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2024-10-05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精选12篇)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1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据了解,全国有不少省的市、县(区)、镇陆续展开了公务用车改革,反映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潭办发„2006‟13号)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湘潭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配车标准按中央、省有关规定执行。厅级干部(含副厅级)的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车辆;县处级单位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0万元以内的车辆。

据调查,2009年湘潭市240个预算内单位(含昭山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九华开发区)共有小车933台,总计购入价值为16823.21万元;一年共计开支交通费(含保险费、汽油费、维修费)为5415.20万元。据此推算每台小车购入平均价格为18.03万元,每台小车平均年使用经费为5.8万元。由于调查中,以上没有将小车的车库建设、维护费用考虑进来,而小车交通费中也没有包括人工工资等费用,因此,我市每台小车的实际使用费用会远高于这个水平。

又据了解,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8215.4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在全国,几年的公务用车耗费就可以建造一座宏伟的三峡大坝。1

我市如果对公务用车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有效地控制公务用车购置、使用、管理方面的各类费用,减少财政开支;

二是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减少和消除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领导干部“专车化”,纠正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公车开支挤占办公经费等不正之风,坚决遏止“以车谋私”的腐败现象;

三是充分调动党政机关广大干部支持参与公车改革的积极性,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务用车观念,鼓励个人购车,提倡乘坐、租用公共交通工具;

四是高新开发区、九华开发区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实施多年,有经验可循,逐步实现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

五是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也有利于化解我市的交通拥堵的玩疾。

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汲面广,技术层面较复杂,要认真研究,要拿出可行方案,要成立我市要组建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要取消个人公务用车。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自发放个人公务交通费之日起,除经审批留用的执法执勤车辆外,所有公务用车全部停止使用,并组织上交市公务用车

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要根据我市的物价水平,综合考虑我市的财政收入状况,以及公务用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个人公务交通费发放标准。

第四,要鼓励公务员个人购买小汽车。凡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市直单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实职)干部,在公务用车改革实施后,个人购买小汽车并以本人或配偶名字入户的,市财政可以给予一次性预领本人若干个月的公务交通费。

第五,要求全市特殊公务交通经费定额包干。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编制人数,市财政按在职人员每人每年定额包干拨给单位。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经费用于单位特殊公务交通租用车辆,用于内部特殊岗位、特殊公务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费开支,用于执法、执勤车辆开支。

第六,要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为防止改革后出现公务用车保障脱节问题。我市有必要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承担车改单位必须的公务交通保障任务,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也有利于化解我市的交通拥堵的玩疾。利国,利民,符合“低碳经济”,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事业”。

第一提案人:谭千红

第二提案人:黄科

第三提案人:杨彪

2011年1月3日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2

一、黄石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黄石市自2008年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以来, 工作成绩显著, 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 市直共有221家预算单位实行了公务卡消费, 市本级已办理公务卡9000余张, 消费金额达5000万元, 减少了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 规范了公务支出行为。

二、推行公务卡改革的现实意义

1、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

公务卡推广使用能实现公务消费实时查询, 支付信息电子化, 改变了传统公务消费现金借支消费、还款报账等模式, 确保了财政支出公开透明, 极大程度上扼制了单位私设“小金库”行为发生。公务卡携带方便, 使用便捷, 其推广使用由原来的现金支付方式改为刷卡支付, 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公务支出流程和数据和管理规范, 另一方面增加了财政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了预算收支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从源头上遏制了公款消费腐败的问题, 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传统的公务消费采用的是报销人垫付现金或借支现金, 再开支后报销冲还借支的程序。使用公务卡消费, 简化了用卡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 减少了现金使用量, 到账及时, 安全快捷, 资金使用还有20-56天的免息期, 减轻了用卡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提高了用卡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3、促进了银行卡产业发展。

近年来, 我国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 银联卡成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银行卡产业链初步形成。针对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消费的公务卡的推出使用满足了公务开支的市场需求, 进一步扩大了银行卡持卡人范围, 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 充分调动了特约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完善了银行卡的品种和功能, 有利于发挥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 拓展了银行卡支付空间, 密切了发卡机构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良性互动关系, 为发卡机构提供了更多拓展其他相关金融业务的机会, 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三、公务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务卡使用范围有待拓展。

在公务卡推广过程中, 因公务卡使用市场环境不完善, 商家趋向于用现金进行结算和POS机布点密度小等原因制约, 特别是公务卡刷卡的POS机安置点密度小, 在农村乡镇偏远地区根本未设置刷卡点, 严重影响了公务卡推广工作。

2、公务卡使用率有待扩展。

主要是公务卡发行多, 使用少的问题。每年地方财政部门将公务卡制度改革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极大地推动了公务卡发行工作。但由于预算单位对公务卡管理改革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公务卡使用积极性不高, 公务消费仍用现金结算, 阻碍了公务卡推广工作, 也带来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漏洞。

3、公务卡网络软件有待强化。

在公务卡结算管理过程中, 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单位公务卡报销凭证时, 困未共享银行支付数据网络, 无权将消费凭证与银行支付数据进行实时核对, 仅依据预算单位提供的消费票据和刷卡凭证审核报销, 不能有效扼制预算单位变相消费行为发生, 带来资金管理漏洞, 阻碍了公务卡推广应用。

四、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几点建设

1、进一步强化公务卡发行和资金结算工作。

完善公务卡使用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公务消费行为, 明确公务开支项目, 严格实行公务卡结算, 努力提高公务卡使用面。各发卡银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代理银行要协助预算单位做好公务卡申办资格的审核、发卡和培训工作, 严格执行结算纪律, 畅通结算渠道, 不得无理拒付或拒收公务卡结算资金, 积极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 对财政授权支付的开支项目, 要在规定的项目范围, 以相应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办理, 不得随意支付现金。进一步推进公务卡软件升级, 使软件能切实满足预算单位需要。

2、进一步改善公务卡使用市场环境。

促进用卡环境的整体改善, 积极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银联和各发卡银行要根据预算单位公务消费的特点, 合理投放POS机具, 维护交易网络, 确保银行卡交易的安全稳定, 为公务卡提供一个优良的受理使用环境。受理公务消费报账业务时, 要确保公务卡使用人资金及时到账, 为公务卡提供一个优良的受理使用环境。要加大公务卡使用宣传力度, 切实推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 为公务卡试点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进一步加强公务卡使用监管。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3

关键词:公务卡结算制度 改革 思考

公务卡推广工作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进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2011年12月,财政部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三公”经费、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培训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湖北省财政厅、黄石市财政局也相继下文明确了公务卡消费强制目录。

一、黄石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黄石市自2008年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以来,工作成绩显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市直共有221家预算单位实行了公务卡消费,市本级已办理公务卡9000余张,消费金额达5000万元,减少了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了公务支出行为。

二、推行公务卡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

公务卡推广使用能实现公务消费实时查询,支付信息电子化,改变了传统公务消费现金借支消费、还款报账等模式, 确保了财政支出公开透明,极大程度上扼制了单位私设“小金库”行为发生。公务卡携带方便,使用便捷,其推广使用由原来的现金支付方式改为刷卡支付,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公务支出流程和数据和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增加了财政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收支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遏制了公款消费腐败的问题,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传统的公务消费采用的是报销人垫付现金或借支现金,再开支后报销冲还借支的程序。使用公务卡消费,简化了用卡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减少了现金使用量,到账及时,安全快捷,资金使用还有20-56天的免息期,减轻了用卡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提高了用卡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三)促进了银行卡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银联卡成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银行卡产业链初步形成。针对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消费的公务卡的推出使用满足了公务开支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了银行卡持卡人范围,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充分调动了特约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银行卡的品种和功能,有利于发挥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拓展了银行卡支付空间,密切了发卡机构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发卡机构提供了更多拓展其他相关金融业务的机会,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三、公务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务卡使用范围有待拓展

在公务卡推广过程中,因公务卡使用市场环境不完善,商家趋向于用现金进行结算和 POS机布点密度小等原因制约,特别是公务卡刷卡的POS机安置点密度小,在农村乡镇偏远地区根本未设置刷卡点,严重影响了公务卡推广工作。

(二)公务卡使用率有待扩展

主要是公务卡发行多,使用少的问题。每年地方财政部门将公务卡制度改革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极大地推动了公务卡发行工作。但由于预算单位对公务卡管理改革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公务卡使用积极性不高,公务消费仍用现金结算,阻碍了公务卡推广工作,也带来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漏洞。

(三)公务卡网络软件有待强化

在公务卡结算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单位公务卡报销凭证时,困未共享银行支付数据网络,无权将消费凭证与银行支付数据进行实时核对,仅依据预算单位提供的消费票据和刷卡凭证审核报销,不能有效扼制预算单位变相消费行为发生,带来资金管理漏洞,阻碍了公务卡推广应用。

四、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几点建设

(一)进一步强化公务卡发行和资金结算工作

完善公务卡使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务消费行为,明确公务开支项目,严格实行公务卡结算,努力提高公务卡使用面。各发卡银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代理银行要协助预算单位做好公务卡申办资格的审核、发卡和培训工作,严格执行结算纪律,畅通结算渠道,不得无理拒付或拒收公务卡结算资金,积极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对财政授权支付的开支项目,要在规定的项目范围,以相应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办理,不得随意支付现金。进一步推进公务卡软件升级,使软件能切实满足预算单位需要。

(二)进一步改善公务卡使用市场环境

促进用卡环境的整体改善,积极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银联和各发卡银行要根据预算单位公务消费的特点,合理投放POS机具,维护交易网络,确保银行卡交易的安全稳定,为公务卡提供一个优良的受理使用环境。受理公务消费报账业务时,要确保公务卡使用人资金及时到账,为公务卡提供一个优良的受理使用环境。要加大公务卡使用宣传力度,切实推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为公务卡试点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公务卡使用监管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4

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收集对我市各项工作意见建议的通知》文件精神,近日,市总工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开展工会工作调研,全面查找制约我市工运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经收集整理,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十六大所作经济形势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多倾听工人特别是普通工人的心声”。建立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十分必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工会组织能够及时向政府反映职工意见呼声,政府及时了解和回应职工意愿和重要关切,帮助解决工会提出的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增进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深化农民工服务工作。建议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城区环卫工人集中地,加大“爱心驿站”建设力度,关心农民工劳动条件及身心健康,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休息服务场所,免费提供热开水、防暑降温药品、手机充电、wifi等服务及电风扇、凳子等设施,解决他们户外工作“急时”需求,让户外劳动者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与工会“娘家人”的关爱与温暖。配合政府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岁末年初欠薪事件多发特点,联合人社局、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开展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专题宣传,推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技能产业工人占劳动者的比例不高、缺乏专业培训体系及激励制度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立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制定表彰激励政策,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激发广大产业工人自觉提高技术技能素质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产业工人感觉到有出路、有前途、有荣誉、有地位。建议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劳模协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使更多的职工成为能人,更多的能人成为工匠,更多的工匠成为劳模,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市总工会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5

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不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遏制超标配臵小汽车、公车私用等问题做出过不少规定,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7年濮阳市曾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指出:市厅级干部工作用车使用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县处级干部使用排气量1.8升(含1.8升)以下,价格20万元以内的公务用车;乡科级党政机关使用排气量1.8升(含1.8升)以下,价格15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吉普车。凡更换车的,其原车必须使用5年以上、且行驶20万公里以上。各单位购买更换领导干部工作用车及公务用车,必须经过审批,一律实行政府采购。实行公务用车数量限额管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新增(更换)数量。

我县也曾出台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对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我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县机关近年来公车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细化我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县公务用车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给制,它以行政配臵为手段,靠计划批示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或集体用公款来支付。据市纪委统计,我市目前公务用车共有 辆:其中,县级机关部门 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 辆,乡镇一级政府 辆;按市编委统计,我市现有在编司机 名,临时司机 名;县财政局2010年总的财政支出为 亿元,公务用车消费为 万元,占总财政支出的()

近几年来,我县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订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臵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阳光操作;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臵力度;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目前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制度的不规范,所造成目前公务用车问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就我们清丰县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理应用于执行公务,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公车维修的‚猫腻‛最多,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当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按修理费用的一定比例返还司机,有的司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则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发票就开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公家负担,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偶尔会出现,多开、虚开发票现象。这样一来,公车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不足为怪了。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成为权力象征。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单位或部门的公车使用虽有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采承担,而且个人(驾驶员)有时还享受出车费、加班费等。正因为如此,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扫墓、公车钓鱼、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的‚私家车‛,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坐车、下班后赴宴要车、节假日走亲访友要车,甚至家属子女、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车。据调查,在某些地方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

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

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则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倍以上,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有的则成了专车。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处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臵浪费。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臵的现状。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公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发给一定交通补贴。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

(三)公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臵、使用和维修,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车购买,规范公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

四、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公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可以在对上述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提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有所创新的车改方案。但在改革中,要注意:

1、公车货币化改革,标准制定要科学。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补助标准制定一定要合理、科学,要切合当地实际,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奖金、津贴。如果不顾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顾财政的承受能力,将补贴标准定得很高,那么改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公务交通费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

2、公车改革要防止‚一刀切‛。公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不是简单的‚取消公车,代之补贴‛的‚彻底革命‛。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区别对待。某些特殊公务的用车要有保障。车改后,可视情况建立机关出租车队或保留少量公车,保障执行机要交通、接待、老干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公务的需要。对保留的公车要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现象。

3、谨防特权现象,避免‚虚改实捞‛。因为‚不搞‘一刀切’‛,给公务用车改革留下了诸多自我掌控的空间。对于没有费用列支审批权的一般公务员来说,落实起来不仅没什么可难的,而且也肯定‚虚‛不到哪里去。可是对于大权在握的领导来说,人们最担心的,正是这些人可以利用职权,让自己或小集团既享受诸如‚交通费用补贴‛这样的实惠,又可以通过虚列开支等手段,不花自己一分钱地继续享受公费用车,而变为‚虚改实捞‛。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6

当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之所以要改,并非户籍本身有多大问题,而是在于户籍背后、附着在户口本之上的那些衍生物、那些特权。明白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目前科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在于把长期受户籍制度保护的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陬等各种制度从户籍中剥离出来,还户籍制度本身应有的面目。鉴此,个人建议目前户籍制度改革中要做以下一些工作:

一、应该择机修改《宪法》,重新恢复和确立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1982年制定的宪法中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没有得到确认和恢复。现在,应该对宪法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同时,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和颁布确保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权的《户籍法》(或称《户籍登记法》),废止沿用近半个世纪的《户口登记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户籍管理将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修改《选举法》中农村和城市按不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的规定。取消《城市规划法》中有关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等限制规定,主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城市病”。

二、在《户籍法》中确立以实际工作和生活是否需要为条件的准入方式、按实际居住地进行户口登记管理的新模

式,以登记制取代审批制。在哪里居住,就可以在哪里登记户口。如泰国的事后迁移政策,对符合居住条件、遵守当地制度及已生活一定期限的居民,本地政府可为其办理“户籍登记”,承认其居住地户籍。泰国的“户籍”管理采用的市场经济原则和条件法定原则,它的作用是让不能在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经济收入、当地税赋负担等)的公民按市场法则去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城市居住,这种方法往往较行政手段更有效。

三、彻底实行户籍与社会福利待遇脱钩的政策原则。取消一切附加在户籍上的政策规定和条件,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功能。凡是与户籍挂钩的就业、教育、住房、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等均应完全脱钩,有关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一切政策法规应一律废止或修订。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资源的垄断支配程度,提高社会生活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实行福利保障付费享受制度,最终将户籍尤其是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降为零,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任何人对户籍的非理性眷恋,利于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能合理有序地流动起来。

四、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行政机构的应对变革、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缩水、生产与分配的重大调整、社会保障体制的重新构建等等,必然会有重重阻力,但改革户籍实是大势

关于提高我市教师工资待遇的建议 篇7

案由: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山市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第三个教育强市,2007年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为教育强镇(区),2010年复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中山教育模式为人传诵:1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创建、中山职教特色、万人上大学、各类竞赛成绩斐然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中山教师们的辛勤汗水。但是,中山市教师的工资水平却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中山市教师工资待遇与本市公务员存在着较大差距。

2、中山市教师工资待遇与周边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顺德、惠州)的教师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山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谷地”。

3、中山市教师近三年内没有加过工资(三年来,物价涨了多少倍)。

4、中山市不同镇区的学校、镇区和直属学校也存在着差异。

以住房公积金为例,中山市的公务员科员级别的都在2200元以上,在珠三角周边城市中,大多数城市教师公积金均超过中山市。下面是不完全统计。

中山周边部分城市教师住房公积金一览表(单位:元)中学二级 小学一级 中学一级 小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副高级)备注 中山 500/500 575/575 700/700 直属学校(很多镇区未达到)东莞 533/533 622/622 826/826 顺德 805/805 830/830 1660/1660

乐从镇 珠海 2000 2300 2700

斗门区(最差的区)

广州

工资的10-12%/工资的10-12%

区与区不尽相同 深圳

工资的10-12%/工资的10-12% 区与区不尽相同

其实,关于教师及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关法律早已做了相应的规定:比如,《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教育法》第三十三条则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而国家发改委2006年11月30日公布的《高中教育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里面也提出“教职工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2008年9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即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教师的工作繁重程度和压力之大,是人所共知的,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逊色于公务员。因此,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公务员,这是于情理上是无法接受的。这也使得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纷纷离开教师岗位,而“逃”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地区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异,使优秀教师千方百计“跳”到其他城市中去;市内的差异,让老师想尽办法“挤”进市内好的学校和直属学校。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流向其他城市,招收、引进优秀人才时,吸引力不强,同时也影响了广大中山教师的积极性。现在,中山市正全力以赴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稳定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建议:

一、正确理解“两相当”。

要厘清“工资水平”、“基本工资”、“待遇”的关系。工资水平应该是工资待遇的总和(总收入),而不只是指基本工资部分。公务员的收入除了基本工资,其他各类补贴及待遇,无论是待遇项目数量上还是单项金额上,要远比教师多。“和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应该在“总收入方面相对”。

提高镇区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均衡发展,以避免师资力量的不稳和流失,吸引优秀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使那些条件艰苦的学校有教师可用,并留得住教师。

二、实施阳光工资制度。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头公布了家庭财产,这为我们带了一个好头。公布财产、公布收入,实施阳光工资。将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内统一核算。将公务员所有的工资外收入的发放项目,归为职务补贴、生活补贴、节日补贴和激励奖金四大类,同时加大对腐败的惩戒力度,将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低息贷款、免费旅行等视为接受贿赂。

三、跟上涨幅

1、跟上或适当超出周边城市,让中山的教师有幸福感和自豪感。

2、跟上公务员的工作步伐,统一增长,不要让老师们寒心。

3、跟上物价上涨水平,每年要有适当的增加。这样才符合“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精神。

四、实施问责制度

关于教师工作待遇的法规、政策已经有了不少,但是就是缺少执行或者缺乏执行力度。教师工资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考虑教师的福利待遇部分并保证及时发放,哪里出问题,谁是责任人,都要搞清楚,不执行或是执行不力,实行问责制度。从而保障教师工作待遇,让教师们安心乐教。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8

尊敬的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红色遗址保护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对登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登封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革命遗址300余处。2009年以来,登封已把红色旅游纳入了大旅游的范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在老促会的帮助下,市委市政府对全市30多个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进行了立碑保护,同时设计了红色旅游线路,并报郑州党史办备案。目前,登封各处革命遗址均被确定为革命旅游圣地,承担着教育青年一代、传承革命精神,推动四化建设的社会职能。近年以来我们把我市红色景区(点)与传统景区(点)旅游线路进行了整合,并把整合的旅游线路通过网络和旅游推介等方式进行宣传。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0年)的意见》,我市将积极申请专项保护资金对列入保护名录的革命遗址进行维修和保护,并完善服务功能,促进我市红色旅游发展。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们在百忙之中多提宝贵意见。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9

4月29日,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周继安率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中介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直相关单位关于我市中介组织发展和管理情况的通报,与中介组织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中介组织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介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下,我市中介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发展步伐较快。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中介组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中介组织发展步伐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类中介机构已超100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

二是从业领域较广。目前,我市中介组织涉及提供公正性、代理性和信息技术服务性三大类,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工程监理公司、招投标代理公司、代理记账公司、旅游中介、房产中介、培训中介、婚庆中介、广告传媒、图审设计、人才交流中心、产权交易所、公证处、价格所、检测所、职介所、婚介所和金融保险、典当担保、行业协会以及外地中介组织在天长的代理机构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机构类别、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服务方式的中介组织体系,有效地服务了市场经济活动。

三是作用日趋明显。市场经济发展中诞生出来的众多中介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企业设立、抵押、改制、结算、清算、纠纷等环节发挥着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组织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于市场和社会,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保证了市场运行秩序,提高了经济效率。

四是管理较为规范。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市相关主管部门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中介组织自身也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二、我市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介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我市中介组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中介组织规模偏小,难以做强做大。我市出台了多项激励企业发展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但尚未出台关于加快中介组织(特别是公证性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税务事务所、造价事务所、监理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以及环评事务所、认证事务所)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办公用地、评价奖励、税收返还等),对中介组织缺乏总体发展规划。目前,中介组织包括经改制的律师所、税务所、会计所等都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业绩不大、资产拥有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征,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中介组织的更高需求。另外,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环境评估、质量认证、可行研究、会展机构、拍卖公司等中介组织在我市尚未注册成立,不利于我市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影响规范发展。一方面,我市还没有制定具体的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对中介组织准入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现有的一些监管措施不力,监管手段不够,如民间高利贷问题、个人代记账乱象和其他黄牛执业等无证照经营现象较严重,影响我市税收入库、服务质量和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另一方面,有少数部门出台执业程序和规定,致使收费名目繁多等,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秩序和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

三是行业自律不足,中介组织社会形象有待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和行业自律,导致相当一部分中介组织服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如民间借贷、个人记账、房产中介等)经营主体不规范,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现象严重;有的无序竞争,同类市场中介机构之间不是以质量求存、以信誉求发展,而是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如相互压价、虚假性公正报告),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专业人才缺乏,中介组织资质较低。目前,我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特别是有行业注册资格、执业资格或高级职称的偏少。一方面,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业质量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资质较低,导致知名度不高、品牌不响,在一些项目服务方面难有竞争力。

三、关于加快我市中介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中介组织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市中介组织健康规范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强培育扶持,鼓励加快发展。

组织建设上,建议由市发改委或法制办牵头成立中介组织服务机构,统领我市中介组织发展,制定我市中介组织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由市工商联牵头成立中介组织联合会,代行政府部分行政职能和行使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作为政府与中介组织发展的纽带,促进中介组织自律发展,增进会员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协助政府管理。

场地场所上,建议市政府在南市区和经济开发区之间选择一处办公用地,打造中介服务业集聚区,吸引符合规模条件(从业人员30人以上或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的本地中介组织和资质较高的外地中介组织总部落户,自行建造办公大楼,并自开工起5年内返还全部企业所得税;建设中介服务中心,按照功能定位以合理价格出售或出租给中介组织办公,并自购臵起5年内、租赁起3年内返还50%企业所得税。

资金扶持上,建议市政府设立入会中介组织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额度为入会中介组织上年各项入库税金(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10%,由中介服务机构商中介组织联合会用于中介组织扶优成长和扶强做大的考评奖励、资质升级、质量认证等;制定入会中介组织税收增长返还政策,当年各项入库税金(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比上年增长的就其增长额50%返还,用于中介组织自身发展。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增强中介组织做大做强的信心,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二)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规范发展。

证照管理上,建议加大许可项目年检审查清理力度,防止许可项目不清、超许可范围、许可过期的情形发生;加大辖区地段巡查处罚力度,杜绝出现监管盲区、无证照经营、无许可经营的情况存在。

执业规范上,建议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中介组织能做的事应由中介组织去做,防止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部门应将精力放在监督和管理上、放在规范和发展上,以解决管理缺失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中介组织依法执业、风险责任和违法后果的宣传,加大检查和处罚虚假鉴证、商业贿赂、压价竞争等不当执业行为,必要时政府可以成立信息质量复核部门,通过监管中介组织的执业行为,促进中介组织规范执业。

协调机制上,中介组织管理机构和联合会要树立服务意识、协调意识,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促进长效协同管理机制的形成。建议加大政策完善制定力度,制定发展规划、质量监控制度、评比检查制度、风险赔偿制度等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大政策调控落实力度,协调处理意见纠纷、考评奖惩等。

(三)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健康发展。

内部管理上,建议中介组织抓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内部治理机制,保障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尽快出台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章程、议事规则与岗位职责、制度规范与职业道德、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等四级体系的内控制度,做到让社会放心、让政府满意、让客户高兴,保证中介组织持续发展;中介组织要积极联合做大升级做强,增强整体竞争力,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行业自律上,建议凡符合条件的中介组织可自愿申请加入中介组织联合会,通过明确职能界限,制定中介行业自律规范和奖惩规则,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及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做好市场准入备案,保障会员优先权益,对违法违规操作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公开曝光,对扰乱市场秩序的中介组织和人员列入黑名

单,对提供虚假鉴证报告、证明材料和证言或因违法被吊销执业资格的人员,实行终身禁入。通过中介市场清理,达到有序发展、健康发展、规范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助推快速发展。

宣传工作上,建议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关于加快中介组织发展工作的会议,加强中介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对政府的作用和加快发展政策方面的宣传,达到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放下包袱、研究策略,为加快中介组织发展服务;开展优秀中介组织和优秀人员表彰活动,增强示范效应,提高全市中介组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建立中介组织诚信网站和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分级管理体制,分类公布中介组织相关信息及不良记录,实现工商、司法、业务主管和行业自律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10

民革张家港市支部

近年来,我市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扶持”,不仅修编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了对外推介力度,而且上马了一批项目、丰富了景区资源,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尽管这两年政府做了不少文章、花了不少精力,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民革张家港市支部,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跟进不够。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张家港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张家港市涉水旅游总体规划》还未出台,区域规划跟不上总体规划。同时,香山、双山等“三山一苑”景区,前些年虽着手作过规划,但自2002年区划调整乡镇合并后,这些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暨阳湖生态园、香山景区、东渡苑景区、恬庄古镇等景点的开发,各自为政,只有点,没有线。

(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目前,“三山一苑”均没有接待中心和大型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三)机制障碍没有消除。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1

比如,在双山开发上,事关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双山开发,交给金港镇操作,以一个镇的财力和物力建设双山,如同“小马拉大车”,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联系实际,我们认为,必须立足旅游业发展实际,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

(一)突出个性特色,叫响旅游品牌。加大对乡村旅游、涉水旅游和“三山一苑”景区建设力度,把现有“缺胳膊断腿”分散的旅游资源,拉长补齐,彰显主题特色。借鉴常熟、吴江等地“来有看头、游有玩头、走有念头”的旅游开发理念,突显生态度假、商务休闲、滨江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个性特色,将东山遗址、古黄泗浦渡口和河阳山歌馆作为旅游业的龙头项目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龙头效应,打造“千年古渡口、今朝张家港”的旅游品牌。使人们想到,到张家港就要去东山遗址、古黄泗浦渡口、河阳山歌馆,就像人们到北京都要去长城、故宫,到西安就要看兵马俑一样。同时,加大整体推介力度,实施错位经营,辅以“春赏桃花、夏采鲜果、秋品江鲜”休闲个性,培植品牌特色,促进我市旅游业“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二)突出休闲度假,创新新型业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老百姓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买健康、买运动。俗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市民希望,把运动休闲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建设休闲度假运动城,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同时,倡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吸引周边县市前来休闲运动。对此,我们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加以研究,创新新型业态,建设一座室内运动城,注重高、中、低档次兼顾,实行自助消费,彰显个性特色,以绿色

消费催生绿色GDP,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整合生态、人文、节会、民俗、商贸资源,以休闲度假为节点,将其连成线,促进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业态向集吃、住、游、娱于一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创新新的业态。

(三)突出机制创新,整合旅游资源。在机制创新上,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大旅游意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强对旅游资源整合,建议市政府将“三山一苑”、东山遗址、暨阳湖、梁丰生态园和恬庄古街等资源整合一体,打包成团,组建张家港市旅游业开发有限总公司,推进资产重组,实施集约化发展。在项目启动上,政府要带头投入,在关键时推一把,依托开发公司进行融资、贷款,或招商引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益。在融足资金的基础上,捏紧拳头,加快“三山一苑” 开发、改造、升级进度,分步实施,切实增加景点内涵,提升景点引力。

(四)突出基础设施,尽快拾遗补缺。在推进机制创新的同时,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抓手,加大对景区环境的整治力度。比如,在凤凰山、香山、东渡苑三景区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完善上,出手要快、动作要实,“不能光打雷不下雨”,特别是要解决国家三A级景区——东渡苑景点入口处的难题。在双山岛开发上,重点是打破交通瓶颈。架桥、建设通江隧道,成本太高,不太现实,但可作为长远规划;当务之急是要增加渡船、延长班次,打造15分钟过江频率,尽快改变岛上交通面貌,方便来回进、出。同时,鼓励客运公司入岛开通岛上专线;对岛上居民购买环保车,建议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彰显生态特色。此外,在景区外环境整治上,加大推进力度,对山坡垦荒、山坡私坟、林地种养,逐一整治、清理,及早搬迁,还景区的本来面目,促进景区开发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民革张家港市支部

界别:民革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11

根据合肥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巢湖市、庐江县和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为切实利用好合肥市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做好巢湖南岸滨湖大道、栏滨路建设的工作,争取项目能够尽早尽快开工建设,我们就项目的任务及资金配套建议如下:

一、民生工程

十二五期间,县乡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为全省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资金除省补以外,市财政负责余额筹措。

二、栏滨路及巢湖南岸滨湖大道

这两个项目,由合肥市公路部门作为项目业主,承担建设主体责任,我市政府主要承担征地、拆迁、取弃土场等地方工作并承担其相应费用。

三、农村公路

1、农村公路项目。建议标准为路面宽4m砼路,在足额争取中央或省专项补助资金外,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按8万元/公里补助,巢湖市政府财政按4万元/公里配套,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自筹解决。

2、县乡公路。列入计划建设项目,除省专项补助40万元/公里,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按30万元/公里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巢湖市财政负责筹措。

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12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途径。

一、加快推进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是当务之急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近几年,我市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推动乡镇水厂改造扩容、输水管道延伸入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市自来水公司日均供水能力约为10万立方米,管网覆盖全市建成区和南海新区。完全有能力保障全市的供水。但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为主的包括部分乡镇自来水公司等小区域分头供水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明显,迫切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要求,彻底消除供水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水源水质状况难以控制,农民群众要求一体化供水的呼声日高。小水厂均自河道取水,由于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源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取水口或被住宅区包围,或离工业园区较近,水源污染更加难以控制。绝大部分水厂粪大肠菌、铁、锰、溶解氧超标,2家水厂氟化物超标。同时大多数小水厂规模小、工艺流程简单、净水设施简陋,供水水质难以保证。近些年,农民对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向城乡供水,就能消除农村用水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2、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整合优化供水资源迫在眉睫。

多年来,各水厂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及与其相适应的实施机制,造成重复投资,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小而全的供水格局造成供水基础设施不能共建共享,设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水质得不到充分保证。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就可以突破行政区域界限的束缚,有效解决资源制约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3、部分水厂发展后劲不足,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刻不容缓。大多数小水厂当初建设主要出于及时解决群众饮用安全水问题,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主要通过集体、个人筹资建成,具有应急性和突击性的特点,较少考虑供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水平低,难以做到良性运行。同时,由于早期铺设的管道材质低劣,施工安装不到位,管道基础处理不当,经过多年的运行后,管网漏损率普遍较高,而且水压难以达标,给水厂的日常维修保养和及时抢修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少水厂后期维护的必需投入和经营效益不佳投入乏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依靠规模企业的管理手段,就可以有效改善各乡镇的用水环境,优化地方的投资环境,保障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城乡统一供水相应滞后,推进一体化供水势在必行。

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先争优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村庄整治、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乡一体化供水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单纯强调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而对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关注较少,虽然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目标,但是项目实施进展较慢,已经远远落在了其它地区的后面。据我调查:浙江省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中走在最前面,比如绍兴市在2001年就对市区农村实行一体化供水;萧山区在1990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早1999年城乡一体化供水已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平原乡镇,到2002年对南片山区可通水的村也实行了一体化供水;嘉兴市目前已完成了市区3个镇的一体化供水,到年底可完成5个镇,计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桐乡市在2005年完成了7个镇的一体化供水的基础上,目前已全面完成一体化供水任务。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生活质量要素的第一要求,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就应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实施进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水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二、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一项造福于民、恩泽千秋的实事工程,要使工程顺利推进,必须客观正视、着力解决有关技术层面、体制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的相关问题。

1、关于区域供水模式选择

实施区域供水与城市供水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供水范围延伸到了乡镇,从我省其它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经验来看,推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统一直供模式。由市自来水公司对乡镇用户直接供水、直接管理,并按照中心城区相同的价格直接向用户收取水费。该模式要求市级供水企业前期投入大、日常管理要求高。二是分层转供模式。由市级供水企业将水输送到乡镇,通过总表计量,按统一价格批发给小水厂(供水服务站),再由小水厂(供水服务站)向本区域内用户零售自来水。该模式继续由乡镇水厂对乡镇以下管网实行管理,对市级供水企业压力较小。但小水厂的效益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擅自制水,形成混供水。

2、关于小水厂资产、人员的处置。

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必然涉及到市自来水公司与小水厂的关系处理问题。现有乡镇水厂权属性质多种多样,建成时间与经济效益状况各不相同。上下各级必须围绕一体化供水的目标,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加以推进。区、乡镇政府要积极做好水厂间的协调工作;要明确供水管网无论谁建设,统一划归市市自来水公司管理;二级批发供水的,要参照天然气上、下网的方法,对价格介入审查,维护好双方的利益;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安全饮用水的宣传报道,营造推进一体化供水的舆论氛围。要坚持有序推进、有情操作,兼顾收购后乡镇小水厂的利益。小水厂节余资金仍留在各营业所,用于所在区、乡镇管网建设和改造;小水厂的安装队仍然保留,改造和维护保养管网可优先安排其施

工;小水厂的人员由各营业所安排工作,确保人员稳定,职工退休或内退可参照所在区、乡镇统一政策执行。

3、严格依照一体化供水规划执行。

有关部门应在前几年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作进一步论证修改,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完善后提交市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确定的方案和任务,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不断优化供水管网方案,加快推进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禁随意调整项目,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一律不得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各级财政不给予任何贴息补助。对用水需求上升较快,供需矛盾日趋明显,水质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在近期新上马供水设施项目的乡镇,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推进”的原则,优先立项,集中力量,提前推进,切实避免重复建设,杜绝新的投资浪费。

4、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

城乡一体化供水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政府每年应从财政上安排一定资金,或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配套费,专项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明确小水厂的闲置土地拍卖所得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通过对项目进行包装,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争取国债和上级专项补助或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用地作为公益性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行政划拨,纳入当年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一体化供水工程需要架设输电专线的,只收取成本费,其运行电费给予优惠。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农村居民用水,短期内实行城乡差别政策,不收取污水处理费,但要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成本以及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现同网同价;实施对居民生活用水采取阶梯收费的办法;使水价问题不致以成为供水一体化的障碍。

2011

上一篇:nhk新生活日语课文下一篇: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