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2024-08-0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共12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篇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更加强调师生的互动, 提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对学生来说, 重要的不是对知识的接受和存储, 而是对知识的探究。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插图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它对课文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和教材中的文字相比, 插图更加生动形象, 传达出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然而, 在当前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些插图的真正作用, 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浏览, 而不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

2.教材中的资源没有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教材的资源分为教材中的资源和教材外的资源。教材中的资源包括课本的正文、插图、案例分析等;而教材外的资源则是教师自己收集的信息, 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和当前的时政热点。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 但教材之外的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 同样值得重视。思想品德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实事动态, 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传统教育观念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束缚。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教育并不是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仍然对学生进行着单一的知识灌输, 把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目标。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但是在生活中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实际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4.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当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难发现, 不少课堂也因此出现了“满堂电”的现象, 用鼠标代替了粉笔, 用大屏幕代替了黑板, 教学内容完全成为了资料的堆积、画面的交替, 以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导致课堂上教师手忙脚乱, 学生眼花缭乱;课后沉淀甚少, 弱化了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策略

1.要结合思想品德的内容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并将当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 从而加深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 自己提出问题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合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从而对学生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打造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3.改变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传统的交往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听, 现在可以改变这种方式, 让学生也当一回教师。在这之前需要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收集所有相关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方便, 同时学生也应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既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 让学生执教还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思, 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 在学生执教的过程中, 他们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肯定会掌握得特别扎实, 对其中的思想观念也会有深刻的理解, 这样就有力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增设一些活动课, 在活动课中把任务安排给学生, 这样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了, 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对学习充满渴望。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把课堂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勇于探索, 科学地安排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4.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初中生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对与错。教师应该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 采用灵活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运用恰当的、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会直接影响其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全面客观地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看作是具有独特个体和生命活力的人。

5.让学生把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让学生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从而实现目标。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 不可能不碰到困难, 而要克服这些困难, 就要依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难理解, 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它感到厌倦,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不会学好这门学科的。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经常给学生举一些伟人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 以此来激励学生, 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无论何时, 思想品德教育始终都会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而要使思想品德在德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最主要的就是要创新, 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影响力。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 共同成长。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在初中教学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行为模式、品德修养、生活态度的培养都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上好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 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沟通,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篇2

—— 田建伟

近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回忆过去,各种滋味深有体会。要成为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老师,并非易事。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 正

确的 人生 观、价

观、引

美、假

。因

此,就

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上好政治课,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人。这就要求自身的专业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具有良好的人文学科素养。同时老师的言行举止、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做到。

1、坚持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变化。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现状,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多学生负责的态度,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得到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同时要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会因为受到老师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

3、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立平等、民

主、信

任、尊

重的新

生关

系。有 了 良

好的师

生 关

系,学

自己的老师,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之中,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本的基础

识,必

导,学

题的教

则,在教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在讲

时,根

材的具

容,结

合实际,采

法,使

盎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问题环境,善于驾驶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学生都希望上政治课,注意运用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成绩一直不错。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体会到自己是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这样更激发自己的斗志,在今后我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在所从的教育事

苟、尽

责、兢

、辛

耘,发

我们的聪

智,奉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3

关键词:教师素质 方法 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原理晦涩空洞、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这个不利教学的局面?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动态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到政治课中,从而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这也是我们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认为如要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柳暗花明”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教师素质

多数人认为:“老师上课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大家日常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但是,我认为在这最平常之中,却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师德和学识。讲课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的人格和知识修养的综合表现。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世界各国政府都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如:美国针对一项轰动全国的教师数量和素质的调查,面对素质不高的教师队伍提出要学习中国,搞教师希望工程。伊朗教育部则发出通知,国内各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得体罚学生,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被开除!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的主题为“教师素质”,并就其发表决议指出:“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实施的直接障碍,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纵观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得不承认,不高的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曾记得古人解释,“敬业”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以其业也”,强调对自己的事业要专注热爱,矢志以求,也就是在其位,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竭其力。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更需要敬业精神,应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种强烈感情出发,对事业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辛勤耕耘,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立足本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对服务于现代学校中不断面临新情况,新变化的教师来说,我认为是尤为重要的。

(二)要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还需要努力接受现代化教育观念 。江泽民同志曾讲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教书教得好,育人育的好,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我认为,成为一名高素质教师重要的是要实现从过去的所谓“教书的”到现在“育人的优秀启蒙教育者”的历史性转变,努力接受现代教育观念。

(三)要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还应该转变自己的位置,从“我是教人的”改为“我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自己融入于学生当中,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能很好的和学生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教的更加完善。

二、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学会为目的,只要“知道了”“记住了”就是万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采取“流水账”“填鸭式”来上课,给学生划知识点、划问题,之后就是背、背、背,这样就会导致老师讲课口干舌燥,学生上课只想睡觉的情况出现,我认为适应现代思想品德教学,我们应该转变这种不合理的、传统私塾式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一些更合理的、现代的、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导入和讲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的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内容。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1.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连,以达到温故的目的。

2.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的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的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设问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此外还有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二)结课的技巧

悬念式结尾是一种兴趣激励性结尾方式。课堂教学结尾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做答,以造成悬念,暗示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使旧课和新课的内容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还有练习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探索式结尾等多种方式。无论何种结尾方式,只要能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反馈教学信息,能为后续教学服务这就是成功。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都能如此,那么每节课都是学生喜欢的课,从而更能调动学生的在主动性。

三、培养能力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只把教学停留在表面,而现在我们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与其给学生一堆黄金,不如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记住”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技巧,让其自己去探究,能举一反三,会“学以致用”。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设问,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讲授新课前的设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问题去听课。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问要抓住关键,深入浅出,角度多变,使学生勤于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问,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能初步运用思想品德理论结合实际来观察分析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可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外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能力,同时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对于启发学生思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4

关键词:原则,教学,转化

思想品德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 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活化, 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 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正确的育人方向、适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实”,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 根据初三学生实际状况, 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深化, 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 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 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适当降低要求, 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 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 加强基本训练, 力求学一点, 当堂复习, 当堂巩固。同时,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 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收到了实效。“活”, 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 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 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 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然后, 教师加以归纳, 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 克服了死记硬背, 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从而教活了知识。“准”, 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 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 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 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 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 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 对学生全面负责, 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 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 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 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对学困生要热心、耐心,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 认识到学困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 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 学困生学习基础差, 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 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学困生, 决不歧视他们, 而是偏爱学困生, 重视学困生, 关心爱护他们, 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 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 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要耐心辅导, 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5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习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复习课 初中思品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6

复习课是以整合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是温故而知新的提高过程。“复习”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再认识,进一步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复习”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内涵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使已有知识升华为新的能力,巩固知识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减少遗忘。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情感,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因此复习课的导入应突出它的激发功能,使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强烈地追求整合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对复习产生特殊的认知倾向。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要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尽量设置与本课有关的时政热点或生活热点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

学生通过老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愉快接受课题,立刻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急速回忆,以充实积极的心态转入复习。

一、知识整体建构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就使单元知识可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整体建构是复习课中不可违背的一项原则。

1.理清知识主干,互动剖析联系。

教师按由中心问题到知识主干,由干到知识联系,由枝到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可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的形式呈现。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不是单调地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

2.自主总结概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初步构建知识网络,并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老师的点拨过程中,准确领会老师概括语言的含义,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接轨,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要注重领会网络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提高自己的归纳演绎能力。

二、补弱完善深化

根据学情对单元知识进行补弱、完善、深化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找准难点和疑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找准难点和疑点的重要途径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归纳梳理,然后师生互动进行争辩、剖析、深化和完善,这是使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复习课上容易掀起高潮的地方。

1.引導归纳梳理,点拨疑难问题。

教师要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梳理,根据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导思,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牢固把握知识外延的情景条件,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引导时不要搞成了教师复述教材。点拨时不要像播音员那样单向发出信息,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参与和调控互动。师生互动的焦点是学生所暴露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梳理的基本思路,归类的基本原则,概括的基本要点。

2.分类归纳知识,完善深化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主要功能主动进行分类梳理,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要注重理清思路,不能是机械接受式学习。要潜心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互动解决问题。

三、互动探究训练

复习课要精选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组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发现规律,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1.典例互动分析,设置训练题组。

教师要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对知识的剖析意图,设置典型例题和跟踪练习题。对注意事项最好通过习题来说明,可以让学生犯错,再指出应该注意的事项;习题的设置最好是程序题组的形式,通过一个习题能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在解析习题时,要有示范意识和方法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操作程序是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挖掘信息—处理信息—构建模型—规范过程—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要提炼出分析思路和做题方法。

习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先让学生自主或互动研究解决,然后呈现结果,教师对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诱思质疑,启发点拨,挖掘题目的深层功能,杜绝只追求正确答案的就题论题的做法。

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体系设置训练题组,题目特点要与习题相近但应有明显差异,以有效地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做题结束后,要选择一至二道典型题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并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

2.独立规范训练,互动探究疑难。

通过强化练习,一是深化对所用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二是进一步掌握应用的思路、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是培养审题规范和解题规范的习惯。学生对老师投放的跟踪练习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在探究过程中注意领会相关解析例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篇7

一、座谈式教学法

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 他们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外,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对他们的表现过分地压制,就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应巧妙地设置课堂话题,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各种问题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创设一种学生喜欢说、愿意说的课堂氛围,通过座谈式的教学法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辩论式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在很多时候, 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都刮目相看。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安排辩论赛,让学生就课本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辩论氛围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他们参与的意识和主体意识。通过这种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三、以情激学法

以情激学的方法就是情感投资,即以爱结情,以情诱学。如, 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级,对学生进行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能够信任我、亲近我,从而逐渐喜欢上我的课堂,喜欢上我所教的思想品德课

四、实验室式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枯燥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厌恶。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堂上引入诸如理科教学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五、小舞台展示教学法

舞台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等的特点而成为大众喜欢的娱乐形式。如果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偶尔插入小品,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另外,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小舞台展示教学法。

六、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体验,让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的心灵有所启迪。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并亲身去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以情明理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管是讲概念还是讲原理,我都会注重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八、归纳总结法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关键点随时归纳总结,并做出注解,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勒出重难点、易混点,这样便于在复习时一目了然。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力求做到以学定教,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切实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现状,使学生爱上这门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科学的评价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然,教学方式的探讨是一个很大且很久远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断地积极探索,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议 篇8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提高

我们常说, 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 需要更多的水。作为教师, 我们要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 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 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当今社会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速度快, 发展日新月异, 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满足于自身原有的知识, 要博览群书, 不断学习, 汲取新知识, 不断提高, 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合上时代的节拍。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 良好的修养, 教起学生来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求知的欲望增强了, 学习的速度提高了, 学习成绩自然优秀。

二、多给予激励

激励的方式很多, 如期中、期末奖励, 课堂口头表扬先进, 选拔学习和道德品质好的学生当课代表、班干部, 让学习好的学生周一班会上讲台介绍学习经验。总之, 实施激励的声势要大, 影响要大, 激励机制的效果就好。一般来说, 学生都愿意显示自己, 授课教师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环境, 使学生内因发生变化, 使其树立起远大理想, 产生上进心和进取心, 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 学先进、赶先进, 使学生学出新成绩。

三、处理好心理辅导与日常教育的冲突

虽然目前不少的学校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却是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 但是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 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初探 篇9

一、激趣导入, 调动兴致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 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万事开头难”,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增强参与热情, 唤起学习动机, 激活思维, 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 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 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 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 所以学生讲得真实, 有真情实感, 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导入新课, 学生兴趣浓厚, 情绪高昂,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情境, 学习探究

新课改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地从教师那儿接受知识, 转到主动去学习、掌握、应用知识上来。这种改变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引导, 通过设置情景、探究学习最终达到改变学习方法的目的。

1. 教师要积极创设“乐学”的课堂情境, 力求师生活动积极主动, 气氛热烈而有秩序, 教师不累, 学生轻松, 效率较高, 形成优化教学状态。

2.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密切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 感知性、情境性、行为示范性都不强,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我通过教学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一般来说, 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 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政治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它们既是学生关心的“热点”, 也是令学生困惑的难点。这些矛盾反映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同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把握了这些矛盾, 也就获得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动力。

联系中学生实际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入心”“明理”“解惑”和“力行”等环节。“入心”主要是运用来自中学生生活、能够为中学生了解和引起他们情绪共鸣的实际材料, 创设情境;“明理”主要是运用中学生熟悉和能够接受的实际材料说明理论, 帮助学生形成观点;“解惑”主要是利用理论和中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 设疑激疑, 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解决问题;而“力行”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和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帮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 “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 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主动探索中, 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 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取“接受学习”和“探究发现学习”相结合, 以“探究发现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中, “探究发现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 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探究发现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是一个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面对的是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的行为对象和行为条件, 要探究的是应采取的具体行为方式、行为对策和行为步骤, 最终形成的是科学文明的行为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艺术 篇10

一、课堂导入

1.音乐导入, 心旷神怡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音乐导入往往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自强自立”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选取有关自立、自强的歌曲 (如, 《爱的代价》) 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合唱, “走吧, 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的唱词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强自立的含义。又如, 在教学“人生当自强”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选取《水手》这首励志歌曲作为课堂导入, 并为学生讲述这首歌的演唱者郑智化的故事, 以使学生感受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含义。总之, 音乐导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丰富, 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2.故事导入, 简单易行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故事导入一般能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根据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故事, 使学生在听完故事后, 便初步领会本课将要展开的内容。这样, 既可拓展学生的思维, 又使他们主动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 在教学“学会负责”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这个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这个故事讲述的是:1967年8月23日, 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返航时, 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 最终飞船爆炸, 宇航员牺牲。后来, 经调查发现, 由于地面人员责任心不强, 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所以造成了这次事故。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既感慨颇多, 又充分体会到责任心的重要意义。又如, 在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每个人都须正确地了解自己 (不过分自卑或自傲) , 教师可引入这样的故事:一个富翁送儿子去闯天下, 儿子来到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 这种树很高, 而且木质好, 还能散发香气。于是, 儿子砍了树, 拿到集市上出售。可是, 在集市上, 一直没人买他的树, 倒是旁边卖木炭的小贩生意很好。儿子想:大概是这带有香味的树木不及木炭。所以, 他把香树烧成木碳拿到集市去卖, 结果一会儿就卖光了。儿子很得意地回家, 并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父亲听了, 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 被儿子烧成木炭的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沉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木炭。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 逐渐认识到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以免过分自卑或自傲而盲目行事。藉此, 教师可转入课堂教学。

3.视频导入, 形象直观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若能恰当利用视频导入创设特定情景, 并借助这些形象、直观的情景引导学生, 便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 在教学“认识自己”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中国雨人, 生命的奇迹》这一视频作为导入。视频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人, 虽然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 但却在某一方面有着过于常人的天赋。这个视频立刻让学生陷入沉思。

当然, 教师在运用视频导入时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挑选的视频不宜过长, 最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二是颇具意义的公益广告也是很好的视频导入材料。例如, 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 笔者选取了一则名为《父亲藏饺子给儿子》的公益广告。视频的大致内容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在吃饺子时, 偷偷把饺子藏进口袋, 为的是留给儿子, 因为儿子喜欢吃饺子。这个视频感动了学生, 他们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4.小品导入, 主动参与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也可采用小品导入的方法, 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 在教学与“法律”或“道德”相关的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小品导入的方法, 让一个学生扮演“法律”, 另一个学生扮演“道德”, 并要求他们在了解各自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表演。这样, 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 小品导入的方法相对比较灵活, 在运用的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即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与知识相关的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发他们的思考, 从而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适应学校新生活”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觉得这里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并针对刚入学的困惑进行讨论。又如, 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讲述关于挫折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你会怎么做?在讨论完这个问题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你当时是怎样面对的? 如果你现在遇到同样的问题, 你会怎样处理?

三、师生互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师生互动具体包括三个内容。其一, 在问题探究中互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不仅能较好的创设情景, 更能使师生之间较好的互动。例如, 在教学“学会休闲, 培养情趣”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提问学生 (你们如何安排课余生活, 平时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与自我畅谈 (和学生畅谈自己的业余爱好) 的方式。这样, 既可实现课堂的互动, 又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二, 在课堂总结中互动。让学生既接受知识, 又进行思考, 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例如, 在教学“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总结, 于是, 一个学生这样总结:遵守规矩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规矩的约束, 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然后, 教师追问: 你觉得“规矩”具体指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 教师进行总结, 并将“规矩”具体化为“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等。其三, 在课堂延伸中互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以真正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行统一。例如, 在教学“合理利用资源”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引领学生开展收集废纸、废旧器皿的活动, 并鼓励他们废物利用 (如, 制成艺术品自我欣赏或参加比赛) 。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篇11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营造师生平等的情境教学气氛

师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我们这样设想,专制而高压的课堂气氛能否真正适合于情境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实现了师生平等,才能促使师生间更加情投意合,也就能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追求进步。比如,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学校就分配给思想品德学科一个办橱窗板报的任务,但是我带的是初一新生,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当班级中的思想品德课外小组得到了任务之后,就有学生来向我求救:老师,学校让我们出橱窗板报,主题是宣传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您能帮助我们。昕到这话后,我立即计上心来:帮当然可以帮,但我只能在你们搞好以后加以指导,别的就无能为力了。其后,学生们就各自行动了起来,我全程都没有插手他们的工作,但一直在暗中观察。几天后,他们完成了任务之后兴致勃勃地来请我指导。我看了之后觉得虽然内容尚不够充实,色调也存在诸多不足,但毕竟是他们亲手制作而成的,因此,我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假如下次某某地方进行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几次指导之后,橱窗板报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而师生之间的平等所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办板报的成功,更是展示出了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和自主意识。

二、构建情境教学的有效方式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导人、课中讲解、课后练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讲述本人对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1、课前:用好学生资源。时代瞬息万变,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肯定不能脱离时事。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时事,又要让学生迅速回到课本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学生资源所提供的情境。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置“课前三分钟”便可一举两得。“课前j分钟”是这样操作的:学生按学号轮流开讲,提前一周让学生白行准备,内容是时政热点,重点是学生对这一时政热点的评论,要求评论尽可能切中知识点。也就是让学生提供情境,并指导学生学会用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而教师大可实行“拿来主义”。

2、课中:用尽课件资料,为了让学生学到并学好知识,课中的情境教学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教师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一个个不同的情景,这样容易导致情景过多过乱。因此,在教学当中,将资料用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例如,在讲“财产留给谁”这一部分时,教材第一目提供了晓军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更连贯地掌握知识,把第二目和第三目的内容以晓军为主人公进行编排,共提供了五集的情景剧场。学生随剧情的跌宕而兴味盎然,还积极思考问题,效果非常好。

3、课后:用透练习材料。课后练习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考查知识点,一种是考查对知识点的运用。前一种缺乏灵活性,因此用后一种的居多。要考查知识点的运用,提供材料必不可少,而提供材料的过程就是给学生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这是教学过程的后续内容,能强化所学知识,也较为重要。所以教师要精选情境,用透练习材料。例如,在讲完“财产属于谁”这一部分后,为了让学生懂得财产的归类、什么情况下属个人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材料:张先生的一天(略)。问题:①在这一天中,张先生接触的财物中,哪些属于其合法财产?哪些不是?为什么?②他对自己的这些合法财产都行使了哪些权利?

三、情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设置的情境应尽量是正面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心理和思想上还很不成熟,是非观不明,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如果设置的情境是部分学生身上常发生的一些反面的东西,这样就可能被部分学生看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导致他们对教学过程进行抵制。这样会激化师生问的矛盾,最终将导致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尽量设置正面情境,做到有的放矢。但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加强教育。

2、情境教学不能走过场搞形式。情境的创设、探究应贯穿于情境教学的全过程,情境展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情境的展现、活动过程的组织、知识的衔接等环环相扣、相互协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导致情境教学流于形式,这样就难以实现过程的探究,也难于完成结果的认知。

总之,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中,教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有效教学情境的含义及类型,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师生之问、生生之间、人境之间和谐互动。这样,做到了“境”与“理”的统一,在情境之中蕴含着“理”,通过交互共振,使师生“共生成长”。由此可见,整个政治课情境教学过程的核心正是课堂教学试图由教学信息流的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由心理活动的无意识认知接受到情绪的有意识感知体验,由情感的被动响应到相互交流的转变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探索 篇12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灵魂,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般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区别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拓展,如在课堂中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资料,通过直观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对遵纪守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通过反面教材加深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过影视、音乐、图片等视听材料,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各种感官去感受,从而营造出一个利于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和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共同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者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三、组织教学实践,关心学生综合成长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甚至很难记忆。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真正促进学生的实践成长。如在进行“自觉,磨砺意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自主交流如何培养坚定意志的方法,在对知识内容的讲解结束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诊断与治疗意志薄弱症。让学生自我发挥,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心理专家和意志薄弱症患者。通过患者的症状叙述,“心理专家”作出诊断意见,开出药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自我思考进行药方的补充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初二阶段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座谈式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极其有利,使学生可以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敢于质疑与批判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此外,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较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怀,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重视课外教学延伸,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总之,促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学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法;掌握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提高学法。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致力于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郝志,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效益的提高[J],教改聚焦,2009(11)

[2]朱宁,也谈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教导入[J],考试周刊。2010(10)

上一篇:材料的选择下一篇:百度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