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质控标准

2024-06-09

口腔科质控标准(共6篇)

口腔科质控标准 篇1

病理科质控标准

常规

1、标本接收必须登记、签名、十三查十三对。

2、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每一个标本进行查对,取材结束时还应该核对取材数量。

3、包埋时取材医生与技术员应同时在场,确保包埋准确无误。

4、切片染色时每一批切片应进行镜下评价,并定期结合染色剂及染色时间进行分析、总结,最终找出原因。

5、制片完成后应接受切片的医生应与制片技术员共同根据工作清单进行切片的核对并签名。

6、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应查对患者申请单 与切片信息是否一致,如果遇到镜下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时候应再次核对申请单与切片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有必要应及时与临床送检医生联系。

7、诊断医生镜下判断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的病例,并告知技术员,诊断医生找出相应的蜡块送达免疫组化室。

8、认真执行三级报告制度:初诊医生可对典型、常见病例做出诊断;疑难或初诊医生有疑问的应由上级医生诊断;如果上级医生也无法做出的诊断应交由全科医生会诊(专家参与)。

9、报告发送时应做好登记及签收工作。

术中冰冻

1、手术室送达的标本及申请单应十三查、十三对。

2、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登记及接收签名。

3、取材医生在取材时应与记录员对标本进行查对,查看送检标本与申请单注明的是否一致。

4、技术员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制片,送到诊断室。

5、诊断医生应查对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

6、15分钟内做出诊断并打印报告。

7、报告送达手术室时必须要有接收人签字。

制片质量

1、每天诊断医生应粗略的对制片质量进行简单的评价并记录。

2、每2个月科内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两个月的切片进行抽查按照制片评判标准进行评判(百分制)。

3、技术组应有人参加制片质量评价。

术中冰冻中遇到与临床不符时

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是否一致。

2、如果一致可请别的有资质的医生再次复查一遍。

3、如果还是一致,可发出病理报告并及时与临床沟通。

术中冰冻与石蜡常规不符时

1、检查申请单与切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应看切片镜下形态与临床送检标本是否一致。

2、如果一致可请别的有资质的医生再次复查一遍。

3、如果还是一致,应该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及时处理及选取最佳的补救措施。

4、报告危急值及不良事件。

5、科内要召开分析会议,具体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在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免疫组化

1、每一批新进的抗体应进行一次阴阳性对照。

2、每一批免疫组化至少应对重要抗体进行一次阴阳性对照。

3、定期与诊断医生交流,及时发现免疫组化制片过程中的问题。

口腔科质控标准 篇2

上期杂志中我们介绍了一套黑白超声系统的质控流程的主要内容, 包括制定实施质控的时间表、确定每项参数的标准值和正常范围以及针对每项检测内容对设备进行评价。在本文中, 我们将推荐美国医院常用的一套黑白超声质控流程, 其中包括了对设备外观和机械性能、显示器性能、图像一致性、成像深度、低回声目标信号、轴向和横向分辨率以及环晕伪像的检测方法。

2 常用检测

超声系统常用测验的内容包括设备和成像结果两个方面。其中设备方面的检验包括设备的外观和完整性以及显示器性能。设备层面的质量控制是为了排除硬件因素带入的成像结果误差。成像结果的质量控制测验包括对图像一致性、成像深度以及成像分辨率等参数的校准。

2.1 设备外观和机械性能的检测

设备完整性是一部超声系统能行使正常功能的结构基础。使用和维护人员应当按照仪器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定期检查超声系统的外观和机械性能, 见表1。

以上部件如有损坏, 则应停用该超声系统, 进行更换。

2.2 显示器性能检测

超声影像是通过显示器展示给医护人员的, 因此对显示器性能的测试和校正将成为超声系统正常功能, 以及后续质量控制测试内容的基础。对于显示器性能的测试主要围绕显示器的对比度和亮度进行。

新超声系统装机验收时, 维护人员应当对显示器进行性能测试验收, 并进行对比度和亮度的初始设置, 方法如下:

(1) 在显示器上显示灰度条;

(2) 将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调至最低;

(3) 逐步提高显示器亮度, 直到显示器上可以看到图像 (包括文字内容) ;

(4) 缓慢增加图像对比度, 直到显示器上的文字开始扭曲, 之后将图像对比度回调直到文字扭曲消失;

(5) 确认此时显示器上的灰度条绝大部分可见;

(6) 完成以上步骤后, 录入一篇临床扫描图像 (尽量包含多种不同的人体组织) , 并请临床医生确认图像显示质量;

(7) 微调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 以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 并记录此时的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设置数值以及可以读出的灰度条数目为基线值。

超声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常规检测和校准, 方法如下:

(1) 将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设置为基线值;

(2) 在显示器上显示灰度条;

(3) 记录可以读出的灰度条数目, 并与基线值进行比较, 正常情况下可读出的灰度条数目不应比基线值少2条以上;

(4) 如果灰度条数目有所降低, 则说明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有所降低, 那么可以打印一张图像, 并对比打印的图片中文字与显示器上的文字的清晰度:如果二者清晰度相同, 则说明图像质量降低来自于成像系统而不是显示器。

2.3 图像一致性检测

超声系统的图像一致性指的是超声成像系统对性质相同而位置不同的材质进行成像时得到的信号应当相同或相似。在实施这项检测时, 维护人员应使用被检测的超声系统对质地均匀、材质完全一致的仿生体模进行成像, 并观察得到的图像信号是否体现出全幅一致性。如果在超声成像结果中发现严重的不一致情况, 需要进行立刻校准。

图像一致性出现问题可能是以下因素的结果:超声换能器中压电单元损坏;探头接口或电路板中触点损坏;图像处理硬件或软件出现问题。

进行图像一致性检测时需要用到质地均匀的仿生体模, 该体模的超声信号应近似于肝实质, 而且不含任何纤维或凝聚体。

实施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准备质地均一的仿生体模;

(2) 将超声系统参数调制备案中的基线参数;

(3) 对体模进行超声扫描, 并调整信号增益和时间增益补偿, 以获得与临床超声图像类似的信号强度;

(4) 优化图像质量后, 在体模的某个位置扫描并将图像固定在显示器上;

(5) 检查所得图像中是否有任何的图像不一致性;

(6) 如果有图像不一致的情况, 则调整聚焦距离进行扫描, 并在体模上换一个扫描位置再次扫描, 比较以上图像结果, 以此为依据判断图像中出现不一致瑕疵的原因;

(7) 如果改变超声聚焦距离和扫描位点仍不能修正图像不一致情况, 则保存所得图像, 并记录扫描时使用的系统参数, 同时联系维修工程师。

2.4 成像深度检测

超声成像系统的灵敏度决定了该系统所能探测到的最弱回声信号, 在临床应用中, 这项参数可以用超声系统能“看”到的最深的位置来表示。影响超声系统最大成像深度的因素有:扫描脉冲频率;输出脉冲功率;信号增益;时间增益补偿;焦距;超声系统的电子噪声等。

超声成像深度/超声系统灵敏度的测量需要用到仿生体模。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超声系统在仿生体模中能够探测到的最大深度来判断该系统的成像深度。

为更准确地测量超声系统的成像深度, 本步骤中使用的超声体模可以在不同深度内置标记物, 从而在使用超声系统进行扫描时, 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判断标记物在超声图像中的成像效果来计算该系统的成像深度。

测定超声系统成像深度的方法如下:

(1) 将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系统各项参数均设为基线值;

(2) 调整如下参数:焦距调制最大;信号增益和输出功率调制最大;从回声信号强度开始衰减时起, 将时间增益补偿调制最大;关闭信号过滤;将成像范围扩大至可以包括最大成像深度;

(3) 记录以上所有使用的参数;

(4) 扫描超声体模, 并固定图像;

(5) 利用体模内置的深度标记物, 找出位置最深的可见标记物,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该系统的成像深度;

(6) 如果成像深度比基线数据减少0.6 cm以上, 建议通知维修工程师进行调试。

3 非常用检测

3.1 低回声目标成像检测

对低回声目标 (例如人体组织内的囊肿) 的成像结果检测是用来确定超声系统对圆形、超声信号低于周围组织的目标的成像能力。这项能力可能受到超声系统空间分辨率、成像对比度、成像一致性, 以及电子噪声、旁瓣超声信号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等因素的影响。

本检测同样要用到内置球状或柱状标记物的仿生体模。为了确定在不同成像深度处超声系统能分辨的低回声目标最小尺寸, 在制作体模时应当在同一深度置入尺寸不同的多个标记物。标记物可以选择球形或圆柱形, 分别对应人体内的球形囊肿和血管。

进行此项检测的方法如下:

(1) 设置超声系统:设定多个焦距, 并调整信号增益、输出功率和时间增益补偿, 以优化对低回声目标的成像效果, 并记录上述参数;

(2) 扫描内置标记物的体模;

(3) 对于每个成像深度, 记录可以分辨的最小标记物尺寸, 或对于每个标记物尺寸, 记录其可被分辨的最大成像深度范围;

(4) 在每个成像深度, 选取可以分辨的第二小的标记物, 观察该标记物的成像效果并判断是否是空心信号、图像形状是否符合标记物本体形状以及图像尺寸是否符合标记物本体尺寸;

(5) 如果标记物成像并非空心, 那么适当降低超声信号增益, 直到图像变为空心, 记录此时的系统增益参数, 并与基线数据进行比较;

(6) 如果图像形状发生明显扭曲 (例如圆形标记物的图像呈椭圆形且长轴比短轴长20%以上) , 或各项系统设置与基线数据有明显差异, 建议通知维修工程师进行调试。

3.2 轴向分辨率检测

超声系统的轴向分辨率指的是该系统在超声射线方向上分辨相邻的不同大小物体的能力。轴向分辨率由扫描时使用的超声脉冲长度或脉冲时长。正常情况下, 超声脉冲越短, 轴向分辨率越高。

一台超声系统的轴向分辨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测得:

(1) 维护人员在体模的不同深度处置入大小相同的标记物, 并控制其轴向距离, 使其临近两点间的距离各个不同且覆盖较大的距离范围 (例如, 两点间的轴向距离设为0.25、0.5、1、2 mm等) , 并扫描该体模以获得各个标记物的图像, 然后通过判断可以互相区分的最近的两个标记物, 确定系统的轴向分辨率;

(2) 维护人员在体模的不同深处置入大小相同的标记物, 扫描该体模并利用所得的轴向信号计算标记物图像半高宽 (FWHM) 或十分之一高宽 (FWTM) 。

评价超声系统轴向分辨率的标准见表2。

3.3 横向分辨率检测

超声系统的横向分辨率指的是该系统在成像平面 (垂直于超声射线方向的平面) 上分辨相邻目标的能力。超声系统的横向分辨率与超声脉冲的宽度、聚焦情况、参与扫描的压电单位数量以及信号增益有关。

测定超声横向分辨率的方法与纵向分辨率类似, 不过此时超声标记物的置入位置应当处于同一横向平面上。

评价超声系统横向分辨率的标准见表3。

3.4 环晕伪像的检测

环晕伪像是指的超声系统无法对紧邻超声探头界面的部位进行成像的现象。该现象与超声探头-人体组织界面上的高频振荡现象有关, 该振荡主要由超声脉冲前半部分的近距离回声与后半部分相互作用产生。

对超声系统环晕伪像的检测方法如下:

(1) 制作仿生体模, 并在体模中浅表位置放置数个深度不同的标记物;

(2) 扫描该体模并固定图像, 辨别位置最浅的可分辨的标记物, 并以其深度作为环晕伪像的范围。

4 结论

口腔科质控标准 篇3

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相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讓老百姓得实惠之上,议案、提案也会提出一系列推动改革发展取得实效的举措建议。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评价改革成效要看“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以此标准狠抓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起步的当口,“两个是否”评价标准的提出,科学、及时地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事实上,持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持续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是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始动力和最终目标。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压力与阻力,更要抓住“两个是否”标准这个试金石,在多元利益博弈和矛盾中“试”出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关键举措,让“真金白银”的改革发展理念和举措产生实效,也会让“干打雷不下雨”的形式主义假改革露出马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改革举措从案头设计,最终转化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呢?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保证改革落地、见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这个质控体系中,首要环节就是质控负责人。负责牵头实施具体改革的地方和部门尤其是各地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做改革实干家,还要树立“两个是否”标杆,自觉担当改革“质控员”。从“质控员”角色出发,对经办的改革举措要全程负责、全程检验,始终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尺”与老百姓心里的“秤”而不是部门、地区和个人的表面政绩来丈量改革成果的落实情况。

任何质控体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标准。“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改革“向何处去”的答案,掌握好这个评价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方能有底气、有力量、有成效。改革者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贴近实际、走入基层,才能真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脉搏,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脱离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求,任何良好的改革设计都可能陷入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困境。

建立和运行这个“深改系统工程”的质控体系,需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今天的改革和三十多年前开始的那场改革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状况和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天壤之别。面对今天的发展环境和任务,深化改革要取得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双丰收”,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改革的全局框架、全程方案和重要节点的前提下,强化不同方面改革举措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需要着力“末段攻坚”,给基层一线配足力量资源,强化调查研究和基层创新,推广应用优秀经验,集中精力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需要推动“精准施策”,对改革中的顽疾、病灶实施“靶向治疗”,对改革政策出台和推进的时点、范围实现“精确控制”。

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标准 篇4

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卫生局,部、省属医疗机构: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麻醉医学质量控制工作,规范麻醉医学诊 疗技术,建立全省麻醉医学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 安全,省卫生厅决定成立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该中心挂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由姚尚龙同志任中心主 任,中心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袁世荧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专家 组由部、省属医院及相关三级医院从事麻醉专业的专家组成。中 心主要职责是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承担全省医疗机构麻醉医学 质量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等工作。—2—

附件:

1、《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2、《湖北省医疗机构麻醉科质量控制评分标准(试行)》

3、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名单 二○○九年七月十五日 主题词:麻醉 质量控制 通知 抄 送:卫生部

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9 年7 月20 日印发 共印10 份 —3— 附件1:

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全省医疗机构麻醉医学临床技术水平,建 立全省临床麻醉医学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全 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成立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麻醉质控 中心),旨在通过现代管理技术和质控措施,提高我省医疗机构的 麻醉质量和水平,减少麻醉失误。

第三条 本方案所称麻醉医学的临床工作包括手术室内外的 临床麻醉、术后镇痛、疼痛门诊、疼痛病房、术后恢复室及隶属 于麻醉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第四条 本方案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的所有设立有麻 醉科的医疗机构。第二章 机构组成和管理

第五条 麻醉质控中心是在湖北省卫生厅领导下,依托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开展工作。中心下设专家组和 办公室,设组长1 名(由中心主任兼任),副组长5 名,成员29 名,专家组成员每4 年换届1 次。麻醉质控中心办公室作为常设 机构,设办公室主任1 名,副主任1 名,秘书2 名,负责质控中 —4—

心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麻醉质控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每年底向湖北省卫 生厅报告工作情况及全省医疗机构病历质量监测和评估情况。第三章 工作任务与职责

第七条 麻醉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省医疗机构麻醉医学临床工 作的业务指导、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业务技术机构,其工作职 责包括:

(一)负责制定湖北省麻醉医学质量控制方案及评估标准;

(二)对全省设有麻醉科的医院进行人员状况和仪器设备配 置的调查和统计;

(三)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麻醉医学及质量控制培训;

(四)建立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站,进行各 医院麻醉科之间工作情况的网络交流及技术咨询及指导;

(五)每季度对各家医院的人员流动、麻醉例数、麻醉方法、麻醉并发症、麻醉死亡率、论文发表数及科研课题情况等进行流 行病学统计,建立湖北省麻醉学科的资料、数据库;

(六)对全省麻醉严重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并进行有效地处 理;

(七)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对全省医院的麻醉质量控制工作进 行检查和指导;

(八)定期召开麻醉质控中心工作会议,讨论和解决相关的 麻醉质量问题;

(九)完成省卫生厅交办的其他任务。—5—

第四章 麻醉科室及人员管理 第八条 科室建制

(一)三级医院

1、麻醉科已根据卫生部89 年12 号文件设立为临床一级科 室;

2、科主任有高级技术职称;

3、执行人员准入规定,新增麻醉医师应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 学历;

4、麻醉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实施,由麻醉科管理;

5、临床麻醉手术台数与麻醉人员之比达1:1.5~2.0,教学医 院至少需达1:2.0;

6、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有实行 三级医师责任制的学术梯队;

7、有麻醉恢复室(PACU)或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

8、有疼痛诊治门诊(可有病室);

9、有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逐步改善人员学历结构),并认真 予以实施;

10、有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11、手术台数应按该院手术科室床位比例设置,有与人员数 量及任务相适应的麻醉工作辅助用房及办公学习场地和设施。

(二)二级医院

1、麻醉科已根据卫生部89 年12 号文件设立为临床一级科 室;

2、科主任可为麻醉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

3、执行人员准入规定,新增麻醉医师应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 —6— 学历;

4、麻醉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实施,由麻醉科管理;

5、临床麻醉手术台数与麻醉人员之比达1:1.5~2.0;

6、如目前条件不具备,应力争在近年内建成有实行三级医师 责任制的学术梯队;

7、有麻醉恢复室(PACU)或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

8、有条件时可建立疼痛诊治门诊;

9、有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逐步改善人员学历结构),并认真 予以实施;

10、有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11、手术台数应按该院手术科室床位比例设置,有与人员数 量及任务相适应的麻醉工作辅助用房及办公学习场地和设施。

(三)一级医院或民营专科医院

1、有条件者应设立麻醉科,暂不具备条件者也应成立麻醉组,由医院直接领导,有单独的负责人(可为中级职称),如果只有个 别麻醉人员,也必须是有医师执照且在三级以上医院进修一年以 上的专职麻醉医师;

2、新增麻醉人员时应力争增加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 员;

3、临床麻醉手术台数与人员之比达1:1.3~1.5;

4、麻醉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实施;

5、有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逐步改善人员学历结构),并认真 予以实施;

6、有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7、手术台数应按该院手术科室床位比例设置,有与人员数量 —7—

及任务相适应的麻醉工作辅助用房及办公学习场地和设施。第九条 科室管理

(一)落实各级医师职责明确,三级医师责任制;

(二)实行麻醉前和手术后访视病人制度,有麻醉前对病人 病情评估的记录;

(三)实行麻醉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

(四)在择期或限期手术麻醉前制定麻醉计划;

(五)对危重疑难病例,有麻醉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的 制度;

(六)麻醉记录认真、清晰,能反映手术主要步骤、病情变 化及处理;

(七)认真落实术后随诊制度,随诊记录真实可靠,麻醉并 发症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八)有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包括向麻醉质控 中心及时报告,不得隐瞒不报);

(九)重视医疗事故,及时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 麻醉质量,并及时向麻醉质控中心报告;

(十)认真执行麻醉科医师值班制度;

(十一)认真执行麻醉科交接制度;

(十二)认真执行麻醉医师实施麻醉时的职责和有关规定;

(十三)认真执行药品、输液、输血的核对制度;

(十四)认真执行麻醉器材的管理和消毒制度;

(十五)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

(十六)执行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规范或有关的注意事项的 规定; —8—

(十七)对所实施的麻醉有分类登记,对参与科外的抢救工 作有登记,对参与会诊有登记;(十八)对麻醉并发症有登记;

(十九)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有相应的评议、奖惩办法;(二十)科主任应督促并定期检查三级医师责任制以及各项 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科室应作出安排,每日有相应人员检查当 日麻醉质量情况。每月(至少每季度)有对该时段内麻醉质量的 回顾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第十条 仪器配备(最低标准)

(一)三级医院

1、麻醉机:≥1 台/手术床;

2、气管插管全套设备:≥1 套/手术床;

3、氧源:中心供氧,≥2 个/手术床;

4、吸引器:中央吸引或便携式吸引器,≥1 个/手术床;

5、光学纤维支气管镜:≥1 个;

6、具有ECG、SpO2、NIBP 等最基本监测项目的监护仪:≥1 台/手术床;

7、有创压力监测:≥1 台/3~4 张手术床;

8、有创心排量监护仪:≥1 台;

9、温度监测:≥1 台/4~5 手术床;

10、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监测:≥1 台/4~5 手 术床;

11、肌松监测仪:≥2 台;

12、麻醉气体监测仪:适量;

13、便携监护仪:≥2 台; —9—

14、除颤器:≥1 台;

15、麻醉深度监测仪:适量;

16、周围神经刺激仪:适量;

17、容量泵和/或注射泵:适量;

18、急救车/箱:1 个/手术床;

19、呼吸囊:适量,转运病人时,1 个/转运病人。

(二)二级医院

1、麻醉机:0.5~1 台/手术床,实施麻醉时,保证1 台/麻醉;

2、气管插管全套设备:0.5~1 套/手术床,实施麻醉时,保 证1 套/麻醉;

3、氧源:中心供氧或氧气瓶,≥1 个/手术床;

4、吸引器:中央吸引或便携式吸引器,≥1 个/手术床;

5、具有ECG、SpO2、NIBP 等最基本监测项目的监护仪:1 台/手术床;

6、有创压力监测:≥1 台;

7、温度监测:≥1 台;

8、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监测:≥1 台;

9、便携监护仪:≥1 台;

10、除颤器:≥1 台;

11、容量泵和/或注射泵:适量;

12、急救车/箱:1 个/手术床;

13、呼吸囊:适量,转运病人时,1 个/转运病人。

(三)一级医院或民营专科医院

1、麻醉机:≥1 台,实施麻醉时,必须保证1 台/麻醉;

2、气管插管全套设备:≥1 套,实施麻醉时,保证1 套/麻醉; —10—

3、氧源:中心供氧或氧气瓶,≥1 个/麻醉;

4、吸引器:中央吸引或便携式吸引器,≥1 个/麻醉;

5、具有ECG、SpO2、NIBP 等最基本监测项目的监护仪:1 台/手术床;

6、便携监护仪:≥1 台;

7、除颤器:≥1 台;

8、急救车/箱:≥1 个,实施麻醉时,必须保证1 个/麻醉;

9、呼吸囊:适量,转运病人时,1 个/转运病人。第五章 考核方法

第十一条 根据《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及《湖北省医疗机构麻醉科质量控制评分标准(试行)》对医疗机 构病历质量进行考核。第十二条 考核方法

(一)院内考核

各医疗机构的麻醉科应进行科室内质量考核。各医疗机构的 麻醉科自查后,每月填写质控表格,通过网络上传到省麻醉质控 中心网站,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分析和质控。

(二)院间质控

省卫生厅将委托麻醉质量控制中心根据《湖北省医疗机构麻 醉科质量控制评分标准(试行)》,定期对各医疗机构的麻醉科室 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并评分。评分60 分以下为不合格,60 分以上为 合格,80 分以上为良好,90 分以上为优。考核结果由省卫生厅医 政处进行通报。—11—

第六章 内部管理

第十三条 加强麻醉质控中心的内部管理工作。质控中心每 年对全省麻醉质量管理、培训、督导数据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全省麻醉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写出质量评价报告于当年年底上报省卫生厅。

第十四条 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的有关财务规定执行。

(一)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在前一年的11 月底前提出下一年的 预算情况,并报送省卫生厅主管部门备案;

(二)质控中心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中心的日常办公经费开 支,专家旅差费和劳务费,开展质控管理督查、信息收集、反馈、报告等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开支;

(三)质控中心的财务报销:中心的财务开支均由包括中心 主任在内的两人及以上成员签字、财务审核报销。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麻醉质量考核标准如与卫生部标准不一致时,应 按卫生部要求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从颁发之日起执行。—12— 附件2:

《湖北省医疗机构麻醉科质量控制评分标准(试行)》 项 目 考 核 内 容 分 值 扣分原因 评分 规章制度 4 麻醉物品、药品管理 3 麻醉、监护、抢救设备完好率(100%)3 医院感染率低于质控标准 2 科室管理(15 分)

有麻醉恢复室或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3 科室负责人职称 3 科室医务人员学历 2 人员编制 5 麻 醉 工作人员(15 分)持证上岗 5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或民营专科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一级或民营 专科医院 麻醉机配备数量 麻醉机配备数量 麻醉机配备数量 5 5 5 气管插管全套设备 配备数量 气管插管全套设备 配备数量 气管插管全套设备 配备数量 2 2 2 麻 醉 科 设施设备(35 分)

氧源配备数量 氧源配备数量 氧源配备数量 2 2 2 —13—

吸引器配备数量 吸引器配备数量 吸引器配备数量 2 2 2 光学纤维支气管镜 配备数量 2 基本检测项目的监 护仪配备数量 基本检测项目的监 护仪配备数量 基本检测项目的监 护仪配备数量 5 5 5 有创压力监测配备 数量

有创压力监测配备 数量 1 2 有创心排量监护仪 配备数量 1 温度监测配备数量 温度监测配备数量 1 2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 度(PETCO2)监测配 备数量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 度(PETCO2)监测配 备数量 1 2 肌松监测仪配备数 量 1 麻醉气体监测仪配 备数量 1 便携监护仪配备数 量

便携监护仪配备数 量

便携监护仪配备数 量 1 2 2 除颤器配备数量 除颤器配备数量 除颤器配备数量 1 3 5 麻醉深度监测仪配 备数量 1 周围神经刺激仪配 备数量 1 容量泵和/或注射泵 配备数量

容量泵和/或注射泵 配备数量 1 2 麻 醉 科 设施设备(35 分)

急救车/箱配备数量 急救车/箱配备数量急救车/箱配备数量2 2 5 —14—

麻 醉 科 呼吸囊配备数量 呼吸囊配备数量 呼吸囊配备数量 2 2 5 设施设备(35 分)麻醉科基本用房面 积

麻醉科基本用房面 积

麻醉科基本用房面 积 2 2 2 发生Ⅰ、Ⅱ级医疗事故 单项否决 术前访视率(100%)5 术后随访随访率(100%)4 危重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100%)5 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0%)6 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0.02%)6 成分输血率达标 5 麻 醉 质量管理(35 分)

麻醉档案管理达标 4 —15— 附件3:

湖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名单

组 长: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副组长:罗爱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袁世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夏中元 湖北省人民医院 王焱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陈利民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成 员:王云霞 湖北省中山医院 余 鸣 湖北省肿瘤医院 余 凌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黄维勤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丰新民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严 红 武汉市中心医院 彭晓红 武汉市普爱医院

黄德樱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童建成 湖北武警总队医院 李建华 解放军161 医院 刘训华 黄石市中心医院 李明强 襄樊市中心医院 罗辉宇 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 —16—

王力甚 荆州市中心医院 夏 瑞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孙德海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吕 恩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菊英 十堰市太和医院 翁 浩 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 肖 航 孝感市中心医院 肖少华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会长 鄂州市中心医院 吴耀华 黄冈市中心医院 钟瑞江 咸宁市中心医院 王在平恩施州中心医院 鲁品德 随州市中心医院 葛尧新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郭尔萍 潜江市中心医院 罗玉翔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办公室主 任:袁世荧(兼)

口腔科与标准化 篇5

2015年5月,我院成功申请到国家级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试点项目,从那时起,我院就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省肿瘤医院、山大二院专家,聘请专业人员制定我院各项工作标准,期间对我院全体职工进行了相关标准知识的培训。

自投身于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以来,有茫然,有汗水,有收获,这次标准化工作,我们从文明用语到待人接物,从何为标准化到标准化相关知识等方面都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学习,期间又到省级医院进行实地考查,请上级领导进行服务规范内容的指导等工作,最后终于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我们的服务标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规范的过程。这次标准化工作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拓宽了我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

此次标准化工作是针对日常工作所进行的规范。我负责口腔科标准化工作的制定,通过对各种服务规范、口腔科规范化操作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使我对标准化服务内容从模糊了解到熟悉、从陌生到认识。行为跟从前有了很明显的不同,工作思路也更加清晰了,当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口腔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技性科室,在门诊工作当中,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多患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恐惧心理重,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更高。标准化工作以前,患者只能在门诊外提心吊胆的等待,只能看手机、玩游戏或者聊天来打发漫长的时间。实施标准化工作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改善候诊及就诊环境,在门诊门口安装了健康教育电子屏,里面滚动播放口腔治疗后注意事项、口腔科就诊需知和常用药品说明等内容,让患者能够大致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了医患关系。

记得有一个股骨头骨折的患者,牙痛就诊时不能坐上牙椅,我特地为其找来硬板凳,为免患者移动之苦,我站着为其进行治疗,护士拿杯为她接口水,最后,解决牙痛之苦的患者满怀感激之情满意而归,我从心里也为自己能为患者减少痛苦而高兴。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这都是标准化工作开展后我们取得的小小进步。

现在想想何为标准化工作,其实它就是我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是对我工作的一次规范化要求,只有按规范的要求来工作,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标准化服务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之成为习惯而成为自然。

*****

口腔诊所执业登记现场验收标准 篇6

3.消毒室各功能区有标识(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存放区)4.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式

5.洗手池墙上有七步洗手法流程图、有皂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

6.备有3M胶带、高压灭菌消毒指示卡、紫外线强度照射监测卡、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试纸,使用戊二醛应有戊二醛浓度监测指示卡

7.医疗垃圾桶、垃圾袋(专用黄色),生活垃圾桶、垃圾袋(黑色),锐器盒,医疗废物转运箱

8.医疗文书:处方、门诊病历、门诊登记(日志)、污水处理记录、紫外线照射记录、桌面台表面地面消毒记录、医疗废物记录、无菌器械灭菌记录、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

9.急救设备: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氧气袋(瓶)

10.急救药品至少五种(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葡萄糖酸钙、氨茶碱、尼可刹米、多巴胺、间羟胺、阿托品、洛贝林、西地兰、硝酸甘油、呋塞米;口服:卡托普利、替米沙坦、利血平、硝酸甘油、救心丸、地高辛、云南白药粉剂)11.常见抢救流程图上墙(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等)12.各室安装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距离地面1.8-2米 13.每50平方米配备一台4KG灭火器

上一篇:临岐之殷殷杂文随笔下一篇:亲爱的十年高二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