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

2024-09-04

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共12篇)

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 篇1

工业项目审批程序

[2008年05月07日]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首先由项目申请单位向市或区发展和改革部门(按权限)报送申请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项目,应由国家发改委确认的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由自治区发改委和市发改委核准、备案的项目,应由具备乙级以上(含乙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由区发改部门备案的项目,应由具备丙级以上工程资格的机构编制。

二、项目申报单位向市、区发改部门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它文件,包括水务部门出具的供水评估初审意见、矿产部门出具的压覆矿藏报告、有勘探资格的地质部门出具的地震灾害报告、原材料供应的协议或合同,对可研报告不需要进行评估论证的项目,由安检部门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对招商引资的企业还需出具法人资格证明、资金、企业章程等有关文件。

三、市、区发改部门在受理核准、备案申请后,如有必要,应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企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报送修改材料后,方可核准或备案。

四、属核准的项目由市发改委以上发改部门核准。属备案的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一1亿元的项目由市发改委备案;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区发改局备案。

建设工程审批程序

2009-3-7 20:21 提问者:87886 | 浏览次数:2636次

回答要书面语啊

2009-3-7 21:54 最佳答案

项目建议书——→批准或进行专家讨论通过——→编制可行性研究计划——→向发改部门打报告进行批复——→编制环评报告——→向环保部门打报告进行批复——→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向领导进行汇报批示——→施工图设计

向国土部门出具土地证明(出让或划拨)——→去规划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去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表——→建筑方案通过后——→去规划部门办理建筑方案审批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去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完成施工图后——→去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办理过程中需要有:

1.用地界址坐标图(请规划部门或测绘部门测绘)

2.1:500-1:2000的最新实测现状地形图(CAD格式);

3.审定方案的电子光盘(内含1:500或1:1000总平面图和1:100——1:200各原位剖面图,由设计院出,要求CAD格式)

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 篇2

现在的P L C技术已非常成熟, 不仅功能增强, 功耗和体积减小, 成本下降, 可靠性提高, 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 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像显示的发展, 使PLC产品和相应的组态软件大量的应用于连续生产的过程控制。

1.1 PLC发展趋势

1.1.1 产品规模向两极发展。

一方面向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小型和超小型PLC方向发展, 以适应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 向高速、大容量、技术完善的大型P L C方向发展。复杂的控制系统要求越来越高, 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应对复杂环境的性能等指标也越来越高。

1.1.2 多接口的网络模式。

现代工业控制通讯网络接口很多, 兼容性也很强。PLC与PLC之间的联网通讯、P L C与上位计算机的联网通信以及P L C、计算机与设备之间的通讯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1.1.3 模块化、智能化。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生产厂家先后开发了不少新的元器件和模块。像智能I/O模块、温度、压力等控制模块以及针对专用设备的智能模块。这些模块的应用不仅增强了功能, 扩展了应用的范围, 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1.4 PLC及组态程序的标准化。

虽然现在多种编程语言并存、互补与发展, 但其编程模式都趋向于标准化, 应用更加简单便捷。

1.2 组态软件发展趋势

监控组态软件正在由单一的人机界面朝数据处理机方向发展。管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数据库功能应用在各个大型的生产控制系统。好多组态功能已经成为了生产控制的必要组件, 也可以说是一种标准。像实时报警、历史报警、实时趋势、历史趋势、打印报表、数据查询等, 已经成为规模企业的必须。

而标准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无论PLC, 还是组态软件的产品及编程必将趋于标准化控制与管理。

2 程序的标准化

2.1 功能块的标准化

现在PLC程序的编制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批量指令, 转变为功能块的形式。如图 (一) 为罗克韦尔Conctrollogix5000系列的功能块, 图为阀门的功能块。图 (二) 为西门子STEP 7系列的模拟量功能块形式。由此可以看出, 功能块形式已经成为了各个PLC产品的标准模式, 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缩短了程序的编制时间, 程序的结构也变得更加清晰, 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2.2 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如图1所示, 随着功能块等标准化编程模式的发展, 数据结构也越来越标准化。像图 (一) 的阀门控制, 大多工业控制中都将阀门输出、阀门反馈、阀门运行状态、阀门报警、手自动控制、急停等作为生产控制的标准组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标准组件”, 确实是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元素。图2所表示的是西门子P L C中模拟量控制的“标准组件”, 像模拟量的过程值、低报警、低低报警、高报警、高高报警及其相应的报警限设置值等。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模式定义广泛的应用在程序的编制过程中, 程序的可读性更强, 数据结构更清楚, 不同P L C之间的通讯也变得简洁。

2.3 程序设计的标准化

从图3罗克韦尔Controllogix5000系列的PLC程序结构中, 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程序的设计有其标准的模式。

2.3.1 BASIC_CONTROL主要是I/O的重新组织及各种阀门、电机的控制。

2.3.2 PHASES_FUNCTIONS逻辑控制部分。其中包含了, 生产中的各种工艺控制要求, 设备之间的相互连锁等。每个部分单独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由程序的连续控制部分组织实现具体的功能。

2.3.3POS通讯部分。PLC之间的通讯, PLC和上位机组态之间的通讯, 报警的通讯, 及设备的通讯功能均在此部分实现。

2.3.4SEQUENCE顺序控制部分。此环节为程序的整体组织、调控。每个逻辑单元、具体的设备单元、连锁要求等, 均在这里组织、调度、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2.4 控制方式的标准化

现代企业的中控中心, 都配置至少一个工程师站、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操作员站。通过以太网建立总体的控制结构, 而PLC层阶则对应Controlnet、Devicenet、Profibus、Modibus等通讯模式。如果是大型或中型的控制系统, 由于控制点数的大量增加, 远程I/O就成为了主要的控制方式。

2.5 监控系统的标准化

如图4所示, 标准化的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主画面和分画面。其中主画面监控系统的总体流程, 而分画面则详细的体现每一部分的具体控制。在上位机系统中, 历史报警、实时报警、历史趋势、实时趋势、报表打印等功能, 已经标准化在每个控制系统中, 成为了工业控制的不要组成部分。

3 结束语

标准化的程序控制已经体现并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中, 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便于工程师对程序的理解、维护, 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甚至在大型的、跨国的企业中要求所有的分厂均需用相同的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及管理, 做到从上到下的管控标准化。实现了全球产品的统一, 质量保障的统一, 管理的统一。

参考文献

[1]Controllogix用户手册[z].1999.9:74-4-77

加强监督程序建设探析 篇3

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对监督程序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一是在程序现状的认识上,认为目前“人大监督程序很多”,不知道实际上人大的实体性权力很大而程序性内容很少;二是在程序作用的认识上,认为人大监督总是“程序性多而实质性少”,追求“由程序性监督转向实质性监督”,言下之意,似乎是因为程序性监督多才使得实质性监督少,把实质性监督不足归因于程序性监督太多,认识不到其实程序本身也包括了实质性内容,认识不到程序具有监督的保障作用,认识不到恰恰是由于程序不足才造成实体监督的不足;三是在程序特性的认识上,不少人总认为程序“繁琐费事、缺乏效率”,没有从监督最终成效上来评判,看不到好的程序正由于自身具有高效能动的功能而显示出较高的效率。对人大监督程序认识不足,自然重视不够,目前无论法定性程序还是规章性、习惯性程序都处在启动阶段中的“启而不动”状况。

充分认识程序的作用意义,是人大加强监督程序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相互依存的关系看,程序对于实现民主具有桥梁和阶梯作用,即所谓的“民主如网,程序是网上的网眼”;从程序法与实体法相互依存的关系来看,程序对于实现实体法具有工具价值和独立价值;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代议机关的特性上讲,代议机关的权力就是一种程序权。代议机关权力的每一步行使都必须在程序中运行,没有程序就行使不了监督权力。反之,每一步程序的建立和完善,都能保障监督权力的有效行使。

如何加强监督程序建设,最根本的应该遵循合法性、简捷性、完整性、效率性、具体性等原则。这里着重针对人大监督程序的现状谈几点思考。

程序建设要最优化

对于刚性监督程序,重点要放在开启环节。在1995年地方组织法的修改中,虽然新增了质询、罢免等刚性监督的程序,但这里面限制性程序规定得多,如人代会代表十人以上可质询、十分之一以上代表可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等,而引导性程序规定得少,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质询、对什么问题可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在程序的一系列环节上缺乏最初的程序开启环节。从理论上讲缺乏开启环节或易造成滥用或很少采用,现实中显然没有造成滥用,而是很少采用。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着力建立刚性监督的开启程序。对于普通监督程序,重点要放在终结环节上。与刚性监督完全相反,普通监督程序容易开启,却特别缺乏终结程序,常常不了了之,程序的完整性、监督的实效性难以体现,因此常规监督形式要特别强化终结程序,一定要完成法律决定,落实监督意见,规定时间期限,明确反馈手段。如何检查、如何汇报,向人大、人民群众都要反馈到位。对于监督主体的行为程序,特别要突出“民主的集中”程序。所谓“民主集中”一方面是民意的集中,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另一方面是集中过程要民主,符合集中行使原则,这两者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议制和合议制特性的要求,也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两个关键环节,这两个环节的程序化特别重要,前者要建立公开征集意见程序,如许多地方实施的任前公示制、述职公示制、执法检查公告制、代表公示制等等,利用新闻媒介乃至网络手段,广泛征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公示征集的意见一定要有整理、采纳程序。同时,要完善会议集体行权程序,使得权力机关的监督决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应。

程序建设要系列化

一方面,不同的监督形式要有不同的程序,形成横向系列。如宪法监督、执法检查、审议报告、审查批准计划和预算等具体的监督形式,加上工作评议、各种视察、议案和建议办理以及日常监督等程序,地方人大要形成横向系列程序。另一方面,相同的监督形式要有不同等级的程序,形成纵向系列。现实中限于人大的人力、精力,又因为实际工作中各种情况变化,有必要在建立完整、严密的程序即普通程序的同时,建立另一种等级相对较低的程序,即类似诉讼法里的简易程序。

程序建设要工具化

所谓工具化,就是要让程序充分地发挥起工具作用。既要让监督者严格自如地掌握运用程序,又要让被监督者积极自觉地了解遵守程序,还要让监督者——即人民群众方便自由地对照程序来对监督者进行监督。要做到“自如、自觉、自由”地运用程序,首先要通过宣传强化程序的“工具意识”,当程序成为规章后,不但要通过各种方法公布于众,更重要的是每次进行监督活动之前,结合学法,重申强调程序,消化掌握程序,用程序来武装监督者、被监督者和监督的监督者。其次要明确程序调整的批准权限,凡常委会通过的规章性程序如主要程序调整须经常委会会议认可或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认可,维护程序的确定性。第三要建立对违反程序现象的纠正追究制。代表和人民群众进行监督,要有受理程序、纠正程序以及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的程序,确保程序应有的权威性,更好地发挥程序对于监督实体权利的实现所具有的工具作用。

健全和优化监督程序,是增强和保障监督实效的当务之急。现在,监督法已出台了,地方人大下一步基础性的建设应当把程序放在首要的突出地位,担当起程序建设的主力军,重视在开展监督活动之前精心设计程序,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完善。重视在实践中总结整理好的程序且及时上升为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开展监督;加强对人大工作程序建设的研究,为程序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积极探索新的科学高效的程序,把程序创新作为人大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地方人大的程序建设不断趋向成熟、健全、优化。

工业用地及厂房建设审批办理流程 篇4

1、土地规划调整报批(企业-国土局-省国土厅);

2、获取批文;

3、农转用报批(地方政府-省政府);

4、获取批文;

5、招拍挂(缴保证金,国土局);

6、成交确认书(国土局);

7、出具提供建设用地的通知(当地政府文件);

8、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国土局);

9、出具蓝线图(地方政府或园区);

10、出具红线图(国土局出具盖章);

1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局);

12、环评报告表或登记表或报告书(环保局);

13、立项核准或备案(发改局);

14、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局);

15、签订出让合同(国土局);

16、缴交出让金、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17、办理土地证(国土局)。

18、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局);

19、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公安局);

20、人防申报(人防办);

21、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局或建设局);

22、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局);

2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局);

24、竣工消防验收(公安局);

25、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局);

26、房屋产权证(建设局);

27、报送建设工程档案(建设局城建档案馆)。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程序 篇5

山东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程序

作者: 浏览次数:481 发布日期:2011-6-29 9:12:00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程序。

二、管理机构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许可证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许可证办公室)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日常工作。

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局)在省局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许可证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

国家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以下简称国家审查部)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 承担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技术审查工作。

省生产许可证产品审查部(以下简称省审查部)受省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承担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技术审查工作和有关事务性工作。

市生产许可证产品审查部(以下简称市审查部)受市局的委托,承担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技术审查工作和有关事务性工作。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经批准承担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任务。

三、取证程序(一)申请和受理

1.省许可证办公室、各市局应及时将列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目录和新启动换(发)证产品的通知,告知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生产企业。

2.企业应及时申报生产许可证。

3.为帮助企业取证,省许可证办公室、市局应及时组织细则宣贯。

4.根据产品的不同,企业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申请材料报送省局或市局。

5.省局或市局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在5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发放《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因退回申请材料而贻误申报生产许可证的责任由企业自负。

6.省局或市局在符合要求的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对于由国家审查部组织企业生产条件核查的情况,省许可证办公室留存一份申请书备案,并在受理企业申请后5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国家审查部。(二)企业生产条件核查

1.按照产品细则及其它有关规定,由国家审查部、省局或市局组织审查组实施企业生产条件核查。

1.1 由省局组织核查的,省审查部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20日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市局配合核查。1.2 由国家审查部组织核查的,国家审查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核查,省许可证办公室配合核查。1.3 由市局组织核查的,市局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20日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核查。

2.核查组织机构应制定企业生产条件核查计划,并在核查前5日内通知企业。

3.核查组应依据产品细则及有关规定实施现场核查。

4.核查组在现场核查结束后应书面告知企业核查结果。对现场核查合格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核查组织机构提交整改报告。(三)产品抽样与检验

1.对于生产条件核查合格的企业,核查组在现场核查同时,按照产品细则要求抽样并封样。

2.企业应在封样后7日内将样品送(寄)至检验机构。

3.检验机构应确保产品检验活动符合产品细则等有关要求,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四)审定与发证

1.对由国家局审定发证的产品:

1.1 由省局组织企业生产条件核查的,省许可证办公室应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材料汇总,并将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国家审查部,国家审查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完成企业生产条件抽查和材料汇总,报送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

由国家审查部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的,国家审查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申报材料汇总,将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

由市局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的,市局应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25日内完成材料汇总,并将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省局审查,省局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完成企业生产条件抽查和材料汇总,并将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

1.2 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0日内完成审查,报送全国许可证办公室。

1.3 国家质检总局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符合发证条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在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2.对由省局审定发证的:

2.1 市局应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材料汇总,并将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省审查部。

2.2 省审查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5日内完成企业生产条件抽查和材料汇总,提出处理建议,报省许可证办公室。

2.3 省局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2.3.1 对符合发证条件的:

省许可证办公室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0日内提出批准意见,报局领导审定。作出许可决定后,省审查部应在5日内打印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发放相关市局。市局应在5日内向企业颁发证书。2.3.2 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

省许可证办公室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0日内提出不予行政许可意见,报局领导审定。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后,省审查部应在5日内打印《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发放相关市局。市局应在5日内履行有关送达手续,向企业发放《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上述期限内。

四、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一)企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如改建、扩建、迁移获证产品的生产地点等),应在变化后20日内向原受理机关提出申请,由原审查机构重新进行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检验,由原审批机关审批更换证书。(二)企业名称发生变化

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在变更名称后20日内向原办证受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更名申请报告、新旧营业执照复印件、现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更名证明原件以及原发生产许可证证书,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审查合格后,根据原审批机关不同由国家局或省局审批更换证书。(三)企业遗失损坏证书

企业应妥善保管生产许可证证书,因毁坏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生产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无法辨认的,应当及时在省级以上主要报纸上登报声明,向原受理机关提出申请,省许可证办公室审查合格后,根据原审批机关不同由国家局或省局审批更换证书。

(四)获证企业必须按规定每年提交自查报告。(五)标志管理

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在产品或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五、收费

(一)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应向有关部门缴纳费用。

(二)根据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127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收费管理暂行规定》,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含证书费、差旅费和资料费)、产品检验费和公告费。

(三)审查费: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19号文《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生产许可证审查费为每个企业2200元,同一次审查时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加收审查费440元。审查费由企业在申请时向受理机关交付。(四)公告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五)产品检验费:由企业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向检验机构交付。

(六)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公告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收费单位须及时将所收费用上缴,同时对下拨的生产许可证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六、附则

(一)本程序中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

(二)本程序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三)国家对办理生产许可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意义重大 篇6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不涉及建设用地审批权,调整的只是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城市的建设用地审批权仍在国务院,不存在下放问题。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这是土地管理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省级政府责任。”

此前建设用地由城市政府一年多次申报,国务院多次审批,报批内容由国土资源部审查以及城市政府自行审查,审批时间长,审批程序繁,尤其是省级政府只充当“二传手”角色,权责不明,徒增环节。审批方式调整后,省级政府不仅负责汇总申报,而且负责审核把关过去需报国务院审查和城市政府审查把关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省级政府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

当前我国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之所以大量存在,即使在治理整顿期间土地“闸门”也没能真正把住,症结之一在于权力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原来的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未能合理解决各级政府权责划分和制约监督问题:中央部门面对一大批城市,很难面面俱到明察秋毫,且陷于日常审批事务,难免影响宏观调控和土地监管;城市政府自报自查,其弊端不言自明;省级政府只相当于“二传手”,积极性自然不高,也很难追究其责任。一些地方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甚至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在土地管理和调控问题上有意无意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与原来的审批方式有很大关系。

新的审批方式在加大省级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强化了省级政府的责任,权责一致成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的重要手段,今后土地方面再出问题,将直接追究有关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总体上说就是对申报城市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负总责,包括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规划计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用地申报有关要求、用地是否结构合理、确实需要、节约集约等。具体而言,省级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于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核把关、检查指导。一是对城市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严格审查。二是在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后,对城市申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三是对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与实施方案的申报、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种形势下,省级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查和监管会更加严格。”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用地,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途径不可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补充耕地不到位、土地供应和利用等不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未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不会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和办理回复文件。

此次审批方式调整是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科学划分了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权责。中央部门主要审查用地规模、区位和规划用途,有利于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许多具体的审查事项放到了省一级,有利于强化省级政府责任;在国务院一次性批准用地后,城市政府向省级政府申请实施方案更便捷、灵活,有利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对于国土资源部及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此次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部可以从繁杂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调查研究与对地方工作督导,有利于更好地转变职能,强化用地监管;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则可以进行近距离监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本地土地使用和土地管理的实际问题。

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 篇7

进口烟叶采购操作流程(草案)

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进口烟叶采购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叶采购管

理程序;中烟国际(2010)48号烟叶进口管理细则;中烟国际(2010)13号关于进口烟叶到港索赔有关事项的通知

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所指进口烟叶类型包括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雪茄烟叶、其他晾晒烟叶、烟丝和烟草薄片。规格包括片烟把烟和散叶。

4,职责:

4.1,技术中心负责制定“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叶需求计划”,并明确进口烟叶需求计划

4.2,公司总经理负责“烟叶需求计划”的审批

5,工作程序和要求:

5.1编制烟叶需求计划

技术中心根据公司品牌的发展规划,组织原料采购中心(原料供应部),市场营销中心(市场营销部),综合计划部,财务管理部等部门召开下烟叶需求计划专题会

技术中心根据叶组配方,产品结构,品牌发展战略,现有进口烟叶库存信息提出下进口烟叶意向性需求计划

市场营销中心、进出口部提供产品需求计划预测

综合计划部提供下品牌许可加工计划

原料采购中心提供烟叶市场情况预测及分析意见

财务管理部提供进口烟叶采购资金配置意见

5.2将进口烟叶需求计划上报国家局计划司,争取各产区进口烟叶计划

5.3 样品评审,技术中心负责进口烟叶的样品评审

5.4由原料采购中心牵头,技术中心参与,按照中烟国际和烟叶公司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进口烟叶看样订货会,选定各产区需求等级和数量并上报中国烟叶公司;

5.5原料采购中心组织人员参加由国家局组织的境外烟叶采购和监督加工验货工作,并及时掌握国外烟叶市场信息,汇报工作情况。

5.6原料采购中心相关业务人员负责进口烟叶分配计划的落实及等级质量和数量的跟踪

5.7烟叶检疫许可证的办理。在烟叶到港之前,进口烟叶检疫许可证由中烟国际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关,签发完后下传到省商检局,原料采购中心派人到省商检局取证,在五个工作日内快寄到口岸,以便烟叶及时报关和运输。

5.8烟叶公司下达进口烟叶资金流向表后,原料采购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应及时登录湖南中烟原料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烟叶预检、初检及发货等相关数据录入工作。储运科及时组织烟叶发货以避

免烟叶滞港。

5.9烟叶国内短途运输,按照植物检验检疫的要求进行运输,要求包装无破损,无洒落,无水湿等。

5.10进口烟叶入库后原料采购中心应牵头组织烟叶的抽样检验工作。

5.11进口烟叶的仓储及商养:按省市商检局的要求,进口烟叶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定期进行熏蒸和杀虫;发现虫情和疫情应及时上报商检部门。

5.12进口烟叶消耗及库存报表每月及时上报省商检局

5.13卷烟车间综合治理,按检疫要求,由取得省商检局相关资质的公司参与进口烟叶使用车间的综合治理。

5.14进口烟叶废弃物及下脚料处理,应保证无洒落,定期集中销毁处理并报当地商检局监管备案。

5.15烟叶质量纠纷处理及索赔:进口烟叶在口岸发现的短重和水湿霉变等质量纠纷由口岸依据商检证书上报中烟国际统一处理。进口烟叶入库后,仓储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排查,单一合同短重数量没有超过该合同总重量的千分之二且索赔金额未达到1000美元,则不进行索赔;发现水湿霉变烟叶无确凿证据表明为供应商或海上运输造成,由相关业务人员上报中国烟叶公司向内陆运输保险单位进行索赔;如确实因外商原因造成货损,由相关业务人员上报中烟国际对外索赔。原料供应部相关业务人员应及时协同仓库人员做好质量问题烟叶的记录备案,需要索赔时

旅游项目建设立项审批程序 篇8

1、建设项目申请预立项需报当地旅游局和规划局。(1)建设项目立项申请;(2)专业资质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3)专业资质单位编制的环境评价报告和安全生产评价报告;(4)项目建设单位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资质材料或资信证明;(5)合资、合作项目提交公司合作协议;联建项目协议;(6)拆迁企业证明;拆迁安置方案;

(7)特殊行业建设项目需提供行业化管理部门批件;以上1— 7资料齐全,予以受理,经审核批准,属于区权限审批项目(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经审核批准后,在三个工作日内下发批复,属于市审批项目,在三个工作日内上报到市里,在下发批复后,方可在大同区办理购地、规划设计方案、筹资等前期准备工作。

2、办理正式计划需提报:对于国家重点型项目在具备1—7资料的同时,还需提供土地合同、1:500地形图、土地证、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扩初建设审定通知单、建设资金证明、初步建设方案等。

3、立项申请格式:《关于×××项目立项的请示》城市规划局:

1、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

2、项目建设的规模;

3、项目建设的周期;

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经济效益分析;

6、贷款偿还能力分析;

7、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分析和安全生产评价分析;

工程项目索赔及管理程序之简介 篇9

关键词:工程 索赔 管理 程序

0 引言

作为一家专业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常会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向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且多数会被采用。如此情况下,不仅使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工程进度也明显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减,产生索赔问题。为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利益,我单位实事求是地分别向业主和保险公司提出各项索赔。经过诸多项目的索赔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工程索赔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中包含索赔桩号或结构物名称、索赔事由和索赔依据、事件发生起算日期和估算损失。索赔意向书中无须附详细的计算资料和证明。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意向书就可以把索赔事件的起因、地点及索赔数额有大致地了解。

索赔意向书递交监理工程师后,需经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必要时单位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人及现场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要一起到现场,核对与所报的资料是否一致。

索赔意向书送交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需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明资料,即证据。收集的证据要确凿,理由要充分,所有工程费用和工期索赔应附有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记录和计算资料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2 索赔的具体操作步骤

2.1 索赔项目种类及起止日期计算方法

2.1.1 延期发出图纸引起的索赔 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8天之内,承包方有权得到免费由业主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提供的全部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资料,并且向承包方进行技术交底。如果在28天之内未收到监理工程师送达的图纸及其相关资料,作为承包方应依照合同提出索赔申请。接中标通知书后的第29天为索赔起算日,收到图纸及相关资料的日期为索赔结束日。

2.1.2 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 此类索赔分为工程损失索赔及工期索赔。业主一般对在建项目进行投保,故由恶劣天气影响造成的工程损失可向保险机构申请损失费用。在建项目未投保时,应根据合同条款及时投保,及时进行索赔。该类索赔计算方法:在恶劣气候条件开始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恶劣气候条件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2.1.3 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 分为工程施工项目已进行施工又进行变更、工程施工项目增加或局部尺寸、数量变化等。计算方法:项目部收到监理工程师工程变更指令或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日期为起算日,变更工程完成日为索赔结束日。

2.1.4 以承包商之能力不可预见引起的索赔 由于在工程投标时图纸不全,部分项目承包商无法作准确计算,如地质情况,软基处理等,该类项目一般索赔工程数量增加或需重新投入新工艺、新设备等。计算方法:在承包商未预见的情况开始出现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2.1.5 由外部环境而引起的索赔:属业主原因,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如征地拆迁、用地的使用权等)而引起的索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计划受到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经业主协调或外部环境影响自行消失日为索赔事件结束日。该类项目一般进行工期及工程机械停滞费用索赔。

2.2 同期记录,即证据的收集:

2.2.1 索赔意向书提交后,从索赔事件起算日起至索赔事件结束日止,认真做好同期记录,每天均需记录,且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索赔事件造成现场损失时,还需做好现场照片、录像资料,并保证该资料的完整性,且粘贴打印说明后请监理工程师签字。否则在索赔时难以成为有利的证据。

2.2.2 同期记录的内容有 事件发生时及过程中现场实际状况,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对工期的延误;对工程的损害程度;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人员、机械、材料数量及有效票据等。

2.3 详细情况报告 在索赔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每隔一星期,或更长时间,或视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而定),项目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索赔事件的阶段性详细情况报告,说明索赔事件目前的损失款额、影响程度及费用索赔的依据,同时将详细情况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2.4 最终索赔报告:

2.4.1 当索赔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结束后,项目部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最终索赔详细报告,同时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2.4.2 最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部的正规文件。②索赔申请表:填写索赔项目、依据、证明文件、索赔金额和日期。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索赔项目一般包括工程变更引起费用、工期增加;由于地方关系影响,造成局部或部分地段停工等引起的机械、人员停滞,相应工期及费用增加等。索赔依据一般包括在建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图纸、工程承包协议、业主对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的批复、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变更令及大型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修改等。索赔证明文件包括业主下达的各项往来文件及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各项有利证据,此方面多数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只对存在的问题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口头汇报或只填写索赔意向书,而不注重证据的收集,故业主对很多本来对施工单位有利的索赔项目不进行最终的批复,导致索赔不成。索赔金额及工期的计算一般参照承包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中,包含的工程量清单、交通部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定额编制办法、机械台班单价,地方下达的定额补充编制办法及业主、总监下达的有关文件进行计算。③批复的索赔意向书。④编制说明:索赔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束的详细描述。⑤附件:与本项费用或工期索赔有关的各种往来文件,包括项目部发出的与工期和费用索赔有关的证明材料及详细计算资料等。

3 索赔的管理

由于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故往往会成为上级主管单位复查的对象,为真实、准确地反映索赔情况,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工程索赔台帐或档案。

索赔台帐中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书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

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就会形成一册完整的台帐,以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4 索赔存在的误区

4.1 当索赔事件发生时,有的施工单位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而不敢提出,即可以索赔而不敢索赔。

4.2 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索赔工作意识不到位,对可提可不提的索赔往往不提出,即可以索赔而不提出索赔。

4.3 主管人员对技术规范文件及业主、监理、项目部的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无充分理由,即能索赔而索赔不成。

4.4 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不能及时提交最终索赔报告,导致最终索赔不成。

5 结语

随着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管理章程会进一步健全,索赔工作将逐步步入正常轨道。只有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和各项往来文件的基础上,才能在索赔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才会有更多的索赔项目被受理或批复,从而使索赔成功,使单位获益。

参考文献:

[1]原驰主编.公路工程合同管理.

[2]廖正环主编.公路施工与管理.

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说明 篇10

[2002-07-01 22:54]

一、前期认定阶段

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审批申请后,工作人员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所列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类管理之规定: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按照以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凡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及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到具有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的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在“服务大厅”窗口领取环境影响登记表。领取登记表项目申请的单位,要有与其邻近居民签字并到所属环保办公室进行预审盖章。

二、审批阶段

在前期认定阶段基础上,由审批人员对审批项目进行验点,与此同时环保部门在建设审批意见中提出项目申请单位所必须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达到的排放标准以及试运行期限;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待环评后进行审批。

三、实施建设阶段

对审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检查,帮助指导被审批的单位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对违反建设项目审批意见,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予以查处。

四、验收标准

对达到验收标准的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对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建设项目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

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及服务承诺

[2002-07-01 22:54]

实行政务公开,在沈河区政府网站公开环保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国家法很、法规及审批管理程序,公布国家鼓励、限制、禁止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目录。

二、向企业发放建设项目审批指南,做好咨询解答工作。

三、坚持严格执法,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增强服务意识的原则。对无污染的项目在建设单位报送环保部门后 3 日内审批;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和影响较大的项目,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之日起 30 内,由沈河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委员会审批,并报沈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审核。

四、需报市局审批情况较复杂的项目,我局派人与建设单位到市环保局协助办理。

基建项目审批

[2002-07-01 22:54]

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单位提供资金证明。

3.提供建筑、规划、消防、环保、防疫等相关部门的认可手续。

4.限额以下(即新建 500㎡以下、翻建 1000㎡以下)的基本建设项目由区发展计划局审批;限额以上(即新建 500㎡以上、翻建 1000㎡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由区发展计划局审查,报市计委审批后方可生效。

5.办公地点:沈河区发展计划局计划料(区政府 5 号楼 2 楼)。负 责 人:高 峰

工作人员:陈连华

建设“工业强市” 篇11

六大优势衡量乐山

盐磷化工产业发展价值

(一)资源优势。我市岩盐、磷矿、石灰石等资源丰富。岩盐资源已探明储量105亿吨,占威西盐矿总面积的75%;磷矿资源远景储量24.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0%,居全国八大磷矿的第4位,已探明储量6.83亿吨;石灰石资源远景储量100亿吨,已探明储量6.98亿吨;煤炭资源储量2.3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100亿方,已探明储量50亿方;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74.5万千瓦,可开发容量为409.5万千瓦。得天独厚的岩盐、磷矿、石灰石等资源优势,良好的水电配套,为我市盐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体制优势。我市盐磷化工企业100%属民营企业。其中,和邦集团是我国首家引进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荷兰开发投资公司投资的民营企业。与产品结构类同的国内同行相比,我们的企业产权更清晰,体制更灵活,适应市场能力更强,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三)科技和人才优势。乐山有良好的院地、院企合作基础。多数盐磷化工企业十分重视科研和人才工作,健全了人才激励和员工培训机制,聘请了国家级、省级专家作顾问,有的还争取全国同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加盟,初步实现了研究、生产、经营、营销的有机结合。

(四)规模优势。盐磷化工产业拥有和邦化工、希望深蓝电盐、巨星永祥树脂、金光科尔化工、福华化工、犍为盐化等35家规模企业,其中4家进入全市24户重点优势企业行列,和邦集团、金光集团分列综合效益评价第2、4名,企业集群和产业链初具雏形。2004年,全市盐磷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纯碱(氯化铵)产能居西南第一,三聚磷酸钠产能居全国第三。

(五)市场和成本优势。目前,国内市场原盐、纯碱、烧碱、黄磷需求量分别为3000万吨、900万吨、700万吨、100万吨,我市分别占2%、1.2%、0.6%、3.5%市场份额。原盐、PVC、烧碱、磷酸盐、草甘膦等主要产品都处于卖方市场,有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由于盐磷化工矿产资源和原料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自产自给,我市的原盐、纯碱、PVC、磷酸盐、烧碱生产成本已远低于国内同行水平。

(六)宏观环境优势。全球经济整体回升、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为化工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去年以来,全国、全省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四川省化工产业利润增长近7成,呈现10年来的最佳发展态势,乐山市盐磷化工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五条产业链绘制盐磷

化工发展蓝图

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全面推进盐磷酸化工产业资源内部化,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精细化工,推进产业联合,完成重化工向轻化工的转移,努力把乐山建成为中国西部盐磷化工基地,力争到2010年,盐磷化工产业总产值达260亿元以上。重点延伸五条产业链:

(一)盐卤→工业盐→食盐→营养盐。和邦集团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达产后,全市将形成年产原盐160万吨生产规模,年产值5.3亿元,产能跃居全省第一。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年产原盐300—400万吨生产规模,按330元/吨计算,可创年产值10亿元以上。

(二)盐卤→工业盐→纯碱(重质纯碱、轻质纯碱)、氯化铵→精细化工产品。今年全市可形成年产联碱42万吨生产规模,按重质纯碱、轻质纯碱各半计算,年产值为10亿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市將形成年产联碱150万吨生产规模,按2500元/双吨计算,可创产值37亿元以上。

(三)石灰石、煤,盐→电石,烧碱→聚氯乙烯(PVC)→各种PVC制品。巨星永祥树脂6万吨PVC项目达产后,全市将形成年产10万吨PVC生产规模,年产值6亿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200万吨PVC、300万吨电石生产规模,按PVC6000元/吨、电石2000元/吨计算,可创产值180亿元。

(四)盐卤→烧碱、盐酸→稀土等精细化工产品。巨星集团6万吨PVC项目达产后,全市将形成年产烧碱18万吨生产规模,年产值2.5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年产烧碱200万吨生产规模,按1400元/吨计算,可创产值28亿元。

(五)磷矿石→黄磷→磷酸、磷酸盐→化肥、农药。预计今年全市可形成年产黄磷5万吨、三聚磷酸钠10万吨、草甘膦0.5万吨生产规模,年产值12亿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年产黄磷15万吨、磷酸系列产品20万吨、草甘膦2万吨生产规模,按黄磷1.2万元/吨、磷酸系列产品4500元/吨、草甘膦3.6万元/吨计算,产值34亿元以上。

四项措施推动盐磷化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优化区域布局。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市盐磷化工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统一领导、协调服务、政策制定、监控分析等促进工作。聘请专业研究机构,对我市盐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专题论证,以五通桥区盐磷化工(稀土)工业园区、井研绿色化工基地为基础,研究制定盐磷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和基地建设规划,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实现盐磷化工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壮大产业规模与完善产业链相结合,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以原盐、两碱、电石、黄磷为主的原料型产品,重点发展PVC、草甘膦、磷酸系列产品,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推进盐磷化工产业链纵向延伸,促进院企合作、企业信息化进程和技改创新,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盐磷化工产业和产品结构,努力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民间自主发展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搞好外围配套。坚持扩大信贷投入、鼓励民间投入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结合,努力满足盐磷化工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实施能源建设300亿工程, 加强电站、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实施交通建设400亿工程,改善港口、公路、铁路、航道等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社会资源,面向盐磷化工产业发展物流运输、科技咨询、教育培训、劳动力中介等行业。

(四)基地建设与环保安全相结合,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加强盐磷化工基地水、电、气、路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创新基地开发、管理、服务机制,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平台。抓好盐磷化工基地招商引资工作,以盐磷化工产业资源、产品、产业链、品牌、市场为纽带,加强同全国化工百强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积极吸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向基地集中,努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增长极。发展盐磷化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好环保和安全措施,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千方百计把盐磷化工产业链上游产品废弃物作原料生产下游产品;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落实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达标排放;三是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工业项目建设审批程序 篇1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保障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统称。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江西省设区市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县级环保部门的审批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便民和高效。

第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六条 各级环保部门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同时,省环保局在政府网站(网址:)公示。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 建设单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对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建设项目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分别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内容、格式编制或填报。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3份,电子版1份;

(三)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

(四)下一级环保部门初审意见;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 环保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申请和提交的材料,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 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按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本部门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第十条 各级环保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式公布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三章 审 查

第十一条 环保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认为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组织专家评审。评估机构一般应在30日内提交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省环保局审批部门定期对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汇审。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报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委员会审定。

第十二条 对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公开听证结果,说明对有关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

第十三条 环保部门主要从下列方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关于该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依法需要征得有关机关同意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取得该机关同意。

(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者要求。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四)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五)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涉及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

(六)是否按规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否提出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

(七)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环保部门从下列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重新审核:

(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有无变化;

(二)原审批中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有无变化。

第四章 批 准

第十五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条件,经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或十四条中所列情况均未发生变化的重新审核项目,环保部门作出予以批准或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六条 环保部门在作出批准决定后,采取有效方式公开建设项目审批文件,供公众查阅。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对审批或重新审核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期 限

第十八条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九条 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各级环保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条 依法需要进行听证、专家评审和技术评估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章规定的期限内。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由省环保局和设区市环保局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依法可以委托项目所在地的下一级环保部门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委托的环保部门按照委托权限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将审批决定向委托的环保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设区市环保部门于每月5日前向省环保部门上报辖区内(含县级)上月建设项目审批项目清单,省环保部门定期在政府网站公布全省建设项目审批项目清单。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临床康复实习个人总结下一篇: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