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2024-08-07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共9篇)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1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南桥中学周洪波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还没有一套完美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令人深思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农村的初中,在具体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弊病百出,现状堪忧。我在农村初中一线工作,在一定了解现状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现状策略更新观念利用本土资源关注热点注重评价

《新课改纲要》指出:“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它能把语文知识和生活应用有机结合,真正体现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所以,开设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是重要而必要的。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农村初中的教师,对这个全新的教学专题表现的是或漠然或茫然或困惑或盲目。虽然市县级教育科研活动也提供了不少走在前列的学校的成功经验让众多老师观摩学习,旦毕竟窥一斑难见全豹,作为农村初中的教师依然处在困惑状态。我长期在农村初中一线教学,既深知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又为所处环境下这个专题实施的现状深深忧虑。经过一些询问和自我教学出现的现象,现将我校初中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漠然置之型

当《新课程改革纲要》对语文老师们提出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一些语文老师还是固执的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语文考试服务的,只要学生能做题,会考试,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完全置培养学生能力于不顾。所以,他们认为教材中编排的综合性学习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干脆跳过,全不当回事。就算在考试中出现了这样的题目,那也是靠学生碰运气而已。有这样观念的老师在我校虽为数不多,但如果不转变观念,积极探求教学的正确方法,就会大大阻碍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纸上谈兵型

自新课改实验在全市推广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考查也随之走入了中考考卷,而且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相当部分语文教师意识到了这项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和该项内容教学技巧滞后的影响,有教师不是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开展实在而有效的活动,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是一切为考试服务,煞费苦心的“探索钻研”出一套应考策略,把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活生生的变成空洞干巴的“解题方法讲解”。比如:在教学“莲文化的魅力”这一内容时,既不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又不组织学生实地观察采访,也不让学生请教相关专业人士,而是关上门来,直接教给学生写活动方案的方法:活动方式、活动目的、活动步骤云云。架空分析,闭门造车,但一部分老师还沾沾自喜的认为简单省事,效果突出。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是实践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的指导思想,更剥夺了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进行个性化体验的权利。

三.花拳绣腿性

在农村初中中,有些老师进行综合性活动教学时,只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忽略了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调控,以致光有热闹的场面而无实在的收获。比如有老师教学“黄河,母亲河”这一内容时,一堂课上既朗诵关于黄河的诗歌,又讲故事,还歌声四起,看起来热热闹闹,课一完却一无所得。诚然,综合性活动主旨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学习的活力。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开始选题时,就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特点。但教师的引导、指导也必不可少,比如:此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通过那些途径来体现重点,学生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跑题太远的状况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老师及时机智的进行引导处理。综合性学习活动并不是放任学生随心所欲的玩闹的游戏,不是看上去美丽的花拳绣腿,而是实实在在能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

四.心有余而力不足型

我校的老师有的也的确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来真正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总会有拳脚无法施展之感,比如我校很多学生家中都没有上网的条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安全责任太大,不敢轻易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教育信息闭塞,不能及时和有经验的学校及教师交流好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指导学生。

但是,虽然地处农村,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钻研,反复探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是可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在摸索的过程中,十年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我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坚决做到把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把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每一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仔细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精髓,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这个方向至少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的。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坚决做到把每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实践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慢慢就能在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我们完全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感悟,采访,回来再结合语文知识写成诗歌散文随笔等,既激发了学生兴趣,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二. 有效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结合《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确,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闭塞的乡村,我们的周边都有无穷无尽的能为语文所用的资源。只是有的老师有时竟“睡在黄金上哭穷”,忽略了身边的宝贵资源或没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比如:开展“说不尽的桥”这一学习活动时,一些农村的教师就感叹“我们既没有大都市雄伟的立交桥又没有苏杭随处可见的古典小石桥,到哪儿让学生参观实践去?其实,我们都忘记了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桥,它们或竹制或木质或石造或钢筋水泥筑,但都能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我在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就带学生到镇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明兰桥实地参观丈量并采访当地群众,向他们询问关于明兰桥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返校后立即根据手中素材写成一篇介绍家乡桥梁的说明性文章,有机地利用现成资源把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了。

三. 着眼现实,关注热点,把语文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也是吻合这一理念的。每一次活动的安排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关注当前热点,把时事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比如,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活动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关注玉树大地震,甘肃泥石流等新近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了解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大爱无疆,再结合自身实际谈出感受,这样学生就在熟知的时代热点中加深了对“爱”的理解。

四.及时总结,注重反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实践活动中,他们究竟在活动中有哪些得与失,这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应该总结反思的。但是,我们一般都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收获而忽略其在能力情操方面的收获。在总结时,我们教师应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角度去给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评价时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对不足委婉地提出看法;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不仅有参与活动的体验,更有活动过后的收获,每次能有一点收获,聚沙成塔,学生的能力就逐步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咱们农村学校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不断探索,相信会渐入佳境,最终为推进课程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初中语文新课标>>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2

一、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策略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重听、说、读、写各种要素的综合, 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的心智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如开展专题性阅读, 收集各种资料,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开展读书讨论、影视欣赏、文学创作等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话剧表演等活动;组织郊游、参观博物馆, 访问名胜古迹, 写出参观访问记等。

二、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知识及相关知识之间的互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积累掌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 还要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 因此教师要引到学生通过一系列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 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在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过程中, 引导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三、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这使得问题的解决必须综合地运用自然科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和教育学、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课程的知识。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努力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立体化网络体系, 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合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资源的相互联系, 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一切知识, 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策略, 做到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的互补和整合, 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思维品质, 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策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 精讲语文核心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 形成科学的认知策略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技能。同时要将“课内打基础”和“课外练功夫”两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 加强课外阅读, 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活动, 内化课堂学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 引导学生面向生活, 走进社区,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 逐步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拓展和延伸, 三者相互补充, 动态转换。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他们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开发他们语文自主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搭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 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彼此尊重、彼此合作的学习氛围, 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诊断学习需求, 把学习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帮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信心,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它注重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以“专题”的形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 拓展思维, 形成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渗透多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课内课外有效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等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探析。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3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一是明确实践目的。二是拟定实践目标,教师在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拟定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三是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发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四是探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五是总结实践效果。最后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并且也开展起来了。但是,由于学校经济薄弱、教学资源短缺、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欠丰富,学习方法和途径较单一。因此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不能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实践探索,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一、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例如,课文《这就是我》,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两个以上的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探索月球奥秘》;在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将《探索月球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

四、倾吐课本文化,实现语文大同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任何知识如果脱离倾吐的场所,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实践、运用搭建了一个倾吐的平台。我们在完成课本主题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语文课本演绎为百姓的生活所需的精神食粮,不仅积淀了语文素养,为语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里主要讲两条,一是送课本文化下乡,举办文艺表演会,达到了情感的倾诉,理解的升华。其二是服务“三农”,发动学生为农民宣传科学种田外,春节画年画。一方面发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拓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语文知识倾吐的场所,转化了语文的书面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品质。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一定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课程标准钩划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4

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杜立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设置一些综合性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发散思维予以解答,进而展示学生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和理解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有一亮点,那就是: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诠解它的?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何规律可循?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谈谈我的拙见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诠解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如下基本特征: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5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2.主体性。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6.生存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存新的知识与技能,生存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

现在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专题。

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

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

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

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

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

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

7.其他:《怎样搜集资料》。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参观、朗诵会等;另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活动,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怎样搜集资料”“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莲文化的魅力”等。

三、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具体活动样式之一。探讨一种较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步骤是有必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是按以下步骤实施的:

1、明确目标,确定内容

纵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难发现语文版教材每册书都有六个阅读单元,分别安排了六次的综合性学习,这些综合性学习绝大多数都是与单元的阅读课文的内容是互相勾连、密切的。每个单元分别设置了写作、口语练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秋天》(何其芳)、《夏感》(梁衡)。那么,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试图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

2、收集信息,热点引入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将走出社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要如何适应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家庭。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说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对一些热点设置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如“综合实践学习·马的世界”活动中:我分别让学生收集关于汉语中的马;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文艺作品中的马。经过这一整合的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会合理地吸纳,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

3、反馈交流,形式多样

①三分钟练习

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可以有准备,也可以即兴地表演、演讲、对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的尝试。

②办手抄报

办报之前,我对学生进行培训,讲办报步骤: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划分版面、确定栏目、组织稿件、给报纸排版。我们讲完课文《春》,为让学生积累有关“春”的成语、俗语、诗句等办手抄报。

③、朗诵指导

从日常教学到语文实践活动,我们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说读的训练。我们先找出阅读天分好,对朗诵感兴趣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训练。训练好他们,他们就会成为训练带动其他同学的小老师,就像雪地上滚雪球一样,喜爱朗诵的同学越来越多。为此,我们班经常举办朗诵比赛,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④、多样化作业

在教朱自清的《春》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预习,我布置了将课文内容转化成图画的设想。讲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画好的画拿出来,一边分析课文一边对照自己的画是否正确。结果问题百出,这说明学生读书不够认真,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及错误,课后许多同学都作了修改。学生都说这样的作业好像不是作业,一边玩,一边就完成了作业,真轻松。

4、总结反思,作出评价

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是否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合作?等等。

5、借助素材,进行写作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成果时,肯定有一些感触和深思,那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如在上完《说不尽的桥》后,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以“桥”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长时间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文体(既可以写说明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座桥;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桥的历史抒发情感;还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美的文章。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5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农村初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作为主要任务。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最终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给学生留出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不充足,进而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再次,教师没有严格掌控课堂纪律,无法达到良好的讨论效果[1]。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控制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不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没有为学生留出合理的讨论时间,便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教学优势。

二、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度

要想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就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良好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从当前情况看,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欠缺,无疑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他们留出探讨时间,掌控课堂纪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2.针对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小组

为了使小组的安排更加合理,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或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分组。换个角度说,良好的合作是为竞争打基础,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进而使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共同提升。因此,在小组的分组方面教师应保证各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均衡,为小组活动奠定基础。只有使竞争具有公平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想使学生平衡分配,首先教师应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2]。另外,为了便于对小组的管理,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划分,包括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如此一来就更容易对其进行管理。

3.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

新课改中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激励和选拔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发展潜能的培养;评价角度也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开发学生潜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适合当代学生发展需要,也顺应了新课改中的要求。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实际教学效果,可为每个小组设定分数,首先,根据小组内学生的测试分数进行成绩高低排列,并适当加分;其次,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包括小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进行评分,适当加分;最后,根据小组成员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数扣减,如有一人未完成作业则扣除1分[3]。总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素材进行分数加减,使学生产生为荣誉而战的意识,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4.鼓励竞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慢慢理解、渗透。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学成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发展[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真谛,这样才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意义。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便可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使学生通过合作竞争丰富自身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对文章展开探讨,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孔乙己是自作自受,也有的学生认为当代社会造就了孔乙己,更多的是社??的责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多方面衡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让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符合当代学生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使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杏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7):63-64.[2]顾良军.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5):21.[3]周晓青.开展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6(94):33.[4]陈小娥.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00244.【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6_471】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 篇6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2009-11-17

内容摘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

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

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一年来,语文教师在“推行‘周周清’作业,提高语文作业质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

一、问题提出

“提质减负”是当前教育的趋势,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课后的作业反馈功能。其实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作业形式单一。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作业本》,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

3、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

4、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语文作业本》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

5、作业答案唯一。答案相差一个字也不行,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题型单

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语文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制订了语文“周周清”作业纸制度。各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并及时批改、反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推行“周周清”作业 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08年下学期开始,笔者所在学校语文组制订了“周周清”作业纸制度,进行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一)语文“周周清”作业纸的模式

1、作业纸的原则。各年级、各备课组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各年级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和课后作业。作业纸练习题要既重视基础训练,又体现创新和拓展精神,有一定的梯度,分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体现了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习惯不同的个体,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最优化发展。

2、作业纸的形式。作业形式要求活泼多样,适度保留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多布置阅读型作业、体验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综合型作业,让学生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体验生活、查阅资料。也可以布置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和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等作业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活跃学生的思维。(3)作业纸的命题。备课组统一分工,年级组语文教师轮流出,并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出,不得到网上下载。命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博览参考资料,在每周三前拟好下周作业纸的初稿,然后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在周四定稿、交付油印,周五按时发给学生。

(4)作业纸的题量。教师控制作业总量,布置作业适量(每周8开纸正反两面以内),教师不得另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完成作业时间。以周一到周日为一个单位,下周的作业纸必须在前一周周五出好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6)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学生作业纸做好后在下周的周日晚上交。

(7)建立学校作业资源库。所有作业须上传学校教务处文件夹备查。备课组长可以到书店购买50元左右的作业资料,交教务处登记,学期结束交教务处存档。

(二)“周周清”作业纸的批改要求

1、推行“四个凡是”作业模式。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语文教师要先做;凡是学生要做的作业,语文教师一定要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必须要订正;凡是学生订正还错的题目,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当面辅导。

2、作业纸要在每周一晚自修前批改完毕、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3、订正后还是做错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个别辅导。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4、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杜绝漏批、错批现象。

5、所有作业一律批改,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等级或评语给予评价,要签上批改时间。

6、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研组、备课组定期检查记录,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

(三)作业纸实施情况督查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指出:“要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和分析等进行检查和指导,要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组织关于作业的研讨,让教师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减少作业量。”

语文备课组长不定期检查各教师的作业纸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整改。各年级备课组每周将作业纸的电子文档上传教务处存档。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一次写出总结,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导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考核挂钩。

三、语文“周周清”作业纸实施后的初步效果

1、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作业时间,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作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更新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控制作业总量。全校实行周周清语文作业纸制度,规定每周布置8开纸正反两面课外作业,教师不得另外布置集体性完成的课外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

6、优化设计作业,提高练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尽量不搞“题海战术”。减少机械重复的题目,多布置举一反三的题目。学生备有错题集,防止重蹈覆辙,做到事半功倍。通过对作业的管理,把素质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为“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保障。

7、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不会影响学生的有语文成绩。09年学年考试,七年级语文平均分为103.2分,合格率达84.9%,八年级语文平均分为112.6分,合格率达89.1%;九年级语文中考平均分为110.3分(全市中考语文平均分为109.6),合格率达89.7%。

8、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由于时间相对宽松,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教师按时批改、及时订正、个别辅导。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得到了较好的改正,如:格式规范、书写清楚、作业整洁、独立完成、不懂多问、按时上交等。

9、“周周清”作业纸,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作业内容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各种类型作业合理搭配、交替进行;避免了作业形式的单一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版。

[2]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申维敏《更新教学理念念不忘 重视作业设计》,《课堂纵横》。

[4]肖艳芳《改进语文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东北师范大学。

[5]《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8月(教师版)第74页《新课改下作业优

化构想》。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2009-11-17

内容摘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

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

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一年来,语文教师在“推行‘周周清’作业,提高语文作业质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初探

一、问题提出

“提质减负”是当前教育的趋势,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课后的作业反馈功能。其实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有效手段。语文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作业形式单一。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作业本》,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

3、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

4、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语文作业本》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

5、作业答案唯一。答案相差一个字也不行,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题型单

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语文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制订了语文“周周清”作业纸制度。各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并及时批改、反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推行“周周清”作业 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08年下学期开始,笔者所在学校语文组制订了“周周清”作业纸制度,进行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

(一)语文“周周清”作业纸的模式

1、作业纸的原则。各年级、各备课组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各年级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和课后作业。作业纸练习题要既重视基础训练,又体现创新和拓展精神,有一定的梯度,分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体现了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习惯不同的个体,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最优化发展。

2、作业纸的形式。作业形式要求活泼多样,适度保留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多布置阅读型作业、体验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综合型作业,让学生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体验生活、查阅资料。也可以布置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和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等作业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活跃学生的思维。

(3)作业纸的命题。备课组统一分工,年级组语文教师轮流出,并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出,不得到网上下载。命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博览参考资料,在每周三前拟好下周作业纸的初稿,然后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在周四定稿、交付油印,周五按时发给学生。

(4)作业纸的题量。教师控制作业总量,布置作业适量(每周8开纸正反两面以内),教师不得另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完成作业时间。以周一到周日为一个单位,下周的作业纸必须在前一周周五出好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6)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学生作业纸做好后在下周的周日晚上交。

(7)建立学校作业资源库。所有作业须上传学校教务处文件夹备查。备课组长可以到书店购买50元左右的作业资料,交教务处登记,学期结束交教务处存档。

(二)“周周清”作业纸的批改要求

1、推行“四个凡是”作业模式。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语文教师要先做;凡是学生要做的作业,语文教师一定要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必须要订正;凡是学生订正还错的题目,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当面辅导。

2、作业纸要在每周一晚自修前批改完毕、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3、订正后还是做错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个别辅导。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4、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杜绝漏批、错批现象。

5、所有作业一律批改,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等级或评语给予评价,要签上批改时间。

6、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研组、备课组定期检查记录,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

(三)作业纸实施情况督查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指出:“要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和分析等进行检查和指导,要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组织关于作业的研讨,让教师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减少作业量。”

语文备课组长不定期检查各教师的作业纸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整改。各年级备课组每周将作业纸的电子文档上传教务处存档。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一次写出总结,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分析,教导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考核挂钩。

三、语文“周周清”作业纸实施后的初步效果

1、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作业时间,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作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避免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更新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控制作业总量。全校实行周周清语文作业纸制度,规定每周布置8开纸正反两面课外作业,教师不得另外布置集体性完成的课外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

6、优化设计作业,提高练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尽量不搞“题海战术”。减少机械重复的题目,多布置举一反三的题目。学生备有错题集,防止重蹈覆辙,做到事半功倍。通过对作业的管理,把素质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为“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保障。

7、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不会影响学生的有语文成绩。09年学年考试,七年级语文平均分为103.2分,合格率达84.9%,八年级语文平均分为112.6分,合格率达89.1%;九年级语文中考平均分为110.3分(全市中考语文平均分为109.6),合格率达89.7%。

8、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由于时间相对宽松,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教师按时批改、及时订正、个别辅导。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得到了较好的改正,如:格式规范、书写清楚、作业整洁、独立完成、不懂多问、按时上交等。

9、“周周清”作业纸,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作业内容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各种类型作业合理搭配、交替进行;避免了作业形式的单一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版。

[2]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申维敏《更新教学理念念不忘 重视作业设计》,《课堂纵横》。

[4]肖艳芳《改进语文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东北师范大学。

[5]《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8月(教师版)第74页《新课改下作业优

小学语文感悟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7

一、在诵读中感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心灵相通。”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走进文本,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中,逐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二、在情境中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学习更注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实现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潜心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与作者的情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的感悟学习搭建桥梁。如在北师大版第八册《中国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悟中国结的内涵。《中国结》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国结不仅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于团圆,而且寓意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本文抒情性强,课文摒弃了平板的状物,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和悠悠中华古韵。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了如下引导:

师:如此美丽,如此典雅的中国结令我们心动不已,我想你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别人也会爱不释手的。如果老师现在手中的中国结是你的,送给妈妈,你会对她说什么?

生: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给我的温暖与爱。

师:送给老师,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

师:我们送给他们中国结,不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还寄寓了你美好的祝愿。有的向辛劳的父母表达感激,有的向辛勤的老师致以问候,有的向善良的同窗示以祝福。这千般情、万般情都集中在了这个中国结上。

孩子们的眼界很宽阔,他们还想到了保卫边疆的解放军叔叔,想到了每天默默为我们付出辛劳的保洁阿姨和保安叔叔,这些让我很意外,也让我庆幸自己没有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为他们创设了情境,给了学生感悟的空间。

三、在恰当的语言材料中 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地品读,并以此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选择哪些语言才是恰当的呢?首先是文本的亮点,即那些优美隽永饱含深意的语言。通过品读这些语言的亮点,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如宋代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灿烂与繁茂,而且把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可谓神来之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其次是语言的补白点。通过对文章空白处的补白点的品读,使学生在文本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提升感悟能力。

四、在积累中实现感悟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的感悟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上的,感悟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背景知识的丰厚程度。基于这个理论,要想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拓展学生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如果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已经了解了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大背景,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所谓“知人论世”,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此诗中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以满腔的爱国热忱。此时,再调用学生记忆中的《示儿》一诗,相信学生对诗人的爱国情感就会有更深的领悟。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篇8

一、立足学生,制订合理的活动目标和计划

深入学生,依据学生特点,制订出来的活动目标一定要主题鲜明、定向明确;活动任务必须精要恰当,适宜学生;活动流程务必简洁清晰。如在七年级上期教材中安排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农村中学比较缺乏相关的科技资料,缺少相关的信息,也难于从工具书或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效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改选用学生熟知的课题来开展活动,如开展“讲述与月亮有关的生活趣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完成好每个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做到课前预设,周密策划,按计划有的放矢地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其次,明确活动任务,要让全体学生都清楚每次活动的主题,提示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开展活动,以及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在流程安排上,应事先拟出行动步骤,并在明确任务时告知学生,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在哪一个步骤完成什么事项,鼓励学生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创新的举措。

二、立足农村生活,开发特色资源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农村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1.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去汲取语文营养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开展一系列诸如“我和自然对话”“告诉你,我的一位动物朋友”“我爱家乡的秋色”等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贴切学生生活,耳闻目睹,讲述生动,交流也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人文思想。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结合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里,有纯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地里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有从老师手中接过破旧的课外书籍时的那份欣喜……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是厚实的。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结合课文我指导学生开展了这样一次语文活动——向你们的长辈了解他们曾经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解决的,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调查结果与自己的感悟。这次活动,不仅为学生积累了感人的写作素材,培養了相互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也让学生从长辈那里获得了思想的熏陶。在春节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走进压岁钱”的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走访自己周围的朋友,深入了解他们压岁钱的来源、数量、用途等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三、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

语文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力、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在社会生活考察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现实生活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体验、文化积累、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实现活动之后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在对校园素材的选择与提炼活动中,则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探究,直接地感受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人文历史情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主题活动以及学校沉淀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感悟中体会成功的愉悦。

四、强化教师对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语文综合实践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及时和适度的组织指导,是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一些同仁在进行综合性活动教学时,只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忽略了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调控,以至于场面热闹而实无收获,一节课完了,学生收效甚微。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全过程。

教师的指导必须具有实效性,既不能作简单的规定和统一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教师指导应重视学生活动主题的重点目标、活动过程、具体方法、学生活动必须准备的资料和工具以及活动中和活动后的评价。总的来说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全程监控,做到事前有准备,过程有引领、辅导,事后有小结评价,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和谐统一。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语文学习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的挑战。为此,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提炼内功,使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兴趣与活力,掌握方法技巧,提升创新能力。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9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襄阳区朱集镇一小刘丽娟赵利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随着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运而生,在一定时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改

“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扎实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会迎来语文教学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也相对陈旧,学生缺乏系统的语文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对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定消极影响。农村经济落后,这不仅使农村小学教育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而且对信息的了解也相对滞后。经济的落后,造成了学习资源的贫乏,这给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的一个课题。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与深入探究,我觉得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进学生,掌握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深入学生,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活动计划,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把握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处的层次,才能准确定位学习活动展开的层次,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才能做到不好高鹜远,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学习活动课程进行删减与补充,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活动计划。如在二年级上期教材中安排有一次“学习了解星座”的学习活动,农村小学比较缺乏相关的科技资料,缺少相关的信息,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效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改选用学生熟知的课题来开展活动,如开展“讲述与月亮有关的生活趣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走进自然,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去摄取语文素养。

农村学生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农村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开展了一系列诸如“我和自然对话”、“告诉你,我的一位动物朋友”、“我爱家

乡的秋色”等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得到实践参与而兴致极高,他们观察细致,讲述生动,交流也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人文思想。

(三)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结合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区域文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学生也不像城里少年那样拥有较为优裕的物质生活,也不大可能去练钢琴,去学跳舞,去网上聊天,去逛公园,去追逐青春偶像......不过,尽管农村学生没有这样色彩富丽斑斓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却拥有同样丰富的生活感受。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里,有纯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地里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有从老师手中接过破旧的课外书籍时的那份欣喜......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无限制地发展。具体做法有:

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专用教材进行编制。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梳理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每个地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区,建瓯是竹子之乡等,教材可以因年级的不同而设置。

2、在专项实践课中渗透语文。

教材的编制是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在每周的课程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资源有效利用,开发学生的“智慧资源”。如: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完了《地球爷爷的手》后,在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让孩子走到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大教室里,去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去实践,可以让孩子玩自制的“纸飞机”、“降落伞”,感受到“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回到课堂上,让孩子说自己的活动感受,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综合实践性在这里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我们的教学中诸如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重要的是我们要及时抓住渗透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切实地培养和训练。

3、结合兴趣点进行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

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上一篇:自助餐范文下一篇:文明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