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2024-10-10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精选12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初时代教育的主题。识是素质教育的核而创心, 新人才的培是知识经济中创养, 新教育, 为此有赖于现代, 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思力重。培笔者就自己的养学生的创教新育意实识践和谈实几践点能想一自己的、激发看法: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其政海○创新意识南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治澄省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思维是能力的课县能力迈核心, , 发展智力启发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是政治教学中培养创美亭关键的一步学多运用录音。、录像在教、幻灯片等多媒体学过程中教师应新教学更生校直观材料, 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形象, 学生的学习积, 极使教强顾客就是“上帝吴性也会大大增加”, 。可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大家都知道, 育顾客是否真的享受到了“上帝”的待探我利用多媒体, 遇呢?学习《消费列举展示现实生活者的权益》一课时, 析中的多种欺诈益的现象, 并作、了如下的解释坑害消费者合:在经法权

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 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在现代社会,

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花色品种繁多, 构造日益复杂, 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 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 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 加上个别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见利忘义”, 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此, 消费者感到被欺诈、坑害, 内心非常气愤。那么, 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从生活开始思考, 进而想到了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自己。那么什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呢?以此为契机, 引导大家从生活中思考问题, 从问题中寻求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加强学习, 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 学习法律, 更好地塑造自己未来的生活。

二、重视时事教育

时事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时事教育通过透视社会热点, 把握时代特征,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为了搞好时事教育, 首先, 我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 告诉他们资料的收集要能说明书上的知识点, 要贴切, 要具有实效性。其次, 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 比如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章杂志, 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再如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再次, 在时事教学中, 适时让学生进行时事述评,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对时事问题的敏感意识和分析能力。时事政策教育不仅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 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 感受时代的脉搏, 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深处, 充分发挥了时事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

活动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掘学生的潜能。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要把握现代教育的特征和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让学生接触社会, 增强交际能力, 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编初中《思想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这些活动课的要求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比较紧密。那么, 怎样上好活动课呢?首先, 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解释疑难,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 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其次, 活动形式要不拘一格。比如辩论和讨论就是很好的活动形式。辩论时, 我先告诉他们论辩的技巧并启发他们尽量多收集论据、材料, 力争做充分的准备。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示了大家的风采, 分享了各自的思想, 而且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表现力、判断力。

四、优设评价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评价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大多应采取积极评价, 通过激励, 督促他们提高和进步。首先教师要注意良好班级氛围的创设, 既有严明的纪律和原则, 又能通过班级活动创设团结紧张的班级气氛, 班级应该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让他们感知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关注每一学生。要以自己的细致和耐心将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带给每一个学生, 一个满意的眼神, 一个奖励的微笑, 一个好的手势, 一段鼓励性的话语, 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 都是师生沟通的有效渠道。再次, 教师还可以拓展这种评价情境, 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都参与评价, 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究自己, 全面地认识自己, 也使同学和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来。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2

吴桥县第二初级中学

李霞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吴桥第二初级中学

李霞

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性的过程,它是一项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素质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操作模式,如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等。其中学科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领域广阔的好方法。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决定了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的原因如下:

(一)目的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基本功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可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思想模式,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也是人格与品质的培养,强调激发教育对象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长远来看,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目的的统一性是二者融合的关键因素。

(二)关系的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化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推动力。

(三)德育的联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德育的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那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阵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

初中思品课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一个人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作准备。

1、重视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承受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是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可忍性、可接受性的程度。承受力强与弱不一样,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有意识、有分别地设置一些背景,如有意识地让优生接受失败的考验,使他们体验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失败,必须倾注出自己的精力,敢于接受失败。同时,在提问时,选择难度低的,让差生回答,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成功总会到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不同的滋味,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地、持久地给予学生失败和成功的摔打。

2、提高社交能力,学会推销自己。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树立大教育观念。“学校即社会”(陶行知语),让学生在书本学习中,在教师、同学交往中,认识社会,提高能力,提高觉悟;“生活即学校”(陶行知语),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理解社会,在社会中获取信息,从而认识自己,推销自己。如组织社会调查,学生必须运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法,去面对调查的对象。这就必然要充分显示出学生自己的智慧,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这本身既是了解事物的过程,也是推销自己的过程。总之,不论小课堂或大课堂都需要学生学会表达,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克服自卑心理,让自己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百折不挠,达到成功。

(二)克服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障碍

1、克服“先入为主”造成的逆反心理。学生不是生产在真空里,他们在学习教材上的某一观点之前,往往不同程度地与社会有了接触,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他们早已从亲友那里受到一定的影响,或正面,或负面。下面的,无疑会加深他们对教材上观点的理解;负面的,则直接与教材上的观点相冲撞,孰是熟非,恐怕比学校灌输的那些观点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得多。不少学生甚至认为书本上讲的不可信。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尽可能地“先入”,即学校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一些“敏感”的现实问题,不要回避,要因势利导,及早打“预防针”;二是及时召开讲座会,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晓之以理;三是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尽量抑制“负面先入”,如禁止学生进入网吧就是一种预防措施,让学生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之中。

2、跨越时空界限形成的心理屏障。思想政治课教材上内容,不可能都是学生身边现时发生的人和事。由于受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此时此地的学生与教材上彼时彼地的事件无疑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心理差距。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属正常现象。问题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其自然。如城市的学生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农村的学生对保护城市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缺乏感性认识。类似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在阐述某一观点时教师所选用的事例(材料)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要具体、生动、真实可信,不可杜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注意典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二是注意配合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或举办展览会,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全过程。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比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

(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每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个性大致包括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发现学生个性的正确方法很多,主要有问卷法、谈心法、观察法等几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运用一定的方式把调查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建立起学生的学习档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现和掌握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为了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适时引导,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与完善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内在潜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1、细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元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政治教师可以在备课中细心挖掘,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讲“挫折是把双刃剑”时,导入新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重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重头再来„„”歌曲在激昂,感人之中结束。所有的同学都陷入了深思当中,我借机问:这首歌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听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动情之后,深有所感,积极发言,情感得到触发,并在交流中得到共鸣。我在适时的加以心理健康引导: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并不可怕,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对待它,勇敢的面对它,以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战胜它,不妥协,不放弃,一定会成功,因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里既导入了新课,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这里又用到了多媒体,播放了歌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艺术化了课堂氛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细品思品的每一课,我们都会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发现它,给予学生,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中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在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那么这些都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政治课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智育,更应该重视“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时候,可以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深刻理解与感悟。而且我们教师更应该把这一终极目标摆在推出的位置。

3、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空间。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鼓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着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如问题情景,幽默情景,哲理故事情景,小品情景等。如在讲授 “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就创设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学生大胆的表演盲目攀比心理与行为,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学生表演逼真、幽默、课堂气氛平等、活跃,学生在快乐,兴趣中知道盲目攀比要不得,我们要提倡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学生在如此的情景与氛围中,心理健康得到了教育和提升,同时也利于知识的获得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4、教学方法中不失时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很多,实际很多教学方法中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点播,善于合理运用。比如,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独立,自立健康心理的培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思考、质疑、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协调,民主,和谐,集体荣誉等心理健康都是一种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创建学习型社会。目前,一个“迎接新世纪挑战,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兴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教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句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1)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2)要防止和消除学生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隋性心理。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产生的习惯性思维方向。这种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但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形成惰性心理,使思想呆板、僵化。有类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比较善于抓住结论性的观点,或注意教师讲课时的结论性阐述,或注意教材上结论性的小结。无疑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这类学生往往满足于此,在书面答卷中,他们也只能适应此类题型,对要求用材料证实观点的题型却束手无策。长此下去,他们只会背诵现成的结论,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类学生,考查教材上的现成内容一般很少失误,但要求综合运用教材上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的某一现象却又抓不住关键。还有一类学生,经常碰见的题型得心应手,换个面目的题型却感到茫然。如此等等,都是“学死了”的缘故,都是懒于作深层探讨的惰性心理所致。

6、课堂总结再点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总结是整个授课活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堂课的点睛之处,在点睛之处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进一步的升华。比如,本节课的事件,故事,小品给我们的启示,同学们要有所记,有所感,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也许轻轻点水,但可以收到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 篇3

一、以理服人,在“透”字下功夫。

虽然初中思想政治是常识课,但我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理论、背理论上,而是从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入手,引领学生讨论交流,我适时点拨。在点拨时有意把课本上的理论学习的内容融入进去。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織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四、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用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解释成长中出现的种种困惑。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4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 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之间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于律己,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尊重学生, 体贴学生, 了解、理解学生, 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牵动着学生的心, 要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语言提出见解或疑问, 鼓励学生大胆直言,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 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从而推动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

二、善于设疑, 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 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 深挖细研, 巧设疑问,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鼓励其标新立异。只有通过设问, 才能启发学生, 激发思维欲望。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 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在提问的时候要考虑后进生的状况。对学生多鼓励, 多指导。尊重学生, 鼓励不同的意见, 多让学生思考, 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思维能力。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指导学生,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

三、学生为主体, 开展创造性学习

要使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学习, 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用小品、演讲、图画等各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社会人情。通过亲自动手参加劳动, 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篇5

杨祖苹

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中,德育教育又占首要地位,有人这样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说:“一个品德不合格的人才就是一个危险品。”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抓好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占了极大的比例。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只能满足他们经济上的要求,无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要,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导致他们性格、行为、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担负起更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既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要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以及个性的培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一的时候,便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让他们明白锻炼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需要,而且是对社会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培养学生为祖国而自觉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祖国的进步、兴旺和发达而学习的观念,并对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育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性格固执,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怕吃苦,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行为语言有偏执。因此在教育中1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活动中表现出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并把这种优良作风延续到生活中去。例如:2011级学生张军,性格倔强,个性较强经常与学生发生摩擦,甚至打架。由于家住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知怎样正确管教子女,有时候还为子女护短。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感到棘手,认为此学生不太好管。我也通过教学,了解到他非常喜欢篮球运动,其他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知道篮球运动时一个集体合作才能取得胜利的运动,一个人独干是不行的。让他明白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原因是他性格比较暴躁,个性太强,让他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通过交流,他慢慢发生了改变,学会了怎样与他们和谐相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课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也就有很大的差异。我就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他们不论自己现在成绩是好事坏,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现在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将来才能选择好自己的认识道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总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

总之,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学生的前途,让每一2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教学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

纵观初中思想政治七至九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授予学生道德规范与交往常识,从而增强其交往与合作技能;授予学生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增进其爱国热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进行理想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引学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通向理想的人生之路。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学好思想品德课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用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说明,还是从事例中总结而得出结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择其最佳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由于学生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发展的趋势不甚了解,教材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只概括性地提到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潮流,以致学生对这一历史潮流不理解。为突出这一趋势,我举了“两岸包机实现直飞”、等“大三通”的实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理大势所趋。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 篇7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凝聚力, 就成了一盘散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员, 每个人都有为家庭作出贡献的义务。老师可以制订“班级是我家, 我爱我家”的班级口号, 号召大家为班级增光添彩。同时配合学校组织每周评出纪律、卫生等优秀集体, 公开表彰, 颁发流动红旗, 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为班级制订职业目标, 共同追求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思想端正了, 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让他们懂得, 在我们的社会, 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 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 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 经过努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 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 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四、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 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 树文明形象”活动, 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 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 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 爱国歌曲大赛, 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 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 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 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 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 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 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 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六、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只有通过实践, 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 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 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 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 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 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 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8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学的作用

1、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学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流通,因此,教师与学生这两种因素缺一不可。因此,运用情感教学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教师应该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给学生讲授课本外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情感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机械化地学习方式。

2、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有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情感教学完全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给予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学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只有先成人才能后成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竞争,逐渐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侧重于理论部分,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 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为了彰显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融入情感教育。教育一旦缺乏“爱”,便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政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知行统一。为了切实将该原则落实到位,必须有机融入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在这种科学地教学模式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有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初中思想政治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1、要重视情感教学环境的设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种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和消化。因此,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情感兴趣,设置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的渲染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传授思政知识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情感因素,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另外,在初中生的眼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对教师充满了畏惧心理,不会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这种禁锢,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沟通。比如, 学习《难报三春晖》一文时,该章节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与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促使学生尊重孝敬父母。

2、要优化情感教学的方法

传统“满堂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而且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失去兴趣,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弥补以前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融入情感教学,并且不断优化该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以往政治性的说教,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利用幽默式的话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将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阶段,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首先要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念。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践, 不仅有效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完理论知识之后,还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脱离了情感教学,思想政治教学也就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 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合理融入情感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的,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而且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中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篇9

一、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学者认为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观念的功利化;师资水平低下导致的教学方式滞后;教育内容落后陈旧;教育成效不明显等。笔者认为, 以上学者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某一个方面入手, 来分析我国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是不全面的, 因为思政教育是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单纯地靠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初中思政教育薄弱的现状, 应该把思政教育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发现这个环节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实现良性循环。另外, 各个学者都把初中和高中研究放在同一个层面, 但是初中和高中生处在青少年发展的不同时期, 只有把两者区别开来, 才能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出我国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从而找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此同时, 把全国的初中生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是不合理的。因为, 东西部在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细分研究对象也是研究我国各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因此, 笔者在分析这个问题时, 选取中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从而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因为中部初中的规模占全国初中生的一半, 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科学、客观。

二、中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体制下教育观念的盲目性、功利性。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教育领域也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范围。为了提高重点高中升学率, 初中开始片面追求排名和分数, 思想政治课也只是被当作增加分数的工具, 致使其作为培养道德成熟的人的作用丧失。这也导致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名首实不在”的非实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未得到充分的实现。

2. 课程教材内容落后、单一。

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 目前我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形式跟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变化, 基本上还是由《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三种教材组成。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比较宏观, 晦涩难懂, 而对个人道德培养的内容却很少。总之,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严重脱节, 缺乏针对性。另外, 由于处在价值观确立的不稳定期, 初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致使其在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会出现两难选择。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中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时间极不合理, 通常集中在下午, 而且一周只有三节课, 这完全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这也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下, 我国教育的功利性造成的。与此同时, 学校只开设了理论课堂, 而忽视了“第二课堂”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4. 教师队伍非专业化, 教学方式落后。

中部基础教育刚刚发展起来, 由于教育环境恶劣, 专业人才并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初中的思政教育往往由各级行政领导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来代授。虽然也有从事多年思政工作的老师, 但由于其没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系统的知识, 其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个人判断和个人经验, 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 由于初中教师学历较低, 其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新教学方法和教育媒介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迟缓, 这也给我国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困扰。

5.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中部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家庭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老师, 致使学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另外, 随着信息媒介的发展, 初中学生可以从各种取得获得社会的信息, 在筛选的过程中, 往往会被一些恶性事件影响, 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产生偏差。媒体的歪曲报道和错误引导往往会使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因此, 社会、家庭并没有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对策研究

1. 国家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淡化应试观念。

国家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使初中升高中的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争取把中学生培养为道德上成熟的人。山东省素质教育给中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如到2015年, 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市域内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 毛入学率达到97%。这项确实在根本上解决初升高时的升学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能淡化人们的应试观念。另外, 山东省还规定这个时期的教学发展目标, 即初步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保障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山东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机制创新, 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2. 实地调查研究, 丰富教材内容。

现阶段, 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教育部根据党中央的精神编写的, 其在编写的过程中并未考虑到中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 中央应该与地方相互配合,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 充分地融入地方特色, 把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乡土资源教育等统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以课本的形式呈现, 国家还可以通过课外读物、电子期刊、动漫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3. 科学进行课程安排, 适时进行课程改革。

国家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通过汇集社会的热点, 对课程进行改革。与此同时, 地方要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 根据地方的实际, 对所管辖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给予一定的指导, 从而形成合理的课程安排。另外, 地方教育机构要提倡各个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教育, 山东省在这方面的举措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例如, 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类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予以扶持。

4. 培养专业教师, 进行后期专业化培养。

国家教育部应该结合地方实际, 选拔适合思政教育的专业教师,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另外, 学校要加强对中学思政教师授课技巧的培训, 定期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使其适应新时期教育载体的转变。与此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四、总结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理念的逐步推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中部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地区, 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的改善对我国中学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 (2011-2015) [Z].

[2]何军香.“交往-互动”交往互动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 2006.

[3]颜湘颖.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10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材中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但却太过平实, 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材挖掘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内容。生命教育主要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通过生命教育, 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会接受他人, 关爱他人, 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 也让学生了解了世界, 理解万物存在的意义, 体会世界的美好, 感受自然的神奇, 学会适应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还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 让学生发现生命的乐趣,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我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进行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即是笑迎新生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 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 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只有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 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而新起点即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能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 增强集体凝聚力。小游戏是这样的:选两位同学在互不商量的情况下在X、Y中选择一个。如果双方都选择X, 则每人各得10分;如一方选择X, 一方选择Y, 则选X的人扣15分, 选Y的人得15分;如果两人都选择Y, 则两人都扣掉5分。现在假定你和那个同学做这个选择, 不管对方选择什么, 请问你选择哪一个呢?这个简单的选择题体现了“双赢”观念, 可以体现出参与者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因为在不知道对方会选什么的情况下, 如果自己选X, 就有可能会失去15分, 双方的差距将达到30分。但凭借希望对方也选X的心理, 仍是选择X, 对双方都有利。在这样的小游戏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班级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及书本的情景问题分析, 向学生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 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 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又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 教育学生要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生命中的第五颗子弹》, 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通过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先生的成功案例, 向学生传达了自尊的重要性;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 教育学生维护自己的人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因为信息时代的共享性及高速性, 学生在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同时, 也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 现在的初中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 自我保护能力差, 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初中教学的具体要求, 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发现生命价值。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成绩太过执着, 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 导致了对学生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方面的培养, 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生命教育观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 能使教学更人性化, 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四结束语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生命教育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卢彩云.为成长奠基为生命添彩——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2) :65~66

[2]苏建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8) :459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83-01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已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我们重视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就可能使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健康成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等闲视之,在这里本人浅谈一下初中生的德育的教学。

一、德育教学渗透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人生最朦胧的阶段,由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究知道,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此期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尚未形成的阶段。因此,进行德育的渗透,对于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标。

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措施

(一)钻研教材,捕捉德育契机。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作为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注意收集信息,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作为政治老师,我关注新闻事件、收集信息资料,在课堂上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中的故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如果没有典型的事例,民族精神的教育只能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解释,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有了鲜活的事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道德观念、知识和准则,只有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才能产生德育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步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去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将道德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用心思考与感悟,实践道德信念和准则,提高道德修养。

(三)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细节决定成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这样才可以将枯燥的政治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当中,初中政治学科应该占有主要的位置,因为其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细节对德育渗透要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深挖教学素材,找到一切对德育教育有着促进作用的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做人的真谛所在。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说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如何将教学气氛变得融洽,使学生的听课效率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使其教学效果达到更好。可是事实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当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难上加难,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气氛,所以德育渗透恰恰可以对这一弊端进行弥补。在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可是借助身边的情况以及感人事件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这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有利因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德育教育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渗透,加上教学手段的应用同样可以营造教学气氛,比如说通过模拟法庭来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相互的辩论,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也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手段及方法的运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地调动,在此期间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德育教育也会得到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表率作用

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行为,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身教是无声的的教育,也是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这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说服力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始终以真诚、用爱之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因此,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我们广大教师要有做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根据学科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夯实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 篇12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媒介, 必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由于中学拥有比较活跃的宣传队伍, 通过理论宣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 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 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 初中政治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当代初中生, 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 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 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条件。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初中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体,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 “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必须关注的, “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

2. 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 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 总之, 和谐校园的构建必将为初中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使学生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中。第二, 构建和谐校园为增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的美德,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这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才能全面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从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好地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行为, 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 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以人为本就是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 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着眼点是“管理学生”, 甚至是“监管学生”, 视角在学生, 在手段上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 有助于满足初中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提高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从而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 进而实现为高中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2. 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 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有条件的中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 以网络技术为载体, 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 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 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从而实现把教育功能体现在网络服务之中, 把思想导向渗透到虚拟的空间中去。 (2) 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 (3) 创新文化型工作载体。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 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 正确引导课外兴趣爱好型社团,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3. 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这是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是开展全方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2) 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初中生个人心理档案, 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初中生健康成长。第三,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支持初中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 努力构建和完善初中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总之,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 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 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上一篇:业务流程的失效分析下一篇:品牌文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