的厕所、厨房、猪圈和牛圈进行喷洒, 并发放了消毒药品, 指导村民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 (4) 对所有村民给予预防性服西药 (氟派酸、痢特灵) 、中草药。 (5) 对村民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1]。

防止农村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应从各个环节入手,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主要是: (1) 全面宣传卫生常识, 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注意饮食卫生, 有效地切断传染源。 (3) 加强农村传染病疫情管理,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有利于控制疾病的爆发[2]。

参考文献

[1]王升学, 相改芹, 赵筱草.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J].华南预防医学, 2005, 31 (5) :32.

上一篇:初中生怎样记英语单词下一篇:传输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