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2024-09-06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通用11篇)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1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 已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 转向更多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获取水泥工业的经济增长。我们要在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 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着产业结构问题,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展缓慢, 一些技经指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 我国水泥工业提高了对绿色生产技术重视程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加强了开发力度, 而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水泥工业最早从事循环经济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天津水泥院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水泥工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模式研究与技术装备开发方面, 取得了很大进展, 主要体现在:

(1) 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开发, 实现大幅度节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2) 水泥厂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开发成功, 已在多家企业得到采用;

(3) 回转窑焚烧可燃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工业及生活污泥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其技术已在几家水泥厂应用, 北京水泥厂的焚烧有毒有害废弃物示范工程已经完成;

(4) 矿渣超细粉磨的立式辊磨机已开发成功, 并得到广泛应用;

(5) 采用低品位石灰石, 使用替代粘土原料和采用工业废渣配料, 无烟煤和低挥发份煤煅烧技术都已成熟, 对细掺合料 (如超细矿渣) 与水泥强度的关系、水泥颗粒级配、颗粒形状与水泥砂浆强度的关系作了较多的实验室研究;

(6) 对新型干法水泥厂烧成系统NOx减排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工业性应用研究已经完成, 目前正在进行适应不同规模的降低NOx的系列化装备的开发及推广应用;

(7) 水泥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天津水泥院在现场总线的控制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下面就具体内容逐一介绍。

1 实用技术介绍

1.1 推广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

天津水泥院自行开发三代预分解技术, 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第三代预热器和分解炉系统, 包括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 如可控气流篦式冷却机, 和回转窑合理匹配的预热器、分解炉, 燃料适应性强和燃烧性能好的多通道燃烧器, 以及大型单段破碎机、大型节能生料辊磨、辊压机、超细选粉机、行脉冲式袋收尘器等, 提高了熟料烧成系统的整体水平。为了在回转窑上和分解炉上能适应焚烧废弃物、低品质燃料, 还开发了相应的燃烧器和分解炉、焚烧炉等 (图1) 。

目前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已开发新一代水泥生产技术, 并得到了应用。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新型低热耗低排放的六级预分解系统 (图2) 、二档短窑、行进式稳流新型冷却机、高效燃烧器组成的烧成系统;大型生料立磨、立式煤磨、水泥辊式终粉磨组成的无球粉磨体系;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等。采用新一代水泥生产技术的生产线比目前使用的同规模生产线节能7kg标煤/kg熟料。

1.2 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走进21世纪的中国, 随着GDP的快速增长, 能源供应紧张的状态日趋明显, 尤其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水泥工业, 不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一次能源, 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二次能源——电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泥工业预分解技术的发展, 各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数量增加很快, 如1000~10000t/d生产线相继投产, 虽然水泥熟料烧成热耗比过去落后生产工艺降低了许多, 但这些生产线仍有350℃以下低温废气余热没有被很好利用。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目——带补燃锅炉的水泥厂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成功的基础上, 随着国内低参数、多级进汽汽轮机的开发成功, 国产装备的纯低温余热电站也进入了成熟阶段, 具有更显著的节能效果。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既可大量回收低品位的余热用以发电或热电联供, 又可减少水泥生产对环境的废热及粉尘的污染, 已成为国内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投入运行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在10座以上, 另外第三代提高型纯低温余热电站10多座也将陆续建成投产, 吨熟料发电量在35k Wh以上, 余热发电量是水泥熟料生产用电量的25%~30%。

随着纯低温余热发电站不断建成投产, 在大幅度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 保护了环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的能源梯次开发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思路。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水泥工业企业内部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可操作模式之一。

1.3 水泥窑协同处理废物

(1) 工业废物的水泥窑焚烧处置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工业固体废弃物 (含有毒有害废物) 作为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废弃物, 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如何消除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并利用它们做为代用燃料或代用原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水泥行业处置废弃物具有天然的优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国际水泥行业利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燃料已经日益普遍, 目前我国水泥窑规模化处理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并日趋实用。国内一些水泥企业已经有了实践经验,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北京金隅集团北京水泥厂年处理10万吨废弃物示范线工程已经投产 (图3) 。

(2) 生活垃圾的处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生活垃圾正在以每年8%~10%的增长率在飞速增加, 据国内环保部门的调查, 目前我国人均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经达到440~460kg, 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洁化处置已经成为多数城市发展的瓶颈, 寻求经济、安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外水泥行业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案, 例如:

a利用生活垃圾预处理公司提供的生活垃圾衍生替代燃料;

b水泥厂和垃圾焚烧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联合, 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焚烧灰和飞灰作为水泥生产的替代原料使用;

c通过破碎、烘干、分选后将可燃物和无机物分别作为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进行利用。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使用垃圾焚烧后的焚烧灰和飞灰作为水泥的替代原料, 利用水泥窑进行处置, 目前已经在北京水泥厂有限公司处置废弃物示范线工程上应用。

(3) 工业及生活污泥的处置

城市及工业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这些污泥通常具有一些的氮、磷、钾矿物和腐殖质, 由于有机物含量较高, 具有一定的燃烧热值, 其干基热值相当于泥煤。当污泥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 完全可以作为劣质燃料使用。污泥的无机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 因此也存在着替代原料的可能性。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自2000年开始研究利用水泥窑系统处置市政污泥的技术, 目前直接处置污泥技术已在北京水泥厂处置废弃物示范线工程应用。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干化污泥, 干污泥在作为替代燃烧在水泥窑处置的技术研究已完成, 目前正在工程应用中。

1.4 工业废渣与副产物资源化技术

(1) 矿渣资源化

矿渣作为活性混合材早已在我国水泥行业得到普遍应用, 应用方式是与熟料和石膏等原料配合后进行混合粉磨。如果将矿渣单独粉磨至450m2/kg以上的细度再与高质纯硅水泥进行混合, 则不但可以提高矿渣在水泥中的掺量, 而且可以改善水泥或混凝土的物化性能。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了首台TRM3131S型国产矿渣辊磨, 设计年产量30万吨高细优质矿渣粉, 整体性能达到同类设备的国际水平 (图4) 。

该磨机采用了新型高效笼形转子选粉机, 保证成品比表面积可以在400~600m2/kg范围内灵活调节, 可以烘干10%~20%水分并且大幅度的降低了投资和维护费用。

(2) 钢渣资源化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 由于钢渣本身的性能差异很大, 稳定性也较差, 加之钢渣的硬度较大, 易磨性差, 并且在钢渣中还含有金属铁和含铁磁性物质, 因此, 在钢渣的有效利用上存在很大难度。

国内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用钢渣生产水泥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发展速度明显。钢渣的前处理工作比较重要, 目前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正进一步研究开发钢渣资源化方法。

(3) 粉煤灰的资源化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粉煤灰的排放量也逐年快速增长, 目前, 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已经达到了2.0亿吨。多年来粉煤灰综合利用一直是我国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水泥工业应用粉煤灰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a替代水泥原料配制水泥生料

b用作水泥混合材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就颁发了粉煤灰水泥标准, 是我国五大水泥品种之一, 标准中规定粉煤灰的掺量在20%~40%, 而在实际生产中, 受粉煤灰品质和粉磨工艺的影响, 一般掺量在20%~25%左右。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采用熟料与粉煤灰分别粉磨的方法, 根据两种物料的易磨性控制物料流速而发挥更好的粉磨效果, 使粉煤灰掺入量可以达到60%~70%。

由于我国粉煤灰质量普遍不如国外, 所以粉煤灰活化技术的开发也是要考虑的。

(4) 电石渣的资源化技术

我国电石渣年排出量超过千万吨, 并成逐年上升趋势, 累积的堆渣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堆放, 还严重污染环境。电石渣可以部分替代石灰石作为生产水泥的钙质原料, 从而节约石灰石资源。一般有两种生产工艺:

a“湿磨干烧”生产水泥熟料

b“干磨干烧”生产水泥熟料

“干磨干烧”充分利用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优越性, 具有容积效率高, 系统热耗低的特点, 但由于电石渣的特殊性质, 电石渣的掺入量越大, 对预热器分解炉系统的影响越大, 掺量过大时在温度较高的旋风筒和分解炉锥部容易出现结皮堵塞现象, 所以烧成系统在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上要充分考虑, 在热工制度上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天津水泥院已研究了电石渣100%替代石灰的技术, 正在工程化应用。

(5) 煤矸石的资源化技术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的产生量约占煤炭开采量的10%~25%, 全国累计贮存的煤矸石约有40亿吨以上, 每年新增加的煤矸石大约有2亿吨, 煤矸石已经成为占用堆积场地最多的一种工业废渣。

煤矸石在水泥工业的应用方式为:

a煤矸石用作水泥熟料的原料

b煅烧煤矸石用作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的掺合料

c用煤矸石制备无熟料水泥

以煅烧煤矸石作为水泥混合材生产火山灰水泥, 已在很多水泥厂有成功的实践。煤矸石在700~900℃左右时经过煅烧, 能够明显增加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与石灰或者氢氧化钙的反应活性。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利用煅烧煤矸石作为混合材, 生产高性能复合硅酸盐水泥已有很好的业绩,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研究与开发。

2 对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及具体措施

2.1 建议

(1) 制定统一的利用废弃物的法规体系

当前最需要制定的政策就是鼓励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废弃物和处置废弃物, 使他们有真正的经济效益、责任感和荣誉感。另外要制定严格的废弃物排放企业的职责和义务, 对于非法丢弃废弃物的企业或个人必须有严厉的惩罚与法律措施。从上述两方面内容可派生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条文。

(2) 有害元素及污染物的限值标准和检测标准

在水泥工业处置废弃物后, 必需要有代用原燃料重金属的限值标准, 在水泥和熟料产品中也要检测有害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 因此制定相关的标准非常重要。

另外, 由于焚烧废弃物后, 还要补充制定针对水泥工业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以及测定标准。减少和消除POPs以及寻找方便有效的检测方法, 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3) 促进水泥工业纳入区域和社会循环经济的政策

水泥工业与其他工业系统、市政环保部门 (如钢铁、电力、垃圾处理部门等) , 特别是与工业废弃物及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工业建立横向共生与代谢生态链的研究, 是搞好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由于我国基础条件与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 故应对我国的特殊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相应的奖惩政策。

2.2 措施

(1) 设计工作要逐步纳入生态工程设计程序

众所周知, 水泥产品及生产过程的环境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计阶段, 而水泥工业生态设计就是要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或渗透到水泥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之中, 人们逐步认识到不是通过生态设计的产品就不是工业产品。一个工厂生态设计的水平, 主要由生态设计技术要素、生态设计控制内容和水泥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决定的, 在设计中要贯彻如下原则:

a工艺技术方法的先进性、符合生态化要求的原燃料、生产规模与产品质量要求、生产与环保设备选型、生产过程控制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等;

b一切技术与装备的选用, 首先要考虑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满足无毒无害水泥产品品质的要求等;

c对生态设计的结果进行水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2) 建立水泥工业节能环保技术工程中心

为了加快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工作, 应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制定相应标准规范, 对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再创新, 为此要有开发和研究的必要条件。建立工程中心对研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会有重要作用。

3 结束语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水泥工业, 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 为此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同时要在水泥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在设计部门开展“生态工程设计”;

(2) 水泥工厂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可以节约能源、减排CO2、减少环境负荷和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应在全行业推广;

(3)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主要模式有:工业废弃物 (含有毒有害废弃物) 、生活垃圾和下水污泥的处理等,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废弃物进入水泥制造领域;

(4) 工业废渣与副产物资源化的主要模式有:矿渣的资源化、钢渣的资源化、粉煤灰的资源化、煤矸石的资源化、电石渣的资源化等, 建筑垃圾及某些尾矿渣的资源化也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5) 水泥工业在区域循环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是社会的系统工程, 在政府的引导下, 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展;

(6) 要倡导新的经济法规和行为准则, 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2

以水泥工业处理废弃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年产生城市生活垃圾已达1.5亿吨,而且以年平均9%的速度迅猛增长;城市污水处理厂年排放湿污泥近千万吨,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按4亿城市人口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每天约1千克,污泥产生量每年约25千克,安徽省城镇人口已达2086万人,即使按人均垃圾和污泥产生量仅为全国的80%计算,全省每天产城市生活垃圾1.7万吨,年产污水污泥42万吨.

作 者:袁文献 何宏涛  作者单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刊 名:安徽科技 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F4 关键词: 

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篇3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对策

煤炭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相关行业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的,加大煤炭行业管理力度,实现煤炭工业循环型经济发展。

1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支持

相关财政部门应提高对于煤炭工业的重视度,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资力度,相关的政府官员或者主管部门在拟定相关规划投资方案项目时,加大对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以后的技术开发类项目和研发,相关专业培训,标准化标杆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助等支持,使政府起到标杆性作用,相关金融机构也应大力支持;其次,政府调整资源税收政策,传统的税收政策为按煤炭企业所获得的产量进行税率征收,可以适当的进行合理化变更,便于煤炭企业资金流动和准确安排内部活动,提高煤炭行业的灵活性,产生积极性影响;另外政府给予企业资源补偿费,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开采回头率的具体施行标准和细则,使得该条政策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应结合现实状况,明确规定细则标准,加大政府掌控力度,对于回收残余煤柱,外表储量的相关企业可以降低税费。国家调整相关资源利用方面税收政策,修改相关土地,矿产资源的税收,完善对废水煤渣工业化废气的处理政策。如此情况下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会使得原本的部分企业费用降低。

2加强煤炭工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煤炭利用水平

循环经济是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次利用,再次循环为手段,特点是物质闭路循环及能量梯次使用,总体生态系统循环,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实际的煤炭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加大对储煤量较多的省区开采力度,首先保证原有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供给量,使得原有优秀企业持续稳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做好生产能力的交接。对于不同水平的生产企业严格规定界限(国有煤矿,乡镇小型煤矿,地方性煤矿企业),严禁造成资源的破坏。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部分小煤矿进行改革整顿,加大资源勘查力度,保证充足的资源供给。可以建立一批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矿产企业,保证煤炭工业的后续发展力量。现有企业根据规定合理的适时地进行资源开采,国家可以对于使用制度进行调整,保证资源的有序管理,规定煤炭企业的权价款评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政府出台相关的制度和法律细则,详细规定资源回收标准,对于部分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煤炭企业严格管理,采取相关法律手段进行制止,结合经济手段,行政调控,对于煤炭企业较多的城市进行调整,合理控制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采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详细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对于相对储量较少的煤总类,采用保护性政策手段进行资源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煤炭企业单一的销售渠道,进行适当的销路开发,加大对于煤炭洗选的力度,大力推广实施煤炭的精加工技术,对于煤炭进行深入加工,降低煤炭企业原煤的直接售卖在企业营业额的比重,企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煤矿工作区域的安全性,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提高企业效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大产业化的前进脚步;

3优化现有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建设新型产业体系

现在我国的国有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三大类的产量比例大概为55:20:25,从中明显看出国有煤矿的比重较大,其生产技术水准专业化,总体产量规模大,在煤炭行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可是总体的比例结构显示出我国水平高,优秀煤炭企业不多,总体发展状况达不到国际先进化水平,对于如此的总体情况,我国应加大技术发展脚步,建设高效率高安全的煤矿企业,加强原有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水平,推进产业优化发展,改变现有的矿业结构比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增加企业竞争实力。对于小型煤炭企业采用合并经营,进行小型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变原有结构比例;煤炭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要高度统一。如今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煤炭需求份额量降低的情况下,对于燃煤的标准却逐步上升,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生产方法,不断对于产品进行改革创新,使煤炭产品越来越环保洁净,才能在竞争中寻求长久发展。纵观目前的发展形势,煤炭的消费主体将集中在各种大型行业,生活用煤需求量逐步减少,煤炭企业必须顺应大环境下的发展结构,进行适时的内部调整,搞好产业链条连接,保证总体发展方向。

4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工业循环发展

以往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很多煤炭资源无法开发利用,而今高科技手段盛行,改变了以往的局面,许多资源开发率提高,同时,提高企业对于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采用先进的灾害治理技术,减低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加大相关资源的开采量,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开发新的方式,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收益,提高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热情,推动相关城市的发展;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劣质煤和洗中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企业可以进行锅炉燃烧技术改革,建设对于产物进行利用的电厂,加大煤矸石在建筑生产和修路方面的利用率,降低煤矸石山的形成,同时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煤炭工业在生产影响幅度降低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改变传统观念,突破技术瓶颈,引进废弃物利用等相关设备,如矿井瓦斯抽放与利用技术,煤层开发和利用技术,将引进技术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形成技术支持体系。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日后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大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加强煤炭工业的资源管理,转变观念提高煤炭利用水平,优化现有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建设新型产业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J].中国煤炭.2013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4

山水集团2015年投入使用的200万吨骨料生产项目, 采用了全封闭的生产工艺, 杜绝了二次污染, 同时也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传统的砂石骨料生产工艺, 破碎、筛选工艺单一, 所生产的石子、机制砂等产品损耗大、品质差, 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一缺陷, 山水集团不断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 采用粉碎-传送带运输-粉磨-上窑的全封闭骨料生产工艺, 将废弃的石灰石生产骨料和机制砂, 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渣, 用于熟料和水泥生产, 走出了一条石灰石循环利用新途径。

立足高效的石灰石资源, 临朐县以山水水泥为依托, 构建起了山水建材和纳米钙两大产业园区, 引进落户山东高速新型轨道板、白石化工、赛银钙业等近10家关联配套企业, 年可实现产业20多亿, 利税1.5亿元。带动全县预拌混凝土、预拌固沙浆等企业发展到30多家, 年产能达到200多万立方, 水泥预制件等企业达到100多家。

发展循环经济重在落实 篇5

近几年来,海淀区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海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管理服务模式初步形成,政策支撑体系全面覆盖,资金扶持体系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成效全市领先。“十一五”以来,海淀区共为334个节能减排项目安排支持资金1.43亿元,同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重点针对节能减排领域企业特点,探索节能减排、绿色信贷模式,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海淀区节能环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行业分布广泛、产业链完整的朝阳产业,目前海淀区拥有节能环保企业2 000余家,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引领北京乃至全国的技术发展方向。

亿利资源集团创业20多年来,始终秉承“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和“引领沙漠绿色经济,开拓人类绿色空间”的发展使命,集中精力发展沙漠治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天然药业等沙漠绿色经济产业,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20多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科技治沙、工程治沙、产业治沙”的方式,坚持不懈致力于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创造了5 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绿洲,控制荒漠化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沙尘暴,提高了降雨量,保卫了北京的生态安全,形成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沙漠绿色经济产业。同时创造了以“科技带动企业发展,产业带动规模治沙,生态带动民生改善”的库布其模式。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6

节能降耗: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更为严格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是对2013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标准宣贯解读。会议特别邀请了天津水泥设计院专家刘继开教授对《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标准的修订说明, 对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解读, 谈了案例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水泥厂可采取的6大节能措施。

据介绍, 本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制定的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限额限定值, 将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能耗较高的生产线产能淘汰15%~20%。相关指标的要求包括“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和“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同时, 此次标准修订时在附录中增加了生料制备工段电耗、熟料烧成工段煤耗、熟料烧成工段电耗和水泥制备工段电耗四个分步能耗指标, 供水泥企业和相关主管部门采纳执行。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标准的实施, 目的是通过确定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和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准入值, 促进现有各水泥生产企业持续技术改造, 加强内部管理, 达到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使整个水泥工业的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对新建水泥企业, 促使其在新建生产线上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达到准入值的要求。企业要未雨绸缪, 高度重视, 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循环经济:实现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泥工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 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资源, 如石灰石、煤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这一特性制约了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使水泥工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应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 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 追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水泥发展模式, 这是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循环经济观念渐入人心和水泥工业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水泥企业正向环保补偿型绿色企业和可持续发展型企业转变。不少水泥企业用工业废弃物代替水泥生产中的原燃料, 运用水泥生产技术, 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或废弃物———粉煤灰、硫酸渣、矿渣等替代原料配料, 减少天然矿物的消耗。利用水泥窑的工艺特点, 合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 加强与环境的亲和力, 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开展资源节约, 推行清洁生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协同处置取得明显进展, 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提高20%, 为实现这些目标, 水泥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

会上, 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温康文主任作了“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解读和办理程序介绍”报告, 介绍了水泥行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水泥行业政策支持办理、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办理四个方面, 对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能效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迫在眉睫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和国家对能源节约力度的不断增大, 水泥行业在节能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上取得了长足的的进展。余热发电、高压变频、高效电动机、节能型变压器、电改袋等节能技术、立磨、辊压磨等高效粉磨技术、水泥助磨剂技术、高性能大推力燃烧器和第四代无漏料冷却机等节能技术和手段都被采用。行业内的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在节能降耗方面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 但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水泥产品的平均单位能耗还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能源管理存在粗放管理的现象。如产品能源统计方式落后, 人工统计的局限、误差、时效性 (月报、季报、年报) , 统计范围和数量有限;缺乏技术手段监测和跟踪生产过程能耗动态变化数据, 如设备空开、延时停机不规范和设备长期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等问题造成产品单耗的增加;能效对标、考核工作缺乏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手段等。作为高耗能企业之一的水泥企业, 能源成本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 如何降低能耗费用, 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 俨然已成为各个水泥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生产损耗、设备损耗和管理损耗都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在此大背景下, “合同能源管理”应运而生。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零设备投资、零风险的服务方式, 在该方式中, 服务商和业主之间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 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同时获得相应的利润。从融资方面讲, 现如今, 水泥企业正面临着成本上涨与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 因此, 对于节能减排的融资问题, 就显得尤为困难, 而合同能源管理, 提前便预料到了这一点, 具体实施策略为: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同类项目的开发和大量“复制”提高项目运作能力, 降低项目成本;并且节能项目的资金偿还来自节能项目本身产生的节能效益, 减轻了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融资压力。水泥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战略造就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合同能源管理为客户承担了节能项目的风险, 在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 才与客户一起分享节能成果。合同能源管理不仅是水泥企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捷径, 更是水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来源。

为了让企业了解更多的节能技术, 多管齐下, 采用多种手段节能降耗, 提高管理水平, 这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一些能效管理的企业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技术。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刚教授专题介绍了水泥企业实施能效管理系统, 广州接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龙晓云副总经理介绍了水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及体系建设, 广州绿洋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孟军经理介绍了该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AWART超级润滑节能和磁法富氧燃烧技术。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吴振华高审介绍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知识。另外, 还有合肥水泥研究院张永龙副院长介绍水泥粉磨技术新进展、郑州四方汇达高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刘彦杰总裁介绍了耐火材料节能专利技术新产品, 内容精彩纷呈。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7

“十二五”期间, 在通辽市奈曼旗地区将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园区打造成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氯碱PVC上下游产品配套、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奈曼旗工业用地有保障, 全旗荒沙面积53.33万hm2, 其中近26.67万hm2未得到治理和利用。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 按照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的原则[2,3,4], 奈曼工业集中区均在镇郊荒沙地段规划建设, 发展工业项目基本不占耕地和农田。

1 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园区选址的气候要求

调查项目园区选址的气候是否适合在现有的化工园区扩建, 如不适合, 要重新确定新园区的大致方位。

2 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园区选址的气候论证

2.1 奈曼大镇气候特征

奈曼旗政府所在地为大沁他拉镇, 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9′, 北纬42°51′。历年平均气温7.0℃, 极端最高气温40.3℃, 极端最低气温-30.2℃, 历年平均降雨量358.8 mm, 年最大降雨量567.1 mm, 年最小降雨量213.1 mm, 年平均风速3.3 m/s, 年最多风向为偏南风。

2.2 风速风向指标

从表1、2可以看出, 大沁他拉镇年最多风向频率为偏南风 (S) , 主要集中在4—10月;次多风向频率为偏西风 (WNW) , 最少风向频率为偏东风 (ESE) ;11月至翌年3月的最多风向为偏西风 (WNW) 。

2.3 其他相关气象因子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 奈曼旗气象站历年、近10年的各月平均气温变化不大, 但二者相比, 以近10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偏高;从表4可以看出, 除2、5、6、7月平均阴天日数相差0.7~1.0 d外, 其他各月的平均阴天日数差异较小, 相差范围为0~0.5 d。

(%)

(℃)

(d)

3 结论

大沁他拉镇的年最多风向为偏南风, 主要集中在4—10月, 而此时恰是一年中风速较小、云量较多、空气稳定度较好的时间, 即各类污染物最不易于疏散;次多风向为偏西风。近10年各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 对项目建成后的生产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的扩散无影响。近10年各月阴天日数比历年平均偏少, 对项目建成后生产产生的污染物扩散较为有利。奈曼旗现有的化工区位于大沁他拉镇正南方, 对全镇的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 表明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园区不适合在现有的化工园区扩建, 建议其选在大镇城区的偏东方向, 以便投产后将其对大沁他拉镇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程度[5,6]。

摘要:利用奈曼站近30年的气象资料, 对化工厂址选择的关键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园区不适合在现有的化工园区扩建, 建议其选址在大镇城区的偏东方向, 以便投产后将其对大沁他拉镇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气候,论证,煤电化硅水泥循环经济项目,风向频率,内蒙古自治区

参考文献

[1]杨红梅, 许正清.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盐水精制中的应用[J].盐业与化工, 2009, 38 (4) :43-45.

[2]苏志, 黄梅丽.气候论证的内容和技术方法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5 (3) :17-19.

[3]苏志, 李秀存, 周绍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方法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1) :37-39.

[4]李强, 周绍毅.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浅析[J].广西气象, 2005, 26 (2) :29-31.

[5]钟国平, 李强, 苏志.浅谈建设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J].广西气象, 2004, 25 (4) :59-60, 29.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篇8

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几个特点: (1) 循环经济创新性地将传统经济的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 (2) 循环经济将固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变革, 将开链生产变为闭环生产; (3) 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 在技术制约下知识经济实现有困难, 而循环经济比较现实, 可以立即实行; (4) 循环经济是将“环境”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素。

2 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及其对策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目前, 尽管在我国也开始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但从总体来讲, 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因此, 要全面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 使循环经济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 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2.1 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开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遵循“3+1”模式。一是在企业层面上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物质小循环, 也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 推行清洁生产, 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 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量化。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形成的中循环, 即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 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 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当有些废弃物无法在企业内部完全消化掉的时候, 就需要建立这种模式。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 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 争取做到“零排放”。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三是在区域层面上形成大循环。目前世界上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日本资源有限, 所以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 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的资源再生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的: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所谓的“3+1”是指建立虚拟的生态工业网络和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以从根本上解决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

2.2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我国要真正走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对策如下:

第一、实行绿色设计是推行循环经济的起点

推行循环经济要求在产品设计中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充分注意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尽量采用标准设计, 使一些装备便捷地升级换代, 而不必整体报废。在产品使用生命周期结束以后, 也易于拆卸和综合利用;同时, 在产品设计中, 要尽量使之不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影响;不使用或尽可能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 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

第二、推广清洁生产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保障

推广清洁生产、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企业要积极主动防治工业污染,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逐步实现零排放, 从而达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第三、建立绿色工业园区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方式

绿色工业园区 (即生态工业园区) 已经成为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形态。绿色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同时也正为成为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绿色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绿色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 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生产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 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 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生态工业园区采用的环境管理是一种直接运用工业生态学的生态管理模式。

第四、实施绿色营销是推行循环经济的要求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 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 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五、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

倡导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的推动力。在消费引导方面需要政府起表率作用, 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和消费, 影响其他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使用。

第六、建立绿色技术体系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支撑

绿色技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 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及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尽可能把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

第七、建立绿色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条件

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调查证实, 工业污染排放在30%-40%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只要强化管理, 不需要花费很多资源, 便可获得削减物料和污染物的明显效果。因此,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促进循环经济建立的法规制度和办事规则及操作过程, 并且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能力。

第八、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然

在经济核算体系中, 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 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 开展绿色经济核算, 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 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持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 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 是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的事业。只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以点带面, 群策群力,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就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及战略对策选择。

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篇9

2010年10月18日, 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循环物流是贯穿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各经济环节的一条主线, 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二、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联动发展效应

1、循环物流。

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 伴随此过程物的流动也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物流可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大部分。正向物流是指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逆向物流则与此相反。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循环物流。循环物流取代了传统物流的单向运行模式, 具有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等特点, 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也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并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是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二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效应。

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之间具有联动发展效应。循环物流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 它有利于节约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也是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物流贯穿循环经济的全过程,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要发展循环经济, 就必须考虑物的流动过程中的循环化, 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发展循环物流。循环物流体系的构筑为循环经济的实施搭建了平台, 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又会推动循环物流的良性发展, 进而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三、促进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的策略

促进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的手段就是要构筑循环物流体系。循环物流体系的构筑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括社会物流循环体系、产业物流循环体系、供应链物流循环体系、企业物流循环体系和生活物流循环体系五个层面, 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和公众各级主体。就当前的形势而言, 要重点把握住逆向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平台建设等循环物流的重点发展内容。各级主体要联合行动, 形成合力, 把握重点, 为构筑我国循环物流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物流产业虽已被确立为新兴产业, 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系统, 而是分散在若干个行业内, 运输、包装、储存、信息等分别由各部委进行管理。因此构筑循环物流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要从政府入手。政府是构筑循环物流体系的总体规划者和监督管理者, 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要做的工作主要有: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确立循环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行业对环境保护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责任, 规范其经营活动, 逐步将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虽然已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 但相关法律还不完备, 应当借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要加强规划, 畅通循环物流资金来源渠道, 改善循环物流的投资环境,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 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此外, 政府还要积极传播循环理念, 使循环生产、循环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循环物流和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

2、彰显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行业协会是构筑循环物流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它是循环物流发展的自律者, 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这里所说的行业协会不仅指物流行业相关协会也包括其他行业的相关协会。要引导物流企业积极践行循环物流。因此, 能否形成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良性互动的行业环境, 对循环物流的发展与构筑循环物流体系至关重要。物流行业协会要积极联合其他行业协会构建行业物流循环网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物流整合功能与自律功能。

3、突出企业的核心作用。

企业是构建循环物流体系的主要实施者,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力量。在此方面, 生产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责无旁贷, 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更不能缺少。循环物流不但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环境风险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形象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企业应将经营战略与循环物流结合起来, 积极构建既能实现企业正常经营的正向物流, 又能实现退货、返修、缺陷产品召回、资源回收利用等功能的逆向物流所共同组成的有机体系, 即企业物流循环体系。鼓励企业注重循环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并对企业流程进行循环再造和转型, 把握好发展循环物流的重点是发展逆向物流这个主要任务。专业物流企业是构筑企业物流循环体系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产业内龙头企业牵头, 联合各合作企业, 积极搭建供应链层面的物流循环信息平台, 促进供应链物流循环体系的形成, 以达到推进供应链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4、调动公众的参与作用。

发展循环物流,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需要公众的参与。公众是构筑循环物流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与最终受益者。要积极培育公众的循环意识和循环发展理念, 使“环保、生态、绿色、低碳”的现代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公众支持废物回收与再利用活动, 自觉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投放, 以达到简化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和降低回收费用的目的。积极倡导循环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促进消费领域的生态化和科学化。通过消费领域的革命, 可以促使企业循环生产, 可以推动政府规范循环物流与循环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贤金.循环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高凤莲.绿色物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8) .

[3]汪波.物流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 2007, (3) .

[4]张东生, 方惠.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8, (6) .

[5]陈建中.大物流与循环经济[J].中国流通经济, 2007, (11) .

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10

本论坛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题,总结十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如何将依法治国战略贯彻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和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

本次论坛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成立后主办的首次综合型论坛,分为主论坛和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资源化、投融资6个分论坛。来自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单位,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城市、园区、相关企事业单位、投融资机构,有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及新闻单位代表约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即将到来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关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梳理了十年以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认真审视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有关专家就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基本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机制、保障措施等关键问题等发表真知灼见,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观点

(一)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主席团名誉主席、院士徐匡迪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重点领域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架构。他指出,消费领域、文化教育领域、生产领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领域。在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简化包装,进行生活废弃物分类回收、再生利用,鼓励消费、反对浪费;加强学校生态知识的教育,形成爱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养成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在生产领域发展近零排放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建设循环经济型的社会。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和五个方面的经验,提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加快构建循环发展制度、政策和技术体系三个方面的任务。

(三)循环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以甘肃省金昌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为案例,阐明了金昌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生动地论证了循环经济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并指出了如何发挥各方作用,协调推进。石军强调政府部门要着重强化三项工作:一是结合“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修订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强化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大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技术研究和推广上,需要优先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在金融机构贷款上,需要优先解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在财政资金安排上,需要优先倾斜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机制。

(四)循环经济与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张力军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循环经济是污染预防的有效途径,推动污染防治战略转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他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预防”途径,过去污染防治单纯依靠末端治理,重“治理”轻“预防”,难以形成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循环经济强调资源节约利用、资源重复利用和资源再生,以及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理念,为污染防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对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实现了污染防治从重“治”轻“防”,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战略转变。

(五)循环经济与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四大转变;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效果、机遇、潜力说明循环经济是新城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并提出新型城镇化与循环经济是一种价值理念、追求目标、追求过程、发展模式,二者融合发展是新要求。

李迅认为,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格局、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结构,对世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数据显示,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土地: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建设用地1004平方公里;每提高1%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达6亿吨。中国城市化的战略目标基本设计为,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75%,全国经济中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0%;中国城市的单位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5—20倍,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争取到2035年实现温室排放的“零增长”,循环经济将在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河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探讨 篇11

关键词:河南,工业,循环经济

河南是中国新兴工业大省, 近年来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工业经济对于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中心地位,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工业经济中传统型、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 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占主导地位。在工业结构内部, 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60%, 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80%左右。河南在全国的优势产业中煤炭、原油、有色、水泥、电力、化工等均为传统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 主导产品以能源、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 工业产品居全国前列的多为资源和农副加工产品。

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发展受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大。河南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大, 经济快速增长过多依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对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工业经济特别是资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污染问题严重, 根据2008年统计, 在工业“三废”中, 河南省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5.4%、6.1%、7.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国内先进水平的1.5~2倍;在各种能源消耗中, 以煤炭、焦炭占绝对数量。

因此, 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工业经济, 对河南意味着实践意义大、十分必要又紧迫性强, 是河南解决资源环境制约,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1]。

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 结合河南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 以工业领域全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 以清洁生产、资源能源消耗减量、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工业结构优化、破解技术制约等五个方面为重点, 抓住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针对性地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拉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系统得到全面贯彻, 逐步构建起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其发展思路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层次、五个途径、八大行业”。

抓住一个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通过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循环综合利用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抓好三个层次。企业内部着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园区内着重构建企业间循环经济链, 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产业层次上着重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明确五个途径。明确并重点抓好河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途径, 即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突出八大产业。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优先在工业经济中总量份额大、劳动力密集、资源与能源消耗大、废弃物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煤炭、有色、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农副食品加工、造纸八大产业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带动全省工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调整工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资源消耗低、能耗低、污染轻的产业比重。发挥优势, 重点突破, 培育壮大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优势资源的加工深度和转化能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钢铁、建材、造纸等传统行业, 推动行业整合,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综合采用产业政策、差别电价、税收调节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突出抓好省内电力、水泥、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存量调整, 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 为重点行业以及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腾出资源、土地、环境容量等发展空间, 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的配置效率[2]。

适宜纵横向延伸产业、产品链条, 提高关联产业耦合和产品精深加工度, 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增长。如发挥铝土矿资源优势, 打造“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 整合铝土矿资源和电解铝企业, 使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为主转变;发挥盐矿、天然碱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打造“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精深加工”产业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林浆纸一体化。

(二)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针对河南省高能耗、高物耗工业企业比重大, 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的现状, 重点推进高耗能企业的消耗减量化, 成为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 加强企业开展能源、水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回收余热余能和利用废料, 降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制定严格的能耗定额和市场准入标准, 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 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工艺、产品和设备。抓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和“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执行, 确保重点企业节能成效。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能源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技术。在河南省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一批重大节能项目和示范工程, 创建节能型示范企业, 争取重点企业产品能耗物耗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钢铁、电力、化工、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 创建节水型示范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降低工业发展对土地的占用量, 实现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区节约化、集约化发展[3]。

(三) 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根据河南工业发展特点, 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为重点, 在微观 (企业) 、中观 (园区或区域) 和宏观层面 (社会) , 以有效的模式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链条。通过创建循环型企业, 以循环经济园区或区域产业链为载体构建多产业横向耦合。在社会上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实现工业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 切实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率。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在资源开发环节, 加大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力度,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特别要科学利用省内铝土、钼、金、银、钨、锑、盐矿、碱矿等优势矿产资源, 加强综合一体化开发, 加强资源开采过程中共伴生资源和尾矿、碎石的综合利用, 做好稀贵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中小矿山要推广高回采率和高回收率的新技术, 提高矿山回采率和机械化、信息化水平[4]。

围绕河南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构建多条典型的循环经济链条,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围绕煤炭资源开采加工, 打造“煤炭开采、加工—共伴生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围绕铝土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打造“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和“矿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围绕非金属矿产资源, 打造“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围绕电力生产, 打造“煤炭—电力—粉煤灰、二氧化硫等废弃物—建材、化工品等”和“电力生产—废水—水再循环”循环经济链;围绕化工、建材和轻工工业, 打造以“生产—废弃物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链;围绕再生资源, 着力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再生产品”循环经济链。

(四)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工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有效手段和支撑, 成为河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途径之一。

在河南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力度, 从“企业试点”走向“行业试点”, 从“面向企业”走向“面向园区”的管理,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为循环型工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5]。

集中力量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清洁生产。对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支撑作用强的有色、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着力推动以行业为重点的清洁生产, 推广行业关键清洁生产技术。以重点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为重点, 推广原材料节约和代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大力开展以节水、节能为基本内容的清洁生产。

(五)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实现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支持成为根本所在, 由于河南目前整体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技术成为制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政府要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制度, 充分利用内外部的科技能力, 自身组织开发或引导支持重点企业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资源再生技术和原材料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等[6]。

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 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 在八大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推广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循环经济在河南[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6:156-159.

[2]郭晓岩.吉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3) :54-56.

[3]冯之浚.论循环经济[R].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发言, 2004.

[4]钟荣丙.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2) :156-157.

[5]周志斌.工业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浅析[J].环境科学导刊, 2007, (6) :24-26.

上一篇:投资黄金市场交易下一篇:营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