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创新管理(通用12篇)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 篇1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环节,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以金融业的经济扶持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 金融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体, 而其中金融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融会贯通则被称为“经济的金融化”, 因此, 良性运作的金融经济体系能够途径经济水平和经济质量的提升, 反之, 则会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瘫痪, 对人们的生活发展、经济运行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一、循环经济的概述及其对金融发展的现实要求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 将绿色、共享、低碳等思想融入其中, 通过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和循环化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 共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同时, 该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 应以资源的科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 坚持减量化原则、在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将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放置于统一发展的整体之中, 通过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最大化。由此可见, 循环经济的涉及范围和涵盖领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分别是企业、区域和社会,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逐一递增。
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 以此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和科学落实。其中循环经济对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循环经济要以金融发展为资金基础。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业化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对带动相关企业的持续联动具有极强的渗透意义, 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高成本的资源、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这其中均需要金融行业的发展为其注入重要的资金基础, 由此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换, 为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 循环经济具有公共产品特征。循环经济产品需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 虽然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能够为创新者、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其中的创新成果、科研成果仍旧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便是循环经济的公共产品特征。同时, 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 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会在某种情况之下强于自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具有较强的溢出性。从循环经济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来看, 极易出现投资成本和收益成本发展不均的局面, 这就需要在国家财政政策扶持的基础上, 鼓励金融行业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之中。
第三, 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循环经济自身的特征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其对金融资金的客观需要。首先, 持续性特征, 因信息技术、产品类型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运用循环经济相关内容的有效研究, 并将此作为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动力, 面对此种情况, 金融行业要为其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其次, 时效性特征, 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要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及时调整, 如果资金落实不到位则极易导致循环经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有利地位;最后, 阶段性特征,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循环经济其自身的需求点也不尽相同, 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融资主体的需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 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稳定发展
第一,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金融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战略的确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以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为切入点, 将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行业创新将结合,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 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之下循环经济企业要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小污染和高科技的新型产业, 实现循环经济结构由粗放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第二, 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资金基础。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则是高水平的现代科学技术, 通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 切实有效的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共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均衡发展的多赢局面。而其中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则是建立在资金支持的基础之上, 对此, 国家在对循环经济发展给予适当财政支持的同时, 还需要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支持, 以此来攻克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二) 循环经济下金融创新面临全新机遇
第一,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经济发展以粗放型方式为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现实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难以处于均衡发展局面, 因此, 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则显得极为重要。就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 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也正是这种差距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可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新动力。金融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由此可见, 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社会整体环境的良性构建为基础, 以便促使循环经济的高效发展, 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更好的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和趋势, 引导金融行业朝着科学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 节能减排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之下, 要明确减排配额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保证循环经济项目的科学落实与顺利践行, 其中“赤道原则”、“碳交易”等交易规则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策略
(一) 更新金融服务理念
要及时更新金融服务理念, 为机遇循环经济的金融体系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理念为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对金融体系创新构建和稳定发展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对此, 金融企业要牢牢抓住当前循环经济的时代发展机遇, 以此为契机加强金融创新, 牢固树立金融服务思想, 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各项内容进行高效配置, 以此来不断调整金融行业的发展结构, 进而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因此, 企业要通过经济结构的科学调整和优化布局来强化自身的金融管理能力, 将金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以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
(二) 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要逐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为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共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发展局面。一方面, 要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对以循环经济为主的企业采取优先上市的发展政策, 引导其不断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积极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在现代科学技术、循环经济设备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 相关部门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金融政策扶持,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证监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管理职能, 适当降低该类循环经济企业的上市指标, 从而实现该类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重视, 在鼓励循环经济企业上市的同时, 为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资金基础, 引导循环经济企业更好的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融资运作之中。另一方面, 加强保险创新, 建立与循环经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与管理机制, 注重保险行业在循环经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分散作用, 将此作为其风险防控和转移的重要途径。
(三) 创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产品
要创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产品,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引导金融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此, 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循环经济金融产品进行开拓创新, 其中包括动态监测、循环授信等, 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过程之中。同时, 要利用信用担保的方式逐步衍生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 从多个角度最大限度的拓宽抵押担保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企业担保方式, 研究具有创新含量的抵押贷款业务, 如收费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等。此外, 要适当扩大信用贷款范围, 对表现良好、信用较高进行适当的信用贷款支持, 以此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 切实有效的提升循环经济对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 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要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 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管理框架, 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的金融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便更好的为循环经济提供良性运作的金融服务, 实现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首先, 要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结构, 借助地方性商业银行实现资本市场的积极拓展, 从而为金融组织体系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 不断提高金融组织体系的市场竞争力;第二, 要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放在同等位置, 其中要着重发展信托投资公司, 通过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循环经济的创造良好条件;第三, 重视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引导作用, 大力开展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发展项目, 让更多的方式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中。
四、结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经济活动的稳定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此, 要从理念更新、市场机制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和组织体系健全四方面入手, 引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行业不断发展。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 篇2
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为原则,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传统工业经济则是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代价的,其应用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是相悖的.笔者认为,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开发新的实用技术.
作 者:王圣宏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15008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F0关键词:
创新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篇3
作为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目前难以完全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前期的发展老路,高物耗、高能耗、高产出、高排放、高污染。
由于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
循环经济,恰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刊记者独家拜访了德高望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听他权威解读循环经济的方向与道路。
如何“既循环又经济”
《新经济导刊》:循环经济的主要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金涌: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早在20世纪初,国际上开始探讨经济不断扩张模式的可持续问题,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者悲观,提出人类必须回到农业社会,认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惟一的蓝色星球,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远远比人类物质无限制的膨胀重要,人类必须不断地抑制自己,不要变成地球的肿瘤。
二是乐观派,认为发展是可以持续的。认为人们对于地球资源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因为资源和技术是关联在起的,技术发展之后,可利用资源就会增加。比如现在的铁矿石,铁含量在40%以上的才选择开采,20%的就是石头:技术发达之后,20%以内含量的也可以利用。而且人口也不是问题,认为人口越多消费需求越大,经济发展越快。
两种派别争论了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末,生态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回顾历史,可以总结出地球发展的规律最近3亿年地球出现了和谐的演化过程,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资源利用互相支撑补充。植物给动物提供食品,排泄物又给微生物提供食品,微生物通过分解动物排泄物又给植物提供营养成分。所以,资源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循环利用,而且非常完美,没有资源的匮乏,也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过往的3亿年中,这个循环只需要太阳光照就可以驱动。那么,这种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能不能嫁接到社会生态建设当中呢?社会生态能不能遵循这个原理来改善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就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导刊》:所谓的生态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又该如何理解循环经济?
金涌生态经济是以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为榜样,构造社会生态,来改善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但是具体实施就要面临量大难题。是要解决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问题:二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问题,即假使太阳能是永恒的,可以开发太阳衍生能源的再利用,然而宇宙的耗散结构实际上不支持循环,因而说,能源本身不可再生。
因此,能源不能直接地循环,只能充分利用、合理利用、高附加值地利用。所以,能源属于低碳经济,资源属于循环经济。此外,还有污染问题,有人就提出绿色经济。
实际上,循环经济是工程师的事情,工程师在特定范围空间造成物质循环。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就是通过能量代价,用能量支撑的一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第一定律是物质不灭,这是根本;第二定律是物质使用以后品位下降,再还原成原来的物质就需要能量注入,再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使得能量利用率达到最高,构成工程师的个循环经济系统。
所以,循环不是目的,循环必然付出能量代价,不经济的循环根本没有必要,循环经济必须是又循环又经济。
《新经济导刊》:近些年来逐步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其目的都是一个: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概念?循环经济与其他概念有什么区别?
金涌:上述说法可能造成概念混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生态经济,就是社会生态建设要向自然生态学习。学习的实施方法要解决三个问题,资源问题就是循环经济,能源问题就是低碳经济,环境问题就是绿色经济。
实际上,资源、能源、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三个要素。它们侧重在不同面,是生态经济不同侧重面的提法。看似诸多的提法眼花缭乱,但是也有各自的界定范围。比如座大厦,高层建筑理念是生态经济,底下的支柱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但是目前的技术尚解决不了目前的高标准要求,那么就需要创新。实际上要达到生态经济必须有一个创新做基础,所以创新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是整座大厦的基础。没有创新,所有这些东西都做不到,必须推动技术进步。别人的道路,中国的选择
《新经济导刊》: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如何?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有无适合中国借鉴的成功案例?
金涌:目前,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不妨“师夷长技以利己”。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层面德国双轨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叫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它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再看日本,因为国土狭小,加之火山岛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匾乏,除了海水没有任何石油和矿藏,绝大部分资源和许多工业原料依靠进口。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社会已成为日本的国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法律体系,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大力加以推行。
目前,日本提出惟一可以增加的资源是垃圾,城市废弃物。它们把城市看做矿山,提出“城市矿山”的概念。垃圾分类,公民已经相当自觉。比如,日本所有的铝不是从矿石来,而是从废品中提炼,99%都是废铝循环。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集中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废物减量化原则(Red uce)、再利用原则(Reuse)和资源化原则(Recycle)。运用这些法律可以规范政府、企业和国民的“3R行动”标准,在整个社会建起遏止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废弃物的管理和约束机制。通过实施这几部法律,日本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观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多种原因,使资源利用尚难进入循环轨道。例如每年大概要花费5%能源,生产全世界30%的铝,在构造循环经济型社会,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任重而道远。
《新经济导刊》: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有效和
谐。目前与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其技术原因何在?金涌:中国和日本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中国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处在一个初期和中期的位置。中国的技术是先进、落后并存,产业是大、中、小并存,在整个生产过程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技术更新,淘汰落后产能。
因此,要解决中国整个生产的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不合理,只能通过政策手段来调控。其次,生产过程许多落后技术需要更新提升,例如,我国近年来淘汰了大量小火电厂,而建立了许多超超临界电厂,使我们的火电厂煤耗从349克/度(2008)有望下降到282克/度(2010)。因为情况远比日本复杂,日本的“动脉产业”先进性已经基本解决,只是发展“静脉产业”,而中国“动脉产业”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要技术革新、更新换代、改变结构,要选择合理的符合循环经济思想的技术。咱们在生产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人家是从消费环节做工作。
然而,中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立足于实际情况,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不仅要面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更要注重生产源头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探索生产、流通与消费关键环节的生态转型,以真正实现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惠及民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此,需要系列包括决策支持技术、产业升级技术、系统链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作为支撑,并逐步形成体系。同时,要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途径、基本方法等方面应有别于其他国家。
《新经济导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如何?
金诵: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特殊时期,随着《循环经济促进法》生效实施,循环经济建设将迎来一个新局面。
中国的循环经济应通过建设三个平台来推动。首先,要建设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平台,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其次,要建设制度、法律、教育及道德的平台,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第三,要建设既节约资源、能源,又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同时还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平台,运用好科技这只“点石成金之手”。三个平台缺一不可。
在这三个平台中,科学技术平台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当我们按照资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我们不但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更要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源、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四赢”的标准去审视当前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技术,会发现很多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要加强生态工业、系统工程等相关科技的深入研究,设计创新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指导科技研发。多管齐下促循环经济
《新经济导刊》:看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尚处于初始阶段,实践经验还很不足。
金涌:的确,中国循环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尚不是系统的、完整的,而是单项的、分散的。有的还只停留在理念上,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我们不但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更要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新经济导刊》:对中国来说,有没有切实路径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要做到哪些方面?
金涌首先是要大力促进再生资源重复利用。目前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万亿元左右,然而,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可以说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再制造产业。再生资源还有一个再制造的问题,比如:不一定利用炉化成铁水,做成最低端的产品再重复利用,中间环节通过修复之后也可再重复利用,属于再制造。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把汽车零件拆下来之后,有的零件通过修复就重新利用。比如气缸的缸体、曲轴经过修复之后重新利用,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再比如曲轴,磨损一般在轴颈的地方,把轴拆下来之后用高温等离子喷头,喷一层硬质合金,补上之后再去磨,和原来一样尺寸精度,轴的寿命比原来的还长。只有修复的零件比原来的零件质量更好,这才叫再制造。
通俗地说,再制造(remake)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目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科学地说,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针对的是损坏或行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采用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新经济导刊》:在资源和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再制造”显然优势凸显,是个大有可为的产业。
金涌:虽然目前我国再制造更多地局限在发动机领域,仍有人乐观地估计,我国再制造的产业空间高达1000亿元。且不论这种推算科学与否,但这样的乐观结论毋庸置疑。
《新经济导刊》:还有没有其他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中国循环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经济的发展现状?
金涌,还有就是推广普及生态工业园。中国比较适合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在一个园区里,资源、能源相互循环利用,要求第一个厂的废物是第二个厂的原料,第二个厂的废物又是第三个厂的原料。如果在一个厂,一个生产过程,没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可是几个厂间的合作在个地区之内,可以做到物流、客流、信息流、污染流和价值流的共享,自由匹配。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
中国生态工业园起步较晚,但是生态工业园区的推广做得非常好,到2005年,已经有海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制糖)工业示范园区等,但都处于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据了解,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和环保总局总结出100个试点经验,每年都要审查,然后全国推广。
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探析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创新
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人们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将经济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 于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型模式成为了经济建设的主要模式。传统的经济增长型模式往往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忽视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资源重复循环利用的意识以及理念不断增强。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就对循环经济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减量化、再循环以及再利用作为基本原则, 以低排放、低消耗以及高效率作为根本特征的一种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先发展后协调、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以及主动体现,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循环经济对金融的诉求
金融作为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 金融活动独特的运行模式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活动的支持。
2.1 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高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以及带动性。但是循环经济产业化要想获得显著的发展成效高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首要因素。一方面, 循环经济产业化首先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研究成果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 因此科学技术的研发首先就需要极高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另一方面, 循环经济要想获得产业化的发展, 高标准的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设备都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重要载体, 这些同样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2.2 循环经济强大资金需求的特征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循环经济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以及技术的完善必不可少, 从而也影响着循环经济的资金需求。首先, 循环经济的时效性较强, 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创新需要极高的敏感性, 紧跟市场的变化并且要求资金支持及时到位, 只有在及时获得资金补充的情况下循环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抓住市场的先机调整科学技术, 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 循环经济下的科学技术不仅仅需要及时地更新完善, 同时更是一项长久以往的工作。科技的进步不断刷新着我们的产品等级, 所以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循环经济发展长期的科技投入必不可少, 只有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更新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的能动性, 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头。再次, 循环经济的发展包含了研究开发初期的理论阶段、理论——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企业商品化阶段、生产经营以及规模等后续阶段。循环经济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性, 需要不同的资金支持与投入, 只有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了成效才能促进循环经济整体的发展。最后, 循环经济其本身不仅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发展同样具有多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发展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
3 循环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关系
3.1 金融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1.1 金融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毫无疑问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创新的科学理念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实践证明如若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循环经济将很难获得显著的发展, 其所要达到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是一项长久以往、投资巨大的工作, 循环经济如果仅仅依赖财政的支持很难确保科技的稳定创新。作为我国覆盖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多方面的金融无疑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金融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3.1.2 金融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的金融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以及资金的流向影响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于经济建设也由之前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金融将国家经济调整作为契机着重扶持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3.2 循环经济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2.1 循环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 动荡的局面终于得以稳定, 我国各项企业百废待兴, 经济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更快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传统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 对我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也是确实存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自然资源、人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尤为重要,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经济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则为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 循环经济要想获得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 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很显然财政支出并不能满足循环经济的需求, 绝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仍然需要市场来解决, 这无疑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资源。其次, 我国区域资源分布存在较强的差异性, 产业结构各不相同, 为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大的发展空间。最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落后, 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吸取发达国家相关的经验与教训, 学习发达国家更为完善、成熟的金融体制以及管理方法,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3.2.2 循环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总的来说, 金融业与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扶持, 它们辩证统一、密不可分。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同样影响着金融环境的健康平稳。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而经济的发展同样是金融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循环经济大量的资金需求无疑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确保了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
4 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
4.1 金融市场的创新
循环经济要想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创新尤为重要。首先应当积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对于那些具有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创新研究成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扶持, 鼓励那些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的去上市。同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推进那些具有发展潜能的循环经济企业的优先发展, 同时积极鼓励金融业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从而确保循环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积极主动地帮助循环经济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分散以及疏导的机制, 加强企业保险方面的创新。通过对循环经济企业制定相应的保险机制, 能够很好地依靠金融业减少循环经济中遇到的风险, 更好地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
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决定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因此金融业要充分抓住循环经济发展这一重大决策, 认识到金融业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积极完善金融服务理念,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加强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金融业只有不遗余力地帮助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发展, 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完成贷款的偿还工作, 银行才能降低金融风险, 拓宽利益来源真正做到经济与金融的互利共赢。所以金融业应该加强服务理念的创新,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 将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作为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可靠保障。
4.3 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
金融作为循环经济主要的资金来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只有金融机构本身获得了强大的实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循环经济的后顾之忧, 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加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规范与完善, 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完成向资本市场本金筹措的工作, 并且不断的发展延伸, 进一步向大城市发展, 从而提高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还应该积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着重确保信托投资公司的规范、稳定发展。最后还可以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通过金融组织体系的不断创新加快循环经济建设的进程, 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4.4 金融监管的创新
金融市场、理念以及体制的创新对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金融企业要想获得更为稳定健康的发展监管创新同样不能忽视。金融企业应积极完善监管制度的改革, 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金融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所以金融监管应当加强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 及时捕捉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结合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企业制定与之相应的服务制度以及服务理念, 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应切实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的监督工作, 更好地确保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循环经济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对社会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金融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资金支持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金融业通过完善市场创新、服务理念创新、组织体系创新以及监管制度的创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以便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宁, 赵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研究[J].生态经济, 2010 (8) .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浅析 篇5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透析其发展的现状,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广为使用,国内学者在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时,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所给出的定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将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之前为理念倡导阶段,—为国家决策阶段,至今为全面试点示范阶段。循环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其观念已经在企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同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试点示范模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社会走循环型社会的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中国循环经济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对所处工业发展特定阶段认知不清
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进行跨越式发展,盲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认清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不可能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传统产业,因为经济主体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重化工产业,是传统产业,因此只能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那么跨越式发展要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而不是跨越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阶段。
2.认识不深入,一刀切,把循环经济泛化
对循环经济内涵外延的理解片面不准,或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或把循环经济外延无限扩大,等同可持续发展概念。没有从区域产业系统大的层面,从国家安全和长远竞争力高度去理解把握。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督体系
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立法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国家扶持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标准政策也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部分产业政策也在不少方面制约其发展。
4.技术支撑乏力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为基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少有突破,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推广明显乏力。
5.消费领域发展滞后
现阶段,社会对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在消费领域却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念都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各种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三、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1.明确发展阶段,发展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但其提出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提出的,然而在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环境治理阶段,为适应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片面理解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理解简单化或者泛化都与中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相悖,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在实践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一定要明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首先,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观念和做法,避免走极端主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当按照现今工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应该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2]。
2.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立法体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没有法律强力支撑,很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立法体系可以参照日本,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3]。
其次,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通过提出各种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使循环经济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尤其是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成本和价格是摆在面前的两大鸿沟,因此,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价格、收费和押金制度,并对科技创新给予财政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关注静脉行业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使中国循环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生态园,降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静脉产业,一定要鼓励技术创新,否则会带来更多的污染,与循环经济的初衷背离,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静脉产业发展。
5.倡导全民参与,生产和消费双管齐下
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和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 [4]。因此应倡导全面参与,使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齐头并进。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13-18.
[2] 冯志浚.循环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
[3] 杨卫东.论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J].物流经济,,(3):36-37.
循环经济: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 篇6
夏青:所谓循环经济,乃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德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最早提出并推进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它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回顾人类社会所经过的漫长曲折的历程可以看出,由于技术水平和知识积累的限制,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崇拜到征服、再到和谐相处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财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积累。与此同时,人类也为大量消耗资源、毫无限制地破坏环境付出了沉重的社会代价:世界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的严重退化,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继续下去了,必须选择新的途径。
记者: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没有它的必然性?这是不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夏青:从世界范围来看,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在环境和资源的巨大压力下,开始逐步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从大的方面着眼,其一是管理战略的需要。大量废弃物的快速增长需要有新的管理战略,这也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例如,日本从1990年开始提出垃圾减量化问题,并使东京的垃圾年增长率从8%降到1998年的5%以下。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垃圾产生,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急剧下降,新建又要占地。这就不得不考虑废旧物资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因为它既可以少产生废弃物,又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占地,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其二是解决资源过度消耗的客观要求。由于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所剩不多,而矿产资源本来就少,客观现实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否则就要花费大量资金到国际市场上去买资源,而资源短缺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我国一些大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水平并不差,垃圾问题、资源的回收问题已十分迫切。
记者:请您结合我国国情谈谈发展循环经济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产生怎样的影响?
夏青:从我国国内情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出路。尽管我国矿产资源储存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较少,在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损害。一般认为,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取决于人口数量、消费增长和技术能力。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面临着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
在人口方面,2000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4亿,增长的人口需要相应的资源环境容量做支撑;
在经济方面,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00美元,在未来将以每年7%-8%的幅度递增,至2020年国内经济总产值将达36万亿元,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环境影响;
在技术方面,我国当前仍具有高消耗、高排放的明显特征,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不利于环境的技术状况和工艺水平将给我国的环境状况带来叠加的压力。如: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2002年全国煤耗近14亿吨,其中火电耗煤近7亿吨,2010年煤耗18亿吨,2020年预计达23-25亿吨,火电耗煤2010年即达10亿吨,2020年达15亿吨,仅电厂耗煤就超过2002年全国总耗煤量。因此,按照“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方式,它要求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向。转向。循环经济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双赢经济,它不仅能带来环境效益,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是“点绿成金”的经济。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是题中应有之意。
记者:您认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其核心原则是什么?
夏青: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它的“3R”原则。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S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而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循环经济的三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夏青:让我们先看看减量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它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简单朴实化等,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例如,在消费中,人们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关于再利用原则。它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要求制造商尽量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中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地被折解,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
关于再循环原则。它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它是针对输出端的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再循环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再循环有两种,一是原级再循环,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再循环后形成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废玻璃生产玻璃,废钢铁生产钢铁等;二是次级再循环,即废弃物经过处理、加工,变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再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而次级再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低。与再循环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制品的意识,来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很显然,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反过来强化了减量化原则的实施。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外在循环经济的实施方面主要采取的运作模式。
夏青:借鉴世界各国开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归纳起来,循环经济的实施一般分为: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它属于小循环的范畴,是以单个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微观循环作为主体的。它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即在企业内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废料回收生产技术和推行污染零排放的生产全过程控制,全面建立节能、降耗的现代化新型工艺,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层面属于中循环范畴。根据生态系统循环、共生的原理,通过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网络衔接、环境保护协调,地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等,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通常是以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出现,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这种生态链甚至可以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在内的不同产业领域。
在社会层面上,它是一种大循环。在这个层面上,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大循环有两个方面的交互内容: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和市民群众的微观生活行为。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遏制废弃物的泛滥,而且比利用矿物原料少耗能,少排放污染物。
夏青简历
浅议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 篇7
1. 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循环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道路。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 资源浪费多、环境破坏严重, 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它能够推动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 能够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比我国早, 现阶段发展状况也比我们好很多。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榜样和依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以下机遇和挑战:
a.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新技术和新科技, 这些都必须有资金的投入, 但是财政的投入是有限的, 很多资金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筹集解决, 这就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b.我国地域面积广, 地域之间资源差别也很大, 导致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大, 这就为金融业的创新提供了空间。
c.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起步早, 现在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金融管理方法和模式, 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2) 循环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金融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和促进。也就是说如果金融业发展不好,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变坏;如果社会经济发展不好, 那就没有比较健康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总之, 社会经济与金融业是共为一体的, 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趋势, 这中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 这就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动力。
(3) 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全球在循环经济背景下都在注重节能减排。在这种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各国都会分配到相对数量的减排配额。各国为了实现减排目标, 开始进行排放权的交易, 通过市场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慢慢发展起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建立起新的金融业的规则和新的交易方式, 目的是能够准确的判断、评估、管理融资中出现的环境社会风险。例如“赤道交易”和“碳交易”。这些新的交易规则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及市场。
2. 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循环经济活动的发展
(1) 金融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金融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资金的流向变化和信贷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业应该趁目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这个机会, 围绕循环经济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扶持那些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好、环境污染少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对于那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限制贷款的门槛, 淘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以此控制资源的浪费、较少污染物的排放, 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2) 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竞争是现代经济竞争的一大重要内容, 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 循环经济下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将不能实现。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事例显示:科学技术的落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严重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
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些资金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现代金融业的系统包含保险、证券、银行等, 这些都可以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 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上的依据。量化污染物的排污量、资源的消耗量和能源的使用量等生态指标, 设计有成本限制、可以交易的金融类产品, 运用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的机制。将这些指标量化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更详细及时的监督, 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 规避风险, 保障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二、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的主要途径
1. 金融业服务理念的创新
要做到循环经济下金融的创新首先要从观念开始创新, 金融业一定要充分的了解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把循环经济的发展列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战略, 金融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地位和重要性。抓住国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 创新金融发展, 提升金融业发展的服务质量。当经济结构调整好以后, 贷款的企业才能提高还款的能力和效率, 才能够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 扩展利润来源。所以金融业要转变观念, 不能将循环经济中分配的“环保指标”当做经济发展的障碍, 应该把这些指标视为降低银行决策风险和收款的有利保障。
2. 金融市场的创新
(1)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的企业先上市。对于那些拥有高新技术、资源利用合理、注重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的企业, 中国证监会制定相应的政策, 在同样的条件下优先核准这些高新公司的公开发行股票及公司上市。在情况允许下, 可以考虑降低这类企业的公开发行股票及公司上市的标准, 以此鼓励社会资源优先配置给循环经济发展类的企业。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以颁布一些具体的鼓励政策, 促进效益良好的循环经济类的企业优先上市, 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 保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
(2) 实行保险的创新, 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投入的资金建立风险分散和疏导机制。保险业是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 它具有的“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的职能注定了它将成为转移循环经济发展风险的重要方法。保险公司能够通过购买、参与风险投资基金、或购买循环型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参与到循环经济的投资中来。
3. 金融产品的创新
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必然要产生新型的金融产品, 否则金融创新就失去了创新的实质性的意义。金融企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要找寻新的渠道开发和循环经济相关的信贷类创新产品, 创新担保方式、拓展抵押范围, 还可以研究包含专业知识技术和许可证专利等无形的资产质押等等贷款业务。推广这类创新性新产品, 加强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服务。可以放宽对循环型企业的贷款限制, 支持循环型企业的发展。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 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服务经验开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 尽量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4. 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资金筹集保障。怎样完善创新金融组织体系,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促进地方银行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2) 积极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主要是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等。
(3) 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本支持的作用。鼓励这些依法设立的投资基金参与到循环经济的资金筹资中。以此促进社会资金投资循环型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下金融的创新。
三、结束语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国外一些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起步早, 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但是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正在进步的阶段。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必须的手段。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就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个机遇, 接受挑战, 积极创新金融业的发展, 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 韩羽萌.略谈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所存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商业经济, 2011年17期
[2]杨蕊, 孙顺强.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卷) [C].2010年
[3]陈建青.支持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 2011年
[4]刘红林, 徐永利, 姚伟.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02期
[5]齐悦, 李慧明.促进天津市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投融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01期
[6]刘红林.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与优化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 2010年
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途径分析 篇8
一、金融创新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 循环经济的产业特性
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经济模式, 建设循环经济主要还是要抓紧它本身的特点, 这样才有一个方向感。
第一、循环经济本身的要求比传统技术要复杂很多, 在传统经济当中一门产业并不会涉及到太多方面的问题, 完全可以靠自己内部来解决产业的需求, 但是现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各国各个行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行业垄断的现象开始消减, 所以现在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的是多个科学领域的共同协助, 而现在产业的设备、技术变化太快, 更新速度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因此需要的资金也比传统产业模式更加庞大。
第二、循环经济是一个需要多个领域共同合作才能有效果的经济模式, 这样必然会让生产链还有资源循环的时间周期有大幅度的延长, 所以循环经济并不是短期之内就能收获投资回报的模式, 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对这一模式并不是太喜欢。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资金需求量消耗很大, 涉及领域广泛还有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模式。
(二) 传统金融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矛盾
循环经济是一种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的经济模式, 作为一种新生的产物, 它必然要求身边的环境能够和它有一个相适应的进展, 而传统的金融制度明显已经不能够和循环经济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而它们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日益突出。
第一、如上所述, 循环经济本身有着回报周期长和投资风险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这显然是跟商人一贯以来的追求有着很大的违背性, 传统的金融本身的特点包含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这跟循环经济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格格不入甚至有着很大的冲突, 两者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所以传统金融经济模式不能够融入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
第二、随着社会发展, 很多大型规模和新型的企业都开始出现, 它们本身是很难使用传统的金融模式, 只能够在本企业内部运行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在竞争当中生存, 传统的金融模式根本不能在这种企业当中运行, 它比较适用于一般的工商企业需求, 这样的话就直接的造成了制度赶不上现在企业变化, 对企业的生存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三、传统金融的项目评估审查贷款的方法体系不再适用当前的环境, 因为之前的审查只是单纯的针对贷款的用途还有利益回收等方面, 而将环境保护还有资源的利用率因素给忽略掉。
从上面的矛盾问题来看, 我们能够知道, 如果不对传统的金融制度进行一个创新改革, 那么循环经济就不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机会, 所以说, 金融创新就是对循环经济的有效促进。
二、金融创新的途径
要让中国能够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对金融创新途径的探索, 既要充分客观的认识到当前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还要了解金融企业的情况, 是否对循环经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能够接受, 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创新经验, 通过对制度、金融组织、金融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更好的为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推动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 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要营造一个能够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 必须要有一个齐全配套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作为基础支撑, 先从制度开始下手, 只有制度方面实现了创新, 才能够推动传统金融模式也创新, 进而在根本上解决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要能够完美的营造出这样的环境, 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如环保部门可以和各个金融专业部门一起设计, 对这个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良, 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和客观环境, 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从规定上面来对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企业进行监督, 提高它们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出体现循环经济的环境金融产品。让这些群体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当中, 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企业和循环经济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存, 最后产生双赢的局面。
(二) 对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商业银行对于一些企业的间接融资审核制度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而且本身推行的产品也有很强资源消耗特性。我们要对商业银行进行设计绿色信贷产品的鼓励, 也就是说企业贷款是为了投资绿色产业建设的话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有一些优惠, 尤其是现在被人们广为推崇的“3R”产业原则, 这样能够有效的促使企业向着资源再利用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制度着手进行改革, 主要改变的方面还是信贷结构、营业收入等业务, 在对这些方面进行考察的时候要加入循环经济的因素进去, 而且业绩的考评不仅仅跟业务员本身有直接的关系, 还要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这些监管因素。
(三) 支持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要建立一个适应循环经济推行的金融环境, 金融企业的改革是必然推行的政策。而现在金融企业当中商业信贷问题尤为突出, 要改善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发展政策性金融组织。循环经济的实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为本身回报慢且有不少风险的缘故, 很多企业并不敢贸然使用这一模式进行改革, 如果商业信贷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革, 就能够有效的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进行强化, 只要能够形成对循环经济有信心的市场氛围, 那么对于循环经济的推行就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是这个改革的关键切入点, 利用国家开放银行的优势, 在贷款方面有一些优惠的措施, 如对于一些贷款用于建立循环经济的企业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 特别是那些投入建设“生态工业园”设备计划, 可以酌情给予不同程度的优待, 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循环经济企业的资金压力, 也能够推动其余企业也投身到循环经济建设的行业当中来。
我国当前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荣的地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跟国际经济轨迹有了一个大致接轨的方向, 我国的经济建设模式必然是要向着国际的标准前进的, 经济循环模式是我国经济转向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发动本身的能力进行推动, 只有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达到双赢才能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卉彤, 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路径[J].上海金融, 2009 (6) .
[2].庞任平.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8) .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 篇9
四十多年来, 集团始终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立足雄厚的资源优势, 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工艺装备和独有的核心技术, 塑造了高素质的人才梯队, 建立起了以“资源合理开发、产品精深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一体化运营模式。在滨化四十多年发展创业的每个阶段中, 优秀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始终贯穿其间, 不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 伴随着企业快速成长稳步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也沉淀了宝贵的精神宝藏, 铸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最初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到“爱我化工、研细求是、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奋斗精神, 再到“创新、诚信、尽职、敬业”的企业精神, 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推动了滨化人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发展的脚步。从“九五”开始, 滨化集团不断深化管理理念, 追求卓越经营, 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走“两个依托, 一个联合”之路, “十五”期间, 实施了四个产业板块的配套、扩量, 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多次改造, 重组了沾化海源公司, 合资建设了龙口滨港液体化工码头, 推动了滨化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出了“抓住国家对国企进行战略调整的契机, 以进一步整合资源,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延伸产业链为目的, 实施多元化投资和资产运作的新形式”为战略定位, 始终坚持“从战略上考虑, 不计较大小;高瞻远瞩, 不争眼前利益;讲求诚信, 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原则, 先后与诸多大企业集团合作实现双赢, 成为了战略伙伴;“十一五”期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危机, 坚持“向资本市场迈进, 提升企业品质和实力”的新目标, 先后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美国戈尔公司、日本氯工程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形成了企业资源技术优势。在滨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抓住了一次次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的机遇, 成功逾越了小氯碱、小热电、小石化、小炼油的门槛, 成为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三氯乙烯、油田助剂市场供应商和重要的环氧丙烷、烧碱产品生产商, 初步形成了资源配套、上下游衔接、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在企业发展的管理方面, 滨化集团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靠着不断深化管理理念, 追求卓越经营, 先后获得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 通过卓越绩效、节能、计量、社会责任审核验收, 目前有8个体系在企业内部有效运行。同时, 滨化集团还注重向同行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 推行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体系流程再造、信息管理等先进的管理工具, 均取得了好的实效, 促进了企业品质的全面提升。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滨化发展的理念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人才是创新的主题, 学习是成才的源泉, 不断开创企业与员工终生学习、永续发展的愿景”。多年来, 滨化集团每年都拨出大量的员工教育培训经费, 并建立了滨化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与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合作成立了远程教育滨州站, 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工程硕士函授站, 根据需要每年制定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 每年举办近百期专业培训班, 逾万人次滨化员工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多年来, 对各个层次、各类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已经成为滨化重要的日常工作流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目前滨化已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助剂研发中心, 成立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团队, 形成了高素质优秀的人才梯队, 这为滨化集团“十二五”及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和保障。
发展中的滨化集团在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节能减排贡献企业”、“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企业”、“中国先进生产力示范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而且作为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滨化确立了“主业做优做强, 产品向差异化发展, 工艺向循环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打造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 向绿色低碳转型。2008年, 滨化股份投资20亿元建成了东瑞化工项目, 整个项目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生产链条实现内部循环, 使全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态、液态、固态废弃物经过回收供给上下游工序进行循环利用, 形成了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氯碱产业链——
从原盐进厂开始, 以氯碱为龙头, 所产氯气用于生产三氯乙烯和环氧丙烷, 三氯乙烯装置副产HCl用于生产氯乙烯, 氯乙烯装置副产的电石泥经过回收处理用作环氧丙烷生产的皂化剂, 将环氧丙烷生产中的反应尾气进行回收液化作为燃料气回收利用, 环氧丙烷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与热力公司的废渣 (粉煤灰、炉渣) 综合利用制建筑标准砖, 用以替代国家限制生产的黏土砖, 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现了清洁生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产业结构合理, 产品结构丰富, 装备水平较高, 始终保持氯碱平衡,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竞争优势。自投运以来, 整个项目独有的循环经济一体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已成为滨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循环经济规模效益凸显。
2012年, 欧债危机反复恶化,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国内主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 宏观经济在不断下行中寻求支撑和平衡。在此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滨化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循环经济一体化、氯产品差异化和烧碱产品结构良好的优势, 仅仅抓住市场机遇,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保证了各套生产装置的高量、稳定、优质运行, 主要产品烧碱、环氧丙烷、三氯乙烯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各套装置运行负荷均达到或超过100%。在市场方面, 深度挖掘非洲、南美洲市场潜力, 全年食品级液碱、食品级片碱、粒碱出口分别增长32.19%、30.14%、36.79%, 实现了产供销平衡, 与同行业相比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2012全年, 滨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1.77亿元, 实现利税36.73亿元, 实现利润10.74亿元, 继续保持了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十二五”期间, 滨化紧紧依托特有的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 确定了以“调整原料结构、产品结构, 加快产业提升,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十二五”总体发展方向。2012年, 公司投资35亿元启动实施了《化工分公司整体搬迁及综合技术改造项目》, 对位于老城区的化工分公司实施“退城进园”入驻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 在园区内科学规划、合理分区, 以开发国际最先进的新型绿色环保制冷剂、节能新材料、新型工程材料为目标, 建设“以开发国际最先进的新型绿色环保化学品为核心、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原料减量化、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的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通过实施“退城进园”迁建改造项目, 实现滨化“三个转变”:一是从基础化工原料和产品生产向发展高端新型化工产品转变, 二是从初级产品向差异化和精细化产品转变, 三是从单纯治理污染达标排放向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转变, 实现新型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 整个项目进展顺利, 预计2014年底全部建成并投产, 届时将形成独具滨化特色的管理先进、技术一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系统网化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为今后滨化又好又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平台, 同时, 对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结构调整,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推动企业“十二五”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 篇10
IFAT CHINA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博览会, 在给排水和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回收、环境技术和环境友好能源等领域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展会以清晰主题划分展示结构, 并同期举行一系列专业的主题研讨会。2006年的IFAT CHINA展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84家参展商和来自66个国家的约10 000名专业观众。第三届中国环博会 (IFAT CHINA 2008) 将于2008年9月23~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SNIEC) 举办。
(二)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MMI) 简介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MMI) 是国际知名的展览会组织者, 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约40个博览会, 涉及行业包括资本货物、消费品和高新技术领域。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3万多家企业在慕尼黑参展, 观众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总人数超过200万。此外, 集团还在亚洲、俄罗斯、中东以及南美洲举办各类专业博览会。慕尼黑在全球86个国家拥有4家子公司和62个代表处, 集团网络覆盖全球。
循环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路标 篇11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
技术范式的概念是G·多西(1982)在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时引入的。他认为,技术范式是解决所选择的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单个技术,而是技术共同体共同持有的思想和技术体系的模式。每一种技术都被其技术范式支配,它规定着技术要解决的一般任务,使用的材料技术,应用的物理、化学定理,以及追求的技术尺度和经济尺度。因此,技术的不同其根本在于技术范式的不同。从技术范式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
循环经济是作为传统经济的替代物出现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费——污染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系统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由此,人们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 cycle)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的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模拟自然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循环的经济系统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降低至最小程度,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尖锐矛盾得以消减。由上可知,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思想和技术体系,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
二、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内涵
对于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内涵,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3R”,即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但也有“2R”(徐嵩龄,2004)、“4R”(陈锐、牛文元,2004)和 “5R”(吴季松,2005)的不同看法。
从企业层面来看,循环经济技术范式对应的概念是清洁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对废弃物的末端控制不能遏制环境的急剧恶化,于是人们转而在企业内从整个生产过程对资源利用和“三废”的产生与排放进行管理。1990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举办的 “首届促进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并逐渐形成现在的清洁生产技术范式,具体包括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
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本文认为清洁生产的技术范式应依次为:(1)减量,即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投入,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减消废物的产出比重和数量;(2)重复使用,即延长在用生产资料的使用期,反复使用耐用品和标准品,提高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利用率;(3)无害化,即减消有害原料的使用及所有废物的毒性,并对最终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4)资源化,即对产出的负产品和消费废弃物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5)残留管理,对目前本企业无法无害化、资源化的负产品暂时封存,由专人料理。这里得出的清洁生产技术范式特点如下(详见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特性,即使单个组织能在内部实现“减量”和“重复使用”,负产品的“无害化”、“资源化”和“残留管理”也由于技术、资金、市场和社会因素而很难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因此,单个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范式主要为“减量”和“重复使用”,而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残留管理则需要经济组织之间形成共生耦合网络,使物质和能量在企业间梯级利用、持续利用和综合管理而实现。为此,在单个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来解决传统的工业体系中由于生产过程相互独立,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无法(充分)实现,而造成的严重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三、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是技术创新的路标,它决定着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由此形成相应的技术轨道。而且,技术范式的这种作用具有主动性和强制性。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循环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技术范式的转换要求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相应调整。这里主要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
1.面向循环经济的产品创新
面向循环经济的产品创新不是局限于产品的制造阶段,而是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Graedel 和Allenby(2004)把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生产前阶段、生产阶段、产品交付阶段、消费者使用阶段和翻新再循环阶段。
面向循环经济的产品创新在生产前阶段就要考虑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选用能够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从污染环境的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上,如太阳能和风力等;在生产阶段实施清洁生产;在产品交付阶段要抵制过分包装,同时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在消費者使用阶段要使产品标准化、功能化,便于产品更新和回收利用;在翻新再循环阶段把消费后的产品资源化,分类回收利用,减少对废弃物的填埋焚烧处理量。循环型产品创新正是通过可装配性、可拆卸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多功能性等减少了其在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面向循环经济的过程创新
面向循环经济的过程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Graedel 和Allenby,2004):(1)资源供应和过程实施同时发生阶段;(2)主体工艺过程和辅助工艺过程同时发生阶段;(3)翻新、再循环和处置工艺过程阶段。
在资源供应和过程实施同时发生阶段,工艺创新要考虑资源的来源,最好是再生材料,因为可以减少天然材料的开采,也减少开采过程的能耗,也较少产生废弃物。同时,还要考虑过程使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过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在金属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除考虑金属部件的来源外,金属板材的成型和清洗,以及部件的包装都应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
在主体工艺过程和辅助工艺过程同时发生阶段,应限制有毒有害的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或减少残留物的产生并保证所产生的残留物都能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使每一个进入生产过程的分子都应该作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离开。由于循环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共生性,主体工艺过程前后的辅助工艺过程的环境特性也必须认真考虑,综合决策,使整个工艺过程实施和运行真正满足循环经济的“重复使用”原则,实现少排放和零排放的目的。例如,由于置换反应和消去反应会自动产生副产品,应尽量避免,更多采用加成反应;尽量避免使用溶剂、分离剂,如果不可避免要尽量选择无毒的;减少清洗过程的次数;减少表面喷涂等二次过程;取消重复过程、合理安排加工过程的前后顺序。
在翻新、再循环和处置工艺过程阶段,由于工艺过程安装的设备投资和人工成本太高,改造和升级过程设备的成本也很高,过程设备常会长时间运行,具有很大的惯性。因此,工艺过程应该优化过程包含的模块和材料的拆卸以及再使用性能。比如考察生产设备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装配的方式、设备模块化程度、设备采拆卸的难易程度;计算机使用和相应的电子设备的使用,使所有耗电元件都能在不使用时自动关闭;电机使用变频式,可以通过实际负荷来加以控制等。
参考文献:
[1]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J].产业经济,2004,6.
[3]陈锐牛文元:循环经济: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模式[R]. 中国环境资源信息网,http://www.cein.gov.cn
[4]唐先武:吴季松论述新循环经济学[R].北京科普之窗网,http://www.bjkp.gov.cn
[5]赵凯陈甬军:对循环经济技术范式——“XR”原则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6,6
[6]T.E. GraedelB.R. Allenby著. 施涵译. 产业生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 篇12
一、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行为的层次演化
1、企业行为的“微循环”。
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微循环”——物质循环——要求企业要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对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输入与输出的各种物质、资源的名称和数量以及成分和各种参数等进行明确的计量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去处, 并对那些可能被抛弃的废物以及余能等进行回收利用分析, 看其能否在本企业范围内得到使用, 如果本企业无法使用, 要考虑是否能够将其出售给其他企业, 以原料重新利用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 并同时提高其他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 改善对环境的危害。比如, 可以将工厂作为试验区域, 将新的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其中, 然后以实现废弃物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为目标, 将某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和重新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有条件的地区或者组织可以开发回收废弃物的的新工艺, 增加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间接循环”。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间接循环”往往指的是要建立一种生态工业园式的企业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 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通过共享资源、梯级利用和废物交换以及清洁生产的方式, 是不同的企业或者上下游的企业联系到一起, 将一个企业生产出的副产品或者废弃物以其他企业原材料的形式重新进入生产领域, 以此来实现“园区性质”的物质闭路循环[5], 如果这种循环的层级较高, 将会出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企业之间、企业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双赢”的良性循环将有可能最终实现。
3、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
这种循环发生在企业和社会之间, 或者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6-8]。因此, “大循环”往往要从对污染的预防出发, 限制或者“指导”物质的循环流动, 以期在流动的过程中, 能够同时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的纳入其中, 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和社会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具体的实施办法是:通过对废弃物的再生和利用, 完成其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再次循环, 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或者能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数量, 提高产生品的质量。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行为的进化路径分析
1、学习型进化模式。
在学习型进化模式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为此,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该联合起来, 共同构筑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法制环境, 在整体上促使企业了解和学习新的环境规则, 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最大限度的减少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完成向循环经济的进化过程。同时,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 企业和企业之间需要紧密协作 (这在前文已经指出) , 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有效的合作关系, 这样一来, 企业会在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的同时作用下, 寻求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共同生存与共同发展。
2、变革型进化模式。
这种进化模式主要源于企业的内部创新。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 存在大量的流程与工序, 这些流程和工序在原有企业中并不存在的, 即便存在, 也与原有的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 要实现这一层次的进化, 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完成, 才能实现企业在组织结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企业制度方面的进化[9]。因此, 该层面上企业行为的进化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新、更多、更有效的人力组织结构, 这些结构能够与新的合作机制结合在一起, 并以此为基础, 创造更新、更有效的资产组合结构, 这对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是十分有帮助的。
3、遗传型进化模式。
在新的企业出现之前, 企业的创立者有需要对现有的环境和现存、已经消亡的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 主动的吸收体现企业积极进化的因素, 摒弃落后的“基因”,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具备优良的品质。比如, 企业在其进化过程中, 需要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构, 以循环经济为基础, 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新的业务流程模式。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为的创新模式
1、组织创新。
企业的组织创需要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结构, 并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 在企业内部保留着最关键的功能, 然后, 将其他功能虚拟化, 并以此为基础, 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与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 及时的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工业网络, 增强企业之间的关联度,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此来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产品互换。
2、管理创新。
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企业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等多个方面。因此, 企业管理目标的创新, 需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然后,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 企业去追求新的经济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 要同时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集中起来考虑——这被认为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的也是基本的要求。
3、营销创新。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 企业的绿色营销便是其营销创新的主要模式。在这方面, 企业需要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等方面, 整体性的将循环经济贯彻下去, 以此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 需要企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协同发展, 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同时, 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 企业要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 以企业的名义, 积极的参加环保活动, 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 是一种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 资源的投入、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消费以及废弃物的利用等, 都要充分考虑到循环的概念, 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模式, 该模式在当前情况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认可。本文以此为基础, 对企业的进化和创新行为进行了分析, 但是, 现有的研究毕竟是初步的,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生产资料的投入创造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过程, 而是将产生的生产废弃物通过利用或者转化的方式进行再生产, 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在循环经济的推动下, 企业的行也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 以此来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本文以此为基础, 对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行为的进化与创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一些结论, 并希望以此来指导实践。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行为,行为进化,行为创新
参考文献
[1]史晓燕.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48-54.
[2]王孝斌, 王学军.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6) :89-91.
[3]辜秋琴, 恩佳, 朱方明.论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层次性和策略性[J].绿色经济, 2009 (5) :56-58.
[4]刘永清, 刘友金.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为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7 (3) :10-13.
[5]游传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管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76-78.
[6]左红英, 杨忠直.企业进化论——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7 (5) :115-117.
[7]桑金琰, 张连国, 姜宗林.循环经济理念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J].循环经济, 2012 (12) :12-14.
[8]佘高波.循环经济与企业营销模式的改进[J].经济论坛, 2005 (22) :69-70.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推荐阅读:
技术创新循环经济05-11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10-18
循环经济研究管理08-03
管理模式循环经济09-09
资源价格管理循环经济07-26
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研究08-02
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05-20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08-09
果树循环经济05-08
林业循环经济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