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考核

2024-06-24

质控考核(精选5篇)

质控考核 篇1

摘要:目的 通过参加质控考核来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提高检测水平, 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检验工作。方法 分析2 0 15年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控样品盲样考核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以及《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 对4份盲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根据相关的检验结果可知, 从4份盲样考核样品中检出2株肠炎沙门菌、1株蜡样芽孢杆菌、1株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质控考核是对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以及实验室能力的一种检验, 通过参加质控考核, 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和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微生物,质控考核,鉴定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样菌株微生物质控考核, 是评定实验室细菌检测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室间比对来评价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 达到强化室内质量控制效果[1]。现将本实验室2 0 1 5年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控样品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盲样

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 共四份样本为冻干菌种, 编号分别为1 5 A 4 0 0 3、1 5 A 7 0 0 6、1 5 A 8 0 0 9、1 5 A 6 0 1 1 (提示: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单一菌种) 。

1.2 主要仪器

生化培养箱、显微镜。

1.3 培养基及试剂

质控所需培养基和试剂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诊断血清均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所有培养基、试剂和诊断血清均经过质量控制, 效期内使用。

1.4 检测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 B 4 7 8 9.4-2 0 1 0、G B 4 7 8 9.1 1-2 0 1 4、G B 4 7 8 9.1 4-2 0 1 4、G B 4 7 8 9.4 0-2 0 1 0, 以及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推荐方法。

2 实验步骤

2.1 直接分离和增菌

在无菌条件下, 打开菌种玻璃管, 将冷冻干燥的菌种溶解于5 m l营养肉汤中, 振荡均匀, 作为基础液。分别取0.5 m l基础液接种以下1 0 m l增菌管, 同时直接划线接种平皿, 见表1。

2.2 培养结果

4份盲样标本都在直接接种的平皿里有所生长, 根据本次质控考核样本为单一菌种的提示, 可从各个有典型菌落生长的平皿里, 挑取单个菌落继续进行培养和鉴定。各个盲样标本在各自有典型菌落生长的培养基平皿中, 其生长情况见表2。

2.3 菌种鉴定

2.3.1 菌种革兰染色和初步生化鉴定

见表3、表4。

2.3.2 根据菌种的初步生化鉴定结果

使用不同菌种生化实验套装, 对菌种进行其他生化实验, 反应结果如下:

1 5 A 4 0 0 3和1 5 A 8 0 0 9:甘露醇+、山梨醇+、O N P G-、丙二酸盐-、卫矛醇+、K C N-、水杨苷-、肌醇-。

1 5 A 7 0 0 6:葡萄糖+、乳糖-、甘露醇-、水杨苷+、明胶-、山梨醇-、菊糖-、胆汁溶菌-。

1 5 A 6 0 1 1:动力+、V P+、葡萄糖利用+、溶菌酶耐性+、硝酸盐还原+、西蒙枸橼酸盐-、甘露醇-、木糖-、酪蛋白分解+、根状生长-、溶血试验+、蛋白质毒素结晶-。

2.3.3 血清学实验

将菌种1 5 A 4 0 0 3和1 5 A 8 0 0 9用沙门菌诊断血清做凝集, 结果均为:A F O+、盐水-、O9, 1 2+、、Hg, m+、H7+。

2.4 结果报告

根据以上细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特征、细菌形态、生化和血清学实验, 综合鉴定报告:1 5 A 4 0 0 3检出肠炎沙门菌、1 5 A 7 0 0 6检出溶血性链球菌、1 5 A 8 0 0 9检出肠炎沙门菌、1 5 A 6 0 1 1检出蜡样芽胞杆菌。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本次微生物质控检验过程进行分析, 旨在加强借鉴与交流。质控考核是对检验人员技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的一种检验[2]。本次质控考核样品均为单一菌种, 无背景干扰, 分离鉴定相对简单。而在日常工作中, 样品中经常含有其他杂菌, 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样本, 要从中分离出特定致病菌, 需要检验人员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3]。在做样品之前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每一步需要做哪些实验, 鉴定目的要明确, 鉴定方向要找准。对于设备配置比较落后的基层实验室, 全部是手工操作, 规范的步骤和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时, 选用一些快速简便的方法, 比如显色培养基, 在试验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事半功倍之效[4]。目的菌显色明显, 易于辨认, 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初步判断。

在微生物质控样品检验工作中, 可采用的实验方式比较多[5]。在本次考核盲样处理过程中, 用稀释液将菌种溶解后, 同时接种选择性增菌液和选择性平皿。如果平皿中长出典型目的菌落, 则可以直接挑取单个菌落进行下一步鉴定, 可节省时间。若平皿中无菌落生长, 再从各个增菌液中挑取接种至平皿进行分离培养。

本次考核范围给出4种菌种, 但是结果只出现其中3种, 有2份盲样同为肠炎沙门菌。但是这2株沙门菌在鉴定过程中有所不同, 15A4003的血清学实验比较顺利, O抗原和2项H抗原凝集都比较明显。而15A8009的O抗原和第1项H抗原凝集尚可, 第2项H抗原不凝集。因此需通过抗原诱导, 诱导出第2项H抗原。然而在诱导的过程中, 由于多次传代操作, 导致菌体抗原出现自凝情况, 无法继续进行血清学实验。因此又从最初样本处理的步骤中取得菌株继续进行, 最后成功诱导出第2项抗原H7。由此可见, 在未得到最终结果之前, 实验过程中各步骤的培养物应予以保存, 以便溯源。

总之, 质控考核是实验室对自身进行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的一种手段。通过能力验证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监督和确认,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有利于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和完善[6]。

参考文献

[1]曹利蓉, 张霞, 郑婕, 等.2 010年微生物盲样室间质控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2, 6 (9) :52 3-52 4.

[2]陈建琳, 顾永洋.混合菌种盲样鉴定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2, 18 (5) :312-313.

[3]蔡周梅, 梁炳健.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6, 15 (3) :303-307.

[4]刘军.2012-2014年射阳县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盲样考核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7 (1) :55-56.

[5]康妍.微生物质控样品检验结果分析[J].科技展望, 2015 (7) :150.

[6]张甜.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概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 (5) :59-61.

质控考核 篇2

1、医院一年组织不少于10次共性的业务讲课,年轻医生必须参加,听课时聊天、玩手机每次扣2分,无故不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一次扣10分,如科室医师或者护士无一人参加学习的情况并且未请假说明者,各扣科主任和护士长10分并交说明书交科教科备案。组织理论和技能考试不合格每次各扣10分,补考不合格者加倍扣分。无故不参加考试者一次扣40分。

2、各科室按要求每月开展

1次小讲课并有备案资料可查,少一次扣科室2分。同时科室主任督促科室工作人员做好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每季度交科教审核,以便科教科做好年终全院学分统计并与晋级挂钩。

3、凡进修学习返院者,学分证复印件要及时交科教科统计学分,同时要在医院或者科室进行讲课,推广新理念或者开展新技术。各科室主任在第四季度递交次年进修申请人员名单和科目。

4、实习带教管理,科教科对照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督查项目不达标者,每一项扣科室2分。

5、全院卫生技术人员都应该自觉参加双卫网远程医学教育而获得每年国家级学分5分,省级学分5分,每年学分未达标者扣质控分2分,6、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资料按照要求及时上交科教科。逾期不交者不参与医院的科研奖励。

奖励部分

1、通过双卫网远程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者每年每人奖励2分,中级职称以上会与晋升挂钩。通过进修或者参加学术会获得学分达标的不给予奖励。科教科年终对照学分证进行审核。

2、每次理论考试按临床医学、医技影像、超声和检验以及药剂专业奖励第一名分别奖励60、40、20分。

3、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技能大比武,科室主任积极在科室进行培训,合理安排抽调参赛人员的工作,参赛人员凡获得省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在质控奖励400分、300分、200分;在市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在质控奖励200分、160分、100分;在县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在质控奖励100分、60分、20分。

4、科研工作参照医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5、助理全科带教每年评选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奖励。奖励前三名,金额依次为100、60、20分。

科教科

微生物检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菌株

铁道部劳卫司发的冻干混合菌株1份。

1.2 培养基

成品干粉培养基、染色液、诊断血清等均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提供, 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 检验步骤

2.1 增菌

无菌操作开启安瓿加入1m L无菌盐水, 摇匀, 水化5min.分别接种到增菌液中培养, 其中肉汤培养6h后再转种各增菌液培养, 各增菌液生长情况见表1。

2.2 分离培养

各取一环水化原液分别接种于WS、SS、BS、MB琼脂、血平板、BP平板、TCBS平板、麦康凯平板、李斯特菌均显色平板、MYP平板上, 置37℃培养24h;CIN-1琼脂平板、改良Y琼脂平板, 置26℃培养48h, 观察菌落特征。取增菌液中呈浑浊生长的菌液一环, 分别接种于上述平板中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

2.3 菌落观察

在BS平板上长出圆形黑色有金属光泽中等大小菌落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WS平板上有蓝绿色菌落,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黄色菌落, 边缘整齐;SS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血平板上有灰色不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和灰白色溶血菌落, 边缘整齐;在麦康凯平板上有无色半透明, 菌落中心呈黑色和粉红色菌落, 边缘整齐;其余平板均无可疑菌落。对上述平板生长的几种菌落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混合菌种中有两种菌, 称为1号菌和2号菌。

2.4 生化与染色

在WS平板、BS平板、血平板、麦康凯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以上大小不同的可疑菌落, 接种克氏双糖琼脂斜面, 置37℃培养24h。在克氏双糖斜面的反应见表2, 同时做革兰氏染色。

根据表2显示, 1号菌初步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2号菌初步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对1号菌和2号菌分别进行进一步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结果见表3、表4。

1号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氏菌, 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A—F多价O血清:++++;O4:+++, O5:+++, H1:+++, Hi:++++ (经1次位相变异诱导) ;生理盐水对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2号菌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氏菌, 做大肠埃希氏菌凝集试验, 结果如下:生理盐水对照:-;所有凝集试验均为阴性。依据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 判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

3 讨论

质控盲样检测一般包含2—3种不同的菌种, 应根据鉴定的要求, 尽可能制定全面的检测方案, 检测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本次质控要求鉴定出致病菌, 同时检出其他菌一并报告。因此在进行鉴定时, 应考虑各种致病菌的生长要求和特性, 选择多种增菌液、分离平板, 尽可能多挑取各平板上的可以菌落进行鉴定, 避免漏检。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环节, 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选择有合格资质的试剂公司产品,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平板在使用前应无明显水珠, 潮湿的平板可能造成菌落扩散, 影响分离结果。

本次质控菌种的鉴定结果为两种混合细菌, 其中致病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非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在显色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很明显, 根据生长特性、菌落特征、染色形态、生化试验均比较典型,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做沙门氏菌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在H1强阳性时Hi因子血清学凝集时始终不凝集, 采取了位相变异诱导法, 诱导后出现凝集现象。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水化原液中直接划线分离培养, 但是在做血清学凝集试验时, 菌种在初期培养后, 鞭毛H因子易丢失或被抑制, 凝集现象容易出现假阴性, 因此, 需反复位相变异诱导, 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显色平板与普通平板相比, 可帮助确定培养方向, 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显色平板在日常工作中更有优势。总之,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卫生监测不可缺少的部分。经常参加质控, 有利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加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摘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是用来检验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能够使各实验室之间达到一致的质量水平, 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之处, 了解掌握和监控实验室的实际检测能力。

关键词:微生物,质控,盲样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8[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张敏娟, 顾晓楣.室间质控的细菌混合菌株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6) :80-81.

质控考核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1999-2011年黑龙江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1.2考核对象参加考核的实验室分别为省、市、县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

1.3样品发放考核样品每年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发至省级实验室,省级再按国家下发编号随机发放给市级和县级实验室。市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冻干尿碘样品及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县级实验室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盐碘样品。

1.4检测方法盐碘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尿碘测定1999年采用《恒温消解尿碘测定方法》[1],2000年后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1999、WS/T107-2006)。

1.5结果判定考核结果均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判定。盐碘采用参考值±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出每个实验室所报质控样的原始数据平均数,两个均数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合格”,有一个均数或两个均数不在定值不确定度范围的为“不合格”。尿碘1999年结果分A、B、C及不合格进行判定,A为±s内,B为±2s内,C为±3s内,测定结果超出±3s,为不合格。2000年后尿碘采用Z比评分法,其中|Z|≤2为合格,2<|Z|<3也为合格,但提醒实验室需提高检测质量,|Z|≥3为不合格。用合格率分析评价1999-2011年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

2 结果

2.1省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省级尿碘、盐碘实验室连续13年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的考核,尿碘|Z|均未超过2。盐碘实验室检测结果也在控制范围内。尿碘和盐碘考核合格率均为100%,表明省级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合格水平。见表1。

2.2地市级实验室尿碘和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地市级尿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1.1和50.0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尿碘的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100%。见表2。2011年地市级盐碘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0.8和0.91个百分点,2009年以后盐碘的合格率连续年达到100%。2004年以后,地市盐碘、尿碘的反馈率稳定在100%。见表3。

2.3县级实验室盐碘考核结果黑龙江省2011年县级盐碘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36.7和36.8个百分点。2004年后反馈率稳定在100%,但合格率波动较大,至2010年才达到100%,原因主要是县级检测人员流动性大。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7]197号)的要求,县级参加考核的盐碘实验室只需抽取30个县,黑龙江省为了提高全省各县的盐碘实验室检测能力,2009年开始将全省有盐碘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见表4。

3 讨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自1999年参加全国外质控考核以来,考核结果的反馈率和合格率逐年上升,通过考核工作的运行,各级实验室的检测设备、环境得到更新改进,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逐步提升。

从考核结果看,省级尿碘、盐碘考核结果连续13年合格,且成绩优秀,说明省级实验室具备较强的检测能力,能够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尿碘、盐碘检测数据。地市级和县级的反馈率及合格率在2004年以前均较低,且波动较大,主要是实验室网络建立初期,实验室条件差,没有专用实验室,技术水平有限,专业队伍不稳定,导致部分实验室考核结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省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狠抓各级检验人员的培训质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针对更换人员以及往年不合格的检测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从技术上解决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每年还在全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上安排部署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工作,并免费给各实验室配备标准物质,使市、县级实验室的质控意识逐渐加强,只有先搞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开展检测活动和参加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以上努力,全省各市、县的考核合格率稳步提高,至2011年已达到省、市、县三级网络实验室全部合格,且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有利促进改善检测质量[2],及时发现并改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

摘要: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和实验室网络运行情况,为碘缺乏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对1999-2011年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省级盐碘、尿碘实验室连续13年反馈率和合格率达100%。地市级盐碘、尿碘实验室反馈率自2004年以后连续8年达100%,盐碘合格率由2000年的90.9%上升至2011年的100%,尿碘的合格率由1999年的50%上升至2011年的100%。县级盐碘实验室的反馈率和合格率分别由1999年的63.3%、63.2%上升至2011年的100%。结论 黑龙江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运行良好,外质控考核现已全部合格,能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

质控考核 篇5

关键词:消毒隔离,护理,质量

随着近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逐步深入,但当前医院感染仍是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卫生问题[1]。WHO指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有效隔离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护士是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直接落实者,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3]。国内外调查显示,30%~50%的医院感染是由于护理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4]。陈萍等[5]对近20年我国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医务人员手交叉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是感染事件暴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2014年护理消毒隔离组质控考核结果,从扣分高发人群的年龄、工龄、职称、第一学历及扣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其中2008年660名,2009年733名,2010年865名,2011年873名,2012年970名,2013年1052名,2014年1134名。排除离职、调离护理岗位及从事与护理不相关工作的护士。每月护理部、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护士长根据该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并由专门质控人员录入“医院护理管理软件”,根据相应的问题给予扣分惩罚,每月进行量化评分,作为该护士消毒隔离方面的绩效得分。

1.2方法利用“医院护理管理软件”对“消毒隔离管理”和“护士档案管理”两个项目进行检索,统计2008-2014年消毒隔离组扣分护士的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及扣分项目。

1.3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 2007进行资料的录入,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8-2014年护理消毒隔离扣分总体情况除部分年份的个别项目外,总体来看各扣分项目和扣分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2014年,护士从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数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员比例增加了25.9%,其中无菌技术扣分人数最多占41.5%,手卫生、患者床单元管理、职业防护是管理人员近年重点考核项目,见表1和图1。

2.2 2008-2014年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护士消毒隔离扣分情况比较因为历年还有主任护师的比例,主任护师在统计过程中无扣分人员,故职称统计数少。不同年龄、工龄、职称护士扣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26~30岁、工龄<10年、职称为护师的护士容易扣分,见表2。

2.3 2008-2014年不同第一学历护士消毒隔离扣分情况由于在第一学历方面总人数缺失,只有扣分人员的学历情况,故仅进行百分比的描述统计。其中扣分总人数为897名(312+423+162),第一学历为本科扣分人数占34.8%(312/897),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扣分人数占47.2%(423/897),第一学历为中专的扣分人数占18.1%(162/897)。

注:a:与①比较,b:与②比较,c:与③比较,d:与④比较,P<0.05

3讨论

3.1护理质控消毒隔离组扣分项目总体情况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除部分年份的个别项目外,总体来看各扣分项目和扣分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2014年,护士从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数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员比例增加了25.9%,其中无菌技术扣分人数最多占41.5%,手卫生、病人床单元管理、职业防护是管理人员近年重点考核项目。分析原因可能有:(1)我国先后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这标志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阶段,特别是手卫生从2009年12月开始以卫生行业标准的形式实施管理,强化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同时医院管理者对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愈加重视,护理部的考核标准也愈加严格,如2008年主要从“毁形处理”、“一人一针”、“物品灭菌”、“一般管理”四方面进行考核。2012年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开展修订为“无菌技术”、“手卫生”、“职业防护”、“治疗室处置室管理”、“病人床单元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设备与物品清洁与消毒”七大项,并且每年根据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及时修订、细化标准[6]。(2)无菌技术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均会涉及到无菌技术,特别随着静疗行标的出台,对无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日常考核发现护士开启消毒液、棉签等不注明开启时间,操作前不洗手等时有发生。(3)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有增多趋势,由此对患者床单元管理、仪器物品的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需单间隔离,诊疗用品固定使用,患者病服床单需单独回收处理等[2]。(4)由于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及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损害,使得医务人员遭受职业伤害的概率增加,与此同时护士自我防护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护理管理者对职业防护的考核标准也逐步细化,例如逐步规范了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抗肿瘤药物防护制度等,同时将护士接触污染物时能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锐器盒的处理等都纳入考核标准[7]。

3.2护理质控消毒隔离组扣分护士人员情况分析根据表2可以看出年龄26~30岁、工龄<10年、职称为护师的护士容易扣分,提示低年资、初级职称的护士是消毒隔离扣分的主要人群。与姚锦尚等[8]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与行为调查的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包括:(1)低年资护士由实习生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临床实践活动有限,思想上对医院感染和发生感染后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感染知识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彻,导致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全面,同时实习期目睹着临床护理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导致护士对临床操作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产生纰漏或问题[9,10]。高年资护士大部分是临床骨干,承担临床带教工作,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多,无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都比较扎实,同时作为临床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更加严于律己,在对患者进行任何操作中更加有责任感。有关调查也显示主管护师消毒隔离知识及护理规范得分均高于非主管护师[11]。(2)根据表3可以得知本科和大专护士分别占扣分护士总数的34.7%和47.2%,由于本专科护士是医院目前主要人群,无法做出推断,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12]。目前我国无论中专、大专、本科学校很少独立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课程,仅散见于基础护理和急救护理等课程中,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13],并表现为临床与教学的脱节,学校教育滞后于临床工作。同时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护士往往把基础护理操作及相关疾病的护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预防医院感染的讲授[14],导致护生医院感染知识普遍缺乏,这也提示临床实习和医院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护士获取医院感染知识的重要途径[15]。因此,护理管理者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其中半数以上护理管理人员认为临床护士在职业防护、隔离、清洁、消毒、灭菌、洗手和无菌技术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16],因而科室护士长和带教人员可以针对薄弱环节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重点督导检查低年资护士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其次学校医院感染教育是学生走向临床的基础,建议学校将医院感染学正式引入学校的课程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将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展开,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7]。最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一项全员性、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过程,而目前护理消毒隔离的管理多依赖于护士长的督促与检查,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力量薄弱,导致具体工作不能落实到人,管理者应增强临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临床一线人员全员参与到消毒隔离质量管理中来,同时与院感科等部门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积极作用[18,19]。

上一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下一篇:网前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