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价值网

2024-10-04

循环经济价值网(共7篇)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1

恶劣的气候、短缺的资源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成为世界一大趋势。低碳经济主要从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形成低碳的经济结构,来应对全球化石能源过速消耗和全球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则主要从资源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角度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应对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循环经济思想,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又进一步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两种模式的相辅相成,将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制度和社会基础。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从试点逐步进入推广阶段,低碳经济则刚刚兴起。而任何经济模式的有效运行必然建立在合理的机制基础上,价值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内在机理上把握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规律,在保证“循环”与“低碳”的同时发挥出“经济”的效益,对解决当前由于“不经济高成本造成的企业等个体参与环保事业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1 文献回顾与内涵界定

1.1 文献回顾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为代表,他认为地球的生存依靠不断消耗和再生有限的资源,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终将带来最后的毁灭,所以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从线性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反馈特征的生态学规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循环经济在各个层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实践模式,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从运行机制、技术路径、效率评价等各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成果丰富,但切入点多集中于物质循环系统。近两年有学者逐渐转向于循环经济的价值系统去分析其内在机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该类文章只有十余篇并且主要以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概念展开一部分研究围绕其基本原理,包括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基础、运行机制框架、价值要素模型等内容,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本身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在构建的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与价值循环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学者们分别选取企业生产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为对象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但由于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循环经济相对于一般价值链更加体现为一个产业、一个区域的价值链体系,即价值网。目前却鲜有文章以“循环经济价值网”为直接的研究对象,部分文章只在某一小节指出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网状特征,如赵春雨认为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应对传统价值链进行重塑,除延长价值链外还包括价值链的网状化或环状化,体现为产业和区域价值链勾连共生[1];曹望指出纵向微观企业单个产业价值链与横向不同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通过再利用资源或能源梯级利用跨界或跨区域连接起来的网络相互交织,形成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网络[2]。这些都不能作为循环经济价值网的成熟研究结果,我们需要探索其“网”的本质特征及规律,以便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其运行机理,最终实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挖掘潜在经济利润、保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快速、持续地发展。

1.2 概念界定

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3]循环经济以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突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将“环境”作为经济要素之一。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企业的价值创造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实现的,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经济活动须遵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以使所有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在此要求下,企业内部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受到了来自资源、环境、法律等多方面的约束,最突出的影响即企业必须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处理,并使处理后的副产品及废弃物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以平衡处理成本针对企业个体,只有当规模足够大、排放废弃物足够多时才具备独立进行循环利用的可行性。然而,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这种仅仅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中完成循环的目标很难完全实现。于是企业的视线必将扩展至其他企业,通过相互间的物质交换与循环利用,各企业可以达到废弃物减少甚至归零以及经济价值增加的双重效应。从价值层面看企业间的这些物质连通活动,我们发现,通过不同价值链节点间的勾连互通,一个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出现网状化现象,也即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形成。特别是在一个区域内,各个产业通过循环经济的作用使实物流交叉汇合实现整体的价值连通网络体系。

参照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内涵界定以及有关循环经济价值网的论述,我们将循环经济价值网定义为:在保护环境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约束下,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实现副产品、废弃物等资源残值在另一价值链中的转移,以“资源———价值———再生资源———派生价值”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产业、区域上的价值链连通从而形成动态的网状价值创造体系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价值网在保持传统价值链价值增值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和改造,突出“循环经济”这一前提,在残值回收利用过程中发掘更大的经济效益,以闭环的价值运作过程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传统价值链的价值增值能力。

2 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内涵分析

循环经济价值网由多条产业价值链交汇而成,而各产业价值链又是处于上下游不同位置的许多企业价值链的集合,所以研究循环经济价值网既包括总体网状价值体系的分析,同时也不能忽略微观层面个体企业价值链的分析。

2.1 微观企业层面

迈克尔·波特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分解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并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标。任何企业中,基本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五种基本类别,即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能够并通过提供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只能以相互支持。点划线反映了这样的事实: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企业的基础设施虽并不与各种特别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也支持整个价值链。[4]

传统经济模式下,正是这些活动的相辅相成实现了企业价值的创造。而循环经济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致力于“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此要求下,企业基本价值链相应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在基本活动部分,不仅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价值链,以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企业内出现对副产品处理和再利用的两条附加价值链。其中一条是对副产品资源化处理,将其作为原材料再次投入本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形成企业内的循环利用价值链;另一条是对副产品进行回收、分类、加工等程序后作为产品向外销售的再利用价值链,这些副产品通过参与其他企业的生产过程完成了企业外的循环使用。而在产品生产过程的价值链中,也存在与传统企业价值链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为生产环节中清洁生产的实施。

在辅助活动部分,对应的各方面也存在差异:波特认为企业基础设施由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等大量活动组成,循环经济价值网中的企业应配合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要求合理调节和规范这些活动,如会计核算中增加对污染物处理、资源化成本的账务程序、质量管理中安排对产品绿色化的检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突出循环经济对环保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一方面配备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加强对所有员工的环保意识培养;技术开发环节须加大对绿色环保技术的投入,让其融入至每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采购环节,应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资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奠定基础。

可见,与传统价值链相比,作为循环经济价值网组成要素的企业价值链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为循环经济价值网的整体构建创造条件。

2.2 宏观产业链层面

传统价值创造模式中企业或单独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或服务于产品生产所涉及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上下游企业活动中的某一环节,并以产品为联结点串连成产业价值链。在这种模式下,不同产业价值链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彼此间的价值联结松散,甚至没有联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打破了这种格局。在微观企业层面的分析中,我们指出企业为实现副产品(包括废弃物、资源和能量)的完全利用,除依靠构建企业内部的副产品再利用价值链外,大部分企业通过将副产品向外输送,参与到其他企业的生产价值链中。从宏观角度观察,正是这种以副产品再利用为联结点的活动实现了不同产业价值链的勾连与交叉,并最终构建起循环经济价值网。

如图3所示,假设C 1-C 2-C 3、C 4-C 5、C 6、C 7-C 8-C 9归属于四条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依次为Ⅰ、Ⅱ、Ⅲ、Ⅳ,各链条内部通过中间产品相互连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链条间相互独立。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迫使各企业对废弃物等副产品做出处理,为平衡处理成本并发掘潜在经济利益,企业以副产品为纽带跨越了传统产业价值链的界限。产业价值链Ⅰ通过企业C 1将副产品提供给C 5实现了与价值链Ⅱ的联通,通过企业C 2、C 8、C 9、C 3之间的副产品流通实现了与价值链Ⅳ的贯通。同理,产业价值链Ⅱ、Ⅲ、Ⅳ也由于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汇合而相互交错。至此,循环经济价值网便出现。

2.3 循环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

在循环经济价值网中,各企业被捆绑为一个价值系统。除遵循一般企业获取价值模式的同时,该网络体系中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来源于企业因充分利用副产品而获得的附加收益。价值创造活动既包括利用上游企业的副产品作为企业的原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也包括把上游企业的副产品回收资源化后再被下游企业利用或排放到自然系统中的过程,通过跨链价值流通的形式填补了传统模式中的诸多利润空位,也正是这些潜在利润奠定了循环经济价值网存在和运行的价值基础。

不同企业的优势环节不同,同样体现在对副产品的再利用过程中,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平台使得各企业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环节与外界开展多方合作。通过企业间的专长互补与整合,各类资源不仅能在价值网的核心增值环节实现集中,同时也能在其他环节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大大提升了循环经济价值网的价值创造能力。

3 结语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术界在其理论方面的深入探讨并不充分,价值流动系统作为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存在的基础,它的完善是提升两者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循环经济价值网是传统价值链在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延续与改造,通过微观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及整体产业价值链的联通实现动态的网状价值增值体系,在这个涵盖各类企业的共生体系中,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最大利用,网络整体增值能力和可持续性大大提升。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价值网概念及内涵特征的探讨,为深入分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持续有效运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春雨.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重塑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3):100-102.

[2]曹望.基于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技术创新网络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8,24(5):120-122.

[3]吴季松.循环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金永红,慈向阳.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9):286-289.

[6]王建明,陈红喜,余建.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测度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118-122.

[7]赵春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9(1):66-69.

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研究 篇2

一、综述

(一) 波特理论

迈克尔·波特 (M.E.Porter) 在《竞争优势》中提出, “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波特把企业的活动分为主要活动 (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出货后勤、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 和辅助活动 (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活动) 两大类”。波特同时提出“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下游买方的价值链连接, 这一大串的活动构成价值体系。”

(二) 其他学者的研究

理查德·诺曼 (Richard Normann) 强调将价值链延伸, 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 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价值链变成了一个网链。寇伽特 (Kogut) 认为, 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 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开普林斯格 (Kaplinsky) 在Porter价值链模型基础之上, 把企业间的联系也考虑进去, 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外化, 将资源集中于特定的领域, 将焦点缩小到核心业务, 仅保留关键的环节, 其它环节借助于市场寻求外部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而且他在价值链中加入了回收利用, 但没有展开深入研究。

(三) 小结

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研究的价值链是企业间的, 即波特提出的价值体系, 本文称之为产业价值链;第二个共同特点都是从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企业出发, 即制造商, 本文也对从制造商角度出发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研究并对制造商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研究。研究普遍是从一个生产企业价值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 价值正向流动, 没有研究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价值链理论应如何调整。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正向和逆向流动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 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 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所以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中既包括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回收厂的正向交付过程, 也包括回收厂—消费者—分销商—制造商—上游供应商的逆向回收再利用过程 (如图1所示) 。为实现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目标, 正向交付需要尽可能减少浪费, 逆向回收再利用需要尽可能提高废旧物品通过再制造和再使用重新进入新产品的比例。

2.报废回收、再制造———产业价值链延长

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产品使用后残余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就延长了产品价值链, 延长了该产业的价值链,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产品报废后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 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资源价值, 商品达到使用年限后如果不能被回收利用, 就不能实现资源的再生, 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也就不能实现价值逆向创造, 所以价值链应延伸到报废回收。要实现价值逆向创造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是实施生产者责任制, 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制定有资质回收企业对报废商品进行回收处理。

3.以副产品为节点成网状化

由于循环经济条件下, 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必须进行处理, 而不能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或丢弃。企业在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后, 可以作为其他产业中的资源进行重新利用, 以使企业在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中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可以把处理后的副产品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 以副产品的传递为价值链的一个个节点, 使得该产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 从而变得网状化。

(二)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补充

根据上文分析, 本为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应该如图1。

以一个制造商为研究对象, 其上游有多个供应商, 供应商也有自己的供应商, 继续向前延伸;其下游有多个分销商, 然后是众多消费者。制造商从供应商处采购开始了价值投入, 然后生产产品并交给分销商, 这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当消费者购买了产品, 其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不同价值链通过副产品供应和采购形成交叉, 呈网状结构。

当产品报废后, 通过分销商交还生产企业或由回收企业负责回收, 这是逆向的价值投入, 然后进行分类、测试, 将功能较好的零部件交给制造商或供应商进行再制造再利用, 将不能修复的零部件由有资质企业作为资源回收进行再生利用, 这是逆向的价值增值, 这些再制造的零部件和再生的资源又可以运用到生产领域, 从而实现其价值。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内部价值链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着重点主要在于形成正向和逆向的循环, 是否能使整个价值的循环起来关键在于产业中核心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 汽车生产企业是核心企业, 要使报废汽车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 必须在产品将设计为易拆解, 材料易回收, 有毒物质少等。另外核心企业的采购是否绿色环保决定着其供应商的生产是否绿色环保, 核心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影响着消费者是否进行绿色消费。所以本文也对核心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内部价值链进行了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的转变

在波特模型中, 认为企业从事一列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一个企业在创造企业价值, 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价值。笔者认为在循环经济条件下, 应以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考虑如何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组织、副产品的处理以及最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保证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

2.辅助活动

技术开发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开发环境友好技术, 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 包括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生产原料投入以及使用可再生原料;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少, 有害物质排放少;并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

采购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进行绿色采购, 优先采购具有良好环保性能或者采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或者服务、再或其他企业副产品, 以考虑到该材料的社会与环境成本。企业应通过建立绿色采购认证管理体系, 对采购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绿色认证, 推动和促进上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绿色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良好的循环经济理念的灌输, 关系到价值链每个环节。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应更好的服务于节能、降耗、减排、可回收。

3.主要活动

生产环节, 循环经济倡导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减少使用原料和能源使用不充分、产生废弃物较多的生产技术。

内外部后勤活动, 循环经济要求必须有逆向物流以及副产品处理。注重对逆向物流的运作和实施,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再利用及合适的处理。循环经济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料, 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 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

市场销售环节, 进行绿色营销, 并对副产品进行销售。企业应分析市场的绿色需求, 制定绿色营销的战略计划, 制定适宜的绿色产品的价格, 选择分销渠道, 实施绿色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也引导大众建立绿色消费观念。

售后服务环节。在加强产品回收、包装回收的同时, 大力培育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的处理, 促进废物增值或污染减降;创建新的废物资源化部门, 包括回收分类、拆解、再生利用以及废物信息系统, 这将是实施产业生态结构重组转型, 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门。

(二) 基于循环经济对传统模型的补充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3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就流程制造业而言,此类企业基本为粗放型生产模式,资源利用率低下,废弃物损失价值较高,因为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空间巨大而被纳入了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行业范畴。然而,在以往的循环经济实践中,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偏重技术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分析方法,立足于从工程的角度来探求相关解决措施与方案,缺少一种与之结合的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会计、统计及其它经济数据难以充分利用与挖潜,经济可行性分析及动态价值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因此,本文将在物质流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资源价值流动为核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基本理论

循环经济价值流主要是指资源价值流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 使循环经济价值流理论发挥功能作用的理性知识体系。 它在具体层面上可分为概念体系部分和理论要素部分。其中,前者指以资源价值流为核心,由若干相关概念组成一个集合,反映资源价值流的本质属性;而后者则主要包括资源价值流的目标、主客体准则依据、内容体系、框架结构等方面。在本文中,把“资源”界定为输入企业的原料、材料、能源等实体物质,具有资源的物质特性和价值表征; “流”的学术思想来源于生态学[1],用来揭示其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强度和速率。因此,可将“资源价值流”界定为资源在时空流动中的价值转移。它以资源流动分析为基础,按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标准,描绘资源在链、环、网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变化形态,归属为动态的价值范畴。这里的“资源价值”是一种“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价值概念,不仅包括现行会计系统中的价格、成本、收入等尺度,而且还包括物质流对环境系统的损害价值。通过计量这种环境损害价值(即由社会或居民承担的“外部成本”),可客观合理评价循环经济的真实效益。资源价值流的概念体系可界定为图1所示。

在图1中, 材料流成本是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消耗的材料、 能源等物质所发生的费用; 物质流成本则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发生的材料、工资及制造费用的总和。它等于材料流成本与本环节的加工费、制造费之和。而资源流成本是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发生的材料消耗、人员工资、制造费用及废弃物对环境损害的评估额之和。它等于物质流成本与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值之和。

3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核算与方法体系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核心内容是资源流转价值的计算与分析,其方法体系构建也以此为中心进行。本文运用资源流成本逐步结转方式构筑其基本方法体系,以资源流成本概念为基础, 可构建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基本计算方程式[2]:

RVi=RUVi+WLVi+WEΙVi(1)

其中, RV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成本;RUV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的有效利用价值;WLV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损失价值;WEIV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价值。以元素流分析[3]、JEPIX、MAC,荷兰的Eco-indicator99,瑞典的环境优先战略(EPS),瑞士的Ecopoint等,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相关的评价方法。

以LIME(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为例,LIME依据结合法以及AHP法确定各端点之间的重要性清单,计算特性化系数和损害系数。并详细划分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11个环境领域中的1000种环境物质,以其为评价对象,通过下式求得单一货币化指标:

j=1Ji=1ΙsiDFijWΤΡj=i=1Ιsi(j=1JDFijWΤΡj)

式中:si——物质i的生命周期清单;DFij—物质i对保护对象j的损害系数;WTPj——保护对象j的1指标单位损害回避意愿支付额(Willingness-To-Pay)。

4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分析与评价体系

根据循环经济价值流的计算原理与方法,可以采用“资源流成本计算”“外部损害价值评估”“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三种方法的融合集成来进行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4]。其主要思路可见图2。

在图2中,“资源流成本计算方法”用于正确划分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价值与废弃物资源损失价值,有助于改善潜力价值发现与实施效益评价。“外部损害价值评估方法”则反映企业排放废弃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将两者融合,则可形成“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评价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企业循环经济决策参考(如图3)。

如图3所示,对于A环节来说,其内部资源流损失价值和废弃物损害成本都较高,可供改善的空间最大。改善至A′点后,内外部成本同时减少。而B环节改善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高,但至B′后,可大量改善环境状况(尤其是对超标废弃物), 也在优先考虑之列; C环节的改善比D环节更有提高内部效益的潜力,故优先之。而D点的两者价值都比较低,暂时处于最合理化状态,目前不需要调整。

以分析结果为依据,进入不同流程环节、产品生产线及生态工业园各企业,可采用以企业或产品为对象,探索企业输入端资源投入量、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循环量、输出端的产品及污染物排放量与资源流转价值、产值及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确定其基本框架定位。将其抽象成数学等式为:

Rti=RsiFciΗxi(5)

其中,Rti——第i流程单位资源投入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资源投入量); Rsi——第i流程资源生产率(产值/资源投入量); Fci——第i流程增加值产出率(经济增加值/产值); Hxi——第i流程环境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加值)。

由式(5)可得, Rti表示企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程度。它可分解为右边三因素的连乘积,并一一对应于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三大目标:在产值规模不变或增加的前提下,企业资源投入相对节约的程度,体现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原则;经济增加值与产值相对比重的大小,体现资源的再利用原则;单位经济增加值涵盖利润、息税及人工,其每单位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直接与废弃物资源化相连,体现再资源化原则。

以式(5)为基准,可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层次指标体系,并以因素替代方式进行延伸分析与评价。可从流程的“资源输入”“资源消耗”“半成品或产品的输出”三个端口分别设立指标方程式,形成分析与评价模型。初步考虑是:

在资源输入端,可建立:

Rsi=11/Νsi+1/Ysi(WRri+ΖRri+ERri)(6)

式中,Rsi——第i流程资源生产率(产值/资源投入量);Nsi——第i流程能源生产率(产值/能源投入量);Ysi——第i流程原材料生产率(产值/原材料投入量);WRri——第i流程外购新资源投入率(外购新资源量/资源总投入量); ZRri——第i流程自采新资源投入率(自采新资源量/资源总投入量); ERri——第i流程二次资源投入率(二次资源投入量/资源总投入量),即从企业角度考虑的资源循环利用率,其又可分解为:

ERri=1ΖSRriΗΖRriRΙΟi(7)

式中, ZSRri——第i流程再生资源化率(二次资源再生量/循环利用量);HZRri——第i流程回收再资源化率(二次资源再生量/总产量);RIOi——第i流程投入产出比(总产量/投入量)。

在资源消耗的生产流程环节,可建立:

Fci=RUVri+WLVri-RRUriRVSriRVEAi(8)

式中,Fci——第i流程增加值产出率(经济增加值/产值);RUVri——第i流程资源成本有效利用率(资源有效利用成本/资源流成本);WLVri——第i流程废弃物成本损失率(废弃物损失成本/资源流成本); RRUri——第i流程内部循环利用率(内部循环利用成本/资源流成本);RVSri——第i流程资源成本生产率(产值/资源流成本);RVEAi——第i流程单位资源成本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资源流成本)。

此环节以资源流价值与产值、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关联分析为核心,分解重构可得资源流价值有效利用率、废弃物价值损失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单位资源价值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利用相关指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环节资源价值流转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及评判的基础上,即可为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在输出端,可建立:

Ηxi=EVAVi1DEDVi=EVAΡi(1-RDri)(9)

式中,Hxi——第i流程环境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加值); EVAVi——第i流程单位经济增加值的外部损害价值(污染物外部损害价值/经济增加值);DEDVi——第i流程单位污染物的外部损害价值(污染物外部损害系数);EVAPi——第i流程单位经济增加值的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经济增加值);RDri——第i流程回收处置率(回收处置量/污染物产生量)。

通过上述指标模型,可明晰企业资源物质流动与价值流转之间的内在机理,评价资源在输入、消耗、输出及循环环节的效率,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提供应用模式支撑。

5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应用流程体系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应用流程体系如图4所示。

其中,现有数据基础主要包括技术质量月报、会计核算数据、环保统计数据等,包括资源流转数据(原材料)、能源流转数据(电油煤)、设备工作时、工艺、人工、利润及收入、废弃物排放量等;然后通过资源流核算系统,得出相关资源的价值量信息,形成相对应的资源价值流转图表;通过对企业现场资源流转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效率、生汰效益等的分析,就可确定企业循环经济的改善重点,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合理规划,在管理层实施有关措施予以改进或完善后,再次予以比较分析与评价,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差距;最终总结挖掘,求得企业资源价值的最优流转模式。显然,通过此一系列的PDCA循环,即可形成在循环经济环境下的价值流的独特应用模式。

6 结论

本文是以我国的流程制造业的循环经济价值流为研究对象,符合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对现行理论来说,具有如下创新:以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为基础,跟踪、描绘资源的物质流动与价值循环,采用会计学的成本、收入、利润及资产计价理论,结合资产占用的来龙去脉变化路径,将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价值运动向价值运动与物质运动、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资源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扩展。如将本方法予以实践,将对流程制造业开展循环经济、追求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同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镭,刘晓洁.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J].资源科学,2006,(5):9~16.

[2]周志方,肖序.循环经济下的环境会计创新与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理论构架与方法体系[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9.

[3]Onishi Y,et al.Implementing material flow costaccounting in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C]//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clearnerproduction,eco-efficiency in industry and sience(volume 24).Springer Netherlands,2008:46~52.

[4]肖序,金友良.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财经研究,2008,(10):122~132.

[5]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珏.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979~982.

[6]卜庆才.物质流分析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06:122~126.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4

电力产业价值链是以电力产品为对象的价值链和增值链,它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前提,以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企业间协调运作实现价值的增值,即以发电企业为核心,由发电、输配电、终端用户等价值增值环节共同组成,链上企业都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协同效应共同获利。2002年电价机制改革,电力产业重组,初步实现厂网分离。发电集团借此进行产业结构和电源结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结构,提升了企业经营质量和资本运作能力,增强了发电行业的竞争性和抗风险性。

目前,我国电力生产几乎被五大集团所垄断,对区域性输配电企业拥有话语权,限制了配电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输配电企业保持较高行政性垄断特征,高垄断性以及强购买力又左右了发电企业运营。“链节”相互制约的垂直格局显然限制了发电与输电企业进一步获得成本节约和经营利润的机会,这与产业价值链理论是相违背的。另外,我国以煤电为主体的电力发展模式,急需大量煤源,而煤价频繁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巨大的煤炭消耗量必然要付出废物处理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环境成本代价。再加之输配网络设施老化以及无形电能损耗,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因此,随着电力需求的剧增、能源危机的加深以及环境治理的要求,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瓶颈”,迫切需要探求新的发展模式。

二、对电力产业转向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的认识

电力产业向循环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应该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为电力产业转型及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而与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应用则为企业节约成本和联合增效提供了具体思路。循环经济要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禀赋优势,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产业价值链则以跨组织视角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延伸,深刻挖掘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描述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而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是在考虑资源稀缺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前提下,强调产业价值链运行过程中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益增加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增收,还包括环境改善、资源节约等间接经济效益的额外获得,即从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上共同实现产业价值链增值。可见,面对能源紧缺现状和环境压力,探索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对“生产量大、消费量大、废弃量大”的火力发电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循环经济优化电力产业价值链的具体策略

电力产业价值链通过电力企业对电力产品的持续生产、传输、配送、维护等各个工作环节价值重新评估和整合,致力于提供终端用户满意、质高价优的电力产品,最终实现电力产品的价值与增值。增值过程更多体现在各个链节区内资源配置合理程度和链接点处“原材料”、“中间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流畅与集约程度。下文针对电力产业价值链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产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一)发电环节

火力发电多依赖于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处理程序复杂,污染较严重,是进行价值链优化的重点环节。火力发电企业内部价值链一般按由“煤-水-汽-电”的工艺流程构成,流程中存在众多的价值增值环节,更多体现的是由于有效管理所获得的资源充分利用和成本节约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各个环节价值创造和成本耗费都会影响到整体发电环节价值链价值增值程度,甚至会影响到垂直下游企业的价值链运行情况。如能实现发电环节及其具体环节的优化,企业减本增效效果将十分明显。

一是生产经营。这是发电企业价值链的主体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电能尤其是火力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三废”污染物。传统生产模式下,企业对污染物的处理不够得当、回收模式单一以及回收比例不高,导致污染物处理成为企业的心病和产业价值链上的赘疣,巨大的环境成本和污处成本影响电力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要想有效释放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效能,就必须强化电力生产过程废物处理这一薄弱环节。“变废为利”、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最提倡的发展方式。借鉴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同时尝试围绕厂区设立化肥厂、粉煤灰加工厂、脱硫石膏加工厂等高关联度的共生联营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而以价值增值和转移为基础重构各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形成以发电产业为核心、多产业经营的生态产业园。这种循环经济的生态电力产业园模式不仅环保,而且效益非常可观;同时,跨链联合和网状化经营能够提高产业价值链的稳定性。

二是采购。采购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前期准备。采购面向市场,规模大,资源要求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火电企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企业。一直以来,火电严重依赖煤炭,发电厂采购、运输、囤积的主要工作都是针对煤料的处理,所以与煤炭企业关系紧密。但是处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条件下,煤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飘忽不定,严重增加了燃料供应成本和企业经营风险,发电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燃料供应单一的现状必将受制于原料行业的掣肘。单一产业价值链源头不稳定,势必影响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可见,积极拓宽燃料供应渠道,优化能源结构和采购手段,加强产业价值链上游的稳定性,对整个产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其他方面。发电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投入与收益受最终用户需求的价值总量约束,通过终端用电负荷需求拉动电力生产,属于需求拉动型价值链。电的特殊属性要求每时每刻发、输、配、售、用绝对平衡,对用电高峰和低谷的预计不足,而生产电能过多或不足都会造成价值损失和社会资源浪费。这更要求产业链上发、输、配、售、用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协同运行、一体化运营。因此,发电产业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差别定价,形成弹性电价体系,刺激用电消费;充分利用剩余电能发展电副产品并通过经营共营企业销售副产品增加收入;注重“绿色”节能环保发电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项目,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以及超临界水氧化发电等技术额研发和投入;多注意风电、生物质电、核电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了立体的人才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强ERP系统管理应用,加强企业资产监督,能耗统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设备实现生产、物资、财务等部门信息联动和即时反应。

(二)输配电环节

从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输电企业的盈利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电能损耗为代价的。产业价值链上,输配电是连接发电和终端用户的枢纽环节,一方面承载着发电企业电力传输的重任,另一方面电网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价值的增值与实现在此环节显得非常重要。

电力产品单一和零库存决定了电网企业需将价值增值重点放在信誉和服务方面,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竞争创造优势来稳定价值增值的连续性。目前“电老大”的帽子仍未脱去,服务至上和信誉良好只在个别区域存在;厂网分开但专门的电力交易中心职责还不明晰,传统调度中心信息化程度落后,交易延时低效带来电能的无形损耗和额外成本增加。再者,电网广阔密集、分布架构不尽合理、网点设施老化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还导致电网输送质量下降、煤耗量间接增大以及机器折旧加速等,这些都是产业价值链上可以避免的价值损失。电网企业应遵循节能输电的调度规则和节能、环保、经济的经营标准,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还需注重电力需求测管理(DSM),加强分时分段电力输送,既保障电力需求又避免浪费。

配电是电力产业能量损耗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从发电到用电需要经过3~5次变压,所需配电变压器数量多、容量大,损耗占配电网整体损耗比例也最大。要想在配电环节实现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优化,首先要先降低变压器损耗,大力推广节能变压器;其次,由于配电网损耗源于线路损耗,也必须优化配电网中的所有线路;再次,不少地区用户与公司远离配电中心,配送距离过长,线路损耗很大,因此合理布局配送电网络结构也是降低配电网损耗要考虑的因素;最后,配电网应该选择灵活的配电方式,同时加强智能配电网络建设,根据电能需求种类和高低峰用电时段自动调整负荷运行,达到降低配电损耗、节约能源和间接增收的目的。

(三)终端用户

电属于基础消费,居民需求弹性较小,工厂需求弹性较高,实行差别定价有利于双方企业实现共赢,这也是优化产业价值链的可行措施。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公众环保节能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终端用户节能节电环保需求可以间接减少上游企业能源消耗,同时保障整个产业价值链顺利优化,使产业价值链上全体成员受益。

通过对发电、输配电、终端用户等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各个环节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优化过程的可行性。为了使电力产业充分实现循环发展和价值增值,应对发电企业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链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形成新的电力产业价值链循环发展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从垂直方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向上延伸到设备和燃料供应商,向下延伸到终端用户,这是电力产业价值链的主链;从横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扩张到有共生耦合关系的相关企业,它们之间通过合同等方式互相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这是为促进电力产业价值链高效运行的辅链。该优化流程要求以价值链增值为导向建立价值链核心区,核心区的发电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经营思路,将实现“煤电一体、新源开发、产输平衡和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路线放在首位;输配电系统则如何保障电力承接、网电高效运行和市场输用平衡作为重中之重;终端客户的用电需求和环保要求是电力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改革的动力。同时,为顺利实现核心区的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价值链辅助体系,包括电力企业本身必须具备的电煤供应保障体系、运输体系、检测维修体系,以及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金融体系、政府政策等。辅助体系运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产业价值链整体运行的协调和效率,对企业效益产生深远影响,而价值链的链条效应和辐射作用也将对其他产业有所影响。

四、结论

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应在强调资源与资本节约、价值链节前后协调创益的基础上,注重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和升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发挥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效用。因此,我国电力产业在继续坚持走“煤电一体、热电联产、产业协同、路港配套、新能源替代”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必须从循环经济这一更高角度优化产业价值链,以发电企业为核心建立共生联营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韩士元,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财会月刊(理论),2007,9.

[2]吕娟,杜纲.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电力市场下发电企业成本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4.

[3]赵春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要素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5

逆向物流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 虽然逆向物流逐渐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但我国的逆向物流业目前还处在摸索之中, 逆向物流所带来的巨大价值还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这不利于企业深度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

对于逆向物流迄今并没有一个完备或公认的定义。在国际上大体有如下几种定义:

2 0 0 3年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过程。

美国学者詹姆斯斯多克等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逆向物流是从消费点到起源点的物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动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对物料重新获取利润或进行恰当处理。

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和詹姆斯斯多克的定义阐述较为完整, 将逆向物流的目标、流向、作业环节和流体均包括在内。

在我国,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将逆向物流分解为两大类: (1) 回收物流, 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 (2) 废弃物物流, 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要晚一些, 但是对于逆向物流的本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将逆向物流概括地描述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目标, 将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目的地沿传统供应链反向物理性流动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物流系统可以分为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逆向物流仅限于企业逆向物流。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时代是一个低碳经济时代, 它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企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加企业的价值。实施逆向物流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创造返回品物流的时间价值、场所价值, 环境价值以及附加价值等。

(一)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是提高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人们之所以重视物流, 最初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逆向物流作为物流流程的一部分, 也不例外。制造商对物料的管理一般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科, 并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或瑕疵产品物料的有效用, 导致了大量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 废旧产品价格低、资源丰富, 回购这些产品并进行加工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料成本, 而且重新使用回收材料的创新方法或者重新加工、重新销售商品, 同样可以成为企业获得收入的重要渠道。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重视、不考虑返回品物流管理, 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回收会增加企业的回收成本.但如果企业能够考虑到这个过程中产品回收成本与回收数量的反比性, 即产品回收数量越大, 越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其成本就会降低.而且从产品被退收回到价值重新获得利用的时间越短, 资金周转越快, 产品回收再销售性就越强, 反之就越弱。

(二)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召回产品的费用

企业在实施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的过程中, 会充分估计物流费用, 充分关注企业资金。企业通过对退货物流流程进行分析, 可以知道哪种产品比较畅销, 哪种产品“走得慢”, 从而能更快地作出决定, 调整计划, 用畅销产品取代滞销产品或者调整产品售价, 进而能逐渐明确目标, 作出正确的生产计划, 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 就目前的汽车制造商召回事件而言, 在产品售出之后的一定周期内可能召回产品或进行资产退还, 利用退货物流进行回收,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必要的费用, 但企业可以达到产品整体费用减少的目的。如果企业对回收物品进行加工处理和再销售, 还可再获得一部分收益, 使企业得到‘意外”的利润。

(三)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培养企业的信誉

某个零售商的采购员如果知道某种新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时能够无风险退货, 那么其购买这种新产品的概率就会增加。企业许可分销商在一定时间甚至任意时间内退换任何商品,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风险, 促进消费者购买, 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并问接达到对企业进行宣传的效果。

另外, 企业可以将回收的无缺陷产品用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这个过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四)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程度,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循环经济时代, 资源的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逆向物流管理恰恰适应了低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制造商可将退货产品用于其他用途, 如改造后重新销售或把退货产品作为其他新产品的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现在有很多销售二次加工产品的二级市场。

以电子产品回收为例, 电子产品市场上大多建立了回收电子产品零部件、原件的商铺。例如, 在全国各大城市电子产品消费集中的地区, 沿路就有多家回收各种电子产品的商铺。

(五)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构建返回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企业生产过程有较高的要求, 对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返回品现象日益增多, 客户信息日趋繁杂。因此, 必须实现退货物流系统的信息化, 必须构建退货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目前, 产品条形码 (Bar Code) 、射频识别 (R F I D) 、电子收银系统 (P O S) 、电子数据交换 (EDD) 、嵌入式操作系统 (EOS) 等技术在退货物流领域的应用, 加强了退货物流的规范化管理, 使物流信息化系统更加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企业的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对于其带来的的重要价值还没有充分认识。但在循环经济的要求下, 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 挖掘逆向物流中的潜在价值, 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这对于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逆向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国外优秀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国外企业非常关注这个领域并不断挖掘其蕴含的巨大商机。而我国企业的逆向物流还处于萌芽阶段, 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巨大的价值, 这已经不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现主要分析逆向物流的价值性, 以期引起人们对逆向物流的重视。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4 (8) .[1]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4 (8) .

[2]袁平红.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J].物流科技.2006, 29 (126) :84-87.[2]袁平红.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J].物流科技.2006, 29 (126) :84-87.

[3]张敏, 朱道立.退货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 2003 (11) :58-61.[3]张敏, 朱道立.退货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 2003 (11) :58-61.

[4]刘亚丽.B2C电子商务下的退货管理运作模式[J].商业时代, 2006, (28) :75-76.[4]刘亚丽.B2C电子商务下的退货管理运作模式[J].商业时代, 2006, (28) :75-76.

[5]道格拉斯.M.兰伯特著, 王平译.供应链管理:流程、伙伴、业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62-163) .[5]道格拉斯.M.兰伯特著, 王平译.供应链管理:流程、伙伴、业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62-163) .

[6]毛如柏, 冯乏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6]毛如柏, 冯乏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6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 (cyclic economy) 是指在人类与自生态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平衡大系统内, 资源的投入、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消费及其使用后废弃消耗的全过程中, 将原有基本的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通过有效决解成为依靠生态平衡循环资源发展的经济。

2. 循环经济的特征

(1) 持续性

循环经济观要求将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本任务, 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可持续性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 平衡性

科学技术运用到生态系统中时, 有利于环境的协调发展;考虑到人的自身发展时, 还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与生态的平衡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价值链的内涵

1. 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

企业是由为顾客制造价值的活动和功能组成的。企业的价值链体现了企业从设计、生产、营销、到运输等, 为消费者一系列运营活动, 功能以及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情况。各个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和自身价值链的转变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企业价值链的核心是企业内部价值活动所形成的各部分价值链体系。企业的价值链中价值活动分为两类活动, 是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是涉及到产品的生产, 营销方式和支付给买方, 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是对企业基本活动必须的基本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2. 企业价值链与财务管理相融合

企业的价值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是与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共同组合的。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是汇集广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注重价值链中的和谐有效合作。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市场具备的要素相结合。主要侧重于企业的内部整合所拥有的资源和外部市场的优化组合, 是企业本身能起到长期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还要明确企业本身的市场价值链中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来相应制定适当的策略。价值链在近几十年的理论发展之后, 已经逐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不同环节, 为企业策略、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的各种动态环境活动有效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密切配合的价值链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 形成新的理念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价值链金融的消费群体和企业建立自己的增值高效率。做好价值链和财务管理的有效融合是眼下最被看好的战略性价值活动。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构建

1. 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价值链的财务管理, 存在资金管理不足的状况, 而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下设分支机构的分布过于分散, 其内部资金管理核算体系不健全, 形成了资金分散管理、投资具有随意性、企业现有资金不能被集中控制与调配的局面。

(1) 财务信息传导失真

当前企业资金大量沉淀在银行, 各分支机构的资金运用存在很大的缺口, 迫使企业向银行大量借款, 此时企业的内部银行存款与大量的借款并存, 致使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当前企业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缺乏交流, 资金管理的静态性, 使多数企业不能形成集中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 缺少统一调控的信息传递平台, 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集中企业财务数据, 决策者就不能及时了解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

(2) 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低

很多企业受地域分布、管理权限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决策失灵, 下级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 往往会提供虚假信息, 导致集团企业决策者得不到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失去了应有的前瞻性, 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 企业价值链下集团企业成员账面上停留大量资金, 造成资金沉淀、闲置, 而集团公司又会为急需资金采取各种方式, 造成集团公司资金需求量不断上升, 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监控滞后引起预算流于形式

企业资金调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资金的使用过程有较大的随意性, 造成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不合理, 挪用经营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时常发生, 导致企业内部现金流量不平衡, 日积月累企业的支付能力不足, 依靠新借款来偿还旧借款以维持经营成为普遍现象;年末企业形成的利润视乎不少, 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企业内部不良资产的数量不断攀升, 造成企业资产周转困难, 难以足够支付到期债务, 因此, 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没有足够的监控与管理, 就会使企业资金运用存在随意性。

(4) 企业权限管理模糊

企业价值链下容易出现集权过多, 下级部门不要钱也不做事的消极态度, 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但过大的分权会出现资金调度失灵、滋生滥用权力及挪用资金等现象, 造成资金管理失控而影响资金的杠杆作用;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统一资金管理过程中, 发挥企业整体优势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即可以避免资金使用散乱, 又可以合理利用闲散资金;资金统一管理有利于筹集资金, 保证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最低, 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渐突显, 当前企业权限管理模糊, 势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障碍。

2. 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

(1) 完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价值链的财务管理将原有基础传统的内部管理的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扩展到各个环节价值链管理, 重点建设价值链群体的共同发展。各个企业之间信息同步、利益双赢和风险共担的有效合作, 共同发展财务管理这一理念。只要参与的相关价值链应纳入企业财务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从简单的企业内部管理到外部企业创新的整个价值链, 整体业务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可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重。

(2) 建立合理化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一个企业建立起一种健全的价值链财务管理制度并使其在管理本质上突出作用, 那些关于价值链的资源掌控权的合理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的企业理论当中一再强调该企业的剩余掌控权和剩余索取权应当是尽量匹配的, 这种理论在价值链的组织当中也同样适用。任何一种模式的正常运作都应该是拥有合理化的管理体系制度。这个制度是能够减少其企业成本并且提高其经济效率的, 所以, 务必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体系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经济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本身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1. 循环经济下企业价值最大化

循环经济是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合作共赢的经济模式, 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并且, 循环经济还是关系着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经济模式。所以,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上来发展企业价值链的财务管理, 会发现它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利润, 推动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还使得企业可以以良好的状态持续发展。

2. 集中控制运动资金

企业管理控制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建立集中内部控制体系, 以价值管理组作为最终目标及信息交换枢纽。企业经营过程中预算的形成、业绩的评价、激励政策的制定, 都离不开资金的集中管理, 因此, 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探索迫在眉睫。企业继续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 将资金进行集中控制, 统收统支、拨付备用、内部银行等模式, 实现现金优先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 实现目标价值链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最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3. 对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

如果想要使市场价值链理论更好的应用并融合进企业之中, 那么对于价值链理论的具体分析是离不开的。财务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各环节中, 起着预测、控制、修正的重要作用。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以及产业的价值链分析者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的了解到内部当中的那些作业是产生了竞争优势的, 可以由此分析出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而对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则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整个行业当中的所处地位和拥有的相对优势。

4.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目的在于可以优化其核心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而更好的降低经营风险。

首先, 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为前提, 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及使有, 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统一安排, 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 根据企业的经营进度严格用款计划, 安排重点项目及资金落实。

其次, 业务部门向调试会呈报计划, 并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资金安排, 并将资金由调度会统一管理, 根据资金使用计划统一安排,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税研究, 2014 (17) .

[2]孙东生.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 2012 (4) .

[3]张良.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思考[J].财会审计, 2010 (11) .

循环经济价值网 篇7

1 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1) 忽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循环周转的特点, 不能满足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成本核算需要。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 企业物质流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方式。在此种生产方式下, 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采取循环的方式, 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节能环保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1]。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可分为三种:小循环物质流、中循环物质流和大循环物质流。由于物质的流动伴随着价值的流动, 物质流也是一种价值流。从毛建素等建立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物质循环流动下的价值流分析图中可以看出, 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价值流循环划分为小循环价值流、中循环价值流和大循环价值流[2,3]。

我国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在计算产品的成本时, 废弃物再利用价值并未作为成本发生额的抵减数。此种做法未考虑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再利用逆向价值流中“价值”流出本价值流循环、进入下一个循环的实际情况;同时, 生产中所发生的处置废弃物的环保等费用也未作为成本因素考虑, 而是计入管理费用, 也未按照价值流循环的实际来进行成本核算。此种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满足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

(2) 没有准确计量资源的内部损失, 成本信息失真。

目前, 我国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不单独计算废弃物成本, 实际上是将废弃物成本全部计入合格品成本之中;而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再资源化, 需要单独计算废弃物的成本和再利用价值。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满足此方面的要求, 很难衡量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 也不能准确计量资源的内部损失。再有, 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将废弃物重新投入使用, 废弃物再利用价值理应从成本中减除, 但现行成本核算却将废弃物成本全部计入合格品成本之中, 这无疑增大了产品成本, 导致成本核算不实, 成本信息失真。

因此, 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 改革我国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以实现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2 循环经济下企业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的创新

笔者在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理论, 对现行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以生产阶段价值流循环和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依次计算各价值流成本和价值流循环内废弃物的成本。资源价值流成本的具体计算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 将某流程所发生的资源费用按资源动因向各价值流分配, 先计算首个价值流成本, 然后采用逐步结转方式依此结转资源价值[4], 最后计算出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当期末企业所生产产品全部完工时, 此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即可作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期末有未完工的在产品, 需将中循环价值流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可满足企业对外报告财务报表的需要。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i表示i流程的成本;Cspi-1表示i流程的上一流程所产半成品转入的成本;Cai表示i流程的作业成本 (即本流程新发生的支出) , 包括该流程发生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费用;Vri表示i流程的废弃物价值;Cei表示i流程处理废弃物发生的成本。

第二步, 在计算价值流成本的基础上, 将价值流成本按作业动因向价值流内合格品和废弃物进行分配, 计算出各价值流内半成品 (或在制品) 成本和废弃物成本, 从而达到单独计算废弃物成本的目的。本步骤得到的成本信息可满足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和控制的需要。

3 循环经济下企业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的应用

运用上述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时, 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有序地开展。下面以某钢铁公司为例来说明运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的基本流程。

3.1 某公司案例

江苏省某钢铁企业生产某种特种钢产品, 客户对产品的晶粒度、硬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 产品生产需要经过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和磨床加工等生产环节。该企业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如:可以使用从废品收购者回收来的废钢作为生产原料, 这样比从厂家购进生产材料可以节约材料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在生产中也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重视了对废弃物的再利用, 将加工中产生的钢渣及其他不合格钢条、钢棒等进行回炉再利用, 这样既节约了资源, 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公司属于流程制造企业, 适合采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该公司的生产流程及价值流如图1所示。

3.2 成本核算流程

3.2.1 设置成本中心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 按照作业流来确定价值流, 将各价值流设置为成本中心。借鉴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设置成本中心的原理, 使设置的成本中心只有一个成本动因, 以便使不同流向上的价值流中各项费用能够准确分配, 从而正确核算各价值流成本。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 可以建立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和磨床加工五个价值流中心 (如图1) , 将这些价值流中心设置为成本中心, 同时将它们也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从图1可以看出, 该产品生产过程形成了四个小循环价值流和一个中循环价值流。

3.2.2 成本中心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对各成本中心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 并按照资源消耗与各价值流产出量的关系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其中直接费用直接归集到各成本核算对象, 间接费用应按其成本动因 (资源动因或作业动因) 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1) 资源费用在各价值流之间的分配。企业五个价值流中心都要耗电, 企业车间每月电费是间接费用, 电费可采用用电量作为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价值流成本之中;冶炼、锻造、轧钢三个工序要耗煤, 燃煤费用可采用煤炭的耗用量作为资源动因分配至相应的这三个价值流中心。

(2) 价值流成本在产品和废弃物之间的分配。以锻造价值流中心为例:首先, 设置“锻造价值流中心成本计算单”。然后, 根据领料单的记录, 原材料费用直接计入各规格型号产品中;计件工资直接归集到各规格产品中;分配至本价值流中心的电、煤等能源费用, 计入本价值流中心所设“能源成本”项目中;分配到该价值流中心的其他费用, 计入制造费用之中。将上述各项费用小计, 加上本流程废弃物处置费用, 减去本流程废弃物再利用价值, 即可计算出锻造价值流中心成本。最后, 将各成本项目的费用按产品的重量在本流程合格品和废弃物之间进行分配, 就可以计算出本流程合格品成本和废弃物成本。

(3) 采取逐步分项结转方式依次计算各价值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第一个价值流———冶炼价值流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完毕后, 按照价值流的先后顺序, 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方法依次计算出其他各价值流成本, 同时也计算各价值流所产合格品和废弃物成本, 直至计算出磨床加工中心的价值流成本, 此成本可作为该特种钢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满足对外编报财务报表对成本信息的需要;然后将该价值流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在完工的合格品和废弃物之间分配, 最后计算出合格品成本和该价值流废弃物成本, 将生产阶段五个价值流中心的废弃物成本汇总, 即可计算出废弃物总成本。

3.3 实施的效果

该企业以前采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 间接费用采用工时比例或工资比例等单一标准来分配, 未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致使费用分摊不合理, 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 既影响了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 也影响了企业经济决策的正确性;此外, 企业在成本核算时, 将废弃物成本全部计入合格品成本, 也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正确性。采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之后, 克服了以前方法的不足, 企业的成本信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产品成本核算数据准确了, 从而可以正确地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了企业内部责任制的顺利实施, 也保证了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

4 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点分析

(1) 考虑了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循环周转的特点, 能满足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以生产阶段价值流循环和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充分考虑了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入、流出和循环利用及资源价值的流入、流出和循环周转的特点, 可对各价值流成本及价值流循环中的产品成本进行全面计量, 厘清了价值流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能取得相对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 并能使成本信息满足企业对内、对外两方面的需要。

(2) 能单独计量资源的内部损耗, 为分析生产中的废弃物损耗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信息。

创新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方法, 将企业投入生产的原材料、能源、间接费等全部资源, 根据生产中有效利用和废弃损耗的情况, 分别按形成合格品还是废弃物从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加以计量[5], 从而可单独计算废弃物的成本;同时, 在成本计算中也没有将废弃物成本全部包括在合格品成本中, 而是将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从合格品成本中扣减, 从而使得成本计算符合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利用的实际, 成本计算结果更趋准确。此外, 通过取得废弃物损耗方面的资料, 可全面分析物料、能源及其他资源的损耗情况, 寻找资源损失的源头, 便于找到降低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从而对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积极的作用。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段宁, 乔琦, 孙启宏, 等.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20-35

[2]陆钟武.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1) :18-24

[3]毛建素, 陆钟武.物质循环流动与价值流动[J].材料与冶金学报, 2003 (6) :157-160

[4]肖序, 金友良.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财经研究, 2008 (10) :122-131

上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下一篇:消费权益法律法规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