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关于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 篇1
关于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城镇人口当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贫富参差不齐,特别是现阶段我市住房价格偏高,超出大多数居民购买能力,这样有一部分群众单靠市场解决不了住房问题,加快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住房保障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由廉租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保障、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等制度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一、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列入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具体实施办法,并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 负责人为成员的“应城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
1、初步形成了城区住房保障体系框架。2007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应城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应城政办发[2007]61号),《应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应城政办发[2008]80号)等政策文件,提出城区住房保障工作要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为重点,以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综合改造等为辅助的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体系。市房管局和民政局又联合出台了《应城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细则》(应房产文[2009]3号)文件和《应城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实施细则》(应房产文[2009]4号),明确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各项细则,落实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科学细致的安排。
2、城区保障住房需求情况。为全面掌握我市保障住房需求情况,我们一是对中心城区中低生活保障的无房户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联合市民政局、相关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社区居委会,采取发放调查表格、深入社区了解、逐户上门核查等方式,分两次对人均10平方米以下和13平方米以下两个层面上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户数、人员组成及住房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取得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建立了纸质和电子档案。二是针对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进行专项调查。采取电话预约、网络宣传、入户调查、随机采样、设立 调查咨询点等形式,从申请人的职业、家庭状况、收入情况、付款方式和建设选址、户型设计、建筑面积、公共配套等方面对我市三眼井社区、古城社区、工农路社区和九大、新都、自来水、啤酒厂、房产交易所等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问卷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整理。三是完成了对全市城镇居民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和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的调查。据统计:我市最低收入家庭户有51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495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有1300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10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有2300户。在为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各项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
3、“两房”建设的基本情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供应、统一售价的原则,2008年,在城南征地45亩,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一期占地10亩,1.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小区内外配套建设阶段,即将竣工交付使用。竣工后,可提供经济适用住房141套,套型面积为84-90平方米之间。启动了二期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目前已完成地面附着物补偿兑付到村工作,“三通一平”工作正抓紧实施。为保障住房建设资金及时到位,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住房保障投入的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对上申报项目,主动地争取国家住房保障资金。2008年争取中央财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531万元,争取廉租住房建设 补助资金1500万元。同时,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筹集资金848万元,分别投入城北膏矿1万平方米廉租房项目,长江办事处1600平方米廉租房项目,工农路5000平方米廉租房项目,春天名苑一期1.7平方米廉租房项目。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市保障住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工程质量管理专班。明确了质量管理责任主体,落实质量责任管理追究制。坚持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工艺关,施工材料关“三关”,做到材料不送检合格不能用,施工工艺不到位无条件返工,隐蔽工程不签字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查不合格坚决整治到位。
二、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保障住房建设成的最突出问题。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主体。我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前基本上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目前,住房保障资金特别是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尚未完全按照“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规定落实到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2、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体制和运行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统一 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跨部门的住房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导致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二是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机制不完善。对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收入状况及住房需求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是开展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前提,但目前这些个人信息的搜集、核实和动态管理等还缺乏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体系和实施细则,给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3、低收入群众购买力和当前保障性住房销售价差距仍然很大。我市现有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保障政策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方面,政策性比较强,实施细则制订也比较完善,从而对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收入标准,又达不到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目前住房保障政策还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这部分所谓“夹心层”家庭既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也享受不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住房困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此外,目前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面相对还是较少,保障住房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适用房的投放总量和城市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住房保障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进一步完善城区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 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市委市政府围绕“保民生”大局,提出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快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一要在深入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普查,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二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防止建房选址过偏和过于集中。三要采取新建、收购、改建、配建等多种方式,做到与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相结合,努力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供应量。四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房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标准,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通过不间断的努力,以保证低收入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要想方设法,扩大住房保障履盖面,帮助社会“夹心层”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真正做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保障水平与财政能力之间的关系。经济适用住房是向城镇居民提供的较低价格的 住房,是以政府牺牲一部分财政收入来实现的,例如土地的划拨、地方财政免收土地出让金,小区以外城市配套由政府承担,一些行政性收费免收,经营性收费减半;廉租住房除了政府全额出资建设以外,要求以较低的租金出租,政府还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这些情况就要求把握好地方财政能力和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只讲财政能力不讲保障水平,又不能只讲保障水平、超出财政能力形成失衡。廉租住房建设的规模要与财政现有的支付能力、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公积金净增值收益等因素结合起来,作出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和安排。一是将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逐年递增。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保障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住房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比例。四是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筹措住房保障资金。五是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保障住房建设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涉及层面众多的系统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加强协作,依法、依规、依程序操作,才能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要建立互动协作机制。市房管局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均应确定专门机构主管,落实工作人员主抓,市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协作,做到齐抓共管。二要建立联合审批机制。不断完善群众申报,社区街道初审,民政、房管、等部门联审,市住房保障办审批,张榜公示,社会监督的申报审批制度,严格“入口”关。对弄虚作假骗购经济适用住房和骗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要严肃查处;对工作不负责任、出具虚假证明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三要加强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随时了解和掌握住房保障家庭的收入和住房变化情况,做到能“进”“能”“出”。四要加强户籍管理。应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户籍改革政策,注意防止我市既没有住房又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以缓解住房保障工作的压力。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渠道筹集保障住房房源。在保障住房中,廉租住房房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水平。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廉租住房保障方式,突出实物配租这一重点,采取“五个一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全力破解低收入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一是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批廉租住房。二是在危旧直管公房改造建设一批廉租住房。三是集中新建一批廉租房。四是支持企业发展配建一批廉租住房。五是腾退直管公房提供一批廉租住房。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障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舆论引导,让群众树立理性 的住房消费观念和行为,从而为住房保障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另一方面,衡量住房保障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认可,我市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坚持“问计于民”,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信息定期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建设情况的定期报告和监督制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我市在住房保障方面制订出台的有关制度、政策以及有关工作进展的情况,提高各项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促进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2009年5月25日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篇2
---关于金华市区住房保障建设的思考
夏 康
经过多年探索,金华市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适合国情的城镇住房体系,在加强住房保障建设、调整住房结构、建立规范有序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房地产业得到了稳步健康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市民“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并详细论述了住房保障的对象和保障途径,这充分说明我国住房政策正在从产业政策向公共政策回归。我们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摆到房地产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大政府保障的支持力度,促进住房保障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市民乃至进城务工者的基本住房需要,努力改善全体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并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方向发展。
一、金华市区住房保障之现状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张元端把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分为5个阶段,即:1980年至1988年的试点阶段;1988年至1994年的全国推进房改阶段;1994年至1998年的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阶段;1998年至2003年的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2003年至2007年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阶段。从2007年开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第六个阶段,即强化住房保障阶段。金华市区的发展历程也大
用住房16.7万平方米,其中当年实际新开工面积11.186万平方米,其中洪源小区484套经济适用房将于2008年上半年交付。
(3)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编制“十一五”住房保障规划。根据国务院及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市区在前期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编制了《金华市区2008—2010年住房保障规划及2008计划》,为下一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
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住房保障能力
我市各地明确了住房保障实施部门,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其中市本级在省内率先开通了住房保障专用网站“金华市住房保障网”,建立住房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实现了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市本级还明确由市住房保障处具体负责市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直管公房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了住房保障受理大厅,公开了廉租住房申请程序,整个操作过程达到公正、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办事。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方面
我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1)住房保障架构欠完整,“夹心层”群众住房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虽然市区的住房保障体系包含了廉租住房、直管公房、经济适用住房三个层次,但仍有不少达不到廉租住房和直管公房申请条件的家庭,虽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却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即“夹心层”群体),他们急需政府提供相应的住房保
给廉租住房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4)城乡统筹原则缺失,农房空闲与进城务工者住房难矛盾突出。
金华市区的住房建设还不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科技贡献率低,资源消耗高,尤其是已演变成城市的各类城中村的住房不合理性更加突出。而郊区农村的大批进城务工者,一方面农村的住房大量空臵,一方面进城后又没房子住,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政策,使本来就很低的薪金中房租又占了很大一块。
三、下步工作思路
1、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结合原则,确保住房工作落到实处
要坚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政策体系。要继续强化政府对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职责,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一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帮助那些既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没有能力进入市场的家庭。例如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发展限价商品住房等。三要多种途径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等各种合理渠道,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2、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整体水平
租金减免为辅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减少政府工作环节、提高管理效率。适当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将生活比较困难、收入条件改善可能性不大、住房面积低于一定标准的老人纳入配租范围。三要多渠道增加房源。根据房源需求情况,采取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房源,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提取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财政拨款等渠道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五要建立健全基础制度。建立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严格廉租住房申请、审批、公示、租用和退出程序,强化复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4、健全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探索建立经济租赁住房制度 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益补充,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一是调整申购对象。其供应对象要调整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采用定向申购为主的保障方式。二是明确建设要求。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计划,套型面积按标准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三是完善销售方式。要创新完善销售方式,使房源能优先供应给符合条件的相对困难家庭。四是延长上市限制时间。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保障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一般情况下,5年内不得直接上市交易,满5年上市交易的,应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金,政府可优先回购。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可以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经济租赁住房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
或职工公寓,由用工单位承租后向农民工提供,或由农民工直接承租,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或出租。
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加强对农民住房的政策研究和引导。要根据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情况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的原则,深入研究进城定居农民享受城市住房政策和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衔接。积极探索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措施。要强化规划管理,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按照集约和节约使用农村建设用地的要求,加强对旧村改造的规划指导。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技术服务,提高建筑质量,重视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关于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 篇3
作的意见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5月24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鄂政发〔2010〕3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省住房保障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的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按照《湖北省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通过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2010年筹集廉租住房房源38万套,2011年筹集廉租住房房源32万套。不断推进租赁补贴扩面提标工作,2010年新增租赁补贴109万户,2011年新增租赁补贴9万户。
(二)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改造各类棚户区2303万平方米,改善34047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其中2010年,改造城市棚户区550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320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425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40万平方米,改善143783万户居民居住条件;2011年,改造城市棚户区532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68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425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70万平方米,改善10590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2012年,改造城市棚户区486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64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18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80万平方米,改善90787万户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
(三)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0年至2012年,完成全省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任务1971万户。其中,通过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3万户;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每年实施贫困地区搬迁扶贫建房1万户;市(州)自筹资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不少于157万户。
(四)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总结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严格建设质量、规范准入审核、强化使用监督、加强交易管理、完善监督机制。2010年至2012年,每年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6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解决3万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要在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的同时,着重加强需求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和住房供应不足的城市,要限制购置多套房或大批量购置住房的炒房行为。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计划,优先安排项目选址、土地审批、环评、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等审批工作,实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要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基本标准,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水平。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和可供收购、改建、租赁房源的摸底工作,分别按户建立收入档案、按套建立房屋档案,为住房保障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使用中央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中央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首先要用于保证租赁补贴工作,在满足租赁补贴开支需要后仍有结余的,可用于弥补购买、改建、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加大省级财政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支持。2010年、2011年,对12万套廉租住房房源中享受西部政策的37个县(市、区)新建廉租住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资金4000万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在棚户区改造中,市、县人民政府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等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在国家代地方发行债券中,要最大限度地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廉租住房建设资金需求测算工作,充分使用好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资金,努力解决好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问题。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也要积极筹集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保障性住房金融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
住房建设项目提供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惠贷款;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20%的比例,改建廉租住房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的比例;实行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多种有效担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抵押、委托待建或回购协议项下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同时,要充分吸收城市投资等机构的投资和社会资金,运用市场机制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涉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税收优惠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等文件执行。
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征、缓征或减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服务性收费。廉租住房建设服务性收费中,免征规划咨询费、建筑用地拨地定桩测绘收费、建筑物放线费、建设工程施工图纸审查咨询费;按现行标准的下限收取地籍测绘费、规划设计费、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整理综合服务费、房产测绘费(分户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收费、新、扩、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费、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服务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费、防震减灾技术服务费、建设施工安全技术服务费等。
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单位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各地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规划,结合本地区已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科学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根据用地供应计划,优先确定保障性住房用地地块,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落实。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原则上实行原址改造、盘保存置土地、优化用地结构,完善服务功能,节约集约用地。落实保障性用地供应计划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优先安排农转用计划指标,按要求及时组织申报,加快审批征收。
各地对列入供地计划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应保尽保、及时供地。保障性住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安置用地,应以划拨方式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的商服等经营性项目用地,应按市场价有偿使用。商品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必须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筑总面积、分摊的土地面积、套数、套型建筑面积、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收购的条件、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同步建设等约束性条件。
要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的,应由政府收回,另选地块供应。对没有按约定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要按照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处理。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依法查处。
(五)稳步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套型面积和租赁价格、面向住房困难和购买能力不足家庭出租的、具有保障性质的非盈利性租赁住房。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政府和企业投资开发建设面向社会出租的中小户型商品住房,为暂时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夹心层”、“新生代”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房源。各地要采取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等多种形式,抓紧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探索开展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和共有产权试点。试点市县和试点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探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把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鼓励引导企业和用工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共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共有产权管理,解决本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本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集中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满足农民工居住需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武汉市试点探索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办法,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加强市场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销售,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鼓励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大房地产市场整治力度,督促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
网上备案制度,建立交易资金专款帐户,加大交易资金监管力度;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等系统,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制度;严厉查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国土资源、价格、税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严格执行国家闲置用地处置规定,严厉查处不依法征缴土地出让价款、囤地炒地、哄抬房价、偷税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主体。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主体,市(州)长、县(市)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地要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并将住房保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能,合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二)加强目标管理。要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长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市(州)人民政府要层层落实住房保障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住房保障责任和考核机制,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各级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住房保障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住房保障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立项、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工作,负责做好编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申请国家资金工作,做好投资计划分解下达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住房保障资金筹措和补助资金下达、资金监管等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和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外的县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工作;扶贫部门负责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中贫困村里的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工作;林业、农垦部门负责做好本系统棚户区改造组织实施工作;监察机关要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地区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各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部署,对本单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切实负起责任。
(三)强化监督检查。省政府定期对全省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通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住房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重点为保障性住房计划执行情况;抓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统计和信息上报制度,会同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依法确保统计上报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有效。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住房保障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审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和
高效使用。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和利用情况的检查。监察机关对在住房保障工作中疏于管理、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贪污挤占挪用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关于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建住房[2005]110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军队复员干部住房政策的06-2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解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07-28
20101011 [杭州]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嘉庆杭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08-2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15则范文05-1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09-14
2024年3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06-16
淄博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范文06-04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县城市公交的报告08-2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10-07
关于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