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共8篇)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1
[转载]2014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公务员工资标准表
凤凰网:受到底层公务员热烈欢迎的工资改革最新方案
中国公务员真要涨工资吗
文/木虫
国家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方案出台,受到底层公务员及其家属和全社会的热烈欢迎。笔者就这一方案走访了不同群体。大家一致认为公务员工资改革是及时和必要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台阶,是引领社会前进的航标,是现代社会的标杆,是社会管理者的勇气,是对当下社会制度的自信。
公务员工资太低会使社会失去的正确的引导作用,失去了文明的方向,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一个高级教师的工资比不上一个装卸工,一个博士生的工资比不上一个保姆,一个正科级公务员的工资比不上一个修剪工、一个农民工、一个建筑小工、,一个嫁接工、一个保安队长。
一个在金钱面前弯下了腰的国家公务员,一个被生活压的抬不起头的国家公务员,一个在利益面前坐卧不宁的国家公务员,何谈尊严,何谈自信,何谈清廉,何谈文明。
全体国民向往的事业,一个人为之奋斗的事业,被大家一致认可的事业,如果不能维持自己的尊严,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不能被大家报之以掌声,那么,他就会自发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就会强烈反弹,就会用其他手段弥补自己的缺憾。有一些公务员上午上班,下午去干兼职,以便挣钱养家糊口,你能够说什么呢?
一个社会要向上走,一个人要向上走,一个群体要向上走,一个民族要向上走。公务员工资越低,社会上反对公务员涨工资的呼声就越高。公务员工资越低,人们越是看不起公务员。人们越是看不起公务员就越对社会制度不满。公务员工资越低,那些底层公务员就会千方百计谋取个人利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顾个人尊严,不顾职业尊严,不顾制度尊严。比如,有的公务员去建筑工地搬砖,有的公务员收取几百元的好处费就会乱办事,并对给好处费的人千恩万谢,有的公务员业余时间为企业老板打工。
普通公务员的经济地位太低,得不到社会的应有尊重,人们普遍羡慕有实权的贪官污吏。社会对贪官污吏是既羡慕又憎恨,对那些没有灰色收入的公务员是既可怜又鄙视。比如,某某村有一个大学本科生,今年52岁,仍然是乡镇一名副科级干部,生活很是寒酸,村里的乡亲们根本看不上人家,拿人家当笑话,认为他就是一个无能之辈。
普通公务员的经济地位太低不敢抵御腐败官员,不敢向腐败官员较劲,不敢对腐败官员说不。其实,在公务员队伍中有腐败的,但更多的是没有腐败的。腐败的和不腐败的是一对矛盾。如果提高了普通公务员的经济地位,他们的底气旺了,就会对腐败官员鄙视,对腐败分子形成一种无形的震慑和束缚。
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底层公务员得不到社会尊重,没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被富人、老乡、贪官鄙视,那么,这个社会制度一定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可。记得六、七十年代前后,虽然国家一穷二白,但是一个公家干部每月30—60元的工资,却被广大国民羡慕、追求,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为国家去做事儿,能够每月拿到受人尊重的工资。那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说,你们国家干部为什么要比我们老百姓多拿工资啊,你们为什么老了能够退休啊,你们为什么过得比我们好些啊!
大胆为底层公务员涨工资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国家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方案
一、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二、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考核不合格者次年一月停发,直至考核的次年一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 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故不到每日扣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 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 退休前工资 x 80%。三年一调。
链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010578.html?touping
社科院专家:公务员月薪平均应在5千 最好能到1万
编者按:公务员工资,一直是舆论热点话题。目前,我国约有700多万公务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影响的显然不只是公务员的个人福祉,更关系到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成效。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施行于2006年,缺陷日益凸显,改革亟待破局。一边是基层公务员为收入低对媒体大吐苦水,一边是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的各种“吐槽”,到底是哪些因素掣肘公务员工资改革?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怎么改?在收入分配改革全局中应处于怎样的方位?对此,人民网特别推出“十问公务员工资改革”系列报道,与网友一起探讨。
现行《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表述只有两句话:“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实际上,在表决前的草案中,还有一句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基本平衡”。因为许多代表提出,公务员的层级比较多,企业人员的层级比较少;企业有效益好的,也有效益差的,收入差距很大,公务员的工资与企业人员的工资很难做到基本平衡。因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删去了上述语句。
最终,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就剩下“工资调查制度”。法律于2006年规定的这项制度,至今还没有在国内真正实现,因此现行公务员工资水平实际上缺乏一个法定的、明确的标准。
尤其,法律在公务员工资水平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上用语模糊,既未说高于,也未说低于,还删去了近似“等于”的用语。在这个问题上的民间意见也相当不统一:有认为公务员工资应当基本等同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有认为应该略高于的,还有认为不应超过这个水平的。
专家观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何凤秋:
公务员工资与企业员工工资本质相同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何凤秋认为,公务员工资水平高低是一个相对问题。任何工资制度的建立必须首先确定参照系,在确定和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时,也要有一个客观的参照标准。
从世界各国的公务员工资管理的实践来看,多数国家选择了将市场工资水平(即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作为参照体系,美国法律就规定公共部门工资与私营企业人员工资大体持平。从劳动力市场供给看,公务员工资与企业员工的工资本质上是相同的。政府与企业既然同时作为需求方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政府既然希望吸引人才并将其保留在公务员队伍中,那么,在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时,就需要参考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
但她也指出,工资水平的调整是一个决策过程,需要同时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公众接受的程度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
现行统计指标用来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略嫌粗糙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同样认为,对选择公务员职业的人来说,公务员工资应当与自己可能选择的其他职业所得报酬大体相当——如果低了,公务员岗位就吸引不到人才,高了,社会公众就会不满。
这条线不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对象来统计。“公务员大部分都是高学历人员,目前招考基本都要求本科生以上了,而整个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李实表示,“但要选择其他标准来衡量,目前还达不到,统计上比较粗糙,没有区分行业、职业、学历、工作年限等指标的统计数据,只能根据现有数据来。”
但他认为,这方面数据并非完全不存在。即使社会上没有公开数据,决策部门还是可以收集到相关信息,在内部做统计分析,并得出一个近似的标准。这一做法的缺陷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公平性,也很难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李实表示,政府应该委托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从事工资调查,并定期发布根据不同阶层、学历、行业等指标区分的劳动者工资水平,该机构应当具备相当的独立性以保持其公正。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
公务员待遇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准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目前国内统计出来的劳动薪酬水平相比现实是偏低的,公务员的薪酬应该要高于统计线。
平均工资的计算对象包括了社会全体劳动者,与这条线相比,一般大城市白领的工资都在“精英”之列。唐钧认为,公务员的定位与这个精英群体相近,待遇也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准。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只是略高于平均工资线,但福利一般比较优厚。常见的做法是,公务员工资相对低,但享有高福利,而企业白领则有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福利。
“就现阶段来看,我觉得公务员的月薪平均应该在5000元左右,其中最好的能达到8000元至1万元。”唐钧说。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纪韶:
公务员的薪酬水平随国家工业化程度改变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纪韶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项,叫做“就业地位”,它的内容包括衡量公务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有多高,在后工业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这项比例是很高的。
“当然这里说的公务员是广义的,就是把我们一般认为的事业单位,包括部分从事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人员都算在内。除去这里说的公务员以外,其他劳动者一般就是自营者和工薪劳动者,也就是自己当老板和为其打工的人。”纪韶说。
据她介绍,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上升,广义公务员的比例往往同样上升,部分国家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中国目前的比例还不到10%。
“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公务员的薪水一般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准。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区分比较明显,相比劳力者,劳心者是少数精英。到了工业化中期,公务员薪水就开始向平均水准看齐。而对于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国家,去体力化的程度已经很深,更多人开始坐办公室,这时公务员(广义)在劳动者中的比例已经很高了,薪酬水平自然也就比较平均了。”
那么中国现在处于哪个阶段?纪韶表示,中国各地发展非常不平均,比如北上广深,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甚至后工业化阶段,但处在工业化前期的城市和地区,在全中国各处仍有不少。“平均来看整个国家可能是略低于中期的程度,但各地差异很大。”她说。
但公务员占劳动者的比例只是个相对指标,不能绝对用来说明国家发达程度,更何况,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都略有差别。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的公务员不包括一般所说的事业单位人员,因此人数很少,并且是地位极高的知识精英,其工资也远高于社会平均薪酬水平。
编后语:每一轮关于公务员薪酬的争论,都会出现“高薪养廉”的声音。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才算得上是高薪?收入水平与廉洁指数有无必然联系? “高薪”是否真的能“养廉”?
请关注下期报道。
2014年09月15日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2
关键词:公务人员,工资,改革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公务人员 (在我国, 除了《公务员法》规定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人员外, 还有比照公务员待遇的工作人员, 在此统称公务人员) 的工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我国公务员工资改革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目前, 我国公务人员工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 遇到了指导思想不统一、地区差异较大、干部群众不满意等诸多问题。其中, 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的确定是目前改革的瓶颈问题。
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这是公务人员工资改革的基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则涉及到对我国公务人员性质的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公务人员在性质上与西方国家公务人员存在根本区别。在我国, 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而不是人民的主人。它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而西方的”官员”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这种本质的区别决定了我国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不能盲目效仿西方, 而应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下, 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是客观体现人民公仆性质的刻度尺, 科学合理的公务人员工资标准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巩固党群、干群关系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不能照搬外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但又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理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公务员工资改革在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诸多新挑战。工资标准便是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目前在我国公务员工资的标准确定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 公务员工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的公务人员低薪制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要求。公务人员的报酬亟需相应提高, 否则将难以留住人才, 难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诱发贪腐行为。但问题在于公务人员的工资到底应提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科学合理的呢?
一般来说, 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应与公务人员工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平衡。如将深圳公务人员的工资与甘肃公务人员的工资拉到同一水平上, 这对深圳公务人员是不公平的。因为两地的物价水平不同, 很难准确测算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是一个变数, 各地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等也都是随时变动的。而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却不能随着物价、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波动而上下波动。当前, 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机制科学地协调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二, 不同地区、级别、行业的公务人员工资差距大, 工资不能有效反应公务人员的工作实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大, 与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直接关联的财政收入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间差距更为显著。公务人员工资的高低一般与公务人员的职位、职称及工作部门直接相关联, 而与工作的实效不直接关联。实践中广泛存在工资收入与劳动付出不一致的现象, 有的工作繁重收入却低, 有的工作清闲收入却高。不同权力部门间的”肥瘦”不一, 工资外的奖金、福利、加班费、补贴等差距更大。同工不同酬, 同酬不同工的现象广泛存在, 从而影响了部分公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还诱导很多公务人员采取非正当手段晋升级别或调动工作。
第三, 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间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协调。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呈现愈来愈明显的阶层分化的趋势, 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 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至10倍。公务人员的工资在社会各阶层收入分布链中应处于什么位置?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外资企业员工、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技术工人以及农民工等的收入水平相比, 应该居于什么水平才能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并体现出其公仆性质?如果公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国企高管相近, 则人人争相进入公务人员队伍;如果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普通民工相近, 政府就会遇到”公务员荒”。如何确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收入水平在社会各收入阶层中的位置, 目前还没有哪个理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资的论述十分丰富, 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的论述却很少。由于时代的局限, 马恩未能亲历社会主义的实践, 加上他们对自己所提出的理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 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很少具体论述。
在《法兰西内战》及其导言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文字, 可供借鉴。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公社的管理机构时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 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一是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 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二是它对所有公职人员, 不论职位高低, 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六千法郎。这样, 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 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 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 它既是行政机关, 同时也是立法机关。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 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 而变为公社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 所有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 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 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 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表达了这样几点重要意见。一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务人员是社会的公仆而非社会的主人, 他们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被选民撤换, 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提出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人员, 人民公仆的本质是不容置疑的。二是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归人民所有, 而不再是官僚们的私有财产。公务人员不得以权谋私, 不得谋取高官厚禄, 这与阶级社会中的公职人员具有根本区别。三是所有公务人员不论职位高低, 工资也不论职务高低, 最高工资标准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水平, 并不得享有特权及特殊津贴。通过这种工资制度, 制约公职人员凭借职权获取不当利益的追求。
然而, 巴黎公社这种工资标准实行的时间很短暂, 在理论上不够成熟, 在实践中也没得到充分应用。马克思高度肯定巴黎公社的这种做法, 表明他希望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权力公有、公务人员由选举产生并真实的代表人民的利益、权力服务于人民等价值追求。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我国公务人员工资改革的启迪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理论提供了理论指针, 为完善我国公务人员工资体制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第一, 为我们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提供了理论指针。因为行业、地区、企业效益、个人能力、职位等方面差距导致的工人收入差距较大。我们现在难以确定一个地区工人工资是多少。而依据工人工资来确定公务人员工资是很难操作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务人员工资应与该地区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工资水平相近, 不能远远超越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公务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高额待遇或物质享受是与社会主义公务人员的性质相悖的, 不应享有过多特权。哪些大力鼓吹借鉴国外经验, 推行”高薪养廉”的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 我们在提高公务人员工资标准时应坚持”以民为先”的原则。再分配应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特别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 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置于优先的地位。物质利益上的以民为先才能真正落实”民主官仆”, 而不能在指导思想上高扬”民主官仆”, 应在收入分配上执行”官主民仆”。同时, 在提高公务人员工资水平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理可承受的程度, 过高或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第三, 在公务人员的工资级别上, 马克思不主张有明显差距的工资级别, 目的在于”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 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马克思实际上主张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对分工不同的公务人员在物质待遇上应给予公正、平等对待, 防止公职人员以权谋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还必须实行一定差别的级差工资, 因为过大的差距确实能诱导人不择手段去追求”升官发财”。当前出现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等问题即是证明。在实践中, 不同级别、不同实权的公务人员可支配的资源往往差距很大, 这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未来社会”公务人员工资的论述对我们当前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近几年来, 部分地区推行的”阳光工资”改革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产生了很多矛盾。如何推进公务人员工资改革, 已是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难题。我们不妨可以从革命导师的智慧中找到某些启示, 以破解前进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学者称实际收入差距达55倍制度漏洞是主因[EB/OL].http://news.qq.com/a/20100601/000128_1.htm.2010-05-30.
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可行路径 篇3
今年3月份人大会议期间,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当前中国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随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据,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高管年薪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制定《工资法》予以规范。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此议案作出回复称,该部正在组织研究拟订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出台后积极开展相应立法工作。
首先,公众从外面看,认为公务员收入非常之高。公务员招考热持续升温,就最清楚地显示了在公众心目中公务员的收入状况: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核者达到160多万人。最抢手的一个职位竟然有4961人报名,这一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很显然,人们之所以蜂拥报考公务员,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公务员的收入比较高。统计数据也支持人们的直感:2008年城镇平均工资,机关年均工资大约为3.4万元,既高于事业单位的近3万元,也高于企业的2.8万元。
然而,在公务员内部,却有很多人抱怨工资太低。这同样是事实。现在全国实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是2006年开始执行的,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构成。职务工资最高的省部级正职是2510元,最低的办事员是340元;级别工资最高的省部级正职最高档是3378元,办事员最低是290元。这样,省部级总工资在五六千元,以此递减,到最低级的乡科级,工资只有一千余元,科员、办事员不足千元。
从这一制度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公务员内部因为行政级别而导致的工资差距较大。但公务员的工作其实更多地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工资应当与年资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因而,是否应当在不同行政级别之间设定较大的工资差距,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制度设计或有其他好处,但难以避免一个巨大的坏处:它会诱导公务员产生过于强烈的升迁动机。
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底层公务员工资收入过低。严格地按照这个工资标准执行,底层公务员维持正常生活尚且存在一定难度,更不要说维持体面的生活。而一个国家要实现优良治理,固然不必迷信什么高薪养廉的说法, 但至少应保证公务员通过正常工资收入过上一个较为体面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生活状态,才能够养成公务员较为健全的为官心态。
当然,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与官方规定的工资体系,有较大差异。这已构成当下中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所应解决的最严重问题,即正规收入过低,而非正式收入过多。有关调研机构对11个省、直辖市约2万多名公务员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的福利性补贴多达十几、二十几项。这些收入加起来,完全可能超过正规的工资收入。公众广泛关注的三公消费,就构成公务员们一项实实在在的收入。同时,公务员还享受远高于普通行业的福利性收入,这包括公费医疗、住房、高标准的退休金等等。
更不要说,还有部分官员,利用权力获取大量灰色收入,比如,支持家人经商,以低廉价格从房产开发商处购买房屋转手倒卖等等。还有少数官员大量贪贿,金额动辄百万、千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民众对公务员高收入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官员的这些福利收入和灰色收入。
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改革或许应当包括这几个方面:取消公务员自成体系的福利制度,将其纳入社会一般的福利体系,如当地职工医疗、退休保险体系中。统一政府机关财务,控制机关随意发放津贴。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基本工资,同时缩小工资级别差,提高底层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控制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
当然,改革是否会沿着民众期待的方向进行,人们不能乐观。因为,近些年来,已经有过若干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比如,公车改革后,一些官员们仍驾驶着公车,还可领取高额交通补贴。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4
在经过4年起草砥砺、13次易稿,与近500万公务员息息相关的公务员法草案正式提请25日开始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也是我国首次专门就人事管理进行立法。
工资将实行正常增资机制
草案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正常增资机制。草案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基本平衡。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
按照草案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能力、工作实绩、年功等因素,体现不同职务、职级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草案还规定,公务员按照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草案同时还规定,除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外,任何机关不得自行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政策,不得增加或者扣减、拖欠公务员的工资,也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福利保险待遇。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实际上,在表决前的草案中,还有一句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基本平衡”。因为许多代表提出,公务员的层级比较多,企业人员的层级比较少;企业有效益好的,也有效益差的,收入差距很大,公务员的工资与企业人员的工资很难做到基本平衡。因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删去了上述语句。
最终,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就剩下“工资调查制度”。法律于2006年规定的这项制度,至今还没有在国内真正实现,因此现行公务员工资水平实际上缺乏一个法定的、明确的标准。
尤其,法律在公务员工资水平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上用语模糊,既未说高于,也未说低于,还删去了近似“等于”的用语。在这个问题上的民间意见也相当不统一:有认为公务员工资应当基本等同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有认为应该略高于的,还有认为不应超过这个水平的。
专家观点:
公务员工资与企业员工工资本质相同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何凤秋认为,公务员工资水平高低是一个相对问题。任何工资制度的建立必须首先确定参照系,在确定和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时,也要有一个客观的参照标准。
从世界各国的公务员工资管理的实践来看,多数国家选择了将市场工资水平作为参照体系,美国法律就规定公共部门工资与私营企业人员工资大体持平。从劳动offcn力市场供给看,公务员工资与企业员工的工资本质上是相同的。政府与企业既然同时作为需求方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政府既然希望吸引人才并将其保留在公务员队伍中,那么,在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时,就需要参考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
但她也指出,工资水平的调整是一个决策过程,需要同时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公众接受的程度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现行统计指标用来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略嫌粗糙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同样认为,对选择公务员职业的人来说,公务员工资应当与自己可能选择的其他职业所得报酬大体相当——如果低了,公务员岗位就吸引不到人才,高了,社会公众就会不满。
这条线不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对象来统计。“公务员大部分都是高学历人员,目前招考基本都要求本科生以上了,而整个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李实表示,“但要选择其他标准来衡量,目前还达不到,统计上比较粗糙,没有区分行业、职业、学历、工作年限等指标的统计数据,只能根据现有数据来。”
但他认为,这方面数据并非完全不存在。即使社会上没有公开数据,决策部门还是可以收集到相关信息,在内部做统计分析,并得出一个近似的标准。这一做法的缺陷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公平性,也很难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李实表示,政府应该委托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从事工资调查,并定期发布根据不同阶层、学历、行业等指标区分的劳动者工资水平,该机构应当具备相当的独立性以保持其公正。
公务员待遇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准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目前国内统计出来的劳动薪酬水平相比现实是偏低的,公务员的薪酬应该要高于统计线。
平均工资的计算对象包括了社会全体劳动者,与这条线相比,一般大城市白领的工资都在“精英”之列。唐钧认为,公务员的定位与这个精英群体相近,待遇也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准。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只是略高于平均工资线,但福利一般比较优厚。常见的做法是,公务员工资相对低,但享有高福利,而企业白领则有较高的工资和较低的福利。
“就现阶段来看,我觉得公务员的月薪平均应该在5000元左右,其中最好的能达到8000元至1万元。”唐钧说。
公务员的薪酬水平随国家工业化程度改变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纪韶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项,叫做“就业地位”,它的内容包括衡量公务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有多高,在后工业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这项比例是很高的。
“当然这里说的公务员是广义的,就是把我们一般认为的事业单位,包括部分从事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人员都算在内。除去这里说的公务员以外,其他劳动者一般就是自营者和工薪劳动者,也就是自己当老板和为其打工的人。”纪韶说。
据她介绍,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上升,广义公务员的比例往往同样上升,部分国家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中国目前的比例还不到10%。
“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公务员的薪水一般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准。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区分比较明显,相比劳力者,劳心者是少数精英。到了工业化中期,公务员薪水就开始向平均水准看齐。而对于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国家,去体力化的程度已经很深,更多人开始坐办公室,这时公务员在劳动者中的比例已经很高了,薪酬水平自然也就比较平均了。”
那么中国现在处于哪个阶段?纪韶表示,中国各地发展非常不平均,比如北上广深,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甚至后工业化阶段,但处在工业化前期的城市和地区,在全中国各处仍有不少。“平均来看整个国家可能是略低于中期的程度,但各地差异很大。”她说。
但公务员占劳动者的比例只是个相对指标,不能绝对用来说明国家发达程度,更何况,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都略有差别。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的公务员不包括一般所说的事业单位人员,因此人数很少,并且是地位极高的知识精英,其工资也远高于社会平均薪酬水平。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5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微博)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记者采访基层公务员及相关专家,有三个问题成为焦点:“晋级工资”的钱从哪来?“跑官”会不会变成“跑级”?职级晋升有无上限?(《新京报》12月11日)职级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为广大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深受各方期盼。但因为牵涉人员众多、诸多问题盘根错节,改革难度非同寻常。从现实考量,虽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已酝酿了8年,已有七个省份探索过相关的改革方案,但试点工作止步不前的境况既从侧面证明了改革的难度,也无法破解目前待遇只与职务挂钩,基层公务员遭遇职业发展“天花板”,升职涨薪双双无望的尴尬局面。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晋级工资钱从哪来”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财力状况迥异,一些地方的县乡两级维持基层运转都成问题,在职级改革后,要想承担由此所带来的人员开支增加的压力,确实有不小的难度。而“钱从哪来”这一基本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基层公务员提升待遇便成了空谈,也就完全背离了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初衷。
而由此延伸开去,公务员职级改革工作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无关联,细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互相影响:现行公务员考核机制备受争议,晋级、晋职标准都有待细化,这势必也会影响职级晋升的公平公正性,也直接关联职级晋升后的涨薪问题;而职级晋升到底能有多宽广的空间,考核标准究竟如何细化才能体现个人价值等问题,更涉及到对现行公务员法进行修改,对现有的公务员薪酬制度进行改革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可以说,这些互相牵连、互相影响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公务员职级改革的总体成效。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6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四县试点公务员不升职可升
级 工资可比局长高
九江县是试点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4个地方之一。按照试点,一般科员要升到正科级待遇,需要工作27年。
虽然承认公务员基础工资偏低,但在各地进行过公务员薪酬调查的吴木銮也发现,用大数据调研的结果,公务员的支出并不低,“他们账面上的工资很难解释这个现象。”
对于江西九江县的一部分正科级公务员来说,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微薄的工资条,能在今年扬眉吐气起来,由于职级从主任科员升到副处级,“工资比正科级局长还高”。
这一切源自2013年7月起,江西九江县低调试点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按照试点方案,“ 晋升副处级需任乡科级正职或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这些在正科岗位上蹉跎十多年的大龄公务员们正好符合条件,成为试点改革的首批受益者。一个更极端的凸显幸运的例子,是县旅游局的一位公务员,刚好在退休这年享受到了涨工资的乐趣,搭上的“既是首班车也是末班车”。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除九江外,全国还有三个试点,其中包括广东佛山的南海区和甘肃陇南的礼县,另一个县则在东北。早在2007年,湖北远安已经悄悄试点过三年,但关于这一制度的具体细则从未对外公布,本轮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也是低调进行。
直到2014年12月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的日子,骤然临近了。
打破天花板
在九江县委工作的副科级干部周萍按照试点方案计算了一下自己的职级晋升时间,她最多还需要在副科级的职务上工作十年,级别达到二十级才能享受正科级待遇。一条看得见的工资增长之路,呈现在她的面前,只要工作的时间够长,工资就能逐级上涨。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在通行的公务员工资体系中,职务决定职级,只有职务上升,职级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如果一个副科级公务员在职务上没有升为正科级,就不可能享受到正科级的职级工资。这被喻为“一道透明的天花板”。
九江县的试点,正是为了打破天花板。在试点方案中,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实行逐级晋升,而晋升由三个因素决定:现任职级,年限,级别。而职级晋升的时间,也有着弹性。根据试点方案,“ 任现职期间每有1 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每有1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个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或年度考核为不定等次,任职年限条件延长1 年”。
江洲镇的李桦虽然只在科员的位置上干了十年,但他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就减少了一年半的年限。江洲镇是九江县最大的乡镇,李桦却是这一年半试点以来,江洲镇唯一一个符合职级调整条件的公务员。镇长熊克木的解释是,在乡镇,科员待了十多年还没升为副科的不多见,“ 如果升不上去,也会申请进城”。
试点的主要受益者,因而集中在九江县的县直机关。在这些单位工作的公务员,流动性小,许多一工作就是十几二十年。他们可能早早就从科员提升到了副科,但在县局,想从副科升到正科,却是许多人直到退休都迈不过去的坎。“九十年代那一批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职务到了正科,这一次基本都升到副处待遇了。”有着正科职务的熊克木,语气里不无艳羡。周萍感受到了身边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氛,虽然对具体的数据不了解,但她估计在九江县,至少几百人已经获益。
但这之中不包括周萍自己,“ 这个政策主要是照顾以前的老同志吧”。按照试点,一般科员要升到正科级待遇,需要工作27年。对于如周萍一样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段过于漫长的时光。
这也是试点方案在九江县最引起争议的地方,多名当地中青年公务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时间有点太长了。”
是个好事但也需完善
“我们已经将情况反映上去了。”九江县人事局局长吴文丽说,2014年2月份,试点半年后,人社部来九江县调研,把九江县反映的情况带了回去。对于被选中试点,吴文丽承认,这不是九江县能决定的。即使直接主管试点工作,她自己也没能拥有一份关于整套试点的文件,因为后者仍属“秘密级”,“ 只是让我们知道这个条件”。九江县以江西省的名义上报方案,经人社部、财政部、中组部、公务员管理局、中央编制办批准之后,开展试点。
对此,周萍倒是有自己的理解,选择的四个试点城市中,既有东北老工业区,也有南方富裕城市和西部偏远地区,九江在中间,正好属于不穷不富的。
在九江县迎来人社部调研一个月后,另外一个试点城市,甘肃陇南的礼县,在3月份也迎来前来调研的人社部工资福利司副司长李秀山。据当地新闻显示,3月18日,李秀山到礼县公安局考察试点工作,他说“国家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工作,各单位一定要加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研究,巩固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他还表示将把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北京,“ 以便使此项政策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多的惠及千千万万个基层公务员”。除开年限太长,吴文丽反映给调研组的另一个情况,涉及考核的标准。在试点方案中,担任实职领导和享受同样职级的普通干部考核时是一样的标准,让许多实职领导感到不大公平。吴秀丽举例道,“ 比如正科,乡里面就是乡长,县里面就是局长。主任科员就是一般干部,乡长、局长承担的工作、责任多很多,但享受副处条件是一样的。这就没显示出公平性”。
“这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麻烦事。”吴文丽感叹道,具体操作中,容易引起矛盾。由于试点只适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有一部分人也很有意见”。在九江县,每个公务员都在丈量着这项制度对自己的影响,但并非每个人都保持乐观。一位副科级公务员有些沮丧地以自己为例,“ 我是副科,要搞十五年,才调正科。调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就加一百来块钱”。不仅时间太长,涨幅也太小。
他的抱怨,指向了这次工资试点没有涉及的部分——是否要调整公务员整体的基础工资和涨幅。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周萍认为现在公务员工资的增长还停留在九十年代,“ 一年涨二十块钱,对现在来说算什么啊,吃不到一顿饭”。她一直听到风声说会提高基础工资,但最后也没涨,这次是真的有变化了,但还是觉得“步子迈得太小了”。
被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变的人生(李伯根/图)向上的动力是什么? 感叹工资太低,是近年来许多年轻公务员同声抱怨的事情。他们在网络上自发晒工资,向将信将疑的群众,展示自己非但不是油水丰厚、反而低得可怜的工资条。
九江县公务员的抱怨,很容易引起共鸣。在中部某省人社厅工作十年的刘凡,2011年升到正科,但他的工资不过涨了三百块钱,平均每年只有十几元的涨幅。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他注意到了国家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但由于不是试点县,他不知道试点的详情,愿意想象的,只是“大幅增加每一级别的工资”。
事实上,早在2007年,湖北远安县就低调试点了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时间长达3 年。远安的试点与九江县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远安的晋升职级只有两档“副科级非领导职务”、“ 正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条件中,年度考核、现任职务、年限为直接影响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求“在单位表现突出,群众公认”。例如晋升副科级非领导职务,要求“科员8 年以上,连续2 年年度考核优秀或近5 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同时,对晋升职数和晋升程序都有更加繁琐的规定。
时任远安县委组织部长夏锡璠是当时试点的操盘手,如今已经是湖北石首市的市长。他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请求。那次的改革试点究竟取得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人们无从得知。
2010年,试点结束后,这位基层组织部长曾专门撰写过一份近两万字的材料,言辞恳切地点出当下公务员制度的弊端,追问“当一个科级机关人员的职务或最高级别都达到了正科级以后,再激励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什么”? 此外,他还亲自动手设计了一套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他提出应建立公务员职业化制度、领导职务届期制度、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无论是远安还是九江的改革,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夏锡璠提出的一连串问题:人们达到了可以达到的最高级别以后,年度考核是不是就成了形式主义?干部能上能下是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怎样才能让老实人不吃亏?他在文章中写道:“ 县市区,是我国执政体系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一个层级,但在干部的待遇上一点也看不出对这个重要层级的重视。”在基层,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让
许多基层公务员开始憧憬,但在中直机关,多年来一直试图推进的“同城同酬制度将被落实的消息也在中央部委公务员中间传开了,甚至有人给出了具体的两步走方案。南方周末记者就此向人社部和财政部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收到任何回应。
临时性修补
“公务员的工资,从国家设计的基础工资上来讲,一直是偏低的。”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吴木銮说,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内地公务员工资问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目的在于为公务员提供另一条工资增长的阶梯,稳定公务员队伍,并起到激励作用,但若是整体程度和涨幅偏低,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过一次。
早在2006年的公务员法当中就为基层公务员设计了一套晋升渠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曾参与公务员法的修订,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了十年前公务员法起草小组的想法。当时,针对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设计“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的双梯制”,让公务员职务不晋升,但可以通过级别升带来工资晋升。在方案中,规定了“公务员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但在落实过程中,这个“工资等待遇”就简化成了基本工资待遇。由于级别目前只与级别工资挂钩,但与占公务员收入大头的津贴并不挂钩,最终级别晋升的“激励效果不大”。公务员的津补贴制度,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缓解基础工资偏低的
问题,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物价等实际情况,确立津补贴的数额。但由于不透明,这也成为公众质疑“公务员喊穷”的原因所在。
在刘凡的工资结构中,正科级的他,基础工资1115元,津补贴则有2490元,后者反而是工资的大头。而津补贴同样与职务挂钩,“ 我们省里,除了260 元的电话补贴,其他津补贴全部都是按职务来分的,官越大钱越多”。
其中的弊端不难想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滥发津补贴的现象,虽经中央屡次打击,但也时时反复,由此滋生的腐败,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虽然承认公务员基础工资偏低,但在各地进行过公务员薪酬调查的吴木銮也发现,用大数据调研的结果,公务员的个人支出并不低,“ 他们账面上的工资很难解释这个现象。”隐性福利、灰色收入„„由此引发的,则是民间对于公务员工资改革的不信任情绪。
2014年1月,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的两千多条网友留言显示,超过67%的网友不赞成公务员加薪。和中直机关调薪一样,职级与职务并行的试点,刻意低调,在公众的视野之外悄然进行。其中缘由,九江县人事局局长吴文丽也认为“这是一个政策性太强、太敏感的事情”。而年限太长,增长幅度不大,这些试点中被反映的问题,似乎也是一种刻意的保守。毕竟,小步慢跑的改革,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上,所在多有。
“没有社会共识。”吴木銮说,对于公务员工资改革,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政府不缺钱,但老百姓不同意,网民骂得厉害。”刘凡将自己没有涨工资的八年形容为“悲惨的八年”。他不认为是省里面不想涨工资,“ 肯定向中央打过报告了。”
这样的谨慎,吴木銮认为是自己把自己套住了,由于中国对公务员工资一贯保持的保密态度,让外界很难清楚了解公务员工资的真实情况,“在欧美、香港,公务员工资的数据是公开的,要是完全落后了,是可以涨工资的,没有人会说有问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也正因此,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昕教授看来,推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无法解决公务员工资改革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无论是其中存在的基础工资偏低的问题,还是隐藏的腐败风险。
这更像是在当前公务员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做出的安抚之举,只是一项“临时性的修补”。
两个科级干部的工资条(李伯根/图)还旧账
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改革,解决的是公务员系统内部工资增长的方式。而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水平如何变化,则需要建立与企业相比较的工资调整制度。
2006年,当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建设还没有体现在公务员法里时,建立一套公务员工资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就已经被提入了改革议程之中。
刘昕仔细翻看了2006年工资改革的指导文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其中,一条改革原则就是“健全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使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规定“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的调查比较”。“如果当时就把这些事情做完了,现在状况会好很多。”刘昕说。
但这项工作却是公务员工资改革制度当中进展最为缓慢的一项。
将公务员的收入与企业相当人员收入进行比较,据此进行动态调整,是国际通用做法。早在2010年人社部便委托人事科学院针对这个课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拿出了一套方案。
不过,在最后的专家论证阶段遭到专家们的反对,而最终被摒弃。之后,人社部又委托了三家科研机构进行课题研究,其中两家负责分别建立一套与企业的比较方案,另外一家专门负责调查方法研究。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原所长苏海南介绍了这种比较调查的困难之处,“ 企业本身的薪酬情况搞不清楚,各类管理人员的真实工资水平不掌握。”而另一个难题是,公务员系统与企业,不同层级间如何对应,同样难以厘清。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与缓慢的课题研究对应的,则是自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以来,公务员的基础工资几乎没有变化,而此间8 年,物价与企业薪酬都经历大幅度的增长。在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工资改革意见》当中所规定的建立公务员正常增长机制却一直未能落地。
但好消息是,据相关专家透露,部分相关课题研究已经完成,接下来将会进入高层的决策阶段。
这一制度如果建立,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相配合,将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还旧账。”刘昕说。但对于目前试点地区实行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专家也有着顾虑,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就可以提升职级待遇,让刘昕担心,可能会助长熬资历的官老爷的心态,“ 如果熬到年头了,就可以晋升职级,那上面的人怎么指挥下面的人干活?”“那不就是凭资历吃饭了吗?那可不是按劳分配。”苏海南也持同样的看法。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7
究竟我国公务员工资应该怎样改革为妥?古今工资制度有什么变化?工资应该如何计算?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公务员?可以循着历史来探一究竟。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东汉以前, 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 (粮食、布帛) , 唐以后一直到明清, 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 如:“月给”、“月薪”、“月钱”等, 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 后又改称为“柴薪银”, 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而在魏晋六朝时, “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 也逐渐发展为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 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 即可量计。”
现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资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费”, 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 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薪水又叫薪俸、薪给、薪金。部队、警察里称为薪饷, 现代人称为薪资。由于劳动者大多为工人阶级, 所以称为工资。工资是指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所应得的报酬。
据《群书治要》引崔寔《政论》文, 一直到了东汉刘隆当皇帝的延平年 (公元106年) , 才有“红头文件”形式的工资改革:发工资时可以发现金, 但还不是全发钱, 而是一半发货币工资, 一半发实物工资, 即所谓“半谷半钱”。当时叫“月钱”。
在政治经济学中, 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现代概念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 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二、中国历史上的工资制度
据墨子的记载, 有一个傅说 (yue) 由一名在建筑业中挣取工资的人成为殷朝宰相的故事。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个王, 是盘庚的侄子、盘庚的小弟弟小乙的儿子。
武丁曾经与奴隶为伴, 了解奴隶的疾苦, 做了王以后, 不改变当年简朴的生活习惯, 也没有忘掉群众的疾苦。他一心想要复兴商朝, 做一个像商汤那样的名王。他对政治上的事情, 暂时不发表意见, 全交给大臣们去处理, 自己静静地从旁观察思考治理好国家的办法。
“三年不言, 政事决定于冢宰, 以观国风” (《史记·殷本纪》) 的武丁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商汤能够灭亡夏朝, 建立商朝, 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好帮手伊尹;他要复兴商朝, 做个像商汤那样的名王, 也要找一个像伊尹那样的好帮手不可。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思而后礼。” (《礼记·表记》) 于是, 武丁假托鬼神的意旨, 说先王商汤给他推荐了一个大贤人傅说。
这时候, 傅说因为触犯了奴隶主, 犯了罪, 正用绳子拴着, 由监工押着, 在傅岩 (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地方做版筑的苦工。
傅说天生聪明, 有过人之智, 其“形如植鳍” (《荀子·非相》) 。曾经与武丁同为奴隶, 相处甚好。他果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仅仅三年工夫, 就辅佐武丁把殷朝治理得秩序井然, 商朝又一次复兴。
傅说是做版筑的苦工, 相当于现在的建筑工, 当时挣取的就是工资, 按此推算, 工资制度在殷周时代已经存在了。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 从当官的, 到打长工的, 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那时的年薪, 民间多叫工钱, 官方称年俸。俸是指俸禄, 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 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按年结算, 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的无地农民也是这样, 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
“月薪制”始于南朝宋政权。刘裕三儿子刘义隆即位后 (史称“宋文帝”) , 继承和推进了刘裕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 连老百姓欠官府的税租债款也不要了, 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刘义隆当年也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月分俸”, 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月薪制”的雏形, 对中国工薪阶层影响巨大。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 宋政权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 是元嘉末年 (公元450年左右) 。
《礼记》中有关于雇主与雇员之间交易的一般规则。雇员想为雇主承担一些工作, 在形成雇佣关系之前, 必须首先估量自己的能力、职责, 以及全部劳动条件。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避免了违约的可能, 另一方则避免了承担职责的各种风险。根据这样的规则, 一开始, 雇员就应该签订一个谨慎的协议, 之后雇主与雇员不应彼此对抗。在这种协议中, 最主要的条款就是关于工资的规定与协商。
《礼记·王制》说:“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 上农民食九人, 其次食八人, 其次食七人, 其次食六人, 下农民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为差也”。就是说, 根据土地的贫瘠肥沃差别, 百亩之田的收成所能供养人数为为官者的食禄标准, 最低限度就是上述五等, 最优秀的农民的产出可以供养九个人, 次一点可以供养六到八个人, 最次的农民的产出也能供养五个人。
从已故货币史研究专家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所引资料来看, 在中国古代, 清乾隆以前, 中国工薪阶层的总体工资和生活收入, 与西方差距并不大, 有的时代甚至高很多, 即便是最底层给地主老财打长工的“农民工”, 也是这样。而且, 所得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也远远强于那时的西方国家。
三、中国古代工资率的计算
孟子说:“大国地方百里, 君十卿禄, 卿禄四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禄, 卿禄三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 君十卿禄, 卿禄二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
那些被称为职业人员和俸禄阶层的人应该属于官员阶层, 其工资有六个等级。手工劳动或者赚取工资的阶层属于农民阶层, 其工资有五个等级。低级别的士人的薪水以及最优秀的农民的产出是官员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分界线。农民的收入最低, 天子的收入最高, 分别占据这个阶层的两端。最低的工资能够供养五个人。天子以及所有的公共官员都是在政府中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是农民的替代者。他们所有的俸禄都是替代耕作的工资, 虽然, 他们的劳动不是同一类, 他们的工资数量不一样, 但是, 他们的工资级别与农民的产出是成正比的。
官员不仅具有生产性, 而且价值大于农民, 因此, 社会给官员的回报高于普通工资。这里所说的官员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
据《九章算术》中“今有取保一岁价钱二千五百……”透露的信息来看, 西汉时的“取保”这类普通职员的月工资, 大约是二百零八钱, 约相当于现在的400元。
清代官员的工资基本上引用了明代的惯例, 各级相差很大, 一品大员的年薪能达到白银一千多两, 依粮食的价格来换算, 按照明清时代一两白银能购买600余斤的稻谷 (含稻皮) 来换算, 一个知县的年俸一百五十两左右, 就可以换算成9万斤稻谷, 折合现在人民币6万元左右, 而且除了年俸之外还有冰炭银、车马银、笔墨纸砚银、服装银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工资率即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 工资率=单位劳动的产出。作为商品的劳动力, 其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愿意需求的数量相等时的那个价格, 是劳动力市场上由劳动力供求双方竞争形成的。各类不同素质和不同稀缺程度的劳动力各有不同的市场工资率。
四、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就开始着手建立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薪酬制度相应也在不断的趋于完善。近二十多年来, 国家对公务员的工资共进行了六次调整。
第一次加薪是1989年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调一级工资;第二次加薪是1997年7月1日, 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标准由原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0元;第三次加薪是1999年公务员再次加薪, 将基础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80元, 级别工资标准由十级至一级每月55元至470元提高到85元至720元;第四次加薪是2001年1月1日, 基础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30元, 级别工资标准由十五级至一级每人每月85元至720元, 提高到115元至1 166元;第五次加薪是2001年10月1日,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人均月工资增加80元, 增幅为15%;第六次加薪是从2003年7月1日起,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包括离退休人员) 根据不同职务, 每月职务工资分别从100~850元, 增加到130~1 150元。
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开始正式实施。2006年7月, 中共中央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 决定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全面实行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并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为契机, 在全社会进行全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是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 按照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总体思路而设计的一套职级工资制度。
我国公务员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其构成可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构成的主体。
五、对本次公务员工资改革和公务员素质的认识与理解
目前, 公务员工资改革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 即调整工资结构, 扩展晋升空间, 建立比较机制和实施配套改革。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 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 也就是说, 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 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 一些职务不高, 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 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这样既可以抑制当官发财的思想, 同时, 也促使公务员学本领, 增才能。
2006年以来已近十年, 公务员工资一直没有变化, 调整与提升公务员工资是理之长情。有人提出“高薪养廉”, 但在目前国情下, 可能会助长公务员当官发财, 当官做老爷思想的形成, 会严重地恶化干群关系, 阻碍经济的增长, 甚至会败国的。所以, 要积极宣传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思想, 要公务员有艰苦奋斗、甘做公仆的老黄牛精神。
《论语·为政》中, 孔子曰:“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 则寡悔。言寡尤, 形寡悔, 禄在其中矣。”孔子告诫想当官的张想:想做一个好干部好领导, 要知识渊博, 以多听、多看、多经验, 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 等着请教别人, 讲话要谨慎, 不要讲过份的话。对于模棱两可的事, 随时随地都用得上古人的两句话“事到万难需放胆, 宜于两可莫粗心”。如果照这样做就会少了很多后悔, 行为上就不会有差错的地方, 这样要是去谋生, 随便干哪一行都可以, 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
《论语·卫灵公》中,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在其中矣;学也, 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 不谋求衣食。耕田, 也常要饿肚子;学习, 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 不担心贫穷。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 篇8
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多名代表”说得没错,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乱象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老百姓意见很大,迟早都得解决,那么晚痛不如早痛,现在着手改革,也算是顺民心、合民意。不过,经验又告诉我们,但凡触及公务员奶酪,总是不好动的,比如“三公消费”治理到如今基本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此前的养老金改革也一直按兵不动,即便上月末通过的《社保法》也把这当成“敏感话题”而予以绕开。由此不免让人担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如何才能摆脱“改不动、改不好”的窠臼?
其实,为保证改革不停滞、不走偏,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将改革放置于“全民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部署当中,而不是“特事特办”的单兵突进。收入分配改革,全国一盘棋,机关事业单位也必须是其中的棋子,决不能再另起炉灶搞特殊化。
其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既是改革的对象,又是改革的主导者,这便呼吁一个开放式的讨论与论证。以往经验表明,这些“被改革者”都属于强势群体,拥有对改革的主导能力,可以左右改革的方向,而“自肥”是人的本能,这难免让人担心会陷入此前养老金改革改不动的泥淖,从而破坏整体收入改革的气氛。
说来说去,改革的困难很大也很多,但改革的呼声却更高。公众的参与,不仅仅是一股监督力量,对于一场事关每个人利益的改革来说,公众才是一股永续的推动力。在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既需要民意在场,因为民意是破除阻力的最有效武器;又必须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部分,这需要决策者通盘考量、慎之又慎,切莫单兵突进,否则,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现实,改革难免沦为新一轮“公务员加薪”的代名词,更为整个改革的纵深推进制造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医治“择校费”要找准病根
苏宁
日前,教育部发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指导意见:头一条就明确,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力度显然不小。没想到看到最后一条,却又说“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我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是在教育部治下的公立学校学的,老师也是按照教育部审定的教学大纲照本宣科,但若以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读这份指导意见,却甚是费解。既然禁止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任何的”都禁止了,乱收费更是不用说了。就算指导意见对今年的择校费没有追溯力,起码从明年起,就不该再有什么择校费了,为什么还要3到5年呢?还要“力争”?
择校费的普遍存在,根子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消除择校费存在的现实根源之前,单纯禁止“任何名义和方式”的择校费,并非可取之策。
与此类似的,还有学前教育。人人都喊入园贵、入园难,实际上是一方面价格低廉的民办小幼儿园孩子越收越少,另一方面,家长却尽最大能力争着把孩子往收费高、名气大的大幼儿园送,至于能力不够的,自然只好“望园兴叹”、喊“贵”怨“难”。可见,只要有“不均衡”的存在,择校、择园的事就免不了。就算真把“任何名义和方式”的择校费都给禁止了,最终还是会变出其他择校的砝码。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表】推荐阅读:
最新公务员工资晋升表07-22
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表08-02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06-12
十问公务员工资改革07-03
2017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养老金与退休人员同步07-27
河南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11-23
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12-15
养老金并轨方案获得通过 公务员或普涨工资11-11
全国公务员工资07-29
公务员涨工资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