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分析

2024-10-18

流程分析(共12篇)

流程分析 篇1

一、会计流程概述

(一) 会计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 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且随着企业的管理需求还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通常, 会计流程是指企业的整个会计活动过程。在整个会计流程中, 主要形式是会计核算。即利用一定的核算手段, 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记录、分析、整理、核算, 并最终体现为会计报表, 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会计流程对财务数据的处理,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真实的会计信息, 以更好的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 基本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主要分为六步。首先, 会计人员要根据业务经办人员所提供的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倘若涉及银行存款和现金, 还要在收付款项的同时加盖收付讫印章, 以方便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其次, 会计人员根据加盖收付讫印章的记账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第三, 会计人员根据各类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第四, 会计人员根据各类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汇总编报科目余额表;第五, 根据科目余额表, 结合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汇总登记总账;第六, 会计期末, 会计人员根据明细分类账和总账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二、审计流程概述

(一) 审计活动

审计活动是围绕企业的财务或内部管理的错漏和舞弊等行为进行的审查。传统的审计活动仅限于针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审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各类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 针对企业财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事前预测 (防范风险) 和事中控制 (规范管理) 也显得愈发重要。现如今, 审计流程已不再仅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账务处理, 更多的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而进行的控制与规范, 并通过有效的审核与检查, 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实施审计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审计由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员工负责, 利用一定的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效率等所进行的一种“自查”。其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 确保有限资金被合理使用。外部审计通常由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 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构成, 通常意义上的外部审计主要指前者。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受托责任而组织注册会计师等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所进行的一种审核与检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独立、客观的社会中介机构, 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公证判断。本文主要基于民间审计视角, 因此所探讨的审计主要指外部审计。

(二) 基本审计流程

审计流程主要分为六步。首先, 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在正式审计之前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确定之后, 各审计人员需围绕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展开初步调查, 并围绕内控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做出评价;第三, 根据审计目标和对企业内控机制的调查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第四, 针对符合性测试结果做出评价;第五, 进行实质性测试和评价;第六, 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需根据整体审计状况撰写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意见。

三、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主要区别点

会计与审计具有密切联系, 可以说, 会计流程是基础, 审计是围绕和针对企业的整体会计流程而进行的。但审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侧重点不同, 目标也不一样,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最根本区别:审计流程比会计流程更具有“独立性”

审计并不针对具体业务, 而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对其运营和内控进行有效评价, 是经济监督的重要构成, 处于经营管理之外, 侧重于审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其通常只对单位的董事会、监事会或者总经理、财务副总负责;而会计流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 需要针对每一笔经济事项, 进行具体的业务处理, 关系企业的财务披露和盈利, 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财务报表“好看”而粉饰财务数据。在独立性上审计流程要远高于会计流程。

(二) 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方法与程序不同

会计流程通常由核算、分析、检查构成。会计流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 包括设置和划分具体科目和账户、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各类明细分类账、成本计算、编制报表、财产清查等。通过对各类方法的综合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审计流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分三个阶段, 即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审计管理。审计规划阶段主要是收集审计证据和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和管理阶段在主要是利用审计方法对照审计标准进行企业评价, 以及做出审计决定和意见。三个阶段中所运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资料 (实物) 检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调查法、审计抽样法等。

(三) 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的作用对象和产生前提不同

会计流程的作用对象主要针对企业的资金流动, 是对经济价值的管理活动;审计的对象则是对会计和企业其他经济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流程的产生前提是企业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为核算和分析劳动消化和成果所产生的,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产生的产物;审计流程的产生前提则是企业对内部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是企业对经济责任进行受托管理的产物。

四、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都是两种不同的监督行为

会计主要概括为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活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可见,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都包含有监督职能, 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说会计监督是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 而审计监督又是对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但两者的监督又是两种不同的监督:第一, 会计本身的业务一般比较具体, 会计管理只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监督无法克服经济业务上的局限性。会计监督是一种财务监督, 是对各种财务凭证资料的鉴定, 是对财务收支合法性、真实性的核实, 是对财产物资数量准确性的盘点和估量, 是对报表数据的核对, 总体来说是对于会计资料微观方面的一种检查。《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会计部门要接受审计机关、财税部门合法合规的监督行为, 所以会计在监督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层次。而审计的监督是受宪法保护的, 它是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防弊纠错的监督行为, 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设性管理工作。审计监督是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单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查, 它不仅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而且对宏观财经活动也是一种规范。第二,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查账的方法实现, 是对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的一种事后监督, 是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种主动监督;审计监督则是对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一种监督, 它既是一种事后监督, 同时也可以在事前、事中进行监督。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检查企业会计资料等经济活动, 是对财务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即是一种被动的监督。

(二)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是两个相互演变的过程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在各自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我国审计发展初期, 审计对象仅仅包含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甚至审计工作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审计完全依附于会计工作, 审计工作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审计发展的中期阶段, 随着审计工作的逐渐演变, 审计的范围开始扩大, 审计和会计的对象相互交叉,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现如今, 我国审计工作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审计对象将所有的会计资料囊括在内, 同时还包含着单位其他的经济资料。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 审计和会计一直存在一定的兼容性。

另外, 会计手段和审计手段的演变过程也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审计发展的初期, 会计的手段相对较为匮乏, 审计手段也较为落后, 很多审计手段多是参照会计手段。后来, 随着审计人员的不断扩大、审计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不断探索, 审计手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到现如今, 审计方法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审计将人们在管理学中的各种先进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之中, 其数量和先进水平已远远赶超了会计手段。因此,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始终是保持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民间审计的视角, 从会计和审计两个角度, 探讨了审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区别与联系, 并于文中最后指出处理二者的关系时应予以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审计,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区别,联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科.查账、会计检查与审计——三者概念关系剖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6)

[2]李娟.论审计与会计的异同[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 (04)

[3]修丽英.浅析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3 (32)

[4]汪蕾.会计与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8)

[5]张世兴, 刘成立.财务、会计、审计的同源性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2)

流程分析 篇2

一、样品分析

1.1.接收客诉之确认:

1.1.1收到客诉单及客诉样品后,首先根据客诉单号进行登记,根据客户要求登记主要分类为:需8D格式回覆之客诉;需出分析报告(3D/5D格式)之客诉;客户委託实验等。

1.1.2 客诉处理人员须要求业务单位提供以下几点资料内容:

1)被客诉批次产品出货日期,数量;

2)客户组装成品用途,使用条件(如作用在单颗LED之电流为多少),使用环境温湿度;

3)被客诉产品详细不良状况描述;

4)被客诉品不良发生环境(如车间温湿度或成品应用环境),不良发生次序(如在进料检验时发现不良或过炉后发现不良等),整体不良比例。

1.1.3客诉处理人员根据业务提供资料需确认以下几点内容:

1)根据型号,出货日期及数量确认该产品库存状况,在未收到客诉不良样品之前,可能需要拿库存同批次产品来进行模拟不良实验或其他相关信赖性实验;(一般由产品LOT号来确认)

2)查询IPQC关于不良批次生产时的相关检验记录或数据(如,推拉力记录,相关量测图片等),查询FQC检验记录,确认不良批次在出货前检验时是否有发生异常(FQC电性检测记录表);

3)确认发生不良产品所用支架(深杯或浅杯),金线规格,晶片型号,再根据客户提供不良状况描述来推断问题可能出现在哪裡,提早做好分析準备。(需要经验积累)

1.2.接收样品之确认:

1.2.1接收到客诉样品后,首先需进行拍照,然后再打开包装袋进行样品确认。

Fig1: 客户提供不良模组之图片或实物Fig2: 客户提供样品一般会标记不良现象

备註:分析前要预留1到2颗样品,可能需要提供给第叁方进行分析(如供应商)。

1.2.2首先观察客户所提供不良样品之外观,具体项目如下:

a.观察LED之pin是否有剪脚、弯脚及沾锡、使用过;

b.观察(于CCD高倍显微镜下)LED胶体是否有明显的破损破裂现象,再对不良样品进行拍照确认;

c.将客煺不良样品重新于产线进行测试,确认机台是否能将其剔除。

Fig3: 客户提供样品外观确认Fig4: 必要时在DCC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2.3电性确认:

将客户所煺回之电性不良样品,于我司测试室使用相关电性测试仪对样品进行电性测试,〔测试项目:VF(顺向电压)、IV(亮度)、IR(逆向电流)、λd(波长),针对白光须测X.Y轴(VF-IF曲线图)以确认不良初步现象是否与客户描述不良相一致。若一致,进行下一步骤的分析;若不一致则需向客户确认或在报告中告知客户实际不良现象。

Fig.5电性测试表格

备註:电性部分在报告中要有完整的测试项目格式,如某项测试不出或有其他异常需详细标註。(如时亮时不亮,无VF或VF无限大等)

1.3接收客诉样品之分析:

1.3.1外观确认完毕后,首先对样品内部结构进行观察,主要是碗杯内部(晶片、银胶、金线、金球)及支架金线焊接部位(2焊点)。LED顶部胶体为椭圆型或其他形状无法清楚观察到碗杯内部结构时(如LAMP/食人鱼/TOP LENS产品)需对顶部胶体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平整后再进行观察。(小提示:打磨后在顶部涂上一层透明油类物质,在显微镜下会观察更清晰。)

Fig6: 椭圆头磨平顶部后再涂点透明油类物质,可清晰观察内部

备註:观察重点在于晶片部位是否有彩虹现象,2焊点鱼尾部分是否有彩虹及胶裂现象。若未发现明显异常可能需要考虑侧面打磨,对银胶进行分析。

1.3.2 Tg点测试:

以所煺回之样品中抽取1-2PCS(示样品数而定)交可靠度实验室进行胶体TG点测试,观察TG点曲线是否正常,不同类型LED对应的TG点温度是否达到。(目的:当环氧树脂的封装达到玻璃转移温度(Tg)时,树脂会很快速的膨胀,在半导体和焊点接触的位置产生机械应力来弱化或扯断它,而在非常低的温度时则会让封装产生裂痕。)

Fig7: DSC异常曲线图

1.3.3红墨水渗透试验:

将LED(主要是LAMP/食人鱼产品)不良样品进行红墨水渗透试验(条件:沸腾100℃/5-10分鐘,设备:加热器)后,于清水下进行清洗,晾干,再观察其样品胶体内部是否有红墨水渗透现象,若有则需于CCD高倍显微镜下将其内部渗透情况拍下图片,以利客诉分析。(目的:测试外部EPOXY与支架结合程度)

Fig8:红墨水

备註:红墨水实验一般在确认胶裂造成异常时适用。切需注意如果客户自行拆卸后的单颗LED再做渗透试验完全无意义了,因为取LED时经过2次焊接或外力作用,肯定会渗透了。

1.3.4溶胶解剖分析:(这点以我司一般分解方式为例,可能不够完善,仅供参考)

a.将LED放入硫酸中溶解,主要适用于溶解A/B环氧树脂胶体,如LAMP/食人鱼LED产品。加热可以加速溶解,一般溶胶时间需10~15min;

b.将LED放入蓝药水中加热溶解,主要适用于溶解贴片类封装产品及贴片产品,如TOP/SMD及大功率LED产品或硅胶产品。蓝药水溶胶速度较慢,大概需要30min~1h或者更久。

Fig9:硫酸用于溶解环氧树脂胶体Fig10: 蓝药水教适用于溶解硅胶胶体

注意:溶胶时要不时的进行观察,溶胶不完全会阻碍进一步的分析,溶胶过久一无所有。(一般溶解10min后用清水清洗后观察是否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晶片,再确定是否继续溶解)。

溶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去除碗杯内部胶体碳化物),然后放置于烤箱中(80℃以下)烘烤约5min(去除碗杯内水分)取出置于CCD高倍显微镜或金像显微镜下观察,观察项目一般为:焊线弧度、焊点位置及形状、固晶位置及银胶量、晶片表面、晶片与银胶、银胶与支架接合处是否有异常;如其均无上述不良异常时,则将其样品进行拉力测试(同时记录拉力数值),确认其拉力是否符合拉力规格(1.0mil金线,拉力min=5g;1.25mil金线,拉力min=9g),如拉力测试后,其拉力大于5g或9g以上时(实际操作上一般可以用镊子轻触金线或轻挑金线C与D间任一点),但其不良表现为以下任何一种现象(金线A、E点脱;晶片于银胶脱、银胶于支架碗杯脱)时,将均确认为NG品(此均不符合固、焊检验规范)。

备註:开盖其实分两个步骤,首先是开盖到露出金线后的分析,另外是开到晶片表面的分析。

二、不良分析之总结与结论: 2.1不良分析总结:

根据上述接收客诉之确认与分析,我们在每一步骤的确认和分析当中都可以找出或排除造成LED失效的相关因素。总结出分析中各个步骤出现异常的现象加以分析匯总,就可以判定出LED失效之根本塬因是什么。(如客户提出LED死灯失效,在确认样品时发现2焊点处有胶裂,开盖后2焊点断开,就可以判定出异常为2焊点断导致开路造成的LED不亮死灯。)

2.2不良分析之结论:

不良分析之结论的目的是告知客户为何会发生不良分析中的现象而导致LED失效,确认客诉之责任归属。通过不良分析的总结,可以透过异常现象判定出LED失效之真因,但由于影响LED性能之因素过多,LED失效塬因比较复杂,在告知客户为何会产生分析中发现的异常现象时要慎重,需要分析我司从投料,生产到最后的检验出货的每一个步骤及客户的使用方法储存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分析中异常现象的产生。可以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匯总可能之因素加以分析,排除不可能之因素,找出其真正的或最可能之塬因,分清各方责任后,告知客户,以令客户满意。

2.3还塬不良现象之实验

为了进一步向客户证实整个分析过程及所下结论,可以进行一次不良再现的实验,具体操作一般是取库存同型号产品(与客诉样品同一LOT,同一Bin code更具说服力)按照分析结论中提出异常之塬因进行模拟实验,最终使模拟实验与客户投诉现象一致。

不良再现实验不适用所有客诉,一些长期因素造成的LED失效可以以我司相关ORT实验(信赖性或破坏性实验)资料进行证实。且务必确保最终实验结果与客诉现象的一致。

叁、紧急对策及改善对策:

3.1紧急对策:

紧急对策一般是指收到客户投诉之后经过初步的确认,预见其异常产生之塬因后,立即回覆给客户或我司产销部门的一个应急处理方案。以避免在分析的时间内对客户造成更多的损失或对我司产销方面造成影响。

紧急对策中要告知客户出现异常后下一步的对策,比如请客户暂停生产,或者替换不良LED等;同时要通知我司产销部门了解此次客户投诉之明细,必要时召开客诉紧急会议,预见性提出紧急应对措施,如产线暂停生产同型号产品或库存同型号产品的紧急封存。

3.2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一般是指在完全的处理分析完客诉之后,根据产生不良之塬因提出的一套合适的具体的全面的改善方案,目的是避免类似客户投诉的再次发生。也叫永久纠正措施。改善措施一般包括给客户的改善建议(如对客户使用及存储LED方法的建议)及我司因为客户投诉而需要做出的永久纠正措施(如从製程上改善,从抽检上改善等)。一般需要我司各相关部门进行与会讨论后得出一套系统全面的整改措施,且规定出具体相关负责人及相关措施完成日期。

改善措施执行后,品保部门需要进行追踪确认及核查,确保改善措施的落实及永久执行。

四、客诉分析注意事项:

4.1处理客诉时务必要实事求是,不可欺瞒客户,发现自身问题要及时改正,切实执行相关改善措施,这样才可取得客户长期信任;

4.2 对接收客诉样品确认时,首先要确认是否为我司生产之产品;

4.3 客诉分析的每一个步骤都需拍照证实或以相关资料数据证实;

4.4 分析客诉时首先确认客户名称及不良样品所用晶片之型号,有利于客诉分析;

4.5了解晶片、封装及组装模组之基础知识,了解产线製程常见异常,有利于客诉分析;

4.6了解以往客诉案例,主要客户常投诉之机种,各机种常见投诉不良项目,有利于客诉分析;对于IR异常的分析需特别注意,需多方面考虑分析;

4.7在客诉分析总结时要向客户告知失效产品是偶然发生,极少数发生,还是批量发生或者整体发生不良。

4.8客诉分析人员一定要有品质意识,督导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客诉后之改善措施,务必确保改善措施之永久执行。

五、其他:

5.1当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过后,确认最终责任可能涉及到我司的塬物料供应商时(如支架,模粒,晶片本身质量问题导致客诉产生),需SQE(供货商管理工程师)反馈给供应商,提供相关不良样品于供应商进行分析,确认最终责任归属。SQE要及时的追踪及确认供应商分析之进展,要求其进行书面或口头的回覆,确认是供应商之问题时要监督其改善措施的持续有效执行。

5.2LED一般电性失效塬因总结:

a.VF-high//VF不稳定/开路:LED内部整个电路循环结构有一处或多处出现断开,接触不良或接触不紧密现象;主要是2焊点脱,D点断或者银胶松动,或晶片本身碎裂等,造成异常塬因主要可能是,作用的外应力过大,LED胶水问题,焊线参数问题造成的内应力过大等;

b.IR过大/短路:LED由于某种异常导致LED内部电路短路或反向电流过大;主要是ESD(静电击穿),EOS(过度电性应力),金线塌线,银胶爬到晶片表面,晶片表面存在其它导电杂质,或晶片本身问题等;

5.3LED防范失效注意点:

A.特别需注意反向电流(IR),因为一般LED出现异常先表现为IR过大,再经过逐步点亮使用后出现死灯现象,所以需注意静电防护,大电流/大电压衝击的防护等;同时厂内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IR过大产品留出公司。都是隐患。

B.产品出给客户,一定要在产品规格书中告知客户详细的使用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针对某方面对不是很了解LED封装的客户进行培训,以降低客户端使用造成的异常;

C.除去客户端本身使用不当造成的异常,封装厂本身出现异常的绝大部分因素在于人,在于人员管理,人员技能培训(製程OK情况下)。所以要把一线作业员的培训放在首位。

出现客户投诉分析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是最终的处理仍然是比较头痛的事情,因为客户不愿意承认自身问题,供应商不愿意承认自身问题,而我们自身更不愿意承认。

所以我们在把报告做的完美,做的具有说服力的前提下,还是以预防同样客诉的再发生为主的。

知识管理的流程分析法 篇3

作者简介:周祖军,AMT咨询高级顾问

知识历程图是表示在企业的业务循环中,支持流程所需的知识以及参与其中的人的图表。它从流程的角度对企业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描绘出“谁”、“何时”需要“什么”信息和知识。知识历程图与知识网络图就是一种系统性梳理和展示企业知识的管理工具。

通常绘制一个知识历程图有四个步骤

Step1:选择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并且了解该流程是如何运作的。

对于流程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公司的愿景和经营目标。如果企业的愿景规划强调的是提高客户满意度,那么可以选取一个关于售后服务的流程作为切入点,了解企业售后服务的整个业务循环;如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新产品开发,那么可以着重于研发流程进行梳理。例如我们选定盛隆公司的销售流程。

Step2:将所选的流程分解为需要采取行动的一个个关键事件点。

这个步骤主要是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所选择的流程具体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关于合同管理的流程,从最初的合同起草,审查到最后的履行,需要将每一个环节都详细的列举出来。盛隆公司中,销售过程包括寻找潜在客户,对潜在客户进行过滤,找出合格的客户,然后重点拜访,经过谈判后进入签订协议阶段。找出几个关键事件点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步。

Step3:建立人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即找出每个事件点的相关人员。

找出相关的人员,主要指的就是对于在第二步中细分的每个工作程序,需要找出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以及具体的职责。在盛隆公司的销售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销售员、售前工程师和售后工程师。

Step4:确定相关人员在该事件点所需的知识内容。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确定每个事件点所需的知识,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直接和在第三步中确定的相关人员交谈,或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来协助确认知识点。例如在盛隆公司销售流程中的协议签订阶段,所需的知识包括技术规格、定价/合同政策、售后支援政策和客户政策等。

参照上述的四个步骤,我们就可以绘制出一张知识历程图,如图1。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历程图就是一份构建人、流程与知识之间关系的蓝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将知识游离于组织和流程之外的错误认识,将人、组织、流程和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单纯依靠知识历程图,我们仍然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这些知识如何放到我们的知识库中去?这些知识应该由谁来建立、谁来维护和更新?如何促进这些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这时我们就需要一张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图是将在前面稽核出来的知识按照方便使用和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建立中心知识(如财务知识、生产知识、客户知识等)以及围绕在中心知识周围的卫星知识。同时,对每一个知识中心指定相应的维护人员,明确他们的职责,甚至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组织来负责这件事情。还要制定一些制度,包括:鼓励大家使用和更新知识的制度、不同知识的共享范围(安全权限)的规定等。

绘制知识网络图三个步骤

Step1:确认中心知识内容。

通过知识历程图,我们可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而确认中心知识内容就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例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生产中心、销售中心、客户中心、财务中心等。这样的目的就是对于企业的知识有个明确的分类,以便看出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样,分类的时候需要结合公司实际的运作情况,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客户为中心。

Step2:分解卫星知识内容。

围绕在中心知识内容周围的知识就是卫星知识。分解卫星知识内容,就是从第一步中的中心知识入手,对其进行细分并整理为第二层分类。对于这个层次的分类需要注意两点:卫星知识的分类应该从知识内容入手,而不是单单局限于部门内;卫星知识的分类范围不宜过大,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Step3:为每个卫星知识配备负责人。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已经确认的知识内容指派一个负责人,即为每个卫星找一个主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知识内容的质量,整理知识发布者的信息,以便人们在访问的时候知道可以和“谁”就这类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寻求帮助。

知识历程图展示的是人、知识、流程之间的关系,是按着时间顺序将知识点进行梳理;而知识网络图是将知识历程图中找出的点以网状图的形式建立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时间性。可以说知识网络图是将企业各个业务的知识历程图之间建立起联系。

[编辑 陈建光]

流程再造与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分析 篇4

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及其涵义、原则和方法

对于流程的定义, 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系统地将流程作为一个重要分析对象的是迈克尔·波特, 他把这个概念运用到“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之中。达文波特将流程定义为“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

之所以注重研究流程, 原因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流程是实现某个业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品竞争转变为服务的竞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 (变革) 管理已成为当代企业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谓流程再造, 就是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 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

美国的哈默教授等管理学家在对世界范围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 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 (BPR) 的思想。流程再造的内涵就是基于信息技术, 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服务, 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改造的哲学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 以“流程导向”替代“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思路。

(一) 流程再造的原则和方法

BPR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迈克尔·哈默为流程再造总结了八条一般性基本指导原则。

1. 要围绕结果进行组织, 而不是围绕任务进行组织。

企业应当围绕某个目标或结果, 而不是单个的任务来设计流程中的工作。

2. 要让利用流程结果的人执行流程。

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和专门技能越来越普及, 部门单位和个人可以自行完成更多的工作。那些用来协调流程执行者和流程使用者的机制可以取消。

3. 要将信息处理工作归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流程。

4. 要将分散各处的资源视为集中的资源。

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网络和标准化处理系统, 在获得规模和合作好处的同时, 保持灵活性和优良的服务。

5. 要将平行的活动连接起来, 而不是合并它们的结果。将平行职能连接起来, 并在活动中对其进行协调。

6. 要将开展工作的地方设定为决策点, 并在流程中形成控制。

让开展工作的人员决策, 把控制系统嵌入流程之中。

7. 要从源头上一次获取信息。

当信息传递难以实现时, 人们只得重复收集信息。如今, 当我们收集到一份信息时, 可以把它储存到在线数据库里, 供所有需要它的人查阅。

8. 领导层要支持。

流程再造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领导层真正富有远见。除非领导层支持该工作, 并能经受住企业内的冷嘲热讽, 否则人们不会认真对待流程再造。

(二) 流程再造的基本方法

BPR在具体做法上,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般来讲, 流程再造应用ESIA方法, 即E (eliminate) 清除、S (simplify) 简化、I (integrate) 整合和A (automate) 自动化。

1. 清除。

清除是指将企业现有流程内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应该发现并消除非增值活动, 如过量生产和供应、等待时间、运输、移动、失控流程中的加工处理环节、缺陷、故障与返工、重复任务、调停、检验、监视和控制等。

2. 简化。

简化是指在尽可能清除了不必要的增值环节后, 对剩下的必要活动进行简化。如程序和流程、沟通流程、技术分析流程和问题区域设置流程等。

3. 整合。

整合是指对分解的流程进行整合, 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 使流程顺畅、连贯。如果一项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 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不但不易于查明原因, 更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进展。

4. 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在设计流程时要考虑IT的支持, 即将信息系统与流程再造有机结合。在完成了流程与任务的清除、简化和整合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实现以流程加速与提升顾客服务准确性为目标的自动化。

二、会计流程的概念以及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流程是指财务部门为实现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不论提供何种服务, 会计流程都可概括为三类主要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报告信息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形成原始凭证;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形成记账凭证和账簿;报告信息活动形成财务报表, 供企业管理者和外部使用人 (投资人、政府、债权人) 使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因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源于落后的劳动力分工理论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基于帕乔利会计理论发展而来。帕乔利的思想核心就是分类系统即会计科目表。人们使用会计科目表对组织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度量结果分类汇总, 通过财务报表将组织汇总的数据提交给用户。

会计循环是经历一系列顺序的活动。

会计期间:设置科目、提供科目期初数、选择会计方法、收集或提供所有交易或事件的数据并记账、汇总会计数据, 编制会计报表。

在会计核算流程中, 始终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 业务不断复杂, 原来手工信息处理和手工信息传递以及基于纸质的凭证、账簿信息管理越发显示出不足。在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 人们按照劳动分工论思想, 将会计核算按照原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相对独立的项目分类进行工作。随着IT技术的广泛开展, 财务软件等IT技术也被积极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但在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 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流程, 通过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存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 完成相应的工作, 并没有充分发挥IT技术重新设计流程的优势。虽然IT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把大量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但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本质, 会计流程仅仅是手工流程的模仿。

(二)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无法正确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1. 只采集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数据子集而忽略管理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中, 会计师并不采集全部经营活动的数据, 而只是采集其中一个子集,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数据集才会成为采集对象。会计师通过判断来确定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信息, 从而作为收集的对象。其结果是同一经营活动的所有相关数据, 在财务人员手中, 只有会计事项数据。因此, 传统的会计流程设计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 同时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度与沟通性降低。

2. 以高度重复汇总方式存储数据, 难以反映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

原始凭证包含了经营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 但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处理过程是按照会计事项的定义将原始凭证进行一次次地筛选、过滤、汇总后, 形成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报表。这种处理过程使同一数据被重复存放。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报表之间的区别仅是其汇总程度的不同。这种会计信息很难反映经营活动的实质, 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

3.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产生的信息单一,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 财务报告流程仍然遵循会计科目加工、汇总生成借贷余三栏式会计账簿, 并编制三张财务报表。但是, 这些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信息比较单一, 对管理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管理者已不再把财务数据作为评价经营业绩的惟一依据, 而是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度量结果来作出判断。如大型高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 现在直接负责建立用于度量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系统。

(三)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支持实时监控

运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落后于物流信息, 会计账与实物账往往不同步。会计账与财务报告从来不是当前时点的余额, 以致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因为, 会计数据的采集通常在业务发生之后, 而不是在业务发生之时同步实时采集;会计数据加工是对滞后的采集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等;财务报告不能直接使用, 必需经过若干后台加工后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在经济信息纷纭变幻的今天, 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它的有用性和控制力度。如当一笔超过标准的采购费用发生时, 或者一笔非法的投资事项发生时, 实时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实时控制超标或非法事项的发生。但当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使管理者不能得到所需要的实时信息时, 他就会到其他系统去寻找。当管理者从其他系统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时, 会计信息的价值就会迅速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用性。当今社会经济业务节奏快、信息量大, 许多已超出了传统劳动力分工理论的业务范畴。随着用户对信息和需求预期发生改变,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也必将更新。

三、应用流程再造理论优化传统会计核算流程

流程再造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流程分析与诊断、流程的再设计、流程重组实施三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过程中逐项进行流程优化。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及优化,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 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 要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 找出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非增值环节, 分析其中的问题, 并做出诊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 会计部门采集经营活动信息, 获取业务单据, 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及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环节和工作, 将业务单据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各自独立运行, 二者在信息传递中存在非增值环节,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 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 通过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融入流程设计, 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 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 使其趋于合理化。如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模式下, 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特别是编制记账凭证环节降低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 财务分析和决策职能得不到发挥。运用ESIA方法, 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 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

第三, 流程重组的实施。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 需要借助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 该平台可以自动将业务单据转换为记账凭证。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 就生成各种业务单据, 同时生成记账凭证, 从而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和同步。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当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 并利用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定义和存放本企业的记账凭证模式, 保证业务发生时, 会计信息系统实时、高效地生成会计信息, 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和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 (第三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流程再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77710.htm.

WordPress程序流程分析 篇5

包含wp-blog-heaer.php

包含wp-load.php

包含wp-config.php

数据库、语言包配置等

包含wp-setting.php

对各种运行环境做兼容性处理

定义路径常量等

载入公共函数,类

初始化公用对象(数据库等)

魔术引用处理

运行wp;

初始化

发送HTTP头信息

post (文章数据)查询,这里很关键,整个wp站的post 数据都是通过这里查询的,

包含template-loader.php

根据页面类型载入不同的模板页面文件

——————————————————————————————————————————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WordPress的程序结构 是很特别的,也不象一些普通的面向过程,也不是MVC,总之就是他自己的程序结构,

管理资料

在模板前面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公共处理,但是把post的查询的逻辑处理放在公共处理中。因为整个WordPress的页面基本上都有查询post。

其它的逻辑操作基本上是在模板中调用的(比如评论),所以它的模板并不是单纯的V,可以算是C+V。

简析设备制造及故障分析流程 篇6

关键词:制造;故障分析;功能

一部整机的设计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要求,同时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并且满足一定的经济性,同时兼顾外观及人体工学要求。其中使用功能的要求首先要得到满足,这是设计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三个方面就不重要,某些情况下,安全性或者经济性可能也变成重点考虑的问题。

综合诸多方面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就要进行整机设备的设计,图1给出了设备制造流程。设计过程中涉及到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问题。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影响到使用性能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是否容易早期失效;也影响到安全性、经济性、外观等方面。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可靠直接影响到使用功能能否得到满足、可靠性及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综合考量对于设计出一部使用功能足够、安全性高、经济性良好、兼顾外观要求的机器是有利的。

下个环节是零部件的毛坯选择及成型方案选择问题。由于设备类别的复杂性,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及毛坯成型方案也较为复杂。一般而言,金属材料所占份额仍较大,毛坯选择经常在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之间进行。毛坯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力学性能要求、工艺性能、经济性及现场条件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材料选择得当,毛坯方案不合理,也会导致使用功能不足的现象发生;某些情况下毛坯方案不合理也可能导致经济性欠佳。所以,合理的毛坯选择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加工制造是毛坯成型的下一个环节,通常涉及到传统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基本环节,某些零件可能采用特种加工方案。这些环节主要满足形状、精度、粗糙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满足强度、刚度、硬度、韧性等方面的要求。

对所设计的零件、部件制造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装配。装配过程需要满足的内容一般包括:清洗、润滑、密封、公差、涂装等方面的要求,在装配过程中如果这些环节没有做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铁屑装配到机器中会引起急剧磨损,公差要求没有达到会导致配合不良,装配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应力等。

当一台整机投入使用后,就进入到服役阶段。在服役阶段中涉及到工作条件是否在可控范围内,以及对机器的保养是否定期、合理等,这些方面都对机器的正常使用起到关键的作用。超出设计要求、较为苛刻的服役条件、不合理规范的使用及保养都是机器早期失效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及合理的保养,机器就可以达到设计寿命,但在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机器失效的情况,有些情况下很容易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但是某些时候早期失效可能就需要经过较为系统的故障分析才能解决问题,系统的故障分析应该如图1所示,从设计、毛坯成型、加工制造、装配、服役等方面分别进行考察,从而找出问题所在,机器早期失效的原因可能涉及如上环节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篇7

可见在传统的工作分析中, 更加重视对于工作本身的认识, 并没有把具体职位融入到整个公司流程中去, 认识到工作的具体位置。我国目前对于工作分析方法的使用, 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 各类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使得组织中的职位也在不断变化。

一、传统工作分析方法无法面对当今职位分析需要的表现

第一, 传统的工作分析缺乏系统思考、整体思考, 缺乏对组织流程的融合。传统工作分析注重独立的、事先确定的工作职责, 忽视了工作中的工作联系, 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变化对工作分析的需要。与此同时,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面向市场的流程再造, 来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任何职位必须在流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必须根据流程来确定其工作内容与角色要求。这就要求工作分析必须与流程相衔接。而许多企业在开展职位分析时, 往往缺乏对流程的系统分析, 没有深入研究职位和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没有根据流程来进行职位分析, 结果造成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与流程的要求相脱节, 最终影响了流程的速度与效率。

第二, 由于工作分析并未建立在组织和部门业务流程整体分析基础之上, 而是主要以任职者访谈或书面调查的形式获得职位说明书编制所需信息, 而当前任职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常常会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 造成工作描述信息失真。

第三, 在传统的以职能组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 流程隐蔽在组织架构背后, 从而使得企业的所有人员都从职能而非流程的视角去看待企业的运作。伴随着工作职责丰富化、扩大化及职责交叉增加了职位、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工作分析, 在分析部门工作任务、个人工作任务的时候, 虽然能够解决企业任务、部门任务以及个人任务的逻辑关联性, 但是还不能够解决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的任务协调问题。不可避免产生个人仅仅从自己部门或个人的角度看待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 认为个人或者部门的目标是凌驾于其他部门和员工目标之上的。

第四,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而伴随着我国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 由依靠能源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 使得我国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应不断增加, 满足企业对科研创新、积累知识产权的需要。而且伴随着知识型工作的增加和工作复杂程度的提高, 工作的完成也越来越依赖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得知识型员工对组织贡献较少的取决于个人直接的工作成果, 而较多的取决于整个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而且, 在团队合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交叉、职责互动, 这样可以打破组织内部的本位主义和局限思考, 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是团队创造的源泉。但是这样使得稳定的职位和固定的职责逐渐消失, 使得传统的工作分析失去了研究与分析的对象。

为了提高工作分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使工作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更能满足组织的需要, 工作分析的过程应该建立在不同组织的不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进行工作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组织业务流程和各职能部门进行整体的梳理。流程是组织工作的一种方式。工作根据其在组织内的流动来组织, 流动中不同的人为整个流程创造价值。通过有效梳理企业业务流程, 可以明确当前对职位的要求以及每个职位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与定位。

对于流程的梳理, 我们可以根据表1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对于一项任务, 既可以完成直线流程具体工作职责的展示, 同时也包括了在一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此同时, 组织外沟通、部门外沟通也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来, 使得在完成具体任务时, 与外界联系也更加紧密起来。绩效指标与具体任务联系在一起, 使得绩效考核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理解性, 操作更加方便。

二、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的优势

第一, 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与传统的工作分析的区别主要是在流程的梳理过程中, 确定工作的职责、工作关系、工作权限。在每项工作中, 该职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应该如何处理与流程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职位, 各项职责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并列型, 职责与职责之间相互并列, 不存在顺承关系;流程型, 上一职责的工作成果构成下一职责完成的工作输入;网络型, 存在某一核心职责, 其他职责彼此并列, 其成果成为该核心职责的工作输入;混合型, 上述几种类型的混合体。

职位内部各项职责之间并非简单的拼凑与组合, 而是通过这种职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理清职责之间的关系之后, 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职位在企业流程中的位置。根据职位中任务的流入和流出, 找出与该职位在流程中的上游职位和下游职位, 对该职位与上下游职位之间的职责关系进行确定。确定该职位与上、下游职位之间是否存在着“职责上的重叠”、“职责上的真空”或者职位之间的错位。

在理顺职位之间的职责和关系之后, 我们需要确定不同的职位在该事项上到底具有多大的控制能力和制约能力, 相对于流程中的其他职位, 该职位的相对重要性。例如, 对于一份文件的形成, 往往需要经过“起草、审核、审定”等三个环节, 而这三环节可以在某一职位内部完成, 也可以由不同职位来完成。在这份文件的行程中, 不同职位就有着对一个任务额的不同权限, 有着不同的负责范围和层次。

第二, 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更加注重职位的内外部沟通联系。从上司权利转向顾客权力, 从上级协调转向同级协调, 使传统的以对任职者本人及其上级进行调查来收集职位信息的方法, 已不能全面把握职位的工作内容与任职要求。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使得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流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与组织内部其他职位以及组织外部机构也就有着不同的工作联系, 在工作分析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到通过上级以及任职者本人对于职位的认识, 同时也要考虑到工作职责相关的上游、下游对于此职位的期望, 将此转化为对该职位的目标与职责。尤其是要重视在与顾客直接联系的流程中, 培养从对上级负责向对顾客负责的转变, 注重顾客对于此职位工作内容的要求, 树立客户本位的思想, 从而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效果。将顾客的思想纳入到工作分析这个最为基本的分析环节当中来, 就是将其作为员工工作的核心内容, 有利于面向现在的个性化需求, 使得组织在产品、服务、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第三, 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强调了团队合作。基于流程的工作设计以“流程”为中心, 而不是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 实行根据工作任务组成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并连成相应的业务流程, 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现代的工作分析应注重任职者之间的协作, 研究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应有利于增强工作团队的集体绩效和凝聚力。鼓励员工的全员参与, 因为这涉及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以流程为导向使得部门主管不能只将精力集中于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 而忽视企业整体目标和利益。在流程管理与协调过程中,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 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 只有整个流程团队的整体努力, 才能达到结果的优化, 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 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为业绩的考核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通过分析在职责完成的整个流程中存在着的那些关键点, 从这些关键点中找到对整个职责的完成效果影响最大、最为重要的关键点, 来作为业绩标准, 而这种方法只能建立在对整个业务流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基础上, 对职位职责细分。由于这种绩效考核是建立在具体职责分析的基础之上, 流程职责对应着考核指标, 能够减少被考评者对于绩效指标的怀疑和抵触。但是我们要强调, 并不是每个职位的每一个职责都可以做出绩效指标, 当一些职责非常具体和细致时, 是无法考核的。因此, 我们只要抓住流程中的那些关键职责, 相对应的做出关键考核指标即可。

参考文献

[1]段磊.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J].人力资源, 2009 (6) .

[2]周树平.基于部门职能梳理的工作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06 (1) .

[3]李文东, 时勘.工作分析研究的新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

LTE切换流程分析 篇8

作为TD-SCDMA演进技术的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即分时长期演进)系统,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采用快速硬切换方法实现不同频段之间以及各系统间的切换,从而更好地实现地域覆盖和无缝切换。

1 切换技术

切换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测量、上报、判决和执行。切换主要分成切换准备、切换执行和切换完成3个部分,其中e NB包括基于无线质量的切换,其原因是UE的测量报告显示出存在比当前服务小区信道质量更好的邻小区;基于无线接入技术覆盖的切换,其原因是在UE丢失当前无线接入技术(RAT)覆盖从而连接到其他RAT的情况下产生的;基于负载情况的切换,用于当一个给定小区过载时,尽量平衡属于同一操作者的不同RAT间的负载状况。

2 切换类型

LTE切换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系统内切换;

(2)e NB内切换(intra-e NB):同一个e NB下2个小区之间的切换;

(3)e NB间切换(inter-e NB):X2切换、S1切换。不同e NB下的2个小区之间的切换;

(4)系统间切换:E-UTRAN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切换(inter-RAT)。

3 切换原则

(1)e NB选择信号最强(RSRP/RSRQ值最大)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2)如果目标小区同时存在S1和X2接口,则进行X2切换。

4 切换方法

采用了UE辅助网络控制的方法,分为测量→上报→判决→执行4个步骤。

5 切换流程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这条消息是用来修改RRC连接配置的,主要内容包含测量配置(meas Config)、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 Info)、无线资源管理(RBs、MAC层主要配置、物理信道配置)、NAS消息和鉴权配置。切换命令为携带IE 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5.1 e NB内切换

e NB内切换流程如图一所示。

(1)e Node B根据区域限制信息配置UE的测量过程,并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发送测量控制信息给UE。UE按照e Node B下发的测量控制在UE的RRC协议端进行测量配置,并向e Node B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表示测量配置完成。

(2)UE按照测量配置向e Node B上报测量报告,包含服务小区和邻小区信息,如RSRP、RSRQ测量信息。

(3)e Node B基于测量报告和无线资源管理信息作出UE切换的判决。当e Node B认为切换有必要,就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小区,请求接入控制目标小区。

(4)目标小区进行资源准入,为UE的接入分配空口资源和业务的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承载资源。

(5)源小区将切换执行时UE接入目标小区所需的参数生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息发送给UE执行切换。主要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6)与目标小区完成上行同步。

(7)UE接收到包含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重配置消息后,中断与源小区的无线连接,并开始同目标小区建立新的无线连接,在这段时间内,数据传输被中断。e NB内切换信令流程如图二所示。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该消息携带有IE Mobility Control Info,表示切换命令。

5.2 基于X2的切换

基于X2的切换流程如图三所示。

(1)Source e Node B根据区域限制信息配置UE的测量过程,并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发送测量控制信息给UE。UE按照e Node B下发的测量控制在UE的RRC协议端进行测量配置,并向e Node B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表示测量配置完成。

(2)UE按照测量配置向e Node B上报测量报告。Source e Node B基于测量报告和无线资源管理信息作出UE切换的判决。当Source e Node B认为切换有必要,就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小区,请求接入控制目标小区的Source e Node B。

(3)为了在目标侧为切换预留资源,Source e N-ode B向Targete Node B发送Handover Request信息,并传送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UE上下文信息、SAE承载ID、SAE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目标小区进行资源准入,为UE的接入分配空口资源和业务的SAE承载资源。

(4)目标小区资源准入成功后,向Source e N-ode B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源e NB已在目标e NB中准备好资源。包括:SAE承载信息。

(5)Source e Node B将切换执行时UE接入目标小区所需的参数生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到UE。主要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6)该消息由源e NB发送给目标e NB,用于在切换过程中发送上行/下行E-RAB的PDCP SN和HFN状态。

(7)与目标小区完成上行同步。

(8)UE接收到包含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重配置消息后,中断与Source e Node B的无线连接,并开始同Target e Node B建立新的无线连接,在这段时间内,数据传输被中断。这其中包括下行同步建立、定时提前、数据发送等步骤。当UE成功接入到目标小区,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到Target e Node B去指示切换进程对于UE已完成。

图四是在e NB侧跟踪到的基于X2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5.3 基于S1的切换

基于S1的切换流程如图五所示。

(1)Source e Node B根据区域限制信息配置UE的测量过程,并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发送测量控制信息给UE。UE按照e Node B下发的测量控制在UE的RRC协议端进行测量配置,并向e Node B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表示测量配置完成。

(2)UE按照测量配置向e Node B上报测量报告。Source e Node B基于测量报告和无线资源管理信息作出UE切换的判决。当Source e Node B认为切换有必要,就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小区,请求接入控制目标小区的Source e Node B。

(3)Source e Node B向MME(Mobility Manage ment Entity)发送Handover Required信息,用于请求目标端准备资源,并传送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TAI信息、UE RAN上下文信息等。

(4)为了在目标侧为切换预留资源,MME向Target e NB发送Handover Request信息,并传送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UE上下文信息、SAE承载ID、SAE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

(5)目标小区资源准入成功后,向MME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已在目标e NB中准备好资源。包括SAE承载信息。

(6)MME向Source e Node B发送Handover Command消息,通知源e Node B,目标端已经准备好切换的资源。包含SAE承载ID、下行传输层地址等。

(7)Source e Node B将切换执行时UE接入目标小区所需的参数生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到UE。主要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8)该消息由源e NB发送给MME,用来传输PDCP接收和发送状态序列号。

(9)该消息由MME发送给目标e NB,用来传输PDCP接收和发送状态序列号。

(10)与目标小区完成上行同步。

(11)UE接收到包含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重配置消息后,中断与Source e Node B的无线连接,并开始同Target e Node B建立新的无线连接,在这段时间内,数据传输被中断。这其中包括下行同步建立、定时提前、数据发送等步骤。当UE成功接入到目标小区,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到Target e Node B去指示切换进程对于UE已完成。

在e NB侧跟踪到的S1的切换信令流程如图六所示。

6 结束语

移动新技术发展迅速,也有很多关于切换的技术问题,新技术对切换的要求也更高,切换的方法随着接入方法的改变而跟着改变,现在已实施的标准中,LTE系统对系统内切换已有了详细的方案,在后续的工作中,除了对已有流程分析测试外,还要分析不同系统间的切换方法、切换协议。

摘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的LTE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LTE在不同条件下的切换,以及切换的种类、原则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切换的流程及信令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分时长期演进,切换,信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参考文献

[1](瑞典)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Johan Skold,著.堵久辉,缪庆育,徐斌,等译.3G演进:HSPA与LTE[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美)Harri Holma,Antti Toskala,著.郎为民,译.UMTS中的LTE:向LTE-Advanced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曾召华.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分析 篇9

实验室样品管理工作存在于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每一步, 属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实验室样品管理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将直接决定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所以, 提高实验室样品管理的质量, 不仅能够加强对检测对象的计量认证, 而且还对实验室整体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室需要对样品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以确保样品的质量。

2 环境检测实验室样品的特点

2.1 种类多, 数量大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按照监测类别可以分为监督监测、委托监测、验收监测、例行监测以及其他类别的监测等, 而每种监测又可以分为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 样品量大, 种类多, 每个样品又有多个检测项目。有些实验室承担的监测任务重, 业务量大, 每天流转的样品数量很大, 较容易发生样品混淆、遗失和交叉污染等等, 管理工作繁重。

2.2 形态多样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包含了固态、液态、气态、放射性类、物理类、生物和微生物等, 样品形态多样复杂, 既有现场监测, 也有实验室内分析测定。

2.3 易变质, 保质期短

环境监测样品较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如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大部分检测项目的有效保存期短, 有些样品甚至只能保持几分钟, 需要在现场测定。

2.4 样品有危害性, 威胁环境及人身安全

有的样品毒性很大, 对环境的污染性极大。如果在样品流通中管理不善, 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例如重金属样品、强酸强碱、放射性物质等样品。

2.5 测定结果范围广, 样品间易发生交叉污染

环境监测样品测定的结果范围很宽, 从痕量的环境样品到高浓度的污染样品, 浓度跨越几个数量级, 因此样品之间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测定的时候会对一些精密的监测仪器形成较大的冲击。

3 实验室样品管理要求

3.1 制定样品管理规范

(1) 程序化样品管理流程:一般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包括样品的接收、标识、确认、流通、存储和清理等步骤。

(2) 实验室需根据相关规定, 制定符合实验室自身情况的具体样品管理规范, 参照相关的质量标准、程序规范和操作指导等文件, 对样品开展程序化的管理, 确保样品检测过程的正常进行, 为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树立标准。

3.2 建立样品标识系统

由于实验室样品的种类繁多, 管理复杂, 因此实验室需要建立规范化的样品标识系统。标识的依据可以是送检部门、样品种类和样品来历等。当样品被接受后, 需要马上做好证明身份的唯一标识。这个标识有两个目的:第一, 能够证明样品唯一身份, 无论是在样品检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唯一的编号;第二, 样品上只有唯一的编号, 可以保证样品信息和样品的有效分离管理, 样品在检测中安全性更高, 避免了外界干扰。

4 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

4.1 样品的接收

样品的接收是整个样品检测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样品的接收必须由专门的样品接收员来完成。当接收样品时, 样品接收员需要和送样人一同对样品进行各项基本数据的核对, 再详细记录样品的各项数据, 保证样品的原装性。同时, 对样品进行初步观察, 确认是否能够进行检测。最后, 详细填写好样品接收单, 待双方签字完毕后即可进行检测。如果抽样检测的样品不能满足检测的基本要求, 可以拒绝检测或两方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样品处理方法, 注意做好相关事宜的记录。

4.2 样品的标识

当样品被接收后, 需要先把样品放在待检区, 再对样品进行标识, 样品的标识应放置在明显醒目又不妨碍检验的地方。样品标识的基本内容包含样品的名称、编号、规格和状态等, 样品标识上的文字必须清晰可见、简单明了, 永远不会因标识的不清楚而造成样品的混淆。样品的标识是唯一能辨别样品的标签, 需要存在于样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

4.3 样品的确认

当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进行基本性能标识和记录后, 应由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确认。检验人员需凭有效凭证, 到样品库取到样品, 并仔细填写样品流通证。当检验人员收到样品后, 需立即对样品的基本情况进行确认, 其中包括样品本身状态、是否符合对应的检测方法以及是否符合送检方的基本描述。如果发现样品本身状态不正常, 或样品和送检方描述不同, 或对对应的检测内容描述不全面等情况, 检验人员需记录出现的所有问题, 和送检方沟通好, 待疑问都消除后, 才能开始检验。

4.4 样品的流通

当样品进行流通时, 样品上的标识将是唯一可以辨别样品的根据。在样品检验的每个步骤, 样品上的标识都需要不能被破坏,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任意改变或勾画样品上的标识, 检验记录中也一直记载样品的原始编号。当样品被加工、处理、测试和流通时, 需要有效保护样品, 使样品远离有害源。当检测完成后, 检验人员要立即清洁好样品, 送到样品储存库, 由专门人员进行样品的核对和登记。

4.5 样品的储存

实验室需要设置特定的适合样品储存的地方。对于不同种类的检测样品, 应做到分类放置、标识一目了然, 记录和实物一致。样品的储存环境需要保证样品的安全, 做到无污染, 无腐蚀、干燥通风。针对特定的样品, 需要在特殊环境下和条件下储存, 需要严格把控环境指数, 做好详细的记录。检测人员在进行样品的储存时, 保证样品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对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危险品需要特定存放, 远离其它样品, 并做好醒目的标识。

4.6 样品的处理

当样品检测完毕后, 需要进行分类, 参照不同种样品各自的规范、规程和处理意见书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检测客户需要将样品取回, 也必须严格遵从样品处理规范中的规定进行样品的取回, 如果样品存储一定期限后再由客户取回, 需要经过申请、审核和批准后才可以取回样品。如果样品已经过了保存期, 就需要实验室和送检单位进行沟通, 共同处理样品。在样品进行处理时, 管理员要做好记录。

4.7 样品的安全

样品管理的每一步, 尤其是对样品的检测、储存和处理, 都需要遵守严格的保密制度, 加强对样品相关信息的保密工作。储存的样品无特别指令不能随意动用, 对于有特别指令的样品, 需要满足相关要求, 确保达标。同时, 在样品接收、流转、储存、处理和信息管理等步骤, 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保证样品不被破坏, 机密信息不会泄漏。

5 结语

实验室样品管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部分, 样品管理是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样品管理水平的高低, 能够体现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及检测权威。实验室需要对样品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确保样品的质量。样品管理工作十分细小琐碎, 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管理过程中, 需要一定的耐心, 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获得更多的经验, 全面提高样品管理工作的效果。

摘要:指出了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很多实验室面临着许多挑战, 主要表现在检测种类繁多、样品数量巨大和样品存放难度提高等, 因此, 实验室样品管理问题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以检测质量控制为衡量标准, 因此样品的管理工作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尤为重要, 样品管理是否妥善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重复性和有根据性。以环境检测为例, 分析了环境检测实验室样品的特点, 提出了实验室样品管理的要求, 最后详细分析了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

关键词:实验室,样品管理,环境检测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农机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 (10) .

[2]俞梁敏, 严闪军.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特点及管理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 2013, 26 (2) .

[3]徐辉.检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1 (1) .

浅析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篇10

关键词:岩石矿物,分析,误差,眼睛

岩石矿物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在实际工作中, 要想知道这些矿石里面含有哪些矿物, 具体含量是多少, 就需要有一定的分析步骤, 这样才不会漏掉有用的矿物, 达到最大的经济价值,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试样的加工

关于试样的加工, 如果采用的操作方法不恰当, 会给指导找矿、勘探或计算储量造成失误, 因此必须遵守我国地质系统的有关规定, 严肃认真对待矿物试样的加工。原始样品送到实验室时, 根据矿种和要求的不同, 会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 而实际用于分析的试样一般仅需几克, 因此需要对试样进行粉碎或缩合, 达到一定的细度, 获得一定量 (一般为100克) 能代表原始样品组成的均匀的试样。

二、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

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测出有用成分及其含量, 避免盲目性, 可以用化学分析法和发射光谱分析法。试样加工好以后, 必须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以便了解试样中含有哪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大致含量和比率等, 然后结合地质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和实验室的工作条件来确定对待测元素应采用的测定方法和消除干扰的方法。

三、选择测定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和产生的发展, 岩矿分析中要求测定的项目越来越多, 难度越来越大, 而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元素均有多种测定方法, 根据定性和半定量的结果, 对待测元素的含量和共存元素含量的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 对试样中含量高的待测元素, 应采用重量法、容量法等进行测定, 而对于含量低的, 则用比色法或其他一起分析方法测定。对于共存元素含量, 则采取相应的测定方法来测定,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例如氨分离碘量法适用于钙、镁含量低的试样中铜的测定, 六偏磷酸钠碘量法适用于钙、镁含量较高的试样中铜的测定, 因此, 了解到试样中钙、镁等共存元素含量的高低时, 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定,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拟定分析方案

拟定分析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环节, 它涉及各元素的测定方法和分离方法间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等问题, 需要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需要考虑试样的分解方法, 干扰元素的消除办法和具体测定方法。所拟定的方案最好是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方案, 即最好是同一称样经过分解后, 就能分取溶液进行数个组份的测定。值得注意的是, 任何分析方案都有局限性, 要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 不断更新旧的分析方案。

五、分析审查结果

审查分析结果是整个实验工作的重要一环, 目的在于进一步发现问题, 保证质量。在分析方案选定之后, 需要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审查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六、关于岩石矿物分析的误差问题

任何元素或组分的测定过程, 都包含方法、仪器、操作者三个因素。岩石矿物分析技术存在着一个限度 (由测量结果的用途决定) , 不论使用多么完善的方法, 仪器多么精良, 操作多么熟练和精良, 测得的结果的可靠程度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 即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含量之间的差数问题, 有的可以避免, 有的不可以避免, 如由于包括仪器不良或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操作误差、人身误差都可通过适当的措施使之消除或减低到很小, 但方法误差却不同, 如不改变测定的条件, 产生的误差总是相同, 例如在用动物胶凝聚测定二氧化硅的试验中, 结果总要偏低千分之几, 这就是方法本身产生的误差。方法误差在岩石矿物分析中很普遍, 在考察寻找一个方法不正确的原因时, 应当取用不同的试样量, 以便精确表述数据的集中或分散程度, 揭露可能存在的误差。总之, 在实际工作中, 要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技术、仔细操作, 才能在一定限度内获得一个相对正确的可靠的结果。

七、小结

综上所述, 矿物岩石分析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 设计、拟定分析方案, 才能通过矿物岩石元素分析来判断出矿物岩石的经济价值等各项指标, 才能指导综合回收矿物。因此, 对于每个地质工作人员来说, 做好矿物岩石分析的每个细节, 不漏掉有用的矿物, 达到矿物的最大的经济价值, 才能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汤淑芳、符斌、李华昌:《矿物分析技术及进展》[J].分析试验室, 2004, (03) .[1]汤淑芳、符斌、李华昌:《矿物分析技术及进展》[J].分析试验室, 2004, (03) .

[2]汤志勇、邱海鸥、郑洪涛:《岩石矿物分析》[J].分析试验室, 2006, (09) .[2]汤志勇、邱海鸥、郑洪涛:《岩石矿物分析》[J].分析试验室, 2006, (09) .

[3]岩石矿物分析编写组:《岩石矿物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 253-270[3]岩石矿物分析编写组:《岩石矿物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 253-270

有关电视台节目片头创作流程分析 篇11

关键词:电视台 节目片头 创作流程 分析

传统电视节目并未完全具有三维立体动画的效果,只是字幕图文的三维运动,整个的电视节目并没有完全实现三维动画,然而这种字幕图文的三维效果是由一台字幕机和3DS软件相互作用配合实现的,然而字幕机这种设备并不具备高端的技术特征,内部存储量具有一定限度,在3DS内部所生成的立体图像所显示的时间也不过十秒钟,为了达到一次原始电视节目片头的制作,制作人只有将TGA图像导出到录像机中,然后用简单连续录制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无法制作出完美的电视节目片头。

一、电视节目片头制作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电视编辑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与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设备就是非线性编辑设备,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相比,这一电视节目的编辑技术不但运算速度快,而且其内存容量也大有增加,其内部含有各式各样的三维软件,传统的3DS已经更新换代为3DSMAX,这种软件具有其他软件不具有的效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三维建模功能,涉及到的材质以及背景灯光等也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这种三维动画的制作与生成的功能也更加强大,现代的更多的电视台都应用到了这种技术设备,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影视企业也应用这一技术来制作影视作品,这一技术能够保证做出的影视作品更加与角色的设计相符合,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3DSMAX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从当初的2.5到后来的3.0 再到后来的6.0可能会上升到更加高级的类型。

现代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中,在编辑系统内部已经设置了3DSMAX,premiere,after effects——諸多的软件技术,而且研发这些软件技术的生产企业也制作出了相应的非编软件,在这些软件的相互配合之中,会获得一个视觉效果良好,音乐与图像都带有震撼力的电视节目片头。

二、新技术下的电视节目片头的制作过程

接下来,采用新技术也就是:3DSMAX以某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分析电视节目片头的制作过程。

例如:要求制作出一个题目为“和谐、创业、发展”为主题的新闻节目片头,这个节目片头的时间长大十二秒钟。

第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全局构思。要考虑这个栏目的主题怎样运动才是科学的,怎样设置其中的关键字才能达到既美观又科学。

在对全局设计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之后,寻找一个视觉效果良好,含义深刻的静态图片,也可以找到一个与节目片头相适应的动态的AVI视频来作为节目制作的底片,倘若这个底片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对其进行修理,逐渐完善,这个过程可以在photoshop软件中进行,也可以在后期制作中加以完善,但是事先一定要将节目片头的关键字放在photoshop中制作好,以便在后期制作中加以应用。

第二步,要调取一小段AVI视频,这个视频可以通过利用一些图像镜头做合成来获得,而且这些图像镜头可以在非编辑系统中获得,把制作出来的AVI视频做好备份,确保后期的应用。

第三步,因为3DSMAX里面的三维材质具有非凡的质量和优势特色,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来制作出一系列立体的字母以及三维画面。这些字母或者画面都是带有金属性质的材质,对于其中的标记以及图标也可以实现立体化效果,因为在3DSMAX中能够配备一些立体元素,要制作出一些立体图标以便后期使用,如果能够利用3D的特殊效果,只利用这一软件就可以创造出具有优势特色的电视节目片头作品。

第四步,这一步将进入后期效果制作的阶段,这一部分需要After effects 软件,在这一软件系统中将前面获得的素材打开,为了确保图像质量的完整性,利用3DMAX获取的素材要将其调制成TGA图序列。因为这一图序附着Aloha通道,这样就是图片很方便地在规定的轨道上面运行,在后期的进一步制作中,要在某些运动的关键帧上面设置数据,以此来确定这些数据是处于动态还是静态,或者来制作另外的特技效果,然后,再将生成的图像转化为AVI格式的文件。可以使用康能普视软件实现AVI格式的转化。

在生成的AVI格式文件中可以配置一些音乐,来达到对片头节目的优化。

利用以上科技与软件,可以制作出更多具有高品质效果的电视节目片头,对于一些小栏目的电视节目片头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节目加以制作,但是如果是大型节目,例如:新闻专题栏目---就要结合更加高端的制作技术,来达到对电视节目片头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燕琳,郭义凯.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非编网解决方案[J].现代电视技术,2006,(4):109—111.

[2]黎捷.阳江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J].现代电视技术,2005,(2):76—78.

[3]钟彬.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设计经典108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毛国民.3ds max6影视广告片头制作精萃[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5]贺国彬.陈伟强.电视台节目片头创作流程的体会[J].现代电视技术2005(11)

沈阳副食集团冷链物流流程分析 篇12

该图主要从沈副集团冷链配送需求主体、配送供给主体、配送市场流体、配送组织方式、配送网络结构、配送商品的种类与数量、配送时间及数量、配送的职能形式进行分类 (如表1所示) 。

另外, 沈副集团冷链配送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干线物流配送有密切联系, 周边大中城市干线运输的货物在城市物流基地进行集散、仓储以及加工后, 通过城市道路配送到二级配送中心、配送网点或者直接配送到客户, 同时都市型城市配送系统还担负着为周边的中小城市集散的功能, 如表1。

由于沈副集团配送作业情况复杂多变, 不仅存在配送点多、货物种类多、道路网复杂、路况多变等情况, 而且运输服务地区内需求网点分布也不均匀, 使得对流程分析尤为重要。

对沈副集团冷链物流作业流程进行重新细化, 形成作业流程图, 如图2。

结论

如果把冷链物流中的“线”定义为冷藏环境下的运输的话, 则“节点”为各培育基地、生产基地、屠宰厂、制造工厂、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冷藏 (冷冻) 库、低温物流中心、卖场超市等贩卖点等等。通过流程改造, 门店蔬果保鲜措施也会有效降低损耗。经统计, 新流程保鲜措施的蔬果产品损耗率一般都在5%左右, 之前高达8%以上。

参考文献

[1]谢秉磊.随机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刘联辉.配送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9.2~3.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实例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6~17.

[4]孙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4~41.

上一篇:北京网店企业调研报告论文下一篇:循环经济住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