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2024-05-15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精选8篇)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篇1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

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在中国,循环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得到国家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根据循环经济研究进展,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情,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内涵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是生态工业,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食物链网”,即工业链网。在工业园区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人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共生关联,从而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程度和生态效率,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显著地改善企业的经济绩效,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中心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中取得了许多成果,相关内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并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中国生态工业建设》)。先后完成了包头市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设计、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等项目。目前正在承担的《汕头市电子废弃物拆解利用园区规划》项目,就是基于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理论。内容包括园区产业链设计,物质、内能量和信息集成,以及污染控制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建设理念。

项目主题

为更好推进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进行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项目规划工作,项目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

(一)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内容(区域/行业/企业)

循环经济的区域基础与生态评估(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贡献等地域基础;生态循环服务价值估算、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环境容载力确定等)

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与行业系统层次(物质、能量、信息、资源、废弃物流动的国际循环、国内循环、区域循环及其园区内的大、中、小循环系统层次;产业循环发展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

 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构建(第一产业链、第二产业链、第三产业链、三次产业链、产业链点、产业链面和产业链网及其清洁化、综合化、生态化、减量化、循环化、资源化系统) 循环经济建设及时空布局(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建设、产业生态化建设;产业循环发展区划、三次产业时空发展时序、产业循环发展时空部署;)

 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保障制度体系(绿色制度环境——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等;绿色规范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等;绿色激励制度——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

(二)生态工业园规划内容

 生态工业链构建(上游—中游—下游网络体系;三次产业与服务、消费领域链网;园区减量化、循环化、资源化双向流程;企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集成;企业工艺技术链、清洁生产链、产品链、经营管理链和时空发展链等流程构架)

 工业结构生态化设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概念设计CAE,DFA;详细设计CAD集成;加工过程设计与仿真DFM、CAPP、CAM、CAFD、MPS)

 园区空间结构与总体设计(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三代生态工业园区空间结构升级、功能分区布局与调控框架、核心区空间布局与调控导向、产业生态化发展规划、“一区多园构件 <资源再生园、产品再生园、废物再生园、科技创业园和管理服务园>”、园区代谢过程及其物-能-信息流阶梯利用和交换网络及其优先考虑实施项目)

 工业系统生态集成平台(物质集成、废水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Internet应用开发工具、管理信息集成系统、车间管理与控制集成开发系统、CAx信息管理与集成系统、全局共享信息定义维护工具、GIS-ODBC接口、全局信息系统(GIS)、通信系统、操作系统、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等)

 生态工业园微观控制系统研制(原料的采集、贮运、预处理、加工、成型、包装、产品和贮存及其内外向“四流”循环度等环节系统化控制)

 生态工业园宏观控制系统设计(原料和地域的评价、规划、组织、实施、运营管理和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及其效益评价等环节系统化控制)

 园区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生态化管理(一体化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规划与管理、废弃物资源化规划与管理;园区应急管理——APELL计划、园区日常管理——区域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累计影响评估(CEA)、增强园区基础设施生态化功能、生态化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废物交换系统网络;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生态化管理、产品生态设计、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产品环境标志)

 生态工业园效益分析与绿色保障制度体系(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与成本因素、效率分析;绿色制度环境、绿色规范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激励制度;交通规划、绿地规划、清洁能源规划、环境信息与通讯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固体废物管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循环利用、APELL计划、园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及产业化等政策法规和社区协调机制)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篇2

松原石化工业园区作为松原市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带动松原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储备高技术人才、发展教育及工业园区等多项任务。工程的建设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建立完备的石油化工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松原综合组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松原石化工业园区作为松原市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带动松原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储备高技术人才、发展教育及工业园区等多项任务。工程的建设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建立完备的石油化工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是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松原综合组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通过对本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本园区内的产业落地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关的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及成熟完整的交通路网为产业招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吸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入驻,为松原市的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同时有机的与周边开发区的产业合作与配套也是本开发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项目位于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使松原市发挥石油资源和地缘优势,集约资源开发利用,整合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石油化工新兴产业。继续发挥原有吉林省石油产业基地的作用,依托中部经济发展核心区,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 “联结点” 的作用。加快石化园区的建设,必将为松原市经济发展构筑有力而坚实的载体,从而带动城市经济跨越式的向前发展。本工程区域用地的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现状石油产业集中和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区域,其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内土地,促进石化工业集中化,为石化产业集中、产业壮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优化城市现有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而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并且也有利于企业的统一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不但可以推动特色经济发展促进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形成合力,还可以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发挥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 项目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区内,建设区域位于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核心区,区域范围东起阿阑霍阿大街、西至大广高速公路绕城段、南至长白高速公路、北至长白铁路。该场址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附近没有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源,环境状况良好,建设条件较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环境风险涉及大气污染物、噪声、固体废弃物及污水。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各类建设车辆排放的尾气,如NO2、CO、HC及悬浮颗粒等。噪声污染主要包括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挖掘机、电锯等施工机械产生,特别是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强烈的噪声污染,噪声级别一般为70 ~ 100d B ( A)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弃、余土,废弃砖石,混凝土碎块及其他建筑废弃物,还包括一部分生活垃圾。污水主要是施工用水排放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包括BOD5、CODcr、油类等。

3 项目环境风险防范

环境保护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部分针对松原石化工业园区在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3. 1 项目设计期

在设计阶段,建筑物与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要尽量加宽,确保噪声污染源远离附近建筑物; 项目建成后,应在道路两旁增加树种,这些树种能有效地吸附噪音及尾气; 对有振动的设备采用减振垫,与振动设备连接的管道采用柔性接头来防止设备产生振动的传播。

3. 2 项目施工期

( 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的影响较大,噪声过大不仅会影响在施工现场的沟通,更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在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噪声污染源较高的地方,施工人员不应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工时,使施工人员能有充分时间休息,减少噪声对其身体的伤害。

( 2)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近年来空气质量的下降,人们对于空气污染也越来越重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空气污染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施工对空气造成的巨大影响。要采取特定措施对在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进行处理,减少扬尘的扩散范围,并注意要适当洒水,注意机械及人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动作幅度,还要注意风向。将易扩散的材料进行集中堆放,同时作业时应加强劳保措施。

( 3)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立各种拦挡措施,并在道路工程两侧铺设排水管理,确保水土流失能够得以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分段施工。在雨季施工时,更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 4) 管网运行风险防范

管网的运行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一旦管网出现问题,该项目的供暖、供水、供气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项目建设前及建设中应防患于未然,管理的施工要特别注意严格把关,按标准进行铺设。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完善的预案,马上组织人员施救,使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 5) 其他防治措施

对于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等,需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应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堆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3.3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不同车辆所产生的噪声也是有所不同的,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代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项目建设中控制噪声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规范机动车的文明行车习惯,减少机动车的乱鸣笛,保证路面的顺畅通行,限制行车速度,对噪声超标的车辆要进行维修,淘汰噪声严重的污染车辆。

( 2)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机动车的空气污染可以通过对车辆性能的改进来实现,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用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施工现场的车辆,要定时洒水,吸附灰尘。对行驶车辆要进行检测,对不达标的汽车严禁上路。在路两侧栽种能吸附汽车尾气的灌木乔木,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总之,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给经济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破坏。因此,在进行该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对环境风险的分析识别及其控制,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李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李沫蕊,陈明,李剑.如何应对石化行业突发环境事件[J].环境保护,2013(12):52-54.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 曹妃甸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工业生态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新区的核心区和龙头带动区,主导产业为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构建曹妃甸工业生态园区对创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向生态转型具有重大作用。

一、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构建园区内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工业链网关系,形成互惠共生的工业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废物产生最小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认真研究,曹妃甸新区确认了“工业区、城市、农业区大循环”试验示范模式,其规划目标为曹妃甸新区将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按照技术一流、规模一流、效益一流、生态一流的要求,建设形成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电力能源和物流等主导产业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以生态城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曹妃甸逐步建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建设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经济形式,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循环经济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具体经济活动通过企业、区域和社会3个层面实现。

曹妃甸循环型产业体系以产业协调发展和建设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分别以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最终形成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能源和物流等五大产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建材、环保和生态农业为支撑的十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曹妃甸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如钢铁工业为下游装备制造提供优质钢材原料,配套的焦炭装置实现钢铁和煤化工产业的耦合,副产的焦炉气、苯、焦油、硫磺等作为石化工业的原料;钢铁废渣作为建材原料。化工产业在内部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合一”循环产业链的同时,煤化工与钢铁工业配套的焦化产业融合总体设计,吸纳钢铁工业的副产品为原料,积极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产品,为装备制造制造工业提供原料,为生态农业提供有机肥料和农膜等农资产品;采用先进的IGCC煤气化和发电结合技术,在提供化工原料合成气的同时,联合循环发电。

三、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路径

(一)建设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应遵循的原则

1、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2、整体统筹原则。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按照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筹划。

3、区域发展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尽可能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4、高科技和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节能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平衡。

(二)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路径分为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次

第一,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重点是实施清洁生产,最大限度的减少三废的产生,在“钢铁、电力、石化”三大产业链内部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另外,通过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友好,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产业层面,通过建设企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曹妃甸工业区通过构建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港口物流产业链,从而使产业链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社会层面,用生态链条将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行为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力求资源和能源利用的高效化,遏制资源浪費;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能再利用的力争再次使用,能再资源化力争作为生产投入,不能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要做到使其无害化,实现循环经济的“资源化”。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工业基地,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法律法规,有效的驱动机制,以及完善的信息支持系统和人才资金政策作为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苗泽华,苗泽伟,薛永基.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探析——以曹妃甸为例[J].生态经济,2011(4)

[2]张治学.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5(10)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篇4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为例,?述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背景和特点,同时对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杭州临江;规划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一、循环经济与静脉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理念以4R体系为特征,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进而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从原料的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被称为动脉产业,后者被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也称为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对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了规范。目前,我国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均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或静脉产业园区。

二、杭州规划建设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的背景

1.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先后组织开展了静脉类生态工业园示范、城市矿产基地示范、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相关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各类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意见。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已经成为共识,并作为新的环境理念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静脉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在建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区)达到27家,增长趋势明显。

浙江省是典型的“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2.提升垃圾处置能力的现实需要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数据,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经历了十年高增长。2006年―2015年,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高达9.01%。2015年市区收集处置生活垃圾量达341万吨,日均9343吨,其中最高日已达11305吨。

但是,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现有滨江、乔司、仓前、萧山、外六工段和天子岭等6座垃圾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仅为6321吨/日,但日处理量已超过7692吨/日。总体处置能力严重倒挂,面临着城市运营安全及环境风险问题。

按照杭州市“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统筹思想,从大杭州的角度统筹规划垃圾、污泥等处置问题,建设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并纳入杭州环境卫生设施体系,配套建设40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000吨/日的污泥处理项目后,可以有效保障“城市出口”运营安全,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3.保障污泥等固废高效安全处置的需要

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抓好污泥、生活垃圾、飞灰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工作。目前,杭州市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置对填埋、土地利用及建材利用有较大依赖,杭州城区54.7%的污泥难以达到彻底的处置。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包含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于2015年开工建设,预计到2017年底基本完工投入运行,采用先进的“深度脱水+焚烧发电+烟气处理”工艺路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环保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固废资源化终端处置设施,将有效破解杭州市污泥处置难题,妥善解决污泥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规划特点

1.产业园选址科学合理,具有区位优势

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位于杭州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区外十五工段,规划选址于临江污水处理厂周边地块,总规划用地约4400亩。园区已建在建用地约1000亩,近期(2017-2020年)规划用地约800亩,远期(2020-2030年)规划用地约2600亩。

产业园选址远离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点,距离大江东核心区13公里,北侧为钱塘江,南接绍兴滨海化工园区,距离西侧最近居民点距离为7公里,对周边居民影响微小。同时,产业园与周边基础设施交通联系便捷,交通区位良好。

2.产业园基础扎实,便于循环协同处置

园区以现有的临江污水处理厂和在建的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为核心,原先已有污泥干化项目和飞灰处置项目,已初步形成循环产业园雏形,基础条件良好。产业园近期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飞灰处理、危废处理等环境项目和科研办公中心等配套设施,远期规划建设废旧物资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汽车拆解等项目,可以真正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置、资源综合利用。

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将以循环经济产业为功能主体,以突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致力于打造综合型、生态型、开放型的国家级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处理萧山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污染物,还将辐射杭州市域,一揽子解决杭州市污泥、垃圾、飞灰、危废等协同处置问题。

2016年9月,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的批复》,未来杭州市固废处理将形成“三园、三厂、多点”的总体设施布局,正式明确了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的选址及规划功能定位。目前,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规划方案已进入公示审批环节,2017年即将启动实质性建设。

四、关于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问题越发重视,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建设,将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进行废弃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在今后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规划、法律政策不完善、回收网络不健全、技术支撑不力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提高认识,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资源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全面规划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静脉产业发展规划,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政策保障

总的来说,浙江省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政府要加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明确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从管理体制、税费政策、准入制度、回收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建立并完善政策促进体系,政府要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对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3.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快技术开发创新

浙江省应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研发机构,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元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创新团队。重点针对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对特定类型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技术等开展研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羊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园项目简介 篇5

项 目 简 介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一月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二、经营者姓名 吴爱杰

三、承办单位概况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1月 9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是一家集种猪育种、繁育、动保、原料商贸、中草药研制、肉类产品加工、新农民培训学校为一体的农牧企业。现有种猪1000头,年出栏2万头,拥有种猪繁育基地五处,种猪净化销售基地一处,饲料销售基地两处,中草药生产基地一处,农民培训学校一处,惠美农牧农业园一处。现已拥有保障猪场近百个,遍布省内市场,局部市场占有率达80%,省内总体市场占有率达17%,在省内保障猪经营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现有员工126人,其中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经验的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115人。是山东轻工业学院的产、学、研基地,并拥有一个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组,保证了公司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向广大养殖户提供双保障,一是提供内部养殖系统保障,解除了养殖户技术薄弱的后顾之忧;二是提供最低收购价格保障,解除了广大养殖户市场价格风险顾虑,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三农”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惠美农牧公司

将顺势而为,依托产供销一条龙的战略,运营惠美模式,统一惠美养殖标准,利用分散生产,集中经营的原则,不断复制现有的成功经验,通过合作或兼并猪场的模式,共同对接大市场,通过广泛持久的技术服务,为广大客户创造最高的养殖利润,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

四、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农业是依据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 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同步提高。生态农业同样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功能。

该项目充分把握新泰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优势、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先导区等政策优势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项目。

五、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1)建设地点

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总占地面积3000亩,涵盖种猪育种、繁育、动保、原料商贸、中草药种植研制、肉类产品加工等,并创办新农民培训学校。

(2)交通情况

新泰市处于我国沿海与内陆、华北与华东、鲁中山区与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区域条件十分优越。京沪铁路及京沪高速铁路纵贯齐鲁辖区,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京沪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交汇分别穿越境内51公里和27公里,二0五国道、蒙馆公路、济临公路、新枣公路跨越境内179公里。地方乡通车里程达1350公里,新泰市北距济南遥墙机场180公里,南距临沂机场仅120公里,南去日照港160公里,东距青岛港2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利于原材料及产品运输。

(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分为种猪繁育场区、无抗风味功能肉及熟制品加工区、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有机蔬菜生活体验区、沼气池区、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民培训学校、大型拓展训练营区7个区,实行生态养殖与生态种植相结合,农业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让“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流动,通过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及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促进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种猪繁育场区,投资7000万元,占地面积400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流动资产3000万元,建设生产车间及附属建筑44000平方米,购置养殖设备1880台(套),年养殖种猪80000头,其中40000头留作种猪,40000头作为无抗风味功能肉及熟制品加工的原料,采用“三链一平台,配置七环”的市场动作模式。(“三链一平台”:产品链、市场链、资金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七环”:品种、营养、保健、环保、管理、服务、回收)。项目建成后,存栏种猪4000头,年出栏生猪40000头,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利税4800万元,可直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40个,相关的加工业、运输业、市场营销网络等产业增加520个农民就业机会。无抗风味功能肉加工区, 占地面积50亩,投资1.75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3亿元,流动资产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3700平方米,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屠宰车间、冷却分割车间、熟制品车间、配电房、锅炉房、冷库、污水处理工程、道路、回车场等,购置加工设备1500台(套),该项目的建设是依托现有公司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动物保健为基础,进行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连锁销售一条龙服务,通过龙头带基地和建立养殖联合体的方式,完善优质猪肉供应产业链,实现“生猪无公害养殖、标准化屠宰与肉品深加工”转化增值。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风味、无抗、功能肉及熟制品产品规模为20万吨,年营业收入5.22亿元,利税2.55亿元,安置就业400余人。

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74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流动资产1400万元,建设高标准茶园,采用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园。按照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食品生产要求, 生产管理过程中不使用残留量高的剧毒农药,生产优质茶叶,茶树的种植能有效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都有良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采收茶叶60万斤,加工茶叶120万斤,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500万,可促进当地农业向“合同、订单”农业转化,以市场指导生产、组织生产,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运行机制。

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占地面积100亩,投资260万元,建设观光大棚60个,购置观光设施60台(套),公司实行“猪——沼——菜、果”的循环模式。猪粪便入沼气池以产生沼气,沼渣、沼液、粪入菜地、果园,既给蔬菜、果园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又使蔬菜、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整个园区采用生物链条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土地利用率达2.5倍以上,一亩土地=一亩果园+一亩牧场+半亩牧草,这里既是牧场、也是果园、还是猪的天堂。公司还要配套 生态旅游“农家乐”,实行会员制,‘让会员来参观,让参观者现场品尝无污染的“虫草鸡”、“虫草猪”、“虫草鸡蛋”以及园地自种的绿色蔬菜、瓜果做的生态宴,这样体验将更真切。会员可以认领果树、鸡、猪,做上标牌,这样会员又有了自己的水果、鸡、猪、鸡蛋,公司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做到在家种地,验收产品,公司根据会员的资料库按需配送。这种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利税60万元。

沼气工程区,总投资170万元,建设3600立方沼气池,购置设备40台(套),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环境。一是通过建立猪粪发酵池,对固体猪粪进行堆积、生物发酵。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50—700℃的高温,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虫卵等,腐熟后的物料无臭,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高效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推广“养猪—沼气—种植”节能型生态养猪模式。将猪场的粪污生产沼气,供猪场取暖、照明和管理人员生活用能源,沼气池底消除物制成固体有机肥料和液态有机肥料,供应茶园种植及深加工区和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

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学校,投资180万元,兴建4000平教学楼,购置2000套桌椅,培训设备60台(套),创办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学校面对全省进行循环经济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吸收全国各地和各行业会员,逐步将园区建成全省循环经济信息交流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和产品营销中心。

拓展高训练营项目,占地面积30亩,投资800万元,兴建4000平拓展训练室,购置各种训练设施200台(套),利用现有茂密山林、沟壑、山岭、水库的地理优势,给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以及城市人一个放飞心情、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1、总投资估算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33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46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740万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33340万元,所需资金建设单位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自筹。

七、资源、原材料及环保情况

项目综合考虑养殖一沼气一粮、果、蔬-生态庄园“四位一体”循环经济生态模式,将地下沼气池、地上养殖场、粮、果、蔬种植区、农业生态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循环经济为载体的生态农业系统。项目选址首先考虑养殖场、种植、肉类加工和沼气池建设的需要,兼顾有机蔬菜种植生活体验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培训等服务区建设的需要。本项目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资源利用主要依托项目所在地的土地等自然条件、农科院所及项目单位掌握的相关技术,项目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是种养殖所需要的各种种苗、饲料、农药等。上述原材料市场供应非常充足,饲料、肥料等部分原料可以自给自足。

1、本项目属于农业生态项目,项目运行注重生态循环,在生产进程中环境污染很小,人畜粪便等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提供燃料、肥料和养料。生产过程中只产生少量污染。

(1)臭气。主要是养殖场内未投入沼气池发酵的粪尿所产生的氨气、硫化氢和一些低级脂肪酸等气味。待粪尿投入沼气池经发酵处理后,不再产生臭气。

(2)污水。主要是餐饮服务区内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3)粉尘。主要是饲料、畜体表皮屑、灰尘等造成。飘浮于大气中,造成人畜呼吸道、肺部障碍和疫病传播。

(4)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由于许多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或继续繁殖,有的会介水传染,保存或扩大了传染源,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以及一些寄生虫,造成疾病的流行。

2、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1)重视环境保护

我国以前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工业污染方面,对农业、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养殖场经营者思想上对养殖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严格遵守《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污染防治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牲畜粪便利用沼气池发酵进行处理。

(2)养殖区域选择

在确定养殖区建设位置时,既要考虑到不要污染环境,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养殖区的污染。

(3)保持圈舍卫生

每日打扫圈舍 1-2 次,及时将产生的粪便投入沼气池,每天通风换气,以便把水蒸气、氨、二氧化碳、灰尘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排除出去。若圈舍湿度大,则可在舍内放置生石灰,以吸潮气。保持畜舍通风良好,畜舍通风是保持畜舍小气候,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一些自然坡度,以便于排污;应做到舍内外排水分开(雨污分离),以减轻污水处理负担。

(4)畜尸处理

畜尸是滋生蚊蝇、细菌繁殖和传染疾病,造成生物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殖场建设密封、不渗水的畜尸处理井。严禁乱丢。

(5)牲畜的疾病预防

搞好圈舍清洁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粪便;避免各种感染。同时要进行预防性驱虫。定期注射感染性疾病预防针,防止季节性感染疾病。

(6)废水处理

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肉类加工猪胴体表面擦洗、车间地面冲 洗水和少量人工清洁水,废水经二级生物好氧接触法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表3中肉制品加工一级标准,同时满足《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中旱作标准要求后外排用于农灌。

八、劳动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身体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加工产生的粉尘及噪声污染、机伤、电伤等。工程设计中将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劳动安全设计标准。采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行之有效技术和手段,消除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为园区安全、文明生产创造条件。主要防护措施

(1)建筑安全

本项目各建筑物间距均能满足安全防火间距要求。(2)粉尘的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污染,减少其对操作环境的影响,本设计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选择扬尘少的设备。同时为减轻粉尘对工人的影响,为工人配备防护服、防护面罩。

(3)噪声控制

本设计对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以保护岗位工人为主。首先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操作工人配备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同时加强园区绿化,减少噪声传播。

(4)防机伤

为防止生产中发生机械伤害,生产设备的传动件及传动机构设保 护罩,在易发生机伤处以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标志,以利安全生产。

(5)防电伤

为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操作工人的安全,就防电伤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带电裸导体的绝缘距离、对地的安全距离等均按照《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金属外壳均作接地保护。

(6)防火

本项目各建筑物间距均能满足安全防火间距要求。道路设置满足消防要求。园区内生产区及服务区均设消防栓。

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3340万元,观光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9亿元,生产年平均利润总额1.3亿元,平均总投资利润率38.99%,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2.3%,项目投资回收期5.1年(含建设期)。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47.04%。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发展贵州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份 篇6

发展贵州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份

从循环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论述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及国内外现状,并在贵州省实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上分析贵州在生态立省的战略背景下实施循环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与重大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 者:马红梅 MA Hong-mei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57(2)分类号:F127关键词:贵州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篇7

1 工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人类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与此同时, 地球的资源储备不断减少,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20世纪初叶以来, 人们开始系统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0 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发达国家兴起了工业生态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89年9月美国通用公司的研究部副总裁Robert Frosch和负责发动机研究的Nicolas Ga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的文章正式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工业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察人类社会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 探索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途径。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物质、能量通过绿色植物 (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 和微生物 (还原者) 循环流动, 是一个近似封闭的系统, 在其运行过程中, 物质、能量得到最充分利用[1]。因此, 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废料。

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 传统的工业经济活动是一种从环境中吸收原材料而将大量多余的副产品以废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的开放体系, 从采掘、加工、制造到消费, 每一环节都有废物排放,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长此以往, 将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无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针对传统工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态学家通过类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提出了工业生态系统理论。工业生态系统理论是基于工业生态学而产生的。工业生态学把整个工业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 认为工业系统中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不是孤立的简单叠加关系, 而是可以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那样循环运行, 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形成复杂的、相互连接的网络系统。

工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内, 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 通过企业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流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体系[2]。工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能够实现能源优化利用, 能够实现污染的源头防止, 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所谓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就是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废料最小化的原理下实现工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像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可归并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 并以它们为载体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一样, 工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三个部分, 即资源生产者、加工生产者, 还原生产者。资源生产企业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企业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将资源生产企业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工业品;还原生产企业则将各种副产物再资源化, 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或加工转化为新的工业品[4]。

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能量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动力, 也是工业生态系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工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传递和转化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遵守热力学定律, 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 而工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不可更新的矿产燃料,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生态系统应该效仿自然生态系统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能源。[5]

2 工业生态系统理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基础

工业生态系统理论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形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在这个模式中, 每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 物质资源得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 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工业生态系统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 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的经济活动, 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 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 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6]。

循环经济模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模式, 以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 要求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坚持生态与经济的结合, 经济学原则与生态学原则相结合。循环经济实行三项“3R”原则, 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这是循环经济最主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 从而在输入端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 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这三项原则分别在生产消费的输入端、过程中和末端起作用, 以保证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就是基于工业生态系理论, 利用和借鉴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运行方式。在经济活动中, 以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 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对废弃物实行循环再利用, 这是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7]。

3 创建工业生态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

3.1 创建工业生态系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方式

工业生态系统效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 系统内企业上家的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 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 做到资源共享, 各得其利, 共同发展,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实践证明, 工业生态系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创建工业生态系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建工业生态系统能够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资源总量丰富, 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资源浪费严重且综合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资源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 并有可能超过资源承载极限。随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压力加大, 按照严格控制的人口目标分析, 在2030年我国将达到资源承载极限。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十分严峻, 迫切需要创建工业生态系统,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约资源。

从国外的实践看, 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实行资源减量化, 再循环与回收利用, 废物的再资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的使用量。通过地域毗邻的企业集群相互利用废弃物, 使物质与能源再资源化, 达到合理利用。[8]因此, 创建工业生态系统, 能够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减少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是发展循环经济又一个重要目标。创建工业生态系统能够充分保护环境,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我国的工业企业发展, 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 由于工业企业数量大量增加, 又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方式, 它的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 所以工业污染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因此, 必须寻求循环型工业生产方式, 使废物变资源资源, 减少排放。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改变了污染处理方式:从企业对污染的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污染预防与控制为主, 再辅以末端的污染治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工业生态系统强调以生态为中心, 工业体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区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得到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其排放到环境中的量减少, 对环境的破坏也减少。

循环经济需要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产业支撑。创建工业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生态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由于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与担心增加成本, 目前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企业还不是很多。环保产业作为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 在中国发展很缓慢。与国外相比,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刚刚起步, 规模小, 技术落后, 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很低。中国环保企业在国内外环保市场上竞争力弱。创建工业生态系统必然要求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 扩大环保企业的市场需求, 增加就业, 促进环保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工业生态系统组成布局[8]。

3.2 构建工业生态系统的现实路径

工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 进行工艺设计、工业规划及工业管理, 利用现有的工业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相关学科的高科技手段, 按照企业生产和污染的不同种类, 通过优化、整合及重组, 使工业生产系统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新型关系。构建工业生态系统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要以工业生态学为指导, 广泛应用工业生态学于工业生产, 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 产生更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从而实现工业的持续发展。工业生态学面向工业设计, 采用一种对环境生态系统友好的方式, 利用生态学的概念、功能和过程作为原型, 使一种工业的废物变成另一种工业的原材料, 在这种封闭循环内, 只有少量的材料浪费掉, 从而大幅度削减了污染和原材料的需求。将工业生态学应用于工业生产, 可以减少投入, 降低消耗, 减少污染排放, 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优化资源的利用[9]。

第二, 推行清洁生产, 创建绿色企业。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是绿色企业。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 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 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率。所以, 创建绿色企业构建工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工业生态系统首先要求创建绿色企业。创建绿色企业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推行无废、无害、无污染的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对工业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污染预防的综合措施。清洁生产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实现了在生命周期内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 带来很高的环境效益, 同时还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所为, 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清洁生产与绿色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与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符合。所以, 推行清洁生产是创建绿色企业的根本手段。推行清洁生产能够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 创建绿色企业, 构建工业生态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 科学发展生态工业园。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卡隆堡工业共生体的出现与所取得的进展, 使工业生态学倡导者和政府部门管理者们看到了通过工业生态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希望。20世纪90年代初, 在一些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开始出现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的工业园区。从从本质上讲,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计划好的原材料和能源交换的工业体系, 它寻求能源、原材料使用以及废物的最小化, 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合作, 实现绿色技术, 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技术、生态和社会的关系。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工业共生体, 即工业生态系统。生态工业园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联系就是企业间的共生式关联。这种共生式关联组成产业链结合而成的产业系统, 就是工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的最主要特征是:生态工业园区中各组成单元间相互利用废物, 作为生产原料, 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学界一般认为,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 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为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 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手段, 最终实现园区内的污染物“零排放”, 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可见, 生态工业园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工业生产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 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 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实现区域的清洁生产。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把传统技术改造成生态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要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政府要利用政策手段, 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等, 激励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书华.工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布局的新探索[M]//郭贵春, 等.多维视野中的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2:263-264.

[2]汤慧兰, 孙德生.工业生态系统及其建设[J].中国环保产业, 2003 (2) :14.

[3]陆维福.关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EB/OL].http://www.7265.cn.

[4]罗宏, 孟伟, 冉圣宏.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87-89.

[5]于秀娟.工业与生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70.

[6]左铁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J].中国城市经济, 2005 (05) :8.

[7]秦书生.循环经济的生态系统观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07 (6) :49-50.

[8]易成栋, 谢海燕.建设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分析[M]//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288.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介绍 篇8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资源节约

工业园区规划是一种经济活动,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遵循其内在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减少污染物的输出是通过园区经济系统循环流动实现的,能够使业园区内减少污染物的产出,在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经济也随之稳步增长,实现了园区规划与经济建设的和谐统一。而在工业园区中,其规划要能够体现出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园区内各项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并能够减少能源的排放是园区规划的目标。本文主要以吉林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规划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工业园区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一、工业园区基本状况以及主导产业

(一)工业园基本概述

吉林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位于丘陵与松花江河谷流域的交界地带,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当地物产资源丰富,周边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各种生态资源。该地区经济开发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资源开发的加深,导致当地经济总量逐年降低,工业发展较好的企业以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主,并且企业之前的联系不是非常强,整个园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结合地区优势,将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确定为化工实例雄厚的吉化集团,以及借助丰富的物产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产业,该地区是产量大省,玉米产量是非常丰富的,为此,玉米的深加工也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通过结合上面的主导产业以及地区优势,将工业基础较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与生物制品产业、粮食加工产业作为产业园区开发和规划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规划

可以将市场前景好、地区优势强、科技水平高、产业關联较强的产业之间构建出发展的链核,通过这种链核使企业间的技术、资本得以互补,并实现产业延伸,彼此相关,层次分明的运作发展。通过构建这种园区发展模式能够使企业集合地区资源优势,形成整体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食品产业

鉴于该地区农产品储量丰富,进一步扩展食品产业的规模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对农产业进行深加工以后能够使粮油产业、水果蔬菜、肉类、发酵产业间形成一个系统的食品产业系列。在玉米深加工基础上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发展相关产业,比如,该地区利用科技手段能够改变淀粉特性,发展出了聚乳酸-PLA新产品,是淀粉深加工的成果。

此外,可以增加特用玉米的开发,在园区内种植和培育能够使玉米营养含量更高,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改善人民的营养供给,提高畜牧业的发展,从循环经济角度来说,加大对这些特用玉米的培育和加工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玉米原料的消耗,提供了资源转换的效率。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并且依托于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汽车零部件已经由单个零部件转化为了系统性的采购。其产业系统的设计和采购全部都转移到供应商负责,并且能够使零部件生产的质量得到提高,生产程序得以简化。并且零部件供应商拥有非常强的实力,为车间生产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支持。

(三)生物制品产业

吉林地区物产丰富,生物多样性强,为此,可以在园区中加大生物制品的生产,毒株的生产种类非常多,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发功能更强、毒性更持久的细胞适应性毒株。因为MD、IBD等毒株已经被研发出来,并且很少有疫苗能够抵抗该毒株的侵袭,为此,研发多种疫苗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一些新的病原体、抗原体的致病性非常强,这同时也是开发的基础和起始点。但企业也要对未来疫苗试剂有一个初步的预测,从而尽早的进行研究。

(四)园区关联产业设计和规划

开发区较为封闭,并且周围是面积较大的农田,为此,在园区内可以生产作物有机肥料,可以将其当成园区生产的原料,利用农业优势发展养殖场,可以为蒙牛、伊利等企业提供原料产品,促进园区食品原料的深加工。此外,可以利用污水处理厂对食品生产有机废物进行深加工,发展无公害的生物菌项目。

在对以上两个项目进行规划基础上可以明确各个方面的关系,并由此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实现了精细化生产。借助化工配套设施,在园区周边远离农业生产的地方发展汽车化工产品,以中间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向四周汽车生产加工扩散,实现内外联合规划,建立起产业联合形式的网络,使整个园区朝横向和纵向闭合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以吉林工业园区为例对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体现了要想使工业园区的规划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并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开发当地的特色产业,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业园区持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严己,陈凌云.大区域视野下的镇级工业小区转型发展与规划思考——以上海浦东空港工业园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z2):75-79.

[2]郭琪,陈阳,章晶等.转型发展背景下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探索——以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29(5):23-28.

[3]张杰,王烨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园区发展瓶颈的制度解析——兼论苏锡常地区工业园区规划的制度创新[J].规划师,2011(9):9-14.

[4]史玉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以上海莘庄工业区西区为例[J].规划师,2012,28(z1):10-14.

上一篇:以我有一个好朋友为题的作文下一篇: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一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