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2024-06-03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共8篇)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篇1

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xx市办、银监局、县委、县政府及县监管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监管指导下,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中心,以组织资金、清收盘活为主线,以支持我县经济发展为己任,全力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提高信贷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县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行平稳、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支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收入不断增加,费用支出控制合理,经营效益逐步好转,各项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业务经营情况

截止2006年6月末,我县业务经营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各项存款持续增长;二是贷款规模扩大,支农力度增强;三是不良贷款占比、余额继续下降;四是股金结构

不断优化。五是资本充率和资本净额保持稳定。

(一)存款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62351万元,比年初上升3335万元,同比下降843万元,增幅5.65%,占全县市场份为29.62%。省联社下达全年存款计划为7000万元,完成计划的47.64%。从存款结构上分析,低利率存款款余额为19328万元,比年初下降928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7.65%,降幅48%,同比下降2212万元,下降原因主要是营业部和后河信用社两家信社对公存款下降较多:一是营业部国库支付中心对公存款较年初下863万元;二是xx高速补偿款较初下降408万元;三是xx县第二人民医院集资款支取下降427万元;四是xx信用高速公路占地补偿款下降323万元。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43023万元,比年初上升4263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69%,同比上升1483万元,增幅11%,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信用社改革宣传力度加大,农户对信用社的信任度得到提高,使农户储蓄存款大幅上升;二是结合工资考核制度,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人人量化,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各个头上有指标,提高了员工揽储的积极性,使存款上升。从存款变化情况来看,6月末各项存款的特点:一是各项存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二是低利

率存款占比较小,定期存款占比大,存款成本较高。

(二)贷款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为52924万元,比年初上升3301万元,增幅6.65%,同比上升6142万元,占全县市场份额为45.43%。存贷比例为84.88%,剔除支农再贷款后存贷比例为74.45 %。正常贷款余额为25820万元,占各项贷款比例为48.79 %,比年初上升4376万元,增幅20.4%;不良贷款余额为27104万元,占各项贷款比例

为51.21%,比年初下降1075万元,降幅为3.81%。

从贷款投向上看,截止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为41254万元,比年初上升2921万元,占各项贷款的77.95%,增幅为7.08%,新增农业贷款占比88.4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39314万元,比年初上升2972万元,占各项贷款的74.28%;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为1940万元,比年初下降51万元,占各项贷款的3.67%,降幅为2.56%;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为8141万元,比年初上升17万元,占比15.38%,增幅为0.93%;其它贷款余额为3529万元,比年初上升363万元,占比6.67%,增幅为11.46%。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县信用社贷款增加主要以农业贷款投放为主,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分析贷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信用社支农水平,充分发挥出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增大了农业贷款投放量,上半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937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不良贷款下降绝对额

1、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27104万元,较年初下降1075万元,同比少下降6441万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同比实际多下降126万元(去年6月份专项票据置换出不良贷款xxxx万元)。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为xxxx万元,完成计划的54.29%。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151万元,较年初下降46万元,同比少下降39万元;双呆贷款余额为 26953万元,较上月下降286万元,较年初下降1029万元,同比少下降6402万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多下降165万元(年6月份置换出不良贷款xxxx万元全部为双呆贷款)。随着不良贷款的清收同比加大,使得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是年初以来我们采取了形式不同的清收措施。主要有:一是实行清收盘活“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实行清收盘活每日一报,五日一排名,每月一考核,增加清收工作的紧迫感;三是借足东风,彻底清收“三类人员”贷款;

四是继续施行联社领导包片,科室包社,加强对清收盘活工作的领导。

2、不良贷款下降百分点。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为51.21%,较年初下降5.58 个百分点,同比少下降5.71 个百分点。与2002年未不良贷款占比81.34%相比,下降了30.13个百分点,距票据兑付条件(不良贷款占比较2002年末下降50%)还相差

10.54百分点。

(四)备付金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全县信用社库存现金为2816万元;存放中央银行款为4878万元;存放同业款为3498元;上存省中心清算资金1965万元。以上四项资金合计为13157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21.10%。除去法定准备金6%以外,备付率为15.10%,可

用资金头寸为9416万元。从数字上分析,我县信用社不存在支付风险。

(五)股本金情况分析

截止2006年6月底,我社股本金总额14179万元,较2002年底增长10947万元。其中:资格股12928万元,占比为91.17%;投资股1251万元,占比8.83%。其中:自然人资格股12671万元,自然人投资股1249万元,自然人股持股总额占股本金总额的98.17%;企业法人资格股122万元,投资股2万元,法人持股总额占股本金总额的0.88%;信用社对联社入股135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0.95%。按银监部门的要求,投资股占股本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还相差21.17个百分点,投资股余额还需增加3003万元(股金余额为14179万元×30%-6月末投资股余额1251万元)。今年以来,我县信用社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投资股较年初增加1249万元,投资股的增加原因:一是将投资股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优秀资格股转为投

资股,能进一步享受到信用社的优惠政策。

(六)资本充足率

6月末资本金充足率为10.73%,较2002年未的-11.04%增加21.77个百分点,较2004年9月未的-17.59%增加28.32个百分点,超出票据兑付条件资本金充足率达到4%高出6.73个百分点。影响资本充足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加权风险资产和资本净额,随着贷款和其它资产的增加,加权风险资产会随之增加,在资本净额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会有所下降,根据我县各项业务的发展,预计到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

指标变动幅度不大,仍会保持在8%以上。

(七)资本净额

6月未,资本净额为6001万元,较2002年未的-5675万元增长11676万元,较2004

年9月未的-8737增长14738万元。

二、财务收支情况

截止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收入1255万元,同比增加626万元;各项支

出1625万元,同比增加283万元;全县19家信用社5家盈余,金额159万元;14家亏损,金额529万元;盈亏轧差后亏损370万元,同比减亏343万元,减亏幅度

48.1%。

(一)各项收入分析

上半年,全辖农村信用社共实现收入1255万元,同比多收626万元,增幅99.61%。

其中营业收入1202万元,同比多收621万元,增幅106.7%。

(1)利息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实现利息收入(账面)7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1万元,增幅158.89%。其中农户贷款利息收入6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6万元,增幅153.51%;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利息收入1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村工商业贷款利息收入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万元,增幅1000%;其他贷款利息收入8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万元,增幅189.66。从利息收入各分项结构看,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87.74%,农村工商业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0.13%,农业经济组织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1.4%,其他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10.73%,充分说明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得以贯彻落实,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实现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41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6万元,增幅48.75%。主要原因是存款增长,转存款增加。其中存放同业款项和其他利息收入1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元;准备金存款利息收入4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万元;调剂资金利息收入1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51万元;专项央行票据利息收入80万元。

(3)手续费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手续费收入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万元,手续费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是农信社的代收代付、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开展太少的原因。

(4)营业外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营业外收入51万元,比上年

同期增加9万元,主要为县联社管理费收入。

(二)财务支出分析

上半年总支出1625万元,比上年同期多支出283万元,增幅21.09%。其中营业支

出1596万元,同比增支268万元,增幅20.18%。

⑴利息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利息支出为58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0万元,主要是存款总量增加致使利息支出相应增加。其中:活期存款利息支出17万元,同比减少5万元,减幅23.45%,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下降(较年初下降2692万元);活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万元,增幅166.67%,增加主要原因为今年活期储蓄存款存折户改变结息办法,由原来的按年结息改为按季结息和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较年初上升176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为4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万元,增幅19.08%,主要原因是定期存款

余额的增加(较年初增加4264万元)。

⑵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为3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2万元,增幅35.54%,主要是支农再贷款利息支

出增加42万元,调剂资金利息支出增加45万元。

⑶手续费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手续费支出为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幅13.75%。主要是代办储蓄手续费支出增加95万元,原因是

混岗代办员基本工资的提高。

⑷营业费用。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营业费用为4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幅2.36%。其中增幅较大的费用为广告费,同比增支3万元,增幅

1000%,原因是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加大电视宣传,使广告费增加;上交

管理费同比增加12万元,增幅70.59%,原因是收入的增加。

⑸其他营业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其他营业支出为56万元,较

去年同期减少14万元,增幅33.33%。主要为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

(三)利润分析

止6月底,全辖19个独立核算信用社(含营业部)中,有5个信用社实现盈余,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盈余面为26.31%,同比上升16.32个百分点,盈余金额1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盈148万元,增幅1345%。有14个信用社经营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4个,亏损面73.68%,同比下降16.32个百分点,亏损金额52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95万元,减幅26.93%。盈亏轧差后亏损37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43

万元,减幅48.11%。

(四)完成省联社分配计划情况及较去年同期相比情况

1、考核利润。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帐面利润为-370万元,账面利润较去年同期(-713万元)减亏343万元,减幅48.11%。按省联社考核办法计算,实际利润为-270万元,较去年同期(-583万元)减亏213万元,减幅36.54%,完成在省联社分配考核利润计划(-410万元)134.15%。

2、费用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费用率为47.45%,较去年同期(94.38%)

下降46.93个百分点,完成省联社分配费用率计划(78.58%)的60.38%。

3、百元贷款收息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百元贷款收息率为1.52%,较去年同期(0.6%)增加0.92个百分点,增幅153.33%。完成省联社分配百元贷款

收息率计划(3.53%)的43.06%。

4、资产利润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资产利润率为-0.32%,较去年同期(-0.68%)下降0.36个百分点,减幅52.94%。完成省联社分配资产利润率计划

(-0.4%)的120%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清收盘活及处置不良贷款难度大。如:以前的乡镇企业盲目上项目,目

前已倒闭;农户贷款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形成不良贷款收回难度大。

(二)股权结构设置有待完善。虽然资本充足率从账面上测算已达到票据兑付的标准,但投资股比例明显偏低。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股金余额14179万元,其中投资

股1251万元,仅占股本金总额8.83%。

(三)不生息资产多,历史包袱沉重。我县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10186万元,各种财

务损失1920万元(其中:高息挂帐损失1156万元)。

(四)归并的城市信用社资产质量差。止6月末,归并城市信用社各项贷款10767

万元,不良贷款7913万元,收息率仅为0.11%,亏损额高达213万元。

四、下一步措施

(一)信贷管理方面

一是加大信贷管理制度的推行力度,规范操作,严防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加强信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xx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xx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委员会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修改补充的通知》、《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实施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处罚细则》(试行),成立了贷管委,明确了职责及贷款逐级审批的额度和各种形式贷款所需资料等,要求各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必须依规操作、照章办事,规范了贷款行为。同时加大到期贷款收回率的考核力度,有效防止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新增贷款的管理。2004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新发放贷款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监控台账,逐笔进行监控。对漏报、不报者,按放款金额的5%进行处罚,实行一月一销账制度。二是落实新增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度,对新增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第一责任人,除追究责任外,扣发其当月工资的60%,贷款逾期三个月停发责任人的全部工资,并离岗清收。2005年扣发第一责任人工资累计91人次,金额5.36万元,保全贷款835笔,金额3163万元;2006年1-5月份扣发第一责任人工资累计28人次,金额2.35万元,保全贷

款1319笔,金额2573万元,确保了新增贷款按期收回。

三是把好信贷管理责任关,从经营者与管理者自身入手预防道德风险。坚持新增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发放每笔贷款签订《信贷员放款责任书》,在贷款合同上由第一责任人签字,认真执行贷款审批小组全员签字和“一票否决”制度,本着“谁发放,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贷款责任跟踪考核,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新增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执行,克服信贷管理中的责任不清,权、责分离问

题,确保了贷款的合规合法和按期收回。

(二)清收盘活方面:

一是加大内部清收力度。①实行清收盘活“一把手”负责制。联社已把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纳入信用社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任务要实行绩效挂钩。对清收工作不力,进展缓慢,任务完成差的后三名信用社,对领导班子集体问责,戒免谈话。对连续三个月完不成清收盘活计划,且排名在后三名的信用社,要求领导班子集体辞职。②不断创新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方法和手段。在继续实行责任清收、依法清收、招标清收、党政协助清收不良贷款等诸多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良贷款拍卖、“打包”销售、优良资产置换等新的处置方法和手段。③加强对央行票据已置换不良贷款的管理。已置换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内不良贷款具有同等重要性,清收已置换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要求,各社必须高度重视已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④加强对质押、抵押贷款的清收工作,根据信用社情况采取重点突破,找出重点社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特别是因抵、质物不足或人为造成抵、质物损失的,使贷款形成不良的要逐笔落实责任人进行清收,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决不手软。⑤加强对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领导,实行包社、包村、包户的三级承包责任制,即联社领导及相关科室包社、社主任包村、信贷员包户,组织好信贷人员对所有贷户逐户清收,每月最少上门催收两次以上,及时发送催款通知单,保全贷款时效。对当年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要严格追究信贷员和信用社主任的责任。⑥奖励清收:以现金形式盘活不良贷款,每盘活1万元奖励100元。换据形式盘活不良贷款,凡完成任务者,每1万元奖励50元,每超完任务1万元奖励100元(不含隐性不良贷

款)。

二是借足东风,彻底清收“三类人员”贷款。7月5日召开全县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成立7个小组专职清收。(1)综合组。(2)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贷款工作组。(3)清收金融系统员工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贷款工作组。(4)乡镇清收组(以各乡镇为单位组建)。以各乡镇乡镇长为组长,由各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财政所、工商所、税务所、信用社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辖区内村组两级不良贷款和个体工商户、农户不良贷款的清收。(5)涉法组。负责已起诉未执行案件、逃废债企业(个人)

和涉嫌诈骗贷款的清收。(6)变现组。负责农信社抵债资产及时处理变现。(7)宣传组。负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宣传工作,在全县营造大力清收的浓厚氛围。

(三)增收节支方面:

1、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

2、把注意力放在风险相对较小、效益高的中小额贷款业务上,改善我县农村信用社的产品结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进一步增强核算观念,加大吸收低成本存款的力度,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非生息资产的占用,争取利润最大化。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篇2

1 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选择苏南的金坛市、苏中的姜堰市和苏北的赣榆县3个县(市),对样本县(市)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在过去5年内所接受过的业务培训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接受过培训、在何处培训、效果如何、参加培训的困难和障碍、对未来培训的期望和建议等。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县(市)卫生局有关科室的组织下,由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经卫生局负责调查的科室负责人审核无误后,由南京医科大学课题组负责数据录入和分析。

3县(市)共收回1 550份有效问卷,金坛、姜堰、赣榆分别为367份、550份、633份。

2 结果分析

2.1 接受培训类型

所有接受调查的1 550名乡镇卫技人员中,有70%的人在近5年内接受过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以苏北的赣榆县培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8%,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该县卫生局加强了技术的组织与实施,苏南的金坛市和苏中的姜堰市培训比例差不多,分别为63.8%和65.1%。

业务培训的类型主要包括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和学历教育等(见表1)。分析所接受的业务培训类型可以发现,以接受过在岗培训的比例最高,平均占到所有接受过培训的68%,有27.6%的人接受过脱产培训,接受过学历教育者的比例只有近21%。3个样本县的情况基本类似。这可能因为在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培训中,长时间脱产培训因受到人手不够、经费紧张等多种因素,在岗培训是最容易实施的方式。

2.2 各类教学机构提供培训情况

表2为过去5年内卫生技术人员所接受的各类教学机构培训的情况。共有913人接受过院校培训,占所有接受过培训人数的84%,可见,虽然学历教育不是主要培训方式,但医学院校因其良好的师资力量,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提供者。

分析不同类别教育机构的培训情况则发现,在社会办学机构接受培训的比例最低,仅为3.5%,其次是省级卫校,平均为9.3%,其他则向两端集中,即高层次以本科院校较高,占到近1/4,基层则以县级卫校较高,接近本科院校的比例,即按本科院校、专科学校、省级卫校、地级卫校、县级卫校的顺序,接受培训人数比例的变化呈以省级卫校为中心,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提示卫生技术人员在接受培训时可能主要考虑的因素,要么是培训质量,要么则是方便,省级卫校对3个样本县(市)均不方便,而师资也远不如同在省城的本、专科院校,故到这里接受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

2.3 接受医院进修情况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一般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上课,另一种则是进修。表3反映了3个样本县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曾接受过的进修情况。表中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1 550位卫生技术人员中,曾有40.8%的人在三级医院接受过专业培训,有44.5%的人在二级医院接受过培训,其他形式包括在本单位的岗位培训所占比例均较小。而不同职称人员的接受培训地点也呈明显的差别,即职称越高,接受培训的地点也越高,这与接受培训单位的选择和受训者个人培训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本问题是多选,即同一人可能接受可多个机构的培训,故合计人数超过表中的培训人数。请不要修改表中数据。

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培训地点的差别发现,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卫技人员在三级医院培训的比例则分别为45.5%、39.9%和38.8%,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这可能表明卫生技术人员在选择进修培训机构时,除考虑到知识更新提高的需要,可能也会受到经济的制约,在高层次医院进修的培训费、生活费等均会高于低层次机构。

2.4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调查对象对所参加过的专业进修培训的评价表明(表4),所有参加者对培训效果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培训效果较高或很好者平均达到了82%,苏南达到了86%,可能与苏南到高层次教学和医疗机培训进修的比例较高有一定的关系,而认为较差的比例则只是极少数人。这表明提供培训的机构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2.5 影响接受培训的因素

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样本地区不同学历人员的培训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可见,无论哪个地区,也无论哪种学历人员,困扰培训的主要因素是主要是工作、家庭和经费问题。有30%左右的人因为工作离不开而不能接受培训,有9%~13%的人是因为家庭,经费问题更是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卫技人员接受培训的主要障碍,苏中有37.6%、苏北有27.2%的人因为经费解决不了而不能接受培训,苏南稍好一些,但也有15.3%是因为经费而不能接受培训。分析不同学历人员影响培训的因素则发现,不同学历人员因为对培训的期望不同,总体上趋势基本相似,不同学历略有差别。如在苏南,有本科学历者有42.9%是因为对培训效果不满意;而无专业学历人员则普遍很少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3 讨论与建议

3.1 在岗和短期离岗培训是农村卫技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形式

分析所接受的专业培训种类可以发现,以接受过在岗培训为主,平均占到所有接受过培训的68%,有27.6%的人接受过脱产培训,接受过学历教育者的比例只有近21%。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基本类似。通过对影响培训因素的分析也发现,由于期望接受培训的在职卫技人员多半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也是中间力量,工作和家庭总是困扰培训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提高培训可及性出发,在岗培训和短期离岗培训,是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具有更大可行性的培训形式[1]。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卫技人员准入机制的建立,要求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接受培训[2]。

3.2 合理安排教学与培训单位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在既往接受过培训的机构分布中,教学单位以高等医学院校和本地的卫校较受欢迎,进修单位则以二、三级医院为主,高等医学院校、高等级医院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好,可以较好地保证培训效果,

而市、县卫校虽老师的理论稍差,但其也是教学单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距离近,方便学习。因此,对于农村卫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应充分考虑工作需要与可及性,合理安排提供培训的单位。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采取理论培训和临床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为了保证培训对象能更好地接受培训,可以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请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当地提供理论培训,再通过卫生支农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二、三级医院的相关学科专家到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和在岗培训[3]。

3.3 培训经费的解决是提高开展农村卫生人力培训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在影响农村卫技人员接受业务培训的因素中,经费是重要因素之一,相当一部分人因经费问题不能接受培训,尤其经济落后地区,在苏中姜堰市,有37.6%的人培训受经费影响,苏北的赣榆县,尽管当地卫生局非常重视培训,省政府也有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培训,但仍有27%的人因经费问题影响了接受培训。国家也有政策要求医疗卫生单位保证人员培训经费,但在政府投入不足、业务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让单位优先保证培训经费确实是很难的。因此,建议地方政府一方面从卫生事业经费中单列出一块培训经费[4],用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补助,同时要求基层卫生单位强制性地从业务收入中列支合适比例的培训经费,为本单位的人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

3.4 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实现农村卫生队伍的持续提高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是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专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当然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广泛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仅有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卫技人员自我学习,将学习与日常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学以致用,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县(市)卫生局的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应采取措施,为职工的自我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订阅相关专业期刊、及时提供各种专题讲座等培训信息,并对学习效果显著者给予奖励等,从而为农村卫技人员业务素质持续提高,建立政策和机制上保证。

参考文献

[1]洪雁.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60-61.

[2]李云鹏.澳大利亚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启示[J].卫生政策,2004,(4):38-39.

[3]唐小岚.加强制度管理推动广西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开展化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31):8-11.

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网上支付业务 发展情况 吉林银行

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着较大的便利性,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现在各地区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这时本文就以吉林银行为例,探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此推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更好发展。

一、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现状

(一)网上支付业务比例较小

银行未重视网上支付业务,未投入大量建设资源,主要是建设传统主营业务,而网上支付业务只是作为边缘业务。而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未配置专门的营销人员,大都是由柜员和理财人员各自负责网上支付板块。设置了相应的网上银行营销团队,无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

(二)网上支付有着多样的支付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可以选择多样的支付方式,使用电子现金可节省交易费用,并增强支付效率。选择电子支票,可以让个人和公司快速完成票据支付。移动支付方式,是由银行利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创设的网上支付方式。随着第三支付平台的建设,为银行开拓了更多的网上支付方式。

(三)网上支付有着较广的市场范围

银行网上支付涉及到多个行业,比如金融、娱乐、教育、通信等。同时也涉及到个人业务,比如个人账户查询、账户余额查询、账户信息、交易数据、个人转账等。同时可以跨行转账,可缴纳电话费,实现个人理财等。另外涉及到公司业务,比如信息发布、信贷业务、存款、转账等账户业务、房产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等。

二、影响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定位理念,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影响了吉林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

(二)未形成独特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有着复杂的流程,无法进行简捷的网上支付,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被质疑和丢失。比如吉林银行大厅的LED广告、手册低柜等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缺乏规范性的操作流程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议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如技术、操作和法律等风险。网上支付业务存在着这些风险,使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隐秘性都遭到客户的质疑,而网上银行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又是主要风险。

(四)未创建良好的网上支付业务市场氛围

客户对网上支付存在着金钱风险和功能风险的质疑。并且吉林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受到诚信和支付问题的影响。

(五)混乱的互联网支付行业

吉林银行的网上银行在进行安全控制时,都是采用安全套阶层(SSL)协议,也有些银行采用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各家银行支撑的业务软硬件未得到全面发展,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商业利益,制定自身的业务规则和安全政策,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与第三方支付服务也缺乏先进的技术整合。

三、促进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措施

(一)明确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明细市场,确立市场目标和市场定位。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市场细分,比如客户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建立企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市场反应以及技术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市场细分。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确立营销和公关人员时,可选取高学历、高收入,拥有着足够的IT技术以及思想态度积极的年轻人,通常也可以放在企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反应速度快的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银行网上支付业务需要实现快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

(二)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数字化服务的便利性需要具备着简洁的工作流程和较低的技术能力,适合广大客户使用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需要面向客户需求,设计平易近人的指导说明,进行简单的操作流程,保证客户即使不用掌握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也能够轻松、迅速的完成网上支付业务。银行网上支付方式要面向客户,有着简单、个性的支付方式。

(三)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

要想促进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技术安全保障,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吉林银行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技术中心向外围技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向发展,可以将其转交给技术力量雄厚和经验丰富的IT公司,不断学习安全技术。同时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时,要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由于网上支付交易无法验证其本身的真实性,这时就需要保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较高的诚信水平,并要保证第三方平台发展的规范性。另外,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确保网上支付业务的安全性。

四、总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今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银行支付业务的安全性、隐蔽性,必须要确定市场定位、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以及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以此推动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雅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商业银行支付业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7(07):656-658

[2]顾建纲.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12,31(09):113-115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篇4

2007年,马鞍山市分行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上下思想统一,群策群力,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有关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精神,积极组织营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转变经营方式,以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代收付、银行卡等)为基础,以理财业务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实现了马鞍山市分行中间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行中间业务现状

1、总体情况

2007年,由于证券市场的火爆行情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使居民对金融理财服务的需求增长,带动了银行各项代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行中间业务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格局。全年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毛收入4006万元,剔除中间业务支出76万元,累计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39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92万元,同比增长102.79%(见图一),计划完成率136.49%。中间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88%,较去年同期的8.39%上升了4.49个百分点。中间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业务收入逐月递增,稳中有升。

图一: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情况图

(单位:万元)

表一:2007年1-12月份中间业务净收入计划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余额 84 196 608 898 1063 1501

比上月增加-1863 112 412 290 165 438

计划执行 2.92% 6.81% 21.11% 31.18% 36.91% 52.43%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余额 1640 1833 2843 3038 3218 3930

比上月增加 139 193 1010 195 180 712

计划执行 56.94% 63.65% 98.72% 105.49% 111.74% 136.46%

2、各支行计划完成情况

2007年,各支行全年中间业务计划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大部分支行、网点均按进度完成了全年计划。健康路储蓄所、雨东村储蓄所、沙塘分理处完成了全年计划的240%以上。全行仅湖东路支行、金家庄支行未完成全年中间业务计划,分别只完成全年中间业务计划的68.71%、74.53%。(见表四)。

表四: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各行计划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行名 收入 计划 计划完成率

马鞍山分行 3930.31 2,879.60136.49

湖东路支行 257.75 375.1068.71

冶金支行 792.35 784.26101.03

金家庄支行 182.20 244.4774.53

花山支行 162.99 135.72120.09

佳山支行 110.74 71.24155.45

团结支行 438.23 387.74113.77

当涂支行 167.57 103.51161.89

开发区支行 262.83 144.53181.85

湖北东路分理处 56.88 31.70179.45

沙塘分理处 57.55 23.48245.06

中岗分理处 67.53 28.31238.56

南山矿分理处33.89 21.67156.40

珍珠园分理处 91.42 44.26206.55

红旗南路分理处 67.05 36.62183.10

红旗中路分理处 56.48 31.44179.66

解放路分理处 103.61 50.21206.34

湖南西路分理处 41.09 32.94124.74

金家庄分理处 63.70 42.33150.50

马向路分理处 60.63 39.20154.68

菊园路储蓄所 76.99 36.49211.00

健康路储蓄所 93.76 35.15266.52

安源储蓄所 81.29 35.55228.66

雨东村储蓄所 76.06 30.97245.61

鸳鸯小区储蓄所 59.91 31.77188.58

桃源储蓄所 63.90 34.73183.98

西园路分理处 53.25 28.30188.16

向山分理处 29.31 17.91 163.64

调整 321.35 03、同业情况

2007年,中间业务毛收入其他三大行情况:工行5021.71万元、农行2072.50万元、中行2309.44万元。我行中间业务收入4005.55万元,继续保持当地市场第二的水平。从新增上看,我行虽然位列第二,但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比,均与工行有较大差距,分别是绝对值少于工行1016.16万元、占比少于工行8.02个百分点。从占比增势上看,07年年末工行42.26%,较上年上升了3.68个百分点;农行18.58%,较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中行 17.22%,较上年下降了9.42个百分点;我行29.87%,较上年增加了3.34个百分点(见表二与图二)。

图二:2007年年末中间业务收入四行占比图(毛收入)

表二:中间业务四行占比情况表(毛收入)

(单位:万元,%)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四行合计

2006年12月末 2564.00 992.002023.00 2019.00 7598.00

2006年12月末占比 33.77% 13.06% 26.64% 26.53% 100%

2007年12月末 5021.71 2072.50 2309.44 4005.55 13409.20

2007年12月末占比 37.45% 15.46% 17.22% 29.87% 100%

与去年末比较新增额 2457.71 1080.50 286.44 1991.55 5816.20

与去年末比较新增占比 42.26% 18.58% 4.92% 34.24% 100%

4、中间业务产品分析

至2007年年末止,九大类中间业务产品收入中,代理业务、结算业务、其它中间业务、结售汇业务和银行卡等五大类业务实现中间业务3243万元,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80.95%。是构成我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以上五大类中间业务均保持了较快增长。(详细情况见以下图、表)其中代理业务同比增幅达到86.58%,其他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幅高达9500%,担保业务同比增幅达到149.66%。若剔除特殊因素(一是2006年代理发行马钢短期融资债券手续费收入460万元,二是2007年我行销售了20亿元马钢信托收益凭证,获得的中间业务收入:担保类收入180万元、代客理财投资业务收入392万元、利得盈业务收入100万元),则代理业务同比增幅达到372.67%。其它中间业务收入(仅含电子银行业务)同比增幅为360%,担保业务同比增幅为27.21%。中间业务收入构成图

2007年中间业务毛收入构成表(单位:万元,%)

结算业务 银行卡业务 委托贷款 担保业务 房改金融业务 代理业务 剔除代理发行马钢短期融资债券手续费后的代理业务收入 咨询顾问类业务 结售汇业务 其他中间业务

2007年12月 528 408 18 367 301 1418 1418 77 409 480

2006年12月 432 265 25 147 64 760 300 59 262 5

2007年12月占比 13.18% 10.18% 0.45%

9.16%7.51% 35.40% 35.40% 1.92% 10.21% 11.98%

2006年12月占比 21.40% 13.13% 1.24% 7.28% 3.17% 37.64% 14.86% 2.92 % 12.98% 0.25% 2007年中间业务产品收入比较表(单位:万元)

2007年末 2006年末 同比增额 同比增幅

单位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 123 118 5 4.23%

个人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 158 158 0 0

单位外币结算业务收入 31 28 3 10.71%

信用证业务收入 215 129 86 66.67%

银行卡业务收入 408 265 143 53.96%

委托贷款业务收入 18 25-7-28%

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收入 301 64 237 370.31%

代理保险业务收入 298 88 210 238.64%

代收代付业务收入 50 49 1 2.04%

代理资金清算业务收入 16 1 15 1500%

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 1054 622 432 69.45%

剔除马钢短期融资债券发行手续费收入后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 1054 162 892550.62%

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 367 147 220 149.66%

结售汇业务收入 409 262 147 56.11%

财务顾问业务收入 51 25 26 104%

审价咨询业务收入 26 34 2 5.88%

电子银行业务 23 2 21 1050%

代客理财投资业务 457 1 456 45600%

其他中间收入 1 1 0 0

合计 4006 2019 1987 98.42%

从明细产品来看,2007年累计收入前四名是: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和代客理财投资业务收入、结售汇业务收入以及银行卡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054万元、457万元、409万元和408万元,占比分别为26.31%、11.41%、10.21%和10.18%,四项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58.11%。与去年同期相比,从增额上看,排名前三位的是代客理财投资业务、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和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收入,分别新增456万元、432万元和237万元。从增幅上看,则是代客理财投资业务收入增幅45600%,位居第一;代理资金清算业务收入以1500%的增幅位居第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幅1050%,位居第三。若剔除特殊因素:一是剔除2006年代理发行马钢短期融资债券,获得的代理证券业务手续费收入460万元,去年同期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实际为162万元;二是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有118万元为去年未收在今年补收,今年实际收入为183万元;三是剔除2007年销售20亿元马钢信托收益凭证,获得的代客理财投资业务收入392万元、保函业务收入180万元和利得盈收入100万元,实际代客理财业务收入为3万元、保函业务收入187万元。剔除特殊因素后,全年累计收入前四名是: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和结售汇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分别实现收入1054万元、409万元、408万元和298万元,占比分别为26.31%、10.21%、10.18%和7.43%,四项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54.14%。与去年同期相比,从增额上看,排名前三位的是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和代理保险业务收入、结售汇业务收入,分别新增892万元、210万元和147万元。从增幅上看,则是代理资金清算业务收入以1500%的增幅位居第一;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幅1050 %,位居第二;代理国债、基金业务收入增幅550.62%位居第三。重点产品情况:

1、对公结算:截止2007年年末,实现对公结算收入123万元,同比增幅4.24%,每万元对公存款的收入贡献为3.56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87元。

2、对私结算:2007年累计实现对私结算收入158万元,同比无增减,每万元对私存款的收入贡献为3.2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28元,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渠道的分流,个人电子汇款业务收入12.18万元,同比减少16.55万元;一级分行内通存通兑业务收入20.57万元,同比增长2.9万元;跨一级行通存通兑业务收入36.99万元,同比增长22.74万元;小额帐户管理费收入78.74万元,同比减少6.3万元。

3、国际结算:在当地四行中仅位居第三。截止2007年年末,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5571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17万美元。实现国际结算收入248万元。在全市四大行中占比为13.47%,居第3位。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在我行开具预付款保函达2000余万美元,为我行带来结算量2000余万美元。二是马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在我行开立进口信用证业务大幅增加,2007年达30000余万美元,进口信用证业务收入215万元,同比增长86万元。

4、结售汇业务:稳定发展,截止2007年年末,实现即期结售汇业务量40766万美元,远期结售汇累计签约1204万美元,同比增加27.59%。实现结售汇业务收入409万元,同比增幅56.11%。

5、代理证券业务:创历史最佳业绩,截止2007年年末实现帐面收入1054万元,剔除2006年代理证券业务收入中马钢短期融资债券发行手续费收入460万元,较去年同比增加892%。主要因素是07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基金发行、证券交易的活跃,对代理

证券业务形成了极大的推动。至2007年年末止,我行新上线代销基金 160支,全部代销基金233只,代理发行金额为6.5亿元,实现收入1014万元。而去年同期代理基金业务收入实际仅为94万元。

6、银行卡业务: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促使银行卡业务不断发展。截止2007年年末我行银行卡总发卡量36.27万张,实现借记卡业务收入216万元,同比增幅51.05%。实现存现交易额232737.95万元,取现交易额225291.89万元,消费交易额30408.99万元,转帐交易额171416.95万元。实现收单业务收入191万元,同比增幅63.24%。

7、代理保险: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理财观念的改变,促使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截止2007年年末共实现代理保险业务收入298万元,其中代理寿险业务收入23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万元,同比增幅170.45%。

8、房改金融业务:截止2007年年末,我行累计实现房改金融业务收入301万元,房改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加370.31%,在全市四大行中占比73.33%,位列第一。这其中虽有118万元为去年未收在今年补收,但剔除此项因素,我行在四大行中占比46.21%,仍然位列第一。主要影响因素有:住房资金累计归集金额58734万元,同比减少1476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4万元,而去年同期无收入。住房委托贷款金额69168万元,同比增加18266万元;实现收入217万元,同比增幅239.06%。

9、电子银行业务:是我行中间业务新的收入增长点。截止2007年年末,累计发展电子银行客户84749户,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163亿元,完成计划的203.77%,实现电子银行收入23万元,同比增加21万元。

二、我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2007年,我行中间业务稳固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促成了基金、保险业务的热销,进而促进了我行代理业务收入的激增;而上半年销售的20亿元马钢信托收益凭证,也给我行带来了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2007年,我行当地市场份额依然稳定在全市四大行第二的位置,但优势不明显。中间业务收入绝对值虽超中行1696.11万元,但中间业务新增占比与工行仍有8.02个百分点的差距。虽然总体情况较好,但我们也应看到自身的不足。从不足中查找原因,以求得更高、更快的发展。

从中间业务收入与业务量来看,中间业务结构层次不高。目前,我行共开办中间业务200余种,收入主要集中于代理业务、结算业务和结售汇业务中。而此三项业务均为劳务型业务,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如:电子银行业务,虽然增幅较大,但绝对值仅23万元。

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新增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增量构成不均衡,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上年增加的仅代理业务、担保业务、房改金融业务以及其他中间业务(含电子银行和代客投资理财),其余五大项中间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理财产品是拉动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其他中间业务增长的拉动力量明显不足。

从中间业务发展环境来看,中间业务收费面临不小阻力。各行为了拉存款、争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不得不采取降低收费标准的手法,导致应有的收益减少。而客户在享受着一些中间业务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都觉得免费是理所应当的。偏低的服务收费,使部分业务收入的增长滞后于业务量的增长。

从中间业务经营上来看,各项中间业务之间不能相融,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无法形成联合动力。在深度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对已有产品进行新的组合推广,及时掌握客户的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上有所欠缺。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要

求。

三、拓展我行中间业务的建议

2008年,国家将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存贷款利率仍有不对称上调的可能。这意味着信贷类资产业务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这势必影响我行传统业务利息收入的增长。因此,中间业务作为我行转型的方向性业务,其收入在2008年如不能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将很难弥补利差压力,进而影响我行的利润。必须尽快把开拓中间业务提升到事关我行振兴与否的高度上来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中间业务。

1、结合我行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细分客户,切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综合性的营销方式。客户经理对我行中间业务产品应进行深度研究,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对已有产品进行新的组合推广。及时掌握客户信息,根据不同客户分别推出不同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不仅能适应客户群体收入的实际情况,也能尽量满足客户对中间业务品种的不同需求。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间业务。

基本构想:客户资源丰富的机构,可开展全方位的高起点、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如代客理财投资、短期融资券、电子银行、远期结售汇、信用证、担保、财务顾问等。客户资源一般的机构,可大力开展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国债、基金业务等。

2、转变经营方略、注重效益原则,进一步规范收费标准,合理解决成本收益问题。随着我行开办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占用的场地、人力、技术资源也日益增加,经营成本也日渐上升,如果再一味地实行低收费,那我行未来的利润空间会被大大挤压。基本构想:首先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再次客户经理对中间业务进行宣传、营销,正确引导客户对银行合法收取手续费的认识。达到吸引客户、让客户认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目的,逐步改变不符合价值规律的低收费情况。

3、突出发展重点中间业务品种

目前,我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已有200多种,对这么多品种,没必要也不可能投入均等的资源,应在坚持优质服务,不断夯实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房改金融业务等传统业务的同时,有选择地发展一些重点业务品种:代理业务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各种代理业务上,扩大代理范围;大力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加快电子化建设,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降低结算成本;积极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代客投资理财、短期融资券、结售汇、国际结算、审价咨询类等高附加值、融智型的中间业务产品,才能保持中间业务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2008-03-03 16:36:45

业务工作情况 篇5

我于2008年8月份进入宁洱胜利煤矿工作,2008年8月~2009年12月在生产技术科工作,主要负责计算机与网络维护工作,2010年1月~2012年3月负责计算机与网络维护工作的我同时兼任胜利煤矿矿山测量工作。

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的优良传统,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团结同事、务实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在胜利煤矿生产技术科负责矿山测量工作。在生产技术科工作期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详细讲解下,也了解和参与了一些具体工作,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方面:

负责有关测量技术的组织工作,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掌握井下实际情况,查明影响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及时汇报各种相关地质情况;保证生产正常接续及测量的准确行、可行性;收集勘探和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及时了解地质情况,保证巷道贯通的准确性。

在工作期间,经常下井,积极参与进行掘进巷道的放线工作、井下控制导线的布设及测量。在室内,对井下测量资料进行计算、整理。作为一名测量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先将主要从事的工作总结如下: 1、2010年2月8日,配合生产技术科测量组组长建立施测了宁 洱生煤矿二水平的基本控制导线网,顺利完成了主要运输大巷和轨道上山、1号通风上山、2号通风上山的贯通测量工作。2、2010年5月,配合胜利煤矿工程测量人员完成一号矿井采矿线地面地形网点控制测量工作,且及时用CAD绘图软件绘图分析。3、2010年8月,配合测量组组长工作对一号矿井一水平回风巷,二水平运输巷、回风巷、所有联络上山网点闭合线复测工作,并全部测量闭合。4、2011年4月,本人在井下测量时,发现全站仪所测出数据误差较大,后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经过我与主管领导核查后,发现确实有误差,且已超出检审服务期限,后决定由我亲自带仪器到省测量仪器检审中心进行检审。5、2011年8月,完成了胜利煤矿滑石板采石场地形及等高线测量工作,并计算出开完土石方量。

为一名测量技术员,我经常到施工现场负责放腰线、中线及坡度线,并做技术指导工作,以便于施工方的准确施工。

专线业务情况汇报材料 篇6

2010年上半年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协助中心副主任完成了**条**专线的签订与施工,在整个过程中感触颇多,现做汇报以此为大家分享。

首先、基础服务打基础;

亳州市**局是我公司的重要A类集团,一直以来都是我公司的服务重点单位,为保证服务的质量,公司特别对AB类集团设立了AB角的服务模式,VIp和集团的叠加服务,真正实现服务无缝。在做好基础服务的时候,客户才能对我公司产生信赖感,使得该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由衷的说一句话:“如果电信能有你们的服务一半好,我们也不会就这么快和他们终止协议”。

第二、深入探究客户需求;

在高频次的回访中,多接触客户。一直以来,对集团客户的资料完善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中,但是我们对与资料的定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要求范畴。我们与客户的接触中,了解的不仅仅是客户的信息化的需求,甚至客户的关系好的人,爱好、脾气,家人近况都需要了解的清楚,由此我们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搜集,使得我们在开标前和开标后取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第三、发挥多层沟通的作用;

一直以来我公司坚持的首席客户代表制度,在此次业务谈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领导的熟识,使得在沟通过程中起到了对层服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公司领导利用多种方式高频次的与客户进行接触,上班事件进行回访,下班一起打打网球,极大的提高了客户的感知;

第四、部门协调发挥团队的力量。

集团工程对于初次做大型项目的我们确实是个考验。在刚了解到客户需求时,第一时间我们的工程人员就对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满意的答复;甚至在工程开始前就协助客户完成了机房的改造初期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的施工人员用了45天就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验收过程中,为配合该单位的省厅检查,我们的工程人员提前一天按照客户预计的检查路线进行排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验收。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篇7

中央秘书处在建国初期的指导思想、业务范围和组织机构。

(一) 中央秘书处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是准确、迅速和保密。具体要求是:

1. 树立政治作风, 提高工作效能。

2. 严密收发保管, 保护文件机密。

3. 开展文件材料的利用工作, 提供给中央各部研究参考之用。

(二) 中央秘书处的业务工作,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负责收集与保管党内文件和书报刊物等, 出借或做出文件提要, 以供中央各部委调阅、参考之用。

2. 分发党内文件及书报刊物。

3. 发行党内干部读物。

4. 缮写及复印 (即打字) 党内文件。

5. 负责速记记录工作。

6. 中央办公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 中央秘书处的组织机构,

设处长、副处长, 下设处办公室、材料科、发行科、文印科、交通科、速记室。

1. 处长。处长掌管全处业务,

田真

领导全处人员完成与提高业务, 并担任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记录员。

副处长。副处长协助处长进行上述业务工作。

2. 处办公室。办公室在正、副处长直接参加和领导下进行工作。其任务是:

(1) 负责对外接洽, 联系各科、室的工作。

(2) 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以及其他不属于各科、室办理的事宜。

3. 材料科。材料科的任务较多, 其主要工作是:

(1) 收集中央及地方党、政、军、民运及经济建设各种材料, 分类保管, 以备中央研究、参考以及修编党史之用。但电报、干部材料、情报材料、军事材料等暂不归材料科保管。

(2) 收到各地材料后, 按材料性质, 分发给中央各主管领导以及有关的中央各部委。

(3) 把收集保管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介绍, 如编印《材料目录》、《每周材料提要》与《各地材料》等, 以供中央各主管同志及有关部委参考。

(4) 收集保存党报与各地出版的书籍, 以供中央负责同志取用。

4. 发行科。发行科的主要任务有三项:

(1) 发行党内干部读物, 包括中央出版的, 以及地方出版的某些党内刊物。

(2) 接收各地书报杂志刊物, 分送给中央同志及有关各部委使用。

(3) 管理本处外收发事宜。

5. 文印科。文印科的任务, 主要是缮写和复印 (打字) 党内文件。

6. 交通科。交通科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 负责建设中央与中央局及分局之间的党内秘密交通, 主要为递送党内文件, 必要时解送重要物资, 并收转各中央局送中央的重要物资。

(2) 中央秘书处交通科对各地区党内交通工作有了解情况, 调整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之责。

(3) 各中央局与中央局之间, 互寄文件而无直接交通者, 中央秘书处交通科负责转递。

(4) 凡中直机关香山与城内的文件由交通科传递。材料科、发行科给城内机关的书籍报纸, 均由交通科转递。

(5) 凡特殊情况, 经正、副处长批示的任务, 均负责执行。

7. 速记室。速记室的任务是:

(1) 负责中央会议的速记记录。 (2) 负责主席及中央各同志的谈话及言论的速记记录。

(3) 凡记录, 必须送请讲演人亲自校阅, 以便保存或发表。

中央秘书处的办公制度, 包括两部分, 一是全处集体办公;二是处办公室办公。

(一) 全处集体办公

1. 为加强各科、室的联系, 迅

速解决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规定每星期一、四两日上午八时至十时实行集体办公制。参加者为正、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及干事, 各科正、副科长、速记室正、副主任及秘书处机要秘书。

2. 凡需请示处长或处长交办之

工作问题, 与各科、室均有关系或有互相协商之必要者, 统一集中于集体办公时间内解决 (有紧急性质者除外) 。这些问题均应于集体办公前一日提交处办公室主任, 以便分别通知正、副处长, 以及参加集体办公的各位同志准备意见。

3. 每次会议须由处办公室文书

干事记录, 并整理誊清, 必要时经处长批准由处办公室主任通知有关科、室遵照执行。

(二) 处办公室办公

1. 本室应到办公人员, 均应按

时到办公室办公。有特殊原因不能到办公室者, 或者有事须外出者, 均应向主任请假。

2. 本室值班员必须登记工作, 有检查有交待, 未做完的, 必须督促承办人办完, 不得拖拉。

3. 非集体办公时间, 如正、副

处长因事不在, 由本室主任负责对外接洽, 能直接处理或能通知有关科、室处理者, 处理后报告处长。不能处理者由值班员记录下来, 商同主任, 视工作之缓急, 分别提到次日办公时间处理。紧急者应立即设法报告处长或通知有关科、室研究办理。

文件回执。

6. 值班员负责填写本室当日

4.办公室内应保持整洁肃静, 《日报表》, 并督促和审阅各科、室不得零乱和喧哗。下班时应将文件

和文具清理妥当, 打扫清洁, 并将废纸销毁, 方许落锁离室。

5.凡规定在办公室阅读之文件, 阅完后立即传递或交还保管人, 不得个人保存, 并不准带出办公室。

6.凡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不得进入办公室。非为工作必要之会客, 一律在会客室接见, 不得进入办公室。

建国初期, 中央秘书处及其所属科、室, 都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了严格的值班制度。

(一) 中央秘书处的值班制度

一般采取有关人员轮流值班制。处办公室的值班员负责全处的有关事宜;其他各科、室的值班员则负责本科、室的有关事宜。但负责机关的保密、保卫工作, 则是全处所有值班员的共同职责。

(二) 中央秘书处办公室值班员有以下几项职责

1. 登记来往公文信件, 除特定

的机密文件交机要秘书及处长、室主任亲收的信件交本人处理外, 其余一律拆阅, 分别交主管人处理。

2. 收听电话, 除事务性问题可

以即时答复外, 有关本处对外以及来话人要与正、副主任商谈问题等电话, 均须请示有关负责同志并记录其内容以备查考。

3. 值班员应尽量将当日之工作处理完毕, 未办理者应于交班时交待清楚。

4. 值班员负责填写因公事外出之一切介绍信, 以及请假登记表的登记。

5. 值班员负责整理本日收回之

交来的科、室《日报表》。如有意见, 写于本室之《日报表》内, 如有紧急事项, 应调查清楚向正、副处长或本室正、副主任做口头汇报。

7. 值班员每日所做工作, 如有

主管干事在场, 应立即交办。如主管干事不在, 办理完毕在第二天报告主管干事;或于次日交与主管干事办理。

8. 值班员应负责保持办公室整洁, 并检查是否按保密条例办事。

9. 值班员加盖本室对外公文信

件的图章时, 应认真校阅稿件, 不妥之处可以提意见, 并经主任看过再发。主任外出时, 印章由值班员暂存。

1 0. 值班员无故不得离开办公

室, 用饭由公务员打回。晚间, 遇有大部分同志外出的情况, 应留守到大部分同志们返回后, 方得回去休息。

1 1. 值班员负责销毁当日废纸, 并夹好当日的报纸。

业务情况统计分析 篇8

关键词: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使用;调查

为了解市直机关各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电子文件形成、备份、归档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收回问卷48份。

1 基本情况

1.1 业务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单位普遍使用。在问及您所在的单位是否配备使用有业务信息系统时, 回答“有”42人,占 87.5%; 回答“没有”2人,占 4.17%; 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2 半数单位使用业务信息系统数量不超过6种。在问及所在单位配备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时,回答“1种~3种”11人,占 22.92%;回答“4种~6种”14人,占 29.17%;回答“7种~9种”8人,占 16.67%;回答“10种~12种”7人,占 14.58%;回答“13种~15种”4人,占 8.33%;回答“16种~18种”3人,占 6.25%;回答“>19种”1人,占 2.08%。

1.3 不同层级统一使用的系统中,市级占比最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各层级所占数量时,回答“全国统一使用”29人,占 60.42%;回答“全省统一使用”33人,占 68.75%;回答“全市统一使用”40人,占 83.33%;回答“单位统一使用”35人,占 72.92%;回答“部门单独使用”27人,占 56.25%;回答“其他”8人,占 16.67%。

1.4 公文管理系统占比最高,账务管理次之,人事管理第三。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涉及的具体业务类型时,回答“公文管理”46人,占 95.83%;回答“档案管理”26人,占 54.17%;回答“账务管理”40人,占 83.33%;回答“人事管理”36人,占 75%;回答“资产管理”31人,占 64.58%;回答“车辆管理”18人,占 37.5%;回答“招投标管理”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一” 9人,占 18.75%;回答“其他二”8人,占 16.67%;回答“其他三” 7人,占 14.58%。

1.5 多数单位设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在问及所在单位是否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如信息中心)时,回答“有”34人,占 70.83%;回答“没有”10人,占 20.83%;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6 数据库文件和电子表格文件已超过文本文件,成为电子文件的主要类型。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格式时,回答“文本文件”39人,占 81.25%;回答“电子表格”45人,占 93.75%;回答“电子邮件”11人,占 22.92%;回答“数据库文件”48人,占 100%;回答“视频文件”10人,占 20.83%;回答“音频文件”12人,占 25%;回答“图像文件”18人,占 37.5%;回答“图形文件”19人,占 39.58%;回答“网页文件”5人,占 10.42%;回答“其他”32人,占 66.67%。

1.7 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已经成为共识。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是否进行了备份时,回答“是”44人,占 91.67%;回答“否”0人,占 0%;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8 电子文件多头管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由哪个部门管理时,回答“产生部门自行管理”44人,占 91.67%;回答“系统专门管理机构(如信息中心)”30人,占 62.5%;回答“档案室”12人,占 25%;回答“办公室”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3人,占 6.25%。

1.9 只有半数人会使用本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在问及对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否了解或会使用时,回答“会使用”25人,占 52.08%;回答“了解但不会使用”16人,占 33.33%;回答“不了解也不会使用”7人,占 14.58%。

2 反映出的问题

综上,反映出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子文件的形成、产生,涉及不同层次的多个系统已是普遍情况,统一管理难度大增。二是业务信息系统的多样化与使用人员熟悉系统数量有限形成反差,将影响到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保管。三是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业务信息系统部门的设立,有助于从源头上对电子文件实施管理。但非文本电子文件种类与数量的激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虽然电子文件备份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电子文件多头管理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展调查或建立年报制度,掌握辖区内业务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增量电子文件多数来自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各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层级、类别了解较少。心中无数,家底不清,监管自然费劲。因此,应当通过定期调查,或者建立业务信息系统作用情况年报,来掌握行政辖区内各单位,特别是行政及公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的情况。

3.2 有针对性地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必要的通用业务信息系统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业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部熟悉是不现实的。通过调查和年报,我们可以梳理出某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种通用或公共业务信息系统,请相关机构与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有所了解、掌握和熟悉。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3 推行形成部门保存电子文件,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档案化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形成后及时保存是电子文件管理最有效、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但各业务信息系统对电子文件,或者称之为数据的保管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与方法,与档案管理部门所要求的电子文件管理方式方法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是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一个业务信息系统、一个业务信息系统地摸清该系统的特点,重点是信息数据的格式、结构、类型,再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原则,制定出较为科学,重点是方便有效的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3.4 尝试在信息中心等业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与维护机构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使之成为与档案室并列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保管地。从理论上和习惯上,档案室都应当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地方。电子文件归档后成为电子档案,也应当由档案室集中管理。现实是档案室基本上不接触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档案工作者对业务信息系统知之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了解。部分单位设立的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的思路。这就是在这种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建立单位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这种思路如果能够得以实施,档案室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与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打交道,变为只与这专门机构打交道;从多点控制,变为一点控制。沟通的成本将明显下降,管理的难度将明显降低。

上一篇:某金融公司电话销售职位信息模版下一篇:关 月亮思乡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