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2024-10-18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精选12篇)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1

一、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 (Spaceship Economy) 理论, 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20世纪90年代末, 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广为使用, 国内学者在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时, 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 所给出的定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将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 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资源 (特别是物质资源) 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 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02年之前为理念倡导阶段, 2003—2005年为国家决策阶段, 2006年至今为全面试点示范阶段。循环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 其观念已经在企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 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同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试点示范模式,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 社会走循环型社会的模式,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中国循环经济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对所处工业发展特定阶段认知不清

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进行跨越式发展, 盲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认清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 不可能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传统产业, 因为经济主体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重化工产业, 是传统产业, 因此只能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那么跨越式发展要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不是跨越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阶段。

2. 认识不深入, 一刀切, 把循环经济泛化

对循环经济内涵外延的理解片面不准, 或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 或把循环经济外延无限扩大, 等同可持续发展概念。没有从区域产业系统大的层面, 从国家安全和长远竞争力高度去理解把握。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缺乏相应监督体系

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立法不具体, 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 国家扶持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相关配套标准政策也不健全, 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 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部分产业政策也在不少方面制约其发展。

4. 技术支撑乏力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为基础,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 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少有突破, 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推广明显乏力。

5. 消费领域发展滞后

现阶段, 社会对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但在消费领域却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念都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各种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三、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1. 明确发展阶段, 发展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 但其提出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提出的, 然而在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环境治理阶段, 为适应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片面理解循环经济, 将循环经济理解简单化或者泛化都与中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相悖, 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而且在实践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 一定要明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首先, 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观念和做法, 避免走极端主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当按照现今工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展, 应该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2]。

2.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首先, 要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立法体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 没有法律强力支撑, 很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立法体系可以参照日本, 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3]。

其次,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 通过提出各种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使循环经济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尤其是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 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 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 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 以市场为驱动力, 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 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但是, 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成本和价格是摆在面前的两大鸿沟, 因此, 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 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 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 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 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 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制定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价格、收费和押金制度, 并对科技创新给予财政支持。

4.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关注静脉行业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 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使中国循环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 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 建设高新技术生态园, 降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4]。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尤其要关注静脉产业, 一定要鼓励技术创新, 否则会带来更多的污染, 与循环经济的初衷背离,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静脉产业发展。

5. 倡导全民参与, 生产和消费双管齐下

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 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 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和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 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4]。因此应倡导全面参与, 使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齐头并进。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 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 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透析其发展的现状, 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6) :13-18.

[2]冯志浚.循环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杨卫东.论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J].物流经济, 2009, (3) :36-37.

[4]任勇.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 2005, (20) :1-5.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2

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理念导入企业的必然性 消除资源制约,把企业变成生态化、循环型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精细化生产模式--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绿色产品”的闭路循环,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求得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和必然的、唯一的选择.

作 者:方一平张志  作者单位: 刊 名:四川省情 英文刊名:SICHUAN PROVINCIAL CONDITIONS 年,卷(期): “”(3) 分类号:F2 关键词: 

循环节约型经济管理研究 篇3

中图分类号:D91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3-02

摘 要 循环节约型经济是一种以“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循环式物质流动和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型社会经济模式。适应循环节约型经济需要将是未来高校专业调整的重要方向。本文集中探讨了高校创设逆向物流管理这个面向循环节约型经济需要的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基本设置。

关键词 循环节约型经济; 逆向物流管理专业

“循环节约型经济”的设想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为了从根本上消解环境与发展的尖锐矛盾,有必要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节约型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效率、高排放。而循环节约型经济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使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能源在不断循环中,在高效率、低排放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理解,逆向物流管理则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目的”物流管理活动。一般来说,逆向物流包括微观的企业产品退货逆向物流和宏观的废物回收逆向物流两大类,但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后面一种,也即废旧物资回收、运输、仓储和处置这一物流过程及其管理。

1 “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首先,逆向物流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自从Stock在1992提出“逆向物流”概念以来,逆向物流及其管理问题在西方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研究正在深入。Kopicki在1993年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原则和实践,讨论了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机制问题;Stock在1998年研究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建立和实施;Fleischmann等在1997年将逆向物流研究领域分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逆向物流网络规划、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并且专门对逆向物流网络构建进行了建模优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学者已经参与其中。比如,向盛斌等在2001年从环境伦理角度论述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必要性;柳键在2002年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逆向物流管理作了初步分析;朱道立等在2003年对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作了分类,研究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相应的系统技术。2004年,达庆利等在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系统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及设施的选址定位问题;谢家平等则分析了废弃物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用收益最大化、再生收益最大化、填埋成本最小化、回收净收益最大化、再生项数最大化等目标约束,建立了产品回收策略优选的0-1型目标规划模型。国内外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成果,为高校创设“逆向物流管理专业”奠定了初步的学术基础。

在社会实践方面,德国的回收再利用体系(DSD)的运作模式等为“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成功案例。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收集、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DSD在废物回收网点的规划、废物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组织、运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其次,高校已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等,能够为“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创设提供重要支持。

自从1998年北京物资学院首先创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和理工类高校都已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正在趋向成熟。我们知道,虽然“逆向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只是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逆向物流的管理,但逆向物流管理同样需要有信息处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资配送、运输、包装和仓储,商业网点和仓储网点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课程正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课程。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产生以及它们的日趋成熟,能够为“逆向物流管理专业”提供重要的帮助。

我国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创设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有200多个院校设有这一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污染防治:废弃物的处置;环境污染治理和规划;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和工艺,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工艺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课程。我们知道,“逆向物流管理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管理专业之处,就在于它所面对的物资流是废旧物资,因此,它除了要设置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外,还必须设置与废旧物资,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确定,管理和处置等方面的课程。而“环境工程专业”的许多课程恰好能满足“逆向物流管理专业”在这一方面的需要。因此,它为“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创立提供了又一重要支持。

2 “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主要困难

“逆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在废旧物资鉴别、分类、运输、贮存和处置等方面具有扎实知识和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现代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逆向物流管理专业”需要设置许多专业和基础课程。首先必须设置经济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配送中心论、运输经济学、包装学、仓储管理学、国际货物与运输、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除此之外,逆向物流管理专业还必须设置逆向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如环境学,物流环保、废物和危险品运输和管理、废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国家關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等。

作为新创设的专业,“逆向物流管理专业”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将有两个:一是教材和师资等方面的困难。由于逆向物流管理本身还是个新生事物,许多问题还在研究过程之中,许多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都将困难重重,更缺乏现成的合格专业教师。二是社会的不理解,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的不理解。由于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直将从自然资源到产品的这一生产过程看作是创造,是光荣劳动;而将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处置看作是低人一等的“拣破烂”、“拾荒”。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逆向物流管理专业会遭遇生源方面的困难。

但是,这些困难都将是暂时的。随着循环节约型经济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改变,随着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的深入,逆向物流肯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逆向物流管理专业”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

[1] 甘师俊,等. 可持续发展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 达庆利,黄祖庆,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J].中国管理科学, 2004,(2)

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成本管理,问题,策略

一、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的价值

1.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基于循环经济背景, 通过各种成本管理与控制手段和措施的应用, 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有效管理, 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 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而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有助于企业生产链的拓宽和延长, 尤其是对废弃物进行的深加工, 不仅可以减少了污染, 还可以创造新的价值。最后, 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有助于回收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废旧产品,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改善环境质量。

二、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环境管理成本加大。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 企业已经不可能依靠掠夺式的消耗自然资源还获得高额利润。企业为了避免因为破坏环境发生的损失, 势必要加大环境领域的投入, 目前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2. 战略管理成本上升

目前,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 战略成本管理已经占据突出地位, 并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我国企业在相关方面还局限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层面, 因此, 加强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成为目前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

3. 质量管理成本增加

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占领市场的保证, 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无疑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对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并不能使有害成分完全脱离自身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 如何探索出合理的质量指标, 是这些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4. 生产工艺成本增高

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许多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力度, 这给企业原来的运行机制和工艺流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新技术的采用, 需要企业进行巨大的投入去更新设备和进行人员的技术培训, 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巨大的成本消耗, 而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5. 销售成本管理不当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 企业往往会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压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而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但是消耗性产品由于受到循环经济政策的影响, 利润空间会不断降低, 而企业的销售成本管理会愈加艰难。

三、循环经济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1. 减量化原则

为了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应该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 从而在源头就开始节约资源。想办法在生产过程中, 将单位产品的定额资源投入量减少, 这样在降低生产成本时, 仍能保持产量不变。此外, 减量化原则还要求产品的包装不要奢华应该尽量简朴, 废弃物产生少了, 环保成本就降低了。

2. 再利用原则

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其包装应该能够长期使用和循环使用, 就像一些日常用品一样, 同时应不要过分包装。比如电动车电瓶应该使用很多年。再使用原则还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持久耐用, 而不是非常快的升级换代。手机厂商最好做到这一点。

3. 再循环原则

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而是可以用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 再循环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称为原级再循环, 即同种类型的新产品是由废品作为原料制成;另一种叫次级再循环, 即废品做成非同类的产品。只要循环利用资源, 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就要降低。另外, 只有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企业才能发展循环经济, 但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加。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1. 构建循环经济企业文化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 因此需要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是这一理念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头脑中, 并在各项工作中自觉遵守。

2. 完善法律制度, 降低企业守法成本

虽然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并不少, 但是在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从权威性、操作性和执行力度方面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使企业明确法律责任, 降低守法成本。

3. 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氛围

帮助企业降低循环经济成本, 不仅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以及企业的自律, 同时还需要塑造全社会的循环经济价值观, 培养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 在全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只有如此, 才能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五、结语

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大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成本管理, 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关系到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因此需要企业从技术、手段和体制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加以应对。

参考文献

[1]郭延江.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以A水泥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 2014, 14:105-107.

[2]赛娜, 汤金伟.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 2014, 05:124-127.

[3]马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 2012, 17:96-97.

[4]王普查, 董阳, 宿晓.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3, 09:116-120.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5

摘要:由于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工业污染物、人类生活废弃污染物,给社会的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也有了一定的重视,需要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需要循环。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循环发展,企业要想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循环经济为前提。而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是重要的一环,拥有的好的成本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的调整,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循环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方方面面制约了各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分析。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营;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涵义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生产、消费到废物排放的一个单项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加剧了资源的短缺与危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循环经济是在人、资源和技术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资源的投入、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过程依靠资源循环型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他要求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将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转化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使经济发展的系统与大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会在一起,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坚持“3R”原则。减少生产中的物资资料消耗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利用”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产品和资源的多次利用;“再循环”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二、企业实行绿色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掀起了绿色产业浪潮,制订了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为基础的环保标准,对商品进口进行严格限制。我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达不到国际上的“绿色标准”,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

可见,推行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唯一选择。

(二)日益减少的能源和资源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翻倍增长,如果持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难以保障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高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换来的,2003年,中国GDP对世界总贡献率是4%,但是这个增长中消耗了大量的钢材、石油和水泥等资源。中国大量的能源从国外进口,导致能源价格的飞速增长,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巨大,因此,中国企业实践循环经济,走节约和循环利用能源、原材料的道路,才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三)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绿色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需要,购买和消费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的消费品的过程。21世纪是人们注重健康的时代,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如“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等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深受欢迎。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消费者愿意花费出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食品。绿色产业成了时代的“朝阳产业”,企业实行绿色生产经营,发展循环经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趋于完善的环保法规和环保趋势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我国目前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各部门各行业的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保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予了很大的约束力,环保部门重罚在生产和服务中不重视环保的企业,并受到社会的排挤。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股保护环境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使更多的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

三、在企业中实行绿色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绿色管理观念。企业文化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主要依靠质量、成本和服务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理念下,要求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之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模式,树立企业的环保理念。保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而把环保作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实现最高利润的前晗性投资。

(二)实施绿色研发战略。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以开发绿色产品为战略,在对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和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将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最重要的参量,除了考虑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之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回收与处理,要按照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思路设计开发产品,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质量、成本等作为同等重要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现。

(三)实行清洁生产。寓循环经济理念于企业的生产环节,就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到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合理有效配里资源。

(四)对产品进行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追求的是在确保产品包装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包装材料的消耗,减少由包装物所引起的固体废物;在包装设计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可以在包装文字中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可回收利用”等正确处理废弃包装物的说明,以通过产品的包装传播浓厚的环保信息;在包装材料上,要选用无毒害、可降解、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在包装风格上,要力求简单化,从追求精美、繁复的包装转向追求简单、环保的包装,这样既减少资源消耗,又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5-46.

[2]蔡毓明.浅谈在循环经济下如何加强房地产经营管理[J].现代商业,2013(20):138-139.

[3]程达军.循环经济框架下企业经营理念的调整与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6(04):77-78.

[4]管卫东.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淮北市16家制造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2(06):136-137.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模式

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经济社会关系重大的煤炭行业而言,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推动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了当务之急。因而, 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 在阐述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以及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从战略理念、制度创新、组织机构、技术体系、核算方法、企业文化六个方面探讨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模式。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经济生产模式, 其旨在通过清洁生产和固废处理相结合的环保方式, 以最少的资源和最低的污染实现经济生产目标。实质上, 循环经济是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 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政府和社会大众对环境生态问题愈来愈重视, 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一大浪潮。环境、生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作为能源大户的煤炭企业, 要实现其健康发展必须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原因在于, 我国煤炭企业相对粗放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高耗能、低利用、高污染”的特点。这不仅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 也不满足我国包容式增长的经济发展要求, 更加不利于煤炭企业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而, 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意义举足轻重。一方面,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过去我国粗放式的煤炭开采方式对资源依赖度极高, 不仅增加了我国能源压力, 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而循环经济强调减少污染、清洁生产、废物再利用, 这也是提高煤炭企业能力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增长转型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过去我国煤炭企业产能的扩大一味地依赖能源、人力和资金投入的增加, 而忽视了企业管理、设备技术升级、人力资本培训等其他方面的投入。这使得企业长此以来缺乏制度机制上的创新, 发展模式陈旧, 技术设备落后, 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运用先进的节能、清洁、再利用等生产技术, 实现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因而,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动企业不断引入和学习国内外先进开采技术和设备, 逐步改革企业经济增长模式, 培养独立创新能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目前, 虽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但其毕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仍然存在诸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 具体如下:

(一) 管理体系不完善

大多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点: (1) 未能理解和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很多煤炭企业领导并不完全认同循环经济的理念, 在实际企业管理中仍然习惯传统的线性管理方式, 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节能环保; (2) 不注重事前勘测和储量管理。企业往往只关心产量和直接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开采前的整体规划, 尤其是对事前资源的勘测力度不足, 且缺乏必要的煤炭储量管理制度。这使得企业往往低估开采难度, 且只追求开采速度和规模, 从而导致能源利用率普遍偏低, 过度开采现象比比皆是; (3) 缺乏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机制, 无法衡量循环经济效能, 难以发挥对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 技术设备落后

整体而言, 目前煤炭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造成能源、人力资源的浪费, 老化、功能不健全的机器设备以及落后的生产技术还给工人日常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具体地, 部分企业, 尤其是中小煤炭企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 配套系统, 如矿井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自动化系统等极不完善, 甚至无法正常运转。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生产作业环节中用人数量, 降低了生产效率, 还严重威胁到工人的作业安全。此外, 大多企业在对循环经济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仍不够, 导致企业缺乏循环经济相关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三) 人力资源匮乏

人才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 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重要。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煤炭开采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综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煤炭企业缺乏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 且企业在该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 难以培养推动企业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如前所述, 针对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认为应当构建系统的经济管理模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方向指引。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外部政策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内部条件, 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正确指导。

1. 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煤炭企业应当延伸产业链, 利用产业链之间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具体而言, 企业可以选择以煤炭洗选加工作为产业链源头, 然后逐步拓宽以煤为中心的产业链, 形成包括煤洗选、洁净燃烧、火力发电等一整套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以提高煤炭的转化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 实现煤炭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2. 建立生态工业园加强环境保护。

煤炭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生态工业园, 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其中, 工业生态园应当以煤炭企业和发电厂为核心, 由众多煤炭深加工优势产业共同组成。该生态园能够通过加强产业之间联动, 实现资源、信息在各产业之间的有效转移和共享, 在充分发挥工业园内产业群的集体优势的同时, 还能够通过能源、废弃物在各产业链之间的循环利用, 以及污染控制和集中治理达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3.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应当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确保开采地在资源开采殆尽后, 有完整的工农业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 实现开采地的可持续发展。之前我国不少能源大市在能源开采殆尽后则立即失去了经济增长活力, 以当地生产能源为核心的制造业体系难以维系, 呈现出地区性地“产业空心化”现象。因此, 在循环经济视域内, 煤炭企业应当在开采前即制定好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打破单一的产业格局, 确保开采地在开采结束后能不依赖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煤炭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奠定了制度基础。

1.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

煤炭企业, 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应当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 真正将循环经济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议程。企业应当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同时, 企业应以此为指导原则,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编制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运营目标。

2. 建立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 煤炭企业领导和员工都应当起循环经济的理念, 理解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 企业应该建立配套的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宣传循环经济经营理念, 提高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以确保员工能够认真贯彻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 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较快发展。

3. 采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煤炭企业还应当采用相应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衡量标准。具体地,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09000与IS014000均为国际认可的极具权威性、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标准。煤炭企业应当结合IS09000与IS014000标准,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 从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组织机构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 煤炭企业要特别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活动的管理。而组织机构作为管理职能的实际履行部门, 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 因而企业应当建立系统的循环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1. 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

煤炭企业首先应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 对企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这主要包括对资源要素和信息要素的管理。其中, 资源要素管理主要是加强项目组各参与部门之间的联系, 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资源管理政策, 确保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信息要素管理是为各项目参与部门搭建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并提供项目所需的各种市场、技术、物流、环保信息。

2. 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

煤炭企业还可以考虑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 专门负责企业绿色产品的研发, 同时对产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检验。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 获得环保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的认可。

3. 设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

煤炭企业还应当设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 执行和监督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具体而言, 企业可以成立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为领导, 由各级专职生态环保部门以及专业环保人士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其中, 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负责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并制定大的环保战略和指导方针。各级专职生态环保部门以及专业环保人士则负责自己领域内具体环保工作的开展。

(四)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要实现“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的最终目标, 而这与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息息相关。因此, 在循环经济视域下, 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

1. 引入清洁生产技术。

所谓清洁生产技术, 即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的方式, 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清洁生产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助于降低煤炭开采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还有效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 煤炭企业应当在引入清洁生产技术的同时, 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 力求实现“零污染”目标。

2. 引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在后续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 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煤炭企业应当引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这既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能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也有助于控制和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环境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 且各污染成因存在一定差异, 因而即便针对具体环境问题, 也需要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煤炭企业应当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对有害废水、废气、固废物进行综合治理。

(五)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核算方法

针对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估, 煤炭企业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制定新的核算方法。这包括会计和审计两方面。首先,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将采用绿色会计制度, 既要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 也要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或损失进行分析确认, 并最终以货币形式将其量化纳入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绿色会计制度的优势在于权衡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实际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也为企业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信息参考。

其次, 针对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不实问题, 企业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绿色审计机制。通过绿色审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公允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加以审核。具体而言, 煤炭企业应建立内部绿色审计机制, 根据相关材料报告, 以及进行相关的实质性调查,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评估, 并对企业环保经济行为和责任落实情况发表意见。绿色审计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煤炭企业更真实地了解自身在循环经济中的投入与产出, 便于及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企业战略,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六)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企业文化

建立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理念、战略以及方法的一个缩影, 也直接关系着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 煤炭企业文化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 煤炭企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以吸引更多的循环经济方面的人才。第三, 煤炭企业应当推崇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 适时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 不断研发、创新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就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对煤炭企业自身意义重大, 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视域下, 煤炭企业应当重点解决目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设备落后、人力资源匮乏三方面主要问题, 并从战略理念、制度创新、组织机构、技术体系、核算方法以及企业文化六方面构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经济管理模式。总之, 煤炭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 将经济效益与环保节能效益并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磊.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8 (6)

[2]王杨, 贺群.基浅议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模式[J].商情.2011 (46)

[3]徐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统计与决策.2011 (8)

[4]王磊.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柔性发展的新思路[J]煤炭工程.2011 (11)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8

第一条为规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和改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 专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第二章专项资金使用安排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通过引导、示范、培育市场等方式,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 坚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找准循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并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三) 坚持集中财力, 重点突破。

通过机制创新, 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其他专项资金衔接起来, 发挥财政资金合力作用。

(四) 坚持“科学、公开、公正”, 并接受社会监督。第三章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工作和范围包括:

(一)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本办法所称“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 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资源, 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

1. 示范基地的“城市矿产”资源新增加工处理

能力 (含改造) 建设。

2. 示范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 示范基地“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二)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建设。

2.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

3.能力建设。包括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监测系统等。

(三)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1.循环化改造的关键补链项目构建。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 再制造。本办法所称再制造是指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产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重点支持可再制造技术进步、旧件回收体系建设、再制造产品推广及产业化发展等。

(五) 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1. 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成熟、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2. 技术应用示范。

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 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但尚未实现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六) 循环经济 (含清洁生产, 下同) 基础能力建设。

1. 循环经济法规、规划及政策研究。

2. 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制定、目录编制。

3. 循环经济发展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

4. 循环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统计体系和规划、方案、项目评审及考核、验收等。

(七)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协商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六条对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已支持的重点工作 (工程) 或项目, 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对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专项资金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八条支持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 采取预拨与清算相结合的综合财政补助方式。

(一)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求, 以及当地“城市矿产”资源情况提出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实施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 。

(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规定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并批复。对已批复的方案, 地方政府与两部委签订承诺书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方案, 以新增“城市矿产”资源集聚利用量为依据, 并参考再生资源利用成本及市场售价测算核定补助资金, 总额不超过新增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的有关实施方案统筹使用, 专项用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资金使用方案及其调整情况需报两部委备案。

(四) 承诺书签订后, 中央财政按补助资金的50%拨付启动资金, 5年内再生资源利用量已超过建设方案中设定目标90%以上的, 由地方政府提出考核和余款拨付申请,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考核, 考核合格的拨付余款;不合格的不予拨付余款并扣回部分已拨付补助资金。3年内工作无实质进展的, 将已拨付补助资金全部扣回。

第九条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的专项资金, 支持方式比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方式执行。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条支持再制造的专项资金, 在构建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下, 主要采取补贴的方式支持旧件回收及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及产业化发展。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专项资金, 对于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 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购买技术的形式, 在全行业免费推广。过渡期内, 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或部分重点企业采用成熟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的改造可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未实现突破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 并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后可按项目投资额一定倍数进行政府购买, 并免费在全行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支持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的专项资金,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 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其他重点工作的资金支持方式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另行确定。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专项核查。对达不到要求的, 责令限期整改, 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扣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相关单位及省级财政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并应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应当坚持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将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资金拨付或收回已拨付补助资金, 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由于环境自我修复周期的漫长性及资源的极其有限性,企业在追求高收益的前提下,还应重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并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科学的循环经济涵盖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确保以上三方面内容的和谐、统一发展。对企业来讲,“资源-- 产品-- 废弃物”这单一的生产形势既浪费资金,又浪费资源,并且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悖。因此,当前很多企业都必须转变发展思维,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使得自己的发展模式能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一、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概念及意义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指的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下,以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所有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借助综合运用多种成本管理手段,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应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环境收益与社会收益。

企业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大幅降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消耗各种资源的数量与种类,从而高效落实“更少投入、更多产出”的发展目标,进而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成本管理过程还可帮助企业加深与延长生产链,增强企业深度加工产品的能力,这不仅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而且还可创新出更多的新价值与新产品。并且,在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还能探究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中获得更多生机与活力的方式,并在回收与再利用资源的环节中优化企业的深加工能力,最终不断优化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企业在落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成本过高是制约循环经济理念高质量落实的主要问题。现将这些主要问题总结如下:环境管理方面的成本较高。

1.循环经济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在发展模式上必须进行创新与改变,传统的低环保成本、无节制地开采资源等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了。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应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态恢复及资源开采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这就对其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质量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高低,而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以往的高污染、高耗能型企业因为在生产中不能做到生产和污染的全面分离,因此在怎样制定出满足循环经济条件的产品质量标准、怎样提升质量管理成效等方面,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

3.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主要涵盖: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利用、保护、调整及运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各种教育形式的全面普及,为了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势在必行,这就显著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资金投入。

三、优化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成效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企业给予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供各位同仁参考。

1.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渗透循环经济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来讲,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竞争力及发展方向有重大影响;从具体方面来讲,企业文化对每一个企业职工的实践与认识有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实效,就需要企业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借助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与影响力,使得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能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内容与价值,从而让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牢固植根于企业与职工的观念中,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时刻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基本要求,从而高质量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是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高效应用的有效形式。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积累过程,这就需要企业中全体员工、各个生产环节、各个部门都能积极参与这一过程才能高质量实现,只依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快速推进的。并且,在落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还可能会出现摩擦与矛盾,从而不断降低企业的正能量、凝聚力及向心力。因此,在构建与成本管理有关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及时把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其中。

2. 通过精工减序措施以优化资源利用率。通过精工减序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企业降低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是落实循环经济理念的前提条件。精工减序可确保企业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合理运行的前提下创新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开销、减少作业人数,可有效地把有限的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到更需要的环节与部门中,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而言之,通过精工减序措施,企业可利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3.综合利用多样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当前,管理企业成本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并且各个时期的企业在管理成本方面对管理方法的选择与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循环经济管理理念中,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将优化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大胆创新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敢于尝试各种新型的、先进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与生机。为了提高循环经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实效,就需要企业充分重视激励机制的应用,鼓励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行为,以其借助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措施的方式推动企业快速、稳定、长久发展。针对那些积极应用新型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部门及个人,企业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大限度激发各个部门及职工主动参与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创新成果及时而高效地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而切实优化给予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成效。比如,企业可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激励制度,这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针对企业职工主动参与技术创新、为设计与研发活动献策献计、在物资采购中与优质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害环保工艺与清洁工艺的职工,企业都应对其奖励。

4.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监督制度。要想高效落实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就需要有促进其强制执行的监督制度做保障。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监督制度的构建与健全应依据时间的长短分为两个层面,以确保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从而实现各种利益的长远化与最大化。就短期来讲,应加大原有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监督企业各种管理环节中形成的成本,全面监督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及最终产品,针对那些不规范、不合格的行为与产品实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在执行循环经济政策方面有优异的成效;就长期来讲,应努力构建一套可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操作性很强的成本监督制度,确保循环经济理念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5.积极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繁琐的成本控制工作,其管理成效受多种因素、多种环节工作的影响。这就需要成本管理人员不仅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控制能力,而且还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环节实际情况有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对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成效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积极为其提供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与平台,尽可能提高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业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依据成本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恰当的培训计划,对其进行循环经济基本理念的培训,使得他们对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对其进行成本控制理论知识的培训,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灵活选用多种方式方法对企业的多种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企业还可要求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到企业为成本控制人员开办专题讲座,还可选派接受能力强的青年成本管理人员到先进企业学习其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总之,循环经济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将循环经济理念全面贯彻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降低企业正常运行中的各种管理成本,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最终确保企业能快速、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梅.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张益玮,罗亿洋.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4)108

[3]刘宝荣.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82

[4]谌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4-5.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篇10

一、循环经济企业中成本管理的问题所在

(一) 以环保为重点, 促使成本的增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也正因如此,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使得能源越来越紧缺, 肆意的开采对能源、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若这样持久下去将会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因此, 就必须要将环保作为重点, 这样一来就会促使企业中节能、环保设备成本的提升, 同时也增加了成本管控的难度。

(二) 质量成本受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企业中产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它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 企业就要摆脱以往能耗高、环境危害大等有关产品的生产, 要将产品向无污染、节能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扩大成本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管理成本的增加。

(三)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现阶段, 经济市场中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 必须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但是, 在目前看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中对成本、运营模式也处于调整之中, 这也就意味着对成本的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现在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水平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 因此就需要扩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从而促使企业中人资管理成本的增加。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一) 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企业所具有的文化是这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命脉, 它不但可以对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 想要达到成本管理的最优效果, 就一定要将强化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中去, 利用企业文化的特殊性质,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了解和深知循环经济的作用和优势, 使得整个企业都具备一种循环经济的理念, 这样这个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按照应有的秩序和理念去开展工作, 最终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以当前的现状来看, 循环经济理念能够在企业中普及得到利用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就可以达到效果的事情, 他需要长时间过程的积淀, 这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员工都要积极的响应, 要让这个过程遍及生产, 不能只是在少量的员工中推行, 影响最终进度。

(二) 精工减序,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企业的整个成本管理中, 利用精工减序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为循环经济理念的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的重要途径。精工减序的有点十分明显, 它能够在保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的基础上, 对过程、成本、安全进行合理的把控, 使这些目标达到最优化。另外还能够有效的评价对于同种资源的分配问题, 使的资源的到最大化的利用, 提高企业效益。总之, 企业进行精工减序的最终效果非常可观, 能够以最低的投入得到最高的汇报。

(三) 设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控体制

要想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就必须要设立完善的管控体制, 以此来对成本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一方面, 企业应对以往的管控体制进行强化和完善, 不断改进, 使之可以与当前发展形势相适应, 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进行全面管控, 严格控制, 以确保成本管理在循环经济下良好进行。另一方面, 应建设一套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循环经济理念, 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促使企业发展。

(四) 全面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循环经济型的企业中, 成本管理是集繁琐、系统等为一体的管理工作, 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就需要企业引起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就要求企业中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成本的管控意识, 还要有管控能力, 全面的了解企业、认识企业, 才可以对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控。所以, 就要求企业应强化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要从工作精神、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让成本管理人员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管控方式进行培训, 让人员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管控方法, 从而增强其在实践中对成本的管控能力。此外, 还可以聘请一些在此方面比较有经验且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讲座, 传授一些在成本管控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以便于企业中成本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 企业要想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与循环经济接轨。循环经济的落实不但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还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 就要求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将循环经济思想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多项环节当中, 对每个环节进行切实的管理, 以便于在实现节能、环保的同时让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做到长期、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忠.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

[2]王普查, 董阳, 宿晓.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3, 09:116-120.

[3]郭延江.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以A水泥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 2014, 14:105-107.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 篇11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管理;企业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化为技术特征的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体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种物质闭环流动模式。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在经济循环中实现物质、能源的合理、持久利用,以最小的生态、资源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

企业的财务管理最终是为企业的战略导向服务的。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要安排足够的綠色资金,科学地评估投资对象的环境风险,而这些要求企业在筹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我们应注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传统企业财务目标主要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些目标设置都有其合理之处,但用循环经济理念来分析就会发现它们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以变化无常的公司股票作为财富计量标准,很难实现最优目标。利润最大化考虑的只是会计利润,并没充分考虑现金流量、时间与风险价值等。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了时间与风险价值,但其大小往往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企业持续发展时间等很难确定的动态因素。这些财务管理目标曾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它们并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与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体现生态原则。因此,企业必须创新财务管理目标。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可持续的、创新的、最优理财的。在企业财务目标设置时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要体现环境效益、社会责任等理财目标。在财务决策时应树立系统思维,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努力实现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绿色投入资本之比最大化。

其次,我们应注重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为目标导向,要求企业在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注入新的内容。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应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资源环境建设。为此,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筹集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资金,这样既可以使企业树立重视环保、具有社会责任的形象,也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污染防治、资源损耗等方面的支出,应充分考虑可能给职工带来的健康损害以及给周边居民带来的环境影响。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筹资计划。

在企业利润分配上应体现绿色分配要求,即在提取公益金之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前提取绿色公积金。具体操作方式与企业提取公益金相似,将绿色公积金用作绿色资金不足时的支出。在股利发放时,可以采用绿色股利优先于普通股利的方式,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使股东加入环保队伍,增强股东环保意识。

传统经济模式下考虑的仅仅是企业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树立整体思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绿色科技创新观念

节约资源、减轻污染的绿色科技是现代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科技创新的目的。实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科技创新,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科技创新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模拟生物圈循环和运动过程研制和生产产品的,是由科技、社会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一个和谐系统,是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的重要保障。企业应树立绿色科技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企业财务管理之中,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

(二)生产流程体系与财务管理相配套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流程体系。原材料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从源头出发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在综合考虑材料的价格、质量和环境成本的条件下,尽量选购那些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清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加强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研究,加强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再生产。

(三)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统一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日益呈现生态化,因而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在企业核算成本时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建立环境成本控制系统;二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要加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效益的评价,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企业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尤其是对财务人员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资源保护与节约的意识。

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是一致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作为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需要树立全新的环境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追求企业价值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财务管理之中,不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董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改进[J].商业会计,2012(24).

[2]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J].会计研究,2006(10).

[3]孙佳,翟文军.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初探[J].商业研究,2010(20).

作者简介:

浅谈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管理 篇12

本文主要探索研究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的形式下,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1 循环经济体制的主要定义与内容

循环经济体制是上个世纪末,人们在完成经济发展的飞速提升、面对地球环境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窘境时为解决这种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体制。主要以节能、减排、再利用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将环境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放在第二位的思想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的发展管理方针实现环境与及经济共同提升的“共赢”局面。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消费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中,依靠生态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发展水平的经济模式。遵循生态规律发展循环经济,以综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为手段,从科学技术角度保障支持绿色交通模式发展,同时促进、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相互关系的最佳途径。因此,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是保障交通运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首先是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快交通运输循环经济是各国发展中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重大挑战。文章从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着手,从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出发,提出了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概念,分析了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关键问题,讨论并说明了它的内涵、特点、研究方向和技术方向。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对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制定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交通运输过程中,必须转变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走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减少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破坏自然生态,协调处理好交通设施、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配置的资源最大限度的运用,这也是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2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第一,在改变中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内容,逐渐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之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由行政管理、微观管理逐渐转向行业管理并强化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上的职能。与此同时,现在政府的管理手段通常以经济和法律为主,再辅以其他的行政手段来共同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的正常运行。

第二,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理顺了各阶层的管理关系。在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投资、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向、重点以及权利关系都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都得到了下放,真正实现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第三,政府和企业分离,体现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在当前,除了铁路运输,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其他海陆空交通运输上的管理都实现了政企分开。被放开的交通运输市场更有利于在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正常、健康的运转。

3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虽然有别于其它的生产部门,但是在资源的投入和废物的排放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然而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可以保证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现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资源压力,加速经济发展,用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交通运输系统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虽然我国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对于新经济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若未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极有可能阻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交通运输在某些重点的管理领域上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我国的铁路运输还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因公路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其在管理主体方面紊乱;公路的产权归属不清;其效能发挥不充分。另外在港口管理方面,由于政府的职能减弱,重复建设港口以及发展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来逐渐完善港口的管理体制。

第二,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发挥满足不了社会对这方面的要求。提高交通运输的公共服务的质量是广大民众的要求和愿望,但是,政府过分依赖行政审批来实行管理,还存在重复执法、执法效能低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是必然要求。

第三、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发展问题。对于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在规划交通运输体系时,缺乏站在全局和整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发展欠缺协调,使得运输效率不见提高。

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作为经济发展的服务型产业,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遵循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就一定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军.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47-247.

[2]张金生,何晓晓.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0).

[3]李福军.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管理探析[J].商业文化月刊,2012(11).

[4]冯芬玲,徐维维.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2-194.

[5]丁志强,何敏.循环经济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22):2-3.

[6]牛治华.浅谈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管理[J].中国外资月刊,2013(7):249-249.

[7]连晔.基于物流优化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交通运输规划研究[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上一篇:流程分析下一篇:CO气体报警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