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循环经济(精选8篇)
林业循环经济 篇1
循环经济是针对于当前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环境提出来的, 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循环经济的根本是依靠生态型资源来进行经济的发展, 这一思想观念应用到林业的发展上, 是指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以最低的资源消耗, 最小的环境污染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林业生产至消费过程中, 实现物质材料的多组循环利用, 使环境受到最小的危害, 这种林业产业经营模式非常有利于发展友好型林业,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从而使林业经营活动得以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1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行各业得以快速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特别是对于林业资源的消耗, 人们过度的进行开发和利用, 从而使部分林业资源处于濒临枯竭的境地, 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也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前急需进行的重要课题。
1.1 林业循环经济对于我国资源战略的实施, 及国家经济的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各行各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源进行消耗, 而且这种情况还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所以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对能源的需求还会非常大, 因此,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未来资源的需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无节制利用和开发, 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特别是最近几年, 地震、泥石流、洪涝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和强度都有所增强, 我们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步伐。所以, 在这个背景下, 发生循环型林业已是必然选择, 循环型林业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更注重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而是想办法加大对资源的利用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1.3 林业循环经济对经济的促进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中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开始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野生动物观赏、苗木繁育等绿色产业, 这些产业的开展, 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利用, 同时也使林业结构开始从资源消耗型产业向资源利用型产业的快速转变。另外在我国林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达到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潜力, 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使我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 可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途径
2.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为循环经济发展获得资金的支持
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利用这部分资金来改善林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使林业的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得以完善,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林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对林业产业进行投资, 从而使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坚实的资金基础。
2.2 创新机制, 盘活林业现有资产
积极推行林木、林地经营权和使用权流转,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通过明晰所有权, 放活经营权, 落实处置权, 确保收益权, 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合理流转, 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 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从而盘活现有林木资产, 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增加活力。
3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3.1 切实加强领导, 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 必须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林业循环经济推进协调机制, 对重大事项要统一研究部署、科学民主决策、协调各方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全力确保林业循环经济顺利、高效开展。
3.2 开展封山育林, 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供物质保障
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 使林业资源得以有效的更新, 加快森林资源的发展, 这样森林资源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对林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3.3 拓展融资渠道, 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要发展林业循环经济, 就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 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3.4 加快科技创新, 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持, 目前在林业产业结构中高效循环利用的领域内可以加大高新技术应用的力度, 在这方面可以提高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力度, 使其研究成果得以有效的应用, 从而推动林业资源的扩展及可持续性利用。
4 结束语
当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所增强, 在这种大环境下, 我们更应加大力度发展林业循环经济, 使森林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林, 陈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林业循环经济研究[J].生态经济, 2007.06.
[2]苏建兰, 林诗文, 刘娜.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及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D].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林业循环经济 篇2
循环经济建材行业在行动-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介绍
实践循环经济做好工业废弃物处置工作 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 付秋涛 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率先使用双掺粉煤灰生产工艺取代黏土配料,现在年可消化利用粉煤灰20万吨以上,可节约黏土资源9万m3;生产线配备高温布袋除尘系统,烟囱粉尘排放浓度仅为3.17mg/Nm3.,北水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立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建材 PKU英文刊名: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讨 篇3
一、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现状
从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来看, 全国森林面积19545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137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 全国林地面积30378万公顷, 森林面积19333万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145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13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万公顷, 天然林蓄积114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万公顷, 人工林蓄积19亿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与六查相比, 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三是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 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四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 森林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五是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 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稳步推进;六是个体经营面积的比例明显上升。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 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立方米, 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 排在世界第139位;二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 个别地方毁林开垦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立方米,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 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由此可见, 中国的环境可持续状况近几年虽然有较大的改进, 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十分严峻。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 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 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林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循环型林业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为目标, 追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坚持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 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原料和能源来达到预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 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 目的是通过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 是指废弃物的资源化, 使废弃物转化为再生原材料, 重新生产出原产品或次级产品, 旨在通过把废弃物转变为资源的方法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 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 使得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循环型林业是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是循环经济思想在林业产业建设中的应用。其实质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林业,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林业经营活动的生态化。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由生产至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结构, 实现物质材料的多级循环利用和生产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最小的一种林业产业经营模式。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对林业循环经济都是很重要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正是林业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含义和最终目的, 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产业建设融为一体, 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克服生态林业发展中侧重环境保护而忽略了经济效益的问题, 有利于解决林木使用增加与林木资源短缺、生态逐步恶化之间的矛盾, 对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作用。这就要求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形成基于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使林业产业及其他产业的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 所有投人的资源和原材料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 进而使得整个林业产业链的运行对社会环境的危害大大减少, 而且不妨碍获得所预期的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强调物质能量梯次及闭路循环使用的经济活动, 因此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循环经济模式能使各种资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流程中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使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循环型林业在生产过程中摒弃了以往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来获得经济利益的思想, 充分考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依靠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来创造财富。循环经济将生态规律作为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依据, 使经济活动向维护生态靠拢。与传统经济相比,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 它要求经济活动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三、林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林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以及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兴林富民为宗旨,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 尽量减少林业资源的排放量,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全面推进森林经营,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举,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确保森林面积增加。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 扎实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 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 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设。
2、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为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政府需要通过财政等手段, 引导和鼓励林业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通过提供补贴、减免税收、投资建设等手段促进循环型林业体系的建立。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提高整个林业产业系统的生产效率。还要建立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建立, 为循环型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 保障林业发展空间。
3、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林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
对工作一线的各级林科所人员的研究经费、设备、场所以及福利待遇应予重点倾斜, 为林业科研提供硬件保证。先进的生产模式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支持, 林业要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设备以及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充分重视和培养林业科研人才, 利用当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4、全面推进森林经营, 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
建立健全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 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 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向纵深发展。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 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 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立足国内增强木材供给能力, 维护国家木材安全, 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补充木材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
5、严格林业行政执法, 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 减少毁林, 防止森林退化。
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 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对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提前介入, 加强监管。
6、大力增加森林固碳总量, 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 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 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 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林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张德军.循环经济理论浅析[J].中国环境论坛, 2009.
林业局开展经济林业上半年总结 篇4
20xx年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以深入开展“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的“三提升”活动为契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了学习与工作两手抓,双促进,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生产任务。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葡萄基地建设。
葡萄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第一产业,根据发展规划,今年任务为3.29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经落实面积为3.29万亩。共规划一个万亩片,两个5000亩片,三个千亩片,分别由县领导负责结合葡萄的发展,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引进干白葡萄酒用品种白玉霓、霞多丽、贵人香等及干红酒用葡萄品种——西拉、梅鹿辄等。全县共发展干白酒用葡萄3500亩。弥补了我县干酒用葡萄的空缺。
2、杏扁改接工作。
今年杏扁改接换优任务是3万亩,涉及矾山、辉耀、黑山寺、大堡、卧佛寺等乡镇,全县自产围选一号接穗8万,外调6.5万枝,已发放到各乡镇,现已圆满完成。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xx年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3万亩。完成了我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20xx年和20xx年两个年度的补植补造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5万亩,涉及9个乡镇,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7万亩,涉及15个乡镇371个行政村。
由于去年围栏刺丝到达较晚,已经天寒地冻,所以未能施工,今年完成了去年飞播区的围栏建设工程。在辉耀镇完成了20xx年度的退耕还林匹配荒山造林任务659.74亩,造林树种为侧柏。在大河南镇完成了20xx年封山育林人工辅助造林春季造林20xx亩,树种为刺槐,经过调查,成活率达98%。退耕还林后续产业20xx年度、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和抚育经营管护等工作也适时完成。
4、加快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林改办为了切实加强林改档案管理,确保今年年底林权证发放比例达到林改任务的`70%以上,对林权证登记发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对于已明晰产权的林地,将已经完成明晰产权的林地、林木,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时限进行实地勘验和林权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保登记内容规范齐全,数据准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并将已登记打印出的林权证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
5、全县完成义务植树62万株,以6个点状公园绿化为重点,完成村庄绿化60个,通道绿化80公里,单位庭院绿化和校园绿化各15处。经过120天的施工,共动用土石方8万多立方米,人工2万多个,各种机械1万多台次,栽植油松、新疆杨、垂柳等乔木18589株,黄杨等灌木152620株。修建凉亭6座,雕塑5座。不仅为县城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进一步提高了县城绿化水平,优化了投资环境。
6、上半年共完成高速公路征占用地林木采伐和12个乡镇林木采伐审批77693株,林中幼林抚育更新1224亩,采伐迹地更新44亩。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38份,共计采伐消耗蓄积3024m3。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完善百万亩葡萄基地建设
根据张家口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涿鹿县政府发展葡萄基地的整体规划,全面做好新发展葡萄基地的管理工作,做到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后期管理工作。
2、根据省、市、县要求做好我县生态公益林的各项工作,规化设计公益林补植补造面积,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搞好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保护森林资源,集中时间检查验收林木采伐、迹、异地更新造林成果。
3、组织好、落实好、督促好雨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并且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为局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林业循环经济 篇5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 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而且承担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大使命。进入21世纪, 人类正在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 林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当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 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1 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 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环境问题现在是日益突出, 废气、污水、白色垃圾笼罩着城市, 共有的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尤其水污染更是严重, 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 全国浅层地下水约有半数地区遭到一定程度污染。我国人口众多, 但资源匮乏。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2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存与健康。今天, 人与自然的矛盾正在日益积累:经济高速发展, 人口急剧增加, 消费迅猛增长, 而自然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枯竭,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污染物质已经大大地超过了环境容量。如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节约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1.2 现阶段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林业存在的问题, 集中体现在生态恶化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20769万公顷, 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沙化。由于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滥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破坏, 我国土地沙化呈不断扩展之势。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范围、危害越来越严重。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三是旱涝灾害严重。森林、湿地的破坏, 造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和蓄水功能下降, 导致旱情、加剧涝灾、断流。
1.2.2 生态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的最大瓶颈之一, 还严重威胁到人口素质。
据中国社科院等部门联合调查报告表明, PM2.5雾霾、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 对于人体的器官和功能有诸多的损害, 长此以往, 我国人口素质将下降, 劳动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发展将会举步维艰。因此, 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改革必须重视环境问题的改善。
2 制约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因
2.1 循环经济的观念缺乏,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林业职工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些地方领导对林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观念的缺乏致使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缺乏系统的促进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虽然我国制定《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和一系列促进企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 并已颁布《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但还不完善和健全。
2.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对现行的不符合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建立了政府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但是, 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还未能对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效制约, 致使不少地方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 以攫取和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 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 生态越来越恶化。面对严峻形势,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3 林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思考。
要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 短缺资源的代用, 二次能源的利用, 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3.1 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从技术手段角度, 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从资源利用角度,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从市场领域角度, 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从产业发展角度, 企业层面, 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 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 生态型产业系统, 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
3.2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林区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创新机构, 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绿色招商, 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集约使用, 提高资源使用率。重视科技, 提高对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 烟气净化处理发电、完善区域水循环处理系统的技术能力。加强信息建设, 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注重生态教育, 建设绿色学校。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 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 围绕森林产业, 壮大绿色GDP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做强森林旅游产业。积极打造森林人家、森林公园、林下休闲游、林下精品景区游等类型的林下旅游及生态农家休闲旅游。发展沼气能源建设, 发挥林农生态经济效益。积极创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构建沼气池、无公害优质有机肥带动绿色林果、无公害蔬菜等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 打造出优质林农产品品牌, 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能源。培植林业产业集群, 壮大林业生态经济。以林业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对林业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打造特色林果、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规模化生产, 集约化经营, 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良性可持续循环发展;规划建设林药、林菌、林果、林茶、林禽、林畜等特色经济林基地, 构建林产工业体系, 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居民增收目标。
4.2 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发挥林区其它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发展林业循环经济要在重视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上, 注重有关政策、法规建设, 通过财税支持、技术创新及提高林业职工素质等多方面进一步推进林业循环经济发展。
林业循环经济 篇6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遵循原则和运行模式
1.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 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 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 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2.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再思考 (Rethink) 的行为原则。这是循环经济标志性的特征。减量化原则, 即减物质化, 为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 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该原则以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在经济运行的输入端,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再利用原则, 就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再循环原则, 就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把废弃物返回工厂, 在那里经适当加工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中。再思考原则, 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 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 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着不断认知的过程, 科技进步没有止境, 构建一个最理想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大自然的奥妙是物竞天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长期坚持, 不断思考, 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 以追求达到更大经济效益, 更少资源消耗, 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实际效果。
3.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 探索出许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模式。
(1) 农林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这种模式根据食物链和营级的量比关系, 将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等有机物进行综合用, 使废弃物资源化, 能源化, 多层次综合利用。
(2) 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将生产过程中流失的资源和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3) 生态林业、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模式, 这是生态循环主要模式。在区域内部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 实现能量与物质循环利用。
(4) 社会静脉产业。从社会整体循环角度, 大力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和旧物资调剂产业。
二、循环经济是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同安林业概况
同安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145万hm2,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7%。有林地面积3.59万hm2, 其中用材林面积0.44万hm2, 薪炭林面积0.26万hm2, 经济林面积1.28万hm2, 防护林面积1.43万hm2, 特用林面积0.18万hm2。全区森林蓄积总量103万hm2。其中林分蓄积量100万m3, 疏林地、散生木及四旁树蓄积量3万m3。森林覆盖率55.2%。
2.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符合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按照城乡协调、工农互补与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共进的原则,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转换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通过改变资源的社会组合方式, 把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种资源纳入循环利用的体系之中, 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促进经济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同安林业现状来看, 虽然总体林业济发展势头良好, 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①产业结构不合理, 呈低级特征。据初步统计:第一产业占45%, 第二、三产业仅占55%。②企业结构“小而全”、“小而散”、重复建设、经济效益低下。③产品质量差、档次低, 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多, 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④资源结构不合理, 树种比例失调, 杉、松等面积比重占81%, 阔叶林仅有19%。林分质量低下, 中幼林多, 近成过熟林少, 可伐资源减少。⑤经营管理不善, 木材税费负担过重, 林农得利太少, 林业利益分配严重扭曲。⑥部分国有林业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同安林业多数林业企业长期在关税、非关税限制的双重保护下生存和发展。
因此, 为使同安林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的思维, 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保护林业资源和环境, 大力倡导林业循环经济, 已经是同安林业目前的迫切任务。
3.循环经济是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前述循环经济的几种运行模式, 大都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要求的生态林业有密切关系, 表现为:
(1) 循环经济是高效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通过构建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通道, 减少了浪费,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也加快了能量转换的速率。比如以林木的种植为起点, 形成了多环节的循环:林下——养鸡——排泄物加工——有机肥料回到林木种植业。这样的循环使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建立了互补的共生关系, 疏通了废弃物向原材料转变的反向物流渠道。这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循环, 企业之间循环, 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废弃物——原料——废弃物——原料……原料”的链条, 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物流通道, 使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联系更加密切、运转更加协调, 步入良性循环。由于废弃物在循环中变成了可利用的原料, 一方面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 循环经济通过延长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的循环链条, 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 扩大了生产规模, 也增加了就业。这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同安区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同安的自然条件虽然优越, 森林覆盖率高, 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由于传统林业粗放型经营造成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现象, 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环境问题, 必须也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通过以环状的循环经济模式替代传统经济的线性模式, 改变经济系统的结构, 进而达到改变农村经济系统功能的目的。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来安排社会生产活动的循环经济, 它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与利用自然界的生态生产力, 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新的源泉;另一方面, 又可以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3) 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产业集中的过程, 具有开放功能的循环经济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范围的拓展, 将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吸纳进来, 而参与的企业越多, 最终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就会越少, 最终污染物的平均处理成本也越低, 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从而促进了产业在社区内集中。并且, 按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循环林业, 在增加林农收入的同时, 还由于大量废弃物的再利用, 而大大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建立的政策导向
同安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探索的有关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经验, 可以说是林业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 从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的4R原则以及兼顾生态效率和发展效益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的目标来看, 循环经济更加强调的是全社会的生态价值和资源循环利用。因此, 要促进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建立, 应采用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推动, 具体如下:
1.广泛深入宣传、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概念, 为使人们理解并主动实施, 必须要加大宣传, 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建立林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是引导林农奔小康, 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 要深入宣传“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的理念, 改变把循环经济等同于普通治污手段以及只重视企业层面, 而忽视社会层面的资源循环等片面思想。
2.把循环经济纳入到林业发展规划之中
林业发展规划对指导林业发展意义重大, 为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充分体现科学的发展观, 在林业发展规划中应纳入循环经济的内容。将林业循环经济作为一个重点战略, 制定出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要制定林业重点领域实施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 并落实资金,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完善法律体系推进林业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有关循环经济立法正在酝酿之中。据报导2004年全国人大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中, 增加了循环经济的内容。为此必须加快对现有林业环保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及时修订林业法规, 使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法律保障。
4.加大科技投入, 建设生态林业园区
林业循环经济在实施中需要科技投入, 要进行相关清洁生产、生态环境设计等技术方面的研究, 以及相关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制度等管理方面的研究, 以保证林业循环经济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同时, 通过建立生态林业园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对传统的生态林业模式进行改造, 使其更符合循环经济内涵要求, 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把林业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林业产业化进程之中, 形成一种集种、养、产、加、销、贸为一体的产业链, 实现由生态林业到循环林业的转变。
摘要: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容和特点, 论述了循环经济和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提出了推动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N].人民日报, 2003-04-01
[2].赵丽, 邓峰.建循环经济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 23 (1) :1-4
[3].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25 (3) :94-98
[4].李树.循环经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J].探讨与争鸣, 2002, (6) :31-33
[5].余德辉, 王金南.循环经济2I世纪的战略选择[J].再生资源研究, 2001, (5) :1-5
[6].孙树红.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企业, 2005, (3) :49-51
[7].陈沾水.厦门市同安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 2006 (3) :56-57
[8].马骥, 曾凡秀.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 (4) :12-14
[9].张传辉, 张汉巍.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6) :110-111
[10].臧春林.林业产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 (1) :58-60
林业循环经济 篇7
面对当前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简单地来说就是一改以往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主题的一种社会再生产活动, 和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相比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中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将生产和消费做到最小化, 以及废物的合理科学运用等, 最终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 有关部门对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 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日显其重要性, 并且对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提上日程来。所以, 在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树立起忧患意识, 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看问题, 去分析问题, 去解决问题, 使得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 最终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横头山镇林场的实践
(一) 概况
横头山林场位于桦川县西南部, 牡佳铁路沿线, 隶属桦川县林业局。场址坐落在横头山镇, 距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25公里, 距桦川县城60公里, 东与集贤县太平林场接壤, 南、西分别与老平岗林场、佳木斯郊区松木河林场毗邻, 北与横头山镇的葡萄沟、六间房、国兴等行政村相接。施业区东西长19公里, 南北宽17公里。行政区域属桦川县横头山镇境内。横头山林场内有两条河流, 包括玲当麦河和横道河, 属松花江水系, 均为松花江一级支流。有水库1座, 最大贮水量40万立方米。横头山林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风大雨量小;夏季炎热雨量适中;秋雨连绵日照短;冬寒干燥夜漫漫。年平均气温2.5℃, 极端最高气温36℃, 最低气温-39℃, 年≥10℃积温2 538℃, 全年日照总时数2 542小时, 年降水量460毫米左右, 无霜期130天左右。横头山林场地处完达山余脉, 属浅山丘陵地带, 坡度较缓。地貌形态由东至西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 东高西低。平均海拔350米, 最高山峰歪顶山海拔546米, 最低处海拔163米。
横头山林场属完达山植物区系。现林相是以人工林为主天然次生林为辅的植物群落。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红松、 云杉、水曲柳、赤松、柞树、桦树、椴树等, 亚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楱子、杜鹃、山梅花、青楷子、刺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 草本植物主要以苔草、羊胡草、铃兰、萎菱菜、草莓、蕨类植物等为主。其中, 中草药有五味子、串地龙、刺五加、龙胆草、平贝等;菌类有榛蘑、松伞蘑、元蘑、猴头蘑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蕨菜、薇菜、黄花菜、桔梗等。
横头山林场经营总面积8 946公顷, 林业用地面积8 798公顷, 其中有林地面积7 631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722公顷, 无林地427公顷, 苗圃18公顷。森林总蓄积622 520立方米。
(二) 结构形成
横头山林场是以食用菌生产为中心的多节点、多闭路的循环经济链条项目, 即以食用菌为主要生态链, 把农业生产下脚料、食用菌生产下脚料、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发酵余渣余液, 通过相互综合利用、食用菌产品订单加工, 实现在同一块土地和空间:种植养殖并举, 产气积肥同步, 产品加工增值, 贸易销售畅通。遵循生物种群的自然和客观规律, 形成食物链健全的生态循环经济。将按照按照国家、省、市对提高农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 立足于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应用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 推进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之路, 从而以此来推动资源转化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林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横头山林场发积累了农业生态技术, 又融入了自主创新技术。在一级循环经济中采用农业下脚料无架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在二级循环经济中采用菌糠饲料养殖畜、禽、鱼技术, 利用废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生产菌糠饲料。菌糠饲料的使用, 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又能增强畜禽的免疫力, 预防、减少和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还可以节省粮食10%~40%。在三级循环经济中采用菌料、粪便做原料利用自动排渣沼气池新装置开发沼气能源, 沼渣、沼液生产食用菌、养鱼、养猪、养鸡、有机肥回田等应用于四级循环经济; 在五级循环经济中采用无防腐剂技术保鲜加工食用菌。
(三) 高效节能
以往对于菌糠废料的处理一般是燃烧或丢弃, 横头山林场通过循环经济链条, 将菌糠废料进行再利用, 即使用菌糠废料配比猪饲料, 猪粪便发酵生产沼气, 沼渣、沼液培养生物有机肥, 进行肥田, 粮食秸秆和柞木渣再被用作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所以, 按照年产500万袋食用菌计算, 可产生菌糠废料 (干) 1 000吨, 可按比例制成混合饲料喂养猪, 一年可育肥10 000头猪, 产生400万元的纯收入, 其中节省20%的饲料成本;可年产生猪粪6 000吨, 可提供沼肥5 540吨, 年产沼气25.2万立方米, 按1 000立方米沼气, 折合0.714吨标煤计算, 年可开发能源约17.9吨标煤, 减排789公斤二氧化碳和825吨烟尘。通过沼渣、沼液利用, 可以提高玉米10%~20%, 减少了化肥、农药支出48 000元, 生产的农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 市场售价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1.5倍。利用沼气保温猪舍, 猪的日增重稳定, 饲料消耗减少1/3, 饲养周期缩短20天, 生猪成活率和出栏率明显提高 (气温从20摄氏度, 每下降1摄氏度, 每日增重减少15g, 在临界温度25℃~15℃ 的下限温度下, 每下降1℃, 猪1kg体重每日就要增加3kg饲料的代谢能来维持正常体温) ;利用沼气保温食用菌种植大棚, 有利于产量稳定和质量保证。
耕地连续三年施用沼肥,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容重减少, 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能, 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此项技术由一家一户推广到千家万户, 功效很大, 生态效益可观, 是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本项目利用热电联产 (CHP) 输出电能, 日发电600k W, 发电余热2.58*106k J, 发电机余热利用率70%, 折合标准煤65kg, 在冬季可满足本工程每日物料加热所需热量, 并可用于场区生活和工业用电日输出热能2.58*106KJ, 用于冬季原料加热, 相当于节约65kg标准煤, 可将本工程所需的45t原料升温21℃。
二、技术分析
1.沼气发酵工程采用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 本工程采用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 即干式发酵与湿式发酵相结合的发酵工艺。该工程还具备高度自动化控制功能, 采用HCPF联产工艺。
2.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基本包括有机物料接种发酵 (预发酵) 、主发酵、粉碎、复配与混合、烘干、造粒、冷却、筛分、计量包装等几个工艺。
3.菌糠饲料技术:选取菌糠→干燥→粉碎→成品。也就是将采收过3~4茬菌类的原料, 进行认真挑选, 选取菌丝洁白, 料块结实, 切除霉变和腐烂成份的菌糠, 最好能将几种菌糠搭配起来, 晒干或烘干后, 粉碎成粒状或粉状, 即为加工的成品。也可将新鲜菌糠进行青贮, 随用随取。
4.污水处理站技术:此项工程主要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法 (MBR) 处理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三、效益分析
(一)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收入主要包括食用菌生产的各种菌类产品、万头养猪场的生猪、沼气工程的沼气、有机肥四部分。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香菇等菌棒300万包, 年收入3 000万;万头猪养场年出栏10 000头生猪, 年收入1 400万;沼气工程年产沼气58.5万立方米, 其中26.2万立方米用于730户居民的日常用气, 每立方米气按2元收取, 年可收入52.4万元, 其余发电47.7万度用于沼气工程和污水处理站运行、食用菌大棚和猪舍用电, 相当于节约电费35.8万元;年产有机肥5 000吨, 按每吨800元计算, 年收入400万元。该工程去除保持站内的用电和冬季取暖的费用外, 年可获收入5 072.5万元。
(二) 环境效益分析
通过此项工程建设, 使横头山林场及周边的环境得到综合整治, 通过污水处理站, 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等粪便处理工程的实施, 可以大大削减林区生活产生的有机质、粪便及污水的排放量, 改变林区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状, 并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减少林区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向附近水域的输入量。该项目年处理食用菌菌糠废料300万包, 牲畜粪便2.5万吨, 生活生产污水7.9万吨, 相当于减排COD1 711吨、BOD 1025吨、NH3-N 54吨、TN 136吨、TP 36吨, 其中有机肥生产可减排COD 700吨、NH3-N 16.7吨;年产沼气58.4万立方米, 供气730户, 并可发电47.7万度, 相当于减排CO2477吨。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净化了水体和空气, 另一方面消除了蚊蝇等疾病传播媒质的滋生环境, 人类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减少了疾病发病率, 对公共健康是极其有益的, 提高了公共健康水平。
(三)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此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建设, 不仅治理了生态环境, 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此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生动的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宣传过程, 通过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 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人们懂得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包括经济损失、健康损失、资源流失等。同时, 项目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 提供200多个就业机会。
四、特征
林业循环经济 篇8
关键词:巨桉林,循环经济,林下养殖
国家和四川省积极支持林下经济发展,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各相关部门对林下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已初步形成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氛围[1]。
1 巨桉林地资源优势
荣县地处川中偏南丘陵地区, 亚热带气候, 拥有森林面积4.06万hm2, 其中栽植巨桉的林地1.33万hm2, 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0%以上。巨桉一般品种能够在7~8 a进行采伐利用, 如果是组培苗还能够提前1~2 a采伐利用。荣县退耕还林工程栽植的巨桉在2011-2013年间被批准采伐, 广大林农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发展巨桉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由此可见, 巨桉在荣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 同时也为保护地方生态平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发展巨桉林下养殖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发展巨桉林下养殖是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荣县在2000年引种巨桉至今已有14 a, 巨桉固然有以上的好处, 也有不利影响, 在于巨桉本身这个树种对水肥的需求量相比其他树种是很大的, 有“抽水机”的称号。土地薄的地方长期种植巨桉而又不补充肥料或者养分, 地力会急剧下降。巨桉在栽植的前2 a, 用化肥来提苗, 促进生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然而以后用化肥见效不明显, 反而会使地块板结、干硬。所以, 用巨桉林下养殖的方式可降低或消除有机肥的成本, 得到木材收益、养殖收益、生态循环的最佳效果。
2.2 发展巨桉林下养殖是实现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倍增”计划, 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倍增计划的责任、目标、任务。在倍增计划中林业担负着生态建设、促进增收的双重重任。一些地区实践表明, 发展林下养殖经济是林业助力倍增计划的重要抓手。发展林下经济, 开展林下养殖, 长短结合, 以短养长, 增加经营者近期收入, 可调动经营者造林、护林积极性, 走一条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之路, 实现“162”战略提出的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效益林业。
2.3 发展巨桉林下养殖是应对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向往自然, 林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正从林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以提供生态产品、非木质产业为主的现代林业转变, 社会对绿色无污染的有形林产品, 无形生态产品需求日趋旺盛, 眼下人们对森林动、植物食品需求与日俱增。因此, 发展林下养殖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适应市场对食品安全需求的必然选择。
3 荣县发展巨桉林下养殖业的建议
3.1 因地制宜, 做好规划
荣县巨桉林地可分为深丘、浅丘地貌特征, 针对不同的地形气候、地貌、地理分布、交通条件选择好养殖的类别。在选择好类别的同时, 再精选优良的品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要把经济效益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3.2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突出政策导向, 优势支持林权向发展巨桉林下经济的新型经营主体主流, 优先安排林下经济新型经营主体承担财政项目, 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合组织、家庭林场、林业公司。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完善林权抵押贷款, 研究创新林下经济贷款产品, 加大林下经济贷款投放。用好荣县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协助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享受小微企业、鲜活农产品运输、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降低林下经济发展成本。
3.3 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
抓好试点示范, 选择好示范点, 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 成果总结, 挖掘示范典型, 以点带面,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抓好品牌打造, 树立品牌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商标的申请、注册、保护。抓好典型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 大力宣传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扶持政策。
3.4 加强协调, 整合资源
积极汇报, 争取扶持政策, 林业部门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争取发改、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对林下养殖发展与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整合资源,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森林抚育、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科技推广、天然林保护等项目、资金、紧密结合各项目建设的政策, 规划、扶持林下养殖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水利、电力以及交通等部门, 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基地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林下养殖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3.5 搭建平台, 搞好服务
做好林权管理服务, 扎实开展集体林改“回头看”, 加强林权纠错, 纠纷调处, 消除各类主体发展林下养殖经济的后顾之忧。抓好科技服务, 积极协调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组织科研技术员, 抓好林下养殖科技服务, 及时解决林下养殖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搭建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开展林下养殖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和引导林下养殖相关专业协会发展, 发挥其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作用。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电子商务平台、流通市场建设, 完善咨询渠道, 提供市场信息、政策法律等咨询服务, 为荣县巨桉林下养殖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总之, 巨桉林下养殖经济在荣县条件适宜的地方值得研究探讨、值得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