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

2024-06-26

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精选3篇)

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 篇1

1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1退休金的计量标准存在局限性,未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我国公务员退休金主要与工作年限挂钩,忽略工作绩效以及个人品德的考核; 退休金制度受职称影响,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公务员的退休待遇相差较大,影响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在现行退休金制度下,公务员中 “59岁现象” 大量滋生。公务员队伍的先进性、廉洁性遭受挑战。

1.2退休金待遇优厚,促进“公务员热”升温,不利于人才流动

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公务员福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热”持续升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流动,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其他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3退休金“多轨制”引发社会不满

退休金的差异带来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等社会群体对自身待遇的不满。目前公务员退休金替代率在70% 以上,属于较高水平。而企业职工经过养老保险改革,降低了基本退休金替代率。两大群体的待遇差距持续拉大,引发社会不满。“多轨制”的退休金制度,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不利于平衡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1.4公务员退休金来源单一,财政压力大

我国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实行财政供款,公务员退休金完全来源于国家财政,而当前公务员队伍庞大,且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国家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

2当前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公务员自身特殊性对退休金制度的影响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由于其独有的职业特征,使得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退休金制度。

第一,退休金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当前,我国公务员退休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收入。公务员作为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其个人支付的退休金多来源于其在职收入,而其在职收入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模式的改变,很难从根本上降低国家财政的负担。因此国家也缺少动力进行实质性的改革。第二,公务员退休待遇更加优厚。公务员作为我国公职人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其他普通职工。若在公务员退休金改革中过度引入绩效机制,可能会造成公务员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滥用国家职权。这是公务员退休金改革的一大制约性因素。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思想残余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封建文明的国家,古代官本位的思想非常严重。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人们已经当家做主,但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依旧存在残余影响,使得公务员退休金制度的改革之路荆棘丛生。

2.3来自利益者的压力巨大

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发展至今,国家统包的形式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公务员退休金的既得利益者群体庞大, 且社会地位较高,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需谨慎小心,缜密考虑,制定出最为完善的制度。

2.4立法滞后,制度设计不健全

我国目前只有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险法,即201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的法律强制性十分有限,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并未对公务员退休金制度进行单独立法,使得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在改革的路途上缺乏坚实的法律保障和严格的法律监督。

2.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公务员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同时,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公务员对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接受度,给改革带来压力。

3完善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

3.1统筹全局,完整设计

公务员作为我国公职人员,行使政府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国家健康有序运行的至关重要的群体,同时也是人民群众较为关注的群体。公务员退休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弘扬以及社会正常的运行。 因此对公务员退休金改革的具体实施更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慎重考虑,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可实践的、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案。

3.2改革在于转机制而非降待遇

公务员是国家千挑万选的精英团队,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重在改革机制而不是降低公务员的待遇。公务员退休金改革应该与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同时进行,弥补公务员因为退休金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退休金改革前后公务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3.3实行退休金“并轨”

退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 “缴费型”统筹制度; 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平衡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之间的关系,缩小差异,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和谐是公务员退休金改革的重点之一。

3.4建立多元化公务员退休金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公务员退休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退休金、地区津贴和物价、生活补贴和各项福利。退休金来源由政府统包,公务员在职期间不需要缴纳。我国应将公务员退休金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实现公务员退休金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而不是单纯的政府统包。根据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其公务员退休金还与个人缴纳的份额、工作年限、工作绩效以及品德考核有关,是一个较好的吸引人才和激励公务员积极性的政策。

3.5将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法制化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执行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极受关注的群体,公务员待遇的公正性更是经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在公务员退休金改革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是改革的重点。只有将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法制化,并将体制公布于大众,做到公开透明,民众才能逐渐改变对公务员群体的偏见。同时公务员退休金法制化也给公务员们提供了行为的准则,对公务员的行为作出规范,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先进性。

3.6加强公务员队伍亲民建设,弱化“官本位”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的 “官本位”思想使得公务员群体在我国的形象尤其尴尬,人们在对公务员抱有偏见的同时, 怀有敬畏与羡慕。公务员退休金改革成为社会敏感话题与关注焦点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大众的质疑与阻碍。加强公务员队伍的亲民建设,削弱公务员队伍的神秘感与历史带来的 “神环”,让民众更加了解公务员队伍的生活环境, 弱化 “官本位”思想,这无疑为给公务员退休金改革带来莫大的帮助。

4结论

面对越来越大的群众呼声,公务员退休金改革是趋势所在,不可避免。公务员退休金改革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社会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体现。在公务员退休金改革中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对我国接下来的社会保障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对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明确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退休金制度的改革方向构想。

关键词: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对比分析,双轨制,退休金并轨

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 篇2

员同步

2017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将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方案 事业单位养老金与退休人员同步调整 南方财富网小编为您提供最新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查询

2017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与企业职工并轨。今年,企退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首次实现养老金同步调整。为了协调各地养老负担,保障养老金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也有望近期出台具体方案。

据人社部消息,今年调整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到位,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提高,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明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仍有望上涨,但目前涨幅尚未确定,需要根据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等影响因素综合计算。

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人社部明确今年养老金将启动投资运行,首批2万亿养老金的30%将进入股市。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公告,公布了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这也意味着,养老金入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焦点1

考虑养老基金压力涨幅放缓

相比往年,今年的养老金上调,较前些年10%的增长,涨幅已明显下降。同时,各地落地时间不一,从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6.5%以来,直到6月,上海市才公布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方案,成为首个落实养老金上涨的地方。

今年8月,北京市公布养老金上涨方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至月均3573元。根据目前全国各地公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各地调整的幅度基本上实现了国家要求的6.5%的水平,同时调整后的计发养老金也遵循“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原则。

对于未来养老金如何调整,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该负责人表示,明年养老金仍将上调。

对于养老金应该怎么调的问题,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曾介绍,涨幅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保基金中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

据介绍,涨幅放缓也是因为养老基金在承受压力,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需要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在今年提出的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使得上交的养老金有所减少。

焦点2 6000亿养老金或分批进入股市

自去年6月底人社部、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来,养老金的投资入市一直牵动着社会关注。人社部发言人李忠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已经印发,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后,正式启动投资运营工作。

日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评审结果公告》,公布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养老金入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养老金为什么要启动投资运营?人社部专家介绍,“总量少、增长慢、开支大”等因素影响着全国社保基金中养老金的承受能力。近几年,虽然养老基金总的收入额大于支出额,但是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同时降低企业成本还需要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

“一些地区经济转型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不好,而退休人员较多。一方面是参保缴费的人少,另一方面一些40后、50后纷纷退休,养老金开支量大。”这位专家表示。

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结余3.53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余4592亿元,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总量近4万亿元。由于养老金投资需要地方归集,可运用的资金大概在2万亿元左右,按照30%的上限,最多可进入A股的资金总量在6000亿。有机构分析,养老金投资入市或将分批进入股市。

焦点3 将逐步提高居民养老金标准

除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也广受人们关注。据悉,我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长期以来维持在每月55元的水平。2015年全国基础养老金首次提高待遇标准,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不过,人社部也介绍,全国已有27个省份、2500多个县级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对于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偏低的问题,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表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处于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覆盖1.5亿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的投入还不到1000亿元。据其介绍,人社部经与财政部积极协商,未来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对于未来居民养老金待遇是否会长期维持较低发放水平,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应形成稳定的投入,探索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作为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金,政府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现在居民缴费很少,财政要形成稳定投入机制,养老金才能达到保障城乡老年人生活的作用。”

不过,今年政策也体现在了对贫困人口养老方面的支持上。在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人社部要求,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贫困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减轻其缴费负担。未来将探索建立政府或集体按最低缴费档次,为贫困人口代缴全部或部分养老保险费的机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贫困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

声音

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 篇3

一、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现状

(一) 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在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原则通过的现在仍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对退休年龄的规定。这也是相应的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 这一规定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 农民合同制工人, 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试点城市的破产国有企业职工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等。这些规定主要将退休年龄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0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的;二是从事各种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的;三是男年满50周岁, 女年满45周岁, 由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四是因工致残, 由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 退休年龄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

退休年龄制度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就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多年的实践发展中, 国家也相应地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 初步规范了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早在1951年新中国成立初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就明确规定了退休时间、退休待遇等, 之后于1953年、1956年又相应地进行了修改, 到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 一直沿用至今。

从2006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四章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退休时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以及退休后的待遇等。这不仅在我国干部人事管理法律中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也为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

众所周知, 我国的养老基金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压力显得越来越大。据我国研究养老金方面的权威专家测算, 退休年龄每推迟一个计算周期, 就有大约40亿的养老统筹基金的增长, 与此同时, 还能减少160亿的养老金支出, 这一增一减就有200亿的财政缓解空间, 这无疑为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 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一代人逐渐成为现在老年人口的主力大军, 我国的人口红利期也将结束。同时, 各种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关爱问题乃至空巢老人问题也将越来越凸显, 延迟退休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那些依然有精力、有经验的准老人做他们力所能及并且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事情, 同时也可以凭借他们的经验、技能解决和规范好返聘以及提前退休等社会问题。

(三) 有利于保证养老金的有效发放。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都默许员工提前退休, 因为如此便可以将企业应当承担的部分养老金推给社会。这种做法, 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讲, 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这会蚕食我国正常的养老基金, 加重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如果建立有效的退休年龄制度, 将提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较少的比例发放或者提高延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例, 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普遍出现的提前退休现象。

(四) 有利于对人类生命周期的尊重。

当前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较改革开放前已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却没有遵循这一发展规律, 这显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三、当前我国退休年龄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男女间存在较大的退休年龄差距。

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五条就明确规定, 享受养老待遇的法定年龄男工人与男职工年满六十岁, 女工人与女职工年满五十岁。在特殊工作环境下, 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五十五岁, 女工人与女职工年满四十五岁。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明确规定了国家男干部年满六十周岁为法定退休年龄, 女干部则是年满五十五周岁为法定年龄, 年满六十周岁的企业职工可正式退休, 女职工则规定为年满五十周岁, 特殊工作种类的男职工年满五十五周岁可正式退休, 女职工则是年满四十五周岁。当初国家对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女性。但是时至今日, 我国处在知识经济时代, 脑力劳动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时代特征, 体力劳动已经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或者改革开放前要求那样高, 所以当初法规基于照顾女性的考虑在当今已不太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1978年颁布实施的退休年龄制度依据的是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状况而制定的, 然而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巨大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的GDP总量早在2010年底就成功超越日本, 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1978年至2007年, 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 这不仅明显高于我国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发展速度, 同时还大大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发展速度。

(三) 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深入发展, 养老金支付压力持续加大, 其中就包括了赡养率的不断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的人口赡养率将会从21世纪初的四个在职职工赡养一名离退休人员转变为两名在职职工赡养一名离退休人员, 养老统筹基金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缓压力。

(四)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发展趋势, 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 他们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在国际上, 一般是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或者是有7%比重的65岁及其以上人口, 那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2010年, 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当时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2亿。有专家据此推算, 到202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2亿, 并且那时会有接近2, 500万的人口达到80岁及其以上, 而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6, 000万。这一紧迫的人口形势必将对我国经济形势造成很大的压力, 同时也倒逼我国必须进行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

(五) 人力资源的功能难以充分彰显。

当前, 国民的受教育环境、受教育时间以及教育质量等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客观上导致我国公民的劳动初始年龄提高了许多, 如果继续沿袭1978年时的退休年龄, 势必造成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调, 浪费丰富的人力资源。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当中所受教育程度显示的数据看, 我国高等教育的程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8.93%,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14.6%, 同时受教育时间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因此, 初始劳动年龄也明显增加, 所以延迟退休年龄制度也是大势所趋。

(六) 不符合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事实。1951年我国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时, 由于经济落后、生存条件艰苦, 我国人均寿命只有不到50岁, 如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口预期寿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就已经达到了74.83岁, 比建国初提高了大约25岁, 比2000年的时候也提高了3.43岁。其中女性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了77.37岁, 比2000年提高了4.04岁, 而男性的人口预期寿命也达到了72.38岁, 比2000年提高了2.75岁。此时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平均水平为69.6岁。虽然我国比高收入国家的79.8岁低了近5岁, 但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并且这一趋势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还会继续上升。

四、改革退休年龄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 拉近男女间退休年龄。

国家最初由于多进行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活动, 考虑到女性在体力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 195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中规定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为五岁。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决定的, 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现在的生产活动逐渐以智力劳动为主。女性在体力方面的不足的劣势被缩小, 以往基于对女性的照顾逐渐演变为女性在职场前进中的阻碍。一些地方政府把诸如“女干部五十岁不提名, 五十二岁不再提名”等写进政策中, 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拉近乃至拉平男女间的退休年龄。

(二) 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还是比较低的,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美国从罗斯福政府时期就十分重视对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 将国家养老与个人养老结合起来, 形成了有利于抵抗社会风险的体系。美国的退休年龄制度也越发变得有弹性, 按照人口和出生时间段组成了美国的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我国也应根据目前的人口预期寿命等条件适当提高法定的退休年龄。

(三) 进行差别化的调整。

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体现在性别的差异和身份的差异上。一方面, 男性比女性的退休年龄晚了五岁, 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差距;另一方面, 由于干部和工人两种身份, 也导致了退休年龄的不协调差距。这就是当前我国在延迟退休年龄制度中遇到重大阻碍的原因。调查显示, 支持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的往往是那些高技术人员、干部或者专家学者, 而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一般是企业的普通职工或者是中低收入者, 这样就产生了专家学者们支持的改革建议与大多数的民意调查不相符的现象。因此, 在实际改革的操作中, 一定要将这种差异体现出来, 实行浮动的退休年龄制度。

(四) 推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后一二十年里, 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成为了普遍现象, 这为我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鉴。据我国一份调查显示, 女性公务员同意推迟退休占调查人数的78.2%, 男性公务员同意延迟退休的只占调查人数的59.1%, 但是当选择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时, 女性公务员中同意的比例达到了81.8%, 而男性的支持率也上升到了72.7%。由此可见, 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是符合大多数民意的举措, 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一刀切的简单做法, 也会大大减小我国改革的阻力。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 建议按照人口年龄段来确定不同的退休年龄:1946年以前出生的人口, 男性统一执行60岁的退休年龄, 女性统一执行55岁的退休年龄;1947~1952年出生的人口, 女性执行每年等距延长4个月的递增年龄, 男性执行每年等距延长2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1953~1964年出生的人口, 男性统一执行61岁的退休年龄, 女性统一执行57岁的退休年龄;1965~1969年出生的人口, 男性仍然执行每年等距延长2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 女性仍然执行每年等距延长4个月的递增年龄;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 男性统一执行62岁的退休年龄, 女性则统一执行59岁的退休年龄。届时, 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 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就业形势, 人均预期寿命等条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又可进行下一步的退休年龄制度改革。

(五)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现象。

尽管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严格规定了提前退休的条件和要求, 但是仍然抑制不住提前退休现象的发生。对于提前退休, 国家在《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就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对于特殊工种的职工也应该达到一定年限才能提前退休;若因意外事故致残的, 还需要医院的相关证明手续以及劳动委员会的证实。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提前退休不仅会给我国压力巨大的养老金体系造成极大冲击, 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必须严格遏制提前退休的现象, 严格把关提前退休的审批手续, 将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同时将一些特殊工种进行严格分类和整合。

参考文献

[1]刘明辉.走出退休年龄制度中的误区[J].中国社会保障, 2010, 3

[2]赵志泉.后危机时代年龄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12, 5

[3]梁燕.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1, 11

[4]易代阳.老龄化社会我国职工退休年龄问题探析[J].湘潮, 2011, 7

上一篇: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分析下一篇:口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