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2024-05-27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共7篇)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1

为保证我国销售市场中食品的卫生安全, 国家每年实行全国健康相关产品食品卫生监督抽检, 以保护消费者和食品企业的利益及考核实验室管理和检测能力。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了质量控制, 现将本省质控结果报告及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控样名称

奶粉 (两支塑料管装平行样品, 编号:W7) 。

1.2 检测项目

2~3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1.3 试剂来源

缓冲蛋白胨水 、SC、GN、脑心肉汤、营养肉汤、肠道增菌肉汤、改良磷酸盐缓冲液;HE、SS、伊红美兰、改良磷酸盐缓冲液、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科玛嘉金葡显色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半固体、营养琼脂、碱性蛋白胨水、LB1、LB2、TCBS、血浆凝固酶等购自于北京陆桥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API20E生化试剂条、Vitek GNI+等均购于法国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沙门菌诊断血清全套购于泰国S&A公司。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 (国标验证实验提供)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 (ATCC 6538) 。

1.4 检验方法

1.4.1 样品前处理

取出样品塑料管用酒精棉球擦管口表面, 打开封胶, 拧开螺旋盖。

1.4.2 增菌

用无菌玻璃棒各取样品约0.3 g分别加入到10 ml缓冲蛋白胨水、10 ml LB1、10 ml营养肉汤、10 ml肠道增菌肉汤、10 ml GN增菌肉汤、10 ml改良磷酸盐缓冲液中、10 ml 7.5%NaCl葡萄糖肉汤、10 ml碱性蛋白胨水[1], 摇匀。其中改良磷酸盐缓冲液、营养肉汤、肠道增菌肉汤、碱性蛋白胨水放37℃、24 h培养;GN增菌肉汤放37℃、6 h培养;改良磷酸盐缓冲液放4℃、7 d培养;LB1放30℃、24 h培养。

1.4.3 二次增菌及分离

用无菌吸管吸取LB1培养液0.1 ml加入到10 ml LB2增菌液中放30℃、24 h培养;用无菌吸管吸取0.1 ml缓冲蛋白胨水增菌液接种到SC增菌液中, 放37℃、24 h培养。

用无菌接种环取一环碱性蛋白胨水接种TCBS;取7.5%NaCl葡萄糖肉汤接种金葡显色培养基;取GN接种于SS培养基37℃、18~24 h 培养;取GN增菌液分别接种于HE、SS平板上37℃、18~24 h 培养;取改良磷酸盐缓冲液7 d培养物接种于改良Y培养基上26℃、48 h培养。

1.4.4 镜检

取分离平板上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 镜检观察菌体形态。

1.4.5 生化试验

自选择性平板上直接挑取不同菌落分别接种于三糖铁琼脂斜面, 37℃、 24 h培养。取斜面培养物接种于API20E生化试剂条培养18 h后记录结果。取斜面培养物接种于Vitek试卡上机。做血浆凝固酶等试验。

1.4.6 血清学试验

取斜面培养物分别用沙门菌多价及各因子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其中一种菌培养物:沙门菌A-I多价++++ (生理盐水对照阴性) 。用各“O” 因子血清做凝集, 其中O9++++、O1+、无O12因子血清, 其他因子血清阴性。用“H”因子血清做凝集:其中g++++、m+++, 其他不凝集。经0.5%半固体琼脂平板多次传代及加入H第一相g、m因子血清吸收, 进行第二相的诱导试验, H第二相因子均无凝集。

2结果

本次质控样品沙门菌属 (肠炎沙门菌) 和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阳性。

2.1 肠炎沙门菌检验依据

2.1.1 分离培养基上菌落形态

经HE、SS、和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培养, 生长菌落非常典型。HE琼脂上:菌落为浅绿色, 产H2S, 即菌落中心带黑色。SS琼脂上:无色半透明、菌落中心带黑色。沙门菌显色平板上:中等大小的、紫红色菌落。

2.1.2 镜检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G-无芽孢杆菌。

2.1.3 TSI和半固体培养结果

底层+ 、斜面-、 产气- 、H2S+ 、半固体扩散生长, 即动力+。

2.1.4 生化试验结果

API20E结果如下:葡萄糖+、 乳糖- 、ONPG- 、精氨酸脱羧酶+ 、赖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 、柠檬酸+、 H2S+、 尿素酶- 、色氨酸脱氨酶-、 吲哚试验- 、VP- 、明胶- 、甘露醇发酵+ 、肌醇-、 山梨醇-、 鼠李糖+ 、蔗糖-、 密二糖- 、淀粉+ 、阿拉伯糖+。其结果与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一致, 即主要生化试验结果符合沙门菌的特点[2]。Vitek GNI+结果表明该菌99%为沙门菌。

2.1.5 沙门菌A-I多价凝集 (生理盐水阴性)

O9、Hg、Hm凝集, 其抗原式为S:O9 、g、m。符合肠炎沙门菌。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依据

2.2.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形态

经金葡显色平板分离培养后, 生长非常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2.2.2染色镜检

G+球菌, 排列成葡萄状。

2.2.3 TSI培养基上

底层+、斜面+、产气-、H2S-。

2.2.4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检测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一致, 均为血浆凝固酶阳性。

3讨论

在做盲样检验鉴定时, 要选择最合适的分离平板, 如显色平板, 可肉眼观察目标菌的存在。选择进口血清, 既可得到准确结果, 又可缩短实验时间。国产血清效价低, 质量差, 将大大增加试验的工作量, 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为了保证质控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关键步骤的检验鉴定时, 一定要用标准菌株做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如API、VITEK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等。

原始记录一定要规范, 信息完整, 报告准确, 一方面要体现本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生物安全的意识;一方面展示本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

严格按考核要求报告, 此次考核要求报告到属, 就不能报告到型, 否则按可疑结果评价。另外, 要求报告2~3种致病菌, 样品中含蜡样芽孢杆菌, 但含量很少, 笔者认为是否是加标过程的污染, 因此未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3.

〔2〕张力, 刘桂华, 黄鑫, 等.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质控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6 (5) :134.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1999-2011年黑龙江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1.2考核对象参加考核的实验室分别为省、市、县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

1.3样品发放考核样品每年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发至省级实验室,省级再按国家下发编号随机发放给市级和县级实验室。市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冻干尿碘样品及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县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

1.4检测方法盐碘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尿碘测定1999年采用《恒温消解尿碘测定方法》[1],2000年后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1999、WS/T107-2006)。

1.5结果判定考核结果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判定。盐碘采用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出每个实验室所报质控样的原始数据平均数,两个均数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合格”,有一个均数或两个均数不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不合格”。尿碘1999年结果分A、B、C及不合格进行判定,A为±s内,B为±2s内,C为±3s内,测定结果超出±3s,为不合格。2000年后尿碘采用Z比评分法,其中|Z|≤2为合格,2<|Z|<3也为合格,但提醒实验室需提高检测质量,|Z|≥3为不合格。用合格率分析评价1999-2011年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2 结果

2.1省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省级尿碘、盐碘实验室连续13年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的考核,尿碘|Z|均未超过2。盐碘实验室检测结果也在控制范围内。尿碘和盐碘考核合格率均为100%,表明省级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合格水平。见表1。

2.2地市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地市级尿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1.1和50.0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尿碘的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100%。见表2。2011年地市级盐碘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0.8和0.91个百分点,2009年以后盐碘的合格率连续年达到100%。2004年以后,地市盐碘、尿碘的反馈率稳定在100%。见表3。

2.3县级实验室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县级盐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36.7和36.8个百分点。2004年后反馈率稳定在100%,但合格率波动较大,至2010年才达到100%,原因主要是县级检测人员流动性大。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7]197号)的要求,县级参加考核的盐碘实验室只需抽取30个县,黑龙江省为了提高全省各县的盐碘实验室检测能力,2009年开始将全省有盐碘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见表4。

3 讨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自1999年参加全国外质控考核以来,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逐年上升,通过考核工作的运行,各级实验室的检测设备、环境得到更新改进,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逐步提升。

从考核结果看,省级尿碘、盐碘考核结果连续13年合格,且成绩优秀,说明省级实验室具备较强的检测能力,能够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尿碘、盐碘检测数据。地市级和县级的反馈率及合格率在2004年以前均较低,且波动较大,主要是实验室网络建立初期,实验室条件差,没有专用实验室,技术水平有限,专业队伍不稳定,导致部分实验室考核结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省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狠抓各级检验人员的培训质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针对更换人员以及往年不合格的检测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从技术上解决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每年还在全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上安排部署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工作,并免费给各实验室配备标准物质,使市、县级实验室的质控意识逐渐加强,只有先搞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开展检测活动和参加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以上努力,全省各市、县的考核合格率稳步提高,至2011年已达到省、市、县三级网络实验室全部合格,且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有利促进改善检测质量[2],及时发现并改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

摘要: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和实验室网络运行情况,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对1999-2011年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省级盐碘、尿碘实验室连续13年反馈率和合格率达100%。地市级盐碘、尿碘实验室反馈率自2004年以后连续8年达100%,盐碘合格率由2000年的90.9%上升至2011年的100%,尿碘的合格率由1999年的50%上升至2011年的100%。县级盐碘实验室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由1999年的63.3%、63.2%上升至2011年的100%。结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良好,外质控考核现已全部合格,能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

微生物检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菌株

铁道部劳卫司发的冻干混合菌株1份。

1.2 培养基

成品干粉培养基、染色液、诊断血清等均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提供, 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 检验步骤

2.1 增菌

无菌操作开启安瓿加入1m L无菌盐水, 摇匀, 水化5min.分别接种到增菌液中培养, 其中肉汤培养6h后再转种各增菌液培养, 各增菌液生长情况见表1。

2.2 分离培养

各取一环水化原液分别接种于WS、SS、BS、MB琼脂、血平板、BP平板、TCBS平板、麦康凯平板、李斯特菌均显色平板、MYP平板上, 置37℃培养24h;CIN-1琼脂平板、改良Y琼脂平板, 置26℃培养48h, 观察菌落特征。取增菌液中呈浑浊生长的菌液一环, 分别接种于上述平板中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

2.3 菌落观察

在BS平板上长出圆形黑色有金属光泽中等大小菌落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WS平板上有蓝绿色菌落,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SS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血平板上有灰色不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和灰白色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在麦康凯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其余平板均无可疑菌落。对上述平板生长的几种菌落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混合菌种中有两种菌, 称为1号菌和2号菌。

2.4 生化与染色

在WS平板、BS平板、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以上大小不同的可疑菌落, 接种克氏双糖琼脂斜面, 置37℃培养24h。在克氏双糖斜面的反应见表2, 同时做革兰氏染色。

根据表2显示, 1号菌初步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2号菌初步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对1号菌和2号菌分别进行进一步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结果见表3、表4。

1号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A—F多价O血清:++++;O4:+++, O5:+++, H1:+++, Hi:++++ (经1次位相变异诱导) ;生理盐水对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2号菌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做大肠埃希氏菌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生理盐水对照:-;所有凝集试验均为阴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

3 讨论

质控盲样检测一般包含2—3种不同的菌种, 应根据鉴定的要求, 尽可能制定全面的检测方案, 检测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本次质控要求鉴定出致病菌, 同时检出其他菌一并报告。因此在进行鉴定时, 应考虑各种致病菌的生长要求和特性, 选择多种增菌液、分离平板, 尽可能多挑取各平板上的可以菌落进行鉴定, 避免漏检。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环节, 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选择有合格资质的试剂公司产品,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平板在使用前应无明显水珠, 潮湿的平板可能造成菌落扩散, 影响分离结果。

本次质控菌种的鉴定结果为两种混合细菌, 其中致病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非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在显色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很明显, 根据生长特性、菌落特征、染色形态、生化试验均比较典型,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在H1强阳性时Hi因子血清学凝集时始终不凝集, 采取了位相变异诱导法, 诱导后出现凝集现象。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水化原液中直接划线分离培养, 但是在做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菌种在初期培养后, 鞭毛H因子易丢失或被抑制, 凝集现象容易出现假阴性, 因此, 需反复位相变异诱导, 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显色平板与普通平板相比, 可帮助确定培养方向, 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显色平板在日常工作中更有优势。总之,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卫生监测不可缺少的部分。经常参加质控, 有利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加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摘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是用来检验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能够使各实验室之间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 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之处, 了解掌握和监控实验室的实际检测能力。

关键词:微生物,质控,盲样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8[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张敏娟, 顾晓楣.室间质控的细菌混合菌株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6) :80-81.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4

关键词:螺旋断层治疗,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模式转变

0 引言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i.Art代表了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中一种新型治疗技术[1]。其以CT扫描的方式利用扇形束实施螺旋式束流照射,治疗期间加速器机架、治疗床和多叶准直器(MLC)需实现同步运动的控制及调制。其治疗原理类似于螺旋断层CT,将一台6 MV小型驻波加速器安装在CT的滑环机架上,利用X射线束流切片式可实现高适形度的肿瘤治疗[2,3]。与常规直线加速器放疗相比较,HT具有诸多独特的物理和剂量学优势[4]。在给予肿瘤区域足够高的致死剂量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周围关键器官或正常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对一些靶区较复杂、范围较大的肿瘤如鼻咽癌、全淋巴等治疗,相比常规加速器具有一定的优势[5,6,7]。该系统集调强计划优化、治疗实施与验证为一体,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束流螺旋治疗的精确性。由于HT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动态方式及其功能结构的复杂性,其完整的质控过程中既有与常规加速器相类似又有着其独特的方面[8,9,10,11],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其良好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需量身订制出该系统的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规程。我院作为国内大陆第一台HT系统的临床应用单位,近期已安装第二台该系统,本研究通过对五年来第一台该系统QC结果的分析,监测其日常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结合新型质控设备的初步应用不断完善、简化其质控流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保障并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HT系统特点

HT系统基于螺旋照射实现了一种调强放射治疗方式,即当治疗床穿过机架孔同时机架持续旋转进行束流照射。该系统利用非均整的6 MV直线加速器,以固定源轴距85 cm安装在CT滑环机架上。纵向射野宽度通过一对可移动的钨门予以定义,并可形成最大射野为40 cm×5 cm。对于患者治疗而言,临床中射野宽度一般固定为验收测试的射野宽度(1/2.5/5 cm)中一种,横向上利用等中心处6.25 mm宽度的MLC叶片实现束流照射。通过每叶片打开时间来实现对束流强度的调制,而束流调制模式随机架角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束流调制模式定义为一个投射野(projection)即机架旋转约7o,而每旋转周可分为51个投射野。该系统不仅代表新型IMRT方式,而且也是一套完全集成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设备。其利用相同射线源且额定能量约为3.5 MV实现MV级影像的获取。在源对侧的滑环机架上安装有一套738个通道氙气探测器,从而可实现三维影像的重建,用于治疗前检查或校正患者的摆位乃至实施剂量的重建可能。

1.2 执行的QC测试项

表1列出了我院HT系统执行的QC规程[12,13,14,15],该规程将用于评估系统运行的参数状态。将常规直线加速器QA规程调整至HT系统中,利用其额外测试项可较好地反映两种照射技术之间的重要差异。这种苛刻的QC测试项,有助临床物理师、工程师更好地掌握这种新型机器的机械和剂量学性能。基于临床报告的测试结果可提出不同周期/频率QC测试项。

采用Vidar扫描仪、EDR2胶片、等效矩形固体水和机载式MVCT探测器以实现系统的机械和几何测试。对于相对剂量和绝对剂量测量,需用A1SL电离室(Standing Imaging,USA)、8通道剂量仪(Tomo Electrometer)、等效水圆柱形模体(Cheese Phantom)等测量设备。HT系统测量参考条件下利用Thomas文献中推导A1SL电离室的射线质品质系数Kq来实现其绝对剂量的标定校准[16]。

注:除以上检测项目年检还需对横向、纵向截面剂量分布以及百分深度剂量(PDD)进行测量并与建模数据比对验证是否满足Gamma2%/1 mm标准。

1.3 日常检测项

日常质量控制应监测静止和动态输出剂量。对于系统几何特性,需观察激光灯的初始位置和激光灯的移动是否准确。验证激光灯精度后扫描MVCT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对系统束流剂量特性的检测,具体为将平板等效固体水(0.5 cm厚+带电离室孔5 cm厚)或圆柱形模体、A1SL电离室放到治疗床上摆好位,执行静态/动态输出剂量测量;输出剂量与参考值比较并计算出偏差。最后实施床读数稳定性及精度检测,以及标准安全性检查,确保门联锁、出束指示灯或声等正常工作。

1.4 周/月/季检测项

除日常质控所含检测项目还需定期对不同电离室实施剂量测量的精确性进行比对。采用EDR2大胶片对系统虚拟等中心处激光灯实施验证。通过平板等效固体水测量出不同深度R10/1.5、R20/1.5及R20/10剂量比值,从而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比对以检测射线质的稳定性[16]。采集获取Y方向离轴曲线,将数据保存并与系统金标准Profile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束流FWHM偏差值。

在治疗床上轴向放置(X-Z轴平面)两张胶片,从虚拟等中心沿着Y方向±3 cm处采用三明治式将两张胶片夹在其中,如图1所示。采用水平仪标定出每张胶片上一条真正的水平线。利用准直器射野来实现对胶片的照射,在机架角度0o、120o及240o上打开射野中心的两个叶片得到投影射野;通过分析照射的胶片评价叶片打开时角度的偏差,以检测叶片和机架旋转的同步性。同理,将EDR2胶片(8英寸×10英寸)夹在两块5 cm厚固体水之间,调整床高将胶片至等中心位置;执行特定计划后测量3个束流峰之间的距离,以实现机架与床同步性检测。

1.5 年检测项

年检测项除完成日常系统的机械、几何和束流剂量测定外,年检意义主要在于测量束流PDD、横向及纵向截面剂量分布并与机器建模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QA要求。需按照束流数据进行重新剂量标定,验证剂量重复性及线性。年检QC项应包含系统所有组件的机械、几何及剂量方面测试,正如系统验收一般至少需两天时间。

1.6 QA及其模式的转变

HT患者计划QA也是整个质控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其直接影响患者疗效及安全。我院最初患者剂量验证采用胶片验证方式。一般通过比较测量胶片的相对剂量与计划计算剂量分布,利用系统自带软件给予分析,从而实现对特定患者计划的验证。同时计划QA过程中采用电离室实施对计划中点(绝对)剂量的测量验证。

近来,医院科室新加入S u n N u c l e a r公司晨检Tomo Dose、剂量验证Arc Check及TQA(Accuray,U S A)工具等设备使得日常Q C过程变得更方便、简捷[17,18]。Tomo Dose、Arc Check及TQA工具操作简单,使得临床QC工作提高了效率,缩短QC时间。

2 结果

2.1 日常检测

系统几何特性:激光灯偏差可允许范围为±1mm,当测量误差超过范围则需调整。静态束流特性:静态输出剂量检查偏差在-2.0%到3%之间即满足要求。通过分析整理我院五年日检静态输出剂量的测量平均偏差0.494%±1.032%(图2),日常射线剂量输出基本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MVCT扫描图像若能清晰辨别密度棒第三排小孔,影像无伪影即满足需求,扫描剂量每次在3 c Gy以下,均在可接受范围。

2.2 周/月/季度检测

对于虚拟等中心验证,分析软件验证胶片满足偏差≤1 mm标准即可接受。静态模式下束流能量运用SPSS软件统计射线质R20/10平均偏差为-0.568±0.8%(SD),均符合±2%要求。射线质基本稳定(图3)。将获得Y方向离轴曲线与金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保证2%标准γ值通过,半高宽值在1%以内。叶片打开和机架旋转的同步检测项,要求胶片测量结果应不超过1o。而机架与床同步性检测,分析胶片上3条窄带波峰之间距离是否与机架旋转保持一致且间距相等。若机架、床同步和床速正确的话,该距离应为6.0 cm。统计显示月检测结果均满足最大偏差2 mm的要求。

2.3 年检

确保系统束流数据、PDD、横/纵向截面剂量分布与验收测试时数据保持一致。横、纵向离轴曲线上射野内大多数点应满足剂量偏差1%要求,而若为束流半影区内则可考虑满足2%要求。纵向截面剂量分布如发生变化,需对铅门进行修正和校准。良好的几何和机械性能表明:实际所有测试项均在1 mm或1o以内。

2.4 QA及其模式转变

对于特定患者计划的绝对剂量检测运用SPSS软件统计点平均剂量偏差为-0.383±1.23%(图4),整体结果基本满足±3%绝对剂量要求。Tomo Dose、Arc Check、TQA等新型测量设备的应用使得相应日常检测过程和患者剂量验证变得简化。Tomo Dose实现了对射野信息的日常测量和记录,可对射野对称性、平坦度进行检测并记录;运用Arc Check实施患者计划验证取代了传统胶片验证方式,使得整个患者QA过程大大简化;其具体统计结果如图5、6所示。

3 讨论

HT作为一套较为复杂的放疗系统,其螺旋断层治疗类似于慢速旋转IMRT,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射线调制力;针对其独特的物理和剂量特性,做好系统实施过程中QA工作是十分重要的[2,8,9,12,13,14,15,16,17]。目前多篇文献[18,19,20,21,22,23,24]报道了通过系统束流输出和实施可能变化的敏感性,试图定义不同的测试和实验方法来验证所有的机械、几何和剂量学特性。但整个系统长时间的性能稳定性及可靠性鲜有报道。本研究经过5年多临床实践及综合日常质控数据,我院HT系统基本建立了较为有效和完善的QA体系,且按照Fenwick等[15]所推荐制定了各检测项的允许偏差,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到了有效地保证。通过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QA项目能够保证加速器精准而有效的剂量输出,精确地对患者肿瘤靶区实施照射。通过评估和分析HT五年的日检内容、患者QA质控结果,系统的机械和几何特性基本保持稳定;而特定患者计划QA的失败模式很大程度地依赖于机器输出剂量变化的影响(如图2、4所示)。

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H T统一的Q A标准或规范,关于其剂量学性能,与其他机构进行更广泛地对比是可行的。Fenwick等[15]研究制定了HT系统日常静态/动态输出剂量以及能量变化均控制在±2%范围内;而Broggi S等[12]执行了该系统更为严格的静态/动态输出剂量±1.5%偏差标准,其能量偏差保持在±2%范围内。本研究中尽管按照加速器实施日常输出剂量±3%标准,我院HT则定义了日常输出剂量-2.0%至+3%及能量变化±2%控制范围,以确保维持及实现加速器类同的稳定性能。日常输出剂量要求主要是考虑HT实际患者治疗过程中剂量率随时间存在近1%下降,因而设定该标准有效地保证了临床治疗QA要求。而对于绝对剂量标定而言,近年来放疗射线束已从空气比释动能转换到吸收剂量的校准且考虑到非标准参考测量条件,HT系统目前可基于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TG-51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RS-398报告规程实施其绝对剂量的校准[25,26]。

除了日常、月及年检常规Q A外,某些技术干预措施也应当遵循适当的QA规程。若更换束流靶,强烈建议应实施机械和剂量的测试项包括:源与初级准直器机械对齐,射束中心与机架旋转平面的一致性,源与MLC系统机械对齐,横、纵向束流曲线一致性,能量和输出剂量检测;最后实施患者计划剂量验证,以确认HT性能一致性。若更换磁控管关键部件,需执行测试项包括:输出剂量和能量稳定性检测;Cone形离轴曲线一致性以及患者IMRT剂量验证。而另一重要部件MLC系统更换,相对于源(靶)而言应检测所有几何校准的一致性,包括:机架旋转、射线束流平面以及阵列探测器。当然,HT系统作为IGRT设备,其MVCT影像既可用于患者治疗摆位的验证,又可用于实施患者剂量的精确计算,因此其引导影像QA也是整个系统Q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7,28,29]。五年间HT系统出现了超过300项的故障,技术干预的原因主要是机械问题、剂量不稳以及少量软件或通讯所致。基于这些技术报告,我院第一台HT系统整体停机时间会略高于目前常规治疗设备状态;当然临床应用最近一年停机率也明显好于刚运行的第一年,这与该系统不断升级或不少部件的更新换代有较大的关联性。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5

关键词:医用诊断X线机,影像质量控制,合格率

X射线诊断设备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的可靠性、有效性并影响到受检者与操作医师的受照剂量。为了解河北省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水平,在我省石家庄、廊坊、邯郸、衡水、秦皇岛5个地市进行了医用X射线机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指标的调查研究,以掌握我省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现状,了解医生及受检者可能发生的健康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采用Victoreen NEROTMm Ax系统(美国Cardinal Health公司)测量管电压指示值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有用线束半值层、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与最大值,其他相关配件包括光野照射野一致性检测板、准直筒、2 mm×18 mm×18 mm铝板、1 mm×18mm×18 mm铝板(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卡)、线对卡(检测空间分辨力),相关配套设备包括光密度计、亮度仪(检测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1.2 方法

于2009—2010年间随机抽取省、市、县、乡镇卫生院部分医院进行相关项目调查,调查采取现场检测方式。

1.3 质量控制

检测仪器设备送中国科学院计量研究所检定。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WS/T 189-1999[1]有关项目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各级医院医用诊断X线机分布

分别于衡水、邯郸、廊坊、秦皇岛、石家庄5地市随机抽取省、市、县、乡镇各级医院共24家,每医院随机抽取一二台X线机,共抽查X线机28台,其中摄影X线机18台,透视机10台。所调查医院X射线机的配置情况:进口机占53.6%,大于400 m A的X线机占46.4%;省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X线机检测比例均为17.9%,市县级医院均各占32.1%。见表1。

2.2 摄影X线机影像质量控制

所抽取的18台摄影X线机,质控数据见表2。其中管电压指示值偏离与输出量重复性检测结果较好,仅有1台不合格,有用线束半值层合格比例为83.3%,曝光时间指示偏离与输出量线性合格比例仅为66.7%,几何光学特性2项指标(光野照射野偏离和垂直度偏离)合格比例更低,仅为55.6%。检验结果与郑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接近[2]。

2.3 透视X线机影像质量控制

所抽取的10台透视X线机包括7台数字剪影X射线机及3台遥控胃肠机,影像质控数据见表3。可见透视X线机主要质控指标合格率较高,仅有1台设备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与最大值不合格,原因是设备安装后厂家工程师未进行很好调试。

2.4 各级医院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结果对比

各级医院各类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见表4。省级医院X射线机质控检测全部合格,单项不合格比例市级医院最高,达66.7%,县级医院2项以上不合格比例达33.3%,所抽查5台乡镇卫生院X线机均2项以上不合格。透视机总合格率达90%,大于摄影机27.8%的比例。进口机检测项目全部合格比例为60%,国产机仅为27.8%,透视机中数字减影X线机所检测指标均合格比例为85.7%,遥控胃肠机全部合格。我省部分地区抽检设备的总合格率与乡镇医院合格率均小于郑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2]。

3 讨论

2009—2010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医用诊断X线机性能质量控制调查结果显示,透视X线机(含数字减影X线机、遥控胃肠机)质量好于摄影X线机,与吉林省部分地区X射线诊断设备质控检测结果类似[3],原因是所抽检透视机多为进口数字剪影X射线机及遥控胃肠机,普通荧光屏透视机已很少见。普通摄片机输出量线形、曝光时间偏离及几何光学特性合格率较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摄片的质量与准确性,增大废片率,同时增加患者受照剂量。县、乡级医院相当部分光源灯已烧坏,对患者的X射线防护十分不利,这与顺德、中山地区检测结果近似[4]。在所抽查的医院中,省级医院X射线机质控检测合格率高,而县市级医院X射线机质控检测项目合格率均较低,分别为44.4%与33.3%,乡镇卫生院X射线机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无全部项目合格的设备,主要原因在于设备陈旧,无法做到定期维护。X线机进口机型合格率高于国产机,分别为60%和23.1%,原因不仅在于进口机较国产机先进,也在于进口机多的医院在规模、管理、技术力量上优于进口机少的医院,即使在同一家医院中,医院对进口机的维护往往好于国产机。调查显示我省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监督监测能力有待于提高。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检测的监督力度,提高医院重视程度,提高X线机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包括影像质量控制和基础检修专业知识,加强培训,提高X射线机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废片率,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以保护受检者与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WS/T 189-1999.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

[2]赵雅斐,张鹏,郭伟,等.郑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21-322.

[3]王建超,刘澜涛,岳保荣.吉林省部分地区的X射线诊断设备质控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1-4.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6

关键词:消毒隔离,护理,质量

随着近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逐步深入,但当前医院感染仍是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卫生问题[1]。WHO指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有效隔离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护士是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直接落实者,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3]。国内外调查显示,30%~50%的医院感染是由于护理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4]。陈萍等[5]对近20年我国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医务人员手交叉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是感染事件暴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2014年护理消毒隔离组质控考核结果,从扣分高发人群的年龄、工龄、职称、第一学历及扣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其中2008年660名,2009年733名,2010年865名,2011年873名,2012年970名,2013年1052名,2014年1134名。排除离职、调离护理岗位及从事与护理不相关工作的护士。每月护理部、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护士长根据该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并由专门质控人员录入“医院护理管理软件”,根据相应的问题给予扣分惩罚,每月进行量化评分,作为该护士消毒隔离方面的绩效得分。

1.2方法利用“医院护理管理软件”对“消毒隔离管理”和“护士档案管理”两个项目进行检索,统计2008-2014年消毒隔离组扣分护士的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及扣分项目。

1.3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 2007进行资料的录入,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8-2014年护理消毒隔离扣分总体情况除部分年份的个别项目外,总体来看各扣分项目和扣分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2014年,护士从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数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员比例增加了25.9%,其中无菌技术扣分人数最多占41.5%,手卫生、患者床单元管理、职业防护是管理人员近年重点考核项目,见表1和图1。

2.2 2008-2014年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护士消毒隔离扣分情况比较因为历年还有主任护师的比例,主任护师在统计过程中无扣分人员,故职称统计数少。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护士扣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26~30岁、工龄<10年、职称为护师的护士容易扣分,见表2。

2.3 2008-2014年不同第一学历护士消毒隔离扣分情况由于在第一学历方面总人数缺失,只有扣分人员的学历情况,故仅进行百分比的描述统计。其中扣分总人数为897名(312+423+162),第一学历为本科扣分人数占34.8%(312/897),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扣分人数占47.2%(423/897),第一学历为中专的扣分人数占18.1%(162/897)。

注:a:与①比较,b:与②比较,c:与③比较,d:与④比较,P<0.05

3讨论

3.1护理质控消毒隔离组扣分项目总体情况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除部分年份的个别项目外,总体来看各扣分项目和扣分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2014年,护士从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数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员比例增加了25.9%,其中无菌技术扣分人数最多占41.5%,手卫生、病人床单元管理、职业防护是管理人员近年重点考核项目。分析原因可能有:(1)我国先后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这标志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阶段,特别是手卫生从2009年12月开始以卫生行业标准的形式实施管理,强化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同时医院管理者对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愈加重视,护理部的考核标准也愈加严格,如2008年主要从“毁形处理”、“一人一针”、“物品灭菌”、“一般管理”四方面进行考核。2012年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开展修订为“无菌技术”、“手卫生”、“职业防护”、“治疗室处置室管理”、“病人床单元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设备与物品清洁与消毒”七大项,并且每年根据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及时修订、细化标准[6]。(2)无菌技术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均会涉及到无菌技术,特别随着静疗行标的出台,对无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日常考核发现护士开启消毒液、棉签等不注明开启时间,操作前不洗手等时有发生。(3)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有增多趋势,由此对患者床单元管理、仪器物品的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需单间隔离,诊疗用品固定使用,患者病服床单需单独回收处理等[2]。(4)由于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及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损害,使得医务人员遭受职业伤害的概率增加,与此同时护士自我防护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护理管理者对职业防护的考核标准也逐步细化,例如逐步规范了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抗肿瘤药物防护制度等,同时将护士接触污染物时能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锐器盒的处理等都纳入考核标准[7]。

3.2护理质控消毒隔离组扣分护士人员情况分析根据表2可以看出年龄26~30岁、工龄<10年、职称为护师的护士容易扣分,提示低年资、初级职称的护士是消毒隔离扣分的主要人群。与姚锦尚等[8]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与行为调查的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包括:(1)低年资护士由实习生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临床实践活动有限,思想上对医院感染和发生感染后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感染知识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彻,导致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全面,同时实习期目睹着临床护理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导致护士对临床操作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产生纰漏或问题[9,10]。高年资护士大部分是临床骨干,承担临床带教工作,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多,无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都比较扎实,同时作为临床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更加严于律己,在对患者进行任何操作中更加有责任感。有关调查也显示主管护师消毒隔离知识及护理规范得分均高于非主管护师[11]。(2)根据表3可以得知本科和大专护士分别占扣分护士总数的34.7%和47.2%,由于本专科护士是医院目前主要人群,无法做出推断,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12]。目前我国无论中专、大专、本科学校很少独立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课程,仅散见于基础护理和急救护理等课程中,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13],并表现为临床与教学的脱节,学校教育滞后于临床工作。同时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护士往往把基础护理操作及相关疾病的护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预防医院感染的讲授[14],导致护生医院感染知识普遍缺乏,这也提示临床实习和医院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护士获取医院感染知识的重要途径[15]。因此,护理管理者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其中半数以上护理管理人员认为临床护士在职业防护、隔离、清洁、消毒、灭菌、洗手和无菌技术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16],因而科室护士长和带教人员可以针对薄弱环节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重点督导检查低年资护士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其次学校医院感染教育是学生走向临床的基础,建议学校将医院感染学正式引入学校的课程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将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展开,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7]。最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一项全员性、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过程,而目前护理消毒隔离的管理多依赖于护士长的督促与检查,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力量薄弱,导致具体工作不能落实到人,管理者应增强临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临床一线人员全员参与到消毒隔离质量管理中来,同时与院感科等部门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积极作用[18,19]。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 篇7

实验要求:严格控制煮沸时间, 也就是氧化—还原进行的时间, 这一步对实验结果准确与否至关重要, 只有控制好时间, 才能得到较好的重现性。

煮沸后, 要小火加热, 控制温度, 防止溶液溅出。如果不小火加热, KMn O4也会分解从而使分析结果偏高。

《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要求做空白试验, 而本次实验不要求做空白试验, 原因是质量技术监督局给的是已处理好的液体样品, 所有参加质控的实验室空白试验值都是一样的。只有当实验室自己处理样品, 并且需用自己实验室自制纯水的时候, 才要做空白实验, 以消除实验室之间不同的影响因素。

2 饮料中铜的测定

《G B/T 5009.13—2003》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第一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提到, 饮料、酒、醋、酱油等液体试样, 可直接取样测定, 也就是说样品中不用加酸, 但标准系列各管中都加了1%的硝酸, 这样就造成测定样品跟标准曲线基体不匹配, 二者酸度的差异会影响铜的原子化程度和雾化效率, 从而造成测定误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测定上述样品时, 可取一定体积的样品加一定量的酸, 使样品管及标准系列管中酸的浓度一致, 在同等的测定条件下再进行测定, 最后根据稀释因子进行换算。

该次试验中要求做回收率校正, 回收率校正方面做加标回收时的加标量要适当, 太高或太低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存在着谱线自吸的现象, 所以加入的量过高会产生误差, 从而影响判断;如果加入的量太低, 比较接近检出限, 或明显小于分析组分的含量, 也会有比较大的误差。因此在进行加标回收时, 一是标准加入的量要明显高于检出限, 二是要尽量与分析组分的含量一致。

3 水中铜及氨氮的测定

我们收到的质控样品常常采用安剖包装, 总量约20 m L, 一般吸取10.00 m L按要求进行逐步稀释, 有些实验室吸取5.00 m L, 更或是2.00 m L进行稀释, 量取的样品体积小, 容易造成较大偏差。

测定氨氮样品时, 要求使用无氨水, 要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或者加硫酸和高锰酸钾重蒸馏后制得, 制备起来比较麻烦,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 采用近期生产同一批号娃哈哈纯净水代替无氨水, 效果还不错 (用之前也可以先加入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检验一下是否含氨氮) 。纯净水为小瓶独立包装, 随开随用, 很是方便, 值得大家参考。

测定氨氮样品时, 最好在独立实验室操作, 创造一个无氨环境, 以免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4 化妆品中铅、砷的测定

该次质控推荐使用GB/T7917.2-19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和GB/T7917.3-19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铅》的检验方法。样品预处理中, 砷样品预处理包括硝酸—硫酸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铅样品预处理包括湿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浸提法。胡蓉等人对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如表1[2]。我们采用的是微波消解法, 效果很好。

因为质控样品制备时加了一定量的砷、铅, 并且没有给定含量参考范围, 为了防止高浓度样品对仪器造成污染, 在样品预处理完定容后, 先取少量处理定容液稀释100倍进行预测定, 然后根据含量再进行适当稀释, 使所测元素浓度在实验室配制的标准溶液曲线浓度范围内。

5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甲醛, 具有方法步骤简单, 重现性好, 显色液的稳定时间较长等优点[3]。实验前应将质控样品置于室温平衡, 摇动均匀后打开, 特别要注意的是, 配制样品和甲醛标准溶液时, 必须用吸收液稀释定容。由于甲醛极易挥发, 在移取样品以及在配制标准系列加甲醛标准溶液时, 动作要迅速。

6 建议

实验室质控和能力验证是实验室管理和检验技术能力的综合表现, 对于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满足市场需求是非常必要的[4]。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省质监局每年都会在年初做出一年中实验室质控及能力验证安排, 因为所需标准液要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邮购又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我们要提前购买, 做好准备。最好有两种不同来源的有证标准物质互相对照, 避免因标准物质影响结果。 (2) 实验所需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等要经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 (3) 实验所需玻璃容量器皿均需按要求处理, 用酸浸泡。特殊样品特殊对待, 如测定氨氮所需玻璃器皿要用无氨水冲洗。 (4) 每次实验室质控, 最好跟做回收率校正, 确保质控样品结果的准确性, 并加测实验室内部质控样, 为评价所得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5) 如有可能, 安排至少2名有经验的实验人员, 按照确定的方案各自独立地进行样品的检验, 获得具有重现性的检测结果。

摘要:随着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1]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实验室的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若要使实验室持续、稳定地发展, 质量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实验室质控不仅能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更能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公正性打下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中心理化实验室参加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5次7个项目实验室质控, 均顺利通过并取得满意结果。测定的项目涉及食品包装、食品、水、化妆品和室内空气, 分别是:食品用塑料包装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饮料中铜的测定;水中铜及氨氮的测定;化妆品中铅、砷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下面就5次实验室质控及能力验证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实验室质控,能力验证,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胡蓉, 商少明.化妆品重金属分析中的样品处理[E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

[3]陈雯雯, 邵华.空气中甲醛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18 (4) :753-754.

上一篇:用爱心托起一片蓝天下一篇: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