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精选10篇)
口腔肿瘤 篇1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些年来, 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 常用于治疗该癌症的方法有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 但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治疗效果不稳定, 极易出现病情反复。而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将患者的肿瘤切除, 再试试颈淋巴结清扫术, 然而在肿瘤切除之后也会对患者的口腔组织有所损伤, 甚至导致口腔颌面部的功能异常, 手术的预后较差[1]。本文通过对我院所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 旨在探讨治疗该癌症的有效、合理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系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 将其随机分为两种, 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即治疗结果具可比性 (P>0.05) 。对照组中有39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1例, 多为中老年患者, 患者年龄在45~72之间。治疗组中有39例, 其中男性20例, 女系19例, 患者年龄在50~68岁之间。78例患者中, 有30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 其余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现象。牙龈癌10例, 舌癌25例, 唇癌44例。78例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系鳞癌, 其中低分化40例, 中分19化例, 高分化19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39例患者手术治疗, 其中43例唇癌患者实施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另外牙龈癌以及舌癌患者实施常规联合根治术。治疗组:治疗组的39位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法、放射治疗法、化疗。手术方法:唇癌患者实施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另外牙龈癌以及舌癌患者实施常规联合根治术。放射治疗:进行定位性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为65~75GY。放射治疗的疗程为1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化疗法:采用局部化疗法。
1.2.2 观察指标
治愈:患者肿块彻底消失。有效:患者的肿块有明显的缩小。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肿块无明显变化。另外, 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治愈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0.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方法为χ2检验, 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 治愈8例, 好转20,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1.79%。治疗组中, 治愈15例, 好转24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 (表1) , 经过对两组患者对比性治疗后得出手术加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单独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该肿瘤的肉瘤相对较少, 以癌症为常见表现形式。患者的癌肿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鳞状细胞癌, 除外还有少数的腺性上皮癌、淋巴上皮癌、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等几种[2]。大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位置为暴露部位, 在癌细胞形成之长有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的过程, 因此在临床上要注重口腔癌的早期检查、早期治疗。由于癌前病变极有可能会演变成癌, 例如:色素斑、白斑、慢性溃疡、皲裂等病变。但癌前病变也不是绝对会演变成癌, 这其中还有许多重要的诱发因素[3]。为了能够阻止口腔癌的发生, 则应采取有效的、积极的方法对上述病变进行对症治疗, 同时禁止各种不良慢性刺激因素的发生, 如戒烟、残根的拔出等。针对在检查中疑似病变的病例要进行严密的随访, 以便发生异常时进行切除或者是活检。
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显示, 我过国内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发率逐年上升, 每10万的正常人群就有6.1万的口腔肿瘤患者, 且绝大数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均为鳞状细胞癌[4]。本研究中的38例内口腔颌面部肿瘤则全部都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40例, 中分19化例, 高分化19例, 以唇部为主要病发部位, 有一部分牙龈癌以及舌癌患者。经过对患者的调查, 其中对数患者有不良修复体、饮酒、吸烟史、尖锐牙尖等的陋习。因此, 口腔癌的预防应该要从戒酒、戒烟入手, 另外还要注重口腔的不良修复体。
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实施肿瘤切术手术后通常会引起口腔组织缺损,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功能以及外形。因此, 为了确保手术的质量以及术后的生存质量, 大多数患者都选择了做同期修复手术, 这样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创伤, 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恢复, 但是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仍旧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5]。在本文的研究中,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更为显著。
由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属于外科的特大手术, 要求手术医生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且该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 因此要求手术中的护士也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护士不仅要了解手术的步骤以及熟悉手术中所使用的各种相关器材的性能, 尽量缩短手术的出血时间。进行手术的前1天内要完成药物皮试、皮肤准备、备血等的术前准备。嘱咐患者注意身体的清洁, 并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总而言之, 手术治疗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应选择以综合治疗为主的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与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和化疗。结果 对照组中, 治愈8例, 好转20, 无效11例。治疗组中, 治愈15例, 好转24例, 无效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对比性治疗后得到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 综合治疗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郑家伟, 李金忠, 涂文勇, 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8 (2) :111-112.
[2]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7) :349-352.
[3]Chao KS, Ozyigit G, Tran BN, et al.Patterns of failu re in patientsreceiving definitive and postoperative IMRT for head-and-neckcancer[J].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3, 55 (2) :312-321.
[4]Salgarelli AC, Sartorelli F, Cangiano A, et al.Surgical treatmentof lip cancer:our experience with106cases[J].J Oral MaxillofacialSurg, 2009, 67 (4) :840-845.
[5]杜小铭, 段明丽, 孙树平.放射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 2009 (6) :58-60.
口腔肿瘤 篇2
1.1 恶性肿瘤自身引起的机体变化。陆笑等[4]经过对口腔内无义齿,未经放化疗、手术以及刮治,口腔内龋齿未治疗,未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口腔鳞癌病人口腔内细菌的采集培养发现,病变区黏膜存在菌群失调,有白色念珠菌等外籍菌检出。这说明在口腔恶性肿瘤发生时,机体由于恶性肿瘤的存在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促进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1 口腔黏膜屏障的破坏。口腔黏膜屏障是口腔中最重要的防御屏障,其正常功能和形态下能够抵御大多数病原菌对黏膜的侵袭而避免感染。口腔颌面部肿瘤,特别是口腔鳞癌多呈溃疡型,表面不光滑,多有糜烂。坏死和糜烂的组织为细菌提供大量营养物质,降低了氧化还原电势,阻碍了唾液的清洁作用[5]。
1.1.2 唾液屏障的破坏。唾液屏障也是口腔中抵制病原菌感染的功能性屏障。拥有正常质和量的唾液能够有效地冲洗黏膜、抑制致病菌的黏附和生长。不少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是唾液腺癌能使唾液分泌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冲刷能力减弱,使念珠菌容易附着;另外,唾液中的一些成分(如溶菌酶、乳酸过氧化物酶等)原本起到抗真菌的作用,但由于唾液分泌的减少而丧失了这种机制;肿瘤还可能降低唾液的酸碱度,有益于念珠菌的繁殖[6]。
1.1.3 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肿瘤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使黏膜表面原有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因子减少,也为念珠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7]。且由于体液免疫的低下,唾液免疫球蛋白SIgA合成下降,乳铁蛋白积聚,成为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有利条件。另外,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都低下,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因子也同时缺乏,使机体全面抗感染能力下降[8] 。
1.1.4 一些促进念珠菌感染物质的产生。有研究表明,口腔癌症患者的口腔黏膜中,可能存在高浓度的N?亚硝基苯甲基?甲胺,该物质对白色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的感染有潜在催化作用。
2.2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结果 目前,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都从某些方面直接或间接促进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
2.2.1 手术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一般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都采取联合根治术的方法,将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全部切除,以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会导致宿主局部区域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定植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大量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导致口腔解剖结构畸形、缺失及生态空间改变,容易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调[9]。这种微生态失调包括口腔念珠菌的大量生长与繁殖,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
另外,一些唾液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时,同时切除了整个腺体,可能造成口腔干燥症。多项研究表明,口腔干燥环境与念珠菌感染关系密切[10] 。
2.2.2 放疗引起的组织损伤。Paula等[13]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在放疗后上升了14%。说明放疗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明显促进作用。放疗对口腔组织的破坏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放疗可使口腔黏膜机械保护功能受损,破坏黏膜机械屏障;②放疗后涎腺组织常出现腺实质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唾液量减少,黏稠度增加,酶活性降低,蛋白分泌失常等变化;③放疗可导致局部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念珠菌作为口腔正常菌群有可能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感染,外籍念珠菌也更容易在口腔定植、繁殖;④放疗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3 口腔癌症并发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由于肿瘤患者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常不易控制,而一旦发生口腔念珠菌病将导致治疗计划中断,影响治疗的效果,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故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和控制念珠菌感染十分必要和重要。传统的唑类药物对控制包括念珠菌在内的真菌感染普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对于耐药性念珠菌的发现,研究者们正在寻找一系列新的对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和手段。
4.1 含茶树油的新药物。有研究显示,致口腔感染的念珠菌,包括一些对常规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念珠菌,对于茶树油有一定的敏感性。茶树油对于口腔进展性癌患者感染口腔念珠菌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11]。茶树油是由产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种茶树的叶子提取而成,其主要成分是单帖和半帖类。它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包括抗炎等,已被人们所认识。另外,它还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它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一些口腔致病菌、某些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都有作用。
对于许多真菌,甚至对唑类药物不敏感的念珠菌,茶树油也有一定的效果。Bagg等[11]用口腔晚期癌症病人口腔中分离到的念珠菌体外琼脂分类培养的方法,确定含有茶树油的口腔保健产品对于念珠菌,甚至是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仍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另外,新一代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就还有大量的茶树油类物质,也显示出对耐药真菌的强大抑制效果。
目前研究表明,茶树油的抗念珠菌作用的可能机制是:茶树油类物质能够深入真菌建立的生物被膜发挥抗菌作用。而一些传统的抗真菌药物不能进入真菌致密的生物被膜。但是,目前对于茶树油类物质的毒性作用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还不清楚,是否能在临床普遍应用还不得而知。
4.2 其他有效的抗真菌药物。除了唑类药物和新发现的茶树油外,对于口腔念珠菌病还可以使用多烯类药物(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龙胆紫、洗必泰等药物。在传统的口腔念珠菌病中,这些药物都被普遍使用,且效果较好。但这些药物也存在着念珠菌耐药的问题。
4.3 阻断发病机制和诱因的预防手段。由于单用抗菌药物容易产生念珠菌耐药等问题,众多学者正在研究通过阻断或改善先前提到某些致病机制和诱因的有效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与口腔恶性肿瘤并发的口腔念珠菌病。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技术和手段有:改进放化疗技术和手段;合理组合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黏膜保护剂和人工唾液;加强口腔清洁度等,对预防和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有一定的帮助[12]。
口腔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口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01-02
恶性肿瘤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其中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比较高,在为其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损伤比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影响,对口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口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0岁到75岁之间;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2岁到73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都是采用肿瘤切除术开展治疗,在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表现为:(1)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漱口,每天为患者配制一次制霉菌素漱口液,漱口与清洗的间隔通常为每次2到3个小时,患者在饮食前后与睡前必须要进行漱口;(2)积极为患者开展训练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要积极为患者开展仰卧?床上大小便?头制动等一些床上活动训练,并要教会患者如何应用肢体语言?纸笔?图文?提示卡等交流方式与人交流,以便于患者能够克服术后的语言交流障碍,并要指导患者在圍手术期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帮助患者戒烟酒,让患者充分的认识到不合理饮食对于自身的危害性;(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口腔肿瘤患者的手术创伤通常是比较大的,并且手术的时间比较长,涉及到多个部位,患者通常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便于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要能够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及时的了解,并予以正确的疏导[2-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主要表现为[4]: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口腔黏膜炎分级没有变化;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口腔黏膜炎分级有所下降;显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口腔黏膜分级明显的下降?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口腔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在为其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手术创伤通常比较大,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手术之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口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来说,做好其护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训练干预等各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口腔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娇.口腔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15(10):332-333.
[2] 王冰,张晓琳,郭珊珊.一例同侧锁骨代替肱骨上段治疗儿童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2(7):1001-1002.
[3] 温且木·阿布都拉.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30(10):456-457.
[4] 吴春树,余蓉,吕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及面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J].华西医学,2010,27(12):301-302.
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2岁~79岁。食管癌30例,肺癌8例,胃癌7例,喉癌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
1.2 材料和方法
根据口腔内pH值选用温和的口腔漱口液如0.9%NS、朵贝液、硼酸或碳酸氢钠在晨起刷牙后、三餐后及晚睡前、呕吐后进行预防性漱口,以破坏细菌繁殖的环境,保持口腔清洁;当发生口腔溃疡时,加用0.9%NS 250 ml+地塞米松50 mg+庆大霉素40万U混合液三餐后漱口;可在漱口液内加入2%利多卡因或局部涂抹2%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再用喉康散涂在溃疡面上,每天3次,并告诉患者不要立即喝水,以延长其作用,持续3 d~5 d。
1.3 病情判断标准
口腔溃疡参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划分为4度:Ⅰ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Ⅱ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明显疼痛加重,有散在溃疡,能进食半流质饮食;Ⅲ度:口腔黏膜溃疡及疼痛比Ⅱ度明显,只能进食流质饮食;Ⅳ度:疼痛剧烈,溃疡融合成片状,不能进食[2]。
2 护理
2.1 评估
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征,每日对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估,依据口腔溃疡评估标准,记录包括溃疡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数目及愈合时间等详细资料,以期能准确反映每个患者口腔溃疡的解剖学改变和严重程度,制定合理适用的护理方案。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口腔溃疡产生的原因及预后,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与患者讲解漱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会正确的漱口方法,尽量延长漱口液与口腔黏膜的接触时间[1];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口腔溃疡的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要漱口,根据口腔内pH值选择有效的漱口液,若pH值在5.0~5.4,选择碱性漱口液,如1%~3%碳酸氢钠;若pH值在6.0~7.0,选择酸性漱口液,如2%~3%硼酸或朵贝液。一般每日漱口5次,分别在晨起刷牙后、早午晚三餐后30 min及睡前进行,呕吐后加漱口1次,避免进食时食物与药物的中和作用而影响疗效[1]。
2.4 口腔溃疡的护理
2.4.1 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前均用朵贝液和0.9%NS水交替漱口, 每天三餐后用0.9%NS 250 ml+地塞米松50 mg+庆大霉素40万U混合液漱口, 再用朵贝液进行口腔护理。护理的部位包括牙齦的内外面、牙齿的内外及面、黏膜、舌面及硬腭面,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特别是发生口腔溃疡及血小板低时, 避免刺激黏膜及牙龈而引起出血及损伤。
2.4.2 严密观察口腔黏膜的动态变化;口腔溃疡Ⅰ度患者要加强漱口,同时注意加强咽喉部的清洁。
2.4.3 口腔溃疡Ⅱ~Ⅳ度患者,及时监测口腔pH值,并根据溃疡表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具有不同抗炎作用的漱口液漱口;溃疡表面用湿棉球擦干净,常规将喉康散涂在溃疡面上,每天3次,连用3 d~5 d。
2.4.4 疼痛护理可选用含有2%利多卡因的复方漱口水漱口,以减轻疼痛,疼痛缓解后再进食。
2.4.5 预防交叉感染患者均住在2~3人的普通病房,每天用0.5%有效氯拖地2次,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 min,注意室内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湿度在60%~70%[2],平时病友之间少走动,减少院外人员探视,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2.4.6 营养的供给化疗期间要多饮水,以减轻药物的毒性反应,饮食原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如瘦肉、鱼、大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酸、咸、辣及粗糙的食物及烟酒,不用过多的调味品;依据患者的口味调配花样,鼓励少量多餐进食,少渣软食及凉食品等可明显减轻溃疡疼痛,并按医嘱予以静脉营养。
3 结果
疗效判断:显效为应用3 d后,自觉症状消失,能进食软食,口腔、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疼痛及溃疡基本消失;有效为应用3 d后,自觉症状减轻,能进食半流质食物,口腔、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疼痛及溃疡明显好转;无效为应用3 d后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进食困难,口腔、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疼痛无好转等[3]。本组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和局部用药,均在3 d~10 d内痊愈,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25%。
4 讨论
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口腔黏膜会发生变化,唾液分泌减少,逐渐丧失了清洁和润滑的作用;口腔卫生环境被破坏,pH值降低,酸性增加,减弱了口腔的防卫功能;由于口腔溃疡可引起疼痛,影响经口进食,造成机体的营养缺乏,使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若进食不当使口腔黏膜破损而引起感染;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则易发生真菌感染[4]。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化疗期间口腔黏膜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娟, 丁小萍.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1) :74~76
[2]刘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致口腔反应的护理[J].上海护理, 2005, 5 (5) :35~37
[3]苏小茵, 谭悦, 郑美春, 等.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11) :634~629
口腔肿瘤 篇5
【关键词】蒙脱石散;放化疗;口腔黏膜炎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75-01
口腔黏膜炎作为放化疗治疗肿瘤引起的常见反应之一,对患者的进食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1期间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共71例,分别使用蒙脱石散与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共71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3.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使用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71例患者都有吞咽障碍、疼痛、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等临床表现,其中伴有发热现象的为20例,占28.1%;无发热现象的为51位,占71.9%;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总数升高的患者25例,占35.2%。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蒙脱石散的治疗方法为:于患者溃疡面局部直接涂抹蒙脱石散或者将蒙脱石散溶于开水用于漱口,每天3次,涂药之后要禁水禁食30min[2];而对照组使用西瓜霜喷剂的治疗方法为:在局部使用西瓜霜进行喷涂,每天3次,喷药之后禁食禁水30min[3]。同时针对有发热现象或者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总数升高的患者,应该在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生素以及进行相关的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和治疗组都采用χ的平方进行检验,检验的水准为:α﹦0.05。
2 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显效为22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7例,总疗效达82.5%;西瓜霜喷剂治疗显效为7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15例,疗效为51.6%。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瓜霜喷剂。两组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在肿瘤放化疗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以口腔黏膜炎为最常见。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表现为吞咽障碍、口腔部位疼痛、黏膜糜烂、张口受限,或者产生溃疡,对患者的日常进食与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在肿瘤放化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口腔黏膜炎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进而影响治疗的信心,最终影响肿瘤放化疗的疗效[4]。
使用蒙脱石散进行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后,患者收到显效的表现为:在3天之后不良的症状就会消失,疼痛现象会减轻,同时,也能收到白细胞数回归正常和热退的效果。溃疡的周围粘膜充血会消退, 溃疡全部消失或者至少消失2/3以上[5]。患者在6天以上症状全部消失为治疗有效。蒙脱石散对消化道粘膜屏障具有加强与修复的作用,可以固定或者清除多种毒素与病原体;促进被损伤的粘膜上皮的再生;同时能够增强黏液的屏障作用,防止各种攻击的因子侵害粘膜;对各种损伤的细胞间桥也有修复的作用,促进细胞的紧密连接;最后,蒙脱石散还可以对正常的菌群起到平衡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可以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同时又无毒、安全的治疗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龔国梅,邱伟智,刘花.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17):125-127.
[2] 王晓萍,郑肖芬,张爱芬,张新友.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用于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研究[J].护理研究,2011(14):111-123.
[3] 龙江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护理研究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02):160-165.
[4] 龚国梅.口含冰对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防治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研究[J].吉林大学,2010(02):125-130.
一例犬口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篇6
1 犬口腔肿瘤的基本情况
口腔肿瘤是犬肿瘤疾病中常见的一种, 占所有肿瘤的6.8%。口腔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最常见的犬口腔恶性肿瘤为磷状上皮细胞瘤, 黑色素瘤, 纤维肉瘤。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犬所有口腔肿瘤的30%~40%。磷状上皮细胞瘤为犬第二多发的口腔肿瘤。纤维肉瘤占犬口腔肿瘤的10%~20%。常见的良性肿瘤常为牙源性肿瘤, 如龈瘤 (包括棘皮瘤性龈瘤, 骨化纤维瘤, 纤维瘤性龈瘤) , 成釉细胞瘤。纤维瘤性龈瘤在犬中是最常见的良性口腔肿瘤。口腔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 X线, 技术机断层扫描 (CT) , 磁共振, 细针抽吸, 切开活检。口腔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或者联合应用。单纯的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不能对口腔肿瘤起到根治的作用, 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关于口腔肿瘤的报道国外比较多, 国内则很少有相关的报道。为提高国内兽医对犬口腔肿瘤的认识, 笔者对一例犬的口腔肿瘤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检查和手术治疗, 以加深对这种病的认识, 为以后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经验。
2 临床症状
患犬发育完全, 体格偏瘦, 精神状态好, 面容出现轻微畸形;食欲、饮欲旺盛, 二便正常;听诊心音, 呼吸音和肠音未见异常, 体温38.9~39.1℃;天然孔 (口、鼻、肛门) 黏膜颜色粉红色,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口臭, 流涎并混有血, 吞咽困难。
3 临床诊断
3.1 病变部位检查
触诊肿瘤质地较硬, 粉红色, 表面有破损、触碰容易出血, 肿瘤分为大、中、小3叶, 最大的大小为4cm×3cm×2.5cm, 根部与第一臼齿 (M1) , 第二臼齿 (M2) 处的牙龈相连, 离上颚中线约为2cm, 离牙龈约为1cm, 第二臼齿已完全被肿瘤所遮盖。肿瘤周围牙齿状态良好。触诊附近淋巴结 (下颌, 咽后, 颈浅) 状态未见异常。
3.2 X-ray检查
胸部X-ray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灶。头部的背腹位、右侧位及斜位均可见肿瘤的软组织阴影, 牙齿及牙槽骨未见异常, 经病理切片最后确诊为纤维瘤性龈瘤。
4 手术治疗
先用电刀切除大部分肿瘤, 以暴露肿瘤根部。使用骨锯、电钻、骨凿, 在距离肿瘤根部1cm处切除带有肿瘤的上颌骨, 手术区域充分冲洗后用明胶海绵填充止血后, 将口腔黏膜和齿龈黏膜, 颚黏膜准确对合用间断缝合法缝合。
5 术后护理
术后12h给予饮水, 未发现饮水过程中有出血。术后24h给予流质食物, 术后连续2d皮下注射痛立定后, 能很好的控制术后的疼痛。
6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篇7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口腔外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主要针对其发病情况、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生存率截止时间是2010年3月, 进行累计生存率的计算。
1.2 并发症情况
患者入院时存在的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白内障、结核病、各型肝炎等。部分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 仅一小部分患者无任何并发症。
1.3 临床病理分析
按照病理分型主要针对主要的几个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如鳞状细胞癌、唾液腺系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而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主要分为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三种。
1.4 发病部位的分析
发病部位的分析主要包括:舌颊部、上牙龈、下牙龈、腭部、口底、唇部、上颌骨、下颌骨、腮腺、颌下腺、舌下腺、颜面皮肤、颈部、口咽部、鼻咽部、甲状腺等。
1.5 治疗方法
根据分析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单独放射治疗、单纯外科手术、放疗+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化疗+手术的综合疗法;其中实施综合疗法时, 术前应用的放疗总量为22.5~30.0 GY, 而化疗药物中主要使用的是平阳霉素, 其使用总量为55~110 mg。综合治疗方法以外的放、化疗, 采用隔日进行1次, 交替进行, 放疗量为每次1.5 GY, 化疗药物量每次5~10 mg。常规上于放化疗结束后2周, 施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2.1 并存症情况
入院时并存症发生频率顺序为高血压116例 (29%) , 心脏病36例 (9%) , 糖尿病40例 (10%) , 脑血管疾病56例 (14%) , 各型肝炎72例 (18%) , 白内障36例 (9%) , 结核病38例 (9.5%) 。其中部分患者合并多种疾病, 而无任何并存症者6例, 仅占患者总数的1.5%。
2.2 病理诊断和肿瘤分化程度
400例患者中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来源性为最多见, 占有88.59% (354例) , 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被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256例, 约占64%, 而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数量也较多位居其次。从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程度看, 高分化癌189例, 占73.8%, 中分化癌28例, 占11.1%, 低分化癌39例, 占15.1%。
2.3 发病部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 其中男248例, 女152例, 男女性别比为1.63∶1.00, 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 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发病部位: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
2.4 治疗效果比较和预后
400例肿瘤患者中, 单纯外科手术者114例 (28.4%) , 单独放射治疗患者32例 (8%) , 放疗+手术患者29例 (7.25%) , 放疗+化疗患者28例 (7.0%) , 放疗+化疗+手术综合疗法的患者186例 (46.5%) , 化疗+手术治疗者8例 (2%) , 拒绝治疗3例。所有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 其3年累计生存率77.9%, 5年累计生存率65.1%。最终比较得出结果为:行放、化学疗法及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 其5年生存率为76.1%, 治疗效果最好, 其次为手术组。据统计, 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9%, 复发时间在5周~7个月 (4.61±1.80) 个月。
2.5 重复癌发生情况
400例肿瘤患者中, 重复癌者29例 (约占7.25%) , 男女比为1.3∶1。 (重复癌发病间隔时间最长为18年, 平均间隔为10年。)
3 讨论
3.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疾病的发生率对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尚缺乏可直接可靠的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流行病学借鉴资料。70年代虽有国内几个如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大城市的几家肿瘤医院收治7万多患者的肿瘤部位构成比的分析资料, 但因各种原因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本研究针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试图反映我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研究表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发病年龄亦有升高的迹象, 而在男女构成比例上则有所下降。
3.2 好发年龄
温玉明等[1]曾经报道指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好发年龄段以41~60岁为主要区段 (约占49.81%) , 而平均年龄则在48.7岁左右, 男女性别构成比拟为2.31∶1.00;本研究分析得到的数据资料为40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有男性患者248例, 女性患者152例, 男女性别比为1.63:1.00, 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左右, 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 提示发病年龄已存在升高的迹象, 而在男女构成比例上则有所下降。
3.3 发病部位
早期, 曾有日本学者Ariyoshi等于2002年报道指出在口腔癌中以舌最为常见, 牙龈的发病率位居其次;在2004年Tarvainen等的报道中则指出, 唇 (42%) 和舌癌 (13%) 的发病率最多见。国内也有不少报道资料, 如温玉明等报道发生于颊者占第2位, 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病理科[4]则有报道指出于牙龈发生最多, 而舌次之。
本研究发现40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部位的统计结果为: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这与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尤其是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其好发部位确实有迹可循, 这也为今后的重点防治部位提供参考依据, 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探讨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靶向。
3.4 临床病理分析
分析和总结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来源和病理分型对于确立手术方式、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针对40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发现在所有病例中, 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最多, 能达到88.59% (354例) , 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又以鳞状细胞癌 (64%) 较为多见, 其次为数量较多的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等。此40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中的病理分类与全身恶性肿瘤基本一致。上皮源性肿瘤占88.59% (354例) , 与国内同类的其它研究报告所指出的83.38%~86.83%相类似。而上皮源性肿瘤中, 鳞状细胞癌约占64%, 高于某些地区报告的50.45%~59.88%, 这可能与不同地区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但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为进行此方向的深入研究。
3.5 治疗方法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 从首次描述到本世纪40年代左右, 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早期口腔领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 主要是以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为主, 但疗效很差, 且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不断从“分析时代”过渡到“系统时代”, 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也不断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 于是在口腔领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创新上, 系统论的治疗方案也逐步形成, 现如今, 以手术为主, 配以放疗、化疗、高温、冷冻、激光、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等相辅的综合治疗模式已逐渐被开展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无论是在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及防止复发转移方面均有良好地效果,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综合治疗中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单一的治疗方式并不能完全彻底的将其治愈或其根除, 必须采取整体性原则对待, 综合治疗的方法将其加以治疗和控制。单一治疗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只有将其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 避其害取其利, 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可以消灭肿瘤周边细胞, 可以很好控制某些原发病灶, 且对于保存器官功能有益;而手术切术则放疗效果不好的颈淋巴结转移性的癌肿治疗效果较好, 而术前若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或放疗则可达到缩小肿瘤体积的作用, 这又为手术治疗创造了最佳条件。而对于那些放射治疗不敏感的肿瘤则可以加用化疗方法, 从而可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2) 最佳化原则追求最佳治疗效果和的最佳的预后, 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不懈的奋斗目标。运用系统这一方法论,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肿瘤予以分类,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治疗, 从而达到最佳化的治疗。如对放射敏感程度进行区分, 对各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区分等等, 从而制定相应的最佳化治疗方案。 (3) 相互联系原则在综合治疗方案中, 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放、化疗, 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联系。如术前放、化疗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 从而减少手术切除范围, 减少患者损伤, 而手术切除不尽的残余癌细胞, 可以通过术后放疗或化疗加以消灭, 亦可防止肿瘤的复发。这2个要素术前术后综合应用, 动态跟踪观察治疗, 使得治疗的整体性得以体现。
总而言之, 坚持以上综合治疗的几个重要原则既可以实现治疗的最佳化效果, 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对于病人的生存率也有极大地提高, 各种新式的手术治疗方案也为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可靠地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对于各种肿瘤的深入研究,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防治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 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口腔外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 其中男248例, 女152例, 男女性别比为1.63∶1.00, 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 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发病部位: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来源性最多, 占有88.59% (354例) , 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以鳞状细胞癌 (64%) 较为多见, 以及数量较多的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等。重复癌者29例 (7.25%) , 男女比为1.3∶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9%和65.1%。行放、化学疗法及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68例, 5年生存率为76.1%。据统计, 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9%, 复发时间在5周~7个月 (4.61±1.80) 个月。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发病年龄有升高的迹象, 男女构成比例有所下降, 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为主, 而鳞状细胞癌在肿瘤的病理分型中占首位, 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有效地减少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温玉明, 代晓明, 王昌美, 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6539例临床病理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 19 (5) :296-299.
[2]何虹, 陈关福, 周瑛, 等.52年间905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类疾病构成[J].实用肿瘤杂志, 2007, 22 (6) :532-536.
[3]陈新明, 苏倩倩.湖北地区538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病变的统计分析[J].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3, 4 (3) :72-76.
[4]上海第二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病理科.506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病变的统计分析[J].中华口腔科杂志, 1978, 13 (2) :110-114.
口腔肿瘤 篇8
1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多数表现出恐惧、消极等不良心理[1], 很难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2]。护理人员应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3]: (1)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宣教, 说明放疗的必要性, 简要介绍放疗原理、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2) 住院期间热情关心患者的生活, 尽力满足其心理与生理需求, 使患者无后顾之忧专心治疗。 (3) 多与患者交流, 避免讨论病情, 耐心倾听患者倾诉, 了解其内心感受, 引导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4) 耐心向患者讲解肿瘤疾病相关知识, 使其正确认识放疗的重要性, 主动配合治疗。 (5) 必要时动员同期住院的老患者现身说法, 讲解有关知识,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与治疗。
2 口腔护理
放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对周边组织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因此, 放疗开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患者口腔, 如有原发疾病及早治疗;嘱患者多饮水, 饮水量≥2500ml/d[4], 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必要时吃酸味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注意口腔卫生, 餐后刷牙或淡盐水漱口。
3 局部皮肤护理
患者面部皮肤不可避免暴露于照射野内, 难免造成瘙痒、充血、脱屑等皮肤损伤。因颌面部肿瘤的位置特殊, 如皮肤损伤严重, 可造成容貌的改变, 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要特别注意面部的皮肤护理。放疗期间, 禁止患者用手抓、挠局部皮肤, 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化妆品和胶布、酒精、碘酒等,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 利于放射反应的消退。出现色素沉着或干性脱屑者, 注意保护, 并用樟脑粉外扑;伴感染者, 可酌情使用抗生素;皮肤糜烂者, 须停止放疗。
4 眼部保护
如条件允许应予以铅挡或眼罩防护, 避免晶体及角膜过度受照, 降低辐射性白内障[5]等眼病的发生。注意患者角膜的保护,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必要时涂抹红霉素眼膏。
5 饮食指导
放疗可导致患者口干舌燥、味觉异常、咽部充血疼痛等, 引起进食困难, 降低机体免疫力, 说明饮食的重要性。给予局部对症治疗的同时, 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对不能进食者, 遵医嘱酌情予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 避免营养缺乏导致免疫力下降[6]。
6 颞颌关节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常可导致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张口困难。为此, 指导患者行颞颌关节功能锻炼, 常做张口运动活动颞颌关节, 并辅以局部按摩, 防止咀嚼肌纤维化, 维持和保护颞颌关节功能。
7 上颌窦开窗引流护理
为减轻组织充血、水肿导致胀痛等不良反应, 并增强放疗效果, 上颌窦癌患者放疗前须开窗引流。此类患者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 以排出窦腔内坏死物, 保证窦腔清洁。
参考文献
[1]黄文, 赵芳萍, 马梁红, 等.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干预策略的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 (1) :72-74.
[2]张振红.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10, 29 (1) :153.
[3]吴静芬.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身心康复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 2010, 17 (20) :16-19.
[4]闫学芳.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8) :217-218.
[5]Chang PY, Bjornstad KA, Chang E, et al.Particle irradiation induces FGF2expression in normal human lens cells[J].Radiat Res, 2000 (5) :477-484.
口腔肿瘤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9~69岁。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病理特征
本组患者, 12例为下颌骨恶性肿瘤, 10例为腮腺区肿瘤, 8例为舌癌, 5例为口底腺样囊性癌, 2例为口内黏膜鳞状细胞, 1例为颜面右侧瘢痕畸形, 1例为颞部皮肤癌, 1例为下唇癌。
1.3 研究方法
以我院的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1.4 治疗与护理
(1) 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病灶以及缺损部位, 对患者面部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患者极易手术后对外貌、饮食方式、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而使得自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加上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偏低, 极易对肿瘤产生恐惧心理, 并且伴随着焦虑、烦躁、消极等负面情绪, 同时, 对于家庭困难患者, 还要担心医疗费用的负担, 因此, 这些负面情绪和负面因素在影响患者的同时, 还使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 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治疗[1]。因此,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认真向患者讲解有关于病理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向患者简单讲解治疗计划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确保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 与患者的家属做好全面的沟通, 确保家属、患者、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 为患者做好术前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治愈的自信心, 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 (2) 供区皮肤准备:做好样前供区皮肤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对于准备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者是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的患者, 需要采用红色丝带作好标记, 系于脚踝或者是前臂部位, 以提醒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要做好肢体皮肤的保护, 确保其完整性, 不可以做任何的治疗以及穿刺行为, 避免血管破损, 而影响到皮瓣的成活性, 与此同时, 还要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性, 叮嘱患者绝对不可以将其随意取下。另外, 术前3 d, 需要将供区剃毛, 并且每天都要用肥皂水进行清洗, 并用灭菌水冲洗后再拭干, 接着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采用无菌敷料包扎, 一定要确保供区皮肤无皮炎、无感染、无湿疹, 术前最后1 d修剪指甲[3]。 (3) 口腔准备:术前的3 d嘱咐患者用餐后及要用漱口液含漱,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口腔内所积存的细菌, 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术中处理: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过程,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 并且为患者进行术中护理,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术后准备:术后要做好术后沟通交流的准备工作, 因此, 部分患者经过移植后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为此, 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帮助和引导患者采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 并且教会患者, 比如皱眉表示不同意, 眨两下眼表示同意, 竖起大拇指表示要解大便, 竖起小拇指表示要解小便, 同时, 还可以准备好纸笔以及写字板等, 以方便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既能够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又可以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4]。 (6) 术后护理: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患者48~72 h, 仔细观察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体温变化, 同时做好相应记录, 一旦发现血容量不足等现象, 要及时上报医师给予处理, 确保移植体的血供。 (7) 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温度适宜, 因为组织瓣血液循环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尤其是在寒冷刺激下, 移植体内血管极易发生痉挛, 从而导致移植体坏死或者是栓塞现象, 因此, 术后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5~28℃, 局部采用棉垫覆盖, 或者是采用理疗灯照射, 照射距离一般以30~40 cm为宜, 并且, 要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 定时进行病房内消毒。 (8) 体位安置:取平卧, 头部制动, 避免血管不受压力和张力, 预防扭曲、牵拉等症状, 患者清醒后第2天, 根据患者的情况改为半卧位, 促进患者伤口引流, 改善移植皮瓣的静脉回流。患者供皮肢体抬高30°, 缓解肿胀, 严密患者局部包扎情况, 术后腿部抬高15°, 5~7 d后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 并且逐渐练习[5]。 (9) 移植皮瓣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以便于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如游离组织瓣出现供血不足, 并且超过3 h, 即皮瓣的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若是发现静脉回流受阻, 并且长达6 h以上, 皮瓣组织75%以上可能坏死。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方法为t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 即P<0.05。
2 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原发于颞下窝、上颌窦后部、口咽部及颞下颌关节、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有些肿瘤常因位置深, 并且涉及颅内及重要血管、神经, 传统治疗通常采用紧贴颅底切除肿瘤的保守方法, 手术困难, 肿瘤难以完整切除, 治疗不彻底, 且预后较差。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却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其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必须要做好严密的观察护理, 注意局部保温, 室内环境管理, 温度控制,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 避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 并且要通过严密的皮瓣观察, 结合精心护理, 从而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美观性[6]。
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多种游离皮瓣、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 患者皮瓣均愈合良好, 且无并发症, 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参考文献
[1]蒋青玉, 张金桃, 黄晓燕, 等.胸大肌皮瓣修复术18例术后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 :5-6.
[2]LI Chen, LIU Xi-guang, CAO Xiao-hui, et al.Angiosarcoma on the face and scalp:a case report[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Eastern Asia Dermatology Congress (EADC2012) , 2011:247-249.
[3]Shin N, Kiyoshi O, Yasunori S, et al.Whole-body imaging using FDG-PET/CT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C].Abstracts and Program of the 9th Asian Congres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12:124-128.
[4]孙长伏, 徐中飞.下肢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C].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1.
[5]何三虎, 李刚, 白岫峰.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3) :12-14.
口腔肿瘤 篇10
1 临床资料
9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中, 男68例, 女26例;年龄41岁~80岁 (54.0岁±2.5岁) ;手术种类包括口底癌26例, 牙龈癌13例, 颊癌21例, 舌癌19例, 腭部肿瘤10例, 上颌窦肿瘤5例;均选用低压高容气囊的聚乙烯带金属丝导管, 直径6.5 mm~7.5 mm, 插管深度26 cm~28 cm。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6 h~40 h, 平均23 h。病人均顺利拔管, 没有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未发生呼吸道梗阻、导管意外脱落、鼻黏膜出血等并发症, 顺利度过危险期。
2 护理
2.1 妥善固定鼻插管
用1条3M绸质胶布缠绕导管2周后交叉固定于鼻部, 6 h~8 h更换1次固定部位, 避免导鼻翼压伤。每班交接记录导管距鼻孔的长度, 重新更换胶布后再次确认导管长度,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吸痰时用手固定导管, 防止导管移位。对于较烦躁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病人给予镇静止痛剂, 并适当约束双手, 做好心理护理, 防止意外拔管。本组病人因实施上述防范措施, 无一例意外脱管。
2.2 气道护理
2.2.1 气囊护理
口腔颌面部手术切口及口腔分泌物多, 病人不能自行将口腔分泌物排出, 所以, 既要防止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 又不至于引起气管黏膜缺血至关重要。以往认为, 气管导管气囊应定时充气、放气, 以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损伤。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不是必须的。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在放气后1 h内难以恢复, 5 min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1], 对口腔颌面部的手术, 还会增加口腔分泌物进入气道的机会。本组病人采用气囊压力测定表2 h监测气囊压力1次, 使气囊压力维持在14 cmH2O ~24 cmH2O (1 cmH2O=0.098 kPa) , 并随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 口腔护理每日4次, 保持口腔清洁。
2.2.2 气道湿化
全身麻醉手术后留置鼻气管插管的管腔比经口插管的管腔细, 气道阻力大, 置管长度更长, 痰液不易吸净, 易在鼻插管壁内形成痰痂。因此, 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痰液至关重要。保持病室湿度50%~60%, 氧气2 L/min ~3 L/min湿化后吸入。本组病人均用盐酸氨溴索30 mg加生理盐水10 mL氧气雾化吸入, 每天3次, 再根据痰液黏稠度和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方式。Ⅰ度痰液: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吸引器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痰液较Ⅰ度黏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于玻璃接头内壁, 易被水冲洗干净, 吸痰前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2 mL~4 mL后再行吸引;Ⅲ度痰液:痰液外观明显黏稠, 常呈黄色, 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 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用微量泵持续泵入0.45%氯化钠溶液, 起始速度10 mL/h, 再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泵速, 防止过度湿化。另外, 如果痰液黏稠并带有血痂, 则泵入肝素液12.5 U/mL, 起始速度10 mL/h, 根据血痂情况和痰液黏稠度调节泵入速度, 一旦痰中无血痂及痰中带血, 则立即停止泵入, 换为0.45%氯化钠溶液, 以免引起出血。本组病人中, Ⅲ度痰液54例, 其中痰中带血或血痂15例,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 未发生呼吸道梗阻, 顺利拔管。
2.2.3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指证:①听到痰鸣音;②病人出现呛咳;③氧饱和度下降。选用管径小于气管插管1/2的吸痰管, 要求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如果一次未将痰液吸净, 应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口、鼻腔和气道的吸痰管不可混用。
2.3 口腔护理
每天口腔护理4次。操作前将鼻插管的气囊压力调至35 cmH2O以上, 防止冲洗液流入气道。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口腔, 再用0.05%氯己定液棉球擦拭, 有效清除口腔内的渗血、渗液, 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异味。
2.4 程序化拔管
2.4.1 拔管指证
①病人意识清楚, 精神状态良好, 能密切配合治疗;②病人咳嗽有力, 气囊放气后能将分泌物咳至口腔;③口腔颌面部、口咽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 无上呼吸道梗阻表现;④气囊放气后用手指堵住气管导管外口, 病人经口呼吸无呼吸困难;⑤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2.4.2 拔管方法
拔管时需由值班医生或麻醉医生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 拔管前先行口腔护理, 彻底吸净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再行气导管气囊放气, 气囊放气的同时经鼻插管吸痰, 以彻底吸净气道的分泌物, 观察15 min~30 min, 如病人无呼吸困难, 咳嗽有力, 能将分泌物咳出,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予麻黄碱滴鼻液2滴滴入插管侧鼻腔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5 min后拔除气管插管。拔除后立即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 有无鼻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征象。本组病人拔管后无鼻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 呼吸状态良好, 顺利转出ICU。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创伤大, 手术部位特殊, 通过延长鼻气管插管的带管时间, 有效解除了术后早期呼吸道梗阻的发生, 降低了气管切开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科学细致的气道管理保证了鼻气管插管的护理质量, 使病人顺利度过置管期, 安全度过危险期。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气管插管,护理
参考文献
【口腔肿瘤】推荐阅读: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11-0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0-05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08-02
口腔控制07-20
口腔技术10-17
口腔医疗06-17
口腔表现06-18
口腔材料06-26
口腔专业06-29
口腔手术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