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2024-06-12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共10篇)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1

最新公务员套改工资的办法

1、职务工资。公务员按现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

2、级别工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

3、现任职务,是指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任命的职务,以6月30目的职务为准。207月1日后变动了职务的人员,按6月30日的职务套改后,再按职务变动规定确定工资。

由领导职务改任同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由任免机关按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其应执行的职务工资标准。

4、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任命职务当年起根据实际任职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年的年限。

公务员在同一职务层次担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同一职务层次的任职年限。

公务员现任职务低于原任职务的,其原任同级职务和较高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

5、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工作年限,是指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其未计算工龄的国外学习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套改年限。实际学习时间短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长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国家规定的学制计算。

工作人员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女职工产假及哺乳假期间,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的年限不予扣除。

6、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

7、公务员按现任职务套改的级别,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在此基础上高套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人对应的工资标准;如高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人按现任职务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时,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与原任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

8、公务员套改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套改的级别高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定级的级别工资额的,可按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的级别工资额就近就高套入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2006年6月30日前已转正定级的公务员,如所任职务低于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所对应的职务层次,可按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所对应的职务层次套改确定工资;转正定级后可执行副科及以上职务层次工资待遇的人员,按任职年限5年以下进行套改。

公务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

1、晋升职务增加工资。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和相应的级别工资。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2、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公务员晋升职务相应晋升级别时,如晋升一个级别,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当年起计算;如晋升两个级别及以上,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变动级别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凡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滚动升级执行时间,按套改年限或任职年限确定。其中,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按上述办法晋升级别后,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及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受处分按规定须低定级别的人员,先按低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低定。

此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不称职”或因受处分不评定等次的公务员,其确定“滚动升级”的规定年限须扣除被评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或不计考核等次的年限。对考核不称职而降低一个职务层次或受撤职处分的人员,按新职务确定能否“滚动升级”。

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最高级别后,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不再晋升级别,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向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4、其他。

公务员晋升级别相应增加级别工资时,如增资额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级别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增资额不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晋升两个以上级别时,逐级计算增资额是否超过下一级别一个工资档差。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2

关键词:公务人员,工资,改革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公务人员 (在我国, 除了《公务员法》规定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人员外, 还有比照公务员待遇的工作人员, 在此统称公务人员) 的工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我国公务员工资改革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目前, 我国公务人员工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 遇到了指导思想不统一、地区差异较大、干部群众不满意等诸多问题。其中, 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的确定是目前改革的瓶颈问题。

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这是公务人员工资改革的基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则涉及到对我国公务人员性质的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公务人员在性质上与西方国家公务人员存在根本区别。在我国, 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而不是人民的主人。它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而西方的”官员”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这种本质的区别决定了我国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不能盲目效仿西方, 而应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下, 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是客观体现人民公仆性质的刻度尺, 科学合理的公务人员工资标准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巩固党群、干群关系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不能照搬外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但又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理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公务员工资改革在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诸多新挑战。工资标准便是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目前在我国公务员工资的标准确定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 公务员工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的公务人员低薪制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要求。公务人员的报酬亟需相应提高, 否则将难以留住人才, 难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诱发贪腐行为。但问题在于公务人员的工资到底应提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科学合理的呢?

一般来说, 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应与公务人员工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平衡。如将深圳公务人员的工资与甘肃公务人员的工资拉到同一水平上, 这对深圳公务人员是不公平的。因为两地的物价水平不同, 很难准确测算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是一个变数, 各地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等也都是随时变动的。而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却不能随着物价、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波动而上下波动。当前, 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机制科学地协调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二, 不同地区、级别、行业的公务人员工资差距大, 工资不能有效反应公务人员的工作实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大, 与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直接关联的财政收入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间差距更为显著。公务人员工资的高低一般与公务人员的职位、职称及工作部门直接相关联, 而与工作的实效不直接关联。实践中广泛存在工资收入与劳动付出不一致的现象, 有的工作繁重收入却低, 有的工作清闲收入却高。不同权力部门间的”肥瘦”不一, 工资外的奖金、福利、加班费、补贴等差距更大。同工不同酬, 同酬不同工的现象广泛存在, 从而影响了部分公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还诱导很多公务人员采取非正当手段晋升级别或调动工作。

第三, 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间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协调。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呈现愈来愈明显的阶层分化的趋势, 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 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至10倍。公务人员的工资在社会各阶层收入分布链中应处于什么位置?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外资企业员工、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技术工人以及农民工等的收入水平相比, 应该居于什么水平才能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并体现出其公仆性质?如果公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国企高管相近, 则人人争相进入公务人员队伍;如果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普通民工相近, 政府就会遇到”公务员荒”。如何确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收入水平在社会各收入阶层中的位置, 目前还没有哪个理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资的论述十分丰富, 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的论述却很少。由于时代的局限, 马恩未能亲历社会主义的实践, 加上他们对自己所提出的理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 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很少具体论述。

在《法兰西内战》及其导言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文字, 可供借鉴。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公社的管理机构时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 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一是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 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二是它对所有公职人员, 不论职位高低, 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六千法郎。这样, 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 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 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 它既是行政机关, 同时也是立法机关。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 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 而变为公社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 所有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 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 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 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表达了这样几点重要意见。一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务人员是社会的公仆而非社会的主人, 他们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被选民撤换, 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提出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人员, 人民公仆的本质是不容置疑的。二是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归人民所有, 而不再是官僚们的私有财产。公务人员不得以权谋私, 不得谋取高官厚禄, 这与阶级社会中的公职人员具有根本区别。三是所有公务人员不论职位高低, 工资也不论职务高低, 最高工资标准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水平, 并不得享有特权及特殊津贴。通过这种工资制度, 制约公职人员凭借职权获取不当利益的追求。

然而, 巴黎公社这种工资标准实行的时间很短暂, 在理论上不够成熟, 在实践中也没得到充分应用。马克思高度肯定巴黎公社的这种做法, 表明他希望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权力公有、公务人员由选举产生并真实的代表人民的利益、权力服务于人民等价值追求。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我国公务人员工资改革的启迪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理论提供了理论指针, 为完善我国公务人员工资体制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第一, 为我们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务人员工资标准提供了理论指针。因为行业、地区、企业效益、个人能力、职位等方面差距导致的工人收入差距较大。我们现在难以确定一个地区工人工资是多少。而依据工人工资来确定公务人员工资是很难操作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务人员工资应与该地区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工资水平相近, 不能远远超越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公务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高额待遇或物质享受是与社会主义公务人员的性质相悖的, 不应享有过多特权。哪些大力鼓吹借鉴国外经验, 推行”高薪养廉”的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 我们在提高公务人员工资标准时应坚持”以民为先”的原则。再分配应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特别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 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置于优先的地位。物质利益上的以民为先才能真正落实”民主官仆”, 而不能在指导思想上高扬”民主官仆”, 应在收入分配上执行”官主民仆”。同时, 在提高公务人员工资水平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理可承受的程度, 过高或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第三, 在公务人员的工资级别上, 马克思不主张有明显差距的工资级别, 目的在于”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 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马克思实际上主张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对分工不同的公务人员在物质待遇上应给予公正、平等对待, 防止公职人员以权谋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还必须实行一定差别的级差工资, 因为过大的差距确实能诱导人不择手段去追求”升官发财”。当前出现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等问题即是证明。在实践中, 不同级别、不同实权的公务人员可支配的资源往往差距很大, 这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未来社会”公务人员工资的论述对我们当前的公务人员工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人员工资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近几年来, 部分地区推行的”阳光工资”改革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产生了很多矛盾。如何推进公务人员工资改革, 已是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难题。我们不妨可以从革命导师的智慧中找到某些启示, 以破解前进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学者称实际收入差距达55倍制度漏洞是主因[EB/OL].http://news.qq.com/a/20100601/000128_1.htm.2010-05-30.

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可行路径 篇3

今年3月份人大会议期间,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当前中国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随意性大、缺乏法律依据,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高管年薪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制定《工资法》予以规范。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此议案作出回复称,该部正在组织研究拟订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并在方案出台后积极开展相应立法工作。

首先,公众从外面看,认为公务员收入非常之高。公务员招考热持续升温,就最清楚地显示了在公众心目中公务员的收入状况: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核者达到160多万人。最抢手的一个职位竟然有4961人报名,这一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很显然,人们之所以蜂拥报考公务员,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公务员的收入比较高。统计数据也支持人们的直感:2008年城镇平均工资,机关年均工资大约为3.4万元,既高于事业单位的近3万元,也高于企业的2.8万元。

然而,在公务员内部,却有很多人抱怨工资太低。这同样是事实。现在全国实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是2006年开始执行的,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构成。职务工资最高的省部级正职是2510元,最低的办事员是340元;级别工资最高的省部级正职最高档是3378元,办事员最低是290元。这样,省部级总工资在五六千元,以此递减,到最低级的乡科级,工资只有一千余元,科员、办事员不足千元。

从这一制度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公务员内部因为行政级别而导致的工资差距较大。但公务员的工作其实更多地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工资应当与年资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因而,是否应当在不同行政级别之间设定较大的工资差距,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制度设计或有其他好处,但难以避免一个巨大的坏处:它会诱导公务员产生过于强烈的升迁动机。

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底层公务员工资收入过低。严格地按照这个工资标准执行,底层公务员维持正常生活尚且存在一定难度,更不要说维持体面的生活。而一个国家要实现优良治理,固然不必迷信什么高薪养廉的说法, 但至少应保证公务员通过正常工资收入过上一个较为体面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生活状态,才能够养成公务员较为健全的为官心态。

当然,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与官方规定的工资体系,有较大差异。这已构成当下中国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所应解决的最严重问题,即正规收入过低,而非正式收入过多。有关调研机构对11个省、直辖市约2万多名公务员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的福利性补贴多达十几、二十几项。这些收入加起来,完全可能超过正规的工资收入。公众广泛关注的三公消费,就构成公务员们一项实实在在的收入。同时,公务员还享受远高于普通行业的福利性收入,这包括公费医疗、住房、高标准的退休金等等。

更不要说,还有部分官员,利用权力获取大量灰色收入,比如,支持家人经商,以低廉价格从房产开发商处购买房屋转手倒卖等等。还有少数官员大量贪贿,金额动辄百万、千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民众对公务员高收入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官员的这些福利收入和灰色收入。

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改革或许应当包括这几个方面:取消公务员自成体系的福利制度,将其纳入社会一般的福利体系,如当地职工医疗、退休保险体系中。统一政府机关财务,控制机关随意发放津贴。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基本工资,同时缩小工资级别差,提高底层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控制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

当然,改革是否会沿着民众期待的方向进行,人们不能乐观。因为,近些年来,已经有过若干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比如,公车改革后,一些官员们仍驾驶着公车,还可领取高额交通补贴。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4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工资改革应“修明渠堵暗道”

来源;江门中公教育

公职人员的低薪酬,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传统和惯性的。历史上的观念认为,无论是当高官还是做小吏,都无非是给皇帝打工当差,当差的不应该拿高报酬,无偿当差当然更好。因此,有的朝代,朝廷不给官吏发薪酬,有的朝代虽然也正式发工资,但数额也不多,比如在清朝,一个县令的正规年薪,是20两银子左右,购买力不到今天的一万元,后来不得不通过养廉银予以补偿;而明清底层具体办事的吏员,一直被认为是给王朝承担无偿徭役的役夫,没有正式报酬,至多也只是给一年才几两银子的“工食银”,不足以养家糊口。其实这些吏员,他们从事的是终身以此为生的职业,而不是偶一为之的徭役。既然是一种职业,不给报酬,他们以什么为生?他们是以在具体办事中通过敲诈勒索捞取好处为生。这种情况,皇帝们也是知道的,但是,实在也拿不出钱或者舍不得拿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甚至放纵他们那么做,把负担直接转嫁给地方百姓。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传承到了今天。公务员被塑造成人民公仆,应该无私奉献,因此,公务员的正式工资一向较低,给人一种枵腹从公的印象。和历史上一样,公务员们无法从正规渠道拿到合理的薪酬,就会利用管理之便,采取各种手段,从阴暗渠道汲取财富以作补偿。乱罚款的,乱收费的,通过审批寻租的,通过检查评比敲诈勒索的。总之,通过正规工资无法得到的,往往通过不正规的手段得到了。不但得到了,有些部门得到的还非常丰厚。

但这种偷偷摸摸的办法,无论对于社会公众还是公务员都是不公平的。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无疑加大了公众不合理负担。而对于公务员来说,因为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权力大小不一样,可供创造的灰色收入不一样;再加上公务员的个人道德操守不一样,从灰色渠道得到好处的能力和意愿也不一样,因此其结果是,那些清水衙门的公务员,那些廉洁奉公的公务员,将不得不忍受贫寒的人生。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提高公务员工资,让所有公务员都能够堂堂正正地得到与他们的付出相称的应得的工资收入,也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要义之一。

但是,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存在混乱状况,在提高公务员尤其基层公务员正常工资的同时,国家也应该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一,既然公务员应该拿合理的应得的报酬,这种报酬拿得要明明白白堂堂正正,那么,那种偷偷摸摸地从灰色渠道捞取收入的做法,就必须坚决取缔,公务员借以寻租敛财,敲诈勒索的所有做法,都应该彻底禁绝,决不能既从明处提高了工资,还在暗处继续拿灰色收入。这必然需要进行限制政府权力,削减行政审批,建设阳光政府,加强公众监督等等行政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第二,公务员人数必须精简。基层公务员人均工资不高,但因为公务员人数众多,社会公众的负担仍然是很重的。目前,除了承担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公务员以外,还有大量其他视同公务员的人员,如各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工、青、妇机关工作人员,作协、文联、红十字会等机关管理人员,都享受公务员待遇,拿着公务员的薪酬和福利。近日消息说,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赵白鸽推行的改革,遇到阻力,因为红十字系统内部“绝大多数人怕改革,怕摘掉公务员的帽子”,怕“去行政化”后当不成公务员,既得利益者反对,使她黯然去职。连红十字会组织的管理人员也被视为是公务员,端着公务员的铁饭碗,由纳税人养活,可想而知我国公务员队伍滥竽充数到何种地步。所以,提高公务员薪酬的必要前提是大力精简公务员队伍,将根本不从事公共服务和管理的人员剥离公务员队伍。如此节约的资金足以提高真正从事公共服务和管理的公务员的薪酬待遇。

第三,公务员内部应进行薪酬福利的调整和改革。公务员内部苦乐不均,等级悬殊,待遇之别有如天壤。基层公务员待遇差收入低,但高级公务员却通过各种职务消费、补贴和福利,消耗浪费了巨额行政开支。如果将他们的巨额花费稍稍压缩,用于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待遇,也是绰绰有余。因此,公务员加薪更应当在体制内进行更为公平的分配和调整,而不是向国家要求更多的拨款。

2007年公务员工资改革 篇5

由于收入降低,北京的不少法官对一项被誉为“阳光工程”的工资改革计划颇有怨言。而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北京市此次工资改革,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法院,税务、工商等传统“强势”部门皆感到“秋凉”。这场被有些人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最大工资改革”,力求解决部门收入“两极分化”问题,而由于涉及面广,触及利益甚多,正在步人真正的深水区,很多人感叹改革的艰难。从根本上堵住部门创收 仅以法院为例,《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北京市朝阳、海淀和丰台三区法院的法官收入下降最大。以前,法官们每审一起案子就会有加班费;现在,工资改革计划取消了加班费,法官收入也不再和诉讼费挂钩。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按劳分配政策: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根据这个原则,评定职工工资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政治态度也要看,但只能是按劳,不能是按政,也不能是按资格。*实行考核制度。考核必须是严格的、全面的,而且是经常的。*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干得好的、干得差的,经过考核给予不同的报酬。物质鼓励不能缺少。对有特殊贡献的也要给奖金。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一些人对此感到欢欣。“过去看着别的有钱单位使劲发钱,我们却只能领那份可怜的死工资,内心感到很自卑。现在不了。”看着新列出的工资表,一位自称在“清水衙门”工作的男士言语中透出自得。中国公务员工资由于各个部门权力不一,“吃财政饭”的人收入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对此,北京市人事局下发的工资改革计划的精神就是要求各部门同一级别、同一工作年限,收入要一样,而在不同年限、不同级别中体现收入差距。改革力求从根本上堵住部门创收等不正常现象。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赞赏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魄力,“这个问题多少年都没有解决。都是公务员,凭什么相差会这么大呢?” 但是,争议也很大。一位被降了工资的人愤愤不平地拿他工作的部门和团委对比,在他看来,自己的部门每天要为财政收回大量的钱,工作很辛苦,但团委的人却只需要在办公室坐坐,“非常轻松”。《瞭望东方周刊》致电北京市人事局了解情况。该局办公室一位董先生表示,此事非常敏感,上级规定一律不接受采访,人事局只向市委、市政府和人事部报告信息。但董先生也指出,过去那些过高的收入其实都是超越规定范围自行发放的,这次改革不是降低大家的工资,而是进行规范,“公务员做工作是职责所在,有了工资再领加班费,这就不合适了”。

法官首当其冲 北京公务员工资改革计划: 北京公务员工资改革计划酝酿于2007年夏季,成型于2007年夏天,计划被简称“3581工程”,核心要义就是统一全市所有公务人员的收入标准,增加一些“清水衙门”如团委、信访局等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取消那些“富得流油”的部门如税务、法院等单位自行设置的各类奖金、补贴。根据北京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的通知》,行政级别和工龄资历等成了核定工资标准的最重要依据.所谓“3581工程”,即通过改革,使科级、处级、厅级和部级人员的月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5000元、8000元和1万元。在这次工资改革中,收入明显降低的群体是法官和税务等“强势”部门的人,而法官受到的冲击特别大。北京市财政系统一位官员估算,全市法官实际收入降低的幅度平均在35%到50%之间。宣武区法院一位法官表示很“气愤”。改革前,这位法官一年的收入算下来,平均每月约为4000多元;经过改革,现在,这位法官的工资表上只有2000元出头。在这位法官看来,基层法院工作特别繁重,如果一味按照行政级别定收入标准,那还不如找个清闲的机关过舒服日子。朝阳、海淀和丰台三个区法院“损失”最大。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在全北京市,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案源多寡不一,这三家法院比其他基层法院处理的案子都要多,法官的收入也要高得多。朝阳区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该区法院的一名普通审判员,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即便是一个刚进去的书记员也有6000元。但经过这次改革,他们的收入被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降了一半多”。这位公务员解释说,在朝阳法院,法官除了国家规定的工资,每办一个案子都有加班费,还有月奖、季度奖、年中奖和年终奖。更重要的是,法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诉讼费,诉讼标的越高,诉讼费就越多。“我们的活是一年比一年多,而收入却在减少。”朝阳区法院一位法官的言语中透着失望和无奈。一位法官认为,在法官工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由政府主导甚至决定法官的收入,二是将法官的收入标准和其他行政公务员相提并论。顺应民心还是“用药太猛” 对于这次改革,北京财政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以“用药太猛”和“弊端严重”来评价。他认为,它将导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官本位,因为官位越高收入越多;二是影响基层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让工资改革变成大锅饭。“”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6

工资”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苏州公务员考试网:suzhou.offcn.com/?wt.mc_id=bk6352专家特别推荐最新申论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及时评论 冯海宁

日前,两条与“公务员[微博]工资改革”的新闻引发关注。一条是,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改革绝不等于单一涨工资。另一条是,公务员工资改革基本目标方向已经确定: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6月22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此前有报道称“公务员工资已经十年未涨”,再加上一些公务员公开“哭穷”,这次改革不免给一些人的印象是“改革就是涨工资”。但很显然,这次改革不能以“涨工资”为核心,而是要针对公务员工资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要在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指导下进行改革。结合“改革基本目标方向”来看,这次改革应为“大改革”。

所谓“大改革”,是指改革包括很多方面,既要调整公务员工资结构,又要兼顾其他社会群体工资水平;不仅要改革公务员在职期间工资水平,也要改革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不但要考虑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还要控制公务员津补贴和灰色福利;不仅要解决公务员内部工资不公,还要解决不同地区工资差距。总之,改革不是单纯“涨工资”。

对于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公务员工资改革,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核心”并打好“基础”,相信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所谓“核心”,是指公平,改革只有围绕“公平”做文章,必然会获得大多数公务员和大多数社会公众支持。而这里的“基础”是指制度,必须为公务员工资立法,或尽快出台国家工资条例把公务员工资纳入其中。

围绕“公平”做文章关键在三点:其一,公务员平均工资要向社会人均工资看齐。专家称,按照国际惯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通行做法,公务员工资水平大体处于社会平均收入偏上位置。据2012年报道,新加坡公务员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私企的三分之二。法国公务员工资也比企业低30%左右。我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应向社会人均工资看齐,不应该偏高。

其二,公务员系统内部的工资要相对公平。基层公务员之所以“哭穷”,原因之一在于考核名目众多,工作压力大,但工资却不高,而官员们动动嘴皮子,工资及津补贴却很高。这是因为,国外公务员是按照职级来发放工资,而我国公务员是按照职务来发放工资。另外,不同地区工资差距也要适当缩小。期待这次改革缩小内部工资不公。

其三,应建立公务员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即不能依赖于宏大的改革来解决工资问题,而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微信:jsoffcn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应该动态调整。如果公务员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应该涨工资。如果公务员工资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应该降工资。

打好“基础”关键在于立法。早就传说工资条例在起草,原定计划是2010年内出台,但至今没有下文。反观国外,规范公务员工资则有专门法律,如美国有《联邦工资法》《联邦工资比较法》;德国有《联邦公务员工资法》等,而我国只有《公务员法》涉及公务员工资,规定过于笼统,这显然不利于规范管理,而制度是规范的基础。

苏州公务员考试网:suzhou.offcn.com/?wt.mc_id=bk6352 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7

究竟我国公务员工资应该怎样改革为妥?古今工资制度有什么变化?工资应该如何计算?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公务员?可以循着历史来探一究竟。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东汉以前, 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 (粮食、布帛) , 唐以后一直到明清, 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 如:“月给”、“月薪”、“月钱”等, 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 后又改称为“柴薪银”, 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而在魏晋六朝时, “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 也逐渐发展为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 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 即可量计。”

现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资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费”, 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 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薪水又叫薪俸、薪给、薪金。部队、警察里称为薪饷, 现代人称为薪资。由于劳动者大多为工人阶级, 所以称为工资。工资是指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所应得的报酬。

据《群书治要》引崔寔《政论》文, 一直到了东汉刘隆当皇帝的延平年 (公元106年) , 才有“红头文件”形式的工资改革:发工资时可以发现金, 但还不是全发钱, 而是一半发货币工资, 一半发实物工资, 即所谓“半谷半钱”。当时叫“月钱”。

在政治经济学中, 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现代概念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 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二、中国历史上的工资制度

据墨子的记载, 有一个傅说 (yue) 由一名在建筑业中挣取工资的人成为殷朝宰相的故事。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个王, 是盘庚的侄子、盘庚的小弟弟小乙的儿子。

武丁曾经与奴隶为伴, 了解奴隶的疾苦, 做了王以后, 不改变当年简朴的生活习惯, 也没有忘掉群众的疾苦。他一心想要复兴商朝, 做一个像商汤那样的名王。他对政治上的事情, 暂时不发表意见, 全交给大臣们去处理, 自己静静地从旁观察思考治理好国家的办法。

“三年不言, 政事决定于冢宰, 以观国风” (《史记·殷本纪》) 的武丁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商汤能够灭亡夏朝, 建立商朝, 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好帮手伊尹;他要复兴商朝, 做个像商汤那样的名王, 也要找一个像伊尹那样的好帮手不可。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思而后礼。” (《礼记·表记》) 于是, 武丁假托鬼神的意旨, 说先王商汤给他推荐了一个大贤人傅说。

这时候, 傅说因为触犯了奴隶主, 犯了罪, 正用绳子拴着, 由监工押着, 在傅岩 (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地方做版筑的苦工。

傅说天生聪明, 有过人之智, 其“形如植鳍” (《荀子·非相》) 。曾经与武丁同为奴隶, 相处甚好。他果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仅仅三年工夫, 就辅佐武丁把殷朝治理得秩序井然, 商朝又一次复兴。

傅说是做版筑的苦工, 相当于现在的建筑工, 当时挣取的就是工资, 按此推算, 工资制度在殷周时代已经存在了。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 从当官的, 到打长工的, 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那时的年薪, 民间多叫工钱, 官方称年俸。俸是指俸禄, 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 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按年结算, 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的无地农民也是这样, 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

“月薪制”始于南朝宋政权。刘裕三儿子刘义隆即位后 (史称“宋文帝”) , 继承和推进了刘裕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 连老百姓欠官府的税租债款也不要了, 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刘义隆当年也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月分俸”, 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月薪制”的雏形, 对中国工薪阶层影响巨大。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 宋政权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 是元嘉末年 (公元450年左右) 。

《礼记》中有关于雇主与雇员之间交易的一般规则。雇员想为雇主承担一些工作, 在形成雇佣关系之前, 必须首先估量自己的能力、职责, 以及全部劳动条件。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避免了违约的可能, 另一方则避免了承担职责的各种风险。根据这样的规则, 一开始, 雇员就应该签订一个谨慎的协议, 之后雇主与雇员不应彼此对抗。在这种协议中, 最主要的条款就是关于工资的规定与协商。

《礼记·王制》说:“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 上农民食九人, 其次食八人, 其次食七人, 其次食六人, 下农民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为差也”。就是说, 根据土地的贫瘠肥沃差别, 百亩之田的收成所能供养人数为为官者的食禄标准, 最低限度就是上述五等, 最优秀的农民的产出可以供养九个人, 次一点可以供养六到八个人, 最次的农民的产出也能供养五个人。

从已故货币史研究专家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所引资料来看, 在中国古代, 清乾隆以前, 中国工薪阶层的总体工资和生活收入, 与西方差距并不大, 有的时代甚至高很多, 即便是最底层给地主老财打长工的“农民工”, 也是这样。而且, 所得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也远远强于那时的西方国家。

三、中国古代工资率的计算

孟子说:“大国地方百里, 君十卿禄, 卿禄四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禄, 卿禄三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 君十卿禄, 卿禄二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

那些被称为职业人员和俸禄阶层的人应该属于官员阶层, 其工资有六个等级。手工劳动或者赚取工资的阶层属于农民阶层, 其工资有五个等级。低级别的士人的薪水以及最优秀的农民的产出是官员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分界线。农民的收入最低, 天子的收入最高, 分别占据这个阶层的两端。最低的工资能够供养五个人。天子以及所有的公共官员都是在政府中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是农民的替代者。他们所有的俸禄都是替代耕作的工资, 虽然, 他们的劳动不是同一类, 他们的工资数量不一样, 但是, 他们的工资级别与农民的产出是成正比的。

官员不仅具有生产性, 而且价值大于农民, 因此, 社会给官员的回报高于普通工资。这里所说的官员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

据《九章算术》中“今有取保一岁价钱二千五百……”透露的信息来看, 西汉时的“取保”这类普通职员的月工资, 大约是二百零八钱, 约相当于现在的400元。

清代官员的工资基本上引用了明代的惯例, 各级相差很大, 一品大员的年薪能达到白银一千多两, 依粮食的价格来换算, 按照明清时代一两白银能购买600余斤的稻谷 (含稻皮) 来换算, 一个知县的年俸一百五十两左右, 就可以换算成9万斤稻谷, 折合现在人民币6万元左右, 而且除了年俸之外还有冰炭银、车马银、笔墨纸砚银、服装银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工资率即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 工资率=单位劳动的产出。作为商品的劳动力, 其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愿意需求的数量相等时的那个价格, 是劳动力市场上由劳动力供求双方竞争形成的。各类不同素质和不同稀缺程度的劳动力各有不同的市场工资率。

四、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就开始着手建立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薪酬制度相应也在不断的趋于完善。近二十多年来, 国家对公务员的工资共进行了六次调整。

第一次加薪是1989年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调一级工资;第二次加薪是1997年7月1日, 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标准由原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0元;第三次加薪是1999年公务员再次加薪, 将基础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80元, 级别工资标准由十级至一级每月55元至470元提高到85元至720元;第四次加薪是2001年1月1日, 基础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30元, 级别工资标准由十五级至一级每人每月85元至720元, 提高到115元至1 166元;第五次加薪是2001年10月1日,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人均月工资增加80元, 增幅为15%;第六次加薪是从2003年7月1日起,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包括离退休人员) 根据不同职务, 每月职务工资分别从100~850元, 增加到130~1 150元。

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开始正式实施。2006年7月, 中共中央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 决定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全面实行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并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为契机, 在全社会进行全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是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 按照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总体思路而设计的一套职级工资制度。

我国公务员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其构成可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构成的主体。

五、对本次公务员工资改革和公务员素质的认识与理解

目前, 公务员工资改革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 即调整工资结构, 扩展晋升空间, 建立比较机制和实施配套改革。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 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 也就是说, 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 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 一些职务不高, 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 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这样既可以抑制当官发财的思想, 同时, 也促使公务员学本领, 增才能。

2006年以来已近十年, 公务员工资一直没有变化, 调整与提升公务员工资是理之长情。有人提出“高薪养廉”, 但在目前国情下, 可能会助长公务员当官发财, 当官做老爷思想的形成, 会严重地恶化干群关系, 阻碍经济的增长, 甚至会败国的。所以, 要积极宣传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思想, 要公务员有艰苦奋斗、甘做公仆的老黄牛精神。

《论语·为政》中, 孔子曰:“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 则寡悔。言寡尤, 形寡悔, 禄在其中矣。”孔子告诫想当官的张想:想做一个好干部好领导, 要知识渊博, 以多听、多看、多经验, 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 等着请教别人, 讲话要谨慎, 不要讲过份的话。对于模棱两可的事, 随时随地都用得上古人的两句话“事到万难需放胆, 宜于两可莫粗心”。如果照这样做就会少了很多后悔, 行为上就不会有差错的地方, 这样要是去谋生, 随便干哪一行都可以, 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

《论语·卫灵公》中,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在其中矣;学也, 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 不谋求衣食。耕田, 也常要饿肚子;学习, 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 不担心贫穷。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8

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多名代表”说得没错,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乱象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老百姓意见很大,迟早都得解决,那么晚痛不如早痛,现在着手改革,也算是顺民心、合民意。不过,经验又告诉我们,但凡触及公务员奶酪,总是不好动的,比如“三公消费”治理到如今基本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此前的养老金改革也一直按兵不动,即便上月末通过的《社保法》也把这当成“敏感话题”而予以绕开。由此不免让人担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如何才能摆脱“改不动、改不好”的窠臼?

其实,为保证改革不停滞、不走偏,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将改革放置于“全民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部署当中,而不是“特事特办”的单兵突进。收入分配改革,全国一盘棋,机关事业单位也必须是其中的棋子,决不能再另起炉灶搞特殊化。

其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既是改革的对象,又是改革的主导者,这便呼吁一个开放式的讨论与论证。以往经验表明,这些“被改革者”都属于强势群体,拥有对改革的主导能力,可以左右改革的方向,而“自肥”是人的本能,这难免让人担心会陷入此前养老金改革改不动的泥淖,从而破坏整体收入改革的气氛。

说来说去,改革的困难很大也很多,但改革的呼声却更高。公众的参与,不仅仅是一股监督力量,对于一场事关每个人利益的改革来说,公众才是一股永续的推动力。在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既需要民意在场,因为民意是破除阻力的最有效武器;又必须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部分,这需要决策者通盘考量、慎之又慎,切莫单兵突进,否则,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现实,改革难免沦为新一轮“公务员加薪”的代名词,更为整个改革的纵深推进制造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医治“择校费”要找准病根

苏宁

日前,教育部发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指导意见:头一条就明确,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力度显然不小。没想到看到最后一条,却又说“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我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是在教育部治下的公立学校学的,老师也是按照教育部审定的教学大纲照本宣科,但若以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读这份指导意见,却甚是费解。既然禁止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任何的”都禁止了,乱收费更是不用说了。就算指导意见对今年的择校费没有追溯力,起码从明年起,就不该再有什么择校费了,为什么还要3到5年呢?还要“力争”?

择校费的普遍存在,根子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消除择校费存在的现实根源之前,单纯禁止“任何名义和方式”的择校费,并非可取之策。

与此类似的,还有学前教育。人人都喊入园贵、入园难,实际上是一方面价格低廉的民办小幼儿园孩子越收越少,另一方面,家长却尽最大能力争着把孩子往收费高、名气大的大幼儿园送,至于能力不够的,自然只好“望园兴叹”、喊“贵”怨“难”。可见,只要有“不均衡”的存在,择校、择园的事就免不了。就算真把“任何名义和方式”的择校费都给禁止了,最终还是会变出其他择校的砝码。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9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1日曾发表一篇题为《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干部?》的文章。文章显示,全国公务员队伍约有60%在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由于行政层级限制,职务很难上去,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表示,目前的情况是职务对于公务员工资起决定性作用。职务与职级分离并行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薪酬制度是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重要条件。

竹立家认为,只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职级的激励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竹立家还称,职务、职级双重晋升的机会,打破了“官本位”思想,也会削弱基层买官卖官之风,维护了公平。

什么是职务和职级? 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而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根据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意味着,在中国,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职务能够决定职级,职级随职务变化,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

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但现实情况却表现为以职定级、以职定薪。

9月5日,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赵子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据统计,在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级别工资仅占两成。

他认为,相比之下,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公务员法》向国务院提交初审时,就涵盖了职务与职级制度的规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改革在加速。

公开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披露,有关部门已经对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拟定了具体办法。

2014年1月,中组部、人社部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省都已经陆续开始尝试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5月28日,人社部发布了《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提出,将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公报》称,研究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度。

公务员工资改革细则 篇10

2倍(2)

变化1

【机关运行经费】 交通部运行预算增1亿

新预算法强调公开机关运行经费和政府采购情况。昨天,新京报记者查询到的90余个公开预算的部门中,76个部门通过单独列出的“重要事项说明”,首次公开了机关运行经费情况。其中,70多个部门还注明了和上年相比,机关运行经费的变化情况。

记者梳理发现,国税系统的机关运行经费最为“庞大”,达117.53亿元;海关系统次之,为28.79亿元;银监会19.14亿元。交通运输部的机关运行经费也达12.50亿元。

据了解,这些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除本级之外,还包含整个系统,因而数额普遍较大。比如,国税总局在预算说明中表示,2015年其下辖预算单位4090个,其中,二级预算单位44个,三级预算单位659个,四级预算单位3387个。海关总署也表示,全国海关目前共有47个直属海关单位(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2个直属海关,2所海关院校),600多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通关监管点近4000个。

对比今年和上年的机关运行经费情况可看出,70个部门中,超过40个部门比上年有所增加。记者归纳发现,机关运行经费的增长大致基于两大原因,一是编制内实有人数增加,二是经费定额标准提高。

比如,交通运输部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较2014年增加了10296.64万元,增幅达9%,是各部门中机关运行经费增加数量最多的部门。该部门说明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

也有20余个部门基于机构调整等原因,今年的机关运行经费比上年有所缩减。比如,农业部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5747.97万元,较2014年预算减少3011.5万元,减少34.38%。农业部表示主要是海上渔政执法单位由农业部全部划转至国家海警局,相应也减少机关运行经费。

变化2 【会议费】

首次公开17亿会议费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微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三公经费”以外,政府部门的“会议费”可以作为“第四公”看待。昨天,新京报记者查询到,至少有86个

部门在基本支出的经济分类专表“商品和服务支出”类别中,“亮”出了各部门的会议费情况。

据了解,这也是中央部门首次大规模披露会议费预算使用情况,已公布的86个部门会议费总额达到17.88亿元。

“会议费”包含哪些费用?新京报记者从财政部门了解到,按照经济分类要求,会议费反映的是部门一类、二类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以及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会议费支出。

受部门规模、职能的影响,会议费用的多少也呈现“冷热不均。”比如,国税系统的会议费总额达到60511.2万元位居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的会议费也达到了20879.31万元。此外,教育部的会议费也“破亿”,达到12884万元。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单位的会议费仅为“个位数”,像国家机关工委的会议费仅6万元。全国友协的会议费为10万元。

披露会议费的86个部门,基本支出总额为2262.07亿元,也就是说,会议费总额约占基本支出的1%。

叶青表示,对于政府部门的会议费现在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因为很多会议可以放在本单位开,这样就可以将租用场地等费用“省下来”,从而降低政府部门“第四公”的花费。

变化3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只见总额

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的情况,此系新预算法的硬性要求。各部门的预算报告,均在文字说明中,单辟章节解释了政府采购情况,遗憾的是公示内容比较简单,仅公开了预算总额。

如财政部,“2015年财政部各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总额2.44亿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6220.25万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3967.92万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14182.27万元。”其余部门与此相同,也都是只公开了政府采购货物预算、政府采购工程预算、政府采购服务预算这三项的预算总额。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政府采购应该列出具体的项目,“这些采购项目都是从哪买的?细化之后便于监督。如果没有涉及具体对象、具体内容,只公开采购预算总额作用不大”。

“只公开政府采购的预算总额很难说明问题”,施政文也对新京报记者说,新预算法硬性要求公开政府采购的情况,主要用意在于提高政府采购的绩效,“衡量政府采购的效率,必须使用相对率。只公开预算总额,只能反映出政府采购的总体规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花出的钱有多少。比如说采购电脑,是什么牌子?均价多少?与市场价相比价格是低了还是高了?这些指标必须通过具体项目、具体内容作出判断”。

变化4 【预算绩效】

绩效评价难见“详单”

新预算法提出了若干“预算绩效评价”方面的要求,如“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据此,超9成部门在预算报告的文字说明中,单辟章节公开了预算绩效情况。但公开内容较简单,仅公开了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和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数量。

如财政部,“2014年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8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5.17亿元;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8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5.17亿元。2015年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61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4.30亿元;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15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19032.29万元”。

具体哪些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评价试点?公示“详单”的仅审计署等极少数部门。审计署报告称,“审计外勤经费”、“审计项目考核与评估专项经费”、“审计干部业务培训(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实施)”和“审计干部业务培训(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实施)”等4项目,实行绩效评价管理,同时纳入绩效评价试点。

“原来我们认为只要没有违法就好,现在从政府治理现代化、预算管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绩效预算就是应当履行的职责”,施政文认为,仅公布预算绩效的项目数量,不公开具体项目内容、绩效管理方式,难以判断出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法、是否到位、是否有效,“这是第一次,相当于开了个头。希望再细化一点,公示出具体包括哪些项目?谁投标这个项目、谁的技术更好?”

【数说预算】 1200万元 审计署

因“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大数据”2015年新增审计数据分析项目预算1200万元。

1420万元 环保部

近两年,跨行政区域环境治理的呼声高涨。环保部今年安排“区域和行业重大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预算142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以及总体设计与管理。

14.60亿元 民航总局

民航总局的“其他民用航空运输支出”预算数为14.60亿元,比2014年增长326.12%,主要是新增北京新机场建设工程、林芝机场改扩建工程等支出。

30% 住房保障支出

初步统计,94个部门中,30余个部门的“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购房补贴(项)”预算增加,占比超过30%。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庆人事考试网

安庆公务员培训网

上一篇:现金贷系统开发如何改变信用贷款行业下一篇:以上教师个人顶岗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