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共12篇)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回归生活, 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感受课堂的活力与精彩, 感受课堂的生动与魅力, 感受课堂的丰富与深刻。学生能够独自品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 智慧得以启迪, 人格得以完善, 在学习中健健康康地成长。这些都离不开感悟教学, 离不开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生的思考与品味。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在此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现感悟教学。
一、教学生活化, 为感悟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生活化就是把学生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灵感, 进而找到课堂内容和课外生活的有效对接, 更好、更深刻地认识问题, 体验情感, 感悟真理。在生活化教学中找到生活与课堂内容的对接点很重要, 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和感受的桥接, 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第一步, 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例如, 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四单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学生都明白珍爱生命的词面含义, 通过自学, 也能明白珍爱生命的具体内容, 既是如此, 学生对珍爱生命的意义和如何才能珍爱生命的认识并不深刻, 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进生活内容,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珍爱生命的深刻意义。如, 教师把地震, 特别是汶川地震引入课堂, 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和一些感人事迹, 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地震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的了解。相信, 通过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学生对生活和教学内容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对生命更加珍爱。
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结合新的教学内容, 形成新的认识, 在感悟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认识。
二、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部分内容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课堂问题。活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解决问题, 开发智力。在生活现象中感知理论知识, 透过现象, 感悟生活道理、人生哲理。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祖国大江大河被污染的情况, 让学生根据图片发表感言, 在异常激烈的讨论后, 教师自然可以引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本课的重要性。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热情很高, 并且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对我国的河流变迁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我国饮水现状的思考很是深入, 学生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 明白了我国在某些地区淡水资源非常贫乏,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克服生活中浪费水源的不良生活现象, 从自身做起, 珍惜每一滴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样, 通过现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探索思考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真切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 认识得以提升, 人生境界得以提高。
三、激活经验, 体验感悟
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和认知社会, 既能够把学生的实践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感悟知识, 也能更好地践行思想品德, 帮助学生优化品质, 提升道德。
例如学习八年级思想政治 (苏教版) 下册第五单元“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遵守社会法制, 明晓治安处罚。然后, 请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位有责任感的人, 针对课上列举的违法现象应该如何防止, 如何治理。这样,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在大量的材料面前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并深刻地理解了“正当防卫”的正确含义。
四、学生走进生活, 不断提高认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深刻而富含哲理的, 因此, 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慢慢体味, 加深认识, 不断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生活中慢慢长大。学生走进生活的方式很多, 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也可以是购物、帮扶、消费等, 教师要事先制定好目标, 设计好任务, 使学生带着任务, 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这样, 才能有效地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 行动起来, 不断为提高自己创造条件。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在生活中感知知识, 在社会中提高认识, 增强能力。
例如, 学习了“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之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 对我们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 看哪些是不合法的现象, 学生就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 对周边的菜市场, 小区环境进行调查, 把相关情况以数据、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些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由感触上升为思索, 在思索中提高认识, 强化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这样, 通过走进生活, 教学任务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在生活中, 思想认识不断加深, 在生活中, 学生成长了起来, 实现了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书本知识和实践探索密切配合。
总之, 我们的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充分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 把知识和理论放到生活实践去中感悟,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应用知识, 在生活中增加学生知识, 提升学生能力, 在感悟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2
和耀光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由于所授班级较多,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效果,教学质量,我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结合身边事例,使知识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行解决能力范围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精神。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我们的学生基础整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批改作业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针对练习册里题量过多,难度过深的不足,我始终坚持结合学生实际,自己出题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3
一、实践自主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主动探索和创新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中尤其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品质的发展。自主合作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围成一桌,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是用来做公开课表演的“道具”,“走形”与“扭曲”自主合作,这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其次,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地思考来獲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其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因为无论如何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也无法代替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促使其汲取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自主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实际上,学生马上可以作出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应该是在依靠个人能力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而需要众人智慧时,或者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议时,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大家想办法”的活动,向学生提供网友约见、去远方亲友未按时接站、路上被截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拓展自我保护途径的目的。在教学“善用法律武器”时,我设计了“请你当法官”活动,提供邻居开大音响影响你休息、在商场买了劣质商品、打工拿不到工资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有争议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明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再次,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能够建议和补充同学的想法,敢于批判错误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
自主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与时代需要相吻合的自主、开放、创新的性格特点,实现人的社会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切实保证本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视交流探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新课标要求在学法上贯彻合作探究,在教法上实施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当代初中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与见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需求,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仍然知识片面,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教师如果能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运用自己的权威,那么,不仅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中提升知识与能力,教师便可以从传统的讲授、灌输中解脱出来,与学生轻松愉快地展开教学互动。
因此要善于开展交流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活动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探究、领悟,提炼道德、价值的内涵,并尽可能促使学生将同时学到的其它学科知识及生活经验自然地加以应用与整合,从而避免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简单化局面。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权益”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学校禁止学生去网吧、安排学生建设校园及植树等劳动, 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权益,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是不是可以有权不交作业,教师也没有权利催你完成作业,找出法律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活动,深刻领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由此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善于体验实践,延伸课堂学习活动,使教学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从政治知识本身看,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际,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产生“墙上芦苇”效应。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开展好教材中所设计的探究、讨论、反思、交流、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活动,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尽义务。
由此,无论是以思想政治要求为切入点,还是以生活事件本身为切入点,都强调不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真实感受。例如,学业的成败,精神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技巧等,要设法通过恰当的参与、认知和体验的活动方式,使理性、情感与学习者真正地“相遇”和“遭际”,尽可能使活动本身自然、贴切而不主观游离。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思想道德的种子得以萌发生长,才能使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真正得以落到实处。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篇4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填鸭式的;有了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就可以不断去探索, 不断地去创新, 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吗?同时,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教师要密切注意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对课堂环境的影响, 如教师要兼顾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而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使原本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受到影响。又如, 创设多样化的活动, 也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开展小型的辩论赛, 分角色表演等, 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首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而这种学习与探索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 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并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而对于那些缺乏兴趣的课程, 即使教师反复地讲解, 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次, 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从而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因此我认为, 教师要在平时多关心、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微笑着走进教室, 真心与学生生做朋友, 多表扬、少批评, 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 融洽师生关系, 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兴趣的大门。
三、注重新课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重视教学前奏。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深刻地感觉到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贴近生活、学生熟悉、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要在新课讲授前, 做好充分的准备, 下足工夫, 力求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笑话导入新课。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是非常大的, 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 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第五课《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教学中, 情境导入就用了一则笑话, 通过醉汉在听到“鬼话”后惊恐万分, 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引出潜能的概念, 实际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学生在笑声中非常自然地了解了潜能的概念。
四、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主张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合作、自主、交往的学习平台,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当今的初中生自主意识、表现欲、参与意识都非常强, 思想活跃, 希望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5
庄河市第三十五初级中学孙淑凤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思想品德课 教学 感悟
采用多媒体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经过半年实践,发现其有利也有弊。运用得恰当,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不妥,则达不到教学目标。下面就谈谈其中之感悟。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优势
将多媒体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无论是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激发兴趣方面,还是在强化记忆方面、巩固知识方面,都有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的优越性及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多媒体以其形、声、色、意相统一的优势,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展示了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声像并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提高课堂实效。
(三)化静为动,增强动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而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
(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知识点既可分屏显示,也可多屏呈现,能够吸引学生看、听、记,增强视觉和听觉刺激,既提高了学生识记效率,又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五)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最新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展了教学空间,增强了感染力。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多媒体,使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盲目依赖课件放弃板书
利用课件代替板书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黑板上整节课不写一个字,长此以往,教师的板书基本功得不到提高,而传统的板书在串讲知识脉络、突出重难点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留有余地、设计巧妙的板书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留下伏笔,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相比而言,多媒体课件在此方面就有所欠缺。一堂课的板书完全由课件预先准备好,教师将学生带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缺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二)使用过于频繁导致新的教师“一言堂”
有的课件内容繁多,既有文字又有漫画,还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频繁出现,一节课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由于课件内容多,转眼即逝,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更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学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更谈不上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和学生个体发展了。一节课下来,学生唯一的收获恐怕就是看了很多图片和生动材料,不能亲身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实质依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模式。
(三)完全用视频来代替教师的讲授
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需要热情的讨论,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过多的视频材料,那么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时间将会压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间也会减少。有不少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认为这种课可以多动手少动口,甚至不动口,只要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即可,这样的教学如同放电影,学生对教学目的难以了解,把握不住重难点,最终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7
一、感悟式教学的特征
( 一) 学生主体化, 情境生活化
感悟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亲身经历, 切身思考, 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 二) 感悟多样化, 课堂动态化
多样化和动态化是感悟式教学的内在特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间、 生生间共振多赢的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不是结论, 结论只能是而且应该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探讨的产物。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 这里没有唯一, 只有真实与合理, 并且允许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多样化的情感感悟, 人人都有话语权。 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 师生间思想、情感在互动碰撞中被理解和吸收, 进入更高的认知层次。
( 三) 角色多元化, 知识实用化
在感悟式教学中, 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 并且要做到及时转变角色, 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要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 作为情景模拟的设计者, 要为学生设计不同场景, 提供不同的交流环境,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和感悟。 第三, 老师作为引导者, 要在课堂讨论中适时的加以引导。 教师在把社会典型或社会热点浓缩成短剧引进课堂的同时, 也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 进入社会, 使之切身体验、感悟、思考, 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 使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实用。
二、感悟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1.多种渠道创设情境, 创造感悟的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中, 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情境, 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 激起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
比如在讲授《 好习惯受用一生》 中的《 习惯对人的影响》一节时, 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 我设计了小品《 小琳的一天》 , 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对小琳的上述习惯进行分类, 哪些是好习惯, 哪些是不良习惯, 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感慨最深的是, 小琳没有做到劳逸结合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等影响到了她的思维发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通过播放影音作品, 再现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 一个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学习教材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2.积极营造轻松环境, 激发感悟的热情
在课堂上我们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亲切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情境中放松心理, 主动参与感验。
讲授《 悦纳自己》 时, 将课堂设置成一场座谈会。 上课开始时, 老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向大家介绍同龄人《 小明的烦心事》 , 然后伴随着轻柔音乐引出“ 有人说, 我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有的人缺点多一点, 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那么我们都来找找自己有哪些地方被上帝咬了一口? ”有了这样的情境铺设, 学生回答问题也就无拘无束, 觉得道出自己的不足也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在这节课上, 教师既是座谈会的主持人, 同时也是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毫无拘束地道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体验。 此刻, 在这种聊天式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深刻了, 教学目标也就在“ 聊天”中轻松实现了。 所以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 才能激发起学生感悟的热情。
3.引导学生主动设疑, 拓展感悟的深度
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 设计提问, 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 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付诸于实践。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 自己解答, 具有较高的主动性, 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 学生就是被动者, 两者效果显然不同。 所以,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 更有利于拓展学生感悟的深度, 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4.适时共享探究成果, 实现感悟的价值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 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价值感, 使之成为今后主动学习的潜在动力。 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深化, 是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的一种途径, 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 一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总之, 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感悟式教学,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感悟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感悟“生活”、感悟创新、感悟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感悟式教学的特征与策略包括学生主体化, 多种渠道创设情境等。
关键词:感悟,感悟式教学,感悟式特征与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淑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索 篇8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插图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它对课文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和教材中的文字相比, 插图更加生动形象, 传达出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然而, 在当前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些插图的真正作用, 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浏览, 而不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
2.教材中的资源没有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教材的资源分为教材中的资源和教材外的资源。教材中的资源包括课本的正文、插图、案例分析等;而教材外的资源则是教师自己收集的信息, 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和当前的时政热点。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 但教材之外的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 同样值得重视。思想品德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实事动态, 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传统教育观念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束缚。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教育并不是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仍然对学生进行着单一的知识灌输, 把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目标。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但是在生活中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实际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4.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当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难发现, 不少课堂也因此出现了“满堂电”的现象, 用鼠标代替了粉笔, 用大屏幕代替了黑板, 教学内容完全成为了资料的堆积、画面的交替, 以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导致课堂上教师手忙脚乱, 学生眼花缭乱;课后沉淀甚少, 弱化了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策略
1.要结合思想品德的内容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并将当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 从而加深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 自己提出问题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合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从而对学生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打造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3.改变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传统的交往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听, 现在可以改变这种方式, 让学生也当一回教师。在这之前需要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收集所有相关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方便, 同时学生也应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既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 让学生执教还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思, 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 在学生执教的过程中, 他们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肯定会掌握得特别扎实, 对其中的思想观念也会有深刻的理解, 这样就有力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增设一些活动课, 在活动课中把任务安排给学生, 这样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了, 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对学习充满渴望。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把课堂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勇于探索, 科学地安排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4.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初中生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对与错。教师应该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 采用灵活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运用恰当的、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会直接影响其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全面客观地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看作是具有独特个体和生命活力的人。
5.让学生把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让学生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从而实现目标。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 不可能不碰到困难, 而要克服这些困难, 就要依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难理解, 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它感到厌倦,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不会学好这门学科的。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经常给学生举一些伟人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 以此来激励学生, 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无论何时, 思想品德教育始终都会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而要使思想品德在德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最主要的就是要创新, 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影响力。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 共同成长。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在初中教学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行为模式、品德修养、生活态度的培养都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上好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 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沟通,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议 篇9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提高
我们常说, 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 需要更多的水。作为教师, 我们要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 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 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当今社会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速度快, 发展日新月异, 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满足于自身原有的知识, 要博览群书, 不断学习, 汲取新知识, 不断提高, 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合上时代的节拍。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 良好的修养, 教起学生来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求知的欲望增强了, 学习的速度提高了, 学习成绩自然优秀。
二、多给予激励
激励的方式很多, 如期中、期末奖励, 课堂口头表扬先进, 选拔学习和道德品质好的学生当课代表、班干部, 让学习好的学生周一班会上讲台介绍学习经验。总之, 实施激励的声势要大, 影响要大, 激励机制的效果就好。一般来说, 学生都愿意显示自己, 授课教师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环境, 使学生内因发生变化, 使其树立起远大理想, 产生上进心和进取心, 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 学先进、赶先进, 使学生学出新成绩。
三、处理好心理辅导与日常教育的冲突
虽然目前不少的学校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却是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 但是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 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初探 篇10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要本着新课改所提供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验的原则出发, 将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 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与亲切感,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 教材中有两幅具有强烈反差的图, 一幅绚丽多彩, 生机勃勃;一幅水源干涸, 土地荒瘠, 没有生命,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让学生感受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正是因为有了生命, 世界才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只能使教学更加枯燥无味, 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 更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真谛,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破坏环境、滥砍滥伐导致沙尘肆虐, 动物生存环境与食物链的破坏导致动植物濒临灭亡等。这些现象有些就发生在学生身边, 有些是学生从电视等媒体上所看到的, 是他们所熟悉且触及心灵的, 从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肆意践踏最终会损害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让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 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道德行为相结合, 更利于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行为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识冲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精力, 使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着问题展开积极的认知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使学生处于“口欲言而弗能, 心欲求而未通”的愤悱状态, 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自己和最要好的朋友发生冲突吵架时, 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同学误解时如何来排解委屈?自己做错事时如何来调控情绪?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数同学都遇到过, 更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发学生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会主动思考, 展开积极地讨论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就会被顺利地引到新知的学习与讲解上,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活动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出了许多活动建议, 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 同时又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倡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本地办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学情, 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与内容, 以期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创设活动情境时, 要做到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 提高学生参与度。只有学生亲身参与, 主动探究, 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转变教师角色,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活动情境的创设者,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更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在活动情境的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挖掘。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图文并茂, 形神兼备、动静结合, 可以通过图文声像来为学生创设带有一定情感色彩与的形、声、色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 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从而将学生顺利地带入多媒体所展现的情境中, 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 我并没有照搬教材进行枯燥的讲述, 而是用多媒体播入某游乐园缆车坠落事故的相关报道, 直观的画现外加沉重的解说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 学生深深地融入到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 此时我再将引入新课:我们要如何来避免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我们要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我保护?这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触目惊心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注, 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例子, 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使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研究与实践情境教学法,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精彩。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促进学生将道德准则与行为相结合,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认知, 促进道德的内化,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学习, 2011 (3) .
[2]李文生.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科教探索, 2008 (8)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 篇11
我尝试的办法是:准备一个本子,统一叫《我的思想品德知行记录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取名字激励自己,在扉页上写上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和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的目标以及家长寄语。每过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记录最近考试成绩和表现两方面,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及任课老师共同完成,还可让其他同学互写。此举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让理性的思辨绽放魅力,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特征之一。如我在上课和学生谈人生的真谛。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思考这样的问题过于深奥,且他们受世俗的影响,有着种种多元化的人生设计。在世界飞快发展的潮流下,我们不能完全反对学生的这些新思考,而因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我问学生:“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人生在于享受!”我先是一愣,答案出乎预料,但多年的课堂经验告诉我,课堂要出彩在于抓住这样的意外“生成”,德育的效果也在于教师能否智慧地处理好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追问道:“老师想知道,你所说的享受,是哪方面?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学生说:“主要是物质层面。”我继续追问:“物质层面的享受的前提是有个富爸爸坐享其成?”学生说:“当然不是,应该靠自己的奋斗。”我继续问:“那你觉得是奋斗在前,还是享受在前?”学生说:“奋斗。”我仍然不放松,继续追问:“奋斗什么?”课堂里立刻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发言:“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从现在做起,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最后,我让学生归纳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学生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生的真谛就是为他人、社会和国家贡献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初中德育的课堂上需要这样智慧的追问,不留痕迹。
2008年某市中考思想品德一条考题引出了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正确认识。
【真题再现】2008某市中考题思想品德学科第8题:
小强一家年收入情况统计表(2007年)
■
下列对小强一家收入来源性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爷爷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爸爸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C.妈妈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D.他们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C。
我的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两个分配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的经济形式和相应的分配制度,有一定难度。爷爷承包责任田应该为集体经济,为按劳分配,所以A项中认为爷爷的收入是生产要素分配是错误的;爸爸在外资企业工作,分配原则为按生产要素分配,B项中混淆了“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概念,所以也是错误的;D项很显然是错误的。如此运用排除法应该选择C。
细细思考,似乎本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妈妈的年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吗?我认为,不能把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确实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方式。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仅此一种,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收入等,就不能列入按劳分配。同时,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必将多样化,如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所有制技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肯定会出现在公有制经济中。如当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就有按股分红的收入。如此说来,本题中,妈妈的收入不能简单的定位为按劳分配。我以为,题目中若明示“某国有企业上班所获工资、奖金和津贴”可能更为准确。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多动脑筋,不要一味地迷某些参考资料的答案,只要自己分析的有理有据,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形之中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还要主动开辟第二、第三课堂,在言谈身教中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艺术 篇12
一、课堂导入
1.音乐导入, 心旷神怡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音乐导入往往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自强自立”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选取有关自立、自强的歌曲 (如, 《爱的代价》) 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合唱, “走吧, 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的唱词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强自立的含义。又如, 在教学“人生当自强”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选取《水手》这首励志歌曲作为课堂导入, 并为学生讲述这首歌的演唱者郑智化的故事, 以使学生感受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含义。总之, 音乐导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丰富, 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2.故事导入, 简单易行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故事导入一般能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根据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故事, 使学生在听完故事后, 便初步领会本课将要展开的内容。这样, 既可拓展学生的思维, 又使他们主动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 在教学“学会负责”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这个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这个故事讲述的是:1967年8月23日, 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返航时, 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 最终飞船爆炸, 宇航员牺牲。后来, 经调查发现, 由于地面人员责任心不强, 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所以造成了这次事故。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既感慨颇多, 又充分体会到责任心的重要意义。又如, 在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每个人都须正确地了解自己 (不过分自卑或自傲) , 教师可引入这样的故事:一个富翁送儿子去闯天下, 儿子来到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 这种树很高, 而且木质好, 还能散发香气。于是, 儿子砍了树, 拿到集市上出售。可是, 在集市上, 一直没人买他的树, 倒是旁边卖木炭的小贩生意很好。儿子想:大概是这带有香味的树木不及木炭。所以, 他把香树烧成木碳拿到集市去卖, 结果一会儿就卖光了。儿子很得意地回家, 并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父亲听了, 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 被儿子烧成木炭的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沉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木炭。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 逐渐认识到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以免过分自卑或自傲而盲目行事。藉此, 教师可转入课堂教学。
3.视频导入, 形象直观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若能恰当利用视频导入创设特定情景, 并借助这些形象、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 便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 在教学“认识自己”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中国雨人, 生命的奇迹》这一视频作为导入。视频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人, 虽然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 但却在某一方面有着过于常人的天赋。这个视频立刻让学生陷入沉思。
当然, 教师在运用视频导入时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挑选的视频不宜过长, 最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二是颇具意义的公益广告也是很好的视频导入材料。例如, 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 笔者选取了一则名为《父亲藏饺子给儿子》的公益广告。视频的大致内容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在吃饺子时, 偷偷把饺子藏进口袋, 为的是留给儿子, 因为儿子喜欢吃饺子。这个视频感动了学生, 他们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4.小品导入, 主动参与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也可采用小品导入的方法, 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 在教学与“法律”或“道德”相关的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小品导入的方法, 让一个学生扮演“法律”, 另一个学生扮演“道德”, 并要求他们在了解各自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表演。这样, 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 小品导入的方法相对比较灵活, 在运用的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即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与知识相关的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发他们的思考, 从而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适应学校新生活”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觉得这里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并针对刚入学的困惑进行讨论。又如, 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讲述关于挫折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你会怎么做?在讨论完这个问题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你当时是怎样面对的? 如果你现在遇到同样的问题, 你会怎样处理?
三、师生互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师生互动具体包括三个内容。其一, 在问题探究中互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不仅能较好的创设情景, 更能使师生之间较好的互动。例如, 在教学“学会休闲, 培养情趣”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提问学生 (你们如何安排课余生活, 平时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与自我畅谈 (和学生畅谈自己的业余爱好) 的方式。这样, 既可实现课堂的互动, 又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二, 在课堂总结中互动。让学生既接受知识, 又进行思考, 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例如, 在教学“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总结, 于是, 一个学生这样总结:遵守规矩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规矩的约束, 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然后, 教师追问: 你觉得“规矩”具体指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 教师进行总结, 并将“规矩”具体化为“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等。其三, 在课堂延伸中互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以真正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行统一。例如, 在教学“合理利用资源”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引领学生开展收集废纸、废旧器皿的活动, 并鼓励他们废物利用 (如, 制成艺术品自我欣赏或参加比赛) 。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感悟教学05-24
初中感悟作文教学08-16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7-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05-13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06-1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艺术07-30
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08-21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05-09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09-2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