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的失效分析

2024-10-10

业务流程的失效分析(精选3篇)

业务流程的失效分析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改造的方式、方法。方法:运用FMEA失效模式作为护理流程改造的工具,提高护理流程改造后的安全性。结果:FMEA失效模式能够节约改造护理流程的时间;减少或消除护理流程改造带来更大损失的机会;提高护理流程的安全性。结论: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中是值得推广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FMEA失效模式,改造,护理流程

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1950 年起源于宇航和美国军方的质量管理工具[1]。 是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分析方法。 使用表格填写确认了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效应,并评估其严重度、发生度、侦测度及目前管制方法,从而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最后采取进一步改善方法,如此持续进行,以达到防患失效模式及效应发生于未然。

我院护理部于2009年5月就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FMEA失效模式理论方面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我科护理流程(指引)制订及改造小组于2009年5月份始就应用FMEA失效模式作为我科护理流程改造的工具,达到了事先预防,减少不安全因素;流程环紧密;制订及改造后的流程与科室护理切合实际的目的[2]。现将运用FMEA失效模式步骤介绍如下:

1 步骤

1.1 制订主题

当科室的护理流程管理员(护理部选拔)或护士长发现一个本科或他科发生了护理缺陷、与护理缺陷相关的护理流程需要改造时或其他原因需要改造护理流程时,需要立即应用FMEA失效模式。应用FMEA失效模式最好选择一个下面没有太多流程的护理流程来分析;如果选择的护理流程太复杂、则选择其中的一个子流程来做FMEA失效模式分析。选好流程后确定主题。如:护理二级查房流程。

1.2 组成团队

科室护理流程管理员确定主题后,需组织组成团队。组成团队的原则必须有参与执行被改造的护理流程各环节,各层次的护理人员代表,或科室的每位护理人员都参加。如被改造的护理流程涉及到多科,则要组成多科的人员团队。如二级护理查房流程的团队成员就应该有护理组长、高级、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实习护生等代表或科室全体要参与二级查房的护理人员及学生都要参与该团队的组成。如取血护理流程就必须邀请血库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根据组成的团队选出团队领导,资料收集,整理保管者(以下为团队秘书)。其余团队成员按参与被制订及改造的护理流程影响的大小进行相应的编号。如二级查房的流程,因为查房实施者是护理组长,这样可能有一位护理组长是该团队的领导,另外的一名护理组长则可以编成1号团队成员员。团队领导选出后就用要对本次需制订或改造的流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人员分工等。团队秘书要对本次FMEA失效模式编号,资料的整理,协助团队领导的相关工作[3,4]。

1.3 画出流程和步骤

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将需要制订或改造流程的所有步骤列出来,将每个步骤用“1、2、3”等数字来编号,并画出流程图。团队成员对所有的步骤都有共识,认可,确认这些步骤可以正确描述,反映需改造护理流程的每个环节。

1.4 执行分析

团队成员对上述列出来的每一个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也就是说列出每个护理流程的步骤所有可能做错或出问题的情况,包括较少和稀少的问题。然后针对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在在人、机、物、法、环方面找出尽可能的原因。

1.5 计算RPN

针对每个失效模式人团队成员共同订出RPN值。RPN值(危机值),R:发生问题和缺陷的可能性,该护理流程步骤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有多高?P:是指对可能发生问题的侦测度,假如发生问题,被发现到、观察到的程度有多高?N是指:可能发生问题的严重性,发生了问题伤害有多高?RPN各用数字“1~10”来表示,“1”代表非常不可能发生,“10”代表非常可能发生。三者相乘就是该护理流程步骤的RPN值。每个步骤的RPN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数是1 000分。对于每个被找出的失效模式,团队必须一起参与给予适当的分数。如被改造的护理流程有10个步骤,则该护理流程的RPN值就是这10个步骤的RPN值相加。

1.6 评估结果

如被改造护理流程其中之一步骤RPN值和大于125,该护理流程的步骤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改造。找出被改造的护理流程所有步骤中RPN值在前10名的失效模式步骤,优先改善步骤的失效模式。

1.7 计划改善

失效模式步骤最高的RPN值,是该护理流程最需要改善采取措施的步骤。该护理流程FMEA失效模式团队在人、机、物、法、环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如失效模式有很低的RPN值步骤,即使完全去除也不会影响整个护理流程很多,笔者把它们列在最后考虑。将被改造的护理流程在各步骤进行改进后,对采取措施改进后的护理流程再用FMEA失效模式分析。至此,7个步骤即完成。要求记录人详细按表格填写,格式见表1。

注:最好用Excel表,项目功能可以按情况确定行数

2 结果

护理流程改造小组成员组织将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投入使用1个月,再用FMEA来监测和追踪改善。2009年5~9月,笔者应用FMEA失效模式工具对25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征集使用结果:护士对改造后的护理流程的满意度由修改前的60%提升到96%,认为修改后的护理流程切实可行,体现了将护士安全,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因护理流程问题带来的护理缺陷由2009年5月份前每个月1~2宗减少到0~1宗。患者对护理操作安全方面的满意度由5月份前的90%提升至98%。

3 讨论

FMEA失效模式工具改造的护理流程在没有使用前,已经经过预测,洞察到了可能会发生的护理缺陷,再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完善步骤,预防护理缺陷发生的过程。这样改造后护理流程强调了患者安全,护士安全。由于FMEA失效模式要求涉及到护理流程相关的各部门,各层级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这样改造出来护理流程各步骤紧密、系统,贴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利于护士操作。FMEA失效模式可以作为流程制订与改造的方法指引,值得在临床推广[5,6]。

参考文献

[1]甄岩,郑海龙,陆再平.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10(3):57-58.

[2]李兆山.FMEA生产潜在失效模式分析[M/VCD].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124.

[3]王丙磊,王大翊,南凯,等.软件FMEA失效模式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9,21(3):82,95.

[4]杨建军,黎放,魏军.基于功能模型的复杂系统FMEA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9(4):103-107.

[5]居季成,徐名聪,乔靓.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运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4,13(11):39-40.

[6]陈娟,邓东晓.FMEA质量理念及应用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3(9):6-8

业务流程的失效分析 篇2

【摘要】目的 有效预防手术室患者俯卧位压疮的发生。方法 手术室组建FMEA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确定手术室俯卧位压疮的潜在风险因素,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计算手术室俯卧位压疮的风险指数(RPN),对风险指数排名前十的潜在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压疮发生的风险指数。结果 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风险指数制定预防手术室俯卧位压疮的干预措施,干预后风险指数降低。结论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有效降低手术室患者俯卧位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压疮;俯卧位;干预措施

Using Failure Mode Effective Analysis(FMEA)to Prevent Pressure Ulcer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Surgery In Prone Position./ WEN Chu-ling, MO Mei-zhen,Xu, Xiao-xia, LIN Xiao-dan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vent a pressure ulcer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surgery in prone position.Methods Failure mode effective analysis(FMEA)was used to manage pressure ulcers.The measures were: constructing a group, making training course, analyzing treatment flow, drawing flow chart and calculating risk priority number(RPN), mak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Results The improving interventions for pressure ulcers wer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The pressure ulcer risk decreased by comparing RPN, and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guide was formulated.Conclusion Using FMEA can prevent pressure ulcers and decrease medical risk for patients receiving surgery in prone position 【Key Words】Failure Mode Effective Analysis(FMEA);Pressure Ulcers;Prone Position;Intervention Measures

50年代美国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第一次将FMEA思想应用于战斗机的操作系统的设计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临床护理上,谢巧庆将FMEA应用于降低新生儿PICC堵管率[1]。陈素芝将FMEA应用于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2]周萍等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3]。俯卧位是骨科手术常见的手术体位之一,俯卧位患者是手术室压疮的高危人群,压疮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护理费用。本研究应用FMEA对手术室俯卧位压疮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俯卧位压疮干预措施,减少手术室患者俯卧位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成立核心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指导,手术室护士长组织成立了压疮FMEA小组,共30名。小组成员副主任护师17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6名;本科12名,大专17名,中专1名;手术室护士长2名,专科护士1名,护士27名;年龄38.60±9.46岁,手术室工作年限18.76±10.04年;小组成员熟悉手术室工作流程,熟悉手术室压疮预防、保护及管理流程,且自愿接受FMEA知识体系的培训。

将FMEA中的失效模式分为人员、流程、物品、方法、环境五个环节,通过收集2013年手术室所有压疮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压疮不良事件原因按五个环节逐一分析,最后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压疮的潜在风险因素,最后确定了五个失效模式及25个潜在风险因素。1.2制定调查表

根据压疮FMEA小组列出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及根据FMEA方法确定严重等级(severity, S)、失效模式发生的频度(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潜在风险因素的不易探测度(Likelihood of detection, D)制定调查表。1 作者单位:524001 湛江市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 通讯作者:莫美珍,E-mail:mmzhby@163.com 文楚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E-mail:wenchuling@126.com 1.3事先压疮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计算方法及意义

RPN的计算方法等于严重等级(S)、频度(O)、不易探测度(D)三者的乘积,RPN=S*O*D,取值范围1~1000之间.(1)严重等级:指压疮潜在风险因素发生,对压疮结果的可能的伤害程度有多高,在1~10中选择一个分数,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有伤害”,10分表示“严重的伤害极有可能发生”,以压疮的程度为例,10分通常指压疮导致组织坏死感染死亡。

(2)频度:指发生压疮由某风险因素因素引起的频数,1分表示“风险因素导致压疮的次数几乎没有”10分表示“风险因素经常导致压疮的发生”,例如2013年发生压疮不良事件20例,与手术时间长有关的例数为15例。

(3)不易探测度:指假如压疮发生,某风险因素被探测的可能性有多大,可在1~10中选择一个分数,1分表示“非常可能被探测到”,10分表示“非常不可能被探测到或罕见”。1.4 等级标准

采用描述方法分级,严重度(S)分重4 级;频度(O)和不易探测度(D)分为罕见、不太可能、有可能、很可能和非常可能5 级。分值为1~l0 分,等级与分值关系见表1。1.5风险评估

手术室护士长及科室FMEA核心小组成员共30人对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风险指数评估。2.结果

干预前压疮潜在风险因素的风险指数分值总和为3951.17分,干预后风险指数分值总和36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干预前风险指数排名前十的风险因素详见表3。干预后除海绵垫及包布过硬;缺乏针对不同手术体位摆放的辅助用具;医生术中防压疮措施实施配合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七个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制定针对前十位压疮风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3.1制定防压疮护理措施培训

由专科工作年限22年,职称为副主任护师,学历本科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开展手术室压疮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压疮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等。掌握填写压疮评估单的使用指征,手术体位摆放,填写压疮评估与预防记录单,及时反馈压疮不良事件,压疮不良事件上报程序,采取不惩罚激励护士上报,但隐瞒上报者则适当扣绩效奖金。3.2压疮评估单的修改

在Braden压疮评估单基础上增加巡回护士职称、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目的是有利于护士长从员工管理方面分析护士因素对压影响。增加手术体位,分析哪个手术体位压疮发生率较高,有利于对特定手术体位摆放的改进。增加受压部位的直观图,既减少护士填写时间又有利于准确确定受压部位;增加了预防措施,有利于分析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增加填写压疮等级,发生压疮不良事件的经过,发生此次压疮的可能原因、并确定此次事件要因、事情发生后采取保护措施、与病房护士交接压疮相关内容,备注与病发生房护士交接时间,病房护士签名、手术室护士签名。方便与病房护士交接,有利于压疮事件发生的持续追踪。3.3体位垫及布单更换

相比过去使用单一式的海绵垫,购置一批针对不同手术体位和受压部位的硅胶垫。用于包裹体位的布单采用陈旧且不含补丁的布单,原因是陈旧布单比较柔软,而新的布单材质较硬,容易在受压部位形成压痕。棉垫放置手术单下面,避免局部棉垫包裹皮肤温度上升出汗潮湿导致皮肤发红。

3.4加强病人术前访视

因手术室工作复杂、时间紧促的特点,缺乏病人术前访视。巡回护士需手术前天熟悉第二天手术方式及手术体位,规定外科医生需在手术40分钟前提供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皮肤状况、手术预计时间等资料,有利于巡回护士为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压疮术前准备。3.5多部门配合监督

联同医院质量保证部、医务部对手术医生九点前准时到手术间的监督,要求医生提前二十分钟到手术间进行三方核对及共同摆位,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前情况、手术体位、皮肤情况、手术预计时间达成共识,术中停歇期间护士对患者皮肤按摩防压疮。工程动力部和设备部每周定期到手术间检查维修空调,严格控制手术间的温湿度。

表1 发生压疮潜在风险原因的严重度、发生频率、不易探测度的等级与分值标准(分)

等级

严重度(S)极为严重

严重

中度严重

轻度严重 频度(O)罕见

不太可能

有可能

很可能

非常可能 不易探测度(D)非常可能

很可能

有可能

不太可能

罕见

分值

10~8 7~5 4~2 1 1 2~4 5~6 7~8 9~10 10~9 8~7 6~5 4~2 1

表2 压疮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分)环节 失效模式 潜在风险原因

护士对压疮风险认识不够

对手术时间、年龄、患者基础疾病、皮肤情况等评估不足

培训不到位,防压疮的操作技能较低

医生配合度不高 不与护士共同摆体位

术中防压疮措施实施配合不高 未能意识压疮的风险,没有告知手术时间

患者身体基础较差 流压疮不良年龄>40岁

皮肤薄、合并营养不良、水肿、肥胖、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等体征 不了解压疮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缺乏压疮不良事件上报的奖罚机制

3.96 3.46

5.71 4.07

4.61 3.86

104.24 54.36

121.35 48.90 程 事件上报

5.54 7.68

6.86 8.71

5.93 7.32

225.37 489.66

182.92 370.18

3.18 4.11 4.32 5.32

5.54 6.36 6.50 6.68

5.43 5.57 6.43 6.00

95.66 145.60 180.55 213.23

67.20 136.12 229.93 177.47

严重度 3.46 3.04

发生频率 5.29 5.36

不易探测度 5.75 6.00

干预前RPN 105.24 97.77

干预后RPN 91.33 64.95 人 护士专业知识不扎实 流程及奖罚机制不完善 物缺乏针对的物品 品 性防压疮缺乏规范化手术室防压疮护理措施的流程

手术时间用时>4小时 海绵垫及包布过硬

缺乏针对不同手术体位摆放的辅助用具

手术床腰桥设计不合理

床单不够平整,留有渣屑等异物

4.18 6.89 6.68 5.57 5.18 4.68 3.57 3.54 4.43 4.00 2.86 4.14

4.61 6.82 7.43 6.29 5.89 5.82 4.68 4.54 5.96 5.14 3.82 3.36 4.79 3.96 7.75

6.36 6.54 6.39 5.68 5.68 4.71 4.61 4.04 5.46 4.82 3.86 3.82 4.75 4.18 6.93

122.56 307.31 317.15 199.00 173.30 128.29 77.02 64.93 144.16 99.10 42.17 53.14 91.01 50.32 370.04

89.77 244.25 357.46 154.56 201.06 116.64 53.74 55.82 168.46 110.65 54.46 46.76 88.43 56.79 344.13 方防治压疮当 术前访视措施落实不到位 压疮评估单未能及时有效填写 患者皮肤碘酊消毒皮肤不能充分脱碘,皮肤潮湿

手术体位摆放不当,安置患者时存在拖拉拽等现象

管道、电线放置不规范

术中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受压部位没采取保护措施 法 措施不得护士交接班缺乏压疮相关内容 4.00 术后压疮处理不及时

环合计 环境温湿手术室温湿度较高,患者皮肤汗液、3.04 6.89 境 度不合适 消毒液等不能充分蒸发

3951.17 3633.33

表3 干预前前十位潜在压疮风险因素事先风险数(RPN)与干预后的比较(分)失效模式

患者身体基础较差

潜在风险原因 皮肤薄、合并营养不良、水肿、肥胖、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等体征

环境温湿度不合适

手术室温湿度较高,患者皮肤汗液、消毒液等不能充分蒸发

缺乏针对性防压疮的物品

防压疮流程不完善 患者身体基础较差 医生配合度不高 缺乏针对性防压疮的物品

医生配合度不高

手术时间用时>4小时 年龄>40岁

未能意识压疮的风险,没有告知手术时间 缺乏针对不同手术体位摆放的辅助用具

术中防压疮措施实施配合不高

180.55

209.93

P>0.05

199

174.56

P>0.05

307.31 225.37 213.23

244.25 162.92 157.47

P<0.05 P<0.05 P<0.05

海绵垫及包布过硬

317.04

337.46

P>0.05

370.04

324.13

P<0.05

干预前489.66

干预后370.18

P值 P<0.05

RPN(分)RPN(分)缺乏针对性防压疮的物品

医生配合度不高

手术床腰桥设计不合理 不与护士共同摆体位

173.3 145.6

201.06 86.12

P>0.05 P<0.05

4.讨论

4.1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方法预防手术室患者俯卧位压疮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是前瞻性评估系统的流程方法,是通过确定问题,记录内容,制定流程度,预测效果,列出原因,等级排序等完成[4]。其中等级排序常用RPN来评估衡量。RPN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不易探测度等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医疗事件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减少关键的技术变化,使医疗服务更加可靠。对于事件的矫正首先集中于最受关注和风险程度最高的环节。而本研究使用FMEA方法,成立FMEA小组,讨论并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后计算RPN,按RPN进行等级排序发现手术患者俯卧位压疮风险最高的十个风险因素,为制定明确的预防俯卧位压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小组成员基于手术室工作流程、环境、方法、物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间的配合改进压疮护理措施,制定可行性的干预方案。干预措施实施三个月后再组织FMEA核心小组成员进行压疮风险因素等级排序,根据RNP获得反馈信息,为今后压疮护理措施改进不断提供参考依据。4.2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应用可降低俯卧位压疮潜在风险因素

干预前患者年龄>40岁,身体基础差及手术时间>4小时等是生俯卧位压疮发生较大风险因素,而手术室工作复杂、时间紧促的特点,往往缺乏病人术前访视。手术室建立流程规定巡回护士需提前一天熟悉手术方式及体位,外科医生在手术40分钟前提供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皮肤状况、手术预计时间等资料,有利于巡回护士为提供个性化的防压疮措施做准备。术前不配合摆体位可能与外科医生早上查房返回手术室时间较晚有关,因此手术室联合质量保证部及医务部共同监督外科医生准时到达手术间与护士、麻醉医师三方核对并配合摆手术体位,如发现外科医生不配合适当扣除绩效奖金。针对手术间温湿度较高,制定空调维修检查登记本及标签,有利于维持手术间温湿度及监督空调定期维修工作。通过干预后相关俯卧位压疮潜在风险因素均有下降。4.3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方法在手术室压疮护理今后应用

国内刘亚平等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失效模式能有效预防可避免性的压疮[5]。本研究中针对十个压疮风险因素制定干预方案,有七个风险因素有效减少,有三个风险因素效果不大,可能与干预措施执行力欠缺、缺乏持续性反馈追踪有关。对此,FMEA核心小组在今后将干预后的结果及原因再次讨论,将压疮预防质量评价指标量化,压疮预防措施有效性追踪分析,确定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加强护士压疮护理的培训测试,巩固提高压疮护理技能。针对医生术中防压疮配合不高,通过压疮评估单记录上报质量保证部。缺乏个性化的体位辅助工具,派遣护士出外进修学习其他医院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有必要联系厂家制定不同体位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从失效案例分析轴承的早期失效 篇3

关键词:轴承失效,失效原因,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领域也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在现代化的机械行业中, 轴承的应用最广泛, 从最普通的设备到高端的机电领域, 都离不开轴承的支持, 所以轴承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保证正常的工作是相关的技术人员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 工业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轴承的应用技术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目前, 国内的机械化生产中引进一些新型的轴承设计, 推动了机械工程的发展, 但同时, 这些新型的轴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轴承的早期失效。

1 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形式

1.1 轴承与其他工件之间的接触疲劳会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

轴承的这种接触疲劳主要发生在轴承的表面。接触疲劳经常伴随着裂纹的产生, 这种早期失效通常先从表面的最大切应力的地方开始, 然后向其他部位扩展, 造成整个表面的脱落, 加速了轴承的早期失效。

1.2 各个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会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

机械的运作会导致工件之间的磨损逐渐加剧, 逐个损坏轴承的零件, 最终会导致轴承失去尺寸上的精度, 工件之间的磨损也会影响到工件形状的变化, 失去工作中的精确度, 影响工作的效果。这种因为磨损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是最普遍的失效方式之一, 从形式上来看, 这种方式主要分为磨粒磨损造成的失效和粘着磨损引起的轴承早期失效。

1.3 由于工件本身的缺陷以及载重过大造成轴承的断裂而引起的轴承早期失效。

如果机器出现突发状况或者安装、使用不当等等都会造成工件的缺陷断裂,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设计中, 一定要注意加强轴承的质量控制。到目前为止, 轴承的早期失效大部分都是由负载过大造成的。

1.4 轴承在工作的时候, 通常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得原本的

结构、形状、各部分之间的空隙等等都会发生改变, 降低工件工作时的精度, 从而引起轴承工件的早期失效。外界因素中, 能够影响轴承早期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有负载过大、温度、安装不合适等等, 影响早期失效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剩下的应力一直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通过影响轴承工件之间的空隙, 引起轴承的早期失效。

在轴承的早期失效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失效模式:

(1) 由于轴承的安装不规范, 或者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而造成的沟道的单侧处工件的剥落, 引起轴承的早期失效。 (2) 如果轴承的外壳的半径过大, 那么轴承会在负载物的作用下, 内圈和外圈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表层脱落, 从而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 (3) 如果轴承工件是在倾斜的状态下工作, 一旦工件的倾斜角超过一定的限制条件, 就会导致轴承工件表层的脱落, 加剧轴承的早期失效。 (4) 轴承早期失效模式还有一种很少见的套圈断裂导致轴承的失效,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突发性的超载。套圈断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材料自身的缺陷、锻造过程出现的误差、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工件断裂、主机安装不当、温度等等。 (5) 保持架的断裂也会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 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偶然, 而且属于非正常模式。它的形成原因也很复杂, 比如:支架的安装不当、负载过大、轴承在运作过程中润滑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等等。

轴承工件的早期失效对工业的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找到影响轴承早期失效的原因, 从根本上采取预防轴承的早期失效才能发挥到很好的作用。

2 影响轴承早期失效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轴承是机械化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工件之一, 而且轴承也特别容易损坏。轴承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滑动轴承、滚动轴承两大类。影响轴承工件失效的因素有很多, 只用采取正确、科学的防护措施, 才能更好的预防轴承早期失效的发生。

2.1 轴承工件的表面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微动的腐蚀, 这样轴承

在运作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断裂, 使得轴承失去自身的功能价值, 导致工件的失效。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外力因素的影响。

2.2 轴承各部分之间如果空隙过大, 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不密切, 轴

承在工作过程中会做相对的转动, 导致工件表面的摩擦受损, 影响轴承的使用年限, 造成轴承的失效。

2.3 如果工件各部分之间的润滑不是很好, 工作时工件的配合不密

切, 或者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规范, 都会造成轴承接触面的相互摩擦, 最后导致轴承工件的早期失效。

影响轴承失效的因素还有很多, 只有采用对应正确的防护措施, 才能降低轴承早期失效的概率, 增加轴承的使用年限。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技术规范, 工作中正确的使用、保护轴承:

(1) 购买工件时, 根据工件的规格合理地选择轴承的工件; (2) 工件之间的配合尽量紧密, 工件的座孔应该选用刚度相对比较高的工件, 减少工作中轴承的变形; (3) 适当调节机械工作时的温度; (4) 改进轴承工件的结构设计, 提高质量。

3 轴承工件的失效案例分析

为了更加精确的研究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关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对轴承失效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讨论。

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圆锥滚子的30307轴承。工作人员对其各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一系列的结论。

3.1 表面观察。

将轴承进行拆卸处理,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轴承的外圈没有磨损的痕迹, 而且保持架也完好无损, 但是圆锥滚子边缘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表皮脱落, 轴承的内圈也有磨损的痕迹。

3.2 实验检查、分析。

对轴承的实验检查主要运用了化学原理。任意取一个轴承工件, 用化学物质对它进行酸洗, 结果发现它制作的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都没有任何缺陷。

接下来对轴承工件的硬度、化学组成成分分别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这些都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3.3 轴承滚道的检测。

前面经过观察曾经发现在轴承的内圈有明显的磨损痕迹, 所以针对这个情况对轴承的内圈进行直线性的检测, 结果发现轴承内圈中靠近油沟的部位要明显高出滚道的表面;对滚道轮廓的直线性检查, 结果发现在油沟部位存在滚道磨削现象, 而且留边的现象很明显。

经过一系列的检验说明这套轴承的早期失效是因为轴承的硬度不合适, 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应力, 轴承的安装不到位。这个圆锥轴承的早期失效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滚道的留边。

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 轴承作为最普遍的工件之一, 对工程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明确造成轴承早期失效的影响因素, 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有效的避免轴承的早期失效, 增加轴承的使用年限。

4 结束语

轴承作为机械工业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工件之一, 无论是最普通的设备, 还是最高端的机械, 都离不开轴承的支持, 只有了解轴承早期失效的影响因素, 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才能有效的预防早期失效的发生, 提高轴承的使用年限,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器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鹏远, 庞兆夫, 陈晓红, 高玉明.轧钢轴承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J].鞍钢技术, 2011 (2) .[1]张鹏远, 庞兆夫, 陈晓红, 高玉明.轧钢轴承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J].鞍钢技术, 2011 (2) .

[2]王振华.滚动轴承的疲劳失效与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关系[J].宝钢技术, 2007 (3) .[2]王振华.滚动轴承的疲劳失效与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关系[J].宝钢技术, 2007 (3) .

[3]张士军, 滕旭东, 刘志优.发动机齿轮和轴承失效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2 (2) .[3]张士军, 滕旭东, 刘志优.发动机齿轮和轴承失效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2 (2) .

上一篇:世界上唯一的你下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