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质控结果分析

2024-06-19

菌种质控结果分析(共4篇)

菌种质控结果分析 篇1

葡萄球菌是人类正常菌群的成员,存在于人和动物表皮和腔道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决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寄生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某些特定条件可引起心内膜炎、尿道炎、伤口、窦道感染等。近些年由于广泛和滥用抗生素,使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菌株也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一定困难。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实验结果,对疾病的治疗是有较大帮助的。为此,本文对我院近三年中临床送检样本分离出的葡萄球菌作了菌种分布及药a敏试验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来源:

2008年-2011年间,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在各种送检样本中分离出539株葡萄球菌,所有菌株均经过形态学、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葡萄糖氧化与发酵、甘露醇氧化与发酵、血浆凝固酶及DNA酶等试验,其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确定为葡萄球菌并定到种。

1.1.2 质控菌株:

由卫生部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

1.1.3 培养基:

药敏琼脂平板,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生产。

1.1.4 药敏纸片:

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霉素等11种药敏纸片,均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

1.2 方法

1.2.1 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样本,分离出菌种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经证实后,进行分类归属。

1.2.2 药敏试验:按 (K-B) 平板扩散法进行,并用质控菌株作质控,以K-B法作校正值来判断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菌种分布

三年来共分离出539株葡萄球菌,鉴定后可分十个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A) 占53.2%、表皮葡萄球菌 (B) 38.0%、腐生葡萄球菌 (C) 2.0%、人型葡萄球菌 (D) 2.0%、溶血葡萄球菌 (E) 1.9%、孔氏葡萄球菌 (F) 1.5%、华氏葡萄球菌 (G) 2.0%、木糖葡萄球菌 (N) 2.0%、头状葡萄球菌 (O) 2.0%、模仿葡萄球菌 (P) 1.0%;各种样本中葡萄球菌分离情况从尿道拭子、血、痰、伤口分泌物样本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最多占近60% (57.5%) ;依次是伤口分泌物、前列腺液、胸水。尿道拭子、血液、痰、伤口分泌物、前列腺液和胸水中,检到葡萄球菌占总数81.3%;从中段尿中分离出葡萄球菌种类最多达八种;血液为七种;但值得关注的是,从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的菌株数量虽然不多,却有多达七种之多。其中有两种其他样本未见。血液样本培养以表皮葡萄球菌占的比例较大近70% (56.8%) ,而2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部分来自尿道拭子、痰、伤口分泌占59.9%,其他样本则较少。具体分布为:

中耳分泌物中 (7A+6B+1D+1E+1F) 16例;脐带其分泌物 (14A+9B) 23例;痰 (48A+19B) 67例;前列腺液 (24A+19B+1C) 44例;伤口分泌物 (39A+4B+3F+1P+2D+2O+2E) 53例;尿道拭子 (85A+71B+6C) 162例;血液 (24A+46B+1C+2F+1N+3D+4E) 81例;中段尿 (2A+7B+2C+2F+2G+1N+6D) 22例;胸水 (21A+10B) 31例;眼睛分泌物 (1A+1B) 2例;静脉插管 (2A+1B) 3例;手术室空气 (1A) 1例;阴道拭子 (2A+8B) 10例;胆汁 (1A) 1例;十二指肠引流液 (5A+2B+1C) 8例;烧伤分泌物 (4A) 4例;骨髓 (3A) 3例;咽拭子 (1A) 1例;腹水 (3A+1B+2D) 6例;粪便 (1B) 1例。

2.2

样本中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说明广泛和滥用抗生素的耐药菌在不断增加。应该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并严格加以控制和监测,以防止其蔓延扩大。

2.3 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情况

539株葡萄球菌中对株数较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了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两种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敏感 (S) 和中介 (I) 之和]达90%以上。耐药用 (R) 表示。

3 讨论

本文统计报告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在临床样本中的分离率38.0% (205/539) ,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3.2% (287/539) ,占第二位。而在血液中葡萄球菌阳性数为56.8%,其次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29.6%;这说明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病原的绝大部分是表皮葡萄球菌所致。此外,样本中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6株,说明广泛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逐渐显现。应该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另外尿中分离出的8株腐生葡萄球菌,占我们分离的11株腐生葡萄球菌的72.7%;20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尿道样本占78株为38.0%,说明这两种菌对尿路感染意义重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庆大霉素、先锋霉素I和丁胺卡那霉素最敏感,而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性较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合理更好地利用药敏试验结果,以利于患者疾病的准确治疗和早日康复。

微生物检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菌株

铁道部劳卫司发的冻干混合菌株1份。

1.2 培养基

成品干粉培养基、染色液、诊断血清等均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提供, 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 检验步骤

2.1 增菌

无菌操作开启安瓿加入1m L无菌盐水, 摇匀, 水化5min.分别接种到增菌液中培养, 其中肉汤培养6h后再转种各增菌液培养, 各增菌液生长情况见表1。

2.2 分离培养

各取一环水化原液分别接种于WS、SS、BS、MB琼脂、血平板、BP平板、TCBS平板、麦康凯平板、李斯特菌均显色平板、MYP平板上, 置37℃培养24h;CIN-1琼脂平板、改良Y琼脂平板, 置26℃培养48h, 观察菌落特征。取增菌液中呈浑浊生长的菌液一环, 分别接种于上述平板中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

2.3 菌落观察

在BS平板上长出圆形黑色有金属光泽中等大小菌落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WS平板上有蓝绿色菌落,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SS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血平板上有灰色不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和灰白色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在麦康凯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其余平板均无可疑菌落。对上述平板生长的几种菌落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混合菌种中有两种菌, 称为1号菌和2号菌。

2.4 生化与染色

在WS平板、BS平板、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以上大小不同的可疑菌落, 接种克氏双糖琼脂斜面, 置37℃培养24h。在克氏双糖斜面的反应见表2, 同时做革兰氏染色。

根据表2显示, 1号菌初步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2号菌初步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对1号菌和2号菌分别进行进一步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结果见表3、表4。

1号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A—F多价O血清:++++;O4:+++, O5:+++, H1:+++, Hi:++++ (经1次位相变异诱导) ;生理盐水对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2号菌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做大肠埃希氏菌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生理盐水对照:-;所有凝集试验均为阴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

3 讨论

质控盲样检测一般包含2—3种不同的菌种, 应根据鉴定的要求, 尽可能制定全面的检测方案, 检测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本次质控要求鉴定出致病菌, 同时检出其他菌一并报告。因此在进行鉴定时, 应考虑各种致病菌的生长要求和特性, 选择多种增菌液、分离平板, 尽可能多挑取各平板上的可以菌落进行鉴定, 避免漏检。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环节, 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选择有合格资质的试剂公司产品,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平板在使用前应无明显水珠, 潮湿的平板可能造成菌落扩散, 影响分离结果。

本次质控菌种的鉴定结果为两种混合细菌, 其中致病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非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在显色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很明显, 根据生长特性、菌落特征、染色形态、生化试验均比较典型,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在H1强阳性时Hi因子血清学凝集时始终不凝集, 采取了位相变异诱导法, 诱导后出现凝集现象。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水化原液中直接划线分离培养, 但是在做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菌种在初期培养后, 鞭毛H因子易丢失或被抑制, 凝集现象容易出现假阴性, 因此, 需反复位相变异诱导, 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显色平板与普通平板相比, 可帮助确定培养方向, 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显色平板在日常工作中更有优势。总之,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卫生监测不可缺少的部分。经常参加质控, 有利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加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摘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是用来检验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能够使各实验室之间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 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之处, 了解掌握和监控实验室的实际检测能力。

关键词:微生物,质控,盲样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8[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张敏娟, 顾晓楣.室间质控的细菌混合菌株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6) :80-81.

菌种质控结果分析 篇3

呼吸机是用于临床救治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通气设备。其基本原理:将医用空气和氧气混合, 并按一定的通气模式和气道动力学参数 (如潮气量、通气频率、吸呼比、吸气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和吸气氧气体积分数等) , 通过患者呼吸管路将空氧混合气体输送给患者, 用以强制或辅助患者呼吸, 从而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1]。呼吸机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危、重症患者, 具有用时急、分布广、风险高等特点。根据ISO 14971—2007《医用装置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方法》对呼吸机进行风险分析, 其风险评分最高为12分[2]。

在使用呼吸机救治患者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较多, 如操作人员使用不当或呼吸机工作状态不佳, 很可能导致患者肺损伤, 甚至死亡。因此, 呼吸机临床使用者、医学工程人员和管理者均应加强对呼吸机临床应用风险的认识, 及时准确地掌握呼吸机的工作情况, 保证呼吸机临床应用安全。而要掌握呼吸机的工作情况, 就必须对呼吸机各项工作参数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数据,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减少由于呼吸机故障引发的医疗事故。本文以我院近3 a呼吸机检测数据为例, 提出一些分析思路。

1 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因呼吸机的构造复杂、科技含量高, 临床使用人员往往无法全面掌握各项监测参数, 无形中延长了呼吸机的操作时间, 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机[3]。 (2) 临床应用中发现, 呼吸机产生的故障, 65%是由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是不会操作、误操作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 操作人员对呼吸机的原理缺乏科学的认识, 操作规范有待提高。同时, 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 其各种参数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漂移, 导致输出参数产生误差。我院有3台呼吸机, 由于2个月没有使用, 开机时发现呼吸机潮气量和氧气体积分数偏差都在15%以上, 造成设备无法使用。 (3) 没有严格落实用前检查制度, 导致因呼吸机气密性不好而出现管道漏气的情况, 延长了治疗时间。

2 呼吸机在临床中的风险管理

据统计, 全球医院患者死亡原因中, 因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事故约占40%[4], 其中多数是因不规范的操作程序或设备输出参数漂移引起的。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建议从5个方面对呼吸机进行管理: (1)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计量、质量控制制度和工作程序; (2) 建立定期预防性维修制度; (3) 建立呼吸机临床使用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对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 制定预警措施和有效可行的抢救预案; (4) 制定统一的操作保养标准作业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ce, SOP) 文件[5]; (5) 制定呼吸机日常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此外, 还应严格执行使用前的例行检查、使用后的保养维护,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进行事前主动质量管理, 减少因呼吸机失效、老化、欠维护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性能下降、参数失准等安全隐患的发生[6]。笔者认为, 应将高风险系数的各类呼吸机作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自身医院的具体情况, 制定有效的呼吸机临床风险管理措施。呼吸机临床风险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3 实验对象和方法

3.1 实验对象

检测呼吸机55台件, 品牌1呼吸机24台、品牌2呼吸机13台, 品牌3呼吸机8台, 品牌4呼吸机7台, 品牌5呼吸机3台, 检测前无明显故障。

3.2 实验方法

对2010年至2012年不同品牌的同型号、同数量的呼吸机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检测, 第1种检测条件为呼吸机未进行质量控制;第2种检测条件为周期检测后;第3种检测条件为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 检测具体数据如下。

3.2.1 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呼吸机的合格率

2010年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见表1。

注:总合格率为 (33/55) ×100%=60%

3.2.2 周期检测后呼吸机的合格率

2011年进行周期检测后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见表2。

注:总合格率为 (40/55) ×100%=72.7%

3.2.3 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呼吸机的合格率

2012年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见表3。

注:总合格率为 (48/55) ×100%=87.3%

4 结果

4.1 2010年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

2010年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呼吸机的合格率:校准检测呼吸机55台件, 合格28台件, 限制使用5台件, 不合格22台件, 总合格率为60%。

2010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呼吸机不合格原因及百分比见表4, 其中限制使用台数并入合格台数计算。

4.2 2011年周期检测后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

校准检测呼吸机55台件, 合格40台件, 限制使用6台件, 不合格15台件, 总合格率为72.7%, 其中限制使用台数并入合格台数计算。

2011年周期检测后呼吸机不合格原因及百分比见表5, 其中限制使用台数并入合格台数计算。

4.3 2012年加入风险管理后呼吸机的合格率统计

校准检测呼吸机55台件, 合格48台件, 限制使用8台件, 不合格7台件, 总合格率为87.3%, 其中限制使用台数并入合格台数计算。

2012年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呼吸机不合格原因及百分比统计表见表6, 其中限制使用台数并入合格台数计算。

4.4 不同统计条件下呼吸机的合格率

不同统计条件下呼吸机的合格率见表7。

不同统计条件下呼吸机的合格率柱形图如图2所示。

5 讨论

5.1 总体情况

2010年呼吸机未进行质量控制, 总合格率为60%。2011年周期检测后, 呼吸机的总合格率为72.7%。2012年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 呼吸机的总合格率为87.3%。

5.2 不合格因素分析

导致呼吸机检测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潮气量、氧气体积分数、呼气末正压和通气频率。其中, 潮气量不合格占40%以上, 氧气体积分数不合格占30%以上, 呼气末正压和通气频率不合格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潮气量不合格主要是由流量传感器造成的。我院呼吸机大部分采用热丝式流量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将一根细的金属丝 (在不同温度下金属丝的电阻不同) 放在被测气流中, 通过电流加热金属丝, 使其温度高于流体的温度, 当被测气体流过热丝时, 将带走热丝的一部分热量, 使热丝温度下降;热丝在气体中的散热量与流速有关, 散热量导致热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电阻变化, 流速信号即转变成电信号, 经适当的信号变换和处理后测量出气体流量的大小[7]。如果流量传感器长时间使用或不用而没有进行流量传感器校准, 或者是流量传感器长时间使用粘上灰层或其他污染物也会导致流量传感器测量不准。

氧气体积分数不准主要是由氧电池造成的。氧电池采用电化学原理, 主要功能是测量混合气体的氧气体积分数, 测量范围:0%~100%。在恒定工作压力和恒定温度条件下, 氧电池产生的电压值与氧气体积分数成正比, 每个氧电池的输出电压在整个寿命期内基本上是稳定的。当测量到的氧气体积分数值与设置的氧气体积分数值偏差较大时, 大都说明氧电池已耗尽, 需更换氧电池。

压缩空气、氧气供应不正常, 以及压缩空气、氧气压力达不到呼吸机要求等, 也会导致氧气体积分数不准确。

呼气末正压和通气频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维护保养不到位等。

5.3 进行风险管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检测可以看出, 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 加入质量控制环节以后, 呼吸机的合格率提高了13%左右;周期检测并加入风险管理后, 呼吸机的合格率在加入质控环节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 故障率也明显降低。

6 结论

通过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并加入风险管理机制, 我院呼吸机的完好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达到87%以上, 在用呼吸机合格率达到100%,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很好地规避了因呼吸机隐患带来的医疗危害, 保障了患者的利益。同时, 通过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可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 及时维修和进行质量控制, 形成维修促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护航维修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良安, 刘又宁.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J].医师进修杂志, 1998, 21 (9) :455.

[2]黄宗翔, 黄吉播.机械通气模式新进展[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11) :23-25.

[3]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2-42.

[4]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704-705.

[5]郭瑞表, 郭淑华, 王德龙, 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7) :30-32.

[6]郑蕴欣, 李斌.呼吸机管理中心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3, 27 (6) :450-452.

菌种质控结果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1999-2011年黑龙江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1.2考核对象参加考核的实验室分别为省、市、县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

1.3样品发放考核样品每年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发至省级实验室,省级再按国家下发编号随机发放给市级和县级实验室。市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冻干尿碘样品及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县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

1.4检测方法盐碘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尿碘测定1999年采用《恒温消解尿碘测定方法》[1],2000年后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1999、WS/T107-2006)。

1.5结果判定考核结果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判定。盐碘采用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出每个实验室所报质控样的原始数据平均数,两个均数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合格”,有一个均数或两个均数不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不合格”。尿碘1999年结果分A、B、C及不合格进行判定,A为±s内,B为±2s内,C为±3s内,测定结果超出±3s,为不合格。2000年后尿碘采用Z比评分法,其中|Z|≤2为合格,2<|Z|<3也为合格,但提醒实验室需提高检测质量,|Z|≥3为不合格。用合格率分析评价1999-2011年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2 结果

2.1省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省级尿碘、盐碘实验室连续13年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的考核,尿碘|Z|均未超过2。盐碘实验室检测结果也在控制范围内。尿碘和盐碘考核合格率均为100%,表明省级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合格水平。见表1。

2.2地市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地市级尿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1.1和50.0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尿碘的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100%。见表2。2011年地市级盐碘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0.8和0.91个百分点,2009年以后盐碘的合格率连续年达到100%。2004年以后,地市盐碘、尿碘的反馈率稳定在100%。见表3。

2.3县级实验室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县级盐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36.7和36.8个百分点。2004年后反馈率稳定在100%,但合格率波动较大,至2010年才达到100%,原因主要是县级检测人员流动性大。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7]197号)的要求,县级参加考核的盐碘实验室只需抽取30个县,黑龙江省为了提高全省各县的盐碘实验室检测能力,2009年开始将全省有盐碘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见表4。

3 讨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自1999年参加全国外质控考核以来,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逐年上升,通过考核工作的运行,各级实验室的检测设备、环境得到更新改进,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逐步提升。

从考核结果看,省级尿碘、盐碘考核结果连续13年合格,且成绩优秀,说明省级实验室具备较强的检测能力,能够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尿碘、盐碘检测数据。地市级和县级的反馈率及合格率在2004年以前均较低,且波动较大,主要是实验室网络建立初期,实验室条件差,没有专用实验室,技术水平有限,专业队伍不稳定,导致部分实验室考核结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省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狠抓各级检验人员的培训质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针对更换人员以及往年不合格的检测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从技术上解决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每年还在全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上安排部署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工作,并免费给各实验室配备标准物质,使市、县级实验室的质控意识逐渐加强,只有先搞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开展检测活动和参加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以上努力,全省各市、县的考核合格率稳步提高,至2011年已达到省、市、县三级网络实验室全部合格,且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有利促进改善检测质量[2],及时发现并改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

摘要: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和实验室网络运行情况,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对1999-2011年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省级盐碘、尿碘实验室连续13年反馈率和合格率达100%。地市级盐碘、尿碘实验室反馈率自2004年以后连续8年达100%,盐碘合格率由2000年的90.9%上升至2011年的100%,尿碘的合格率由1999年的50%上升至2011年的100%。县级盐碘实验室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由1999年的63.3%、63.2%上升至2011年的100%。结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良好,外质控考核现已全部合格,能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

上一篇:人本主义评价策略下一篇:英语猜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