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共13篇)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1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一、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寨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同样可以的合并课本主题有《寻觅春天的足迹》与《古诗苑漫步》,《世界何时铸剑为梨》和《让世界充满爱》等。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课程标准钩划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2
一、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策略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重听、说、读、写各种要素的综合, 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的心智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如开展专题性阅读, 收集各种资料,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开展读书讨论、影视欣赏、文学创作等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话剧表演等活动;组织郊游、参观博物馆, 访问名胜古迹, 写出参观访问记等。
二、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知识及相关知识之间的互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积累掌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 还要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 因此教师要引到学生通过一系列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 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在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过程中, 引导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三、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这使得问题的解决必须综合地运用自然科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和教育学、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课程的知识。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努力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立体化网络体系, 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合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资源的相互联系, 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一切知识, 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策略, 做到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的互补和整合, 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思维品质, 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策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 精讲语文核心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 形成科学的认知策略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技能。同时要将“课内打基础”和“课外练功夫”两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 加强课外阅读, 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活动, 内化课堂学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 引导学生面向生活, 走进社区,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 逐步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拓展和延伸, 三者相互补充, 动态转换。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他们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开发他们语文自主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搭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 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彼此尊重、彼此合作的学习氛围, 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诊断学习需求, 把学习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帮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信心,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它注重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以“专题”的形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 拓展思维, 形成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渗透多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课内课外有效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等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探析。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3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一是明确实践目的。二是拟定实践目标,教师在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拟定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三是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发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四是探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五是总结实践效果。最后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并且也开展起来了。但是,由于学校经济薄弱、教学资源短缺、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欠丰富,学习方法和途径较单一。因此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不能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实践探索,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一、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例如,课文《这就是我》,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两个以上的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探索月球奥秘》;在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将《探索月球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
四、倾吐课本文化,实现语文大同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任何知识如果脱离倾吐的场所,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实践、运用搭建了一个倾吐的平台。我们在完成课本主题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语文课本演绎为百姓的生活所需的精神食粮,不仅积淀了语文素养,为语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里主要讲两条,一是送课本文化下乡,举办文艺表演会,达到了情感的倾诉,理解的升华。其二是服务“三农”,发动学生为农民宣传科学种田外,春节画年画。一方面发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拓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语文知识倾吐的场所,转化了语文的书面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品质。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一定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课程标准钩划的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4
大冶市东岳中学陈金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中,有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在教材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觉到,综合性学习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远远不如一节课上起来轻松,但它的功效却远非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所能比。所以,我们要迎难而上,将自己的综合活动课上出特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开放性、拓展性。
综合性学习要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语文教育的视线扩展到校园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中。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比如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
在授课时,要注意拓宽学科视野,加强各科知识的整合,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渡并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莲文化的魅力》中有关千年古莲发芽之谜,学生可以通过生物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背起行囊走四方》又把语文和地理连在了一起。
尽管现行教材每学期都安排了六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应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例如: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数以万计的灾民面临着严峻考验,世界各地人民,包括我校师生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就为 “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之这又是自己亲自参与的事,学生兴趣肯定更浓,积极性也会较强。又如,我们还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弘扬民族精神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灵活性。
我们要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综合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戏剧小品”等。例如:我在《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幸运52”节目的活动。我做主持人,邀请5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再如《走上辩论台》可组织辩论赛;《献给母亲的歌》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说不尽的桥》可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此外还可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成果。
三、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
首先,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
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不要强求划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能增加学生过重负担。
例如,在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中,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调查就会缺乏针对 性,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夭折。可见,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五、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和多样化。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把评价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
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第一、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等。
第二、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评价的指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是否精神饱满,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小组参与率是否高;二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辩、论)是否充分;三是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创设多种机会,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参与;四是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意见。
第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学生互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程了解的是学习小组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
其次,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再次,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可采用学分制考核、作业展览、考卷与学生作业论文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中特别要注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5
2、安排小组在业余时间到校电子备课室的电脑上搜集资料,同时开放学校阅览室,供同学搜集资料,查阅书籍。
3、作为教师,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我利用家校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得到他们的配合。
4、在信息的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影像资料的收集、动手制作,实验操作等,有时还进行模拟表演,短剧编排,各种比赛,实地考查等创新形式,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5、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上网搜索,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阅书籍报刊杂志;看电视,收听广播,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6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2)知道写出了什么? 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
课本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话题只是例子, 可以开展的可以选用, 无法完成的可以改变部分设计, 甚至删去。同时, 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话题来取代不适合的话题。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 农村中学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 更不可能去科技馆参观, 但我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诗词歌赋”、“神话故事”、“歌曲”、“对联”等小组, 通过采访、询问、读书等方式, 参与活动。而对于《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样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太实际的活动则可以痛快删去。
二.注重灵活确保有效
综合性学习必须使活动既有声有色, 又实实在在, 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 又都各有收获。如《漫游语文世界》, 我引导学生与淳朴的老农交谈, 获取农谚、俗语, 从慈祥的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民间传说。
总之, 不管是通过图书、网络搜集资料, 还是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信息, 过程务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保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三.精心准备合理安排
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 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有选择地准备两到三节课做为大型活动课, 其他的安排为小型的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 未必一定要在课堂上, 还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如黑板报、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进行合理安排, 这样就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我在让学生准备《追寻人类起源》相关资料期间, 恰逢学校要出一期黑板报, 且内容不限。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展现在黑板报上呢?在我的建议下, 学生们很快就出了一期以人类起源为话题的板报, 既得到学校好评, 又缩短了介绍资料和评价资料的思考时间。
四.自由实践强调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 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 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都是自由的。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可以查看有关的资料;可以去收集活动照片;还可以去访问附近的老人, 听他们说说民间习俗的变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 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五.多元评价注重激励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 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 形式应该是立体的, 标准应该是主体性、全面的, 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广泛的激励性。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对学生人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评价一定要具有激励性, 通过评价,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 乐于实践。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高职语文;改革;综合性学习;专业结合;语文活动
课改专家吕达先生曾经有这样的预言:“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极大地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立刻引起了专家和教师的关注,成为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但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也成为了一大难点,其中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探索研究。
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却没有因此得到重视,这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正确定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在高职语文教学课改中是很重要的。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来推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块”,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部分。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学者认为:“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有学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这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强调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北师大郑国民教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与温度杨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以上专家的见解代表了现在很多教师和专家的对综合性学习的看法,在定义中多从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将其定位于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生和中专生,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高职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足够了,对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没有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对文史知识了解不够
相当一部分或者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不能联系起来,搞不清楚作家所处的年代。
(三)文学鉴赏能力较低
对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不能很好的探究作品深处的内涵。
(四)写作能力较差
对于通知、启示、个人简历等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文体,写作上不是格式不对、行文不流畅、表达不清楚,就是错别字和病句很多。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也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出现"本本主义"
把对教材的使用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
2.固守学习目标,对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认识不足
首先表现为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挖掘不足,缺乏必要的督导、评价和激励。
3.学生参与度不够
综合性学习语文成为了少数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有一些学生成了旁观者游离于活动之外。
4.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专业结合
很多教师还是沿袭着自己上大学时候的老师的教法。有不少按照文学史的顺序来讲大学语文,也有不少是根据课本来讲大学语文,但不管那一种讲法,似乎和专业的结合都不那么密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可以解决一些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三、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间过程中,与同行进行了很好的探究,结合搜集到的研究资料,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将怎样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明确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学习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日后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所开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对语文“乐之”“好之”,语文学习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专题教学策略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点或学生的切身实际,以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职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应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课堂上教师着重置疑,多开展语文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议论。平时教师要多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将其引入课堂,课堂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等,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此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情境化教学,可以使教师的讲授更具目的性,使学生的联系更具实践性,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可操作性。
3.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开放性、多解性的思考,在不同意见的争鸣与碰撞中激发智慧火花,培养创造思维。要多找一些有争议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如《诗经》中的《秦风 蒹葭》究竟是"爱情诗"还是"朦胧诗"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应有针对性地将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读写结合,从勤读中吸收养分,从勤写中培养能力。
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开展一系列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
首先是选题。综合性主题的选定应该着眼于“活”。就是选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贴近生活,既要注重教材,又要呈现文化。
其次是开展活动。要学生亲身实践,参与语文活动。先形成小组,三五成群,选定小组长。组长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完成活动的方案。而后开展搜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三步是成果展示。调研报告是综合性学习中最常见的成果方式。一般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谈话或者资料查询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是评价策略。“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
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与专业结合策略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首先,要有适应本专业或者学校的教材;其次,在作业布置和期末考核中体现专业特点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于专业相关的专题。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学生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否则,这一种结合将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它还要求教师掌握好“度”的问题,忌结合的牵强与生硬,要因教材而“利导”,相关才“相宜”,并非每篇都硬结合;还要忌把高职语文上成纯粹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与专业的结合、渗透而不是由专业来代替语文。
高职语文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每个高职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职教育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五、结束语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篇9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改善了基础教育的实施环境,而且使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素质获得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较于城市教育教学环境,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学生的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得到有效改善,这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一、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古诗《渡荆门送别》时,由于初中生的诗歌思维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不容易体验到诗中的美与情感,所以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古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小画家、朗读家、翻译家等小组,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在此期间,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给予评价指导,然后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调控。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教师导入。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促使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语文教学。
三、积极倡导游戏化教学模式
通过一定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农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由于这样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不仅使语文学习内容快速有效地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从而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根据初中语文课本改编而成的课本剧,能够促使学生扩展思维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
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我”“孔乙己”“客人”,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深刻地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曹刿论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长勺之战中,曹刿为什么能够指挥鲁国这个弱国打赢这场战役?你觉得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机会,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去强迫、指责和嘲讽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等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务必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学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六、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开展朗诵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喜欢的篇章,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
2、举办读书交流会。初中语文教学可适当地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采用分组形式交流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举办辩论会。辩论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就班级、学校、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辩论会。如《理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合作与竞争》等辩题,这样能够激活思维,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随笔 篇10
1.从时事动态中获取资源。
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致使教材更新的周期长,许多紧随时代发展的大量新知识、新观念和新信息被排斥在语文课程之外。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以“我为灾区献爱心”为主题的活动都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教师及时组织,有效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2.从学生兴趣领域中获取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性学习”强调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开展主动探究的重要因素,它来自学生之中,学生投以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潜能。实践证明,“上街识店名”、“我是小导游”等研究活动,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界限,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把学习语文的视角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促进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换,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3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浅议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1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但是,因种种原因,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读与写上,对于综合性学习,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或是放弃不上,或是把它当成单纯的写作课,让学生写一篇习作了事,从而违背了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宗旨。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为目的,通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多面性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学科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活动性”的大融合。“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对此,农村语文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在多面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除了要把握好其“学科性”外,还要重视其“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仅仅立足于教材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外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农村学校虽然在经济、信息以及多媒体资源等方面落后于城市,但是在自然景观、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方面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充分挖掘农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
例如上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一课时,农村教师要想到农村有着城市学校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山川河流、花鸟虫鱼、四季物候、农林果园等。在教学中, 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家乡的河流、山川、农田、果园、晨曦日暮、秋霜红叶等,要求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注意观察、用心感受,并用文字把自己观察中的所见、所感描述出来,然后拿到班上交流。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培养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在用文字描述与交流的过程中又培养和锻炼了说写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教学方式,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能顺利开展。
1?郾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限制,见识面不广,生性胆小、羞涩,不敢与人交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上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婚丧嫁娶以及民歌、民谣等方面的资料。在采访调查中,学生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必须克服自己羞涩、胆小的弱点,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所需的材料,又培养了与人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郾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如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一课,就可以采取班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大组,每个大组又再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内各成员明确分工,收集资料,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合,最后进行辩论。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分解任务、互相沟通、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3?郾运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还可以采取探究学习等方式,另外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可结合口语交际和写作课进行教学。如上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然后再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在教学中,农村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旧观念,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篇12
一、综合性学习简介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心理学研究表明, 虽然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但其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而不是“理论型”的, 即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有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做支撑。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要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获取知识和经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建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和活动, 使学生能在活动参与中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然后经过不断升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他们获取的知识就会全面而深刻, 切实而有用。
二、强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措施及方法
(一) 以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初中生一般都爱热闹, 喜欢有变化的生活, 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姓“语”, 千万不能偏离了初中语文这个大方向, 不能为热闹而热闹。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一般要配合教材的内容进度, 这样课内外才能相互促进。
(二) 大力倡导学生合作研究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 学会探究和创新显得特别重要。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 初中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非常缺乏的, 也是最需要加强的。而研究和合作离不开合作,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大力倡导。到了初三复习阶段,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每周开设的作文专题讲座课上, 针对话题作文自拟题目, 我组织展开了一个大讨论, 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曹刿论战》《劝学》等篇目更换标题, 并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得非常激烈, 有的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改为《童年》《童年的故事》;有的将《劝学》改为《学不可以已》;有的将《曹刿论战》改为《长勺之战》《齐鲁之战》等。但换来换去, 大家总觉得没有一个比课文所给的标题更理想。通过合作研究, 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文命题的艺术, 为他们自拟题目寻找到了新颖的角度。
(三) 创建平等、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和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综合性学习认为,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平等的,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和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发表个人的见解。这与新课改强调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不谋而合的。
(四)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起了各级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 成为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也是一大难点。如何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将“大初中语文”的思想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开展民间风俗大调查, 需要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俗文化, 启发学生对这一领域文化的兴趣, 进而将学生小组进行分类, 有的调查民间小故事, 有的搜集民间服饰等, 有的进行风土乡情摄影等。在进行访问调查前, 要对学生进行访问礼仪和交际技巧方面的培训, 协助学生设计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格式等。在这些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还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他们在课外运用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去发现各种问题, 进而自主分析,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 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师只有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在自主研究中展开想象, 发散思维, 从而使知识和能力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要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 在求活中务实, 才能把综合性学习落实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映琳,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8 (2)
[2].范红涛,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 《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7)
[3].熊梅, 《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13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情感体验教学、分层教学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情感体验;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综观目前的教学现状,虽然“减负”的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负担依然很重”却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把知识的某些部分减去,更不是不要考试,不要教学质量的“放羊式的教学”。“减负”后,不但不能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因此,“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即适量投入时间,多产出知识。“减负不减质”,“减负要增效”。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以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和价值最大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笔者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一、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强调两个词语:听和说。
“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感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那么在课堂上具体怎样做呢?1.要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地说。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2.教给学生说的方向:紧扣课文内容说;结合自己经历说;联系身边现象说。3.提示学生说的方式:运用关联词语说;提示开头说;词语串联说;提示概要扩张说等等。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好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学习不过关,检查人应引咎自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上述一系列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成人也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三、情感体验教学策略
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对错应着重看
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决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探讨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特殊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的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如笔者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1)确切的比喻、拟人。(2)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3)准确用词。(4)寓情于景。(5)层次井然。(6)文段应有中心句。(7)描写要展开联想。(8)虚实结合。(9)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10)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而笔者备课是只注意到前五条。事实证明,四、分层教学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可以分一些层次,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课后作业要精选适量。要做到有的放矢,难易结合。避免简单重复抄写,杜绝题海。同时,作业要及时批阅,决不能拖沓,以获得及时的信息。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纠正典型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应该进行个别辅导,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下一节课利用4至5分钟的复习时间去重点澄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有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相信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去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极大地改变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玉平)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策略初探】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08-29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12-08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11-24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05-26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09-22
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10-05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08-20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07-26