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24-07-14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精选12篇)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

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思想品德。思想品德课是教育引导初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学科, 其承载着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想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被严重边缘化, 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 说起来重要, 教起来次要, 是众多学科中比较薄弱的学科。如果思想品德非中考必考科目, 其地位就更“难堪”了。这些都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教学状况和学生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与了解, 现就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状况及其对策,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困境

1.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师缺乏。

缺少专业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是农村初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特别是初一、初二很多学校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教的, 这和初三教学严重脱节;而且在很多非专业教师的观念中, 思想品德就是“副科”, 因此使思想品德教学严重边缘化。由于未接受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时, 教师漫无目标地讲授, 学生稀里糊涂地听讲, 再划划、读读、讨论讨论, 一节课就结束了。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教, 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2.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习惯上被学生和家长都看成副科。对孩子的要求“两极分化”是农村初中学生家长中一种突出的现象。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 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把孩子的学习作为整个家庭的“重点工程”, 不满意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 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里或条件好的学校学习, 导致了农村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流失。另有少部分家长长期在外打工, 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全丢给祖父祖母、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料, 这些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学生”。他们由于祖辈的溺爱或与祖辈有隔阂, 不把学习当回事, “主科”成绩每况愈下, 而作为“副科”的思想品德课更是雪上加霜。此外, 在农村初中学生的观念里,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大学科是重要的, 而思想品德课和历史与之不能相提并论, 而且学生的这种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3.教学资源匮乏。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 其不同点在于它需要在其他学科配合的同时, 需要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资源。然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和过程则比较简单与孤立, 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教”与“学”中, 书本是唯一的工具, 教师每节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由于课业负担很重, 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览室或图书室看思想品德教学方面的资料, 也没有时间开展教材中的活动。因此, 教师的“讲”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二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并非思想品德专业教师, 既不熟悉教材,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非常单一, 对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制作课件更无从谈起。三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些教学活动由于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而无法完成, 这无形之中给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与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 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参加各类观摩、学习、培训, 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要广泛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这样, 在教学时就能够深入浅出, 左右逢源, 驾轻就熟。农村初中学生受农村特定环境和年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他们的学习情绪极易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具有不稳定性是他们学习情绪和态度的一种突出表现。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目的就是为了中考。所以他们对教学中开展的一些培养情感价值和认知能力的活动兴趣明显不足。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与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改革的的理论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要摒弃言之无物、泛泛而谈、空洞乏味的说教, 融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使学生既学得扎实有效, 又学得生动活泼。围绕教材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评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与发挥学校和社会教学资源, 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 充满激情。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扩大知识的密度与容量,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不平衡, 有效地实施分层式和个性化教学,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 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整体提高。

认真解决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采取切实有效策略,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 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亟待研究、实践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搞好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我们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广泛地学习, 不断地探索, 积极地创新。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2

1、什么是礼貌?

2、礼貌的作用

3、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行为。说说它的危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礼貌利于交往,减少误会。

[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口头和书面的礼貌用语 [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礼貌,知道礼貌的作用。教学重点:礼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总结不礼貌行为的危害。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欣赏歌词:早上起床精神好,背上书包上学校。见了老师行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客人来了鞠个躬,见到长辈说声好。欢欢喜喜进学校,大家夸我有礼貌。自学提纲 见(预习提示)

自学指导

1、通读教材,解决以上3个问题。

2、时间3分钟 组内交流

1、组长主持,一人回答,其他人在课本上画。

2、简单的题通答案,难题讨论 检测自学效果

合作分享:

1、什么是礼貌?

2、礼貌的作用

各抒己见:生活中都有哪些不礼貌行为? 说说它的危害?

教师点拨

1、礼貌的作用:2点

2、观看人生AB剧,引导学生总结不礼貌行为的危害:可能产生误会,造成麻烦,形象受损,影响交往,失去友谊等。课堂剧表演:让同学分组合作编制一个节目,以说明不讲礼貌的危害。形式:小品,短剧等。时间:3分钟以内。课堂检测 见练习一

板书设计(本课小结)

讲礼貌的重要性

什么是礼貌

礼貌的作用 推荐作业

辨析:礼貌只是小事,没必要多此一举.第6课

第二站《如何讲礼貌》教学设计

预习提示:

1、如何讲礼貌?

2、长时间不理发是有个性VS长时间不理发有损个人仪表,你的观点?

3、十字文明用语是什么?

4、生活中,怎样培养得体的行为?

5、道歉是------的表现

6、生活中,怎样对待残疾儿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知识目标] 讲礼貌的途径。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讲故事:士辉和志强的故事。(课本71页)设置悬念,引入本课 自学提纲 见(预习提示)

自学指导

1、通读教材,解决以上6个问题。

2、时间5分钟 组内交流

1、组长主持,一人回答,其他人在课本上画。

2、简单的题通答案,难题讨论 3、1.4.6全班分3大组讨论,重点交流。检测自学效果

1、通答案

2、各抒己见(分组讨论):在我们同学交往中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例如: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我们应怎样改正?

3、辩论赛

甲方: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应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

乙方: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应有自制,有气量,有涵养,以礼相待,化解矛盾 教师点拨

1、如何讲礼貌?共8条

2、不文明行为的改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观察

解决开篇提出的问题:士辉和志强的故事 感悟升华

回忆自己感到内疚的一件事,和同桌组成一组,真诚地向别人说一声“对不起”。互换角色,重复一次。

1、当你向别人道歉时,你的感受?

2、当别人向你道歉时,你的感受?

在6人的合作小组中,请几位同学,当众承认错误,表示歉意。

1、这次感受和只有两人在场是有什么不同?

2、你是如何克服的? 课堂检测 见练习二

板书设计(本课小结)

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1.态度应诚恳

2.仪表应大方

3.语言应文明 4.应为应得体

5.学会谦让,互敬互让6.学会道歉

7.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关爱弱者 8.移风易俗,见义勇为,关心公益事业

教后反思 练习题 练习一

1、下列属于礼貌行为的是()

A.见到同学,装作没见

B.随手乱摘校园花草 C.回答问题举右手

D.遇到老师,不打招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礼貌的人能愉快交友,但真正的朋友不多。B.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文明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D.礼貌是自然形成的,不需培养。

3、简答

中学生如何尊重老师?

答案:

1、C

2、B C

3、略 练习二

1、下列属于文明礼貌行为的是()

A.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上学

B.妨碍他人不道歉无关紧要

C.说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要见义勇为,遇到不平事,拔刀相助

2、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A.与人握手,可以用左手握手。

B.说话习惯带尾巴,可以理解。C.进电梯,主人在先,按按钮,再请客人进。

D.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答案:

1、C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3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资源;创新精神

一、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农村大量的优秀生源流向城镇较好的学校,造成城乡之间生源质量悬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有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教学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而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在农村初中就失去了一批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的学校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学生队伍,城乡间学生素质的差距不断扩大。例如,2001年我参加工作时,我校一個年段有10个班565个学生,今年整个初一年级才3个班120个学生,这当中除正常生源减少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随父母外出务工到当地就近入学,尤其今年我校新初一有15名学生因小学毕业考成绩较好,被泉州一中、泉州七中、泉州现代中学、泉州实验中学、永春一中和永春美岭中学录取。生源的流失特别是优质生源的短缺给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一个大难题。

2.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短缺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在办学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资源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1)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初中学校经费紧张,参加培训机会不均等,造成农村初中教师很少有培训进修的机会,这直接影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农村许多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被调入城区,使得农村优秀教师群体减少,这都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2)农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不够重视和能力有限,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能拓展课外相关时政,加上参考资料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思想品德考试成绩。

3.农村学生、家长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文化程度不高,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监督和帮助不够,对孩子所学科目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这样学生在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下,必然对思想品德的学习认识发生偏差,必定会松懈斗志,学习马马虎虎。因此在许多学生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就对学科进行了错误分类,把语、数、英作为“主科”,重点学习,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为“次科”,放松了学习。

4.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不够

农村初中生源普遍基础差,但学校升学任务重,为了完成升学任务,尤其是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率,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在课时的安排上倾向于语、数、英等重点学科,这样使得思想品德课时往往无法达到课程安排要求。

二、解决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政府要切实解决教育均衡问题

政府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首先,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使农村学生能享受到和城镇、城区学生同样的学习环境。其次,选拔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强的人作为学校的领导,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再次,对偏远山区学校加大政策倾斜,提高教师的待遇,对于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政府在工资和职称评聘上应该予以更大的照顾,让那些农村教师能安心在山区工作,潜心教学。

2.农村学校应均衡学科教育资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研工作

在农村学校,校领导要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均衡学科教育资源,重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研工作。开展名师帮教传带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活动计划,并狠抓落实。重点培养中青年思想品德教师,关心他们的成长,大胆任用,业务上加强指导,生活上给予关心。同时大力鼓励中青年思想品德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业务骨干。

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老师要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勤于钻研,努力提高从教业务水平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也要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在教学观念方面要深刻转变,要意识到担子重任务紧,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勤于钻研教材和大纲,研究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研究教育教法,努力提高课堂上课效率,教育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融入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考试成绩。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政府关心,学校重视,思想品德教师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我坚信未来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李贺.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4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

1.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

在我国初中教学体系中,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主干课程, 但在思想品德课上, 却经常可以看到思想品德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做自己的, 呈现出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个别任课教师认为只要把授课内容讲完, 就算完成任务, 全然不顾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有甚者, 竟然漠视教风学风、课堂纪律、教学秩序。结果往往造成学生不尊重师长之风与日俱盛, 甚至恶意冲撞教师, 不能不说这是对思想品德课的极大讽刺。即便有些肯学用功的学生偶尔询问, 部分教师也爱理不理, 没有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 根本无法体现“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个别思想品德教师比学生还急着想下课, 目的是早点回家炒股、游玩、做生意等。这样的教师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基本操守, 认为学生爱听不听无所谓, 学好学坏没关系。就这样, 学生和教师处于两个彼此分离的世界, 原本宝贵的时间就在这样松松散散的状态下一闪而过, 思想品德课的设置形同虚无。

2. 城乡差距大、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

城区的学校规模、班级规模都相对稳定。虽然近年来适龄儿童减少了, 但并不影响城区学校的班生规模。此外, 城区初级中学的教师专业配备一直比较齐全, 即使有少量教师流失, 也可以及时从农村学校选拔补充。而农村学校则不同, 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优秀的教师都被调进城了, 又没有人愿意进穷山沟受苦, 因此教师队伍基本上是有出没进。再加上这几年思想品德教师的“断层”, 就出现了农村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师资短缺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在此情况下, 农村学校根本没办法考虑任课教师专业对口不对口的问题, 只要有教师进课堂打发时间就不错了。而跨学科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也心生怨言, 工作漫不经心, 影响治学态度, 还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 知识体系掌握不健全, 不能与时俱进, 课堂教学不生动。

3. 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创意。

不少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模式老套死板, 仍在穿新鞋走老路, 毫无新意, 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有的教师, 一堂课平铺直叙, 抓不住重点, 没有轻重难易, 还未开讲就被学生厌烦了。常说“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有些思想品德教师知识老化、无法解释专业知识, 面对学生的提问显得力不从心, 无法组织科学解答。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年龄偏大, 记忆力减退, 讲课零零散散不连贯, 与学生的思维明显脱节。还有教师毫无教学热情, 驾驭课堂乏力, 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进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策

1. 必须全面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

首先必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形成对思想品德课程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学校领导和课程教师要重视思想品德课。其次, 教务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在课程编排上给予重视, 不能总让思想品德课靠边站以及“插花式”的填空, 从而造成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还要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量化、考核。第三, 对学生加大宣传, 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思想品德不仅是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 而且课程所传授的知识, 特别是心理健康、孝亲敬长、法律法规和权利义务等内容, 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第四, 其他任科教师要做好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不能要求学生只顾语、数、英等所谓“核心课程”, 不能排挤思想品德课, 强调思想品德课也是青少年学业和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科目要均衡发展, 齐头并进。

2. 配备和强化师资力量。

要想使思想品德课程走出低迷, 就要配备专业而强大的师资力量。对于农村初级中学来说, 若限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无法满足专业对口的要求, 那么至少也必须选派责任心强、教学能力出众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必须对专业不对口的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要求其观摩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 并要求课程组集体备课。如果学校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配备, 而随意指定代课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误人子弟的行为。如果教师本身就是第一次接触思想品德教材, 还不认真备课, 不主动观摩, 不参加集体教学与研讨, 怎么有能力教好学生呢?要强化师资力量,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 如开展岗位练兵、以老带新等模式, 强化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要积极利用片际、校际交流机会, “迎进来, 走出去”, 通过培训课、优质示范课、观摩研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夯实专业基础, 再通过听评课帮助主讲教师进行操作和提高。学校还应设身处地为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如提供办公电脑, 引导教师下载、学习网络资源, 完善办公设施, 优化办公环境, 等等, 以进一步激励教师自觉献身教育事业。

3.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在师生都对思想品德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后, 教师必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方法的支持和辅助下, 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首先, 导入是关键。若能奇妙地创设好情境导入课程, 瞬间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有多种形式, 常见的有时政导入、故事导入、案例导入、歌曲导入、猜谜导入等, 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导入, 都要有“原材料”, 否则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因此, 教师平时就要多关心时政, 博览群书, 注意多吸收、积累教学素材, 这样做同时也是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另外, 选择何种导入方式要因学生而定, 因教材而定, 但无论怎么选择, 有创意的导入都能对整堂课进行铺垫和启发, 对授课过程定然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常言道:听不如说, 说不如看, 看不如做。许多知识, 只有亲身体验, 亲手去做, 才能记忆长久。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设置非常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 内容包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力、抗挫力, 控制情绪、宽容等。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非靠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就能实现, 学生只有在现实的生活或者情境中, 感受到道德品质的力量, 才能在一些受感动的内心世界里自觉接受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 在主观上接受优秀的思想道德。故而,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修养践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 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 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培养意志力和抗挫力, 引导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如沉迷网络、做事拖拉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挑战和克服不良习惯的体验与人分享, 这样就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领悟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意义。最后, 积极开展基于思想品德课的讨论活动。通过思辨和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才能生成新的认知, 学习要通过相互的讨论与合作来实现。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开展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生参与讨论就会主动查阅资料, 提取课本中的知识, 并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 这也是对学生认知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运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对问题的理解过程中, 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例如,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中, “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简单的说教。

三、结语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担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农村中学一定要极其重视这门科目, 既要克服自身办学条件的种种局限, 又要全面抓好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既要强化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又要引导学生以端正的学习态度,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熏陶, 走向美好的明天。

摘要: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一直在低谷徘徊, 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问题, 突破瓶颈,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效果。本文就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思想认识、师资力量等问题出发, 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 提出应对策略, 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农村初中,问题,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梁红军.发挥教师教学主导, 提升课程教学实效[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56-58.

[2]王保国.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师的职业素质[J].延边大学学报, 2014, (4) :127-133.

[3]王守恒, 姚运标.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4]王欣.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 (华东卷) , 2012.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5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周家硷中学

张娜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信息量少问题,传统的“口耳之述”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妨碍了思想品德课发挥德育主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影响人们的生产与工作,影响着教学和培养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以其独特性更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展密不可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都要以此为原则,通过技术层面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品道德质与信息素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得到发展。

一、在典型性课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典型性课题包括了内容的精辟性、概括性、科学性、准确性及极强的说服力等。

在上《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在教学主题上选择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籍以及世界各地的代表人物。如:中国当代的毛泽东和古代的李世民;美国的林肯和罗斯福等。

在《行使生命健康权时》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关交通肇事的新闻视频,讲述把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将列入刑法的必要,让学生明确国家法律在保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尊重和珍惜生命健康权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从而增强有关生命健康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权。

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课的教学中,播放三鹿奶粉事件中对相关责任人的庭审录像,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络新闻,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利用2010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http://),联系经济常识里的财政、社会保障制度等,政治常识里的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这样以多媒 体教学课件授课,有说很强的服力,表达直观,而且能体现出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

多媒体授课在教学内容容量上比较大,这就要求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精心,避免罗列大量重复的、简单的材料,要选出有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功能搜索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注意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材料时,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合教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材料。

二、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应用信息技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如果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就会导致上课时学生一味地注意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忽视了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因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课件的容量要适当,要对搜集的众多材料进行筛选和取舍;版面设计和颜色的选取要突出主体授课内容,避免图案的色彩和动态的视觉影响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掌握;对主体授课内容的字体设置上要突出重点等;演示上要注意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链接等,要注意速度快慢,使用其他媒体的先后顺序。这样才能将科学性、辅助性融为一体,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实效性的目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和说教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在教学八年级《难报三春晖》一课时,学生对“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这一重点问题看法不一,小组讨论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议论,难以达成共识。这时不要急于评价,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母亲洗脚》、《妈,我们为你献歌一首》、《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并提出以下问题:

1、看看你对父母的关爱程度如何?给父母洗脚跟招聘有联系吗?

如果让你选择为父母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

2、“妈,我们为你献歌一首”和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这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很快明白了孝敬父母要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更要有孝敬父母的行动,不能盲目愚孝。

三、用信息技术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学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片的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为 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人在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交互活动,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中介作用。要避免让信息技术牵制教师的教学进程,避免信息技术引领教师的思路,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或相互讨论,或网上查询资料,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让投影屏幕、网页等信息技术完全替代教师板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教学媒体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有即时展现力强、现场表达及时、语言文字符号意义强化的特点,科学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对学生思维具有“纲要信号”的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板书取长补短,是传统课堂教学工具的延伸,二者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注意将思想教育溶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之中,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浅议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篇6

一、注重学生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与学是有机统一体,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需要内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多思,去分析去比较;采用恰当的问题使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让学生动口,大胆发言,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拓寬思路;让学生多动身,参与到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围绕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体验、感悟、理解。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加强理论突出实践

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道德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收集分析数据写调查报告,可以感觉到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三、以思品教材为依托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学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讨论能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这种方式不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组织讨论时,要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比较爱发表看法的同学,注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培育“火种”,发挥好带头作用。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面观点注重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下子驳回,“一棍子打死”,要经过同学间思想的激烈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真理愈辩愈明”讲的即是这个道理。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讨论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经久难忘,使其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知识及时得到矫正,使学生发挥出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坚持社会主流舆论,必须具备优秀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以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和身边的事例去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亲、近、实。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加强社会实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按照思品教学的认知规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情、意、行会得到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7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缺乏。 农村初中学校普遍缺乏思想品德专业教师, 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学校已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 在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些农村初中学校, 很多学校除九年级部分班级是专业教师执教外, 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大都是由非专业教师兼任。 这些教师在教学中, 大都把握不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同时, 通过各种教学技能大赛脱颖而出的优秀年轻专业教师, 大都想方设法要挤进城市学校里去。 所以, 师资量少质弱的实际,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面对新的课程, 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农村初中仍有很多教师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 没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 教师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忽视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同时由于留守学生多, 他们大都缺乏家庭的亲情关爱和成长引导, 不少留守学生成为“ 品学双差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成效。

3.教师的教学技术落后。 大多数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上课仍是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即便配备了一些教学设施, 也很少使用。 多数教师重讲授, 轻学生的探究;重知识的传授, 轻情感的培养;重书本的内容, 轻学生的生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课程价值取向偏差。 长期以来,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却次要。 从学校领导到教师, 从学生到家长都认为这是一门“ 副课”。 学校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教学研究、常规管理等方面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校往往把年富力强的专业教师安排在毕业班, 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上不了语数外的教师安排在七、八年级来应付。

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的应对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严把教师入口关。 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问题。 教育决策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规划和质量评估系统;师范院校政治教育学院 ( 系) 要优化专业结构、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业管理, 严把人才出口关;人事和教育等行政部门要优化教育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 精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 严把教师入口关。

其次, 切实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机构, 要定期开展针对性、 实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教师集中培训, 深入有效推进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在外出进修、社会考察、晋升职务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并予以优先保证。

2.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对学生学会做人和终身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 最主要的是要开好课程、上足课时, 在资源开发、课程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学科与其它学科等同对待。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 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3.保证经费投入, 完善教学设施。 思想品德课教学, 必须与时俱进, 仅靠书本知识不足以体验和感悟本学科的教育价值。 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我们西部偏远农的山区学校由于经济落后, 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造成教学设备设施较差, 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 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 如开辟单独的思想品德课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 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收集了解有关信息,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有效组织教学。 因此,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 教育观、人才观, 持续有效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足额投入, 大力改善教育教学设施, 切实保障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在内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成效。

4.强化观念更新, 凸显人文性。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 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 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征之一, 要“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 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 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 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实施教学, 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 是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 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 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 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追求。 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人文性, 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 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要能够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 其自身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这样才可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渗透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 掌握学情。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程度, 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智力水平, 以此组织和实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才会更有实效性。

第三, 恰当融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有的内容是直接宣讲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 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这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 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价值观念, 增大教学物质投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其人文性等方面入手。 城乡教育差距一定会不断缩小,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 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摘要:目前农村学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还存在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的落后等不少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其人文性。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8

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开头, 贴近教学内容, 设计情景,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目的的去探究解疑, 进行新课的学习。例如, 在上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时, 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从前有一位叫吴孝的人, 由于他母亲在86岁这一年患了中风, 只能吃, 不能做, 需要人照顾, 于是他就叫儿子和他一起将他母亲抬去很远的地方甩了。正要甩时, 他儿子说:“不要把单架一起甩了, 今后我和儿子还要用来抬你的”, 吴孝听了这话又将他母亲抬回家中, 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吴孝作出了抬回的决定?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写出结论。学生在讨论时把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爱都纳入了讨论, 积极性很高。这样一来本单元中的两课“爱在屋檐下, 我与父母交朋友中的知识”, 被学生一下就领悟了, 而且学生还联想到怎样与长辈、与老师相处。当然这不是唯一, 还可以采用幻灯片等, 导入新课。

二、用教学图片鉴赏进行教学

“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 可见, 好的图片在其调动人的感观上具有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初中政治课本中, 每一节课都编有插图 (漫画或照片) , 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 指导学生围绕图片进行分析, 领会图片含义。比如, 人教版八年级在单元第三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中学会自我保护”一节课中的“天马帅不帅”, 这幅图, 我认真指导学生认识图片, 分析梅平能不能与网友天马见面?若见面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总之, 这些图片只要老师提前备课, 认真分析图意, 然后耐心指导学生识图, 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便能了如指掌而且还会升华。

三、用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表演是深动形象地将事情的起因经过, 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展现出来, 同时一下子就能将黑与白分辨出来, 留给人深刻的记忆, 还能触景生情。有时用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是非常恰当的。

我上八年级的思想品德中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这一课我就模拟了两个班长候选人的形象, 让同学们在甲乙同学中选一个, 模拟甲总是助人为乐, 经常给后进生讲题, 经常组织同学搞公益活动。班里的桶装水没有了, 经常是他换;班里有同学生病, 首先是他出现在病人面前, 送病人去医院, 他总是处处为同学着想, 是一个非常直爽的孩子。模拟乙, 当得知班里要选班长, 他就开始有行动了, 买贺卡送同学, 时而还请同学在网吧玩电子游戏, 时而请同学吃东西, 表演结束后, 让同学们无记名投票, 有2个同学选了乙, 有52个同学选了甲。然后汇总将结果告诉全班同学, 同学们非常高兴, 有的同学说肯定是甲, 此时我问了为什么基本都选甲, 而选乙的只有两个。有一个同学就举手说:“我选乙的原因是那天我接受了他的请吃, 我承认了要选他, 为了诚信, 我选了他。接着另一位同学又举手了, 他说:“乙是最虚伪的, 为选班长才送贺卡, 甲才是真正的讲诚信, 同学甲才是我们班的班长。”此时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然后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道题, 为什么说诚信是金?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用书面回答。几分钟后, 同学们举手回答, 而且回答得都不错。在初中的政治课中, 好的章节如果采取此种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很浓。

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时采取“讨论法”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9

一、当前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专业教师缺乏。农村初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 每所学校的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 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 所以很多学校除了初三年级安排专职教师执教外, 初一、初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大多由教其他学科的教师作“副课”兼任, 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2) 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观、传统师生观和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只注重教师的教, 忽视了学生的学, 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讲解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3) 教学手段单一。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 但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成正比, 尤其是农村中学,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 教学手段、物资设施薄弱, 技术更新慢。以上因素导致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与城市学校比较起来显得十分单一, 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4) 教学资源缺乏。由于受到一些陈旧教育观念和贫乏物质条件的限制, 农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 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城乡教学质量差距大。本人任教近20年来, 从总体上讲, 城镇学生的成绩比农村学生的成绩好。但就思想品德学科成绩来说, 城乡学校间的差距不是很大, 比如我市的鲁山中学就曾多次获得中考政治学科人均分第一。但从2001年以后, 城镇学生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农村学生。农村与城市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差距扩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2001年以来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考试制度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由于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 导致理解和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差, 到了考场上只能望题兴叹了。 (2) 农村初中学校中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城镇学校, 是造成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悬殊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 许多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 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城镇条件好的学校就读。这样, 在农村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生学习的领头羊, 而转入学校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学生队伍, 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自然就不断扩大。 (3) 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是造成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悬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城乡间的差距, 致使许多农村教师不安心在农村中学任教, 他们千方百计调离农村学校到城镇。如我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数次选调农村教师入城的考试, 使农村的优秀教师所剩无几。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1) 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特别是已有创新教学成果学校的先进经验, 充实自己;刻苦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效果;收集国内外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创新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扩大知识容量, 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 根据教材的内容, 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的实际, 进行有目的的社会调查, 或专项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进而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 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显得能力不强。

(3) 必须加强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就是师资问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 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 端正观点, 重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充实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资力量, 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让他们多一些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的机会, 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 在学习中提高水平, 以全面加强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就必须解决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观念、教学的模式、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师资培养等问题。当然,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也有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生源的流动问题, 教育活动经费不足问题等等。不管什么问题, 只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真正重视, 想方设法地给予解决, 城乡间教学质量的差距一定会得到解决,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0

不可否认,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 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而且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农村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 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想品德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 一)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显然,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 二) 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要求

长期以来, 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 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 因此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就是把多媒体教育技术整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突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模式, 拓宽教与学的思路, 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提高育人实效。

( 三) 多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

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让思想品德课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那么, 如何启动这些素材, 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呢? 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 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实践, 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三、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所在

(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也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确,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是“最好的老师”, 是创造非智力因素的源泉。“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语道出成功教育的突破口。“学生不是待灌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作为手握导火线的教师能否点燃这把火, 关键是能否找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 捕捉“兴奋点”, 渗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 充实和丰富课堂。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我经常会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特点, 将多媒体运用到导课环节中, 先声夺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中消费者的权益时, 我播放了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 通过观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形象生动,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在讲授《做诚信的人》时, 虽然《狼来了》这个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但我使用flash动画播放这个经典故事, 生动的画面, 温馨的记忆还是马上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 二)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唤起学生共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来说, 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 法律知识相对理性, 不太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因此要讲好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就更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东西去感化学生, 使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自觉去践行法律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 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 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 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 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善于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相互补充, 并加以完善, 必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从而使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忠.浅谈多媒体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J].成才之路, 2010, (27) .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1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传统教学方式,实效低下,应成过去

传统的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还有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来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低下。“学而不信,知而不行”,这就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转变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效低,当今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废除,取而代之的该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目前课堂实效性低下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在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动灌,学生被动听。学生和老师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是盛气凌人的唯一主动者,讲课方法还是以讲授为主,在教学中很少出现教师学生相互切磋、共同讨论的互动教学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也不利于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造成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

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讨论、案例分析、演讲乃至辩论等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变“要他听”为“他要听”,使学生既动脑又动嘴,这样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去思索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加深理解。

(三)重传统教学方式,轻现代教学手段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就是整个课堂。这种单一的、静态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的匮乏,教学技术的欠缺,造成了上课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更不能深入了解知识并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也达不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的目的要求。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势在必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培养”……需要我们从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者,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几年来,笔者尝试下列教学方式,达到了一定效果。

(一)点化旧知,启迪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上《挫折面前也从容》内容时候,我先出示思考题并请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思考:

①你曾面对的困难或挫折是什么?

②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③你最终有没有战胜这个困难或挫折?

然后请学生回答:谈自己战胜困难或挫折的亲身体验。如果战胜了,你是如何战胜这个困难或挫折的?如果没有战胜,原因是什么?

④战胜这次挫折后的心情怎样?

接着由教师引导归纳,刚才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战胜挫折的经验,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挑战挫折,但最终失败的经历。看来同学们的挫折经历还是很多的。说明生活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呢?……通过点化旧知识,启迪新知——希望同学们把昨天、今天、明天的学习内容连成一个整体,形式成一个纲络。然后,教师由此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激活学生认知体系,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以《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思品味,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灵活教法,培养能力

“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阅读能力。即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知识要点,整理知识内容,这为下一环节“议”打下基础。

“议”是关键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即要求学生独立能力思考,各抒已见,以数人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学好各科知识和步入社会都有很大作用。

“讲”是主导的一环,重在培养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这需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拖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学那一节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因此“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联系实际,启发思考

现行的教材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比如学习《身边的诱惑》时,同学们对教材中提及的网络游戏的诱惑、毒品的诱惑、邪教的诱惑感到不理解,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接触的比较少。为此,我通过媒体、网络、杂志搜集资料,精心整理,寻找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展示教学资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当讲到“网络游戏的诱惑”时,我联系了这两年媒体曝光的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产生恶果的事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去这些地方?为什么孩子们会迷恋游戏不能自拔?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网络很好玩,象我们每个星期的电脑课是我们最开心的一节课,可惜老师不让我们玩游戏;有的说,迷恋网络游戏产生恶果的,是自己意志力不坚强的缘故;有的说是编制网络游戏的人不好;还有的说……通过事例分析,同学们慢慢懂得了任何事都要有个“度”,度就是一种标准,对于玩游戏我们应把握度,玩游戏在时间上应节制,我们要学会识别正确与错误,不良的诱惑,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来看教材p83页——小兆的事例。(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小兆由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逐步转变的过程,都经过了哪些变化?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且以黄勇系列杀人案为例来说明不良诱惑的危害,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生资源,充分利用

有时课堂出现的突发状况会让老师措手不及,但有的老师却会巧妙地利用这种学生资源,不仅能“化险为夷”,而且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一次在学到《学会调控情绪》这一内容,当我讲到调控情绪的三种方法时,我正在板书,突然传出了文曲星“嘀嘀”的声音,我说:“拿到讲台上来。”他很不情愿的拿了上来。回到座位上,他用课本遮住了脸。我继续上课,三分钟过去了,他的书没有移开,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是老样子。于是我问:“上节课我们学了如何调控情绪,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如果你的文曲星被老师缴了,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该如何调控?”有位同学说:“老师,我会很难过,但我会听课”,“心情肯定不好,但不能因此与老师闹情绪,我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调控情绪。”……趁着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我居然发现他把盖在脸上的书拿开了,正竖着耳朵在听呢!下课后我再找他谈话,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好。这场冲突算是以和平方式告一段落了。

(五)教学时间,科学安排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不但在一天之中,而且在一节课中,学习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说,一节课开始的5分钟,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状态或其他的思维状态逐渐转移过来,5分钟以后,在教师的激励下逐渐进入最佳状态,20分钟以后,由于大脑皮层的疲劳,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状态,在30分钟以后,学生的思维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因此在课的前15分钟和后15分钟是最佳的训练时期,此时应安排新课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易错题,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应放在这里。在中间的10分钟的时间内,由于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度处于波谷期,学生的情绪较难波动,应安排一般性问题、练习或者学生的自学。基于此,我的教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回顾旧知(5分钟左右)—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进行新课(25分钟左右)—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课堂作业(5分钟左右)—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结构,不但突出了重点,还增加了练习时间,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把进行新课这一最主要教学任务放在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

在课堂中,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这种方法能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能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运用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托课堂、粉笔与书本的单调、枯燥、死板的缺陷,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同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在课后也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了解新闻、重大社会事件,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1.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应根据教师自身和教学对象进行有效选择。不同对象,不同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可能迥然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2.开展教学评价,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在追求教学实效的同时,如何开展教学评价,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者在落实双基和发展能力的同时,必应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开展的评价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法,前者应是后者的补充而非取代。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教学,如板书呈现、精心讲解、有效指导等方法,通过二者有效结合,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2.《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1期

3.《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2

一、探析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 社会与学校的忽视,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始终“缺氧”

应试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思想品德课始终被列入副科的榜单中, 被视为末流, 而遭受冷漠, 不被重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考中已将政治学科考试形式改革为开卷考试, 且分值低于其他科目, 这严重削弱了思想品德在初中学科中的地位。多数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在语数外方面的学习时间, 肆意缩减思想品德课课时, 导致老师难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让基础知识无法落实, 学生能力培养受到影响。同时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稀缺, 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业绩的考核往往只注重毕业年级, 造成思想品德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局势下, 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将新课改的理念与实际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 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陈旧的教学方法, 让课堂气氛沉闷, 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也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少兴趣与渴求。

3. 思想品德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 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 且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为教而教, 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 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 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感悟

1. 体现特色, 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堂的潜力和魅力

(1)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学生的兴趣来自三个方面: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学到新的东西;能够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方面的设计, 能够让课堂生活化、真实化, 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

(2) 要准确定位课堂。思想品德课承载着德育功能, 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 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要挖掘教学的深度。从课程资源中挖掘出较深层次的东西, 具有创新性;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有“灵魂”贯穿始终, 具有思想性;教学内容层层递进, 具有逻辑性;课堂设计要有计划性、目标性、针对性。

2. 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地吸纳包含时代内涵的新知识, 为中学生的思想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 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 要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 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移情换位, 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在教学中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探究, 培养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要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 得到指导和建议,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 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

3. 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在当今现实教育背景下,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外,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因此, 在教学中, 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让学生既收获成绩, 又不断成长, 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 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人格。

上一篇:设计和使用下一篇:血清脂蛋白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