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2024-08-20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共12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篇1

摘要: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作为一门文科知识教授给学生, 但是地理不能够算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 它包含了很多综合性的知识, 所以学好地理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尤其是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 我就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供一些方向。

关键词:地理,教育资源,农村

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在我国存在是必然的, 因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好, 那么教育投入也就必然增加。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 那么教育的投入也会少很多。经费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 而教育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学校硬件和软件的缺失。硬件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工具, 例如多媒体、电脑等教学工具;而软件主要包括教师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后者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于那些偏远地区, 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去那里参与教学, 一是硬件条件差, 二是在那里很难取得成就。

一、农村地理教育资源短缺

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我们国家在尽力改变现状, 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教学设施, 其次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主要还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在农村并不能够得到普及, 学生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成绩也会相应的偏低。另一方面, 教师资源短缺也是农村地理教学存在的很大问题, 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缺少。很多农村的教师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 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发展, 这样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这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教师资源的流失会导致学生们无学可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 把地理课程安排的非常不科学, 让很多地理老师流向大城市, 这样地理教学就形同虚设。尤其是中考没有地理科目, 这更让农村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很多农村的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针对那些能够对他们升学有帮助的学科, 进而忽视了地理学习。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 他们更是重视的是升学率, 所以他们教会学生更多的是考试技巧, 而没有从能力提升方面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就变得“利益熏心”。他们抛弃了所有与自己升学无关的学科, 从来不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 认为到了大学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 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学生们进入大学后, 才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一无所有, 毕业很难融入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1,2,3,4,5]

二、改革建议

农村教育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教育资源的硬件, 而是在于软件。教师素质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思维模式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教师素质方面, 当优秀的教师队伍流失到大城市, 那么农村的教育必然难以为继。这就相当于打仗失去了将领, 学生们群龙无首, 再先进的教学工具, 也不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学校的教育思维模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 地理在中考中是不需要考试的, 而学校不重视这门课, 甚至是停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基础地理知识的缺失, 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我国的一些省在哪个位置。如果这些学生进入了矿业相关的学校, 他们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 是很难着手去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的。他们只能够重新开始, 去学习那些本应该在初中就掌握的知识。所以只有改变学校的观点, 让他们对地理科目重视。虽然地理不需要考试, 但是并不代表这不是重点内容。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对此提起重视, 让学校给学生们多开设一些锻炼能力的课程, 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问题。在学生方面讲, 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学习不能够急功近利, 更不能够因为不是考试科目而对这个科目产生歧视。农村的学生教育资源本来就很少, 如果再剥夺这些开发性学科, 那么必然会让他们失去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 农村学生应该在各科的学习上面面俱到。由此我想到了, 我们的教育硬件虽然不如城市, 但是我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接触大自然, 可以充分接触地理知识, 这是很多城市学生所没有的便利。[6,7,8]

农村地理教学现状是非常紧迫的, 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足够的认识, 那么必然会让教育走向歧路, 很多学生会因此而失去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 我们应该加紧敦促教育改革, 平衡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 让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 让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能够真正均衡, 只有如此才能够让社会更加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01) .

[2]刘航山.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所学习实施策略[J].新课程, 2010, (07) .

[3]陈文卫.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科教文汇, 2012, (06) .

[4]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06) .

[5]汪刚林.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8.

[6]周慧.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地理教学, 2005, (12) .

[7]周慧.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J].现代小学教育, 2005, (07) .

[8]孙成利.探究学习视角下的英国初中地理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篇2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一般的初中语文测试题中,包括中考,“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相并列的一块内容,占有30%~40%的分值。因此,写作也倍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作文教学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由于地处偏远农村,教师和学生流失较为严重,2007-2008年较为好转,有大批外留学生相继回流。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作文水平更是低下,每次上交的作文不是只字片言,就是语句不通,十字五错,更不要提选材、构思、立意了。面对这一现状,我校课题组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所在,探求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浓,也缺乏修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把完成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投掷一边,而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并仔细的修改,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课外阅读量相对也少,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这也是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几点对策

1、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下,我们应该对学生降低要求,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切不可对学生过高要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

当前,有些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每次作文都对学生给出硬性要求,如字数必须达到600字,否则重写,于是,那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为了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不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句,结果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有的学生干脆抄袭,敷衍了事,还有的甚至懒得动笔。结果,不少学生都产生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每当作文时,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声四起。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无不摇头叹息,也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能够达到要求,乐意去写,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修改,通过多次的修改,学生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充分表扬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写,写作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还怕不愿意主动动笔写?

2、及时修改注重点评、讲评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作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改、点评,那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最初布置作文的目的自然也无法达到,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写作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及时批改,那么如何进行批改讲评呢?

首先,批改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传统的批改方法是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然而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事务多,大部分兼任班主任工作,靠教师一人之力去批改一个班级甚至两个班级的作文,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批改作文花费的时间长,拖延了作文本的发放时间,而且无法按时讲评作文,收效自然甚微。此外,学生作文教师改,也使学生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们的作文水平自然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其实,除传统的批改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经常采用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动批

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办法,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 学生在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从教学角度而言,也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因为学生养成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终身受用的。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其次,评语不应笼统空泛,修改不应面面俱到。作文修改时,评语不应过于空泛,千篇一律,如“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种空洞的模式化的评语无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作文进行再修改、再点评。此外,评语还应具有激励性和商榷性,如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批上“在„„方面,你有了较大的进步”,“要是„„就更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这样,学生无论面对自己作文中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欣然接受,写作的热情也会高涨。

此外,作文讲评应多样化。不少的作文讲评课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评学生听,教师改学生看,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往往还是无动于衷,有的心不在焉甚至打瞌睡,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这种讲评课,学生处于被审判者的位置,又怎么能打起精神,产生兴趣呢?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失去写作兴趣,而且会产生厌恶情绪。因此,作文讲评课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双向交流,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从而加大信息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这样的讲评课中,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学生各显其能,取长补短,成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其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此外,交流切磋不能流于形式,还应内化、吸收,即进行再创作,这样,写作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3、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鲁迅先生在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写作水平是不无裨益的。当然,课外阅读不能随意的,毫无目的的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

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可见,读后必须让学生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我校还为学生建立“课内课外阅读链接卡”,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长此下去,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4、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之水一旦枯竭,学生又如何能写好作文,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作提供源泉。如我们可以展开各类竞赛,交流,创办班刊、校刊,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的名人”、“亲近大自然”、“观察可爱的动物”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

识新事物、新现象,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写作素材得以增加,写作欲望逐渐增强,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非被迫进行闭门造车。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篇3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态度冷漠,不认真学习。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主管领导用经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校、老师、班级定升学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语文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中考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学生中考不考的就不学。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看不到语文的价值,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受用终生的事,却不知道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理念仍在发挥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还是将中考应试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能力发展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一切围绕着应试教育观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沿用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3.信息教学手段普及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学校虽然获得了上级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并没有将其全面配置到教学课堂并加以有效运用,而是存放在仓库束之高阁,教学中信息化媒体的普及程度较低。

4.学生发展差异特点没有充分得到兼顾。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学习基础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这些差异性特点,还是以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5.课外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将教育活动简单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外活动中的一些优质资源缺乏发掘的深度,没有能够灵活运用,导致教学活动狭隘。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1.以素质教育理念主导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始终把握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与实质,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注重知识性目标的完成,同时要兼顾能力性目標与思想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建立立体培养目标概念,在教学中渗透知识点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与平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并渗透思想教育,以三维的教学目标引领整个教学活动。

2.以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忽视初中生语文学习自主地位的状况,教师应当推广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主旋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探究思考题作为引领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线索与动力,遇到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放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培养,不仅掌握了知识目标,同时提升了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帮助。

3.以信息教学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是当前各科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手段,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学习,以熟练掌握信息化媒体的使用以及提高自主设计能力为目标,将其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在课堂上要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信息,还应当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情境营造和教学重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教材的内容之间搭起一道桥梁,让他们顺利克服认知与思维上的障碍,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一些富含情感的情节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感悟,通过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实现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

4.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这种语文学习的差异性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基础,改变自身教学模式,以分层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不同等级梯度的教学目标,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教学提问、作业设计、考核难度等方面也都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设置相应的目标层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相应地降低学习目标的达成难度,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5.以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课外活动应当受到重视,并在巩固学生学习成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作文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古诗词兴趣小组等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兴趣组织,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学习专长。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实践活动,还应该包括周边社区或街道开展的爱护卫生、园林城市创建、小康建设等各种专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和审视不足,深入分析研究,开展改进创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4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 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应付考试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文时, 往往给学生设置固定的框架, 要求学生作文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 告诉学生这样写即使不得高分也不会丢分太多。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格式写, 往往格式单一, 思路狭窄, 内容空洞。此外, 也有些教师在布置作文时, 把题目往黑板上一抄便完事, 任由学生发挥。教师只求数量, 应付学校检查, 放任自流, 不管学生作文质量是否提高。

2. 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平时,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很少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很少, 作文时也只能靠想象来写一些内容空洞的东西。久而久之, 学生对写作不但不感兴趣, 甚至反感作文课。

3. 作文言之无物, 内容空洞

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大多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有的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 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把学生完全限定在校园内, 就连中午也得在教室自习。因此, 学生要完成一篇作文都很困难, 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更是难上加难。

4. 农村教师工作繁杂, 作文批改不到位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不仅需要学生努力训练, 认真去写, 也需要教师的积极辅导和精心批阅。然而, 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不足, 一个语文教师通常要教两个班的语文, 有不少教师还要兼教其他功课。这样, 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 更不可能做到学生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改变教育观念,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实践证明, 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行不通的。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语文工具, 切实提高学生驾驭字、词、句和篇章的能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最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作文教学不能仅以考试为目的, 而要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可见, 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观念不改, 农村作文教学之路永远也打不开, 农村作文教学水平也不会有质的提高。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

不可否认, 由于各种原因, 当前农村初中还有不少语文教师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都不适应岗位教学工作的需要。有些教师连年度工作总结都不会写, 有的写了也不像样, 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教好学生作文?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自学或函授等培训, 切实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

3. 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增长学生见识, 也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开展黑板报比赛, 让学生自己写稿、编辑和设计版面,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增强能力, 充分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 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让学生在写作中寻根探源。写作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源。学生直接走进社会, 亲近社会, 以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用手中的笔描述眼前的一幕幕动人画卷, 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4. 细化操作目标, 沿着正确的轨道迈进

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按照文体把作文教学内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四个单元。按照不同年段, 将训练点有侧重地分别加以落实, 七年级以记叙文和应用文为主, 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 九年级以议论文为主。这样, 既分解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又使各个训练点落实到位, 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为学生作文创新铺垫了坚实的基石。

5. 采取灵活方式批改学生作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篇5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新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课程,过去重在强调文学性。从新课程准可以看出现在的写作课程则强调文学性、认识性、实用性的统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中学语文困境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却极不理想,陷入了困境。作文课上,学生们愁眉不展、抓耳挠腮,其愁苦之状苦不堪言,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不会写、没有内容可写、言不及义写不出心中所想等成了阻碍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

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固定。一方面,在目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作文单元训练中很少有具体的易懂的作文理论知识,几个字或几句简述,学生很难从中掌握写作知识,也无法实际运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在指导写作的技巧理念也过于机械,一般模式为:出题——讲授写作技巧(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由始至终是老师的一条龙服务,很少有学生的能动展现。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抹杀自己的思路,学习独立作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写作信心受到压抑。

2、写作题目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和写作思路,教师设计的题目通常是在上课之前想出或单纯参考作文训练来命题,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可以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3、教学评价单向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标准和手段的不合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强调更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只看重其文学性,只重视写作技巧。评价手段更不合理,只有教师单向打分,以教师的评价标准为唯一标准,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参与评价

(二)、学生写作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大。前不久我对我们学校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只有22.65%的学生对写作感兴趣;50%左右的学生是惧怕写作。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是所有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学生作文“共性”多而“个性”少。表现在很多同学的作文,写作材料司空见惯、千人一面;构思墨守成规、平庸无奇;立意苍白乏力、肤浅无神;行文更是如潭死水、呆板无趣„„前次我校七年级月考,出了个话题作文“感动”,近三成的同学写自己感冒,爸妈送其上医院。而在送往医院这一事件上又有近五成的同学写那天刚好下雨,爸妈为了儿女把自己淋湿。

再次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得很艰辛,因为其收效甚微,不能快速的转化为“反映老师教学水平的学生的分数”而往往被老师所忽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出路在哪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中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作文

1、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教师应从学习、生活上关爱、激励、启发学生,时时感动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写作的欲望。

2、降低写作要求,分解写作难度。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水平,确立作文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和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写起,进行作文训练,可以适当进行仿写、片段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要求,给学生适应的空间。

3、指导观察生活,感受体悟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产生美好的情愫,产生自己的见解,培育学生作文的本与源。

4、运用成就激励,促进长足发展。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写作上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在报刊或网络上发表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作文竞赛,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

二、教给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并没有掌握多少写作方法,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教给他们布局谋篇等基本的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规范才能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创新和提高。

三、拓展丰富积累,让学生能写作文。

1、提倡积累素材,让作文血肉丰满。写作需要厚积薄发,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是必

须的。要想让初中学生在写作中避免生搬硬造,要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鲜活充实的作文来,就必须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初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手头资料少,网络资源受限,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充实学生的素材库。

2、拓展课外阅读,储蓄源头活水。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毕竟是狭小的,我们还要积极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还可以丰富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行课外阅读需记住一条: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同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并对感触深刻的文章写好读后感。

四、做到当堂评展,让学生会改作文。我们常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哪些问题和不足,然后再教会学生怎样改作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力求做到当堂评展学生的作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严重背离了这一点: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最少用一周的时间批改作文,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时,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构思都忘干净了,教师的一两句评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在写作前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简单的规定,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写作情况并予以指导,及时批阅最先完成的部分文章,全体同学完成后,同学们可分组按照事先规定互批作文,批完后对优秀习作进行泛读展评,教师和参与批阅作文的同学谈习作中的优缺点,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当堂就某几篇问题习作进行修改或请优秀习作者谈创作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让学生重视作文、对作文感兴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制定初中三年一贯制作文训练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最起码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坐到一起探讨研究制定整个初中学段的作文训练计划,该计划要在分析研究初一新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并结合中考要求达到的写作水平来制定,本着阶梯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为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发展铺好道路。初中各年级的作文教学都以本计划为纲,纠正随意性与盲目性,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六、不拘一格强化作文训练,重视作文运用,体现其实用价值,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逐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凭借每学期6-8篇课堂作文就能一蹴而就完成达标任务并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堂提供给作文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但我们可以积极向课外拓展:课堂教给方法,课外紧锣密鼓的进行写作实践。写日记、周记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方法,既能够积累素材,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文章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反映,是生活触动作者的心灵时的感悟和倾吐。生活时时处处都有文章,作文教学应还原其本来面目,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校日常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作活动计划书和写倡议书、通知、意见书、表扬信、时评等小文章;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等活动时,鼓励学生写演讲稿、发言稿等文稿;家长会之前,鼓励学生每人给家长写一封信,感恩父母、汇报学习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培养起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

七、发挥农村初中的优势,让学生走近自然,接受熏陶,写出灵性;感受农村生活,体悟乡民的淳朴自然,写出本真。灵性和本真是大自然馈赠给农村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书写人生的瑰丽文章。

八、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思考。

1、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师资教育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观。随着城市反哺农村时代的到来,有志青年也会拥抱农村这片热土,农村语文教师队伍也会不断更换新鲜血液。我们更要呼吁国人认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作用,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2、我们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丰富自己,对学生负责,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教学,别让农村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总之,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必将长期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开放心态,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自由写作,他们就会笔下生风,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在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第3版

3、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编:《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4、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6、李顺昌:《中考作文素质练习》,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7、作文导报首都师范大学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1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虽然新课标已经实施了3年,但是农村初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笔者作为中考语文评卷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初中毕业生书写汉字时较为随意,字迹潦草,错别字多。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没有严格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开设的写字课程不够规范

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没有开设写字教学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写字教学课程,也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写字教材,学校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也没有相应的课时保证。此外,学校领导、教师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未能严格落实新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导致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字迹潦草,并且大部分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

(二)师生与家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他们会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此外,一般的科任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书法培练,他们在板书时既不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又不讲究汉字笔画书写的规范,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没有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学到中学,学校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没有进行考核,学生可学可不学;学生习惯了用铅笔和圆珠笔书写,对用钢笔书写不太在意;学生无法静不下心来练习写字。对于家长而言,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在乎孩子汉字书写水平的高低。

(三)受电子媒介的冲击,传统纸质媒介受到冷落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对其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键盘输入正逐渐代替钢笔书写,导致学生认为练字没有必要。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学生习惯了用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用笔写字的时间变少了,除了正常的学习需要,基本上不动笔。

二、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的对策

(一)严格落实新课标,开设规范的写字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南,而语文课程标准又是语文教学的指南。因此,只有严格落实新课标,才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只有规范写字课程教学及其评价,才能保障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40分钟的写字指导课,每天给学生安排20分钟的书写时间,并做到专课专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要更新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写字指导课,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严格规范,配备相应的写字教材,这是落实写字课教学的前提。第二,开设写字课程,并确保写字教学拥有足够的课时,这是落实写字课教学的保障。学校教务处要做好课时计划,将写字课纳入课程表中。第三,配备相应的写字指导老师,这是落实写字课教学的关键。第四,制定考评机制,以考促学,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可从写字姿势、笔画规范、间架结构、书写速度和卷面整洁5个方面制定考核要求。

(二)提升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

教师是写字教学的直接施行者,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写字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写字指导老师的“三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给每一所农村初中学校配备专门的写字指导老师不太现实,但要做好长远规划。学校可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是内部培养,学校挑选资质较好的老师集中到师范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二是外部引进,学校从书法协会邀请一些会员担任学校的写字指导老师;三是强化语文教师书写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

(三)营造氛围,开展活动,促进写字教学的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平台营造写字氛围,还可以在教学楼或教室悬挂书法作品、名家练字格言等,营造浓厚的汉字书写氛围。此外,学校可以在重要的节日开展书法竞赛、校园书法展等活动,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给参赛者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而且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学校还可以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其中,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乐于练字,写好汉字”的情感。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服务写字教学

互联网带来的图画世界冲击着传统纸质媒介的文字世界,导致学生不爱看书、不爱写字、不爱读文章。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将汉字书写与高科技媒介很好地结合起来,扩大了汉字的传播范围,学生很喜欢看。面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质感和具有较强穿透力的画面,再现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还可以配以美妙的音乐,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再如,对于汉字的演变历程、间架结构等,教师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

对学生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的习惯,才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总之,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了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写字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农村初中体操教学现状与策略 篇7

一、农村初中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却不能很好的享受到这些这些福利。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孩子们在初中阶段便可以接受体操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身体柔韧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农村初中体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难点。

1. 场地不足和设备不齐全。

相比较城市地区,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在体操教学中也就存在着相应的弊端。例如学校缺乏开展体操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这些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可是在农村地区这些问题却等待我们去解决。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农村学校存在基础的运动器械,可是却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与防护。导致设备年久失修,大部分都失去了使用的可能性,影响了体操教学的正常进行。

2. 学生兴趣不足。

在农村地区开展体操活动,可是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孩子们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丧失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当然,这也与体操教学的难度与体育设备差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做跳马动作的时候,学生由于害怕自己受伤,很容易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就导致学生们对体操缺乏学习的兴趣,不可否认这与学生缺乏对体操的理解与认识有关,同时也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这都给农村的初中体操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3. 缺乏专业老师。

在大多数的农村初中学校中,教师的年纪普遍偏大,同时教师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这都会影响到体操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农村的学校中,体操教学的专业老师相对缺乏。可是在进行体操教学的时候,必须有专业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对体操运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保护学生的安全,这也是作为一名体操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提高农村体操教学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它们。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期兴趣,应该在实践前安排几节相应的理论课,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下体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很容易实现。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设置一些难度系数比较低的动作,这样学生一次就可以做到位,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心理不同体质的同学采取不一样的教育策略,这样做都有助于体操教学的顺利实施。

2. 合理安排体操教学内容。

体操教学和其余的体育项目相比较,要求更加严格一点,要求学生动作准确、身体反应迅速、姿势优美,这些要求都有利于提高人体机能,锻炼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弹跳力和灵活性。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增强体质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的教学安排之中,教师应该以团队来进行教学,例如队列练习、徒手体操、自由体操、技巧性运动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育培养,让学生对体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

3.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事故。

在体操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教学中,必须警钟长鸣,因为农村地区更加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初期阶段,争强好胜心理人人皆有,一些学生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冒险精神。因此,在初中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好对学生的保护工作,有了足够的保障才可以让学生逐渐抛弃畏惧心理,提高对体操的兴趣,同时减轻学生的心理顾虑与身体负担,尽最大可能减少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意外事故。

三、总结

总结以上种种,农村的体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等待着我们去克服,政府和学校更应该加大对农村初中体操教学的扶持力度,尽量招聘一些年轻的专业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并且投入一定的经费来购置体育设施,努力为农村孩子创造一个健全的体操教学环境,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被普及到大部分地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我们正是要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意识,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有着较强的个性与独立自主的意识,但是在农村地区的体操教学仍然存在不小的难题,本文针对农村地区的体操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体操教学,策略,农村,体育设施

参考文献

[1]范连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学体操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2):185-185.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篇8

1.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就着重强调了要加强语文教学, 因为语文一直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教学工具, 不但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学科, 更是提高整体素质的综合性学科, 掌握好了语文的教育, 就找到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宝贵钥匙。语文教育应用在初中教学上主要表现在识字、理解、阅读等层面, 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有的甚至连这些功能都没能完全发挥, 更不要说展开对学生合理想象力的开发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且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都是师范专科毕业, 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很少, 另外还有很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投入了这份工作,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上也只是教会学生识字、解词、各种语法修辞的应用、简单写作以及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 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寓意的开发和学生人文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学生的合理想象力、高尚的情操也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1]

2. 很难驾驭新课程标准

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教育有所规定, 包括“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教学要以发展为本, 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具体要求上表现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不断挖掘丰富的写作素材, 凸显我国高度提倡的人文素质教育, 同时继承优良的传统, 不断使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得到发展。但现实则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缺乏这些教育的能力与方法, 有的甚至完全没有素质教育的意识。有的教师只是把语文的教育局限在知识层面的传授上, 教育方法陈旧且僵化, 教育过程缺乏乐趣, 无法满足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也就无法领悟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内涵与最终目的。

二、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滞后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滞后性, 原因包含了很多方面, 包括近些年来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人数逐渐下降, 农村初中学校规模的缩小,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语文教学观念落后等, 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导致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下降。归结于社会原因, 则还包含了更深的层次。

首先, 我国在语文教育上对这个科目的定位还不够明确, 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内容方面还比较模糊, 处于高中与小学的夹缝之中, 且又受到中考甚至高考的影响, 应试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真正想要学生掌握的语文深度和语文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实现和发挥。

其次, 农村初中甚至包括其他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整体队伍结构分配并不合理。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只是觉得能够认字就是学好语文了, 也就可以走上讲台授业解惑地成为师者, 正是由于这种对语文教学错误的理解导致如今很多的语文教师忽视了对这个团队的建设, 有很多并非中文专业的专科毕业生进入了这支团队, 联合一些小学选拔而来的教师共同承担起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任, 直接导致初中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上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整体素质偏低。

最后, 我国忽视了在语文教育上的投资, 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跟不上, 出现严重滞后性。资金上的不足会使得农村的语文教育处在一个守旧与改革的中间地段, 相互矛盾, 所以必须加大对农村语文教育的投入力度, 缩小城乡语文教育差距, 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2]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出路

1. 整合初中教育资源, 扩充语文师资力量

要调整好初中语文教育布局, 充分整合语文教师的资源, 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就要尽量选择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进入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队伍中去, 不断充实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 加大对语文教研室的建设力度, 增强语文教研活动的多样性, 最大程度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团队的教育水平和业务水平, 使得专业教师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的都是喜闻乐见的教学知识, 营造的是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更深层次地强化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2. 提升语文师资能力, 加强语文教师培训

农村的教学要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基础, [3]根据标准要求, 对当前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全面的教学理念升级和教学能力培训, 将这个岗位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宗旨回归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去。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在初中语文教师年龄这一块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情况, 教学的观念反差比较大, 大多观念都非常陈旧, 不适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地方发展, 因此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 对教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上进行纠正和更新, 使这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3. 大力开展读书活动, 利用情感教育教学

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积聚文学内涵和思想素质, 不但可以丰富文化知识, 还可以陶冶情操。初中语文教师扩大自身的读书面不但可以实现知识上的扩充, 还可以培养自身的想象力, 提高表达水平与写作水平。在当前的网络社会更需要这样的师者, 由于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方式越来越广, 速度越来越快, 学习效率在这些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是不得不承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 选择阅读名著的师者更是少之又少, 而这与语文教师这份职位和角色非常不相配,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模范。另外还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 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扮演孔乙己、掌柜等不同的角色, 一方面再现课文的情境, 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自行揣摩和体会人物的情感, 这时候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学生的思考当中, 文章所体现的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金钱利益关系也展现出来了。

4. 扩大师资团队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初中语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上, 必须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入伍的门槛, 不断加强教师的素质水平建设, 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团队。第一, 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大新鲜血液的补充, 每年的招聘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形势展开, 尽量选择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在老中青年龄经验层次上实现合理的分配, 以保证这支教师团队呈现新旧交替的合理化阶梯结构。第二, 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与现代思想教学水平接轨, 政策明确要求吐故纳新, 更科学更合理地调配教师资源, 使得这支教师队伍无论在年龄分配、业务能力还是教学水平上都达到先进教师素质的要求。

5.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技术也应该大力应用到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大千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时期, 而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具有更重大更长远的意义, 语文教师必须在尊重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教学工具利用水平的提升。教师要跟随科技发展潮流, 掌握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充分将其便捷的功能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当中。

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肩负着农村教学的重大使命, 提高农村新一代学生的重要任务也扛在肩上, 因此自身的思想素质必须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要对教育事业尽职尽责, 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此外, 相关的教育部门和社会教育机构也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提供各种需求和条件, 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教学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受到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与其他地区的教育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学相对滞后。如何为农村初中教育提出改革性的方法, 是当今教育学者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改革出路

参考文献

[1]王惠民, 孙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出路[J].文学教育 (中) , 2011 (09) .

[2]李旭英.台州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探析 篇9

一、备课流于形式, 教案形同虚设

近年来, 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了, 历史教师基本上能按照“三维目标”撰写教案,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 能突出显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然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明确的目标被抛到脑后, 一味强调知识与能力的传授, 过程与方法被淡化, 一切还是从经验出发, 随意性改变教案预设, 使“备课”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例如, 有的老师在讲七年级历史《金和南宋的对峙》时, 教学目标设计得可谓明确、到位。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对信息的加工筛选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强调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来感悟岳飞的精神品质, 培养历史课堂的合作精神, 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然而, 在该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却很难看到哪位老师在教案中预设的课堂讨论及师生互动, 对秦桧、岳飞的评价也没有体现出学生有价值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甚至对岳飞大加贬低, 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心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但没有达到目标, 反而弄巧成拙, 事与愿违。

这充分说明, 我们撰写的教案虽然具备了完整的形式, 但没有能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 没有经过教师“二次备课”, 造成教案游离于教学之外, 教案与课堂教学脱节。

二、过程过于传统, 定式难以摆脱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 还课堂给学生。在推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 广大历史教师都参加过培训, 自己也不止一次上过公开课, 按说组织一堂新课改所提倡的历史课是不成问题的。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却呈现的是另一番风景。据统计, 目前92.3%的历史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恋恋不舍, 情有独钟, 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仍看做是制胜法宝。探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我们绝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是在这种传统教学的沃土里成长起来的;二是由于历史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 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或思维习惯。为什么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能根深蒂固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讲座法符合历史学科重史实的特征, 就像“百家讲坛”节目, 我讲你听,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直处于受压制状态。

三、机械重复教材, 学生兴趣索然

认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者是阐述事实本身的知识, 后者是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前者是课本上已经表述出来的知识, 后者是教材中隐含的认知活动的知识。理论进一步提出:陈述性知识是被激活的信息的再现, 程序性知识是被激活后信息的转换和迁移。

“教教材”显然是属于陈述性的知识层次, 这些知识能通过学生记忆获得;“用教材”属于程序性的东西, 这些知识往往需要学生的身体力行、实践训练才可以获得。历史教师往往“以本为本”本不离手, 离开课本就无法上课。在运用教材这一基本媒体时, 几乎都是“教教材”, 而不是“用教材”。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 没有有效地去引导、去探讨教材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学生成就感缺失, 慢慢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四、学校重视不够, 教学评价单一

初中的历史课, “地位低下”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评价历史教学质量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许多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历史学科的教研组、备课组, 好点的也只是把历史与其他副科放在一起“凑合凑合”, 即使有独立的教研组、备课组的学校, 往往也是有名无实, 一个学期也活动不了一次。还有的学校, 因缺乏专职历史教师, 就把历史课交给一些学校领导应付了事。稍微认真些的老师, 往往按自己的理解, 把历史课搞成了故事课, 热热闹闹45分钟, 却没有涉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至于教学评价, 学校一般是自行组织一两次考试走走过场, 出卷、阅卷、评分全由自己把握。即使是参加统一考试, 只要不是全县统一阅卷, 成绩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对教师历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 也只是看其及格率、优分率、平均分等指标是否超过年级平均, 或者超过周边兄弟学校。这种单一的量化指标, 正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

五、教学手段现代, 应用问题百出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日渐显现, 它能协助教师轻松地驾驭课堂,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许多历史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如企图用课件“包办”课堂教学;重技术轻内容, 潜心课件制作技术, 不是集中精力去钻研教材;有些课件内容过于简单, 有些反而过于复杂;还有些把别人的课件内容不加任何处理, “拿来”就用, 以致我们的现代化的课堂漏洞百出, 问题重重。

凡此种种, 大致涵盖了目前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治病良方”。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使历史教学尽快走出低谷, 走上高效、健康的正确轨道。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他们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一见作文心就烦;而老师也感觉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因为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总感觉效果不佳,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因此,对于当前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师生都感到无奈和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我们有必要理性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施治地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生阅读偏少,词汇贫乏,表意晦涩。

我们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以说耳熟能详,但是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应试训练,很少有时间和机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上网聊天多,平时读报看书少,看文学名著就更是奢谈,因此,平时缺少积累的习惯,导致学生词汇贫乏,书面表达能力差,白话连篇、词不达意,甚至写出来的文章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很难看懂。这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表现更甚。

(二)学生生活单一,题材缺乏,无话可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这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真理,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但现在的初中生生活方式单一,基本是吃饭、学习、睡觉三点一线,再加上他们本身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积极地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所以他们的题材库里没有什么素材,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选材枯燥古板、千题一面。

(三)作文兴趣索然,畏惧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初中不少学生因为作文基础差,对作文不感兴趣,加上老师在作文评价时,吝啬鼓励、批评泛滥等原因,使得学生很少有成功的经历,畏惧作文,不愿积极地进行作文实践,时间一长,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与日俱增,当然不可能写好作文。

(四)基本方法欠缺,难以成就佳篇。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关于作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又显得凌乱,更谈不上运用。因而许多学生作文时一拿到作文题就不假思索,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错字满篇,语句不通,难以切题,更不要谈立意提炼、谋篇布局。看到这样的作文,如同嚼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平时不读书,就缺少写作的材料,缺少借鉴的对象。因此,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 读写互补,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阅读面广、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会写得很精彩。同样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读的书往往比一般人要多,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也非一般人可及。司马迁、陈寅恪、钱钟书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就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通过阅读,学生逐渐学到了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积累了大量的语汇,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借鉴,完成文章写作。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反过来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提高,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读与写就会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2.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鉴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如果学生开始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摘录,做到“博对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好准备。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轻叹”,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读书动笔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读书心得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很有帮助。

(二)尊重学生劳动,放大成功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我们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如果学生在本来就感到畏惧的作文写作实践中,得到的只是老师一味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无情的打击,那么每一次作文训练对学生来说,都将是一次扼杀,学生在“屡写屡败”的情况下,要把作文写好,只能是水中捞月。

实际上,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我们要换一种思维,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去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放大闪光点。我们可以在学生作文中寻找发光的“太阳”、“月亮”,还有“星星”,如果连“星星”也找不到,我们则应该耐心去欣赏呵护学生散落在“草丛”中的那些“小野花”,让学生品尝到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的一些成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劳动被尊重,这样他们才能有作文的兴趣,而不会畏惧写作。

我们可以选择特别优秀的学生作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投稿或发表在校内自办的文学刊物上;可以选择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上作为范文诵读,张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对那些写得不太理想的作文,即使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好,也力争在作文评讲课上让作者有露脸的机会。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发起写作的兴趣。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分层教学,对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目标,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相应的最大程度发展,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用心灵还原生活真相。

作文源于鲜活的生活,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少的新鲜事,只是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已,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也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往往题材老旧,内容空洞,毫无生气。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对生活的现象不习惯于思考,对生活缺少感悟意识和感悟能力。

鲁迅说:“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能挥洒自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思考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

可以说,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世界,感悟生活,就能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就能透过我们的心灵,看到真实的社会万象。

(四)必要的方法技巧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所必需的。

1. 确定一个抢眼的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拟定标题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比较简单易学的方式:(1)引用活用。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活用诗句或歌名、成语。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2)运用修辞。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有文采,有感染力;(3)巧用标点符号。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或在标题中巧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 经营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比如开门见山式、欲扬先抑式、描形绘神式、歌词开头式、环境描写式等。好的结尾值得咀嚼,让人回味无穷。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卒章志显式、名言警句式、意味深长式、直抒胸臆式等。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文无定法”,我们要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3. 锤炼语言,巧用修辞,为文章增添文采。

好的学生作文,一般都会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让人生厌。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在内容充实、主题向上的前提下,力争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所以,要写好作文,除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外,还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语言,会用修辞,为文章增添文采。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善于革新,扩大学生阅读面,夯实学生作文基础,改变评价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才能真正在作文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要: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为此, 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以人文本, 尊重学生的劳动, 放大成功效应,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注意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感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技巧训练, 以切实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 1995.9.

[2]文英桂.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甘肃教育, 2005, (1-2) .

[3]王丞泰.作文教学刍议.甘肃教育, 2005, (1-2) .

[4]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黑河教育 (教法百家) .

[5]龚子建.作文教学的根植于何处.湖南教育, 2005, (6) .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农村 初中 英语 现状 对策

英语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教育的一块短板,它不仅影响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提升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从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不断寻找提升农村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农村初中英语起步迟。农村英语教学起步较迟,大多农村英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而且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加之农村经济条件差,难以吸引专职英语教师,导致学生英语基础差,农村中小学英语脱节现象严重。

2.缺乏英语学习氛围。英语是应用型语言,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英语学习氛围。“而农村英语教学,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十分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加之不少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几乎缺失,农村英语教育难于实现家校结合,学生缺乏用英语的家庭氛围。

3.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农村中学由于办学条件落后,不能吸引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教师临代、转行与兼职现象严重,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改变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的措施

1.做好小初英语衔接教学。首先,教师要做好小初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准确把握学生英语知识的薄弱点和知识盲区,及时弥补学生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不少农村小学没有进行音标教学,初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音标教学,这样才能进行词汇上的有效衔接。其次,要抓好小初教材衔接的切入点。如何才能有效进行农村小初英语衔接,重要的是认真分析小初教材的内容,抓好小初教材的衔接点,以此为突破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衔接教学,在学习英语新知识的同时,达到复习巩固小学知识的目的。再次,要注重小初英语教学方法衔接。小学英语教学较为直观,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地的学习惯性,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优化农村英语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在学校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优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开辟英语活动室,为学生提供英语交际的场所;要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应用意识;要通过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师张贴学生英语手抄报作品;要借助学校图书馆或者教师读书角,为学生提供英语读物,使学生的生活中随手可接触英语读物。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学习平台。例如可以开展周赛歌活动,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很多英语歌曲素材,歌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开展周赛歌活动,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语感;可以开设英语角,在教室黑板报开辟一块专栏,要求学生将收集的英语名言警句、谚语等抄录到黑板进行展示,增强学生英语词汇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援,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吸引優秀的专业英语教师充实到英语教师队伍中。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强校内教学研究,推进青蓝工程,以优秀教师带动年轻教师、薄弱教师;要加强跨校师徒结对,农村初中要加强与名教师的结对工作,通过各项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设示范课,促进名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帮扶,同时鼓励农村初中的教师到名校学习,促进名校与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

4.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组织与设计都要从学生英语素质发展出发,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要致力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英语素质提升不能仅仅局限在“应试”,要从学生终生英语学习需求出发,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全面推进读写提升教学,改变传统轻视口语教学与听力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注重学生的终生发生,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不仅考察学生的书面学习成绩,更要考察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

总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英语教学反思,深刻查找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萍.农村学生口语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0(06):42.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探讨 篇12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问题,对策

生活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前, 学生的英语能力已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但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 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学水平以及学习环境的限制, 农村的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相对薄弱。所以,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是满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英语教学应如何改革, 如何克服存在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学校初中英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低。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日前初中英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38%, 高中英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56.84%, 其中城镇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基本达标, 因此, 农村中学尚有相当数量英语教师不符合学历要求。如今的教师年轻群体, 多数农村英语教学水平低下, 表现在很多方面, 希望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导致在农村的走出去, 城市的不愿进来。农村的师资数量成为减少。农村孩子需要接受教育, 无奈之下, 部分没有经过专业教育甚至是培训的, 都从事着农村教学工作。而那些一直在农村默默奉献的辛勤园丁们, 也因为人员配备不齐全, 退休了也不能安心享乐, 仍然坚守着岗位。社会在感谢他们的同时, 也使农村教育出现问题, 特别在英语教学中。首先, 教学观念陈旧。因为没有充足的教师新鲜血液的输入, 也没有及时地与社会教学轨迹接轨, 许多农村教师仍然墨守成规, 沿用陈旧教材, 不重视课改, 致使教育十年如一日, 无更新, 无进步。其次, 对现代教育的片面理解。有些教师因为没有科学的培训, 任意使用教材, 不注重教材的实际应用, 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地填鸭式教学, 并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新教材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精神, 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为完成任务, 不重视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英语学习是需要环境、方法和投入激情的, 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学生学习的激情与成就感,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方面

学习热忱度低, 心理素质差。教学存在问题, 只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中, 简言之, 体现在学生身上。马克思唯物观认为, 内因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所在。学生学习中为何成绩低?为何吸收不了所学知识?主因还应从学生自身找起。学生自身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滞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初中阶段以前, 学生是否接收过英语教育, 接受英语教育的程度如何, 直接影响着学生初中生涯的英语学习。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不同, 他们不善交际、知识面狭窄, 许多知识只能从课本中理解, 并没有过多的有益的学习外部条件, 这直接导致了学习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阻碍了学习的效率。此外, 据有关资料显示, 农村学生在心理素质上不及城镇学生稳定, 他们在大事件上, 如中高考中表现出来的并不沉着, 这使英语水平的发挥极大地受到心理压力而带来的限制。不能长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忱, 加上考试给他们带来的外部压力, 致使对英语学习找不到成就感, 没有激情与活力。此外, 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中的和谐与否, 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是否顺利。

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力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存在问题, 也自然需要从教师与学生方面寻找原因, 但除此以外, 学校硬件设施陈旧、教学环境差等因素, 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综合发展。

二、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对策

1.壮大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水平

师资匮乏导致教学秩序不能正常化运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策划者, 是传授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教师的素质、学历、道德观念、教育理念, 都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建设。因此, 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定期培训有其积极意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改进教学固有方法, 试图在农村特有环境中寻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 等等, 都是农村英语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必由之路。如今, 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学时间短、教材任务量大、学生成绩差等问题, 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教师, 阻碍着教学教育的发展。因此,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重视自身道德水平与教学理论水平的修养,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开拓创新思维, 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

2.吸引学生参与, 提高学生求学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 是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教学再专业, 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 学生没有主动地吸收所学知识, 再好的教师也教不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主体与教师达成协调的配合, 教学相长, 这才是教学得以发展的正确道路。兴趣是一种人的认识, 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 它需要在愉悦情绪的积累下, 形成良好的习惯, 使人主动和积极接触、学习某一种新事物。兴趣的养成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最活跃的成分。

3.改善教学外部环境,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农村教学外部环境对改善教学水平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陈旧的现状, 国家应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 与此同时, 定期创造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交流与学习机会, 促进农村教育硬件、软件水平的综合提高。此外, 教育的发展需要家庭环境的大力配合,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学生的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增长见识, 改变陈旧观念, 教育孩子重视英语学习。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学习英语, 努力帮助孩子克服英语学习困难, 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于瑞君.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 2010, (1) :179.

[2]夏章洪.改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丽水师专学报, 1998, 20 (1) :65.

上一篇:人体生理学下一篇: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