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务用车改革

2024-07-28

集团公务用车改革(精选8篇)

集团公务用车改革 篇1

集团公务用车改革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为提高办公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参考其他企业车改成熟经验,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集团副总、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及杨庄铁矿负责外事协调的副矿长。

三、拟定方案:

方案一:

1、根据集团各副总、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及杨庄铁矿负责外事协调工作的副矿长现在使用的车辆实际情况,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

2、未配置车辆的适用范围个人有自驾车辆的,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收归集团,参加车改。

3、车改人员与集团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服务期三年,三年任职 期满,车辆归以上适用范围个人所有,车辆按照第1、2条评估的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按三年折旧期折旧后,差额由集团支付给个人。

4、车改的人员在岗时享受车改待遇,协议期内车改人员辞职、被免职或工作调出的,从变动的次月起停止补贴,车辆收回;个人可自愿将车辆折旧余额(按三年折旧期)补交集团后,车辆归个人所有。

5、车改人员享受交通补贴(除车辆保险费用以外的燃油费、维 护费等等),由个人持发票在补贴指标额度内据实报销,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负的原则,车辆装饰、日常维修维护等费用及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本人负责。

根据工作固定地及工作范围和性质,具体补贴标准为:-1-

(1)集团副总:3000元/月。

(2)盛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合盛矿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金利选厂、鲁源公司:

1500元/月。

(3)山东兴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庄铁矿、临沂鲁兴钛业有限公司、鑫兴建材有限公司、3000元/月。

6、车辆改革后,参加车改人员不再享有公车接送上下班待遇,无特

殊情况不再索用集团及各单位车辆,自备车辆要以集团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业务使用为主,不得耽误正常工作;集团统一安排的重大公务活动,依据接待方案统一安排车辆。

7、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内的一般性公务活动一律使用自备车辆;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外出差由总经理签批、集团办公室安排公务车辆。

方案二:

1、根据集团各副总、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及杨庄铁矿负责外事协调工作的副矿长现在使用的车辆实际情况,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

2、未配置车辆的适用范围个人有自驾车辆的,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收归集团,参加车改。

3、车改后,集团和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配备驾驶员。

4、车改人员与集团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服务期三年,三年任职 期满,车辆归以上适用范围个人所有,车辆按照第1、2条评估的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按三年折旧期折旧后,差额由集团支付给个人。

5、车改的人员在岗时享受车改待遇,协议期内车改人员辞职、被免职或工作调出的,从变动的次月起停止补贴,车辆收回;个人可自愿将车辆折旧余额(按三年折旧期)补交集团后,车辆归个人所有。

6、车改人员享受交通补贴(包括燃油费、维护费、保险费等),由个人持发票在补贴指标额度内据实报销,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负的原则,车辆装饰、日常维修维护等费用及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本人负责。

根据工作固定地及工作范围和性质,具体补贴标准为:

(1)集团副总:3000元/月。

(2)盛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合盛矿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金利选厂、鲁源公司:

1500元/月---2000元/月

(3)山东兴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庄铁矿、临沂鲁兴钛业有限公司、鑫兴建材有限公司:

2000元/月---3500元/月。

7、车辆改革后,参加车改人员不再享有公车接送上下班待遇,无特

殊情况不再索用集团及各单位车辆,自备车辆要以集团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业务使用为主,不得耽误正常工作;集团统一安排的重大公务活动,依据接待方案统一安排车辆。

8、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内的一般性公务活动一律使用自备车辆;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外出差由总经理签批、集团办公室安排公务车辆。

方案三:

1、根据集团各副总、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及杨庄铁矿负责外事协调工作的副矿长现在使用的车辆实际情况,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

2、未配置车辆的适用范围个人有自驾车辆的,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作出合理价格,收归集团,参加车改。

3、车改后,集团和各生产经营单位不再配备驾驶员。

4、车辆按照第1、2条评估的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按三年折旧期 折旧,三年后差额由集团支付给个人。

5、车改人员与集团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服务期三年,三年任职 期满,车辆归以上适用范围个人所有,6、车改的人员在岗时享受车改待遇,协议期内车改人员辞职、被免职或工作调出的,从变动的次月起停止补贴,车辆收回;个人可自愿将车辆折旧余额(按三年折旧期)补交集团后,车辆归个人所有。

7、车改人员享受交通补贴(包括燃油费、维护费、保险费等),由个人持发票在补贴指标额度内据实报销,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负的原则,车辆装饰、日常维修维护等费用及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本人负责。

根据工作固定地及工作范围和性质,具体补贴标准为:

(1)集团副总:3000元/月。

(2)盛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合盛矿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金利选厂、鲁源公司:

1500元/月---2000元/月

(3)山东兴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庄铁矿、临沂鲁兴钛业有限公司、鑫兴建材有限公司:

2000元/月---3500元/月。

7、车辆改革后,参加车改人员不再享有公车接送上下班待遇,无特殊情况不再索用集团及各单位车辆,自备车辆要以集团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业务使用为主,不得耽误正常工作;集团统一安排的重大公务活动,依据接待方案统一安排车辆。

8、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内的一般性公务活动一律使用自备车辆; 工作固定地100公里范围外出差由总经理签批、集团办公室安排公 务车辆。

9、实行私车公用制,当公务需要时(尤其是对口业务),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指派自备车招待公务。

二〇一三年二月六日

集团公务用车改革 篇2

2007年, 力帆集团统计销售收入121.6亿元人民币, 发动机产销量306万台, 出口创汇4.096亿美元, 专利拥有量4061项, 上述四项指标均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目前, 力帆集团已有员工13715人, 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 并居于重庆民营企业50强之首。

求才知才、知才用才、用才留才

重庆力帆集团以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而著称, 既具有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又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十几年高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人才。集团尹明善董事长提出的“求才知才, 知才用才、用才留才”的人才观, 贯彻到重庆力帆集团的人才管理工作中, 形成了四个鲜明的特点。“选拔是重适用, 重能力, 重业绩。在选拔过程中, 企业不一定选聘最好的, 但一定要适用的。‘最适用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不二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私营企业人才流动性比国有企业大, 对人才忠诚度的要求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不一定选聘最好的’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片面追求名牌大学、高学历、高学位、高分数;二是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同时人才本身又是最好的, 企业当然要选聘。”

重庆力帆集团的人员招聘录用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 通过工作分析 (工作内容、职责、经验、教育程度和技能等) , 确定用人的数量、类别、工作条件、任职资格、拟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和用人程序, 在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下把优秀、合适的人才招纳进来, 并使适用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是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本策略。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工资、奖励制度和福利待遇保障体系, 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因为公平、合理和规范的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发挥广大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单位再创辉煌出谋划策或贡献才智的动力源泉。力帆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集团北京办事处主任段湧认为“员工薪酬确定、晋升与降级、奖励惩处、资格的认定、能力的确认等都需要对员工有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绩效考评是力帆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各部门都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制定了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实施方案, 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实施。这样的绩效考评的目的:一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 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这种能力, 以达到改进员工工作的目的和促进员工的训练发展;二是可以作为工资、奖金、职务晋升、调动和辞退的重要依据;三是有利于改进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定期的绩效考评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吸取经验教训, 以便今后改进提高。”

对于企业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段说:“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人力需求与供给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估, 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着眼于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预先准备所需人才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作为保障, 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建议。由于力帆集团刚刚进入乘用车生产领域, 该领域中生产组织、技术要点均与摩托车生产不一样, 为此力帆集团尽量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就近到长安等企业进行培训。派遣主要骨干前去生产车间跟班劳动, 管理部门跟班工作。外聘专家加盟后, 可基本安排在内部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科举制重回力帆

重庆力帆集团实行“科举制”。民营企业选拔人才难, 甚至有些时候比国有企业还难。中国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多年, 可力帆为何又拿回来了呢?

集团尹明善董事长曾说:“我在思考,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它的进步作用。比如说王安石、狄仁杰这样的宰相, 不都是出于科举制吗?像唐宋八大家, 不都是科举制考出来的吗?科举制可以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还有助于稳定社会。读书人如果不允许他升迁, 他可能会造反。如果觉得升迁有望, 他就会埋头读书, 今年考不上, 他不怪人家, 只怪自己学不好, 于是又回到家去头悬梁锥刺股。所以, 力帆搞了科举制。我们的办法是, 在上一年曾经获得过力帆分公司的表彰以上的人员有考试的资格, 经过报名, 评审, 最后有七百八十余名员工获得了考试资格。其中我们在越南的工厂也有几十位。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 我们也把考卷密封起来, 专人送到了河内。同一时候, 国内国外, 同时开考。我们请专家们阅卷, 初选了二十名分数最高的学生, 然后二十名学生就由老板和老总来进行口试。科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考试内容不实用, 所以我们让笔试和口试的题尽量和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相结合。经过我们的考试, 选出了八位进士, 一名探花, 一名榜眼, 一名状元。我们的进士月薪加一千, 探花加两千, 榜眼加三千, 状元加五千, 我们这次考上的状元, 原来工资只有一千八百块钱, 这次平步青云, 一下就变成了六千八百块钱。每一个人至少提升一级。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我们要让力帆的一万多员工明白, 力帆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无论你的学历多么低, 现在的位置多么低, 只要你考上了, 你也可以平步青云。这样让我们的员工热爱企业, 关注企业。自从科举制度开始之后, 在企业出现了很好的学习气氛。”

无处不在的企业精神

进入力帆企业, 以下这些企业精神口号在厂区门口、办公室、楼道……遍及企业的各个地方。这些企业精神平实中透露着力帆人的果敢和智慧, 透露着力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尹明善董事长说:“要提一个口号给工人的时候, 要通俗上口。我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 念地理课本:吉林三件宝, 貂皮人参乌拉草, 到今天我都没有看过什么是乌拉草, 但我却记得那么清楚。企业如人, 不能没有精神, 于是, 我们便不时地提炼一些理念, 叫全体员工牢记。”

宁可他人负力帆, 不可力帆负他人。

国内赚钱, 市场好汉;海外获利, 民族英雄。

英雄本无种, 创新论成败;富贵岂有根, 质量定兴衰。

老板厚道, 员工地道, 和谐企业, 生财有道。

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百年力帆, 共同打造。

拼价格苟且偷生, 拼质量共同富裕。

大浪淘沙, 是沙自流, 是金自存

到处是本田, 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 要我们干啥?

你为力帆添砖加瓦, 力帆为你遮风避雨。

市场竞争最后是文化竞争。

进门提醒:强者生存。

产品高质量, 生活高质量。产品当当响, 生活蜜蜜甜。

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

获利路有三, 垄断我无权, 投机我没胆, 创新求发展。

力帆的死敌是不争气的力帆。

谁砸力帆的牌子, 力帆就砸谁的饭碗。

不抓品种, 一穷二白;不抓质量, 天诛地灭。

质量就是饭碗, 用户才是老板。

不苦不累, 不是力帆人;不乐不富, 谁做力帆人?

创新让力帆不断发展

力帆提出一个口号, 叫做:“创造新产品, 创造新市场”。对于一个老的市场, 是一个零和的游戏, 你增我就少, 你死我才活, 竞争给人感觉残酷, 伤感;可是新的市场竞争者就少, 如果能创造新产品, 就能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所以, 力帆创造了许许多多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新机器: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造出了当时中国没有的这样一个小不点, 叫做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 1995年一年就卖了8万台, 每台赚200块钱, 一年就赚了1600万;1995年又创造出了电启动的发动机, 在力帆之前, 中国造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全都是脚启动的, 由于创造了产品 (电启动) 的神奇性, 1995年四个月的时间, 就卖了6万台, 每台赚250块钱, 6万台赚了1500万, 仅1995年两个产品赚了3100万。而在1995年的时候, 力帆还是一个500人的小企业, 两个新产品, 资金利润率一年600%多, 这就是创造新产品的神奇。1999年, 他们又创造了一种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100毫升立式摩托车发动机。正是这些创新成就了今日的力帆。

2004年8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对外公布2004年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的产品及生产企业, 力帆集团的“力帆 (LIFAN) 50-200ml单缸汽油机”榜上有名, 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摩托车行业发动机唯一一家上榜企业。2006年1月, 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中国100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 “力帆LIFAN”商标价值以21.333亿元的价值排名第78位, 在汽车行业排名第六。2007年,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 力帆位列第231位。

2006年1月, 力帆520轿车全球同步上市, 标志着力帆集团正式进军汽车产业。同时成立了汽车研究院。截至2007年, 力帆集团已获国内外专利4061项, 居汽车行业第一, 全国民营企业第一。

在多年前的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尹明善董事长有这样一段话:“据说, 毛泽东对他的同事们讲:你们说什么叫政治?大家众说纷纭。毛泽东说:不要说得这么复杂, 政治就是两句话: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毛泽东还说, 军事也没有那么复杂, 军事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跑。朋友们, 对毛泽东的论述有很多误区, 大家都认为毛泽东是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典范, 其实毛泽东在战略上是可以以弱胜强的, 但在战术上, 从来都是以多胜少。实际上总结起来就是‘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跑。’力帆的摩托车在当时是多么弱小啊, 我们只有二十万元资金, 当时中国的摩托车老大嘉陵有二十亿资金, 是我们的一万倍。我们和他们正面冲撞, 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我们就放弃一级市场, 把网络沉到二三级市场, 今天的汽车也是这样, 我们不进北京城, 不到上海, 不到广州, 就在县城、地级市发展, 把我们壮大了之后, 我相信, 通过我们“让开大道, 占领两厢”, 寻找我们赖以生存的青纱帐, 甘蔗林, 然后通过游击战、运动战, 最后打阵地战, 总有一天, 北京也再会出现一个“傅作义”先生, 像当年迎接解放军进城一样, 把力帆轿车接到北京城来。”

2007年力帆各类汽车产品生产产量达8万多辆, 实现汽车产品销售收入50多亿元。后继开发生产的LF620、LF320车型也将在全国陆续上市。

优秀的力帆人

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刚进企业干起工作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顺心, 真烦”是听到最多的报怨, 相信下面这位力帆的优秀员工的成长历程对我们即将进入职场的同学们会有所启迪, 工作:踏实, 认真, 钻研;做人:厚道, 真诚, 互利;事业上又怎会不前进呢?

28岁的年轻小伙子焦飞, 2006年5月份转正入党, 获汽车集团生产支部 (冲、焊、涂、总) 优秀党员称号。现职任汽车总装车间内饰组组长。

见到焦飞, 首先明显地感觉得到, 他是个始终笑着对人的忠厚小伙子。焦飞2006年3月进厂, 当时是在总装车间内饰组分装仪表。2个月后, 进入内饰组合装线。在此工作岗位上, 认真努力地学习工作, 凭着这股子肯干肯学的劲头, 五个月后, 就被推荐为内饰组的组长。

他常说:生产线上的各种技巧, 书本上是学不好的,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 多做多干多摸索, 只有这样用心, 才能总结出真正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

刚进厂的时候没有一个熟人, 只有自己闷着头, 拼命地学, 拼命地干。由于生产任务紧, 工作量特别大, 小组里经常需要加班, 可都累了一天了, 站得脚又麻, 胳膊又酸的, 谁愿意晚上再继续加班啊?但是他却说, 自己家比同事家近, 心里又时时想着生产线, 于是就主动要求加班, 无数次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 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为了不耽误生产线生产, 他和两个同事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硬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 由三个人完成了现在九个人的工作量。回想起那段拼搏的日子, 他说:“那时候真是累啊, 仪表板一套连抬带上一共就俩人, 手是累得又麻又抖的, 都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

也许就是靠他这股子肯干肯钻肯学的“傻”劲, 使他迅速地了解了总装内饰组各个工位的工作内容和技巧。他平时本是个少说话多干事的人, 可谈到工作内容、技巧时却滔滔不绝, 神采飞扬。

“比如说那个玻璃升降器的安装, 别看都是些孔好像无所谓的样子, 先上哪个孔, 后上哪个孔, 那都是有讲究的, 你不按规律来, 你就是上不好, 上不快……”

有一回, 同事在生产线上安装仪表板时, 由于前后隔热垫板太厚, 使仪表板安装不到位导致生产线停线, 焦飞迅速来到事发现场, 凭着他以前喜欢多钻研的经验, 迅速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经过技术排除后, 终于使生产线恢复了生产。领导要他申请改善提案奖, 他却说:“没什么的, 这都是应该的。”

还有一回, 安装方向管柱支架, 由于螺母孔过大, 打不住扭力继而导致生产线停线。他到了又是二话不说, 挽起袖子, 自己就上。仍然是不出众望, 迅速地恢复了生产线生产。

对于他自己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工作经验、技巧他从来不独自受用, 他都会很大方地拿出来与同事分享、交流。刚来的时候总共内饰组不到三、四十人, 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人了。而这些人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亲手帮带出来的。

由工会动员献爱心时, 不管认识不认识, 他都是积极帮助。有人不理解地说;“何必呢?强出风头, 自己收入并不高, 还捐助别人?”焦飞却认为:“人人都会有生病、年老, 假如自己有了困难时, 收到了别人如雪中送炭的关怀和帮助, 自己一定很高兴的。那别人有困难时候, 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们啊!”

过去很辛苦, 现在很繁忙, 对待将来, 焦飞又是怎么想的呢?

集团公务用车改革 篇3

“我们与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进行合作,为客户设计独一无二的专属飞机,客户可以任意选择其所钟爱的装修及装饰,同时也与BBJ或ACJ公务机固有的内饰设计理念保持一致。” Andrew Winch评论称。

“Mayfair项目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专属设计方案,而且费用更省,设计周期更短。” Andrew说道。

“中国公务航空集团非常高兴能与Andrew Winch Designs公司就Mayfair项目达成合作。Andrew Winch Designs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公务机内饰设计方案,并与公务机的原有配置形成完美的融合。这些特质使得我们可以用更短时间,将专属的豪华公务机呈现在客户面前。”中国公务航空集团CEO廖学锋称。

“此次与中国公务航空集团建立伙伴关系,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希望未来可以一起创造更多更好的公务机内饰设计方案。” Andrew总结道。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篇4

1、请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来研究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内容,将公车改革列入今年政府工作计划,为我国的公车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表明中央对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决心和力量。今年“两会”后,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

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状况也没有严格的制度,导致现行的公务用车存在数量越来越多,费用支出过大、使用效益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课题,其研究结果能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我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公务用车制度,是沿用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控制、编制管理、单位所有、按需配给的模式。在当时经济发展条件下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我国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其四:

(一)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沉重.(二)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三)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四)超编配车,盲目攀比

3、我国公务用车现状弊端的原因

(一)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既得利益集团的“官本位”思想造成的阻力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其他的相关方面原因

如:落后的公共交通体系,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公车管理存在着难度大、问题复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4、国外公务用车管理可以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一)公车数量少

国外一些国家公务车的使用数量严格控制,必须达到国家领导层才能有公车和司机,如新加坡给总统、总理和资政3人配备专车及司机,由他们上下班及公私出行使用

(二)严格监控

各国都明令禁止公车私用,美国惩罚为“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车权,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

(三)国产化、低排量

许多国家都规定公务用车一律使用国产汽车,而且严格禁止豪华、高排量车。

(四)适当的交通补贴

国外政府大多是以距工作地远近来确定车贴数额,并大力提倡使用节能低耗的交通工具

上下班。

5、国内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模式及优缺点

我国公车制度改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目前,经历了十几年探索和发展,各地因地制宜地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车改模式,即货币化公车改革、半货币化公车改革、加强管理公车改革三种模式。且三种公车改革模式都有一定的利弊因素。

(一)货币化公车改革

按照公务员行政级别、岗位发放适当交通费用补贴。

(二)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优缺点

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优势有:使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是我国公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之一。能够有效减轻公务用车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

货币化公车改革存在的缺陷为:①货币化车改既不合理又不合法。②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不明显,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③货币化车改模式不能充分体现社会公平。④易成为滋生新的腐败的温床。

(三)半货币化公车改革

半货币化公车改革,即取消机关公务用车,由政府后勤部门组建新的机关车辆管理中心或出租车租赁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定期结算。方法有三种:①按核定各单位用车费用,实行总额包干,计费用车。②向公务员发放数额不等的乘车卡(IC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结算,超支不补,结余转入下年使用,或按结余金额的30%-50%以现金形式奖励个人。③按职级核定公务用车补贴限额,个人凭车辆燃油费、维护费、保险费等有效票据在个人补贴限额内报销,超支自负,结余转下年使用或按比一定例奖励个人。

半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优缺点。

半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优势有:货币化公车改革,通过取消公务用车,组建新的机关车辆管理中心或出租车租赁公司,实行乘车卡、实报实销等方式。

半货币化公车改革存在的弊端为:新组建的机关车辆管理中心或出租车租赁公司,对已经饱和的城市出租车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四)加强管理公车改革

加强管理公车改革的优势有:加强管理公车改革,对低效浪费和公车私用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起到了节约行政成本和提高车辆使用率的目的。

加强管理公车改革存在的缺陷为:对公务用车进行集中管理,手续繁琐,不能满足突发事件需要,集中管理的车辆没有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资金不能有效的形成良性循环。

(五)全面系统进行车改,推进配套制度建设

1、要想根本杜绝公车造成的恶劣影响,需要完善公务用车制度的法律法规。

2、建立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公务用车预决算的明确性和透明度,做到政府公务用车信息公开。

3、积极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

4、稳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改革,完善后勤服务机构的建设。

6、如何不断优化车改方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一)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管理

(二)大规模的用车社会化

(三)适当的车辆交通补贴

安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篇5

2015年7月8日

会 议 发 言 材 料

目 录

省发改委: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言..........1

省管局: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言...........10 省财政厅: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言.......14 省人社厅: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言.......20

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张韶春(2015年7月8日)

同志们:

6月29日,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我省车改方案,标志着我省公车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我先就车改方案的基本精神向大家作个通报,待会夏来常务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做好车改各项工作。

一、方案起草情况

去年7月中旬,中央《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40号)下发后,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初步考虑》上报省政府。省里立即成立了以夏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春明副省长为副组长,省直12个部门和合肥市为成员单位的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11月28日省车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后,我们从发改委、省管局、财政厅、人社厅、编办、公安厅等单

位抽调人员,迅速组建了省车改办。12月份完成了全省统计摸底工作,并同步起草了《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省管局、财政厅、人社厅分别起草了《省直机关车改实施方案》、《车辆处置办法》、《执法执勤用车改革办法》、《司勤人员安置指导意见》。相关文件初稿形成后,我们两次征求省直184个参改单位及16个省辖市意见,共收集意见357条,能吸纳的都吸纳了。还上门征求了8个车改矛盾较突出单位的意见,召开了执法执勤车辆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建议。同时加强与周边兄弟省份的联系,学习和借鉴好经验和好作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车改工作,詹夏来常务副省长、方春明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詹夏来常务副省长还亲自带队赴中央车改办汇报。今年4月20日,中央车改办《关于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与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对车改方案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审阅。5月1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定了车改方案,5月14日正式上报中央车改办。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对我省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提出了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我们又进行修改完善,6月12日再次上报,6月29日获批。

二、方案基本精神

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按照遵守纪律、尊重事实、减

少矛盾、平稳过渡的工作原则,将节支率作为方案制定底线,确保方案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经得起今后的检查和审计。在此基础上,注重从实际出发,努力兼顾各方面工作需求。

(一)总体考虑

严格按照中央车改精神,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根据从严从紧、应改尽改,厉行节约、保障出行,统一部署、分级负责,规范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努力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加快建立符合省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二)关于工作用车实物保障范围

中央规定:鼓励省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考虑到工作需要,我省省直机关工作用车实物保障范围为四大班子秘书长、副秘书长,省直单位正厅实职,省人大和省政协各专委会主任委员、正厅实职副主任委员。

(三)关于保留机要通信和应急用车

机要通信和应急用车是各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保障。参照中央规定和做法,省直机关各单位原则上保留1辆机要通信和4辆以内的应急用车,其中应急用车为:100人(含)以下1辆,100人至200人(含)2辆,200人至300人(含)

辆,300人以上4辆。从周边省份看,各省基本上都是这样规定的。车改后,各单位保留车辆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减少,但是改革后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的出行方式,用车需求也会减少。

关于省属参公事业单位,根据规定,与其主管部门不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可保留1辆车;与主管部门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原则上不留车,人员编制数纳入主管部门一并核定应急车辆编制。这个规定对参公事业单位确有影响,希望大家理解:一是中央车改办有明确要求。二是参公单位数量多,开口子后范围大。三是参公事业单位如急需用车,也可从其主管部门的应急车辆中调配使用。

对于市、县来说,国家规定在确保节支率的前提下,省辖市、县(市、区)可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确定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务用车。改革后保留的公务用车,不再配备到部门,必须建立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用于部门机要和应急保障。这部分保留车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用于保障各部门跨地域出差、下乡等公务出行需要。同时,中央还规定在少数公共交通服务薄弱的地方允许保留少量调研和接待用车,也会相对缓解公务用车紧张状况。

(四)关于执法用车车辆保留数量

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改革是公车改革的重点。中央明确规定,省、市、县三级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分别不超过现有车辆编

制数(不含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30%、50%和60%,但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统算节支率高、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的地方,可按40%、60%和70%标准执行。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执法执勤用车改革不搞“一刀切”,各执法执勤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留车比例,确因工作需要超过上述比例的,要相应扣减补贴标准,超过90%的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各单位要建立部门内部执法执勤车辆平台,统一调度使用,确保正常执法执勤工作不受影响。市县必须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

除此之外,中央规定对确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其他部门,按照低于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核定留用车辆,留用车辆一律建立综合执法车辆管理服务平台统一管理。根据这一规定,省里按照权力清单,初步确定了25个行政执法部门,按照编制数的25%保留执法车辆,由省公车管理部门建立统一车辆管理服务平台,但车辆仍留在原单位使用。遇重大执法任务时,可由平台进行统一调度,也可由本单位应急车辆保证。

(五)关于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和标准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在设计省直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和标准时考虑,一是确保不超过7%节支率的硬性要求;二是在中央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用足政策;三是兼顾社会影响和各方面利益诉求。据此,我省省直机

关公务交通补贴层级为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及以下(含行政编制工勤人员)五档,补贴标准分别为正厅级1690元/月、副厅级1600元/月、正处级1000元/月、副处级900元/月、科级及以下550元/月。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再三强调,公务交通补贴是用于城区内的公务出行补贴,不是工资福利,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这一精神。

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划分及标准,可不与省直机关相对应,由各市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六)关于司勤人员安置

司勤人员安置是这次车改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妥善安置。按照“以人为本、依法合规、各司其职”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总责,指导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参改单位负主要责任,组织实施本单位司勤人员安置。涉改司勤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不得简单推向社会,尤其要做好工作年限长、年龄较大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鼓励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提前离岗,基本待遇不变。这个5年的时间是算到2015年12月31日的,即1960年12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都可以申请提前离岗。二是在册正式司勤人员通过内部转岗方式妥善安置。三是在册正

式司勤人员,通过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四是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不能满足保留公务用车需要时,可在其他司勤人员中择优选用,并签定劳动合同。五是依法做好未聘用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以及经济补偿等工作,退回劳务派遣及借用、返聘司勤人员。

(七)关于车改后公务出行问题

大家都很关心车改后公务出行问题。“保障出行”是这次车改的一项重要原则,但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方式解决,而不是过去用单位的公务用车解决。要防止出现“既拿钱,又坐车”的情况。今后,省直单位拿到公务交通补贴的同志,在合肥市城区(包括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和包河区,不含四县一市)范围内公务出行,原则上不能再使用公车。超出保障区域,包括往返合肥新桥机场进行公务活动属于出差,按照差旅费相关规定执行。跨区域的公务出行,可到省直机关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者从社会化汽车租赁服务公司租车,省管局已经就社会化汽车租赁服务公司准备对外招投标了,也可使用单位应急车辆。

至于大家关心的以后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开会怎么用车,这里讲一下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后到中南海开会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的:一是由各单位保留的公务用车保障;二是乘坐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方式租用的车辆到中南海

附近后步行进入;三是驾驶私家车进入;四是乘坐公共交通或出租车到中南海附近后步行进入;五是使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进入。中央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我们,所以请大家遵照执行。同时也请四大班子办公厅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八)关于其他相关问题

对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公车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向社会统一公开处置。依据中央车改办有关要求,省管局已制定省直机关涉改车辆处置办法,各地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办法,确保车辆处置公开透明、公平有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地税)和省经信委、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检察院下设机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与驻在地统一标准和同步推进,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所需经费按原渠道供给。

三、车改的组织实施

这次车改实行“分级负责”原则,即: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省直机关和省辖市改革方案,组织实施省直机关公车改革;省直各参改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车改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各省辖市公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车改工作。

省直参改单位在这次会议后10日内,完成本单位实施方案 的制定和报送工作。方案报送前,需与省车改办先行沟通,省车改办原则同意后,再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正式报送。省车改办将初审后的实施方案报省车改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复,各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争取8月底前完成省直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省在保留车辆、补贴标准上已经用足了中央给的空间,省直机关(不含省直大垂管单位)的节支率为7.8%,仅比中央车改办规定的7%节支率略高一点,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严守节支率的底线,不强调特殊原因,不另外开口子,确保方案经得起以后的监督检查。省车改办将严格把关,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省辖市在会后1个月内完成本地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报送工作。方案报送前,请先与省车改办沟通,再由市委、市政府审议后正式上报,力争10月底前完成市本级车改任务,12月底前完成县(市、区)和乡镇的车改工作。

同志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复杂而艰巨,任务很重,希望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责任和任务落实,高质量地完成我省车改任务。

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

省委副秘书长、省管局局长

王学银

(2015年7月8日)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从严从紧核定保留车辆,严格依规移交取消车辆 根据中央要求,我省保留车辆应全部实行编制管理,不得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从严从紧核定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的保留车辆编制,确保现有公务用车应改尽改,按规定应当取消的车辆一律取消,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为做好编制核定工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与财政、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审核各单位各部门《参改车辆信息统计表》,摸清涉改车辆底数;认真审核各单位各部门《申请保留车辆汇总表》,严格按照中央批准的安徽省《总体方案》和省直机关《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确定各单位各部门保留车辆编制,绝不允许有游离于编制外的超编车辆存在。

各单位、各部门在明确保留和取消车辆后,要认真填写《取消车辆信息统计表》、《取消车辆附件表》,要确保取消上交车辆证件齐全和随车工具齐备,接受查验,停驶封存,适时移交。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实施方案获得批准、按规定时限将封存停驶的车辆移交后,方可发放补贴。这两个环节紧密相连,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必须衔接好。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国管局等五部门通知要求,今后在车辆更新时,要逐步在机要通信等车辆中配备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使节能环保、经济节约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处置车辆要阳光透明,操作程序要公开规范 这次公车改革取消车辆如何处置,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取消公车的处置工作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决定改革的成效,影响党政机关的公信力,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不仅负责本级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的处置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本级取消的执法执勤车辆以及中央驻皖单位和垂管系统取消车辆的处置,车况复杂,数量较多。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会同财政、国资等部门,公开招标确定车辆评估鉴定、拍卖和解体机构,实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车辆处置工作全过程的规范有序、阳光透明,切实防止甩

卖、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需要指出的是,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和评估取消车辆处置工作成效,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公务出行保障体系 根据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的分工,省管局正在抓紧设立省直机关过渡性车管中心,同步建立省直机关车辆管理信息平台,搭建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综合执法平台,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涉改单位申请用车、派车和结算提供一站式快捷便利服务,确保公务出行的安全、保密。目前,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已进入实际测试运行阶段,即将在省直机关开展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工作。

省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正在实施社会化汽车租赁公司的招标采购,目前已完成采购需求等招标文件的制作和专家论证,即将挂网招标,以补充保障省直机关公务出行需求。

四、切实加强保留车辆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要健全制度体系。按照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要求,抓紧修订《安徽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各参改单位要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责任制,细化具体措施,严格日常管理,进一步落实保险、维修、加油三定点和回单位存放以及节假日封存停驶等规定。

二是对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管理。省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

尽快拿出标识化管理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开,引入和强化社会监督,杜绝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

三是严控车辆运行维护成本。严格实行单车核算制度和绩效考评管理,控制油耗和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六个不得”要求,研究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通报制度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追踪问责,充分发挥好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机关以及干部职工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确保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谨合规,节约高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公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需要我们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集中精力把这项改革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希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同志们精心谋划,严谨操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改革任务。谢谢!

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

省财政厅厅长 罗建国(2015年7月8日)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财政部门职责,就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完成数据测算任务

根据中央要求,全省和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节支率均不得低于7%。为保证节支率符合中央要求,数据测算要做到科学、准确。数据测算主要包括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和节支率三个方面:

(一)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主要包括涉改公务用车更新和新增购置费、涉改公务用车运行费、涉改司勤人员开支、已实行车改地区或部门交通补贴,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计算改革前的公务交通总支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改革前与公车运行有关的各项费用是指实有车辆运行所有费用,既包括编制内车辆,也包括编制外车辆;既包括预算安排的车辆运行费,也包括在其他项目资金中列支车辆运

行费,不夸大、不缩小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合理确定测算基期年份。我省在上报中央方案时,测算数据是以2011年至2013年实际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算的基础数据。其中:改革前的公务用车更新和新增购置费采用的是2008年至2010年数据,主要考虑到2011年起我省开展公务用车治理工作,期间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在各市上报方案时,测算数据比照办理。

(二)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包括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保留涉改车辆运行费、保留涉改车辆更新购置费、保留涉改司勤人员支出和其他支出。测算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补贴标准要科学合理。补贴标准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市、县(市、区)在中央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参照省直标准,合理确定。二是保留车辆费用要符合厉行节约原则。要根据从严从紧、应改尽改原则,按照核定保留车辆编制,认真计算保留车辆运行费和改革后车辆购置费。保留车辆运行费根据改革前单车运行成本乘以保留车辆数计算确定。根据国家规定,车辆购置费按单价18万元、车辆使用寿命10年测算。三是要规范保留司勤人员支出。省公车改革方案测算时,保留司勤人员按以下标准测算:司勤人员占一般公务

用车数的80%左右,占执法执勤用车数的30%左右。各市在测算时比照执行。保留司勤人员支出根据改革前司勤人员平均收入和保留司勤人员数测算。

(三)节支率计算是指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减去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除以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考虑到改革后租车费用不能准确测算,为保证一致性,在计算时可以不考虑改革前后租车费用。

二、切实做好相关经费保障工作

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各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认真测算,统筹安排,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努力保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需要。一是科学安排公务交通补贴。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会同人社、编办等部门,对享受公务交通补贴人员、补贴标准等审核确认,参改人员首先应当是行政机关或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同时具有行政人员或参公管理人员、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身份;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要与参改人员所处岗位一致。二是依规核定司勤人员安置费用。要认真对照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根据不同司勤人员安置情况的不同,确认是否需要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司勤人员安置既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也不能为了安置而不计成本。三是合理制定保留车辆运行费用标准。要结合明年的预算编制,认真研究单车运行成本,合理确定保留车辆运行费用定额,开前门、堵后门,确保车辆运行费用的公开透明,并加强对保留车辆运行费用的管理。

三、务实推进执法执勤用车改革

中央规定的执法执勤部门(系统)共17个,我省有10个,分别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纪律(监察)、司法(含监狱)、农业、地税、工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含森林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根据《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比例,按现有编制数(扣除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原则上省级不超过30%,市级不超过5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60%。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基数小或先期已进行车改压缩了车辆、统算节支率高、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平台并承诺两年内到位的地方,市级不超过60%、县(市、区)及以下不超过70%标准执行。保留车辆比例超过90%的部门,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根据国家和省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分工,执法执勤用车改革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

由于执法执勤用车的特殊性,执法执勤用车坚持改革与保障并重,在确保满足执法执勤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保障需要、厉行节约原则,在保证整体压缩比例符合中央和省里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各执法部门任务不同,实事求是地确定各执法部门保留执法执勤用车数量,不搞

一刀切。根据国家规定,执法执勤用车配备要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执法执勤用车。

四、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根据国家《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健全公务用车制度管理和保障制度,加强定向化保障车辆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保障公务出行。要防止既用车又拿钱现象,又要避免因公务出行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工作的情况发生,切实做好公车改革前后制度衔接工作。一要研究制定车辆租赁费用管理制度,建立租车审批制度,加强租车费用报销管理,强化车辆租赁的监督管理。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车辆租赁社会化服务政府采购工作。二要会同组织部门研究制定挂职、选派及异地任职干部往返工作地与常驻地交通补贴管理制度,明确交通补贴发放标准。三要做好公务交通补贴与差旅费制度的衔接,省直机关公务交通补贴范围为合肥市城区,各市、县要具体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保障区域范围,跨区域公务出行视为出差。四要加强保留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建立健全执法执勤用车使用审批制度,执法执勤用车不得用于非执法执勤公务。五要配合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制定保留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对保留车辆严格实行编制管理,财政部门在车辆编制内,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车辆购置经费;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责任制,严格公务用车使

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六要建立公车运行费监测分析制度,对公车运行费非正常增长进行预警,加强对公车运行费的监督检查。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列入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纳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协调配合,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按期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务。

在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发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

刘莉

(2015年7月8日)

同志们: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司勤人员的切身利益,妥善安置司勤人员是顺利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全省各级人社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夏来常务副省长和春明副省长的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职能,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司勤人员安置及参改人员范围等问题作有关说明。

一、关于司勤人员安置原则及有关政策

1.司勤人员安置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内部消化为主,多途径、最大限度地安置司勤人员,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人事劳动关系的正式在岗司勤人员,都是本次涉改单位司勤人员安置的对象,都应当妥善安置。二是坚持依法合规的原

则,认真执行政策规定,规范操作程序,保证司勤人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阳光透明、公平公正。三是坚持各司其职的原则,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所有涉改司勤人员妥善安置。

2.司勤人员安置方式。一是组织竞聘上岗。各车改单位应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工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通过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确定聘用人员,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不能满足保留公务用车需要时,应在其他司勤人员中择优选用。二是实施内部转岗。各车改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单位特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对未聘用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可安排在单位所需的工勤技能岗位从事辅助性工作,并做好相应转岗培训,使转岗人员尽快适应新岗位。本部门或所属事业单位临时性、辅助性工勤岗位空缺,在组织对外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选用非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三是允许提前离岗。截至2015年12月31日,对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四是鼓励自谋职业。支持鼓励在册正式未聘司勤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

领办经济实体。在册正式未聘司勤人员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后,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五是退回劳务派遣及借用、返聘人员。未聘用的劳务派遣司勤人员,应退回派遣机构,经车改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协商,由劳务派遣机构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办理,所需支出由车改单位承担。对借调、退休返聘的司勤人员,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由原单位予以退回,原借出单位负责妥善安置。六是解除劳动关系。对订立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非在册正式司勤人员,合同到期终止或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的,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3.解聘人员社保政策。司勤人员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后,应按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规定可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按原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规定,给予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非在册正式司勤人员,应从与原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按规定参保的,原单位应为其办理参保登记并

补缴养老、医疗保险费。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时间和办法按照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劳社〔2006〕66号)等规定执行;补缴医疗保险费的时间和办法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二、关于省直机关司勤人员安置实施工作

省直机关司勤人员安置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对全省的指导示范作用强。建议省直各单位按照省车改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抓紧制定安置方案,确保司勤人员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1.成立安置工作组织机构。按照要求,各单位要成立安置工作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力量做好本单位司勤人员安置工作。

2.制定安置方案。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保留车辆及司勤人员现状,制定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的司勤人员安置方案,方案应包括组织领导、安置范围、总体原则、不同用工方式司勤人员安置方式方法、解聘人员待遇、完成时限和要求等内容。制定司勤人员安置方案时,应充分征求单位干部职工和司勤人员的意见建议。司勤人员安置方案应经过单位集体研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随单位公车制度改革方案一同上报省车改办,同时填报《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勤人员安置基本信息表》,填

报信息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30日。

3.加强对司勤人员的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全面宣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司勤人员安置有关规定,认真解释相关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司勤人员消除思想顾虑。在制定安置措施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念,尊重司勤人员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同时也应制定工作预案,把工作做深做细,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问题。

4.精心组织安置工作。各单位安置方案经批准后,要精心组织实施好每一个环节工作,特别要加强对竞聘上岗、内部转岗、提前离岗、自谋职业和解除劳动关系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确保安置过程平稳顺利。安置司勤人员所需必要支出,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三、关于各市司勤人员安置指导意见制定工作

各市及所属县(市、区)在推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的重点:

1.成立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组。根据《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各地应成立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组,各级人社部门要在当地车改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牵头负责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切实加强与发改、行管、财政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做好改革相关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掌握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神;二是通过调查统计掌握本地司勤人员情况,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夯实基础;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司勤人员的意见;四是学习借鉴周边市县和兄弟单位先进经验,为制定本地安置指导意见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宣传公车改革政策,为司勤人员安置营造良好氛围。

3.制定司勤人员安置指导意见。各地应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科学制定司勤人员安置指导意见,明确司勤人员安置范围、原则、办法、待遇等重点内容,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单位制宜。指导意见起草后,应充分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确保政策清晰、内容全面、方法民主,切实维护司勤人员合法权益。司勤人员安置指导意见要随各市车改实施方案一同上报省车改领导小组审批。

四、关于参改机构和参改人员的界定及填报注意事项 按照省车改领导小组安排,下一步,在省直车改方案报批过程中,人社部门将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编办做好参改人员及其职级待遇的审核工作。刚才,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已介绍了本次车改的机构、人员范围和待遇标准,省直各部门在上报方案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参改范围和车贴标准。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省车改范围界定,从严把关,既不能扩大或缩小参改范围,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参改人员的车贴待遇标准。希望大家注意加强沟通协调,保证执行全省车改政策的统一性。

二是准确上报参改人员身份信息。单位的名称、性质、行政级别和核定编制数要根据各单位“三定方案”填写,参改人员要按照职务级别分层填写。省组织、人社、编制部门将依据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工资统发库和公务员年度统计数据库,对各省直单位上报的参改机构和人员范围及其职级进行审核,建议各部门做到“从严从紧,应改尽改”,确保参改人员身份信息真实准确。

三是及时、准确填写有关表格。各部门应认真填写《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享受车贴人员基本信息表》,随各单位实施方案一并报省车改办,经省车改办审核并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填报信息表与上述数据库不一致的,由单位作出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个别参改人员身份和补贴标准出现争议的暂且搁置,最终由省车改领导小组裁定,不影响单位车改工作整体进程。

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结 篇6

管委会:

按照《********************的通知》(唐*字**号)文件精神,下一步,我单位拟抓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但从实际情况看,仍有如下问题需妥善解决。

一、管委会现有管理机构共14个,其中内设机构6个,市直派驻机构5个,所属事业单位3个。各机构各司其职,无法实现集中办公,车辆需求紧张。

二、目前我单位行政编制人员为16名,分布于14个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中。其余干部职工共230人,其中,129名人员为事业编制,39名人员为企业编制,另有62名人事代理人员,下步也即将纳入车改范围。

三、***辖区内公共交通网络不健全,出租车辆较少,基本无公交,区域偏远(单位干部职工多数在乐亭、海港居住),各项设施不完备,且管辖范围大,外出办公、景区调研、现场督导项目进度以及到市里开会等存在实际困难。按照现行政策和指标进行改革、整改后,全区公务用车仅剩一辆,无法满足办公需求。

综上所述,恳请管委会领导与*沟通,适当增加旅游岛公务用车编制数量,初步计划需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个,并增加调研车辆1部。

人民银行公务用车改革路径分析 篇7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全国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纷纷研究公务用车改革措施。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 各地因地制宜地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车改模式, 概括起来有货币化公车改革、半货币化公车改革、加强管理公车改革三种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 已经进行车改的地方, 大多数采取了货币化方法, 即取消公务用车, 按照行政级别、岗位发放适当的交通补贴。实际上用货币来进行分配, 是不合理的, 也不合法, 从经济学角度讲, 也没有任何依据。同时, 货币化方式公车补贴标准又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一般只是考虑到领导级别或地区差距, 很难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细化到各部门、各岗位, 补贴难以平衡, 容易产生不作为或低效率。同时, 货币化后, 拿着政府津贴通过其他渠道继续享受公车待遇, 公车低价流入领导手中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半货币化公车改革, 即取消机关公务用车, 由后勤部门组建新的机关车辆管理中心或出租车租赁公司, 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定期结算。在各项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 这种改革方式容易出现“双轨制”, 既乘坐原有公车又报销车辆费用, 不能完全消除公车私用等问题。

货币化改革和半货币化改革办法实际上都是取消公务用车, 用货币赎买现行公务用车的制度。我认为,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取消公务用车, 而是在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上探索更合理、更高效的方式, 达到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消除公车私用等弊病。从目前人民银行的职能特点和管理体制上来看取消公务用车改革模式不适用。

首先, 人民银行履行职能的需要决定了人民银行无法取消公务用车。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中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服务等等。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 对公务用车有其特殊的需求和管理规定, 从车辆分类来看, 主要有发行调缴款用车、领导公务用车、调研检查等业务用车。调缴款用车 (包括运钞车、护卫车) 是保障地区货币发行的运输工具, 调研和检查业务用车是人民银行开展业务的必须车辆。如果仅仅对领导公务用车实行了货币化, 而保留了调缴款用车和业务用车, 难免出现“双轨制”, 变相将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报销的车辆费用放到货币发行费用以及业务用车费用中列支。其次, 人民银行垂直的行政管理体制难以完全取消公务用车。目前, 人民银行实行总行—分行—地市中支—县支行四个层次的垂直管理体制, 管理行与管辖行之间召开会议、调研、汇报工作等等较为频繁, 如果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 势必增加车辆派遣、调剂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因此, 人民银行实现车辆的货币化改革条件尚不具备, 应当采取积极的对接办法—公务车管理规范化模式, 包括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和监督。实践证明, 加强管理公车模式对低效浪费和公车私用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起到了节约行政成本和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的目的, 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一种渐进方式, 困难和阻力相对较小。

二、人民银行通过加强管理的公车改革模式, 重在强化法制和制度约束

加强管理公车改革模式应该说不是一种改革, 而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深化。面对当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不是很成熟, 同时对人民银行不很适用的情况下, 人民银行加强公车管理, 强化监督在现阶段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1. 领导率先垂范, 自觉遵守管理制度。

从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公务用车改革来看, 公务车改革之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节约资金, 解决腐败等问题, 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公务车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都掌握在各级官员手中, 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定位, 注定了公务车改革道路异常艰难。同样, 车辆规范化管理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单位的领导, “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 如何破除和更新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带来思想及行动上的变革, 也是人民银行公务用车改革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处。若想真正解决公务用车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不转变思想, 没有一定的决心, 没有一定的牺牲精神是难以成功的。在这项工作中, 各单位领导起到很关键作用, 只有领导带头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落实相关政策, 起模范带头作用, 才能缓解使用和管理之间的矛盾。

2. 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责任追究。

很多国家在公务车使用和管理上都有相关法律, 如美国对公车私用的惩罚是“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车权, 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等。而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规范公务用车的法律, 公务用车的相关规定存在于政府颁布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 不仅数量少且效率较低, 不能有效对公务用车行为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同时还表现在公务用车使用上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要想根本杜绝公车造成的恶劣影响, 需要从法制和制度方面来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 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制度的法律法规, 通过人大立法, 加强法制化建设, 提升公务用车法律的权威性, 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以此对公务用车规范化、法制化提供制度保障, 便于各单位车辆管理, 有效遏制公车使用和管理中发生的浪费违纪行为。

3.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执行。

公务用车费用高、私用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从理论上说都可以通过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来解决。人民银行由于履行职能需要和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只有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买, 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制度等, 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首先, 应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 取消不合规的“领导专车”, 将“专车”缩减至很小比重;其次, 加强和完善公务用车日常档案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一车一登记”的单车登记制度, 车辆外出必须登记, 详细记录事由、时间、地点、行程、油耗、乘车人、驾驶员等信息, 采取双人记录核实, 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三是严格实行非工作日交接制度。下班后和节假日必须将车钥匙上交车辆管理部门或纪委等部门登记备案, 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公务用车, 这是杜绝公车私用的最有效手段;四是完善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制度。公务用车强化管理的核心在制度, 实际工作中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 缺的是执行, 而执行制度的关键在领导和车辆管理部门, 作为领导和管理部门应该努力摆脱“制度归制度, 执行归执行”管理上的窠臼。

4. 加强预算管理, 实行费用定额控制。

近年来, 人民银行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及国务院提出的节能减排号召, 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公务用车及业务用车管理, 控制车辆运行费用支出。同时, 人民银行在预算指标中也专门明确并核定了公务用车费用控制小指标, 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 公务用车超指标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此, 建议将财政核定的公务用车费用小指标根据具体车型、状况及耗油等指标, 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每个公务用车, 实行单车费用预算控制及执行的管理制度, 对于执行中预算指标不足的车辆在相关会议上通报说明。通过预算指标控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公务用车预算约束, 降低行政成本, 同时可减少公务用车使用的随意性, 增强费用指标的可控性。

5. 完善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公务员分类改革启幕 篇8

而在今年年初,中组部、人社部等方面联合召开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重点强调,要把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作为整个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点,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选任制度和机制。

针对全国公务员录用、考核、薪酬等方面的改革正在紧密筹划当中。

公务员的分类改革

为什么要强调“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这与当下基层公务员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近年来,县以下基层公务员队伍普遍出现了年龄和知识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一些少数艰苦边远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对于2014年如何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曾表示,在建立健全公务员选任制度和机制的同时,要重点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一些艰苦边远地区,要适当降低公务员录用门槛;在县级以下机关,要全面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目的是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晋升空间有限的问题。

2006年实施的《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中国已经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制度。

但在《公务员法》颁布之前,中国公务员管理一直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没有什么类别划分。从事综合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的机关人员与在一线执法和辅助服务的政府部门人员混同招录、选拔、培养和使用。如果个人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只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从2006年8月开始,深圳市就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在公安系统率先实施了专业化改革,但当时的动作很小,在全国基本没什么影响。2010年,受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而相关配套政策的一系列改革一直持续至今。

作为全国惟一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深圳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大部分从事政策执行、一线执法、专业服务的公务员从综合管理类中划分出来,归为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高达69%,共分7个职级,从高至低为一至七级“执法员”;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由高至低设有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

按照规定,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部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从表面上看,是没有被划分出来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了便宜,端的还是“铁饭碗”,但实际上,是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和机会更大。

现存的公务员体制有个弊端,由于管理岗位有限,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都是晋升的机遇少,工资待遇也难上调。从深圳公务员分类改革之后来看,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待遇是与机构规格挂钩,大多数人都将在科处级以下退休,而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待遇均不与机构规格挂钩,只要工作业绩平稳,薪酬待遇都相对较高。

据深圳市的一位专家介绍,按照目前深圳的公务员分类制度,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绝大部分人在退休前可以升到二级执法员,大致享受的是综合管理类副处以上的薪酬待遇水平;专业技术类的高级专家更是可以享受到局级以上的薪酬待遇水平。

从2010年全面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至今,深圳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据了解,国家公务员局在起草《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等过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政策经验。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认为这样的改革应该进一步扩展至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凡是涉及财政拨款的人员都应纳入此改革”。

不过,叶檀认为深圳公务员改革是把公务员原来“大一统”管理模式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三档。公务员依然享受体制内的待遇,铁饭碗还是摔不破。按照《公务员法》第三章“职务与级别”,就有“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分类算不上根本改革。被广为称道的养老体制并轨改革稍有新意。但政府为公务员缴纳的经费没有下降,增加了一块个人缴纳的8%部分。如果公务员主动离职,账户可以带着走,不必耗到头发花白。真正的改革是聘任制,深圳实行了新进公务员聘任制,但这只是第一步。

薪酬改革倒逼提速

从2013年1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始,到“六项禁令”;从反“四风”,再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一年的政府部门新“整风运动”,几乎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土特产到提货券等多个方面。

规定和禁令等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让那些平时隐性收入高的公务员的抱怨声四起,甚至发出“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的声音,也频频传出公务员辞职的消息。

关于改革引发的公务员“辞职潮”的说法,虽然被多位专家否认,但也有人认为,公务员因反腐离职晗恰说明该职业回归正常,不管是内部的适当调整,还是外部大环境的“倒逼”,一些媒体评论依然带有乐观态度:“不谈具体机构部门是否该压缩福利,以及压缩的幅度,在总体上,当入职若干年的公务员因为反腐而产生离职行为,恰恰体现了作为一种职业的公务员正在靠近它的正常轨道。”

今年1月,竹立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几年,破除“官本位、权本位”将是一种正常现象,届时,“公务员不热”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种预期下,涉及公务员的薪酬改革终于有了提速的迹象。

那么,涨多少,怎么涨,一直是个问题。同时,如果仅是因为灰色收入减少了,就要求涨工资,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明目张胆将“暗补变明补”的嚣张。毕竟,灰色收入乃不当收入,虽然长期存在却也不应理直气壮,更不应成为公务员辞职的意愿表达以及要求加薪的正当理由。

“公务员原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绝对不允许利用公共资源获得好处和福利,如果仅是因为减少了灰色收入而辞职,那我觉得这是好事,这样的人应该尽快离开公务员队伍。”竹立家强调称,日本、德国等地的公务员工资原本就不是很高,但他们有为国家服务的荣誉感和自我实现感,我们也应该给我们的公务员更多的荣誉,使其成为值得尊重的人。

既想享受体制内的稳定,又想拥有体制外的高收入,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公务员职业之所以被称为‘铁饭碗’,原因在于‘只进不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友军建议,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实行合同管理,这是畅通公务员退出机制的根本解决方案;同时,人员退出必然涉及人员的生存保障问题,只有把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保障解决好,才能激活人员的顺畅流动。

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其中最主要的两个任务就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以及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上一篇:珍惜岗位演讲稿下一篇: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