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05-09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精选8篇)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1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较好开局。但同时,受市场需求不足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工业生产效益增幅明显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值得高度关注。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增速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回落2和2.7个百分点,其中,1-2月增长11.1%,3月份增长11.6%。与全国及东部省市增速对比看,一季度我省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0.3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8.9%)高2.4个百分点,高于广东(6.7%)、浙江(4.8%)和上海(3.8%),低于江苏(12%)。

分轻重工业看,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和10.7%,轻工业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重工业回落3.6个百分点。从各市看,菏泽(23.1%)、聊城(23%)、临沂(19.2%)、德州(19%)、滨州(16.9%)、莱芜(13.9%)、日照(13.5%)、东营(13%)、烟台(11.6%)、泰安(11.6%)10市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行业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全省41个行业中除化学纤维制造、铁路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金属

制品及机械设备修理业下降外,其他38个行业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重点统计的120种产品中,有80种产量同比增长,占66.7%。一是消费品行业生产增长较快。纺织、木材加工、家具行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纱、布、服装、人造板产量分别增长9.9%、19.8%、20.4%和25.8%;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造纸、文教体育用品、医药等行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食用植物油、白酒、葡萄酒、软饮料、箱纸板产量分别增长22.6%、17.2%、21.2%、14.5%和33.8%;烟草、皮革毛皮及制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二是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4.8%、11.1%、10.3%和13.4%,增速同比回落13.4、18.5、10.4、7.1和3.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0.4%,铁路船舶和其他运输制造业下降0.5%。三是能源原材料行业生产平稳增长。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5%、12.3%、10.1%和26.3%,煤炭、石油、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2.7%和7.1%。

(三)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较好水平。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4324.1亿元,同比增长15.3%;工业产销率达到9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高于重工业,轻工产销率为99.2%,重工产销率为98.4%。分行业看,一季度,全省41个行业中,有38个

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食品制造、木材加工、造纸、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有色金属冶炼等13个行业销售情况较好,营业收入均增长20%以上,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文教用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等19个行业产销稳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其他行业增长低于10%。

(四)工业效益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457.5亿、利润15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和7.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5和27个百分点。我省工业效益水平好于全国及东部沿海省市,全国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下降16.3%、3.8%、20.3%和8.1%。分行业看,全省41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12个行业增长20%以上,9个行业增长10%以上。原材料行业效益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分别增长23.9%和26.9%,有色金属冶炼、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29.3%和35%。装备制造业效益较快增长。铁路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35.1%、14%、8%和25.8%。轻纺行业效益稳步增长。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皮革毛皮及制品业利润分别增长15.7%、20.3%、8.3%、14.7%和19.9%,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分别增长35.6%和32.5%。

(五)工业技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312.5亿元,同比增长23.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1.3%。其中,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1184.9亿元,增长25.8%,占工业技改投资的90.3%,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完成526.9亿元,增长25.3%。新开工技改项目达到2807项,增长21.7%,占施工技改项目的57%。2010年安排的1046项全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项目,截至3月底已有822个项目完工,完工率达78.6%;2011年安排的1048个重点项目中已有476个项目完工,完工率达46.8%。安排下达今年第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874项,计划投入研发费57.8亿元。

(六)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较好。一是工业用电稳定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累计用电量达到9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工业用电增长3.2%;累计接纳外来电121.3亿千瓦时,增长32.8%。二是交通运输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5174.5万吨,增长4.3%;公路货运量7亿吨,增长6.9%;沿海港口吞吐量2.6亿吨,增长8.9%,其中,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6.5%、8.6%和11.3%。三是电煤、成品油供应保障较好。目前全省主力电厂电煤库存稳定在900万吨、25天以上的库存量。一季度,中石化、中石油山东公司购进成品油371.4万吨,销售363.2万吨,分别增长2.6%和3.2%。汽、柴油月底库存分别为27.1和39.5万吨,保持20天以上库存水平。

目前全省工业运行情况虽然总的比较稳定,但出口需求和国内需求动力不足,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旺、生产成本增加、资金劳动力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工业下行态势进一步显现,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从全国情况分析,今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均呈回落态势,东部地区回落幅度大于中、西部地区。从我省工业增长态势看,全省工业增速从去年9月份开始出现回落,去年8月份增长15.9%,9月份增长13.6%,今年一季度回落到11.3%。从各市情况看,一季度,济南、威海、青岛、潍坊、枣庄、济宁、淄博7市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9%、10.5%、10.6%、11%、11.2%和11.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市场需求明显回落。一是内需拉动不足。3月份全省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多数工业品价格出现回落,螺纹钢每吨价格从去年最高时的5000元回落到4100元,电解铝从1.65万元回落到1.4万元,纯碱从2150元回落到1650元。二是外需持续疲软。一季度全省工业出口同比下降2.8%,其中,化肥、运输工具、纺织品、机械及设备出口分别下降27.1%、21.4%、12.2%和9.1%。

(三)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明显增加。一是原油、燃料油、煤炭、棉花、电力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仍

然处于高位。国际原油价格由年初的98.5美元/桶涨至最高时的109美元/桶;棉花价格虽回落至1.8-1.9万元/吨,但国内棉价每吨比国际市场高2000元。全省工业由于用电价格每度提高6.85分,今年将增加成本支出170亿元。二是融资成本、用工成本不断推高。一季度全省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长41%,职工劳动报酬支出增长17.5%。下游加工企业“高进低出”现象突出,盈利空间压缩,亏损显著上升。一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额达到119.3亿元,增长98.2%。

(四)电力供应形势总体偏紧,电力缺口加大。今年我省新增装机明显偏少,统调公用新机组仅290万千瓦,且大部分在迎峰度夏后投产。预计今年全省迎峰度夏期间最高统调用电负荷5500万千瓦,增加590万千瓦,用电高峰时段全网预计有300-5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另外,我省电煤省外依赖度逐年增加、煤电运供应保障压力越来越大,电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2

工业商贸和信息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但增速有所减缓

一季度,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20.62亿元, 同比增长14%, 增速比1-2月减缓1.2个百分点。单3月份完成增加值1755.98亿元, 同比增长14.3%。 (见图一)

区域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一季度, 东翼、山区工业增速分别为20.3%和20.9%, 高于全省平均6.3和6.9个百分点, 珠三角和西翼工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 分别为13.8%、12.2%。其中, 揭阳市增速为32.6%, 汕尾、阳江、清远、云浮、肇庆、潮州、东莞增速均超过20%。

小型民营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一季度, 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99.27亿元, 同比增长17.7%, 增速比大型企业 (11.5%) 、中型企业 (13.6%) 分别高出6.2和4.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54亿元, 同比增长19.9%, 增速比国有控股企业 (9.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2.2%) 分别高10.4和7.7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 九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48.68亿元, 占全省比重为70.31%, 同比增长13.2%, 比全省平均增速低0.8个百分点。其中, 电子信息业同比增长14.1%, 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同比增长15.7%, 纺织服装业同比增长15.9%, 建筑材料业同比增长15.2%, 森工造纸业同比增长14.3%, 医药制造业增速最高, 同比增长16%。

工业品出口增长态势较好。在全球经济恢复向好的拉动下, 工业出口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一季度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6029.47亿元, 同比增长21.4%, 增速比1-2月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 珠三角增速较快, 同比增长21.5%, 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工业内销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据测算, 一季度全省实现工业内销13489.41亿元, 同比增长25.8%, 增速比1-2月提高0.6个百分点, 比工业出口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工业内销仍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销占全部工业品销售比重69.1%, 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 煤电油运需求旺盛

电力需求稳步攀升。一季度, 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87.1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14%。其中工业用电量604.0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4%, 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同比增长2.89%和12.5%。全省发购电量914.0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21%, 其中全省发电量750.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89%, 外购电量163.9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0.12%。

煤炭调运量平稳增长。一季度, 全省共调运煤炭3481万吨, 同比增长6.2%, 其中电煤2283万吨, 同比增长11.5%。截至4月13日, 全社会煤炭库存约950万吨 (全省煤炭合理库存为850万吨) , 较去年年底下降70万吨。其中34家主力燃煤电厂库存500万吨 (按照目前耗煤28万吨/天计算, 可用18天) , 广州港煤炭库存207万吨。

成品油供应保持充裕。一季度, 全省成品油销量663.42万吨, 同比增长15.58%, 其中汽油263.43万吨, 同比增长9.13%, 柴油399.99万吨, 同比增长20.26%。今年以来, 广东成品油库存一直稳定保持在约100万吨的较高水平, 春节后至今, 库存量保持在110万吨以上。

(三)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来, 在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的背景下, 广东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实现稳步增强, 1-2月销售利润率达到4.83%, 比去年同期提高0.3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如惠州一家电企业坚持自主创新, 垂直整合液晶产业链, 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 超过2.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倍;又如深圳两家通讯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1-2月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5.8%和13.2%, 而利润则分别大幅增长2.7倍和24.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近年来随着广东实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成效已逐步显现。一是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如国内空调市场六大品牌产品中, 就有美的、格力、志高、海信科龙、格兰仕等五个品牌属于我省产品, 约占品牌总数83%。又如调味品市场, 海天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引入自动生产线。如格兰仕等家电生产企业引入自动喷漆、包装生产线, 取代人工作业,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当前我省以高端电子信息、LED、新能源为主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季度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352.1亿只, 同比增长56.2%;光电子器件制造113.6亿只 (片) , 同比增长47.4%, 其中LED生产54.48亿只, 同比增长66.8%;液晶显示屏生产27.43亿片, 同比增长70.3%;风电发电量4.11亿千瓦小时, 同比增长63.4%。

节能减排朝良好态势发展。全省节能预警调控解除以后, 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反弹现象。1-2月, 全省万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25%, 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87%, 主要能耗指标走势较好, 预计一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双转移”开局形势良好。截至2011年2月, 全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入园项目数 (含意向) 2604个, 投资额6060.58亿元, 其中已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项目2217个, 协议投资额5026亿元;在建及建成项目1786个, 投资额约2873.9亿元, 其中建成项目1243个, 投资额约1373.6亿元。1-2月份园区实现产值409.13亿元, 税收24.08亿元。

(四) 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速放缓, 警惕出现“滞胀”苗头

一季度, 广东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2.1亿元, 同比累计增长15.4%, 较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3月当月增长14.0%, 比2月下降2.7个百分点, 同比和环比增速均都呈现下降趋势。 (见图二)

目前, 在CPI高企的情况下, 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反而出现下滑, 说明社会消费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显现滞胀的苗头。

(五) 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2月全省软件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416.7亿元, 同比增长18.8%, 各项业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软件产业利润总额90.3亿元, 同比增长4.3%;税金总额54.2亿元, 同比增长10.9%。软件业务出口平稳增长, 实现出口收入2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1-2月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18.2亿元, 同比增长5.7%, 其中信息网络服务收入201.1亿元, 同比增长13.6%。

下一步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 日本地震对广东经济产生的影响

当前, 日本地震导致的核危机等级已升至最高7级, 需要密切持续关注事态发展。短期来看, 受从日本进口核心零部件受限制约, 此次地震对广东工业经济尤其是汽车、电子信息、光电等行业负面影响较大, 但同时, 广东部分竞争力较强、具有替代能力的家电等传统行业也遇到扩大市场份额、占领高端市场的难得机遇, 震后日企海外转移意愿提升可能给广东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

(二) 电力供应日趋紧张形势

一季度全省电力供应形势紧张。今年以来, 经济平稳增长拉动我省用电需求稳步攀升, 受燃料价格高企, 供电能力不足影响, 电力供应形势紧张。一季度全省统调最大负荷5828.2万千瓦, 同比增长7.97%;全省最大错峰负荷为217万千瓦。预计广东供电形势十分严峻, 最大电力缺口约400万千瓦, 若迎峰度夏前深宝双回线不能投运, 供电缺口将扩大至650万千瓦。

(三) 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如铜、铝、锌、稀土、棉花、白糖等价格与去年最低位相比涨幅少则超过30%、多则达1-2倍, 推动广东电子设备、家电、纺织、食品企业成本大幅上涨。据全省1000家直通车服务重点企业调查显示, 一季度原材料购进成本增长的企业占82%, 其中购进成本增幅10%以上的占比超过三成。人工成本继续上涨。今年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升18.6%, 企业反映实际增幅更是高达20%-25%, 预计年内人工仍会上调, 对部分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影响最大。

下一阶段经济运行预测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3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增速),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比上月增长0.25%。

制造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低迷。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机械、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加快;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放缓,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9042亿美元,同比下降6.3%,降幅同比扩大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4.7%(去年同期同比下降3.4%);进口下降17.6%(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6%)。3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7%。

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地区生产相对平稳,但东北、西北一些省份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7%和7.7%,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工业大省江苏、山东、广东分别增长8.2%、7.5%和7.4%。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等地保持较快增长,但东北和西北地区受产业结构偏重影响,生产形势严峻。

产销衔接总体正常。一季度,产销率为97.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一季度,工业投资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38亿元,下降4.1%;制造业投资2.6万亿元,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413亿元,增长21.4%。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4%、1.7%和1%。

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37个月负增长。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9%,已连续38个月负增长;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负增长。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

企业效益状况不容乐观。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452亿元,同比下降4.2%(去年同期为增长9.4%)。效益下滑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几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石油行业(包括开采和加工)因油价大幅下跌等原因,减少的利润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的2.2倍;煤炭行业因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减少的利润占工业利润减少额的比重超过四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达到85.55元,同比上涨0.37元。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应收帐款同比分别增长8.5%和10.8%,增幅分别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6个和7.9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一)原材料工业

一季度,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冶金:一季度,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粗钢产量2亿吨,同比下降1.7%。

钢材出口量快速增长,进口量同比下降。一季度,出口钢材2578万吨,同比增长40.7%,增速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出口均价653美元/吨,同比下跌17.7%。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下降10%(上年同期为增长11.3%);进口均价1200美元/吨,同比下跌3%。

铁矿砂进口量明显回落,价格大幅下跌。一季度,铁矿砂进口2.27亿吨,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进口均价69.7美元/吨,同比下跌45.1%。3月份,铁矿砂进口同比由1-2月下降0.9%转为增长9%。

钢材价格低位小幅波动。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3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比上月末上升0.37点,比年初下跌7.66点,同比下跌21.4点。

冶金行业盈利水平下降。1—2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90.4亿元,同比下降45.1%,降幅同比扩大2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0.8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有色: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217万吨,增长7.7%,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铜材产量为380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减缓11.1个百分点;铝材产量1137万吨,同比增长16%,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铜材进口量价齐跌,铝材出口量增价跌。一季度,进口未锻轧的铜及铜材110万吨,同比下降17.1%(上年同期为增长37.8%);进口均价为6525美元/吨,同比下跌13.3%。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121万吨,同比增长43.4%,增速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出口均价2948美元/吨,同比下跌7.9%。

铜价震荡上行,锌价、铅价下跌。3月份,长江现货市场铜和铝现货月度均价分别为42722元/吨和12936元/吨,分别比上月末提高1300元和2元,铅和锌现货月度均价分别为12345元/吨和15828元/吨,分别比上月末下降195元和337元。

有色压延加工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1—2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8%(去年同期为下降1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76%,同比提高0.01个百分点。其中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2.5%。

建材:一季度,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水泥产量4.3亿吨,同比下降3.4%(去年同期为增长4%);平板玻璃产量1.9亿重量箱,同比下降6%(去年同期为增长1.7%)。

水泥价格再创新低,平板玻璃价格继续回落。3月份国内水泥价格延续下行趋势,3月末,全国省会城市强度42.5级散装水泥平均价格为305.2元/吨,比上月末下降7元。据建材联合会统计,3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28.69元/吨,比上月下跌7.97元/吨;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56.19元/吨,比上月下跌0.3元/吨。

建材行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其中平板玻璃行业出现净亏损。1—2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同比回落29.1个百分点。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97.4%;平板玻璃制造业净亏损4.3亿元。

化工:一季度,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9.1%,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烧碱产量756万吨,同比下降1.2%(去年同期为增长12%);纯碱产量650万吨,增长2%;化肥产量1731万吨,同比增长5.8%。

受油价影响,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大幅下降,近期出现触底迹象。一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8%,其中3月份下降6.5%。3月份以来部分化工产品价格环比回升。当月,尿素均价为1670元/吨,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4%;磷酸二铵均价为2920元/吨,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10.6%。天然橡胶(RSS3)均价为13300元/吨,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8.9%。

化工行业利润微增长。1—2月,化工行业实现利润470亿元,同比增长0.1%,增幅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90%,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二)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生产增势放缓。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1.8%和7.5%,同比回落7个、9.7个和3.8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增速稳中趋缓。据汽车协会统计,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0.16万辆和61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3.9%,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9个和5.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万辆,销售2.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29.22万辆,同比增长20.8%,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汽车出口同比降幅扩大。一季度,汽车出口18.3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2.3%,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3.7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利润负增长。1—2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797亿元,同比下降5.4%(去年同期为增长36.8%)。

高速动车、环保装备等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些传统机械产品产量下滑。一季度,铁路机车、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64.7%和34.4%;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增长10.5%。发电设备产量同比增长6.1%,风力等发电设备产量增长较快。机床行业产量出现负增长。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下降1.6%(去年同期为增长7.8%);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5.9%。金属成形机床下降8%。挖掘机和装载机产量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7.6%和30.2%。

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94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5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0.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99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6.8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493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 %,比2014年底手持订单下降3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7%。

受汽车等行业影响,机械工业利润水平下滑明显,企业亏损面扩大。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827亿元,同比增长0.9%,增幅同比大幅回落29.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2.8%,同比扩大0.9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工业

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波动下行。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0.9%,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

轻工:一季度,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和6.4%,增速同比减缓4.1个和3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

轻工产品出口低速增长。一季度,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3%。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鞋类和灯具出口额分别为126亿美元和7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29.4%,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6个和3.9个百分点;家具和箱包出口额分别为132亿美元和6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2.4%(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1%和8.1%);塑料制品出口8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

轻工行业实现利润平稳增长。1—2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1860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5%,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5%。

纺织:一季度,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864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布产量153.8亿米,增长4.1%,增速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服装产量66.1亿件,增长3.9%,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降幅扩大。一季度,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去年同期为增长4.4%),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4.8%。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增速同比提高2.42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6%);纺织品出口24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32.6%。

国内棉价跌势放缓。3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价为13475元/吨,比上月上涨26元/吨;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1600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30元/吨。

纺织行业收入利润率水平提升。1—2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9%,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4%。

医药:一季度,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70.1万吨,同比下降3.7%(去年同期为增长5.9%)。医药行业实现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2月,医药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1%,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烟草:一季度,烟草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减缓2.7个百分点。卷烟产量6718亿支,同比下降3.9%。烟草行业利润下降。1—2月,烟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2%(去年同期为增长1.7%)。

(四)电子制造业

电子制造业生产加快。一季度,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5%,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下降9%(去年同期增长161.5%);手机产量同比下降1.5%(去年同期为增长14.7%);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保持较快增长。

电子制造业盈利水平提升。1—2月,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48.5%(去年同期为下降14.1%)。

(五)能源保障

煤炭:煤炭进口量明显下降。受国内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进口煤及褐煤4907万吨,同比下降41.5%(上年同期为增长5.1%);进口均价65.9美元/吨,同比下跌18.8%。煤炭价格继续下跌。3月末,秦皇岛港山西优混5500大卡动力煤中间价为455元/吨,比上月末下降25元。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下降。1—2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下降62.7%,降幅同比扩大20.3个百分点。

电力:发、用电量现负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3103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1%(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火电下降3.7%;水电增长17%。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89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去年同期为增长5.2%);其中3月份下降4.1%。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持平。

石油:一季度,全国原油产量5225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12739万吨,增长4.2%,增速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汽、柴油产量同比增长6.9%和2.3%。

原油进口量增价跌。一季度,进口原油8034万吨,同比增长7.5%,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进口均价419美元/吨,同比下跌46.9%。

国际油价震荡调整。3月末,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收于55.10美元/桶,比上月末下降7.48美元。3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55.9美元/桶,比2月份下跌2.21美元/桶。

三、交通运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全国货运量同比增长4.5%;其中铁路货运量下降9.4%,公路增长6.4%,水运增长5.2%。

泾县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篇4

泾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3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如下发言:

一、1至2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至2月份,我县84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3%;其中电机泵阀、宣纸书画纸和方解石加工三大产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

长%;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固定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24.2%;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6.3%,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3.4%。

二、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对我县工业经济影响较大。今年由于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和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继2009年后又一次遭遇很大困境,对我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冲击较大。如皖南电机股份公司采取降价5%的促销措施,只维持了85%的销量,订单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隆鑫铸造有限公司库存原材料8000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2、春节放假复、开工推迟和不足的影响。横跨1、2月的春节因素导致不少企业复工滞后、开工不足,用电量下降,造成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销售不畅、效益下滑。

3、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增速缓慢。1至2月份,我县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只占21.62%,重工业占78.38%;轻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2%,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但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1.4%,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

4、企业成本上升大,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一是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大幅上升,造成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二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变动,造成出口外向型企业举步维艰。三是我县是山区县,区位相对偏僻,交通不便,铁路和高速至今仍未贯通境内,物流运输成本相比较高。

5、“一套表”统计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工业经济的难度。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工业经济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工业经济统计和运行调度的难度。

6、新增规模企业少,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缺少有力支撑。今年我县新增规模企业的目标任务是8户,按申报当期就在达2000万销售额的要求,上半年几乎没有新增规模企业。今年有6户企业退出规模企业序列,但仍有2亿元产值依然作为今年基数,规模企业的减少和产值基数的相对增大对完成今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

三、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运行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做好工业企业的统计方法改革的宣传与培训,规范报表管理,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二是加强工业调研,尤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强化运行分析监测,特别是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抓重点,重点抓,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作用,促进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2、认真摸排新的增长点。一是做好重点项目摸排,落

实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完善帮扶制度,加快推进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产、及时加入规模企业,提升规模工业总量。二是认真摸排拟纳规企业。对已投产或拟竣工投产的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提前对接,完善相关资料,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机遇,盯紧长三角、珠三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园区”和“飞地”经济。二是要为新引进的项目争取土地指标、搭建融资平台做好服务。三是定期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现场核查、督导,力争保证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验收、快见效。

4、狠抓资金争取工作。围绕实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装备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点装备产品升级、重点产业装备自主化、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及非金属材料、轻纺工业重点行业技术提升与改造、企业信息化提升等方面,筛选和编制一批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和频率,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专项资金。

5、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一是兑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近期主要是对照《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企业申报的政策奖励进行汇总上报,尽快落实到位。二是根据县政府对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上调的决定,提出土地使用税返还奖励有关政策,降低企业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土地科学合理利用,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的节约率和贡献率。三是落实《泾县工业经济还贷周转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5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县工业经济争比进位跃进的一年,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突出抓项目、扩投入、兴产业、调结构、促发展,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危机并存”的总判断,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提出了“有扶有控”的总导向。从中可以看出,今年的宏观形势总体偏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外部环境比较严峻,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是在全县上下的积极努力下,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增速平稳、结构趋优、效益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季度全县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09%;工业总产值55.6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利税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税金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83.2%。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红”。根据目前工业经济三大指标的完成进度情况,上半年工业经济仍将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增速可能比去年有所放缓,但比预计的要好,不会出现大的回落,总体上可实现平稳增长。预计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实现总产值1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可实现120亿元,利税总额8亿元。以下是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些特点:

1、工业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全县一季度当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47.1%;当月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22.19%。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6元,同比增长43.7%;完成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14.09%,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增速居全市第十一位。今年全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围绕着“稳中求进”的基调进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积极因素,如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工、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增长稳定等,即便工业增速适度减缓,但是仍将整体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的轨道区间。

2、冶金新材料产业快速增长聚集效应凸显。

一季度数据显示,多数产业均能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依然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42.5%,高出全县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30.2%;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47.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稀土分离企业在国家配额未下达

处于停产的状况下,通过销售以往库存存量,保持了该产业的增长趋势,其中红金稀土更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50.8万元,接下来稀土企业随着出口配额和指令性生产计划的下达,将逐步恢复生产,稀土分离企业会呈现厚积薄发的态势。钨、稀土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激发了该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产业链不断延伸。如稀土废料综合利用规上企业已达9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亿元,以生产提炼稀土金属为原料的氟化稀土企业中环新材料应势而起;依托稀土、钨、铝为主的工业重点项目不断涌现,如泰隆钨钼、友力磁材、玱桦铝业等企业的开工建设。

3、重点产品价格比较稳定部分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铜、钨、稀土、水泥等我县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总体比较稳定,部分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其中,钨、稀土主要产品价格受市场和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截止3月底,铜价在6万元/吨左右,比去年年底上涨7%;钨和稀土价格延续去年年底来的高价态势有所下降,目前钨方面钨精矿12.7万元/吨,钨铁19万/吨,比去年年底都有所下降;稀土方面稀土原矿30-32万元/吨,氧化钇17万元/吨左右,氧化镝360万元/吨左右,氧化铽490万元/吨左右,氧化镨钕36万元/吨左右,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各产品价格都有所下降,幅度达4到5成;水泥维持在350元/吨左右,与去年年底基本持平;其他工业主要产品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4、龙头骨干“强支撑”新增规上作用显著。

龙头骨干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对全县工业经济贡献巨大,形成强大支撑作用。截止到一季度,世瑞新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达48.3%;谱赛科生物技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达34%。其他各龙头骨干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腾远钴业、金鹰稀土、华瀚有色、步莱铽稀土、诚正稀土、方泰锡业、菊隆高科、鑫业工艺、谷翼崎服饰、施耐德电器、精达模具等11家企业增速成倍增长。年初全县新增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分别是华瀚有色、诚正稀土、方泰锡业、菊隆高科、谷翼崎服饰、赣宏建材、精达模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同比增长5.5倍。占全县总量的4.6%。此次新增的7户规上企业极大的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对全县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显著的作用,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5、技改得力宏观政策给力促使部分企业效益显著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一季度,我县利润亏损企业达8户,亏损户数比去年减少了5户,亏损总额达161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026万元,亏损的企业户数和企业利润总额都有较明显的下降。近期处在投产和技改调整的谱赛科、菊隆高科、赣宏建材、精达模具等企业,逐步完成技改恢复生产,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其中谱赛科生物一季度实现利润

34.9万元,扭亏为盈。华能瑞金电厂受国家宏观政策、电价上涨的影响,一季度仅亏损了87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的5274万元减少了4000多万。

6、企业用电增长、资金紧张、用工情况

用电方面,我县工业企业用电量较之以往几年增速不断加快,但未出现用电紧张和缺电的现象。工业企业用电量达166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7%。资金方面,受银行银根紧缩、准备金率提高等外部资金条件的影响,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困扰企业做强做大。表现最突出的是中小型企业、新投产企业和筹备上市企业,如赣州铝业20万吨铝板带材项目、世瑞集团上市及其他新投产的项目。用工方面,目前,除新海洋精密组件有限公司由于沿海产能转移存在部分的用工缺口,绝大部分企业用工情况较稳定。随着县内企业和新项目的发展和建设,急需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和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产业结构不够优产品层次不够高。如矿产业所占比列太大,其它重点培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矿产品加工只是初级加工,其它产业也是简单的来料加工,无品牌、科技含量不高。矿产品加工企业受市场工业产品价格影响强烈,特别表现在稀土和钨价格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经济指标存在“不受控”的隐患。

2、资源依赖度过高,原料供应紧张。我县是钨与稀土省级产业基地,但不是资源大县。目前我县的工业发展呈现出过度依赖资源的隐忧。部分稀土分离企业受国家战略控制的影响已长期处于半停产“吃不饱”的状态,原料供应相对紧张。其中,红金稀土、新盛稀土、鑫隆康稀土从去年8月就开始停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钨加工企业80%以上原材料都必须外购,外省各地对钨等资源都实行了地方保护性政策,极大增加了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

3、资金短缺招工难,经济发展受限制。因资金短缺,有些企业产品市需求旺盛,效益可观,但由于受资金束缚,一些企业生产达不到满负荷;一些好的项目如赣州铝业2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材等项目建设也因资金受到一定的制约没能如期建设。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招工难,企业扩容一直难于进行,如新海洋现在仍然存在3000-5000的员工缺口。

4、企业一套表改革过程存在风险。当前我县企业一套表改革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改革的过程会受到一些阻扰和困恼,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要求我们需要更高的警惕性和预见性,将风险及时处理、规避。

5、重大项目进度缓慢难点节点问题多。一是项目投资大,企业融资难。如赣州铝业20万高精度铝板带材项目、菊隆高科年产1800吨甜菊糖甙及深加工项目,由于建设涉及资金

大,目前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二是前期手续复杂收费偏高。企业办理各项手续流程复杂,部分收费偏高。如有企业反映:工业建筑产权验收的费用、办理环保验收等行政许可的规费偏高;生产设备涉及的压力容器、计量仪器设备等检定、校准收费偏高三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如友力磁材1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由于原土地限制开发被要求搬迁,现供地地点征地拆迁难度大等原因,一直无法施工。诸如种种因素导致我县目前30个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总体进度较慢,极大的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三、应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我县目前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着力解决工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四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把强化投资、提振产业、扩大消费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下一步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宏观形势变化的影响。温总理说,“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要高度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主要产品生产、市场需求、价格变化情况,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要把握市场运行的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把握运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对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并及时提出措施建议。

2、靠前行动,努力做好“一套表”试运行工作。“一套表”制度已经开始试运行,要密切关注“一套表”制度的实施情况,各级经信部门要主动作为,靠前行动,积极组织乡镇等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填报数据,及时反馈“一套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积极配合统计部门,确保工业统计工作的平稳过渡,努力挖掘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闪光点,科学有效地反映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统计部门要及时对“一套表”报送情况进行督查,开展好统计相关培训工作。

3、加强调度,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节点难点问题。一是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要经常性排查和解决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目前影响30个重点项目推进的征地拆迁安置难的问题,责任单位要经常性召开专题现场办公会予以督促解决。二是破解资金难题。财政部门要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的调度,牵头责任单位要树立市场化运作理念,把可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推向市场进行开发建设。园区和主管工业相关单位要做好企业融资信贷工作,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三是破解用地难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利用相关政策向上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尽快完成涉工项目的征地拆迁。

4、深化改革,加强工业企业帮扶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改,积极促进政企协作。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我县优强企业的扶持,提高有色金属资源配额分量。另一方面,我县需加快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新建的一些项目,要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环保型生产设备及新技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的能力。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6

2014年3月18日-25日,我委(局)通过省发改委网站对我市四县(区)66家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填报企业65家,有效填报率达到98.5%。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总体平稳,但与上一季度相比有较明显回落,工业运行指数为50.11,较上一季度55.96下降近6个点。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为60.67,环比下降2.95个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43.08,环比下降7.77个点。从往年整体情况来看,本季度工业运行总体情况属于正常偏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是一季度由于春节原因,企业没有充分开工;二是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和行业洗牌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难度仍大,上一季度工业回升基础并不牢固。从下季度走势看,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期释放的还是积极信号,生产经营预期有所改善,下季预计比本季以增长和持平为主,但仍呈现“弱复苏”态势,可能产生反复,需在稳定出口、促进投资和缓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出台有力措施,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回升的微观基础。

一、总体形势

一季度工业运行指数回落有季节性因素,但更多地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叠加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境的体现,生产经营指数仅为43.08,环比下降

7.77个点,下降幅度之大创近年来新低,未能延续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

企业盈利状况指数为40.0,环比下降11.52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最低水平。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虽然实现3.5%的增长额,但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低影响,企业盈利状况并未好转,由问卷显示,一季度仅5家企业反映盈利增长,占企业总数的7.69%,较上季度回落21.09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看,“成本上升过快”,“原材料涨价”,“融资困难”和“用工紧张”是制约企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0%、47.69%、38.46%和36.92%。反映用工成本增加制约盈利增长的企业占比58.46%。

产品订货指数为43.85,环比下降9.18个点。36.92%的企业认为“订单不足”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手持订单可供生产时间看,小于3个月的企业占比高达67.69%,虽较上季度回落9个多百分点,但订单短小化现象并未根本改变。

生产成本指数为38.46,环比下降3.21个点。分别有60%和47.69%的企业认为“成本上升过快”和“能源、原材料波价格波动加剧”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占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前两位。企业普遍反映生产成本压力超出了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难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用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58.46%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用工成本本季比上季环比增长10%的企业占比为46.14%。

产品生产量指数为39.23,环比下降15.32个点。从开工情况看,21.53%的企业设备利用率在70%以下,较上季度下降4.2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指数为43.08,比上季度下降个点。分析原因,此调查问卷填报时间为3月中旬,企业填报人员使用数据一般截止到2月底,由于春节原因,一些企业可能还未开工,一些企业即使开工,生产量也受影响,因此在设备利用率不低的情况下,产品生产量指数却不高。但是除去春节因素,开工不足以及产销指标大幅回落,表明市场需求总体还是较为疲软。

一季度调查问卷各项指数虽然较上季度回落较为明显,但也显现较多亮点。一是企业信心有所提升。调查显示,企业对下季度经济发展的判断显示好于一季度和基本持平的占86.14%,环比上升16.45个百分点,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前景的判断显示不断好转和基本稳定的占92.3%,环比上升8.97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普遍认为下季度企业发展环境、经营生产形势将好于这一季度。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4.43一千瓦时,同比增长3.4%,增速自去年以来首次扭负为正,也更好的表明了我市工业企业目前处于探底回升阶段。二是

主导行业加快回升。参与问卷调查填报的19家船舶修造企业工业运行指数为52.48,高于全部企业工业指数2.3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45.39,比全部企业指数高2.31个百分点,船舶修造业通过加大扶持培育、加快整合提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探底回暖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主要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是转型中的瓶颈、发展中的短板。一是创新层次不高。监测显示,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比较倾向于引进创新,分别有54.54%、56.06%和37.87%的企业“引进新产品、新项目”、“采用新工艺”和“引进新技术”开展创新活动,明显高于“拓展新行业领域”(19.69%)、采用新的质量控制手段(18.18%)和采用新管理(30.3%)等拓展和开创型的创新模式。引进创新的开发周期短,创新的组织实施有一定参照系,风险性相应较低,但与独立创新相比创新层次不高,这种非排他性的技术创新,容易受制于技术壁垒,难以在行业中形成较强竞争力。二是创新投入不足。一方面,人员投入不够,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低于5%的企业达43.93%,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超过30%的企业一家都没有,有53.03%的企业认为创新难源于高端创新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创新资金不足,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3%的企业将近60%,有56.06%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创新难的主要原因。

企业盈利难度依然较大。监测显示,企业盈利状况指数为40.0,环比下降11.52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最低水平。用工成本增加(58.46%)、原材料涨价(46.15%)和订单不足(43.07%)是当前影响我市企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以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船舶修造为例,企业生产、接单情况正在逐步好赚,但大部分船舶企业仍无法摆脱持续亏损的状态。从处于转型期的船舶企业来看,随着企业加快整合提升、调整结构,势必未来还会延续亏损状态一段时间。同时,随着加大对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的扶持培育,一批中小船舶企业将彻底失去市场竞争力,加速其亏损破产。今年1-2月,全市船舶企业已亏损2亿元。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较好指数状态的船舶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盈利状况压力更大。

融资压力呈常态化。融资压力大一直都是企业反应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银行对贷款余额严格管控,企业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一是融资难。80%的企业融资有压力,其中32.3%的企业感到融资较为紧张,比上一季度提高3.25个百分点。23.07%企业表示难以从外部渠道融到资金是致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融资贵。43.06%的企业表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实际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而非银行借贷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较小,也从一个方面说明除了银行融资,非银行融资的难度更加大,成本更高。

三、2014年二季度形势判断

随着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依然具备,群岛新区建设的大力推进,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市工业经济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新阶段,二季度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将比一季度有所改善和提升。但考虑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融资压力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观,工业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

宏观环境预期积极乐观。认为国外宏观环境、国内宏观环境将变好的企业分别占29.23%、32.3%,分别高于本季6.7和5.4个百分点。30.76%的企业认为明年一季度本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会不断好转。随着以美国和欧元区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出口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认为二季度出口订单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18.17%明显高于一季度的11.35%,出口的整体形势将比今年一季度有好转。

生产经营稳中有升。多数企业认为二季度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或向好,二季度工业预期指数60.19,大幅高于一季度的43.08,认为二季度产品订货、产品生产量、产品销量和盈利状况比一季度增长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6.92%、43.07%、38.46%和24.61%,分别较一季度提高23.08、30.77、24.62和16.9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明显,表明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信心增强。

创新投入有望继续增长。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推进,不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改投入,企业创新投入意愿有望继续增强,40%的企业预期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41.4%的企业预期四季度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较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

四、主要政策诉求

刺激实体经济方面。企业对政府期望最高的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占

81.53%,其次是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46.15%),同时,企业期望我市能尽快出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30.76%),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20%)。

稳定出口方面。企业对政府加强规避汇率风险辅导的需求最高(77.27%),对组织企业开拓新市场呼声也较为强烈(52.27%),同时,企业期望我市优化海关、质检的监管和服务(36.36%),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险保障机制(29.54%),提高企业出口核心竞争力(27.27%)。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7

今年一季度,全省各级政府和经贸系统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确保春运工作任务完成,努力把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持了广东社会经济继续平稳发展。

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21.68亿元,同比增长13.6%。总体上工业经济运行的开局平稳。

轻工业保持平稳增长。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增幅与去年同期15.0%接近。

东西两翼工业增速提高。东、西两翼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9%和12.3%,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9和0.7个百分点。

优势企业竞争力增强。近年,部分行业龙头优势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今年全省增速回落形势下,生产规模仍不断扩大。如广州本田在第八代雅阁的强势拉动下,3月销量36494台,同比大幅增长68.18%,其中雅阁轿车以21068辆创下全国中高级轿车单月销量最高记录;东风日产3月销量也同比增长43.12%。

(二)煤电油运供应紧张

电力供应形势异常严峻。今年一季度,全省发购电量7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9%;全省发电量66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2%,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44%;核电同比增长13.22%;由于来水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水电同比减少17.12%。

受冰雪凝冻灾害影响,广东电力设施破坏严重,供需矛盾异常突出。西电输送通道铁塔、线路倒塌和断裂,全省购西电电量91.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37%,其中,购西南电同比增长10.15%;购鲤鱼江电厂同比减少74.27%;购三峡电同比减少54.99%。受此影响,一季度全省最高用电负荷为4596.4万千瓦,同比仅增长4.83%,远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一季度,省内全社会用电量为745.5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0.30%。在各产业用电量中,占全社会用电量71.68%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快,增幅为11.48%;第三产业用电量增幅为7.39%;第一产业用电量增幅最低,为5.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幅为7.68%。按行业用电分类,一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为52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24%,同比增长11.40%,其中轻工业增幅达14.35%;重工业增幅为9.72%。其它行业中,建筑业增幅最高,为15.74%,商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幅最低,为0.37%。

成品油市场供应总体平稳但部分地区柴油供应偏紧。一季度,全省成品油销量539.15万吨,同比增长10.54%。3月份广东成品油日均库存为90.60万吨,为近11个月来最高点,

受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调节的作用,国家已表示在二季度内不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对调价的预期开始冷却,前期部分经营单位囤积的资源已逐步出货放量,两大石油公司近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有效供给,取消成品油限供措施,因此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自3月底到4月初逐步得到缓解。但目前国际油价涨势难以遏制,并继续向下一个高点120美元发起上攻。

交通运输经受重大考验。今年春运期间,我国中南部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京珠高速公路中断、铁路运力锐减,民航运输受阻,大量返乡旅客滞留,春运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疏导滞留旅客、全力以赴打通出省通道、加强引导动员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节等得力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春运工作。同时,切实保障电煤运输,使节后省内主力电厂煤炭库存比1月底提高了160万吨,高于警戒库存60万吨。

海运运力偏紧运价高企。目前,广东海运可控运力(含广东地方运力和中海、中远运力)为350万载重吨,较全省需求的500万载重吨运力缺口达150万载重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海运运力持续偏紧的影响,海运价格持续高企,目前北方港装运至广州港的海运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0%。

(三)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

一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4.2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速放缓。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6.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等行业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对全省有一定影响。

珠三角和山区工业增速放缓。珠三角、山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8.7%,增幅同比分别减缓4.7和5.1个百分点。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减少

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8.39亿元,同比增长18.0%。主要是物价上涨因素推动,如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7.6%因素,实际增长为9.7%,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

零售业增速高于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增幅14.4%减缓3.3个百分点。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雨雪冰冻灾害直接影响全省经济年初开局。

一是部分市工业经济直接受损;二是电力运行遭受巨大的困难;三是部分企业因交通运输迟滞影响原材料组织和产品运输,被迫减产。

(二)电缺油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1、2月份全省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开四停三”错峰用电,是近几年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建材、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更是限电重点。此外,部分企业自备的发电机组,因柴油供应紧缺也未能有效发挥补充作用,企业生产严重受限。

(三)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1-2月,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同期增幅18.8%高0.4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盈利空间进一步降低。影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原材燃料价格攀升;二是汇率上涨过快;三是用工成本上升;四是运输成本上升。

(四)工业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一季度,全省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4%,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4个百分点。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市分别增长10.7%、7.4%、14.8%、6.6%,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5、14.3、2.5和5.3个百分点。

(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合力作用显现。

一是国家不断调整和收紧外贸政策,下调出口退税率和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并实行台帐保证金“实转”,同时拟调整“国货复进口”政策,对广东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二是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收紧信贷、提高利率,增加了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了融资成本,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人民币升值不断加快,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和汇兑损失,并减小了企业利润空间。四是随着越南等周边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我国税制改革“两税合一”的实施,外资企业采取转移投资、订单和利润的对策。

(六)缺乏新增投扩产大项目拉动。

2006年和2007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快速下降,导致后劲不足的影响在今年进一步显现。部分行业由于去年同比基数较高,今年缺乏新增大项目投扩产拉动,增长幅度收窄。

(七)部分企业外迁苗头显现。

受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方向的驱动,以及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加上珠三角地区电力短缺、环保要求提高、营商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广东出现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关闭或外迁,这对全省工业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据对部分市调研情况显示,目前关闭或外迁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对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

上半年经济形势预测及工作措施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从目前看已经发生了转变。同时,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在逐渐加大。当前,国家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对广东工业经济影响已经显现,中长期内仍将进一步延续。从目前情况看,全年工业运行态势能否继承以往“前低后高”的态势,关键在于第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我们预测广东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年目标为15%。

为保持广东经济继续平稳发展,二季度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一是确保电力有序供应和使用,二是扩大煤炭供应渠道,三是提高油品供应能力。

(二)加强协调确保今年计划投产项目如期完成。一是加强对今年计划投产重点项目的跟踪,二是做好今年计划投产项目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

(三)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引导企业实施出口多元化市场战略,二是进一步开拓区域经贸市场,三是加快省内消费市场建设。

(四)确保节能降耗任务完成。一是加强节能降耗政策引导,二是加强节能降耗监管,三是加强节能项目建设,四是淘汰落后产能,五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六是加强节能统筹和宣传培训。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8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八大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上一篇:严肃会风会纪学习小结下一篇:王洪涛副厅长在2008年全省交通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