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2024-10-05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共12篇)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1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审批机构: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审批内容:

(审批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建设单位申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批意见。审批条件如下:

1、项目选址符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抵触;

2、各类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4、符合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的要求;

5、项目的建设不引起污染投诉。

申报材料

1、广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许可申请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式三份);

3、申请报告;

4、专家咨询意见(按项目要求);

5、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文件、规划部门意见、建设建设项目的公众征询意见等(可在报告书中载明)。

审批程序:

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第一阶段,程序为:经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签发人核准签 审批期限:(分三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受理后15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后30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后60个工作日

审批结果 出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收费情况:无

监督措施:内部监督实现三级审批管理制度,对于不依法行使审批职权的审批人,给予处分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外部监督:环评审批公示制度,审批结果通过珠江环境报,广州市环境保护网站,广州市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子项公示。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2

关键词:环评审批,环境监察,问题,对策措施

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都有其本身存在的程序过程, 而且非常细化, 比如环评审批可以分为项目建设的主导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的审批阶段、 对相关的建设性项目进行环评审批阶段以及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进行相关的监察阶段等, 这些过程都是必须遵守的。本文主要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分析。

1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的主要实施程序

1.1项目建设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

在申请环评审批阶段, 项目的主要负责企业要针对项目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并且将这些影响总结成相关的报告呈现在环境主管部门面前。而且环评报告不能为了通过率而胡编乱造, 必须与项目的实际实施状况一致。

1.2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审批阶段

当环境主管部门收到项目负责企业的环评报告书后, 要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实际的调查与分析, 并且对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总结。

1.3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通过上述的考量, 环境保护部门就可以对项目进行最终的审批, 如果发现该项目对于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就要联合环境保护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最终审批, 也可以举办相关的听证会, 保证公开性以及公正性。

在建设项4、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察目通过环评审批后, 环境主管部门同样要对项目进行后期的跟踪, 同时在项目竣工后以及试产阶段同样要对其进行环境监察, 在环境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监察的过程中, 项目负责企业要办理相关的试生产通知书, 对于项目中不能达到环境标准的部分及时地进行整改。

2环境审批以及环境监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项目建设的环评审批程序过分繁杂

有上述的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程序可以看出, 项目建设的审批过程是非常繁杂的, 而且要通过相关部门的一一审批才能通过, 由于审批程序的过分复杂, 导致项目的进度缓慢, 对于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对于企业与政府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2对于违反环境相关条例的企业的处罚力度较低

如果建设项目没有遵守相关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保护部门也没有对其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 而是采取较轻的处罚方式, 所以使得项目建设单位出现各种违规建设的行为, 将政府制定的环境管理法规不放在眼里。

2.3对于环境的“三同时”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

因为我国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款上规定, 项目建设过程必须与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施工以及投入生产, 但是环境保护部门并没有将这一政策法规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仅仅对于项目建设前期的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比较重视, 而且没有为此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

3为环境审批以及环境监察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1) 对环评审批的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2) 不断提升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节省审批时间。

3) 对于环境的执法力度进行一定的加强, 并且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环评审批。

4结束语

本文对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的主要实施程序进行了分析:1项目建设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2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审批阶段;3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而提出环评审批及环境监察的对策。环境监察部门只有严格审核建筑项目的相关材料, 并且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才能对其进行审批, 除此之外, 在项目后期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 才能实现环评审批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晋海, 王颖芳..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 2015, (10) :32-36.

[2]夏以清.环评审批及环境监察对策措施的有关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10) :101-102.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3

意见表示,环保部现行30项行政审批职能中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项目20项。国家核安全局将对其中的部分职能进行合并和下放。其中,将单列的“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审批”并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作为后者的1个子项;将有关放射性物品运输的3项行政许可合并为1项。

国家核安全局还将除军队医院外的医疗使用的Ⅰ类放射源单位、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用放射性药物(自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颁发权限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

此外,国家核安全局还将对一些行政审批项目延长有效期,如: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证书的有效期由3年延至4年。

国家核安全局称,优化后,核与辐射行政审批项目由20项减至17项。

就核与辐射信息公开范围,国家核安全局表示,除免予公开和属于国家保密范围的核与辐射安全信息不予公开外,其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均属公开范畴。

意见要求,实时公布全国自动站辐射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等公众十分关注的文件。

同时,还将扩大群众参与,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国家核安全局称,将研究制定核设施在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安全许可证审批过程中公众参与办法,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机制和程序;建立核与辐射安全领域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结果的核查办法。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4

第一条 本原则适用于各种容量的燃煤(含煤矸石)、燃油、燃气、燃油页岩、燃石油焦的火电(含热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以生物质、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主要燃料的发电项目除外。

第二条 项目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能源和火电发展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的相关要求。

热电联产项目符合热电联产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落实热负荷和热网建设,同步替代关停供热范围内的燃煤、燃油小锅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纳入省(区、市)的低热值煤发电专项规划,低热值燃料来源可靠,燃料配比和热值符合相关要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省等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燃煤发电项目,实行了煤炭等量或者减量替代。

第三条 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不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的区域。

不予批准城市建成区、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不予批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及配套自备燃煤电站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机组。

第四条 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内的火电项目符合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要求。其他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包含的火电项目,应落实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

第五条 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单位发电量的煤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第六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有明确的总量来源及具体的平衡方案。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原则上从本行业、本集团削减量获得,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总量指标可从其他行业获取。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和某项主要污染物上一年平均浓度超标的地区,不得作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跨行政区调剂的调入方接受其他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予批准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未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地区的火电项目。

第七条 同步建设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烟道,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和其他相关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的燃煤发电项目,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所在地区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其规定执行。符合国家超低排放的有关规定。煤场和灰场采取有效的抑尘措施,厂界无组织排放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在环境敏感区或区域颗粒物超标地区设置封闭煤场。灰场设置合理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第八条 降低新鲜水用量。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煤矿疏干水、海水淡化水。工业用水禁止取用地下水,取用地表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根据“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提出厂区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明确污水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案,按照“一水多用”的原则强化水资源的串级使用要求,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外排量。脱硫废水单独处理后回用。禁设排污口的区域落实高浓度循环冷却水综合利用途径或采取有效的脱盐措施。

未在水环境敏感区、禁设排污口的区域设置废水排放口,未向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受纳水体排放增加受纳水体超标污染物的废水。

厂区及灰场等区域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敏感程度、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提出了有效的地下水监控方案。

第九条 选择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优化厂区平面布置,确保厂界噪声达标。位于人口集中区的项目应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

第十条 灰渣、脱硫石膏等优先综合利用,暂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运往灰场分区贮存,灰场选址、建设和运行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要求。热电联产项目灰渣应全部综合利用,仅设置事故备用灰场(库),储量不宜超过半年。脱硝废催化剂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提出相关的处理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 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纳入区域环境风险应急联动机制。以液氨为脱硝还原剂的,加强液氨储运和使用环节的环境风险管控。城市热电和位于人口集中区的项目,宜选用尿素作为脱硝还原剂。事故池容积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二条 改、扩建项目对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和环境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并明确“以新带老”整改方案。现有工程按计划完成小机组关停。

第十三条 有环境容量的地区,项目建成运行后,环境质量仍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强化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区域污染物减排方案,改善环境质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的城市,落实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替代,一般控制区现役源1.5倍削减替代。

第十四条 提出项目实施后的环境监测计划和环境管理要求。按规范设置污染物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场,设置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烟囱预留永久性监测口和监测平台。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范围内的项目,开展土壤、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背景监测。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5

(环办〔2015〕112号)。

根据规定,不予批准城市建成区、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

不予批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及配套自备燃煤电站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 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机组。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第一条 本原则适用于各种容量的燃煤(含煤矸石)、燃油、燃气、燃油页岩、燃石油焦的火电(含热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以生物质、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主要燃料的发电项目除外。

第二条 项目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能源和火电发展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的相关要求。

热电联产项目符合热电联产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落实热负荷和热网建设,同步替代关停供热范围内的燃煤、燃油小锅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纳入省(区、市)的低热值煤发电专项规划,低热值燃料来源可靠,燃料配比和热值符合相关要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省等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燃煤发电项目,实行了煤炭等量或者减量替代。

第三条 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不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的区域。

不予批准城市建成区、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发电项目。不予批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发电项目及配套自备燃煤电站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 30 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机组。

第四条 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内的火电项目符合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要求。其他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包含的火电项目,应落实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

第五条 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单位发电量的煤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第六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有明确的总量来源及具体的平衡方案。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原则上从本行业、本集团削减量获得,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总量指标可从其他行业获取。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和某项主要污染物上一年度年平均浓度超标的地区,不得作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跨行政区调剂的调入方接受其他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予批准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未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地区的火电项目。

第七条 同步建设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烟道,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和其他相关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的燃煤发电项目,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所在地区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其规定执行。符合国家超低排放的有关规定。

煤场和灰场采取有效的抑尘措施,厂界无组织排放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在环境敏感区或区域颗粒物超标地区设置封闭煤场。灰场设置合理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第八条 降低新鲜水用量。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煤矿疏干水、海水淡化水。工业用水禁止取用地下水,取用地表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根据“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提出厂区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明确污水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案,按照“一水多用”的原则强化水资源的串级使用要求,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外排量。脱硫废水单独处理后回用。禁设排污口的区域落实高浓度循环冷却水综合利用途径或采取有效的脱盐措施。

未在水环境敏感区、禁设排污口的区域设置废水排放口,未向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受纳水体排放增加受纳水体超标污染物的废水。厂区及灰场等区域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敏感程度、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提出了有效的地下水监控方案。

第九条 选择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优化厂区平面布置,确保厂界噪声达标。位于人口集中区的项目应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

第十条 灰渣、脱硫石膏等优先综合利用,暂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运往灰场分区贮存,灰场选址、建设和运行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要求。热电联产项目灰渣应全部综合利用,仅设置事故备用灰场(库),储量不宜超过半年。脱硝废催化剂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提出相关的处理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 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纳入区域环境风险应急联动机制。以液氨为脱硝还原剂的,加强液氨储运和使用环节的环境风险管控。城市热电和位于人口集中区的项目,宜选用尿素作为脱硝还原剂。事故池容积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二条 改、扩建项目对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和环境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并明确“以新带老”整改方案。现有工程按计划完成小机组关停。

第十三条 有环境容量的地区,项目建成运行后,环境质量仍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强化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区域污染物减排方案,改善环境质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的城市,落实区域内现役源 2 倍削减替代,一般控制区现役源 1.5 倍削减替代。

第十四条 提出项目实施后的环境监测计划和环境管理要求。按规范设置污染物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场,设置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烟囱预留永久性监测口和监测平台。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范围内的项目,开展土壤、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背景监测。

第十五条 按相关规定开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环评审批情况自查报告 篇6

xxxxxxx:

根据市局《关于xxxx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环评审批管理工作,确保审批依法依规进行,严把环境准入关。我局于xx月开始对今年上半年环评审批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开展自查

在“xxxx、xxxx、xxxx”总体要求下,市局对区县环评审批工作做出调整,制定了新的环评审批政策,并在通知中对审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局领导根据通知要求就环保审批工作召开会议,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和通知内容,安排自查,确保环评审批工作质量。

㈠组织审批科室对我局上半年全部环保审批项目进行筛查。今年xxx月我局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XX个,总计投资Xxx亿元,其中环保投资xxxxx万元。在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和《xxxxx通知》(xxxxxx)的有关要求对所有审批建设项目逐个重新审查后,没有未评先批、拆分环评、无降级越权审批情况存在。同时坚持做到了“四个一律不批”,杜绝了“四高”。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否决了包括xxxx、xxxx、xxxxx等多个选址不当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建设项目。

㈡结合惩治不法排污专项行动对审批的项目进行现场执法检查,截至xx月总计检查今年项目xxx个,未发现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环境违纪违法项目。

㈢今年上半年我局制定了“xxxx机制”,由对重点项目进行xx评审,同时继续做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逐步扭转重审批轻管理、重事前评价轻事后规范的局面,切实贯彻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管理规定,认真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实现了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进一步落实自查工作成效,从内部管理上,严格做好首问接待制和限时办结制;从业务审批上,继续优化服务意识,着重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内部监督管理,采取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等方式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监管,推进本局行政审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

总之,通过此次自查工作,发现我们在行政审批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胆细致地开展工作,努力我局使行政审批和执法工作踏上一个新台阶。

环评报告表审批意见(最终版) 篇7

************** 关于***************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关于********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审批的申请》(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该项目环评审批事项已在***网站公示期满,现结合专家意见,经研究,对修改后的《报告表》批复如下:

一、********建设项目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交汇处,北侧临*******和*******,总占地面积***** m,本期项目占地约******m,总建筑面积*****m,主要建设住宅、商业及公建配套设施,可容纳429户入住。项目总投资7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二、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局(**经发[201*]**号)批复了该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在全面落实报告表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污染源

222

2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废气、异味的餐饮服务项目。在设有独立烟道的前提下,如后期引进餐饮、娱乐等有污染的项目时应另行办理环评手续。

五、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你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文件批准之日起,如超过五年方决定工程开工建设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

六、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正式投产或运行前,你公司应自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按照《关于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行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实施,并向社会公示。

*****环境保护局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8

A Legal Refl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ffectiveness ——Focusing to The Procedures of EIS’s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汪劲 【学科分类】环境保护法

【出处】本网首发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典型环评审批争议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违法开工项目的分析,结合国内学者就环评有效性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论证了我国环评有效性较低问题的制度根源,提出了完善环评法具体制度措施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环评;有效性;环评报告书;审批;公众参与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引言

关于环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国内环境学者主要是从环评的行为因素、制度机制、执行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的。在环评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中,与环评法特别是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制度相关的指标主要有环评的启动时间、环评报告书的内容(含替代方案、积累影响分析、风险分析、环境价值分析等)、公众参与等方面。它们与本文选取的环评审批典型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争议事项直接关联。

2004年下半年相继发生的“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 和“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就是两个典型的公众与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之间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事项争议较大的环评审批纷争事例。而今年年初由国家环保总局因宣布停建30个违反环评审批项目而掀起的“环保风暴”,更是点明了我国环评制度在实施中有效性普遍低下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文在国内环境学者有关环评有效性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环评争议纠纷事例所反映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现行环评法框架下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以提高环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设想。从环评审批典型事例看中国环评制度有效性较低问题之所在及其法律对策

2.1 关于环评启动时间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对规划和项目环评启动时间作出具体要求,是各国环评制度保障预防功能实现的最为重要的措施。然而,我国环评法对规划和项目环评的启动时间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只是总体上规定在规划和项目报批前编制环评报告书,环保部门也一直是依照部门规章结合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分别实行环评管理。另外,由于环评法及相关规范均对已开工建设但未启动环评的项目规定了补办环评手续的程序,因此我国环评制度不能保障预防功能通过环评管理得以实现。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统计,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环评制度的执行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合格率也在95%以上。然而,在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中,所查处的违法排污企业竟有51%是新建的。

站在依法行政的立场上分析,环评制度的实施应当以事前评价为原则、事后补办为例外。由于补办环评的对象是已投资启动的项目,因此其结果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因项目可能的重大环境影响和公众环境权益侵害而不予批准,要么只是事后履行形式上的环评程序而予以通过。我国环评实践证明,对后者的选择、即以牺牲更长远的公众环境权益为代价保全当前已投资利益损失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今年年初“环保风暴”所涉及的30个重大违法开工项目以及本文提及的“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都是在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状态下开工建设的。据张勇 和尹民等国内学者对我国上海、深圳两个城市环评有效性调查的数据表明,环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启动者只占被调查项目总数的13%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在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城市,绝大部分项目也是在启动后才开始补办环评手续的。因此,在补办作为一种合法状态为我国环评法所确认的状况下,环评审批的结果不仅造成公众对政府信赖程度的降低,而且还造成环评单位草率行事、环保部门草率审批等使环评流于形式的不良后果。

笔者认为,环评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补办环评手续作出规定似乎可以表明,环评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必须依法履行。但是这一规定对具有预防功能的环评制度而言,只在形式上确立了环评的合法地位,而实质上否定了环评的事前预防功能,并纵容了通过补办环评手续使不法状态合法化的行为。其结果驱使可能因环评结论处于不利状态的项目建设者或投资者,以及急于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短期发展的政府官员置事前的环评于不顾,通过先行开工或先批后审的方式让项目既成事实,然后再行补办环评手续使之合法化。

从完善环评报告书启动时间的制度建设看,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定实施环评法的行政法规对环评启动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环评法已将补办环评手续确认为合法状态的条件下,应当对补办程序和方法作出规定。如明确项目违法开工行为的性质和较重的行政处罚规定,并责令停止项目建设行为;明确补办手续所适用的所有事前环评程序和方法。通过完善这些规定,达到明确环评审批在各类行政审批行为中的地位和顺序的目的,达成补办手续实际上与事前环评相同且补办还会增加与违法相应的费用成本等效果。

2.2 关于环评报告书内容和结论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由于编制环评报告书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模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规划或项目的实行行为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及其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后果依照法律或标准进行分析,因此环评兼具有集经济、社会和科技判断和分析于一体的性质,而且环保部门对环评报告书的审批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环评报告书的有关结论。所以在环评制度中,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虽然环评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对环评报告书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作出了规定,但由于具体指导环评实践的规范涉及事项广泛、政出多门、方法各异,因此即使对同一项目进行环评并作出结论可能会因编制人员及其方法的不同而截然相反。而环评报告书中有关替代方案、积累影响分析、风险分析等的有效性问题,则是造成诸多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不满环评结论的根本原因。另外,由于环评报告书的内容中载有大量的数字、公式和模型等,所以对普通公众而言,他们即使拿到环评报告书也只能对其内容一知半解。这样,当出现环评报告书审批结果与公众的愿望相左时,也会造成公众对环保部门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

以“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环评报告书结论认为,深港西部通道(隧道)侧接线工程投入使用后,每日约有六万辆重型货柜机车的运行,因此产生的汽车尾气和交通运输噪声虽然超标,但与当地的环境质量相当,所以不会造成环境影响。而居住在隧道两端小区的利害关系人则对影响环评报告书结论的有关交通量的测算、替代方案、公众意见调查、隧道口设计等诸多技术和方法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正是因为环评报告书在编制时选取的参数和对象存在错误才最终导致环评结论的错误。而笔者认为,既然深港西部通道涉及深圳和香港两地,因此两地对有关交通流量的预测应当是一致的。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为何深圳环保部门在审批环评报告书时不同时就香港方面为此作出环评报告书对交通流量的预测也一并予以比较呢?

再以“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经补办的环评报告书结论认为,尽管电磁辐射可能致害问题受到沿途单位和居民的高度关注,但现有电磁辐射标准中并未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高压输电线工程建设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而利害关系人代表及其技术专家认为,所谓环评报告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结论并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要求和北京市保护京密饮水渠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因为无论在保护颐和园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的协调性、保护京密饮水渠不受污染,还是在保护居民生命健康不受近在咫尺的电磁辐射长期低水平危害等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问题方面,补办的环评报告书均没有对此予以真实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两个典型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均提到了应当采用项目的替代方案来解决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或公众环境权益侵害。但是,所有提出的替代方案因涉及更多的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在审批中遭到否决,环保部门最终批复同意的依然是项目的初选方案。

据张勇和尹民等国内学者选取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环评报告书有效性的评估结果显示,两个城市环评报告书缺乏有效替代方案的约占调查总数的81%-91%;缺乏积累影响分析的约占52%-71%;缺乏风险分析的约占56%。结合上述事例分析,也就是说法律授权由政府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由环评专业机构编制的环评报告书中,存在着大量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评估判断问题,由于目前有关环评规范和技术导则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在适用上它们只具有一般的指导性而不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巨大的差别。

与环评报告书审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相关事项,还有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与环评专家工作背景和个人品质等问题。刘方认为,在我国有关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编制内容不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要求、单凭经验编制或者相互借鉴等问题,其结果造成以讹传讹或者雷同现象,久而久之反而使其成为“规范”的现象。在这种现象面前,即使公众对环评结论存有异议,环评单位和环保部门也无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可循。

在上述两个典型事例中,利害关系人在不同程度上对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机构和评审专家提出过质疑。鉴于许多具有从事环评资质的事业单位原本隶属于环保部门、或者在政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中也存在着下属事业单位具有环评资质,因此在环评报告书审批过程中,公众对环评单位与环保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问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环评单位所作的环评结论有利于项目建设等问题的质疑不绝于耳。而现实上被环评审批否决的项目极少的事实恰好又与公众的质疑和推断相“雷同”。

在我国的环评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没有法律依据、但实践中又实际存在的做法,就是在环保部门审批环节增加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的程序。从实践分析,这种出自环保部门意见的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补强环保部门初审认定环评报告书结论正确或者错误的支持力度。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缺乏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程序保障条件下,当建设单位出资组织专家评审时、或者评审会上官方所持的态度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专家个人的观点和判断。另外,当环评结论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争议时,即使是技术科学专家也会对此感到茫然而极有可能在评审结论中作出模棱两可的判断,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推给审批部门。

另一方面,多数环评专家主要供职于隶属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环评单位。因人事关系的作用和对长远利益的追求,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政府部门主管官员的态度心领神会。因为任何脱离“游戏规则”的主张都会招致“出局”的结果。因此,由他们编制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大多数对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利。除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偏向于建设单位外,即使在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地偏向于政府主管部门,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完善环评报告书制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将环评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制方法具体化,如规定编制环评报告书应当包括简明版和正式版两个版本,以分别利于专家和公众阅读理解。其次,应当尽快修订现行环评技术导则,特别是应当尽快统一目前环评实践中各部门制定的不同标准及其确立的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等。第三,应当从体制上将环评单位及其人员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彻底分离,使环评单位像我国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真正成为与政府职能部门无关的第三方。最后,即使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也应当制定规则以保证选定评审专家的程序合法,并且评审委员会应当独立于环保部门而真实地处于中立的地位。

2.3 关于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环评报告书的公众参与包括编制和审批环评报告书中的参与两方面。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或审批环节。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均未对公众如何参与、如何获取信息、参与的时机与方式以及参与的效力等作出规定,因此现实中的公众参与依然止于形式。

以“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过程中,曾以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的方式向隧道西开口附近的50位公众(实际上该地域现有20多个居民小区约有20万人居住)进行了调查。尽管这种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还令人存疑,但调查结果中94%的公众反对初选方案和100%的公众认为有关初选方案不是好的方案的结果并未在环评报告书结论中体现。另外,公众参与的前提和保障是对与自身环境权益相关信息的获取,而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即使公众请求提供相关资料也遭到了反对,理由是不提供相关资料信息的做法并不违法。

在“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有关环评报告书补办的过程中,鉴于利害关系人的强烈反对,公众根本就未获得参与环评报告书编制的机会,因而环评报告书也就无法真正反映公众的意见。这样,公众的环境权益保障从环评报告书编制开始就被落空。而在环评报告书审批过程中,听证会上环保部门就争议问题所做的解释差强人意,公众通过听证会提出的长期近距离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体生理功能改变从而造成健康危害等意见最终也因为电磁辐射致害标准的缺失、举证不足等为由予以否决。而审批决定中对公众提出的项目违反北京市有关京密引水渠保护法规等问题也只字未提。

由于公众参与环评决策是借鉴西方国家环评制度的产物,因此西方国家有关公众参与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也应当一并予以吸收。为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西方国家的法律会赋予公众享有被告知相关信息、被咨询相关意见以及其意见被慎重考量等三项权利。为此,西方国家衡量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标准有三:一是参与环评程序的时间是否尽可能地早;二是予公众参与的权利是否能够顺利行使;三是解决公众参与纠纷的能力是否更有弹性。

如果仅在环评法上原则性规定公众参与而不将其程序化和具体化,公众参与规定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施行的行政许可法已从审批环节在程序上对公众参与作出了规定。从保障我国公众参与权利并完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制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明确公众的性质、地位以及参与的环评对象和范围,并将公众参与环评的阶段、时机和参与形式具体化,使得公众参与真正有法可依;其次,应当明确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公众有权获取任何与环评相关的信息资料,政府部门也有义务提供环评资料和情报,并将环评信息及其审批程序在当地有影响的报刊或者政府刊物、网站上刊载,以公布周知;第三,明确规定审批机关应当对公众参与所提出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理由和依据公开。

2.4 关于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公众环境权益侵害判断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提出争议的焦点问题均为项目投产使用后将可能因环境污染的影响直接导致公众健康权益受到侵害。尽管环保部门最终均未采纳公众的意见,但在环评审批的批复决定中并未否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公众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可能性将会实际发生。

尽管环评法确立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并且行政许可法也规定当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但由于我国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文件和技术导则均未要求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对项目方案所涉及公众环境权益进行深入分析,也未要求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所以环保部门在环评报告书审批时也没有义务具体考量公众环境权益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受到环境影响改变所带来的侵害。因此,公众环境权益侵害判断的有效性同样较低。

关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实际上有一个风险评估和科学不确定性问题。本来环评制度本身就是对规划或者项目建成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因此只要经过科学的推理或者借鉴以往的经验能够说明发生环境侵害的风险可能存在的话,环评审批部门就应当认真对待,而无需站在项目建设者的立场上要求公众提交确定的证据。这也是预防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实态结合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定规章的方式从环境标准(含其他科技标准)、环境影响的实际损害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三个方面构建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标准。

目前,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批主要是以环境标准为依据进行环境影响判断的。但是,由于环境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并被不断修正的。因此环境标准存在着含糊性和相对性的缺陷,无法以一定时期的标准及其具体数值一一对应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笔者认为,若仅以环境标准作为判断依据的话,对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危险和风险的事前防范就可能实际落空。为弥补这一缺陷,应当在环境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相邻关系原理确立忍受限度标准,就环境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权益侵害进行综合判断。忍受限度标准即通常公众在维持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可以忍受环境影响的最大限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忍受限度标准中对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只存在程度上的可能性或者风险性,因此无需公众提供详细具体的标准依据。环保部门在为环评报告书审批所召开的听证会或论证上,当公众与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之间就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是否存在可能的环境权益侵害发生意见分歧时,应当引入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就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可能性举证。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应当在有关环评法实施规定中确立这样的规则,若环评审批不认同公众环境权益的风险存在的话,审批结论就应当对这种可能的风险成为现实后由谁承担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最后,应当运用经济学的效用比较原则来判断上述两种标准所不能解决的争议和问题。效用比较原则要求将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用或价值,同受污染损害的社会效用或价值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那么该生产活动就被看作合理合法的行为,不得为法律所禁止。也就是说,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超过一定程度,为人们所无法忍受,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为法律所禁止;倘若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未超过人们的忍受限度,不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且其带来的利益远大于人们因环境变化而遭到的损失时,则可以为法律所允许,但此时也需要补偿或者支付受害者的搬迁等费用。

3.结语

虽然环评法实施已近两年时间,但无论是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批、还是公众参与环评决策,都表明我国目前环评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相对较低,本文所列举的环评审批纷争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30个违法开工项目也说明我国环评法在实施中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为此,通过制定环评法的实施规定以完善环评程序、严格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措施、注重公众参与的失效和切实保护公众环境权益,将有助于环评审批中真正做到科学论证和谨慎行事,它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毛渭锋等.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理论研究.云南环境科学, 2004, 4: 30 尹民等.深圳市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4: 5 参见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东省环境保护行政复议决定书.粤环复[2005]5.2005.2.24 参见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西沙屯-上庄-六郎庄22万伏/11万伏输电线路工程EIS的批复.京环保评价审字[2004]615.2004.9.6 新浪新闻中心.环保总局掀起环保风暴.http://news.sina.con.cn/z/hbzjfb/index.shtml 张勇等.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02,4: 324 刘方.环评中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的探讨.环境保护, 2001,7: 24 Luca Del Furia , Jane Wallace-Jo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visions And Quality of Practices Concer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In Ital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000).Pp459-463。柯泽东.环境法论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9

1.表格一中,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评价单位的基本信息,需填写完整

2.表格样式不允许修改,可以修改行高、列宽,但不能添加、合并、拆分、删除单元格或行、列

3.表格项顺序不允许修改,表格内容不允许手动按回车(Enter)键

4.蓝色字体对应表格内容必须输入数字值,不填写单位,不允许使用科学计数法及大于、小于号,只能填写如125、0.255、981.155、+1.51,不能填写>100、3.15*10-

25.粉红色字体对应表格内容必须输入日期,格式为“yyyy-mm-dd”,例如:2005-05-01,不能填写2005年05月30日或2005/05/30

6.橙色字体对应表格内容必须从以下内容中选择:

a)行业类别,只填写一级行业类别名称,不填写行业代码。国家标准(2003)行业类别参见附表一 b)建设性质请填写: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

c)环境保护管理类别——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

d)环境敏感度特征,请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填写汉字,如多个用分号隔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人口密集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河、三湖、两控区,三峡库区。例如:饮用水源地;三河、三湖、两控区

7.自行添加的“项目相关的其它污染物”,不涉及的单元格留空

例如:添加其它污染物“生活垃圾”,其不存在实际排放浓度,则生活垃圾的实际排放浓度留空

8.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和日期型,分隔符一律使用英文状态的字符,如“+”、年月日间隔的“-”

9.此表为A3格式,如需打印成A4格式,请在打印选项中将“纸张大小缩放”选择为A4,将会在保留现有样式的情况下打印成A4稿

10.本填报说明提交或打印时可以删除,打印成黑白文字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

注:

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

3、(9)=(7)-(8),(15)=(9)-(11)-(12),(13)=(3)-(11)+(9)

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 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

附表:国家标准(2003)行业类别

代码 行业名称 1 农业2 林业3 畜牧业4 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 非金属矿采选业11 其他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14 食品制造业15 饮料制造业16 烟草制品业17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 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 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29 橡胶制品业30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

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代码 行业名称 34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 建筑安装业49 建筑装饰业50 其他建筑业51 铁路运输业52 道路运输业

城市公共交通业54 水上运输业55 航空运输业56 管道运输业

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58 仓储业59 邮政业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 计算机服务业62 软件业63 批发业65 零售业66 住宿业67 餐饮业代码 行业名称 68 银行业69 证券业70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72 房地产业73 租赁业

商务服务业75 研究与试验发展76 专业技术服务业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 地质勘查业79 水利管理业80 环境管理业81 公共设施管理业82 居民服务业83 其他服务业84 教育85 卫生

社会保障业87 社会福利业88 新闻出版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 文化艺术业91 体育92 娱乐业

中国共产党机关94 国家机构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10

一、设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3条第2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条、第22条

3、《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第18条。

二、办理范围:属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管理权限内,列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内的建设项目。

三、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

四、基本条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必须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相关标准、计划规范的要求;

2、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3、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本区域产业政策;

4、建设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COD、氨氮、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控制在浦东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5、建设项目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行业和本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6、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规定,优先采用原材料消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7、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反映项目原有的环境状况,采取“以新带老”等措施,治理原有的污染源;

8、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

五、申请材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表(格式文本)*2;

2、可行性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或情况说明;

3、地形图(原件)——上海市测绘院;

4、项目总平面图;

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件)*2及电子文档;(需要环评工程师资格证书)

6、除国家涉密项目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需提供: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公众意见及其采纳情况的说明;并在申请报告中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采纳情况进行说明(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的原件);

7、除国家涉密项目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或在环境敏感区建设的,应参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相关规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提交环评时应同时提交专家意见和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及其采纳情况的说明(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的原件)等。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因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不同意环评文件全文公开的,提交环评时应同时提交环评文件可公开版本(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的原件及电子文档);

8、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外资企业须提供外商投资批准证书。尚未取得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的建设单位,应提交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申请人为个人的,应提交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9、建设项目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立项批文的,应同时报送立项批文;

10、建设项目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申报环评文件时应附具上级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

11、建设项目用地涉及规划选址的,应提供规划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

12、建设项目涉及用地/房的,应提供其有效使用证明,如土地批租协议、产权证、租赁合同等;

13、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应提供所在房屋使用性质证明和所在建筑的使用功能证明及提供有设计资质单位出具的结构烟道蓝图、隔油池蓝图;

14、纳入本区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范围的建设项目,应提供总量来源证明(原件);

15、建设项目污水纳管的有关证明;

1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注:复印件请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六、办理时限

1、环境影响登记表: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2、环境影响报告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3、环境影响报告书: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七、有效期限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3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如周边环境有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规章、环境标准有重大调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八、变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之后,项目内容、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应重新进行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申请材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表(格式文本,一式二份);原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重新申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变更情况说明;与变更相关的图纸;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办理时限:与首次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办理时限规定相同。

九、延续: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超过有效期限的,应当办理延续手续。

申请材料: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办理时限: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十、年检(年审):无。

十一、收费:无。

十二、受理窗口:

地 址:张江路39号1号楼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11

编号:验收类别:验收报告□ 验收表□ 登记卡□(画√)审批经办人:

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

验收审批登记表的”填写说明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表是在实施验收前要求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监测单位或调查单位单独或共同填写。其中,编号、审批经办人由环保审批部门填写。

2.建设项目名称:填写该项目立项时的名称,若字数太多,可使用规范缩写名称。

3.建设地点:填写项目所在行政区划地名,农村准确到乡、村,城市准确到区、街道。

4.行业类别:从工业、农业、信息、科研、教育、医卫、地质探矿等择一 填写。

5.项目性质:在所选项中画√。

6.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报告书(表)审批部门、报告书编制单位、环保设 施设计单位、环保设施施工单位、环保设施施工监理单位、环保设施效能监测单位名称,若字数太多,均可以规范简称填写。

7.投资总概算:以经审批后的可研报告书或初步设计报告书中的数据填写。

8.设计生产能力:批原设计的生产能力或建设规模。

9.实际生产能力:指验收时达到的生产能力。

10.污染控制指标: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对排入环境的各种核素

环评审批阶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 篇12

冀环评„2009‟114号

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

各设区市环保局,各扩权县(市)环保局:

经省环保厅3月16日厅常务会通过,现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印发给你们,自2009年3月25日起实施。《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冀环管 [2007]33号)同时废止。

附件:《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

二○○九年三月

十八日

主题词:建设项目

审批

程序

通知

抄送: 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09年3月19日印发 附件: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省环保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环保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四条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项目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条

省环保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提高审批质量,对于省重点项目、产业支撑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做到便民高效。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和省环保厅的要求,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格式等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

依法需要省环保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向省环保厅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1份;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10份,电子版一式1份;

(三)建设项目建议书(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公示主要内容电子版1份;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第九条

省环保厅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三)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省环保厅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第十条

省环保厅根据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在政府网站(网址:www.hb12369.net)公示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三章 审查与公告

第十一条

省环保厅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认为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机构一般应在15日内提交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二条 对经技术评估、公示无异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由环评处负责审查。第十三条

对经技术评估、公示无异议、环评处初审通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环保厅项目审查委员会审查。

下列类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厅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通过后,需报厅常务会议研定。

1、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环保厅审批的项目;

2、省重点项目及产业技术支撑项目;

3、冶金有色、造纸、化工石化类项目。

第十四条 省环保厅主要从下列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依法制定的有关政策。

(二)建设项目选址在环境敏感区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该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

(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要求。

(四)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五)依法应当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的项目,建设单位是否事先取得了该机关的同意。

(六)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七)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否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是否能满足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八)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是否制定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措施是否得当。

(九)是否按规定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

(十)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否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十一)依法应当审查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可以举行听证会或委托项目所在地设区市(扩权县)环保局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安排记录。

听证会组织者应当在听证会后的3日内公开听证结果,说明对有关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批准

第十六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条件,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省环保厅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省环保厅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省环保厅在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按规定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应报省环保厅重新审核的,省环保厅从下列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重新审核:

(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有无变化;

(二)原审批中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产业政策、标准有无变化。

若上述方面均未发生变化,省环保厅做出予以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五章 期限

第十九条

省环保厅自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受理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受理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特殊情况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审批期限。

第二十条 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省环保厅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一条 依法应当进行听证、技术评估、公示的项目,听证、技术评估、公示的时间不计算在本章规定的期限内。

第六章 附则

上一篇:关于对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下一篇:廉洁文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