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2024-09-29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共11篇)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以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为特征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标准模式和各国共同的战略取向。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广西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1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广西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 提出要着力提高循环经济适用技术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不言而喻, 技术创新对于打造广西“14+10”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中, 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大力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确定为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明确提出优先重点发展十四个千亿元产业, 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 形成“14+4”的产业集群。在2011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 广西再次提出, 从2012年起, 将加快发展十四个千亿元产业和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

广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 实施循环经济为着力点, 优化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 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健康产业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形成优先发展“14+10”的产业体系。

广西一如既往地坚持产业优先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 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质量兴桂战略, 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广西制造”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着力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梧州、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和试点工程, 培育工业循环经济典型企业 (工业园区) , 形成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关键性技术得以实施与推广应用, 并建立了工业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标准体系。

2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的存在问题分析

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包括企业和行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阶段、企业间、园区间、行业间、区域间社会大循环的发展阶段以及建立系统、完整、多层次工业循环经济体系阶段。“十一五”时期,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极大多数处于初级阶段, 大多处于发展阶段, 离建立体系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以广西优先发展的“14+10”现代产业体系为例, 对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中部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如在农产品加工业中, 存在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自主研发投入不足, 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生产检测设备落后等问题。在汽车工业中, 存在整车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整机,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出口带动作用尚不理想等问题。在石化工业中, 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 技术含量低, 竞争力不强, 技术装备整体较落后, 企业规模小, 集中度低, 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企业素质较差, 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要求等问题。

从总体上看, “十一五”时期,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较少, 列入省级以上循环经济企业的更少。由于广西工业经济起步较晚, 总量较小, 涉及到循环经济方面的工业项目就更是少了, 与其它省区差距较大。

(2) 循环经济涉及领域较窄。广西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仅涉及几个行业, 还有许多行业和领域没有或者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如石化企业是广西的用能大户, 也是区内的重点用能企业。

(3) 循环经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尚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 广西更没有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扶持, 加上企业自身融资难,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一些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循环经济项目难以实施。

(4) 循环经济意识、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循环经济发展缺乏资金引导, 加之没有形成广泛的舆论宣传体系, 许多企业对资源节约的重视程度不够。

3 解决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将不断加大。面对国际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新趋势, 广西必须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才能有效克服在加快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问题。解决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对策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基本原则

(1) 坚持减量化优先, 实现再利用和资源化。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实现废物再利用、资源化。

(2) 坚持重点推进, 示范引导。在重点工业行业和企业, 先行试点推动, 加快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和高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3) 坚持突出特色, 力求实效。紧密结合广西工业发展实际与特征, 通过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腾出能源资源环境空间。

(4) 坚持企业为主体, 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重。以企业为主体, 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2 政策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由广西自治区工信委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 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实行定期工作制度, 及时协调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机制, 明确各市和区直有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工作职责, 落实目标任务。

(2) 完善政策法规。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发展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将广西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广西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对广西工业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现有广西财政专项资金, 要优先安排支持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二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运用财税等政策措施鼓励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与广西工业循环经济相关的技术、设备和产品;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目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3) 制定相关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一批与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的地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逐步建立健全工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适时修订、完善《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

(4) 培养和引进循环经济管理和技术人才。制定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 建立和完善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广西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中, 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及高技术人才。要加强工业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定期接受循环经济专业培训。

3.3 任务调控

(1) 调整优化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区域布局。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重点扶持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的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千亿元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健康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如柳州市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制造业基地,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 要突出工业城市特色, 推进循环经济与千亿元产业体系和工业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河池、百色、来宾、贵港、崇左五市是广西特色资源的集聚区域, 可以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规划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 重点推进百色生态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工业和来宾、贵港、崇左糖业发展循环经济。

(2) 做大做强工业循环经济企业。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 实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以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制糖、造纸等行业为重点, 促进企业上、下游原料与产品的生态链接, 突出资源循环利用补链工作, 着力推进对次级、末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与外部企业的循环交流与使用, 引导上下端资源利用企业对资源的共同利用开发。力争到2016年, 广西区建成循环经济制糖企业100家、铝业10家、火电20家、水泥20家、陶瓷5家、石化13家、造纸5家、木材加工30家。

(3) 创建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规划和建设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 以产业链延伸为主导, 以共生企业群为主体, 促进生产工艺纵向与横向耦合, 开展重点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循环化改造,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创建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湘桂制糖循环经济产业园、河池市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柳州市柳北工业园区、贺州 (华润)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玉柴集团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北部湾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力争到2016年, 建成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30个以上。

(4) 构建系统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强化产业之间、园区之间、企业之间的耦合链接, 形成多元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全面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在制糖、火电、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林浆纸、石化、茧丝绸等产业推行新型循环经济技术, 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培育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如重点建设百色生态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采选加工基地等一批特色循环经济基地, 以崇左和来宾为重点, 打造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力争到2016年, 糖业、铝业、水泥、火电4个行业100%实现循环经济。

(5) 完善工业循环技术支撑体系, 以实施“千亿元产业重点科技攻关工程”为载体, 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在重大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一是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结合节能重点工程建设, 积极推动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梯级利用和综合优化技术、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等。二是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区域之间循环经济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横向合作和交流, 加快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进程。分行业、区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将先进循环经济技术在全区予以全面推广。

(6)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第一, 建立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网络。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 重点完成管理信息网络、综合信息网络和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网络的建设。第二,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一是扶持建立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重点分析研究主要工业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信息。二是高起点建立技术开发和检测分析机构, 培育技术研发、实验分析、标准化、检测分析等公共服务机构。三是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技术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易.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1) :4-8.

[2]文兴吾.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J].软科学, 2004, 18 (2) :8-11.

[3]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产业, 2003, (11) :6-9.

[4]徐松龄.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与实验平台[N].光明日报, 2004-01-06.

[5]毛如柏, 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2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可称之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这四类企业通过将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产生量及其处理费用,还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中,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供修筑道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放。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北京水泥厂从19开始处理工业废弃物,之后也开始处理电子废弃物。年北京水泥厂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1万t,但仍然不能满足废弃物处理的需要。北京水泥厂目标废弃物的处理量能达到替代燃料50%,替代原料50%,在熟料中占重量5%。北京市提出二大块垃圾处理,即污水处理后淤泥和生活垃圾处理;北京水泥厂回避了生活垃圾进水泥厂,主要是气味太重,需要为生活垃圾建立专门的预处理场所。可以说,北京金隅公司已具备除了处理生活垃圾外的处置废弃物的基础条件。,我国要求各省市建立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北京市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工作由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以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科研成果为基础,北京市科技局给予资助。北京金隅公司下决心把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作为一个产业来做,自筹资金2亿多元,在20上半年完成了第二条固体废弃物处置线建设,年处理了近17000t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为10万t,而北京市每年约产生8.5万t固体废弃物,完全可以承担全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尤其是还可以对医疗、放射性垃圾进行处理。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技术途径,也是低成本化大规模处置上述废物的重要措施。

作者:都秀梅 单位:新疆米东天山水泥有限公司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篇3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就显得十分贫乏。近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资源消耗速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就更为迫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二者不可分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利用好以下三种途径。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率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率,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时,世界上的稀缺资源主要是人,因此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是创造和运用机器替代人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稀缺的是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能力在内的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已经成为制约当代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新的工业革命应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可以利用以下环境影响控制方程进一步阐明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必要性。I=PAT式中,I表示环境影响,可用资源消耗量或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表示,P表示人口,A表示人均GDP,T表示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以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例:我国人均GDP翻两番,即等于2000年的4倍;我国的人口将增加至15亿,为2000年的1.15倍;如果要求环境影响减小至50%,则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必须减小至少9倍。

靠什么来减小单位GDP的环境影响呢?可以定义:E=1/T(E表示资源生产率)E必须提高至少9倍,才能使单位GDP的环境影响同步减小。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近20余年来致力于更新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生产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从1980—2000年的20年内,欧共体15国的GDP增长了近50%,但他们的资源消耗总量却只增长了2%;日本保持着很高的GDP水平,但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却远低于欧美国家。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提高生态效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完全协调起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以我国主要能源煤炭为例,技术进步已经展现了利用煤的光明前景。利用IGCC技术可以将煤炭先气化成氢和一氧化碳,气体经去除其中颗粒物、硫等污染物后用于发电,并回收利用分离出来的各种污染物和煤气中的化学物质。这种新工艺可以使能效提高15%以上。

钢铁工业曾经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大户,但近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工艺技术,通过设备的连续化、大型化和各种节能降耗工艺,使生产、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循环经济在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可以不再是单纯生产钢铁产品的工业企业,它同时又能生产并供应电能,还能消纳社会废弃物,并提供建筑材料及其他产品的原料。

汽车工业、建筑行业以及机械制造业都在经历这样的变革。通过采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采用新工艺减小摩擦力,可以使汽车行驶需要的动力大大减少。新型的采用混合动力驱动的汽车,可以节约油耗40%~64%。绿色建筑尽最大可能利用日光照明,利用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再加上合理的设计和适宜的材料,可以达到节能70%~90%的效果。

产品的生态设计,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不可缺少的一环。那就是设计产品时就应该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这种生态设计曾经被称为生命周期分析,“从摇篮到坟墓”的控制,现在则被改称为“从摇篮到摇篮”的控制。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21世纪,绿色技术就是最有前途的新技术,就是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技术,就是可以使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完全协调起来的技术。绿色技术大有可为。

加强对废物的综合利用

资源开采过程中废弃的资源、资源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使用周期到达或未到达时被摒弃的产品,以及其余废品和废弃物,都是应该利用的宝贵资源。工业生态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废物回收利用的新概念,如:世界上本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可再生资源;“城市是新的矿藏”,指的是城市中每天产生的垃圾,正是应该再利用的资源。

日本对家庭垃圾实行十分严格、细致的分类回收,并在全国建设了18个生态镇,其中建有各种以废物为原料的工厂,分别将家用电器、塑料瓶、建筑垃圾以及其他废物加工成为有用产品。对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显像管和液晶显示器、密闭式镍铬蓄电池、密闭式镍氢蓄电池、锂二级电池、小型密封铅蓄电池等既含有用物质又含有害物质的产品,日本确定了非常具体的回收利用目标。对废物的综合利用既节约了自然资源,又防止了对环境的危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大力推行环境友好型的电子和电气废设备管理制度,1998年就颁布并实施了电子和电器设备回收条例,规定电子废物不得进入市政固体废物,消费者必须把它们交回给零售商或电子废物收集点。零售商和交易商必须免费回收他们经销的电子产品的废物,生产者和进口者也必须免费回收他们生产或进口的电子产品的废物。2004年瑞士全国的电子废物回收率为69%,2005年增加到75%。

据报道,德国对城市垃圾中纸张与纸板、玻璃、铝、锡制的罐头、塑料等的收集率已分别达到87%,78%,65%和75%,对这些组分的回收率则分别达到了100%,100%、接近100%和97%。

我国目前已有对六类废物的回收率是:废钢铁约85%;废有色金属回收率约80%;废塑料约25%;废橡胶约47%;废纸约20%;废玻璃约13%,与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家电、建筑材料、包装品、汽车、手机、电池等的回收,更有待有效地组织并推进。

改变消费模式,控制消费需求

生产与消费,是循环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是进行生产模式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消费模式也必须相应改变,使之适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由于消费处于经济过程的最下游,它的下游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生态学中讨论的生态包袱问题。生态包袱是指每单位产品重量所需要的物质投入总量,如一个10克的金戒指的生态包袱是3 500千克,一件170克的汗衫的生态包袱是226千克。生态包袱告诉我们,在系统最下游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就可以在系统上游减少数十倍甚至数百、数千、数万倍的投入。这说明了控制消费需求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控制消费需求之所以重要还由于消费的“弹性效应”,这是指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会被消费数量的增加所抵消,如:汽车效率的改进会被汽车数量的增加所抵消,住房效率的改进会被住房的面积扩大所抵消,家电效率的改进会被家电数量的增加所抵消。

必须说明,控制数量的消费并不意味着降低消费的质量。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其他过程替代不了的,但必须清楚,我们提倡的绝不能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消费。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还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我们应该着眼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而不是少数人那种暴殄天物、挥霍奢侈的消费。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应该是:以耐用物代替一次性物品,以加强维护修理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减少物质的浪费丢弃,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出行方式,以服务型经济代替消耗型经济,以回收利用代替丢弃废品等。

推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法律、规章、标准和政策的保障,需要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更需要对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全民进行环境伦理观的教育。政府、企业和公众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主体,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组织试点、示范,加强管理和教育;企业的责任则在于遵守法规、政策、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研究开发,加强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公众则应该节约用水、用电,实行绿色消费,并监督政府和企业。我们应该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4

广西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工业主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地方标准。该标准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将反映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 加以分析和合理综合, 确定了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国家能耗限额和清洁生产的合格指标) 构成的具有递进阶梯层次结构的三级量化指标, 涵盖七个主要工业行业 (冶金、有色、建材、制糖、化工、电力、轻工 (啤酒酿造) 和一个工业园区 (有色金属) , 包括591项共四大类评价考核指标。

为加快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2010年, 自治区工信委将把这些评价指标实际应用于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和冶金、有色、建材、制糖、化工、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 以此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衡量指标, 同时也确立为广西自治区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比对标杆, 以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标杆企业 (工业园区) 验收活动。

循环经济的思考与工业园区规划 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园 政府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不时地被国际组织乃至各个国家提到议时日程上来。面对资源日益减少的压力和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国家与地区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这种紧张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1、循环经济的实质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即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突出强调循环发展这一经济增长方式。国内外学者把循环经济总结是3R原则的经济,即Reduce(减少耗费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强调这种经济模式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工具。

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同时,由于循环经济将“减少消耗量”原则贯彻到从生产到消费的经济全流程,对西方古典经济学“节约导致衰退,奢侈浪费带来繁荣”的理论倾向构成挑战。

2、循环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企业则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现代社会中,人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采用通过发展科技的方式,一直是从自然资源中直接获取甚至是榨取资源,通过企业生产转化为人类的所需物品,然后将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又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大量的社会事实已经说明了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它的严重弊端已经暴露出来,对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它们的严重失衡。

发展循环经济,从企业层面看,从污染排放最小化,到通过企业间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一种耦合的关系。这就可以改变以前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发展态势,通过企业之间合作发展,继而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二、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的运用

1、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多个或多种相关工业组合聚集的场所,并把工业扩展到自然、社会的地域性综合体。它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不同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织,使得上游产业环节的废气物成为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或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不同于产业集聚群,它不强调单个产业的发展,而是把有关联的产业聚集到一起共同发展。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建立在循环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它与传统的经济园区有根本区别。传统园区将废物和环境问题置于次要的地位,而现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中的企业要将废料增值给予同样的重视,要同销售产品一样组织企业所有物质与能源的最优化交换。另一方面,传统的园区在企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激烈竞争的关系,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要求企业间除竞争关系外,还必须进行保证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的合作。因此,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被誉为继经济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2、国外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以来,世界第一个模仿自然循环经济系统的“工业共生”系统——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开始建立起来。此后,各种生态工业园项目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规划建立了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示范区,逐渐取得了成功经验。

丹麦卡伦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港口城市,位于北海之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可称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该园区的主体企业包括4个行业,即电厂、炼油场、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些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量和处理的费用,还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政府在园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如,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对废弃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生产,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

总的来说,国外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正逐步走向成熟,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的规划指导以及园区全体居民的参与。

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规划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为目标,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及能力建设与生态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工艺与运行方式横向耦合。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基本包括园区规划的原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类型、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

1、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由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区,因此它建立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园区内应有必须的产业优势以及多类别的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形成核心产业,形成生态工业链中的主导链;其次,各类别产业间应具备产业关联度或潜在产业关联度;第三,核心企业应有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保证建立起来的生态工业园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工业园体系的建立要依托技术单位,预先进行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循环发展工业建设设计和规划。

2、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的类型

按照当前的建设状况和园区企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差异,循环经济园区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改造型。此类园区是存已经具有较好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城或园区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②新建型。此类工业园区还在规划中,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建设的重点是以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建没一个新的工业园区。

③虚拟园区型。其园区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分散,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人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

3、政府在园区规划中的作用

政府在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

以说,政府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直接决定着园区的成败。首先,政府应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搞好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集聚具有互补、配置功能的企业和项目,形成产业链或产业群。这就需要政府做出观点的改变,从以前那种只要有投资就欢迎的思维转变为适合该园区建设的企业才可以进入的战略转变。其次,构建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法律制度。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做法,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制定税收、信贷、进出口等优惠政策;提供产权、分配、劳动人事和社会等制度条件。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协调、指导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部,园区内外和园区之间的信息、技术、物资的交流,提升园区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湖北省仙桃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的实践

1、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前的状况

仙桃工业园区属于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第一种类型,即改造型。以高技术项目为龙头,实施的是园中园战略,目前已形成了六大园中园及六大板块的发展战略。

经过5年的发展,仙桃市在一些行业开展了循环经济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园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衡德环抱设备制造、城市垃圾处理厂为核心,以瑞图机械制造、金丰环保制品为关联的环抱产业链;以及金威麦芽厂为核心,以燕京啤酒厂、小南猪场、台扬生物为关联企业的生物产业链。

仙桃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突出在“水”上,坚持“以水治水、以水生财、以水富民”,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水产业成为仙桃市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通过养殖牲畜,大力发挥江汉平原的农业优势,逐步形成了“饲料-牲畜-肥料-作物(饲料)-水产”的循环。

总的来说,仙桃市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工作以展开。2004年以来,政府相继推出了《关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定》、《全社会广泛开展绿色消费、争创节能先锋的有关意见》等文件,加大了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除组织企业认真学习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以外,还在电视上开展了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市民论坛。

2、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拟解决的问题

减少消耗量是指用较少原料和能源的投入来达到预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仙桃工业园区在土地资源的减量化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绩,水资源的减量化在大多数企业也取得成效,但是,土地、水、能源仍然是制约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

再利用是指有上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残值通过修理、洗洁和刷新等措施,将其投入到下一个生产环节,目的是防止物品过早成垃圾。就仙桃工业园区来说,由于彼此的配合不是很完美,要在园区全面展开是有一定的困难。

再循环是指回收的产品将其重新生产出原产品或次产品。对仙桃工业园区而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集成资源化工作,使之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对生物材料、医药化工板块的资源化工作还要从小处着眼,深入展开。

3、园区规划的内容

仙桃市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项目规划和投资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项目规划。如,仙桃市蓝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2000吨有机硅交联剂,每年需要循环冷却水1.7万吨,产生废水2万吨。对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冷循环可以极大地减少对附近造成污染。

二是建设园区内共享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中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采用的是国内成熟技术。湖北衡德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对园区及城市的垃圾回收处理,生产出肥料、再生塑料和地砖等。

总的来说,仙桃市生态园区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市场化程度不高,园区在建立之处得到了政府的帮助,但是企业要面向市场还需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社区参与程度不够,在仙桃的生态工业园区实践中,最初的规划和整个建设运营过程中就基本上没有居民的活动。

五、小结

循环经济理论在指导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在建立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同时,也需要广大居民踊跃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环抱意识,更重要的是为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由于仙桃市的工业园处于建设初期,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地制宜地制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篇6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给广西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东部地区过去“靠资源换增长”的做法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因此, 研究广西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更能有效减少能源损耗和促进环境保护, 它以“资源——产品——资源”的无限闭环循环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资源——产品——环境污染”单向运动的生产方式, 充分实现了人类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合理统一, 是当前国际推崇的经济增长模式。

1 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

尽管世界各国的循环经济体制不尽相同, 但基本的发展框架仍然是统一的,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国家立法支持

虽然循环经济作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称呼并未正式出现在各国的成文法之中, 其本质通过各国颁布的不少法律得以体现, 包括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美国的《污染预防法》。日本是循环经济上立法较为全面的国家, 2000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的《循环型社会促进基本法》, 作为调整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律, 随后又出台了《固定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以及《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作为补充的总和法;2001年4月实行的《家电循环法》, 规定废弃的空调、冰箱等家电需要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年4月又颁布了《汽车循环法案》, 规定汽车生产厂商必须回收废旧的汽车;同年5月, 日本又推出了《建设循环法》, 要求2005年后建设工地的所有建材资源的再利用率必须要达到100%;类似的立法还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正是有着全面系统的立法支持, 日本得以循序渐进地推进其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的建设,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 立法支持是迈向一国循环经济建设的第一步。

1.2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一国政府设置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模式, 应按照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 同时设置循环经济的管理部门, 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管理。在政府管理的体系下, 各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一般较为普遍的是采用设立循环生态工业区的方式, 将工业集中在一处, 促进资源的再回收、再利用, 减少污染成本。对国民的管理则采用按社区分类的方法, 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 尽量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同时大力宣传循环社会循环经济的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使用自带的工具器皿, 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率。

1.3 提升循环经济理念

立法只是建设一国循环经济的第一步, 而若要真正走上循环经济道路, 则需要该国居民整体循环经济意识的提升。由于资源匮乏, 日本虽然2000年才有循环经济的相关立法, 但是国民早在上世纪六七年代就已经自觉养成了节约资源、促进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做法。日本属于典型的资源进口国, 90%以上的资源都依赖进口。20世纪两次石油危机使得日本经济遭受了重创, 在此背景下, 日本政府开始把节能视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 并通过社会和企业的大力宣传, 让日本国民也养成了良好的节能、环保习惯,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节约能源控制污染外, 国民也会优先购买那些能耗更低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产品。国民循环意识的集体提高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好处, 目前日本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 只有美国的37%, 是发达国家中最小的, 为日本的经济发展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1.4 促进循环经济科技的发展

循环经济需要新技术、新知识、新人才的支持。各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循环经济方面的知识技术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做法。如日本1993年就制定了“新阳光计划”, 规定自1994年起, 该国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以获得政府的经济补贴, 补贴额度高达安装系统成本的50%。前民主德国曾经长期存在一种工程师职业, 这类工程师称之为能源资材节约工程师, 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研究各种原材料的节约办法, 能源资材节约工程师为当时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节约了大量的材料与能源。欧洲国家30多年来长时间使用雨水回收系统, 尝试将降雨回收进行再利用。仅北欧国家目前就有近10万个雨水回收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可以将雨水直接调整为厕所、洗浴、清洗等生活用水, 为这些国家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欧盟不少国家则充分利用了风能, 将其应用到农业、发电以及采暖和降温等领域。爱尔兰作为一个岛国, 其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该国也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多的国家, 据该国能源部的统计, 2011年通过风能技术的利用, 可以满足全国37%的电力需求, 而且这一比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这无疑大大缓解了该国传统能源面临的压力。这些循环经济的新技术、新知识与新能源的出现标志着循环再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同时也为这些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并且减少了大量的污染。因此, 新技术与新知识可说是一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

2 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广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省份,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 工业欠发达, 利于全面规划

本来工业尚不发达是属于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弱势所在, 但是就循环经济发展来说, 却是一个难得的优势。因为广西很多地区工业尚未形成规模, 这给广西实施工业集中化, 设立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便利。广西可以借北部湾发展的时机, 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 在发展初期就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开发, 有效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 这些都是工业已经发展多年, 布局难以短期调整的很多东部地区所不具有的优势。

2.2 整体污染较小, 适合资源循环

正如第一点所说, 广西工业尚不发达, 所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较小, 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山清水秀的天然本色。此外, 广西资源开发也不算多, 这保障了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自然因素。显然, 在一个污染较小、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要比传统工业省区如东三省或者传统资源生产区如山西等地更具有优势。在污染较小的广西, 更能充分利用自然无污染的周边环境来保障循环经济发展, 这是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二个优势。

2.3 自然资源丰富, 能够保障循环经济的持续性

广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不仅沿边而且沿海, 是国内少有的“两沿”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西不仅产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连世界稀缺的稀土资源, 在广西也是蕴藏丰富。同时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 降雨量充沛而且河流众多, 这给予了广西丰富的水资源。全区水域面积达到8026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8%, 全区常年河流流量约1880亿立方米, 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6.4%, 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4位。除丰富的传统能源外, 广西还有很多利用新能源的渠道, 例如广西是著名的日照时间很长的省份, 这给广西发展太阳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广西沿海地区风力较大, 则可以充分地利用风能。总的来说, 广西是一个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 这给广西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

2.4 生态环境良好

广西地处亚热带中南部, 南临北部湾。由于气候炎热, 广西的动植物种类丰富, 很多国内稀有动植物在广西境内都能发现, 珍稀植物数量仅次于云南与四川, 区内共有动植物自然保护区59处,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 这充分说明了广西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而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不少帮助, 如生物科技等新兴绿色产业, 在别的生态较差的地区开发就不如在广西开发基础好。这是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优势。

3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3.1 制度法规保障

欧美各国发展循环经济都经历了一个法制规范的过程。因此广西若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需要在法律制度上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这要求广西配合国家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结合广西自身的发展, 出台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 为未来广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除了制定循环经济法规外, 广西还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并落实相关投资政策, 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打造一个优越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实行测评制度。各相关部门根据要求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与目标, 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 让测评指标成为有效衡量循环经济建设的工具。

3.2 提升区内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全民社会的参与, 从政府来说需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 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纠正以前重片面追求GDP增长、轻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的发展观念。对企业来说, 应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 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服从政府的安排与指导, 配合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及有关绿色产业, 并有意识地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 逐步淘汰落后的对环境影响大的工艺及生产技术, 发展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新材料、新产业与新技术。对个人来说, 则应响应政府的号召, 积极培养循环经济的生活方式, 使用绿色产品和循环产品, 养成节能、低耗的生活习惯, 节约能源爱换环境, 配合政府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针。

3.3 构建区内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政府应出台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选定区内合适的区域作为循环经济开发示范区, 就目前来看, 经济较发达, 绿化水平较高但工业分布不多的南宁、桂林两市都可作为示范区选址地区。在两市示范区开发获得成功后, 可以向各地级市推广, 最后覆盖所有区域。示范区内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实现绿色工业发展的内部消化与再利用。示范区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升, 如给予耗能少的企业税收奖励, 举办垃圾分类大赛提升民众垃圾分类的知识, 对企业和个人采用阶梯水价和电价收费, 少用少缴, 多用加倍交。总之, 在示范区内, 应树立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作为主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并由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与个人参与其中。

3.4 大力发展新技术与新产业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保类型的技术与产业支持, 这些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甚至前期投入。政府应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体系, 开展各种服务和技术推广活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无害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新兴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资源来代替传统能源, 解决能源损耗问题。同时广西应充分利用东盟这个难得的国际交流平台, 积极从发展较快的东盟国家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人才, 有效利用后发优势。也可鼓励东盟国家来广西直接投资循环经济产业, 前几年所兴建的桂林荔浦污水处理厂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合作和引进力度, 让更多的东盟绿色项目与产业进入广西, 以有效促进广西的循环经济发展。

4 结语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广西作为国内发展的新兴地区, 应积极配合国际和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大环境, 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在广西成功的路径。相信随着广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循环经济模式在广西的发展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摘要:文章剖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重点展示了国外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框架, 分析了广西发展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指出了广西未来发展循环经济所应努力的方向, 并提出完善制度法规保障、提升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科技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广西,发展模式,3R原则,生态园区

参考文献

[1]韩宝华.我国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模式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1, (6) .

[2]白雪.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对策措施[J].经济论坛, 2011, (10) .

[3]周宏春.务实推进新形势下的循环经济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 (11) .

[4]刘祥国.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及法理分析[J].商业时代, 2011, (27) .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济采用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及其增长模式,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经济水平,但这是以破坏生态毁坏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大。时至今日,我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严重破坏,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减量使用、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为主要技术手段,以保护和节约资源为取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对过去大量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根本变革,也是目前解决我国环境约束,能源制约的根本性出路。

2 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9年,全区GDP达到7500亿元,达到775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8.67亿元,全区人均GDP达到14911元,由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努力完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产业水平。2009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2863.84亿元,增长9%。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377.2亿元,增长63.5%。但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过度增长、发展模式不恰当,广西的污染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区废水排放总量305507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7.63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3184亿立方米,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9万吨,烟尘排放总量4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38.9万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将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环境。广西处于我国西南对外的窗口,承担着我国西南边境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但是广西因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植被较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非常严重,生态系统十分的脆弱,因此在广西这样的地方,既要做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要做到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 当前广西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实践

3.1 糖业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糖业一直以废水、废渣、废气产生量大,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检测监督对象。同时,制糖行业一直因为水耗电耗能耗太高而被列为国家重点节能改造行业。消除污染、节约资源、建立生态糖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广西贵糖集团是广西糖业的支柱产业,是广西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锋,同时也是中国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先者。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循环经济,利用“3R”原则,以及各种废弃物的生物学性质,达到废弃物的重复再利用,各个生产环节紧密联系,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即是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在生产中,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贵糖集团生产中的循环经济生态链条(如图1),不仅实现了污染排放的减少,还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收益。

循环经济链条中的循环如下:首先制糖厂向蔗农购买原材料甘蔗生产糖产品:制糖厂生产的有机糖进入低聚果糖生态链,生产工业和生活糖产品;制糖厂的废弃物产品蔗渣则进入造纸系统,作为造纸厂的原料生产生活或文化用纸产品;制糖厂的副产品废蜜糖则进入酒精制造系统,作为酒精生产的原材料;酒精生产的副产品酒精废液,则用来生产复合肥的原材料;生产的复合肥则提供给蔗农作为生产甘蔗的生产资料。从上面的图1可以看出来,蔗农的农田与制糖厂、酒精厂就如同一条封闭的生态循环链条,各个生产单位即生产产品,又给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既节约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节约了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同时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循环经济,使得各种废弃物都能达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对广西其他制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经济收益方面,贵糖集团发展的循环经济,甘蔗制糖废弃物达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了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贵糖制糖产品的生产总值占企业总生产总值的30%多,也就是其他废弃物副产品生产的产品总值占总产值的60%多,远远超过了糖业本身所创造的价值,为贵糖收益的增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环境保护方面,贵糖工业园造纸的原材料来自于制糖副产品废弃物甘蔗渣,如果产纸一吨需要3.5吨的甘蔗渣来计算,产纸20万吨则需要70万吨甘蔗渣,按照0.75立方米的木材可以替代一吨甘蔗渣来计算,则产纸20万吨则至少砍伐50万立方米的木材,也就是说利用废甘蔗渣可以保留至少50万亩的深林资源。

贵糖企业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企业内部成为能源、原料、生产的一个封闭式循环系统,达到污染最小化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生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贵糖企业也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不断拓展原有的产业链,既带动经济效益提高,又促进环境保护。贵糖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广西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带头作用,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和产糖省区,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广西糖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贵糖循环经济模式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广西的很多制糖企业也采用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制糖业循环经济,极大的推进了广西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广西纸业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造纸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传统工业中的污染大户,2006年,广西造纸业的COD排放占全区COD排放比例的11.34%,为全区第二大COD污染排放行业。COD排放强度上升较快,每吨产品排放的COD从2005年的77.92千克上升到102.6千克,为全区排放强度最高的行业。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其特征是少开采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生产中低排放三废。即在生产中遵循“3R”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造纸业作为污染大户,其发展将加速森林资源的稀缺。为了更好的解决造纸业发展与森林资源稀缺的主要矛盾,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推行造纸业“林浆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造纸业“林浆纸一体化”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形式,即将原有分离的林业、纸浆、造纸三个生产环节整合起来,造纸企业自己解决生产的原材料——木材问题,也即承担起造林的任务。在造纸过程中做到低排放,形成以纸养林,林业促进造纸发展的生产格局,是推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

为了摆脱造纸业过去那种污染大户的形象,使其向现代工业转变,使造纸业即能满足人们生活对纸品需求不断扩大的需要,又实现低排放、资源循环使用、保护环境的目的。印尼金光集团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2005年投资500亿人民币,把广西建成中国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2006年,由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和广西高峰林浆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启动广西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两大造纸外资企业在广西开展了“林浆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将林地、制浆企业、造纸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原本分离的三类企业连成一个封闭的生产链条,实现了造纸与造林结合,造纸与制浆结合,造林与纸浆结合的一个工业新格局。在企业内部大大的节约了交易费用,实现了横向和纵向的一体化生产,将木材——纸品——生产中的副产品——再生纸品形成一条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链,即提高了经济收益,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得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两大造纸巨头在广西的实践将广西造纸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对充分发挥广西林业资源优势,促进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障造纸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截至2009年底,全区已拥有制浆造纸企业200多家,纸及纸板产量200万吨,约占全国的2%,产值150亿元。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以北海、防城港和钦州为基地的北部湾沿岸造纸产业带,现在,全区还有一大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中。

3.3 广西农村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农村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的居民聚居的区域。这一区域以农民聚落的许多村落为中心形成,包括了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大面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据统计,2009年广西有乡村人口2978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61.86%,他们分布在全自治区23.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落在1126个乡镇、17.42万个村庄里。相对城市而言,广西农村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两大迫切需求。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广西继上世纪80年代推出“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之后,从2003年起,又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工程”(在十个以上的县、百个以上的乡、千个以上的村、万个以上的农户中,示范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模式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实现生态富民),稳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走出大产业、大生态、大循环、高科技、快致富的发展之路。几年来,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工程”创新了生态农业模式技术,培育发展了一批生态优势产业,结出了丰硕成果,每年为农民带来超过15亿元的新增收入。比较典型的是恭城县“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将饲养的牲畜、家禽的粪便排入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民生活的照明和炊事能源,沼气池里的沼渣和沼液则进入田地作为肥料。田地生产的农作物提供给饲养的家禽和牲畜,这样的生态链,即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能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恭城县也在2007年被联合国评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广西北流市的生态家园模式——以沼气为纽带,把沼气建设同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五改十化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农业增效、新农村建设相集合,实现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废水、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重复利用。北流市也因此被定为“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田阳的生态文明村模式——在“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模式和沼气一池五改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行人畜分居,促进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村无生活垃圾、无牲畜粪便、无淤泥、无污水等目标,促进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底,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71万座,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72处,小型沼气工程2005处。建成的沼气池正常运转,每年可为106万多农户提供优质燃料4.24亿m3,能源开发量约折合标煤66.6万吨,可节约薪柴212万吨,节省打柴工日近5300万个,保护有林地面积265万亩。每年还可提供2650万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料,为农民增收节支约15.9亿元,全区约有424万农民直接受益。

4 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模式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动力机制

4.1 加强宣传,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高科技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网络培训,提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科学揭示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与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广西已经出现了一些在循环经济方面发展十分突出的企业和地区,比如贵港糖业、东园家酒、恭城和北流地区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

4.2 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较高的资金投入,使得很多企业既没有实力也没有积极性去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因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具有周期长、高风险的存在,现有的金融机构对投资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效果,使得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方面,各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增长机制,利用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给予资金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

4.3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经济增长方式向循环经济转变

首先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出台广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条例,抓紧制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更要从政府层面形成行动,明确各参与主体在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循环经济的行业和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污染排放的法规与标准,实现无污染产品的标识制度,强化对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减排等指标的监控,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是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利用税收和补贴等多种形式激励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地区的积极性。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发展规划和战略指导。

4.4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向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09年,广西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2009年,我国的服务业的比重为42.9%,按照世界银行数据,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广西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滞后于低收入国家服务业的比重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制约着社会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为深入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广西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分析当前广西在糖业、造纸业、农村生态方面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实践,并就广西经济增长方式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动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西,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世锦.我国增长模式的转型压力与战略选择[J].理论动态,2005(12):12-14

[2]杜世勋,曹利军.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模式与机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6-10

[3]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5(7):23-25

[4]廖红.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的新思考[J].中国发展,2002(2):21-23

[5]农卓恩,等.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制度的构建与政策的取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10):3-5

工业节能重在发展循环经济 篇8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 预计将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对此, 专家建议, 工业节能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减少高耗能行业的需求, 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同时对高耗能企业和节能企业的政策做系统性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 高耗能项目限批。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 行业间!!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 这写都是工业节能降!耗所存在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源消消耗耗量量占占全全社社会会能能耗耗!!比重2010年上升到77%左右。!

此次《规划》也提出,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是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新建项目节能准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等。严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对于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 其新上高耗能项目采取区域限批措施。(来源:宏观经济)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9

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包括固体废弃物 (煤矸石和灰渣) 、工业废水、有害气体 (矿井瓦斯) 等。据统计,全国有大型煤矸石山1500多座,已积存30多亿吨,占地5万亩以上,而且每年新增煤矸石1亿吨以上;矿井污水排放18亿吨 (污水中有高量铅、镉等有害元素) 。除了数量上巨大以外,开采过程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比如煤炭在洗选加工中排放的洗矸会污染水源;煤炭在加工利用燃烧中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微尘和废渣,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造成酸雨蔓延;露天堆置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和水源;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然而这些工业垃圾有利用价值,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综合治理煤炭工业垃圾,一直受到企业与政府的关注,但实施的过程是艰巨而又复杂的。现阶段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对煤炭工业垃圾治理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循环利用垃圾进行产品加工的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管理体制不利于工业垃圾治理;对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再加工利用投入的资金缺乏;相关法规不完善,政府执行力度不够。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煤炭工业垃圾,需要我们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建立一个综合治理和控制工业垃圾的体系,提高工业垃圾利用价值和减少环境污染。

1 最大程度减少煤炭工业垃圾的产生量

思想观念的转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必须意识到工业垃圾的危害,政府-企业-个人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学习和宣传,使大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对煤炭工业垃圾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宏观控制,实施煤炭工业垃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简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环境单元的具体情况,采用容量总量控制或者目标总量控制。范围是限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其对象是环境单元及其在环境单元中排放污染物的一切煤炭工业单位 (简称排污单位) 。污染物总量控制实质上是一项环境管理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环境功能区划;排污总量申报核定及评价;总量预测;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分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削减;监督考核。

实施煤炭清洁开采煤炭。清洁开采主要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减少废物的排放和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提供优质煤炭的同时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其原则是从源头削减污染。

矿井水的资源化及污染控制。减少矿井水涌出:当煤系顶板上一定距离外存在较大含水层时,尽可能采取采后顶板移近量较小的特殊开采技术,使煤层顶板冒落的高度不致导通上覆的含水层;当煤层底板有强含水层时,应将井下巷道布置在这些含水层上方的安全距离处;当矿区地面有水体时,应在地下相应的范围留设保安煤柱或采用特殊的采煤法;对于实现水力化采煤的矿井应采用闭路循环供水系统。

矿井水清污分流排放:矿井下排水60%为岩溶水,经采煤工作面会受到煤尘及岩尘的污染,使井下排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增高,因此井下实行清污分流措施,可以将采空区洁净的岩溶水单独收集后直接利用;有些矿区存有奥陶纪灰岩、太原组灰岩、茅口灰岩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水质较好,一般不含有毒有害离子,只需在矿坑内的源头处妥善截流,通过专业管道将其排至地面,经简单的消毒后即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或工业用水。

减少矿井水的污染:定期对井下水仓进行清理;完善井下排水系统,水沟规范并严加盖板;以水介质代替乳化液或尽量采用油路系统的闭路循环。

控制或减少煤矸石排出量。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煤矸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巷道掘进、煤层顶底板岩石、煤层夹矸,其产生量主要与矿井的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工艺等有关。

使用合适的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是提高煤炭质量,减少排矸的清洁开采技术。提高各种技术措施将巷道掘进煤矸石和工作面煤层夹矸用于井下充填,煤矸石在井下就地破碎加工成为充填材料,然后用设备充填到采空区、废弃巷道,这既能消除煤矸石的危害还能大大减轻地表塌陷和变形的影响。

减少控制煤井废气和粉尘排放?矿井废气抽放与利用:煤炭开采中,废气主要是来自煤层及围岩中释放出的煤层气以及煤岩层爆破过程,采用柴油机设备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等。其中煤层气中含有可利用的可燃成分CH4、CO等,在煤层开采前或开采中通过人工控制、钻孔抽放、浓缩,可变害为利,综合利用。

严格控制井下煤炭的自燃:大力推广无煤柱采煤法;优化回采工艺,尽量减少采空区遗煤;及时对采空区密闭并实施黄泥灌浆;对煤柱壁及采空区喷洒阻燃剂或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

2 充分对煤炭工业垃圾进行利用,建立完善的生态工业体系

目前的工业生产体系中煤炭资源基本上是一种单项流动,即人们从自然界中索取大量煤炭资源,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后,又将大量的垃圾排放到环境中。虽然在化工生产中存在部分物质循环利用,但比例相对很小,其原因主要有:煤炭企业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单位产量的产品能耗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能源、动力和化工生产基本上是两条平行的线路,没有交叉点,缺乏物流和能源的交换。

充分重视现有煤炭工业体系的种种缺点,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生态工业体系: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地域的综合体,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类场所。它通过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建立煤炭工业生态园应遵循生态效益、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高效利用,总体协调发展等原则。生态园总体目标:园区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依托煤、电、石灰石、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以国内市场为导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动科技攻关,提高技术含量,加强园区企业的关联,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业发展中的物耗、能耗和污染。

3 建立和完善工业垃圾排放标准的法律规范体系和管理体制

3.1 如今国家对煤炭工业垃圾治理的技术经验选择、垃圾处理的责任分配及置放标准等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急需建立起具体的法律法规,并明确地方政府、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

3.2 规范煤炭工业垃圾的管理体制,做到政企、政事分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煤炭工业垃圾的管理,做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监督和管理,开办专业处理工业垃圾的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开发,打破政府控制、垄断经营的局面。从长远角度看对工业垃圾的运营必须实行产业化和市场化,垃圾的利用、加工、生产由企业负责运营,政府只需通过工业垃圾的收费和贷款等优惠政策保障投资企业的正常运营。

真正做到通过循环经济彻底治理煤炭工业垃圾是一项任重道远、复杂艰巨的工作。这要求政府和企业要充分配合,各自发挥其职能,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通过管理关系、合作关系等相互的循环配合,引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生产和市场行为;通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煤炭工业城市生产垃圾的综合治理,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煤炭生态工业的实践,是有效处理煤炭工业垃圾的必由之路。

摘要:煤炭工业城市以重工业生产为主, 城市污染严重,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 由于受到传统产业结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煤炭开采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垃圾逐渐增加, 这些工业垃圾的治理不仅是环境治理问题, 更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的系统工程, 它直接影响到煤炭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对工业垃圾实现减量-利用-再利用的运作过程, 最大程度提高工业垃圾利用价值和减少污染, 达到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煤炭工业城市,循环经济,煤炭工业垃圾,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朱志红.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6, (1) :70-72.

[2]孟赤兵, 苟在坪.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 2005.

[3]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 1997.

广西工业循环经济 篇10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经济运行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匮乏问题,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必要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循环经济 钢铁工业 发展现状 解决途径

0 引言

随着人类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能力达到空前水平,在全球范围发生影响深远的三大变化:①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创造出空前的社会财富;②人口爆炸式激增,目前已达到65亿,仍以每年9000万的速度增长;③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态破坏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不得不面对怎样节约和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的问题。循环经济在国际上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是循环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工业理念是循环经济产生的理论背景。

1 我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于2005年7月8日施行。该文件从政策目标、发展规划、布局调整、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投资管理、原材料政策、钢材节约使用等9方面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是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第1章第5条中特别提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我国钢铁工业粗放型的现状和冶金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众多的工业行业中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最为紧迫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的试点部门之一,于2003年开始了循环经济的试点改革,先行的是国内大型钢厂。目前钢铁行业通过技术改造与观念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初步形成了三个工业生态循环系统:一是煤—焦—煤气回收—发电的能源回收利用系统;二是补充新水—工业用水—污水处理—替代新水的水循环系统;三是铁矿石等原料—钢铁产品生产—废弃物利用的固态物回收利用系统。

2 节能技术

在当今能源紧缺的形势下,提高钢铁工业能源效率,做好二次能源回收,对钢铁工业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各钢铁企业不断进行节能工艺的改造,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及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 高炉煤气潜热利用。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其产量占炼铁工序能源消耗的40%左右。

2.2 高炉煤气余压利用。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TRT),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压力驱动汽轮机膨胀作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的能量回收机组,不消耗任何燃料,也不产生环境污染,可回收高炉鼓风机所需能量的25%~30%,经济效益显著。

2.3转炉负能炼钢技术。转炉负能炼钢就要使煤气、蒸汽等回收的能量大于消耗的水、电、氧能,国际上先进的钢厂都把实现转炉负能炼钢作为炼钢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宝钢、武钢、本钢、马钢、莱钢等钢厂通过技术攻关与改造,已实现了负能炼钢的目标。

2.4焦炉干熄焦技术(CDQ)。与传统的湿法熄焦技术相比,干熄焦具有能充分回收红焦显热,提高焦炭质量等优点,并且可大大减少酚、氰、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3 节水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钢铁工业是五大耗水行业之一。2004年全行业取水量约34亿m3,约占全国工业用水的20%。我国钢铁企业吨钢新水用量和水重复利用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我国钢铁行业应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措施。高炉煤气除尘技术经历了由湿式向干湿并用,再向全干式的演变。传统的高炉煤气湿式清洗系统由重力除尘器和二级文氏洗涤塔组成,需要大量水和比较复杂的水处理系统。

3.2 高炉煤气环缝洗涤技术。高炉煤气环缝洗涤技术(俗称比肖夫煤气清洗工艺)是联邦德国比肖夫公司1969年成功开发的一种具有控制高炉炉顶压力功能,先进、可靠、有效的煤气清洗系统。国外大型高压高炉采用此清洗工艺已达数十座。到2004年,我国大型高压高炉采用环缝煤气清洗工艺的也已达十几座。

3.3 高炉软水密闭循环技术。涟钢1号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以蒸发式空冷器代替板式冷却器后,每年节约用水135万t,节约用电160万kWh,直接经济效益约140万元,并且减少了污水排放量,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武钢1号高炉进一步发展了软水密闭循环技术,采用并联、串联相结合的工艺,变三个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子系统为一个组合式冷却系统,节约一次性投资50%,每年节约补充水30万t,水循环率达99.9%,该技术是密闭循环冷却技术的重大进步。

3.4 循环水高浓缩倍数运行技术。尹国梅等人研究宝钢1号高炉清循环水系统,指出提高其浓缩倍数,就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非蒸发水量,同时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3.5 转炉除尘水零排放技术。安阳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3台转炉,年产钢量200多万t,转炉除尘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量为700m3/h,1999年经过第三次改造实现了闭路循环,基本达到零排放,每年可节水500多万m3。

4 减排技术

钢铁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有尾矿、高炉渣、钢渣等,这些固体废物主要含铁、硅、铝、钙、镁的氧化物。这些固体废物可以返回生产工艺流程,又可以作为制造新产品的原料。

4.1 高炉矿渣利用技术。20世纪中期,高炉矿渣的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外开始发展。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炉矿渣全部资源化,我国高炉矿渣的利用率在85%以上。高炉矿渣、水渣用来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矿渣水泥等,还可用来生产矿渣砖和湿碾矿渣混凝土。矿渣碎石可用作大型设备基础骨料,也可作为道路、铁路道碴。

4.2 钢渣综合利用技术。钢渣作为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除可回收废钢铁外,还可用作烧结矿熔剂,高炉炼铁熔剂、铁水预处理熔剂,经处理后也可用于铺路和生产建筑材料等。武钢自行开发的钢渣处理生产线,将转炉炼钢产生的钢渣进行破碎、磁选、分离、磨碎等深加工处理,处理后各部分钢渣分别得到了应用,实现了钢渣“零排放”的目标。

5 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玉等指出钢铁厂的功能绝不止局限在冶金—材料制造功能上,作为流程制造业钢铁企业也应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和大宗社会废弃物处理功能,未来钢厂的发展模式将通过绿色制造过程走向生态化转型的道路,以钢厂为核心发展钢—电—水泥联产,与石化工业、造船工业、集装箱制造业等形成产业链。

参考文献:

[1]马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为迫切[P].2004年3月22日在200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稿.

[2]刘浦泉,李斌,陈芳.我国每年因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N].经济日报.2003(9):27.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疆,工业,循环经济

1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绿洲生态环境很脆弱, 决定了新疆不能采用依赖资源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在今后经济发展中, 新疆既要推进工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 又要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问题。目前, 新疆的循环经济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仅在部分企业和局部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2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

2004 年6 月, 新疆环保局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区至少要建立一个具有新疆产业特色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5 年1 月, 全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增加到八个。2007年11月, 新疆发改委会同相关厅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新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这批循环试点工作总共包括29 家单位, 给全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新疆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方案启动。被发改委列入此次试点的共有4 个县 (市) 、7 个园区和19 家企业。在试点期间, 所有单位将减量、集约和再利用等思想融入到循环经济的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 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为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

2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

新疆的循环经济总体水平低, 虽呈现上升的势头但上升缓慢, 上升的缓慢主要还是因为新疆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新疆经济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型工业化水平很低, 工业的“三高一低”特征显着, 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新疆大多为中小型企业, 实力比较弱, 机器设备和技术水平落后。融资能力差, 资金的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 对技术的投资有限。众所周知, 新疆的地域辽阔, 经济活动围绕绿洲分布, 离国内外各市场很远。无论是疆内之间运输还是运往疆外, 成本都比较高。使得企业效益受损, 所以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

2.2 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疆重工业比例很高, 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率小, 不到3 %, 经济中的人均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都很快,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是与之对应的能耗, 水耗,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因素增减缓慢, 这就可以映射出有些企业还没从传统的线性的经济增长观念中走出,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环还没有很好的内部化, 所以一些企业对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还缺乏必要的动力和监管, 从而造成了新疆循环经济发展各方面发展呈现参差不起, 阻碍了新疆循环经济的飞跃。

3 为循环经济的改造提出可行性方案—以阿拉尔工业园区为例

以完善纺织、食品、能源等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 延伸产业链, 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区域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3.1 纺织业循环经济模式

依托师市180 万亩国家优质棉基地, 抓住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政策支持和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 引进重点服装知名品牌, 注重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 提高服装产业产品附加值, 发展精品服装产业。以发展棉、麻、化纤三纺混合为方向, 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注重生产过程“三废”和边角料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棉纺、针织产业, 着力构建阿拉尔棉纺产业集群, 推进印染、织布、服装业的发展, 进一步精炼油、棉浆粕、粘胶丝等产业链。将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南疆重要的优质棉纱、棉纺织品和服装高端化生产基地。利用棉籽壳生产食用菌, 建立菌菇培养基, 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

3.2 食品业循环经济模式

围绕红枣量大质优的优势, 大力发展红枣深加工, 积极延伸红枣产业链, 加快红枣加工项目的布局和建设, 提高红枣就地加工率;围绕果蔬业优势, 大力发展浓缩果蔬制品。对食品生产的废弃物加强综合利用, 推进果渣综合利用生产果胶、饲料, 苹果核生产苹果籽油等项目的建设, 将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南疆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燕京啤酒在内地的生产基础, 建立啤酒加工产业链, 坚持污染物“零排放”的原则, 采用清洁工艺。

3.3 能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能源作为整个园区的支撑, 实现集中供热。坚持多种能源替代, 在煤电为基础的同时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 充分利用阿拉尔地区的优势资源,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4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的思路探讨

4.1 狠抓落实, 完善政策制度

完善新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抓好清洁生产, 通过开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鼓励企业向规模化、清洁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工作的进行, 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新疆社会大循环。

4.2 创新驱动, 建立技术支撑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印染企业引进新技术, 支持企业与现代纺织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展技术工艺的创新, 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技术、资金、人才与生产制造的对接和有机结合。

4.3 拓宽渠道, 提升融资环境

要坚持多元化融资,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 努力拓宽筹资渠道, 为园区循环经济改造资金需求提供金融保障。

参考文献

[1]俞金香.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兰州大学, 2014 (05) .

上一篇:气缸工作表面下一篇:拖拉机常见故障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