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共11篇)
口腔材料 篇1
0 引言
人类在2500年前就已开始使用口腔材料,公元1世纪的罗马就有人用棉绒、铅和其它物质来充填龋洞[1]。口腔修复材料主要用于对人体口腔组织和器官的加固、修复和替代。中国大约有3亿人缺牙,对口腔修复材料的需求量很大[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关注日益加深,对于口腔材料这种半植入性的生物材料的研究也日益广泛。高分子口腔材料具有优异的修复效果和良好的美观效果,在当今口腔材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EI Compendex的统计数据,在众多的口腔材料研究内容中,与高分子口腔材料相关的内容位居榜首。本文从材料的合成、性能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介绍了高分子口腔材料的研究进展。
1 新型高分子口腔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高分子口腔材料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美观要求,并且不含重金属类毒性物质,发明至今已成为汞合金替代物的首选[3]。但它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聚合收缩、转化率低、材料的吸湿性膨胀等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的弊端而造成的材料的边缘微渗漏、单体渗出以及理化性能的降低等,常常导致口腔修复的失败。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研究新型的单体、填料、表面处理方法、新型光引发体系等,以改善材料性能和修复效果。
传统的复合树脂中通常含有树脂基质、填料(玻璃、石英或陶瓷材料等)以及基质与填料的偶联介质[4]。在现有的商品类复合树脂中,最常见的树脂基质是交联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如Bis-GMA、TEGDMA、UDMA、D3MA等[4,5](见图1)。
由于Bis-GMA本身粘度过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TEGDMA等稀释剂同时使用。复合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聚合不完全释放出一些未反应单体及其他小分子量化合物[6]。Gauthier等[5]合成了一种含有胆汁酸的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胆汁酸是人体内的一种两亲性化合物,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同时与甲基丙烯酸酯中双键的键合可以防止聚合后小分子物质渗出。Moszner等[7,8]研制的芳香族二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TMX-UDMA(合成路径如图2),作为一种可见光固化含有双甲基丙烯酸的修复树脂,不但与传统的Bis-GMA修复树脂性能相当(如表1、表2所示),而且毒性较低,可以作为Bis-GMA的替代物[8]。许乾慰等[9]研制的双酯PMDM(二甲基丙烯酸乙氧基均苯四甲酸酯)作为功能单体不需要稀释剂就可以溶解,同时还能起到引发交联的作用,减少了稀释剂TEGDMA的用量。Sahin等[10]合成了一种含有苯膦酸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作为BisG-MA的稀释剂,在改善其固化性能的同时,增强了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的粘接作用。
注:(A) 在室温下保存24h, (B) 在37℃水中浸泡24h, (C) 在37℃水中浸泡7天;(a) TMX-UDMA (1, 3 and 5), Bis-GMA (2, 4 and 6), EO-Bis-GMA (7); (b) Standard deviation in parentheses. Values of the same letters (a, b or c) a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t a P-value of 0.05[8]
注:(A) 在室温下保存24h, (B) 在37℃水中浸泡24h, (C) 在37℃水中浸泡7天;(a) TMX-UDMA (1, 3 and 5), Bis-GMA (2, 4 and 6), EO-Bis-GMA (7), (b) Standard deviation in parentheses. Values of the same letters (a, b or c) a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t a P-value of 0.05
复合树脂基质在聚合过程中由于收缩应力引起的聚合收缩是其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5]。这会进一步导致边缘微渗漏发生,增加继发龋的风险,缩短复合树脂的使用寿命。许多研究者将氟这种良好的抗龋齿成分引入修复树脂体系,如Xu等[11]合成了氟释放型二甲基丙烯酸单体,再将其与氟释放型填料混合使用,可以使材料获得稳定的高氟释放性和再吸收性。
甲基丙烯酸酯类复合树脂的网状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酯基等极性基团,易受到口腔环境中的水、酶和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分解,缩短修复树脂的使用寿命[12]。研究者们在对Bis-GMA的侧链进行改性的过程中,通过减少侧链中极性基团的数目,以降低其吸水性,提高表面硬度,如在侧链上引入-CH3、-CF3[13]、-Si(OEt)3[14]等。Park等[12]合成了一种带有支链的多功能性甲基丙烯酸酯(TMPEDMA),可以提高树脂的交联度,降低吸水性,使其更适于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填料可以改善复合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并能降低复合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减少聚合收缩,增强树脂基体的防裂性能,并减少基体中的裂纹[15],而且无机填料比有机填料更能有效地阻碍材料中疲劳裂纹的扩展[16]。某些特殊填料如钛白粉可以起到遮色作用,含钡填料对X射线有阻挡作用,便于修复体的复查[17]。目前,多数的口腔复合材料中都含有大量的无机增强型填料[18]。填料的微观结构(如填料的尺寸、分布、形态等)和含量都会对树脂基质的性能产生影响,其中含量的影响最大[19]。而在低填料含量的复合材料中,填料的微观结构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如硬度、弹性模量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0]。
纳米无机材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与基体材料间有很强的结合力,不仅能提高材料的刚性和硬度,还可以起到增韧和增加耐磨性的作用[21]。一定含量的高分散均一纳米纤维状硅单晶填料可以显著增强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22]。在光引发聚合的单体中加入高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纳米微粒,能在充入窝洞时使单体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固化时不收缩或很少收缩[23]。而含有纳米SiO2的PMMA义齿基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有显著提高。纳米粘土改性的PMMA粘接体系的微剪切粘接强度明显提高,而且在稀释的粘接体系中分散稳定性也得到提高[24]。
2 高分子口腔材料的性能研究
高分子口腔材料,作为一种半植入性生物材料,在口腔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材料与口腔组织的生物相容性,与牙体之间的表界面性能以及受日常生活影响的性能,如材料的抗继发龋性能、抗疲劳性等。
2.1 氟释放性能
继发龋或复发性龋齿长期以来都是口腔修复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报告显示,氟离子可以有效地抑制继发龋和脱矿作用[25]。口腔修复材料中释放的氟会干扰菌膜和牙斑的形成,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有效地抑制继发龋,同时可以与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离子互换,形成不易溶的氟化羟基磷灰石,减小脱矿作用[26,27,28]。常见的含氟材料主要分为玻璃离子、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复合体(Compomer)和含氟复合树脂。不同类型氟释放型材料的抗龋齿作用主要依赖于材料释放的氟总量以及氟释放时间的长短,会受到材料基体、填料、氟含量和固化条件以及使用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氟含量的树脂具有高氟释放性能[27]。
2.2 边缘适合性
可见光固化的复合树脂在聚合过程中产生的聚合收缩,会导致龋齿洞壁的边缘区域形成内应力,从而与牙本质龋齿洞壁之间形成边缘解离,导致其与牙本质粘接失效,而且这种聚合收缩造成的性能下降并不能通过吸湿膨胀得到补偿,这是充填树脂应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29,30,31,32]。复合树脂在聚合过程中产生的聚合收缩应力会受到材料的体积收缩、黏弹性以及修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33]。研究发现,材料的聚合收缩与树脂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填料含量和转化率有关[34],与样品的几何形态无关。
2.3 疲劳强度
在口腔环境中,日常咀嚼等有规律的弱的重复应力,对修复树脂性能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35]。反复咀嚼应力造成的次表层上微裂缝的增长是复合材料临床磨损的一个先兆,而且在水环境中,修复树脂的疲劳裂纹增长还会加剧[17]。添加填料的复合树脂的抗疲劳性优于未添加填料的复合树脂[35]。目前,对于疲劳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疲劳寿命曲线法和损伤容限法,但二者都无法深入地研究疲劳行为的产生机制,所以对于疲劳行为的研究有待深入,以利于新型基质材料的研发。
3 材料的新型研究方法
各种仪器的综合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交叉,都使得人们对高分子口腔材料的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对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缺陷,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材料性能研究转向缺陷产生的机理研究,建立各种能够适合不同情况理论研究的模型。同时,也有更多的研究集中于模拟口腔内部环境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
3.1 聚合收缩
高分子在聚合过程中出现的聚合收缩是其固有特性之一[36]。通常,高分子的聚合收缩表现在产生收缩体积与收缩应力两个方面。在临床使用中,修复树脂与龋洞齿壁的粘接会导致其聚合收缩变形受到限制,最终导致收缩应力的产生[37],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如边缘适应性差、微渗漏、边缘污染和术后敏感疼痛、继发龋、修复体与牙齿间界面缺陷等问题,当收缩应力超过修复树脂-牙齿的界面粘接强度时,甚至有可能导致粘结脱落,修复失败。
聚合收缩一直是制约复合树脂发展的瓶颈,而人们对于高分子口腔材料的聚合收缩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方法也总是在推陈出新。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膨胀测定法、电阻应变仪法、激光干涉法、比重法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研究临床应用条件下的聚合收缩现象[34,38,39]。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对材料的聚合收缩和吸湿性膨胀进行了研究,不仅可以对样品内应变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而且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不受电磁干扰,与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40]。X射线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μCT)可以定量测定复合树脂在聚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在临床条件下有效地研究材料的聚合收缩现象[34],同时,还可以得到聚合收缩的三维图像[39]。Sun等[39]研究发现μCT所得的结论与传统的干燥渗透法结论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修复材料临床的微渗漏现象。
3.2 表界面性能
口腔粘接剂是用来粘接修复材料与口腔软硬组织表面的物质,有效的粘接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牙体组织的切削而替代机械固位方法,防止修复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的边缘微漏,并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健康的牙体组织,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而修复树脂与口腔组织之间牙本质基体的粘结失效主要是粘接界面上产生的一些缺陷导致的。
修复树脂与口腔组织之间的表界面性能研究也是高分子口腔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弊端,为了改进表界面性能的研究方法,有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8]、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与能谱仪(EDS)[41]联用等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CLSM)对材料的纳米渗漏现象进行研究不但不会破坏材料表面,而且其最大研究深度可以达到表面以下100μm(图3)[42]。
对于材料粘接界面机械性能的研究,有研究者采用纳米压痕法[43]、高频聚焦超声波探针的扫描声波显微镜[44]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只能对界面的性能进行静态研究,无法了解材料界面对于加载应力的过程的响应。利用云纹干涉显微镜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的加载对材料界面的某些性质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得到实时的U和V的位移场中全部的云纹干涉条纹图样,然后根据干涉条纹和样品的位移/微应力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图4)[45]。
4 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高分子口腔材料部分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对传统的复合树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的弊端,研究者们已致力于研究现有产品的改性产品或者替代物,如合成黏度更小的新单体,在侧链引入不同的官能团,或者引入纳米无机填料;同时,对相关使用仪器的改进和新型的材料性能研究方法的探索也日益增多,如突破传统表界面性能研究方法,引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研究材料的纳米渗漏现象等,更好地解决齿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临床使用中凸显的问题是重点研究内容,如关于继发龋、材料的边缘适应性以及抗疲劳性能,需要重点研究;关于氟释放材料,需要着重考虑氟释放材料对继发龋的产生和增长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无法进行有效预防的病患群体;关于如何减小界面裂缝的形成,改善材料的边缘适应性,以及如何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等问题尚需解决。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入,对于口腔生物材料的选择也会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患者经济状况、美观要求、患牙部位及其对修复体的功能要求等。
摘要:介绍了修复树脂在新结构单体的合成及对传统结构的改性方面的发展,高分子口腔材料的某些应用性能,如材料氟释放、边缘适合性、疲劳强度等,以及关于材料的聚合收缩和表界面性能等机理的新型研究方法,并展望了高分子口腔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高分子口腔材料,制备,性能,研究方法
口腔材料 篇2
【关键词】摩擦性能;口腔修复;金属;陶瓷;树脂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05-0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均有明显提高。在牙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需进行口腔修复,而修复材料性能的优劣又将直接关系到口腔修复效果,所以分析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对于临床口腔修复具有重大意义[1]。现将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90颗牙)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口腔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应用金属材料,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6.8±4.6)岁;B组应用树脂材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17~63岁,平均(37.2±5.1)岁;C组应用陶瓷材料,男13例,女17例,年齡16~59岁,平均(35.2±6.7)岁。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材料:陶瓷材料(DentaurumJ.P.WinkelstroeterKG公司生产);树脂材料(香港欧洲卫生有限公司生产);金属材料选择钴铬合金(上海毅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
方法:①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口腔内外部检查,进行X线摄片,根端无阴影,且无根周、牙周松动、叩击痛、增宽变性,方可实施手术。②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洗牙、补牙、拔牙、牙齿矫正等,根据治疗需要,对余留牙齿进行适当调磨。③A组应用钴铬合金材料进行修复,B组应用树脂材料进行修复,C组应用釉质瓷进行修复。
1.3观察指标
口腔修复后3个月,对三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牙齿破裂、松动、脱落、牙龈畸形、牙根纵裂及牙龈出血、牙周炎等情况。未出现上述情况者,判定为修复成功;反之则判定为修复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人体的牙齿组织是高度钙化物质,其由牙根和牙冠两部分组成。牙冠表层为牙釉质,其是一种乳白色的半透明物质,主要有无机物组成,其是牙体组织中最坚硬的部分[2]。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部分,其位于牙骨质和牙釉质内层,矿物质含量在65%以上,其他部分则为水、蛋白质等有机物,其坚硬程度低于牙釉质[3]。牙齿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化学性质类反应、热能反应、机械碰撞等造成硬组织损耗,即牙齿磨损,长期的牙齿磨损会使牙釉质变薄,逐渐暴露牙本质,由于牙本质坚硬程度不够,所以磨损会变得更快、更深。
金属、陶瓷、复合树脂是目前口腔修复中最常用到的几种修复材料。有研究显示,金属材料的摩擦性能优良,不会对余留牙齿造成较大磨损[4]。研究显示人体牙齿的大量磨损,主要是因为牙齿与金属类材料的长时间摩擦运动所致,其是降低牙齿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复合树脂修复后,影响牙齿耐磨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填料含量、树脂基质聚合转化率、填料颗粒分量与形状等。有学者指出增加填料物质含量,有助于提高牙齿耐磨性能[5]。陶瓷类材料修复后,影响牙齿耐磨性能的因素主要为化学成分、物理结构、材料表面特征等,特别是材料自身的微观组成结构,对牙齿耐磨性能的影响最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牙龈出血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的松动脱落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C组的牙齿破裂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均达到83%以上,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3种材料中,金属材料的摩擦性能,但易引起牙龈出血,树脂材料的摩擦性能相对较差,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陶瓷材料的摩擦性能较好,但容易发生修复齿破裂。
综上所述,金属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最佳,陶瓷材料的摩擦性能也较好,复合树脂相对较差,三种材料的口腔修复效果相当。三者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修复材料,以有效防止天然牙过度磨损。
参考文献
[1]王艳芳.3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抗摩擦性能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5):1159-1160.
[2]杜路庄.口腔修复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48,50.
[3]郭建敏.口腔陶瓷材料与口腔金属材料摩擦性能比较及影响因素评价[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4,(3):38-38,39.
[4]胡欣,魏强,李长义等.新型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的摩擦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2):2159-2163.
口腔材料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4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伴有糖尿病的口腔修复患者126 例(共183 颗牙齿),随机分为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42 例。 治疗组患者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36~66 岁,平均年龄(52.3±4.8)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21 例,女21 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3.6±3.9)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22例,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53.2±4.1)岁。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经过常规的口腔检查,记录患者的牙齿健康情况,对磨损程度进行评估。 治疗组患者给予树脂材料修复,实验组患者给予金属材料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陶瓷材料修复。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复制患者的口颌组织形态,并构建模型,记录患者的口腔颌面系统情况。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修复体进行矫治,待矫治和加工后可以达到要求时,再进行调整和就位,修复完成后医护人员要对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修复失败判定:患者的牙根纵深向生长;修复体出现弯曲、破裂、变形、松动、脱落;出现牙周炎等相关疾病。
1.4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8.0 对三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对比
6 个月之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58 颗,失败3 例,修复成功率为95.08%;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58 颗,失败3 颗,修复成功率为95.08%;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56 颗,失败5 颗,修复成功率为91.8%,三组修复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3.44%,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三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修复失败的原因对比
治疗组患者出现破裂2 例,松动1 例;实验组患者出现破裂2 例,松动1 例,畸形1 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破裂1 例,松动1 例,畸形1 例,替他因素1 例。 三组患者修复失败的原因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尿病是在免疫、遗传、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由正常的血糖水平逐步出现糖代谢异常,其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经过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是能够使患者的血糖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三对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糖尿病的并发症要比糖尿病对患者的影响更大,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其对于口腔修复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时间的高血糖使患者恢复速度缓慢。
目前,口腔修复是临床上治疗牙齿磨损和缺失的主要方法。牙齿是一种高钙化的材料,由牙冠和牙根两个部分构成。 牙齿的磨损主要包括碰撞、化学反应、热能反应等因素导致的硬组织损耗[2]。 牙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磨损越来越严重将直接威胁到牙本质,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3]。 临床上对于牙齿磨损主要采用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三种。但是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这三种材料同样会出现磨损、腐蚀、疲劳磨损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牙齿修复的效果[4]。 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效果直接关系到牙齿修复的成功率和牙齿的损伤程度,是关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 树脂材料出现摩擦的主要原因包括材料中树脂填料较少,其主要以粒状形态出现。树脂材料进行修复后,其不会对天然牙造成较大程度的磨损,随着新型树脂材料的出现,其物理性能被不断提高,使树脂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树脂材料不但可以有效填充牙齿,其还可以用在制作冠和桥[6]。 无论哪种口腔修复材料,其都要长期的在口腔之内行使其功能,因此都存在一定的磨损风险。也就是说,耐磨性是口腔修复过程中选择材料的主要影响因素。 口腔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受很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各种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选择。 金属材料是传统的口腔修复材料,其具有一定的抗摩擦性,同时不易损伤殆牙,在后牙修复中应用广泛,但其容易受到酸碱性腐蚀,食物颗粒的摩擦也会造成其出现磨损[7]。 临床研究发现,金属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相比陶瓷材料更加优秀,其和自然牙的摩擦性能最为接近,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人工牙不易快速造成天然牙磨损,其也不易被天然牙磨损,其与天然牙的匹配性较好。牙齿主要的功能咀嚼,不同食物的酸碱度大不相同,食物的各种颗粒也会和金属材料在咀嚼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摩擦,最终造成金属材料的磨损。陶瓷材料硬度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挠曲强度,但其抗摩擦的性能不如金属材料,修复体的表面粗糙程度的不同将会引起牙釉质出现不同的磨损量。临床研究发现,陶瓷材料的表面越光滑,牙釉质的磨损量越少,反之则越多[8]。 陶瓷材料被抛光的表面一旦磨损消失,再次出现粗糙就会导致其自身的磨损更快,进而使原来的牙齿出现更重的磨损。陶瓷材料修复后需要抛光,会使牙齿的磨损加重,导致牙龈出血。陶瓷材料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都可能导致其出现磨损情况。 口腔磨损主要包括疲劳磨损、磨料磨损、黏着磨损和腐蚀磨损四大类。 而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磨料磨损,疲劳磨损的出现是由于牙齿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向下传导而造成表面下的分子键产生断裂,导致牙齿表面下破坏而引发牙齿表面破损。腐蚀磨损是牙齿长期在内外界酸蚀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牙齿表面微结构改变,进而使牙齿更容易磨损。黏着磨损主要发生在牙齿的两个界面之间产生较大黏着力的情况下,其中的一种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破损,其破损后的碎屑不断融合到另一个表面,造成磨损的发生。该研究结果显示,6 个月之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5.08%,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5.08%,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1.8%;1 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3.44%,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三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出现破裂2 例,松动1 例;实验组患者出现破裂2 例,松动1 例,畸形1 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破裂1 例,松动1 例,畸形1 例,替他因素1例。三组患者修复失败的原因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抗摩擦效果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别,临床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伴有糖尿病的口腔修复患者126例(共183颗牙齿),随机分为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树脂材料修复,实验组患者给予金属材料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陶瓷材料修复,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析修复失败的原因。结果 6个月之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5.08%,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5.08%,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1.8%;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3.44%,实验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为90.2%,三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破裂、松动、畸形等。结论 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抗摩擦效果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别,临床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
口腔修复学复习材料 篇4
一.名解
1.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
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2. 嵌体(inlay):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3. 单端固定桥(cantilever bridge):又称悬臂固定桥,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和基牙,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
4. 可摘局部义齿(RPD):是利用天然牙和基托下黏膜及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
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及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5. 稳定(stability):是针对义齿在行使功能过程中有无翘起、下沉、摆动及旋转而言。
6. 覆盖义齿(overdenture):又名上盖义齿,是指义齿基托覆盖在天然牙、已治疗的牙根或
种植体上并由它们支持的一种全口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这些被覆盖的牙或牙根称为覆盖基牙。
7. 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
8. 重衬(relining):是在全口义齿的组织面上加上一层塑料,使其充满牙槽嵴及周围组织
被吸收部分的间隙,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的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义齿的固位力。
9. 洞缘斜面:在箱状洞形的洞面角处做成斜面,其作用是为了防止无支持的牙釉柱折断,以保护薄弱的洞壁和脆弱牙尖,也可使修复体边缘与洞形边缘更加密合,使粘固剂不易被唾液所溶解。
10.抗力形:是指将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状,使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承受咀嚼压力而不致被破坏。
11.固位形:是指为了使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不致从患牙上脱落,须在患牙上磨除一定的牙体组织,形成面、钉、洞、沟等有利于固位的形状。
12.CAD/RP system: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形系统,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思想的新型成型技术,是综合利用CAD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激光技术及材料科学技术实现从零件设计到三维实体成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
13.Retainer of RPD: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是可摘局部义齿用以抵抗脱位力作用,获得固位、支持与稳定的重要部件。
15.冠内固位体:(嵌体固位体)因其固位力差,外形线长,容易产生继发龋,临床上已少用。
16.冠外固位体:包括部分冠与全冠,也是较理想的一种固位体,其固位力强,牙体切割浅,能够满足美观的需要,能较好的保护桥基牙牙体组织,适应范围广。
二.填空
34.牙周夹板类型:暂时性夹板和恒久性夹板
6.无牙颌全口义齿需要缓冲的部位:主要指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7.Occlusal rest has the functions including复牙合关系。
9.无牙颌的分区: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
13.附着体按位置及结构分类:①根上附着体②根内附着体③杆卡式附着体④磁性附着体
14.Ⅰ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需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
三.问答
1.牙体预备时应尽量避免对牙髓产生不良影响? 答:①使用高速高效切割:牙体预备用的机器转速要快,磨切器械要坚持锐利,使用的力量要轻,并间断性地磨切;同时用冷水降温,防止产热和振动。②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③应尽量争取活髓:如果深髓接近牙髓,牙髓处于充血阶段,为避免牙髓的暴露,在去除软化牙本质后,以刺激性较小的药物消毒,在该部敷一层盖髓剂,再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充填,其上做锌汀粘固粉基底。如无不良反应,可在此基础上预备修复体。④局麻下预备:在局麻下进行牙体预备时,由于患者不能感觉牙髓受到刺激的情况,更应注意防止损伤牙髓。⑤术中保护:手术过程中,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口腔软组织及邻牙的损伤。⑥暂时冠保护:患牙预备完成到戴用正式修复体前,应戴用暂时冠,保护牙髓,维持间隙。
2.在修复治疗过程中牙髓损伤的原因?
答:①。高速车针使用过程中未用水冲洗冷却,此外还有震动刺激。
②.切割过多
③.腐质未去净,有继发龋坏
④.活髓牙未做临时修复体
⑤.意外穿髓
⑥.暂时修复体自凝塑胶产热刺激
⑦.粘接剂、消毒剂使用不当
3.固定桥固位体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①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能够抵抗各种外力而不至于松动、脱落或破损。
②能够恢复桥基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前牙还应美观。
③能够保护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预防口腔病变的发生。
④能够取得固定桥所需的共同就位道。
⑤固位体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和变色,不刺激口腔组织,无毒性。
⑥固位体应具备边缘适合性,边缘密合良好,粘固剂暴露于口腔内不刺激口腔软硬组织。
4.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答:①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②患牙预备中应尽量保存组织,保护牙髓。
③修复体应合乎保护组织健康的要求。④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5.牙体预备必须达到的要求
答:①去除病变组织。②磨除釉面倒凹。
③为保证修复体的强度预备必要的间隙
④具有良好的抗力形与固位形。
⑤磨改过长牙、错位牙等。⑥防止继发龋。
6.前牙PFM修复牙体预备的步骤
答:切面预备→唇面预备→邻面预备→舌面预备→肩台预备→精修完成①.选择合适的车针
②.切端的预备:金刚砂车针与牙轴呈90°角。谨慎防止切削过多影响基牙高度。③.唇面预备:(1)以钻针为标准,作一1mm的引导沟(2)根据引导沟深度将唇面均匀磨除1.2-1.5mm
④.邻面预备:(1)去除邻面倒凹(2)邻面向切端聚合2-5º,临床上一般为5-8º
⑤.舌面预备:(1)颈1/3磨除0.3-0.5mm,中1/3磨除1mm,切端磨除1-1.5mm(2)按舌侧外形均匀磨除
⑥ 舌轴壁的预备:舌轴壁和唇侧的颈缘部轴壁预备成6°的聚合度。
⑦ 唇侧切缘部的再预备:冠唇侧切14的部分最后要形成向腭向倾斜10°~15°的斜面,以防止缘部透明瓷较多而暴露遮色瓷的不足。注意使唇面圆滑、平整。
⑧肩台预备:(1)唇侧颈缘形成90°台阶,临床上一般为135°台阶;(2)台阶形成多位于龈缘下(3)基牙预备完成后要对肩台边缘进行最后磨光
7.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答:患者的口腔解剖形态、唾液的质和量、基托面积大小、边缘伸展等因素均与义齿固位有关。(1)颌骨的解剖形态:①颌骨的解剖形态影响基托面积:根据固位原理,吸附力、大气压力等固位作用的大小与基托面积大小成正比,颌骨的解剖形态直接影响到基托面积。因此,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窿高而深,系带附着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②口腔粘膜的性质与义齿固位有关:如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黏膜易于密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固位,反之如黏膜过薄没有弹性,则基托组织面不易贴合,边缘封闭差,义齿固位也差,并容易产生压痛。
(2)基托的边缘:基托边缘伸展范围、厚薄和形状,对于义齿的固位非常重要。在不妨碍周围组织的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粘膜皱壁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以对抗义齿的脱位。
(3)唾液的质和量: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加强义齿的固位。
8.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答:①良好的咬合关系:制作全口义齿时,正确确定颌位关系极其重要。
②合理的排牙: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应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合适的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③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为争取获得有利于义齿稳定的肌力和尽量减少不利的力量,需制作良好的磨光面形态。一般基托磨光面应呈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对义齿形成挟持力,使义齿更加稳定,如果磨光面呈凸形,唇、颊、舌肌运动时,将对义齿造成水平力,破坏义齿固位。
9. RPI卡环组的优点
答:①在牙合力作用下,游离端邻缺隙基牙受力小,且作用力方向接近牙长轴;
②I型杆卡与基牙接触面小,美观且龋患率小;
③邻面导板可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作用;
④近中牙合支托小连接体可防止游离端义齿向远中移位;
⑤游离端基托下组织受力虽增加,但作用力较垂直于牙槽嵴,且较均匀。
10.种植义齿的修复原则,种植义齿上部结构与基桩的连接方式?(小题只答划横线)答:修复原则:
(一)正确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①种植义齿的修复体制作应遵循常规义齿的原则,恢复牙轴面的突度,维持与邻牙的接触关系,具有适当的外展隙和邻间隙以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有效地分散种植体所受到的牙合力,消除侧向力。
②牙种植体植入位置在建立稳定协调的咬合关系前提下,其加载的牙合力方向应尽量接近于种植体的长轴。
③当对颌牙为全口义齿时,设计为平衡牙合。
④对颌牙为固定局部义齿、天然牙时,或者为肯氏Ⅲ类、Ⅳ类缺失修复时,设计为组牙功能牙合或牙尖保护牙合。
⑤全颌覆盖式种植义齿应该按照单颌全口义齿的原则设计咬合。
⑥局部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为组牙功能牙合。
(二)良好的固位、支持和稳定:①良好的固位力;②种植义齿的支持力;③种植义齿的稳定。
(三)有益于口腔软、硬组织健康:①软组织的健康;②骨组织的健康;③余留牙的健康。
(四)坚固耐用:种植义齿应选择有较高机械强度的修复材料,以保证种植义齿能够较长期留存,正常行使功能。
(五)美学
连接方式:粘固固定连接,螺丝固定连接,附着体式连接(栓道式连接,套筒冠式连接,杆卡式连接,球形连接,磁性连接)
11.桩核冠修复的适应症
答:①临床冠大部分缺损,无法直接应用冠类修复者。
②临床冠完全缺损,断面达龈下,但根有足够长度经冠延长术或牵引术后可暴露出断面以下最少1.5mm的根面高度,磨牙以不暴露根分叉为限。
③错位、扭转牙而非正畸适应证者。
④畸形牙直接预备固位形不良者。
⑤牙槽骨内残根根长和根径能满足支持和固位,经冠延长术或牵引术后可暴露出断面者。
12.当单牙合牙列缺失,对牙合牙是天然牙,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
答:①纠正咬合协调性;②覆盖义齿修复时,如有残根,需保留,特别是上颌或下颌前部的残根,以提供支持。③采用骨内种植体的方法。
13.TMD的治疗程序
答:TMD的治疗程序是:遵照循序渐进,多种方法联合使用。首选可逆性治疗方法,即最初所有的治疗必须是方便的、保守的、可逆性的、无创性的和非侵入性的。逐渐对症处理做病因治疗,必要时再采用不可逆的保守治疗方法。只有对少数病程迁延、症状严重,特别是疼痛和开口受限严重,也影响颞下颌关节其他功能的TMD病例,已形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例,才考虑采用不可逆性的手术治疗。
14.附着体的类型
答:按修复体与固位桩之间的关系分类:①刚性附着体②非刚性附着体③弹性附着体
口腔材料 篇5
【关键词】口腔材料学 教学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6-01
口腔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与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更新息息相关。但是口腔材料学是一门难教和难学的学科,涉及的学科内容丰富,包括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信息学科及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的内容[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掌握材料学的内容以满足临床要求,是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教学的现状
1.生源文理兼招,理论底子差
口腔材料学中关于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都对理科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对本科理科生来说学习都比较吃力。而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招生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则是文科生,对这些文科生来说口腔材料学的知识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课程难以接受。这对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学资源短缺
在教学资源分布方面,高职高专普遍存在口腔医学师资缺乏的现象。没有口腔材料学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学工作是由口腔修复学教师兼任。而且口腔材料学没有安排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同学展示的材料很有限,比如印模材料只有藻酸盐印模材料,模型材料只有熟石膏,玻璃离子只有上海产的I型玻璃离子,很多必要的设备也没有购置。
3.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教育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方式采用“满堂灌”的方法。PBL等教学方法受限于课时只能有限的采用,且效果一般。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4.课时较少,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材料学的总课时在36节以下,实验课时不足1/3。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医药学院(原:怀化医学高等专科)为例,以往课时是18学时,今年减为16学时。在如此少的课时情况下,教学中只能学习常见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无法对口腔材料进行更深的了解。同时缺乏实验课,学生只能通过理论课堂多媒体上的图片展示各种材料,无法理解所讲授的知识。
5.课程时间设置与班级人数安排不协调,与口腔专业专业课程进度不一致
为克服口腔材料学缺乏实验课的不便,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将口腔材料学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与口腔专业课程同学期,以便材料学与专业课程衔接。但是专业课程内容分第三和第四两个学期,而材料学教学则固定在第三学期的12周内完成,此时学生还没接触口腔临床专业相关知识,比如讲授热凝义齿基托树脂时,学生还没学习到全口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等内容,学习的难度相应有所增加。材料学教学采取大班教学,师生比例悬殊,教学管理比较困难,师生互动比较少。
二、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目前国家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医学教育。因此,提高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提高对口腔材料学的重视
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口腔医学重要的学科,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腔医学的发生发展都与口腔材料学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是口腔修复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口腔材料的重大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提高对口腔材料学的认识。课程设置时增加材料学课时,适当安排材料学实验课,授课安排灵活,与专业课尤其是口腔修复学授课同步。
2.突出实验课的重要性
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实验数据,在实验中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模块化教学
口腔材料学与口腔专业课程联系十分紧密,在材料的具体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涉及到临床学科中有关治疗,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临床知识的系统学习,材料学中很多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鉴于此,可以将材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避免教学中的内容重复,调高教学效率。比如分为四个模块:材料性能模块、口腔内科学材料模块、固定义齿模块、活动义齿模块。模块化教学首先可以使材料学与专业课程有效同步,其次关于材料的临床应用讲解起来容易,学生也容易理解。
4.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逐步进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中来,不仅要学生“学会”,也要“会学”。在材料学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班制采取小班教学,以30人为宜,采用PBL、TBL、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提高师资队伍,增加设备配置
通过进修或高层次的学习,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师整体素质,或招募口腔材料公司或口腔材料学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材料学教师队伍。着眼于产学研以及临床应用,增加设备配置,完善实验室口腔材料方面的建设,不断丰富材料学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口腔设备和材料进出口发展趋势 篇6
1 进口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由于国内需求量日益旺盛,我国口腔材料和设备进口规模稳步快速增长,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89%。2010年进口金额达到1.5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21.37%(见表1,图1)。
2 欧洲与亚洲是我国口腔设备与材料的主要进口地区
2010年,我国进口口腔设备与材料主要来源于欧洲与亚洲,按进口金额计算,排在首位的是德国,从该地区进口金额为2716.96万美元,占总进口比例的17.76%。排在第2和第3位的是瑞士和日本,进口总额分别为2261.8万美元和2184.72万美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4.79%和14.28%。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巴西,进口金额占比分别11.43%和10.43%,前5个国家占比为68.69%(见图2)。
3 一般贸易是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最主要的进口方式
一般贸易是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进口的主要的方式。2010年,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口腔设备和材料总额1.19亿美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的77.64%。其次是通过保税区仓储转口进口方式,2010年进口口腔设备和材料1828.99万美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的11.96%(见表2)。
4 上海、北京和广东是口腔设备和材料进口的主要省市
2010年,我国进口口腔设备和材料的省份和地区中,从金额来看,上海市排在全国第1位,进口金额为5802.16万美元,占总进口比例的37.94%;其次是北京和广东,进口金额分别占27.76%和21.1%,这3个省市共占进口金额比例为86.8%(见表3)。从进口数量来看,上海市排在第1位,其次是广东和北京。
5 我国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保持增长
我国的口腔设备和材料的出口市场要远大于进口市场,为我国医疗器械的贸易市场增加外汇力量。2006-2010年出口金额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降低。2007年我国出口口腔设备和材料1.4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67.13%,2008年和2009年同比增长率降至38.44%和23.62%,出口金额分别为2.01亿美元和2.49亿美元。2010年出口金额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6.51%,出口金额达到2.89亿美元(见表4,图3)。
6 美国和香港是口腔设备的材料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2010年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出口至全球166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口腔设备和材料出口市场,美国共从我国进口口腔设备和材料6800.91万美元,同比增长12.24%,占总出口金额的23.55%;其次是中国香港,出口金额分别为4780.74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16.55%。另外,德国、日本和中国澳门也是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见图4)。
7 广东是我国主要口腔设备和材料出口的主要省份
2010年,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的出口省市主要集中在广东,出口金额为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1%,占总出口金额的44.15%。其次是上海和江苏,出口金额分别为5794.43万美元和3230.7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20.06%和11.19%。排在第4和第5位的是浙江和广西,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7.7%和4.1%(见图5)。
8 出口企业分散,集中度低
2010年,我国共有1000家企业从事口腔设备和材料的出口业务,但没有一家企业出口规模占到5%,前十家企业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金额比例仅为24.46%,集中度极低。排在第1位的是深圳市顺安外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金额的4.02%,其次是四洲义齿(深圳)有限公司和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分别占总出口金额的3.34%和3.2%(表5)。
9 2011年我国口腔设备与材料市场展望
我国在口腔设备与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国在普通树脂产品比较有优势,瑞士在车针方面有优势,巴西在假牙产品优势明显,德国在技工设备、烤瓷设备方面领先,意大利在X光机有独到之处等。展望2011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尚在不可预测中及国内经济通胀预期的影响下,将会影响到一些企业经营活动。此外,随着我国逐步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将缩小以美元为结算的汇率风险,但对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企业将继续经受汇率波动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从而对我国口腔设备及材料行业带来不利的竞争压力。
2011年我国口腔设备及材料行业内企业如果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积极引进技术和改造现有产品的档次,将促使我国产品能保持现有的进出口增速,维持基本的贸易平衡。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的保健、美观和牙病防治的意识增强,为口腔医疗器械孕育良好的市场基础,口腔用医疗器械需求量日益增加。从贸易角度看,我国口腔材料和设备进口规模稳步快速增长,2006-20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89%,而出口金额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产品在材料和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我国口腔设备和材料2010年进口和出口情况,重点分析进口和出口规模、区域和国别市场、省市和贸易方式等情况,以期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口腔材料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60例 (90颗患牙) 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不同的修复材料进行修复。60例患者中,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1~67岁, 平均 (36.7±2.5) 岁。所有患者患牙均伴有大面积的牙体缺损, 均无牙周、牙根的增宽和松动等症状。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口腔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金属组采用合金类金属材料进行修复。树脂组采用合成树脂进行修复。陶瓷组采用釉质瓷进行修复, 材料进行上釉和抛光处理。之后, 对三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调查, 观察三组患者的修复状况。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对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治疗后1年分析三组患牙修复失败的具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组患者牙齿修复情况及失败情况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牙齿修复情况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6个月, 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3%、90.0%、93.3%, 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年, 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0%、86.7%、90.0%, 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颗 (%)
2.2 三组患者治疗1年后失败情况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 金属组修复失败3颗;树脂组修复失败4颗;陶瓷组修复失败3颗。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患者的修复失败情况具体见表2。
颗
3 讨论
口腔修复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有疲劳磨损、服饰磨损、磨料磨损以及黏着磨损。其中磨料磨损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这些磨损方式均会造成患者牙齿的损伤[6,7]。目前, 临床中常采用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不同的修复材料对患牙进行修复。在对这三种材料的选择方面, 临床研究显示陶瓷材料的硬度较高, 但是在陶瓷修复体的牙体抛光表面磨损消失后, 则会加重牙齿的磨损[8,9]。有学者研究显示, 合金材料的摩擦性能优于陶瓷材料, 但是在临床的应用中, 由于合金材料会在口腔咀嚼过程中, 受不同酸碱度的腐蚀, 而且食物颗粒也会对金属修复体产生摩擦, 从而引起金属材料的磨损[10,11,12]。最新研究的树脂材料的应用, 属于新兴的口腔材料应用范畴, 在技术方面存在限制。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在临床应用中, 三种应用材料无显著性差异[13,14,15]。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 应对患者口腔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分析, 并结合患者口腔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材料进行修复[16,17]。
本研究选择本院接诊的60例 (90颗患牙) 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不同的修复材料进行修复。分别在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 对两组患者的牙齿修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 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3%、90.0%、93.3%, 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年, 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0%、86.7%、9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对治疗1年三组患者口腔修复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发现金属组中有破裂患牙1颗, 畸形患牙1颗, 出现其他失败的患牙1颗;树脂组有松动脱落患牙1颗, 牙齿破裂患牙2颗, 畸形患牙1颗;陶瓷组:松动脱落患牙1颗, 破裂1颗, 畸形1颗。
口腔材料 篇8
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接触口腔材料后会对材料发生即刻或延迟性过敏反应。口腔科材料种类繁多, 其潜在的过敏原包括:消毒剂、金属、印模材料、局部麻醉用药、黏固剂以及其他的口腔卫生用品等[2]。检索2000-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口腔科材料过敏的文献及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 取常用材料致敏者作综述如下。
1 口腔科常用药物
口腔科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治疗口腔、咽喉、牙周等部位感染, 减轻口腔局部疼痛与刺激的药物如:消毒剂、麻醉用药、局部消炎安抚药等。
1.1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在口腔科应用广泛, 主要含1∶50000~1∶200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用于拔牙、开髓、清创等的局部麻醉, 主要给药方式为神经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口含等, 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局麻药物, 但仍可发生不良反应, 且程度较重。全身性损害有面色苍白、过敏性休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无力、冷汗等, 神经系统表现有头晕、意识不清、抽搐、口吐白沫、眩晕、运动障碍等, 呼吸系统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停止、气短、窒息感、咽喉不适等。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 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健康状况, 对过敏体质、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癫痫等疾病者禁用或慎用; (2) 常规加适量肾上腺素,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3) 注射前先回抽有无血液, 防止麻药注入血管内引起毒性反应; (4) 减缓给药速度; (5) 抗过敏药、急救用药和医疗设备齐全, 以备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抢救; (6)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 及时维护呼吸、循环功能、有效抗过敏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4]。
袁苏建等[5]报告1例利多卡因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因左下第一恒磨牙需要拔除, 而行左侧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完毕, 患者即诉右侧耳鸣, 30s后好转, 自觉头晕, 平躺5min后感肢体无力、心悸、胸闷, 伴寒战、面色苍白、语颤, 即送急诊科。立即给氧、心电监护, 开放静脉通道, 地塞米松、异丙嗪连续注射, 45min后症状消失。
1.2 酚醛类
口腔科常用消毒及安抚消炎药大多数为酚醛类制剂, 实验表明多种酚醛类药物为半抗原物质, 临床应用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依病变表现大致可分为皮肤—黏膜损害型和全身反应型。皮肤—黏膜损害型一般表现为:患牙牙龈和邻近黏膜组织灼痛、红肿、充血;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疹伴瘙痒。全身反应型: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损害, 但病情较重, 发病突然, 常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烦躁、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类似休克症状。处理应视病情区别对待。对于皮肤—黏膜损害型一般经去除药物, 行局部冲洗, 不良反应即可逐渐消失;皮肤反应较明显者, 可加服扑尔敏 (或息斯敏) , 维生素C。全身反应型由于发病突然, 病情较重, 首先应使患者平卧位, 解开领扣, 及时去除药物,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 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异丙嗪、激素类药物, 有缺氧症状可短时吸氧, 密切观察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6~9]。
马丽等[6]报告1例碧兰糊剂根充致过敏反应:患者以碧兰根充粉剂加丁香油调成糊剂根充, 根充约1~2min后发现患者左侧眼睑中度水肿, 自觉左咽肿胀。立即停止根充, 取出碧兰糊剂, 75%乙醇和0.9%氯化钠溶液交替冲洗根管, 樟脑苯酚开放2~3min后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 1周后恢复正常。
2 金属类
金属应用于口腔修复时大多为合金的形式, 银汞充填物、金属烤瓷及铸造冠桥、活动义齿支架及矫正弓丝等。所有的金属与生物体接触都产生溶出, 这种电化学过程导致形成金属离子。金属离子本身不是致敏原, 不会导致过敏反应。金属腐蚀后产生的金属离子作为半抗原与宿主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形成致敏化合物, 引起机体的迟发型过敏反应[10]。局部症状:接触的局部可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水疱、溃疡, 口干口臭等, 可伴有烧灼感、痒痛、流涎等症状。全身症状 (较少见) :口腔内接触后出现全身不适, 散在分布红斑、丘疹, 烦躁、失眠、食欲减退, 还有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部分患者存在口腔及皮肤的扁平苔癣样反应。
相关处理: (1) 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是否是过敏体质, 对于酸缺乏性胃炎、过敏性疾病、植物神经血管张力障碍的患者应做皮肤黏膜斑贴试验; (2)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应进行抗过敏治疗、拆除含有可疑过敏原的金属材料; (3) 使用斑贴试验确定过敏原后应改用不含相应金属的材料修复。
郑佑祥等[11]报道过镍铬合金致敏病例:患者因磨牙缺失行镍铬合金烤瓷桥修复, 2周后复诊, 诉口干严重, 牙龈发痒, 不能忍受, 邻近牙龈缘破损, 拆除冠桥后痒感消失, 2周后行钛合金烤瓷冠修复, 无类似症状发生。Yilmaz等[12]报道1例13岁女孩因不锈钢牙冠中的金属镍成分而引起口周皮肤疹。
3 修复用高分子材料及印模材料
修复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在正畸活动矫治器、个别托盘、暂时冠桥及义齿重衬等方面。一般由液剂和粉剂组成, 两者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 当粉液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时会发生聚合反应, 由于操作条件的限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并不能完全聚合, 即在聚合反应后仍会有部分的单体残留, 该单体就作为过敏原刺激口腔黏膜组织, 引发过敏反应。藻酸盐类印模材料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 常用有藻酸钠、藻酸钾和藻酸铵。合成橡胶类印模材料包括硅橡胶印模材料、聚硫橡胶印模材料和聚醚橡胶印模材料。这类材料的过敏反应十分少见, 因其成分复杂, 致敏原不能确定。这一类过敏主要表现在接触部位的黏膜充血红肿, 伴不同程度的烧灼样疼痛, 部分可见糜烂破溃面, 触痛明显, 口腔其他部位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处理:去除修复材料, 双氧水及0.9%氯化钠溶液交替冲洗, 碘甘油涂抹表面, 口服抗炎及抗过敏药物。
王雪等[13]报道1例因烤瓷冠修复而临时粘带自凝塑料制作的临时冠, 当日无异常反应, 第2天即出现黏膜烧灼样疼痛伴左颊肿胀疼痛, 观察可见周围牙龈红肿, 表面糜烂。予以冲洗并抗过敏治疗, 3d后疼痛缓解。文军等[14]报道1例因藻酸盐印模材料导致的过敏性口炎, 患者下颌取模第2天后相继出现下唇肿胀、唇颊部散在溃疡, 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给予抗过敏治疗, 次日症状缓解。Gangemi等[15]报道1例该材料引发的过敏性休克致死。Mittermüller等[16]报道聚醚橡胶印模材料引发Ⅳ型过敏反应。
4 其他
光固化树脂及光固化自酸蚀粘结剂的过敏病例鲜有发生。王水[17]报道1例对磺胺药物过敏的患者, 于光固化树脂充填下午出现唇黏膜水肿。去除树脂并口服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当晚症状开始消退, 5d后痊愈, 诊断为过固化树脂过敏。孙继军等[18]报道1例4岁女童在行复合树脂修复次日出现相应面部肿胀, 皮温高, 患侧牙龈充血水肿, 斑贴试验后确诊为光固化自酸蚀粘结剂过敏。
5 结论
口腔材料 篇9
关键词:口腔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迅猛, 口腔医疗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给口腔专科医院发展提供机遇。但是随着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的相继出现, 营利性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占领一部分口腔医疗市场, 加之国外口腔医疗机构的进入, 给国内公立口腔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为迎接挑战, 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不仅要开拓新市场, 实现增收, 同时还要加强医院内部成本管理, 节约开支, 从而增强其在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力。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卫生材料成本逐渐提高, 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及管理迫在眉睫。
二、SD口腔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现状
SD口腔医院成立于1992年, 是某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近两年, SD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 医院引进大量先进医疗设备, 鼓励发展新技术, 卫生材料成本不断加大。虽然该医院较早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但全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体系尚不完善, 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基于此, 医院管理者首先针对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行了探索, 采用“卫生材料消耗收入比”指标来控制卫生材料消耗。这一指标既能减少临床医生的材料浪费与流失, 同时能杜绝漏收费、少收费等不良现象, 达到增收节支目的, 对临床医生开展新技术、使用新材料的积极性不会产生影响。
为做好临床科室成本管理工作, 增强全院职工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医院规定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各科室设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 主要负责本科室卫生材料等成本的计算, 协助科主任分析卫生材料超标原因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或建议。
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具体操作步骤:每月各科室兼职成本核算员利用财务部提供数据, 计算临床医生和科室平均卫生材料消耗收入比, 若医生指标值超过科室批平均指标值的10%, 该医生需填写临床医生成本控制分析表, 同时由兼职成本核算员填写科室成本控制分析表。医院成本核算员结合科室提交的成本控制分析表每月撰写成本控制分析报告, 总结各科室成本控制情况并提出成本控制意见, 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临床科室。该项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一定成效, 各临床科室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加强, “卫生材料消耗收入比”指标有所下降且基本趋于稳定。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 卫生材料消耗收入比指标在短期内能起到控制卫生材料消耗的作用, 长期来看, 该项指标更适合作为一项监测指标, 从而实现对医生卫生材料消耗的实时监测。
三、口腔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思考
本人认为要做好口腔专科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需要从采购、领用和使用等环节着手, 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同时, 考虑到口腔专科医院各临床科室使用卫生材料的差异, 种植科和正畸科使用高值耗材较多, 针对高值耗材的成本控制管理应采用专门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 采购环节成本控制
口腔医院卫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采购成本的降低, 为实现该目的, 医院同类卫生材料尽可能实现集中竞价采购。SD口腔医院近两年不断改进卫生材料招标管理, 首先对卫生材料供应商进行招标, 然后对中标供应商针对具体卫生材料进行二次询价。该种招标采购方式将会大大降低卫生材料采购成本。
(二) 领用环节成本控制
二级库管理是卫生材料领用环节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 所谓二级库管理是指将卫生材料库房作为管理的起点 (即一级库) , 最终消耗卫生材料的临床科室作为管理的终点, 中间增设护理部门或供应室等科室作为卫生材料管理的过渡科室, 即“二级库”。二级库管理有利于增强临床科室成本意识, 提高其对材料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 财务部门通过系统数据科室及时了解卫生材料流动趋势, 及时分析, 实现多方位的监控。
(三) 使用环节成本控制
采用临床医生及临床科室“卫生材料消耗收入比”实时监控卫生材料使用情况, 成本核算员定期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实现针对性的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此外, 针对卫生材料使用较多的科室, 如正畸科、种植科和修复科等科室实行重点管理和监控, 对高值耗材的使用定期进行追踪检查。
(四) 高值耗材成本控制
由于高值耗材使用数量较综合性医院较少, 本人认为采用追踪检查的方式对高值耗材进行成本控制是可行的。高值耗材管理部门要求高值耗材的使用科室提供患者信息, 定期对信息进行核实, 并将追踪结果反馈给医院成本核算员, 成本核算员对追踪结果进行分析, 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医院领导。
四、结语
与综合性医院对比, 口腔专科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相对薄弱。本文提出的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方法可以为口腔专科医院的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及管理提供借鉴, 但方法的科学性仍需相关数据的支持, 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司红梅.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4) :198.
[2]袁晓芸, 谭成, 黄湘雯, 张坤, 单顺芳, 陈亚光.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方法与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 2011 (12) :34-36.
口腔癌:易被忽视的口腔“杀手” 篇10
口腔癌的常见表现有:1.口腔颔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呈颗粒状,菜花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持续两周以上不愈合;5.不能解释的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浸润块。不过,一些口腔颌面肿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有时易被误诊为慢性炎症、溃疡病、牙病或肉芽组织增生等,而待症状明显时,多半已到中晚期,为根治带来困难。
确诊靠“病理”
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有的需要拍×线片,做B超、CT或磁共振。根据疾病症状、局部情况、影像学表现,医生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口腔癌的明确诊断一般需要做局部活检或穿刺抽吸后经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确诊。基层医院若不能确诊,应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治,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设有口腔专科,在口腔癌的诊断治疗上具有较丰富经验。
手术是首选
治疗口腔癌,应树立综合治疗的观念,即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治疗、激光及中草药治疗等。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口腔肿瘤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良性肿瘤或用放射线及化疗不能治愈的恶性肿瘤。手术的创伤取决于手术的范围。手术时,医生会根据不同口腔颌面肿瘤原发灶的位置、病理分类、浸润深度、浸润模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程时间和瘤体周围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切除范围,避免因“多切”而导致功能障碍,或因“少切”而导致肿瘤复发。
预防最关键
由于口腔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和误诊,故预防肿瘤的发生十分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磨平锐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义齿,以免口腔黏膜经常受到刺激或损伤,诱发癌肿,特别是舌、颊、牙龈癌;注意口腔卫生,不吃过烫和刺激性的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戒除烟酒;从事户外暴晒或接触有害工业物质的工作时,应加强口腔防护;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几种常见口腔印模材料的比较分析 篇11
1 印模材料的性能要求
生物安全性保证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规定, 口腔印模材料必须保证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组织无毒性, 与患者口腔组织接触时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性, 无致敏性。
流动性、弹性、可塑性保证流动性是指材料在定型前粘度的大小。材料适当的流动性, 有助于材料在轻微压力下, 既不使软组织变形, 又能流至各细微部分, 取得清晰的印模, 能准确地反映口腔组织表面情况。弹性指材料凝固后具有一定的回复性能, 使印模自口中取出时不致因组织倒凹而造成永久变形, 影响准确性, 从而保证能将成型后的印模完整地从口腔内取出。可塑性是指材料塑形的能力, 可塑性好的材料能准确地反映口腔有关组织细微结构状态。
凝固时间保证印模材料的凝固时间, 根据材料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IS0要求印模材料从混合调拌开始3-5min凝固。时间过长患者感觉不适, 时间过短医师来不及操作。
准确性、形稳性保证准确性即要求印模能准确地反应所制取的口腔组织的情况。形稳性是指口腔组织印模具有形状的稳定性。即材料凝固后形态和体积的变化极微, 保证制取的印模不变形, 尺寸稳定, 在灌注模型时有良好的精度。
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要求在灌注模型时, 印模材料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 不粘接模型, 容易脱模。
强度保证要求印模材料在凝固后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避免从口腔中取出和灌注模型的过程中产生材料的折裂或形变。
另外, 印模材料还应保证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容易推广应用的性能。
2 不同的印模材料分析
2.1 藻酸盐类印模材料
藻酸盐类印模材料是一种弹性不可逆的印模材料。因该材料的分散介质是水, 又称为水胶体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准确性, 尺寸稳定, 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 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等优点, 成为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印模材料。藻酸是一种海藻胶质的酸, 藻酸盐是无水D-甘糖醛酸的聚合体。聚合体分子量根据链的长度而不同, 在5000~15000之间。它能形成各种不同阳离子的盐。藻酸盐溶于水而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溶于水后的藻酸盐呈溶胶状态, 这种溶胶即使在低浓度时也很粘稠, 分子量越大形成的溶胶越粘稠。藻酸盐遵循大分子溶胀规律, 当被溶胀后。胀大的颗粒彼此相连形成网状骨架, 溶剂包藏在网眼中, 不能自由流动形成特殊的半固态, 这种溶剂和溶剂的溶胀停止在一定的程度, 称为有限溶胀。藻酸盐通过有限溶胀形成临床需要的溶胶。但纯净的藻酸盐溶胶。还不能满足印模材料的性能要求, 须加入辅助材料, 才能满足印模材料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和弹性, 达到印模清晰、精确度高等性能要求。常用的有藻酸钠、藻酸钾、藻酸铵。分粉剂型和糊剂型两种。粉剂型与水调合使用, 糊剂型与胶结剂配合使用。
2.2 琼脂类印模材料
琼脂是一种弹性可逆的水胶体印模材料。基本成分是琼脂, 由海草中萃取而得的一种亲水性胶体, 是一种半乳聚糖的硫酸脂类分子结构。琼脂作为印模材料是利用凝胶和溶胶之间的转化, 成为可逆性水胶体印模材料。胶凝作用随温度变化改变。温度的降低使溶胶状态的琼脂粘度逐渐变大, 最后失去流动性, 形成冻状的半固体状态, 称为凝胶。变化发生时的温度, 称为胶凝温度。胶凝是溶质溶解度减小导致的结晶过程。当温度改变, 使溶质溶解度减小, 分子彼此靠近。由于大分子很长, 在相互接近时, 一个大分子链可以与另一个大分子链同时在几个地方形成结合点, 成为网状骨架。溶剂则因毛细管吸力或附着力, 被吸着于网状间隙之中, 不能自由流动。凝胶中溶剂的数量可以很大, 如琼脂印模凝胶中琼脂仅占8%~l5%, 而作为溶剂的水含量达80%左右。形成凝胶的内在原因是大分子形状不对称, 形状越不对称, 在胶凝温度下越容易胶凝。胶凝还与胶粒的形状有关, 球状分子溶液不会胶凝, 除非在高浓度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产生胶凝, 但这种情况不多。线状分子比球状分子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骨架, 这些网状结构或骨架, 把分散介质结合起来。琼脂印模材料的胶凝温度介于36~40℃之间, 温度低有利于胶凝, 胶凝时间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是:温度越低胶凝越快。这是由于低温度下, 分子的热运动减小, 有利于结构形成。凝胶转变成溶胶的温度需60-70℃。凝胶能够在温度的作用下转变为溶胶, 是因为凝胶的内能比溶胶低。溶胶与凝胶的区别:溶胶中的分散内相被分散外相包围, 凝胶则是分散介质被分散内相所连接的网状结构所包围。同时, 琼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要使材料满足取制印模的条件, 还需要处理好溶胶的粘度。常用的方法:加入填料或增稠剂硼砂, 使材料的粘度增加。但加入的量要适当, 不能使粘度过大, 以免影响材料的流动性。琼脂的粘度还受温度的影响, 在接近胶凝温度时粘度增加很快, 此时分子间吸附力有助于形成胶体粒子构造。
2.3 琼脂/藻酸盐印模材料
琼脂印模材料的临床操作比较繁琐, 但其印模的精确度高于藻酸盐印模材料, 采用琼脂藻酸盐印模体系可使二者优势互补。自Schwartz于1951年首次建议采用琼脂/藻酸盐双重印模法取模以来, 这种印模体系便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琼脂/藻酸盐双重印模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琼脂溶胶注射于备好的牙体周围, 再将盛有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托盘在口内就位, 完成取模。
琼脂和藻酸盐之间结合力的大小是这种印模体系的基础。普遍认为两者间的结合力必须大于1.96N才能用于临床, 能达到3.92~9.81N最好。关于两者间的结合形式, 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两者间仅为机械性结合。而有些学者则认为两者间除机械性结合外, 可能还有化学性结合。琼脂/藻酸盐印模的精确度, 完全可用于精密度要求高的嵌体、冠、桥的修复。Herring等指出, 琼脂/藻酸盐印模体系的精度与硅橡胶、聚硫橡胶和聚醚橡胶无差别。Sawyer等在三单元固定桥实验模型上比较了几种印模材料的精度。结果是琼脂的精度优于藻酸盐, 略差于聚醚橡胶。为了克服琼脂印模材料撕裂强度不够理想的缺点, 一些内含硅橡胶的新型琼脂印模材料不断涌现。由于内含硅橡胶, 所以其撕裂强度大大地增强。为了克服琼脂印模材料从口中取出前需要冷却给临床操作带来的麻烦。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口腔印模材料的种类虽然较多, 但由于各自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印模材料主要是藻酸盐类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国内以藻酸盐类为主, 国外以橡胶类和藻酸盐印模材料为主, 橡胶类印模材料要匹配相应的高强度石膏。同时, 琼脂/藻酸盐印模体系也在不断的研究发展中。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印模材料也得到不断的改进、更新, 为制作精密修复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刘虹.不同印模材料对铸造桩的精度及固位力的影响研究, 青岛大学, 硕士论文, 2007.
【口腔材料】推荐阅读:
口腔金属材料07-10
口腔科材料07-25
高分子口腔材料05-21
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06-02
井冈山大学口腔材料学考试重点10-14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08-02
口腔控制07-20
口腔技术10-17
口腔医疗06-17
口腔表现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