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2024-08-16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通用8篇)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1

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一、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课堂改变了,学校教育才会改变了课堂优质。学生才会优质了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了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因此,在农村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国内先进教学发展趋势。

一个教师的快乐,不是他教出了多少好学生,而是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都有进步。要使学生在快乐中进步就是用评价手段。近几年山西太谷课堂教学改革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提炼出了只有浓郁地方特色的24字教学模式,又基于时间,完善并形成了学生学习小组的组建,评价,培训,教导应用策略,并全面推广与落实,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百分之百参与。其核心内容是评价机制的实施。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当前拥有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考试与后续学习的关系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后续学习表现的更好。一些学业水平考试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业负担,师生关系等。将学业成绩与这些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看,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在评价上要特别注意纠正进行考试排名,加剧恶性竞争,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自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小组互评:实施小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得分情况包括课上发言,作业完成的情况。考试成绩以及综合表现等等。每个组员随时都能看到自己小组的别的小组的得分情况,激发了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3.班级评价:(1)周评:按照小组得分情况,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各小组自评,互评,汇总得分情况,选出每周优胜小组,让学生知晓自己小组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和其他小组的差距,找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2)月评:在每周一评的基础上,每月一小结发月喜报。

(3)期评:每一期的期中期末评选出先进个人,优秀小组,奋进小组,进步之星等。

四、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一次评价就是一次进步,一次进步就是一种成熟。评价要贯穿整个学年。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推荐等手段促进学生完善自我,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从而形成一种从争先奋发向上的育人氛围。

五、本课题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却促基础教育共同的基本要求的达成,依据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要全面关注教学的价值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教学系统的整体变革,从理论上讲,教学的价值定位更重要,而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可能教学评价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本课题探究要突破教学价值定位的对接。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2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农村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制定和颁发了《英语课程标准》 (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 主张要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为此, 《英语课程标准》还特意指出要“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且还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是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端。比如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不利于教师培养创新性人才等等。农村初中的学生大多学习底子薄, 学习习惯较差, 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积极性;另外, 农村初中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孩子他们常年累月地不在父母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心理健康失衡, 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同时, 农民素质较低, 他们觉得孩子上学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他们也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很多家长都认为学英语以后到社会上没有什么用, 因此, 更不会去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在农村初中有效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 对教师, 对家长都非常有益。

一、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 是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MichaelScriven在1967年提出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测试成绩以及态度方面的评价, 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英语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强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评价活动本身效果, 用以调节活动过程, 保证目标的实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英语尖子生, 而是为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并为教师提供英语教学反馈, 因此, 它是一种双向活动。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1.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传统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的主体仅仅是教师一方, 而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则不仅有教师, 有学生, 甚至还有家长。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太关心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

2.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化。传统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方法单一, 通常只采用期末测试的形式。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则包括了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 建立个人档案袋, 问卷, 座谈, 家访等, 从而能够做到家校配合。

3.形成性评价具有人文性。传统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只看学生的期末英语成绩, 往往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都扼杀了。而形成性评价则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个体, 关注学生个体的实际发展, 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具有定量和定性的互补性。传统的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只用定量的方式:只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这样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形成持续进步的动力。

三、在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1.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袋 (portfolio) 。学习档案袋用来收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 如自己最满意的英语作业, 能说明自己进步的材料, 读书心得等等。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英语老师就可以通过示范指导, 提供操作讲解, 动手帮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各自建档的任务。通过经常查阅这个英语学习档案袋, 学生能够获取英语学习的持续动力。

2.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学习日志 (log) 。学习日志是学生用来记录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的一种方式, 也是个人反思性写作的一种形式, 它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自己, 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从而能让自己的课程更贴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

3.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错题集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英语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准备好一本错题集, 把每天的错题集中放在里面, 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强化学习效果和学习目的。

4.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观察并做好记录。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场所之一, 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 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天学习的内容, 通过观察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 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及时调整。

5.教师使用调查问卷 (questionnaire) 和访谈 (interview) 。英语教师应该定期地使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 情感, 困难等各方面的信息。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 单独访谈可以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它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

6.家访。在农村, 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爷爷辈对于电脑等这些现代科技知识不熟悉, 家访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在农村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和在家的家长交流, 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 学习环境, 学生的个性, 学生在家的表现, 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 了解家长的希望,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四、在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模式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就自己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 思想, 意识做出客观的评价, 然后参照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 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目标, 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弱点对自己的教学也做出调整。

2.互相评价。相互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学习小组为单位, 参照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 相互之间对同伴的英语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互相评价要做到公正、实事求是, 不能因为私下的关系好就表扬, 关系不好就批评。每个评价者都应先表扬被评价者的优点, 然后再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 学生之间就可以消除顾虑, 吸取别人的优点。

3.教师评价。在所有的评价模式中, 教师评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应该和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一起反思学习过程, 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检查学生的改进目标, 给学生提出反馈意见, 学生得到反馈意见, 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不断获得进步的源泉。

五、在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1.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教学兴趣不高, 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新理念, 抱着几十年不变的教学理念不放。他们本身有可能对形成性评价了解不深, 有些教师也有可能专业能力不全面。因此需要教师一方面转变观念, 一方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同时更要提高本身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2.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农村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孩, 每天陪伴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要么是爷爷奶奶, 要么是外公外婆。这些家长们文化有限, 他们基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 很少过问他们学习英语的情况。因此建议远在外地的父母要定时地主动和教师联系沟通, 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形成性评价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应该在形成性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 采用所有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在各类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 勇于探索, 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 帮助学生设计和应用有效而又生动的评价方式方法。同时, 学生对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应有自主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 保持学习的动力。提倡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4.要正确地处理教学和评价的关系。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实效性, 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 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或者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要避免上课时间的消耗, 避免过于复杂的评价程序的干扰。

5.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不管学生的行为如何, 教师都应该做出及时的评价, 进行鼓励教育。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点要及时表扬, 并且是公开表扬, 学生自然能受到鼓励, 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果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则要及时更正, 不能公开批评, 要用个别访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的自尊得以保障, 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潜力。

6.教师的坚持和耐心则是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不管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都要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花费时间和精力, 而且形成性评价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规划, 指导, 调整, 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数据也需要教师花时间来整理。

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来看, 英语评价方式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是, 在农村初中, 从整体上来说过多依赖终结性评价。现代的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 它包括了语言技能, 策略, 情感, 文化, 而这些都不是终结性评价能评价的。形成性评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给予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应用形成性评价并不是要取代终结性评价, 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 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尹世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一些建议[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4) .

[3]陈庆.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 2008 (1) .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3

【关键词】 有效性;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从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也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为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想尽办法,设计的花样层出不穷,表面上看非常活跃,但基础教学不扎实,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好知识,基本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最终弄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甚至学生更早地出现两极分化,分化面更大。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性教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论了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

1、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中设计情景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注意维持他们在课堂上昂扬、积极的态度。在教仁爱版Book II Unit 3 Topic 3 Section B时,这课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评价来学会“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No, I dont think so. I dont agree with you(him, her).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一位学生到讲台旁,让与他玩得最开心的同学来描述、评价他,教师在一旁时时表示同意“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或问其他同学“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这种方式引入所学内容,十分亲切又很新颖,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笔者又利用学生前一周刚看的一部电影来操练,因为,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大家讨论非常激烈,但都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句型。最后在归纳总结这环节时,让学生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表达他们家人的看法,并作为作业写出来。(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看法差别较大)这样的设计,既贴近生活,学生有话说,又能很好地操练“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

2、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引进竞争机制。如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朗读竞赛。笔者常以计时方式进行师生打擂或生生打擂。具体如下:当教完当天的对话或短文时,让学生计时,教师尽可能快地将对话或短文念完,并以这个时间作为分数(如30秒即30分),然后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早读时进行比赛,时间低于老师所念的另加10分即40分,超过一秒则扣一分,以此类推(如学生念35秒得25分)。同时评出“月冠军”和“学期冠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课后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早读时与老师或某个念得最快的同学竞赛,得分方法同上。)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但完成当天的口头作业,单词、句子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还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真是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当然,一些游戏、歌曲、简笔画、学生画的图片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节英语课,即使备课和学习方式相当完美,如果学生始終处于被操纵的状态,那这节英语课也顶多是老师惊心导演的木偶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十分顺畅,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活动已逐渐形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听、说、读、写、译、练。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输送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巧设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重点部分的讨论,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每节课都真正的学有所得。有效的英语课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教师要学会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思想让学生去表达,思维让学生去创新。教师若能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笔者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綜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创设对话、合作学习和充满激情的英语课堂

有人说传统的英语课堂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反映了当前一些中小学英语课堂仍旧有满堂灌的弊病。要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提倡一种流行于国外的新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牛津初中英语正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它强调课堂学习中任务的真实性和互动合作性。实施“任务型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基于对话的相互合作的英语学习课堂,这是一种富于创意的有效英语教学方略。由于强调了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很多,惟独忽略了教师授课的激情。往往新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老教师更好。他们因为初出茅庐而激情四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的增多,激情就会慢慢地减退。但是,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老师就必须重视自己感情的投入,让自己的课充满教学的魅力。教师要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信任、充满关爱;在教学行为上,用自己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和规范的教学行为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用高超的教学技术去感染学生,用幽默艺术的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从而营造生动、活泼、有序、高效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且是多变的。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认知与操练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如七年级的48个音素教学和音标拼读教学,它们虽没明确地编排在我们教材教学进度中,但却是学生拼读生词、记忆生词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技能。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48个音素及拼读规律,笔者联系了汉语的拼音教学,利用声母与韵母表,先找出与其读音相似的进行比较联系记忆,再强调不同之处。 这样既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些读音,又能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过程中,起初采用“连词成句”训练方式,接着运用“遣词造句”训练,这两种方式主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句子的写法及与中文的不同。然后再以“根据图片内容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再到“根据汉语提示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训练,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些试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从某试卷或网上随便拿出来给学生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个方法行之有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随着英语课堂的改革发展,课堂上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历史已经被改写。适当适量地使用媒体教学成为当今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使用幻灯、投影、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变文字为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兴趣大增,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时学生因为长时有意注意而精力涣散的情况,还能赋予课堂以现代气息,弥补缺乏学生反馈、缺乏师生情感交流的不足。而且,我国教育部高级官员曾在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上勾画了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富有想象力的操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网络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量化控制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成为可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明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上有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料时,不能简单地拿来,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来提炼和筛选,把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材料推荐给学生。

七、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笔者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及时恰到好处的能动的反思,一定会使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一种知识的享受。《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的教学资源。它们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经过教师科学反思而利用的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经过长期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和知识积累的结果。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每个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杨庆平.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交流,2009(5).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any years, expounds some problems worthy of notice in implementing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3]宋桂月,金莺 〈〈英语课程教师读本〉〉 北京出版社,2002.6

[4]孙晶晶 《合作互动:让师生激情燃烧在英语课堂》 江苏教育研究,2006.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4

摘要: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很多预设之外的“新问题”,即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英语课堂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挑战,正确认识并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做好“预设”和艺术地把握“生成”,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探讨如何做好课前预设和怎样应对课堂生成是必不可少,持之以恒的。

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成,如何应对。

Abstract: The Creative questions,as the new questions often met by th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English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the countryside.The English class is so colourful,complex and changeful,and it is a challenge to the teachers.So the teachers should recognize the preparation clearly and prepare it sufficiently in the Englishclass of middle school ,and the teacher also should cope with the new questions very skilfully.It is necessary and permanent to discuss how to do the preparation well and how to cope with the new question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class.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urse,new question(Creative questions), cope with.在我国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还比较落后,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尤其是在具有互动的、有生命力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填鸭子”似的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学生求知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课堂不再是“预设”的舞台,而是要重视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积极回答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生成”问题。但是。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来探讨怎样作好课前预设与如何有效地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一.预设与生成1.“预设”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它包括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学生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经验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教法、学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拟订教学计划;还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分析,以及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和目标达成的其它情况的预见与相关的应变策略的拟定。

2.“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

二、教师在有效促进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生成的应备条件

在以往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预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往往看是否在课堂上圆满完成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事实上,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过于机械化,而少了能让师生碰撞出火花的富有创造性的交流。“预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应用“生成”的观点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通过了解,本文就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生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我认为教师在促进生成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才能

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效益是成正比的。综观教学中卓有成效的先驱者,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建立在各自精深的理论修养、渊博的知识水平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必须精通自己的专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对我们英语教师而言,相对的要求也更高。以前教坛上盛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教育环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是一桶水,而是把要求提高到教师必须是“一条常流常新的河”。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广博、精深的基础专业知识,才能吃透教材、融会教材、驾驭教材,讲课时方能做到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灵敏的嗅觉,捕捉新的知识信息,瞄准英语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适应课堂教学新形势下的需要,但要达到这些条件,教师平时必须要博览群书,查阅资料,广泛收集,积少成多,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杂家”。没有教师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没有教师渊博的知识,哪有学生学习时的聚精会神?如此,才能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会话、思想碰撞中得心应手,激发出“生成”资源。

2、课前做好精心的课堂预设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因此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是必要的。英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它是学生在一个模拟的、非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英语语言的掌握是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通过大量的说话练习才有可能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充分重视预设,精熟教学资源,依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计,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扩展,列出可能出现的状况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状况,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例如,在一堂有关sports话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Which sports do you like?”。在设计此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各种回答,准备了4种方案:(1)回答“basketball”的,请他说说“which chinese basketball star”?(2)回答“football”的,请他说说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3)回答“pingpang”的,请他说说how often do you play pingpang?(4)回答“running”的,请Do you run every morning?再自编一首简单的儿歌。有了这样的充分预设,无论在课堂上出现哪种情况,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而不会扑灭他们闪现的智慧火花。

3、对学生要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动态资源得以生成的前提,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标新立异、反常规地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善于把握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在学生的质疑中捕捉到课堂生成点。同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每次质疑与解疑的过程,恰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从而也使课堂不断绽放出动态生成的绚丽智慧之花。比如:初中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时的内容是:what is this? This is an orange.what is that? That‟s a banana.当即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orange前面加an,而banana前面加的是a?”听了学生的提问,老师

马上解释:“因为orange这个水果的第一个字母是个元音字母,发音是元音(音素),比较特殊,所以前面要加an。”教师有意识地提到“元音字母” 概念,是想引导学生继续追问下去。果然,话音未落,就有学生询问:“老师,什么是元音字母?”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了a、e、i、o、u五个元音字母,由于此内容不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所以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了一下,但是结果这堂课学生对这5个元音字母记得特别牢。

4、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机会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亮点,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挈机,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智慧的头脑,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

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变得开放而有弹性,但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意外,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一次,教师在上课时,突然有一只蜻蜓“闯”进了教室,而且一直是在教师所处的讲台周围盘旋飞翔,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刷”一下子全转移到了它的身上。教师苦于无法将它驱逐出境,突然想到,学生之前学过的昆虫中没有蜻蜓这一单词,何不有效利用呢?于是,老师把蜻蜓的单词dragonfly写在黑板上,然后问:有谁知道黑板上单词的意思?学生门马上把目光转移到了黑板上,但没有一个学生知道。这时老师便提醒道:这是一种昆虫,现在正好在我们的教室里。立即就有学生回答:是„蜻蜓‟。老师立刻表扬道:you are right,very good.然后他便教学生们读dragonfly这个单词。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一次不曾预料的“意外”就被化解为一次美的“生成”。

三、教师如何应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英语课堂教学不是呆板的,固定的,而是开放性的。虽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英语教育还很落后,但在我国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学生们活跃的思维、睿智的提问,往往会生成五花八门的问题。那么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面对和应对这些新问题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灵活处理好这些生成,把一些突发事件巧妙地贯穿到教学环节中来。这样,作为一个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面对课堂生成要从容不迫

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无论是已经预设的还是不曾预设的,教师不要一味地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急着走过场,而是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相信自己已经充分地预设学生,预设教材、预设教学过程,面对如此的生成,已是胸有成竹,一定会在与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中迎刃而解。

2、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我们常说: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放弃自己的“话语霸权”,要能够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一方面,学生的很多充满灵性的、独到的见解是稍纵即逝的,学会倾听是用来从那转瞬即逝,稍不留神就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以及对捕捉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的时间与空间。倾听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说话的学生,用点头、微笑等方式来表达你的理解与赞同,并做出适当的鼓励。在捕捉有效信息的同时,更传递着对学生的尊重。学会倾听,学会真诚的接纳,学会尊重别人,这已经是在为学生的人生底子着色。

3、要能有效调控课堂生成民主和谐的氛围,真诚耐心的倾听,必将换来学生的百花齐放,课堂因此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教师要能察言观色,敏锐机智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节外生枝”既不能熟视无睹或简单否定,也不能毫无原则、随意生发,要善于根据实际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那些无法当堂解决的生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探究,不要无谓地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对那些在认识上有偏差、价值观上有问题的生发,教师要及时正谬纠错,不能一味表扬“呵护”;只有那些有价值的生成,教师才应抓住不放,做足文章。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研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应“增删”。以“元音字母”为例,这原本不是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现在既然学生提出来了,教师不妨好好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即使教学目标比原定要高,但相信学生在好奇心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推动下,适当提高教学目标,学生还是能吸收、消化的。

4、要能善于引导

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这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跟着学生走,势必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作为教师,要能敏锐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那些有价值的生成,并进一步“放大”,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将其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课堂教学的出彩之处往往就是那些经教师“金手指”点拨的有价值的生成。

如:一位教师要教授painting、sports等几个单词。她通过句型What color do you like?引出I like painting.并边说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奥运五环旗上逐一涂色,以便顺理成章地引出sports。然而学生在边说边画中,教师发现一名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思去画奥运五环,而是将其中一环画成了一个人脸——姚明。教师见状,没有阻止他的行为,而是因势利导,顺着这个学生的话题,问他们还知道哪些运动员。学生个个兴致高涨,提到了许多运动健儿。这时,教师再让他们边说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I like painting.I like …….接着,让学生介绍自己画的人物,很多学生都用到了以前学过的He/She is tall/strong.等形容词,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教师说:I like them all.They are sports.自然地引出了sports这个单词。这节课教师没有按照计划的内容引出sports,而是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边画边讨论了许多体育健儿,再引出sports。学生们很快乐,每个人都表现得很积极。虽说是打乱了教师原先的教学计划,但由于教师的巧妙引导,反而出现了“不曾预约的精彩”。

5、要学会巧妙延伸

如果学生的生成在教学目标以内,又是教师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当堂解决的,不妨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延伸拓展。现在的学生奇思怪想很多,往往不经意间会出现教师不曾预料的的场面,甚至出现一些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球踢回去,把问题留给学生,留到课堂之外的时间去,让学生在探究、求证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远比结论来得重要的。一个老师在教学color一课时,黑板上贴了这些新授颜色的单词,正巧,yellow 和blue并列在一起。突然有学生脱口而出:“yellow加blue等于green”。“黄加蓝等于绿”,这不是一则婴儿奶粉广告中的广告词吗?但又确实和本课内容联系密切,可老师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因此老师在及时肯定这名学生的意见后,把问题还给学生,反问学生还知道哪些颜色相加产生不同颜色的例子。由于学生的信息量以及经验有限,个个表现出一无所知的表情。面对此情此景,老师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后自己动手调配颜色,看会有哪些组合?由此化解了生成的危机。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倡的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当

思维迥异、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情感碰撞、生命沟通时。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出现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的生成。此时,作为教师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和“生成”,机智而巧妙地应对生成问题。唯有如此,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也只有这样,我们人民教师才能真正把知识传授给那些渴求知识的农村孩子;才能真正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才能真正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素质;才能真正让广大农村富裕起来。以促进我国全国人民奔扑小康,甚至于迈进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魏立明,《英语课堂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3)曾令格,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4)李强,《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5)李玉华,《英语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黑河教育》,2007年05期

(6)胡庆芳//贺永旺//杨利华//袁菲,《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5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张家口市教育局、财政局: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冀教财[2011] 号)(文件)要求,我们对全县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总体资金安排及落实情况: 全年公用经费1747万元(其中,中央1012万元、省562万元、县财政配套173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06万元(其中,中央111万元、省53万元、县财政补助42万元);为全部学生免费提供的教科书都按有关规定在每学期开学初免费发放给学生,资金由中央负担(春季176.82万元、秋季202.60万元);校舍维修资金260万元(中央130万元、省130万元)。上述各项资金当年已全部落实到位。

1、保障措施

(1)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领导。按照冀政[2006]86号、冀财教[2006]111号、112号、113号和114号四个配套文件规定,县政府早在2006年9月已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教育、财政、计划、宣传、监察、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时,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阳原县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确定了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实施范围、主要内容、资金管理和组织领导等各项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运行以来,随具体情况及时变更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印发和公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定期就保障机制改革问题召开政府常务会或办公会等,协调处理改革中的问题,切实履行了领导职责。

(2)为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确保资金运行的规范性,早在2007年2月县财政局就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财政专户,并成立了财政集中支付教育分中心,专门负责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支出审核与监管,在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基层学校全部实行报账制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不合理的开支。运行模式执行至今,一直能够按照职责分工较好地履行职责。

(3)为进一步规范运作,县教育分中心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局出台了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

(4)为切实提高新保障机制下财会人员的素质。2006年8月,县教育局计财股长参加了由市教育局财务科组织的、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培训;2007年2月,县教育局计财股主管会计参加了省教育厅财务处举办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预算编制”培训。随后,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培训,分发了预算编制培训资料。2007年初,县教育局组织了各学校预算编制的试编制工作。2007年7月份,教育局、财政局再次分别派专人参加了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在廊坊举办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2010年11月份,教育局又派专人参加了省教育厅在石家庄举办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并于当年12月底再次对全县各学校的财会人员进行了针对2011年学校预算编制工作的系统培训,并印发了培训资料。通过这些措施,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政策,提高具体操作层面的规范性。

2、预算编制及落实情况

(1)2010年开学前,由教育局计财股牵头,组织全县37所具有独立核算资格和职能的中小学(2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学校、9所初中、18所小学、7所一贯制学校)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按照“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到4月初全部完成并已呈报市教育局和县财政局。具体情况见阳原县2010年《学校预算编制综表》、《阳原县中小学2010年预算编制说明》。

(2)按照2010年的预算控制额度进行的学校预算编制:①全县按(小学355元生/年、初中555元生/年;)生均补助标准,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总额1733万元(年底实际执行1747万元),按照分担额度指标,其中,中央1040万元(年底实际执行1012万元)、省347万元(年底实际执行562万元,含划转市级的173万元)、市173万元(年底实际已由省级划转执行173万元),县财配套为173万元;②2010年,共有寄宿生7958人(其中小学3323人;初中4635人)。全县核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春季补助2191名(其中小学981人、初中1202人、特校8人),按原定标准(小学250元/生.学期、初中375元/生.学期、特殊教育学校500元/生.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计70万元(省28万元、县财政配套42万元)。春季小学初中享受补助比例分别为29.88%和25.93%;秋季补助2656名(其中小学1096名、初中1552名、特殊教育学校8名),按原定标准(小学250元/生.学期、初中375元/生.学期、特殊教育学校500元/生.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共计86万元(中央86万元),秋季小学初中享受补助比例均达33%以上。全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共计156万元(年底实际执行206万元,其中用于提高补助标准的50万元待县级承担的10.3875万元配套后即可拨付执行);③2010年春季为23278名小学生和10095名初中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和辅助学习资源,共计资金176.82万元(其中小学95.05万元、初中81.77万元);秋季为24195名小学生和10880名初中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和辅助学习资源,共计资金202.60万元(其中小学100.16万元、初中102.44万元)。④校舍维修资金260万元(中央130万元、省130万元)。按照省级下达的控制额度,需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足额已纳入了年初财政预算,下达了预算批复。并于当年全部落实到位。

3、资金管理情况

(1)中央和省级资金、市级和县级配套资金年底前都已拨付到位。(2)资金全部集中在县教育支付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分校核算。(3)资金支付相对及时,年底前全部。

(4)会计核算及帐务处理。县城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所有学校支出票据合法有效,账务处理规范,无白条入帐等违规行为发生。

(5)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贫困寄宿生界定、审批,及时、规范发放生活补助,签字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无违规行为。

(6)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分校核拨标准符合(小学年均355元;初中年均555元)要求,无挤占、截留、挪用问题,也未发现违规收费问题。(7)未发现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专项资金问题。

4、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2010年按规划实施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共3个,涉及3所学校。具体情况是:

①中央资金130万元,用于东堡小学和东井集中学教学教辅用房建设项目。东堡小学规划建筑面积560㎡,总投资80万元;东井集中规划建筑面积480㎡,总投资50万元。

②省级资金130万元,用于高墙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800㎡,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30万元、台塑集团捐资45万元、省教育厅45万元)。

上述项目中的东堡小学和东井集中学都已实施并于当年10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高墙小学于当年 月开工,工程在建,预计2011年8月底前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各项目实施与上报规划基本一致,无擅自修改和增减行为。(2)各项目符合已制定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结合了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且安排适施的项目均为长期保留学校,近期拟撤并学校都不在规划和实施之列。

(3)工程土建资料齐全。每个项目获取立项批复后,都办理了招投标手续,有工程预、决算、施工图纸、监理日志、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审计报告等工程档案资料。

(4)已竣工并经验收后交付使用的项目工程,都未发现质量问题。(5)年危房改造率达80%以上,年危房发生率一直控制在2%以下。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新机制实施以来的运行情况看,公用经费切实得到了有效保障,并能合理使用,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各校经费都能维持运转,但仍相对欠缺。现针对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如下:

1、鉴于现行的经费保障标准所限,学校仅能在低水平上勉强维持运行,距离中小学硬件的标准化建设、现代教育资源的配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验教学的普及等方面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校园网尚有待增加经费投入,实现普及;信息技术和实验课的开设等,都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以购臵和维修维护,同时也需支付相当数量的水电费用。而以现行的保障标准,确实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薄弱学校,更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经测算,年生均公用经费应达到小学600元/生、初中800元/生,方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实施。

2、我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高寒地区,每年取暖期都在5个月(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左右,取暖费支出较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年来煤价不断上涨;二是取暖设施改造后,取暖成本有所增加。现生均55元的补助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各学校取暖需求,甚至出现了部分薄弱学校取暖费用占到全年公用经费支出总额70%的现象,有的学校为节省取暖用煤,不得不闲臵暖气设施,再改用炉具取暖。为此,建议省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补助标准,足额补助取暖费用,以满足冬季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效实施。

3、县政府安排到教育系统的自收自支人员(如退伍兵、合同工人等)、学校临时雇佣的工勤人员工资等经费,按照《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冀财教[2006]112号)第三条之规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臵,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所以都未纳入预算,没有着落,确需解决。

三、评价结果和结论

依据《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逐项自查自评,我们认为我县的经费保障措施是有效而完善的,自评得分9分;预算管理相对到位,公开公示工作不够及时,仍有欠缺,自评得分18分;资金管理,运行状态较好,自评得分36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管理,严格规范,实施过程手续完善,资金使用发挥了最大效益,自评得分30分。

综合评价应得93分,结论为优秀。

阳原县财政局 阳原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6

现行美术课堂教学体制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恰当的艺术批评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更为鲜见。实践证明,艺术批评的结果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起着相当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和审美修养的提高;艺术批评既可以在美术理论教学(如鉴赏课)中运用,也可以在技能训练课中实践。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批评手段来进行教学,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以及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点想法和措施:

一、艺术批评的对象

1.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和艺术震憾力强的世界名作(如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们》、凡・高的《星月夜》等)。

2.学生自己的作品。可能会有一些人认为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用“艺术评价”是夸大其词,其实不然,在学生作品当中我们同样可找到它们所内涵的艺术语言和时代背景等等因素。

二、艺术批评的表达方式

对造型艺术的批评大多是内隐的行为,当人们面对艺术作品时,心理肯定会产生各种反应,即:他对作品是如何看待的?他的观察结果是如何表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了解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通过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得到的,简而言之,这种表达方式就是艺术批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阐述。

著名艺术评论家莫里斯・威兹(MorrisWeiz)将阐述分为描述、诠释与评判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在阐述深度和内容上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酌情采纳运用。

三、艺术批评的实践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的阐述

一句美国俗语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艺术素养、审美经验、生活体验以及民族、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不同,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差异。教师过早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能会成为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屏障,因而,在教学实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

一个学生说他喜欢或不喜欢某一件作品、某一个艺术家绝对没有错。比如我们展示后印象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肯定会有学生说“这是件伟大的作品”、“我不喜欢这幅画”等各种不同见解。那么教师就可以追问他们作出判断的理由,尽可能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一件或多件作品,然后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反映。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是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参与了评判,所以评判中的不公平甚至不友好倾向都削弱了。这种做法最起码有以下三种潜在的好处:①它允许每个学生就他所做的进行讨论,这正是艺术课程之中艺术批评领域的行为;②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学生是如何处理他也曾经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公开了他们的成功,也公开了他们的失败;③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诊断式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同班同学作品反应如何?形式?主题?注意学生第一眼所见与第一反应可以使教师理解学生错过了什么。

由于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经验还不够多,因此,他们的阐述大多数只是一件作品的表象,这种阐述类型就是前面所提及到的莫里斯・威兹的描述理念。虽然这些仅仅是片面的、肤浅的,却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教师应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2.教师介入的阐述

学生阐述仅仅是对艺术形体“字面”上的注意,是第一步。我们所期待的当然不只是这些,而是超越了视觉表形的描述性,叫做诠释性描述。如下面一段对毕加索《对话》的评论:“两个人似乎势不两立,丈夫笔直地站着,居高临下,妻子郁郁寡欢地坐在椅子中。她被囚禁在这张椅子里,四面都被封闭着,椅子的扶手环绕着她。全面的环境都是她的樊笼,敞开的窗户仿佛是一条出路,但也是铁栏杆阻拦”,“男性形象居高临下,……条纹睡衣上的每一根线条都笔直的,显示出他是一个支配欲极强的人”,“他甚至比画中所有的景物都大”,“这场充满敌意的对话中唯一的词句是铁栏杆的图案写成的“NON”(法语:不),是他对他的消极、被动自闭的妻子说不,还是她对他偏激的生活态度说不?他们永远无法彼此认同”。

分析以上评论可以看出,评论家运用了富有创造力的明喻来形容画面中两主人公复杂的关系和心态。“郁郁寡欢”、“囚禁”、“充满敌意”这些语言的努力以使读者超越文字、环境极力经营出作品的表现意味。可以看出这种阐述不是文字描述而是诠释、类比与暗示。教师在学生的能力基础上适当介入,打出诗意的类比,将这些类比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更深切地体验到马蒂斯这幅画的丰富内涵,这种阐述是创造性阐述。

一些艺术教育者断言,对艺术进行语言表达是有害的,它将视觉经验削弱到了文字经验的地位。人们不应运用他的智力工具语言作为体验视觉艺术的工具。这种说法我觉得有失偏颇,我认为艺术批评的责任更在于帮助那些能力弱的人看得清楚。“尽管语言文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取代视觉,却可以作为美学经验的助产士,当它被学生所用时,能够提供学生观看及感觉的依据。”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篇7

关键词:中学英语,合作学习,优化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它改变了传统的注重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 对于培养独生子女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交际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它以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 一般采取“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流程, 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美国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7个要点: (1) 学习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讨论来解决难题; (2) 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 (3) 小组中有合作互助的气氛; (4) 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和自我表现欲强; (5)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 以优带差; (6) 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 监督学习效果; (7) 小组成员有组织的相互依赖[1]。

旨在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 探究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并与诸位教育和教研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以期能有益于今后的教学。

1 合作学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办法, 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新策略。

1.1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目标设计。深入了解本堂课的预期教学目标, 充分考虑采取何种引人入胜的形式将学生快捷地引入主题,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局外人,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承担起组织者、合作者、倾听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活动, 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引导, 对大胆质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要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敢于开口, 大胆地表现自己, 如:“Have a try. (试一试) , Trust yourself. (相信你自己) , Keep your courage (鼓起勇气) , Never give up. (永不放弃) , Never mind. (没关系) ”等等。

1.2 合理组建小组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体验胜利, 探究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经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 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因而, 要按照各小组之间不能有明显差异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小组内部人员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个性差别、才能特征, 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喜好、成果差别等要素应做细致地理解, 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合理的分工, 角色的分配, 提高合作的效率, 便于在随后的小组学习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从而提高小组竞争的公平性。每个小组人数应在3~5人之间为宜。

1.3 合作应切实有效

“合作”有两层含义:一是行动上的合作;二是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各个小组应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 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由小组报告员向全班汇报, 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互相争论, 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1.4 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充足思维

合作不能忽视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组内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 然后将思考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 各小组将各人的信息总结归纳, 由小组报告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独立思考, 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1.5 要实现听、说、读、写的能力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重语法而轻口语, 此种情况下, 学生有时即使能听懂也不会说。在合作学习模式下, 真正增加了学生“open mouth”的机会, 使得英语课堂朗朗的英语声不断。再者,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 学完“dialogue”之后, 老师大多会布置背诵或复述课文的作业, 效果却一般。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 既减轻了学生的背诵负担, 又将文章中的内容分角色扮演, 以情景重现的形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关于阅读方面, 主要是采用分段阅读学习的方式予以加强。比如, 在学习长篇文章的时候, 通常按照一定的逻辑先把文章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之后让各小组进行合作式阅读学习。具体形式是:首先, 每个小组通过阅读确定出段落大意, 从而引申出文章大意;之后回归课文, 找出重点句型;接着, 根据所画的句子, 互相提出问题, 让对方回答;最后,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说明。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便于学生分析文章层次, 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而更近一步去体会作者的本意。

写作能力方面, 主要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加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比如, 在学习了“What does she like”一文之后, 可以让学生课后写一篇“passage”, 描述“My favorite super star”。次日课堂上, 请同学将他的文章念给全班其他同学听, 让大家一起猜一下他写的到底是谁。

1.6 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由于不理解《课标》的精神实质以及没有认真钻研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 误认为主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将学习任务布置下去, 然后任凭学生“讨论一下”, 最后各个小组选一名同学汇报, 就是合作学习。其实不然, 许多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借机闲聊, 或是用母语讨论甚至不参与等, 这种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 反而使课堂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重形式而轻效果。

2 优化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方面, 每个层面, 都要力求达到最好最优, 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上面的问题都要注意, 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2.1 尊重和信任学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智商和生活经历, 所以他们的认知、情感和体验也不尽相同。但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在英语学习初期受到了不少挫折, 对英语这一学科望而生畏。因此在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信任学生, 在情感上多给予关爱, 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2.2 分层管理, 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按学习基础和能力动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以使我们的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 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单词和词组, 以维持其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对于中等生, 我们要求他们完成对重点词汇的听、说、读、写, 实现合作学习, 构建起知识网络, 逐渐成长为优秀生;对于优等生, 则要求其在中等生的基础上, 加大阅读量, 学习写高质量的英语短文, 不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3 课前预习, 课堂努力, 课后复习全力合作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 仅仅凭课堂45min是不够的。在提倡课堂合作学习的同时, 还要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合作。建立“课前预习的合作- 课堂学习的合作- 课后复习的合作”的全程合作体系。新教材中个别单元的词汇量较多, 有些同学音标不过关, 课前个人预习难以真正到位, 如果把单词及句型全部放在一堂课上也难以消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尝试了合作预习:学生分小组互帮互学, 课前单词基本过关, 课堂教学只作一些规范和强化,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课后复习, 不少的学生找不到复习的重点, 对此, 利用放学之前的4min时间, 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开火车式、抢答式等形式复习单词;把全班学生按程度分成四人一组, 要求小组中的4位同学一起在老师面前分角色朗读、背诵听力材料, 这样不但解决了老师抓背诵难的问题, 更是给同学们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的英语素质得到了大大提高, 同时也弥补了当前英语新教材缺少示范性对话、现成的适宜读物又少的不足, 丰富了课外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途径。

2.4 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如果只有合作没有评价, 便难于形成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难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进行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赛, 形成“小组内成员合作, 小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从而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便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评价可以当堂进行, 也可以一周一次;可以口头表扬, 也可以发小红旗、红五星或少量的奖品。

2.5 教师是教学课堂的总导演

海是鱼的舞台, 天空是鸟的舞台, 而英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舞台。每个人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教师是这个舞台的总导演、总监制。怎样成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呢?我觉得在英语教学中, 尤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过程中教师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灵活控制的思维方式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合理和科学的活跃课堂。掌控课堂是最重要的, 激发和培

养学生的兴趣, 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知识如人生的舞台可以是很高、很广、很深、很美的, 重点是教师怎样去挖掘、引导、发现和发展。

总之, 合作学习法经过师生们不断地实践, 在过去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们在课后总有收获颇多的感觉, 因而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尤其在听、说、读、写方面进展较快,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 学生发展了自我, 将自己作为了学习的主体, 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M].Review of Eduea-tional Researeh, 1980.50, 315.

[2]冯敏, 邹因.合作学习法—教学的有效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9 (7) :19-20.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评价机制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实施

现今是全媒体时代,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迎合时代的快速发展,对英语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是必需的。传统的英语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评价的需求,初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英语评价工作,应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主要采用的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方式较为片面,不能将学生的综合情况体现出来,这样教师就不能根据评价对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改变。针对此种情况,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形成性评价,此评价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评价内容。形成性评价内容和传统的评价内容相比更丰富,而且更全面,包含学习能力、思维品德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对学生有更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教学质量[1]。

第二,评价标准。在传统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单一的评价标准会使得一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但形成性评价方式,在此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更客观地进行评价,这对于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评价主体。在一般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家长等并没有参与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方法就使得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进而影响了评价作用的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用形成性评价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因为此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有效地开展评价工作。

二、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及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可以确保评价更加合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简述课文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2]。

(二)对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实施形成性评价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会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可以从此方面入手,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分为优、中及差三个等级,将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可以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

(三)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情况实施形成性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会组织考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将阶段性考试成绩包含在内,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的变化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依据评价结果来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档案袋

教师要更好地应用形成性评价,就应该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档案袋,在此档案袋中,应该将学生学习进步或者是退步的资料收集在内,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中学习英语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以对教学进行评价,还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结语

在初中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学方法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来了解,但传统的评价方式较陈旧,而且评价内容等比较单一,无法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数据。针对此种情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创新的形成性评价模式,让学生自身、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中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胡银霞.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有效尝试探讨[J].速读(上旬),2015,(11):9.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我变了初二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