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2024-07-05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共11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篇1

初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摘要:初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严肃性、敏锐性和它独特的时代性,所以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常备常新。如何教好这门学科笔者通过实践有以下四点体会:一要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二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三要摆脱“应试”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关键词:学生

教育者

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严肃性、敏锐性和它独特的时代性,所以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常备常新。如何教好这门学科笔者通过实践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是搞好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是把德育工作寓教于本科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学中的重要发源。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就能了解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我们阜阳市既是淮北的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京九铁路交通运输大站,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的一个大市。由于受这种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又受小市民意识和小农经济的制约,部分学生误认为学点东西用处也不大,“只要能搞到钱就是本事”,真善美,假恶丑难以辨别,是非难以分清,人生价值难以平衡。我在二年级教<社会发展简史>时,讲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时,就碰到学生提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那么多优越性,那么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那么发达?我们的香港、台湾为什么那样富?我们的国家为什么那么穷?” “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到底在哪里?”由此可见,真是人小心中存疑大。还宥同学对我国在改革大潮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乱责怪。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己,只有这样做,在政治课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空谈和说教。

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是一种无声的育人方式。要有丰

富的科学知识,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侃侃而谈。

丰富的知识,在于勤学、勤思、勤写。作为政治教师要比较系统地学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论著,坚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经常不断地看报纸,如<人民日报>社论,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意见,做读报摘要,搜集有关资 料并积累起来备用。

三、摆脱“应试”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不固定的,其核心内容是要教活。要活而不能离本,不能“放野马”,活不离准,不能“乱弹琴”。要改变那种死记硬背的传统式的思维方式,要开拓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路。政治教师,要敢于自我牺牲,大胆地抛弃那种“应试教学”的紧箍咒,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了解实际;在实际中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第二课堂,搞社会调查,如讲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节时,采取先调查后上课的方法。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特别是自己家庭的变化,要求实事求是写好调查报告。不少学生通过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有血有肉,有性有理,有论有据,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不少同学十分感概地写道:“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在调查的基础上再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比从课本到课本实际得多,生动得多,有效得多。拟好提纲,搞点民意测验。如讲“公民的基本权利”时,事先拟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当作一次作业来完成。结果学生对“公民享有平等权”中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持否定态度的占班级人数的70%多;对“选举权”的行使持怀疑态度的占班级学生的41﹪强。通过测验,告诉教师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二是学生持这种态度的缘由何在;掌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现实性,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抓住时机,搞些课堂辩论。在课堂辩论时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学生在写“质疑条”中暴露出的一些模糊认识,就可把它们归类整理成带有普遍性的认识问题,放到课堂上去展开辩论。

四、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为了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垄断资本的对外掠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必然表现?(3)。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掠夺有何不同?(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能否说明整个世界已天下太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那国家通过什么政策来维护这一关系呢?具体措施有那些?(2),也有同学提出:既然各民族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那么为什么直到近年才去开发 3

西部?这对少数民族来讲好象是不平等的?(3),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和香港澳门的自治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问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二,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模糊,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政治理论课“结构整体式教学法”探析》(《教育与职业》孙云2004 第23期)

2、《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刍议》(《青海教育》吕静海2006 第3期)

3、《政治课教学的揣摩•反思•增效》(卞国美《吉林教育》 2008 第2期)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篇2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 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 教师要视学生为亲人、朋友、合作伙伴。因为现在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 没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的教育体系和现代的教育制度。在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 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 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任意践踏。在现在社会中, 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 学生也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 不论他的成绩是好是差, 品德是否有缺陷, 他的人格, 都应受到尊重。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热爱每一个学生, 关心每一个学生。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不仅不能给学生一个微笑, 而且还经常讽刺、挖苦、训斥学生, 甚至侮辱、体罚学生, 于是在这样的教师教育下,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失去了自信心和创造力, 失去乐观豁达的态度, 有的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对立。“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很难想象在对立的师生关系下能搞好教学。所谓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要做到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并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 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教师爱学生, 首先要相信学生, 相信其潜力是巨大的, 并且要善于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都是人才, 个个都能成功, 并用这种信任感染每一个学生。勿庸讳言, 在信息时代, 学生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会超过老师, 所以老师必须放下架子, 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视每个学生为学习上的伙伴, 生活中的朋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也要虚心的向学生学习, 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

二、关注今日, 看重未来

我国传统教育的突出弊端, 在于仅仅是为学生取得好成绩, 升入好学校。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一些优等生青睐有加, 面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做法, 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念书、考试。但在生活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很差, 差生因受老师冷落, 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难以适应环境, 出现本领恐慌。因此作为老师, 承担着比传授知识、使学会取得好成绩升入好学校更重要的责任, 那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发展, 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学会待人接物, 学会与人合作共处。

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 任何人一次性从学校学到的知识, 都远远不能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所以作为教师, 必须从为获取任职资格而学习, 转变为终身学习, “做一辈子教师就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从德来说, 老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从才来说,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科老师要学习理科知识, 理科老师要学习文科知识, 特别要学习外语和电脑, 要能从网上获取所需材料, 学会课件制作, 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只是一桶死水, 而是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 教师还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能写一笔好字, 写一手好文章, 要懂得琴棋书画, 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要重视教育方法的研究, 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大量特殊案例, 并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 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学生学习不好, 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我们教师应该反思, 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这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科研究, 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不断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实践, 把实践经验, 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从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体会 篇3

一、开展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践做法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一)更新观念,顺势而为

开展活动课教学,目的是为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活动课在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起“以活动促发展”的观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考查都着重对学生认知与实践活动的能力考查。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思想品德试卷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试卷使用背景材料有很多来自刚刚在3、4月份发生的影响重大事件,注重选取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具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素材。如:选择题第1小题选取的“四川芦山地震”事件,引导考生对“灾区学生出现震后心理创伤或焦虑紧张的情绪”的关注;第3小题选取的“平民英雄郑益龙”的事迹,引导考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教育考生要培养亲社会行为;等等。从考卷上可发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可让考生感觉到在考场上不仅仅是在考试,而且还是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课。教师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热点事件,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积累知识,升华思想。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这就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成了师生之间的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而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要创建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为活动课的主人。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功能。既不能让活动课成为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也不能让活动课成为学生自由活动、“放羊式”的休闲课、游玩课。

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在实践中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提高活动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使教学课堂显得更轻松、活跃。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一些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二)克服客观条件

活动课的形式灵活多样,极受中学生的欢迎。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如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避免干扰其他班级,还要求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这种现象在落后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而一些像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还可能关系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或不敢去开展更多的活动课。

(三)改进教学模式

活动课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其教学模式也从传统教学中的由教师“讲授理论——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的新的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篇4

江苏射阳县

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注重在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再在加强学生理解记忆上下功夫,一步步地引导,传授于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课堂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 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并设计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内容加以回答,然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真正含义了。也克服了死记硬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作为学生的责任,从而教活了知识。

三、要做到“把握大纲,吃透教材”

“把握大纲,吃透教材”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首先应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

客观规律决定的。在讲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更替时,同样强调是受这一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四、要做到“突出重点,杜绝题海战”

“突出重点,杜绝题海战”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作为“错题集”,对于容易出错的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单独摘录下来,加深印象。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争取使每一次练习都能真正反应出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要做到“打好基础,积极转化和辅导好差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理念,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认识到差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多方面的帮助。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要偏爱他们,重视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谈认识,谈目标,谈追求,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学生的成才之路。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而作为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谈,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多加努力,基础差

只是暂时的,关健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恒心,有信心,讲究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能赶上来,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最后,要耐心辅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要下大功夫。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

由于我们的辛勤努力,使我们这样的乡镇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成绩持继多年一直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居于首位,得到了兄弟学校的认可和赞同,我们教学的经验在全县兄弟学校得到了普遍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

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体会 篇5

烟塘中学

符彬

通过参加本次海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听课活动,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

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本次大赛,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走进电教室。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几天的听课时间转眼就过去,但留给听课教师及学生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进灾区,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思想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四、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新颖活泼,动态精致,实用性强。本次优质课比赛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

五、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如:在《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课中,为区别情趣的高雅与庸俗,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找寻生活中高雅的情趣与庸俗的情趣,通过比较明确为什么要培养高雅的情趣。这一活动把学生如同引入一个水草丰美的百花园,他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其中的奥妙,教学活动生机昂然,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结论。

再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课中,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做小记者,对本班内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行现场采访,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当起小师傅。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就呈现出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当然,我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谈几点:

一、没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功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师上课时,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自己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专家所说的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抛开教材、课本的课才是好课。不要迎合时髦去随意添加内容。有的老师整堂课都侃侃而谈,环节一个接一个,事例、故事让人目不暇接,而课本却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看。再有,事例的选取应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让学生触目惊心,反而是一种误导。

二、情景设计没有很好的进行优化,生成的东西少,预设的东西多,教学的探究性与开放性不够。

粗略统计,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一节课不下六七个,过多过滥,有的视频故事很好,探究却没有充分展开,浅尝辄止。课件制作效果很好,却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反应。有的环节设置过于简单,却偏要学生讨论交流,白白浪费时间。再就是教师过于强调传统,强调课本知识点,对学生冒出的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面对生成缺少理智点评,不能及时捕捉,没有做到“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在思品的舞台上”。

三、没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只是简单的重复。

评价要从态度上、价值方式上,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激励鼓舞。不少老师让学生发言、活动不少,但学生表现后老师的评价却很让人失望。如有的活动小组讨论后,要学生总结,学生总结的很经典,老师点评的却很失败,引来一片叹息。再就是学生说的不怎么样,老师却给予高度评价,明显有失公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还有就是不管学生怎么说,老师总是用“很好”、“ 不错”几个字敷衍过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再者通过老师评价学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师素质的高低。课、课件可以提前准备、话可以背过,但对学生的反映却不好提前准备,结果就出现评价不当的问题。老师在充分准备课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师生真正互动,教学才会精彩。

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度与深刻度不够。

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才是一堂好课.应该看到,有的课存在偏快、偏难现象。只有几个或少部分学生反映过来,老师便急忙处理,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长此以往,他们肯定会失去信心与兴趣。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反映的程度,提问时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不要变成精英教育。张志勇厅长说过“要看学生的参与度与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刻度”,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五,对问题的设定层次性不够,太笼统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视频后,问学生“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什么”等等,让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或学习什么。还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有的老师“情趣”与兴趣、爱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师把《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上成了普通的环保课,没有紧扣“依法”二字,让法律发挥作用。有的课件非常粗糙,出现掉字、漏字、错别字,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以上观点只是我的粗浅认识,因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请谅解!

总之,这次难得的机会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时时创新的思想。我会努力,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感悟

初中政治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处的安排,听了江忠清老师和程俊峰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下面就这两位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江忠清老师《实现社会和谐》11月4日周五第二节

江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优点:

1.从结构上看,整个教学过程按照“解读和谐——感受和谐——认识和谐——构建和谐”的顺序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知识拓展、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整体结构比较和谐。

2、教学内容具体而翔实,“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教学内容一一落实,没有出现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充分挖掘了出来。

3、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了课堂的容量,给上课增色不少,特别是《和谐》的短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直接让学生感受到人际和谐对人际关系的的改善和滋润作用。并且产生对这样一种和谐的社会的向往。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视频又直接告诉了学生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改善民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既印证了课本,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知识的拓展上,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中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突出强调反观学生自己的生活空间——校园生活,发现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意见;设计相关的活动和活动标语。由近及远,由理论到行动,为本节课注入了浓厚的生活化的内容。我们的课题也将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5、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平易近人,很有强的亲和力。

具体教学过程的细节处理上,有些方面有待商榷:

1、新课导入上: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引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者小康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正好与本课标题相对应,既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把握了教材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全面小康的认识,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

2、解读和谐时,由“那西方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后紧接着出现《大同书》的内容。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描述了天下为公、诚信和睦、互帮互助、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无私奉献的大同世界社会景象。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大力推崇,实际上是把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再可以结合让学生朗读陶渊明的饮酒诗,指出崇尚和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民族精神之中。始终引导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自然引导出“建设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3、和谐社会和古人的“大同世界”“理想国”的区别,老师不讲学生可能一直就会存在疑惑,教师要点到:他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不具备实现的物质和理论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

4、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外,有必要做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例如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充满活力的最好体现应该是“四个尊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5、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国家的层面就是主要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就是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从个人的层面,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所以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课本中首次出现民生问题,这里面要指出:民生问题在当前集中表现为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可以作如下拓展: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②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措施;③我国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时政内容,例如新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徽保障房建设、稳定物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等。通过这些时政热点问题,架设起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政治学科知识点看上较少,教材提供的资源有限,篇幅也不长,而实际上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比其他学科都要来的大。例如:“蜗居” “高房价” “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拿出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说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和谐的重要性,树立对和谐的渴望,加强对党执政的信心。同时又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考试题的取材极为广泛,这就要要求我们老师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政内容。哪怕我们平时点到,就是给学生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否则,学生陡然碰到陌生的材料做题目会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的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程俊峰老师《实现社会和谐》11月7日周一第六节

1、导入过程中,从章题《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课题《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北京奥运会“和”字图片;让学生写出心中最中国的汉字,导出课题并指出“和为贵,谐为美”。这个导入有新意也有创意,但稍显累赘,如果重新设计一下,直接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相关片段:舞台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活字印刷方阵中一个巨大的“和”字三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加上视频上的解说。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恢弘的气势,壮观的场面既创设了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设置了悬念,就很自然的进入课程的学习探究,这样的导入就很容易出彩。

2、自主学习这个内容中,老师出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和后面的教学过程没有融合起来,有问就有答,有学习就应该有检验,而程老师没有把这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或者有设计而没有通过教学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应该是一个遗憾。

3、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采取的六个特点与以往所学知识相结合也很好,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讲,最后出示,可能效果要好些。

4、在讲民生的时候,能把“民生”提升到“幸福”的高度,这一点很不容易,体现了教师的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5、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促进和谐怀宁建设——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信》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如果能根据这一封信来整体设计,很容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封信当中提到了怀宁县36项民生工程,课前就可以把这一封信作为材料发给学生,上课时围绕这一封信来展开,让学生谈对民生的认识,谈对怀宁县政府所进行的民生工程建设的认识,再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建设和谐社会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吗?”,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结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所以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最后根据这封信设计一份课后作业: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中学生可以为建设和谐怀宁做些什么?最后回归到行动上要热爱家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6、教案是教学的操作过程,要基本忠实于教案,否则就会让人产生疑问,要么对教学设计提出疑问,要么对老师提出疑问。

个人总体感悟:

1、根据这一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我个人认为一要非常注重概念的解释(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二最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老师自己要以自己的知识参与教学内容的建构。高效的课堂必须要老师“胸中有本”,要首先搞清楚教材的编写思路、编排意图、上下结构、还有教材的弦外之音。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不是说教师要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全部都告知学生,而是要炼就先将课本越读越厚,然后再越读越薄的功力;做到深入浅出;做到将文本知识转化成自身独有的看法,来解释众多的政治观点。在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刻解读,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本身都没很了解的情况下,就不会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浅出要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教师自己对知识了解不深,并将生吞活剥的知识滚烫烫得马上递给学生,要不就是太深、要么就会太肤浅。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体、发展的生命、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老师应该转变角色,由主演变成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探索,大胆引导,积极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篇7

一、“讲学稿”简介

思想品德学科的“讲学稿”由科任老师编写,课前或课堂发给学生做,它集学案、教案和练习为一体,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讲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自主学习;4.预习交流展示;5.活动探究;6.巩固训练;7.课堂小结;8.教与学心得。

二、采用“讲学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采用“讲学稿”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教 学 有 利 于 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教师将编写好的“讲学稿”发给学生 做,学生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朗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讲学稿”中的“自主学习 部分”。“自主学 习部分”以填空和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后,将填空题答案写在“讲学稿”上,将“讲学稿”所列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归纳出来并将问题的题目写在课本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对课本基础知识自主进行了梳理,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校 采用“讲学稿”教 学模式几年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讲学稿”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教 学 有 利 于 突 破教学重难点

采用“讲学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在学生自主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由部分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 果,即对课本 基础知识 进行梳理 的情况,教师再进行点拨,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讲学稿”中的“课堂探究部分”。“课堂探究 部分”以活动 探究的形 式探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师生的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上,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则一带而过,不再赘述。这样既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在完成“课堂探究部分”的基础上共同归纳本课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我校采用“讲学稿”模式进行教学几年来,发现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集中精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三)采用“讲学稿”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教 学 有 利 于 提 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成绩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 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分数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 巨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学科“讲学稿”中的“课堂巩固练习部分”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从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真题中挑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教师结合社会热点精心设计的。学生通过完成“讲学稿”中的“课堂巩固练习部分”,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练习正规的中考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我校思想品德课采用“讲学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有所提高。2014年中考,我校思想品德学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优秀率和及格率都创历史新高,分别排在了整个南宁市的第十六位和第十九位,还得到了市教科所领导的表扬。

(四)采用“讲学稿”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教 学 有 利 于 培 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 四青年节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他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朴素又生动的比喻,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深刻揭示了价值观教育要抓早、抓实的重要性。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期,是走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阶段。由此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品德课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鉴于此,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在“活动探究部分”选用了一些既有利于突破本课重难点知识,又有利于陶冶学生道 德情操,提升学生 思想道德 境界的事例。同时,我们还在每一份“讲学稿”的页眉和页脚写上了对学生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作为课堂延伸部分供学生浏览品读。学生通过长期探究和品读“讲学稿”中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事例和名言警句,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也在 潜移默化 中得到了 提高。可见,采用“讲学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教会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

总之,采用“讲学稿”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讲学稿”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当然,任何一种教学 模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讲学稿”教学模式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地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就能取得更大的实效,就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讲学稿”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一、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即使自己认为课讲得很精彩也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应该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应该把学生仅仅作为旁观者。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不唱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变独白式地讲解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参与备课。备课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去,把一堂课要讲的疑难问题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作试探性的回答,然后归纳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片面认识,根据归纳的结果精心设计出教案。事实上我们如果仅凭对学生水平的估计来备课,是很容易出差错的。让学生参与备课能够避免备课的盲目性,使备课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实际。

2、授课中积极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果在授课中教师是独白式地讲解,也许自己觉得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可是学生可能还是满腹疑问,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可能有许多新疑问而教师却察觉不到。因此,我们在授课中把疑难问题首先交给学生,发动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辩论,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讲解,直到把学生疑难问题解答完毕。这样,老师解答的就是学生们头脑中的疑难问题而不是老师坐在办公室里估计出来的疑难问题。这里最关键的是“激励”,老师要告诉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说任何心理话都不算反动,不是犯错误;相反地,勇敢地说出心理话是最可贵的,最受欢迎的。而把心里话隐瞒起来是思想政治课的大忌。对于勇于发言、勇于向老师“发难”、勇于和老师辩论的学生,老师要加以表扬和赞赏。就这样,我的课成为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当然,教师不能只是引出学生的疑难问题而束手无策,重要的在于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真理的力量和高超的论辩技巧来说服学生,使学生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缺陷。

二、打破常规,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不能培养只会背诵教条的书生型的人才。因此,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现代社会对人才思想、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要求纳入课堂。具体做法是:

1、打破死记硬背的常规,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对于授课中的疑难问题,我都是首先交给学生思考和辩论,然后指出他们在思考中存在的缺陷,锻炼他们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而避免用孤立地、片面地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中我很少给学生订复习资料,而是要求学生随着教学进度每一个学生编一本复习资料,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评比交流两次,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政治小论文的评比和演讲比赛,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2、培养学生民主、创新、竞争、效率等观念。首先,我在课堂上反复向学生说明作为一个现代人才必须树立这些新观念;其次,把这些新观念溶进课堂教学中去,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使学生养成按照新思维说话办事的习惯。我把每节思想政治课都当作使学生养成民主习惯的示范课。我总是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从不以势压人,给学生扣帽子,课堂真正做到了师生畅所欲言,教师以理服人。我经常鼓励学生给我提出口头或书面的意见,我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和建议。我在班里经常布置一些有创新性的命题小论文,如:《假如我是村长?》、《怎样改革农村的风俗习惯》、《怎样使农村早日实现小康》、《当代农民的生育观》、《怎样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等等,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有关知识,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案。我还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小论文评比、演讲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们要勇于竞争、学会竞争,从而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考试和布置作业等各项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新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使学生养成了追求效益,节约时间的好习惯。

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9

《(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休养与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

是的,培养一个孩子,首先得教会他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立德树人必须摆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给学生们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新课标标准指出我们这门课程的理念是: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2、遵循育人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征课程。

4、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因此,要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更新观念。不能再“满堂灌”道德和法治知识,要切实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2、营造道德课堂。要让学生认认真真重视每一节道德课,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平时的一言一行也要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在无形中习得道德知识。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尊师长,爱父母,与人友好相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多设计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改的几点体会 篇10

初中政治课改的几点体会-10-04 17:35初中政治课改的几点体会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新的时代,呼唤教育的革新,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新形势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启动。为此,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下面简单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二、读、想、议、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政治课和其它学科都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教改中,我一反过去惯用的教学模式,采取“读、想、议、讲”四字法,在课堂上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在自学中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每讲一课,我总是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己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互相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讲解,教师加以点拨。初中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动,好表现自己,大多数学生都有“自我表现欲”。我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处处为学生的“动”和“表现”提供场所和机会。如讲授《宪法》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分角色讲述各种法律的职能,还开展了“权大没有法大”的辩论会。讲授《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课时,举行了“谈谈你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演讲会;政治课还与班会、周会相结合,举行“法在我心中”主题演讲会。“四字法”的运用和各种活动开展,使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不仅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激发力,还给学生“动”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在教学中,不应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应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进一步我还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体会 篇11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在承认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采取学生以异质小组(即: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品德课上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

1.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引导能力

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就必须保证所提问题的可思考性和新鲜度,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学生自主来完成,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完成。为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让学生在我们肥沃的教育土壤上开出鲜艳的花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现在的课堂改革,但凡是教师不注重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或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味的放手让学生单干,其结果都是不理想的,难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并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将其融会贯通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组织课堂的能力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法上一样的教材,不同教师上课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有的课堂,学生们神采飞扬、情绪高昂;有的课堂,学生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一问题也是困扰合作探究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又一大障碍。在经过长期的思索、实践,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在此,我们必须明白学生的合作探究并不等同于课堂的无序、散乱。相反,它要求整个课堂要目的明确、组织有序、人人参与、收放有度。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若教师缺乏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组织课堂的能力。

3.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善于总结,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会做研究型教师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要求造就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素养,了解学生现状,善于反思总结,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不是靠某个人冥思苦想臆造出来的,也不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它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不断的反思,积累经验,逐步探究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次才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不时地进行充电,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知识的渴求。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做研究型教师,是职业发展的必然。做研究型教师,也是有效推进合作探究教学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1.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法倡导的是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们课前就必须得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探究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异质小组,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优劣互补,协作共进。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教法的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推行,课堂中异质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现、提出问题),课内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多看(广泛收集资料)、多想(提出问题)、多听(聆听他人的看法),多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写(归纳整理、形成文字),通过抓住学生的读、想、听、思、写等几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也常常在课堂中设置“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但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等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出现“一窝蜂”和“优等生处处占先,后进生时时靠边站”的不良现象。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实施前,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组织、划分合作小组且在课前就要求小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掌握信息,因此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可參与性。课堂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合作交流人人参与,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上一篇:刘先生家庭理财规划书下一篇:雪—冬爷爷的礼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